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整理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整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整理

第六单元

21.曹刿论战22.邹忌讽齐王纳谏

23.愚公移山24.《诗经》两首

教材精梳理

1.重点字音

曹刿()又何间焉()玉帛()车辙()登轼()

旗靡()邹忌()昳丽()朝服()衣冠()

窥镜()期年()间进()万仞()山北之塞()

迂回()魁父()荷担()箕畚()孀妻()

始龀()智叟()穷匮()雎鸠()窈窕()

好逑()荇菜()寤寐()萋萋()蒹葭()

溯洄()未晞()湄()芼()厝()

惩()跻()坻()涘()沚()

提示

guìjiànbózhéshìmǐzōuyìzhāoguānkuījījiànrènsèyūkuíhèjīběnshuāngchènsǒukuìjūjiūyǎotiǎoqiúxìngwùmèiqījiānjiāsùhuíxīméimàocuòchéngjīchísìzhǐ

2.重点词义

(1)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

(3)何以战

(4)弗敢专也

(5)弗敢加也,必以信

(6)公将鼓之

(7)遂逐齐师

(8)一鼓作气

(9)夫大国,难测也

(10)望其旗靡

(11)邹忌修八尺有余

(12)朝服衣冠

(13)孰视之

(14)臣之妻私臣

(15)王之蔽甚矣

(16)能谤讥于市朝

(17)时时而间进

(18)皆朝于齐

(19)年且九十

(20)惩山北之塞

(21)杂然相许

(22)且焉置土石

(23)寒暑易节

(24)其如土石何

(25)何苦而不平

(26)帝感其诚

(27)君子好逑

(28)寤寐思服

(29)左右芼之

(30)宛在水中央

(31)道阻且长

(32)白露未已

提示

(1)间:参与。

(2)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3)以:凭,靠。

(4)弗:不。专:个人专有。

(5)加:虚报。信:实情。

(6)鼓:击鼓进军。

(7)逐:追赶,追击。

(8)作:振作。

(9)测:推测,估计。

(10)靡:倒下。

(11)修:长,这里指身高。

(12)服:穿戴。

(13)孰:仔细。

(14)私:偏爱。

(15)蔽:受蒙蔽。

(16)谤讥:指“议论”。

(17)间:间或,偶然。

(18)朝:朝见。

(19)且:将近。

(20)惩: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阻塞。

(21)许:赞同。

(22)焉:疑问代词,哪里。置:安放。

(23)易:交换。

(24)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25)苦:愁。

(26)感:被……感动。

(27)逑:配偶。

(28)思服:思念。

(29)芼:挑选。

(30)宛:仿佛、好像。

(31)阻:艰险。

(32)已:止,这里是“干,变干”。

3.一词多义

4.古今异义

(1)臣之妻私臣。

私:古义,偏爱;今义,与“公”相对,私下、暗地里。

(2)白露未已。

已:古义,这里是“干,变干”;今义,停止,已经。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古义,参与;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

(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6)忠之属也。

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①狱:古义,诉讼案件;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②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

(8)弗敢加也,必以信。

加:古义,虚报;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东西和在一起,增加。

5.通假字

(1)始一反焉

“反”通“返”,返回。

(2)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

“厝”通“措”,放置。

(5)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通“遍”,遍及,普遍。

6.词类活用

(1)公将鼓之。

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3)帝感其诚。

感:动词被动用法,被……感动。

7.文言句式

(1)倒装句式

何以战(就是“以何战”,这是古代汉语的一种特殊句式,疑问代词作宾语,通常提到动词或介词前面)

且焉置土石(就是“且置土石焉”)

甚矣,汝之不惠!(就是“汝之不惠,甚矣”)

(2)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

夫大国,难测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省略句

可以一战(应为“可以之一战”省略介词宾语“之,这一点”)

何以战(承前省略主语)

再而衰,三而竭(省略动词谓语,应为“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8.理解翻译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4)夫战,勇气也。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7)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8)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9)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1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1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4)甚矣,汝之不惠!

(15)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16)帝感其诚。

(1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18)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19)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提示

(1)那些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把它分给别人。

(3)这是忠于职守(尽心尽力为人民办好事)之类的事。凭这一点,就可以跟敌人打一仗了。如果(跟齐国)作战,就请(让我)跟从(您)。

(4)作战,要靠勇气。

(5)我仔细察看发现了齐军战车轮迹混乱,又远远望见齐军战旗也倒了,(知道他们真的败了)所以才(请您下令)追击他们。

(6)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7)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8)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

(9)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厉害啦。

(10)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11)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大山而居住。

(12)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13)冬夏交换季节的时候,才往返一次。

(14)你太不聪明了!

