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高》数学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高》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高》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知道三角形有三条高。

2.学会画三角形的高。

3.了解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的画法及特征。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 。

教学难点:

了解三角形三条高的画法。

教学过程:

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研究三角形的高。

一、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三角形高的有关知识。

二、操作演示,观察发现?

1. 如果我们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这样看来,从C点到它的对边AB能作一条高,从B点到它的对边AC也能做一条高。一个三角形可以画出三条高,三角形的底和高是相互依存的。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内相交于一点。

2.我们再来看直角三角形,以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BC为底,作高时,要从A点向它的对边BC作一条垂线,发现高与另一条直角边AB重合;如果以直角边 AB为底,作高时,要从C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发现高与另一直角边BC重合,也就是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如果一条是底,那么另一条直角边就是它的高。以斜边AC为底,作高时,要从顶点B向它的对边AC作垂直线,发现高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也有三条高,其中一条在三角形内,另外两条高与两直角边重合。

3.我们再来看钝角三角形,从钝角三角形的B点向它的对边作高,高在三角形内;从A点向它的对边作高,需要把对边BC延长,高在三角形外;从C点向它的对边作高,需要把对边AB延长,高也在三角形外。钝角三角形也有三条高,其中一条高在三角形内,另外两条高在三角形外。

三、总结归纳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任何三角形都有三条高,其中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内,并且相交于一点;直角三角形其中一条在三角形内,另外两条高与两直角边重合;而钝角三角形其中一条高在三角形内,另外两条高在三角形外。

这节课我们就研究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精选阅读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之三角形的分类》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之三角形的分类》数学教案

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第64页的内容及第65页练习十五的第4、第5、第9、第10题。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探究,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标准及方法,体会每类三角形的特征,并能够识别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2、通过观察、分类记录等活动,折、剪等操作,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归纳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同时懂得合作可以提高效率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别从三角形的角和边两个方面的特征,对三角形准确的地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能够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各种三角形图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如果让你把班里某一个小组的同学分成两组,你将如何分组呢?

(学生回答)

师:既然如此,如果把三角形进行分类,你觉得应该按什么样的标准来分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原因)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两种方法,按边分或者按角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分类。

(板书:三角形的分类)

二、自主探究

1、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课件出示例5.

师:用量角器量出每组中每一个三角形的每一个角的大小,看看三角形中每个角是多少度?各是什么角》

生1: 通过测量发现,有些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锐角。

生2:有些三角形有一个直角、两个锐角。

生3:有些三角形有一个钝角、两个锐角。

师: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2、把三角形按照角进行分类。

师:如果把所有的三角形看做一个整体,那么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都可以分别看作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你会画图表示吗?

(课件出示三种三角形的关系图)

3、认识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和斜边。

(课件出示直角三角形图)

师:在直角三角形中,夹直角的两条边叫直角边,直角所对的边叫斜边。你能用直尺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吗?测量后你会发现什么?

生:通过测量发现,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中,斜边最长。

4、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课件出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图)

师:观察三角形的三条边会发现什么?

生:有的三角形的三条边都不想等,有的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有的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

师:在数学上,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又叫正三角形。

5、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各个部分的名称。

师: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三角形的腰,另一条边叫等腰三角形的底,两腰的夹角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是三角形的底角。在等边三角形中,三条都相等的边都叫三角形的边。

6、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师:你能说说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吗?

生:两腰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所以等边三角形师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但是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7、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自角的特征以及认识等腰直角三角形。

通过测量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角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

有些直角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有两个角相等,这样的三角形在数学上叫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常用的直角三角板中的一种。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哪一组的同学愿意为大家展示一下按角分类的成果呢?

(老师根据学生的讲述板书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师:按边分呢?

生: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成任意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生:三角形可以按边分类,也可以按角分类。

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数学方法?

生:分类。

师:分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和重要,因为运用了分类方法,我们的生活才变得井井有条,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舒心,更加精彩。

五、板书设计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高》学案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高》学案苏教版

