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统编版五年级下册《清贫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说到了发生在方志敏身上的一件所谓的“趣”事,现在我们再次来回忆一下这件“趣”事。
二、分角色朗读第二至八自然段,通过国民党兵士和方志敏的对比,理解方志敏的品质
我们分角色朗读一下国民党兵士和方志敏的对话,男生读兵士说的话,女生读方志敏说的话,旁白部分大家一起读。
在这整个过程中,国民党兵土对方志敏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刚开始怎样,后来又变成怎样?同学们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一些描写这些变化的词语?
(满肚子热望--激怒--猜疑--威吓--不信--企望--失望--怀疑又惊讶)
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国民党兵士情绪上的变化进一步说明了他们唯利是图、蛮横贪婪的特点,证实了方志敏确实是身无分文,更突出了其“清贫”的形象)
刚才我们总结过,写国民党兵士用了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的描写方法,但是对主人公方志敏的描写只有短短两句话,这样写国民党兵士的描写对表现方志做的品质有什么作用呢?
(侧面烘托,国民党兵士贪婪的心理、腐化堕落的表现与方志敏的“一个铜板都没有”的清贫、廉洁形象形成强烈的对比。)
刚才我们已经分角色朗读过课文了,现在我想请几位同学来表演一下,要把兵士的动作、神态做出来,同时也要把兵士的话、方志敏的话说好。两个兵士、方志敏和旁白,其他同学认真看,等他们演完后请同学来评价一下,看看他们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
三、精读第九自然段,为了进一步说明“清贫”的生活态度,方志敏又补充了一个例子,说的是什么?方志敏家中的财产是什么
(几套旧的汗褂裤,几双缝上底的线袜。)这就是他所谓的“传家宝”,你们会不会把裤子袜子当做自己的传家宝呢?方志敏却将这些东西当做宝贝一样收藏,为什么?
(怕国军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作为一个领导者,红军的“大官”,方志敏的唯
一财产竟然是这些东西,可见生活清贫到什么程度,真的让人很心酸,这照应了文章开头的哪句话?(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事业的。)
一件“趣事”,为什么这样说呢?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把这件事当“趣事”是对敌人的轻蔑和对自己所献身事业的自豪。)
四、分角色扮演
其实第一件事已经能说明方志敏“清贫”这一特点,作者还要补充“传家宝”这件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进一步补充说明方志敏“清贫”的程度,使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
五、精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
“清贫”的生活对于革命者到底有什么重大意义呢?方志敏为什么要一直坚持这种生活态度?请大家一起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过渡:这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对共产党员品质的揭示。在那个革命战争的年代,无数共产党人为了国家解放,民族独立的事业,在艰苦的环境中与敌人抗战,经受种种考验,但一直坚守着清贫的生活,把有限的钱财投入无限的革命事业中,这样才有了革命的胜利。
我们再一次朗读这一句话,从中体会共产党员的美德和品质。
六、延伸思考,方志敏的“清贫”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富裕,不愁吃,不愁穿,有的家庭还有小车,住的是楼房,冬暖夏凉,那么你们觉得像方志敏这样甘于清贫的生活还值得学习吗?在实际生活中,你会如何向方志敏学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今天上《清贫》一课,首先觉得导入较成功,开始放了一首庄严的国歌,一下就把课堂拉入一种令人肃静的气氛之中,同学们脑中立马出现了刘胡兰、董存瑞等为国献出生命的无数烈士。走近方志敏很容易,也让同学们潜移默化中感受他的可贵品质。然后,我觉得同学们的分角色对话很成功,特别是同学们的点评很到位,很热情。点评中,他们不仅很好把握了人物的性格,而且深刻领悟到对话描写以及动作、语言描写的魅力。其次,这节课目标很清晰,就是教会同学们对话描写。考虑到同学们是五年级的学生,更重感性认识,所以,我把原文的对话描写改成一般的叙述性语言,然后作比较阅读,这样,同学们一目了然感受到描写的妙处,后经过两次的训练,感觉同学们都会运用对话描写。如果长此以往的进行这样的系列训练,我想同学们的写作会大大提高。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醒:
小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小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2020年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跳水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直奔主题
同学们,当你们有危险的时候,你的爸爸妈妈会怎样做?(想办法救人)对呀,做父母的的都很爱自己的孩子。那你们见过这样一位父亲吗?(课件播放父亲用枪瞄准孩子的那一幕)居然用枪来瞄准自己的儿子,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二、以读促思,体会孩子的危险
1.你是从哪里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请学生读,要求读出“危险”的感觉)
(1)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从文字上体会):
①从水手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
②从“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摇摇晃晃”“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也难以回转身来。”“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等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2)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从图片上体会):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中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处境--难以回转身,直观感受紧张氛围。
(3)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孩子现在处境的危险吗?(万分危急、千钧一发……)
齐读,再次感受孩子处境的危险。
2.齐动脑,想办法。
(1)怎么办?孩子的两条腿在发抖,我们得想办法救他才行。(学生各抒自见)
(2)讨论,分析学生提出的办法,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
3.过渡: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的父亲是怎么做的呢?8.作者为什么要详写孩子面临的危急情况?
三、读中悟,体会船长的机智、冷静
1.指名读第5自然段。说说船长是怎么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2.引导读,感受船长的机智、冷静、果断。
3.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水手们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水手与船长对比)
4.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船长?从哪里体会到的?(立刻)
四、体会船长对儿子深深的爱
1.在船长刚喊出“三”孩子往下纵身一跳。孩子得救了吗?齐读第6自然段。
2.质疑:“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四十秒钟”你觉得长吗?这里说“时间太长了”是不是矛盾呢?为什么?(每一秒都决定了孩子的安危)
3.展开讨论:如果当时不跳水,作为父亲的船长会不会真的开枪呢?船长用枪逼自己的孩子跳水,他是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了?
