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2)》数学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2)》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2)》数学教案

第5单元 简易方程

第20课时 整理和复习(2)

【教学内容】:教材P83整理与复习第2题及练习十八第3~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使学生能正确地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分析、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 点:抓住关键句,找等量关系。

难 点:对关键句所叙述的等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学练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回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引入:前面我们复习了方程的意义和根据等式关系解方程,现在我们继续来结合实际列方程解决问题。

师:想一想,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小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审题,设未知数x 。(2)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答句。

2.哪一步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划出第2步)根据你的做题经验,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找到等量关系?

学生汇报:找关键句子。

即时练习,完成教材第83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二、分类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水果店也能发现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看这些水果多新鲜呀!小玲的妈妈买了三种水果,它们的价钱有什么关系呢?根据妈妈给出的信息,同桌互相说一说它们的等量关系。

1.出示关键句子,说说等量关系。

(1)4千克苹果和2千克的橙子共34元。

(2)2千克的橙子比4千克苹果便宜6元。

(3)买苹果和桃子各1千克共用11元,每千克桃子的价钱是苹果的1.2倍。

(4)1千克的桃子比苹果贵1元,每千克桃子的价钱是苹果的1.2倍。

(5)买橙子的价钱比苹果的3倍多5元。

(6)3千克的桃子比6千克的香蕉贵9元

2.分类。

师:根据以前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它们分一分类,并把同类的序号分别写在横线上。

3.请学生上台分类,预设分成两种类型:(1)和差关系。(2)和倍、差倍关系。

4.小结。

列方程解决问题时,可以利用以上两种类型很快地找出等量关系,从而列出方程。

三、列方程解答问题,对学生进行查缺补漏

师:现在请大家利用关键句子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1.妈妈买来的2千克橙子比4千克苹果便宜6元,每千克苹果多少元?

2.买苹果和桃子各1千克共用了11元,每千克桃子的价钱是苹果的1.2倍。每千克苹果和桃子各是多少元?

(l)学生试做。

(2)汇报过程。(从哪里找到等量关系的,如何列方程解答。)

(3)查缺补漏。(请同学帮助解决出错的问题。)

(4)小结:我们在做题时要根据题意认真审题,根据题目中关键句子所表示的和差、差倍或和倍的关系,找准等量关系,从而准确地列出方程解答。

四、综合练习

师:现在我们进行能力大比拼,看谁能很快地写出数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1.完成教材第84页的第3题。

提问:列方程解应用题有哪些步骤?验算时要注意什么?

2.完成教材第84页的第4题。

⑴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⑵小组交流,列出式子。

⑶派出代表,将交流的结果展示给其他同学。

3.拓展练习。

教材第85页第7、9*题。

学生独立解答,然的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订正。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说说收获,教师点评。

六、作业:

教材第84~85练习十八第4、5、6题。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2)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审题,设未知数x 。

2.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答句。

延伸阅读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1)》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1)》数学教案

第5单元 简易方程

第19课时 整理和复习(1)

【教学内容】:教材P83整理和复习第1题及练习十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加深理解简易方程的意义和作用,会解简易方程。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加深对列方程解题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教学重、难点】

重 点: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难 点:归纳整理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学练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来复习解简易方程,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加深对方程概念的理解,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方法,从而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路程与时间、速度的数量关系。

(2)乘法交换律。

(3)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让学生写出式子,同时指名一生板演。指名学生说说每个式子表示的意思。提问: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作用?你能举例说明吗?(用字母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如小明比小红重2千克,用a表示小明的体重,那么小红的体重就是(a-2)千克。)用字母表示乘法式子时要怎样写?

三、复习解简易方程

1.复习方程的概念。

(1)等式的意义:表示等号两边两个式子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如:

3+6.5=9.5、7-4.2=2.8、3.6×0.5=1.8、3.5+x =9.5等都是等式。

(2)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首先要看这个式子是不是等式,接着再看这个式子中是否还含有未知数。如3.2x =8、llx =363、x +7.6=11.4等都是方程。

(3)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等式的范围比方程的范围大。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如:35÷7=5、2x =0、3.5x =4、11.2-x =ll.14等都是等式,但35÷7=5不是方程。

2.复习解方程。

(l)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如:x =32是方程x -32=0的解。

(2)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如:

4x =6

解:x =6÷4

x =l.5

提问:解题的依据是什么?怎样进行验算?

