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1.1.1 宇宙中的地球 教案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1.1.1 宇宙中的地球 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从容说课

本节涉及许多天文现象和天文知识,谈“天”是为了说“地”,讲述天体是说它们组成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强调宇宙的物质性;讲天体系统是为了说明宇宙有序、有层次,也是有结构的物质世界,要从天体层次中找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讲太阳系的组成和八颗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是为了证明地球只不过是宇宙中一颗普通的行星。这些都是围绕“地”来展开的。教学中要围绕地球这一主体,通过录像的放映和图片的展示吸引学生的眼球,把学生带往神秘的宇宙,站在宇宙的某一个角度来审视地球,先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镜头一拉一伸,既可透彻解剖知识体系,又可创造神秘而激动人心的氛围,为后续的教学作好铺垫。教学中要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使学生对日地距离和地球本身的体积、质量适中有准确的认识,理解地球上为什么有生命存在,并由此知道地球的特殊性。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

附件下载

相关知识

1.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拓展探究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让高中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1.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拓展探究”,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材料:宇宙就是天地万物的总称。宇宙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代尸校的《尸子》一书中。尸校认为:“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这样,我们可以知道“宇”是表示空间,“宙”是表示时间。空间和时间的概念,随着历史的演进而逐渐发展。宇宙的界限,随着天文学的进步而逐渐扩大。我们的祖先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只能用眼睛观测大地万物,因而错误地认为宇宙是有边界的,所以人们常说“近在眼前,远在天边”。虽然先祖关于宇宙边界的认识有失偏颇,但他们在2300多年前就巧妙地把时间和空间结合在一起,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而欧洲在中古以前,还是把空间与时间割裂开来的。关于宇宙的思想,我们的祖先要比当时的西方人丰富得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观测工具日益先进,人们对宇宙的认识逐步加深,从太阳到太阳系,再扩展到银河系、河外星系、星系团、总星系。现已能观测到200多亿光年的宇宙深处,这个范围内包含了10亿个以上的星系。

问题:你所认识的宇宙是怎样的?你能说出人类认识宇宙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我的思路:尽管每个人对宇宙的认识水平不同,认识能力也有差别,但对宇宙认识总有一些共同点,如宇宙是物质的,物质走运动的,宇宙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之中。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目前,人们认识到的天体系统,从小到大排列,有以下几个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古代自然哲学所讨论的天文学的宇宙,不外平大地和天空。16世纪哥白尼倡导的“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系。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星系”一词,在一定意义上也不过是宇宙的同义语。20世纪以来,尤其是60年代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使天文观测的尺度大大扩展,达到上百亿年和上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不断加深。

2.材料:1972年8月7日太阳出现耀斑大爆发。爆发后,强烈的太阳X射线、紫外线和射电伴随着大量带电粒子流连续猛烈轰击地球达一个星期之久。其中在爆发开始后5小时之内有一股粗约16千米、长达7000多万米的带电粒子流,以每秒6500千米的速度闯进地球大气层,顿时引起地球电离层和地磁场变化。当时几乎所有的飞机和轮船上的磁罗盘指针都颤动起来,全世界的短波无线电通讯彻底中断,极区出现明亮的极光。在一些地区甚至影响到电力线路,致使电灯忽明忽暗,仿佛发生了强烈的雷暴。至于弱电仪器和电子设备更是变化无常,不能正常工作。

太阳活动对地球除爆发性影响之外,还有人从历史记载的统计中得出太阳活动起伏,可能与气候、气象、江河水位,甚至地震等很多方面有关系。例如,有人经研究认为,太阳黑子数的变化与自然灾害活跃期有一定关系,与我国地震活跃期和严重洪涝和其他自然灾害有一定关联。1909、1931、1954、1975年是太阳黑子的双周期,这些双周期刚好就在奉世纪4个地震活跃期中,而双周期及其前后又是我国长江、黄淮流域出现特大洪涝或其他自然灾害的时期。当然,太阳活动对地球的这种影响十分复杂,至今还没有整理出比较确切可靠并可资利用的统计规律,其物理机制是怎样的也还没有搞清楚。

问题:阅读上述材料回答:太阳活动主要类型有哪几种?对地球有哪些影响?

