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加、减法简便计算的巩固练习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加、减法简便计算的巩固练习”,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教材第72页练习十四第7—1l题和思考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用简便方法计算一些加、减法,并进一步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练习十四第7题。 ’

2.揭示课题。

我们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和计算的一些规律,可以使一些加、减法的计算简便,这是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今天这节课,主要进行加、减法简便计算的综合练习。(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1.练习十四第8题。

(1)提问:竖着比,每组题里的数有什么特点?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横着比,接近整百的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练习前两组。指名两人板演,每人一组,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3)集体订正。结合提问:

做第一组两题时是怎样想的?

第二组减法里最后为什么加27加法里最后为什么减27

(4)提问:这两组题里减去的或加上的都是接近整百的数,在用简便方法计算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指出:在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又稍大一点的数时,可以

先把它看做几百与几的和,加上或减去几百,再加上或减去几;在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又稍小一点的数时,先看做整十、整百的数计算,然后多加的要减去,多减的要加上。

2.练习十四第9题。

(1)学生分两组练习。指名两人板演,其余每人在练习本上做一组题。

(2)集体订正。

提问:每组里两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得数是不是相同?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3)在加、减混合运算里,先加后减,调换位置先减后加,或者先减后加调换位置先加后减,得数怎样?

指出:在加、减混合运算里,把数和符号同时调换位置,计算结果不变。

3.练习十四第10题。

让学生直接看题口答得数,结合提问是怎样想的。

三、应用题练习

1.练习十四第11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作业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第(2)题分哪几步做?含有未知数z的等式是根据什么列的?

2.思考题。

(1)读题。

(2)提问:哪个店剩下的水果多?为什么?(学生说明理由时,老师结合画出线段图。并说明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差就减少)多多少千克?你是怎样想到的?

指出:被减数不变,减数少多少,差就多多少。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10题。

小编推荐

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重点:

经历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的简便过程,运用整数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数据特点选择科学的简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整理回顾,复习铺垫

1、算一算

4.47+6.5322.6+77.42.0 - 0.63.8+0.120.63+()=110 - ( )=3.4

2、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用字母怎样表示?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减法的性质)

3、说一说:下面各题可以使用什么运算定律使计算更简便?

48+25++175 130-75-2552+176+48+24

(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104页主题图。课件显示育才小学春季运动会的场景。

学校要举行运动会,打算派四名同学参加接力赛。这四名同学总成绩可能是多少?

2、观察主题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3、列出算式:8.42+8.46+8.54+8.58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怎样列式?(生说师板书算式)

三、自主探究

1、生独立列式解答,3生上台板书汇报:

方法一:8.42+8.46+8.54+8.58

=16.88+8.54+8.58

=25.42+8.58

=34(秒)

方法二: 8.42+8.46+8.54+8.58

=(8.42+8.58)+(8.46+8.54)

=17+17

=34(秒)

方法三:8.42+8.46+8.54+8.58

=84+(0.42+0.58)+(0.46+0.54)

=32+1+1

=34(秒)

2、生对应板书说算法

师:你是怎样算的?(个别回答,重点解释第三种算法)

3、对比优化算法

你更喜欢那种方法?为什么?

4、观察对比三种算法,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同时出示三种算法)

师:仅从这一题我们就能肯定整数运算定律适用于小数吗?你有什么办法?

5、进一步举例验证:

(1)3.2+0.5 0.5+3.2

(2)(4.7+2.6)+7.4 4.7+(2.6+7. 4)

(3)2-0.75-0.25 2-(0.75+0.25)

师:像这样的例子你还能举吗?(生举例,师板书)

6、得出结论: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四、巩固应用

1、填空(课本104页做一做第1题)

(1)6.7+4.95+3.3=6.7+ +4.95

(2)(1.38+1.75)+0.25= + ( + )

2、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课本104页做一做第2题)

1.88+2.3+3.75.17-1.8-3.24.02-3.5+0.9813.7+0.98+0.02+4.3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使这道题可以进行简便计算

8.43 + 6.2 +()

7.89 -()-3.59

4、计算:1+1.2+1.4+1.6+1.8++9.6+9.8+10

五、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2)


教学内容:教材第70页例3、例4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第4~6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学会—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百(整十)、又比整百(整十)数稍小一点的数的简便算法,能按简便算法正确计算。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比较、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用简便方法计算。

239十102= 458+203=

230—102= 500—203=

指名学生口答过程,老师板书。选择两道题,让学生说明是怎样想的。

提问:这里的第二个加数或者减数有什么特点?用简便算法时,都是把它看做怎样的数计算的?

指出:在计算加、减法的时候,如果加数或减数接近整十、整百数,就可以先看做整十、整百的数,这样计算起来就比较简便。

2.下面各组算式里哪个得数大?为什么?

264+98 135+297 351——96 516——397

264+100 135十300 351——100 516——400

提问:每组里哪道题的加数或减数接近整百数?哪道题计算可以用口算?能不能像前面复习第1题那样把接近整百的数先看做整百数,用简便方法来计算呢?

