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海军将领邓世昌》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海军将领邓世昌》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材简析

甲午海战中,邓世昌那大义凛然的行为,那掷地有声的语言,那慷慨激昂的神情,无不深深地震撼了我们的心。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第1段用简短的文字为我们介绍了邓世昌。第2段讲了甲午海战爆发的时间和地点。第3~6段详细刻画了邓世昌带领“致远”舰英勇杀敌、誓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场面。第7段歌颂了邓世昌的英雄行为,表达了人民对他的敬佩之情。这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我们的心随激战的变化与发展而被牵动着,无限的敬意涌动心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横冲直撞”、“慷慨激昂”、“置之度外”、“乘风破浪”、“手足无措”、“同归于尽”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了解邓世昌的英雄行为,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3能复述这个故事,对邓世昌视死如归、精忠报国的高尚品质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重、难点

从读中体会邓世昌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捍卫民族尊严的高风亮节。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CAI课件(电影《甲午风云》片段)。

学生:搜集有关甲午海战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事迹。

教学课时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谈话引入:(播放CAI课件)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史上,无数优秀儿女为捍卫祖国的利益,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其中的一位。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交流搜集资料:关于甲午海战,你了解哪些?

3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

4抽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甲午海战的经过?

二、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读具体描写海战经过的3~6段,找出最受感动的情节。

2用心读最受感动的情节,找出重点词句,特别是从描写邓世昌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中去想象邓世昌和官兵们当时的内心活动。

3全班交流:朗读自己最受感动的情节,说出自己的体会,教师指导朗读,读中生情,在情中去悟。

4(播放CAI课件)让我们再次走进“致远”舰撞向“吉野”号的惊心动魄的场景中,一起去感受邓世昌及官兵们热血沸腾、为捍卫民族尊严不惜牺牲个人的高尚情操。

三、课外结合、交流拓展

1读第7段。

2邓世昌只是无数民族英雄中的一位,你还知道哪些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事迹?学生交流。CAI课件播放一些民族英雄的影像资料,同时提供相关的网址,拓展学生知识。

四、总结全文

回扣课题。记住爱国将领邓世昌,记住所有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他们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座丰碑,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小编推荐

《海军将领邓世昌》教案之二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海军将领邓世昌》教案之二”,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横冲直撞、慷慨激昂、置之度外、乘风破浪、手足无措、同归于尽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了解邓世昌的英雄行为,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3能复述这个故事,对邓世昌视死如归、精忠报国的高尚品质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重、难点

从读中体会邓世昌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捍卫民族尊严的高风亮节。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CAI课件(电影《甲午风云》片段)。

学生:搜集有关甲午海战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事迹。

教学课时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谈话引入:(播放CAI课件)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史上,无数优秀儿女为捍卫祖国的利益,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其中的一位。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交流搜集资料:关于甲午海战,你了解哪些?

3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

4抽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甲午海战的经过?

二、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读具体描写海战经过的3~6段,找出最受感动的情节。

2用心读最受感动的情节,找出重点词句,特别是从描写邓世昌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中去想象邓世昌和官兵们当时的内心活动。

3全班交流:朗读自己最受感动的情节,说出自己的体会,教师指导朗读,读中生情,在情中去悟。

4(播放CAI课件)让我们再次走进致远舰撞向吉野号的惊心动魄的场景中,一起去感受邓世昌及官兵们热血沸腾、为捍卫民族尊严不惜牺牲个人的高尚情操。

三、课外结合、交流拓展

1读第7段。

2邓世昌只是无数民族英雄中的一位,你还知道哪些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事迹?学生交流。CAI课件播放一些民族英雄的影像资料,同时提供相关的网址,拓展学生知识。

四、总结全文

回扣课题。记住爱国将领邓世昌,记住所有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他们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座丰碑,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海军将领邓世昌》课外拓展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海军将领邓世昌》课外拓展”,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邓世昌

简介

邓世昌,原名永昌,字正卿。1849年10月4日生于广东番禺,祖籍广东东莞。清末海军爱国将领。出身官宦之家,其父邓焕芬为清朝奉政大夫。少时随父移居上海,从西方人学习算术英语。1867年6月,沈葆桢(林则徐女婿)到福州马尾船政学堂任职。以制造轮船须培养造船人才,开办制造学堂(前学堂);因法国长于制造,故应用法文教学。以驾驶轮船须培养驾驶人才,开办驾驶管轮学堂(后学堂);因英国长于驾驶,故应用英文教学。这两个学堂与船厂同时兴办,所招学生,自是福建省本地人罗丰禄何心川蒋超英刘步蟾叶伯鋆方伯谦林同书郑文成林泰曾李达璋严

复沈有恒邱宝仁陈毓淞林永升叶祖珪陈锦荣黄

煊许寿山林承谟柴卓群郑溥泉黄建勋。船政第一次招考学生后,又从广东招来已学过英语,并且基础较好的学生邓世昌叶富吕瀚李和张成李田黎家本林国祥梁梓芳卓关略等十余人。1867入马尾船政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1年,被派至建威舰练习航海。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船政大臣沈葆桢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船帮带。时值日军侵台,邓世昌奉命扼守澎湖基隆等要塞,得补千总。又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升守备,加都司衔。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大东沟壮烈牺牲。

《海军将领邓世昌》探究感悟


探究

1、邓世昌落水以后,为什么要亲手淹死爱犬?

这反映出邓世昌的必死的决心。为了不让自己心爱的狗成为丧家之犬或落入敌人手中,他和爱犬都葬身大海。

感悟

2、他登上舰桥,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现在我舰船伤弹尽,无力再战,我决定撞沉吉野,与它同归于尽。全舰官兵齐声高呼,表示拥护。

当致远舰弹孔累累,水线以下也多处受伤,船身倾斜,眼看就要沉没时,邓世昌想到的不是自救,不是放弃战斗,而是选择了与敌人同归于尽撞沉吉野。眼看怒视慷慨激昂置之度外齐声高呼等词语,表现了决心撞沉吉野时官兵们热血沸腾、为捍卫民族尊严不惜牺牲个人的情操。

3、致远的甲板起火了,但是它在继续前进,像一条火龙乘风破浪,冲向吉野。

在致远舰撞向吉野的惊心动魄的场景中,通过乘风破浪这一重点词语,我们能想象出邓世昌和官兵们当时心潮澎湃的内心活动,邓世昌落水以后仍高呼杀敌,以生命捍卫尊严的高尚行为,体现了人物不成功就成仁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

《海军将领邓世昌》教案之一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横冲直撞慷慨激昂置之度外乘风破浪手足无措同归于尽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了解邓世昌的英雄行为,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3.能复述这个故事,对邓世昌视死如归、精忠报国的高尚品质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独立的句子、词组。

2.预习课文。课前把课文读熟,标段。

【教学重点】

完成生字词的学习;通过品读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在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英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其中的一位。生齐读课题。

师:将领是什么意思?

生:指挥作战的军官。

师: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算一个好将领?

师:有智慧、会指挥、勇敢。

师:关于邓世昌,说说你想在课本里了解些什么?板书:邓世昌。

生提问。

二、初读感知

师:那就请用你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遍,结合预习学会本课生字、生词。思考:课文哪些段落具体生动地描写了邓世昌。

师:看着老师的卡片,咱们来读读这些生词。

舰队屡次仗义慷慨饲养衣袖

一艘邓世昌太阳犬乘风破浪

同归于尽手足无措横冲直撞

慷慨激昂置之度外

师:你认为手足无措是什么意思?慷慨激昂呢?置之度外?

师:这些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又怎么理解呢?待会儿我们再来理解它。课文哪几段具体描写了邓世昌?通过哪件事来表现的?

三、品读、理解课文

1.理解第3段。

师: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加入到这场海战中去,请你朗读第3段,CAI出示第3段,读着这些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读。

师:想象画面和声音,自己读一读。

生读。

师:想不想去感受一下这硝烟滚滚的战场?

师:请你闭上眼睛。CAI充满枪炮声的音乐。师读课文。投影出句子。

战斗打响后

师:如果你就在这个战场上,在这个反抗侵略者的战场上,你能感受到什么?

师:那你觉得邓世昌怎么样?

师: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的?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你们用声音让我真的感受到了邓世昌的勇敢,战斗的激烈。带着我们刚才的理解再来读一读。

2.理解第4~6段。

师:战斗才刚开始,邓世昌就表现出了他的勇猛善战、顽强。我相信他一定是一个值得我们去认识的人。我们继续到战场上去寻找邓世昌。请同学们借助课文旁批阅读4~6段。看看你又能感受到了什么?

师:来说说你又感受到邓世昌怎么样?从哪儿感受到的?

重点一:通过描写邓世昌的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或词语理解课文,走进人物内心。

师:寻找邓世昌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或词语。先说说描写邓世昌神态的词语。

师:怒字又是什么意思?

师:怒视呢?

师:他的眼中发出仇恨的目光,你从这个动作能感受到什么?

师:是啊,面对这些占我国土、杀我同胞的侵略者们,怎能不恨。

他说什么?

师出示后面的一个句子。

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句语。

师:这当中有一个词语置之度外怎么理解?

师:这儿是把什么置之度外?

师:生是什么?

师:把生死置之度外是什么意思?用你的话来说说。

师:人的生命是可贵的,但是邓世昌为了祖国,连生命都可以不要了。

师:你想送给他什么话?

师:同学们,我们也是中国人,在我们身上也流着和邓世昌一样的血。让你的热血沸腾起来。让我们也像邓世昌那样勇猛。带上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

师:好样的,你便是邓世昌,你怒视着敌人,把你胸中的火吐出来。

请生读。

师:想读的孩子站起来,昂首挺胸,来吧!

生齐读。

师:那描写邓世昌动作的词语和句子呢?

邓世昌登上驾驶台猛冲过去。

从他的动作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师:好一个视死如归的邓世昌,归是什么意思?

师:谈谈你回家时的心情。

师:邓世昌是把什么当作回家?

师:他面对死亡,像回家一样的轻松,快乐,为什么?

师:一起来读一读。

师:意外发生了。

CAI出示致远的甲板纷纷跳水逃命。

师:读着这样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敌人的手足无措、惊恐万状更反衬出了邓世昌和士兵们英勇无畏。

重点二:品读并指导在第6段批下自己的感受。

师:战斗快结束了,致远不幸中了鱼雷沉没了。让我们一起来读第6段。CAI音乐。

师:此时,你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把它们批在旁边。

生批。这时,教师要注意巡视学生中写感想的,有疑问的,用符号画的。

师:现在,咱们来交流一下你的旁批。

生上展示台展示旁批。

师:说说你的旁批。先是感想、用符号勾画的,后是疑问。

邓世昌的死是有他的价值的,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师:这就是邓世昌,他勇猛善战,顽强抗敌,视死如归,舍生取义。

他是中国人民心中的英雄。

四、拓展

师:此时,你想怎样表达心中对这位英雄的敬意?

师:同学们,在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英雄,希望同学们能多去阅读,用这样的方式来铭记这些英雄先辈们。

海军将领邓世昌 教案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海军将领邓世昌 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横冲直撞慷慨激昂置之度外乘风破浪手足无措同归于尽等词语的意思。 2.借助批读提示深入理解课文,了解邓世昌的英雄行为,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3.能复述这个故事,对邓世昌视死如归、精忠报国的高尚品质产生敬佩之情。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谈话引入: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史上,无数优秀儿女为捍卫祖国的利益,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其中的一位。齐读课题。 2.老师介绍邓世昌生平资料。 3.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 4.抽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甲午海战的经过? 二、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读具体描写海战经过的3~6段,找出最受感动的情节。 2.用心读最受感动的情节,结合旁批找出重点词句,想象邓世昌和官兵们当时的内心活动。 3.全班交流:朗读自己最受感动的情节,说出自己的体会,教师指导朗读,读中生情,在情中去悟。 三、课外结合、交流拓展 1.读第7段。 2.邓世昌只是无数民族英雄中的一位,中国历史上还有无数这样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同学们课外可以再了解一些。 四、总结全文 回扣课题,记住爱国将领邓世昌,记住所有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他们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座丰碑,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参考资料 ☆邓世昌(1849~1894),清末海军名将,民族英雄。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1867年,考入船政学堂海军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4年,以优异成绩从船政学堂毕业,被船政大臣沈葆桢奖以五品军功,派任琛航运输船大副。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本派兵侵犯台湾,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获升千总。后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获荐保守备,加都司衔。 邓世昌是近代中国第一批自己培养出来的优秀海军将领。他执事唯谨治事精勤,刻苦钻研海军战略战术理论,注意学习西方海军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在他精心训练下,致远舰驶船如驶马,鸣炮如鸣镝,无不洞合机宜。成为北洋舰队中整训有素,最有战力的主力战舰之一。 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一直冲杀在前,在阵云缭乱中,气象猛鸷,独冠全军。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船身倾斜。邓世昌对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第一游击舰队旗舰吉野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拼命逃窜,并向致远舰连连发射鱼雷,致远舰躲过一条泡沫飞溅的鱼雷后,不幸为另一条鱼雷所击中而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他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邓世昌壮烈牺牲后,清廷谥以壮节,按提督例从优议恤并追赠太子少保衔,入祀京师昭忠祠。山东威海百姓感其忠烈,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1996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号,以示中国海军风骨。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备课

★单元名称:第七单元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由3篇阅读课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黄河的主人》和一篇习作、一个练习组成。第七单元国魂篇,是关于歌颂领袖人物和民族精神的教育。本单元三篇课文表现了不同的任务形象:《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表现了潜心科研、不拘生活小节的爱因斯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借物喻人,含蓄表现了宋庆龄爱满天下、一身正气的风范。《黄河的主人》讴歌了普通劳动者身上蕴含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只好”“一面……一面……”等词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4.了解生活中常用到的象棋术语,理解歌诀,借助歌诀初步掌握下象棋的规则。

5.学会倾诉烦恼,培养学生运用口语与人沟通、谈心的能力。

6.激发学生参加体验活动的兴趣,能有详有略地描写出来,并把自己对这次体验活动的感受写出来。

三、教学重点:

紧扣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语句,重点段落,引导学生研读,层层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思想内涵;能有详有略地描写体验活动,把自己对这次体验活动的感受写出来。

四、教学难点:

在读中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在读中感受樟树的蓬蓬勃勃和香气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在读中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五、分课教学思路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教学可由“爱因斯坦在小女孩的父亲和大家的心目中是伟大的人,而爱因斯坦自己却说并不伟大,小女孩也这样认为。”这一矛盾激发学生的思考,从文中的相关的课文朗读体会,从而感受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结,平凡、谦虚、和蔼可亲的特点。课文通过对爱因斯坦的语言、动作、外貌等方面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是学生利用文本学习写人方法的好范例。教学时力图找到“读”和“写”的结合点,在体会人物特点时,让学生说说是通过哪一方面的描写来表现这一特点的。利用文本的留白之处,让学生想象经过小女孩“包装”后的爱因斯坦的样子,指导按从上到下、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来观察和描写人物的外貌。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四、五自然段是重点段,在教第四小节时,先引导学生找出一个最能反映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蓬蓬勃勃”,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词的含义。那么哪些地方反映出樟树的蓬蓬勃勃呢?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圈画出有关语句,随机交流,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樟树“蓬蓬勃勃”的样子。在引导学生体会樟树的内在美时,要求学生默读第五小节,把樟树跟其他树木进行比较,体会樟树的可贵品质。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和层次,抓住“即使……仍然……”“只要……就……”这两个表示假设、条件关系的句子来理解这个香味保持得的确够久!带着这种理解,再次感情朗读,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最后理解“人们为什么要在樟树前留影呢?”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搜集到的资料,将樟树和宋庆龄联系起来思考,找出樟树的可贵品质和宋庆龄高尚品格的相似之处,进一步体会作者对樟树的热情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深切怀念之情。

《黄河的主人》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即“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教学的难点是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各部分和中心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文中寻眼”,紧抓“文眼”进行导读,进而理解全篇的思想内涵和表达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理解。教学步骤尝试各个击破,然后梳理,引导学生深刻领悟:艄公凭着优秀的品质和高超的技术战胜了惊涛骇浪,从而成为“黄河的主人”的道理。

《习作7》是记一次体验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参加一次体验活动,并能回味自己在体验过程中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有详有略地描写出来,还要写出自己活动中的感受。在指导学生学习例文时,重点体会作者在描写护蛋行动的同时,还写了行动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自己的感受。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充满趣味。在鼓励学生参加体验活动时,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验活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练习7》共有五个项目,内容包括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是练习的重点。处处留心这项练习是把了解中国传统棋类运动项目——象棋和语文学习结合起来,共三部分,都和象棋有关。口语交际是要引导学生倾诉烦恼,培养学生运用口语与人沟通、谈心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可先运用多媒体创设一段内容具体的“小烦恼热线”节目,然后将“小烦恼热线”的形式引入课堂,请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说真话,心里话,同时也要提醒做“小主持人”的学生,当别人真诚向你敞开心扉的时候,应该以诚相待,尽力帮助。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4.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以及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重点:读好人物对话,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在读中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5月23日,累计课时:82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课文主要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三次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断。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熟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人新课

1.同学们,有这样一位伟人,他用他的实践为我们揭示了这样一条成功的秘诀——出示: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不说空话。知道这句名言出自哪位名人之口吗?

2.能说一说你所了解的爱因斯坦吗?

出示爱因斯坦画像,简介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德国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的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3.一个是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一个是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读读《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吧。

(板书:5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2.(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要求掌握的:蓄裹呵啥鞋鬼

二会字:(一)踱噢嘛耸

(2)读准字音。

(3)联系上下文,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经懂了?

蓄:留着而不剃掉;裹:(用纸、布或其他片状物)缠绕、包扎。

(4)字形分析重点:蓄(中间部分是“玄”字);裹(“衣”拆开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中间加“果”字,表音)。

(5)“呵、啥”在阅读中理解掌握。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请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他们几次见面?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思考他们每次见面有什么不同?

2.读完以后请同学们进行交流,说说他们见了几次面,课文中哪些话分别写出了他们的每次相见?

出示:

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3.请同学认真读三句话,想一想,他们三次见面有什么不同之处?从中你发现了什么?(三次相遇方式不同,特别是第三次,爱因斯坦“等待”小姑娘,请学生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4.根据以上内容对课文进行分段。

(相撞——相遇——相邀——相处)

四、读熟课文,巩固练习

1.请学生分别演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母亲,朗读文中的人物对话,其他同学读课文的其他部分。

五、布置作业

1.进行描红,完成本课习字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5月23日,累计课时:83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研、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请学生说说,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

二、精读训练

(一)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斯坦

在小女孩的眼中,爱因斯坦是个怎的样的人呢?用你智慧的眼睛,找找有关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读一读,想一想。

1.(童话故事里走出来的人)

童话故事中的人有什么特点呢?(童话故事中的人是虚构的,一般不会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小女孩为什么会觉得爱因斯坦是童话故事中走出来的呢?

(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

读一读,这句话写出了爱因斯坦的什么?(衣着)

他的衣着有什么特点呢?(不整齐)

随着他们一次次的相遇,爱因斯坦还给小女孩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2.(不会整理房间)

你觉得可以用哪个词语来概括爱因斯坦的工作室?(一塌糊涂)

一塌糊涂的意思是什么?(乱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爱因斯坦的工作室乱得一塌糊涂,可以看出他……(不会整理房间)

爱因斯坦衣着不整齐,而且一点也不会整理房间,所以小女孩觉得他(不是最伟大的人)

(一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那小女孩认为最伟大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至少穿衣服得整齐,在她的眼里,最伟大的人应该在各方面都表现得非常好。)

(二)爱因斯坦眼中的自己

那你们同意谁的看法呢?我们先别急着争论,先来看看爱因斯坦同不同意小女孩的看法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爱因斯坦一直以为,他只是和平常人一样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他觉得自己很普通。在他看来,或许伟大就是在平凡中不断地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或许伟大就是另一种平凡。连爱因斯坦都认为自己不是一个伟大的人,难道他真的不是一个伟大的人?

有人认为他是吗?(父亲)

(三)父亲眼中的爱因斯坦

(父亲听后兴奋的说:“孩子,你今天碰到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指名读好父亲的话,问:从他的朗读中,你感觉父亲的心情如何?他为什么会这么兴奋呢?

(在父亲看来,爱因斯坦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能够遇上这位伟人是一件十分荣幸的事情。看来父亲十分地崇拜爱因斯坦。)

(伟大)

那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人吗?拿起书本,抓住关键的字、词、句,细细地读读课文,你一定能从字里行间得到启示。

(四)“我”眼中的爱因斯坦

(课文第四自然段对话)

请两位学生读一读,其它同学想一想,从他们俩的对话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爱因斯坦和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谦逊诚恳天真直率)

指名通过朗读表现出人物中的性格。

男女生分角色读。

(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童心未泯乐于助人

(“呵,小教授,请你再教教我。)

虚心受教

综观爱因斯坦的一生,可以说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一个富有探索精神的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个有强烈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世界公民。

三、作业指导

1.讨论,到底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

请学生说说,爱因斯坦在生活中为什么会如此衣衫不整、卧室里一塌糊涂?(他把自己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科学研究之中)。我们从他在生活上的平凡见到了在科学上的伟大。

小结:爱因斯坦是一个最伟大的人。他不把时间花在穿戴、布置房间和收拾东西上,而是把精力完完全全地放在搞科学研究上。

2.出示下面的句子,重点研究(2),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1)他仍是衣冠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2)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读句子,理解“只好”的意思:别的没有,这是惟一的,不得不这样做。

口头造句。

四、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词语及完成相关造句。

2、完成本课补充习题。

五、板书设计: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

谦逊诚恳天真直率

童心未泯乐于助人

虚心受教

语文视野:

爱因斯坦:德国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的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论…总是…”和“只要…就…”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4.培养学生的重点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它体现了一种什么可贵品质。

课前准备:搜集宋庆龄的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5月25日,累计课时:84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一)揭题:出示宋庆龄图像,简介宋庆龄。

教师补充:

(二)出示樟树的图片,简介樟树。

(三)课文写的是哪里的樟树?

(宋庆龄故居。故居:宋庆龄过去住过的房子。)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一)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二)检查自读情况,帮助学生正音:

A出示新词,学生认读。

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好,听他们读得怎样?

C评价、纠正。

(三)默读课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它们分别讲了什么?

(四)交流归纳:两棵樟树,外形、特点、高贵之处、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

(五)根据这些内容,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内容。

(1—3)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樟树。

(4—5)樟树的外形,生长特点及它永久保持拒虫香气的高贵之处。

(6)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

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内容。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看图,描述你所看到的宋庆龄的故居。

2.引读。

3.周恩来劝宋庆龄搬家,她为什么不肯搬?(舍不得两颗樟树,可见她对樟树的喜爱之情。)

4.为什么这两棵樟树开头没有点明最后才点出,且独立成段。(强调樟树,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5.质疑:作者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两棵樟树?宋庆龄为什么这么喜爱这两棵樟树?我们留到下节课来学习。

6.领悟段与段之间的语义关系,练习背诵。

四、写字指导

1.“搬、繁、瞻”笔画较多且容易写错,进行笔顺和间架的具体指导,把字写正确,写匀称。

2.描红(书上)

五、作业

1.习字册。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5月26日,累计课时:85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悟樟树的象征意义,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用“无论…总是…”和“只要…就…”造句。

3.培养学生的重点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听写词语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掌握樟树外形及特点。

1.边读边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的?并圈画出有关词语,反复品读。

2.交流:

(1)通过枝干和树叶来突出樟树的外形。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看图体会,朗读这一句。)

树叶:稠密、绿得发亮(看图体会稠密,朗读这一句。)

2)出示写生长特点的句子: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读好“四季常青”、“蓬蓬勃勃”(看图体会蓬蓬勃勃。)

是只有夏天才蓬蓬勃勃的吗?引导同学读好“无论…总是…”

读出了什么?(不管在什么条件下,总是有蓬蓬勃勃这种景象。)

你会仿照例句也来说一个句子吗?(学生造句)

3.谁能连起来读好这一段。

4.教师小结:你读得真好,让我们欣赏了樟树的外形美,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樟树不仅外形美观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它的内在的品质更是博得了人们的称赞,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感受樟树的内在品质美。

1.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2.学习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石榴树招虫的情形是怎样的?

(从同一棵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

“三四种不同的虫子说明什么?

(突出害虫之多)

“在树上生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写出了什么?

(害虫对石榴树侵害的时间之长)

根据自己所见到的想一想:树木招虫的后果是什么?

为什么这些树木这么容易招虫?

(因为没有让虫类害怕的香气。)

3.学习第4—7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句子。

出示句子: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更可贵的是,这种拒虫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说说这句话中哪个词能表示樟树和别的树不一样。(拒虫)

为什么?(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

小结:是啊,樟树生来就有一种香气,一闻到这种香气虫类就害怕,令虫类不敢靠近它,更可贵的是——它的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读好这个句子。

哪些句子具体写了樟树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c理解句子。

出示句子: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读读这些句子,你从哪里体会到它的香气永久保持?

抓住关联词“即使…仍然…”(外界环境随便怎么变化,它的香气不变)“只要…就…(只要有木质,它就能驱虫)

读读例句,仿照例句造句。

4.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5.上课一开始大家提出的疑问现在能解决了吗?(宋庆龄为什么这么喜爱这两棵樟树?)

