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一化学教案:《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高一化学教案:《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高一化学教案:《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分析

(一)学习目标的确定依据

主题1 化学与健康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补充说明

1.通过实例了解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及其摄入途径。了解维生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1.1知道人体获得常见的几种维生素及其主要来源、摄入途径。

只要求学生知道几种维生素的重要生理功能即可。

可进行实验探究或讨论:为什么维生素C可作抗氧化剂?

1.2知道维生素C的组成、结构和重要性质。

1.3了解常见的维生素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2.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2.1了解人体中几种常见的微量元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以了解微量元素的知识为主,不必拓展。

可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矿泉水中的微量元素和作用,或人体缺乏某微量元素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2.2知道几种常见微量元素的主要来源和摄入途径。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人体获得常见的几种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和摄入途径,知道维生素C的组成、结构和重要性质,了解常见的维生素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人体中几种常见的微量元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知道几种常见微量元素的主要来源和摄入途径。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水果中维生素C的化学性质的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2)通过网上查询维生素C有哪些性质和生理作用,使同学们理解学习渠道的多样化,学习时空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人体营养物作用的学习,认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从而建立合理膳食的良好习惯。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重难点分析JaB88.cOm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首次作为独立成节的知识进入中学化学教科书。本节的内容完善了营养平衡的观念,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膳食观。

本节教科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维生素。在简单介绍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维生素C的结构、功能和性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对维生素C的还原性进行探究。第二部分介绍微量元素。在简单介绍人体中元素与地壳中的元素有很大的相关性后,以碘元素和铁元素为重点,介绍缺少微量元素的危害和补充微量元素的方法,由此得出正确的饮食观和膳食平衡的理念。

本节教学重点:维生素C的性质和在人体内的功能,碘元素和铁元素对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

本节教学难点:维生素C的还原性的实验探究。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本节内容特点

本节简单介绍维生素C的主要成分和性质,重点介绍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变化及生理功能,突出这些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有很多属于常识性的知识,但又是每个人每天生活中都要遇到的问题。

本节中安排的拓展性内容,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又很实用的生活常识,如 “食用碘盐,预防IDD”“补铁工程”等;有科学史料, “维生素的发现”;这样处理,既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灵活处理,区别对待。

本节采取把学科知识与学生活动结合起来的呈现方式,体现“从活动中学”的指导思想,这些活动努力体现主动性、综合性、实践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活动形式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知器官,如“实验”“科学探究”“思考与交流”“学与问”“实践活动”等。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经历活动过程,体验活动乐趣,同时获得知识。

(二)课时建议

2课时

四、教学资源建议

1.在阅读教科书、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以“维生素在人类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为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充分展示、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合作学习中了解维生素对人体的生长和健康的作用,同时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2.以维生素C为例,通过学生对“新鲜水果中是否含有维生素C?”的探究实验,了解维生素的分类、性质特点和主要来源,以及在人体内的重要功能和摄入途径等,并在这些活动中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以补碘、补铁、补锌等热门话题为引子,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微量元素对维持生命活动、促进健康生长和发育的重要作用。

4.全节最后提出药补不如食补。建议学生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全面摄取多种营养,保持膳食平衡,促进身体健康,并从中认识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保持人体健康的积极作用。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关于教材中涉及但没有进一步加深的知识,可指导有能力的学生查阅资料自学。

五、教学方法、学习策略指导

[一]对维生素的教学

几百年前的欧洲,长期在海上航行的水手经常遭到坏血病的折磨,患者常常牙龈出血,最后痛苦死去,人们一直查不出病因。奇怪的是只要船只靠岸,这种疾病很快就不治而愈。水手们为什么会得坏血病呢?一位随船医生通过细心观察发现,水手在航海中很难吃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这位医生试着让水手天天吃一些新鲜的柑橘。奇迹出现了──坏血病很快就痊愈了。柑橘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本领呢?

设置问题:水果中含有维生素C吗?你如何检验维生素C的存在?

