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你、八国联军侵华
△课标要求:
列举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日本和八国联军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①日本侵华蓄谋已久——根本原因
②朝鲜爆发农民起义——导火线
2、经过:
①爆发: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日军占领平壤
黄海战役——日军控制权
辽东战役——日军制造了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北洋水师
3、结果:中国惨败;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深了
↓
内容影响
割三地:、列岛、半岛中国领土损失严重,刺激了列强的野心
赔两亿:白银2亿两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
开四埠:、沙市、苏州、杭州列强进一步深入中国
许设厂:允许日本在设厂严重阻碍了中国发展
△《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掀起“”狂朝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借口:镇压运动
2、经过: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中国军民英勇抗击(之战,迫使八国联军退回)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慈禧携光绪仓皇出逃→慈禧在出逃途中下令镇压并部署与联军→八国联军与清军共同镇压义和团(中外反动势力再次,镇压人民反抗)
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1911年)
↓
内容影响
赔款:白银两加重了的负担
设立“”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
拆毁,允许清朝腹地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禁止人民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
改总理衙门为列强以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阶段标志
开始形成战争(或《》的签订)
程度加深战争(或《》和《》的签订)
大大加深战争(或《》的签订)
完全形成战争(或《》的签订)
△随堂练习——《全品》第12课“典题探究”(见《全品》第12课,略)
△作业:《全品》课时作业(十二)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甲午中日战争(二)”,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二、战争的经过
1.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
师:清朝政府对日宣战是被迫的,因此李鸿章极力奉行避战求和的政策,采取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他指示陆军可守则守,不可守则退;命令海军保船制敌,不得出大洋海战。当时,慈禧太后正在筹备60岁庆典,更是希望战争尽快了结。清政府的妥协投降,招致了中国军队的节节败退。
2.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及小字内容,了解平壤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
生:(阅读教材)
师:平壤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清军还有一万多人驻守于此。但是,为什么面对日军的进攻,清军却是一路败退呢?
生:(思考并作答)
师:(教师归纳)战役总指挥叶志超是李鸿章妥协政策的忠实执行者。面临强敌,他不据险设防,而是坐守孤城,时刻准备逃跑。清军回族将领左宝贵则坚决抵抗,誓与平壤城共存亡,在炮手阵亡后,他亲自点燃大炮轰击日军,最后中炮牺牲。叶志超则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弃城而逃,退回中国境内。朝鲜遂全境沦陷,成为日本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的基地。平壤失守两天后,在日军偷袭的情况下,中日两国海军在黄海海面上,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海战,史称黄海战役。那么,开战时两军力量对比情况怎样呢?(引导学生阅读《黄海之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
生:(阅读教材并作答)
师:总的来说,双方实力基本相当,但相比之下,北洋舰队舰龄老,航速低,射速慢;日舰新,射速快,又是主动偷袭,略占优势。中国官兵临危不惧,舍生忘死,英勇杀敌。致远号、经远号管带邓世昌、林永升和两舰官兵英勇战斗与舰同沉。电影《甲午风云》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战斗情景,让我们一起看看有关电影录像剪辑。(放录像:黄海激战)
生:(观看录像)师:在这次战役中,北洋舰队损失5艘,但主力尚存。日本5艘军舰受重伤,先撤出战场。(引导学生再看教材《黄海之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
生:(阅读教材)
师:主力尚存的北洋舰队还可继续作战,马吉芬曾在《黄海海战的评述》中说:此时敌战斗力已不优于我军。但是,李鸿章严令北洋舰队保存实力,不准出战,拱手把制海权让与了日寇。3.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师:黄海战役后,日本分两路入侵中国,辽东战役开始。(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战争示意图及文字内容)
生:(看图,了解日军进军路线)
师:旅顺背山面水,地势险要,与大连湾成犄角之势,有炮台50多座,大炮100多门,号称东亚第一要塞。但清军统帅龚照临阵脱逃,导致军心涣散。一向被李鸿章称之为固若金汤的旅顺陷于敌手。日军占领旅顺后,兽性大发,屠城四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内容及插图)
生:(阅读教材,了解日军的暴行)
师:旅顺失陷后,北洋舰队停泊的威海卫军港便成为日军进攻的主要目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战争示意图)
生:(阅读教材,了解威海卫的地理位置)
师:黄海大战后,北洋舰队尚有大小舰艇40余号,实力可观。当时日本舰只修复尚未完成。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却遭到李鸿章严厉斥责:汝善在威海守汝数只船勿失,余非汝事也。遂下令不准出战,言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致使北洋舰队失去战机。广大爱国官兵虽誓死抵抗,但终难挽回败局。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请同学们思考:甲午中日战争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呢?