(她热爱故居的樟树,是因为樟树不论生存环境如何变化,“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充满活力。更可贵的是樟树具有永久保持香气的特点。)

6.学生谈谈对宋庆龄的了解。

师补充:她从青年时代起就追随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致力于民主革命事业,在长达70年的革命战斗生涯中,她永葆青春和旺盛的革命斗志,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她在危难时刻,大义凛然,英勇战斗,从不向反动势力妥协,她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她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着坚定的政治原则,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

7.说说樟树的可贵品质与宋庆龄可贵品质的相似之处。

(香气永久保持一生都为人类的进步事业作贡献、一生都保持着坚定的政治原则)

(香气令虫子害怕一生正气,令敌人敬畏。)

8.指导朗读,在读中品味樟树的高贵,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

9.指导背诵。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感受人们对宋庆龄的怀念

1.作者对樟树的一声声赞美,其实就是对宋庆龄的伟大人格的再三歌颂。现在敬爱的宋庆龄离我们而去了,但她的香气却永存。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理解“瞻仰”(恭敬地看)

3.讨论:人们为什么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怀念樟树,怀念宋庆龄。)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本课补充习题。

板书:

枝干粗壮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外形及特点枝叶稠密

四季常青

拒虫的香气

内在品质

永久保持

语文视野:

见教参283页。

23.黄河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生词,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3.凭借生动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敢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4.培养层层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感悟黄河的险和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的惊心动魄。

2.体会艄公的勇敢与机智。

教学难点:各部分与中心句的关系。

教学准备:录像、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5月27日,累计课时:86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知道黄河的主人是谁?

2.自学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黄河

2.你知道黄河吗?

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炎黄子孙在这里繁衍生息。又是我国第二大河。源自青海巴颜咯拉山,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省北部入渤海。它气势磅礴,激流险滩不知其数,滔滔河水一泻千里。唐代诗人李白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3.补全板书。

4.谁能够成为黄河的主人呢?他凭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呢?其中又有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

漂流万马奔腾磁力整个儿吞没体积竹篙尝试凭着羊皮筏子浊浪排空提心吊胆谈笑风生波浪滔滔

鼓浪前进专心致志胆战心惊惊涛骇浪

3.自学生字,说说记法。教师指导“滚”。学生描红临写生字。

三、4.朗读课文。再次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一段的意思。试着给课文分段。

(1-4)一只洋皮筏子在湍急的黄河上破浪前进。

(5-6)羊皮筏子上的人们沉着从容。

(7-8)艄公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

2.你知道谁是黄河的主人?

#课文哪些句子点明了艄公是黄河的主人,把它画出来。

#为什么说他是“黄河的主人”?

四、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完成课后第四题。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5月30日,累计课时:87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人们为什么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为什么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

教学准备:课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河的主人是谁?

2.上节课有同学问,一个普通的艄公怎么会成为黄河的主人?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继续学习课文,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用课文的一句话回答这个问题。

交流出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要点: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惊涛骇浪”什么意思?(骇:惊吓凶猛而使人害怕的波浪)

“如履平地”什么意思?(履:走在有危险的地方行走就如同走在平地上一样)

指读,齐读

二、体验黄河的壮美

1.那作者眼前的黄河是怎样的呢?

交流出示第一自然段: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读着这样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我仿佛看到了一泻千里的气势,万马奔腾、浑浊的浪头排山倒海而来的景象。我仿佛听到了滔滔的声音、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带着你看到的、听到的,自已读一读这一段。

指名读。

想不想看看那气势磅礴的黄河。

课件演示:黄河奔流的情景。

你心里感到怎样?

(我感到害怕、自豪、激动)

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

2.作者第一次看到黄河,心情怎样?作者用了什么词。(胆战心惊。)

胆战心惊这个词什么意思。(形容非常害怕。)

这里的“战”是什么意思?(颤抖、发抖)

这里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文中还有一段话道出了坐羊皮筏在黄河里前行时的感受。

出示:坐在吹满气的羊皮筏子上,紧贴着脚的就是波浪滔滔的黄水,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是连眼也不敢睁一睁的。

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坐羊皮筏子渡黄河的惊险,乘客的害怕紧张)

3.胆在颤抖着,心在害怕着。我们对黄河那浊浪排空的气势感到害怕,看到这样的情景都胆战心惊,而我们的艄公——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现在请你说说一个普通的艄公怎么会成为黄河的主人?

勇敢:面对黄河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一点也不害怕。

智慧:要在这样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没有智慧光有勇气怎么行?

镇静:面对险恶的风浪,艄公非常镇静,沉着应对。

机敏:在波翻浪涌的黄河里驾驭羊皮筏子审时度势,灵活应对。

带着理解齐读这段话——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三、体验羊皮筏子的惊险

1.是呀,这样的黄河怎能不让我胆战心惊?文中我还在为什么提心吊胆呢?再读课文2-5自然段,画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多读几遍,好好体会。

2.交流出示

★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羊皮筏子太小太轻了,在那么险恶的黄河里,实在是太危险了,只要一个小浪头都可以打翻它了。

点出“那么小、那么轻”、“小小的、整个儿”

说得不错,可我听了你的朗读感觉这羊皮筏子还不够轻、不够小。你愿意再来把这句话读一读吗?

读。

进步很大,这么一读,就让我们感觉到在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上,羊皮筏子越发显得小而轻,这样的羊皮筏子能让人提心吊胆吗?为它提心吊胆怎么读。

真不错!我们继续交流!

★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

那么小的羊皮筏子上还坐六个人,危险就更大了。

我也从这儿感觉到很危险,我真担心他们会不会沉下去。

真危险哪!你能读出这种危险来吗?

朗读

六个数字应该怎么读才会让人感到更加惊险?再读一次,体会一下是不是更好。

生朗读。

老师听出了你的担忧,听出了你的惊异,听出了你的害怕!

引读: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读到这儿,你见到了怎样的情景?

我好像看到六个小黑影,一会儿被波浪送到半空,一会儿又坠到谷底。

这六个人坐着羊皮筏子就如一片树叶在黄河的风浪里穿梭、颠簸,你看他们若隐若现,忽左忽右,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多惊险哪!

真让人心惊肉跳,这情景不禁使我想起一句诗,“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呀。

你还从哪里体会到了羊皮筏子的危险?

★也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吧,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他们的身边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那么小那么轻的羊皮筏子上有六个人已经很危险了,居然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真让人提心吊胆。

羊皮筏子这么小,乘的人这么多,载的物这么重,如此悬殊的对比,谁都要为它捏把汗。

小结:作者初次见到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是胆战心惊,再远远望见激流里鼓浪前行的羊皮筏子,感到新奇而又担忧,再仔细一看发现那筏子上居然有六个人和满满两麻袋物品,更是提心吊胆。

让我们用朗读再现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吧。齐读课文的2-5自然段。

3.这情景实在让人提心吊胆,可我们的艄公——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现在请你说说一个普通的艄公怎么会成为黄河的主人?

(驾驶这么小的羊皮筏子在波涛汹涌的黄河里前进需要勇气,冷静的头脑,过人的技术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

四、领略艄公的风采

1.在那波涛汹涌的黄河中,有这令人提心吊胆的羊皮筏子,你敢乘坐吗?老师我可不敢,即使上了,也是死死抓住羊皮筏子上的竹杆,双眼紧闲,不敢看一眼,因为脚下就是滚滚的黄河。而上面的乘客呢?读句子。

2.交流出示

★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从容:自然地笑,非常轻松,就像什么事都没有

从容地干什么?

指指点点:一边指一边说,说些什么?那边是一座古塔,应该有1200年了,那棵树,长得真茂盛………

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你们坐过公共汽车吗?回想一下,你们坐着公共汽车出去游玩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小结:像这样,乘客们非常镇静,非常轻松,一边讲讲笑话,聊天,一边浏览岸上的景色,脸上带着自然的微笑,这样的情景就叫——谈笑风生。

老师就纳闷了,坐在这样的羊皮筏子上,颠簸在水流湍急的黄河里,可说是危机四伏,他们怎么敢这样谈笑风生?

(信任艄公)

3.艄公是怎么做的竟然能让身处险境的乘客们如此放心?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六自然段,画出描写艄公的句子,多读几遍,想想乘客为什么这么信任艄公?

交流

★我不禁提心吊胆,而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沉着:他非常镇定,不慌不忙,勇敢大胆。

专心致志、小心:专心致志――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什么叫水势?水的急缓和浪的大小。

破浪前行:浪大的时候就得小心,浪小的时候就得大胆地破浪前行,看似“大胆”与“小心”相反,其实就这是艄公的机敏和智慧。

指名读好这段话。

想想艄公会遇到的怎样的困难,他又会如何克服?

生:黄河里会有旋涡,艄公早就发现了,因而早就避让开了。

生:黄河里会有暗礁,艄公对黄河的地形很了解了,早有防备,竹篙轻轻一撑,就过去了。

生:黄河里会掀起巨大的风浪,艄公会提醒乘客小心,自己稳稳地掌好舵。

艄公凭什么克服这些困难的?是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一只简简单单的羊皮筏子?

(不)

那是凭什么?

生: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

生:更凭着他的沉着!

生:更凭他丰富的经验!

这样的艄公自然而然让人信任,让人放心,所以乘客们才敢在羊皮筏子上谈笑风生。

齐读第六自然段

3.这样的艄公让我们不由得肃然起敬,所以——引读: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着乘客的安全,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4.艄公是黄河的主人,此时此刻,同学们对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一定是十分钦佩,那么就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你此时的感受。

五、延伸拓展,升华主旨

1.课文写艄公是黄河的主人,为什么还要写黄河的凶险,坐羊皮筏子的危险和乘客的表现呢?

侧面烘托:越是写黄河的凶险,坐羊皮筏子的危险越是衬托出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越是写乘客的从容,越是衬托出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他让乘客感到十分安全。

2.同学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她孕育了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黄河上的艄公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艄公一样撑起人生的篙竿,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未来社会的主人!

3.最后我想把爱迪生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坚强者在命运风暴里奋斗。——爱迪生”(读三遍!)

六、布置作业

1.阅读《欧阳海舍身救列车》,学习“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

2.完成本课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23.黄河的主人

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语文视野:见教参。

习作7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例文,了解小作者是如何写“我”和同学“护蛋”的过程的;进一步理解“体验”的含义,即一个人的亲身经历就是一种体验。

2.激发学生参加体验活动的兴趣,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体验的事情,积极进行一次体验活动。

3.回味自己在体验过程中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并有详有略地描写出来,还要把自己对这次体验活动的感受写出来。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当一回盲人、聋哑人、残疾人、当一回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5月31日,累计课时:88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例文。

2.回忆自己所亲身经历过的事,把它写下来,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话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着许多的事。有些事像过眼云烟,慢慢地就忘记了。但有些事情却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或高兴或悲伤或愤怒或难过……柳倩影同学经历了一次“护蛋”活动,并且把它写了下来。

二、例文导学

1.读读书上的例文。

2.文章是分成几部分来写的?(两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

护蛋行动的由来;护蛋行动的经过。

3.小作者把经过写得很详细。主要写了哪些细节。

4.他是怎样把这些细节写生动的。(抓住了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5.划出写心理活动的句子。读一读。

小结:我们在写自己所经历过的事的时候,就要有条理地记述经过,抓住细节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三、谈论话题,个性表达

有的同学已经有意识地回去体验了“当盲人”“当家”……等等活动。你的感受是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1.同学交流,教师有意识地概括学生所述细节及心理活动。

2.没有扮演其他角色的同学,可以写写以前经历过的事。

3.经历过一件事以后也许还有许多感想,那么可以将它作为文章的结尾。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5月31日,累计课时:89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打草稿。

2.修改评讲。

教学过程:

一、学生打草稿,教师巡视指导。

二、学生修改草稿。

三、评讲学生在作文中的不足之处。

练习7

教学要求:

1.理解来源于象棋的词语的意思,通过诵读歌诀初步了解下象棋的规则,感受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2.熟记八个词语和《古今贤文》。

3.写好钢笔字,知道上下都有钩时,下钩包住上钩。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倾诉烦恼。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5月30日,累计课时:90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来源于象棋的词语的意思,通过诵读歌诀初步了解下象棋的规则,感受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引入:同学们听说过象棋吗?象棋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棋类活动,它是象征着古代战场双方厮杀的一种游戏。我们生活中有些词语就来源于象棋。练习中举了一个例子。请同学们看看。

2.读书上文字。

3.我们了解了象棋中“将军”的本意,那么,现在“将军”一词常常比喻什么呢?(比喻给人出难题,使人为难。)

4.书上还列举了一些这样的词语,请读读这些词语,想想它们在象棋中是什么意思,现在生活中又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交流

参考:

马后炮:原意为“马”已经“将”住对方,后面又跟着“炮”,使“将”动弹不得,输赢已成定局。比喻事到临头才想采取措施,已经没有用了。

过河卒子:小卒过河,不能回头。比喻没有退路。但过河卒子赛过车,比喻威力更大。

棋逢对手:比喻双方本事相当,可相匹敌。

举棋不定:拿起棋子不能决定怎样下。比喻做事犹豫不决。

棋输一着:一着棋子下得不当就输了全局,比喻技术、能力、智谋等略逊对方。

5.除了书中提到的,你还能说出哪些呢?

6.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说一句话。

二、教学第二部分

1.同学们会下象棋吗?下象棋是有一定规则的。(出示歌诀)这段歌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请同学们自己读读。

2.能读懂歌诀的意思吗?请同学借助棋盘讲解。

3.一首简单的歌诀,让我们对象棋的竞赛规则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在朗读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呢?(琅琅上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对称押韵)

4.背诵。

三、教学第三部分

1.胡荣华是我国著名的象棋大师。为什么这样说呢?请读读短文。

2.在这段话中有一组近义词,你发现了吗?(技术、战术)它样可以调换吗?说说理由。

不能调换。“技术”在这里指胡荣华下棋的经验、技巧和能力。“战术”指胡荣华参加象棋比赛时运用的策略和方法。

3.“蝉联”这个词,听说过吗?根据上下文来猜猜意思。再查查词典,看看自己猜得对不对。

蝉联:多指连续担任某个职务或继续保持某种称号。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6月2日,累计课时:91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记八个词语和《古今贤文》。

2.写好钢笔字,知道上下都有钩时,下钩包住上钩。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

(一)教学成语

1.借助工具书,把字音读准。

2.指名读,正音,齐读。

3.你理解了哪些成语的意思?

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

革故鼎新:鼎,树立。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关于改革开放,建设和发展国家的。)

一衣带水:水面像一条衣带那样窄。形容一水之隔,往来方便。

以德为邻:与有德行的人为邻,易于融洽友爱,和睦相处。

(表达睦邻友好相处的意思。)

唯才是举:只要有才能就举荐。

知人善任:了解别人,使用得当。

(关于举荐和使用人才的。)

科教兴国:依靠科技和教育振兴国家。

与时俱进:与时代一同前进。

(关于科教兴国的。)

4.指导朗读、背诵。

(二)读背《古今贤文》

1.回忆《古今贤文》上。

2.学生自读《古今贤文》下。

3.这段文章中的句子,有的来自古诗,有的来自民间谚语。你能读懂哪些句子?

(全班交流,教师适当讲解,帮助学生大致理解句意)

4.除了文中介绍的句子,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合作”的名言呢?

二、教学第三题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三个字。

2.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写时要注意什么?

3.小结:

都有横折钩和竖弯钩。上边横折钩的竖笔要向里收,钩锋出向中心,竖笔和钩的夹角不小于45度,角度太小显得拘谨,太大缺乏向心力。竖弯钩的竖笔略向左宕,向右转横笔处要有弧度,横笔略长,平稳,包住上边的横折钩。

4.教师板书演示。

5.学生练习书写。

第三课时

(授课日期:6月3日,累计课时:92课时)

教学目标: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倾诉烦恼。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烦恼。“小烦恼热线”开通了。我们可以通过热线跟主持人通话,把不愉快的事说出来,从而得到帮助。

2.那么,在倾诉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表达清楚,说清烦恼的原因;有礼貌,言辞诚恳……)

3.作为“小烦恼热线”的主持人要注意什么?(耐心、诚恳……)

4.同桌试着扮演角色进行口语交际。

5.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并评议。

6.小结:在生活中有烦恼是正常的,我们有很多解决的方式,在倾诉与倾听时,都应做到尊重、有礼有节。愿同学们都能做一个善解人意、天天快乐的孩子。

第四课时

(单元测试)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备课

★单元名称:第二单元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共有3篇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最佳路径》、《人类的老师》),一篇习作和一个练习组成。其中两篇是叙事明理的文章,一篇是介绍说明的文章。它们都与“创新”有关,《苹果里的五角星》是讲日常生活中的创新,《最佳路径》是运用创新方法获得成功的有名事例,《人类的“老师”》介绍了仿生学中众多的创造发明。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4.理解课文内容,能从中受到启示。

三、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文章内容,并从中受到启示,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

四、教学难点

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五、分课教学思路

《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文讲邻居家的小男孩向“我”显示在幼儿园学会的新本领,拦腰横切苹果,让“我”看到了里面隐藏着的“五角星”,从而揭示了“往小处说,创造力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的道理。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时,在故事的讲读过程中不要一开始就把注意力放在道理的揭示上,而要抓住小男孩的语言和动作,“我”的心理变化,使学生入情入境,自然而然地领悟。在文章最后的议论部分,要联系重点词句,采用多种手段,层层推进,提高学生对文章核心价值的认识。

《最佳路径》这是一篇新入选的文章。通过记叙在迪斯尼乐园临近开放之际,格罗培斯大师为路径设计问题大伤脑筋,焦躁不已,后来他从法国南部一位卖葡萄的老太太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中受到启发,采取了“撒下草种,提前开放,按照足迹,铺设道路”的路径设计,最终这一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从而告诉我们: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选择,一种最佳的选择。

文章讲读的过程中,应循序渐进,通过格罗培斯大师在故事不同情节中的表现,和两处地方的比较和联系,引导学生先行把握文章的主体价值,既只有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借鉴,才能有所创新;然后再进一步组织学生去思考“最佳设计”这一问题,这里的理解要允许多元,既有其设计本身的创新价值,体现了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又有其本身的实用价值,符合众人的意愿,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还有其丰富的艺术性,优雅美观;再加上格罗培斯本人的一些个性品质等等。

《人类的“老师”》这是一篇科普小品。讲读时要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上出语文味来;要通过对第三自然段的重点讲解,引导学生根据“老师”是谁?它“教”了什么?“教”的结果如何?三个问题自主学习课文其它部分的内容;要立足文本,适当拓展,总结提升。

当然,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的预案,学生的阅读前理解水平,影响着教学目标和过程的设计。

《习作2》是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主要特点,能按要求写一篇推荐文章。在习作过程中,无论学生推荐谁,都要让学生把推荐的理由表达清楚,要列举出相关的事例,用事实来说话。要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寻找写作的素材。除了已经了解的情况,还可以通过采访、调查、交流等方式,以获取更为丰富的材料,并对材料进行选择和整理。教师还可以在书本提供的图案的基础上适当拓展,搜集其他的“雏鹰奖章”图案,拓宽学生习作的思路,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练习2》共有五项内容,包括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说说写写和学写毛笔字。在教学第一部分时,要先结合练习中的插图,让学生自读这段话,了解这段话主要写“小芳”和“爸爸”围绕“磁悬浮列车”,讨论了“这车为什么叫磁悬浮列车”和“它怎么会悬浮在铁轨上的”这两个问题;然后,组织同学练习分角色读,在读中体会人物各自说话的内容与语气;接着,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提醒学生运用引号、冒号、问号等标点时,注意标点的正确与规范;在讨论、交流后,可组织学生相互合作,再次朗读这一段话。在教学口语交际时,应让学生先思考,再自己说或小组内相互说,最后选出代表讲给大家听。至于故事的结局,乌鸦是再次被骗还是吸取了教训,只要学生想象合理,符合角色性格发展的逻辑,都应给予肯定与鼓励。

5苹果里的五角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词,会用“魅力”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1.练朗读。读好人物对话,读好第四节、第五节。

2.重感悟。启迪、教育学生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准备:苹果、小刀。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3月10日,累计课时:18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把课文读通顺。

2.学习生字,会读会写,认识一个多音字。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环境,导入新课。

1.故事引入。(两个小报童在车站卖报。一个报童卖报没有什么与众不同,卖出一份报纸,收回一份报款,卖出多少,收回多少。另一个报童的卖报的方式却大不一样,他不停地把手中的报纸一一往候车乘客的手中塞,而并不急于收受报款,等手上报纸没了,他再一一回收报款。同样是在车站卖报度日,不同的卖报方式似乎决定了两位报童的不同的命运。这后一个报童不仅在车站赢得了更大一块“蛋糕”——成为国际知名大企业的老总,他就是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哲。)

从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他用与众不同的方式卖报纸,获得了成功。)

2.今天我们将要一起来学习一篇与这个故事有些相似之处的课文,那就是《苹果里的五角星》(师板书课题),请同学来读一下课题。(读出好奇感)可以强调“苹果”也可以强调“五角星”教师评价,不同的读法有不同的意思。(生齐读)

3.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指名回答)

二、初读指导。

过渡:题目很新奇,故事也确实很有趣。赶紧去读一读吧。读读故事,想想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

1.初读要求

(1)给课文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语句和课文。

(3)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在文中作上记号。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3.检查自学

(1)抽读生字

幼儿园清晰生疏循规蹈矩感触

瞧魅力图案鲜为人知秘密创造力

(2)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

4.学习生字。

(1)读生字,认清字形、笔顺。

(2)指导书写:

“疏”的左半部分有五画,第一笔为“横撇”,第二笔为“竖”

“瞧”注意是左右结构。

(3)按要求描红。

三、再读课文,概括大意。

1.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领居家的小男孩用横切苹果的方法,让“我”看到了苹果里有一颗五角星。这使“我”从中受到启发。

2.试着给课文分段,说说大意。

(1-4)领居家的小男孩横切苹果后,苹果里有颗五角星。

(5)我从横切苹果中获得的深刻感受。

四、作业。

1.抄写生词

2.给多音字组词。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3月11日,累计课时:19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我”切苹果前后的心情变化。

2.用实验的方法,理解两种切苹果的方法。

3.培养比较分析的能力。

4.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齐读课题。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1.苹果里的五角星是谁给我看的?课文一开始就概括介绍了这个小男孩。读读课文的第一句话,他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通过“常客”、“差不多每天”“报告”、“新闻”“显示显示…

…新本领”等词语体会这个小男孩活泼天真和好奇心强的特点。

2.指导朗读这句话。

切苹果前

3.当小男孩要向“我”显示他在幼儿园学到的新本领时,我是怎么说的?“我”心里在想什么?(不以为然,不屑一顾:根据自己切苹果的经验,里面不就是苹果核吗?)

4.朗读对话,学生互评是否读出了男孩的自豪,急于表现自己,“我”的不以为然。

切苹果后

5.不过小男孩却坚持要切给我看。结果,“我”看到了什么?是我预想的吗?结果让我(出乎意料)当“我”看到苹果里的五角星时,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读读第四自然段。

6.交流,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真的”、“果然”、等词句体会我的惊奇)为什么这么惊奇?(比较分析)

(1)出示“我见过许多人切苹果,他们对切苹果都不生疏,总是循规蹈矩地按照通常的切法,把他们一切两半,却从未见过还有另一种方法,更没想到苹果里还隐藏着‘五角星’”

这“另一种切法”指什么?(拦腰切下去)自读第三自然段。

(2)通常人们是怎么切的?(从顶部切到底部)

(3)说说“生疏”的意思。

(4)人们总是按照这样的规则去切苹果,就叫(循规蹈矩)

7.你见过拦腰切苹果吗?我们也来试一试。(实验两种切苹果的方法)

(两种不同的切苹果的方法,构成一组比较关系。运用食物演示的方法帮助理解“从顶部切到底部”、“拦腰切下去”、“循规蹈矩”这些词,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

8.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呢?(因为好看、美观,人们发现不到丑拙之中也有美;因为公平,人们少了发现;因为习惯,人们缺少思考,少了创造发明……)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第一次这样切苹果,也许是出于无意,也许是出于好奇。使我深有感触。

出示句子“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1.“鲜为人知”是什么意思?

2.鲜为人知的图案”指什么?

3.“魅力”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这“苹果里的五角星”为什么这么有“魅力”呢?(拦腰切苹果的太少,而又能发现“五角星”的人更少;其中的思考方法于众不同,很独特。)

4.哪里可以看出“鲜为人知的图案”很有魅力?(三个“传”)

5.“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往大处说是什么呢?(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换个角度想问题。)

四、拓展延伸。

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只是创造力的一种例子;其实,创造力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有句名言“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

生活中知道哪些事情可以知道创造力?

用“如果你要知道什么叫做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来表达。

五、课后作业。

1.思考:有一块长方体蛋糕,你只能切六刀,最多能分成几块?

2.阅读介绍名人发明创造的故事,总结他们成功的原因。

3.故事接力棒:把这个魅力无比的故事传给更多的人。

板书设计:

5苹果里的五角星

循规蹈矩

“切”苹果

创造力(魅力)打破常规

语文视野:

将脑袋打开1毫米

美国有一家生产牙膏的公司,产品优良,包装精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每年的营销额蒸蒸日上。记录显示,前10年,每年的营业额增长率为10%-20%。这令董事会兴奋万分。

不过进入第11年、第12年、第13年时,营销额则停滞下来,但每月大体维持在同样的数字,董事会对此3年的业绩表现感到强烈不满,便召开经理级以上的高层会议,商讨对策。

会议中,有名年轻的经理站了起来,对总裁说:“我有一张纸条,纸条里有个建议,若您要采用我的建议,必须另付我5万美元。”

总裁听了很生气地说:“我每个月都支付给你薪水,另有分红、奖金,现在叫你来开会讨论对策,你还另外要求5万美元,是不是太过分?”“总裁先生,请别误会,您支付我的薪水,让我平时卖力为公司工作,但这是一个重大而又有价值的建议,您应该支付我额外的奖金。若我的建议行不通,您可以将它丢弃,l分钱也不必支付。但是,您损失的必定不止5万美元。”年轻的经理说。“好,我就看看它为何值这么多钱?”总裁接过那张纸条,阅毕,马上签了一张5万美元的支票给那个年轻的经理。那张纸条上只写了一句话:“将现在的牙膏开口直径扩大1毫米。”

总裁马上下令更换新的包装,试想,每天早晚,消费者多用直径扩大了1毫米的牙膏,每天牙膏的消费量多出多少倍呢?这个决定,使该公司第14个年头的营业额增加了32%。

点评:一个小小的改变,往往会引起意料不到的变化。当你习惯于旧有的思维模式而走不出一条新路时,何不将你的脑袋打开1毫米?!

