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一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问题式”》教学设计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一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问题式”》教学设计”,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高一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问题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生活和生产中需要的大多数反应均是在水溶液中完成的,因而了解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显得尤为重要。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教材第三章从最简单的溶剂水开始分析,进而讨论含有单一溶质的电解质溶液的性质,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和难溶物的沉淀溶解平衡,最后分析多种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全面的向学生介绍了不同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和相关理论知识。

其中盐类的水解是电解质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它也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教材从盐溶液的酸碱性这一问题出发,介绍了盐类水解的实质、规律和应用。其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是已学过的电解质的电离,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

二、学情分析

高二理科班学生具备较强的思考能力和一定的理论分析能力。通过本章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相关知识。但同时由于这几部分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很多学生理解的并不透彻,因而学生综合以上知识来理解盐类的水解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判断一些盐溶液的酸碱性并能解释其原因;

2.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

3.会用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表示盐类的水解反应。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测定和理论分析,理解盐溶液显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并从课堂的分析讨论中发现并归纳盐水解的基本规律,从而锻炼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盐类水解的学习,体会自然界物质变化的多样性。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盐溶液的酸碱性分析及盐类水解的实质

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实质 盐类水解的规律 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五、教学用具

NaCl溶液、KI溶液、FeCl3溶液、CuSO4溶液、Na2CO3溶液、CH3COONa溶液

表面皿、玻璃棒、pH试纸、滤纸

六、教学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盐溶液的酸碱性,了解盐类的水解反应的概念和实质,知道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水解的规律,会用方程式表示盐类的水解反应的过程。

七、教学过程

【展示】“民族化学工业科学家——侯德榜”纪念邮票、“农夫山泉”广告词。

【引入新课】纯碱是不是碱?“农夫山泉”天然弱碱性水里面是不是溶解了碱?

问题1:你知道醋酸溶液为什么呈酸性吗?氨水为什么又呈碱性呢?

问题2:纯水为什么呈中性?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又是什么?

问题3:盐溶液的酸碱性情况怎么样呢?是不是盐溶液一定呈中性?如果不是,请举例说明。

【实验探究】用pH试纸分别检验NaCl、FeCl3、CH3COONa三种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结果】NaCl溶液呈中性,而FeCl3溶液、CH3COONa溶液分别呈酸性和碱性。

【交流·研讨】①纯水中 [H+]、[OH-]浓度大小关系如何?

②FeCl3、CH3COONa溶液分别呈酸性和碱性,说明溶液中[H+]、[OH-]浓度大小关系如何?

③写出FeCl3、CH3COONa的电离方程式能电离出H+和OH-吗?

④FeCl3、CH3COONa两种盐固体溶于水后,溶液中H+和OH-浓度却发生了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推进问题】从刚才的分析可知FeCl3本身不能电离出H+和OH-,而纯水中[H+]、[OH-]浓度又是相等的,你认为是什么导致FeCl3溶液呈酸性的呢?

【学生自由讨论后提出猜想】(预期的结果) FeCl3 溶于水电离出的 Fe3+ 可能与水电离出的 OH- 结合成难电离的 Fe(OH)3,而导致[H+]大于[OH-]浓度使溶液呈酸性。

【提出疑问】仔细观察溶液中是否有红褐色沉淀?

【友情提示】因为[OH-]浓度很小,不足以使Fe3+产生明显的沉淀,如果Fe3+与OH-结合成难电离的Fe(OH)3后,Cl-与H+就结合成盐酸,而盐酸易挥发;要证明Fe(OH)3存在,想想看可以用什么方法?

【小组讨论】讨论验证方法。

【提示】回忆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及现象。(红褐色物质是什么物质?是FeCl3吗?)

【过渡】以上实验事实说明FeCl3确实与水反应了。请以FeCl3为例,分析它是怎样与水发生反应的。

【探究问题】① FeCl3溶液中存在哪些电离过程?

②电离出来的各种离子是否发生反应,为什么?