(评析:这里通过题组比较,一方面使学生应用和、差的变化规

律判断,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例题时分析、推理,理解简便算法的算

理;另一方面,通过比较,也便于学生联想到可以把每组第l小题

里的加数或减数先看做整百数来计算。紧接着的提问便是在对比

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数的特点,联想起按前面复习的方法计

算,使复习和新课紧密联系,有利于引导学生思维。)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例3:现在我们看第一组里的第1小题。+98)

(板书:264

(2)提问:怎样算比较简便?(板书:264+100)加上100后比原来的得数大了还是小了?怎么办?(板书:一2;并在整个算式前板书:=)

你能说一说264+98=264+100—2是怎样想的吗?

结果是多少?(板书得数)

(3)小结:这道题把98看做100来加,多加了2,所以要减去2。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135+297:第二组的第1小题怎样算比较简便?(板书:135+297)

(2)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学生口答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谁来说一说,用简便方法计算是怎样想的?

(3)小结:如果一个加数接近整十、整百的数,又比整十、整百

数稍小一点,可以先看做整十、整百数加,然后多加了几就减几。

3.教学例4。

(1…)出示例4:第三组第一小题用简便算法要怎样想,怎样算呢?(板书:351—96)

(2)指名学生口答出先看做100减。(板书:=351一100)减去100后比原来的得数是大了还是小了?怎么办?(板书:+4)

追问:为什么减去100后要加上47

结果是多少?(板书得数)

(3)小结:把96看做100减,多减去了4,所以再加上4。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516—397:第四组第一小题用简便方法怎样算,你知道吗?

(2)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

提问:这样做的时候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加上37

(3)小结:如果减数接近整十、整百的数又稍小一点,可以先看做整十、整百的数减,然后看多减了几就加上几。

5.对比。

提问:例3和例4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不一样?

指出:例3和例4里都是把接近整十或整百的数先看做整十、整百的数,然后看如果多加了几就要减去几,如果多减了几就要加上几。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l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提问:第一行为什么要减去后面的几,第二行却要加上后面的几?

2.练习十四第4题。

用小黑板出示,说明要求,让学生做在课本上。

让学生口答练习情况,老师板书。要求学生说明是怎样想的。

3.“练一练”第2题。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选择两道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板书课题)当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又稍小一点的数时,用简便算法要怎样想?

强调:当加数或减数接近整十、整百数又稍小一点的时候,可以用简便算法,就是先把这个加数或减数看做整十、整百数计算,但要注意,多加了的要减去,多减去的要加上。

五、课堂作业:第5、6题。

复习小数加、减法计算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复习小数加、减法计算”,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汁算。这节课我们复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二、复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I.做复习第1题第(1)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这三道题计算时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数加法要怎样算?小数加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

2.做复习第1题第(2)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这二道题计算时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数减法要怎样算?小数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

3、整理计算方法。

提问:你们认为小数加、减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数加、减法要怎样汁算?关键都是什么?

三、加、减法综合练习。

1、 口算。

小黑板出示复习第2题,让学生口算,老师板书得数,并结合得数末尾去0、整数部分的O要写的题让学生说说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2.做复习第3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检查计算过程和验算方法。

3.做复习第5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重点检查第二小题列竖式后怎样算比较简便。

4.做复习第6题。

指名学生说—说题意。

让学生解答在练习本上。

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提问:做这道题时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厂什么内容?你在复习中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复习第4题。

加、减计算的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66~67页练习十三第9~15题及思考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知道和的变化规律与差的变化规律,能说出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加数不同,以及被减数相同减数不同时两道算式结果的大小,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简便计算的方法,逐步做到计算的合理、灵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加、减法的意义,加法的运算定律,以及这些知识的应用。这节课,我们主要进行加、减法计算的一些综合练习

(板书课题),并且进行一些混合运算和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

二、计算练习

1.口算。

小黑板出示练习十三第9题,指名学生口算。

2.练习十三第10题。

(1)计算a+b的和。

小黑板出示,说明上一格的数是a,下一格的数是b,要求a+b是多少。

提问:这里求的是两个数的什么?a表示的数叫什么数?b表示的数叫什么数?a+b表示什么? ’

请同学们把a和b表示的两个数相加,求出a+b的和填在书上的空格里。

学生口答结果,老师板书。

(2)初步认识和的变化规律。

提问:这里哪个加数不变,哪个加数变化了?第二个加数是怎样变化的?和又是怎样变化的?

如果从左往右看,第二个加数是怎样变化的?和又是怎样变化的?从右往左看呢?

现在我们看出,当一个加数不变,另二个加数增加多少或减少多少,和会怎样变化?

小结: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多少,和也随着增加或减少多少。

(3)判断下面每组中哪个得数大,大多少,并说明理由。

126+97 135+198 178+299 254+96

126+100 135+200 178+300 254+100

(评析:这里初步认识和的变化规律,是为后面学习加法的一些简便计算作准备的。通过这里的判断,有利于在学习教科书第70页的简便算法时理解算理。本节课下面认识差的变化规律的安排也有同样的作用。)

(4)计算a一b的差。

小黑板出示。

提问:a表示什么数?b表示什么数?a一b表示什么?

请同学们根据表里每格中a和b对应的数,求出a一b的差填在书上的空格里。

学生口答结果,老师板书。

(2)初步认识差的变化规律。

提问:在表里被减数变化了没有?减数是怎样变化的?差又是怎样变化的?

从左往右看,减数是怎样变化的?差又是怎样变化的?从右往左看呢?

现在我们看出,当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时,差怎样变化?减数减少时呢?