实验探究:配制一些滴加几滴稀碘水的淀粉溶液备用。分别取少量西红柿、柠檬、橘子、葡萄、梨等果汁,向各种果汁中加入配好的淀粉溶液,观察淀粉溶液颜色的变化。

初步结果: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新鲜水果和绿色蔬菜中。

深入调查:分成若干小组查阅资料,了解维生素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意义。调查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专题:维生素的种类;维生素的作用;缺乏维生素的病症;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也可以集中力量对某种维生素进行调查,如调查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等,这样可以更深入一些。

课堂展示:各小组将调查结果制成展示材料,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汇报。其他同学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

得出结论:维生素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虽然量少但意义重大。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评价反馈:上交展示报告,简述维生素的作用,明确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二]针对微量元素的教学

市场调查:收集市场上常见的保健品(如补血液、补铁剂、补碘剂、多种元素混合补充剂等),了解其中各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和作用。

调查分析:微量元素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元素。虽然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极少,但人体如缺少微量元素会产生各种不适和病症。补充微量元素要适量,盲目滥补反而有害无益。

深入讨论: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需求并不大,能否通过食物进行补充?哪些食物富含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调查研究:通过查阅资料或上网检索,调查食物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提供缺少某种微量元素的食补方案。

通过查阅资料或上网,填写下表。

元素

元素符号

该元素的作用

摄入量过少的后果

摄入量过多的后果

补充途径

课堂交流:展示调查结果,分析、讨论每日所需的微量元素的补充方式和各种食物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得出结论:药补不如食补。不提倡任意增补各种营养品,若需要补充,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滥用的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评价反馈:上交调查报告,简述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六.[课堂评价建议]

[一]、活动建议

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在进行科学探究时应适时对学生的实验设计水平,探究层次进行评价,可以在给学生的探究学案中加入评价内容。

【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1?维生素C药片的主要成分:维生素C和淀粉。

2?维生素C是白色结晶粉末,无臭,味酸;溶于水,稍溶于乙醇,不溶于氯仿、苯、石油醚、油类和脂肪;具有还原性。维生素C用于治疗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病症(如坏血病)及过敏性皮肤病、口疮、感冒等,能促进伤口愈合,增强急慢性传染病人的机体抵抗力;可作食物、药物的抗氧化剂;也可用作食品添加剂。

3?可以按照教科书的提示进行实验设计。用各种果汁代替维生素C的溶液。把含有少量碘水的淀粉溶液滴入果汁后,溶液颜色变浅或褪去,可证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4?把含有少量碘水的淀粉溶液滴在新鲜水果的切面上,过一会儿观察,会发现淀粉溶液的蓝色褪去,说明维生素C的存在。

【实践活动】(教师给予必要指导)

1.鼓励学生自己查书或上网查询有关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知识。

2.鼓励学生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加强沟通与交流。

3.应提醒学生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客观评价,提高鉴别能力。

[二]课堂练习

第一类: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1:缺铁会引起下列哪些症状:( )。

A 侏儒症 B 骨质疏松症 C 甲亢 D 贫血

说明:考查学生对“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重要作用”的知识了解。

2.夜盲症、脚气病、牙龈出血、大脖子病、骨质疏松症都是由于缺乏什么而导致的?

说明: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实际症状与人体缺乏微量元素关系”的知识了解。

第二类:维生素C的性质

3:人体血红蛋白中含有Fe2+,如果误食亚硝酸盐会使人中毒,因为亚硝酸盐会使Fe2+转变成Fe3+,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O2结合的能力。服用维生素C可缓解亚硝酸盐的中毒,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

A、酸性 B、碱性 C、氧化性 D、还原性

说明:考查学生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相关阅读

1.4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学案(人教版选修1)


1.4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学案(人教版选修1)

[课标展示] 1.了解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来源、性质和重要功能。2.了解如何补充维生素,如何补充碘、铁等微量元素。