6最佳路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漫山遍野、微不足道、启发、优雅”等词语。读准多音字:吆喝(hè)、看(kān)管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选择的机会,其中蕴藏着巨大的价值。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问题,围绕“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

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教学准备: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3月14日,累计课时:20课时)

教学目标:

激发兴趣,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阅读课文1、2自然段,引导学生各抒己见。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么?大家一定对“米老鼠”“唐老鸭”这样的动画人物不陌生吧。知道他们是谁创造的么?(美国动画片大师沃尔特.迪斯尼)

2.迪斯尼公司的创始人不但创造出了许多个性鲜明、活泼可爱的动画人物,对于全世界热爱动画片的人来说,他还有一个巨大的贡献,那就是迪斯尼乐园。迪斯尼乐园备受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喜爱,这里可以说是每个人梦的故乡,来到这里就好像来到了用梦和幻想编织的殿堂

3.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和迪斯尼乐园有关的。

【板书课题:6、最佳路径】

理解“最佳路径”:就是最好的路线。)

看到这个题目,你们脑中马上跳出了哪些问题?

(为什么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最佳路径?这条最佳路径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节通读全文,正音:滨、窄、踩,多音字:吆喝(hè)、看(kān)管、调转(diàozhuǎn)。

3.交流初步阅读后能解答的问题,也可提出新的问题。

4.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填空: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大伤脑筋,后来从的方法上受到启发,最终他设计的路径被评为。)

5.理清课文层次

你能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果来给课文成四部分吗?

第一段(1——2)写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前往地中海海滨清理思绪。(遇到难题)

第二段(3——4)写一位年迈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办法让格罗培斯从中受到启发。(获得启示)

第三段(5——6)写格罗培斯设计迪斯尼乐园路径的方案和过程。(完成设计)

第四段(7)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最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获得最佳)

三、阅读课文1——2自然段。

1.指导看图,带入情境

同学们看这幅图,谁在哪儿干什么呀?(一群充满童话色彩的宫殿式房子前,“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以及一些可爱的动物们在草地上讲故事。)

介绍:这就是迪斯尼乐园中的一部分。迪斯尼乐园是一座现代化的游乐园,它有着“探险世界”“未来世界”“幻想世界”“开拓之城”等主题乐园,把严肃的教育内容寓于娱乐形式之中,丰富而且有趣。那一座座建筑新颖别致,造型独特,是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精心设计的,经过3年的精心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可是他却遇到了一个难题,是什么呢?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1、2自然段。

(各景点之间的道路该如何设计还没有具体方案。)

2.是因为到现在还没有设计吗?

(已经修改了50多次,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

3.大家能不能想象一下,格罗培斯当时是怎么想的?【指名表演】

4.读到这儿,大家有问题吗?

▲格罗培斯是一个世界建筑设计大师,从事建筑研究已经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为什么路径设计却让他大伤脑筋?

▲比起迪斯尼乐园的设计,路径的设计应该是微不足道的,简直可以说是“小菜一碟”,为什么会让他伤脑筋?

(景点之间的道路设计并非如一般人所说的“微不足道”,而是与整体设计密切相关,是有机组成部分;因为他追求的不是“设计出”,而是“最佳”。)

5.读到这儿,可以看出格罗培斯是一个怎样的人?

(▲对路径设计的要求之高,总是力求完美,追求最佳,并为之付出艰辛的劳动。对工作一丝不苟、认真严肃、精益求精)

6.指导朗读。突出:40多年、无数个、难题、微不足道、

大伤脑筋、50多次、没有一次、更加焦躁。

那后来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如何成为最佳设计的呢?我们下一课再来探究。

四、复习生字词,学生抄写生字词。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阅读有关迪斯尼乐园的资料。

3.阅读《创新的奇迹》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3月14日,累计课时:21课时)

教学目标:

阅读课文3——7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选择的机会,其中蕴藏着巨大的价值。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最佳路径”。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阅读了课文第一段,初步接触了世界建筑设计大师格罗培斯,对他的工作精神十分敬佩。齐读第一段。

二、阅读第二段(3——4)

1.后来迪斯尼乐园的路径不仅设计出来了,还被评为世界最佳,这是怎么回事呢?自读课文3、4自然段。

(从卖葡萄的老人那儿受到启发)

2.自读思考:卖葡萄的老太太与其他葡萄园主卖葡萄有什么不同?结果有什么不同?

3.交流:卖葡萄的老太太与其他葡萄园主卖葡萄有什么不同?

其他葡萄园主:把葡萄摘下来拿到路口卖。很少有停下来买的。

老太太:无人看管,在路旁的箱子里投入5法郎就能摘一篮葡萄上路。总是最先卖完。

4.继续读书,深入讨论“老太太卖葡萄的办法好在哪儿?

▲“无人看管”,大家可以走进园里自由选择,无拘无束地挑选自己称心如意的葡萄,同时享受亲自摘葡萄的乐趣。

▲直接从葡萄架上摘,果子更新鲜。

▲“只要……就可以……”这种方法给人以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人们感到被信任、被尊重。

5.大师看到这一切深受启发,他下车摘了一篮葡萄,就让司机调转车头,立即返回了巴黎。此时,大师的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呢?(板书:信任他人、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是的,大师的心里已经有了一盘棋,想好了该怎么做了,他真善于从“成功者”身上得到启示。朗读3——4自然段。

三、阅读第三段(5——6)

1.格罗培斯从老太太“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得到启发后,立即返回了巴黎,设计了怎样的方案?他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小组学习5、6自然段。

步骤一:撒下草种,提前开放。

步骤二:按照足迹,铺设道路。

▲小草长出来了,草地上被游人踩出宽窄不一的小道,宽的地方说明走的游客多,于是路径就设计得宽些,窄的地方说明走的游客少些,也该设计得窄些,而没有人走的地方,自然就用不着去设计路径了。这些“优雅自然”的路径是游客自己走出来的,格罗培斯的设计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方法,可见他设计的用心良苦。

2.你认为格罗培斯的设计怎么样?说说你的见解。

▲这样的设计给了游人以权利,是把游人放在了第一位的;

▲这样的设计是顺其自然的,看来在没有办法的时候,顺其自然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道路的设计不是用脑子挖空心思想出来的,而是用脚走出来的;

▲它是众多的人自由选择的结果,符合众多人的心愿……

3.朗读第三段,体会方案的高明。

四、阅读第四段(7)

1.指名朗读第7自然段。

2.你认为格罗培斯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格罗培斯追求完美,先后修改了50多次,还不满意,最后让大家共同来创造,这样的路径已不是哪一个人的设计,而是大家共同的选择。

▲这样的路是行人自己走出来的,不仅美观,而且保证了人们游玩时的方便、快捷。

▲设计路径的方法不同寻常,顺其自然,包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极大的启迪。

▲如此设计是格罗培斯从法国南部卖葡萄的农民那里获得启发,汲取了“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精神而完成的。

▲格罗培斯对待“微不足道”的问题同样认真对待,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3.齐读第四段

五、总结延伸

1.至此,你想对格罗培斯说些什么?

▲格罗培斯,你不愧是世界建筑大师!

▲格罗培斯,你善于向成功人士学习,我也要向你学习。

▲你做细小的事情都那样一丝不苟,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格罗培斯从老太太的做法中深受启发,获得成功。你们从格罗培斯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呢?联系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最佳路径”。

六、布置作业。

以“走近迪斯尼”、“迪斯尼的故事”等为主题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板书设计:

6最佳路径

撒下草种,提前开放

按照足迹,铺设道路

信任他人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语文视野:

迪斯尼乐园

迪斯尼世界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中部,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游乐场。迪斯尼世界的诞生,首先要归功于富于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的美国动画片大师沃尔特迪斯尼。1955年他在洛杉矶附近创办了第一座现代化的游乐园,取名迪斯尼乐园。1964年人们开始建造,1971年10月向公众开放的迪斯尼世界是一座更大规模的主题游乐公园。所谓主题公园,就是园中的一切,从环境布置到娱乐设施都集中表现一个或几个特定的主题。在主题公园中,人们一会儿退到几千年前的古代社会,一会儿又走进想象中的未来世界;一会儿坐在美国的小酒店中,一会儿又来到埃及金字塔下;一会儿在海底世界漫游,一会儿又在太空中翱翔。不管游客走到哪里,总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根据迪斯尼20多年前的构思建造的埃布克特中心,展现未来世界的通讯、能源、交通、农业和其他设想,像能源馆顶部的8万个阻挡层光电池是世界上私人企业建造最大的日光收集器。在农业馆中,人们还可以看到一座模拟外层空间条件来种植农作物的实验室。“世界陈列馆”更为有趣,这里有埃及的金字塔、意大利的宫殿、日本的神社、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还有中国的天坛,它的大小虽只有北京天坛的一半,但是雕刻精细,装饰华丽,十分逼真。

迪斯尼世界把严肃的教育内容寓于娱乐形式之中,丰富而有趣,每年都要吸引游客近2000万人次。

7人类的“老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本课有关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自读课文,弄懂几个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横向分析智力。

教学重点:

能说出第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的内容。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事例。

教学难点:

弄懂几个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准备:生鸡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3月16日,累计课时:22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师。人类也有自己的老师。(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人类的“老师”是谁?“老师”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边读边思考刚才的问题。

2.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3.交流:

人类的“老师”指谁?(自然界的种种生物)

“老师”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这个老师有特定意义,它不是指人类中的某个人,指人类向其他有某种技能的对象学习,这些对象或是动物,或是植物,或是其他生物,人类从这些特定对象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现,有所模拟,进而有所创造,它们自然是人类的“老师”了。)

三、再读课文

1.找出课文的一句中心句。

出示: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2.带着问题自读。(读时注意在书上圈圈画画)

人类的“老师”都有谁?

3.交流。

鱼儿、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等。

4.指名学生读三、四、五自然段,指名说说这三段的主要内容。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3.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搜集有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3月17日,累计课时:23课时)

教学目标:

自读课文,弄懂几个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横向分析智力。

一、谈话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中给我们介绍了——鱼儿、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等这些人类的朋友。

2.由这些对象的某些技能,人类发明了潜水艇、飞机、新式飞机、越野汽车、坦克,改进机翼,设计船体、著名建筑。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五自然段。

1.提问:那么自然界的这些老师教给人类什么呢?

(以第五自然段为例)

2.围绕问题,阅读第五自然段。

3.交流:

(1)“捏鸡蛋”游戏。

让学生体验结实。

(2)为什么鸡蛋捏不碎?

读一读,抓住“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悟一悟。

(3)总结:蛋壳这位“老师”教给人类什么?

4.说说根据“薄壳结构”造出来的建筑有什么优点?

5.读读这一自然段

(二)以第五自然段为例,读一读其他自然段,说说其他几位老师分别教给人类什么?

1.自读,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

鱼儿升降→发明潜水艇

鸟类飞行→发明飞机(缺点是什么?)

蜻蜓翅膀→机翼改进(改进后的飞机解决了什么问题?)

昆虫飞行→新式飞机

鲸鱼形体→船体设计

(“流线体”放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最小)

袋鼠跳跃→越野汽车

贝壳坚固→坦克诞生

三、总结拓展

1.总结:想不到自然界中的种种生物竞给人类这么多启发,给人类带来了这么大的变化。带着敬佩、感激的心情读好最后一句话。

2.拓展: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可以配以图片来说。(培养学生的横向分析智力。)

[设计意图:在学习了本篇课文以后,同学们知道了人类利用生物仿生学的知识发明了许多新式机器,进而让同学们关注身边的大自然,看看还有哪些事物的特点可以为我们人类所用,想想我们还利用了哪些事物的特点造出了新式机器,还有哪些事物的特点有待于我们去利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横向分析智力。]

3.延伸: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生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更多的奥妙还有待我们去发现。

四、布置作业

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

板书设计:

7人类的“老师”

生物界的种种生物

语文视野:

蝙蝠和雷达

晴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蝙蝠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的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像没头苍蝇似的大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习作2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主要特点,能按要求写一篇推荐文章。

2.学习通过采访的方式搜集相关的写作素材,学习围绕人物的主要事迹安排详写与略写,提高选材能力。

3.在习作过程中,努力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真诚地赞美、热情地推荐。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的习惯。

教学难点:能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前对自己所写的同学作进一步的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3月15日,累计课时:24课时)

教学目标:

明确习作要求,指导书面表达。

一、联系“雏鹰争章”,明确习作要求。

1.同学们,大队部一直在开展“雏鹰争章””活动,你们参加了吗?出示挂图。

2.在“争章”过程中,出现了表现突出或进步显著的同学。你们愿意向大家推荐一下吗?

3.只要这个同学在一个方面突出,你都可推荐。

你们可以自己推荐,也可以小组相互讨论、推荐。注意;主要要说出你推荐的理由。

二、组织交流,丰富习作素材。

1.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要求确定被推荐的人是谁,说出推荐的理由,关键是举具体的事例。

2.班级进行交流,教师适当指导。

3.推选代表上台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师生共同评议,选用事例是否具体。

4.小结:在说推荐理由时,选取具体的事例,如果事例太多,要做到有详有略。

5.有的同学很苦恼,说的事例总觉得不典型,不具体,老师教你们一个方法:下课后,你可以去采访老师或被推荐的同学,来获取大最详细的资料。

6.当然,可以一个人,也可以以争章的每个方面各推荐一个人。

7.可抽出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互相采访。

三、拓展思路,指导书面表达。

1.好,通过刚才的采访,相信大家的收获一定会很多。

2.可以采用总分方式来推荐某个同学。

四、学生撰写草稿。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3月15日,累计课时:25课时)

教学目标:

完成草稿,集体评改。

一、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二、交流、集体评议。

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评改:

1.用具体的事例吧人物最主要的优点写具体;

2.观察人物,通过采访等方式,丰富习作的素材;

3.有详有略,对事例进行取舍,突出主要事例来写。

三、学生对自己的习作再作修改。

语文视野:

“雏鹰争章”活动的各位评委老师,今天我在这里郑重推荐我们班的舞台“小天使”——许之涵同学,我相信这枚“表演奖章”非她莫属。

许之涵皮肤白皙,身材娇俏玲珑,眼睛大而明亮,脸上总是露着快乐的笑容。学校大大小小的演出中,少不了她活跃的身影。去年“六一”儿童节,她和我们班其他几名同学在大剧院演出的舞蹈《不怕不怕》,至今我都忘不了。“夜晚再黑我就当看不见,勇气当棉被,我不怕不怕了……”优美的歌声中,许之涵和小伙伴出场了!瞧,她穿着碧绿色的小背心和短裙,舒展着四肢,扭动着腰身,多像从天外飞来的小精灵!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这不,等到跳完时我都忘记鼓掌了!

我真羡慕许之涵啊,原以为她天生就是“跳舞的料子”,直到那个星期天我去她家玩,看到她刻苦练功的一幕,才知道她在舞台下面付出的努力。那回我看见她贴在墙上,头朝下脚向上!“天哪,你在干什么?”我大叫道。“我在练倒立呢,时间还没到,不能陪你玩了!”说完这句她就不再理我了。直到我坐都坐累了,她才站起来,小脸蛋涨得通红。何止倒立,原来她每天还得练劈叉、下腰……从四岁上舞蹈班开始,坚持到现在多不容易啊。我心底更加佩服她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么多年许之涵获得了不少荣誉呢。幼儿园时参加江苏教育电视台《非常周末》“无敌小宝贝”比赛就拿了第一名,后来在南通地区“紫琅杯”少儿舞蹈大赛中得了冠军。最近在刚刚结束的全市“三独”比赛中又喜获一等奖!她床头的红色证书,书橱上的水晶奖杯正是她不懈努力的见证!

各位评委老师,听了我的推荐词,你们是否同意给“舞台小精灵”许之涵的“荣誉档案”里再添上一枚“表演奖章”呢?

练习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2.练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联系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

4.熟记8个成语与诗歌《真知》。

5.学习续编童话故事。

教学重点:练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教学难点:学习续编童话故事。

教学准备:卡片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3月18日,累计课时:26课时)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练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一、处处留心。

小芳和爸爸坐了一次磁悬浮列车,她可高兴了,在车上她跟爸爸愉快地交谈起来。

1.读读看,他们都交谈些什么?

2.指读,纠正字音。

3.根据说话人的语气,给这段话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4.交流,纠正。

5.再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6.说说通过交谈小芳对磁悬浮列车有了哪些了解?

7.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可快了,小芳坐在上面高兴地喊道:“哇,真快呀!”小芳的话突出了磁悬浮列车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快”。想一想,为了表现列车的快,还能怎么说?

8.交流。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3月21日,累计课时:27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

2.积累成语及诗歌《真知》。

一、读读背背。

1.熟记成语。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读,纠正读音。

(3)再读上面四个成语,思考这些成语都说了同一个意思,说的是哪一个意思?(学习、读书时不深入,只求表面上的理解。)

(4)再读下面4个成语,思考这些成语又说了什么意思?

天道酬勤:上天偏爱于勤奋的人,付出的努力一定会得到回报。

(5)背诵:自己背指名背男女生比赛背背给同桌听

2.熟记小诗。

(1)自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纠正字音。

(3)引读。

(4)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

(5)熟读成诵。

二、写好钢笔字。

1.指读“启、戴、司”,说说这三个字的共同点。(半包围结构)

2.观察这三个半包围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范写,生评议。

4.生描红,师评议。

第三课时

(授课日期:3月21日,累计课时:28课时)

教学目标:

说说写写,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

一、学生读题,明确本次说说写写的具体要求。

二、请学生讲述《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说说乌鸦上当、狐狸得逞的原因是什么?

三、想想狐狸再次遇到叼着肉的乌鸦会怎么做?乌鸦又会怎么应付呢?再想想可能会有几种结果?

四、选择自己认为最合理的一种结局续编故事,在小组里练说。

五、把故事写下来。

六、全班交流。

第四课时(单元测试)

(授课日期:3月23日,累计课时:29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四单元备课

★单元名称:第四单元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有4篇课文,一个习作,一个练习。《永远的白衣战士》课文条理清晰,详略得当;语言简洁流畅,又饱含深情,富有很强的感染力。《“番茄太阳”》极具感染力,人物对话很多,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其内涵是教学的重点。《第一次拥抱母亲》要让学生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我不是最弱小的》要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

《永远的白衣战士》描述了广东省中医院的护士长叶欣,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抗击“非典”的战争中,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课文条理清晰,详略得当;语言简洁流畅,又饱含深情,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番茄太阳”》以“我”的见闻为主线,按时间发展的顺序叙述明明的言行举止,描绘了她的音容笑貌,同时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着对盲童的喜爱之情。课文极具感染力,人物对话很多,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其内涵是教学的重点。

《第一次拥抱母亲》重点记述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课文内容简洁,语言明快,娓娓道来,毫不雕饰,但字里行间却饱含着一股浓浓的亲情,读来令人感动。

《我不是最弱小的》记叙了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把爸爸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的故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课文插图再现了萨沙在大雨中把自己身上的雨衣盖在蔷薇花上的动人情景,可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增强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并组词。

3.能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4.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重点

1.体会“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引导学生通过人物对话体会其内涵。

3、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从而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4、引导学生自觉保护弱小者。

11.永远的白衣战士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娴熟”“疲惫”、“身先士卒”、“声色俱厉”等词语。

3.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4.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的词句,了解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走进叶欣的内心世界,体会感受人物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

借助网络资源,在探究中理解,在理解上朗读。扣住一个“情”字,引领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去体验课文,与书本上的文字“激情交流”,释放探究之后的情感蓄积,升华对语言的感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CAI课件,了解学生资料搜集情况。

学生:搜集有关非典及叶欣的资料,并尝试自我处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4月8日,累计课时:43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2.学习课文生字词,理解意思。

3.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出示挂图,提示课题

1.播放抗击“非典”的录像,帮助学生回忆图上画的是谁?

他们在干什么?

2.出示教学挂图。

3.相机板书课题。

4.简介叶欣。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课文要求。

①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②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③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②指导读长句子。

③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1.听录音范读

2.讨论分段,说出段意。

第一段(1):写护士长叶欣倒在了与非典肺炎昼夜搏斗的战场上,可是她的音容犹在。

第二段(2-3):概括介绍抗击“非典”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第三段(4-7):叶欣放弃休息,身先士卒,不幸被感染的英雄事迹。

第四段(8-9)“叶欣离开了她热爱的岗位,战友和亲人,留给人们的是永恒的微笑。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老师点拨

2.学生用钢笔描红。

五、布置作业。

1.组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4月8日,累计课时:44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网络资源,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了解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体会人物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借助网络,补充资料

1.同学们,还记得2003年春节前后,在我国广州一些地方流行的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疾病吗?(生简略回忆,教师相应板书:非典)

2.尽管同学们当时年纪还小,但非典型肺炎,还是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疾病呢?请同学们先打开桌面上《永远的白衣战士》网页——链接非典,浏览有关非典的资料,然后简要地说说你对这种疾病的认识。

(1)学生借助网络资源,浏览资料。

(2)通过浏览资料,你想说什么?

(生交流汇报感受:非典---可怕、传播途径广、威力大、传染性强)

二、借助音像,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它就是个恶魔,杀人于无形!看!(播放2003年全国人民抗非典的录象)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板书:战争),在战斗中医护人员与非典型肺炎作了生死的搏斗!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其中的一位,她的名字叫——叶欣(板书:叶欣),人们称她为——白衣战士(板书部分课题——白衣战士)

三、研读文本,深入感悟人物精神

(一)感悟工作的“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

“战士”,通常让我们联想到什么?战争又让我们联想到什么?

在这没有硝烟的抗非典战场上,叶欣——这位白衣战士是如何与非典型肺炎进行战斗的呢?

【特写镜头一】

首先让我们把镜头对准这一位危重病人——梁先生

出示课件1:

原有“冠心病”的梁先生,因发热咳嗽前来急诊,短期内病情极具恶化,呼吸困难,烦躁不安。

1.指名朗读

2.梁先生病情如何,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特写镜头二】

1.面对这样的危急病人,叶欣是如何进行抢救工作的呢?

2.出示课件2:

叶欣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时给予面罩吸氧,静脉注射强心药,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两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叶护士长顾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

(1)自由读,边读边想,从叶欣抢救梁先生的一系列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引导理解:这是怎样的两小时?(学生充分谈:紧张、疲惫、忙碌......)

指名带着各自的体会读,教师相机评价。

【特写镜头三】

师:叶欣的抢救工作仅此就这一位梁先生吗?仅此就这一个两小时吗?你又是从哪看出来的?

1.出示课件: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对另一个抢救中去。

引导学生抓住“另一个”体会这又是一个忙碌、紧张的两小时!紧扣“拖”感受叶欣的劳累。

2.指导朗读,适时评价:

【特写镜头四】

1.难怪文中这样写到——

出示课件: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的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2.齐读。

3.师:这“一个又一个”又将是多少个两小时呀!为了挽救危重的非典患者,叶欣就是这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工作!

(相机板书: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

(二)用心朗读第七自然段

过渡:难道人真的能与机器相比吗?人真的能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吗?超负荷,超强度的工作,体力的严重透支,使病魔乘虚而入。叶欣再也支撑不住了!请同学们用心用情地自由朗读课文的第7自然段,看看叶欣最后忙碌的身影。

1.生自由读。

2.指名读。

3.指导朗读

(三)走进叶欣的内心世界,升华情感

过渡:3月4日,让我们记住这一天,带病坚持的她还坚守在工作的岗位上。同学们,请记住叶欣是什么时候开始加班的——2月8日,谁推算一下,她整整加班了多少时间?——将近一个月!叶欣是一位优秀的护士长,她有着精湛的业务水平,她有有着丰富的经验,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她比谁都更清楚SARS病毒的厉害,她也懂得如何来保护自己,为什么她还会染上非典型肺炎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把你感触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并谈谈你体会!

学生自由谈体会,随机安排

1.面对危险和死亡,同事们总能听到叶欣斩钉截铁的话语:“这里危险,让我来吧!”

(1)初读——引导学生抓住“斩钉截铁”体会叶欣的坚定的决心。

(2)感受“危险”

师:面对非典,危险和死亡是那么真切地走向了医护人员——

出示课件:

抗非典前期,平均每抢救1个非典患者将有3名医护人员倒下。2003年1月31日,广东中山医院收治第1例非典病人,20多名医护人员直接、间接被感染了。非典时期,感染的5327名患者中,医护人员占了近四分之一。

(引导学生谈获取这一资料信息的感受)

2.引导学生抓住叶欣对待同事是如何做的句子,体会她临危不惧、舍己救人、关爱同事的高尚情操。

(1)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理解“包揽”,理解“声色俱厉”,叶欣为什么会声色俱厉地对待同事将他们拒绝门外!她是怎么想的呢?

(学生充分谈。引导学生走进叶欣的内心世界,体会她沉着冷静、舍身忘死临危不俱、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品质)

3.引读:每当那些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护士准备抢救患者时,叶欣总是这样说——(学生读);每当年纪稍大的护士想进入隔离区时,叶欣还是这样说——(学生读);为了减少同事们被感染的几率,我们总能听见叶欣这样对身边的每个人说——(学生读);尽管抢救一个非典患者往往伴随着多名医护人员的倒下,但我们仍能听见叶欣坚定而果断地说:——(学生读)。

师小结:“这儿危险,让我来吧!”这是叶欣作出的一个默默的,真情无悔的选择,也是叶欣留在抗非战场上的最感人的一句话。如果说抗击非典是一曲气势恢弘的交响乐,那么叶欣的“这儿危险,让我来”就是这曲交响乐的主题曲,不时盘旋、回荡在战场的上空,而且,一次比一次响亮,一次比一次震撼人心。这就是叶欣默默地、真情无悔的选择!

