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人教版初中语文下册名著导读(9)《名人传》复习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人教版初中语文下册名著导读(9)《名人传》复习”,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十、《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一、贝多芬

1、童年充满了艰辛,缺少家庭的温暖。刚四岁,父亲就一连几个小时把他关在房音练琴,从少年时代起就为生计发愁,过早地承担家庭的重任,十一岁,加入剧院的乐队,十三岁当上了管风琴乐手,一七八七年,失去了母亲,因肺病而死。一直非常珍惜与勃罗宁一家的情谊,他们可爱的女儿埃莱诺尔比贝多芬小两岁,是儿时的伙伴,也许产生过感情。后来,埃嫁给了韦格勒医生。他也成了贝多芬最要好的朋友。他们之间终生维持着恬静的君子之交。

2、受到维也纳的排斥,维也纳对贝多芬从来没有好感,这个城市浮华造作,在这样的一个地方,一个恃才傲物、狂放不羁的天才人物是不会心情舒畅的,他一有机会便想远离维也纳,但受到贵族王公的挽留,因为他们感到贝多芬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不愿他们的祖国蒙上失去他的耻辱。

3、遭受耳聋的折磨,与许多亲友疏远,陷入根本的孤境,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靠谈话薄与他人对话;“他每天都要沿着城墙转一圈。从黎明到黑夜,在田野里,他独自散步,帽子也不戴,顶着太阳,或者冒着雨”。

4、终生未婚,没能得到家庭的幸福;领养不成器的侄子卡尔,卡尔的父亲因肺病去世了,母亲不称职;

5、虽饱经忧患,总想歌颂欢乐的美妙境界;蔑视权贵,对法国征服者产生了憎恨之情,将原本打算献给拿破伦的《第三交响曲》改为《英雄交响曲》

二、米开朗琪罗

1、他不懂铸铜像,却只得在教皇的命令下花了十五个月从头学习,几乎没时间吃饭,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铸成了,却在圣彼得罗尼奥教堂的下门前仅仅立了四年,就被人买去铸成了大炮。

2、后又被命令这位根本不懂壁画技术的画家,去画西斯廷教堂的穹项。

3、“我的精神极度沮丧,整整一年我没从教皇那儿拿到一文钱,我什么样也没向他要,因为我的工作还没进展到一定的程度,似乎还不够资格索要报酬”

4、在疲劳与焦虑之外,还有家人那些可恶的纠缠。他们全家都靠他养活,滥用他的钱,拼命压榨他。还有为断窥伺他,期待他失败的顽强的敌手。

5、长年累月仰面朝天地画顶画,视力坏到极点。

三、托尔斯泰

1、两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

2、1851年,托尔斯泰来到高加索,群山环抱的清明环境使他纷乱的大脑清醒过来,创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个地主的早晨》等优秀作品。俄土战争期间,托尔斯泰曾亲临战场,常常处于危险之境,写出了《塞瓦斯托波尔纪事》那样令人振奋的作品。婚后,创作出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巨著。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为此常处于苦恼境地。他厌倦自己富足的生活,决心和自己所处的上层的社会决裂,他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三位名人在生活中遭遇不幸

贝多芬:1、出身卑微:从小生活在父亲的鞭子下,被迫练习钢琴和小提琴;2、他的感情生活充满了凄苦和遗憾,一次次遭到爱情的否决,终身未婚,无儿无女;侄子不孝顺3、有耳疾;4、他呕心沥血创作的乐曲,常常拿不到分文报酬,全世界都在演奏他的作品,而他为出版这些作品反倒欠了出版商许多债务;5、长相丑陋;

米开朗琪罗:1、每一项工程,都有一批卑鄙小人出于嫉妒和怨恨对他进行恶毒的诬蔑和攻击;2、父亲脾气暴躁;家人无休止地盘剥他的财富;3、终身未娶,未享受过真正的爱情;4、得不到人们的认可,《大卫》遭到攻击;5、一直受教皇的差遣,创作他并不满意的作品,理想和现实冲突;6、长年累月工作导致病态

列夫托尔斯泰:1、面对贵族上流社会,以至于被教会宣布为“邪教徒和叛教者”,被开除教籍;2、与妻子互不理解;3、为自己的财富感到羞愧难安;4、同情下层人民,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得不到支持

一、填空题。

1.《名人传》的作者是罗曼罗兰,他是20世纪享誉国际文坛的法国现实主义作家。是一位伟大的民主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有“欧洲的良心”,之称,他们另外一部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获19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2.《贝多芬》是一部人物传记,紧紧围绕贝多芬一生中取得的音乐成就,记叙了贝多芬的一生,表现了他战胜不幸、战胜痛苦的顽强意志,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是德国人。

3.贝多芬的音乐天赋是他的父亲发现的,当年贝多芬只有4岁。

4.1796年开始,贝多芬得了一种永远治不好的病是失聪,他极度伤心,1802年开始,他写了封信给他的弟弟,世称《海利根遗嘱》。

5.1804年,贝多芬完成了一首大器乐曲《第三交响乐》(《英雄交响乐》),他借此度过了生命的危机。

6.贝多芬终生未娶,他的第一个恋爱对象是伯爵小姐朱列塔圭恰迪尔。当时贝多芬耳疾正在加重,极有失去听觉的可能。他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于是1801年贝多芬写下了著名的《月光奏鸣曲》献给她。

7.贝多芬失聪的原因的猜测有四种:肠炎、冷水浴、伤寒、仰面跌倒。

8.罗曼罗兰总结贝多芬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是“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9.米开朗琪是意大利人,被人们称为“在艺术上最有毅力和雄伟气魄的人”。

10.青春时期的米开朗罗雕塑了《微笑的牧神面具》一作,赢得洛朗特梅迭西斯亲王的友谊和赏识。

11.使米开朗其罗25岁一举成名的作品是《哀悼基督》(《耶稣死像》),这件作品用3年雕成,表现了他爱国主义精神。

12.1501年,米开朗琪罗接手了一向没人敢雕刻,中止了四十年的先知者像,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卫像》。