(15)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愁挖不平吗?

(16)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17)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18)荇菜长短不齐,在船的左右两边。好姑娘美丽又善良,我从早到晚追求着她。

(19)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弯曲。顺流而下去找她,她在水中的小洲上。

9.文学常识

(1)《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2)《左传》传说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它表现在:长于记述战争,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3)《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这部书是西汉时经刘向整理编写的。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总共三十三篇。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

《战国策》的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富于文采。《战国策》都常常使用铺排和夸张的手法,绚丽多姿的辞藻,呈现酣畅淋漓的气势。在这里,语言不仅是作用于理智、说明事实和道理的工具,也是直接作用于感情以打动人的手段。如《苏秦始将连横》《庄辛说楚襄王》等篇都是显著的例子。

第二,《战国策》描写人物的性格和活动,更加具体细致,也就更显得生动活泼。《左传》描写人物,大多是简笔的勾勒。

第三,《战国策》所记的策士说辞,常常引用生动的寓言故事,这也是以文学手段帮助说理。这些寓言形象鲜明,寓意深刻,又浅显易懂,独立地看,也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诸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画蛇添足》《狐假虎威》《亡羊补牢》《南辕北辙》等,历来家喻户晓。

(4)《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今传《列子》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子》里面的先秦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中不乏有教益的作品。

(5)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在创作手法上,多采用赋、比、兴的创作手法。

《诗经》中写恋爱和婚姻问题的诗,或歌唱男女相悦之情、相思之意,或赞扬对方的风采容貌,或描述幽会的情景,或表达女子的微妙心理,或嗟叹弃妇的不幸遭遇,内容丰富,感情真实,是全部《诗经》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

“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及《五经》(无《乐》)之一。

10.名句段梳理

(1)________________,又何间焉?

(2)________________,必以信。

(3)夫战,勇气也。________________。彼竭我盈,故克之。

(4)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吾妻之美我者,________________;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受上赏;________________,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9)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________________,四境之内________________: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0)表明齐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1)聚室而谋曰:“________________?”

(12)北山愚公长息曰:“________________?”

(1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14)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1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________________,道阻且跻。________________,宛在水中坻。

(16)请你写出《曹刿论战》中曹刿分析战争胜利原因的一段话。

提示

(1)肉食者谋之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7)私我也欲有求于我也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上书谏寡人者

(9)莫不畏王莫不有求于王

(10)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1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13)窈窕淑女

(14)寤寐思服

(15)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16)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相关阅读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九年级下文言文知识梳理

孙鹏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墨子,名,是时期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的辑录。

2.孟子,名,时期邹人。《孟子》是所作,家经典之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鱼我所欲也》选自。

“四书”指:、、、。

3.庄周,时宋国人,哲学家,家代表人物。《庄子》是

的著作集。

4.《曹刿论战》选自《》,这部书相传为时期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5.《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这部书是时期编纂的。

6.《愚公移山》选自《》,本文的体裁是。

7.《》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三部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篇,也称。

二、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4.,再而衰,三而竭。

5.吾妻之美我者,;妾之美我者,;客之美我者,。私我也畏我也欲有求于我也

6.求之不得,。优哉游哉,。

7.蒹葭萋萋,。所谓伊人,。

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三个,其中“人和”

最重要的句子,。

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用双重否定的排比句,重点说明防御一方地利条

件优越的句子是,,,。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必须先在思想、生活、行为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的句子,,,,

,,,。

11.《鱼我所欲也》中点明本文论点的句子

是,;,。,。

12.《曹刿论战》中最能体现庄公取信于民的是,,

1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接受邹忌的进谏“令初下”后情形是

,。

14.《关雎》中用起兴开篇,表明文静美丽的姑娘才是小伙子的理想配偶的句

子是,。,。

15.在今天常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蒹葭》中的“,。,”,且被谱上了曲演唱,成为了歌曲的一部分。

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公输盘不说()通()

2.子墨子九距之()通()

3.子墨子之守圉()通()

4.公输盘诎()通()

5.亲戚畔之()通()

6.曾益其所不能()通()

7.衡于虑()通()

