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选修本
第13课时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知识精讲
一、生物膜
1.概念:细胞内所有的有膜结构,如、、等。
2.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的联系:直接联系是指膜与膜直接相连,如内质网膜外连,内连;间接联系是指膜之间通过小泡互相转化,如内质网膜可以转移到膜,再转移到膜。
3.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的联系:各种生物膜功能上的分工和联系
二、生物膜系统
1.概念:指活细胞内,、以及、、等由膜围成的细胞器,在和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形成的。
2.作用:(1)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同时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和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2)生物膜上有丰富的酶,为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3)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区室,如,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三、研究生物膜的重要意义
1.理论上:有助于阐明细胞的生命活动规律。
2.实践中:(1)工业方面——模拟生物膜的功能,进行海水淡化处理,污水过滤、分离。(2)农业方面——从的角度研究农作物抗寒、抗旱、耐盐的机理,改善农作物的品质。(3)医学方面——人工膜材料替代病变器官行使正常生理功能,如。
题例领悟
例1.对细胞内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主要是由蛋白质、脂类和少量糖类组成
B.磷脂双分子层是各种生物膜的基本骨架
C.不同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D.内质网膜能生成高尔基体膜,说明两者化学组成完全相同
解析:各种生物膜的结构与成分相似但不相同。答案:D
例2.若在豚鼠的胰脏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其放射性出现的顺序是:
3H标记亮氨酸→(3min后)的中→(17min后)
中→(117min后)靠近细胞膜侧中→细胞的分泌物。
实验说明——(1)分泌蛋白在合成后,是按照→→的方向运输的。(2)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既有明确的,又有紧密的。
解析:略。答案:附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内小泡外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分工联系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连接细胞膜、高尔基体膜、核膜,使三者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结构是
A.中心体B.线粒体C.内质网D.质体
2.下列对细胞内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连续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质网通过“出芽”形成小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
B.细胞质中的小泡与核糖体膜融合
C.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小泡离开细胞膜回到细胞质中
D.高尔基体膜突起形成小泡,离开高尔基体膜与细胞膜融合
3.下列哪种物质的形成与内质网及上面的核糖体、高尔基体和线粒体都有关
A.血红蛋白 B.呼吸氧化酶C.胃蛋白酶原D.性激素
4.下列有关生物膜转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具膜结构中膜的转化是不可逆的
B.具膜小泡成为具膜结构的一部分要靠膜的融合
C.一种膜结构的膜成为另一种膜结构的一部分,与膜的流动性无关
D.生物膜的功能特征是膜之间转化的前提条件
5.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膜使细胞有相对稳定的内环境B.细胞的化学反应都在细胞膜表面进行
C.细胞膜把细胞分隔成许多小区室D.广阔的膜面积为所有酶提供了附着的位点
6.胰岛的B细胞分泌胰岛素过程,不能说明的是
A.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有一定的联系
B.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既有明确分工,又有密切联系
C.生物膜结构有一定的联系性D.分泌物的排出是主动运输
二、非选择题
7.下图表示胰腺细胞合成与分泌酶原颗粒的大体过程,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如果图示细胞是一个胰腺细胞,则酶原颗粒的合成场所是[ ],合成时必须在直接指导下完成,对酶原颗粒进行加工和包装的场所是[ ]。
(2)如果图示细胞是一个汗腺细胞,则该细胞中与胰腺细胞相比,明显减少的细胞器是[ ]和[ ],汗腺细胞的分泌物主要来自。
(3)如果图示细胞是一个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则图示细胞中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吸收功能不相符合的是,与其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提供条件有直接关系的细胞器是和。

自我评价答案
1C2B3C4B5A6D7⑴2核糖体mRNA3高尔基体⑵2核糖体3高尔基体⑶分泌小泡核糖体线粒体

扩展阅读

2012届高考生物教材复习: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选修本

第13课时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知识精讲

一、生物膜

1.概念:细胞内所有的有膜结构,如、、等。

2.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的联系:直接联系是指膜与膜直接相连,如内质网膜外连,内连;间接联系是指膜之间通过小泡互相转化,如内质网膜可以转移到膜,再转移到膜。

3.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的联系:各种生物膜功能上的分工和联系

二、生物膜系统

1.概念:指活细胞内,、以及、、等由膜围成的细胞器,在和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形成的。

2.作用:(1)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同时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和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2)生物膜上有丰富的酶,为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3)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区室,如,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三、研究生物膜的重要意义