③水的电离平衡是否受影响?影响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分析得出溶液中实际存在下列两个电离过程:

FeCl3Fe3++3Cl- H2OH++OH-

由于OH-和Fe3+易结合成弱电解质Fe(OH)3,这样溶液中[OH-]浓度将大大下降,而使水的电离平衡破坏,[H+]必然增大,最终导致溶液中[H+]大于[OH-],溶液呈酸性,其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副板书】FeCl3+3H2OFe(OH)3+3HCl

其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Fe3++3H2OFe(OH)3+3H+

【迁移应用】请以CH3COONa为例,分析它又是怎样发生作用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何书写?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

【过渡】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盐类的水解,从刚才探究分析,你能找到规律,总结出盐类水解的概念吗?其实质是什么?

【学生合作讨论】(预期结果)都有盐的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生成弱电解质,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

【概念生成】在水溶液中盐电离产生的离子与水电离产生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

盐类水解的实质:弱电解质的生成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增大了水的电离程度并且使溶液呈酸性或碱性。

【探究问题】请以NaCl为例,分析它的水溶液为什么呈中性,不发生水解?

【学生回答】(预期结果)NaOH和HCl都是强电解质,不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所有呈中性不水解。

【实验探究】先预测以下盐溶液的酸碱性,再用pH试纸测定。

KI CuSO4 Na2CO3

【探究问题】请运用盐类水解的概念解释上述实验结果,并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探究问题】你认为在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投影】(1) 水解反应为可逆反应,一般用表示;

(2) 盐水解程度很小,一般不生成沉淀和气体,故不标↓、↑;

(3) 多元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且以第一步水解为主,各步水解方程式不可叠加。

【学生讨论、活动】略。

【探究问题】由以下溶液的酸碱性,同学们能总结出盐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规律吗?

NaCl FeCl3 CH3COONa

KI CuSO4 Na2CO3

【学生合作探讨】分析上述各组盐的组成,归纳盐的组成与其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结论】强酸弱碱形成的盐溶液呈酸性;强碱弱酸形成的盐溶液呈碱性;强酸强碱形成的盐溶液呈中性。

【规律】有弱才水解 谁弱谁水解 谁强显谁性 都强显中性

【学以致用】下列哪些离子或盐能发生水解?

K+、NH4+、Fe2+、F-、SO42- ;Al2(SO4)3、CaCl2、NaClO

【投影】常见的弱酸阴离子:CO32-、S2-、F-、CH3COO-、ClO-

常见的弱碱阳离子:Fe3+、Fe2+、Cu2+、Mg2+、NH4+

【直击高考】

[2012上海卷7]水中加入下列溶液对水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是

A.NaHSO4溶液 B.KF溶液 C.KAl(SO4)2 溶液 D.NaI溶液

【小结】略。

【作业】比较pH均为10的NaOH溶液和CH3COONa溶液中水的电离度的大小。

【结束语】

我们

要从萃取中体验竞争,

从水解里明白平衡,

从氧化还原反应中讲得失,

升降转移里谈守恒,

从位构性展现出周期表,

从官能团决定了变化情,

化学让我们明白

生活中有化学

化学中有人生

……

【板书设计】

一、盐溶液的酸碱性

强酸强碱盐NaCl KI ——中性

强酸弱碱盐FeCl3 CuSO4 ——酸性

强碱弱酸盐NaAc Na2CO3——碱性

二、盐类的水解

1.条件:盐中有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

2.实质:促进水的电离

3.特点: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4.规律:有弱才水解 谁弱谁水解 谁强显谁性 都强显中性

相关推荐

高二化学教案:《盐类水解》教学设计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高二化学教案:《盐类水解》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重点:

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与水解平衡移动。

2.盐类水解的应用。

教学难点:盐类水解的应用。

教学设计:

【复习】师生共同复习巩固第一课时相关知识。

(1)根据盐类水解规律分析

醋酸钾溶液呈 性,原因 ;

氯化铝溶液呈 性,原因 ;

(2)下列盐溶于水高于浓度增大的是

A. B. C. D.

【设疑】影响盐类水解的内在因素有哪些?