五、总结升华,回归文本
1.学习课文后,你最佩服谁?佩服他什么?
2.齐读第5自然段,再一次感受船长的沉着、果断、机智的人格魅力。
[教学反思]
怎样做到不动声色地把学生带进故事当中呢?讲到那里,我播放了“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的那一幕的视频短片,视频中生动形象的画面与人物的对话配合得淋漓尽致,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把学生带到故事发生的现场--船上,感受那种紧张的气氛,学生学得很投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由此可见多媒体的运用不一定多就是好,一定要用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这才能对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才能令文章增添不少色彩。如果单单靠文字的描述,少了这段动画片的帮助,我想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除此,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促思。对于孩子处于危险那部分,引导学生专心地、投入感情地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体会孩子的处境,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课上我还引导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抓住一些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进一步体会,从而使学生更加入情入境。在讨论想办法使孩子脱险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真正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中去,明白在当时只有这个办法是最好的。从而感受船长表现出的沉着、果断、机智,这都是源自于船长丰富的经验、超人的智慧,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这是极大的人格魅力的进一步的展现。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醒:
小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小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2020年统编版五年级下册《手指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学习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2.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各手指的特点,学习描写方法,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
2.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善于从万物中受到启示。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教师出示课件)
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以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将之前所出示的内容补充完整。
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以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不同的特点;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4.指名说说课文描写五根手指的顺序。
预设:迅速看一遍课文,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五根手指的。
明确: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教师提出要探讨的问题。
(1)在中心句下画上记号,并朗读。
(2)第1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交流后明确:
(1)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第1自然段的作用:总领全文,为下文分别描写五根手指的特点作铺垫,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2.教师总结第1自然段的内容,引出第2自然段的内容。
过渡:第1自然段中指出五根手指姿态不同,性格不同,各有长短。那么,五根普通的手指,在作者眼中究竟有什么样的长处和短处呢?现在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对大拇指的描写吧!
3.研读第2自然段,了解大拇指。
(1)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大拇指短处与长处的词语,并说说大拇指的短处和长处各是什么。
明确:短处是形状不美;长处是最肯吃苦。
(2)作者是如何描写大拇指的外形的?
明确:“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这句话从身体、头、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寥寥几语便使大拇指的姿态跃然纸上。
(3)作者在描写大拇指时,运用了“他”这个字,体会这样用词的效果。
明确:这个“他”字让大拇指摇身一变,成为一个身体矮胖、头大而肥的人,并贯穿全文,突出了丰子恺先生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4)作者又是如何描写大拇指的长处的?
(教师课件出示)
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
明确:这组句子运用排比句式,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要喷出来、血要流出来、重东西要翻倒、读书、进门时他“相帮扶住琴身”“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顶住”“翻书页”“揿电铃”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教师课件出示)
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明确:这两句再次列举具体事例:招呼人和给人搔痒,突出表现了大拇指的另一个长处--不图名利。
(5)引导学生再次朗读描写大拇指长处的句子。
朗读指导:要用恳切的语气,读出对大拇指的赞美之情,表现大拇指的性格特点。
4.研读第3~5自然段,了解其他手指的特点。
过渡:大拇指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已经从作者生动的描述中体会到了,那其他手指又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吧!
(1)教师出示“学法指导”和表格,引导学生学习第3~5自然段。
学法指导:
①同桌俩人一组,从3、4、5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进行学习。
②读一读,了解手指的特点,圈出能概括手指短处、长处的词语。
③想一想,作者在描写手指的特点时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表格:
手指性格特点特点长处短处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学生集体反馈,深入研究。
①指名分组反馈表格中的内容,教师适当引导。
A.交流方法:引导学生逐一说出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短处与长处,然后让他(她)读出在表达上有特点的部分,教师随机点拨一些生词的意思,引导学生领悟这样写的好处,最后指导学生朗读。
B.明确:
手指性格特点特点长处短处大拇指吃苦耐劳,不图名利最肯吃苦(吃苦耐劳、默默奉献)形体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身体、头、构造)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我们既要看到他人的长处,也要看到他人的短处。彼此谅解,相互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食指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机敏机敏,干活以他为主不窈窕,常受伤,做的事复杂中指高傲,沽名钓誉,华而不实相貌堂皇,有曲线美干活不出力无名指、小指体态秀丽,能力薄弱体态秀丽,样子可爱能力薄弱②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重点句探究。
A.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食指怎样的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食指的这些特点的?
明确:这句话列举具体的事例,突出了食指的作用,表现了食指勤奋努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点。
B.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
这句话是如何描写中指的?他有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形成的?
明确: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优美的姿态和高傲的性格特点。因为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和“养尊处优”的幸福。
C.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是其间最优美的。
5.指名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探究。
(1)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团结就是力量。
(2)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明确: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人;食指:勤奋卖力、敢于冒险、不怕牺牲的人;中指:养尊处优、华而不实的人;无名指和小指:能力差、一味追求风光享乐的人。
6.教师小结,升华主题。
小结:其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以自己的长处为荣,但也要正视自己的短处,不隐瞒,不避讳。此外,还应该多看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长处,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团结协作,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1.归纳本文的写法特点。
过渡:五根平平常常的手指,在作者的笔下却有了生机和神韵,富有无穷的魅力。那么作者是运用怎样的写法,具体形象地描写出这五根手指的特点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吧!