人体所需要的六大营养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维生素
1.维生素有什么作用
(1)维生素是参与生物__________和__________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在体内
有特殊的生理功能或作为辅酶催化某些特殊的化学反应,具有_____的功能。对人体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
(2)根据维生素的溶解性不同,将其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脂溶性维生素______溶于水,易溶于________________,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维生素C(抗坏血酸)
(1)组成
维生素C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要性质
①________晶体,______溶于水。
②具有较强的__________性,易被__________,能将I2还原为________,将Fe3+还原为________。
(3)存在
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中。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C,
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二、微量元素
1.人体中的微量元素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洋,构成生物体的所有元素在自然界中都能找到,并且与地球表层元素的含量____________。
(1)生物体内必需元素的分类
人和动物体内的生命元素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2)常量元素
①概念:常量元素是指含量在____________的元素。
②种类:包括______、氢、氧、氮、______、镁、钙、______、硫、______和氯共______种。
(3)微量元素
①概念: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在________的元素。
②种类:包括______、铜、______、锰、钴、钼、______、碘、锂、______、氟、锡、______、钒、砷和______共______种。
(4)矿物质
在生物体中,碳、氢、氧、氮、硫等组成有机物,其余一些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统称为矿物质,在生物体内约占________。
2.碘
(1)碘在人体内的分布、含量及作用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__________________元素”之称。碘在人体内的含量仅约为30mg,其中一半左右集中在甲状腺内,其余则分布于其他组织。虽然碘在人体内的含量极低,却是人体各个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所不可缺少的。
(2)含碘丰富的食物
在食物中,________、海鱼等海产品中含碘最多。
(3)我国以前在食盐中加________加工碘盐,从1989年开始,改用加________加工碘盐。
3.铁
人体内微量元素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人体内的含铁化合物主要分为两类,即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功能性铁和血红蛋白一起参与氧的运输,其余的铁与各种酶结合,分布于身体各器官。体内缺铁会导致人的___等下降,甚至________。食物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中的铁容易被吸收。
我国解决缺铁性贫血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日需量以及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功能
1.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及日需量
微量元素铁锌硒碘氟
人体
含量4~5g2.5g14~21mg30mg1.4mg
日需量15~20mg10~15mg50~400μg100~200μg3.3~4.1mg
2.几种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功能
名称符号主要功能不足的影响
氟F人体骨髓生长所必需的元素不良骨髓和牙齿
碘I甲状腺素的成分甲状腺肿,甲状腺机能减退,影响智力和生长发育
硒Se与肝功能肌肉代谢有关的元素肝脏坏死,白血球失效,不育,大骨节病
锌Zn胰岛素的成分,许多酶的活性中心侏儒病,皮炎,影响生长智力发育,厌食症
铁Fe组成血红蛋白、细胞色素、铁—硫蛋白等,输送氧贫血
铜Cu铜蛋白的组分,有助于铁的吸收和利用盆血,头发褪色
二、常见的维生素及其功能
1.各种维生素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都不相同,根据溶解性的不同,可将维生素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如下表:
水溶性维生素与脂溶性维生素的比较
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
溶解性难溶于水,易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易溶于水
在体内
消化
过程和脂类共存于食物中,并随脂类一起被吸收,不易排泄,易在体内积存,主要存在于肝脏中易被人体吸收,多余的随尿液排出体外,一般不易积存,容易缺乏
包含
种类维生素A、D、E、K等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B1、B2、烟酸和烟酰胺、B6、生物素、泛酸、叶酸和B12等)
来源动物肝脏水果、蔬菜
2.重要的维生素
题型一 维生素的性质和作用

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人体对它的需求量也很小,但是人类的生命活动却不可缺少维生素,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维生素有多种,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各不相同
B.人体通过生理活动可以合成维生素C,故不需另外补充
C.维生素C易被氧化,受热易分解,烹饪时不宜长时间加热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D.维生素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维生素C属于水溶性
解析 现已发现的维生素有多种,各种维生素分子结构差异很大,生理和营养功能也各不相同,A正确;维生素C不能通过人体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补充,B错;维生素C有较强的还原性,受热易分解,故对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烹饪时,不宜过长时间加热,C正确;维生素C属于水溶性的,D正确。
答案 B
互动探究 蔬菜、水果中含有维生素C吗?如何检验维生素C的存在?