生:(思考并作答)
师:当时中国是大国,有4亿人口,有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只有29万军队,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可是为什么最终清政府还是失败了呢?
生:(分析讨论,畅所欲言)
师:(教师归纳)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已经步入资本主义社会,且侵略野心蓄谋已久,准备充分,舰船武器亦较先进,清政府政治腐败,统治者不思振兴,苟且偷安,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国难当头还搞什么万寿盛典。如此看来,一个老大的腐败封建帝国败给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便不足为奇了,这也是历史的必然。
三《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师:清政府对日宣战是被迫的,整个战争期间始终缺乏抵抗的决心,极力避战求和。辽东半岛和威海卫陷落后,慈禧太后见政局已定,忙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到日本求和。1895年4月,李鸿章到达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进行谈判。谈判中,日本肆意勒索,只准李鸿章说允,不允两句话而已,并数次以战争再起相威胁。在日本的淫威下,清政策接受了日本提出的条款,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条约内容)
生:(阅读教材,归纳内容)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字内容,理解《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危害)生:(阅读理解教材)师:《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请同学们从割地、赔款、开埠、设厂四项内容考虑,对比分析一下,为什么《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教师出示小黑板:一边是《南京条约》的内容,另一边是《马关条约》的内容,让学生对比分析)
生:(对比两个条约,分析讨论,发表意见)
师:(教师归纳)
四、三国干涉还辽
师:就在《马关条约》签字的当天,俄国政府正式邀请德、法两国一起进行干涉,警告日本退还辽东,并限期答复。同时,三同的军舰也纷纷出现在日本附近海面。日本政府惊恐万状。8个月对华战争已使它精疲力竭,无力再与三强抗衡,于是日本被迫同意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又向清政府勒索3000万两作为交换条件。同学们想一想,三国难道真的是为中国主权而拔刀相助吗?干涉还辽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生:(思考并作答)
师:(教师归纳)三国干涉还辽实质是以牺牲中国人民的利益为代价,以实现最大限度地满足资本主义列强的各自需求,利益均等。五、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师:(引导学生回顾教材《马关条约》中的割地条款)
生:(回顾教材)师:(引导学生回忆台湾与大陆自古以来的往来与联系,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生:(与教师共同回忆)
师:1895年5月,日军在台湾基隆附近登陆,进攻台湾,台湾巡抚唐景崧率领大小官员逃回大陆,致使台北不战而陷。造成台中、台南形势危机。国难当头台湾义土徐骧挺身而出,大声疾呼:(打投影)朝廷无力以卫吾台,能卫吾台者,吾民耳?众志成城,山可移,海可干,愿吾血随吾台俱尽,吾头与吾台俱碎,安知终不可以有为耶?
生:(看投影资料)
师:丘逢甲与徐骧一道召募乡丁组成抗日义军,并与刘永福的黑旗军联合起来,共同对日作战。(引导学生结合《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形势图》及教材小字,归纳出台中发生的几次重要战斗)
生:(阅读并作答)
师:从台北到台南日军处处受到台湾人民的猛烈反击,在短短五个月时间里,进行大小战斗百余次,打死打伤日军3万多人,台湾军民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一页,请同学们思考,台湾军民反割台的斗争后来为什么失败了呢?