写法特点归纳:
(1)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2)综合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描绘了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
2.教师出示小练笔,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进行片段写作练习。
小练笔: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3.教师结合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写作。
提示:课文是一篇风趣幽默的散文,作者紧紧抓住五指的特点,运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写出了五指各自不同的特点、作用,从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照这样的写作特点,选择五官(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耳朵)中的一个,想想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然后运用形象的语言将之描述出来。仿写的要点在于语言,语言风趣、生动,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展示学生所写片段,集体评议。
示例:嘴巴居于鼻子之下。嘴巴的功劳是不言而喻的,他可以让你品尝天下的美食,也可以让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但是嘴巴天生就没有享福的命,虽然美食总是由他最先品尝,话语总是由他来表达,但是,“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从这八个字里,我们就能体会到嘴巴的无奈。除此之外,嘴巴还得承受很多无妄之灾,比如,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不适,都要由他来品尝那苦涩的药丸。
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重点片段实录】
◆从对每根手指特点的描写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师:同学们,在这五根手指中,你们最喜欢哪根?为什么?他有哪些优点和不足?请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生1:我喜欢无名指和小指。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
生2:在丝竹管弦上,他们的能力不让于别人。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师:作者在描写无名指和小指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生:设问,强调两根手指好看。
师:那么这两根手指有没有不如其他手指的地方呢?
生:能力薄弱。
师:你们还喜欢哪根手指?
生:我最喜欢大拇指,因为他最肯吃苦。例如拉胡琴……叫他揿电铃。
师:很好,你能不能告诉大家,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呢?
生:排比。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师:那么大拇指有没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呢?
生:形状算不上美。
师:还喜欢哪根?
生:我最喜欢中指。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
师:大家知道“养尊处优”是什么意思吗?
生: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
师:中指的位置很优越,那他一定很乐于劳动吧?
生:不是。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
师:所以我们看出中指的优点是……
生:曲线优美,养尊处优。
师:不足呢?
生:出工不出力。
师:作者在描写中指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中指的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说得真棒!有没有喜欢食指的同学?交流一下。
生:我最喜欢食指。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机枪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要他主干的。
师:回答得真好,还有其他地方吗?
生: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师:原来食指要做这么多工作啊,真了不起!看来食指是完美无瑕的喽,是吗?
生:不是。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线条。
师:大家知道“窈窕”是什么意思吗?
生:文静而美好。
师:原来食指也有不如其他手指的地方。那么食指的优点是……
生:机敏。
师:不足呢?
生:线条强硬。
师:好了,我们通过文中描写五根手指的重点句子,已充分认识了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有团结合作,才能产生巨大的力量。
赏析:本文的重点是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这些特点的。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抓住这一重点,采用引导、自主、合作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借助段落中的重点词句,分析各手指的优点、不足,其他学生适时补充。这样在合作交流中品读感悟,使学生很快能掌握各手指的特点,轻松理解了本课教学的重点。
2020年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文章中最能打动人的东西莫过于它的真情自然流露,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用情打动人.同学们,你们是怎样理解“真”的含义的呢?“真情”呢?
(1.真人真事。2.亲身经历。3.符合客观实际的事等)(真实的心情或感情)
也就是说,通过真人真事来体现真实的心情或感情。
对了,课本中就有两篇习作例文,我们来看看这两篇例文是怎样表达出作者的真情的。默读课文,谈谈你对批注的看法。
二、新课。
(一)例文1《别了,语文课》
1.结合批注默读课文。
2.自己总结写法。
(1)用几个具体的事例来流露真情实感。
(2)利用“独白”,直接表达心情。(也叫直抒胸臆)
(3)挑选典型的事例,详细介绍。
3.交流。
(二)例文2《阳光的两种用法》
1.结合批注默读课文。
2.自己总结写法。
(1)讲述事例来流露真情实感。
(2)用“某一事物”来贯穿全文的情感脉络。
(三)拓展例文阅读--《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1.出示《秋天的怀念》(课文略)
2.讨论写法。
(1)精描细绘见真情(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
(2)万事求实见真情。
(3)直抒胸臆见真情(大胆地抒发自己的真情)。
(4)巧妙地安排结构(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等)。
(四)归纳总结写作方法。
1.具体事例见真情。
2.精描细绘见真情(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
3.直抒胸臆见真情(大胆地抒发自己的真情)。
4.景物(生活场景)描写见真情(借景抒情)。
(五)选材提示。
这是老师对亲情的理解:
1.亲情是在我饥肠辘辘时母亲端上的一碗蛋炒饭。
2.亲情是在我犯错时父亲愤怒举起又轻轻落下的手掌。
3.亲情是在父母疲惫时我双手奉上的一盏清心的茶。
……
(六)习作。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醒:
小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小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2020年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播放视频:一同学读名著《列那狐与猎人--真假狐皮》
2.哦,原来是咱们班的xx同学,那我现场采访一下,你看什么作品,这么投入?
能不能把作品推荐给大家?
(生较尴尬)
3.如何将作品介绍给他人,我们就得学会总结作品的梗概,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板书:写作品梗概)
二、新课。
1.明确什么是“梗概”。
“梗概”就是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简略的主要内容(或者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2.回顾《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梗概,你发现了什么?讨论后得出结论。
梗概的内容:
作品主要在讲什么。一般有文章的头尾,然后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去除掉外貌描写,比喻,拟人的句子,比喻的去掉后面的,保留前面的。拟人的去掉拟的对象和修饰对象的词语,其它保留。不重要的段落去掉,有时要加上一句过渡句才会通顺,能用一句话带过的就带过,总之最重要的是中心段。
3.写作技巧。
(1)读。读懂内容,把握脉络。通过对原文每个章节的精读,尽可能地和文本、作者“对话”,了解原文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果一两遍读不明确就多读几遍,不到胸有成竹绝不“善罢甘休”。
(2)抽。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抽取出原文每个章节的段落大意。需要强调的是对一些描写具体或是富含情感的关键段落要注意适当保留原句;对一些简短的、不影响文章表达的次要段落则大胆地取舍。
(3)连。将抽取出来的每个章节的各段大意连接起来。就是每个章节的梗概。
(4)理。将连接好的语句梳理通顺:删去重复的文字,做好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使每个章节成为一段通顺的话,就成了这个章节的梗概。最后将全书各个章节的梗概整理在一起,就是全书的梗概。
4.写梗概的要求
(1)章节中心不变。
(2)章节顺序不变。
(3)章节人称不变。
(4)语言精练。
(5)保留主干。
5.尝试习作。
《列那狐与猎人》梗概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醒:
小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小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2020年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的结果怎样?