1.理论上:有助于阐明细胞的生命活动规律。

2.实践中:(1)工业方面——模拟生物膜的功能,进行海水淡化处理,污水过滤、分离。(2)农业方面——从的角度研究农作物抗寒、抗旱、耐盐的机理,改善农作物的品质。(3)医学方面——人工膜材料替代病变器官行使正常生理功能,如。

题例领悟

例1.对细胞内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主要是由蛋白质、脂类和少量糖类组成

B.磷脂双分子层是各种生物膜的基本骨架

C.不同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D.内质网膜能生成高尔基体膜,说明两者化学组成完全相同

解析:各种生物膜的结构与成分相似但不相同。答案:D

例2.若在豚鼠的胰脏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其放射性出现的顺序是:

3H标记亮氨酸→(3min后)的中→(17min后)

中→(117min后)靠近细胞膜侧中→细胞的分泌物。

实验说明——(1)分泌蛋白在合成后,是按照→→的方向运输的。(2)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既有明确的,又有紧密的。

解析:略。答案:附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内小泡外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分工联系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连接细胞膜、高尔基体膜、核膜,使三者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结构是

A.中心体B.线粒体C.内质网D.质体

2.下列对细胞内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连续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质网通过“出芽”形成小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

B.细胞质中的小泡与核糖体膜融合

C.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小泡离开细胞膜回到细胞质中

D.高尔基体膜突起形成小泡,离开高尔基体膜与细胞膜融合

3.下列哪种物质的形成与内质网及上面的核糖体、高尔基体和线粒体都有关

A.血红蛋白 B.呼吸氧化酶C.胃蛋白酶原D.性激素

4.下列有关生物膜转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具膜结构中膜的转化是不可逆的

B.具膜小泡成为具膜结构的一部分要靠膜的融合

C.一种膜结构的膜成为另一种膜结构的一部分,与膜的流动性无关

D.生物膜的功能特征是膜之间转化的前提条件

5.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膜使细胞有相对稳定的内环境B.细胞的化学反应都在细胞膜表面进行

C.细胞膜把细胞分隔成许多小区室D.广阔的膜面积为所有酶提供了附着的位点

6.胰岛的B细胞分泌胰岛素过程,不能说明的是

A.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有一定的联系

B.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既有明确分工,又有密切联系

C.生物膜结构有一定的联系性D.分泌物的排出是主动运输

二、非选择题

7.下图表示胰腺细胞合成与分泌酶原颗粒的大体过程,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如果图示细胞是一个胰腺细胞,则酶原颗粒的合成场所是[ ],合成时必须在直接指导下完成,对酶原颗粒进行加工和包装的场所是[ ]。

(2)如果图示细胞是一个汗腺细胞,则该细胞中与胰腺细胞相比,明显减少的细胞器是[ ]和[ ],汗腺细胞的分泌物主要来自。

(3)如果图示细胞是一个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则图示细胞中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吸收功能不相符合的是,与其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提供条件有直接关系的细胞器是和。

自我评价答案

1C2B3C4B5A6D7⑴2核糖体mRNA3高尔基体⑵2核糖体3高尔基体⑶分泌小泡核糖体线粒体

2020高考生物《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考点整合


2016高考生物《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考点整合

[考纲要求] 1.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2.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考点一 主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1.识别细胞器,明确各种细胞器的功能(连线)

2.多角度比较各种细胞器
按分布植物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动物和低等植物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按成分含DNA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含RNA的细胞器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含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按功能能产生ATP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能复制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线粒体、高尔基体、中心体与蛋白质合成、分泌相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线粒体[思维诊断]
(1)人体细胞的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2011·江苏,2C)( √ )
(2)性激素主要是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2014·江苏,3A)( × )
(3)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2013·新课标,1D)( × )
(4)溶酶体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2013·安徽,1D)( × )
(5)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相同(2012·大纲全国,2D)( × )
(6)核糖体附着在高尔基体上(2011·广东,1B)( × )