13.1505年3月,米开朗琪罗被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召开赴罗马。开始了他生涯中的英雄时代。

14.在重建圣彼得大教堂事件中,建筑家布拉曼特利用尤利乌斯二世的迷信战胜了米开朗琪罗。

15.1508-1512年,米开朗琪罗完成了西斯廷的英雄作品教堂天顶画和墙壁画,作品中充满了生杀一切的神精神。

16.使米开朗琪罗感到幻灭、绝望、意志破裂的情绪反映在梅迪契陵墓和尤利乌斯二世纪念物的新雕像中。

17.米开朗琪罗一生中惟一的一张别人的画像是卡瓦列里,是他使米开朗琪罗决定完成圣彼得大教堂穹窿的木雕模型。

18.佛罗伦萨教堂没有建成,连木型也遗失了是米开朗琪罗在艺术上最后的失望。

19.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巨匠,《童年》是他的成名作。

20.发刊于1863年的中篇小说《哥萨克》是高加索的颂诗,也是托尔泰第一创作期最高的一座山峰。

21.被称为近代的《伊里亚特》的作品是《战争与和平》。

22.《安娜卡列尼娜》写于1873年3月。

23.1879~1882年,托尔斯泰写成的《忏悔录》是他宗教狂乱的表白。

24.《复活》是他艺术上的一种遗嘱,是他整个创作生涯中最后的也是最高的一峰。

25.托尔斯泰在1900-1910年间发表了关于社会论战的含有攻击性和神秘的文字,包括《战争与和平》、《大罪恶》和《世纪末》。

相关知识

人教版初中语文下册名著导读(3)《童年》复习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人教版初中语文下册名著导读(3)《童年》复习”,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童年》名著阅读复习资料整理
1.《童年》的基本常识。
本书的作者是______(国家)的______。主人公名叫______。这是作者的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_____体三部曲之一,另两部是______、______。
答:前苏联高尔基阿廖沙自传《在人间》《我的大学》
2.《童年》的内容简介。
它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至十岁这一段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如写“我”刚到外祖父家时见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写“我”在母亲死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的一段生活,作者刻画了外祖父的贪婪吝啬(该他出钱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十分注意倒给他的茶的浓度;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外祖母的宽厚善良(该她出钱买的全是好肉;对着“我”挣来的钱默默流泪)等等。
3.《童年》的故事缩写。(2066字)
阿廖沙(即童年高尔基)很小的时候,父亲得病死了,母亲带着他回到外公外婆家。
阿廖沙母亲的到来引起了大舅米哈伊尔与小舅雅科夫的争斗,他们怕母亲来讨要嫁妆,闹着分家,一家人打成一团。阿廖沙初步认识到外公家弥漫着的相互仇恨的气氛。大舅捉弄老裁缝格里戈里,让侄子把烧得滚烫的顶针放在格里戈里手边,不料却被外公无意中戴上,外公把孙子抽了一顿。阿廖沙因为把桌布放到染桶里也被外公狠狠打了一顿,打的过程中,所有的人都幸灾乐祸,连母亲也因害怕外公而不敢阻止他,只有外婆一人护着阿廖沙。打过阿廖沙后,外公来看他,给他讲起自己年轻时候在伏尔加河畔当纤夫时的情景,阿廖沙觉得外公像一朵云彩似的迅速地长大,由一个干瘦的小老头变成童话中的大力士。挨打之后,阿廖沙结识了小伙子茨冈,他成了阿廖沙最好的朋友,每次阿廖沙挨打时,他总把胳膊伸出去帮他挡着。每逢礼拜六,他带着阿廖沙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他擅长跳舞,幻想着有一副好嗓子。阿廖沙非常爱他,但他却被两个舅舅强迫着扛沉重的橡木十字架去坟地,中间绊倒后,被十字架压在下面,因失血过多死掉了。
茨冈死后,阿廖沙更加依恋外婆。睡觉前,给外婆开玩笑,外婆给他讲上帝与小鬼的故事。外婆是阿廖沙最喜欢的人。
“外婆到来之前,我仿佛在昏睡,仿佛躲在黑暗中。她的出现唤醒了我,使我见到了光明,她把我周围的一切联结起来,把这一切编织成色彩缤纷的花边图案。她很快就成了我终生的朋友,成了我最贴心的人。她最理解我,也是我最珍贵的人,这是因为她对世界充满了无私的爱。这种爱使我感到充实,使我在艰难的岁月里充满了坚强的力量。”外婆知道的故事、诗歌、传说、童话多得不计其数,阿廖沙听的入了迷。
一天晚上,家里突然失了火,家里人惊慌失措,外婆却非常勇敢,用一只空袋子蒙着头,身上批着马被,毫不畏惧地冲进火里,从里面抱出一只水桶大的盛满硫酸盐的瓶子,又镇定地指挥别人灭火。大火后,又忍着巨痛去接生孩子。
一开春,舅舅们就分了家,外公为自己买了一所新房,阿廖沙仍跟着外公外婆住。这是一段节奏平缓的日子,阿廖沙接触的人只有外公外婆。外婆向他讲述自己的身世。外婆也是孤儿,母亲一贫如洗,而且是个残废,为了生活,外婆跟随母亲四处流浪、乞讨,后来靠外婆织花边维持生活。外公也讲起小时侯与法国兵相处的事情。这段时间外公开始教阿廖沙识字。外公老病复发,动手打了外婆,阿廖沙感到无法忍受。
宁静的日子很快被打破,两个舅舅为了分外公家产,联合起来到外公外婆家闹事,尤其是大舅米哈伊尔,喝醉酒就闹事,整夜在房子周围转来转去,带来帮手把马林果丛和酸栗树统统拔掉,捣毁浴室,砸坏玻璃。一次拿粗大的木根砸门,外公集合了两个房客及酒店老板的妻子对付他。为帮儿子,外婆的胳膊被舅舅打断,阿廖沙无比仇恨舅舅。
接下来又是一段单调的日子,外婆每天祈祷,外公也每天祈祷。阿廖沙认为外婆的上帝仁慈、有同情心,外公的上帝却拒人于千里之外,让人望而生畏。阿廖沙喜欢外婆的上帝,讨厌外公的上帝,故意抓住外公祈祷时的失误捉弄他。这时期阿廖沙经常同街上的孩子打架,因为这些孩子做出的恶作剧令他无法容忍。这时,为外公干了一辈子活的老匠人格里戈里因双目失明被舅舅解雇,沦落为乞丐,阿廖沙为此感到难堪。
外公突然卖掉原有房子在别处买了房子。在这里阿廖沙结识了许多人。有外号为“好事儿”的房客,有伪装成马车夫抢劫教堂的的彼得伯伯,有奥甫相尼科家的三个孩子。阿廖沙与他们都建立了友谊,但同“好事儿”的关系最为密切。“好事儿”是一个整天忙着做实验的药剂师,对人生有透彻的感悟,经常指导阿廖沙观察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教给他人生的道理。“在我看来院子里平淡无奇没什麽值得留心的东西。但经他轻轻一推,或者三言两语指点一下,我所看到的一切就不同了,仿佛这些东西都具有独特的意义,因而给我留下的印象也就特别深。”但“好事儿”终因不被周围人理解而被外公赶走,阿廖沙非常生气但毫无办法。
百无聊赖之中,母亲回来了。在几个城市呆了很长时间又生了一个孩子后,走投无路的她又回到外公家。她开始教阿廖沙认字,让他背许许多多的诗。外公强迫母亲改嫁,母亲拼命反抗,外公异常生气,将气愤转嫁到外婆身上,毒打外婆,发针深深地插进外婆头皮。阿廖沙为外婆报仇,将外公最喜欢的圣徒像剪碎。
阿廖沙被母亲送进了学校,但不久因出水痘被迫休学在家。因发愁母亲的婚事,外婆开始酗酒并向阿廖沙讲述父亲与母亲的往事。不久,母亲看上了一个学测量学的学生并坚持要嫁给他。阿廖沙不喜欢继父与新的祖母,不想让母亲改嫁但毫无办法。母亲改嫁后,阿廖沙继续与外公外婆住在一起,他开始长大,拥有了自己的自信。阿廖沙又回到学校,但老师不喜欢他,只有主教赏识他。他因拿了一卢布买童话书被母亲打了一顿。继父对母亲很不好,用脚踢她,阿廖沙与继父拼命,又被送回外公家。