小结: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多少,差反而减少多少;减数减少多少,差反而增加多少。

(3)下面每组中第二个算式与第一个比较,差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小多少?为什么?

151—96= 342—298= 246—199= 245—97=

151—100= 342—300= 246—200= 245—200=

4.练习十三第11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回答每道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并要求说明为什么这样算比较简便。

小结: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把比较复杂的计算变得十分简便,很快算出结果。这种简便方法主要是交换加数的位置,根据加法结合律,把可以凑成整十、整百的数先加起来,然后接着计算。

5.练习十三第12题。

读题后提问:表里是哪几户人家?“合计”是什么意思?能不能用简便方法算出每户的合计数?

让学生口算合计数填在表里。

指名口答结果,集体订正。

三、应用题练习

练习十三第14、15题。

1.读题后,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

四、思考题

1.填一填,想一想是怎样变化的。

(1) 10+20=

15+20=

(2) 10+20=

5+20= 。

提问:和与加数是怎样变化的?

指出:当一个加数增加,和也增加,一个加数减少,和也减少

2.用这样的方法去想一想思考题,说一说要怎样做。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提问:是怎样想的?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三第11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三第13题。

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38页例1、例2、例3,练习十第1-5题。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引导学生掌握加、减的一些简便算法,并且理解算理。

2.发展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数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一个数减去接近整百、整十数的简便算法的算理。(多减几要加上几)

[评析:教学目的及重、难点制定的恰当而具体,说明教师对教材把握得准、吃得透。]

教学方法:启发式、迁移法,渗透学法指导。

学 法:观察、比较、归纳。

教学用具:卡片、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复旧引新.

(l)填空。

78=80-( ) 87=( )-( )

99=( )-( ) 198=( )-( )

297=( )-( )

提问:78接近哪个整十数?78=80-( )? 87等于几十减几?99接近多少?等于一百减几?仿照前三题,想一想后两题怎样填?

(2)观察两组算式,想一想,哪一组计算比较简便?为什么?

第一组:215+70 第二组:215+69

143+100 143+98

475-200 475-199

387-300 387-298

启发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看一看这组的加数,减数有什么特点?(不是整十、整百的,但接近整十、整百)

[评析: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精心设计复习内容进行辅垫,减缓知识坡度,为学生学习新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师:在计算加、减法的时候,如果加数或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把它们先看作整十,、整百的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出示例1:113+59

(1)找一找算式中哪个加数是接近整十或整百的数?(59)(板书:找)

(2)想一想,可把59看作多少计算比较简便?看作60以后,113+60的结果比原题怎样?为什么会多1?(启发学生说出因为多加l)

多加1,要想得到原题的结果应该怎样?生答师板书:多加1要减l

(3)想好简算方法后,接下来应干什么?(板书:算)

请一名学生把简算方法完整的叙述一遍。

113+59=113+60-1=172

告诉学生中间一步是思考过程一定要写出来。

小结:刚才我们做的这道题实际上就是按照找→想→算这三步进行的。"找"就是找算式中哪个加数是接近整十的数,"想"就是想它的简算方法是什么,(多加1要减1)想好方法后,就可以进行计"算"。

[评析:通过这部分教学,指导学生简算方法围绕找→想→算三步进行,使学生明理知法,提高了计算技能,培养了学生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如果加69应看作多少?加79呢?加99呢?

师:下面我们就学习加数是接近整百数的简便算法。

(二)出示例2: 276+98

(1)让学生讨论这一题的简便算法。指名回答。276+98=276+100-2=374

(2)为什么加上100又减2?(启发学生回答,多加2要减2,师板书)

(3)如果把98改成97应怎样计算,让学生试一试。

276+97=276+100-3=373

(4)为什么减去3?学生答,师板书:(多加3要减3)

[评析:让学生尝试计算,并进行学法指导,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会新知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达到会学的目的。]

(三)师小结:当加数是接近整十、整百数时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用一句话概括出加法简便算法的规律:多加几要减几(师板书)

做简便计算都是围绕找→想→算三个环节进行,"找"就是找算式中哪个加数是接近整十或整百的数,"想"就是想它的简算方法:"多加几要减几",想好后就可以进行"算"。下面按这三步计算两道题。

试一试,想一想,填一填。

156+87=156+90○□=□

74+198=74+200○□=□

(四)减法中能用简便算法吗?(实际也可按照找→想→算这三步进行)

出示例3165-97

(1)找一找:这个算式中哪个数接近整十或整百?

看作多少计算比较简便?(97看作100)

(2)想一想:看作100以后,是多减了,还是少减了?多减了几?多减3,要想得到原题结果应该怎样?师板书:多减3要加3。

(3)算一算:165-97=165-100+3=68

(4)如果多减2,怎样才能得到原题结果?多减1呢?