解方程的依据:

①四则运算之间各部分的关系。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②等式的性质。

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3)解方程时应注意:书写时要先写“解”字;上、下行的等号要对齐;不能连等。

四、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84页练习十八第1题。

判断下面各题的叙述是否正确。

(1)a2﹥2a。 ( )

(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就是方程。 ( )

(3)5x +5=5(x +1)。 ( )

(4)x =6是方程3x -6=12的解。 ( )

指名学生口答,教师订正。

2.教材第83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1)要求学生独立解方程,教师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2)教师:解方程的原理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教师评价。

六、作业:教材第84页练习十八第2题。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1)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复习》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复习》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P42及练习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整理和复习小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熟练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循环小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练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整理回顾

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42页整理和复习的第1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计算,然后教师指名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结果,再集体订正。

师:同学们完成得都很好!这些都是小数乘除法的有关计算,你们知道小数乘除法与整数乘除法有什么联系吗?

生1:小数乘法可以先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最后加上小数点。

生2: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先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进行计算。

师:对!那么整数的运算顺序是否适用于小数运算呢?

生:整数的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小数运算。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下面我们继续看教材第42页整理和复习的第2题。

教师多媒体出示该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情境图,你们能利用题中的信息解决这些问题吗?

生:图中提供了2012年8月28日的中国银行外汇牌价,1美元可以兑换6.34元人民币,1港元可以兑换0.82元人民币,1日元可以兑换0.08元人民币,1欧元可以兑换7.96元人民币。

师:100元人民币可以兑换多少美元呢?保留两位小数。

生:100÷6.34≈15.77(美元),所以100元可以兑换15.77美元。

师:同一块手表在香港标价500港元,在日本标价5500日元。它在哪儿的标价低呢?

生:500港元兑换成人民币是500×0.82=410(元),5500日元兑换成人

民币是5500×O.08=440(元),440>410,所以这块手表在香港的标价低。

师:一个玩具2.8美元,用100美元可以买几个这样的玩具呢?

生:2.8×6.34=17.752(元),100÷17.752≈5.63(个),所以用100元可以买5个这样的玩具。

师:同学们完成得都很好!我们在用小数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要考虑结果是否符合实际,结合实际选取合适的结果。下面请同学们两人一组进行合作,根据题中的信息,看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并加以解决。

二、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十的第1题。

教师分别找两组学生板演,每组三个学生,其他学生在草稿纸上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十的第2题。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并汇报自己的结果,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十的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填写表格,然后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十的第4题。

9.7÷1.5≈6.5(分钟/千米),所以李大伯跑lkm平均需要6.5分钟。

5.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十的第7题。学生独立思考,根据题中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给予解决。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可以与大家分享一下吗?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40.32÷24=1.68 111÷ 0.3=370 6.92×0.84=5.8128

2.8×6.25=17.5 2.07÷0.023=90 1.23÷0.03=41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意义,算理、计算法则以及灵活取积的近似值,通过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对各知识点的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难点:如何有序整理知识。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的有关知识了,这节课我们把所学的内容回顾复习一下。希望同学们在这节课中有更进一步的提高。(板书:小数乘法的整理与复习)

二、练习沟通

1.出示练习

①0.72×5 ②6.5×8.4 ③2.9×0.07 ④2.5×6 ⑤1.2×199

⑥0.8×0.9(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⑦203×5.5 ⑧3.7×4.6

把上面的算式进行分类。

小数乘整数:① ④ ⑤ ⑦

小数乘小数:② ③ ⑥ ⑧

2.复习小数乘整数

(1) 0.72×5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复习计算方法)

(2)再出示1.2×199,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可能会有两种做法,方法一,按照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来做。方法二,运用整数的乘法运算定律来做。重点引导学生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来做。)

师: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这题怎样用简便方法计算?

1.2×199:口述:先把199变为200-1,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让学生试做203 ×5.5,说一说怎样运用简便方法?

总结: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时候,先观察数字的特点。

3、复习小数乘小数

(1)独立完成笔算。指名板书。

(2)指名讲算法

出示:0.8×0.9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复习计算方法)

怎样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

师: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这题是怎样算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0.8×0.9:口述:计算小数乘小数时,因数0.9要对着上面0.8对齐,先按照整数乘法来做,然后再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乘号写在数的左侧,等号线用尺子画。

2.9×0.07:出示两位小数乘三位小数,并不是小数点和小数点对齐,而是末位和末位对齐,然后按照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来做。

师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来做,然后再确定积中的小数点位置。

三、典例分析

1.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0.36×0.04= 0.12×0.5=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易错点剖析】在给乘积点小数点时,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这时会有两种情况出现:一种是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O补足再点小数点;另一种是积的末尾有O时,点上小数点后最后的O可以去掉。

【归纳点评】通过两道小数乘小数的竖式计算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熟记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从而牢固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下面各题的计算结果对吗?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并改正。

