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漂浮的山》,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本周教学内容中,有一篇文章叫《漂浮的山》,在教学设计时,为了能达到课前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我打算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来完成生字的教学,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读中领悟课文介绍了漂浮的山的几个方面,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山的身高和外形,了解列数字,作比较这两种说明方法。可在实际的教学中,出现了很多偏差,甚至个别目标根本未能达到。

首先,开课时的第一个问题,让学生读山,并说自己见到的山的特点,几乎是一个无效问题,与教学内容关联不大,原本想利用这一个问题引入课文主题,可是并没有多大作用,白白浪费了几分钟。

其次,不善于根据课堂发展的实际来组织教学。当我刚刚板书完漂浮的山的课题时,一个男同学文就马上回答:这山指的是冰山。可是我在组织同学们学习课文时,仍然根据教学设计抛出问题:认真读课文,思考漂浮的山指的是什么?这不但没有体现抓教育契机的教育机智,根据课堂发展的实际来组织教学,而且还引起了一些负面作用,因为学生读课文时就缺乏了思考,以读感悟的实效性就会减弱。jab88.cOM

第三,没能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课前的设计是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了解山的几个方面的特点,可在实际的教学中,自己却成了课堂的主宰者。当我在让学生找课文写了山的哪几方面时,同学们听了我的朗读后回答不能上来,我就马上开始了自己的引导和讲解,学生以读感悟的教学方法成了一句空话。

第四,课堂上做了很多无用功。

在学习山的身高时,我一次次的利用板书强调南、北极冰山最高高度90m、134m,水下部分比水上部分别厚达6倍、1~2倍而这些内容学生只要认真读课文后就能知道,我只需要做引导他们如何运用这些说明方法就行了,可是我没做。

总之,这节课还有很多地方都值得认真反思。在反思中,我已深深的体会到:我们的每一堂课,不管成功否,课后都应细细咀嚼,反思课堂的每一个小环节是,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技巧,培养敏捷的教育机智和课堂驾驭能力。

小编推荐

《漂浮的山》课外拓展


冰川和冰山是怎样形成的

在地球上,一些高山地区和两极,长年穿着一件白皑皑的冰雪外衣。在高山地区,由于那里地势高,空气稀薄不保暖,在两极地区,由于从太阳那里得到的热量少,因此气候终年寒冷,一年四季都堆积着冰雪。这种终年为冰雪所掩盖的地方面积总共有1600万平方千米,而90%以上分布在两极地区。这些冰雪是以冰川的形式在那里贮存和运动着的。

为什么叫做冰川呢?这是因为它虽然是固体的冰,却能在重力作用下,从高处向低处缓慢流动。冰川的流动速度,一般每昼夜在1米以下,个别的冰川,每昼夜最快能流动20多米。但它们有一条规律:冰川越厚,坡度越大,气温越高,冰川的流动速度就越快。

构成冰川的冰和普通的冰不同,它不是简单地由冰冻结而成,而是在雪花越降越多,以及由于间或有阳光照射,稍有融解,但随即又冻结起来的情况下,先结成了颗粒状的粒雪,再进一步结成了冰层,这种冰比普通的冰略为轻一点,称为冰川冰。

存在于高山上的冰川,称为高山冰川;分布在两极地区的冰川,称为大陆冰川。几乎整个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的极大部分被埋没在厚度超过千米的冰层下面。

南极的冰川面积占地球上冰川总面积的85%以上。据估计,冰川总体积约有2800万立方千米。这类冰川的特点是坡度不大,只在边缘处向外倾斜,长长的冰舌伸入海中;在海岸斜坡一带,冰体常发生裂隙,同时伸入海中的冰体受海水浮力的顶托,会使冰体断裂,成为冰山。有时,浮在海洋上的冰山和伸入海中的冰舌相撞,把舌尖撞断,又形成新的冰山。冰山的形状主要有桌形和角锥形两种,大的能保持2~10年的寿命,一直在海上过着漂浮生涯。浮动着的冰山往往长达几千米,露出海面达100米,而这露出海面的部分约只有整个冰块体积的1/7。在极地航海家眼里,冰山是最危险的敌人,轮船遇到它有时被迫停驶,一不小心还会发生碰撞事故。著名的泰坦尼克号游轮,就是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的.