8.入则无法家法家拂士()通()

9.故患有所不辟也()通()

1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通()

11.所识贫乏者得我与()通()

12.所识贫乏者得我与()通()

13.乡为身死而不受()通()

14.小惠未徧,民弗从也()通()

15.始一反焉()通()

16.汝之不惠()通()

17.亡以应()通()

18.一厝朔东()通()

四、古今异义词。

1.请献十金金:古义今义

2.荆之地方千里地方:古义今义

3.虽然,公输盘为我造云梯虽然:古义今义

4.吾之所以距子矣所以:古义今义

5.池非不深也池:古义今义

6.亲戚畔之亲戚:古义今义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古义今义

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古义今义

9.人恒过,然后能改恒:古义今义

10.一箪食,一豆羹豆:古义今义

1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牺牲:古义今义

12.可以一战可以:古义今义

13.小大之狱狱:古义今义

14.再而衰再:古义今义

15.又何间焉间:古义今义

16.必以情情:古义今义

17.忠之属也忠:古义今义

18.肉食者鄙鄙:古义今义

19.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古义今义

20.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今义

五、一词多义。

为: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必为有窃疾矣。()

以牒为械()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利:天时不如地利()

兵革非不坚利也()

得:二者不可得兼()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加: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既加冠()

故:公问其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

朝:朝服衣冠()

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于齐()

孰:吾与徐公孰美()

孰视之()

美:吾妻之美我者()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吾义固不杀人()

伐:齐师伐我()

伐竹取道()

安:衣食所安()

安能辨我是雄雌()

六、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然胡不已乎

2.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3.环而攻之而不胜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5.必先苦其心志

6.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7.贤者能勿丧耳

8.蹴尔而与之

9.何间焉

10.神弗福也

11.惧有伏焉

12.朝服衣冠

13.闻寡人之耳者

14.能面刺寡从之过者

15.寒暑易节

七、翻译句子。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5.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一、1.翟春秋战国之际墨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2.轲战国孟子及其门人儒《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告子下》《孟子告子上》

《孟子》《论语》《大学》《中庸》)3.战国道庄周及其后学4.左传左丘明5.战国策西汉刘向6.列子汤问寓言7.诗经风雅颂305诗三百

二、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入则无法家拂士3.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4.一鼓作气5.私我也畏我也欲有求于我也6.寤寐思服辗转反侧7.白露未晞在水之湄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10.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1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3.群臣进谏,门庭若市1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1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三、1.“说”通“悦”高兴2.“距”通“拒”抵抗3.“圉”通“御”抵御4.“诎”通“屈”理屈5.畔:通”叛”背叛6.“曾”通“增”增加7.“衡”通“横”梗塞,不顺8.“拂”通“弼”辅佐9.“辟”通“避”躲避10.“辩”通“辨”辨别11.“得”通“德”,恩惠、感激12.“与”通“欤”,语气助词13.“乡”通“向”从前14.“徧”通“遍”普及,普遍15.“反”通“返”返回16.“惠”通“慧”聪明17.“亡”通“无”没有18.“厝”通“措”放置

四、1.量词,先秦以二十两为一金;今专指金子2.土地方圆;今指地区、区域3.虽然如此;今常用作表转折关系的连词4.用来……的方法;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5.护城河;今多指池塘6.内外亲属,包括付息亲属和母系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或他的成员7.兵器;今多指士兵8.这样;今多用作判断动词9.常常;今多指恒心10.古代一种木质的盛食物的器具;今常为豆子的种类11.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牲畜;今指为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12.可以凭借;表可以或能够的能愿动词13.案件;关押罪犯的地方14.第二次;又一次15.参与;中间、空间16.实情;感情17.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忠诚18.目光短浅;卑鄙19.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劝说;讥讽、嘲讽20.议论;诽谤、讥讽

五、1.为:给、替;是;当作;接受2.利:有利;锋利3.得:得到、获得;通“德”,感激4.加:虚报;益处、好处;戴5.故:原因;所以6.朝:早晨;朝庭;朝见7.孰:谁;仔细8.美:认为……美;漂亮9.固:顽固;本来10.伐:进攻;砍伐11.安:养;怎么

六、1.为什么2.入侵3.围4.限制5.使……痛苦6.了解7.丢掉8.用脚踢9.参与10.赐福11.埋伏12.穿戴13.使……听到14.当面指责15.交换

七、1.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2.因为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为沉迷安乐而衰亡。3.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却接受了。4.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5.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译文合集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译文合集

九年级上册

《陈涉世家》

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吴广是阳夏县人,表字叫叔。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边高地(休息),怅然叹息了好长时间以后,对同伴们说:“有朝一日有谁富贵了,可别忘记咱穷哥儿们。”同伴们笑着回答他:“你给人家耕地当牛马,哪里谈得上富贵啊!”陈胜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凌云壮志啊!”