(板书:真情无悔)

四、回顾首尾,整合全文,内化情感

1.教师动情地范读8、9自然段:

(出示课件:播放叶欣追悼会图片及背景音乐)

2.换位思考,表达情感

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那位曾经病危的梁先生,你会对叶欣说——

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曾经被她声色俱厉而拒之门外的同事,你又会对她说什么——

当初由于加班的忙碌,拒绝接听家人的电话,而今再见面时,她已匆匆离去。如果你就是她的孩子,面对你亲爱的妈妈,你最想说什么呢?

3.补充板书,拓展延伸:

叶欣在这没有硝烟的抗非典战场上,就是这样冒着高风险,进行着高强度、高效率的工作,做出了真情无悔的选择,她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她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她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白衣战士!——(补充课题:永远的)她曾工作的科室里似乎仍回荡着她那爽朗的笑声,她曾抢救、护理的病人似乎仍感受到她那春风般的关切和抚慰。

其实,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像叶欣这样勇于献出生命的白衣战士还有很多,——(出示课件:牺牲在抗非典战场部分医护人员的照片)是他们用爱心传递着爱心,用生命点燃着希望,谱写了一曲曲高扬民族精神的浩然之歌!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同样是我们心中的——(再读课题)——永远的白衣战士!

五、借助网络,课后延伸

你还想了解他们更多的感人事迹吗?你还想对叶欣有更多的了解吗?请课后浏览《永远的白衣战士》网页,进一步走近叶欣(教师操作演示,相机介绍网页内容:链接非典、生平简介、大事年表、相关报道、献花留言)点击献花留言,送上一束你最爱的花,写下你最想说的话。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本课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11、永远的白衣战士

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

12.“番茄太阳”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和对“我”的感染,有感情地读好课文中的人物语言。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三处“番茄太阳”的含义。

教学准备:投影仪,小黑板。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4月11日,累计课时:45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和课后的词语,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清文章脉络,练习用几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

一、练习生活,导入新课。

1.在生活中你有没有看见过残疾人,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你有没有想过帮助他们?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与残疾人的生活有关。

(板书课题:“番茄太阳”)大家读了课题,一定会很惊讶,大家见过番茄,也见过太阳,但番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呢?学了这篇课文以后,大家一定会明白。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写了哪些人,写了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写了哪些人,写了什么事?

2.自学生字词

(1)拼读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2)画出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3)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番茄盲童忙碌亲戚精致碧空如洗角膜

清脆耐心捐献浮现颜色天使愣住蔬菜

(2)理解词语意思

盲童:双目失明的儿童。

角膜:人和动物眼球前方最外面的一层纤维膜。无色透明,没有血管,反应灵敏。

(3)指名分段读课文。重点指导读好下面句子

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

她的小嘴呼出的湿热气息拂过我的面颊,我的泪哗地一下子流了下来。

那个正午我坐在窗口,看城市满街的车来车往,眼前总浮现出明明天使般的笑脸。

(4)自由读课文,交流课文中写了哪些人,写了什么事?(拄着双拐的“我”,盲童女孩明明,明明的父母。我与盲童明明的交往)

(5)练习分段

第一部分(第一至四自然段)交代了“我”在菜市场上看到一个5岁左右的盲童跟着父母看摊位。。

第二部分(第五至十四自然段)讲盲童的名字叫明明,是一个漂亮、聪明和富有爱心的小女孩

第三部分(第十五至第十七自然段)讲明明获得了好心人捐献的眼角膜,将去接受复明治疗。

(6)练习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进行交流。

三、指导写字

1.交流容易写错的字。

2.重点指导:碌、戚、捐

3.学生描红

五、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4月11日,累计课时:46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了解故事经过的基础上,通过课文第一段的学习,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2.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和对“我”的感染,有感情地读好课文中的人物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读题。读出温暖而美好的感觉。

2.过渡:红艳艳的番茄,红艳艳的太阳,这是一个怎样的奇妙组合呢?他为什么会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让我们打开书本,从字里行间一起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精读第一部分,感悟“我”的内心世界。

1.指名朗读课文1-4自然段。

2.出示课文中句子:

“那年,我来到了这座城市,临时租住在一栋灰色的旧楼房里,生活很艰难,心情灰暗无比。”

3.读了这一段,你感到“我”的心情怎样(“我”此时心情灰暗无比。)

那么,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我的这种感受呢?

通过品读,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

“临时租住、“很艰难”、“灰色的旧楼房”

4.倘若你是个画家,要为这时候的我描绘一幅画,你的画面该用什么颜色?如果用美术上的名词,这些颜色都属于什么色调?”立刻有学生抢白,“冷色调。”

5.齐读第一段,体会我的内心世界。

是谁让文中“我”的心暖起来?

三、精读第二部分,抓住描写明明的句子,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和对“我”的感染。

1.让我们走近明明与作者,去了解一下明明吧!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课文,画出描写明明容貌和言行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你觉得明明是个怎样的孩子?我有怎样的内心感受?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交流,可能有以下答案:

提示句型:我觉得明明是个……的人,可从这些句子看出来……

(1)虽然失明,却是个美丽的女孩。出示句子:

如果不是盲童,明明挺漂亮的:乌黑的头发,象牙色的皮肤,精致的眉毛,笑起来像个天使。看着她,让人以隐隐心疼。

体会,指导朗读。提示:水灵灵的大眼睛

(2)活泼开朗,爱笑,笑声感人。出示:

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明明格格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

体会,指导朗读,感悟明明乐观开朗,向往光明的生活态度。

(3)机灵聪明的孩子,充满好奇。出示:

日子过得很快。明明像小屋里的光线,带给了我许多快乐。她问我许多奇怪的问题,比如天上的云怎么飘的,雨什么形状……我耐心地回答着她。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体会,指导朗读,感悟明明热爱生活的态度,以及对我的感染。

(4)善良,有爱心的孩子。出示:

我弯下腰,她附在我的耳边轻声说:“阿姨,妈妈说我的眼睛是好心人给我的。等我

好了,等我长大了,我把我的腿给你,好不好?”她的小嘴呼出的温热气息拂过我的面颊,我的泪哗地一下子流了下来。

体会,读好这句话,感悟明明的关爱他人。(明明并知道把腿给别人意味着什么,但她是诚心诚意的,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她也想做好心人,她将好心人的关爱毫不做作地传给了我。她让我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温暖。)

4.那么明明给我带来的是什么呢?请画出描写“我”的心情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我”心情的变化,说一说:原来我的心情是灰暗的,现在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啊?

可能会有以下答案:

○每次看到这一幕,我的心就觉得温暖起来,(温暖)

○明明像小屋里的光线,带给了我许多快乐。(快乐)

○我的泪哗地一下子流了下来。(感动)

5.指名读第17段,更重要的是给我带来了激励,让我从灰暗中走出来,鼓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那个正午我坐在窗口,看满街的车来车往,眼前总浮现出明明天使般的笑脸。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你觉得第三个“番茄太阳”是什么?(是明明真诚的爱心,美好的心灵。)

这颗爱心中包含着什么?(热爱生活,关爱他人)

朗读句子,感受明明的善良、天真。

是啊,同样是残疾人,5岁的明明尚且如此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向往光明,作为成人,我岂不更应该如此?作者卫宣利……

6.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自由发言。

回过头来看课文的题目,加了引号,番茄太阳三个含义,你觉得这里应该是哪一个含义?老师也有几句感想:

板书:“一种命运,两样态度。三个太阳,温暖人生。”

三、小结深化:

1.播放歌曲《种太阳》,体会小朋友为什么要种太阳?(给每个角落送去温暖和光明)

2.教师小结:

残疾的女孩明明,用自己的爱心带给同样残疾的我一份希望。她把一个番茄太阳种进了残疾阿姨的心里,让他的心由冷变暖。她也把一个番茄太阳种进我的心里,我知道还有很多人很苦,我们永远要充满希望。明明也是种太阳的女孩,她的太阳不是送给南极、也不送给夜晚,她送给所有孤独、需要关心的人。

老师还有一点感悟要告诉大家:这篇文章给予人的是儿童给予成人的改变。文中之“我”是生活艰难,心情灰暗无比,住在旧楼房里,是从别的地方来到这个城市,应该“我”因为拄着双拐,对生活的希望几乎没有了。同样是残疾人,而明明,明明一家人面对生命却是另外一种态度。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最终让“我”为之震撼。成人有时候心理是很脆弱的,而儿童年却是无忧无虑的,哪怕遇到最大的困难,儿童仍然存在着快乐对于老师、对于我们成人来说,经常回过到来看看身边的儿童,我们的心理就会变得更美好。

三、作业。

谈谈自己阅读的感受,写下来。

板书:12、“番茄太阳”

一种命运两样态度

三个太阳温暖人生

13、第一次抱母亲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培养学生横向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几个“担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卡片、挂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4月13日,累计课时:47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哪些与母亲有关的课文吗?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也与母亲有关,也赞扬了伟大的母爱和孝顺的美德。板书课题,齐读。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二、初读课文。

1.好,看来同学们很会提问题。我们读文章,第一次读到的是题目,读到题目就要想,刚才你们提到的问题就是你们思考的结果。提得非常好,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抱母亲的人是什么感受?还有,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抱母亲?为什么要抱母亲?现在打开书,请你们带着你们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大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生字记住,同时要思考你们的问题,好吗?各人读各人的,开始吧。

2.出示词语:

轮流脖子摔倒翻山越岭瘦小

年复一年愧疚突发奇想仰面责怪

读一读,说说你理解了哪些词。

“责怪”:联系课文中的句子,与“责备”做比较,说明用词的准确。

你有什么识记生字的好办法?

3.指名分小节读课文,正音。

在读第一小节时,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好“吃力”“赶紧”等重点词和人物的对话。

4.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我”去守护(),发现(),心里感到(),于是()。

三、作业。

抄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4月14日,累计课时:48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感受、体验、表达,感悟母亲的爱,理解孝子情怀,从而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并学会表达爱。培养学生横向分析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感人的课文,题目是——(齐读课题)

二、体验

1.让我们走进课文,感受第一次抱母亲的经历。找出哪些词写出了我内心的感受,默读2到5小节。

板书:难过和愧疚

2.(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你知道文中的母亲到底有多重吗?(板书:轻)

(1)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但是直到今天,当我第一次抱起母亲,我才知道——(引读)

(2)自己再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3)是呀,母亲竟然这么轻,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没有预料到的!(“竟然”加点)在读课文时,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文中有三个地方写到作者“没想到”母亲这么轻,能从课文中找出来吗?(指名说)

(4)出示:(三段“没想到”)谁来读一读这些话?

(5)是呀,我没有想到母亲轻轻的,我没想到母亲这么轻,我没想到母亲……(“没想到”加点)我们一起读好这三句话。

▲过渡:我为什么没想到母亲这么轻呢?静下心来读下面的课文。

(1)指名回答,(出示:在我记忆中……)

(2)师述: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背上——,肩上——

*轻轻读这段话,想象一下,瘦弱的母亲的肩头挑着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是怎样的情景?指导说一说。

*我们已经长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自己来挑,这是为什么啊?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就是用她那80多斤重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孩子们,母亲承受的重担仅仅是肩上100多斤的东西吗?她担子里面挑起的还是什么?*就是重担的含义!就是母亲,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挑起了照料儿女的重担,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走过了许多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亲肩上不仅仅承受100多斤重的东西,实际上母亲顶起了半个天!

(3)齐读

(4)再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过渡:每个母亲都是这样默默地,无怨无悔地支撑着自己的家庭。

你们听,病房里传来了感人的对话。默读3、4小节,用心去听。

*指名分角色读

*母亲的表情,从母亲的话中,你们看出了什么?

(1)多么质朴的微笑,多么朴素的话语。(读母亲说的话)

(2)(“哪个”加点)从这个词中,此时此刻你的脑海里还想到了谁?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横向分析的能力。]

(3)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呢!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宽广的是胸怀。我觉得,比天空还宽广的应该是母亲的胸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伟大的母爱!

(4)再读母亲的话。

▲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答应让我抱她入睡。

(1)师生配乐读。

(2)此时作者把母亲抱在怀里,内心肯定涌动着感情的波涛,我会想起什么?我可能会想到什么?

(3)读第二处的抱母亲

(4)母亲流泪了,这是怎样的泪水啊?(充分说)

(5)母亲含辛茹苦,呕心沥血,把我们抚养长大。如今,我们就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好好报答自己的母亲!让我们深情地读好最后一段。(配乐)

四、拓展表达

(1)(音乐起)欣赏小诗

(2)我想此时此刻,我们心中涌动着爱的暖流,请把它说出来,把你心中的感动、感激、感怀说出来。在你们准备的千纸鹤上写下一句话、一句祝福,一句感谢,一个问候……

你可以对文中的母亲说,可以对自己的母亲说,也可以对普天下所有的母亲说。

(3)指名说就让千纸鹤带着我们美好的心愿飞翔!(贴黑板)

(4)同学们,千言万语道不尽我对母亲的爱,回家后,把你们的千纸鹤送给你们的母亲,爱需要表达!我想,随着你们生命的成长和人生的体验,你们肯定会读懂一个字---爱!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本课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13、第一次拥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

母亲无数次抱我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4.我不是最弱小的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萨少一家人学习,自学保护弱小者。

教学重点:

能真正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从中接受教育,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教学难点:认真研读妈妈的两句话。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4月15日,累计课时:49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同学们,大家都非常熟悉自己的同学,那你觉得咱们班哪些同学最弱小?为什么?

(学生发言,老师及时纠正学生对“弱小”的理解偏差)

2.同学们对“弱小”这个词有各自的理解。那么,刚才被同学认为“弱小”孩子,你们同意自己是弱小的吗?

3.板书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理解“弱”的反义词;课件:“弱”的间架结构,指导书写。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问。(1)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同,读准字音。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弱小、闷热、蔷薇、聊天、滂沱大雨、低垂、娇嫩、纤弱)

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大雨如注:注,灌人。形容雨下得很大

娇嫩纤弱:柔弱纤细,

(1)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3.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课文可分两部分,边读边想:课文可分为哪两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萨沙一家在假日里到森林游玩,突然遇上雷雨,爸爸妈妈把雨衣让给了萨沙。

第二段(第3~8自然段):写最小的萨沙在家人的影响下会了保护弱小者,表明萨沙不承认自己是最小的。

三、读了这篇课文,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四、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分组合作,先认真读课文,针对刚才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寻求问题的解答。可留存主要问题下节课讨论。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4月18日,累计课时:50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好描写野蔷薇的语句,体会萨沙的心理变化,分角色读好母子间的对话。

2.理解“滂沱大雨”、“大雨如注”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自觉保护弱小者,并学习萨沙不甘于做弱小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个育人故事:《我不是最弱小的》。读题。那谁来介绍一下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呢?

二、感受“野蔷薇”的弱小。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吧!五年级的学生托丽亚、四年级的学生萨沙和他们的父亲、母亲在一个假日到森林里去游玩。在美丽的森林里,一家人聊聊天,看看书,心情是多么舒畅啊!林中旷地附近一丛丛的野蔷薇引起了萨沙的注意。那文中描写野蔷薇的句子在哪呢?需要我们自己去找找。

1.学习浏览课文。

寻找文中描写野蔷薇的句子,然后把它画下来。开始!

板书:野蔷薇

说说你找到了几处?

2.对比感受弱小。

交流句子一:你先找到的是哪一句?(生读)出示:林中……

野蔷薇见过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枝。喜欢吗?说说这是朵怎样的野蔷薇。

()的野蔷薇

很好,再试着用你们的鼻子去闻一闻。听出来了,你们也十分喜欢这娇艳欲滴的蔷薇花。那谁来读好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交流句子二:那还有一句描写野蔷薇的句子呢?(生读)出示:滂沱大雨……

A轻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指两名学生来读)

B再来读一读这个词——“滂沱大雨”,在文中找找它的近义词(大雨如注)。

读了这两个词,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

好大的雨啊!还知道哪些表示雨大的词语吗?(倾盆大雨、瓢泼大雨……)读好这些词!

C(图片激情)你看,刚刚还迎着阳光灿烂绽放的美丽花朵,转眼间就被无情的风雨吹打成这样。你看,它耷拉着脑袋,是那样的纤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D看到此情此景,假如你就在这朵弱小的野蔷薇的旁边,你想说点做点什么呢?

三、体会萨沙一家人在雨中的做法

1.(出示:萨沙朝着……)

师:瞧,萨沙和你们一样,他也要去保护弱小者。谁来读。

师:找找描写萨沙动作的词,谁来细细地读。

师:萨沙保护野蔷薇的这些动作,让我们感受到他有着一颗保护弱小的美好心灵。谁再来读读!

师:是呀!每个人,每株花都有生命,当生命受到打击时,我们就要伸出援助之手。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2.师:那萨沙为什么会这样做呢?除了要去保护蔷薇花外,还有其他原因吗?

师:原来,在雨中,萨沙母子还有这么一段对话,看看萨沙共说了几次话?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读读课文的3-8节,想想萨沙在说这些话时是怎么想的,妈妈的话又是什么意思?(生读书)

3.出示对话

“妈妈,爸爸把雨衣给您,您……”说这话时,萨沙是怎么想的?

A那请你学着萨沙奇怪的样子,读读这句话。

B(欣赏图片)是呀,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大雨,萨沙见到“爸爸赶忙把雨衣让给了妈妈,妈妈接过雨衣没有穿,却把它给了萨沙。”谁来读读这句话。指两生读。

板书:爸爸妈妈萨沙让雨衣:

C萨沙不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让我们一起来问问妈妈。

D你能说说萨沙父母为什么这样做吗?

理解妈妈的话:“每个人……”(妈妈是怎样回答的呢?)

请学着妈妈的样子,读读这句话。(板书: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A那你能用“因为所以”回答萨沙他的爸爸妈妈为什么要让雨衣吗?(先说说爸爸为什么把雨衣让给了妈妈?)

因为在眼中,,所以。

B姐姐托丽亚对妈妈的做法有什么反应?哦,书上没写,但有照片呀?姐姐在()。那你能用这个句式说说姐姐为什么笑吗?

多有教育意义的一句话呀!这里的每个人不仅包括了妈妈和爸爸,还包括了姐姐托丽亚和四年级的学生萨沙,更包括了我们大家。女同学一起来做做妈妈,意味深长地读读这句话。

理解萨沙的反问。“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

同学们很会读书,老师想和你合作一下,你做萨沙,我当妈妈,咱们用读来表现一下那个不服气(倔强)的小男孩,好吗?

理解妈妈的第二句话。

A同学们,妈妈笑着告诉萨沙:“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妈妈这话是什么意思?(换个说法)

B萨沙听了这话会怎么想?

C萨沙是怎么做的?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萨沙朝着……”

D这时候,萨沙的心情怎样?

理解萨沙的话。“现在,我该……?”

A的确,萨沙他人小,心却不小。现在他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了,多令人高兴啊!读出这种感觉了。

B瞧,他多自豪啊!(图片引读)谁再来学学萨沙,读出这句话的味道来。

C老师忍不住了,我想来当当妈妈,想问问这萨沙。你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是呀,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你是个强者,你很勇敢。)

4、萨沙是那样的天真、可爱,妈妈亲切、和蔼的教导引人深思。现在,小组里来分角色朗读,怎么分工呢?

这段话中,我们感受到了萨沙由“奇怪”到“不服气”,再到“自豪”的心理变化。哪一组再来读读。

四、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1.学到这儿,请大声地告诉老师,你是最弱小的吗?(读课题)说响亮些!你是不是最弱小的?我是怎样的人?

2.同学们,这还仅仅是萨沙的心声吗?

3.师小结:这可爱的一家人用他们的行动证明自己是强大的。(板书:强大)

他们照顾、关心、保护着自己眼中的弱小者,连萨沙也不例外,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不是最弱小的。你呢?生活中遇到过比你弱小的吗?当你面对弱小,你又是怎样做的?

请用“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来说一说。

小结:听了你们的发言,老师很感动。真没想到,你们的心是如此细腻,说得实在是太精彩了!

4.其实,只要是路边的小野花,也有快乐,让我们轻轻呵护他“别踩了这朵花”。师配乐朗诵。

多美的诗呀,大家自己也读读。

5.师:同学们,冰心奶奶用这首诗告诉我们:保护弱小也是一种(快乐)!

6.是呀,只要你能真诚地去关爱别人,只要你献出爱心,伸出援助之手,去关心、爱护比自己弱小的,你就是一个生活的强者。这样,我们的生活会变得多姿多彩,世界会充满爱。

五、布置作业:

师:老师以前在《家庭教育》一书上也看到过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篇文章。不过,它在选入课文时,文字有所改动。所以我想请同学们将原文《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与课文做一比较,找找两篇文章有哪些地方不同?看看你特别欣赏哪些改动?也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好好地想一想,到时,我们可在阅读课上交流。

板书设计:

14、我不是最弱小的

让雨衣:爸爸妈妈萨沙野蔷薇

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习作4

教学要求:

1.学会有详有略地记叙一次班级讨论会的经过,注意写好人物的对话,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事,并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真实的心声。学会到生活中寻找写作材料。

教学重点:

学会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注意写好人物对话,正确使用标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做个有心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4月12日,累计课时:5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有概括、有具体的记叙方法。

2.写好人物对话,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学会到生活中寻找写作材料,表达真情实感。

课前准备:

通过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等,了解社会新闻,关注社会热点,做好记录或剪贴。

教具准备:剪贴本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你们有什么收获?你关注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师帮学生梳理出一、两个共同的话题。

二、讨论.积累资料

1.对于我们关注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2.各抒己见,补充。

3.可以展示图片、照片或资料。

三、学习习作内容,体会写法

1.让我们来读读课文的二一七自然段,看看小作者是怎样描述同学们讨论的?

2.指名读习作例文。

3.互相交流、讨论小作者是怎样描述同学们讨论的?

4.小结:先用4个“有的”写了一组句子作概括介绍.再引用4个同学的发言,具体描述了同学们讨论时涉及的话题,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这几段话叙述得有条有理.有详有略,内容具体。

5.那么.我们在习作时还可以写一些什么内容,怎样才能把大家讨论的经过记叙具体?

四、练习习作

1.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就把前面讨论的内容,再仿照习作例文写一写,做到有详有略,内容具体。

2.学生书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4月12日,累计课时:52课时)

一、继续完成习作草稿。

二、评析一篇中下等的习作草稿,师生围绕是否有详有略,内容具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几方面来评析。

三、修改草稿。

四、誊抄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4记叙一次讨论会

有详有略内容具体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练习四

教学要求:

1.认识一些常见中草药的名称,学会读懂简单的药物说明。指导生活。明白“处处留心,处处语文”。

2.熟记八个词语及《三字经》节选韵文。

3.写好钢笔字,摆好由两个相同偏旁组成的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练习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4月18日,累计课时:53课时)

教学目标:

一、处处留心。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同学们,你平时生病时,会到哪儿去就诊?

(2)是的,我们的选择是共同的。不是西医就是中医,西医大家更熟悉一些,但中医作为我国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我们也应好好了解一番。

(3)这些中草药,你们认识吗?会读吗?请学生试一试。

(4)再请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有什么发现?

(5)重点练读:“大黄”、“白术”。区分“黄岑”、“黄芪”。

(6)你还知道其他中草药名称吗?

2.教学第二部分。

(1)奶奶生病了,在医院开了一盒药,可她不会看药盒上的说明,你能帮帮她吗?

(2)学生自读药盒说明。

(3)奶奶提出了哪几方面的问题?

(4)你能解答奶奶的问题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药盒说明上各个部分的作用)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4月18日,累计课时:54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读背背。

2、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熟记词语。

(1)出示词语,请学生自由认读。

(2)全班交流,教师指导读准字音。

(3)读了这些词语,你想到了什么?话题自然引到了2003年“非典”时期。

(4)教师相机引导:你能用上述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玉洁冰清:比喻高尚纯洁。也作冰清玉洁。

众志成城:大家同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的牢固。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含辛茹苦:茹,吃。忍受辛苦。也说茹苦含辛。

(5)你还能用其他相关的词语吗?

(6)“非典”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医护人员的品质更是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背诵。

2.背诵《三字经》选文。

(1)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吗?它出自哪儿?

(2)孔融让梨使我们懂得了从小学会了谦让,少年之时应该学习的礼仪不仅如此。

(3)请学生自读《三字经》节选韵文。

(4)会读吗?指名朗读。

(5)能读懂吗?学生交流体会。

(6)这段《三字经》向我们讲述了两个小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从小不仅要学会谦让,还要孝顺父母。

(7)请学生反复朗读,直至熟读成诵。

(8)课外拓展,有兴趣的同学再读读背背《三字经》。

二、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确练字的重点。

2.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羽、弱、朋”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特点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

(3)这些字在书写时,你认为哟哪些地方应提醒大家注意得?

(4)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羽”。提醒学生注意:两个两个相同部件,要写得右半边比左半边上头略高一点、下头略低一点,这样才显得匀称端正。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及时了解书写情况。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进行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行矫正性练习。

第三课时

(授课日期:4月20日,累计课时:55课时)

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激情。班级是我们温馨的家,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多快乐!我们都是集体中的一员,集体的目标靠我们大家来实现,集体的荣誉靠我们共同来维护,我们一起来制定一个班级公约吧。

2.审题。

学生自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指导。

(1)回顾班级取得的荣誉,请学生再找找班级中还存在的问题,讨论班级公约。

(2)请一学生做主持人,主持讨论。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在班集体生活中,我们应该遵守哪些规则?