教学内容:p.24、25
教材简析:这节课教学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概念是有关三角形的重要概念,是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例题首先通过量人字梁的高,引导学生初步联系现实生活感知三角形的高,然后通过图示介绍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意义,建立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概念。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高,并正确地画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意义,了解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只限三角形内部的高)
2、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显示生活的联系。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准备:三角尺、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在作业本上分别的画三种情况:(图略)(1)a+bc;(2)a+b=c;(3)a+bc
明确:只有当两条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的时候,这样的三条边才能围成三角形;一般判断的时候只要把最短的两条边加起来和最长的比就可以了。
2、画一个类似于人字梁的三角形(只要外面的三条边)
说说三角形的组成: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二、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我们刚才说到三角形有三条边,这节课我们将要来认识关于这个三角形神秘的第四条线段,你猜是什么?(高)
板书:高
由“高”你联想到了什么?(垂直、直角标记……)
2、示范画高的方法:
边画边说:以这条边为底,现在要找它的高。板书:底
用三角板的直角边和它重合,(不断移动)说说它的垂线有多少条?(无数条)
其中只有一条很特殊,你能说说是哪一条吗?(从对面的顶点画下来的这条垂线)用虚线画一画。
指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画的这条线段用虚线表示,画完后还要画出直角标记和“高”(或用字母“h”表示)
学生在作业本上,模仿板书也画一画。
3、画一个三条边都是斜方向的锐角三角形,以其中一条边为底,你能画出它的高吗?请一个学生上黑板,用三角板摆一摆它的高在哪里?
学生把该样子的三角形也画在作业本上,并画出其中的一条高。
画完后问:你有什么疑问吗?
(可能会有同学会提出:三角形一共有3条边,只能以刚才的那条边位底吗?如果是以另外两条边为底呢?)
指出:底和高是一对一对出现的,另外两条边也可以作为底,也可以分别找到它们的高。继续分别请学生来用三角板摆一摆另两条高的位置。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三条高。
观察该图,你有什么发现?
(一个三角形可以画出它的3条高;这3条高相交于同一个点。)
指出:如果你画的三条高没有相交于同一个点,那么你的高肯定是画得不够准确。
4、举老师手里的三角板,问:我手里的这个三角板和刚才画的三角形,有什么不用?(有一个直角)
描画出三角板中的三角形,并标出其中的一个直角。
问:这个三角形,你也能像刚才那样找到3条高吗?怎么找?
结合学生的回答,使大家明白: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角边可以互相看作是一底一高,不用另外画;只有当把斜边当作底的时候,它的高要另外画;3条高相交于原来的直角处。
三、完成书上的练习
1、试一试,分别量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底个高各是多少厘米。
2、想想做做第1题:画出每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注意图上以规定了底,只要画出指定的一条高就可以了。
交流的时候,重点说说第三个三角形:它的高是哪一条?为什么?
3、把一根14厘米长的吸管剪成三段,用先串成一个三角形,除了书上举例的5厘米、3厘米和6厘米外,还可以怎样剪?
说说你的方法?有没有有序思考的方法?
(比如可以这样考虑:把14厘米一分为二是7厘米和7厘米,最长的边不可能是7厘米,因为如果一条边是7厘米了,那另外2两边合起来也是7厘米,那就不能围成三角形了。在整数的范围里,最长的边只能是6厘米,那另外两条边合起来就应该是8厘米;8不能分成1和7,那还能分成2和6、4和4,3和5就是书的情况。还可以想最长的是5厘米,那另外两条合起来是9厘米,9不能分成1和8、2和7,3和6已经有,还有就是4和5。所以一共有4种情况:3、5、6;2、6、6;4、4、6;4、5、5。)
4、想想做做第3题,请你说说为什么这个三角形的高的长度一定比小棒短?
(可引导学生回忆: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最短。所以这条高要比小棒短。)
四、介绍“你知道吗?”
1、学生分别用学具盒里的3根小棒,搭成一个三角形,轻轻捏住其中的一个角,敲其他的边或角,发现: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不变。
再用4根或5根甚至更多的小棒,围起来,得到一个多边形,也捏住它的一个角,轻轻地敲,发现:它非常容易得变成其他模样。
指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生看书,说说这些图中哪些地方有三角形?还有什么地方也有三角形的结构?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高》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高》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知道三角形有三条高。
2.学会画三角形的高。
3.了解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的画法及特征。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
教学难点:了解三角形三条高的画法。
教学资源:三角板、学生的学习单。
教学活动:
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研究三角形的高。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课件演示)。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三角形高的有关知识。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高)
二、操作演示,观察发现。
1.(课件边演示边说)如果我们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2.老师在黑板上示范三角形高的画法:
3.你觉得三角形会有几条高呢?为什么?(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从三角形的每一个顶点都能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所以有三条高)请同学们画出这个三角形的三条高。一名同学上黑板上演示画高。
4.认真观察三角形的高,你有什么发现?(一个三角形可以画出三条高,三角形的底和高是相互依存的。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内相交于一点。)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我们再来看直角三角形,你会以BC边为底,画出这个三角形的高吗?。(学生在学习单上画)。你有什么发现?(老师课件边演示边说:以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BC为底,作高时,要从A点向它的对边BC作一条垂线,发现高与另一条直角边AB重合;如果以直角边AB为底,作高时,要从C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发现高与另一直角边BC重合,也就是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如果一条是底,那么另一条直角边就是它的高。以斜边AC为底,作高时,要从顶点B向它的对边AC作垂直线,发现高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也有三条高,其中一条在三角形内,另外两条高与两直角边重合。)
2.我们再来看钝角三角形,从钝角三角形的B点向它的对边作高,高在三角形内;从A点向它的对边作高,需要把对边BC延长,高在三角形外;从C点向它的对边作高,需要把对边AB延长,高也在三角形外。钝角三角形也有三条高,其中一条高在三角形内,另外两条高在三角形外。
四、反思总结,自我建构。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因答可以是两个方面)一是从高的画法说;二是从发现说。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任何三角形都有三条高,其中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内,并且相交于一点;直角三角形其中一条在三角形内,另外两条高与两直角边重合;而钝角三角形其中一条高在三角形内,另外两条高在三角形外。
这节课我们就研究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经历拼一拼、移一移等操作活动,探索、归纳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抽象概括能力,积累活动经验。

3.渗透模型思想,体验数据分析,数形结合方法在探究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

理解两条线段和等于第三条线段时不能围成三角形,理解“任意”二字的含义。

教学资源:

小棒、多煤体课件。

教学过程:

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研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课件)主题图。小明上学,你猜他会走哪条路?这条路与其他两条路相比有什么特点?(中间这条路直直的,是一条线段,上面哪条路是两条线段组成的,下面这条路是一条曲线。)小明为什么走中间这条路?(这条路最短)课件演示:三条连线比较长短(师: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2.实物展台上放三根小棒: ,现在这样围成三角形了吗?谁来围一围?刚才没围成三角形,现在就围成了,围成三角形的关键是什么?(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3.如果从三根小棒中拿走一根,剩下的两根能围成三角形吗?能想办法变成三小棒吗?(把一根小棒剪成两段,变成三根小棒)把两根小棒变成三根,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吗?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三角形边的关系。板书课题;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二、操作演示,观察发现。

1.(课件出示四根小棒)有四根小棒6、5、3、2(单位:厘米)

2.任意取三根摆一摆三角形,会有几种情况?(课件:①6、5、3;②6、5、2;③6、3、2;④5、3、2。

3.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并填写好学习单,小组交流有什么发现?。

4.组织全班交流:学生边说,老师边课演示。

第一种情况:6+5>3,6+3>5,5+3>6;