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征召穷苦的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临时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进这支队伍,并担任小队长。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杀头。陈胜、吴广在一起商量,说:“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为国家而死,这样好吧?”陈胜说:“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该立为国君,该立的是长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谏劝始皇的缘故,始皇派他到边疆去带兵。最近传闻说,并不为什么罪名,二世就将他杀害。老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担任楚国将领的时候,(曾)多次立功,又爱护士卒,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他战死了,有人认为逃走了。如今假使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的。”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二人)于是去算卦。那算卦的人知道他俩的意图,说:“你们的事都能办成,能建功立业。不过你们还是去问问鬼神吧!”陈胜、吴广很高兴,(又)捉摸这“问问鬼神”的意思,终于悟出:“这是教我们先在众人中树立威信啊。”于是用朱砂在绸条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再把绸条塞进人家网起来的一条鱼肚子里,士兵买鱼回来烹食,发现了鱼肚子里的绸条,本来已经觉得奇怪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潜藏在驻地附近丛林里的神庙当中,天黑以后点上灯笼(装鬼火),装做狐狸的声音,向(士兵们)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士兵们一整夜既惊且怕。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示意地看着陈胜。

吴广平时很关心周围的人,士兵们大多愿意为他出力。(那天)(两个)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再三地提出要逃走,惹他们发火,让他们责罚他,借此来激怒士兵。那军官果然鞭打了吴广。(众士兵愤愤不平,)军官(刚)拔出剑来威吓(士兵),吴广一跃而起,夺过剑来杀死了他。陈胜协助吴广,一同杀了两个军官。陈胜把众戍卒召集起来,宣布号令,说:“各位(在这里)遇到大雨,都超过了规定到达渔阳的期限。过期就要杀头。就算侥幸不杀头,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再说,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众戍卒齐声应道:“一定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冒充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为的是顺从百姓的愿望。大家露出右臂(作为义军的标志),打出大楚旗号。又筑了一座高台,举行誓师仪式,用那两个军官的头祭祀天地。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起义军(首先)进攻大泽乡,占领该乡后接着进攻蕲县。攻克蕲县后,就派符离人葛婴带兵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陈胜自率主力)攻打、、苦、柘、谯等县,都拿下来了。一路上收编人马,等打到陈县的时候,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马一千多匹,士卒几万人。进攻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带兵在谯门中应战。起义军(一时)不能战胜,(不久)守丞被人杀死,大军才进入陈县。几天后,陈胜召集当地的乡官和有声望的人共同商讨大事。这些人异口同声地说:“将军您亲自披甲上阵,手拿武器,讨伐残暴无道的秦国,恢复楚国的社稷,论功应当称王。”于是陈胜被拥戴称王,宣称要重建楚国。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纷纷起事,惩办当地的长官,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

秦王气势汹汹地发怒了,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死人百万,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击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要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站起来。

秦王变了脸色,长跪着向唐雎道歉:“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隆中对》

自从董卓作乱以来,各地豪杰同时兴起,跨州连郡称霸一方的多得数不清。曹操同袁绍相比,名位低贱,兵力又少,然而曹操终于打败了袁绍,以弱胜强的原因,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控制着皇帝向诸侯发号施令,这实在是不能同他较量的。孙权占据江东已经三世了,那里地势险要,百姓归顺,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以它为外援,而不可以谋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南边可以直达沿海一带,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面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个战略要地,而刘表却没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形势给您提供的机会,难道将军没有夺取它的意图吗?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个富饶的地方,高祖凭借着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又在北面威胁着他,那里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盼望能得到一位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又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接纳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二州,守住险要的地方,与西边的各少数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内部革新政治;一旦形势发生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向中原进军,将军亲自统率益州大军打出秦川,百姓谁能不拿着饭食水酒来迎接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朝的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出师表》