(二)深入探究课文
1.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请同学们每人用自己的简笔画图片摆出田忌和齐威王两次赛马的对阵形势图,教师巡视,请一名同学板演讲解一下两次赛马的情况,根据演示让学生自己板书:
第一次失败
田 忌:上中下
齐威王:上中下
第二次胜利
田 忌:下上中
齐威王:上中下
2.小结:同样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田忌就转败为胜。这么好的办法,田忌想不出,孙膑为什么能想出?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出示句子:“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分析这个句子的意思,得出这个结果是孙膑经过认真观察,分析比较而得出的。)
5.总结板书:认真观察,仔细分析
6.假如“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比田忌的强很多,只调换一下出场顺序”,田忌能反败为胜吗?为什么?
(l)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
(3)小结: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可以转败为胜的根据是“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如果快得多,田忌就没有取胜的可能了。
7.通过以上分析,你看出孙膑是怎样一个人?
(三)角色表演
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表演一下课文内容,老师可以选出一组表演好的给全班同学表演。
教师提示学生:要揣摸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等,要表现出每个人物的特点。表演时,可依据课本,进行合理的想像设计。
(四)指导朗读
学生自由练读后,分角色朗读。
(五)拓展创新
小组讨论完成:除了文中出现的两种对阵方式外,还可以有哪些对阵形势?田忌还有取胜的可能吗?将其他对阵简图画出来。
(将学生设计的对阵简图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同学)
(六)总结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八、布置作业
课后围绕“怎样成为一个足智多谋的人,”写一篇读后感。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醒:
小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小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2020年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牧场之国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深入阅读,欣赏牧场之美
1.学习第2自然段。
为什么荷兰是牧场之国呢?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把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1)语段一: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说说你的感受。(景色迷人草长得茂盛草原辽阔牛多)
(2)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花牛的?
(出示: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无比尊严。)
当你读到“仪态端庄”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高贵、典雅的贵妇人。在我们中国人的眼中,所谓初生牛犊不拍虎,牛犊跑前跑后,像个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可是在西方人的眼里,牛犊的娇贵模样更像一个贵夫人,仪态端庄。)
(3)想象牧场上的牛有时还会是什么样的?
瞧,牛群这个大家庭多么温暖和睦,其乐融融。极目远眺--(多么壮观,色彩多么明丽,于是作者由衷地发出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总结学法:读课文--画句子--谈感受--再次读。
2.自学第3-4自然段。
(1)汇报交流第3自然段。
骏马:真正的荷兰又是什么样的?
(出示: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主人和公爵。)
①公爵:君主国家尊贵的封号。镶嵌:运河和低地交错排列着。
(出示:荷兰的音译为“尼德兰”是低洼之国之意。荷兰总面积41000多平方公里,四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近四分之一低于海平面,真是名副其实的“尼德兰”。)
②说说你的感受。
(成群的骏马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无拘无束驰骋……)
男生齐读第3自然段。
(2)汇报交流学习第4自然段。
①抓词语体会。(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快乐)
②女生齐读。
3.认识傍晚的牧场。
相比之下,荷兰牧场的傍晚就另有一番独特的韵味了。
(1)快速默读第5自然段,思考:夜晚的牧场是怎么样的?(寂静的)
(2)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寂静?学生回答。
严肃沉默的奶牛,默默无言的奶农,舒缓平稳的船只,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光芒微弱的灯塔,组成了真正的荷兰。(和谐,虽然寂静但不冷清。)
4.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四次,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多次说这句话呢?大家再次回顾课文。
(其实这不仅是作者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的由衷的赞叹。)
二、小结升华,感悟牧场之美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了许许多多花牛的家园就是真正的荷兰!成群的骏马的王国就是真正的荷兰!羊、鸡、猪……的天堂就是真正的荷兰!牧场的静谧、恬美就是真正的荷兰!
好一幅优美、动人、和谐画卷啊!此时,我们和作者一起发出了由衷地感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好一个牧场之国!(看板书读课题)
三、拓展延伸,自主设计作业
1.师:课文学完了,请你来设计一个作业。你觉得这节课应该设计一个怎样的作业呢?
预设:
(1)我想把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摘抄下来。
(2)我想把荷兰的牧场画下来。
(3)我想查找资料,了解荷兰水之国和花之国是什么样的?