第二种情况:6+5>2,6+2>5,5+2>6;

第三种情况:6+3>2,6+2>3,3+2<6;

第四种情况;5+3>2,5+2>3,3+2<5

5.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在能拼成三角形的各组小棒下面画“√”(单位:cm)

四、反思总结,自我建构。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这节课我们就研究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p.30~32

教材简析:

本课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已经它们的特征。教材先给出有两条边相等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各一个,让学生量一量每个三角形各条边的长,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有两条边相等,然后概括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接着通过用纸对折简出等腰三角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等腰三角形的特征。最后认识等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明确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也相等。认识等边深刻系的编排与等腰三角形类似,其中等边三角形的3个角都相等的特征是让学生在对折中发现的。

教学重点:

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以及它们的特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知道等腰三角形边和角的名称,知道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3个内角相等。

2、让学生在探索图形特征以及相关结论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锻炼思维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纸,剪刀、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关于三角形,你有那些知识?

1、按角分成三种角

2、三个内角和是180度

算第三个角的度数,如果是一般三角形,那就用180去减;如果是直角三角形,那就是90去减……

二、认识等腰三角形

1、比较老师手边的两块三角板,他们有什么相同?(都是直角三角形)

有什么不同?(其中有一块三角板的两条边相等,两个角相等;而另一块三角板的角和边都不相同。)

指出:像这种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我们叫它“等腰三角形”

2、折一折、剪一剪

取一张长方形纸,对折;画出它的对角线,沿对角线剪开;展开

观察:这样剪出来的三角形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等腰三角形。想一想:为什么要对折后再剪呢?(这样剪出来的两条边肯定是相等的。)

除了两条边是相等的,还有什么也是相等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还有两个角也是相等的,因为也是重合的。)

3、画一画

讨论一下,如果我要把这个等腰三角形画下来,应该怎么画?

从一个顶点出发,分别画两条同样长的边,这样就确保有两条边是相等的,然后再连接这两条边,就得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

师生共画等腰三角形。板书:等腰三角形

4、教学各部分名称

读“等腰三角形”,想一想,这名字是什么意思?(两条腰相等的三角形)

在图上标出:这两条相等的边,我们就叫它“腰”;这第三条边和它们是不相等的,我们叫它“底”

在底边上的这两个角是相等的,就可以共用一个名字“底角”;剩下的这个角,称之为“顶角”。

三、认识等边三角形

1、刚才有的同学画的等腰三角形,看上去三条边都是相等的。如果真是那样,那它还有一个名字,叫“等边三角形”

2、为了确保三条边都相等,我们可以这样折:取一正方形形纸,边折边示范,并讲清楚为什么要这样折?

剪下后,量一量每条边是不是真都一样长?在量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发现?(3个角也都相等,都是60度)

3、画等边三角形:很容易保证两条边相等,但保证三条边都相等有一定的困难,所以等边三角形不好画。你有什么办法?

方法一:根据角度来画。比如先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然后分别画出60度的角,如果两边正好会合,正好都是3厘米,那就说明画得很准确。

方法二:根据高来画。比如先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然后在1.5厘米处画高,从端点出发到高量出3厘米,并画下来,再画另一条,就得到了等边三角形。

学生动手画一画。

四、完成想想做做

1、下面物体的面,哪个是等边三角形,哪个是等腰三角形?

指名说一说,并说明理由。

2、用一直行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剪开。剪出的两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只直角三角形吗?

分别请学生说说判断的理由。指出:三角形可以按角来分也可以按边来分,这是两种不同的依据可得到不同的结果。

3、画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并说说这几个轴对称图形都是什么三角形。

指出:既然是对称的,那肯定有两条边是相等的,那就是等腰三角形。

4、在点子图上画出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再画出每个角都是锐角的等腰三角形。

老师注意巡视检查,也可请几个学生说说自己怎么画的,怎么想的?

五、继续作业

第32页第5、6、7题。在写之前可先组织学生说说各题是怎么思考的。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三角形的认识》。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和四年级上册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认识了线段,学习了垂直,能从直线外一点画出这条直线的垂线。在此基础上,本课时安排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定义,高和底等教学内容。为学习三角形的面积算法和各种图形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操作活动中,概括三角形的特征,认识各部分名称以及底和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二)过程和方法

在操作活动、概括中,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的高

四、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五、过程设计

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很多美丽的建筑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师:谁能说说这些图片中都有哪种平面图形?

揭题:是的,每张图片中都含有三角形。三角形的奥秘非常多,那么它在我们的生活中究竟有什么作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角形,揭开三角形神秘的面纱。(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建筑图片,增强学生对数学源于生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三角形的定义

(1)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60页,自学有关三角形的内容。

(2)师:自学完了,如果现在让你画一个三角形,你会画么?

指名学生到黑板上画三角形,并介绍一下画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说的时候板书:3个角,3条边,3个顶点

并提问:对他的发言你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4)师:这些是同学们刚才通过自学知道的知识,那你觉得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才能叫做三角形呢?

指名不同的学生说。

刚才有同学说到: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课件出示)

师:这句话里哪个词是关键?

师:三条线段围成是怎么样的?(出示: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对这句话你们都理解了吗?那老师就要来考考你们了。

教师举出反例让学生判断。

(5)

师:现在你认为到底怎样的图形才叫三角形呢?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线段”、“围成”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师:你们每人都画了一个三角形,黑板上现在也有一个三角形,这么多的三角形,我们该怎么去区分它们呢?你们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给它们标上字母)

师:老师给黑板上的三角形中的每个顶点分别标上ABC,那么这个三角形就记作三角形ABC。

在三角形ABC中,我们把这个点叫做顶点A,那么其他两个就是?这条边叫AB边,那么这两条是?请你想一想,这三个顶点,分别对应哪条边。

2、三角形的高

(1)师:看黑板上的三角形,如果小红家刚好就在点A,BC是一条小河,小红要去提水,你认为走那条路比较近?

