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学生生阅读,老师解释何为热兵器,何为冷兵器(热兵器即火枪和火炮为代表的大多需借助火药作为能源的武器,威力巨大,只要掌握操作就可使一个小孩变成"万人敌"。在其前的数千,乃至上万年间,冷兵器一直是唯一的作战工具,以刀、剑等为代表。)由材料可见:战争是残酷的,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发生战争呢?
为何要爆发世界大战呢:见书本的第一个标题:那是由于帝国主义的矛盾。那么帝国主义为什么会产生矛盾,又有哪些矛盾呢?我们一起来看材料:材料一可见,经济增长速度有快有慢,经济实力后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发展不平衡。由材料二可得出,政治民主化发展不平衡,一、二总的来说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材料三可得出,工业或经济实力与所占的殖民地不成正比,也就是出现了倒挂现象。于是产生了矛盾,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指出三对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通过刚才材料可知:根源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实质: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斗争;基本矛盾三个问题要求同学们作好笔记!
随着矛盾加剧,有共同利益或相同立场的国家便走在了一起形成军事集团,当时形成了两个直接对立的军事集团,再看第二个问题: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点击下载: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272231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第五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示例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洲三条战线。马恩河会战、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俄国革命和退出大战。美国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经过、结果、性质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能力。
2.从战争引起各国人民的革命,各国人民革命又加速战争结束的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争夺,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
2.战争给垄断资本家带来巨额利润,但给交战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这场世界大战是一场罪恶的战争。
3.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爆发,把交战国人民的革命运动推向高潮,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体味战争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刽子手,激起人们珍视和平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操。
二、学法引导
1.理解一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大战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战争的性质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2.关于几次重大战役,要认识这几次战役都对德国不利。
3.“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这是一条历史的规律,学习时要认真思考。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萨拉热窝事件和西线三大战役。
难点:大战的性质和战争与革命之间的辩证关系。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疑、思、讲、读教学法。
五、教具学具的准备
电脑一台、电脑软件、,投影仪、投影片、课本插图。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对本课的基础知识获得初步感知。
经过整理知识阶段,使学生对一战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概念。
培养学生表达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提问)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是怎样形成的?
两大军事集团为了争夺耢权和殖民地都在准备打仗,进行疯狂的扩军备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已是不可避免的。
讲授新课
第5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板书)
指导学生结合问题阅读课本大字部分。
(提问)(1)这次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
(2)大战的起止时间?主要有哪几条战线?发生过哪些重大战役?
(3)大战是怎样结束的?
(4)为什么说这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5)大战的后果怎样?
结合阅读题阅读本课大字部分,思考、议论问题。
(师生共同整理知识。)
一、大战的导火线及爆发(板书)
1、教师简单介绍大战的原因
(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分害世界的日趋激烈。
(2)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的形成和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然后指出)直接影响大战爆发的地区是巴尔干半岛,它成为一触即发的火药桶。
1.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板书)
(1)巴尔干半岛危机
(置疑)为什么巴尔干半岛会成为帝国主义争夺的肥肉和大战的火药桶呢?
(电脑演示)“一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形势图”
观察图,了解半岛的局势,记忆各国的位置。诱发疑问、激发学生兴趣进行导学。形象、直观,激发情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简介半岛的状况并指出,各帝国主义对这块肥肉都垂涎三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仅仅是找个借口而已。
(投影问题2)
(2)斐迪南夫妇被刺
(投影)“被刺前的斐迪南大公夫妇”画像及斐迪南简介。
指定一名同学复述事件的经过。
说明斐迪南访问的挑衅性。
2.大战的爆发(板书)
交战一方是同盟国的德、奥匈;另一方是协约国的英、法、俄;意大利望风使舵,参加了协约国一方。
二、大战的进程(板书)
1、欧洲的三条战线
西线
东线
南线
(投影问题3)
(电脑演示“一战中的西线形势图”和“一战中的东线形势图”。
(学生了解每条战线的地理位置及每条战线上交战双方的国家名称。师生共同总结。)
通过电教手段,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2)电脑显示“三条战线简表”
(战线、地理位置、交战双方。)
表格形式便于掌握。
2,大战中的几个重大战役(板书)
(1)马恩河会战
电脑显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形势图”
指定一名学生到前面指图复述战役概况。
指导学生看课本插图
观察图,认识战役的重要性。阅读37页双方军队利用战壕进行对峙图。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1914年—1915年东线战况。
(电脑显示一战中东线形势图)
(指图简介)1915年欧洲战场重点在东线,双方互有胜负,处于对峙状态,德军未达成使俄军投降的目的,德国的计划再一次落空。
(2)凡尔登战役
电脑显示“一战中的西线形势图”。
介绍凡尔登要塞的战略位置重要性。
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战况及插图。
(使学生快速阅读课本第38页小字第三段及本页插图“戴防毒面具的机枪手”。激情导学,制造气氛。使学生认识战争的残酷性,激发对帝国主义的憎恨之情。)