题组一 分析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1.(2012·江苏,4)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
B.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
C.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具有特定空间结构
D.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场所
答案 D
解析 植物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会在细胞板的附近聚集许多高尔基体,这说明细胞器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A项正确;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而有氧呼吸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过程,B项正确;核糖体主要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核糖体的结构包括大、小亚基,C项正确;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而不是高尔基体,D项错误。
2.右图a、c表示细胞中的两种结构,b是它们共有的特征,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b表示两层膜结构,则a、c肯定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B.若b表示细胞器中含有的核酸,则a、c肯定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C.若b表示产生水分子的生理过程,则a、c不可能是细胞核和高尔基体
D.若b表示磷脂,a、c肯定不是核糖体和中心体
答案 D
解析 若b表示两层膜结构,a、c可能是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中的任意两种;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与核糖体;细胞核内的转录与DNA复制均可产生水,高尔基体形成多糖的过程中会产生水;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与中心体。

细胞器问题的解答技巧
一是能区分各种细胞器的结构,能够根据是否有膜、是单层膜还是双层膜,正确识别各种不同细胞器。
二是准确掌握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及其特点,对相关问题进行判断,如叶绿体具有双层膜、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具有双层膜、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核糖体主要是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高尔基体是单层膜细胞器、与动物细胞的分泌物的形成和细胞分裂过程中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形成有关等。
题组二 特殊细胞类型的分析
3.如图为某种植物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细胞无叶绿体,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这是一种需氧型生物,但也可进行无氧呼吸
C.该细胞在蔗糖溶液中一定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D.该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有分裂、分化能力
答案 B
解析 A错误,该细胞中无叶绿体,但不代表该植物体所有细胞都不含有叶绿体;B正确,从图中可看出,该细胞中含有线粒体,故该植物是一种需氧型生物,植物细胞在缺氧时可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该细胞中缺少中央大液泡,不一定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D错误,从该细胞的液泡大小、细胞器、细胞核的分布情况看,该细胞属于幼嫩细胞,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
4.下列关于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没有叶绿体的细胞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没有DNA的生物都不能完成性状遗传
C.没有线粒体的细菌都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D.没有核糖体的生物都不能独立合成蛋白质
答案 D
解析 蓝藻等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但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有些病毒没有DNA,可以通过RNA将自身的性状遗传给子代。需氧型细菌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可以进行有氧呼吸。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高中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凡是可以溶于的物质,比不能溶于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2.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测得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4.1970年,科学家所做的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试验的试验现象证明细胞膜具有。
5.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
6.生物膜的膜型认为,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
的,而是具有的;蛋白质分子有的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
的部分或全部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也
是可以的。
7.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与结含成的,叫做糖被。

例1一位科学家发现,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厚度变小而面积增大,这是由于细胞膜的什么特性所决定的()
A.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是选择透过性膜
C.具有专一性D.具有运输物质的功能
例2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膜中央凹陷,最终缢裂形成2个子细胞,与这一现象有关的细胞学基础是()
A.细胞核具有排斥性B.细胞质具有流动性
C.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细胞具有周期性
例3食醋中的醋酸成分是活细胞不需要的小分子物质,蔗糖不是活细胞需要的大分子物质。用食醋和蔗糖可将新鲜的大蒜头很快地腌成糖醋蒜,其原因是()
A.醋酸和蔗糖分子均能存在于活细胞的间隙中
B.醋酸和蔗糖分子均能被吸附在活细胞的表面
C.醋酸能固定和杀死活细胞,细胞膜失去了选择性
D.因腌的时间过久,两种物质均慢慢地进入活细胞
例4欲获得纯净的细胞膜,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请你帮助设计一个简易的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选取人体的作为获取细胞膜纯净物的来源。
A.成熟红细胞B.神经细胞C.白细胞D.口腔上皮细胞
(2)将选取的上述材料放入中,由于作用,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3)再用法获得纯净的细胞膜,上清液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
(4)1985年,O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解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这表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
(5)有实验表明,将两种不同的海绵动物的细胞分散成单个的,然后将这些细胞参在一起混合培养,发现只有同种的细胞才能结合。在这细胞识别过程中,起作用的是细胞膜上的。
(6)1925年,GorterGrendel用丙酮提取细胞膜的磷脂,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展开时,这个单层分子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表面积的两倍,由此可以认为细胞膜由组成。如果单层磷脂分子的面积为S,则该细胞表面积为。