我的思路:这是一个与现实密切结合的问题。太阳大气层时常发生变化,有时甚至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它包括光球层上的黑子和色球层上的耀斑,太阳的黑子数的增减常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二者往往相伴出现,活动周期都是11年。

通过上面的材料,我们很容易找出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有黑子和耀斑两种。至于对地球的影响具体有好多方面,需要我们分析、归纳总结。一般思路是:先找出材料中给出了哪些影响,然后再将这些影响分类整理,结合教材进行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包括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两大方面,具体来说主要影响有:太阳活动会对地球上的大气产生影响,出现气候异常;太阳活动产生的短波辐射和粒子流对地球的电离层产生扰动,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能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另外,太阳活动还与气象、地震都有一定的相关性。

3.材料:今年(2004年)年初,美国宇航局发射火星车“勇气”号及其孪生兄弟“机遇”号相继在火星上着陆,它们的主要使命是研究火星上是否有过水。“机遇”号在对着陆的火星“梅里迪亚尼平面”进行探测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一区域历史上部分被液态咸水覆盖的证据。“勇气”号此前也在“古谢夫环形山”其他地方找到水曾存在过的蛛丝马迹。

尽管火星车还没有找到火星存在有机生物的直接证据,但是美宇航局科学家称,“机遇”号火星车找到了火星上曾经存在液态水的证据。根据对火星车探测到的岩层以及其他矿石状况的数据分析,科学家发现火星车所在区域的一些岩层表面有被水浸泡的迹象,这些发现支持这样一个结论,当这些岩层形成时,当时火星的环境可能适合有机生物体的存在和繁衍,当然,这个结论并不表明火星上存在过生命,因为还没有直接证据。

问题:你认为火星上可能有生命吗?同样是太阳系的成员,为什么地球上有生命?

我的思路:探索地外文明,寻找地球以外的生命是宇宙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人类长期的梦想之一。据科学家研究,生命是起源于水中,因此寻找水,特别是液态水就成了寻找生命的前提。火星上曾经有水的痕迹,也激起了人们对火星生命的企望。不过,到现在为止人们还没有在火星上发现有任何生命活动的证据。尽管火星和地球同属于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之一,也属于类地行星,和地球相比有许多共性,但却没有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有:地球附近的行星际空间,大、小行星绕日公转方向一致,而且绕日公转轨道面几乎在一个平面上。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太阳比较稳定,使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比较稳定,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适中,使之具有人类适宜的温度条件;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其能吸引住大气,并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内部结构和物质运动使其具有人类不可或缺的生命之源——水的形成和存在。

4、材料:自1975年以来,约有4600颗废弃卫星及同样多的失事火箭及其他航天器的碎片在近地轨道上游荡,它们中虽然每天有2~3颗脱离轨道进入大气尽被烧毁,但仍以每年200~300件的速度增加。它们的运行速度是炮弹飞行速度的几十倍,所以对航天器造成巨大威胁。1996年1月,在太空飞行的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为避免与一个失效卫星发生碰撞,机上宇航员不得不对航线进行调整。1995年,日本宇宙事业开发团发射的大空实验观测自由飞行器,在太空运行8个月后被“奋进”号航天飞机收回,经检查,其外壳被太空垃圾撞击布满麻坑。1983年一小块剥落的油漆曾撞坏“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前窗。目前人类发射的航天器在地面监控中心与宇航员密切配合下可及时躲避太空垃圾,而人造卫星则难以躲避。人类现在正研制限制大空垃圾、减少危害的方法,这同样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一起来保护宇宙环境。

面对这些存在于大空之中的潜在危险,科学家们大声疾呼,“保持太空清洁!”

问题:现在你是中学生,将来可能成为一名航天科学家,现在你以一名未来航天科学家的身份,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告诉他们保持太空清洁的重要性,太空垃圾是怎样产生的,怎样保持太空清洁?

依据:人类向宇宙空间发射的各种航天器,固然有十分重大的科研和应用价值,但是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空间垃圾,例如:工作寿命终止的航天器、因意外或有意爆炸产生的碎片,以及宇航员扔出飞船舱外的垃圾等。这些空间垃圾大约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而且体积越来越大。由于空间垃圾和航天器之间的相对速度很大,一般为每秒几千米至每秒几十千米,因此,即使轻微的撞击,也会造成航天器的重大损坏。

现在,航天专家们已经开始研究限制太空垃圾的产生,以及清除太空垃圾的方法。例如:将停止工作的卫星推进到其他轨道上去,以免同正常工作的卫星发生碰撞;用航天飞机把损坏的卫星带回地球,以减少空间的大件垃圾。

拓展:宇宙资源主要有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人们利用宇宙空间这个特殊环境,通过人造卫星可从远距离观测地球,迅速、大量收集地球的各种信息。宇宙具有的失重、高真空、超净和极端温度等条件是生产某些特殊物品所必需的,如太空育种、太空冶金等。

5、太阳活动对人类影响有多大?