师:是走AB这条路吗?还是走AC这条路呢?其实啊,这两条路都比较远,你能想到最近的路在哪里吗?

师:对了,就是从这个顶点出发,作对边的垂直线段。这条路才是最近的。

师:谁能上来把它画出来?指名,要求学生边画边说画垂线段的过程。

先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和BC这条边重合,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经过点A,再沿着这条直角边画一条垂直的线段。(当学生说的不完整的时候请其他学生补充)

师:让我们重温一下刚才画垂线段的过程(课件演示)

师:像这样,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师:黑板上这条垂直线段就叫做三角形的高,与高垂直的BC边就叫做它的底。通常,三角形的高要画成虚线,还要标上直角符号。(板书:高、底)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具体情境,然后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具体的问题,形成知识迁移]

(2)师:你会画高吗?请同学们在刚才自己画的三角形中画高。

(3)师出示判断题,哪些是三角形的高?刚才老师看到有同学的高是这样画的,他们画的对吗?为什么?

师:第四个图形画的是高吗?想想看,它是怎么画出来的。这时候谁是底?

师:为什么刚才把BC叫底,现在却把AB叫底呢?

师:刚才提到的过一个顶点可以向对边引出一条高,想一下,在这个三角形中你还能画出其他的高吗?

师:想想看,过点B如何画AC边的高?方法也一样,把三角尺的直角边和AC边重合,经过点B就能画出这条高,这时AC边就是三角形的底。(课件演示)看来在一个三角形中能画几条高?(从3个不同的顶点出发能画出3条不同的高)

师:你还能在自己的三角形中画出其他两条高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底和高的相互依存关系]

三、应用拓展,提高技能

(1)师(课件出示):想象一下,这些三角形的高在哪里?

师:课件出示前面三个图形的高,这些高有什么变化?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高逐渐向右移动)

生:顶点向右移动。

师:如果顶点继续向右移动,那么最后一个三角形的高应该画在什么地方呢?

生:与另一条边重合了。

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是直角三角形)这里AC是高,哪条是底呢?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三角形都有三条高,你还能找出这个三角形的其他两条高吗?(学生找出)

师:原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就是对应的两组底和高。

(2)师:现在老师把这四个图形放在一起,想一想,如果顶点继续向右移动,会出现怎样的三角形,高会出现在什么地方呢?(课件出示一个钝角三角形)

学生先想象,再指出高的位置。

师:如果顶点向左边移动呢?(课件出示)高又会出现在什么地方?

学生想象后,再指出。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之处?(板书:同底等高)

师:想一下,为什么这些高的长度都相等呢?(顶点在平行线上移动)

师:如果顶点不在平行线上移动,他们的高还会一样吗?

学生回答,师演示。看来高的位置跟什么有关?是呀,同学们高是从顶点画出来的。

(3)师(隐去三角形,留下顶点和高、底的虚线):如果以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为三角形的一条高,你能想象出这个三角形吗?它的底在哪里?

师:隐去底,现在你还能想象出三角形的底在哪里吗?请你画在练习纸上。

学生画,展示学生作品。

像这样只给指定高的三角形,你能画多少个三角形?那如果高确定了,底也确定了,现在你能画出几个三角形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感受三角形的底和高的相互依存关系]

四、再现知识,总结反思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于三角形的知识,你还有那些问题和疑惑?

这节课我们明确了三角形的特征:三个角、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知道了高是从顶点出发画出来的,研究了顶点的特性,下节课我们还要继续探究三角形的其他奥秘。

六、作业设计

书本第65页练习十五第一题

七、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

3个角,3条边,3个顶点

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高底

八、教学反思

如何正确地理解并画出三角形的高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什么学生画高的时候会经常出现错误呢?分析思考后我发现很多学生都不能正确地找到顶点及相应的对边,学生的操作是在模仿中进行的,所以我让学生帮小红找最短的路径,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具体的问题,在具体情境中逐步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定义。然后逐步深入,让学生感悟三角形的底和高的相互依存关系,最后隐去三角形,和底让学生想象三角形的底在哪里,再次感受三角形的底和高的相互依存关系。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数学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学生对小学阶段三角形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三角形是最简单、最基本,很常见的一种几何图形,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对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拓展空间观念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今后学习三角形全等、相似和解直角三解形,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实物和图形理解三角形定义

2、找到所有三角形的共同特点。

3、会用三角形顶点的三个大写字母和形象符号(“△”)来记一个三角形。

4、初步了解任意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

5、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与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

6、初步感受三角形简单、广泛地适用性。

7、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合作、交流、探究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角形共同特点的理解及三角形三边关系性质的理解。

难点:应用三边关系性质解决简章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及材料准备

三角板、实物的三角形、包装带、剪刀、头钉、白纸、透明胶等(师生同备)

五、学生情况及教学构思

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阶段,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从实际出发说三角形、找三角形、记三角形、画三角形、算三角形、感悟三角形、剪三角形、做三角形、小结三角形的教学环节。

六、教学实施

1、师:在小学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三角形,今天我们在一起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定义、记法及其相关性质,随之在黑板上板书课题(1 认识三角形)哪位同学能列举日常生活中与三角形有关的实例(同学们争先举手答问)。

生:像铁塔,空调器支架、铁桥、教室里饮水机支架、屋顶支架等都是由许多三角形构成的。

师:在黑板上画出同学熟悉的屋顶框架图。

2、师:既然小到生活小事,大到交通、建筑等随处可见三角形的图形,那么三角形有哪些共同特点呢?