一、选择题
1.提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时间和科学家分别是()
A.1959年,罗伯特森B.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
C.19世纪,施旺和施莱登D.19世纪,欧文顿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是()
①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②蛋白质一脂质一蛋白质的三层结构
③静止的④流动的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3.在细胞膜上,和细胞与细胞之间或者细胞与其他大分子之间互相联系,有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A.糖蛋白B.磷脂C.脂肪D.核酸
4.最能代表生物膜基本化学成分的一组化学元素是()
A.C、H、O、NB.C、H、O、N、P
C.C、H、O、S、PD.C、H、O、Mg、Fe
5.维生素D能较水溶性维生素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A.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作基本支架
B.磷脂双分子层内不同程度地镶嵌着蛋白质
C.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6.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排布有下述特点,其中描述细胞膜基本支架的是()
A.膜两侧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不尽相同B.磷脂排布成双分子层
C.蛋白质分子附着和镶嵌于磷脂双分子层中D.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7.对白血病病人进行治疗的有效方法是将正常人的骨髓造血细胞移植入病人体内,使病人能够产生正常的血细胞。移植之前需要捐献者和病人的血液进行组织配型,主要检测他们的HLA(人体白细胞抗原)是否相配。HLA是指()
A.RNABDNAC.磷脂D.糖蛋白
8.细胞膜常常被脂质溶剂和蛋白酶处理后溶解,由此可以推断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①磷脂②蛋白质③多糖④核酸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②④
9.变形虫表面的任何部位都能伸为伪足,人体内的一些白细胞可以吞噬病菌和异物。上述生理过程的完成依赖于细胞膜的()
A.选择透过性B.流动性C.保护性D.主动运输
10.关于细胞膜流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因为磷脂分子有头和尾,磷脂分子利用尾部摆动在细胞膜上运动,使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因为蛋白质分子无尾,不能运动,所以它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
C.细胞膜的流动性是指蛋白质载体的翻转运动,与磷脂分子无关
D.细胞膜流动性与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都有关
11.科学家常用牛、羊等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作为研究细胞膜成分的材料的原因,不正确的叙述是()
A.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等其他膜结构,易得到较纯的细胞膜
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呈游离状态,易分离和稀释
C.哺乳动物红细胞易获取、价格合理
D.哺乳动物红细胞无细胞壁,容易制取细胞膜
12.生物膜的“蛋白质一脂质-蛋白质”静态结构模型不能解释下列哪种现象()
A.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B.溶于脂质的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
C.变形虫的变形运动D.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呈双层排列在膜中间
13.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把人和鼠的细胞融合。融合后的细胞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将融合后的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保持其活性,但融合后的杂种细胞仍为一半红,一半绿,发生这一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A.人、鼠细胞发生了免疫反应
B.构成人细胞的磷脂分子和鼠细胞的磷脂分子不具亲合性
C.人细胞的蛋白质分子大,位于下方,鼠细胞的蛋白质分子小,位于上方
D.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发生变性,细胞膜失去了流动性
二、非选择题
14.仔细阅读下列信息,并回答问题:
①有人在研究未受精的卵细胞膜透过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很容易通过细胞膜,而不溶于脂质的物质则很难通过。
②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中一定有某种物质,有利于脂质物质的通过。1925年EGorter和FGrendel用有机溶剂将人成熟红细胞膜中的这种物质提取出来,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平铺成单分子层时,这个分子层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1)根据上述信息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2)题中所指细胞膜成分具有的功能。
(3)膜中主要成分还有,请简要说明如何设计实验证明该物质的存在。
(4)如果以含32PO43-的动物细胞培养液在体外培养骨髓瘤细胞。一段时间后,在新增殖的骨髓瘤细胞中存在放射性的细胞结构主要有。
15.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分别与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的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结合,两类细胞则分别产生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将两类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其一半呈绿色,一半呈红色。在370C下保温40min后,细胞上两种荧光点呈均匀分布(如图所示),试问:
(1)人和鼠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属于构成
膜结构的起受体作用的。
为使人、鼠细胞膜融合在一起,必须
除去细胞膜表面起作用的糖
蛋白。
(2)融合细胞表面的两类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可以证实关于细胞膜结构“模型”的
观点是成立的。
(3)融合细胞表面的两类荧光染料最终均匀分布,原因是,这表明膜的结构具有。
(4)细胞融合实验若在20℃条件下进行,则两种表面抗原平均分布的时间大大延长,这说明。若在10C条件下,两种表面抗原便难以平均地分布,这又说明。
参考答案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脂质脂质2.脂质和蛋白质3.丙酮脂质单分子层单分子层4.流动性
5.流动镶嵌模型6.流动镶嵌磷脂双分子层静止的流动性镶嵌嵌入横跨运动7.蛋白质糖类糖蛋白

