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017年春学期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春学期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2017年春学期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一、文学常识归纳
《曹刿论战》本文选自《左传》,这本书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战前曹刿对备战条件的评论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表现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曹刿认为取得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是取信于民,文中具体指的是“小人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同时在作战时还必须正确运用战术,把握进军时机(彼竭我盈时)和追击时机(辙乱旗靡时)本文紧扣“论战”,以庄公的“鄙”衬托出曹刿的“远谋”,剪裁精当,详略得当,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细,而战场上敌我双方的搏杀写得极略。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一部国别史,历史散文集,西汉刘向编订。本文从自身生活中的小事设喻,劝说国君要广开言路,才可以兴国。
《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下》,文章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即比喻论证,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有力地证明了“义”的存在,证明“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文中点明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文章采取层层推理的论证方法,阐明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和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
《出师表》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政治家、军事家,时人称“卧龙”。表是臣子写给君主的奏章,这个表是诸葛亮准备出师伐魏,夺取中原,出发前给后主刘禅。本文以十分恳切的言辞,反复规劝刘禅要继承先帝遗志和对先帝感恩图报的一篇深情。“表”中诸葛亮向后主提的三条建议是开张圣听(前提),严明赏罚(关键)和亲贤远佞(核心),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和抒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本文叙写了大风破屋,群童抱茅,草堂漏雨如注,诗人长夜难眠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二、基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通“遍”,遍及,普遍。
2邹忌修八尺有余。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3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4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
7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感激。
8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9衡与虑。衡,通“横”,梗塞,不通顺。
10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弼。
1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指,通“直”,直接。
1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
13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有智慧。
14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15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
16无陇断焉。陇,通“垄”,高而不相连的山冈。
17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挑选。
18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
19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20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通“现”,出现。
(二)、古今异义词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古义: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今义:为了正义事业献身或放弃损害一方的利益。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古义:案件;今义:指监牢。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古义:见识短浅;今义:品性恶劣。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专,古义:独自专有、独占;今义:专心、专一。
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古义:两次或第二次;今义:表示行为的重复。
6可以一战。可以,古义:可以凭借,可以用;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相关阅读

2017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2017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一)

篇目

第五单元

17.公输18.《孟子》两章

19.鱼我所欲也20.《庄子》故事两则

教材精梳理

1.重点字音

楩()鹓()郢()蹴()鸱()

醴泉()敝舆()犀兕()鼋鼍()鲋鱼()

文梓()守圉()畎亩()傅说()胶鬲()

拂士()苟得()—箪食()一豆羹()濠梁()

鯈鱼()

提示

piányuānyǐngcùchīlǐyúxīsìyuántuófùzǐyùquǎnyuègébìgǒudāngēngháotiáo

2.重点词义

(1)起于鲁

(2)请说之

(3)胡不已乎

(4)以牒为械

(5)吾知所以距子矣

(6)不可谓知类

(7)请献十金

(8)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10)天下顺之

(11)人恒过然后能改

(12)困于心衡于虑

(1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4)故不为苟得也

(15)故患有所不辟也

(1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17)蹴尔而与之

(18)妻妾之奉

(19)此之谓失其本心

(20)惠子相梁

(21)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22)非梧桐不止

(23)安知鱼之乐

(24)是鱼之乐也

(25)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提示

(1)起:出发,动身。

(2)说:解释。

(3)胡:为什么。已:停止。

(4)牒:木片。

(5)所以:用来……方法。

(6)知类:明白事理。

(7)请:请允许我。

(8)寇:入侵。

(9)域:界限,这里的意思是限制。

(10)顺:归顺,服从。

(11)恒:常。

(12)衡:通“横”,梗塞,不顺。

(13)喻:了解。

(14)苟:苟且。

(15)患:祸患,灾难。

(16)是:这样。

(17)与:给予。

(18)奉:侍奉。

(19)本心:天性,天良。

(20)相: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这里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21)国:国都,京城。

(22)止:栖息。

(23)安:疑问代词,怎么。

(24)是:这。

(25)全:完全,确定是。

3.一词多义

4.古今异义

委而去之

委:古义,放弃;今义,确实,委任等。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古义,限制;今义,范指某种范围。