德国的打算又宣告破产。凡尔登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此后的形势对德国更加不利。
(3)索姆河战役
电脑显示“一战中的西线形势图”。
这是英法联军为牵制德军而发动的一次战役。战役中英国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
观察课本第28页“索姆河战役的战壕”、第39页“英军坦克”。培养学生的联想及识图能力。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插图。
小结。经过几次战役后,双方不但消耗巨大,而且伤亡人数众多,德国的实力已消耗殆尽,失败已成定局。
三、1917年的几件大事(板书)
(使学生快速阅读课本第39页小字第二段。了解大战带给各国人民的灾难及各国的危机,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小字部分。
快速阅读课本第39页小字第二段。了解大战带给各国人民的灾难及各国的危机,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战争给俄国带来巨大灾难,人民反抗情绪日益激烈,大大加速了俄国革命的爆发。
(1).俄国革命和俄国退出战争(板书)
提问:1917年俄国发生了哪两件大事?
(学生分组讨论)
提问:俄国革命对战争有什么影响?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
(2).美国参战(板书)
打出漫画
(让学生议论图的含义并发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认识美国参战的目的。)
启发认识美国中立的虚伪性。
在战争中美国以中立面目出现,向交战双方提供军火,大发战争财。1917年美国看准了时机,宣布参战,坐收渔翁之利。美国参战对加速大战的结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板书)
1,大战的结束(板书)
1918年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宣告结束。
指导学生阅读彩图。
(让学生观察彩图历“福煦车厢”研讨回答。)
2.大战的性质(板书)
(投影问题5)
启发学生从参战国的性质、目的等分析。
(归纳)大战是帝国主义矛盾发展的产物。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结果。因此,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3.大战的后果(板书)
(1)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插图。
看插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飞机远程大炮’”
(思考回答)进一步鞭挞帝国主义的罪恶,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能力。新式武器大大增加了人力物力的伤亡和破坏,给各国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
(置疑)一战是什么性质的战争?哪些事件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总结: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世界而发动的一场非正义战争,它给交战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战争以同盟国一方的失败宣告结束。
这节课到这儿就都讲完了。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留下的思考还远远没有结束。战争总是残酷的,和平总是美好的。在全球走向一体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珍视和平、热爱和平。最后,让我们在《友谊地久天长》歌声中结束本节课。
七、板书设计略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2”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第四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复习教案
一、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根本原因。
(1)根源:由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的。实质: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2)表现:①法德矛盾,由普法战争导致。
②俄奥矛盾,由争夺巴尔干引起;
③英德矛盾,由争夺世界霸权引起,并成为帝国主义间主要矛盾。
二、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三国同盟:①1879年,德国和奥匈帝国签订了《德奥同盟条约》,带有反俄性质。
②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签订,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③三国同盟的核心是德国。
(2)三国协约:
①1892年,法俄两国缔结军事协定,法俄同盟由此形成,标志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②20世纪初,英国分别签订了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英法俄三国协约建立。这样,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了。
a.核心:英国。
b.1904年,英法协约——针对非洲(埃及,摩洛哥)。
c.1907年,英俄协约——针对亚洲。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
(1)爆发:
①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②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1914-7-28
③交战双方以同盟国和协约国为主;意大利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日本以英日同盟为借口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而出兵中国山东。
同盟国集团: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
协约国集团:英、法、俄、意、比、日、塞尔维亚等27国
(2)性质:
①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交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
②塞尔维亚为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但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3)进程:
①第一阶段:1914年,德军的速决战汁划破产,西线转入阵地战。
②第二阶段:1915~1916年,1916年出现了三次大型战役:西线: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东线:俄军夏季攻势。日德兰海战是规模最大的海战。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③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国参战,中国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协约国阵营增加到27个国家;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卜月革命,并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④1918年11月11日。德国宣布投降,“一战”结束。
(4)后果:
①大战历时4年多.30多个国家15亿入门被卷人战争。对人类造成厂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
②大战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摧垮了俄、德、奥等帝国,削弱厂英、法、意三国。封建的奥斯曼帝国解体。
③战争后期,俄国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取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尼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3726.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