2.师:好,就按照你自己的设计来完成作业,完成后,大家可以办一个作业交流展示会,互相分享、欣赏。
[教学板书]
19牧场之国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牛群吃草 比喻
骏马飞驰 拟人
家畜安闲
夜晚寂静
[教学反思]
《牧场之国》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取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牧场之国荷兰的特点。
首先我以谈话导入,接着让学生介绍收集到有关荷兰的资料,使学生对美丽的荷兰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然后揭示课题。在检查完学生的预习情况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荷兰给你留下的整体印象是什么?用简短的词语概括出来,并板书到黑板上,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踊跃发言。不一会儿,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概括出来了,荷兰的美景展现在学生眼前,激发了他们自主阅读的兴趣。
接下来进入质疑解疑环节。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这才是真正的荷兰”入手,让学生理解牧场是所有动物的自由王国,它们才是这个王国真正的主人以及在荷兰动物与环境与人和谐的统一。
一路走下来,课堂很顺畅,条理很清晰,层次也很分明。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了文章重点,体现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对这课的朗读的引导做得不到位。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怎么指导?这一直以来是困扰我心头的一个难题。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醒:
小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小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2020年统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展示如何参与建立和管理班级图书角,有喜欢读书的习惯。
2.能背诵古诗《悯农》(其一)。
3.自主阅读《最大的“书”》,感受川川的勤学好问,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展示台
1.谈话引入。
(1)谈话导入:在第五单元的口语交际中,我们共同制订了我们班的图书管理公约,有了这个图书管理公约以后,借阅图书是不是比以前更方便了呢?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展示台。
(1)学生分小组交流,我们班的图书角都有哪些优点?又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①学生先观察班级图书角。
②分小组交流。
③老师巡视,引导学生有话可说。
(2)分小组进行汇报。
(3)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小结。
①我们制订了“图书借阅公约”。
②我们班的图书都是分类摆放的,便于寻找。
③我们班的图书都有编号,借了以后便于归还,也便于登记和摆放。
④我们班的图书有专门的同学负责管理。
⑤大家都很爱借阅图书。
⑥有部分同学不爱惜图书,在书中随意涂画。
(4)指名读“图书借阅公约”。
【设计意图】在联系生活经验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通过交流,展示如何参与建设和管理班级图书角,并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板块二 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古诗图片,仔细观察,说说你有哪些发现。
2.学生借助拼音,把古诗《悯农》(其一)读通、读顺。
3.指名读,相机正音。
(1)“粟”是平舌音;“农”是鼻音;“种”读四声。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4.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让学生读古诗,对读不准的地方及时提醒和纠正。
(2)结合插图,了解古诗大意。重点理解“一粒粟”和“万颗子”。
(3)回顾古诗《悯农》(其二),体会劳动人民的辛苦。
5.同桌之间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
6.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7.指导朗读,并背诵。
8.拓展延伸。
听了你们的朗诵,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辛苦。那么当你面对农民辛勤劳动换来的粮食时,你想对大家、对自己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这首诗的词句理解起来并不复杂,学生在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对诗意会有初步的了解。而回顾旧知,则更能进一步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板块三 我爱阅读
1.激趣导入,质疑提问。
(1)(出示一本书)同学们,这是一本--书。(板书:书)
(2)老师知道大家都喜爱读书,你们能说说读书的好处吗?
(3)是啊,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在读书中能学知识、长才干。今天,老师将要带大家读一本与众不同的书。(补充课题:最大的“书”)齐读课题。
(4)老师想问问,你第一次看到课题的时候,心里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最大的书是什么?为什么“书”这个字要加引号?这本书有什么用?为什么叫最大的书?这本书是什么样的?
2.自主学习,感知神奇。
(1)打开课本,带着刚才的疑问朗读课文,请同学们自主阅读,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小组交流。
①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
②“书”中的文字是什么?“图画”又是指什么?
③“岩石书”里有哪些知识?
④读“岩石书”有什么用?
3.品味“书本”,感知经历。
(1)默读第1~4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岩石就是书?
(2)指名交流。
(3)分角色朗读对话。
(4)还有什么原因让人们把岩石当成书?默读第5~10自然段。
(5)岩石上除了字,还有什么?
①指名朗读。
②闭眼想象:这个地方曾经发生了什么?经历了什么?
③指导朗读。
(6)读岩石这本书有什么用?
理解“刨根问底”:像川川这样一个劲儿地问个不停,非要把事情弄清楚、明白就叫“刨根问底”。
4.整体回顾,总结延伸。
(1)你现在明白为什么说岩石是书了吗?
(2)你们想不想像地质勘探员叔叔一样,读懂这本最大的“书”呢?现在老师就给你们推荐一本书,帮助你们读懂充满智慧的岩石。
(课件出示推荐书目:《岩石如此活泼》)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一个人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想让孩子学得踏实有效,绝对离不开课外阅读。
作业设计
见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就是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当学生有了充分的空间展示自我时,就会不断地超越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想象能力,就会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促进自身的感悟、想象、思维的发展,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也真正做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交融。
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是工具性,语文学科的根本任务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的形象不能是课本的翻版,而是充满个性思辨和众人智慧的个性化知识体系,是富有生命力和创造空间的知识框架。活动的开展首先要考虑的是给学生带来认知的欢乐,让学生在听做、读写、视听等活动方式中不断将知识积累、储存。因此,语文园地的设计意在搭建一个活动平台,老师和学生一起开动“知识快车”,教学活动中学生先将自己的收获装入“小成果袋”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醒:
小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小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2020年统编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幽默,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
2.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能在生活中运用智慧与人沟通。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指名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
3.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把句子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的字词。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非常。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就,于是。
(3)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说。这。没有听说。
二、重点研读,感受人物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小组内合作学习。
(1)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你觉得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小组汇报,重点研读。
(1)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明确:课文是围绕第一句话“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来写的。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2)你觉得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杨氏之子是一个懂礼貌、机智聪明又不失幽默风趣的人。表现在:
①为设果,果有杨梅: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②反应迅速,思维敏捷:回答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从“儿应声答曰”中的“应声”一词可以感受到。
③能听懂言外之意。
3.拓展课文内容,体会人物说话的技巧。
(1)为什么孔君平单单指着杨梅说,而不是指着其他水果说?他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预设:抓住“杨梅”及“杨氏子”来思考,理解孔君平所说的话,进而把握其言外之意。
明确: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拿杨梅和杨家的“姓”开玩笑,于是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言外之意是,孩子姓杨,水果叫杨梅,杨梅和杨家就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而且还显得亲切。
(2)那么,杨氏之子听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吗?