甲生: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个内角,三个顶点。

乙生:每一个三角形都由三条线段组成。

丙生:任意三角形的三内角之和都等于180°。

(同学们发言积极)

师:为了方便通常用三角形三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记一个三角形、并在三个大写字母前面加上符号“△”。如图中可记作“△ABC”,(并在黑板上板书△ABC),同时规定每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所对边就用它的小写字母表示,顶点A所对的边BC用a表示,边AC、AB分别用b、c表示。

师:请同学们在屋顶框架图中至少找出5个不同的三角形,并用三个大写字母记出相关的三角形,并与同伴交流。

甲生:有△ABC、△ABE、△AEF、△AFC(师板书在黑板上)

乙生:有△BED、△ADE、△AFP、△PFC(乙生补充)

丙生:还有△ABF、△AEC(丙生进一步补充,在叙述时,有同学将三角形符号“△”口叙掉)。

注:可喜的是能过同学们的交流讨论,逐步补充完善,从而找出了图中所有的10个三角形,在此出现了第一个亮点,部分同学初步具有思维全面性的意识。

3、师:演示① 将用透明胶连接的三条硬包装带围成一个如图所示的三角形。

演示② 演示动画课件:

师:哪位同学能根据上述演示给三角形下一个定义?

甲生: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就是三角形。

乙生:我认为是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并举出反例指出了甲生叙述不严密的地方)。

师:将乙生叙述板书在黑板上。

注:在此出现了第二个亮点,同学们已经在注意几何语言的严密、准确性。

4、师:请问同学们观察P118页,屋架彩灯线路图,BC边装红灯线,AB、AC两边上装兰灯线所需线的长短。

生:兰灯线比红灯线长。(兰线长>红线长)

5、师: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并量出三角形三边的大小,然后分别计算比较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大小;任意两边之差与第三边的大小,并与同伴进行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小组通过画、量、算、比较等活动,大家一致认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师:其它小组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生:同意他们的结论。

师;将生的语言板书在黑板上,并点评。

注:在此课堂上出现了第三个亮点,同学们认识事物由特殊到一般的理念正在逐步形成。

6、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按规定的尺寸做三角形(①6cm,8cm,10cm. ②7cm,9cm,18cm ③、13cm、18cm、35cm ④16cm、17cm、18cm)将尺寸写在黑板上。

生:小组积极动手,相互配合,在做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有的能做成,有的不能做成。

师:对同学所做“三角形产品”进行回收、展示,并提出问题,通过做三角形你们遇到了什么麻烦,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有的尺寸能做成三角形,有的尺寸不能做成三角形,还有的做成后像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其小组代表发言)

生:我们认为构成三角形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任意三根木条就一定能构成三角形。

七、学生自学P119例1(同伴交流、探讨、气氛热烈)

八、小组推举代表对本节所学知识的收获进行小结

师:每小组小结一个方面,不得重复。

生:(一组代表)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

(二组代表)在记三角形时一定要用三个大写字母,不能忘记符号“△”。 为了方便也可用小写字母表示三角形的边。

(三组代表)构成三角形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任意三段材料就一定能构成三角形。

(四组代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九、随堂练习、作业P119 1、2

成功之处:

在本节的教学活动中始终贯穿了创新教育,学生主体教育、成功教育的教学理念;通过说、找、记、量、算、悟、剪、做三角形等一系列活动,给了每位学生广阔的活动和认识空间,充分体现了师生交流、同伴交流、小组互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学生小结:“我认为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通过做三角形我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条木条就一定能钉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构成是有条件的。” 这对整节课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作用。整节教学活动通过讨论、精讲、合理利用模型,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达到了预期目的。

不足之处:

本节课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还是放得不开、怕教学任务完不成,总是局限在一节课完成这节课的任务上,给学生的时间还不够充分,特别是学生做三角形作品展示、点评的机会不足,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智慧火花的点燃,我认为本节课可以打破传统的授课模式,用两节课的时间给学生更广阔的活动空间,使同学们对角的大小关系、以及角的大小和边之间的联系等进行初步认识,可能会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感悟: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感悟到,新教材要用新理念、新教法、新学法、课堂评价也要有新章法。校本教研实在而实用,任重而道远,校本教研的春风正初步深入到每个教师的心灵,真正要深入扎实地开展校开教研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某位教师的个人行为,它需要每位老师的不懈努力,更需要同伴们的互助、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是集体智慧的集中反映,同时教学反思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它是教学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助推器。

《三角形的高》微课教案


《三角形的高》微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知道三角形有三条高。

2.学会画三角形的高。

3.了解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的画法及特征。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

教学难点:了解三角形三条高的画法。

教学活动:

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研究三角形的高。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三角形高的有关知识。

二、操作演示,观察发现

1.如果我们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这样看来,从C点到它的对边AB能作一条高,从B点到它的对边AC也能做一条高。一个三角形可以画出三条高,三角形的底和高是相互依存的。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内相交于一点。

2.我们再来看直角三角形,以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BC为底,作高时,要从A点向它的对边BC作一条垂线,发现高与另一条直角边AB重合;如果以直角边AB为底,作高时,要从C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发现高与另一直角边BC重合,也就是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如果一条是底,那么另一条直角边就是它的高。以斜边AC为底,作高时,要从顶点B向它的对边AC作垂直线,发现高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也有三条高,其中一条在三角形内,另外两条高与两直角边重合。

3.我们再来看钝角三角形,从钝角三角形的B点向它的对边作高,高在三角形内;从A点向它的对边作高,需要把对边BC延长,高在三角形外;从C点向它的对边作高,需要把对边AB延长,高也在三角形外。钝角三角形也有三条高,其中一条高在三角形内,另外两条高在三角形外。

三、总结归纳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任何三角形都有三条高,其中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内,并且相交于一点;直角三角形其中一条在三角形内,另外两条高与两直角边重合;而钝角三角形其中一条高在三角形内,另外两条高在三角形外。