2.7×1.8=48.6 25×0.6=26

第一个计算结果是错误的,因为两个因数中共有两位小数,而积里面只有一位小数,所以是错误的;第二个计算结果也是错误的,因为0.6比1小,所以相乘的积应该比第一个因数小,而26比25大,所以是错误的。

改正:2.7×1.8=4. 86 25×0.6=15

【易错点剖析】在检验小数乘法的积是否正确时,有多种验算方法,也就是说验算方法不唯一性,不管选哪种方法都是正确的。

3.选一选:34.99×0.2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

A.7 B.7.00 C.6.99

【易错点剖析】34. 99×0.2=6. 998,6.998保留两位小数约是7.00,这里的“O”不能去掉,因为“0”在这里起到了占位的作用。

【归纳点评】在求积的近似数时,要求保留几位小数就要保留几位小数,如果数位上的数满十向前一位进位,也要用“O”来占位。

4.为了节约用电,某小区规定每户居民每月用电量在50度以内,每度按0.52元收费,超过50度部分为每度0.62元,刘老师家本月用电量为95度,请你帮老师算一算应缴纳多少元电费? 50×0.52+45×0.62=53.9(元)

【易错点剖析】这类收费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收费分:50度以内的部分和超过50度的部分。学生在做题时往往容易把这两部分混淆。

四、拓展提高

乘法分配律的灵活运用

师:你能用简便方法来计算这两道题吗?

0.65×1.3+0.65×1.7 0.25×9+0.25

小组讨论、计算、汇报。

学生汇报后,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简便,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五、小结质疑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谁再来说说刚才我们都复习了哪些内容。在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是最容易错的,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地方?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0.65 × 1.3 + 0.65 × 1.7 = 0.65 × ( 1.3 + 1.7)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2)》数学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2)》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2)》数学教案

第4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2、减法

第5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49页整理和复习、练习十。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梳理所学内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初步的整理、归纳能力。2.进一步体会学习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会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养成认真计算、自觉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 点: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 点:学会整理知识。

【教学过程】

一、小组互动,再现回忆

1.出示整理和复习第1题,提问引入复习。

(1)这是我们学过的三位数加三位数,你知道哪些算式中的个位相加不需要进位?哪些算式中个位、十位都要进位?

(2)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再指名回答问题,然后教师归纳出万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3)算一算。

学生独立练习,同时指名板演。

2.出示整理和复习第2题,提问:

(1)这个单元我们除了学习万以内数的加法,还学习了哪些知识?

(2)想一想,哪些算式中的十位相减不需要退位?哪些算式中个位、十位相减都要退位?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怎样检验自己算得对不对?

小组内讨论交流,说一说,议一议,再指名回答,师归纳出万以内减法的计算法则和验算加、减法的方法。

(3)算一算,并从以上的加减法算式中各选一个验算。

3.出示整理和复习第3题。

(1) 两小题有什么不一样?指名回答。(第(1)小题要计算出准确得数,第(2)小题估算就行)

(2)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检查。

(3)订正时针对第(2)小题各式,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的?小组内交流,小组代表回答估算方法。教师归纳万以内的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4)第(3)小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小组讨论交流,互相说一说,由小组代表汇报。

二、归纳整理,构建知识网络

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板块进行梳理、归纳、小结。

然后小组代表汇报整理结果。

三、复习提高

1.练习十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然后引导反馈,集体订正。

2.练习十第2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注意所求的问题不一样,需要的信息也不一样。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最后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集体订正。

3.练习十第3题。

仔细检查,这几个竖式算得对吗?错在哪里?小组交流后,学生在教材上修改。

4.练习十第4题。

学生独立练习,指几个学生板演,然后以1000-7为例,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集体订正。

5.练习十第5题。

先说说每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组交流。指名回答运算顺序。

然后学生独立练习,强调要注意运算顺序。

6.练习十第6题。

用500元可以买哪些商品?小组讨论交流后完成,小组内交流检查。

7.练习十第7题。

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选择合适的策略来解决。

学生独立练习,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检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复习整理,你有哪些收获?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练习(2)》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与练习(2)》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小数乘法和除法

整理与练习(2)

教学内容:

课本第80-8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沟通数学知识和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学基本思想和方法的价值。

2.让学生通过进一步的计算和比较,沟通小数乘、除法的联系,练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应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进一步的计算和比较,沟通小数乘、除法的联系,应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沟通方法间的联系,体会数学基本思想和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认标,举例梳理。(预设5分钟)

明确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继续来整理与练习本单元的知识。

二、多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23分钟)

练习单

在探究本上完成如下练习:

(一)基本练习

1.“练习与应用”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提问:比较每组两道题的得数,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计算和比较,引导学生小数乘、除法式题的某些内在联系,启发他们在今后的计算中利用转化的方法更加简便地计算相关式题。

2. “练习与应用”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提问:你能分别说说怎样来判断每组两道算式的大小?