题型二 微量元素的重要应用

有关微量元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微量元素虽然含量占人体的0.01%以下,但对于维持生命活动,促进健康和发育却是极其重要的 ②微量元素又称为矿质元素 ③青少年或成人缺碘可引起甲状腺肿大 ④摄入的铁越多越有利于身体健康
A.①②③B.仅③
C.①③D.仅①
解析 在组成人体的11种常量元素和16种微量元素中,碳、氢、氧、氮、硫等组成有机物,其余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统称为矿质元素,故②不正确。微量元素缺少或过多摄入,都可能导致患各种疾病,故④也不正确。
答案 C
变式训练 请你将人体缺乏的元素与由此引发的疾病用直线连起来:
缺乏维生素A 坏血病
缺乏维生素C甲状腺肿大
缺钙夜盲症
缺碘贫血
缺氟佝偻病或骨质疏松
缺铁龋齿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梳理
糖类 脂肪 蛋白质 维生素 矿物质 水
一、1.(1)生长发育 新陈代谢 调节各种器官的机能并维持各种细胞特性 (2)脂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 难 脂肪和有机物 维生素A、D、E和K 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
2.(1)C6H8O6(2)①无色 易 ②还原 氧化 I- Fe2+ (3)新鲜水果 绿色蔬菜
二、1.大致相当 (1)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 (2)①0.01%以上 ②碳 钠 磷 钾 11 (3)①0.01%以下 ②铁 锌 硒 铬 硅 硼 16 (4)4%~5%
2.(1)智力 (2)海带 (3)碘化钾 碘酸钾
3.铁 功能性铁 储存铁 记忆能力、免疫能力和对温度的适应能力 贫血 动物内脏 动物全血 肉类 鱼类 蛋类 在酱油中加入铁强化剂
典型例题剖析
互动探究
有。(1)①配制一些滴加几滴稀碘水的淀粉溶液备用。②分别取少量芹菜、西红柿、葡萄等多种蔬菜和水果的汁,向各种果汁中加入配好的淀粉溶液,观察淀粉溶液颜色的变化。
(2)实验现象:加入碘水的蓝色淀粉溶液褪色。
(3)实验结论: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新鲜水果和绿色蔬菜中。
变式训练
解析 这是一道考查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缺乏症的题目。要了解几种常见疾病与微量元素之间的联系。

高一化学教案:《卤族元素》教学设计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教案:《卤族元素》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化学教案:《卤族元素》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以卤素的制备和加碘盐的鉴别及含量测定作为卤族元素复习的载体,本内容可以作为卤素知识综合应用的专题讲座。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特别是卤素的化合物,从中可以提取食盐、卤素单质。食用加碘盐是实现我国政府1991年向全世界承诺“到2000年在全国范围消灭碘缺乏病”的重要举措,加碘盐的鉴别及含量测定是富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宜以“探究教学”作为本专题内容教学的教学模式,通过师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课题),进行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最后获得知识和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课题),是一种学科内综合的课堂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注重了师生的互动和学生的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从氯气的制法迁移应用设计溴的制取,并从氯气能将Br-、I-氧化为单质Br2、I2的性质设计溴和碘的制备。

(2)学会加碘盐中碘酸盐的鉴别和定量测定原理。

2.能力目标

(1)综合实验能力(溶解、蒸发、过滤、蒸馏、萃取、分液、气体制备、滴定)。

(2)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能在较复杂情境中找出

高一化学教案:《氧族元素》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高一化学教案:《氧族元素》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高一化学教案:《氧族元素》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初步学习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

2、使学生了解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单质及化合物性质递变的关系。

3、常识性介绍臭氧和过氧化氢,使学生初步了解保护臭氧层的意义。

教学重点:

1、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教学难点:

1、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教学方法:指导阅读法、概述法、列举法

课型:新课

课时:2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新课的准备:

带领学生阅读P124课文及图片,阐述本章的重点及难点,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春游,让同学们选择在何种环境下进行,让学生产生兴趣,激励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讲述:过去我们学习了物质结构及元素周期律,又学习了卤族元素,现在来学习ⅥA元素,只是学习方法不同,而是用元素周期律知识来研究新的一族元素。

新课进行:

指导学生阅读P125-P127课本,带着如下问题,要求读进去,边读边思考:①氧族元素包括哪些元素,元素符号与元素名称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的相似与递变?主要为最外层电子数及电子层数、原子半径等。

③氧族元素的性质如何?主要为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主要化合价?