这节课我们就研究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征》备课教案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征》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知道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3、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并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正迁移,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
【教学难点】学会给三角形画高。
【教具】三角板一套、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三角形的含义是什么?
2、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是什么?
3、怎样画三角形的高?
二、展示交流
1、动手操作:用四边形、三角形撑起两个支架,然后对比、观察,发现了什么结论?
2、课件出示电线杆、自行车图片,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
3、列举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4、提示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三、探究活动,掌握特征
1、理解三角形的含义
①通过实物演示和出示课件,总结:什么叫三角形?
②学生自己画一个三角形。
2、探究三角形的特征
(1)课件演示,说出三角形各部分名称。(边、顶点和角)
(2)课件出示三个三角形,观察这三个三角形,你还性理了什么?
(3)动手画一个三角形,标出顶点、边和角。
(4)用字母ABC表示三角形。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课件出示三角形屋顶的房子和斜拉桥,你能想出办法测量三角形的房顶和斜拉桥的高度吗?
(2)课件演示,抽象出三角形,学生作反馈测量方法,引出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
(3)出示有一组底和高的三角形,观察、讨论,还有其它的底和高吗?
(4)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四第1题
四、检测反馈
1、填空
①三角形是由()条边同()个顶点,()个角组成的。
②三角形具有()性。
③三角形有()条高,有()个底。
2、判断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解形。()
(2)三角形有三条高,三个底。()
(3)自行车车架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
3、画出这个三角形的三条高。
四、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认
稳定性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教后反思:本节课的概念比较多.学生在学习这本课的时候,对于画高,有个别同学画得不对,可见是以前学习画垂线的时候,掌握得不太好.在今后,应该多加练习.
《三角形的特征(2)》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观察、思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探索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三角形按角分类有哪几种?
2、按边分类有哪几种?
3、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
二.展示交流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小明,你们看,他正在做什么?(课件演示,课件内容为教材第82页小明上学图。)
小明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线呢?
这三条路线中哪条路线离学校最近?为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有些同学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的,有些同学是用测量的方法量出来的。大家想一想,在生活中这些路线我们不可能去用尺子一米一米的量出它的长短,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我们用数学知识看看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仔细看,从小明家到邮局再到学校的路线近似于一个什么图形?
走中间的这条路线,走过的路线是三角形的一条边,走旁边的路线,走过的路程实际上就是三角形的另外两条边的和。根据大家的判断,走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要比走第三条边长。那么,是不是所有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有这样的关系呢?我们来做个实验。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实验1:请同学们从准备的学具中任意拿出三张纸条摆出一个三角形,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动手操作、交流。
实验2:深入探究在什么情况下能组成三角形。
1.动手操作
从纸条中任意拿出三张纸条,看看能不能摆出一个三角形?把能组成三角形和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情况分别填在实验表格中。
出示表格:(单位:厘米)
能组成三角形
任意两边的和是否大于第三边
你发现

不能组成三角形
任意两边的和是否大于第三边
你发现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2.分析、探索(课件出示)
①观察自己的实验表格,说一说不能摆成三角形的情况有几种。
②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关系?
③“任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④那根据你们的实验观察,大家都认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吗?
⑤大家的发现到底对不对?请各小组摆三角形来验证一下。
以上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实验、验证,我们发现如果任意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这三条线段就能组成三角形,也就是说,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检测反馈
1.讲解小明选择上学的路线。现在你能用这个发现来解释小明家到学校哪条路最近的原因吗?
2.游戏
游戏一:红绿灯
要求:每组的三根小棒能组成三角形的,绿灯通过;不能组成三角形的,红灯停。(单位:厘米)
(1)————4
—————5
——————6
(2)————4
————4
——————6
(3)———3
———3
——————6
(4)———3
——2
——————6
我们每次都是把三条线段中任意两条线段相加后才判断的,你们能不能相出一个更简单的方法呢?(用较短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比较来检验。)
游戏二:
要求:下面这些线段里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是一组好朋友,找找看,哪三条线段是一组好朋友?
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
游戏三:猜一猜。
要求:现在有两根分别长为3厘米、6厘米的小棒。猜一猜,能与它们组成三角形的第三根小棒长几厘米?说说你的想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五.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反思:
本节课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学生在学习中很有兴趣.提高了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们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的兴趣。
三角形的分类(3)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教学用具:量角器、直尺。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多个三角形
我们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按照三角形的特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怎样分?
二、展示交流汇报
1小组活动:
(1)出示小片子,观察每个三角形.可以动手量一量,分工合作。根据你发现的特点将三角形分类。
2按角分的情况
引导学生明确:相同点是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不同点是还有一个角分别是锐角、钝角和直角.
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不同进行分类
(1)分类.
根据上边三个三角形三个角的特点的分析,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类.
图①,三个角都是锐角,它就叫锐角三角形.(板书)
提问:图②、图③只有两个锐角,能叫锐角三角形吗?(不能)
引导学生根据另一个角来区分.图②还有一个角是直角,它就叫直角三角形,图③还有一个钝角,它就叫钝角三角形.
请同学再概括一下,根据三角形角的特征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分别叫做什么三角形?
教师板书: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2)三角形的关系.
我们可以用集合图表示这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把所有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用一个圆圈表示.(画圆圈)好像是一个大家庭,因为三角形分成三类,就好象是包含三个小家庭.
(边说边把集合图补充完整.)
每种三角形就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反过来说,这三种三角形正好组成了所有的三角形.
(3)三角形中至少要有两个锐角,所以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应看它最大的内角.……
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
3按边分的情况:
(1)我发现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还有三条边都相等的。
(2)师:我们把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腰,另外一条边叫底。
(3)师: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4)分别量一量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你有什么发现?
(5)从红领巾、三角板、慢行标志中找一找哪里有这两种特殊的三角形?
三检测反馈
1.判断题.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锐角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一定小于90°.
(3)看到三角形中一个锐角,可以断定这是一个锐角三角形.
(4)三角形中能有两个直角吗?为什么?
2.猜一猜
甲:我拿的三角形没有钝角。他可能是什么角?
乙: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
丙:为什么?
课后反思:
三角形的分类,对于学生来说,有了前面基础知识的铺垫,孩子们学起来非常容易.本节课,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分类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分类》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分类》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三角形分类教材P22~2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