鼓励学生灵活应用本单元学习的计算方法或发现的计算规律作出判断,并通过计算验证所作的判断。

(二)专项练习

3.笔算“练习与应用”第10 题。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并指名学生板演。

集体订正。

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指名说说哪几题的计算过程可以用简便方法,依据的是什么运算律,是怎样想到的?

请做错的同学分析一下错误原因。

(三)整合练习

4.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1 题。

读题,明确题意后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求每千克食品的单价。

可以先算每克有多少元,再算1千克多少元;也可以先算1千克有几袋,再算1千克有多少元。

5.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2题。

认真读题,说说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独立解答,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应帮助学生认识到:这条花边的长度是由8个4.5厘米和7个1.2厘米组成的。这数量关系可以通过看图数一数发现,也可以联系“间隔排列”现象中的规律进行思考。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2)》数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2)》数学教案

第4单元 表内乘法(一)

第11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课本第6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1~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熟悉口诀、熟记口诀。

2、通过研究口诀表的排列规律,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复习有关用口诀解决问题的内容巩固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整理1~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熟悉口诀、熟记口诀。

2、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 了1~6的乘法口诀,并且还学习了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块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一个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使学生的学习在一开始就有明确的任

务。

二、整理复习单元相关的知识

1、出示1~6的乘法口诀卡我们先来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老师出示卡片学生算出得数

2、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算式都用了哪些口诀?

3、出示空白的乘法口诀表,老师把有关1的乘法口诀全部摆在第一列的位置。

[设计意图]进行口算练习,巩固1~6的乘法口算。

(1)组织小组进行汇报。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排列的结果?并说一说你们为什么要这样排列?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路,并体验这一规律。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记忆口诀,加深对1~6的乘法口诀的认识。

(2)引导观察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律。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看看他有怎样的排列规律?

(3)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朗读乘法口诀表加深记忆。

[设计意图]从各个方向朗读乘法口诀表,加深对乘法口诀的认识,更加熟练地掌握乘法口诀的。起到巩固强化的目的。

(4)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背诵乘法口诀表加深记忆。

4、复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65页第2题,引导学生明确题目的意义思,说一说主题图的含义。

(2)让学生先独立进行解答。

(3)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解答方法和理由。

(4)组织集体校正。

[设计意图]通过对解答过程的说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熟悉用乘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三、学习效果测评

1口算练习,组织完成67页第1、2题

2补充练习想一想算一算

(1)有16名学生,每条船限坐5人,3条船能坐下吗?

(2)公园的门票每张3元,小红 20元买5张够吗?

[设计意图]结合实践运用,达到预计效果。

四、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学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学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学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小华统计一个停车场里各种机动车的数量。数出有摩托车3辆,小汽车15辆,大客车8辆,载重车6辆。请你帮助她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师:要把题中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相应的栏目里,再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各种车辆数的多少。从题目的条件中可以看出,要统计的有几种数量?(几种车,每种多少辆。)

教师:制成的统计表有几栏,每栏多少格?

教师提问:看一看条形统计图中,每格表示多少?

二、学习新课。

(一)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教师:上面复习题中,统计停车场里面的车辆时,由于车辆是静止不动的,我们可以分类数出各种车的辆数,是用逐项数出数目的方法收集的数据。如果我们要统计一个路口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的各种机动车的数量,还能用逐项数出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吗?

教师:收集数据时,根据具体条件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收集。今天就来学习一种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师:请同学们作好准备,你们收集过路口的各种机动车数量。

学生汇报收集的数据

教师提问:为什么你们收集的数据不统一;有什么方法可以改进?

学生讨论:小组内分工,每人记一种车的数;先把各种车的名称写出来排列好,过车时分别作出“正”字的记录……

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

摩托车:正

小汽车:正正正正正正一

大客车:正正

载重车:正正正正

(二)填统计表和统计图。

1、教师:上面收集的数据,为了清楚地表示出来,要把这些数据整理,制成统计表。

机动车种类

辆数

合 计

摩 托 车

小 汽 车

大 客 车

载 重 车

教师提问:请看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多少?这个数能不能改变?

教师说明: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代表多少数量,要根据统计的数据大小而定。

2、学生练习。

把课本第2页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补填完整。

3、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1992年到1996年,全国每年增加的人口数依次是1348万、1346万、1333万、1271万和1268万。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教师:统计表要分几栏?为什么?要分几格?为什么?