预设:找出文中杨氏之子回答孔君平的话,体会他的话中的深意。
明确:孩子听懂了,而且不假思索地回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拿孔君平的“姓”和孔雀联系起来反驳。
过渡:杨氏之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巧妙地回应了孔君平。如果孔君平这样跟你开玩笑,你怎么回答他?比较下面几种不同的回答,你认为哪种回答好?为什么?
(课件出示)
①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②孔雀是君家禽。
③难道孔雀是君家禽?
明确:很显然第①种好。因为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更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拓展练说:如果来访的客人不姓孔,而是其他的姓,你会说一句吗?
示例:梅先生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_________________。”
柳先生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_________________。”
马先生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_________________。”
黄先生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_________________。”
……
4.引导学生再次品读全文。
(1)学生带着不同的语气朗读,读出意味。
(2)同桌分角色读“对话”,体会话中深意。
(3)师生分角色读“对话”,再次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慧。
(4)回归整体,有声有色地朗读全文。
三、想象练笔,充实文本
1.课件出示话题,引导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展开想象,并写下来。
(教师课件出示)
话题一: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他会想些什么?神情、动作又是怎样的?还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写下来。可以用现代文,也可以尝试着用文言文。
话题二:“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他们难道就说了这两句话吗?展开想象,扩展他们之间的对话,一定要把杨氏之子的聪慧表现出来。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3.指名朗读,教师点评。
示例:在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很聪明,街坊邻居无一不夸奖称赞他。有一日,他父亲的朋友孔君平前来拜访。不巧,父亲正好有事出去了,孔君平便叫出了九岁的孩子。孩子给客人端上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知道这孩子才思敏捷,又一时兴起,指着杨梅开玩笑道:“早闻你的聪明才智,不知是否真也?喏,此是君家果。”杨梅和孩子是同一“姓氏”的,故此一说。那孩子早已领悟其中的含义,眼珠一转,决定就来个顺水推舟,不慌不忙地回答道:“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雀又和孔君平是同一“姓氏”。孔君平一愣,见这孩子婉转又有力地反驳了自己的话,明白这孩子的智慧并不是吹的。他为这个孩子而高兴,忍不住拍手叫好:“好哇,孩子!小小年纪如此优秀,长大一定会有所作为。”孩子只是含笑不语,因为他明白--要做到“有所作为”,是要靠自己努力的。
四、拓展延伸,作业设计
1.把课文改写成课本剧,并进行表演。
2.分享自己课外搜集的幽默故事。
3.启发谈话:从这些故事或笑话中,你受到了哪些启示?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重点片段实录】
◆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杨氏之子的聪慧(教学重难点)
师:这篇文言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生:我知道,是围绕“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来写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这句话告诉我们,杨氏之子非常聪明,而后面的人物对话就具体写了杨氏之子的聪明之处。
师:你是从哪儿读出“非常聪明”来的?
生:我是从“甚聪惠”这几个字读出来的。
师:能具体说一下吗?
生:“甚”是很的意思,“惠”是智慧的意思。所以“甚聪惠”就可以理解为很聪慧,非常聪明。
师:大家对他的解释满意吗?此处是否有掌声?(掌声)
师:我发现了,他很会学习,能结合书上的注释来理解课文,希望大家也能像他这样学习。
师:同学们再想一想,课文哪里具体写了杨氏之子的聪明?你们哪个小组找到了,并能把杨氏之子的聪明进行详细解读?
(各小组合作研讨“对话”部分)
生1:我们小组成员认为,从杨氏之子巧妙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的聪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就是说“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这里杨氏之子由孔君平的“孔”姓联想到了孔雀。他是一语双关,回应了孔君平的话。
生2:我来补充。当孩子端来杨梅时,孔君平说:“此是君家果。”他这话里有所指,暗示杨梅就是杨家的水果。而聪明的孩子听出了孔君平话里有话,并及时作出了回应。
师:其他小组,你们是怎么体会的?你们有哪些独到的见解?
生:我们小组的理解是:杨家小儿反应敏捷,回答巧妙,体现了语言的艺术。大家看,如果这个孩子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这样虽然也表达了他的言外之意,但显得力度不足。他的回答可以用一个成语解释--反唇相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没有听说孔雀是你家的鸟啊!不仅巧妙,而且有力!
师:你很有想法!大家觉得是这样吗?
生:(齐)是。
师:那让我们再设想一下,孔君平听了小儿的回答,会有什么反应呢?
生1:啊!这孩子小小年纪竟能听出我的言外之意,真聪明啊!
生2:我觉得,孔君平会无言以对。他完全没有料到孩子会这样回击他,而且这样的回答也做到了无懈可击。
师:这也验证了“甚聪惠”这层意思!你们喜欢这个孩子吗?
生:(齐)喜欢。
师:你们谁愿意用朗读表现出孩子的聪明?