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 形的特点。

2.技能目标: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 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分类中体会分类标准的 严密。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难点: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课 件、各种三角形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笑笑和淘气来到一个神秘的王国,他们很想了解这个神秘的王国,你们想一起去吗?那就帮他们打开这个神秘王国的大门吧,密码是一个谜语:“形状像座山,稳定性能坚,三竿首尾连,学问不简单。”

学生猜出谜底:三角形。

师:好吧,就让我们先进入三角形的王国吧。它们非常好客,派了很多代表来迎接我们。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师:哟,它们长得很相似的,找找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指名回答。(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每条边都是一条线段。)

2.有这么多共同点,笑笑和淘气 眼都看花了,但定睛一看,还是有区别的,你们发现了 吗?

教师:这些三角形看着这些长得相似,但实际上大大小小、形状各异、零零乱乱,今天让我们来给它们分类一下好吗?[来源:学科网]

板书:三角形分类。

学生进行分类活动,教师巡视。

三、探究结果汇报

1.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

从角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讲解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斜边。

2.教师指导学生了解各种三角形的特点。

从边分: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

3.师讲解 等腰三角 形的各部分名称。(相等的两条边叫三角形的腰。)

师: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没有三条边都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四、巩固应用

1.出示第23第1题:给三角形分类。

学生先独立做一做,再进行同桌交流,最后集体汇报。

2.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思考 第2题。

让学生体会到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不一定就是锐角 三角形,必须三个角都是锐角才能断定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五、总结,拓展

师:在这节课的探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六、作业设计

1.教材23页在点子图上画三角形。

2.剪一剪。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8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三角形的过程。

2.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会画三角形的高,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特征。

3.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几何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学具、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出课题感知三角形

1.谈话导入。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三角形信息。

3.教师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

谈话引出课题:“你想学习有关三角形的什么知识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动手制作三角形,概括三角形定义。

(1)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动手操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个三角形。(制作材料: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

(2)学生展示交流制作的三角形,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3)观察思考: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地方?

(4)认识三角形组成,初步概括三角形定义。

(5)教师出示有关图形,引起学生质疑,通过学生思考讨论,正确概括出三角形定义。

(6)判断练习。

2.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

(1)情境创设。

“美丽的南宁邕江上有一座白沙大桥,从侧面看大桥的框架就是一个三角形,工程师想测量大桥从桥顶到桥面的距离,你认为怎样去测量?”

(2)课件出示白沙大桥实物图和平面图。

(3)学生在平面图上试画出测量方法。

(4)学生展示并汇报自己的测量方法。

(5)学生阅读课本自学三角形底和高的有关内容。

(6)师生共同学习三角形高的画法。

(7)学生练习画高。

3.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1)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做准备。

(2)动手操作学具,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

(3)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4)学生联系实际,找出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5)欣赏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总结本课内容

1.学生说说本节课收获。

2.教师总结。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能判断给定长度的三条线段是否能围成三角形,能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在探索体验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有条理的思考。通过学习,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教学难点:引导探索三角形的边的关系,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教学准备:课件、不同长度纸条若干张、实验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情境图。
政府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想一想从老师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可以走?

(学生通过观察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可以说出这样几条线路:从老师家直接到学校;从老师家经过政府再到学校,或者从老师家经过新华书店再到学校。)

师:你觉得老师走哪条路最近呢?为什么?

(学生会说出中间这条线路最快,但原因说不清楚。)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从数学的角度眼研究为什么走中间这条路最近。

2、大胆猜测:

师:请同学们观察,在这幅图中,你可以发现几个三角形?

(学生边说边用手指出两个三角形)

师:在每个三角形里,老师从家直走到学校的路程是三角形的一条边,走旁边的路走过的路程又是这个三角形的什么呢?

师:根据大家的判断,你们猜猜看,三角形三条边之间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学生通过观察会猜出: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教师板书。

师:是不是所有是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有这样的关系呢?你们能肯定吗?

现在,我们就用数学方法来研究一下,看看三角形中,三边的关系是怎样的?

揭示课题: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二、自主探究

1、动手实验1:用三张纸条摆一个三角形。

师:同学们的桌上都有一些不同长度的纸条,请大家随意拿三张来摆三角形,看看有什么发现?(同桌合作)

预设:每个小组可能会任意选择3张纸条去摆三角形,结果发现:用长4cm,6和10厘米的三张纸条,没有摆成;用长3厘米、3厘米和6厘米的三张纸条,也没有摆成;用长4厘米、5厘米和6厘米的三张纸条可以摆成三角形。教师可以躲让学生汇报,发现随意拿三张纸条,也不一定都摆成三角形。

师:通过刚才摆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用的三张纸条中有两条长的和大于第三条长却没有摆成三角形呢?)

师:通过刚才是实验,我们可以发现三角形三条边在长短上有某种关系,但究竟怎样的三张纸条才能摆成一个三角形?让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2、动手实验2:进一步探究怎样的三张纸条才可以摆成三角形。

师:每组同学任意选择下面三组中的任意一组纸条做进一步实验,并完成相应的实验记录。(1)4cm5cm9cm(2)3cm6cm10cm(3)6cm7cm8cm

学生汇报展示:

能或不能摆成三角形

任意两边的和是否大于第三边

(1)

不能

4+5=94+9>55+9>4

发现:

两边之和有时大于第三边,有时等于第三边,不能摆成三角形

(2)

不能

6+10>33+10>63+6<10

发现:

两边之和有时大于第三边,有时小于第三边,不能摆成三角形

(3)

6+7>86+8>77+8>6

发现:

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能摆成三角形

师:对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怎样表达更严密?(体会任意两边的含义。

三、拓展应用:

1、说一说老师为什么走中间的这条路最近?