(5)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主持人组织,教师相机点拨,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补充。

4.拓展。

请学生课后试着为班级整理一份班级公约。

第四课时(单元测试)

(授课日期:4月21日,累计课时:56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备课

★单元名称:第三单元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历史人物故事,学生对这些人物耳熟能详,《三顾茅庐》是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改编的,语言通俗易懂,很适合小学生阅读,细节描写也很生动。《公休仪拒收礼物》是个独幕剧,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形式,但本课剧情较为简单,结构紧凑,人物性格鲜明,充分体现了独幕剧的特点。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弄清剧本和课文有什么区别。

《三顾茅庐》写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文章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确是一位旷世奇才。作者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写出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

《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课文以简练的笔触、生动的语言讲述了祁黄羊让位荐贤的事,表现了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思想境界,塑造了一个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课文在描写举荐人才的过程中,用人物的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了祁黄羊为了国家的利益,不避亲仇、处事公正的高尚品德,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祁黄羊的话,反复诵读仔细品位,以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对悼公的描写从侧面反映出祁黄羊不计私人恩怨,以大局为重的思想境界。

《公休仪拒收礼物》是个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休仪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鲤鱼的故事。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方括号里主要交代人物活动情况。剧本主体是人物对话,也叫台词。括号内交代的是人物说话时间的表情、动作等。按照剧情的发展,这个独幕剧可以分为三部分。本课剧情虽然简单,但结构紧凑,人物性格鲜明,充分体现了独幕剧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后指定段落。

2.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并组词。

3.能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4.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重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2.理解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出以公心的人。

3.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体会公仪休清正廉明的品格。

四、教学难点

联系历史了解文中精妙的比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五、分课时教学思路

教学设计要注意因文而异,分清详略。教《三顾茅庐》时要从开头的“诚心诚意”导入,充分展开2—4自然段的教学,通过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品质,特别是多处精妙的比喻,要让学生联系课文和课文之外的课程资源来深入理解。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看到的一些课例都是两课连上的,而现实的教学可能有出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分清不同课时的目标,设计符合学生和自己的教学过程。

教《祁黄羊》这篇课文时不仅要让学生理清这三个故事的外在联系,还要弄清其内在的联系。建议可在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后,出示悼公的话,明确文章中心,接着抓住人物的语言讲读后面的两个小故事,然后再讲第一个故事,最后总结归纳。

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时要充分利用剧本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体会公仪休廉洁自律、机智过人的品质。要通过课后练习4的训练,加强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和大语文教育。

8.三顾茅庐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培养学生重点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难点:

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历史的天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3月24日,累计课时:30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书中有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你最喜欢哪个人物?

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而徐庶无奈母亲被曹操所挟,在去曹营之前,他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于是,历史上便有了“三顾茅庐”的历史故事。(板书课题,指导“茅”的书写。读题。)课文是根据《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的内容改编而成的。

“三顾茅庐”是一个成语,成语是汉语言的一大特色,含义深刻,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

(三、就是三次,顾,就是拜访。茅庐,茅草房。刘备三次去拜访住在茅草房里的诸葛亮。)如学生回答不完整,引导:谁能说得更完整呢?

板书:诸葛亮(引导生看“诸、葛”的字形)

(认识诸葛亮)孔明——卧龙

“诸葛”是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呢?(上官、夏侯、司马、玄武……)

二、初读课文。

1.由这个题目你还想问自己或我什么问题呢?下面我们就带着问题去读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如果生字你读一遍读不准可读二、三遍。

2.检查课文朗读,及时正音。

(1)请同学读第一节。刘备为什么要请诸葛亮出山?

看来,刘备确实是——胸怀大志。这段就讲了刘备前两次去拜访诸葛亮,第一次,他听说诸葛亮是个了不起的人才,于是在一个秋天,他和他的两个兄弟去拜访诸葛亮,但是没有见到,便给童子留个口信:“刘备来拜访过诸葛亮。”第二次到了隆冬腊月,刘备又决定去拜访诸葛亮,他俩兄弟不愿意:“这个诸葛亮有什么了不起的,充其量一介村夫,还劳大哥亲自去吗?”刘备仍然亲自前前去,但仍没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课文中就写他第三次拜访的经过。这次他拜访到了没有?谁来读第二节。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板书:结拜)这一节中有一个词语是什么意思?他还有个故事呢?叫什么?(桃园三结义)

刘备、张飞、关羽在桃园结拜为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所以称为“结拜兄弟”,明白吗?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这一段比较长,请两个同学来读。描写卧龙冈景色的部分谁来读?

接下来刘备是怎么拜访的呢?谁继续读下去。

(4)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指导“塞”的读音。

(5)指名读第五自然段。一起再读读刘备的话。

三、读文导写。

1.隆中的景色怎么样?请同学们自己再来读读这段话。

出示:秀丽宜人。什么意思?美丽动人。读好这个词。

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山冈、松林、溪流、竹林)你喜欢这儿的景色吗?为什么?

重点指导“蜿蜒起伏”:蜿蜒什么意思,看它的偏旁。汉字的偏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山冈弯曲高低在人们眼中就像——(卧龙:诸葛亮)等待谁让他腾飞?

“青翠欲滴”是什么意思?

“疏疏朗朗”和“清澈见底”只要指导读好。

真是一块宝地,谁再来读读这段话。最后齐读。

2.请你也用“来到……只见……”写几句话。

提示:写你去过的地方。先找出这个地方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再把这些景物的主要特点找出来。

3.教师择优赏读。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习字册。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3月25日,累计课时:3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培养学生重点分析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把我们又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三顾茅庐。(齐读课题)

上一回我们说到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但都没有见着。冬去春来,隆中已是一片春色,闭上眼回忆一下,让我们置身隆中,你看到了哪些景色?出示句子,让我们再来领略这一番美景。齐读。

二、品读课文。

1.刘备第三次来到这里,这次他有没有见到诸葛亮,有没有把他请出山?像诸葛亮这样的人肯定有许多人去请他,曹操有没有找过,孙权,天下的群雄有没有请过,为什么他在刘备请他时出山呢?刘备哪一点打动了诸葛亮呢?浏览课文。

别人都是派手下去的,而刘备是亲自去的?

(刘备是恭恭敬敬的,别人手下也不礼貌)

(天很冷,刘备还去了三次)

(刘备很尊重诸葛亮)

(刘备待人诚恳)

(刘备还有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了……)

(四个字“诚心诚意”)

哎,了不得哎,老师为了奖励你用笔写出这四个字。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再仔细读读课文,找找刘备打动诸葛亮的关键词或句子,可以和同桌交流看找到几处。

2.交流。

你认为哪些地方表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

你这是请他出山之后的“诚心诚意”,之前呢?

(“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你再帮张飞“嚷一下”,自己练一练,看谁来做一次“猛张飞”。你说张飞嚷时是怎样的心情?

(生气、讨厌)

个别读/齐嚷

“捆”只能捆来人却捆不来人的心啊!刘备怎么说?齐读。

这地方能看出刘备诚心诚意,还有什么地方?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刘备为何让他俩在门外等侯?是啊,刘备是怎样‘恭恭敬敬“的,看这个恭字,(指导识写“恭”,就象一个人垂手而立的样子。)谁来表演一下刘备恭恭敬敬站的样子。

一生表演(低头弯腰、两手立正站好)

弯腰低头是对一个人的——尊敬

看看书上刘备站了多久,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还有一个时间,半晌是多长时间?“半天”起码也得一个小时,同学们想象一下,刘备恭恭敬敬站了半晌又两个时辰……刘备是什么人?诸葛亮又是什么人?你知道他们年龄吗?……一位47岁的首领,对着一位27岁的毛小伙子站了半晌,一个站一个还躺着。刘备诚不诚?自读、指读、齐读这部分。

还有哪些地方体现刘备的诚心诚意?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刘备“轻轻”敲门说明他怕惊醒诸葛亮,对他尊重、诚心。)

噢,抓住了“轻轻”,连敲门声都是那么小心翼翼。生怕惊醒了诸葛亮。你能再读一读吗?

(还有这里也能体现出刘备的诚心诚意。“刘备站在台阶下等候。”封建社会是分等级的。大臣参见皇上的时候是站在阶下,而此时,刘备是首领,诸葛亮不过是一介村民,刘备却站在阶下,可见他诚意。)

(“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是刘备的结拜兄弟。却没听他兄弟的话,说明诸葛亮比张飞更重要。)

都突出了诸葛亮更重要。还有一些地方说明刘备的诚心诚意,他看见你,你看见他了吗?

(“冬去春来”刘备在两兄弟不同意下去的时候,去了,可见他诚心诚意。)

刘备是打马一路奔去的吗?(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他为什么不骑马到跟前呢?读读看,看谁能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谁就是小刘备。

齐读

刘备轻轻敲门轻轻地进去,恭恭敬敬地等,等啊等啊,诸葛亮翻了个身,又等啊等啊,等了半晌,才悠然醒来,刘备先前等得那样耐心,这时刘备怎样?刘备为何那么”快步”?噢,刘备真是求贤若渴,那诸葛亮到底值不值得刘备这样”诚心诚意”地去请呢?读读最后两节。

2.你读了有何体会,交流。

(1)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茅塞顿开”这个词理解吗?(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豁然开朗。)谁茅塞顿开?再读读这个词。

“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意思相当于哪个成语?

出示:拨云见日,齐读。

诸葛亮提出了什么建议让刘备有如拨云见日,一下子明朗了。

相机出示:群雄纷争读读这个词。

雄,是乱世英雄,两汉末年,你还知道有哪些乱世英雄?(孙权、曹操、吕布、董卓……)

纷,纷乱,争,争斗,当时真是战火四起,民不聊生啊……谁再来读读这个词。齐读。群雄纷争,逐鹿中原,当时北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天时,南有孙权坐拥江东,占据地利,刘备虽胸怀大志,却经常寄人篱下,多次投靠他人,诸葛亮“夺取汉中、三分天下”的建议无疑是给他指出了一条明路。因此《三国演义》上说道: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真万古之人不及也。再一起读读这一段。

(2)还有哪儿?刘备是怎么说的?

(他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儿得水一样。)

这叫什么成语?出示:如鱼得水。噢,我刘备这条鱼再大,没有水又有何用啊!

你读过《三国演义》吗?诸葛亮帮刘备打过哪些仗?

(“火烧赤壁”、“草船借箭”……)

以少胜多的办法,都是谁设计的,可见诸葛亮对刘备有多么重要,再读读最后一节。

三、课后延伸。

1.刘备三顾茅庐,以他的诚心诚意感动了诸葛亮。二十一年后,刘备已经离开了人世,诸葛亮回忆起这段往事,感慨万千地在《出师表》中写下了这样的话语: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这段文字比较深奥,你读一读,猜一猜,哪些句子是写“三顾茅庐”的。教师简要解释,哪个词道出了诸葛亮的心情?(感激)如果你是诸葛亮,会怀着这样的心情对刘备说些什么呢?

是啊!从此,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南征北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以自己的诚心诚意来回报刘备。

《三顾茅庐》是三国的故事,那今天我们学了这故事又有什么启发呢?

(待人诚恳,谦虚,不要摆架子,对人要尊重……)

只有尊重人才,才能干一番大事。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完成本课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8、三顾茅庐

刘备诸葛亮

诚心诚意

语文视野: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蜀汉琅琊郡阳都人(今山东省沂水县)。少年时父母双亡,逐随叔父避乱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常自比管仲、乐毅,爱唱《梁父吟》,结交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人称「卧龙」。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刘备(161-223)字玄德,即蜀汉昭烈帝,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公元221-223年在位。三国时期的政治家。汉族,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人,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为三国蜀国君王。东汉灵帝末年,与关羽、张飞一道讨黄巾军有功,遂为安喜寨县尉。密诛曹操不成,潜逃。三顾茅庐始得诸葛亮辅佐。后投靠孙权大胜曹操于赤壁,入侵夺取益州与南中,自立为西蜀国王。二二一年,于成都即位自称汉皇帝,年号章武。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三,谥号昭烈帝,史称为刘先主。

关羽(160?—220)字云长,本字长生,并州河东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人。身长九尺(演义)。汉族。一直是历来民间崇祀的对象。东汉末年刘备麾下著名将领,前将军,汉寿亭侯。谥曰“壮缪侯”。在《三国演义》中被描述为五虎上将之首,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在《三国演义》中,有“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温酒斩华雄”等佳话。关羽的兵器是青龙偃月刀

张飞,公元166年生,字翼德,历史上字益德。涿郡(河北涿县)人。与关羽一样于公元184年追随刘备,当时他只有18岁。与刘备关羽在征战中显露自己过人的实力。三国演义里介绍的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颌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而正史中记载张飞“孔武有力,文采不俗,擅长书道”。张飞所用武器是丈八点钢矛,又叫丈八蛇矛。公元196年刘备跟随曹操平灭吕布后,张飞被曹操封为中郎将。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荆州,刘备逃奔江南,曹操追击至当阳长坂(湖北当阳境)时,刘备让张飞带领二十个武骑在后抵挡掩护,张飞“据水断桥,嗔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

9.祁黄羊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悼公所说话的意思。

教学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3月28日,累计课时:32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提题导入。

1.板书课题,认读生字“祁”,指导书写“祁”。齐读课题。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3.检查预习情况:说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在哪个国家?

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随机出示下列名称:春秋晋国悼公祁午解狐

指导读好上述名称。

二、自读课文,要求(投影出示):

1.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

2.朗读课文,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3.思考: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三、检查。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注意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前鼻音:晋悼公人选举荐慎重

后鼻音:兴亡

翘舌音:合适召慎重

其它:中军尉兴亡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祁黄羊祁午

多音字:解狐

2.指导读通下列句子。

(1)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狐,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

(2)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3.同桌分自然段互读课文后,指名逐段朗读课文,结合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预习时布置学生查字典):

征伐郑重举荐使者

4.快速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叙述了祁黄羊的什么故事。

板书:举荐人才

四、指导书写生字。

1.给生字按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伐悼慎上下结构:晋荐召霸

半包围结构:避

2.说这些字哪几个字比较容易写,哪几个字的什么地方要提醒注意。

避:“辶”的最后一笔要舒展,能托住里面的部分。

慎:右边的“真”里面是三横,不能少横。

3.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边描边说出笔画名称,记住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五、作业:

完成习字册上的部分习字任务(字、词部分)。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3月28日,累计课时:33课时)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朗读字词,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晋悼公人选举荐慎重兴亡

合适召慎重解狐

2.听写下列词语:兴亡慎重举荐当此重任

二、理清文章脉落。

1.默读课文,思考:祁黄羊向悼公举荐中军尉人选,推荐了哪两个人?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2.讨论,板书:

因病辞职外举解狐内举祁午

根据上述顺序,把课文分为三段。

三、导读课文。

第一段.

1.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这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讨论、交流。

3.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祁黄羊辞职的原因。

第二段.

1.自由朗读课文,在描写人物对话时的神态的词语下面做上记号,想想人物此时的思想感情。

2.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从悼公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悼公对祁黄羊的高度信任)

指导朗读悼公的话。

3.投影出示祁黄羊回答的话,指名朗读,说说自己人中体会到什么?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在“想了想”、“郑重”的下面加上着重号)指导朗读祁黄羊的话。

4.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1)投影出示第五自然段,理解悼公所说的话,指导朗读,注意悼公说话时的神态(在“深感意外”下面加着重号)。

(2)投影出示第六自然段,自由朗读,说说从祁黄羊的回答中,你能体会到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公私分明心胸宽阔不计前嫌)

5.指导分角色朗读对话:同桌分角色朗读,指名分角色朗读,小组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6.小结:祁黄羊外举不避仇,真是个公私分明,心胸宽阔,不计前嫌的高尚之士。板书:不避仇

四、作业:

1.朗读课文3遍。

2.辨字组词。

普()荐()伐()悼()

晋()存()代()掉()

第三课时

(授课日期:3月30日,累计课时:34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朗读新词。

2.听写课后习题3的词语。

3.指名朗读第一至七自然段。

二、导读课文第八至十二自然段。

1.师读第八自然段。

2.自由朗读第九至十二自然段,同桌分角色朗读。

3.当祁黄羊举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时,悼公说了什么话?神态怎样?

投影出示第十自然段,指名朗读。

4.指名朗读第十一自然段,讨论:祁黄羊为什么要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

投影出示第十一自然段,在“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们仇人或亲人”的下面加横线。齐读,问:祁黄羊一心想的是什么?

小结:由此可见,祁黄羊真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一心为公,不但外举不避仇,还能做到内举不避避亲。板书:不避亲

5.既然这样,为什么祁黄羊不先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而要先推荐解狐呢?你是从什么地方发现的?

投影出示,对比分析:

“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提示:祁黄羊前后两次推荐,说话时的神态有没有不同?(在“想了想”、“郑重”下面加着重号)

从中你能看出祁黄羊是个什么样的人了吗?(祁黄着考虑的确实首先是真正能为国出力的能人)

6.引读第六自然段。

7.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九至十二自然段。

三、快速朗读课文(或默读),小小组合作讨论各段的段落大意,然后交流。

四、根据课文的叙述顺序,复述课文。

1.理清顺序:

因病辞职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2.学生试口述,同桌互述。

3.指名口述。

五、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说说祁黄羊是个什么样的人。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9祁黄羊

因病辞职

外举解狐不避仇

内举祁午不避亲

语文视野:

见教参P120内容。

10.公仪休拒收礼物

教学要求: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

4.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拒收礼物的品格。

5.培养学生的层层分析智力。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公仪休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3月31日,累计课时:35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

教学过程:

一、比较导入,研究体裁

1.和前一课《祁黄羊》一样,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板书课题:公仪休拒收礼物)写的也是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不同的是,这篇课文的体裁是“独幕剧”(课题下板书:独幕剧)

2.研究体裁。

(1)大家通过预习,有谁知道“独幕剧”里的“独”是什么意思?

(单个、一个的意思)

(2)能用独组词吗?

(3)那么,什么叫“独幕剧”呢

(全剧事件在独立的一幕内演完的就叫“独幕剧”)

(4)课文中有两个词语明明白白点出了这是一个独幕剧,细心的同学可能看出来了。谁说?

(课文开头的括号里有个“幕起”,课文最后的括号里有个“幕落”)

(5)那么,课文里的这些个括号——小括号和中括号里的文字,起了怎样的作用呢?

(括号里的文字,是分别用来交代舞台布景、人物活动,提示人物对话时的表情、动作的,既能衔接剧情,又可渲染气氛)

(6)师述:同学们括号里的内容叫做舞台说明,其余部分就是人物对话,也叫台词。剧本包括舞台说明和台词。朗读时,只需读人物对话。舞台说明不要读出来,但朗读时要注意把它表现出来。

二、初读课文

1.让学生按照以上方法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思考:这个独幕剧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领读。

拒收鲁国宰相幕起麻烦务必腥味呕吐(多音字)违犯法纪哇无可奈何恍然大悟日夜操劳心满意足

(2)讨论理解词语。

(3)指名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

(4)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聚集课题,启发探究1.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整理研讨要点:

公仪休是什么人?

“拒收”是什么意思?公仪休拒收的是什么礼物?

这礼物是谁送给他的?为什么要送给他?

他是用什么办法拒收的?

他为什么要拒收?

四、用各种形式,读懂剧本,读好剧本

1.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读课文吧!边读边体会剧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可以试着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人物,反复朗读他的语言,仔细揣摩他的心理变化。

指名读

2.看来,我们一起很好地了解了公仪休,还有谁对其他两个人物感兴趣的?(可以挑一句来读一读)

指名读

3.小结:通过刚才朗读,在这个小小的独幕剧中,我们一起初步认识了公仪休、子明、管家三个人物。

我们下节课再来着重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读好你感兴趣的一个人物的话。

2.描红

3.读读书后的词语,任选两个词语口头造句。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4月2日,累计课时:36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拒收礼物的品格。

2.培养学生的层层分析智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上节课提出的几个问题。

二、侧重围绕“拒收”,探究相关重点。

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

1.一般了解

(1)公仪休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

(2)拒绝接受的是两条活鲤鱼。

(3)活鲤鱼是某大夫派自己的管家送给公仪休的。

(4)某大夫送活鲤鱼给公仪休是为了让他补补身子。

2.着重思考、探究

(1)那么,公仪休到底喜欢不喜欢吃鲤鱼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非常喜欢吃)

从吃的量看:吃得多,一顿就吃光了一条。

从吃后回味看:赞不绝口——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为很久没有吃到鱼深感遗憾。

从表述的心愿看:只要天天有鱼吃,也就心满意足了)

(2)既然这么喜欢吃,为什么又“很久没吃鱼了”呢?

(可能:公仪休是个清官。历来清官都比较穷困。上要养老,下要养小,负担重)

(3)喜欢吃鱼,又难得有钱买鱼,人家送来鱼岂不正好,可是,公仪休却来了个“拒收”。一起读一读公仪休对那位管家说的话

谢谢你家大人的盛情,可这鱼我不能收哇!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请你务必转告你家大人。

(4)如果你就是那个管家,当时还能把鱼留下吗?为什么?

(实在是难以留下。

其一,公仪休说“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鱼怎能没有腥味呢?坚持让他收下,岂不害了他?

其二、公仪休强调的是“现在我提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这等于声明他过去绝不是这样子的,可现在情况发生变化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其三、话语充满友好的感情,又非常谦逊——“谢谢你家大人的盛情”,“请你务必转告你家大人”)

(5)从课文里哪个地方可看出大夫的管家当时实在没辙了?

(“管家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提着鲤鱼下场。”)

(6)公仪休巧妙拒收鲤鱼之后,始终在场的子明心里会有怎样的感觉呢?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回答吗?

(不解)

(7)“不解”的子明在管家走了之后,向公仪休提出了怎样的疑问?谁来读一读?

(“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的吗?现在有人送鱼来,您却不接受,这是为什么呢?”)

(8)公仪休是怎么回答子明的呢?齐读他的答话

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

(9)公仪休回答子明的话,共有几句?

(四句)

(10)先读第一句,再缩句。

(喜欢吃鱼不能收鱼)

(11)为什么“喜欢吃鱼不能收鱼”呢?公仪休用了两个“如果”打头的假设句说出了其中的道理。先分别缩句,然后再将两句紧缩为一句。

(收鱼要违法,犯了法吃不上鱼,收鱼违法就吃不上鱼)

(12)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想吃鱼就一直有鱼吃的心愿呢?先读第四句,再缩句。

(想吃自己买一直有鱼吃)

(至此,黑板上形成公仪休四句答话的紧缩句:

喜欢吃鱼不能收鱼→收鱼违法就吃不上鱼→想吃自己买一直有鱼吃)

各自把黑板上的这三个紧缩句连起来想一想,再议一议:

“想吃自己买一直有鱼吃”,这是为什么呢?

(买鱼的钱是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与受贿挨不上边。与受贿挨不上边,就不会违法犯罪,就不会失去自由。有了自由,想吃鱼就可以去买,就会一直有鱼吃)

(14)齐读三个紧缩句。

(培养学生的层层分析智力。)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一个紧跟一个的追问,引导学生层层分析,剥皮见骨,理解了公仪休爱吃鲤鱼但拒收鲤鱼的原因:喜欢吃鱼不能收鱼,收鱼违法就吃不上鱼。足见他的清正廉洁。]

三、扣题再度设疑,初知为官必须清廉之理

1.激疑

如果都像“公仪休拒收礼物“那样,我们老百姓邻里之间平日里怎么往来呢?难道今天王大妈端碗鸡汤给李二婶品品,明天李二婶烙了饼送几块给王大妈尝尝,也有可能违法吗?

2.明理

老百姓和公仪休不一样——老百姓这样做不违法,公仪休这样做就有可能违法。

公仪休手中有权。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收了人家的礼物,处理起事情来就有可能不公平、不公正,不公平不公正就难免违法犯罪。

所以,当官的必须时时刻刻注意清正廉洁。

四、分角色朗读

1.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人物,反复朗读他的语言,仔细揣摩他的心理变化,研究一下这个人物,说说他是怎样的人。(理解到公仪休是个清正廉洁、聪明机智的人)

2.看来,我们一起很好地了解了公仪休,还有谁对其他两个人物感兴趣的,来谈谈好吗?(理解到子明的好学上进,很懂礼貌,管家的阿谀奉承)

3.下面,我们分成小组,先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然后,再把你们发现、体会到的都朗读出来。

4.分角色朗读。

五、布置作业

课后,几位同学组成一组,排演《公仪休拒收礼物》。

板书:10、公仪休拒收礼物

喜欢吃鱼不能收鱼

收鱼违法就吃不上鱼为官清正廉洁

想吃自己买一直有鱼吃

语文视野:

〈〈两袖清风〉〉见助读87页。

习作3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红豆,黄豆我来分》,了解主要内容及事情的前因后果。

2.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使学生懂得两点:一是习作内容源于生活,乐于体验生活,善于观察生活十分重要;二是记事要有顺序、有重点、写具体。

3.按照习作要求,写好一件自己在生活中新发现的事。

教学重点、难点:

写好一件自己在生活中新发现的事,有顺序、有重点、写具体。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3月29日,累计课时:37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说我的发现。

1.回忆实践课上我们都研究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的,有什么新发现。

2.读书上第一自然段。

我们周围的生活有哪些变化,你又有哪些新发现。

3.你在最近的生活中有哪些新发现?请选择最感兴趣的事同桌相互交流。

二、学习例文,迁移写法

1.那么,我们如何把生活中的这些新发现写下来呢?

严晓敏同学有一次不小心把红豆黄豆混在一起了,后来无意中发现——圆的黄豆滚得快,根据这一点,她巧妙地把红豆黄豆分开了。我们来看看她是如何把这一发现写下来的。

2.自读例文,思考:

(1)奶奶要“我”做什么事?

(2)“我”是怎么做的?为什么开始挑了约半个小时,还有一大堆?为什么后来不到20分钟,“我”就巧妙地分开了两种豆子?