生:(思考并作答)
师:(教师归纳)原因有两点:其一,腐朽卖国的清政府对台湾进行封锁,断绝一切救济。李鸿章及清政府严令军民不得丝毫接济台南。使台湾军民的抗日斗争,孤立无援,弹尽粮绝。其二,日本侵略军势力强大,有装备精良的三个陆军师团,一支海军舰队,而台湾军民只装备了简单的土铳、大刀、长枪,双方力量对比过于悬殊。日本侵略者虽然占据了台湾,但在它统治台湾的50年间,台湾各族人民斩木揭竿而起者,处处皆是,剿杀则不惧,招诱则不信,一直没有停止过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
小结(略)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日本对朝鲜的侵略;甲午中日战争正式爆发;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战役;中日《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2.能力方面:
(1)通过中日战争过程的教学,引导学生分析清军海战皆败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进行比较的教学,分析其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战败原因持分析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制度的腐败,军事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关键所在。
(2)通过爱国官兵英勇顽强抵抗外敌入侵的教学,培养学生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情感。
4.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辩证、全面的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使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历史问题。
(2)引导学生对比分析《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帮助学生掌握比较、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是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1894年爆发的中日战争,是日本政府推行扩张政策和长期以来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学习这一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马关条约》的签订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是日本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付沉重枷锁,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成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一个极严重的步骤。学习这一内容,将会帮助学生理解《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的严重性。
2.难点分析:《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是本节课的难点。大大加深从哪些方面反映出来,学生对此不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比《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已从商品输出发展到资本输出,使学生理解这一结论。课堂教学设计师:同学们,明清时期,日本曾经侵略过哪一个国家?目的是什么?生:(思考并作答)
师:1874年,日本又侵略我国边疆的什么地方?结果怎样呢?
生:(思考并作答)
师:这是日本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侵略我国的开始。从此日本便成了侵略中国最凶恶的敌人。1894年日本为侵略朝鲜和中国。挑起了大规模的甲午中日战争。(板书第五节课题)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
师:日本是什么时候开始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带有什么特点呢?
生:(思考并作答)
师:1868年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由于日本的资本主义带有浓厚的封建性,使日本广大工人、农民的生活极端贫困,国内市场狭小,生产发展受到阻碍,加上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那么,日本是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的呢?
生:(思考并作答)
师:我们不妨看一段材料,分析一下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打投影)全皇国为一大城,则若虾夷(北海道)、吕宋、台湾、满清、朝鲜、皆皇国之屏藩也。虾夷业已从事开拓,满清可交,朝鲜可伐,吕宋、台湾可唾手而得矣。摘自佐田自茅《征韩论》(1870年)
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并作答)
师:(教师归纳)这段文字真实反映了日本侵略集团侵略扩张的野心。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就确立了以武国和扩张为最高国策,叫嚣要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1887年,日本政府制订了《征讨清国策》,即侵略中国的战争计划。奉行国之兴废,在于兵力的原则,积极扩军备战。到甲午战前,日本已经建成了一支近代化的海陆军,并把朝鲜、中国东北和渤海湾的军事地图也都绘画了。当日本做好了发动侵略战争的一切准备之后,便极力制造挑起战争的借口。为此,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大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黑体字)
生:(阅读教材)
师:日本采取什么手段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文字内容)
生:(阅读教材并作答)
师:日本侵略者借朝鲜农民起义之机,为发动侵略战争制造衅端。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十分恐慌,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政府一面诱劝政府出兵朝鲜,诡称日本必无他意,一面下达密令准备挑起事端。发动战争。6月,清政府陆续派兵2400多人开赴朝鲜,在牙山登陆。日本借口保护侨民,也乘机也兵朝鲜,兵力远远超过了清军,战争已一触即发。据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后来说,日本侵略中国的决心,早在日本帝国政府遣军队于朝鲜时,业已决定。面对日本的战争挑衅,清政府及广大官兵是如何反应的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黑体字及文字内容)
生:(阅读教材并作答)
师:(教师归纳)广大官兵强烈要求出兵增援兵山驻军,挫败日本的战争阴谋。但李鸿章生怕刺激了日本,极力鼓吹以夷制夷,寄希望于各国调停。然而他哪里知晓,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支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方列强各自企图)生:(阅读教材)师:西方列强的默许和纵容,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1894年7月,日军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附近海面袭击中国的运兵船,揭开了战争的序幕。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是年为旧历甲午年,故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一历史上册复习资料:甲午中日战争”,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高一历史上册复习资料:甲午中日战争
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但是由于日本依然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留势力,国内市场狭小,因此人民起义不断。日本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为此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战争爆发时间:1894年7月
第一阶段:平壤战役,黄海战役
第二阶段:辽东战役,威海战役
《马关条约》的影响: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
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并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帝国主义各国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巨额的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无力偿还,不得不大量借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他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5183.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