止非梧桐不止

不止:古义,栖息;今义,停止、阻拦、仅、只。

5.通假字

(1)公输盘不说

“说”通“悦”,解释为高兴、愉快。

(2)吾知所以距子矣

“距”通“拒”,解释为对抗。

(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圉”通“御”,解释为抵挡。

(4)公输盘诎

“诎”通“屈”,解释为理屈。

(5)亲戚畔之

“畔”通“叛”,解释为背叛。

(6)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解释为增加。

(7)衡于虑

“衡”通“横”,解释为梗塞,不顺。

(8)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解释为辅佐。

(9)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解释为躲避。

(1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解释为辨别。

(1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解释为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与”通“欤”,解释为语气助词。

(12)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解释为从前。

6.词类活用

(1)惠子相梁

相: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这里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动:使动用法,使……动。

7.文言句式

(1)倒装句

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

舜发于畎亩之中(状语“于畎亩”后置)

(2)判断句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省略句

舍生而取义者也(省略主语“我”)

8.理解翻译

(1)夫子何命焉为?

(2)愿借子杀之。

(3)宋何罪之有?

(4)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5)虽杀臣,不能绝也。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8)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10)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1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5)此之谓失其本心。

(16)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7)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18)夫鹓刍鸟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19)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20)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21)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提示

(1)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2)希望借助您去杀了他。

(3)宋国有什么罪呢?

(4)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土地方圆(不过)五百里,这好像彩饰篷车与破车相比。

(5)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6)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7)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8)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作战就一定能胜利。

(9)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到这样的人身上。

(10)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忍,增加他尚未具备的才干。

(11)这样人们才会懂得忧患使人生存发展,而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12)通过某种手段就可以保全生命,然而有人却不采用;通过某种手段就可以躲避祸患,然而有人却不采用。

(13)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样的思想,每个人都有,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14)优厚的俸禄却不分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

(15)这叫做丧失了人生下来固有的善的本性。

(16)轻蔑地吆喝着给他,(饥饿的)过路人也不会接受;用脚踢着给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17)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18)鹓刍鸟,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19)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20)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21)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9.文学常识

(1)《公输》选自《墨子公输》。

(2)墨子,名翟,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3)《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

(5)《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地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

(6)《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庄周,战国时期的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又为先秦时期文学家,其文学成就尤居先秦诸子之冠,堪称浪漫文学之父、东方文艺之神。著书十余万言,《庄子》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

10.名句段梳理

(1)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谓智。________________,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________________。义不杀少而杀众,________________。

(2)天时不如地利,________________。

(3)故曰,_______________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

(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提出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

(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____。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

(9)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0)夫鹓刍鸟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________________。

(11)今子________________而吓我邪?

(12)我非子,________________;子固非鱼也,________________!

(13)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________________,我知之濠上也。

提示

(1)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

(2)地利不如人和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舍生而取义者也

(8)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9)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0)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11)欲以子之梁国

(12)固不知子矣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1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整理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整理

第六单元

21.曹刿论战22.邹忌讽齐王纳谏

23.愚公移山24.《诗经》两首

教材精梳理

1.重点字音

曹刿()又何间焉()玉帛()车辙()登轼()

旗靡()邹忌()昳丽()朝服()衣冠()

窥镜()期年()间进()万仞()山北之塞()

迂回()魁父()荷担()箕畚()孀妻()

始龀()智叟()穷匮()雎鸠()窈窕()

好逑()荇菜()寤寐()萋萋()蒹葭()

溯洄()未晞()湄()芼()厝()

惩()跻()坻()涘()沚()

提示

guìjiànbózhéshìmǐzōuyìzhāoguānkuījījiànrènsèyūkuíhèjīběnshuāngchènsǒukuìjūjiūyǎotiǎoqiúxìngwùmèiqījiānjiāsùhuíxīméimàocuòchéngjīchísìzhǐ