师板书:多减2要加2,多减1要加1

(5)想一想:165-100+1的原题应是165-( )

(6)小结: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用一句话概括出减法简便计算的规律?师板书:多减几要加几。

减法简算也应围绕找→想-算三个环节进行。

(五)看书质疑

完成第38页的"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看卡片填空。

例:+198看作(加200减2)

+88看作( )

-99看作( )

+297看作( )

-297看作( )

(2)判断下列简便算法是否正确。(用手势判断)

a:127+59=127+60-1

b:99+45=45+100-1

c:243-98=243-100-2

d:86+97=86+100-3

e:121-89=121-100-11

(3)选择最简便的算法。

a 86+89

(1)86+80+9 (2)89+90-4 (3)86+90-1

b:198+84

(1)198+80+4 (2)84+200-2 (3)198+90-6

c:115-99

(1)115-90+9 (2)115-100-1 (3)115-100+1

[评析:以上三组练习形式活泼,重点突出,达到了巩固强化的目的。]

(4)想一想、填一填。

432-( )=432-200+2

376+( )=376+400-3

( )+277=277+100-4

522-( )=522-300+ll

[评析:本组练习的设计,巧妙地运用了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

(5)比一比,谁找的简便算法最多。

197+98 98+299

[评析:本组练习的设计,使本节教学内容得到了升华,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创造了发挥智能的机会。]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计算加减法时,如果加数或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加法简便计算的规律是什么?减法简便计算的规律是什么?应围绕几个环节进行?

[评析:本节内容学完后,为给学生一个完整而又深刻的印象老师采用问答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总结]

[总评:教学目的明确,思路清晰,环环紧扣,在知识教学中,重算理,抓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按照"找、想、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不但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效果显着。]

简便计算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简便计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内容:教材第96—97页练习十九第5~11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连除法的简便算法,以及已经学过的些简便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含有未知数j的等式解答简单应用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过一些简便计算的方法,这节课主要练习简便计算(板书课题),并且练习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通过练习,要进一步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能更正确地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一步计算应用月

二、计算练习

1.口算。

小黑板出示题组:

6x4x25= (200+3)x16= 360÷(6x4)= 420÷15÷4=

24x25= 203x16= 360÷24= 420÷(4x15)=

让学生一组一组口算,并说一说每组题各是怎样算的。

2.练习十九第5题。

小黑板出示。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选择乘、除法的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练习十九第6题。

(1)做第一、二行的四小题。

指名四人板演连除的题,其余学生分两组做在练习本上,每组做两道。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根据是什么。

结合提问:800÷8÷2怎样算简便些?

指出:在连除时,如果用两个除数的积去除被除数简便时,就可以用简便方法算。

(2)做第三行的三小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三组做在练习本上,每组一题。

集体订正,提问学生是怎样想的。

指出:在除法里,如果将除数看做两个数的积,改成连除可以口算时,就可以用连除的简便算法计算。

4.练习十九第7题。

小黑板出示,明确题意。

提问:12x28怎样算简便?得数是多少?420除以35得多少?改成用连除怎样算?

一个数乘以28得420,怎样求这个数?

第三行怎样求中间的被除数?再怎样求前面的被乘数?

让学生口算,在课本上的方框里填出合适的数。

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并让学生说一说各要怎样口算比较简便。

三、练习应用题。

1.练习十九第9题。

指名学生读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把两道题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提问:这两题有哪个条件是相同的?都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

第(1)题为什么能直接列算式计算?第(2)题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jx 24=480是根据什么列出来的?

2.小结:用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在设未知数是x以后,要先根据题意想数量关系式,再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来解答。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九第8、10、11题。

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29~30页练习六第10~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两积之和(差)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比较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2.使学生初步理解求两商之差(和)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分析、解答求两商之差(和)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并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可以两步计算的求两商之差(和)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分析推理的方法和规律,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把数量关系说完整。

(1)苹果和梨一共的千克数=( )

(2)苹果比梨多的千克数=( )

(3)每行杉树比杨树多的棵数=( )

(4)第一组平均每人比第二组少加工的个数=( )

(5)每千克单价x第二筐比第一筐多的千克数=( )

(6)第二筐比第一筐多卖的元数÷每千克单价=( )

2.引入课题。

熟悉了一些数量关系,就可以用来帮助分析、解答应用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分析和练习一些三步计算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基本题练习

解答下列应用题。

1.商店里卖出4个蓝花瓶,每个24元;还卖出5个红花瓶,每个30元。

(1)卖出两种花瓶一共收入多少元?

(2)卖蓝花瓶比卖红花瓶少收人多少元?

让学生解答,然后口述算式,老师板书。

提问:请大家比较一下,求这两个问题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都要先求蓝花瓶和红花瓶卖的元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不一样?

2.商店里卖出蓝花瓶和红花瓶各4个,蓝花瓶每个售价24元,红花瓶每个售价30元,蓝花瓶比红花瓶少卖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

让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

提问:第一种解法是怎样想的?第二种解法是怎样想的7

三、对比练习

1.做练习六第10题。

(1)让学生解答第(1)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在这个算式里先求的什么?为什么要先求第一组和第二组割草的千克数?最后一步为什么要用减法?

(2)解答第(2)题。

上学生读题。提问:第(2)题和第(1)题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要求“第一组平均每人比第二组多割草多少千克”要先求什么?怎样求?

这道题会做吗?请大家做在作业本上。(同时指名板演)

提问:这两题在解答方法上哪一步是相同的?为什么相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先算的两步第(1)题里用乘法,第(2)题里用除法?

小结:第(2)题要求“第一组平均每人比第二组平均每人多割多少千克”,按照数量关系,要先求第一组和第二组平均每人各割草多少千克。根据题里的条件,要用除法来算。

2.做练习六第11题。

(1)解答第(1)题。

读题。提问:要求“两筐苹果一共卖了多少元”,可以怎样想?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

学生口述算式,老师板书,并提问每一步算的是什么数量。

提问:你们还有怎样不同的解法?(老师板书)

这样列式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提问:这两种解法的思路有什么不同?