【讲解】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

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碱性就越强, 越高。

组成盐的阳离子对应的碱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酸性就越强, 越低。

【设疑】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哪些?

【讲解】

(1)温度: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

(2)浓度:盐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盐浓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

(3)外加酸碱能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例如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加入碱,就会中和溶液中的 ,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而促使水解,若加酸则抑制水解。

【设疑】如何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讲解】根据盐的组成及水解规律分析。“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作为常规判断依据。

分析: 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设疑】如何比较溶液中酸碱性的相对强弱?

【讲解】“越弱越水解”

例题:分析 溶液与 溶液的碱性强弱?

∵ 的酸性比 酸性强。

∴ 水解程度大于 水解程度。

∴ 溶液碱性强于 溶液碱性。

【设疑】如何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

【讲解】电解质水溶液K存在着离子和分子,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定量关系,也存在量的大小关系。

(1)大小比较:

①多元弱酸溶液,根据多元酸分步电离,且越来越难电离分析。如:在 溶液中,

②多元弱酸正盐溶液,根据弱酸根分步水解分析。如:在 溶液中,

③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看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影响因素。

④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比较,要进行综合分析,要考虑电离、水解等因素。

(2)定量关系(恒等式关系)

①应用“电荷守恒”分析:

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如 溶液中,阳离子有 和 ,阴离子有 , , ,根据电荷守恒原理有:

②应用“物料守恒”方法分析。

电解质溶液中某一组份的原始浓度(起始浓度) 应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如:

晶体 中,

在 溶液中:

【例题】在 溶液中存在的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讲解】溶液中存在二个守恒关系

a.电荷守恒,即

………………(1)

b.物料守恒,即晶体中:

在溶液中S元素存在形式有三种: , 及

∴ …………………………………(2)

将(2)-(1)得

综上分析,关系正确的有A.C.D。答案:[B]

随堂练习

1.在 溶液中存在的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2.为了除去 酸性溶液中的 ,可在加热搅拌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盐酸,这种试剂是( )

A. B. C. D.

3.下列各物质中,指定微粒的物质的量为1:1的是( )

A. 中的 和 B. 的纯水中 和

C. 中电子和中子 D.明矾溶液中 与

4.下列溶液加热蒸干后,不能析出溶质固体的是( )

A. B. C. D.

总结、扩展

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及其影响原理。

2.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

(1)配制某些盐溶液,如配制澄清 溶液。

(2)除去溶液中某些杂质离子。如除去 溶液中混有的 。

3.扩展

泡沫灭火剂包括 溶液(约1mol/L), 溶液(约1mol/L)及起泡剂。使用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溶液和 溶液的体积比约是 。若用等体积、等浓度的 溶液代替 溶液,在使用时喷不出泡沫,这是因为 ;若用固体 代替 溶液,在使用时也喷不出泡沫,这是因为 。泡沫灭火器内的玻璃筒里盛硫酸铝溶液,铁筒里盛碳酸氢钠溶液,不能把硫酸铝溶液盛在铁筒里的原因是 。

板书设计:

1.水解的一般规律

(1)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可作为盐溶液性质(酸性或碱性)的常规分析方法。

(2)越弱越水解。

①碱越弱,对应阳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酸性越强,对应弱碱阳离子浓度越小。

②酸越弱,酸根阴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碱性越强,对应酸根离子浓度越小。

(3)水解是微弱的。

(4)都强不水解。

2.外界条件对盐水解的影响

(1)温度(实验1)

(2)溶液的酸、碱性(实验2)

3.盐类水解利用

(1)应用水解知识,配制某些盐溶液。如配制澄清 溶液。方法:加酸( ),抑制 水解。

(2)除去溶液中某些杂质离子:如 溶液中混有杂质 。方法:加热,促使 水解,使生成 除去。

4.典型例题

5.扩展

探究实验

本节教学中以“是否盐溶液都显中性?”为设问,以实验探究形式引入教学,在本节课后,也可做进一步的探究活动,如:在了解正盐溶液的酸碱性的本质后,提出问题“酸式盐的水溶液是否都显酸性?”