(生运用多种形式朗读)
赏析:《杨氏之子》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所接触的又一篇文言文,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的“蓝本”作用,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方法,学会借助书上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读懂文本。另一方面,全文围绕“甚聪惠”展开。故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紧紧抓住“甚聪惠”引导学生“读得进去,悟得出来”。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式研读,探究杨氏之子的聪慧、机敏之处,挖掘孩子语言背后的文化和艺术,体会祖国文字的魅力。教师十分注意张扬学生的个性化见解,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习惯,以互动式的民主课堂,为学生营造学习的氛围,让他们乐于读书,勤于思考,勇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这样在多元探究孩子的“聪惠”之时,引导学生朗读,以读悟思,以读升华情感,以读感受杨氏之子的品质。
【教学反思】
《杨氏之子》出自六朝志人小说《世说新语》,此书是我国第一部志人小说,在我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这篇文言文通过记述杨氏之子在招待客人时机敏而巧妙地对答,不仅使一个聪慧的杨氏之子的形象跃然纸上,而且文言文语言的简要与精当也得到了清晰的突现。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激发兴趣,消除畏难情绪。导入时,我由一则幽默故事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知语言的艺术。在解题时,我又结合文本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质疑,在积极、发散的思维过程中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亲近了文本。
(二)以读促悟,体会语言魅力。学习古文,读是最难的,又是最重要的。说它难是因为不好读,说它重要是因为只有读,才能让学生懂,才能体会到古文的魅力。因此在课文的感知环节中,我让学生按照“读通课文--读好课文--理解课文”的程序好好地读书。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反复诵读,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在学生读通顺的基础上,我告诉他们正确的诵读方法:读古文时,要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接下来我进行范读,并重点在第四句“孔指以示儿曰”和第五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两个难读的地方进行指导朗读,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划分文章的节奏。学生一边读,一边划,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这样就读得很有韵味了。理解了文章的意思后,再让学生带着理解读,我感觉学生读得越来越好了。
(三)抓住谈话,突破难点。本单元的主题是“幽默和风趣”,体会杨氏之子语言的巧妙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在学生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孔君平与杨氏之子的对话来体会杨氏之子回答的巧妙。
(四)教给方法,学以致用。能够读懂文言文是一个重点。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理解,一些难懂的地方才给予点拨和指导。学生在交流自己的理解的过程中,我顺势引出理解文言文的一个基本方法:“看注释。”后面几句的理解,我就让同桌合作,自主学习,最后学生都能把整句话的意思说出来。这样既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学生也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激发了学习其他古文的兴趣。
教完本课,我觉得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对古文的理解及拓展方面,对学生语言的评价,我的反馈还不够全面、到位、及时,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其实,这也是教师个人文学修养的欠缺所致。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优点我会继续发挥,对于不足我会积极地改正。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2020年统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积累背诵《弟子规》的选文。
2.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懂得做事不要只往坏处想,要向积极乐观的方面思考。
3.引导学生爱上阅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学习“日积月累”。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宝宝。看,老虎大王发出邀请,要和大家比一比,谁能最先读出《弟子规》。
1.我们来开展一个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读完《弟子规》。(课件)
2.竞赛要求。
(1)小组内每个同学都会读后,就举手告诉老师。
(2)检查读句子时,小组内同学每人读一句话。轮流读,组内同学不准提醒。
3.小组同学做好竞赛准备。
4.识字比赛。
(1)按举手的顺序,每个小组同学轮流读一遍。
(2)选派一名同学做好记录。
(3)按时间和读的正确率评出第一名,给予奖励。
(4)请第一名的小组汇报学习经验。
(5)识字游戏,摘苹果。
5.拍手朗读。
6.背诵积累。
二、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
师:同学们真能干,看,老虎大王为我们竖起大拇指,告诉大家回家背给爸妈听。今天,我们再一起读一篇文章《好天气和坏天气》。
1.出示自读提示。(课件)
(1)试着读一读短文,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问问同桌或者老师,带拼音的字多读两遍。
(2)画出老奶奶和儿子的对话。
(3)老奶奶为什么天天在家里哭?
(4)画出老爷爷的话,并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2.学生自由读短文。
3.小组互相读。
4.小组互相交流短文写的是什么。
5.展示老奶奶和儿子的对话。
6.理解老爷爷的话的意思。
7.分角色朗读课文。
8.小结:
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往好处想,看到积极乐观的一面。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五
《弟子规》
积极乐观
【教学反思】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每次活动前,我总是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让他们经历探索的经历,然后再提供展示的舞台,让其充分交流、碰撞。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不断完善和巩固知识、掌握知识,习得能力。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乐趣,我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趣,巧设适合学生的活动,如比赛等,变枯燥的练习为玩中学,学中玩。引导学生在快乐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认、读、比、写、说等学习活动,真正使课堂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的舞台。
【拓展延伸】
《弟子规》(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译文:
父母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能迟缓;父母让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
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清爽凉快。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伺候父母安眠。
【教学随笔】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醒:
小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小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0年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一、展示台
1.读一读:同桌之间合作,借助拼音,你读我听,我读你听,把词语的音读准。老师适时指导。
朗读指导:“算”是平舌音,“式”“重”是翘舌音,“德”的读音是dé,不能读成déi。
2.想一想:引导学生想一想在哪里见过这些词语。
示例:我们在数学书、品德书、健康教育读本上见过这些词语。可见,只要做生活 的有心人,在各科课本上,我们都能认识许多汉字。
3.说一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平时积累了哪些生字、词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识字的习惯,拓宽学生识字的渠道。
示例:我在课外书上认识了很多词语,比如“舒克、贝塔、十万个为什么、动物世界、植物、天文、气象、节气”等等。
二、日积月累
1.听古诗《春晓》的配乐朗诵录音,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老师进行 朗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引导学生跟着一起诵读,老师适时指导。
朗读指导,学会断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练读古诗,圈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理解相应的词语。
①不觉:不 知不觉。
②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③闻:听见。
④啼鸟:鸟的啼叫声。
3.小组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老师适时指导,直到全班同学都会朗读为止。
4.结合插图,想象画面,理解诗意,交流心得。
(1)导学:这首古诗的作者孟浩然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雨后春天早晨的景色。读着这首诗,我们仿佛听到了窗外悦耳动听的鸟鸣,听到了夜里沙沙的风雨声,看到了满地的花瓣。
(2)诗意: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也不知吹落了多少花儿。
(3)赏析:这是一首惜春诗。诗人抓住春天早晨生活的一刹那,描写了生活的真趣,抒发了对春光的赞美和对生机勃勃的春意的热爱。这首诗言浅意浓,韵味悠长,是传诵千古的五 言绝句。
(4)拓展: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盛唐著名诗人。他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
5.齐声诵读,把体会到的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读出来。
6.背诵古诗。
三、和大人一起读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阳光》这篇短文。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感受阳光的重要性和美好。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词语理解:
①洒遍:分散地落下,到处都是。
②田野:田地和原野。
③宝贵:极有价值;非常难得;珍贵。
主要内容:这篇短文写了 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带给大家光明。没有阳光就没有生机勃勃的世界,说明阳光很宝贵。
2.出示太阳图片,回忆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四个太阳》,交流对太阳 的了解。
明确:在小朋友的眼中,太阳能够发光发热,像个大火球,太阳又能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
3.初读短文,读通读顺,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老师适当指导。
4.指名生交流初读收获,鼓励学生谈谈读了这篇小短文,自己对阳光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示例:阳光像金子 ,大自然中万物生长都离不开阳光,阳光比金子还要宝贵等。
5.为什么说阳光像金子?阳光洒到了哪些地方?