外公破产了,阿廖沙与外婆相依为命,通过三年级考试后他不再上学,开始自己养活自己。他结识了许多伙伴,他们互相帮助,一起捡破烂,扯木材。八月,母亲去世了,外公说阿廖沙不是奖章,不能老挂在他的脖子上。于是,阿廖沙便走向人间,外出谋生去了。
4.《童年》的主题思想。
《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是:阿廖沙的成长。阿廖沙这一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这部小说还折射出19世纪末期俄国生活的普遍情形,勾画了俄罗斯底层人民种种生动的形象,鞭挞俄国国民的小市民习气。
5.《童年》的人物形象。
①阿廖沙: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
②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③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有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④小茨冈:乐观纯朴;老工人格里戈里:正直;“好事情”: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
6.《童年》的艺术特点。
这部小说的基调在整体上严肃、低沉;小说以一个小孩的眼光来描述。于是——就给一幕幕悲剧场景蒙上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读起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人物特征】
①阿廖沙:阿廖沙是全书的中心人物,他从小心地善良,特别是在外祖母的哺育下,生成了一颗善恶分明、是非分明、能爱能恨的灵魂。他勤于学习,刻苦耐劳,严峻的生活使他锻炼成长为一个意志刚强、有理想有作为的新人。他性格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生活的困苦并没有使他退却,他坚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将会一片光明。阿辽莎这个形象是俄罗斯一代新人的代表,他的成长道路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之路。
②外祖父卡希林:家长制手工业者的形象,凶恶残暴,没有亲情,惟利是图,寡情薄义。
③外祖母伊凡诺夫娜:勤劳、善良、乐观、智慧,体现了劳人民的优秀品质。
【小说特点】
①交替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描写的多视角描写方法。②语言生动活泼,描写栩栩如生。③选材独特,取材于作家的经历。
【部分情节】
①与外祖父等人联欢(第三章)②雅柯夫和奇奇打架(第二章)
③外祖父打外祖母(第十章)④报复老师(第十二章)
【作者简介】
高尔基(1868—1936),是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代表”。他是苏联文学的创始人,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对我国的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关练习】
1、《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是:阿廖沙的成长。鞭挞俄国国民的小市民习气是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第一主题。
2、阿廖沙在成长的中经历了哪些痛苦与磨难?请简述一两个。
3、谈谈对《童年》的阅读感受。
示例一:我感受到人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我们应该用这美好的时光好好努力的读书,而不是去享福。如果光是去享受,那么这个人生活的一点也没意义了。而高尔基为什么能成为一名文学家,正是因为他会去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示例二:童年,是每个人自己都值得回忆,值得珍惜的一段短暂而又美好时光。对于我来说,童年是我最珍贵的收藏,然而大师高尔基的童年呢,真可谓“窒息的天地,苦难的童年”,童年应该是他的一段悲惨遭遇,一段深情的回忆!
示例三:与高尔基的童年相比较之下,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儿时的悲惨遭遇,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幸福的!在家里,父母宠爱着,关心着,保护着。在学校,有老师的教导和同学们的陪伴,真正可以说是无忧无虑。而高尔基呢?与我们恰恰相反。有人说:“环境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就是这样的环境造就了高尔基,成就了高尔基。在如此邪恶和污秽的社会中,他那颗光明和博爱的心没有动摇,没有被污染,反而变得越加开阔、光明。也许,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吧!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坚强勇敢、正直自信.
4、阿廖沙的性格中有那些是你喜欢的,最钦佩的?
答:【1】富有正义感,仁爱的同情心【2】好学上进,求知欲强【3】热情向上。
【中考链接】
【2007浙江宁波】
我也开始挣钱: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一普特破布和碎纸卖给旧货商可以得二十戈比,烂铁也是这个价钱,一普特骨头得十戈比或八戈比。平时放学以后也干这玩意儿,每星期六卖掉各种旧货,能得三十至五十戈比,运气好的时候,卖得更多。外祖母接过我的钱,急忙塞到裙子口袋里,垂下眼睑,夸奖我:“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了不起的!”
①这个片段出自小说《》。
②文中的“我”是指()。
A、伊凡B、米哈伊尔C、阿廖沙D、雅科夫
答案:①、童年②、C
【2008辽宁大连】
《童年》中奥夫相尼科夫家的三个孩子玩捉迷藏时,阿廖沙看到,
就,于是他们成了好朋友。
答案:老三掉到井里/纵身跳到院里,与老大老二一起把老三救了上来
【2010山东东营】
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塑造了这一鄙视贪婪、同情不幸、憧憬美好生活的正直少年的形象,生动地再现了的生活状况。
答案:阿廖沙俄国(或俄罗斯)下层人民
【2010安徽】
高尔基的《童年》用第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主人公在父亲去世后寄住在________家中的生活历程。答案:一外祖父(或“外祖母”)
【2011温州】
根据阅读体验,回答问题。
“你(阿廖沙)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她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选自高尔基《童年》)
①这里的“她”是谁?
②小说中“她”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①阿廖沙的外婆(外婆)
②她的爱丰富了我的“心灵”,使我充满力量面对困苦的生活。