臣诸葛亮上表进言: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但是,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身忘死的作战,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陛下确实应该广开言路听取群臣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绝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出无道理的话,从而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宫里身边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升赏惩罚,扬善除恶,不应标准不同。如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以显示陛下在治理方面公允明察,切不应私心偏袒,使宫廷内外施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董允等,这都是些品德良善诚实、情志意念忠贞纯正的人,因而先帝才选留下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内的事情,事无论大小,都要征询他们的意见,然后再去施行。这样一定能够补正疏失,增益实效。将军向宠,性情德行平和公正,了解通晓军事,当年试用,先帝曾加以称赞,说他能干,因而经众人评议荐举任命为中部督。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够使军伍团结和睦,德才高低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汉朝后期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评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不哀叹和憾恨的。侍中郭攸之、费,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忠贞、坦直,能以死报国的节义臣子,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则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的卑贱,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激,从而答应为先帝驱遣效力。后来正遇危亡关头,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嘱托给我了。接受遗命以来,日夜担忧兴叹,只恐怕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完成,从而损害先帝的英明。所以我五月率兵南渡泸水,深入荒芜之境。如今南方已经平定,武库兵器充足,应当鼓励和统率全军,北伐平定中原地区,我希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消灭奸邪势力,复兴汉朝王室,迁归旧日国都。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掂量利弊得失,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董允的责任了。希望陛下责成我去讨伐奸贼并取得成效,如果不取得成效,那就惩治我失职的罪过,用来上告先帝的神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言论,那就责备郭攸之、费、董允等人的怠慢,公布他们的罪责。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征询从善的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远念先帝遗诏中的旨意,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如今正当离朝远征,流着泪写了这篇表文,激动得不知该说些什么话。

2017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复习资料三


2017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复习资料三

二十一马说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杂说》)

【乙】信①数与萧何②语,何奇③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④,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⑤,无所事⑥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释】①信:指辅佐刘邦建立汉朝的大将韩信,汉初三杰之一。②萧何:汉朝d的开国丞相,汉初三杰之一。③奇:以……为奇(认为……奇特)。④上:皇上,此处指刘邦。⑤长王:长期称王。汉中:地名,在陕西省南部。⑥无所事:用不着委托以工作。事,作动词。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2)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

(3)信度何等已数言上____________(4)追信,诈也______________

2、用现在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3、【甲】文作者借千里马和伯乐的传说,巧妙地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愤懑的情感。说说伯乐、千里马和“食马者”、“策马者”分别比喻什么?

4、辅佐刘邦之前,韩信投奔项羽不见用。如果没有萧何的一“追”,韩信是否能施展抱负是一个未知数。他的这段经历印证了《马说》中的哪个观点?

5、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上面两个语段和现实生活谈谈看法。

二十二送东阳马生序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①,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②。通籍后③,俸去书来④,落落大满,素蟫灰丝⑤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注释】①诸:“之于”的和音。②辄省记:就能了解、记忆。辄、就。省,明了。③通籍后:刚进入仕途。汉代制度,把姓名记在称作“籍”的竹片上,以备出入宫时查对,后世人称初做官时为同籍,意为朝中已有名籍。④俸去书来,落落大满:薪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屋里)到处都堆放满了。落落,堆集的样子。俸,指官俸,做官的俸禄。⑤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白色的蠹鱼和虫丝常常沾满了书籍。素蟫,指书里的蠹虫。灰丝,指虫丝。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__________(2)未尝稍降辞色____________

(3)家贫难致_____________(4)其切如是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3、【甲】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哪句,请从文中摘录出来。

4、【乙】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请你联系选段稍作分析。

5、从所选的两段文字来看,两文的作者有何相同之处?两文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好学”与“勤学”之间的关系,请你将这方面的体会写出来,与同学们共享。

二十三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lè)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通假字,通“冽”,凛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摇缀(zhuì),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通假字,通“彻”),影布(于(在))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yī)。

(《柳河东集》)

1、翻译句子。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2、第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3、用“//”线在第一段中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4、理解填空。

选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_______________”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__________,实为写____________,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

5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观鱼时和游览到最后所描写的景物可看出作者心情发生了变化,联系下面材料,探究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可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理解分析)

唐宪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因参加翰林学士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司马是个闲职,在编制之外,没有什么公务,甚至没有办公场所。柳宗元到任后,寓居寺庙为家,无所事事,与僧侣朝夕相处,谈经论道。但他的抑郁情怀并未能因此好转,只好“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与李翰林书建书》)《永州八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就的。