《漂浮的山》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借助查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在阅读过程中旁批。

3.了解冰山的特点,萌发关注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影片《泰坦尼克号》相关片断。

学生:地球仪;搜集有关冰山的资料、图片。

教学简析

提起山,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稳如泰山这个成语。的确,山是不可动摇的,然而在美丽的地球上,还有一种会漂浮的山冰山。它们像一个个顽皮的大个子,有的作长途旅行,有的在离家不远的地方逛一逛。这些大个子曾给人们留下了惨痛的记忆。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科普说明文,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数据说明,语言生动幽默。

这篇批读课文可以分成两部分来整体把握。用设问句开篇,由泰坦尼克号的惨剧引出给人类带来很大麻烦的冰山;接着用拟人的手法介绍冰山的高度、外形和漂浮的特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一边读一边想,了解冰山的特点。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漂浮的山》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借助字典、词典和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学过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批读。

3了解冰山的特点,培养关注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冰山的特点。

教学难点

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进行批读。

教学准备

教师:影片《泰坦尼克号》相关片段,地球仪。

学生:收集有关冰山的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说起山,人们就会想起我国的几座名山,如黄山、泰山等,而提起泰山,我想请同学们猜一个与泰山相关的成语,知道它是什么成语吗?(稳如泰山)是的,山是不可动摇的,然而在美丽的地球上,还有一种漂浮的山冰山。

2教师播放影片《泰坦尼克号》冰山毁船的片段,激起阅读兴趣。

3揭示课文题目:影片中造成船毁人亡的就是漂浮的山。(板书课文题目)

二、自读自悟,初学课文

1抽生汇报前面学过的批读课文的批读方法,再看本文四处批注。教师总结批读要领,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批注。

2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要求学生简单批注。

(1)找出新词,利用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意。

(2)漂浮的山指什么?课文介绍了它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3)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为什么?

三、合作探究,细读课文

1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2全班汇报学习情况,教师适时点拨。

3出示两组句子。读句子,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1)a这还不能算是它们实际的身高。

b这还不能算是它们实际的高度。

(2)a这些顽皮的大个子在海上到处漂流。它们有的可以作长途旅行,有的则只能在离自己家乡不远的地方逛一逛。

b这些冰山在海上到处漂流,它们有的漂到很远的地方,有的漂得不远。

4让学生再找一找文中采用拟人手法描写的其他句子进行体会。

5围绕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指导朗读。可采用抽读、评价、指导读等方式。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冰山的知识?说给大家听听。

附:板书设计

漂浮的山

身高

外貌

漂浮

又多又大

《漂浮的山》说课材料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给大家说课的题目是《漂浮的山》,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授课。

第一,说教材

《漂浮的山》是西师版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向我们介绍了漂浮的山冰山的身高、外形、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以及漂浮的特点。科普说明文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说明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等任务。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冰山的有关知识;2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因为四年级的学生第一次触到说明文的方法,所以在这篇课文里,我认为教学重点除了了解南北极冰山的特点。更重要的还是使学生了解一般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第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读中质疑,这一环节主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法。以分组讨论法为辅,师生在讨论中解疑。师生站在对等的角度,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的解读,尊重学生情感和认识。

第三,说教学过程

我预设了以下几个环节

1激趣导入,揭出课题。首先做自我介绍,出示字谜说山不是山,此山最奇妙,无土也无石,常在海上漂。经过同学们的预习,知道了将要学习的是哪一课,教师相机板书漂浮的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冰山的兴趣,产生了解冰山的欲望。