人教版初中语文下册名著导读(14)《简爱》复习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初中语文下册名著导读(14)《简爱》复习”,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十四、《简爱》——人生追求的二重奏

一、内容精要:

简爱是个孤女,出生于一个穷牧师家庭。父母由于染上伤寒,在一个月之中相继去世。幼小的简爱寄养在舅父母家里。舅父里德先生去世后,简爱过了10年受尽歧视和虐待的生活。一次,由于反抗表哥的殴打,简爱被关进了红房子。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灵上的屈辱和恐惧,使她大病了一场。

舅母把她视作眼中钉,并把她和自己的孩子隔离开来,从此,她与舅母的对抗更加公开和坚决了。以后,简爱被送进了罗沃德孤儿院。

孤儿院教规严厉,生活艰苦,院长是个冷酷的伪君子。简爱在孤儿院继续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由于恶劣的生活条件,孤儿院经常有孩子病死。简爱毕业后留校任教两年,这时,她的好友海伦患肺病去世。简爱厌倦了孤儿院里的生活,登广告谋求家庭教师的职业。

桑恩费尔德庄园的女管家聘用了她。庄园的男主人罗切斯特经常在外旅行,偌大的宅第只有一个不到10岁的女孩阿戴列瓦朗,罗切斯特是她的保护人,她就是简爱的学生。

一天黄昏,简外出散步,邂逅刚从国外归来的主人,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以后她发现她的主人是个性格忧郁、喜怒无常的人,对她的态度时好时坏。整幢房子沉郁空旷,有时还会听到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奇怪笑声。

一天,简爱在睡梦中被这种笑声惊醒,发现罗切斯待的房间着了火,简爱叫醒他并帮助他扑灭了火。

罗切斯特回来后经常举行家宴。在一次家宴上向一位名叫布兰契的漂亮小姐大献殷勤,简爱被召进客厅,却受到布兰契母女的冷遇,她忍受屈辱,离开客厅。此时,她已经爱上了罗切斯特。其实罗切斯特也已爱上简爱,他只是想试探简爱对自己的爱情。当他向简爱求婚时,简爱答应了他。

婚礼前夜,简爱在朦胧中看到一个面目可憎的女人在镜前披戴她的婚纱。

第二天,当婚礼在教堂悄然进行时,突然有人出证:罗切斯特先生15年前已经结婚。他的妻子原来就是那个被关在三楼密室里的疯女人。法律阻碍了他们的爱情,使两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简爱离开了罗切斯特。在寻找新的生活出路的途中,简爱风餐露宿,沿途乞讨,历尽唇难,最后在泽地房被牧师圣约翰收留,并在当地一所小学校任教。

不久,简爱得知叔父去世并给她留下一笔遗产,同时还发现圣约翰是她的表兄,简爱决定将财产平分。圣约翰是个狂热的教徒,打算去印度传教。他请求简爱嫁给他并和他同去印度。简爱拒绝了他,决定回到罗切斯特身边。

她回到桑恩费尔德庄园,那座宅子已成废墟,疯女人放火后坠楼身亡,罗切斯特也受伤致残。简爱找到他并和他结了婚,得到了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

二、人物、特征和小说的特色

《简爱》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小说的真实性和强烈的感染力,还在于小说塑造了一个不屈于世俗压力,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形象。小说中简爱对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生动地展现了的那火一样的热情和赤诚的心灵,强烈地透露出她的爱情观。她蔑视权贵的骄横,嘲笑他们的愚蠢,显示出自强自立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她大胆地爱自己所爱,然而当她发现自己所爱之人还有妻子的时候,又毅然离开她所留恋的人和地方。小说表达出的思想,即妇女不甘于社会指定她们的地位而要求在工作上以至婚姻上独立平等的思想,在当时不同凡响,对英国文坛也是一大震动。小说的虚构结尾,描写简爱获得一笔遗产,回到孤独无助的罗切斯特身边。这一情节虽然值得推敲,但是它显露出作者的理想—女性在经济、社会地位以及家庭中的独立平等以及对爱情的忠贞不移。