用pH试纸分别测 NaHSO4、 NaHSO3、 NaHCO3三种溶液的pH值,找出答案,并讨论分析原因。

分析:结果是有的酸式盐显酸性,有的酸式盐却显碱性,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讨论分析,拓宽知识面,活跃学生思维。

探究习题

一题多变

原题 :在氯化铵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Cl-]>[NH4+]>[H+]>[OH-] (B) [NH4+]>[ Cl-]>[H+]>[OH-]

(C) [ Cl-]=[NH4+]>[H+]>[OH-] (D) [NH4+]=[ Cl-]>[H+]>[OH-]

变题一:100毫升0.1摩/升盐酸与50毫升0.2摩/升氨水溶液混和,在所得溶液中( )

(A) [Cl-]>[NH4+]>[H+]>[OH-] (B) [NH4+]>[Cl-]>[H+]>[OH-]

(C) [Cl-]=[NH4+]>[H+]>[OH-] (D) [NH4+]=[Cl-]>[H+]>[OH-]

变题二:将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和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NH4+]>[Cl-]>[H+]>[OH-] (B) [NH4+]>[Cl-]>[OH-]>[H+]

(B) [Cl-]>[NH4+]>[H+]>[OH-] (D) [Cl-]>[NH4+]>[OH-]>[H+]

变题三:一种一元强酸HA溶液加入一种碱MOH反应后,溶液呈中性,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的碱过量 (B)酸与碱等物质的量混和

(C)生成的盐不水解 (D)反应后溶液中[A-]=[M+]

答案:

A;A;B;D。

点拨:通过改变设问角度,改变化学过程,改变或增减已知条件,能大大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深刻性。一题多变有效的两种形式为:⑴对同一知识点,按思维层次递进一题多变。⑵对同一知识点进行题型变换和条件变换。

上题中,按照思维层次的递进原则进行设计,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高一化学教案:《化学能与电能探究式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教案:《化学能与电能探究式复习课》教学设计”,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化学教案:《化学能与电能探究式复习课》教学设计

授课题目

化学能

与电能

课 型

复习课

课时

第一课时

本课程以化学电源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视频作为引入,引起学生对《化学能与电能》相关知识点复习的热情,并以此为线索,设计层层实验和问题情境,在问题——实验——观察——讨论——推测——验证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组成原电池的条件。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原电池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最后,适当拓展课本知识,以学生探究实验形式探究原电池的简单应用,增强学生的研究性思维能力。整个过程按照从易到难,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顺序,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采取了启发、讨论、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实验、积极思考和相互讨论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1

创设

情景

引入

【多媒体】化学电源在生活生产中的具体应用与工作原理。

【引入】化学电源的应用在我们生活中非常普遍,有许多优点。

【倾听】

了解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自主评价能源优缺点的观点。

环节2

激发学生

思考

寻求探究思路

【设疑】如何实现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需要哪些必要条件?

【推进】现在带这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实验入手,同学们利用桌面上提供的仪器与药品,自己动手探究——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需要哪些必要条件?

【同学间讨论】

通过自己的分析形成概念,自主的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实验的设想。

环节3

探究原电池的原理

【探究实验1】以铁片、锌片、铜片、石墨棒、稀硫酸、无水乙醇、电流计等为材料,探究构建原电池的条件。

【教师巡视】从电极的选择,电路

的连接,电流的检测等角度引导学

生自主组装装置。引导学生自主归

纳构成原电池必备的条件。

【小结】

实验成功可能的组合有

实验装置

实验

现象

能否构成原电池

Fe-Zn

Cu-Fe

Cu-Zn

C-Fe

C-Zn +H2SO4+ 电流计

电流

计发

生偏

电流表指针偏转→有电流产生→产生电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

如何实现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需要哪些必要条件?