2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提出问题,有在水上漂浮的山吗?然后请大家快速地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冰山是什么样子的呢,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冰山。得到答案的同学,可以和同桌进行讨论,看看答案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也可以辨论一下,看谁的答案更准确。

并随机板书:冰山的危害,身高,外形,漂流。

我对这个环节的设计理念是,四年级的学生,不但要求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还要学会聆听和欣赏别人的精彩之处,取长补短,真正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

3走进文本,品读感悟

A因为冰山对我们的生活是很远的,所以我先介绍冰山的知识:海上漂浮的冰山其实是南极或北冰洋上冰盖破裂后,进入海洋的巨大冰块。尤其是南极大陆,中间高,四周低像一个盾。数万年不化的积雪在它上面覆盖了数千米厚的冰盖。冰盖自身的巨大压力使它们不断地向四周的大陆边缘运动。在海边,这些冰渐渐伸入水中,叫作陆缘冰。当它们伸入水中过多时,由于水的浮力,它们会折断,成为一块漂浮在海上的巨冰。这就形成了冰山。让孩子带着好奇,走进冰山。

对于冰山漂浮的部分,课文安排在了最后一段,我觉得首先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冰山的起源,在逻辑上也更能让孩子们接受。所以随后出示问题,让学生们读后找出来冰山漂浮的句子。在这段描写中,拟人化的语言是重要的特征,在这里,还很有必要重温一下,让学生找出来,读读,并仿写,加深对拟人句的印像。在这段文字的学习中,还有另一个特点,冰山的数量,可以通过寻找具体的词来说明。比如,多得惊人,成千上万等。

B学习了冰山漂浮的特点之后,就可以转入对漂浮在海上的冰山的危害进行学习了,在学生默读之前,我仍然要出示问题,冰山怎样漂浮的?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呢?对这一段的学习,方法也同上,按照带着问题读---在读中解决---解决后再讨论这个过程。

这一段的文字中,抓住随波逐流这个重点词,来理解冰山漂浮的状态。可以让学生们说说随波逐流的意思,即随着波涛起伏,跟着海水漂荡。

关于第二个问题,学生的回答里举了一个例子。教师作相应的补充,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感叹冰山的顽皮的一面。

C课文的第三段和第四段是重点段,这是这样导入的,这些冰山有时候很可爱,有时候,却又非常顽皮,总是突然出现,制造悲剧。不过,现在人们利用雷达,可以对他们进行探测,从而避免悲剧再次发生。只有了解冰山,认识冰山,人们才能掌握它们的规律。那么,人们对冰山的大小和形状还有哪些了解?默读第四,五两段,思考并讨论,选择你感兴趣的部分给大家介绍。

学生们读书的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师生互动的环节,教师适当提问,提示重点。比如,学生读到,北冰洋己发现的最大的冰山高出海面达134米,南极地区的冰山高出海面最高的约有90米。教师插问,就这么高吗?学生接着读,下同。这一特点的介绍中,出示新的说明方法列数字。

在学习冰山的外貌特征的时候,我采取了动笔画的方法。这样,手脑并用,加深了对南北极冰山特点记忆。

这一部分,作者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比较,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了南北极冰山的大小和特征。我又设计了一个活动,如果你们就是南北极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冰山,面对走近你们,想了解你们的科考人员们,你打算怎样向他们介绍自己呢?这样做,是通过对比,为了把课文两段的内容综合起来理解,对南北两极冰山有一个整体性的概念。

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利用孩子们好奇的天性,旺盛的求知欲,通过自学,讨论,活动,来加深学生对冰山的认识。学习语言的终极目标是要学会运用语言。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在学习完冰山的特点后,让学生扮演冰山来做个自述,介绍冰山的特点,让学生在介绍中就把文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真正实现语言由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4到这儿,这节课基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学生们认识了冰山,学会了说明文的方法,不过,我认为,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也应该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于是,我又对作业进行了设计,两个作业,可以选择一个来完成。神奇的大自然,可爱而又顽皮的冰山,我们只有理解它们,认识它们,才能更好的掌握它们。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去寻找更多冰山的知识吧,来和大家分享。写一篇说明文,介绍自己的东西,如文具盒,钢笔,玩具,使用今天学习的说明方法。这样布置作业,即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以致用,又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第四,说板书设计