2.重点词义

(1)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

(3)何以战

(4)弗敢专也

(5)弗敢加也,必以信

(6)公将鼓之

(7)遂逐齐师

(8)一鼓作气

(9)夫大国,难测也

(10)望其旗靡

(11)邹忌修八尺有余

(12)朝服衣冠

(13)孰视之

(14)臣之妻私臣

(15)王之蔽甚矣

(16)能谤讥于市朝

(17)时时而间进

(18)皆朝于齐

(19)年且九十

(20)惩山北之塞

(21)杂然相许

(22)且焉置土石

(23)寒暑易节

(24)其如土石何

(25)何苦而不平

(26)帝感其诚

(27)君子好逑

(28)寤寐思服

(29)左右芼之

(30)宛在水中央

(31)道阻且长

(32)白露未已

提示

(1)间:参与。

(2)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3)以:凭,靠。

(4)弗:不。专:个人专有。

(5)加:虚报。信:实情。

(6)鼓:击鼓进军。

(7)逐:追赶,追击。

(8)作:振作。

(9)测:推测,估计。

(10)靡:倒下。

(11)修:长,这里指身高。

(12)服:穿戴。

(13)孰:仔细。

(14)私:偏爱。

(15)蔽:受蒙蔽。

(16)谤讥:指“议论”。

(17)间:间或,偶然。

(18)朝:朝见。

(19)且:将近。

(20)惩: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阻塞。

(21)许:赞同。

(22)焉:疑问代词,哪里。置:安放。

(23)易:交换。

(24)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25)苦:愁。

(26)感:被……感动。

(27)逑:配偶。

(28)思服:思念。

(29)芼:挑选。

(30)宛:仿佛、好像。

(31)阻:艰险。

(32)已:止,这里是“干,变干”。

3.一词多义

4.古今异义

(1)臣之妻私臣。

私:古义,偏爱;今义,与“公”相对,私下、暗地里。

(2)白露未已。

已:古义,这里是“干,变干”;今义,停止,已经。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古义,参与;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

(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6)忠之属也。

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①狱:古义,诉讼案件;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②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

(8)弗敢加也,必以信。

加:古义,虚报;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东西和在一起,增加。

5.通假字

(1)始一反焉

“反”通“返”,返回。

(2)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

“厝”通“措”,放置。

(5)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通“遍”,遍及,普遍。

6.词类活用

(1)公将鼓之。

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3)帝感其诚。

感:动词被动用法,被……感动。

7.文言句式

(1)倒装句式

何以战(就是“以何战”,这是古代汉语的一种特殊句式,疑问代词作宾语,通常提到动词或介词前面)

且焉置土石(就是“且置土石焉”)

甚矣,汝之不惠!(就是“汝之不惠,甚矣”)

(2)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

夫大国,难测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省略句

可以一战(应为“可以之一战”省略介词宾语“之,这一点”)

何以战(承前省略主语)

再而衰,三而竭(省略动词谓语,应为“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8.理解翻译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4)夫战,勇气也。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7)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8)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9)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1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1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4)甚矣,汝之不惠!

(15)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16)帝感其诚。

(1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18)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19)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提示

(1)那些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把它分给别人。

(3)这是忠于职守(尽心尽力为人民办好事)之类的事。凭这一点,就可以跟敌人打一仗了。如果(跟齐国)作战,就请(让我)跟从(您)。

(4)作战,要靠勇气。

(5)我仔细察看发现了齐军战车轮迹混乱,又远远望见齐军战旗也倒了,(知道他们真的败了)所以才(请您下令)追击他们。

(6)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7)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8)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

(9)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厉害啦。

(10)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11)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大山而居住。

(12)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13)冬夏交换季节的时候,才往返一次。

(14)你太不聪明了!

(15)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愁挖不平吗?