3.给课文分分段

说说为什么这么分?引导学生得出作者先写发现问题,再写如何探究问题最后写解决问题

师小结:小作者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具体写好“分豆”经过的。

4.说说小作者是如何把每一部分写具体的?

写清事情经过中人物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的。

5.小结写法:

(1)按“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事情发展顺序来写。

(2)一步一步写清事情经过中人物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

三、明确要求,练习写作。

(1)读第三部分,明确写作注意点:

写清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问题。

写清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的。

写清有什么新发现。

(2)由说到写。指名先试说自己想写的事,师生随机评析,让学生特别注重说好找答案时怎么想、怎么做的,碰到什么问题以及怎么在探究中解决的。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3月29日,累计课时:38课时)

教学目标:

1、独立完成习作。

2、评讲习作。

教学过程:

1、学生独立完成习作。

2、评讲学生习作。

板书:习作3

我的发现

写清发现的问题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

写清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的

(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

写清有什么新的发现

练习3

教学要求:

1.练习诵读《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片段,讲跟“三国”有关的故事,知道从课外阅读中也能学习语文。

2.写好钢笔字,知道撇捺在字的中部要写得如同鸟翅,要舒展。

3.熟记八个词语。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安慰。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4月2日,累计课时:39课时)

教学目标:

练习诵读《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片段,讲跟“三国”有关的故事,知道从课外阅读中也能学习语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中国有四大古典名著,你们了解吗?是哪四部书呢?

2.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三国演义》中写得非常精彩的一段,叫做“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出示)

二、学习第一部分

1.学生借助字典读通。

2.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学生间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讲解。

3.同学们再认真读一读,看看文中的关云长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4.学生练习朗读,要求能把关羽的神勇气概读出来。

5.指名交流,学生品读。

三、学习第二部分

1.“三国”的故事实在精彩。课前老师要求大家阅读《三国演义》,你们都看了吗?

2.通过阅读,你们都了解了哪些“三国”故事?

3.出示:

空城计苦肉计夜走麦城刮骨疗毒

过五关,斩六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些词语都跟“三国”故事有关,是人们经常说的,有的已经成为成语。你知道其中的故事吗?能不能简单说一说?(只要说清是谁发生的一件什么事就行)

4.在这些故事中,你们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练习讲这个故事好吗?讲的时候要抓住要点,关键的地方要讲得具体、生动。

5.学生在小组内讲故事,选出讲得最好的代表小组参加班级的交流。

6.每组派代表在讲台前讲故事,声音要响亮,举止要大方,

并要带有表情。

7.全班同学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议:有没有讲错的地方?故事的要点有没有抓全?关键的地方讲得是否具体、生动?

8.教师归纳学生评议的意见,小结讲好故事的基本方法。

9.鼓励学生回去后给家人讲“三国”的故事。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4月6日,累计课时:40课时)

教学目标:

1.写好钢笔字,知道撇捺在字的中部要写得如同鸟翅,要舒展。

2.熟记八个词语。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讲清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地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同桌讨论每个词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初出茅庐: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刚到工作岗位上来,缺乏经验。

才华横溢:才华充分显露。

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独木难支:一根木头支撑不起高大的房子,比喻一个人的力量难以支撑全局。

回天无力:没有力量扭转艰难的局面。

3.练习。

(1)自由练读

(2)同桌练习背诵。

二、教学第二题

1.出示卡片,学生认读“墓”、“恭”、“幕”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读帖,要求学生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

3.这些字在书写时,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应提醒大家注意的?

4.教师重点指导书写“墓”。提醒学生注意,字中的撇捺要写得舒展,如同鸟翅。下半部分要呈上靠之势。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第三课时

(授课日期:4月6日,累计课时:41课时)

教学目标: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安慰。

教学过程:

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结合口语交际话题“学会安慰”作启发谈话。

同学们,当你为某件事情而伤心、难过的时候,你最希望你的朋友为你做点什么?你的朋友遇到难过的事情时,你会为他做些什么呢?是啊,我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安慰。(板书:安慰)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选择教材所给的一个事例,师生共同表演,学会安慰。

(2)明确表演的内容:孟繁林因为前几天生病,今天上数学课好多地方听不懂,非常着急。这时,她的同学看到这情景,会怎么做?(安慰孟繁林)

(3)教师引导学生对小演员的安慰语及安慰时的神态、动作作出评价,使学生懂得安慰别人时要真诚,语言要注意分寸,恰到好处,安慰别人的话还要讲究艺术性。

3.练习。

(1)学生分小组表演教材上的另外两个事例,练习安慰。

(2)学生准备。

(3)指名汇报。

4.反馈。

(1)教师引导学生对小演员的表演作出正确的评价。

(2)教师点评。

5.拓展。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同学还会遇到哪些事情需要我们去安慰?

你会怎样去安慰呢?

(2)指名说。

(3)教师总结,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去安慰有需要的人。

第四课时(单元测试)

(授课日期:4月7日,累计课时:42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五单元备课

★单元名称:第五单元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由3篇阅读课文《鸟语》、《天鹅的故事》、《生命的壮歌》和一篇习作、一个联系组成。本单元是动物篇,《鸟语》是让我们去关注动物。《天鹅的故事》让我们尊重生命。《生命的壮歌》则是对生命的一种敬畏。以“生态、生命”为主题,通过动物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习动物勇敢、团结、顽强的精神,并教育我们要保护动物和动物和谐相处。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感情朗读课文,背诵有关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告诉学生要学习动物勇敢、团结、顽强的精神,并教育学生要保护动物和动物和谐相处。

4.练习钢笔字,知道摆好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得紧凑、匀称。

5.通过猜谜语、创作谜语,培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习惯。学习成语和《古今贤文》,学会合作。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学会做主持人。

6.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三、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告诉学生要学习动物勇敢、团结、顽强的精神,并教育学生要保护动物和动物和谐相处。

2.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四、教学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对照谜面特点来创作谜语。

五、分课教学思路

《鸟语》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人与鸟儿和谐共生的呼唤。教师在指导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对于课文中的重点部分要反复朗读,直至感悟其中的情感意蕴。课文的四到七自然段分别向我们再现了作者与几种鸟儿间交谈的画面,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画面,动笔圈一圈、画一画,找出重点词语,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读一读、议一议,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如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评读等方式,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体会作者与布谷鸟那无拘无束的对话,而后引读第五自然段,抓住“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懈怠!”一句话进行说话训练:声声催促仿佛在说——,让学生去切身体会鸟语带给作者的无限的遐想空间。

《天鹅的故事》讲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壮观而又感人的场面,反映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本节课的教学,要紧抓天鹅的三次叫声作为教学的主线,重点抓住老天鹅舍身破冰和群鹅齐心协力破冰这两个面,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刻体验天鹅的心理和内在语言,和天鹅们实现心灵互动,从而透彻地理解天鹅的内在品质。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形式、大范围的朗读训练,通过朗读来很好地表达自己对文本的感悟。

《生命的壮歌》这篇课文就是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组成的生命壮歌。虽然两篇文章的题材不同,主题却相似,都是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像特写镜头一样地再现了动物逃生的悲壮场面。讴歌了区区弱者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生精神。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从容赴死的壮举,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教学《蚁国英雄》重点放在第三层,让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讨论:为什么称外层的蚂蚁是“蚁国英雄”?你从哪里读出它们的英雄行为?蚁团不见缩小说明了什么?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教学《生命的壮歌》一课抓住最后一句提问:猎人们为什么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从而引出重点句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学完毕要让学生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习作5》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习作的要求,明确了本次习作的对象和内容,提示了本次习作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并对此次习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第二部分是一位同学的习作《我家门口的植物》。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把收集的信息引进课堂,更要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进行资源的整合,在有限的时空,抓住可以利用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补充、丰富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方式。

《练习5》中处处留心是一项创作谜语的练习,要让学生了解谜面的表述特点,再指导他们进行创作。读读背背是积累语言的练习,要直到学生读准词语和句子,借助插图和联系生活实际大体了解意思,熟记于心。写好钢笔字要指导学生注意左右上下的呼应的笔画都向中心聚,纵向笔画要挺直。口语交际要启发学生回忆主持人表情、动作和语言后提出当主持人的注意事项后,再进行情境训练。

15.鸟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疏忽、倍感亲切”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4、观察一种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难点:观察喜欢的鸟,能抓住特点,写出样子和叫声。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4月22日,累计课时:57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第一段、第二段。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导人新课

1.板书课题后齐读。

2.读了课题,想问什么问题吗?(鸟儿怎么会说话呢?会说些什么话呢?人怎么能听懂鸟儿的话呢?……)

二、检查预习。

(1)认读词语:公冶长试探勤劳拘束傻话怠慢喜鹊嗓子安慰

(2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通晓矫健犒赏催促无拘无束疏忽怠慢预报应验

(3)指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师生共同评议。。

三、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看看哪几个自然段联系比较紧密,合起来讲了一个意思,就合并为一段,哪个自然段单独讲了一个意思,就独立成段。

2.分组讨沦。

3.全班交流。

第一段(第1自然段)“我”从小就爱鸟,爱看鸟,爱听鸟语。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公冶长的故事吸引了我,我渴望自己能通晓鸟语。

第三段(第4——7自然段)“我’从鸟儿们的语言中悟出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第四段(第8自然段)总结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四、学习第一段

1.指读,生思考:我为什么从小就喜欢看鸟,听鸟的叫声?

2.交流。(着重理解“矫健、软语”)

3.自读,读出我的爱鸟之情。

4.齐读。

五、学习第二段。

1.默读,指名讲公冶长的故事。

2.听了这个故事“我”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从哪些词可以看出他的愿望很迫切?)

3.指导朗读。

4.小结。

六、作业

1.习字册。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4月25日,累计课时:58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第三第四段,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认读词语:公冶长试探勤劳拘束傻话怠慢喜鹊嗓子安慰

二、学习第三段。

1.自读,思考我是如何尝试着与鸟儿接近交谈的?

2.交流

(1)我跟布谷鸟进行有趣的对话。

你觉得我跟布谷鸟进行的对话有趣吗?有趣在哪儿?

指导朗读,体会“我“与布谷鸟对话的有趣。(同桌互渎,指名分角色读)。

(2)在与布谷鸟的对话中我自己也——。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我沉浸在与鸟儿的交流中,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

还从哪儿看出我到了忘我的境界?(呆楞楞忘了上学的时间)

(3)在爷爷的催促声中,我就立即背起书包,向学校跑去。

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

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我”与布谷鸟之间充满了感情。布谷鸟仿佛成了“我”的好朋友.时时提醒“我”好好学习,不断催“我”奋进。)

指导朗读。

3.读读第6—7自然段,思考这两段中从哪儿可以看出我对鸟儿的喜爱?为什么?

交流。(喜鹊报喜、明白道理——联系自己的课外知识他还会从什么鸟身上明白了什么道理)

指导朗读,读出对鸟的喜爱之情。

4.小结:“我”不光听懂了鸟语,而且从鸟语中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难怪我会这么喜欢鸟。

三、学习第四段。

1.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2.比较句子:如果把“的确”这个词去掉,说说跟原句有什么不同?

3.讨论:为什么说“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4.齐读,把作者的感叹之情读出来。

五、作业。

仔细观察一种你喜欢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板书设计:

15鸟语

爱听

想学

对话

收获

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语文视野:

“中国鸟王”的阎福兴

听懂鸟语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在辽宁葫芦岛市就有这样一位奇人,不但能听懂几十种鸟语,而且能和鸟儿愉快地交流。他就是被人们誉为“中国鸟王”的阎福兴。

■童年为鸟所救,一生和鸟结缘

据《北京科技报》报道,40年前,阎福兴还是辽宁省兴城西南110里外三道沟乡的一个小羊倌,家境贫寒的他8岁起开始放羊。

11岁那年夏天,一个炎热的午后,疲惫的他坐在大梨树下乘凉,不知不觉中睡着了。突然一阵异常急促的鸟鸣声将他惊醒,他很是气恼。这时,正在蒙眬中的他,隐隐约约感觉赤裸的上身不自然地发凉,定睛一看吓了一跳,原来一条蛇正趴在自己的胸前,他猛地跳起来,将蛇甩到地上,迅速用鞭子将蛇卷起来,扔到远处,才长出了一口气。阎福兴暗自庆幸自己捡回了一条命,而鸟儿的及时帮助也让他非常感动。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鸟语,和它们做真正的朋友。

■8年放羊,学会几十种鸟语

阎福兴的“鸟语”生涯,是从模仿当地叫声最好听的鸟———腊嘴的叫声开始的。

起初,他虽然吹出的声音和真鸟叫声非常相似,可鸟儿们似乎并不认可。仔细分辨后,他发现,自己吹出的声音的高低、频率和鸟有很大不同。虽然一种鸟的发音基本一样,但鸟在不同的情境和行为里,叫声的频率大不一样,一般人完全不能分辨其中的细微差别。

于是,他从鸟儿由南方迁徙当地开始,用心观察、倾听它们,从反复的琢磨体验中他渐渐摸到了门道。他还经常趁鸟妈妈飞出觅食时,悄悄爬上树,模仿雏鸟父母的叫声,将自己抓来的虫子喂它们,听到惟妙惟肖的模仿声,鸟宝宝根本没想到这个勤劳的“爸爸”竟然是人假扮的,吃得可高兴了。

阎福兴学习腊嘴的声音经历很长一段时间,此后他开始不断学习其它鸟类的叫声。8年放羊,当地所有鸟的叫声特点,已经烂熟于他的胸中。每当他戴上柳条帽子坐在大梨树下学鸟叫,都会引起鸟儿们热烈的共鸣,它们从四面八方飞来,停落在树枝上,甚至落在他的草帽上和他一块儿快乐唱和。

■“鸟叔叔”成为代名词

1975年,21岁的阎福兴考入兴城县剧团,可他的鸟语绝技却没有让他成名,直到20年后的1994年,葫芦岛电视台发现了他的惊人才能。此后,伴随着他取得第二届中华绝技大赛金奖,阎福兴逐渐为人所知。

1995年,阎福兴应邀到秦皇岛南戴河给“小小收藏家夏令营”的孩子们表演,孩子们高兴地叫他“鸟叔叔”。从此“鸟叔叔”成了阎福兴的代名词,他将“鸟叔叔”印到名片上,走上了宣传爱鸟、保护环境公益活动的第一线。

■开设爱鸟热线

如今,阎福兴因鸟而为人熟知,他成了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他把自己家里的电话开设成爱鸟热线,无偿和全国各地喜欢鸟、爱护鸟的热心人交流,并成功地救助了好多身处险境的鸟儿。很多人通过爱鸟热线和他相识,有的人要他学鸟叫,为防止自己逼真的“鸟语”被捕猎者利用,他非常谨慎,总是要详细问清对方的身份和目的,最后还不忘劝告对方一定不要伤害野生鸟。

现在已熟练掌握多种乐器的阎福兴在外演出时,每一段都穿插鸟的叫声,他常常动情地对观众说:我不需要你们的掌声,只是希望在座的诸位管住自己的嘴,不要吃野生鸟类,这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02月19日第二版)

16.天鹅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第五、六、七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爱护珍稀动物的思想感情,懂得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4月25日,累计课时:59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谁能说说天鹅是一种怎样的鸟?

2.板书课题,齐读。

3.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二、初读课文。

1.现在打开书,请你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大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生字记住,好吗?各人读各人的,开始吧。

2.出示词语:

杰出好奇湖畔沼泽寒潮一无所获

腾空而起胸脯塌陷边缘继续扩大

号子结束昂首挺胸

读一读,说说你理解了哪些词。

你有什么识记生字的好办法?

3.指名分小节读课文,正音。

4.说说课文写了天鹅的什么故事?

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带领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故事。

5.理清课文段落。

三、作业。

1、抄写习字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4月27日,累计课时:60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第五、六、七自然段。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爱护珍稀动物的思想感情,懂得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重点分析的能力。

一、复习导入。

1.读题。

2.谁能用一、两句话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天鹅的什么故事?(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带领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故事。)

二、精读感悟。

1.这篇写得很美、很感人的文章,有哪些段落、句子、词语深深地打动了你,你一读到这些内容就肃然起敬?请找出来,用心读一读,细心品一品

2.学生自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交流,相机点拨。

第5自然段。(出示这一自然段内容)

“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

1)指名读。

2)说说令你感动的理由。(天鹅忍着疼痛撞击冰面,很感人;它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一次又一次的扑打冰面,很感人……)

3)师小结:撞击冰面的确很疼痛,但这只老天鹅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撞击冰面,这个情景很感人。(板书:一只老天鹅)

4)读书要认真欣赏,慢慢品读,细细体会文字中含着的意思,包含的感情。再来读,看看这次有哪些词儿让您感动?

①“重重地”:这说明天鹅击打冰面的力量很大;它把自己的疼痛、生死完全抛开了;写出了老天鹅破冰的决心……

②“胸脯和翅膀”:老天鹅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作为破冰的武器。

③“腾空而起”:老天鹅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增加下落的冲力,使胸脯和翅膀扑打冰面的力量更大。)

④“石头似的”:天鹅是美丽的,优雅的,可以比作少女、仙女,可这里把它比作什么?(石头)是否不恰当?(把它比作石头,可以说明老天鹅用尽全身力气;写出了老天鹅不顾身体的疼痛,勇敢破冰的精神……)

石头是没有生命的,是感觉不到疼痛的,可是老天鹅感觉得到吗?(感觉得到,但不怕疼痛。也就是义无返顾,态坚决的,这需要很大的勇气。)

⑤老天鹅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作为代价,你觉得它怎么样?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出示:奋不顾身、义无返顾、全力以赴、舍己为人、无私奉献、舍生忘死)

⑥(板书:勇敢奉献)

⑦指导朗读:你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老天鹅这种精神表现出来?

5)然而以生命付出的代价也只是使冰面颤动而已,这分明是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呀,可是这只老天鹅是这样想的吗?

“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

①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不止扑打了三次,可能是五、六次,七、八次,甚至无数次)

②师描述,生想象:(让我们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慢慢地放映这只老天鹅接二连三地撞击冰面的镜头。)第二次,它又腾空而起,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这时,老天鹅可能头晕了,也可能会眼冒金星,但它还是拍拍翅膀,艰难地站了起来,第三次腾空而起,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6)指导感情朗读:多么巨大的力量,多么可贵的精神!我们目睹了这一幕,没有理由不读好它。(指名读、齐读)

第6自然段。

1)面对这样一个勇敢、奉献的老天鹅,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天鹅,我想对你说,你真”(点拨:破冰勇士)

2)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动?

“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沿着冰窟窿的边缘继续扑打着,水面在慢慢扩大。(老天鹅在扑打出冰窟窿后,完全可以不撞击了,可以休息了,但是他不放弃,坚持不懈。

①哪个词令你感动?(继续扑打:说明它有恒心)

②所以这里把老天鹅比作一位“勇士”,前面还加上了“顽强”。

3)除了老天鹅破冰的情景,还有什么地方也深深地打动了你?说明理由。

“有几只天鹅来帮忙了,很快整群天鹅,大约百十来只,都投入了破冰工作。它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水面在迅速地扩大着。

(在老天鹅的感召下,这一群天鹅都加入了破冰工作,体现了天鹅的团结拼搏精神。)

①板书:一群天鹅

②这里有两个词很重要,“那样那样”用了这两个词,表达的感情就不一样了。你能再读读这段内容体会一下吗?(表达了作者的敬佩;由衷地赞美与敬佩。)

③这群天鹅除了“齐心”,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齐心协力、团结协作、同心同德、同舟共济)

④一起读这一段。

4)往下引读:“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

①劳动号子是怎样喊的?生齐读。

②出示插图:这就是天鹅们集体破冰的场面,请你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③每只天鹅都以血肉之躯为武器一起扑打着冰面,你感受到了它们的什么精神?(板书:团结拼搏)

④如此美丽可爱的天鹅,请同学们再用心去读一度,读出天鹅集体破冰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5)想一想:此时此刻,天鹅,我更想对你说,我要向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自然段。

1)是啊,团结就是力量!在这样一个团队面前,死神也却步了。

2)引读第7自然段。

3)你能想象天鹅们在“欢呼”些什么吗?(我们胜利了;感谢老天鹅……)

4)小结:其实课文“天鹅的故事”讲了两层含义:一只老天鹅像一块石头似的重重地撞击冰面,体现了它勇敢、奉献的精神;在它的感召下,一群天鹅砸破冰面,找到了食物,他们又是那样团结拼搏。

4.我们读了这篇课文,被它们的这些精神所感动了,我想,亲眼目睹这一切的斯杰潘老人,他的触动一定更大,找出来读读。

“多么可爱的鸟儿啊!我当时离它们才三四十米,双手端着上了子弹的猎枪,可是,我却把枪挂到肩头,悄悄地离开了湖岸。从此以后,这支猎枪就一直挂在墙上,再也没有动过。”

1)个别读。

2)看着这一群可敬的天鹅,听着这一声声胜利的呼唤,斯杰潘,你会想些什么?

(多么可爱的鸟儿,我们不应该伤害它们,还是走吧;怎么可以剥夺它们好不容易争取来的生存机会呢?这些鸟儿多么像人哪!……)

3)所以他——(引读)要悄悄地离开,而且把猎枪一直挂在墙上,再也没有碰过。

4)当说到这些话时,老人是怎么说的?(深情)什么情?(油然而升的爱、敬佩……)

三、作业:练笔。

板书:16、天鹅的故事

奋不顾身团结拼搏

语文视野:见教参。

17.生命壮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一则自己自己喜欢的故事背下来。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语意思。

3.读懂两则小故事,感受蚂蚁和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两个难句的含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两个难句的含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蚂蚁和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1、教学准备:课件

2、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4月28日,累计课时:6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两则故事,能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2.能通顺流利的朗读课文。

3.会写本课生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的小动物,在许多人的眼中他们是弱者。可是它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却演绎了一个个震人心魄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2.齐读课题(生命的壮歌)

3.“壮”字是什么意思?不会的举几个词说说看。相信学完了课文,你对“壮”字会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二、初读指导

1.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两个故事。播放动画。

2.同学们想不想自己亲自去读读这两个故事。读准生字,读通句子。划出不理解的句子,圈出难解词语。

按上述要求自读课文。同桌互相检查自读情况,并指出读的不够通顺的地方。把读不好的句子反复读读,

3.读句子并说出不理解的词。

肝胆俱裂束手待毙火舌舐动火神肆虐惋惜焚烧放弃灼焦丘陵

集体交流:A束手待毙:捆起自己的双手等死。比喻遇到困难或危险不积极想办法应对,而是消极等待死亡或失败。

B肝胆俱裂:裂就是破裂,俱就是全部,这个词是说蚂蚁的五脏六腑都破裂了。

C火神肆虐:任意的破坏?火烧得很凶。

D惋惜:同情别人的不幸;对某些不如意的事感到遗憾。读出书上表示惋惜的句子。

4.同学们课文都读了几遍了,你都会读了吗?我们一起拿起书,把你的朗读成果展示给同学们。你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集体交流。

5.默读课文,想想每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

“蚁国英雄”讲的是一群蚂蚁在大火的围攻下,他们抱成团向河岸突围,在外层蚂蚁的舍身保护下逃出火海的故事。

“生命桥”讲的是一群羚羊为了躲避狩猎队的捕杀,在老龄羊的带领下,纷纷用死亡架起一座座生命桥,年轻羚羊秩序井然地飞跃悬崖逃生。

三、自学生字

1.认读生字。

2.说说该注意的地方。

“丘”笔画不多,要注意在田字格中的布局安排。

“肆”字笔画较多,右半部分有四横,长短不一。

“臭”上面是个“自”,下面是个“犬”。

3.描红。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习字册。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4月29日,累计课时:62课时)

教学目标:

重点蚂蚁突围部分,感受其中蕴涵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故事

1.范写生字“蚁”,齐读。

2.看到这个字,你们最先想到的是什么?老师为什么把这个“蚁”字写得这么小?结合出示卡片:(弱小)的蚂蚁

3.继续板书:蚁国英雄

齐读题目

4.这是一个小故事的题目,初次看到这样的标题,你的脑海里出现过问号吗?把你的疑问告诉大家。(为什么要把弱小的蚂蚁称作是英雄?)板书:?

5.指名试述故事大意,并结合出示卡片:草丛起火蚁群被围抱团突围成功脱险。

6.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故事?(感人肺腑、扣人心弦、震憾人心、可歌可泣……)这样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故事还愿意再读一读吗?

二、细读感悟

1.默读故事,想想故事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为什么这些内容能深深地打动你的心?把这些内容划下来,然后投入自己的全部情感好好读一读。

2.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结合进行朗读训练。

(1)结合交流课件出示图及文字: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

①引导学生抓住“并没有束手待毙”、“迅速地扭成一团”、“突围”等处体会蚂蚁的沉着、团结、勇敢,并练习朗读。

②引导学生抓住“万万没有想到”、“竟”、“突然”等处,体会作者的惊喜之情,并指导朗读。

③这里的“区区的弱者”指谁?(蚂蚁)弱是与强相对而言的,现在处于强势,对蚁群的生命构成威胁的是什么?(大火)从文中找出表现火势强盛的句子,并练习朗读。(相机板书:火神肆虐)

④火神如此肆虐,形势这样危急,可作为区区弱者的小蚂蚁并没有束手待毙,相反它们采取了结团逃生的方法。多机智的小蚂蚁呀!多勇敢的小生灵呀!让我们带着对它们的由衷赞叹,再次好好地读读这个感人的句子吧!(有感情地齐读出示的句子。)

(2)结合交流出示: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烈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①引导学生抓住“火舌舐动”、“不断发出”、“爆烈的声响”(肝胆俱裂)等处体会火势的凶猛、形势的危急;

②抓住“越来越迅速地滚动”、“不见缩小”(为什么不见缩小)

③为什么称外层蚂蚁为“蚁国英雄”?哪里读出了他们的英雄行为?抓住“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等处体会蚂蚁的勇敢、坚定、勇于献身。(结合板书:勇敢、坚定、勇于献身)

④指导朗读。

⑤再读这句话,读出作者的赞颂、敬佩之情。

3.学习了这则故事之后,老师还想让大家用上些词语形容蚂蚁,现在你们会用哪些词呢?出示卡片:()的蚁国英雄

(1)、带着对蚁国英雄由衷的敬意再来读一读这则感人的故事。

(2)、河面上升腾起一层薄薄的烟雾,这是()

面对此情此景你的心中升起了什么呢?