【提问】大家总结实现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需要哪些必要条件?

【思考、动手实验、观察、思考、记录】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主进行讨论、设计、构建实验装置。

【组内交流、讨论、分析原电池的原理】

【总结、回答】

构成原电池需要4个条件:

(1)必须有能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2)有活动顺序不同的金属或者金属与非金属作为电极材料;

(3)电解质溶液

(4)电极、电解质溶液、导线共同构成一个闭合电路。

培养学生大胆推测猜想和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以及动手实验和观察能力。层层深入,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

建立全新的思维模型。

从实验现象抽象出现象的本质的能力,从而理解原电池的概念。

从微观角度进一步认识原电池的原理,使学生丢原电池有完整的理解

环节4

知识应用

【过渡】上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初步形成了原电池的概念,下面我们看一道练习?

【例题1】以下装置能形成原电池的是 。

【拓展】

(1)在以上的原电池中电子的流向如何?

(2)你能否写出这些原电池的电极方程式(学生活动),有什么规律可循吗?

【动画模拟】原电池中外电路电子移动方向与内电路离子移动方向。

【指导书写】

负极(锌片)

Zn+2e-=Zn2+(氧化反应)

正极(铜片)

2H++2e-=H2↑(还原反应)

电池总反应式:Zn+2H+=Zn2++H2↑

【设疑】原电池正负极如何判断?

【自主思考后,组

内交流、讨论】

【学生活动】

1.各学习小组独立完成练习,派代表到黑板上书写。

2.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集体判断学生代表书写的正误,指出典型错误,进行指正。

【思考、交流、讨

论得出结论】

【结论1】原电池的电极方程式书写的一般规律为:负极直接失去电子,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正极上获取电子

【结论2】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1)以电流计判断:指针偏向的一极为 极,指针偏离的一极为负极。

(2)以电极材料判断:一般活泼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3)以反应类型判断:发生氧化反应的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为正极。

培养学生处理化学事实的能力。初步学会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原电池的原理

环节5

理论与实践联系

【过渡】那么如何根据原电池现象来判断金属活动顺序呢?

【探究实验2】有标号为(1)(2)(3)的三种未知金属,利用稀硫酸、导线、电流计等原材料你能否判断这几种金属的活动顺序?

【教师巡视】

从装置的构建,原材料的选择等

角度引导学生自主组装装置。引导

学生根据原电池反应现象来判断

金属活动顺序。

【小结】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结论

将金属两两相连与稀硫酸构成原电池

电流计发生偏转

通过电流计发生偏转方向, 可判定

活动性(1)

【展示习题】

【例题2】 X、Y、Z都是金属,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X与Y组成原电池时,Y为电池的负极。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X>Y>Z B.X>Z>Y

C.Y>X>Z D.Y>Z>X

【思考、动手实验、观察、思考、记录】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主进行讨论、设计、构建实验装置。

【组内交流、讨论】

【一个小组代表给出结论】

通过将未知金属两两构成原电池装置,根据装置中电流计偏转方向了来判断金属正负极。电流计偏向的为正极,偏离的为负极,作为负极的是活泼金属,作为正极的为不活泼金

【独立思考,学生代表回答】

本题需要将金属两两比对,X能把Z置换出来说明活动性:X>Z,X与Y组成原电池时,Y为电池的负极,说明活动性:Y>X,所以C正确。

将习题册上理论化的知识变化为实验的形式,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去将已有知识应用的实际中去,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加强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渡】那么原电池反应速率与普通反应速率有什么区别呢?