2、判断:哪一组中的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三角形?(单位:厘米)

(1)3,6,9(2)4,4,10

(学生通过比较任意两边之和是否大于第三边,来判断是否可以围成三角形,教师再让学生讨论交流好方法)
发现:将两条短的边相加与最长的边相比,如果大于,就能围成三角形。
再快速判断以下几组小棒能否围成三角形,能的打“√”,不能的打“×”,并说明理由。
(1)3cm4cm5cm()
(2)3cm3cm3cm()
(3)2cm2cm6cm()
(4)3cm3cm5cm()
注:学生学会将两条短的边相加与最长的边相比,如果大于,就能围成三角形,从而提高做题速度。

3、解决问题:

师:小明想要给他的小狗做一个房子,房顶的框架是三角形的,其中一根木条是3分米,另一根是5分米。
(1)第三根木条可以是多少分米?(取整数)
(2)第三边的木条的长度是a分米,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a()

四、回顾反思:

同学们,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吗?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经历分类的过程(自主确定分类标准→自行分类→形成统一的分类),在操作中去认识各种类别的三角形及其特征。

3、在对三角形的分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在操作中去认识各种类别的三角形及其特征。

教学准备:

例1的5个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认识三角形”,你知道了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分类。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中的5个三角形

提出要求:

(1)观察每个三角形中3个角分别是什么角?(不易观察的要用量角器度量)

(2)根据角的特点对这些三角形进行分类,并思考这样分的依据。

(3)给同桌同学讲一讲,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

2、反馈学生的分类

学生1:3个角都是锐角的为一类,3个角中有1个角不是锐角的为一类。即(1)(3)(5)为一类,(2)(4)为一类。

学生2:有直角的为一类,没有直角的为一类。即(2)为一类,(1)(3)(4)(5)为一类。

学生3:有钝角的为一类,没有钝角的为一类。即(4)为一类,(1)(2)(3)(5)为一类。

学生4:全都是锐角的为一类,有直角的为一类,有钝角的为一类。即(1)(3)(5)为一类,(2)为一类,(4)为一类。

(如果学生4种分类方法都有)这4种分类方法都是正确的。在这4种分类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把三角形分得更细、更清楚?

(如果学生只有前面3种分法)请你再仔细观察这些三角形角的大小,讨论:还可不可以进一步细分?

3、整理分类结果

教师:这些三角形,我们都可以将它们分为几类?(3类)也就是3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为一类,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为一类,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为一类。

下面就请同学们来给这3类三角形分别取一个合适的名字吧!

板书: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教师:看书,读一读第59页上什么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教师:为什么这里说“有1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想一想,在一个三角形里面能不能有2个直角呢?在一个三角形里面能不能有2个钝角呢?

4、认识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如果我们把所有的三角形看着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由几部分组成,哪几部分?(板书)

5、练习:第62页第1题。

三、课堂活动

第61页课堂活动第1题。

四、巩固练习

1、第62页第2题:按要求在方格上画出三角形。

2、判断。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

(2)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

(3)钝角三角形只有一个角是钝角。( )

(4)直角三角形中可能有两个直角。( )

(5)每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 )

五、拓展练习

如果只给你看三角形中的一个角,能判断这是个什么三角形吗?

图1图2图3

知道三角形的一个角是锐角,不能确定这个三角形的种类,因为任意一种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60~63页例2,例3,课堂活动第2,3题,练习十二第5~8题。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特征的过程,知道按边分类,三角形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空间能力。

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一面等腰三角形的彩旗。

学生: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张长方形纸,量角器,剪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三角形按角的大小是怎样分类的?教师: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这些三角形,看看它们的边有什么特征。

二、探索等腰三角形的特征

1、出示例2

教师:将红领巾或小彩旗对折,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小组中交流你的发现。

2、反馈学生的发现,并说出自己是怎样发现这些特征的

(1)两条边相等。(2)两个角相等。(3)是轴对称图形。

3、验证

教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对折后都是这样的呢?请拿出自己随意剪的三角形,进行对折,看有没有这些特征。

教师:(出示等腰三角形进行演示)像这样把三角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说明这两条边相等,两个角相等,是轴对称图形,这种三角形是三角形中的一种特殊情况,我们把这种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4、教学等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底边上的两个角叫做底角。

(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5、讨论

在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中有没有等腰三角形呢?学生用三角板量各类三角形的边长。

在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中都有等腰三角形。

(教师画出后面两个图并标出各部分名称)

教师:闭上眼睛想一想等腰三角形是什么样的?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征?

6、判断下面的三角形是不是等腰三角形

三、探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1、出示例3 按要求剪三角形。

(1)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

(2)用量角器量30°的角。

(3)剪三角形。

(4)展开。

2、仔细观察手中的三角形的角和边,也可以动手折一折或用直尺和量角器量量,看有什么发现?

3、在小组里面交流自己的发现并说出你是怎样发现的。

4、反馈

(1)3条边相等。

(2)3个角相等,都是60°。

(3)是轴对称图形。

(4)锐角三角形。

教师:像这种3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做等边三角形。

教师:闭上眼睛想一想,等边三角形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征?

5、讨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是怎样的关系? (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情况。)

四、课堂小结(略)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五、巩固练习

1、第61页课堂活动第2~3题。

(第2题按要求摆三角形,总结出用小棒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需要的小棒根数。)

2、第63页第5题:根据已有的三角形画出等腰三角形。

(两种画法, 作图中发现可以两条直角边为对称轴画出等腰三角形)

3、第63页第6题:求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六、拓展练习

第63页第7,8题及思考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高》数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三角形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150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