二十四岳阳楼记

范仲淹

若夫霪(yín)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bó)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予(yú)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文正公集》)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连月不开_________(2)忧谗畏讥___________(3)一碧万顷__________

2、翻译句子。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3、作者在结尾为什么要说“微斯人,吾谁与归”?是在慨叹知音稀少吗?联系链接材料,探究作者真正的用意所在。

【链接材料】滕子京与范仲淹为同榜(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即公元1015年)进士,两人友谊颇厚,北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滕子京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到岳州(今岳阳)任军州。他到岳州后,“愤郁颇见辞色”,别人庆贺岳阳楼将落成,他却回答说:“落甚成?只待凭栏大恸数场。”可见他的情绪极为低落。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你的体会。

5、世上因好文好诗而闻名的景观很多,岳阳楼就因文质兼美的《岳阳楼记》而名誉天下,令许多仁人志士向往。阅读选文并联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二十五醉翁亭记

欧阳修

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散文选集》)

1、翻译句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2、第一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写在下面。

3、“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试结合选文内容,想想作者真正的乐趣究竟是什么?

4、本文作者与《岳阳楼记》的作者作此文对政治境遇基本相同,但文章却毫无抑郁之感,从欧阳修与范仲淹身上你得到了哪些人生启示?

5、阅读下面一段话,说说它与文中的表达有什么不同。

滁之西南琅琊山,有酿泉。泉上有亭,山之僧智仙所作也。庆历六年,欧阳修谪守是郡,爱其山水,常与宾客来饮于此。始以醉翁名之,盖修之自谓也。

二十六满井游记

黄宏道

燕(yān)地寒,花朝(zhāo)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lì)。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zhé)返。

廿(niàn)二日天稍和,偕(xié)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jiā)堤(dī),土膏(gāo)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hú)。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zhà)明,鳞(lín)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xiá)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yán)明媚,如倩(qiàn)女之靧(huì)面而髻(jì)鬟(huán)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liè)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míng)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jìng),然徒步则汗出浃(jiā)背。凡曝(pù)沙之鸟,呷(xiā)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liè)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袁中郎集笺校》)

1、翻译句子。

(1)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2、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了哪几幅满井春色图?

3、全文在记叙描写中,用了许多贴切新鲜的比喻,有的以物喻人,有的以人比物,有的以物比物。请从文中各找出一例,写在下面。

4、全文写初春景象,抓住了咋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如“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柳条初展的神韵。文中这样的描写还有很多,请找出一例并作分析。

5、全文最后“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是作者郊游满井的结论,这与辛弃疾《鹧鹄天》一词所说“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有共同之处,请你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这一结论的看法。

二十七陈涉世家

司马迁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史记》)

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度已失期/宁信度,无自信也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既克,公问其故D.固以怪之矣/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翻译句子。

(1)失期,法皆斩

(2)天下苦秦久矣

(3)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3、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现陈胜的谋略的一项是()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D.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4、读贾谊《过秦论》中的一段文字,结合上文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

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提,背)粮而景(同“影”,像影子一样)从。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这段文字与《陈涉世家》中陈胜怎样的预见相一致?请你把陈胜的预见写出来。

(2)两段文字写的都是陈胜、吴广起义,但在表现内容上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

二十八唐雎不辱使命

刘向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战国策》)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__________(2)故不错意也__________

(3)请广于君___________(4)非若是也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3)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3、本文讲述了什么故事?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4、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实际上是一眼看穿了秦王的真正用心,那为什么还要说“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的话呢?

5、秦王说:“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二十九隆中对

陈寿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三国志蜀志》)

1、解释下面加点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_______(2)国险而民附___________

(3)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___________(4)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2)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3、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

(1)曹操:

(2)孙权:

(3)刘表、刘璋:

4、根据文意,将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具体战略方针排列顺序。

礼贤下士,收罗人才;抚边境各民族;广布“仁义”;④结好孙权,搞好外交;⑤巩固荆、益基地;⑥利用帝室之位的身份,打出“正统”旗号;⑦选择时机,两路出兵北伐;⑧搞好内政。

正确顺序:

5、熟读课文,体会诸葛亮在文中强调的“人谋”的作用。例如,谈到曹操集团的“以强为弱”,就着重指出“”。又指出孙权集团的巩固,也跟“”有关。最后,又向刘备提出“”的建议。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144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