2004年的2月底到3月初,日面上出现了两个大太阳黑子群。许多人在早晨和傍晚都以肉眼看到了它们。一些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随之,不少新闻媒体报道有关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报道中有些不实之词,甚至耸人听闻。现在,太阳正处在它的第23个活动高峰期,日面上黑子群相当多。经常会出现大太阳黑子群,这是很正常的。2月底到3月初的两太阳黑子群虽然大,但并没有发生太强烈的太阳爆发,对地球影响不大。

人们常说,太阳是万物之源,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给地球带来了光明和温暖,给人类以生存的条件,创造了人类生活的美好环境。但是,太阳活动特别是大爆发确实会影响和破坏地球环境,特别是近地空间环境。如太阳的强粒子辐射若到达地球,就会破坏宇航环境以及与之相关的现代尖端技术的试验和实施。太阳X射线爆发会引起地球电离层突然骚扰,因而导致短波通信衰减,甚至中断。但是,不管多强的太阳活动对我们人类平常的地面活动不会构成像地震那样的直接严重威胁。太阳和太阳爆发的能量辐射分为粒子辐射和电磁辐射。它们对地球大气的影响是不同的。

当太阳上有大爆发时,有时会喷射出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人们把它称作太阳风暴。当这些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轨道附近时,我们称它们为太阳质子事件。当这些粒子沿地球磁场到达地球极区时,人们称它们为极盖事件。高能带电粒子流会破坏卫星的控制系统和击毁电子元器件,从而导致航天器的控制系统和传感器失灵,以致整个航天器被毁;太阳高能带电粒子流还会威胁宇航员的生命,强太阳质子事件也会对在高纬地区飞行的旅客和乘务人员构成辐射威胁。另外,强高能带电粒子流对地球的冲击会引起地球电磁系统的变化和地磁暴,从而可能导致高纬地区高压输电网络和地下输油管道损坏。

除了粒子辐射外,伴随太阳耀斑,还发射强烈的X射线辐射。我们称它为X射线爆发或X射线耀斑。这种频率极高的辐射,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火箭的升空和宇宙飞行器的问世才被观测到。因为X射线爆发的绝大部分都被地球大气吸收了,在地面很难观测到它们。与太阳耀斑相伴的X射线爆发会引起地球电离层的扰动,使电离层的电子密度增加,这时通过电离层反射传播的短波无线电信号会被部分地、甚至全部地吸收,从而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也会增加地球电离层的电离度,因而使地球大气向外膨胀,增加对中、低轨道卫星的拖曳力。

另外,太阳活动对气候、天气、人类的地面活动有没有影响呢?应该说是有的,但比起对空间环境的影响要弱得多,而且是间接的。

大家都听说过太阳活动的“蒙德极小期”,这是英国天文学家蒙德最先发现的,因而以其名命名。蒙德的研究证明,公元1645到1715年间,太阳上很少有黑子。这个时期,北欧气候非常寒冷。我国历史学家的考证证明,这个时期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冷的时期,被称作“小冰河期”。我国的地震学家也证明,这个时期是华北大地震最多的时期。人们认为这个时期的寒冷和地震与太阳上少黑子有关。

从1801年科学家就开始研究太阳黑子与地球上旱涝灾害的关系,发现当日面上黑子少时,一些地区雨量就少,地面干旱,但是,后来有的统计研究认为当日面上黑子多时,一些地区雨量就少,地面干旱。这种对不同地区统计而得到的相反结果就很难使人相信地面雨量的多少与太阳活动有直接关系。从物理角度讲,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即便有关也是太阳因素经地球内因的作用进行了再分配。

太阳活动可能对人类的情绪和疾病有推波助澜的作用。空间物理环境随太阳活动(能量)的波动经日地能量耦合可能会影响地面人类的生理功能和疾病。一些研究表明动、植物的繁殖、发育和生长过程受太阳活动的调节。一些研究者指出,新生儿的死亡率和妇女的疾病发生率与太阳黑子活动强弱呈正相关关系。像一些传染病(猩红热、白喉症、痢疾、流感等)、心血管疾病、眼病等等的发病率都与太阳活动的强弱呈正相关关系。但是,应提请注意的是,这些影响不是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和粒子直接打到地面上引起的。一些科学家认为,起因于太阳风暴的地磁活动对人体内分泌水平具有显著的调制作用,人体的神经系统对地磁扰动非常敏感。当地磁活动强烈时,人类植物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的紧张程度有提高,因而人类的攻击性行为加剧,交通事故增多,人的判断错误串上升。还有一些科学家和医学家认为人体有生物电。脑电图、心电图等的测试仪器就是据此而设计的。无数细胞生物电汇集,形成人体的电磁场。在通常情况下,人体电磁场和地球电磁场处于相互融洽状态。当地球磁场被强烈扰动时,会打破人体电磁场和地球电磁场的平衡,使人体的某些功能发生紊乱,影响人的情绪和诱发疾病。