在写作风格上,夏洛蒂也独树一帜。她文笔简洁而传神,质朴而生动,加之第一人称的叙述语言,使得小说贴近读者,贴近现实。同时,小说又体现了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特点,显示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诗人的气质。作者在叙述中自然地使用了梦境、幻觉、预感和象征、隐喻等手法,使小说的“自然”境界扑朔朦胧,情节扣人心弦。

一、填空题:

1、《简.爱》作者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是英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之一,成书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女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孤儿,从小寄养在舅母(里德太太家),遭到虐待,后来被送进慈善机关举办的寄宿学校(雷沃德学校)。毕业后,应聘来到(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与主人罗切斯特相互产生爱情。《简.爱》是一本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小说。作者以诗意与哲理的的笔触,描写了(自尊、自爱、追求平等自由与人格独立)的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简爱的成长经历及情感历程。简爱一无显赫的家世,二无傲人的财富,三无出众的容貌,在物欲横流的功利社会,世俗有足够的鄙视她的理由。但简爱(自尊、自强),她坚定且近乎固执地认为(所有的人生来都是平等的),她有权追求她想要的生活及幸福。罗彻斯特虽富有而显赫,却是一个精神上的苦闷者、情感上的渴求者。同时,外表奇特甚至可以说是丑陋的他又是一个精神上的强大者.简爱与罗彻斯特在经历了痛苦的磨折之后最终拥有了灵魂结合的永恒幸福。尽管此时的罗彻斯特已双目失明、一条腿折断,且失去了大部分财产,但沧桑过后,他与简爱的灵魂之爱更显真实可贵。而此时的简爱因继承了叔父的遗产而有了一定的经济能力,取得了与罗彻斯特的象征意义的平等。她与罗彻斯特的结合可以说是用世俗的方式完成了对超越世俗的回归。

2、《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与她的两个姐妹(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并称(勃朗特)三姐妹。

3、《简.爱》这一故事主要发生在(劳沃德学校)、(桑菲尔德庄园)、(圣.约翰家)三个地方,其中(桑菲尔德庄园)最重要。简爱最擅长的的技能是(绘画)。

4、《简.爱》成功塑造了(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5、简爱在做(小学教员)期间,意外地获得了(她的叔叔)的遗产。简爱最终把两万英镑的遗产与(她的表哥和两个表姐)分了。

6、小说以罗切斯特第一次婚姻以及和(英格拉姆小姐)的交往,讽刺了以(金钱)为基础的爱情和婚姻。

7、简爱与(桑菲尔德庄园)的主人(罗切斯特)先生产生了爱情。(梅森)阻止了简爱和罗切斯特的婚姻。

8、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念)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是简爱的两个基本动机。

9、《简爱》一书中(罗切斯特)和(圣约翰)曾要与简爱结婚。

10、简爱在雷沃德学校认识的第一个朋友是(海伦)。在学校最喜欢的老师是(潭波儿小姐),谭波儿小姐在简爱受教过程中“担任她的母亲、家庭教师和伴侣”。这两个人都曾帮助过她,是简爱在孤儿院唯一的快乐和温暖。海伦死于(肺病),给简爱打击最大。谭波儿老师出嫁旅行了,使简爱失去了精神支柱。

三、相关解析

1、《简爱》的女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孤儿,她从小寄养在舅母家,遭到虐待,后来被送进慈善机关举办的寄宿学校——雷沃德学校。毕业后,应聘来到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与主人罗切斯特相互产生爱情,历经曲折,最终和他结了婚。

2、简爱从小就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与表哥、舅妈以及学校校长对抗,长大后又以其独立人格和勇敢个性赢得了罗切斯特的爱情。

3、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念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是女主人公的两个基本动机。

4、《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是英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之一,成书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

5、《简爱》是一本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小说。作者以诗意与哲理的的笔触,描写了自尊、自爱、追求平等自由与人格独立的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简.爱的成长经历及情感历程。

6、简爱一无显赫的家世,二无傲人的财富,三无出众的容貌,在物欲横流的功利社会,世俗有足够的鄙视她的理由。但简爱自尊、自强,她坚定且近乎固执地认为所有的人生来都是平等的,她有权追求她想要的生活及幸福。

7、罗切斯特虽富有而显赫,却是一个精神上的苦闷者、情感上的渴求者。同时,外表奇特甚至可以说是丑陋的他有是一个精神上的强大者。

8、简爱与罗彻斯特在经历了痛苦的磨折之后最终拥有了灵魂结合的永恒幸福。尽管此时的罗彻斯特已双目失明、一条腿折断,且失去了大部分财产,但沧桑过后,他与简的灵魂之爱更显真实可贵。而此时的简因继承了叔父的遗产而有了一定的经济能力,取得了与罗彻斯特的象征意义的平等。她与罗彻斯特的结合可以说是用世俗的方式完成了对超越世俗的回归。

9、简爱在雷沃德学校生活时,有两个人曾帮助过她,这两个人一个是她的老师谭波儿小姐,一个是她的朋友海伦。

10、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主人公在四个主要地方的生活,这四个主要地方是:舅妈家里、雷沃德学校、桑菲尔德庄园、圣约翰家。

11、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感情真挚,语言优美,气氛灵异,悬念迭起。

12、简爱离开罗切斯特后,圣约翰曾向她求婚,要求她与自己一起去印度传教,简拒绝了她。因为她笃信,婚姻是爱情的产物,是自由而神圣的结合,不应被沉重的宗教使命所异化,不应成为宣扬宗教的工具。