示例:阳光很明亮,能发光,所以说像金子。(适时出示阳光洒遍大地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6.阳光给田野、高山、小河带来了哪些变化?
明确:田里的禾苗更绿了,山上的小树更高了,小河河面闪着阳光像长长的锦缎了。
7.阳光为什么会给田野、高山、小河带来这样的变化呢?
明确:禾苗、小树的生长都离不开太阳;小河因为有了阳光的照耀变得更加美丽,就像长长的锦缎。
8.引导学生说出学习这篇短文后的感悟或是想法。
示例:金子有价,阳光无价。阳光的宝贵不仅在于它带给人类生机勃勃的世界,更在于它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应该像阳光那样无私奉献。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醒:
小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小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2020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书写书签的方法,书签要美观、大方,训练抄写语段的能力。
2.理解警句的大意有助于学生积累句子,增强学生理解和积累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新课教学( )分钟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八”。
二、书写提示
做几个有趣的书签,在书签上写一句喜欢的格言。
出示:【出示课件11】
1.看提示
旁边提示我们写书签时,要注意什么?
(课件出示12)
(1)竖写时要自右向左书写。
(2)字距要均匀。
(3)上下字要对齐。
(4)注意作者名字的位置,使格式更美观。
(板书:竖写时要自右向左书写 字距要均匀 上下字要对齐 格式更美观 )
2.写一写【出示课件13】
(1) 先照着字帖写,一边写一边念笔画名称。
(2)再在田字格中写,写好之后对照比较,看看哪个笔画没有写好,再重写。
四、日积月累
1.下面是关于读书的警句,学生尝试读一读。
【课件出示14】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学习不怕根底浅,只要迈步总不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小组内交流对这些警句的理解。
选代表展示自己对这些警句的理解。
3.教师讲解:【课件出示15、16、17】
(1)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意思是:年少时不刻苦勤奋学习,等到将来必有后悔之时。
(2)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意思是:读一天书就有一天的收获,但如果有一天没读书就会丢失十天的读书的收获.因为读书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天天都要学习。
(3)学习不怕根底浅,只要迈步总不迟。
意思是:学习不怕基础差,只要迈步向前,不断进步就不迟。
(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意思是:读书初看是没有路可走,只有勤奋才能开创一条路。学习知识就如一个人身在大海中一样,只有在里面悟出道理,学为所用,这样就好比一条属于自己的船。知识转化为智慧之船,人生里程的航行就有了方向。
4.把这些警句再来读一读,相互交流,看谁读得最好。
5.自己练习背一背,再抄写一遍,积累下来。【出示课件18】
书是逆境中的慰藉。
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
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精神能补物质的不足。
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
勤动笔墨勤看书。
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
课堂小结与拓展延伸
四、课堂小结【出示课件19】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正确书写书签的方法,美观、大方训练抄写语段的能力。理解警句的大意,课下请同学们把今天的所学再复习一遍。
2.布置作业:会背会写日积月累,并动手写一个书签。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八【出示课件20】
童话充满了奇思妙想、有趣、充满幻想
区别近义词
仿写描写季节的句子:抓住特点
竖写时要自右向左书写 字距要均匀 上下字要对齐 格式更美观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我们交流了童话充满想象的特点,学会用这种方法说话或作文。学习辨析近义词,会抓住不同的景物、用不同的视角来描写同一季节。学习了正确书写书签的方法,要美观、大方,训练抄写语段的能力。理解警句的大意。
教学中,放手给学生训练、交流、展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不足之处:学生通过学习,基本达到了本课的教学要求。美中不足的是只注意了部分优秀生的表现,今后一定注意改正这一点。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2年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0年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一、日积月累
1.出示《赠汪伦》,解题。读准“赠”的字音、字义。
2.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3.指名读古诗,同学评价字音。齐读古诗。
4.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5.配乐背诵。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齐背。
二、读一读
1.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课文《胖乎乎的小手》,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读,有不会的字,当当小老师。
3.指名分段朗读,师生评价。(是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声音是否响亮)
4.回家和父母一起读,谈谈你对这篇文章的感受。
三、总结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学会了查字典,你打算做些什么呢?
3.最后,让我们齐唱《汉语拼音字母歌》、齐背《赠汪伦》,在歌声和背诵中结束今天的语文课。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醒:
小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小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2022年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 第二课时》语文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案五年级”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5910.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