近十几年来引起地球空间环境最强烈的、灾害性变化的太阳活动发生在1989年3月。3月初,日面上出现了一个大太阳黑子群,它的面积相当于几十个地球的面积。此黑子群发生的几十个强烈耀斑活动引起过39次强烈短波通讯突然骚扰,其中15次通讯部分中断,24次全部中断。这个黑子群发生的大爆发把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抛向地球,在近地空间,或者说卫星轨道空间引起了一场灾难。据美国地球物理资料中心统计,1989年3月份,有46例卫星异常的记录。源于这个黑子群的太阳风暴到达地球,引起强烈地磁暴。这次强日地活动使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大部分地区停电达9小时以上,600万居民受到影响,使魁北克省电力公司损失19400兆瓦的电力。

正是鉴于上述原因,不少国家非常注意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严重影响和控制。从60年代开始,纷纷成立日地空间天气的预报结构,进行相关研究和预报服务,并且成立了“国际空间环境服务中心”,总部设在美国。其下设有10个区域警报中心。有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捷克斯洛伐克、法国、印度、澳大利亚、波兰和我国。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崛起和国防通讯事业的发展,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末就开始了太阳活动预报的研究和服务,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国防通讯事业作出了有益的贡献。目前,我国正在组织有关单位制定“我国空间天气战略计划”。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日地空间环境预报和服务必将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国防通讯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然而,我们不要产生误解,更不必惊慌失措。太阳活动不会给在地面活动的人类带来像地震那样可怕的灾难,更何况能导致强烈地磁暴的太阳爆发是稀少事件。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课程标准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标准解读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从本条"标准"的设计来看,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实际上,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下载地址: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65404