三、激情揭题。

1.师述:正是这些一向被我们视作区区弱者的蚂蚁,在肆虐的火海中却是这样的沉着、坚定、团结一致。它们不惜以个体的牺牲,求得种族的生存,是它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和可贵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赞歌。

2.板书:生命的壮歌让我们一起满怀深情地读好它。

3.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曾有许许多多英雄楷模涌现,他们身上正是有着蚂蚁的这种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你想到了谁?

四、学法小结。

1.细心的同学一定早就注意到了,我们的课文中还有另一则小故事。如果我们用上学习《“蚁国英雄”》的方法,就可以自学下一个故事了。

2.回忆小结学法,结合出示卡片:

了解故事大意

细读感人之处

朗读表达情感

板书设计:

蚁国英雄

团结合作勇于献身

火神肆虐不松动分毫

火舌舐动不放弃岗位

第三课时

(授课日期:5月4日,累计课时:63课时)

教学目标:

重点阅读羚羊跳跃悬崖的句子,感悟一幕幕沉着冷静、团结协作、舍己为人,从容赴死的壮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生命桥”齐读。

2.质疑:看到这个小故事的题目,你的脑海里有什么疑问?(为什么是“生命桥”?“生命桥”的含义是什么?……)

3.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4.师述:在一个大草原上曾发生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山上的狩猎队上山打猎,把一群羚羊感到了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可是后来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可是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猎枪。)

5.猎人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震惊)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二、细读感人之处。

1.过渡:这样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故事还愿意再读一读吗?

2.默读故事,想想故事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为什么这些内容能深深地打动你的心?把这些内容划下来,然后投入自己的全部情感好好读一读。

3.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结合进行朗读训练。

(1)结合交流课件出示图及文字: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①读读句子,说说读了这个句子后你想知道些什么?(那弧线是什么弧线?羚羊是怎样跳崖的?为什么要说以老羚羊的生命作桥墩?……)

②这么一句话带给大家这么多的谜,那我们再读这个故事,想象那发生在老羚羊身上一个个场景,你一定会明白些什么?(明白是用老羚羊的生命做桥墩的。)

③讲述原因

(2)结合交流出示:当老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子有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①播放动画。

②说说试跳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④(理解“刚好”)

(3)引出第一自然段:几分钟以后,羚羊群分成了两类:老羚羊为一类,年轻的羚羊为一类。一只老羚羊走出羊群,朝年轻羚羊群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应声跟老羚羊走到了悬崖边。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奔跑着向悬崖对面跳过去,随即老羚羊紧跟后面也飞跃出去,只是老羚羊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

①找出羚羊的动作进行想象: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②指导朗读:抓住老羚羊和年轻羚羊的动作,想象那一幅幅场景,突出“猛蹬”。

③动画演示:同样的一次飞跃,却酝酿出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a.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

b.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④这是多么的感人呀,同学们,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⑤再次指导朗读课文

(4)继续交流,出示:紧接着,一队队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①读读这一段,理解“秩序井然”。

②想看一看这一幅场景吗?动画演示,师范读。

③看到了如此神圣的场面,你们理解羚羊们的所做吗?

这老羚羊心中想着“他人”的献身精神激励了年轻羚羊,年轻羚羊也心中想着“别人”、心中装着集体,它们身上都表现出可贵的团结协作精神。

三、激情揭题。

1.师述:一只只老羚羊都甘愿牺牲自己,用自己的生命给年轻羚羊架起一座座生命的桥梁,让一只只年轻羚羊逃脱死亡,求的生存。这是一座座真正的桥梁。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赞歌。

2.板书:生命桥齐读。

3.目睹了一切发生过程,你们想用什么词、句来赞美老羚羊呢?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蚁国英雄》或《生命桥》。(二选一)

2、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生命桥

团结合作勇于献身

创造生命的奇迹

语文视野:

见教参《蝼蚁壮歌》

习作五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前的习作要求,通过讨论,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读懂例文《我家门前的植物》,了解例文的材料选择和安排。

3.能按习作要求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研究报告。

教学重点:

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能按习作要求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研究报告。

教学难点:

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能按习作要求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研究报告。

教学准备:观察一种植物,作好相关的记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4月26日,累计课时:64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前的习作要求,通过讨论,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读懂例文《我家门前的植物》,了解例文的材料选择和安排。

3.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赖于生存的世界里,除了人和动物外,还有一个庞大的生命群体,那就是植物。他们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并蕴藏着无穷的奥秘,就那些长在我们身边的花草树木都有难以解读的生存密码,今天就让我们用智慧的眼睛和心灵去与它们对话,解读和开启神秘园的大门。

二、检查观察情况。

1.你观察了哪种植物?你是怎么观察的?

2.你观察到了哪些结果?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一下。

三、阅读范文,指导写作。

1.自读思考:作者写了哪种植物?他在文中写了哪些内容?

2.交流:

板书:自己的发现研究的成果

3.讨论:

围绕“自己的发现”,可以写哪些内容?(形状、色彩、气味、动静变化、生长规律、作用等)

围绕“研究的成果”可以写哪些内容?(自己是怎么找到研究成果的?答案是怎样的?)

4.围绕这两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你的发现和研究成果。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老师根据同学们交流的情况及时点评)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4月26日,累计课时:65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按习作要求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学过程:

一、学生写草稿,教师巡视。

二、评析草稿。

三、修改草稿。

板书设计:

写一份植物的研究报告

确定对象

仔细观察

认真研究

完成报告

练习五

教学目标:

1.了解谜语的特点,练习创作谜语。

2.积累语言(成语)及古今贤文。

3.写好钢笔字。

4.学做节目主持人。

教学重点:背诵积累成语和古今贤文。

教学难点:学会创作谜语。

教学准备:卡片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5月5日,累计课时:66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谜语的特点,练习编谜语。

2.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处处留心。

1.猜谜:红口袋、绿口袋,有人怕,有人爱。(打一蔬菜名)

2.读读字典上的解释。

3.比较谜面与字典上对辣椒的解释有什么不同?

4.小结谜面的特点:表述间接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具有趣味性。

5.练习创编谜语。

(1)说说下列一种物品的特点。

(2)发挥想象,练习编谜语。

6.给大家猜猜你编的谜语。

二、写好钢笔字。

1.看看这些字的笔划有什么共同点?

2.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笔画都向中心聚,挺直腰杆有精神)

3.描红。

4.生上黑板书写,评议。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5月6日,累计课时:67课时)

教学目标:积累成语歌及古今贤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读读背背。

1.学习成语歌。

(1)自读,读准每个成语的读音。

(2)指读,纠正读音。

(3)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一唱一和:比喻互相配合互相呼应。

呼朋引类:呼唤朋友、招引同类。

欢呼雀跃:欢快地呼叫,高兴得像鸟儿一样蹦蹦跳跳。

如痴如醉:像醉了痴了一样。形容非常迷恋的样子。

(4)说说这些成语描绘了一副怎样的情景。(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鸟夜晚归巢时在林中嬉戏的情景,表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5)试着把这首成语歌背出来。

2.积累古今贤文。

(1)自读,读通句子。

(2)读读这些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通俗易懂,便于记忆)。

(3)说说句子的意思。

(4)试着把这些句子背下来。

(5)小结:这些句子都写出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其实合作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现代社会不能没有合作。

第三课时

(授课日期:5月9日,累计课时:68课时)

教学目标:学做节目主持人。

教学过程:

一、读题,明确要求。

1.做庆祝“六一”节的节目主持人。

2.主持人要先了解节目内容、想好开场白、串联词和结束语。

3.主持过程中还要善于鼓动大家的情绪、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二、明确节目内容。

1.思考在庆祝“六一”儿童节的活动时可以有哪些节目?

2.交流,师板书。(注意节目内容的丰富性,可以结合学校艺术节活动)

三、练说开场白、串联词和结束语。

示范:

1.开场白。如: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好!()班庆“六一”活动现在开始。

2.串联词。节目与节目之间要有衔接的话,不是简单地报个节目。

3.结束语。如:演出到此结束,祝同学们节日快乐!

练说:小组练说。

交流。

第四课时(单元测试)

(授课日期:5月9日,累计课时:69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备课

★单元名称:第六单元

一、单元概述:

第六单元是环保篇,是关于保护环境、改造环境、美化环境的教育。本单元有三篇阅读课文《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古诗两首》、一篇习作和一个练习组成。这三篇课文,用不同的文学样式表达了同一个主题: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20个生字,熟记一些常用的多音字,能在具体的句子中准确地读准它的读音。

2.读懂课文,练习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能用有关词语造句。

3.通过朗读、默读、背诵、复述,把握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保护环境、改造环境、美化环境的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人类家园的情感。

4.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作品中生动和形象的语言,与文本展开深层次的对话。

三、教学重点:

1.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美好生存环境的壮举。

2.认识到森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及破坏森林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四、教学难点:

1.感受故事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艺术美和自然美的鉴赏能力。

2.学习围绕中心句,有条理的阐述森林的重要性。

五、分课教学思路

《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有关环境改造与保护问题的课文。作者以参观访问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为了改造生活环境,辛勤种植并尽心侍弄花草树木,终于建成绿洲,营造出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课文配有插图,展示出迪拜的美丽风光与沙漠绿洲的整体面貌,便于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配合进行写话练习。

《云雀的心愿》是一片童话故事,以童话的方式介绍了森林的作用。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进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灵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小云雀懂得了保护“森林水库”的重要。故事情节生动,语言通俗流畅,好读易懂。教学时在学生充分个性化朗读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还可以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这个童话故事,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地感受森林对环保的重要作用。

《池上》写乡村孩童的天真可爱,一是“偷采”,二是“不解”;而《小儿垂钓》中则有“映身”、“遥招手”、“不应人”。教学中要把诗句中写景和叙事的画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地过渡引导,使整首诗的意境浑为一体。古诗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感知语言的能力,强调以读为本,通过组织生动活泼、科学有效的朗读训练,引导学生感知语言,感悟形象,体验情感,体会用意。遵循以下思路展开:激趣导入——初读感知——品读感悟——读背体会。

练习六中“处处留心”安排了对噪音的了解,这一题可以说是与本单元的环保主题遥相呼应,“读读背背”中安排了两个内容,一是成语的积累,二是古诗的积累。使这一个“单元主题阅读学习”形成了更大的版块,最大程度地整合了语文学习的效果。即学生不但扎扎实实地学到了“知识和能力”,而且亲历了学习的过程,运用了多种学习方法,同时还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和情感体验,较好地把语文学习的三维目标整合到语言文字学习的这个载体中。

另外安排习作6要求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和别人讨论,也可以留心报刊杂志上有关这个问题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认识写篇文章,从而落实“自主习作,乐于表达”的理念,透出浓浓的人文情怀。

18.沙漠中的绿洲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人类家园的情感。

4、培养学生的因果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沙漠中的绿洲是怎样形成的,感受阿联酋人民为改善沙漠环境所做的努力。

教学难点:感受沙漠变成绿洲的过程,体会绿洲的来之不易。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5月11日,累计课时:70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沙漠的图片。

2.哪些同学了解“沙漠”?谁能说说“沙漠”的特点?(板书:沙漠)

(辽阔无垠,黄沙漫天飞舞;看不到上点绿色,几乎是不毛之地;浩如烟海……)

3.什么是绿洲?(板书:绿洲)

(沙漠是有水有草的地方。)

4.板书课题:7沙漠中的绿洲

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读后讨论:听读课文后,你了解了什么?

2.自读课文。

(1)自读要求:

A.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注意读准每个生字的字音。

B.自由练读从课文中画出的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C.注意读顺长句子,难读的地方可标上着重号。

D.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学生按照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①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指读小黑板上的词语。

②指名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恶劣、侍弄、适宜、培植、纵横交错、不毛之地、星罗棋布

③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要求不错字、不加字、不减字、不读破词破句。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④检查自然段段意,了解情况。

指名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看图。

2.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3.交流

(阿联酋是沙漠的世界;绿洲很多,星罗棋布;白茫茫的沙漠中有星罗棋布的绿洲,那一定是非常美的画面……)

4.相机理解“星罗棋布”,引导学生用“星罗棋布”说话。

5.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作业

1.描红。

2.习字册。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5月12日,累计课时:71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人类家园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因果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沙漠和绿洲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而阿联酋人民却能在这白茫茫的沙漠中,建立起星罗棋布的绿洲,让我们不得不叹,这是一座座美丽的城市,让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人类的奇迹。

迪拜是阿联酋的一个典型的绿洲城市,让我们就到迪拜去欣赏一下吧,领略一下沙漠中的绿洲的独特的美。

二、欣赏迪拜风光,感受绿洲的来之不易

(一)欣赏迪拜风光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欣赏图上风景。

2.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绿树成阴,鲜花遍地;人们非常爱惜花草)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绿树成阴,鲜花遍地”的情景吗?从哪儿看出人们很爱惜花草树木?

4.朗读这一段。

5.小结过渡:

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片绿洲是那么美丽,那么迷人,人们是如此地爱护绿洲。而这迷人的绿洲却是在荒芜人烟的沙漠中,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同学们不禁要问,这沙漠中的绿洲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下文。

(二)感受绿洲的来之不易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2.你有什么感受?

3.自己再仔细读读这一自然段,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绿洲的来之不易。在有关词句下圈圈画画。

4.交流:

(1)原来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

抓住“白花花”“硬硬的”“盐碱”(理解盐碱地)“土咸、水咸”“不毛之地”来感受沙漠环境的恶劣,植物根本无法生存,人们生活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

朗读好这一小段。

小结:如此恶劣的环境,要想绿化谈何容易啊!

(2)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

通过三个“买来”、“挖去”、“填上”、“埋下”等词语让学生感受到阿联酋人民建设绿洲劳动之艰巨、代价之昂贵。

指导朗读这些语段。

阿联酋人民付出了多么艰辛的劳动、多么昂贵的代价,才建成如此美丽的绿洲,正如他们自己所说的(引读)——阿拉伯朋友告诉我们……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

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5.过渡:如此艰巨的劳动,如此昂贵的代价,阿联酋人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阿拉伯朋友这样说。

反复朗读这句话,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阿联酋人民对美丽生活坚定执著的追求。尽管自然环境恶劣,尽管培育花草树木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和艰辛的劳动,但是,阿联酋人民没有放弃对美好的环境、美好的生活的追求。)

三、视频看工人浇水,体会人们侍弄花草的精心。

1.细读第4-6自然段。

2.这些段落写了什么?

(工人给花草浇水)

3.你有没有产生什么疑问?作者看到了这一幕,也产生了这一问题。

4.找出作者的问话,读一读

“这下面都有自来水管,还需要浇水?”

这是一个什么句?(反问句)它的意思是(这下面都有自来水管,不需要浇水了。)

5.园林工人用“不”“不”反驳了作者,接着他用他的劳动成果回答了作者为什么要浇水。找出来,读一读,说一说。

抓住“雨雾从空中洒下来”、“淋得干干净净”、“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来理解,原来浇水的目的还在于把花草上的尘土清洗干净,使“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

我们再来读读这些语句,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

美丽的花草树木来之不易,阿联酋人民非常爱惜。

爱惜这些花草树木,有如爱人们自己。因为有了这些花草树木,沙漠中的人们才生活在美好的环境中。所以才有了前文写到的“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的感人情景。

6.阿联酋人民用双手、智慧培育出这绿树、鲜花,他们精心侍弄着这些珍贵的花草,扮美了生活,他们带着无比幸福、自豪的心情向我们呈现着他们的劳动成果——引读:园林工人高兴地笑了……

四、品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升华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读好“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等词语。)

2.通过朗读,感受阿联酋人的勤劳、智慧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阿联酋人在沙漠中创造出一片片绿洲,用双手、用血汗营造了美好的生活环境,你想对阿联酋人说些什么?(激发学生对阿联酋人的钦佩之情,激发学生改造环境,保护环境的豪情。)

4.说说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污染环境的现象?你准备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五、课外作业

仔细观察题头的照片,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课文中的词语可供选用。

六、板书:

18、沙漠中的绿洲

↓↓

恶劣美好

咸而板结绿树成荫

不毛之地鲜花遍地

精心侍弄花草

营造美好环境

语文视野:见教参247页

19.云雀的心愿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可以……也可以……”造句。

3.通过阅读,感受森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破坏森林给人类自身所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提高概括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凭借语言材料,使学生明白森林的重要作用,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5月13日,累计课时:72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能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的生字,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3.理清课文层次,知道云雀的心愿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云雀的心愿】

2.齐读课题。

3.理解题意

心愿,你懂吗?(内心的愿望。)

云雀:鸟类,不是麻雀。鸣叫声婉转动听。常飞至40-50米高处。降落时收翅敛体,接近地面时才展翅滑翔,轻落在地上。

4.云雀的心愿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愿。带着问题,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生字

讨厌乱砍滥伐泛滥贫瘠浑黄冲垮树冠冲刷土壤擦汗邀请凶猛枯枝败叶苔藓脱缰的野马

3.个别读正音。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学生能说出意思,那么自己解决。说不出留到下节课。

4.朗读重点段落。

5.小云雀和妈妈分别飞到了哪些地方?

6.给课文分段,说说小云雀分别看到了哪些景象?

(1)小云雀和妈妈出去看世界。

(2-4)他们来到沙漠上空,看到黄沙漫天,听妈妈介绍知道人们乱砍滥伐让森林变成了沙漠。

(5-10)他们来到大河上空,看见河水泛滥成灾,妈妈告诉他那是破坏了“森林水库”的后果。

(11-13)他们回到森林里,妈妈告诉他森林是天然的空调,冬暖夏凉。

(14—15)让沙漠变成绿洲这是云雀的心愿。

7.读读最后一段话,云雀的心愿是什么?

8.为什么产生这样的想法?用“因为……所以……”说说。

三、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

2.说说要注意的地方。

四、作业。

1.习字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5月16日,累计课时:73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感受森林对环境保护地重要性,充分认识破坏环境给人类自身所带来地危害,培养学生地环保意识。

3.练习用“可以……也可以……”有条理地表达。

4.提高概括分析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初读了《云雀的心愿》这篇文章,谁来告诉大家云雀的心愿是什么?板书【沙漠→绿洲】你是从哪一段知道的?

2.出示【第十四自然段】

3.齐读

4.读了这句话你知道,小云雀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愿?

板书【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他是怎么知道的?)

5.再读小云雀的话。

过渡:原来是因为他跟着妈妈到外面的旅行,让他认识到了森林的重要。云雀妈妈和小云雀飞过了哪几个地方?

二、品读课文,感受森林之重要

(一)学习2-4自然段

1.他们先来到了沙漠,你们在电视上见过沙漠吗?

①你感觉沙漠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说说沙漠的恶劣环境)

②云雀看到了什么景象?个别读2-4

③小云雀喜欢这里吗?(不,埋怨,讨厌)

④为什么?(狂风刮过,地上的黄沙漫天飞舞弥得他们睁不开眼)

⑤出示沙漠的相关图片

⑥师述:这就是沙漠,到处是沙子,一眼望不到边。没有土,又很难找到水,长不出庄稼。课文中哪个词可以形容这样的土地?(贫瘠)

2.找得真准,看到这样的情景,小云雀和妈妈进行了一次对话。谁当一回小云雀,谁读妈妈的话。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3.评议是否读出了小云雀的埋怨的口气,妈妈心疼的语气。

4.云雀妈妈,你心疼什么啊?人们乱砍滥伐,茂密的森林变成了贫瘠的沙漠。

5.听了云雀妈妈的话,你知道森林还有什么作用?板书【防风固沙】

6.难怪小云雀要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7.小结:你能来填填这个句子吗?

出示:因为,所有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二)学习5-10小节

过渡:土地失去了森林的保护,变得贫瘠。大河失去了森林的保护又会怎样呢?让我们随着云雀母子到大河的上空看一看。【放录像】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3.学生读相关句子。这样的景象就叫“泛滥成灾”

□“像脱缰的野马”、“咆哮”、“冲跨”、“淹没”。)

□这里把肆虐的洪水比作了什么?

□“咆哮”有三种意思:⑴(猛兽)怒吼,⑵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⑶形容人的暴怒喊叫。这里应选哪一种?可见,洪水泛滥成灾时是多么可怕。

4.谁能用朗读再现当时的情景。

5.如果有了“森林水库”的保护,洪水就不会泛滥成灾,,——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5.可是小云雀还是不明白森林就是森林,怎么能说是“森林水库”呢?

6.自由读第十自然段。

7.小云雀的问题你能回答吗?学生自由说。

8.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地给小云雀说说原因。

因为可以,也可以,所以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

9.听你这么一说老师也更加明白了,原来森林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谁帮老师写到黑板上来。板书【蓄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三)学习11-13自然段

过渡:引读

他们飞呀飞,觉得(又累又热),就飞回他们居住的那片森林。小云雀说了什么,妈妈又说了些什么。我们分角色读一读怎么样?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1.为什么说森林是“空调器”也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

2.原来森林还有这么重要的作用,谁来添上板书。【调温】

3.小结:回到家以后小云雀又学到了一个知识。因为森林可以调节温度所以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三、迁移延伸

1.探索之旅结束了,小云雀一次又一次地深切感受到——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你能用上这样的句子有条理地说一说吗?

因为森林可以,也可以,,所以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教学中多处用这样的句式,让学生概括森林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森林还有哪些重要作用呢?

人类的资源宝库;庞大的氧气制造厂;良好的吸尘器;绿色的隔音墙。

3.森林还有这么多的作用,难怪小云雀一边听,一边不住的点头。(引读下文)这也是云雀妈妈的心愿,更是大家共同的心愿。为了实现你的心愿。你会怎么做?

四、布置作业。

1、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2、完成本课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20.云雀的心愿

沙漠→绿洲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挡风固沙蓄水调温

语文视野:

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

地球上生存着种类繁多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和地球上的大气、水以及土壤共同组成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而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又有无数个小生态系统,它们经过亿万年的演化,达到了稳定的平衡状态,这就是生态平衡。

??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组成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种类和数量上互相协调,即使受到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也能保持相对稳定。对污染物质来说,自动调节能力就是环境的自净能力。但是,一个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再强,也是有一定限度的,超出了这个限度,调节就不再起作用,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如果现代人类的活动使自然环境剧烈变化,或进入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有害物质数量过多,超过自然系统的调节功能或生物与人类可以承受的程度,那就会破坏生态平衡,使人类和生物受到损害。

生态平衡的破坏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自然原因主要指自然界发生的异常变化或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有害因素,如火山爆发、山崩海啸、水旱灾害、地震、流行病等自然灾害。人为因素主要指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工农业发展带有的环境问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机器的广泛使用,为人类创造了大量的财富,而工业生产排出的废弃物却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大量人工制取的有毒化合物进入环境后,在环境中扩散、迁移、累积和转化,不断地恶化环境,严重威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

我们应该懂得,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就是保护环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20.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含义,感受诗歌中包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5月16日,累计课时:74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池上》,了解诗歌的意思,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能熟练背诵。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现在已是初夏时节,夏天的时候,池塘里的荷花是一处迷人的风景,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4.生齐读题目。

5.简介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①读准后鼻音:撑、艇、萍;

②学习新词:浮萍,理解词义,练习书写。

(2)齐读诗歌。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①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③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④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

2.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板书设计:

池上

偷采白莲回景美引人

不解浮萍开童真童趣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5月18日,累计课时:75课时)

教学目标:

1.逐字逐句理解《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的孩子的天真、可爱。

2.学习生字“稚、侧”,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映、路人、借问、遥、招手、鱼惊、应”的意思。

3.背诵古诗。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复习,背诵《池上》

板书:《小儿垂钓》。读题,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介绍诗人:胡令能,唐代诗人,他家境贫困,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被人称为“胡钉铰”,他为人聪明、勤奋好学,善于吟诗,大不愿涉足官场,后在家乡隐居。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诗歌,纠正字音。

2.指导书写生字:稚侧(引导学生联系熟字记忆。)

三、理解诗意。

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思考:是什么样的小孩在钓鱼?从哪看出他年龄很小?理解“蓬头、稚子”。这个头发很乱的小孩在干什么?字典中“纶”什么意思?理解“学垂纶”就是学钓鱼的意思。

2.指名读第二句。思考:小孩儿学钓鱼是怎么坐的?什么是“侧坐”?坐在哪?理解“莓苔”和“草映身”。

3.指导朗读。

小孩年龄这么小,却独自坐在草丛中模仿大人的样子学钓鱼,你觉得小孩怎么样?(板书:天真可爱)。这样的小孩你们喜欢吗?要读出对小孩的喜爱之情。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指名说前两句诗意。边读边体会,想像诗中情景,加上想象再说这两句诗意。

学习第二句

1.齐读第三句。思考:小孩正急切地盼鱼儿上钩,出现了什么情景呢?从哪看出路人在问路?“借问”什么意思?想象路人来问路的情景,并思考:路人可能问些什么?小孩是怎么做的?想象小孩是怎么招手的?思考:小孩招手是什么意思?“遥”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第四句。思考:小孩为什么摆手?从哪看出怕把鱼吓跑?怕什么声音吓跑鱼呢?除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还怕什么声音呢?读后半句,思考“应”是什么意思?“不应人”呢?