④氧族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性质如何递变?与氢化合难易递变、氢化物的还原性、稳定性递变、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递变规律等。阅读后小结:

1、元素符号与元素名称

O S Se Te Po ⅥA

氧硫硒碲钋

周期:二三四五六

2、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6;

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3、元素主要性质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主要化合价:-2、+4、+6

4、单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①从典型的非金属过渡到金属,从非金属到半导体,再到导体;②熔沸点逐渐升高;③单质密度逐渐增大。

化学性质:容易获得2电子,与氢化合越来越难,Te不与氢直接化合。

强调:①硫与金属化合时,一般都显-2价,如,Fe+S = FeS。

②与卤素相比,非金属性比同周期的卤素要弱。

5、化合物性质

氢化物还原性逐渐增强,稳定性逐渐减弱;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

要求:相应物质的化学式:

SO2 SO3 SeO2 SeO3 TeO2 TeO2

H2SO3 H2SO4 H2SeO3 H2SeO4 H2TeO3 H2TeO4

H2S H2Se H2Te

新课的延伸:

比较:硫与铁化合、氯与铁化合、氧与铁化合。说明什么?

教学小结:

从四个方面介绍氧族元素的相似与递变。

作业:P129一、三、1与2,思考。

课后小结:

高一化学教案:《“用途广泛的稀土元素”》教学设计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化学教案:《“用途广泛的稀土元素”》教学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高一化学教案:《“用途广泛的稀土元素”》教学设计

摘要:稀土金属以其独特的性质成为新能源、新材料的明星,也成为近年来国际关注的热点。本教学设计是在新课标指导下基于教材“科学视野”栏目,结合时事热点及化学实际进行的课程资源开发,不仅有利于拓展学生知识、提升能力,而且为教师进行有效的课程教学提供了帮助。

关键词:稀土元素,科学视野,教学设计,校本课程

1 课程背景

1.1 “用途广泛的稀土元素”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之“科学视野”栏目的内容。稀土元素是元素周期表ⅢB族中钪、钇、镧系17种元素的总称。因其具有独特的荧光、磁性、催化、吸附等性质,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有“工业维生素”美誉的稀土金属已经成为21世纪国际战略资源之一。当前,中国以23%的稀土资源承担了世界90%以上的市场供应,满足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需求。然而在稀土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如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破坏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 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等。2011年5月,我国颁布了《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一时间在国际社会引起广泛观注。作为时事热点之一的稀土元素不管是从中学生科学技术普及,还是从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拓展与能力提升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1.2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科学视野”栏目大多为当今化学领域科技含量较高的热点内容,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也对教师的教学和自身专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教材。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经常把它当作学生课后阅读材料来处理。事实上“科学视野”栏目具有开拓学生视野、拓宽教师命题思路、提高教师教研水平等多方面功能,近几年新能源、新材料已经成为高考命题“基础性、应用性、时代性”特征的新宠。因此,结合化学实际和时事热点设计好“科学视野”课程,不仅符合新课标对校本课程教学资源开发的要求,更体现教师对课程的把握和联系实际进行有效教学的能力。

2.教学目标

2.1知识与能力:了解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能够结合化学基础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相关实际问题。

2.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及小组讨论法学习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基本性质的学习。通过稀土元素与Ca、Mg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类比加深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

2.3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稀土元素突破解题心理局限,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学习科技知识振兴民族的责任感。

3.教学重点、难点

稀土元素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一般性质。

4.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PPT课件、知识类比、实验探究、分组讨论等

5.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课

①录像放映:稀土之争(凤凰卫视)

②解说:中国用约23%的稀土资源提供了全球约90%的稀土供应。作为世界最大的“离子型稀土矿”的赣州——我们的家乡,现在正以“土的价格”消耗比黄金还贵的资源。

③什么是稀土?它有哪些迷人的性质以至于当年邓小平会称赞“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观看录像

获取关于稀土资源的时事材料。

了解稀土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地位。稀土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

通过“稀土之争”录像的片断放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他们在对稀土的重要性及相关时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学好科学技术建设秀美家乡的使命感。