(2)解答第(2)题。

提问:告诉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要求“第二筐苹果比第一筐多多少千克”,要先算出什么数量,再算什么?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作业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做这道题的时候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求每筐重量时都用除法?

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解答吗?请大家试着列出一道算式。

学生口述算式,老师板书。

提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呢?这是根据怎样的数量关系来算的?

四、练习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可以用以前学习的解题思路来分析。在确定每一步要求什么以后,要注意按题里条件之间的联系,用正确的方法来解答。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六第12、13题。

家庭作业:练习六第14题。

《除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除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计算过程的体验,感受计算的简便,初步了解简便计算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简便计算的性质,能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理念: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自主学习。

2、拓展思维空间,在解决的多样化中逐步形成最佳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将全班分成甲乙两队进行习题竞赛。比一比看哪队做的快,分出快慢。

2、汇报答案。师问:刚才我们发现两队的答案是一样的,为什么甲队明显要比乙队快

呢?难到这里面有奥秘?各派一名代表将题目报给老师。

3、 板书:

甲队 乙队

28075 280(75)

7200(254) 7200254

师: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的回答:

(1) 两题的结果一样,但是算式不大一样?师顺势将两题用等号连起来

(2) 两题的结果一样,但计算顺序不一样?

(3) 两题中有一题比较简便?师乘胜追击:你能给大家讲讲吗?

(4) 学生说出连除等于除以它们的积大概意思时,师给以正确引导: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就等于一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还可以怎么说?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就等于一个数连续除以这两个数

教师设计这样一个具有挑战性、开放的,能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思考,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在潜意识里调动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学生问,学生答,往往比老师问,学生答,更能让学生听明白。

二、尝试整理,灵活运用

4、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从刚才的例子中我们发现了一些规律,现在有这么一个题目需要你们帮助解决。

出示:270(92) 你能想出好的解决方法吗?

A、 独立完成

B、 反馈: 270(92)

=27092

=302

=15

师:能说说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吗?

生:(简便)

师:你能给大家说说吗?

生:因为27018比27092计算起来复杂多了。

师:你怎么知道 270(92)就等于27092呢?

生:因为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就等于一个数连续除以这两个数

师:像这样,在结果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互相转化可以使计算更简便,在除法中,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除法的简便计算(板书课题)

5、师:通过互相转化达到计算简便,现在要解决这样一个题目,你有好的方法使它计算简便吗?

出示:60024

a、 把你的想法到小组里交流,然后确定你们认为合理的方法?

b、 反馈: 60024 60024 60024

=600122 =60083 =60064

=502 =753 =1004

=25 =25 =25

c、 选出最合理的方法,并说说你的理由

d、 通过三题的比较,你悟出了什么?

师小结:在简便计算时,要选择最合理的方法来做。

6、 在30秒里马上判断出180094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学生讨论,得出方法

师小结:要学会判断,能简便的简便计算

教师让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提倡自主学习的理念,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创设各种机会,给学生以思维的开放,在反馈中对三种方法的比较,让学生自己体 会简算的优越性,通过对题目的判断,使学生真正理解简便的含义。教师运用开放的教学,对问题进行逐步完善。

三、联系实际,归纳性质

7、师:学到这里,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除法的简便方法,生活中也能用到简便计算,大家知道织里最出名的是什么吗? (童装)

出示:25个工人7天做了1750件衣服,你知道一个工人一天能完成几件吗?(用简便方法计算)

学生列式,汇报

8、 观察板书互相转化的第二步,你能否用符号或字母来表示这一规律呢?

学生各抒己见,选择最科学的表示方法:abc=a(bc)

9、师:如果abcd= ?

验证:18201372

学生验证得出三个数也符合师小结:那么连除四个、五个是不是也行呢?

学习一个新方法就是为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把简便计算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能够学以至用,在对除法简便计算性质的归纳中,教师点到为止,既使本堂的知识得以了延伸,也使得学生的认知规律得以了延伸

加、减法的意义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加、减法的意义》,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内容:教材第52~53页例l、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一

第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通过对具体运算的分析、综合,进一步理解加法和

减法的意义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算式里各部分

的名称,并能应用加、减法的意义说明某些实际问题要用加法或减

法计算。

2.使学生认识、掌握。在加法计算里的特性。

3.进一步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36+40= 52+24= 27+33= 45+18=

54—4= 79—57= 80—42= 53—29=

结合口算,选择两道加、减法算式让学生说一说表示什么意

思。

2.引入新课。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加法和减法算式表示的意思,会计算加法和减法。现在,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加法、减法的一些规律性的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今天这节课,先来学习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l。

(1)出不例1。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求全班有多少人要怎样想。指名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追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算?提问:想一想,加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谁来说一说,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概括加法的意义,让学生照着书上的结语读一读。

(2)提问:算式里的23和25叫什么数?48呢?

概括加数、和的意义(在算式下面依次板书:加数、加数

说明加数是要合并的两个数,和是合并成的一个数。

(3)说出下面各式的意义。

50+30=80 42+20=62 45+38=83

(要求学生说明是表示把几和几合并成一个数是多少)

小结:所以,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教学例2。

(1)出示例2。让学生自己依次看题目。

提问:求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各要怎样想?指名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道题为什么都用减法算?指出:要求女生或男生有多少人,就要从全班人数里去掉一部分,所以要用减法算。

(2)现在我们把例2和例1比较一下。例1已知的是什么数,求它们的什么?