(16)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17)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18)荇菜长短不齐,在船的左右两边。好姑娘美丽又善良,我从早到晚追求着她。

(19)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弯曲。顺流而下去找她,她在水中的小洲上。

9.文学常识

(1)《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2)《左传》传说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它表现在:长于记述战争,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3)《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这部书是西汉时经刘向整理编写的。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总共三十三篇。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

《战国策》的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富于文采。《战国策》都常常使用铺排和夸张的手法,绚丽多姿的辞藻,呈现酣畅淋漓的气势。在这里,语言不仅是作用于理智、说明事实和道理的工具,也是直接作用于感情以打动人的手段。如《苏秦始将连横》《庄辛说楚襄王》等篇都是显著的例子。

第二,《战国策》描写人物的性格和活动,更加具体细致,也就更显得生动活泼。《左传》描写人物,大多是简笔的勾勒。

第三,《战国策》所记的策士说辞,常常引用生动的寓言故事,这也是以文学手段帮助说理。这些寓言形象鲜明,寓意深刻,又浅显易懂,独立地看,也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诸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画蛇添足》《狐假虎威》《亡羊补牢》《南辕北辙》等,历来家喻户晓。

(4)《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今传《列子》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子》里面的先秦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中不乏有教益的作品。

(5)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在创作手法上,多采用赋、比、兴的创作手法。

《诗经》中写恋爱和婚姻问题的诗,或歌唱男女相悦之情、相思之意,或赞扬对方的风采容貌,或描述幽会的情景,或表达女子的微妙心理,或嗟叹弃妇的不幸遭遇,内容丰富,感情真实,是全部《诗经》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

“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及《五经》(无《乐》)之一。

10.名句段梳理

(1)________________,又何间焉?

(2)________________,必以信。

(3)夫战,勇气也。________________。彼竭我盈,故克之。

(4)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吾妻之美我者,________________;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受上赏;________________,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9)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________________,四境之内________________: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0)表明齐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1)聚室而谋曰:“________________?”

(12)北山愚公长息曰:“________________?”

(1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14)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1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________________,道阻且跻。________________,宛在水中坻。

(16)请你写出《曹刿论战》中曹刿分析战争胜利原因的一段话。

提示

(1)肉食者谋之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7)私我也欲有求于我也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上书谏寡人者

(9)莫不畏王莫不有求于王

(10)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1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13)窈窕淑女

(14)寤寐思服

(15)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16)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017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复习资料四


2017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复习资料四

三十出师表

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夙夜忧叹___________(2)攘除奸凶___________

(3)以告先帝之灵___________(4)以彰其咎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3、选文第二段“崩寄臣以大事”中的“大事”具体指什么?从作者回忆的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情感?

4、用选文中的原话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中“是”是一个代词,它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诸葛亮认为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是什么?出师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3)诸葛亮在出师前对后主提出了什么建议?

5、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和刘备具有怎样的品格?

三十一公输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墨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宋莫能守,乃可攻也(攻打)B.以牒为械(用)

C.吾知所以距子矣(……的原因)D.子墨子之守圉有余(结构助词,无实在意义)

2、选文中有三个通解字,请你找出来并解释

(1)“__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4、选文中哪个词表明公输已技穷?公输说“吾知所以距子矣。”他的办法是什么?

5、墨子虽有高超的论辩才能,但最终战胜楚王靠的是攻城防守战术实力的较量。你能够就你所了解的当前国际政治、军事的实际情况来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三十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叛)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叛),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公孙丑下》)

1、解释加点词语。

(1)七里之郭___________(2)夫环而攻之_________

(3)委而去之___________(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4、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是什么?最重要的是哪一点?

5、请你概括文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句话的内容,联系历史或现实举一个这样的事例。

三十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下》)

1、用现代汉语翻译。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孟子在选文第一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练。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哪一句?选择答案,将它们的字母填写在括号中。()

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4、孟子的说理散文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以选文第二段为例加以具体分析。

5、阅读下面一个故事,说说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

【材料一】把一只青蛙冷不防扔进滚烫的油锅里,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跃而出,逃离困境。然后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逐渐加热的水锅里,这次它感到舒服惬意,以致意识到危险来临时却欲跃乏力,最终葬身锅底。

【材料二】1644年春,李自成攻入北京,以为天下已定,大功告成。那些农民出身的新官僚把起义时打天下的叱咤风云的气魄丧失殆尽,只困在北京城中享受安乐,“日日过年”……当清兵入关,明朝武装卷土重来时,起义军却一败不可收拾。

三十四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fú)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yú)?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wéi)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告子上》)

1、文言文本来是没有标点的,现在所看到的标点都是后人所加。有人将课文的第一句作如下断句标点,与课文比哪一种断句标点更好?说说理由。

有人断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课文断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舍:恶:

3、翻译句子。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4、本文中,孟子提出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提出的?