年份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增加人口数(万)

三、巩固练习。

拿一枚1角硬币,从桌面上约30厘米的高度自由落下,共做20次,边做边记录落下后的情况,然后填入下面的统计表。

四、课堂总结。

我们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五、课后作业。

收集本班同学家庭人口的数据,并进行整理填入下表。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按需要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

2.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提高学生看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十七(2)》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十七(2)》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P82练习十七第10、12、14、1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稍复杂的行程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的练习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找等量关系,掌握列方程的方法。

教学方法:练习讲解。练习巩固。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相遇问题,那谁能说一下列方程解相遇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然后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列方程解相遇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今天我们就通过几道习题来巩固一下用方程解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二、练习讲解

1.易错题分析

出示:甲乙两地相距660千米,一辆货车的速度是每小时行32千米,一辆客车的速度是每小时行34千米,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几小时相遇?

易错原因:学生在解决相遇时间的问题中,能很好地利用等量关系式列方程,但在列方程时,部分学生对方程的格式书写不够规范。

学生尝试解答: 解:设经过x 小时两车相遇。

(32+34)x =660

教师小结:列方程解求速度、相遇时间等问题时,首先要根据以前学习的相遇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再正确地解答。

2.教材第82页练习十七第12题。组织学生阅读题目,获取题目的有用信息。

教师:怎样列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呢?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

学生根据“总路程=(甲车速度+乙车速度)×相遇时间”列出算式,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解:设乙车每小时行x 千米。3.5(68+x )=455

三、巩固拓展

1.画线段图解决稍复杂的行程问题

出示:甲、乙两城相距420km,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一辆摩托车同时从乙城开往甲城。汽车每小时行驶75km,3小时后两车相距15km。摩托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意思。

思路导引:

情况一:两车行驶3小时未相遇,两车还相距15km。用线段图表示:

根据上面的线段图可知:汽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摩托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15km=甲、乙两城之间的距离。由这个等量关系可以列出相应的方程。

情况二:两车相遇后,又继续行驶,两车相距15km。用线段图表示:

根据上面的线段图可知:汽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摩托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15km=甲、乙两城之间的距离。由这个等量关系可以列出相应的方程。

学生尝试解答:

情况一: 情况二:

解:设摩托车每小时行驶x km. 解:设摩托车每小时行驶x km.

75×3+3x +15=420 75×3+3x -15=420

240+3x =420 210+3x =420

3x =180 3x =210

x =60 x =70

教师小结:通过线段图,找出两车相距15km存在的两种情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教材第82页练习十七第15*题。

学生先自己看图,从图中获取信息,找出等量关系并列方程。对学生有疑问的地方教师予以解惑。

四、课堂小结。经过这节练习课,你是不是对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有了更深有了更深的了解。

作业:教材第82页第10、14题。

板书设计:

练习十七(2)

总路程=(甲车速度+乙车速度)×相遇时间

汽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摩托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15km=甲、乙两城之间的距离

汽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摩托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15km=甲、乙两城之间的距离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解方程(2)》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解方程(2)》数学教案

第5单元 简易方程

第10课时 解方程(2)

【教学内容】:教材P69例4、例5及练习十五第6、8、9、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巩固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知识,学会解ax ±bx=c与a(x ±b)=c类型的方程。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和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 点:理解在解方程过程中,把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

难 点:理解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习题。解下面方程:4x =8.6 48.34-x =4.5

学生自主解答练习,并说一说是怎么做的。并在订正的过程中,规范书写。

2.引出: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69页例4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图意。再让学生根据图列一个方程。

学生列出方程3x +4=40后,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想的。

(一盒铅笔盒有x 支铅笔,3盒铅笔盒就有3x 支铅笔。)

在学生说自己的想法时,引导学生说出把3个未知的铅笔盒看作一部分,4支铅笔看作一部分。

2.让学生试着求出方程的解。

学生在尝试解方程时,可能会遇到困难,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困惑。

学生可能会疑惑:方程的左边是个二级运算不知该如何解。

也有学生可能会想到,把3个未知的铅笔盒看作一部分,先求出这部分有多少支,再求一盒多少支。(如果没有,教师可提示学生这样思考。)

提问:假如知道一盒铅笔盒有几支,要求一共有多少支铅笔,你会怎么算?