阅读指导

一、 稀土元素

1.稀土元素

图片和实物展示:单质及氧化物

阅读课本:

稀土元素:镧(La)系及钪(Sc)和钇(Y)共17种元素。性质相似,矿物共生、难分离。常用“RE”或“R”表示。

获取直观感性知识。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通过阅读了解稀土元素名称来源,元素符号,元素种类。

通过图片和实物建立“第一认识”。

讲解

2.单质的化学性质

单质比较活泼,与冷水反应稍慢与热水反应快,反应生成碱和氢气。

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一般生成R2O3。

知识构建:单质化学性质及方程式书写。

2R+6H2O = 2R(OH)3+3H2↑

2R+3O2 = R2O3

了解稀土元素单质基本的化学性质。通过与所学Ca、Mg的性质进行比较从而增强认识。

讲解,指导实验

二、 稀土化合物

1.氧化物:稀土氧化物主要以R2O3的形式存在,也有其它价态氧化物。通常难熔点高、溶于水、易溶于强酸,在空气中易吸收水和CO2。

实验一:观察密封完好的La2O3,取少量溶于稀盐酸。

现象及反应:白色粉末,溶解。La2O3+6HCl = 2LaCl3+3H2O

实验二:观察长时放置在空气中的Nd2O3,取少量溶于稀盐酸。

现象及反应:棕色粉末,溶解伴有少量气泡。

小组讨论:为什么有气泡?

结果: Nd2O3+3CO2=Nd2(CO3)3

Nd2(CO3)3+6HCl= 2NdCl3+3H2O+3CO2↑

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增强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根据信息提示,小组“头脑风暴”讨论法分析实验结果。

练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与CaO的性质进行类比。

讲解,指导实验

2.氢氧化物R(OH)3

3.稀土草酸盐R2Y3和碳酸盐R2(CO3)3

稀土氢氧化物、草酸盐和碳酸盐均难溶于水,易溶于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工业可用来分离稀土和制备稀土氧化物。

实验三:把实验一的溶液分成四份分别滴入①氨水,②氢氧化钠溶液,③碳酸钠溶液,④草酸溶液。观察现象。

现象:均产生白色沉淀

思考并写出前三个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La3++NH3·H2O= La(OH)3↓+NH4+

La3++3OH- = La(OH)3↓

2La3++3CO32-= La2(CO3)3↓

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增强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练习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与Ca2+、Mg2+的性质进行类比。

(在实验中也可选择实验二的溶液,生成的粉色沉淀)

介绍

三、稀土的萃取分离提纯

图片展示:工厂生产串级萃取分离车间。

看图了解稀土的萃取分离提纯的方法。

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稀土萃取分离领域创造的科技成果。

介绍

四、稀土的用途—神奇的金属

相关图片展示

说出你所知道稀土的用途。

打火石、磁铁、荧光灯、显示器……

激发学生对稀土材料的认识热情。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播下种子。

作业布置

1. (福建高考题)稀土元素是宝贵的战略资源,我国的蕴藏量居世界首位。(1)铈(C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稀土元素,在加热条件下CeCl3易发生水解,无水CeCl3,可用加热CeCl3?6H2O和NH4Cl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备。其中,NH4Cl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在某强酸性混合稀土溶液中加入H2O2,调节pH≈3。 Ce3+通过下列反应形成Ce(OH)4沉淀得以分离。完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e3+ + H2O2+ H2O = Ce(OH)4+

2. 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从钕铁硼磁铁废料中回收稀土氧化物。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突破心理局限。

引导学生正确解答热点题,信息题的方法。

6.小结及说明

本教设计以时事热点新闻引出,以稀土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性质为主线进行学习。教学过程中通过观看录像图片、实验探究等教学手段,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提升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为什么对一些与时事热点相关的化学题目难以着手?认知识心理学认为“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进入高级分析而被识别”。如果学生对该知识没有相关的知识记忆,必然会产生心理恐惧心理导致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受到很大程度上的限制。通过对“科学视野”有效教学可让学生有一定的知识贮备、突破心理的局限、提升解决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8773.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