13、有一天,简爱在舅舅家被表兄打了之后,她回手反抗,却被舅母关进红房子里,她的舅舅里德先生就死在这间房子,

14、在孤儿院简与孤儿海伦结成好友,教师潭波儿小姐很关心她。

15、简爱悲痛欲绝地离开了桑费尔德庄园。她的仅有的积蓄花光了,沿途乞讨,最后晕倒在牧师圣约翰家门前,被圣约翰和他的两个妹妹救了。简爱住了下来,圣约翰为她谋了一个乡村教师的职位。

16、不久,圣约翰接到家庭律师的通知,说他的舅舅约翰简去世了,留给简爱二万英镑,要圣约翰帮助寻找简爱。圣约翰发现简爱是他的表妹,简爱执意要与他们分享遗产。

17、《简爱》的写作使用了第一人称,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亲切感人。

18、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是《简爱》中女主人公的两个基本动机。

19、这部小说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亲切感人,带有明显的自转体色彩

20、主人公简爱成年后在桑菲尔德贵族庄园当家庭教师

21、《简爱》中的主人公简爱的人生追求由两个基本“旋律”组成:一是如17世纪英国作家班杨笔下的“基督徒”一样,追求超越个人幸福的更高境界。一是她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是浪漫主义文学传说的精神女儿,有着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22、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结局是终成眷属

23、简爱最初在舅妈家受尽折磨,后到了洛伍德学校,最后又到了桑菲尔德贵族庄园当家庭教师

25、简爱辞掉孤儿院的教师工作,应聘来桑费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庄园的男主人是罗切斯特先生。

26、简爱发现她的主人罗切斯特先生是个性格忧郁、喜怒无常的人,对她的态度时好时坏。

《简.爱》名著知识点巩固练习:

1、简爱在做()期间,意外地获得了()的遗产。

2、罗切斯特太太是怎样死的?()

3、简爱最擅长的的技能是()

4、《简爱》一书中()和()曾要与简.爱结婚。

5、简爱最终把两万英镑的遗产与()分了。

6、简爱在学校认识的第一个朋友是()。

7、简爱在学校最喜欢的老师是()

8、简爱最好的朋友死于()。

9、简爱在()做了家庭教师。

10、简爱逃出桑菲尔德庄园后被()所救。

11、在桑菲尔德庄园,简爱勇敢地宣布了对()的爱。

12、简爱是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方式是(),工作是做()

13、简爱为什么没有和罗切斯特结婚?

14、罗切斯特先生为什么瞎了?

15、圣约翰为什么要娶简爱?

16、简爱所教的孩子是谁?被谁所收养?

17、年幼的简爱有一次被舅妈关入红房子是为什么?

18、简爱的舅妈一家为什么不喜欢简爱?

19、罗切斯特为什么说自己要和英格兰小姐结婚,并且要简离开?

20、简爱因婚事受阻而离开了自己所爱的人远走他乡,你能说说是什么阻碍了他们的婚姻吗?

21、下面哪些人是《简爱》中的人物?()A圣约翰B英格拉姆小姐C希刺克利夫D阿黛勒

22、“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也会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个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这段话是简.爱的名言,它体现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个性或精神追求?(打出两点即可)

23、里德太太把简送到了哪里?

24、在孤儿院里发生了什么事夺走了许多孤儿的生命,海伦也因此死去,使简.爱受到很大的打击?

25、简爱毕业后留校做什么?

26、简爱为什么离开孤儿院,从这里可以看出她的什么个性?

27、简爱为什么到了桑费尔德庄园?

28、婚礼前夜,简做了一个什么梦?

29、圣约翰准备去印度传教,临行前向简求婚,但他坦率地告诉她,他要娶她并不是因为爱她,是因为什么,简的态度是怎样的?

30、小说中由彼此对立自然因素构成的比喻形象,呼应着主人公内心的这种矛盾和斗争。都是什么样的自然因素,请举例。

31、“你以为,我因为穷,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和你一样,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这是简在文中的一段精彩的表白,你能从中读出什么?

32、简爱的人生由哪两个基本“旋律”构成?

33、简爱的两个基本动机是什么?

34、《简爱》中贯穿的两个比喻是什么?

35、《简爱》中简.爱为何离开桑菲尔德庄园?

36、罗切斯特因为什么而失明?

37、你能说出几句《简.爱》中的精彩对白吗?

38、《简爱》作者是()国著名女作家。

39、《简爱》的作者()与她的两个姐妹()和()并称()三姐妹。

40、《简爱》这一故事主要发生在()、()、()三个地方,其中()最重要。

41、《简爱》成功塑造了()()()的妇女形象。

42、简爱与()的主人()先生产生了爱情。

43、小说以罗切斯特第一次婚姻以及和()的交往,讽刺了以()为基础的爱情和婚姻。

44、()阻止了简爱和罗切斯特的婚姻。

45、简爱在劳沃德学校结交的朋友叫什么名字?()

46、对()的渴念和对()的追求是女主人公简爱的两个基本动机。

47、《简爱》中简爱与罗切斯特先生的结局是()

A、分手B、永未见面C、终成眷属D、互相憎恨

48、在桑菲尔德庄园的聚会中,罗切斯特先生扮演了什么人来试探简爱?()

49、简爱在舅妈里德太太家的地位,连使女都不如,受尽了表兄表姊妹的欺侮。但她不甘受欺侮,哪件事最能表现她的反抗精神?

50、简爱被舅妈送到哪里去了?她在那里最恨的人是谁?为什么?

51、简爱在孤儿院唯一的快乐和温暖来自哪?给她打击最大的是什么?

52、简爱为什么要离开她所爱的罗彻斯特先生?

53、简爱为什么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

54、“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向你起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于离开我,就象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一样。可是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过坟墓,平等的站在上帝面前。”

55、这是简爱与罗彻斯特对话中精彩的一部分,从中你能看出简.爱怎样的性格合乎和追求?