指出:在例1里,已知两个加数23和25,求它们的和48,用加法算。

提问:同例1相比,例2的两小题与例1都是哪三个数量?与例1有什么不同?例2与例1在已知条件和求的问题上有怎样的关系呢?(结合题意说明是相反的)

从例1的算式来看,例2第(1)题是已知什么,求的是什么数?怎样算的?例2第(2)题是已知什么,求的是什么数?怎样算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被减数“48”下面板书:(和),在减数(23和25)和差(25和23)下面分别板书:(加数))。

例2中两题都是用减法计算的。大家看一看,减法计算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运算?

谁来说一说,怎样的运算是减法?

概括减法的意义,让学生照着书上的结语读一读。

(3)提问:例l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运算?例2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运算?

把例2两道题的算法与例1的算法比一比,是不是相反的运算?

说明:相反的又可以叫“逆”。(板书:逆)

追问:“逆”是什么意思?

指出:减法与加法比,是相反的运算。所以我们就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

追问:什么叫“逆运算”?为什么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评析:通过追问,加深对“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的认识。)

(4)谁来看着例2两道算式说一说,在减法算式里,已知的和叫做什么数?已知的这个加数叫做什么数?求出的这另一个加数叫做什么?[在(和)、(加数)、(加数)下面依次板书:被减数、减数、差]

(5)说出下面各式的意义。

80—30=50 62—42=20 83—38=45

(要求学生按减法的意义,说出已知两个加数的和是几,其中一个加数是几,求出另一个加数是几。)

提问:这里的三个减法算式表示的都是怎样的一种运算?

小结:所以,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3.教学一个数同0相加。

想一想,0在加法里可能有哪几种情况?一个数同。相加,得什么数?你能举例说明吗?

看一看,课本第53页上是不是这样说的。

三、课堂练习

1.让学生做“练一练”第1、2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提问:第1题为什么用加法?第2题为什么用减法?(引导学生用加、减法意义说明:求两个数的和,就是把两个加数合并成一个数;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是减法。)

从上面的练习可以看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要用加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要用减法。现在请大家用加、减法的意义来说明加、减法应用题为什么要用加法或者减法算。

2.做练习十一第1题。

让学生在书上填表。

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每格怎样算的,为什么要这样算。

3.做练习十一第2题。

看图理解图意。

指名口答加法或减法问题。

指名口答算式并说说为什么要用加法和减法来算。

四、课堂小结

从刚才说明的道理可以看出,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怎样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与加法有怎样的关系?

四年级下册《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表格式教案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单元

第单元

序号

18

课题

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学习内容

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主备人

学习

目标

1、灵活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能运用简便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重点难点

重难点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的方法

学具准备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激趣定标

一、激趣导入

我们在前面学习了乘法的运算定律和加法的运算定律,那么如果在一道算式里,含有乘法又含有加法我们能不能用简便方法来进行计算。在这里关键要用到哪个定律。

二、揭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

自学互动

适时点拨

活动一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

一、学习任务

1、出示例5.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与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看看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2、讨论解决的方法,看看有几种方法来解决。

3、31×2+30×2+267×21+1这两个式子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可以怎样来进行解答。

4、在按月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5、在按周计算的过程中,是怎样进行数的。

二、交流互动

1、解答后小组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完成的是哪个问题,怎样解决的?有没有用到运算定律,怎样运用的?

三、巩固应用

根据主题图的数据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条件问题提问。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独立解答。)

测评训练

达标测评

P46—47/1、3、7、8

教学反思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加、减法的初步认识”,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内容:

课本第25页例题,做一做。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初步知道减法的意义,认识-号,并能正确读写减法算式。

2、初步渗透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二)技能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减法的含义,并能用减法来解决问题,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要用家减法来解决。

(三)情感目标通过直观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减法的含义,正确读减法算式。

教学难点:

用减法的含义说算理。

教具准备:

纸鹤、苹果、磁性教具等。

学具准备:

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复习2、3、4的组成:全班拍手读。

2.口算,并说计算方法:1+1=2+1=1+2=

二、学习新课

1、激趣导入

老师手里拿着几本练习册?(3本)老师送给同学几本?(1本)还剩几本?(1本)

2、创设情景,学习新知。

(1)学习例一:请三个小朋友手拿纸鹤表演,请全班学生观察。

A说图意:让学生认真观察情景,设问:谁能用三句话说说你看到的情景?

B列算式:3-1=2设问:3、1、2各是什么意思?

C认识减号,学读算式:3减1等于2。

D理解减法含义:表示原来有3只纸鹤,拿走了1个,还剩下2个。

师小结:从3里面去掉1个,求还剩几个?就是要从3里面减去1,用算式表示就是3-1=2。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减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2)自学例二:看书上的气球图。

A说图意:让学生认真观察,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谁能说说?

B列算式:4-2=2设问:4、2、2各式什么意思?

C读算式:4减4等于2。

D说减法含义:表示原来有4个气球,飞走了2个,还剩下2个。

师小结:从4里面去掉2个,求还剩下几个?就是要从4里面减去2,用算式表示就是4-2=2。刚才我们看到纸鹤拿走了,气球飞起了,求还剩多少,都是用减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算一算.