1.A2.C3.C4.(1)A(2)清水(或蒸馏水)渗透(3)离心血红蛋白(4)脂质物质(5)糖蛋白(6)两层S/2

1.B2.C3.A4.B5.A6.B7.D8.C9.B10.D11.C12.C13.D
14.(1)细胞膜中含有脂质物质,且它在膜中呈双层排列(2)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3)蛋白质利用蒸馏水使人成熟红细胞膜破裂,然后通过离心等方法提取出较纯的细胞膜,再用双缩脲试剂检验,发现溶液颜色由蓝色转为紫色(注意应先提取较纯的细胞膜)
(4)细胞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细胞核膜等生物膜
15.(1)糖蛋白免疫(或识别)(2)膜物质分子能够运动(3)构成膜结构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是运动的一定的流动性(4)膜上蛋白质分子运动的速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慢环境温度很低(接近O℃)时,蛋白质分子运动速度也接近零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案分析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案分析”,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案分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来
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
以细胞膜分子结构的探究历程为主线,动脑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并构建模型,体验科学的实验思想和实验方法。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
情感态度方面
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材分析
本节以较多的篇幅介绍了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并安排了两个思考与讨论,让学生在认识细胞膜结构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认识到可以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提出假说,假说仍然需要观察和实验来验证。随着技术手段的改进不断发现新的证据,原有的观点或理论还会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并归纳总结出生物膜模型建构的基本方法。此外,还应重点理解和掌握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会运用该模型解释相应的生理现象。
三.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但是对问题探索的动力主要来自对相关问题的好奇与有趣水平,目的性不十分明确。所以教师的思维导向就显得十分重要。本节课利用科学史实验资料,设计学生要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引导下进行基于资料和问题的课堂探究活动。问题的设计层层深入.按照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能力达到一定深度,使学生顺利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难点: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1、引入新课

2.讲述膜的磷脂排布

3.演示电镜照片
4.演示实验过程

5.引导构建模型
6.总结内容
教师活动
介绍19世纪末,欧文顿的实验,“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并提出问题:“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中有什么物质?你作出推论的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分析回答。
“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的分子,头部是亲水的,尾部是疏水的。并逐步提出问题:磷脂分子在水表面(空气-水界面)上将怎样排布?磷脂分子在水中呈球状又是怎样排布的呢?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哪一种最可能是生物膜的磷脂分子的排布方式。
1925年荷兰科学家用有机溶剂提取了人类红细胞细胞膜的脂类成分,“将其铺展在水面”,测出膜脂展开的面积二倍于细胞表面积。这是为什么?让学生分析,得到答案。
“若将资料中的红细胞改为口腔上皮细胞进行实验,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仍然恰为口腔上皮细胞表面积的2倍吗?若将资料中的人红细胞改为鸡或去壁的原核细胞,进行实验,结果又将怎样呢?为什么?
投影了罗伯特森电镜下的发现及其提出的假说(见教材),然后启发:根据不同生物之间的差异,以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你能对这一模型提出质疑吗?
随后的一些实验技术显示了双层膜脂中存在蛋白质颗粒。为此,是否验证了你刚才的质疑?真棒!你还能推想出膜中蛋白质分子还可能有哪种分布状态?能否将你所想的图示出来?
播放“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的融合实验”课件,然后追问:这一实验显示了膜中的蛋白质分子处于一定的运动状态,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蛋白质分子都处于运动状态?脂质分子呢?据此,人们将膜的结构特点并没有概括为“运动性”,而是“流动性”,你能探知其中的缘由吗?能否举些实例证明膜具有流动性?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善于联想和周密思维的好习惯,激发深入探究,帮助理解“膜的流动性”。
桑格和尼克森通过对已有的模型进行修正,于1972年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这一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至此,同学们也能想象出这一模型的“相貌”了,先自主想象一下,再掀起它的神秘面纱。
总结归纳,随堂练习。
学生活动
探究膜的主要成分

体验实验过程
思考实验结果
观看动画
体验发现过程
自主构建模型
六、板书设计
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探究历程
1、现象:脂溶性物质易进入细胞膜
结论:成分是脂质、蛋白质
2、现象:单分子层面积是膜面积的2倍结论:磷脂双分子层
3、现象:暗亮暗结构
结论:三层结构,静态统一
4、现象:杂交细胞膜蛋白流动
结论:膜上分子有流动性
二.流动镶嵌模型(图)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88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