56、简爱虽然相貌平平,但她身上有强烈的魅力和美感,你认为是什么?

57、最终简爱在什么情况下,与罗彻斯特结合在一起?

58、罗彻斯特先生为什么不离开他的疯妻子?

59、罗彻斯特先生在认识简爱前,为什么放荡不羁,寻欢作乐?

60、简爱是以()身份应聘到()的,她的学生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并不是()先生的女儿。

61、除了罗切斯特先生外,还有一个人也差点走进简爱的心,这个人是(),但他实际爱的只有()。

62、圣约翰受洗礼时取的名字叫什么?与简是怎样的关系?

63、简爱离开后,桑菲尔德府发生了什么事?

64、在桑菲尔德府发生的火灾中,罗切斯特受到了怎样的伤害?她的疯妻又如何了?

65、简爱的人生追求的两个基本动机是什么?

66、在桑菲尔德庄园内简简爱负责教的对象是()。

67、简爱的舅舅临死前把她托付给了她的舅妈()。

68、在简爱受教过程中“担任她的母亲、家庭教师、伴侣”的是()。

69、简爱离开新义塾去寻找其他工作的原因是:

70、罗切斯特开始给简爱的印象是:

71、从《简爱》这本书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72、简爱在____________当家庭教师

73、简爱小时侯最好的朋友是____________,最后她的朋友死于______________,那时学校正在流行_______________,在朋友的墓碑上除了名字外,还有两个字_____

74、简爱在_______________住了8年,又做了2年教师.

75、童年的简.爱曾与约翰少爷,打架,被关进了__________,那里_________________停灵的地方.

76、在桑非尔德庄园的一西聚会上,罗切斯特是以什么装扮出现的?

77、简爱在离开桑非尔德庄园时,认识了谁?他们和简是什么关系?

78、简爱有什么特长?

79、简爱第一次和罗切斯特结婚为什么停止?

80、分析简爱的人物形象?

81、《简爱》中女主人公最经典的内心独白是?

82、《简爱》中罗切斯特的最终结局是什么?

83、当简爱听说罗切斯特要娶英格拉姆小姐,为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她做了什么?

84、在学校时,简爱有一位很尊敬的人,她是

85、简爱童年的身份地位?

86、列举一处《简爱》中精彩段落加以赏析。

答案:

1.(小学教员;她的叔叔)

2.(跳楼)

3.(绘画)

4.(罗切斯特;圣约翰)

5.(她的表哥和两个表姐)

6.(海伦)

7.(潭波儿小姐)

8.(肺病)

9.(桑菲尔德庄园)

10.(圣约翰)

11.(罗切斯特)

12.(登广告;做家庭教师)

13.(因为罗切斯特还有一个活着的妻子。)

14.(他的妻子放火烧了庄园,他为了救人,一只眼睛发炎,另一只眼睛被砸伤。)

15.(他想去印度传教,他认为简爱是一个合适的传教士之妻。)

16.(阿黛勒;罗切斯特)

17.(和表哥打架。)

18.(舅妈看不起降低身份结婚的简的母亲;舅妈不满舅舅收留简爱;舅妈一家不喜欢简爱的性格。)

19.(想试探简的心意。)

20.答:因为在婚礼上被人指控罗切斯特早有妻室,就是一直被囚禁在庄园一间阁楼里的疯女人。

21.(ABD)

22.答:自尊、自爱、追求平等自由与人格独立、敢爱敢恨,坦率真诚、勇于追求幸福等

23.简爱离开罗切斯特后,圣约翰曾向她求婚,要求她与自己一起去印度传教,简拒绝了她。因为她笃信,婚姻是爱情的产物,是自由而神圣的结合,不应被沉重的宗教使命所异化,不应成为宣扬宗教的工具。

24.(送进达罗沃德孤儿院。)

25.一场传染性的伤寒

26.当了两年教师,

27.她受不了那里的孤寂、冷漠,她追求自由,幸福,勇于反抗

28.登广告找到了一个家庭教师的工作,于是她来到了桑费尔德庄园。

29.看到一个身材高大、面目可憎的女人正在戴她的婚纱,然后把婚纱撕成碎片

30.他需要一个很有教养的助手。简爱觉得应该报答他的恩情,但迟迟不肯答应他。

31.冰与火、丽日与风雨

32.简爱在极力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但也透漏出她对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意。

33.A首先,她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是浪漫主义文学传说的精神女儿。

B她同时又像是17世纪英国作家班杨笔下的“基督徒”一样追求超越个人幸福的更高境界。

34.A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B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35.A旅行B求索

36.因为她发现罗切斯特结过婚,而且不爱他的妻子

37.他的妻子烧了他的宅府,在这场火灾中罗切斯特双目失明

38.简:“你认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罗:“因为我们是平等的!我爱你像我的生命一样,尽管你穷、低微、矮小、不美。”

39.(英国)

40.(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安妮勃朗特;勃朗特)

41.(劳沃德学校;桑菲尔德庄园;圣约翰家)

42.(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

43.(桑菲尔德庄园,罗切斯特)

44.(英格拉姆小姐,金钱)

45.(梅森)

46.(海伦.彭斯)

47.(人间自由幸福,更高精神境界)

48.(C)

49.(吉普赛人)

50.一天表兄又打她了,她回手反抗,却被舅母关进红房子里,受惊吓大病一场。

51.达罗沃德孤儿院孤儿院院长他是个冷酷的伪君子,他用种种办法从精神和肉体上摧残孤儿。

52.好友海伦教师谭波尔小姐好友海伦的死

53.简爱得知罗彻斯特有妻子,道德和自尊的力量使简做出了痛苦的决定。

54.简爱发现自己仍深爱着罗彻斯特先生,她仿佛听到罗彻斯特深情的呼唤。

55.勇敢的追求爱情、幸福,及平等的地位和女性的尊严。

56.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丰富、明确、坚定的个性,追求平等和尊严等。

57.罗彻斯特的疯妻子烧毁了庄园,自己也摔死了,罗彻斯特为救她,弄瞎了自己的眼睛。

58.同情、可怜她,怕她在疯人院受苦。

59.为逃避不幸婚姻带给他的痛苦和寻不到真正爱情的苦闷。

60.(家庭教师)(桑菲尔德庄园)(阿黛尔)(罗切斯特)