学生会说:先算出3个铅笔盒一共多少支,再加上外面的4支。

师小结:在这里,我们也是先把3个铅笔盒的支数看成了一个整体,先求这部分有多少支。解方程时,也就是先把谁看成一个整体?(3x )

让学生尝试继续解答,订正。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解题过程:

3x +4=40

解: 3x =40-4

3x =36 (先把3x 看成一个整体)

3x ÷3=36÷3

x =12

让学生同桌之间再说一说解方程的过程。

3.出示教材第69页例5:解方程2(x -16)=8。

先让学生说一说方程左边的运算顺序:先算x -16,再乘2,积是8。

思考:你能把它转换成你会解的方程吗?

让学生尝试解方程,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然后集体订正,学生可能会有两种做法:

(1)利用例4的方法来解。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考,重点说一说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先把x -16看作一个整体。)板书计算过程:

2(x -16)=8

解:2(x -16)÷2=8÷2(把x -16看作一个整体)

x -16=4

x -16+16=4+16

x =20

(2)用运算定律来解。

引导学生观察方程,有些学生会看出这个方程是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方程来解。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计算过程:

2(x -16)=8

解: 2x -32=8 (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2x -32+32=8+32 (把2x 看作一个整体)

2x =40

2x ÷2=40÷2

x =20

4.让学生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先说一说如何检验,再自主检验。

(可以把方程的解代入方程中计算,看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69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分析图意,再列方程解答。解答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把谁看作一个整体。(可以把5个练习本的总价5x 看作一个整体。)

2.完成教材第69页“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自主解方程,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71页“练习十五”第8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再列方程解答。特别是第一幅图,要提醒学生天平两边的砝码不一样重,审题要细心。第二幅图,学生可能会列出方程30×2+2x =158,再引导学生观察有两个30和两个x ,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

1.在解较复杂的方程时,可以把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来解。

2.在解方程时,可以运用运算定律来解。

五、作业:教材第71~72页练习十五第6、9、13题。

【板书设计】:

解方程

例4:3x +4=40

解: 3x =40-4 (先把3x 看成一个整体)

3x =36

3x ÷3=36÷3

x =12

例5:2(x -16) =8 (把x -16看作一个整体)

方法1: 方法2:

解:2(x -16)÷2=8÷2 解:2x -32=8 (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x -16=4 x -32+32=8+32 (把2x 看作一个整体)

x -16+16=4+16 2x =40

x=20 2x ÷2=40÷2

X=20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位置复习课》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位置复习课》数学教案

第8单元 总复习

第2课时 位置复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P114第4题及练习二十五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熟练地用数对表示位置。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掌握将数对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 点:用数对确定位置。

难 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方法】:组织练习,质疑引导。练习体验,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练习导入

1.谈话:为了更有利于同学们的学习,老师想调整一下同学们的座位。下面是座位示意图:

已知(1,4)表示小亮的位置。

⑴小明、小丽和小红的位置用数对分别可以表示为( , ),( , ),( , )。

⑵老师想把小刚排在(5,3)这个位置上,请你在图中标出来。

⑶从小明的位置向左数2列,再向后数1行就是小强的位置,小强的位置是( , )。

2.下面是一幅街区平面图,请看图回答问题。

五爱城所在的位置可以用(2,7)表示,它在火车站以东200m,再往北700m处。

⑴像上面那样描述一下其他建筑物的位置。

⑵小刚家在火车站以东600m,再往北400m处小红家在火车站以东900m,再往北200m处。在图中标出这两名同学家的位置。

⑶星期六,小刚的活动路线是(6,4)→(2,7)→(4,3)→(5,7)→(7,6)→(9,4)→(11,1)→(11,8)→(6,4)。与一说,他这一天先后去了哪些地方。

二、回顾整理

1.行和列的意义: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2.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也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

3.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先表示列,再表示行。先用括号把代表列和行的数字或字母括起来,再用逗号隔开。如:(7,9)表示第7列第9行。

4.两个数对,前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的位置在同一列上。如:(2,4)和(2,7)都在第2列上。

5.两个数对,后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的位置在同一行上。如:(3,6)和(1,6)都在第6行上。

6.物体向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减去或加上平移的格数。物体向上、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加上或减去平移的格数。

三、巩固拓展

1.运用平移的方法加深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按要求完成题目。 (答案:数对略)

(1)中点A的位置可用数对(1,1)表示,那么平行四边形其他各顶点的位置分别怎样表示?

(2)写出平行四边形向上和向右平移的的图形,写出平移后的各顶点的位置。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小结:一个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后,各顶点的位置的列数没变,行数发生变化;向左或向右平移后,各顶点的位置的行数没变,列数发生变化。

2.教材第114页第4题。教师:我们都下过五子棋,都知道五子棋的规则。请观察题中的情境图,你能用数对来准确地表示出图上的棋子的具体位置吗?