(1)摆出3个三角形,拿走2个,还剩几个?指名说算式:3-2=1.

(2)摆出4个圆片,拿走1个,还剩几个?指名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2.课本第25页做一做红花图。。

①说图意,解释虚线圈的意思。②列算式。③指名板演。④说含义。

3、练习

提问:我们不看图,能求出2-1=4-1=3-2=这几道题的得数吗?

老师引导看数的组成。指名说,怎么想的?

4、计时赛。

老师看时间,全班比赛写10道5以内加减法算式,指名报得数。

师小结:同学们做得很好,以后我们在计算2-1时,可以想:2可以分成1和1,2减1等于1;计算3-2时,可以想:3可以分成2和1,3减2等于1,计算4-1时,也可用同样的方法.总之,我们可以根据数的组成和分解来想得数.

四、全课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减法的初步认识,知道从一个数里去掉、飞走、拿走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认识了减号,知道了虚线圈表示去掉。

会读减法算式。还学会用数的组成和分解计算减法。

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学生学习减法的开始,在本单元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以后学习10以内的减法打下基础.课堂设计的安排是。

1、在复习准备环节,设计了老师手拿书本演示.目的是在新课前使学生对减法有个感性的认识.

2、全课的例题和练习安排各有侧重,例1通过指导看图,初步建立减法的概念,理解减法的意义.知道算式中各数都表示什么。同时在全课贯穿用三句话叙述图意,为以后学习应用题做铺垫。学习例2时放手让学生自己看图、说图意、列算式,说含义,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练习重点渗透集合思想,知道虚线圈表示什么,

3、巩固练习主要是通过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的方法使学生对减法的含义有进一步理解.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材简析]

教材通过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入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先让学生讨论“在计算器上,怎样按出买铅笔的钱数?”通过交流,教给学生在计算器上按出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按法,再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试一试则继续通过例4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解决小数减法的实际问题。

“练一练”安排了两道题。第1题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第2题是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式题。

练习九第6题和第8题是借助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第9题是让学生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此外教材还安排了一道思考题,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推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在计算器上按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简便按法,会使用计算器正确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

2、让学生在借助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小数加减法应用的广泛性,感受计算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3、让学生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 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超市购物过吗?昨天晚上李芸同学也去超市购物了,想看看她采购了些什么吗?(出示购物单)

2、 提问:

(1)从购物单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呢?

(2)你能算出李芸买这些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钱吗?应该怎么算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要把这么多的小数加起来,如果笔算,你感觉怎么样?

3、 揭题:在生活中,有时遇上比较多个数的计算或大数目的计算时,我们可以用计算器帮忙,这样就省事多了。今天我们就利用计算器来计算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话题,从而自然地引出用计算器计算的学习内容,简洁而直切主题)

二、 运用计算器计算

1、 获得简便按法。

(1)提问:你还记得怎么在计算器上按小数吗?想一想买铅笔的钱可以怎么在计算器上按出来?(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了解他们的按法)

(2)反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按出0.80的?还有别的方法吗?

方法一:按照0.80的次序在计算器上一一按键。

方法二:0不按,直接按.和8。

(3)比较:你喜欢哪种操作方法?为什么?

(4)教师小结:在计算器上按数时,有不同的方法,虽然结果相同,但运用简便的按法可以提高我们计算的速度。

2、 计算器计算

(1)谈话:现在你能运用计算器算出老师一共用了多少钱吗?

(2)学生操作计算器进行计算。

(3)反馈计算结果。

3、 交流操作感受

(1)谈话:刚才我们运用计算器计算出了老师一共用了多少钱,在计算器上操作时你有什么体会呢?你觉得在使用计算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2)学生说说操作的注意点。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操作时读数、按键的细心。

(通过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注重有序引入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的过程:讨论“怎样按出买铅笔的钱”——交流按法,获得“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简便按法”——用计算器计算“小芸一共用了多少元”。学生在一个有序、有效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到用计算器计算的学习活动中来,并获取了相关的本领,形成了一定的操作技能)

三、再次操作,熟练运用

1、 完成“试一试”

(1)教师谈话:如果李芸付出100元,营业员应该找回多少元呢?(出示试一试)

(2)学生列式,用计算器计算。

(3)反馈计算结果。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列式计算的,计算结果是多少?(学生可以直接利用例4的计算结果计算也可以用100减去每种商品的金额)

(4)检验。

提问: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呢?可以怎么样来检验呢?

学生回答后就让他们再利用计算器来进行检验。

(继续利用例题的情境巧妙追问,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解决小数减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再次经历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并注重让他们养成检验的学习习惯。)

2、 完成练一练1。

(1)谈话:现在大家都能利用计算器来快而对地计算题目了吗?

(2)出示题目,学生各自独立计算,完成后同桌交换核对。

(3)反馈学生计算情况。

教师注重让学生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让学生养成仔细看题、操作的好习惯。

3、 完成练一练2。

(1)谈话:刚才我们计算的都是两个小数相加减,如果三个小数相加减,你还能算得又对又快吗?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赛一赛。

(2)学生操作计算器

(3)反馈计算结果。

表扬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针对有错误,提醒学生看清数目和运算符号,认真按键进行计算。

(用计算器计算,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正确操作方法,还得让学生形成熟练的计算技能,提高操作计算的速度,因而以上的练习就是为此而设计的,并注意让学生对自己计算错误的反思,形成仔细、认真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四、巩固应用

1、 练习十九第6题。

(1)学生读题。

(2)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算式。

(3)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结果。

(4)教师提问:根据题目里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吗?