61.(圣约翰里弗斯)(上帝)

62.(圣约翰爱里弗斯)(他的母亲是简的姑姑)

63.(在秋收后被一把火烧毁了,这把火是她的妻子伯莎梅森放的)

64.(双眼瞎了)(跳楼摔死了。)

65.(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念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66.(阿黛勒)

67.(里德太太)

68.(谭波儿小姐)

69.(谭波儿老师出嫁旅行了,简爱失去了精神支柱)

70.(有点怪、冷漠、变化无常、自负)

71.(一个小人物,依靠自己正直品质和聪明才智,还有坚忍不拔地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最终冲破重重险阻,达到自己的目的地。)

72.(桑非尔德庄园)

73.(海伦,肺炎,斑疹伤寒,复活)

74.(洛伍德)

75.(红房子,里德先生)

76.(吉普塞妇人)

77.(圣约翰和他的妹妹,表兄妹)

78.(画画)

79.(被梅森先生和爱先生打断,让大家知道了罗切斯特有一个疯妻的事实)

80.(富有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热情刚烈,虽然相貌平平,但品德高尚,自尊心强。是浪漫主义精神的传统女儿)

81.(我贫穷,低微,但当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站在上帝的面前,我们是平等的)

82.(罗切斯特双目失明,失去了一只手臂,但简爱仍回到他的身边,终成眷属)

83.(为自己和英格拉姆小姐画像,作比较)

84.(谭波儿小姐)

85.(父母双亡,寄居在舅舅家,身无分文,是弱女子,是双重的低贱者)

86.(如:罗切斯特与简爱互诉衷肠时,罗切斯特拐弯抹角试探,而简爱极力维护女人的尊严,两人的心理和性格刻画的鲜明,呼之欲出,景物描写也让人赏心悦目,平添一丝魅力)

人教版初中语文下册名著导读《培根随笔》复习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初中语文下册名著导读《培根随笔》复习”,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十二、《培根随笔》:透彻的说理,隽永的警句
隽永juànyǒng,形容艺术形式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深沉幽远,意味深长,有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也常用来表述艺术性较高的作品的审美效果。
隽jùn:通俊。优秀,才智出众,组词:隽良(英俊良贤);隽材(杰出的才干);隽武(雄俊威武);隽拔(英俊超群);隽辅(杰出的辅佐者)
内容精要
《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从《培根随笔》的《论真理》、《论死亡》、《论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从《论高官》、《论王权》、《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深谙官场运作的培根。从《论爱情》、《论友谊》、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从《论逆境》、《论幸运》、《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
“美”是个很广泛的话题,《论美》一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
作者生平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第一个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人。
培根于1561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一个官宦世家。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成熟较早,各方面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才智。12岁时,培根被送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深造。在校学习期间,他对传统的观念和信仰产生了怀疑,开始独自思考社会和人生的真谛。
在剑桥大学学习三年后,培根作为英国驻法大使埃米阿斯.鲍莱爵士的随员来到了法国,在旅居巴黎两年半的时间里,他几乎走遍了整个法国,接触到不少的新鲜事物,汲取了许多新的思想,这对他的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579年,培根的父亲突然病逝,他要为培根准备日后赡养之资的计划破灭,培根的生活开始陷入贫困。在回国奔父丧之后,培根一面攻读法律,一面四处谋求职位。1582年,他终于取得了律师资格,1584年当选为国会议员。此时,培根在思想上更为成熟了,他决心要把脱离实际、脱离自然的一切知识加以改革,把经验观察、事实依据、实践效果引入认识论。这一伟大抱负是他的科学的“伟大复兴”的主要目标,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志向。
在他的著作中,培根尖锐地批判了中世纪经院哲学,认为经院哲学和神学严重地阻碍了科学的进步,主张要全面改造人类的知识,使整个学术文化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实现伟大的复兴。他认为,科学必须追求自然界事物的原因和规律。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以感官经验为依据。他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原则,认为知识和观念起源于感性世界,感觉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源泉。要获得自然的科学知识,就必须把认识建筑在感觉经验的基础上。他还提出了经验归纳法,主张以实验和观察材料为基础,经过分析、比较、选择、排斥,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艺术成就:
本书亦以大地万物为主角,呈现人们百态。通过精炼的语言、紧凑的情节、贴切的比喻将深刻的哲理寓于浅显的故事之中,使人获取借鉴,受到启迪。《培根随笔》共有58篇
1、主要艺术特色
1)这些散文关注现实,其中议论官场生涯的篇章和探讨修身持家的文字都得力于他深入的观察和亲身的体验。他力图以不带先入之见的“客观”态度来审视和考察各种现象和行为,很少从传统的宗教道德观念出发简单化地评判是非。
2)从培根的散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者是如何在旧的社会结构和思想体系日趋瓦解之际,致力于探讨并树立新的信念、规范和道德。
3)培根的散文,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知识、人生的至理名言,对我们有多方面的启发。如“知识就是力量”等。
4)培根的散文结构严谨,论证合理,语言形象生动;常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论说通俗易懂。对我们写作议论文有一定的启发。
2、名言摘要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2)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
3)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4)人类智慧和知识的形象将在书中永存;它们能免遭时间的磨损,并可永远得到翻新。
5)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6)在读书的时候,我们与智者交谈;在生活的事务中,我们通常都是与愚人交谈。
7)有的知识只要浅尝即可。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即可,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所以,有的书只读其中的一部分即可,有的书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
8)读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0645.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