宇宙中的地球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宇宙中的地球”,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一章行星地球
本章规划
绝大多数地区的中考不考地理,鉴于这一客观情况,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学习地理不够重视,兴趣往往不够浓厚,甚至抱有排斥的情绪。因此,本章的教学任务就不只是教参中所述的几条。作为高中地理教学的开篇,本章内容难点较多,教学中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规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另一方面也要为后面的地理学习培养兴趣,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教材以地球为中心,首先从地球在宇宙中所处的星系环境让学生了解地球是一颗什么样的行星,再讲述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时刻影响着地球,这些内容难度不大,使用录像和相关图片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是本章最难理解的部分,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学时可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事例进行说明和讲解,同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应辅以多媒体演示突破难点。本章最后的教学内容是地球的圈层结构,反映了全章内容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的空间逻辑,教学中应体现这一特点。
课时安排:共7课时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1课时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课时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3课时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1课时
问题研究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1课时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从容说课
本节涉及许多天文现象和天文知识,谈“天”是为了说“地”,讲述天体是说它们组成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强调宇宙的物质性;讲天体系统是为了说明宇宙有序、有层次,也是有结构的物质世界,要从天体层次中找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讲太阳系的组成和八颗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是为了证明地球只不过是宇宙中一颗普通的行星。这些都是围绕“地”来展开的。教学中要围绕地球这一主体,通过录像的放映和图片的展示吸引学生的眼球,把学生带往神秘的宇宙,站在宇宙的某一个角度来审视地球,先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镜头一拉一伸,既可透彻解剖知识体系,又可创造神秘而激动人心的氛围,为后续的教学作好铺垫。教学中要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使学生对日地距离和地球本身的体积、质量适中有准确的认识,理解地球上为什么有生命存在,并由此知道地球的特殊性。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这是我们进入高中以来的第一节地理课。我知道大家在初中学过地理,也许你对地理很有兴趣,也许你不曾重视地理,但只要你学过地理,你应该体会到地理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给你很多帮助。
今天我们学习的地理与初中时有了许多的不同,它不仅仅是学习某个地理事物在什么地方。人们总是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来形容某人知识的渊博,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浩瀚的宇宙去遨游一番,从宇宙的深处看看我们的地球。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推进新课
师何谓宇宙?我国战国时期的《淮南子原道训》中指出:“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其实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组合,无始无终,无边无际,而各种天体则是宇宙中物质的各种各样的存在形式。
晴朗的夜晚,当我们仰望星空,会看到繁星点点,这些都是天体,你能认识哪些天体?
生(可能的答案)月球、牛郎星、织女星、北斗七星、北极星、流星、彗星……
师很好,不少同学都能认识很多的天体。宇宙中的天体还有很多,我们来看一段录像。
(放映录像:有关宇宙的片段,对各类天体及天体系统的介绍)
师录像中都有哪些天体呢?
生(多人分别回答)闪烁的恒星、云雾状的星云、不断移动的行星、拖着长尾的彗星、一闪即逝的流星、绕行星转的卫星……
师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这些都是自然存在的天体,像人造卫星、神舟飞船、各种探测器等则是人造天体。下面请大家把书翻到第2页,看图1.1中的四幅图片,阅读a、b、c、d四段文字。
师(投影图片并讲述)
①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组成物质是氢。蟹状星云是金牛座中的一团无定形的膨胀气体云,它的大小为12光年×7光年,总辐射强度比太阳强几万倍。
②行星是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体的天体,质量比太阳小,以表面反射太阳光而发光。土星有美丽的光环,被较多的卫星所拱卫。它的体积约是地球的740倍,质量约是地球的95倍。
③流星体是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人们会看到天空某一区域在几小时、几天甚至更长时间内流星数目显著增加,有时甚至像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大多数流星雨是以辐射点所在星座或附近的恒星命名的,如照片所示的狮子座流星雨,是1998年天文工作者在西班牙拍摄到的。
④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哈雷彗星是第一颗经推算预言必将重新出现而得到证实的著名大彗星。哈雷彗星出现时,景色蔚为壮观,彗尾横跨半个天空,与银河争辉。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是76年。
师借助天文望远镜和其他空间探测手段,人们还可以观测到更多更遥远的天体。宇宙中有如此之多的天体,那我们居住的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是怎样的呢?
(板书)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投影教材图片“天体系统”,看图讨论)
(合作探究)
生(讨论)
师请一位同学说说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生(一生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师答得好!宇宙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之中。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目前,人们认识到的天体系统,从小到大排列,有以下几个层次:
●月球绕地球公转,构成地月系。月地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
●地球和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行星及其卫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太阳系。地球是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平均距离1.5亿千米。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又组成庞大的恒星集团,称为银河系。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1000多亿颗。银河系主体部分的直径约为8万光年,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2.7万光年。光年是计量天体间距离的单位,1光年即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约为94605亿千米。
●银河系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同银河系规模相当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简称星系。用目前最大的望远镜,可以观测到数以十亿计的星系,其中离我们最远的估计为150亿—200亿光年。天文学上把银河系和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合起来叫做总星系,这就是目前我们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
师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知识,大家一起来看教材第4页的活动。
(合作探究)
生(按照天体系统的层次,填写下面的框图)
师(学生填写后)哪位同学说说你是怎么填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生(一生回答,他生评论)
师答得好!
(投影)(师按下列体系充实讲解)
师(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在宇宙中可能显得太渺小,在银河系中想发现它的身影也比较困难,在太阳系中虽无法与太阳齐肩,但也算是八颗行星骨干之一了,特别是太阳对地球的关照很多,使地球在平凡之中作出了特别的表现。我们就到太阳系中了解一下地球。
(板书)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投影图片:太阳系模式图)
师太阳系中有哪八颗行星?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请一位同学看图回答。
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方法引导)
师回答正确!八颗行星绕太阳的转动叫公转,我们常用运动方向、轨道平面和运动轨迹等来描述八颗行星的公转运动。下面我们来做一项活动,了解八颗行星的运动特征。
请大家继续看投影,仔细观察表示八颗行星公转方向的箭头,八颗行星公转的方向有什么特点呢?
(合作探究)
生方向相同。
师大家观察得很准确,回答得非常好!八颗行星公转具有同向性的特点。大家再看表1.1——八颗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然后回答:八颗行星公转运动的轨道倾角与偏心率分别是大还是小?
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都较小。
师很好!八颗行星的轨道倾角大多小于4°,只有水星的稍大一些,最大也不过7°。因此,八颗行星的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说明它们的轨道具有共面性的特点。八颗行星的轨道偏心率大多接近0,只有水星较大,为0.21。它们的公转轨道同圆相当接近,有近圆性的特点。
哪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八颗行星的运动特征?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有没有特殊的地方?
生八颗行星的运动特征是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没有特殊的地方。
师非常正确!地球具有的运动特征,其他七颗行星也有。下面再请大家看投影。
(投影:太阳系八颗行星的比较数据见下表)
太阳系八颗行星的比较数据
行星质量
(地球为1)体积
(地球为1)平均密度(g/cm2)公转周期自转周期
类地
行星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0.05
0.82
1.00
0.110.056
0.856
1.000
0.1505.46
5.26
5.52
3.9687.9d
224.7d
1a
19a58.6d
243d
23h56min
24h37min
巨行星木星
土星317.94
95.181316.000
745.0001.33
0.7011.8a
29.5a9h50min
10h14min