【探究实验3】小明和小勇两位同学准备在实验室收集一定量的H2 。小明采用的是纯锌与稀硫酸反应的方案,小勇的方案与小明类似,只是实验的过程中他却向溶液中滴加了几滴硫酸铜溶液,称这样反应速率更快,他的做法和结论是否正确呢?试用实验来证明。

【教师巡视】

【小结】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结论

①Zn+稀H2SO4

② Zn+稀H2SO4 +几滴CuSO4

② 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比①更快

Fe, Cu构成原电池可以加快负极反应的速率

【例题3】如图所示,各烧杯中均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 )

A. ②①③④ B. ④③①② C. ④②①③ D. ③②④①

【重复试验】

【一个小组代表给出结论】

小勇的实验方案中,锌将铜置换出来,构成铜锌原电池,本反应放出气体的速率更快,说明原电池反应确实能加快反应的速率。

学生一般会对这个实验提出质疑,通过自己动手验证,原电池反应确实能加快反应速率,加深学生做题的印象。

【介绍】化学电池的发现史

【倾听、思考、体会】

了解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课堂自我评价】

内容

原电池

定义

形成条件

如何判断两极

电子流向

【反思与交流】

【独立完成课堂自我评价】

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回顾知识的能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熟练应用的目的。

【反馈练习】

完成课堂练习

促进学生的提升

【作业】完成学案练习

独立完成

巩固提高

化学能与电能复习

高一化学教案:《绪言》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高一化学教案:《绪言》教学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化学教案:《绪言》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认知性学习目标

了解化学发展简史及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初步理解“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的含义。

(二)技能性学习目标

掌握学习化学的正确方法

(三)体验性学习目标

明确在高中阶段为什么要继续学习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了解我国在化学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学生理解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指导化学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逐步使其产生持久稳定的学习动机。

教学用具:

(一)实验用品

(二)教学用品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引言】手机可能已经成为大家的必备行头之一了,而且还孕育出了拇指文化。大家想想我们为什么要买手机,你的手机都有哪些的功能,又该如何操作呢?与之相类似,在高中化学是我们的必修课之一,大家是否想过在高中为什么学习化学,化学都有哪些作用,又该如何学呢。这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些问题,我想通过这堂课大家对他们都会有一定的了解,套用一句经典的话“化学天地,我的地盘我做主”。

【板书】绪言——“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投影】运用纳米技术拍出的照片。

【讲述】这张图片中的汉字“中国”是中科院物理所的研究人员,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的探针移动硅原子所形成的图形,那些深黑色的沟槽是硅原子被拔出后立下的笔画,它的宽度仅2nm,是当时已知最小汉字。

通过这张图片向我们展示这样一个事实,现在我们对物质的研究已经进入了分子和原子时代,而这正时化学研究的领域。

下面咱们首先就探讨一下化学的研究领域是什么。

【板书】一、化学的研究对象

【讲述】我们要学习化学,那么首先要明确就是化学研究的对象就是什么。化学所研究的是地球上的、地球外的,看得见的、看不见的,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各种物质。大家看到了化学的研究对象是很广泛的,涉及到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物质,而且自人类在地球上诞生以来化学就与已经我们形影不离了。今天化学则更时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没有化学真不敢想象这世界会是个什么样子。就拿电池来说吧,它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化学反应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如果没有电池,那么CD中流淌的音乐,手机中储存的短信等等都将不复存在,多么可怕的事情呀。可通过化学的研究可以生产出更快、更高、更强的电池,使大家和没电说拜拜,音乐尽情地听,短信尽情的发。

下面咱们就来看看化学是如何与我们一同走过风风雨雨的。

【板书】二、化学发展史

【投影】狩猎图和制陶图

【讲述】在古代人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生存问题,因而那时与化学有关的问题都是实用的技术。比如狩猎的需要促使人们使用石器;饮水的需要促使人们烧制陶器等等。

【投影】工业大革命和元素周期律

【讲述】随着工业大革命的兴起和人们对疾病矿物研究的深入,产生了原子——分子学说,使化学从实用技术成为一门科学,是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在此理论的指导之下相继有大量化学元素被发现,通过总结、归纳,揭示物质世界本质规律的元素周期律横空出世,为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投影】