5、下面是《不食嗟来之食》中的一段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mèi)辑屦(jù),贸贸然④来。黔敖左奉⑤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注释】①饥:饥荒。②黔敖:齐国的一位富商。③蒙袂辑屦:袖子遮住脸,拖拉着鞋。④贸贸然:两眼昏昏无神的样子。⑤奉:同“捧”。

(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2)翻译句子。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3)上文与《鱼我所欲也》选段中的哪些语句相对应?把它摘录在下面。

(4)“嗟来之食”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熟知的成语。模仿《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成语“拔苗助长”的释义,试解释它的意义。

【拔苗助长】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见于《孟子公孙丑》)

【嗟来之食】(提示:答题不超过100字。故事情节须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不能全文翻译)

三十五曹刿论战

左丘明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左传》)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在上文中的意思。

(1)公与之乘_____________(2)公将驰之_____________

(3)既克_____________(4)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3、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象,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可以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或用自己的话叙述)

4、曹刿这个人物,无论是在战前,还是战中与战后,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结合原文,就他性格的某一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5、阅读短文《用兵八法》,结合上文内容,完成文后问题。

用兵之法:高陵(山头)勿向(仰攻),背丘(高地)勿逆(迎击),佯北勿从(追逐),锐卒勿攻,饵兵(用来诱敌上钩的部队)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包围敌方部队)必缺(让条出路),穷寇(走投无路的敌军)勿迫(逼迫)。此用兵之法也。

(选自《孙子今译》)

(1)在长勺之战中,曹刿两次曰:“未可”,各与短文中哪一条法则相吻合。

(2)结合“长勺之战”,对“用兵八法”目的加以深入分析,试从中归纳出战场上所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三十六邹忌讽齐王纳谏

刘向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战国策》)

1、翻译句子。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请你分析邹忌进谏取得成功的原因。

3、请用下面的句式分析齐王形象。

齐王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齐威王最终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其原因是什么?他的成功给我们有什么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5、直言和婉言是劝谏的两种形式,请结合课文,联系下面的材料,说一说哪种劝谏方式更好些。

【链接材料】公元458年,北魏高宗(文成帝)拓跋返回首都平城后,即大兴土木——建太华殿。这时,中书侍郎高允认为此举骄奢劳民,便直言劝谏说:“太祖开始兴建城池宫殿时,考虑到不误农时,施工一律用农闲时节。况且,我们建国的时间已很久,现有的宫殿足够使用。退一步说,即使要扩建宫室殿阁,也应逐步实施,而不能仓促行事。照现在的建筑规模,初步核算,共需征调夫差二万人,而需供应饮食的老弱妇女,又得增加一倍。规模大,要求严,预计半年才能竣工。一个农夫不下田耕种,就会有人挨饿,何况竟然动用六万多人,劳力和费用,实在难以计算!这是陛下最应留心的事情。”文成帝认为高允所言甚是,接受了他的进谏。

三十七愚公移山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列子汤问》)

1、从文段中找出两个通假字。

(1)________通_________,读音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通_________,读音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加点词的意义。

(1)河曲智叟_________(2)汉之阴_________

(3)其如土石何_________(4)而山不加增_________

(5)河曲智叟亡以应_________(6)告之于帝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甚矣,汝之不惠

(2)帝感其诚

4、我们今天应怎样看待“愚公移山”的行为?请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5、有人在读过这篇文章后认为愚公为了修一条路而去开山,确实很愚蠢,他不能把家搬走么,或者绕道走么?并认为反对愚公移山的那个智叟是个聪明的老头,对此你怎样看?

三十八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秋水》)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__________(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___________

(3)固不知子矣__________(4)请循其本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3、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4、读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你认为庄子与惠子的辩论,谁胜出?为什么?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147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