我对这节课的板书力求简洁精要。中间书写课文的题目,下面部分,左边写出冰山的几个特点,右边写出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以上就是我对《漂浮的山》进行的说课,当然,和每个课堂一样,只是精心设计的预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还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生成,我也会随之调整,让它更适合教学要求的需要。谢谢大家。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漂浮的山》教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漂浮的山》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

2、了解文中写了山的哪几方面。并学习山的身高和外形两部分;

3、通过学习山的特点,初步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写了山的哪几方面,掌握山的身高和外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板书山字,请学生帮忙读这个字,并说说自己看到的山的特点。

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特殊的山,相机板书完整课题:漂浮的山。

生齐读课题两遍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带着要求自由读课文。

①、认识文中生字词;

②、弄清漂浮的山指的是什么。

2、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①、漂浮的山指的是什么?(冰山)

②、出示生字上卡片,要求学生读、记

③、教师引导学生区别形近字的方法,记住诞逛二字

诞延

逛狂

④、听写生字词

尼姑、诞生、逛一逛、地区

⑤、订正。

三、再读课文,了解冰山的特点

1、教师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写了冰山的哪几方面?

2、引导学生汇报情况,根据回答相机板书:

身高:

外形:

漂浮:

数量多:

3、学习第三自然段(身高部分)

①、自由读这一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并告诉学生:

134m

1~2倍

90m

6倍

这样用数字说明的方法叫做列数字。

②、学习句子:这还不能算是它们实际的身高,因为漂浮在海上的冰山,大部分身体藏在水下,只在水面露出一个脑袋。

A、反复读句子,你知道了什么;

B、指名回答;

C、引导从身高、身体、脑袋这三个词明白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③、齐读这段话,读出冰山在身高上的特点。

4、学习第四自然段(外形部分)

①、自由读,说说从这段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②、汇报情况

根据汇报板书:

南:个儿较大、平顶

北:个儿较小、尖顶

③、引导学生从南极的冰山和北极的冰山不同的对比中,了解比较的说明方法。

④、齐读第四段。

四、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安排下节课学习要点: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冰山的身高和外形两方面的特点,下节课我们将重点学习山的漂浮,了解一些关于冰山、冰川的知识,大家先去收集一下好吗?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漂浮的山》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借助字典、词典和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学过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批读。

3了解冰山的特点,培养关注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冰山的特点。

教学难点

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进行批读。

教学准备

教师:影片《泰坦尼克号》相关片段,地球仪。

学生:收集有关冰山的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说起山,人们就会想起我国的几座名山,如黄山、泰山等,而提起泰山,我想请同学们猜一个与泰山相关的成语,知道它是什么成语吗?(稳如泰山)是的,山是不可动摇的,然而在美丽的地球上,还有一种漂浮的山冰山。

2教师播放影片《泰坦尼克号》冰山毁船的片段,激起阅读兴趣。

3揭示课文题目:影片中造成船毁人亡的就是漂浮的山。(板书课文题目)

二、自读自悟,初学课文

1抽生汇报前面学过的批读课文的批读方法,再看本文四处批注。教师总结批读要领,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批注。

2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要求学生简单批注。

(1)找出新词,利用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意。

(2)漂浮的山指什么?课文介绍了它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3)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为什么?