【讲述】到了现代,建立在物质结构理论之上的化学更是方兴未艾,展示出勃勃的生机。而此时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化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和融合,形成了一系列新兴的学科[LY1],从而更加奠定了化学基础学科地位。

【板书】

【讲述】刚才我们了解了化学的历史,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化学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板书】三、化学与人类社会

【讲述】下面咱们以四人前后桌为单位,分别从材料、能源、环境、生命几个方面探讨一下化学与他们的关系。(学生提前准备)

【活动】学生依据是前准备的资料发言

【讲述】刚才大家的发言都很精彩。通过大家的讲解,我们知道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并在许多的方面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那我们也该如何学习化学呢?

【板书】四、化学学习

【讲述】要学好化学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习兴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实中,北大、清华学子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都归功于注意培养、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加之平时的刻苦努力,学习上屡见喜报。关于如何培养学习兴趣,我给大家三条建议:1、正确对待学习的内容。正如道路有直有弯一样,学习的内容也有易有难。遇到容易的题的时候,不要骄傲;遇到难题的时候也不要气馁。2、营造一个自我突出的环境。如果周围同学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那么我自信心就能很好的保持下去;如果我能做的事,而其他的同学不一定能做,那么我的自信心就会更加强烈了。3、接受赞扬。别人的赞扬是自己比别人更胜一筹的客观评价。

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还要有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到注意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1、课前预习。2、认真听讲。3、做好作业。4、系统复习。

相信通过大家不懈的努力,一定会学好高中化学!

附录:

绪言: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

二、化学发展史

三、化学与人类社会

四、化学学习

高一化学教案:《油脂》教学设计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教案:《油脂》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化学教案:《油脂》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分析

主题1 化学与健康

内容标准

模块学习要求

补充说明

1.认识食品中对人类健康有重要意义的常见有机物。

1.1能初步分辩出一些常见食品中的主要营养素,认识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几种常见的有机物。

可从初中知识入手讨论食品中常见有机物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油脂的组成和结构以及与熔点的关系,油脂在体内的变化及脂肪酸在人体内的功能。

(2)分析思维能力,分析油脂和酯的结构特点,类比酯类的化学性质,推出油脂在人体中的消化过程,进行分析思维能力的训练。

(3)联系生活,知识迁移的能力。引导学生了解油脂的结构,油和脂肪的区别,了解油脂的变质过程,利用自己已学的知识探讨如何更好的保存油脂。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调查学校食堂、家庭厨房经常食用油脂的种类,以及超市油脂的品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生活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树立食品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能在购买食品时,注意识别食品的安全标识与出厂日期、保质期等相关内容。

(2)通过人体营养物作用的学习,认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从而建立合理膳食的良好习惯。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油和脂肪的区别;油脂在人体内的功能,密切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体验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4)树立健康新观念,树立现代健康意识,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包括:身体健康(饮食、作息、锻炼、活动……),心理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5)用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基本思想指导学习;科学的摄取油脂,预防高血脂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内容为“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与生活、生命密切相关的问题,大多内容为了解,属于常识性知识,同学们通过自学就能解决,但有关油脂的组成和结构以及与熔点的关系等内容不仅是理解其作用,正确合理膳食的前提,也是进一步学习选修《有机化学基础》的基础。综合上述原因,本节的重点应设置如下:

教学重点:

油脂的组成和结构以及与熔点的关系,油脂在体内的变化及脂肪酸在人体内的功能。

尽管在初中已有了一定的有机知识,在必修2中也学习了常见的有机物等,但总体只学了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等几种物质,对于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各种物质之间的反应及衍生关系则很少涉及,且都比较简单,也都没有深入地学习结构。所以,对油脂结构的认识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基于以上原因,本节的教学难点确定为:

教学难点:

油脂的组成和结构,油脂在体内的变化。

三、教学内容安排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介绍了油脂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本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油脂的组成和结构的知识,使学生明确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同时简单介绍了单甘油酯和混甘油酯,要求学生了解高级脂肪酸的饱和程度与在室温下油脂状态的关系。教科书还简单介绍了油脂在动物体内的变化,以及脂肪酸的作用和功能。虽然“哪种脂肪的营养价值高”是作为资料提供的,但为了使化学贴近生活,指导学生认识油脂对人类健康的意义,形成正确的饮食观。

第二节 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1学时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利用网络手段,延伸课堂

本节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好多生活中的常识与做法与课本知识有关,但由于课时有限,不可能一一介绍,老师可借助自己的博客,或提供相应的网站,让同学们利用课后时间或节假日,充分了解相关内容,丰富学科知识。具体参考课外知识建议:

1.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

2.油脂的消化

(二)可引用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

本节的特点就是与生活紧密结合,所以在教学时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使同学们认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习化学能够改变生活,使课堂鲜活起来,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一)充分利用教材的栏目,使课堂得到有效的延伸

“实践活动”让同学们调查厨房与学校经常使用的油脂,以及食品超市或商店出售的油脂的品种,“资料卡片”哪些脂肪的营养价值高?让同学们课后动起手来,把课堂内外有机结合起来。

(二)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

本节内容多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密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生产、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教学,逐步树立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用学科知识对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和解释,如,人体发胖与膳食的关系,油脂变质的原因及其保存方法等。使同学们更深刻体会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体现化学在生命活动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六、课堂评价建议

(一)教师反思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1、教材处理是否合理

2、教学过程是否优化

3、教学效果是否显著

(二)课堂教学评价建议

1、对过程与方法的达成度,可以通过的方式进行纸笔作业评价。

2、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度,可以通过活动表现评价表的方式进行。

A(准确)

B(有欠缺)

C(错误)

实践活动记录

实践活动分析

实践活动结论

实践活动反思

“本次实践活动从方法上我有哪些收获?”,“我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还有哪些欠缺?”等

3、对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落实,建议用纸笔作业评价。

例如:⑴ 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油脂属于酯类 B.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C.油脂没有固定的溶、沸点 D.油脂都不能使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答案:D

此题考查学生对油脂的分类及化学性质的掌握的情况

⑵油脂是油和脂肪的总称,它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油脂既是重要食物,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油脂的以上性质和用途与其含有的不饱和双键(C=C)有关的是( )。

A.适量摄入油脂,有助于人体吸收多种脂溶性维生素的胡萝卜素

B.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可以生产甘油和肥皂

C.植物油通过氢化可以制造植物奶油

D.脂肪是有机组织里储存能量的重要物质

答案:C

此题考查学生对油脂的性质和用途的掌握的情况

不适宜在本节出现的习题:

参考下列①~③项回答问题

① 皂化值是使1 g油脂皂化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② 碘值是使100 g油脂加成时消耗单质碘的克数

③ 各种油脂的皂化值、碘值列表如下:

花生油

亚麻仁油

牛油

黄油

硬化大豆油

大豆油

皂化值

190

180

192

226

193

193

碘值

90

182

38

38

5

126

(1)单纯油(C17H33COO)3C3H5(相对分子质量884)形成的油,用氢氧化钾皂化时,皂化值为____,写出其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在下列①~③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句。

① 亚麻仁油比花生油所含的______________多;

② 黄油比牛油所含的___________多;

③ 硬化大豆油的碘值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为使碘值为180的100 g 鱼油硬化,所需的氢气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多少升?

(4)用下列结构式所代表的酯,若皂化值为430,求n为多少?并完成下面反应方程式:

—————————————————————————————————————

答案:(1)190 (C17H33COO)3C3H5 + 3KOH —→ C3 H8O3+3C17H33COOK

此题出现了新情景问题,定量计算问题,综合度比较大,对新学内容要求过高,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情况的评价不准确。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877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