3.小孩既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回答声吓跑鱼,他一门心思扑在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钓得怎么样?(板书:专心认真)

4.学生扮路人、小孩表演,体会小孩紧张心理和天真可爱的形象。

5.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孩紧张的心理和活泼可爱的特点。

6.指名看图说后两句意思。

四、朗读背诵诗歌

1.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小孩的样子和钓鱼的姿势,后两句描述了小孩专心致志学钓鱼的神态,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描绘得活灵活现,用词准确,意境美而不俗,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色。请仔细观察图画,边看课文朗读边体会,想像诗的意境。

2.指读。

3.指名背诵。

五、作业

背诵《小儿垂钓》。

把诗歌的意思写下来。

板书设计:小儿垂钓

天真可爱

专心认真

语文视眼:

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他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了统治者的奢靡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

胡令能:唐代诗人,他家境贫困,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被人称为“胡钉绞”他善于吟诗,但不愿涉及官场,后在家乡隐居。

习作6

教学要求:

1.让学生围绕一个话题收集报纸、杂志、和其他书籍中有关这方面的材料,再进行摘录整理。

2.引导学生围绕一个话题组织讨论(和同学、老师一起讨论),了解别人的看法,说说自己的看法。

3.让学生有条理地把讨论的情况或查到的材料写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有详有略,同时学会正确引用别人的语言——说话的内容或者各种文字材料中别人的看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准备:

让学生在课前针对书上第二和第四个话题去翻阅报纸、杂志、和其他书籍,或登录网站搜集资料,掌握有用的信息。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5月17日,累计课时:76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话题

1.电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广泛的商品之一,从计算器、电子手表、电动玩具,到随身听、录音机、移动电话,都离不开电池。那么这么多的电池用完了该如何处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第二个话题。

2.齐读第二个话题。

二、整合资料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搜集的资料按三块进行分类整理:(1)哪些东西中含有电池?(2)电池有什么危害?(3)我们该如何处理电池?

1.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整理、归类收集来的资料。

2.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内读读所整理的资料,以增强对电池危害的了解。

三、展开讨论

利用收集整理的资料,针对话题二从以上三个问题来展开讨论。(大组交流,教师补充。)

四、例文引路

1.过渡:那么如何把我们今天的讨论所得写下来呢?

2.出示例文,读读例文,想想他是如何把自己的认识和别人的观点有条理地写下来的。

3.归纳写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有详有略。(在哪些东西里含有电池,人们平时是如何处理的,电池有什么危害,我们该如何处理电池。)

(2)写出自己的观点,还可以引用别人的语言(说话的内容或者各种文字材料中别人的看法)。尤其用上一些权威性资料,注意如何引用(例:据有关资料显示,据专家测试等)

五、谈谈“非典”

1.同学们,“非典”肆虐的日子对于我们来说记忆犹新,那是一段令人心惊胆颤的日子,人们随意杀戮和食用野生动物,终于受到了惩罚。今天,我们再来谈谈“非典”这个话题。

2.朗读第四个话题。

3.请同学们像刚才那样按这几个问题将你搜集的资料分类。

(1)“非典”是什么?(2)它怎么来的?(3)有什么危害?(4)如何防治?(5)对我们有什么警示?

4.利用收集整理的资料,针对话题四从以上五个问题来展开讨论。

5.如何把讨论所得写下来呢?

注意顺序。

注意写出自己的认识及用上别人的语言来说明。

六、略谈话题1和话题3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5月17日,累计课时:77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练习写作。

学生挑选四个话题中的任何一个,整合有关资料,结合自己的认识,把所讨论的话题写下来

二、交流学生的作文。

练习6

教学要求:

1.学习有关噪音的知识,了解噪音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练习根据形声字构字规律用编顺口溜的方法帮助记忆、区别音近和形近字。

3.熟记八个词语和古诗《小池》。

4.写好钢笔字,知道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

5.练习口语交际,学会鼓励。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5月18日,累计课时:78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有关噪音的知识,了解噪音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练习根据形声字构字规律用编顺口溜的方法帮助记忆、区别音近和形近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部分

1.小芳正在调查有关噪声的问题,她查到了一段有关噪声的资料。

2.出示这段话。

3.自己读一读这段话,借助工具书把每个字的字音都读准。

4.指名读。

5.从这段文字中,小芳知道了哪些知识呢?

6.同学们,你们还在哪里听到噪音呢?说说这些噪音对人的生活、学习、工作有哪些影响。

7.我们应该怎么对待生活中的噪音?

二、教学第二部分

1.在这段文字中,小芳遇到了一些平时没有接触到的词语,她开始发愁了,你能帮帮她吗?谁能说说遇到一些不懂的词语我们可以有哪些方法解决?

2.首先我们来区别“需要”和“须要”。区别这两个词我们用什么方法?

(1)读读这两个词所在句子,并想想讲了什么意思。

(2)指名读句子,指名说意思,其他学生补充。

(3)比较一下,“需要”和“须要”有什么区别。

需要:是要求得到,一般与某个事物搭配。

须要:是一定要的意思,一般与“干什么”“怎么样”搭配。

(4)你能用这两个词各说一句话吗?

3.理解“频率”、“分贝”我们用什么方法?

利用查工具书理解“频率”、“分贝”的意思。

频率: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

分贝:指计量声音强度的单位。

三、教学第三部分

1.小芳又遇到了一个什么难题呢?她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2.你能帮助小芳编个顺口溜吗?

3.读读以前学过的顺口溜,找出其中的规律。

即字的偏旁与意思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4.指名朗读形声字及组成的词语(注意偏旁)。

5.谁能用简单生动的顺口溜帮助小芳记忆呢?

6.分组讨论,大组汇报交流。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5月18日,累计课时:79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记八个词语和古诗《小池》。

2.写好钢笔字,知道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

(一)教学成语

1.借助工具书,把字音读准。

2.指名读,正音,齐读。

3.你理解了哪些成语的意思?

欲言又止、吞吞吐吐:形容说话有顾虑,想说又不敢说的样子。

闪烁其词、支支吾吾:搪塞应付,言语含糊,不肯爽爽快快地说出来。

口若悬河:讲起话来像瀑布那样滔滔不绝,形容能言善辩,也比喻健谈。

妙语连珠:形容说话精彩、伶俐、滔滔不绝。妙语,精彩而有趣的话。连珠,比喻接连不断。

高谈阔论:原指言谈高明广博,现多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

眉飞色舞:形容说话时非常高兴、得意的神态。

这些成语都勾画了什么?(勾画了不同的说话神态。)

4.做游戏。让一个学生悄悄看一个成语,然后做动作,让其他学生猜。

5.指导朗读、背诵。

(二)读背《小池》

1.讨论,你们看,天气逐渐热起来,夏季即将来临,谁能给我们大家背背描写夏天的诗?

2.出示古诗内容,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4.理解诗句意思。

说说初夏时节,诗中为我们描绘了哪些美丽景物。

说说你最喜欢哪句及其原因。

(前两句:一个“惜”化无情为有情,一个“爱”字给绿树生命。后两句:“才露”与“早立”,诗人勾画了一幅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妙趣横生的景象。)

5.指导朗读与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三个字。

2.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写时要注意什么?

3.小结:

左右结构,且左窄右宽。左边的“土、石、立”书写时要小一点,位置都应偏上一点,否则会觉得左肩耷拉着。

4.教师板书演示。

5.学生练习书写。

三、作业。

1、读背成语和《小池》。

2、抄写成语和《小池》。

第三课时

(授课日期:5月19日,累计课时:80课时)

教学目标:

培养学会具有爱心、关心他人、鼓励他人,使其产生信心和力量。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指名读题。

2.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练习的要求。

二、指导

1.读读书上出现的三个例子。

2.怎样鼓励?互相讨论、交流。

3.指名说,其他学生评议。

4.分角色扮演。师生评议。

三、拓展

1.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不顺心的事吗?你是怎样鼓励自己的?

2.总结。

第四课时(单元测试)

(授课日期:5月20日,累计课时:81课时)

2022关于: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陀螺》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陀螺》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老师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它以陀螺为线索,主要叙述了作者童年时期爱玩陀螺,千方百计的想制作出一只出色的陀螺都没有成功,在生日时得到叔叔送的一只其貌不扬的陀螺,并在之后自己的陀螺战胜大陀螺的事情。教案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陀螺》课文原文

在我的故乡,陀螺不叫陀螺,叫作“冰尜儿”,顾名思义,就是冰上的小家伙。

做冰尜儿用的是木头,柳木、榆木、松木、枣木、梨木都可以。抽打冰尜儿,当然是在冬季的冰天雪地里,的场所是冰面。好的冰尜儿尖部嵌一颗滚珠,转起来能增加许多妩媚。顶不济的,也要钉上一枚铁钉,否则转不了多少圈,尖部就会开裂。无论嵌上滚珠,还是钉上铁钉,冰尜儿都不会裂开,能毫无怨言地让你抽打,在冰面上旋转、舞蹈。

抽冰尜儿的小伙伴们,都爱比个高下。他们往往各站一角,奋力抽转自己的冰尜到儿,让它朝对方撞去。这时你看吧,两只旋转的陀螺奋勇搏斗,旋风般撞向对手,刚一接触,又各自闪向一边,然后重整旗鼓再战——直到其中一方被撞翻才告一段落。赛陀螺每次都是体重个大的一方占上风。因此,只有小陀螺的大多在自家院子里玩,不拿到马路上去应战。况且小陀螺有个难听的绰号叫“角锥”,意思是小且细。抽打“角锥”的大多是拖鼻涕穿开裆裤的,他们的兴趣,在于抽鞭子,陀螺的质量往往不在意。

我从小就不甘人后,更不愿自己的陀螺像金兵见到岳家军,一战即败。于是四处寻找木头,为削制得心应手的冰尜儿,就差没把椅子腿拿来“废物利用”了。为此不知挨了多少责骂,可仍然不肯住手。然而一个孩子无论如何是削不出高质量的陀螺的,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这种懊恼终于引起了长辈的注意。我的叔叔,一位很有童心的年轻民警,答应在我生日那天送我一只陀螺。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

叔叔的礼物不错!

这只陀螺不是人工削制的,而是一位木工在旋床上旋出来的,圆且光滑,如同一枚鸭蛋。虽然它远不如我想象中的那么漂亮,但我极高兴地接受了它。尤其当我看到这枚“鸭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滚珠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

我的陀螺刚一露面,就招来了一顿嘲笑。的确,在各色帅气的陀螺面前,它长得不伦不类,该平的地方不平,该尖的地方不尖,看不出一丝一毫与同伴相斗的能力。这使我士气大减,只是在一旁抽打,不敢向任何人挑战。

然而世间许多事都是不可预料的,我追求“和平”只是个人愿望,小伙伴们不甘寂寞,一个大陀螺的主人,开始傲慢地向我挑衅。大陀螺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一次次冲过来,我的“鸭蛋”则不动声色地闪躲。一次次冲击,一次次闪躲,终于无法避开,它们狠狠地撞上了!

奇怪的是,我的陀螺个头小,却顽强得出奇!明明被撞翻在一边,一扭身又照样旋转起来。它圆头圆脑,好像上下左右都能找到支撑点似的。结果呢,大陀螺在这个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对手面前,彻底溃败了。

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品到了幸运的甜头。无意中获得的”荣誉”,虽然小如微尘,对好胜的孩子来说,也足以陶醉许久了——直到现在我还能兴致勃勃地写下这些文字,便是一种有力的证明吧!

我的冰尜儿,木工随便旋出的小木头块,丑小鸭生出的一只丑鸭蛋,在童年的一个冬日里,给了我极大的欢乐和由衷的自豪。

这真应了一句古话: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高洪波,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陀螺》教案

教学建议:

1.本文语言生动,对人物心理刻画准确。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人物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课文,培养学生读中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过程与方法】

1.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2.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语言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游戏中蕴含的道理。

2.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随着作者的叙述,在头脑中想象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并在学习中提出问题。

难点

在品读课文中,学习梳理问题,解决问题,理解和体会“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含义。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有关高洪波的录像资料、图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查阅高洪波的相关信息。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掌握词语

本课中用了很多成语,把自己喜欢的成语抄写下来。

二、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请你从中找出描写战斗性强的词读一读,读这些词语你有什么感受?

2.简介作者高洪波,看多媒体课件,从这些词语中你能看出小作者有怎样特点。

3.默读课文,在自己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

三、梳理文章的脉络

根据提纲把文章分成下面几部分。

1.陀螺的名字

2.陀螺制作方法

3.陀螺的玩法

4.“我”制陀螺

5.叔叔送“我”陀螺

6.陀螺给“我”带来欢乐和自豪

7.明事理

四、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抄写本课的生字词并识记。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内容,提出本节学习要点

二、赏析文章语言美

1.玩陀螺曾经由于什么原因让“我”感到懊恼?又是怎样从懊恼变成了自豪?(学生自由讨论,教师随机引导)

2.教师引导从关键语句来体会情感的变化。你能找到描写从懊恼到自豪的这一情感变化的文字吗?

(1)“为此不知挨了多少责骂,可仍然不肯住手。然而一个孩子无论如何是削不出高质量的陀螺的,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把“快乐”比作“过冬的燕子”这一修辞手法)

(2)“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

(幸福得感觉有点不真实)

(3)“尤其当我看到这枚‘鸭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滚珠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

(极度的兴奋)

(4)“我的陀螺刚一露面,就招来了一顿嘲笑。”(突出陀螺的丑,不伦不类,士气也大受挫折)

(5)“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品到了幸运的甜头。无意中获得的‘荣誉’,虽然小如微尘,对于好胜的孩子来说,也足以陶醉许久了——直到现在我还能兴致勃勃地写下这些文字,便是一种有力的证明吧!”

3.你们能通过朗读来体现我从懊恼到自豪的这一情感变化吗?(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文字,分别读出懊恼、自豪的语气。)

4.“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5.小结:一个不起眼的小陀螺主宰了“我”童年的忧伤与欢乐。与它相伴,“我”的童年生活无比精彩。

三、朗读句子,学习写作方法

教师总结写作方法。

1.用成语进行描写,生动。

2.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

3.注意刻画人物的心情。

四、谈谈文后的体会

读课文最后一句话,你有什么体会。这句话在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表面写的是陀螺,更像是说谁呢?谈对自己的启示。

【篇三】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陀螺》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钉、旋、兵”等12个生字,会写“否、旋、况”等1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3.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抒情、议论的语句解读文章主旨。

4.学习从情感、含义、修辞等方面赏析文章的语言。

5.使学生认识到玩具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获得独到的感受。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抒情、议论的语句解读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从情感、含义、修辞等方面赏析文章的语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钉、旋、兵”等12个生字,会写“否、旋、况”等1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具吗?你们家里还有什么玩具?

玩具是我们喜欢的东西,许多人成年之后对玩具仍然情有独钟,久久不能忘怀,那么玩具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玩具,而是演化为一段难忘的经历,一段难以割舍的情感,一段萦绕于心的感悟。今天,高洪波老师的《陀螺》就是这样一篇有着丰富内涵、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吧!(板书:陀螺)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学生自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钉、旋、兵、恨、帅、预、衅、彻、溃、誉、丑、豪”(课件出示2)

“帅、彻、丑”是翘舌音,“衅”是由“血”和“半”两部分组成。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否、旋、况、兵、败、仍、尤、恨、帅、预、溃、品、丑、豪”(课件出示3)

指导书写,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旋、况、败、仍、恨、帅、预、溃”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否”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的“口”要小一些;“丑”下面的一横要长一些。

四、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课文朗读通顺、流利。

2.个体质疑组内探讨集体质疑

3.抽读,评议。

4.感知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抒情、议论的语句解读文章主旨。

3.学习从情感、含义、修辞等方面赏析文章的语言。

4.使学生认识到玩具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获得独到的感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字词。

否则旋转况且金兵一战即败仍然

尤其恨不得帅气预料品道溃败

丑小鸭自豪

(课件出示5)

集体订正。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齐读课题。

二、研读课文

(一)学习1-2自然段

1.陀螺又叫什么?陀螺的构造是怎样的?请你默读第1、2自然段。(板书:冰尜儿)

2.自由读、指名读、体会读。生说印象。

(二)学习3-5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

2.小伙伴们是怎样玩陀螺的?在课文中画出来。

(抽冰尜儿、赛陀螺)

3.第4自然段中哪一句是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这句话把快乐比作燕子。)

比喻句形象的写出了我得不到陀螺的郁闷心情。

(板书:郁闷)

4.“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这句好说明了什么?

(我对陀螺的痴迷程度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

(板书:恍惚)

(三)学习6-11自然段

1.学生交流,讨论,老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谁的陀螺最棒?”

2.“尤其当我看到这枚“鸭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滚珠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这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板书:兴奋)

(四)学习12-13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讨论,合作学习。

你是怎样理解“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

这句话深刻地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不能只根据外貌评估一个人的才能,品质和行为。

(板书:人的才能品质行为)

学生齐读,学生讨论。

三、拓展迁移

做小游戏:选一名会玩溜溜球的同学上台表演。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他的动作过程,思考下列问题。

用几个动词描写这位同学玩溜溜球的过程,精湛的技艺不是一朝一夕造就的,在这位精彩的表演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道理?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把刚才看到的玩溜溜球的过程、领悟到的道理用文字描述出来吧!

四年级语文上册20皮巧根桥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四年级语文上册20皮巧根桥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

要求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到皮巧根是个有爱心的孩子。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积累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快速默读。

重点

难点1.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大家为什么一直叫这座桥为“皮巧根桥”。了解皮巧根是用自己的爱心为大家架起了一座安全方便的桥。

2.对“谁也没想过,这座桥还可以叫另外的什么名字”的理解。

教学

课时一课时

皮巧根桥

同学们上学,一路上爱讲立功的人和立功的事。[①同学们为什么爱讲这样的事?]

段导读:这段讲同学们在上学路上爱讲立功的人和事。

“最好发生火灾,”一个孩子说,“那我就能从大火中把娃娃救出来。我就是救火英雄!”

段导读:这段讲一个孩子希望发生火灾救助别人,使自己成为救火英雄。

“能逮住一条大狗鱼,也挺好的,”第二个孩子说,“一下子我就成了打鱼英雄!”[②这个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愿望?]

段导读:这段讲一个孩子希望能逮住一条大狗鱼,成为打鱼英雄。

“最好是我第一个飞到月球上,”第三个孩子说,“那样,我在全国就出名了。”[③你想对这个孩子说什么?]

段导读:这段讲一个孩子希望飞到月球上去,成为名人。

可是,皮巧根没有谈论这些。他是个不声不响的孩子。[句导读:将前三个孩子的话与皮巧根的不声不响作对比,表明了这个孩子的性格和做法都与众不同。][④皮巧根和这些孩子们有什么不同?]

段导读:这段写皮巧根跟其他孩子不一样,是一个不声不响的孩子。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讲同学们在上学路上爱讲立功的人和事,皮巧根不谈论这些,是个不声不响的孩子。

像其他同学一样,皮巧根也不喜欢绕道,而更愿意跳过急水河,抄近路去上学。这条小河两岸陡峭(dǒuqiào),水流湍(tuān)急,要跳过去很不容易。[句导读:“两岸陡峭,水流湍急”是从小河的自然构成上来写它的险要。][⑤为什么写小河附近的地势、水势?]

段导读:这段讲同学们都愿跳过急水河,抄近路去上学,不愿意走远路。

去年春天,有个男孩儿,一跳没能跳到河对岸,扑通一声掉进河里了,还在医院里住了好几天。冬天,有两个小姑娘踩着刚冻上的冰过河。冰一裂,她们也掉到河里去了,叫了好一阵,才被救了出来。[⑥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段导读:这段写抄近路,跳过急水河去上学确实很危险。

大人们都不允许孩子们抄近路上学了。但有近路可走,谁愿意走远路呢?[⑦这句话是什么句式?突出了什么?]

段导读:这段写大人们不许孩子抄近路去上学。

第二部分(第6~8自然段):讲同学们都愿跳过急水河,抄近路去上学,不愿意走远路。

皮巧根想把河边的一棵柳树砍倒,从河这边架到河那边去。他让爷爷帮他把斧子磨快,然后就动手砍柳树。[⑧这说明皮巧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段导读:这段写皮巧根想砍倒柳树架在河上当桥。

要砍倒一棵柳树可真不容易。这棵树已经长得又粗又大了,两个孩子张开双臂都围不过来。皮巧根砍了一天、两天,直到第三天才把树砍倒。[⑨“直到”一词说明了什么?]大树正好架在了河的两岸上。

段导读:这段写皮巧根用大树做成了简单的桥。

现在得把柳树枝全砍掉。要不树枝会把孩子们绊倒的。可是皮巧根把树枝统统砍光之后,走起来还是很危险,因为两边没有栏杆,脚一滑就容易跌进河里。[⑩读到这里,你又发现了皮巧根的哪些优点?]

段导读:这段写桥没有栏杆,还是有些危险。

皮巧根拿定主意在木头两边加上栏杆。[句导读:皮巧根在建桥过程中不怕困难,并且想出了解决的办法。]

段导读:皮巧根又决定加栏杆。

在爷爷的帮助下,这项工作也做完了。一座又方便、又安全的木桥造起来了。[句导读:皮巧根这个不爱张扬的孩子用实际行动架桥方便他人,这更是“英雄”——无名英雄。]这下,不只是孩子,连村里的大人来来往往也走这座桥了。凡是过桥的人都说:“有了这皮巧根桥,过河真是方便多了。”就这样,人们不约而同地管这座桥叫“皮巧根桥”。[人们为什么管这桥叫“皮巧根桥”?“皮巧根桥”中的引号表示什么?]

段导读:这段写皮巧根在爷爷的帮助下造了一座又方便、又安全的桥,人们管这座桥叫“皮巧根桥”。

后来,柳树渐渐朽(xiǔ)烂,村里就建起了一座好一些的桥,是用最好的木头造的。可这座桥还叫“皮巧根桥”。[“还叫”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后来,村里搭了一座木桥,这座桥还叫“皮巧根桥”。

又过了一段时间,一条笔直的公路通到这里,于是一座大桥架起来了,两边做了铁栏杆。[句导读:这句话用一系列动词描绘了桥所发生的变化,“通”“架”“做”等词的变换使用,使行文十分活泼。]通常这样的桥总得叫个响亮的名儿了,叫什么“混凝土桥”或“急水河桥”。可人们还是喜欢叫它的老名字——“皮巧根桥”,并且,谁也没想过,这座桥还可以叫另外的什么名字。[人们为什么还是喜欢叫它“皮巧根桥”?破折号表示什么?]

段导读:过了一段时间,这里又架起一座大桥,人们还是喜欢叫它“皮巧根桥”。

第三部分(第9~15自然段):讲皮巧根在爷爷的帮助下造了一座又方便、又安全的木桥,人们管这座桥叫“皮巧根桥”;后来,这里建了新桥,人们还是喜欢叫它“皮巧根桥”。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皮巧根用自己的爱心为大家架起了一座安全方便的桥。

表现山势陡峭的图片。

一导入

1.你见过什么样的桥?用简洁的语言形容你见过的桥。

2.这节课我们也要认识一座桥,它跟同学们刚才说到的桥可大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读了课文你就会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根据生字表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交流: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

3.反馈学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随时纠正读音。

陡峭——陡、峭

“陡峭”是形容山势的。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直观感受“陡峭”。

朽烂——朽

用“朽”组词。

(2)小组内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皮巧根桥跟我们在生活中见到的桥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甲:这座桥是一个小男孩儿造的。

学生乙:这座桥是用一棵大柳树造的。

学生丙:皮巧根建的桥朽烂了以后,在这条河上陆续建的所有的桥都叫“皮巧根桥”。

3.围绕自学提示,默读课文,自己学习。

(1)小男孩儿为什么要造桥?

(2)他是怎么做的?在文中画一画。

(3)为什么后来建在这条河上的桥都叫“皮巧根桥”?

4.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学情况。

5.集体交流。

(1)小男孩儿为什么要造桥?

学生甲:因为上学路远,跳过急水河比较近,在河上架桥会很方便。

学生乙:曾经有人掉进河里,发生危险,架座桥就安全了。

指名读一读课文第1~8自然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其他孩子有做好事的想法,但都是空想,有些不切实际。)

(2)皮巧根是怎么做的?

①读一读自己画出来的句子。

②概括:磨斧子——砍柳树——砍树枝——加栏杆。

③想象在造桥的过程中,皮巧根会遇到什么困难。

④读一读课文第9~13自然段。

(3)读第14、15自然段,为什么后来建在急水河上的桥都叫“皮巧根桥”?

(为了表示对皮巧根的感谢。)

四小结全文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和大家交流一下。

1.本文浅显易懂,脉络清晰,适合学生自主阅读,教师不必作讲解分析,只作适当的点拨即可。当然,应列出一些富有引导作用的问题供学生把握学习方向,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标地学习课文,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可以列出以下几个问题:(1)皮巧根为什么要架桥?(2)他是怎样架桥的?(3)人们管这桥叫什么?(4)新桥建成后人们为什么还叫它皮巧根桥?

2.“后来,这里有了新桥,可人们还是喜欢叫它‘皮巧根桥’,这是为什么?”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教学本课的难点。对此,教师可作如下安排:“假如大家都住在这个村子里,假如你是皮巧根的同学或其他什么人,你想对皮巧根说点儿什么?”通过评议、补充,最后,大家明确了问题的答案:皮巧根不但架起了一座方便、安全的木桥,而且用爱心赢得了人们的爱戴和尊敬,为了表达这种美好的感激之情,人们自然喜欢将“皮巧根桥”这个名字一直叫下去。

1.从哪儿可以看出皮巧根是个有爱心的孩子?

2.为什么有了新桥,人们还是叫它“皮巧根桥”?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思就是要告诉人们不要以为是微小的善举就看不起,不愿意去做;不要以为是很小的坏事,就觉得做了也没什么了不起。我们身边有许多好事可做,只要大家留心观察,愿意去做,就能发现该做的好事。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海军将领邓世昌》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四年级足球课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4317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