三、合作探究,细读课文

1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2全班汇报学习情况,教师适时点拨。

3出示两组句子。读句子,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1)a这还不能算是它们实际的身高。

b这还不能算是它们实际的高度。

(2)a这些顽皮的大个子在海上到处漂流。它们有的可以作长途旅行,有的则只能在离自己家乡不远的地方逛一逛。

b这些冰山在海上到处漂流,它们有的漂到很远的地方,有的漂得不远。

4让学生再找一找文中采用拟人手法描写的其他句子进行体会。

5围绕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指导朗读。可采用抽读、评价、指导读等方式。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冰山的知识?说给大家听听。

附:板书设计

漂浮的山身高

外貌

漂浮又多又大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漂浮的山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漂浮的山

原文

有在水上漂浮的山吗?

有!冰山就是漂浮在水上的“山”。这些“山”在海上随波逐流,任意漂浮,常常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麻烦。1912年,首航横渡大西洋的泰坦尼克号客轮就是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的,船上的1500余人遇难,造成了世界航海史上最悲惨的一次海难。

冰山不是真正的山,可是有的冰山却比常见的山丘大得多。北冰洋已发现的最大的冰山高出海面达134米,南极地区的冰山高出海面最高的约有90米。这还不能算是它们实际的身高,因为漂浮在海上的冰山,大部分身体藏在水下,只在水面露出一个脑袋。北冰洋的冰山,水下部分一船比水上部分厚1~2倍,南极冰山的水下部分比水上部分可以厚达6倍。

有趣的是,南极和北极的冰山出身不同,外貌特征也不一样。南极冰山多是平顶的,个儿较大。北极冰山个儿较小,多是尖顶的。

冰山的数量更是多得惊人。每年,会有成千上万座冰山从南、北极的“摇篮”中诞生。这些顽皮的大个子在海上到处漂流。它们有的可以作长途旅行,有的则只能在离自己家乡不远的地方逛一逛。暖洋洋的海水,会让它们逐渐融化消失。它们当中个儿大的,因为消失得慢,所以就旅行得远了。

字词

漂浮、随波逐流、任意漂浮、麻烦、泰坦尼克号、冰山、沉没、遇难、航海、悲惨、北冰洋、实际、惊人、摇篮、漂流、旅行、海水、逐渐融化

句子

有!冰山就是漂浮在水上的“山”。这些“山”在海上随波逐流,任意漂浮,常常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麻烦。1912年,首航横渡大西洋的泰坦尼克号客轮就是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的,船上的1500余人遇难,造成了世界航海史上最悲惨的一次海难。

冰山不是真正的山,可是有的冰山却比常见的山丘大得多。北冰洋已发现的最大的冰山高出海面达134米,南极地区的冰山高出海面最高的约有90米。这还不能算是它们实际的身高,因为漂浮在海上的冰山,大部分身体藏在水下,只在水面露出一个脑袋。

冰山的数量更是多得惊人。每年,会有成千上万座冰山从南、北极的“摇篮”中诞生。这些顽皮的大个子在海上到处漂流。它们有的可以作长途旅行,有的则只能在离自己家乡不远的地方逛一逛。

练习题

一、为加点的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漂浮(fófú)横(hénhéng)渡随波逐(zhuózhú)流

摇篮(nánlán)逛(guàngkuáng)街暖(nǎnnuǎn)洋洋

二、找出句式相同的句子,在后面打“√”。

有在水上漂浮的山吗?有!冰山就是漂浮在水上的“山”。

1.这难道不能说是个奇迹吗?()

2.那----怎样才能使功夫到家呢?()

3.蜜蜂为什么那么勤劳?因为它们要忙着果蜜,把甘甜献给人类。()

4.蜂鸟为什么追得上鹰呢?因为蜂鸟的双翼每秒钟可拍动75次之多,连续飞行几千米是常事。()

三、课文片段分析。

有趣的是,南极和北极的冰山出身不同,外貌特征也不一样。南极冰山多是平顶的,个儿较大。北极冰山个儿较小,多是尖顶的。

1.“出身”是指:

2.南、北极冰山在外貌上有什么不同?