(5)学生提问,教师选择部分板书,再让学生列式解答。

2、 练习十九第8题。

(1)出示小明家九月上旬的收支情况表

先让学生观察表,说说在表中看懂了些什么?再提问:上月结余是什么意思?收入与支出又各是什么意思?

(2)示范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

教师提问:9月1日小明缴费后还有多少余额呢?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口答算式)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填入表格,汇报核对结果。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填写好表中9月2日到9月10号的金额。

(4)汇报反馈填写结果。

教师注重针对其中9月5日的余额、9月7日的余额进行提问,让学生明确是怎么算出来的。

(5)思考:最后合计这栏各要算哪些部分的合计?各应该怎么算?

(6)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汇报核对。

(以上两个练习的设计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借助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法应用的广泛性,感受计算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3、 练习十九第9题。

(1)谈话:刚才我们利用计算器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我们还可以利用计算器来探索一些规律。

(2)出示题目,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

(3)汇报答案,教师板书结果。

(4)观察规律。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前面三个题目以及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规律。

(5)独立填写最后一题的得数。

学生根据前三题得数的规律填写最后一题的得数。

(此练习让学生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既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推理等能力,又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对数学学习的盎然兴致)

五、全课总结

让学生想一想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些什么新的收获?(可以同桌交流或全班交流)

六、思考题

可以先适当地引导学生思考:

(1) 假如只是被减数十分位上的8看成了3,那得数比正确结果怎么样?

(2) 假如只是减数百分位上的1看成了7,那么得数又有什么影响?

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本题的结果与正确结果相差多少。

(思考题的设置体现了分层教学的目标,旨在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推理解决问题,加深对小数加、减法的理解,发展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1、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材简析]:

例题通过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入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给学生在计算器上按出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简便按法,再用计算器解决小数加法的实际问题。“试一试”继续通过例4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解决小数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都有去超市购物的经验,购完物,营业员都能借助计算器准确、快速地算出应付的价钱,今天我们也来用计算器解决一些计算问题。

二、 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教学例4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谈话:怎样用计算器算出她一共用了多少元?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回答。在全班交流中达成共识:只要把“金额”一栏的数据加起来。

(3)提问:那在计算器上,怎样才能按出买铅笔的钱呢?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按一按,再交流方法。学生的方法可能有:①按照“0”、“·”、“8”、“0”的次序按键。②先按“·”再按“8”,显示“0·8”,就是买铅笔的钱数。

(4)尝试计算。

(5)集体校对。提问:怎样才能计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的想法可能有:①先记牢这个数,然后再按。②看到零点几的小数,可以直接按小数点和小数部分,这样能节省计算时间。③按好一个数,还要看看显示屏,核对一下。④算完还可以用计算器再算一遍。

2、完成“试一试”

(1) 提问:如果李芸付出100元,应找回多少元?请你用计算器算一算。

(2) 学生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3)小结:用计算器计算这些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出示课题),确实非常快捷,正确率也高。

[设计意图: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为确保计算的快捷和正确,核对和验算很重要,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使学生获得准确灵活的计算方法。

学生已经有了用计算器计算的基础,因此这个环节以尝试使用、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顺应了学生使用计算器的需要,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机会。]

三、 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完成“练一练”

(1) 让学生用计算器独立计算,在书上记下每题的得数。

(2) 交流计算的注意点。在讨论交流中使学生明确:先记牢一个数,然后再按,按好后注意核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完成练习九第6题

(1)提问:你是怎样列式的,结果是多少?

(2)学生各自用计算器计算这四题。

(3)同桌互相出题并借助计算器解答。

3、练习九第8题

(1)理解题意。先让学生观察这张收支情况统计表,说说每栏表示什么含义。

(2)思考:怎样算“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先让学生独自思考,再指名回答。在交流中明确:只要用上月的余额1203·5元减去支出的100元,就能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

(3)明确各项余额的算法。让学生挑选一栏和同桌说说怎样算它的余额?重点解决“合计收入”“合计支出”的算法。

(4)学生独立用计算器算出每次收支后的余额,集体校对答案。

(5)拓展延伸。谈话:我们也能像小明一样,学记自己的经济小帐本。设想一下,如果要你来统计每月零花钱的收支情况,你准备怎样来设计这张统计表?希望同学们持之以恒记好经济帐,合理支配自己的零花钱。

[设计意图:通过用计算器计算开支情况,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并且联系生活用数学,让学生学记经济帐,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练习九第9题

(1) 学生先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

(2) 汇报结果。前三题的答案依次是1·89、2·889、3·8889。

(3)提问:观察一下,这三题的答案有什么规律?学生的想法可能有:①个位上的数一个比一个多1。每个数的末尾都是9。②小数中间“8”的个数和个位上的数一样。

(4)根据这些规律填出最后一题的得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来探索一些计算中的规律,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结论的意识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发现计算过程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从而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是一门有规律的科学,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用计算器计算了一些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五、 课堂作业

练习九第7题。

《加、减法简便计算的巩固练习》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减法的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008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