学生观察图片,独立思考,同桌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四、课后小结

位置可以由数对来确定,要注意数对的规范写法,逗号前面表示列,逗号后面表示行。

五、作业:教材第115页练习二十五第1题。

【板书设计】

位置复习课

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先表示列,再表示行。

物体向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减去或加上平移的格数。

物体向上、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加上或减去平移的格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可能性(2)》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可能性(2)》数学教案

第4单元 可能性

第2课时 可能性(2)

【教学内容】:教材P45~46例2、例3及练习十一第5、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学习,在有多种结果的事件中,比较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方法:先得出结果总数,再看哪种结果在总数占的比例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归纳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 点:会比较两种结果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难 点:能根据可能性的大小逆向思考比较事件数量的多少。

【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盒子、彩色棋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

(1)用合适的语言描述下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①太阳( )从东边落下。 ②明天( )考试。

③冬天( )会下雪。 ④掷一枚硬币( )正面朝上。

(2)盒子里有3个红棋子和1个黄棋子,任意摸一个可能是什么颜色的棋子?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可能是红棋子也可能是黄棋子,因为盒子里面既有红色棋子也有黄色棋子。

质疑:你觉得摸到哪种颜色的棋子最有可能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学生可能会说,最有可能摸到红色棋子,因为盒子里红棋子比黄棋子多。

2.导出课题:看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板书课题:可能性的大小)

二、互动新授

1.体验可能性有大有小。

出示教材第45页例2情境图。

(1)引导:在盒子里有红色和蓝色两种棋子,任意摸出一个棋子,可能是什么颜色?(可能是红色,也可能是蓝色。)

(2)(继续出示情境图做实验部分)有一个小组做了一次实验,他们摸出一个棋子,记录它的颜色,然后放回去摇匀再摸,重复20次,同学们观察他们摸完20次后的结果是怎样的?(摸出红色的多,蓝色的少。)

(3)追问:这说明了什么?

(摸到红棋子的可能性比较大,蓝棋子的可能性小。)

(4)质疑:假如再摸一次的话,摸出哪种颜色棋子的可能性大?(红色。)那是不是一定能摸到红色呢?

(不一定,因为蓝色摸到的可能性虽小,但也有可能会摸到。)

2.动手操作。

(1)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盒子,里面都装有红色和蓝色两种棋子,请小组仿照教材的实验,自己摸一摸,并由小组长记录结果。

小组操作结束后,汇报记录结果,并根据结果说一说你盒子里哪种颜色的棋子多。并追问:每个小组的统计结果都一样吗?

指名小组汇报,对不同结果的小组进行比较。

(2)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引导学生小结:与在总数中所占数量的多少有关,在总数中占的数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占的数量越少,摸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小。(板书)

(3)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如抽奖、买彩票等。并由此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

3.出示教材第46页例3。

(1)先让学生观察出示的记录结果,再指名回答例题中的问题。

(从试验记录可以看出,一组摸了20次,摸出黄球5次,摸出红球15次,摸出黄球的次数少于红球的次数。另一组摸了20次,摸出黄球 4次,摸出红球16次,摸出黄球的次数少于摸出红球的次数。

八个小组一共摸到红球123次,摸到黄球37次,摸到红球的次数比摸到黄球的次数多。也就是说,从盒子里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大,摸出黄球的可能性小。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出:盒子里红球多,黄球少)

(2)引导学生总结:当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相关时,在总数中所占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所占数量越少,可能性就越小。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45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再汇报。并说出为什么这么想。

引导学生总结:在总数中占的颜色多的可能性大,占的颜色少的可能性小。可以进一步渗透“公平”的思想与画法。

2.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再说一说。

(盒子里红色的棋子最多,黄色的棋子最少。)

引导学生运用可能性大小的逆向思考:从可能性的大小可以推想数量的多少吗?(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并记录结果。)

四、拓展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引导归纳: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2.在总数中占的数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占的数量越少,摸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小。3.摸到的可能性大,说明在总数中占的数量多,摸到的可能性小,说明在总数中占的数量少。

五、作业:教材第47~48页练习十一第5、8题。

【板书设计】:

可能性(2)

大←→数量多

可能性

小←→数量少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

第5单元 圆

第8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圆的知识复习内容包括

①圆的认识、圆的周长、面积。

②在圆的认识里,包括圆心、半径、直径、按要求画圆;

③圆的周长的意义和公式,圆面积的意义和公式;

④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⑤扇形的有关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圆的直径、半径、周长、面积的意义;

2、能正确地求圆的周长和面积,并对自己的练习进行自我评价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回顾圆周长、圆面积的推导过程,进一步体会化曲为直和转化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整体把握有关圆的知识,理解圆的周长的意义和公式,圆面积的意义和公式,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掌握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导学过程】