远日
行星天王星
海王星14.63
17.2265.200
57.1001.24
1.6684.0a
164.8a约16h
约18h
师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结构特征,可以把八颗行星分为三大类。请你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分别具有哪些特征?
生(可以让不同的同学进行补充)
师(评价学生答题情况,多鼓励)根据表中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这三类行星分别有以下特征:
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距离太阳近,表面温度较高,体积和质量都小,平均密度大。另外,类地行星中心有铁核,金属元素含量高。卫星很少,或者没有。
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距离太阳比类地行星远,表面温度低,体积和质量都很大,平均密度都很小。它们的卫星数目多,并且有光环。
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它们距离太阳远,表面温度很低,都在-200℃以下,平均密度大体上介于前两类之间。远日行星表层气体以氢和甲烷为主。远日行星都有卫星,有光环。
师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有没有特殊的地方?
生没有。
师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有自己的特点,但并不特殊。因此,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师(过渡)然而,地球贵在是一颗适于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
(板书)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生物?这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以及地球本身的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请大家看书P6内容,讨论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有哪些。
生(读书,讨论,总结)
师温度和水分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496亿千米),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地球上的温度,还有利于水以液态存在。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又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以氮、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海洋的形成:首先,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使地球内部温度升高,结晶水汽化;其次,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例如火山爆发,加速了水汽从地球内部逸出的过程;再次,地表温度的逐渐降低,使水汽经过凝结、降雨,落到地面低洼处,形成原始的大洋。原始大洋的出现,孕育了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并逐渐向高级生物进化。
师(设问)地球以外有没有生命?请大家阅读教材P6:探索地外文明。我们要找地外生命,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生应该参照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条件来寻找。
师很好!下面我们一起在再做一个活动,主题是:如何在茫茫的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
提示:生命的出现需要哪些条件?寻找一颗什么样的恒星?在这颗恒星周围的什么地方找一颗行星?这颗行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合作探究)
生(学生根据教材P7“活动”的设计,以小论文的方式谈谈自己的思考)……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宇宙的范围是非常之大。随着人类探测手段的发展,人们观测到的宇宙范围还会扩大,人们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的认识也就会越准确和全面。我们还学习并知道了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以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这就为同学们将来寻找地外生命和地外文明指明了方向。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如何在茫茫的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
探究内容:生命的出现需要哪些条件?寻找一颗什么样的恒星?在这颗恒星周围的什么地方找一颗行星?这颗行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探究办法、过程: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探究结果:小论文,班级展评。

1.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思维过程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减轻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1.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思维过程”,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一 宇宙

1.主干知识

(1)宇宙中有各种形态的物质,如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统称天体。

(2)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3)各种天体受彼此间的引力作用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4)人类认识的宇宙范围在不断扩大。

2.思维提示

(1)天体的概念:宇宙是物质的,宇宙中有各种形态的物质。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天体。

天体的大小、质量、光度、温度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天体可以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两大类。

天体

(2)天体系统:宇宙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之中。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目前,人们认识到的天体系统,从小到大排列,有以下几个层次:

地月系:月球绕地球公转,构成地月系。月地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

太阳系:地球和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等行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太阳系。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有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冥王星是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它的轨道直径约为120亿千米。

银河系: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又组成庞大的恒星集团,称为银河系。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2000多亿颗。银河系主体部分的直径约为8万光年。

河外星系:银河系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同银河系规模相当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简称星系。用目前最大的望远镜,可以观测到数以十亿计的星系,其中离我们最远的估计为150亿~200亿光年。

总星系:天文学上把银河系和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合起来叫做总星系,这就是目前我们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

(3)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发展: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古代自然哲学所讨论的天文学的宇宙,不外乎大地和天空。

。。。。。。

附件下载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509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