【知识回顾】

此板块分课型,有些课型可以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新知探究】

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复习圆的有关知识,希望通过复习大家能加深对圆知识的理解、掌握,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老师也希望今天的复习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在复习前,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谈谈我们该复习哪些知识,应该怎样复习?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复习提纲:

(1)怎样画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特征。

(2)圆的周长、面积意义及公式推导过程。

(3)圆的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

(4)圆的知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请大家把课前整理的有关圆的知识跟小组同学进行交流,结合刚才大家提出的复习思路,看看有什么地方需要补充、修改,同时大家也可以把自己在平时学习过程中遇到困惑的问题提出来跟同学讨论,小组不能解决的,我们全班一道交流解决。

2、组织交流:

(1) 画圆的方法、圆的各部分名称、相互间的关系、圆的特征、及轴对称图形的知识。

同学先来说说如何画圆以及圆是一种怎样的图形?把你整理的情况向大家作一个介绍。其他同学注意倾听,有不同认识的可以补充发言。

(预设学生发言):

师:先在平面确定圆心的位置,同时把圆规的两脚张开,以针尖为定点,两脚间距离为定长(半径)旋转一周围成的图形;(请一名学生上台画圆并介绍)

师:也就是说画圆要注意哪几点?(定点、定长、旋转一周),圆是平面上的什么图形?

圆的各部分名称、相互间的关系、圆的特征怎样谁来说说?

圆心用字母O表示,半径用字母r表示,直径用字母d表示;

圆心确定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无数条半径、直径,半径、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圆是轴对称图形,圆的直径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有无数条对称轴;

在同圆或等圆里: d=2r r=d/2

(2)复习圆周长和圆面积的意义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①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板书周长公式

什么是圆的周长?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是怎样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的?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预设学生发言):

A、不清楚,没人回答;教师进行操作演示。(课件演示)我们发现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 )倍多一些,通常用字母( )表示,这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B、只知道一种方法。教师通过手势,引导学生发言。

C、学生完整回答。请学生说说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板书公式

C=∏d c=2∏r

小结:在圆周长公式推导过程中,我们应用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即化曲为直。

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什么是圆的面积?大家共同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学生闭目思考)。

我们采用把圆等分、剪拼法来研究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通过学生的发言、汇报,

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S =∏r2

小结:在研究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我们同样应用了转化的思想,即把圆(未知)转化成长方形(已知)来进行思考。

(3)比较圆的周长与面积不同

我们刚才回忆过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和计算公式,那你觉得它们有什么区别?

生 ①意义有什么不同?

生 ②计算公式有什么不同?

生 ③ 计算结果所带单位有什么不同 ?

(4)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接下来,请大家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到了圆的知识?你是怎样解决的?

(预设)

①求环形的面积;

②环形跑道的周长和面积;

③求圆形花坛或鱼塘一周的长度及占地面积。

【知识梳理】

(1)整理后的感觉怎么样?

(2)什么知识学得不太好?或者还有疑问?

【随堂练习】

1、填空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圆的( )。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最长。

(3)圆的半径与它的直径的比是( )。

(4)在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2、判断(用手势表示“√”或“×”),并说明理由。

(1)、一个圆的周长是它半径的π倍。………………( )

(2)、直径4厘米的圆与半径2厘米的圆一样大。……………( )

(3)、半径2分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一样大。…………………()

(4)、d=3cm ,半圆的周长=3.14×3÷2 (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提升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2、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商不变的性质。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的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2、打开数学书看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复习除法口算

1)直接说结果。

720÷80= 480÷60= 360÷90=

240÷30= 420÷70= 900÷30=

180÷20= 560÷80= 250÷50=

450÷90= 630÷70= 4000÷8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口算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数,也可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验算一下,验算时可以用乘法来验算

2)估算

368÷60≈422÷80≈720÷89≈ 722÷90≈ 350÷68≈ 455÷70≈

578÷60≈ 507÷80≈289÷50≈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是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3)直接写出得数

26÷2= 55÷5= 280÷40=

85÷5= 640÷80= 81÷3=

360÷90= 96÷4= 78÷6=

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小结:商的变化规律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2、复习笔算

1)816÷51= 665÷25= 816÷51=

1826÷83= 3672÷18= 1584÷48=

4325÷48=3276÷84=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试商的方法和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灵活试商法

同商比较 折半估商“5”

同头无除商“9”“8”

三、练习

1、整理和复习(第96页)

出示图表,问:解决上面的问题,你用了什么计算方法?

接着往下算。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完成练习十八的2、3、4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97---98页1、5、6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2)》数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1883.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