四年级上册语文《漂浮的山》练习题:西师大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语文《漂浮的山》练习题:西师大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新的过程。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四年级上册语文漂浮的山练习题,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一、一锤定音。(用“√”表示)

漂浮(fófú)横(hénhéng)渡随波逐(zhuózhú)流

摇篮(nánlán)逛(guàngkuáng)街暖(nǎnnuǎn)洋洋

二、多音宝贝学组词。

没mò()难nàn()藏cáng()露lòu()

méi()nán()zàng()lù()

三、解释下列词语。

随波逐流:

摇篮:

四、找出句式相同的句子,在后面打“√”。

有在水上漂浮的山吗?有!冰山就是漂浮在水上的“山”。

1.这难道不能说是个奇迹吗?()

2.那----怎样才能使功夫到家呢?()

3.蜜蜂为什么那么勤劳?因为它们要忙着果蜜,把甘甜献给人类。()

4.蜂鸟为什么追得上鹰呢?因为蜂鸟的双翼每秒钟可拍动75次之多,连续飞行几千米是常事。()

小编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多练习哦!希望这篇四年级上册语文漂浮的山练习题能够帮助你巩固学过的相关知识。

桂林的山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桂林的山”,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桂林山水甲天下,我没有到桂林时,早已听见这句话。我预先问问到过的人:究竟有怎样的好?到过的人回答我,大都说是奇妙之极,天下少有。这正是武汉疏散人口,我从汉口返长沙,准备携眷逃桂林的时候。抗战节节扔失利,我们逃难的人席不暇暖,好容易逃到汉口,又要逃到桂林去。对于山水,实在无心欣赏,只是偶然带便问问而已。然而百忙之中,必有一闲。我在这一闲的时候想象桂林的山水,假定它比杭州还优秀。不然,何以可称为甲天下呢?我们一家十人,加了张梓生先生家四五人,合包一辆大汽车,从长沙出发到桂林,车资是二百七十元。经过了衡阳、零陵、邵阳,入广西境。闻名已久的桂林山水,果然在民国二十七年六月二十四日下午展开在我的眼前。初见时,印象很新鲜。那些山都拔地而起,好象西湖的庄子内的石笋,不过形状庞大,这令人想起古画中的远峰,又令人想起天外三峰削不成的诗句。至于水,漓江的绿波,比西湖的水更绿,果然可爱。

我初到桂林,心满意足,以为流离中能得这样山明水秀的一个地方来托庇,也是不幸中之大幸。开明书店的经理,替我租定了马皇背(街名)的三间平房,又替我买些竹器。竹椅、竹凳、竹床,十人所用,一共花了五十八块桂币。桂币的价值比法币低一半,两块桂币换一块法币。五十八块桂币就是二十九块法币。我们到广西,弄不清楚,曾经几次误将法币当作桂币用。后来留心,买物付钱必打对折。打惯了对折,看见任何数目字都想打对折。我们是六月二十四日到桂林的。后来别人问我哪天到的,我回答六月二十四日之后,几乎想补充一句:就是三月十二日呀!汉口沦陷,广州失守之后,桂林也成了敌人空袭的目标,我们常常逃警报。防空洞是天然的,到处皆有,就在那拔地而起的山的脚下。由于逃警报,我对桂林的山愈加亲近了。桂林的山的性格,我愈加认识清楚了。我渐渐觉得这些不是山,而是大石笋。因为不但拔地而起,与地面成九十度角,而且都是青灰色的童山,毫无一点树木或花草。久而久之,我觉得桂林竟是一片平原,并无有山,只是四围种着许多大石笋,比西湖的庄子里的更大更多而已。我对于这些大石笋,渐渐地看厌了。庭院中布置石笋,数目不多,可以点缀风景;但我们的桂林这个大庭院,布置的石笋太多,触目皆是,岂不令人生厌。我有时遥望群峰,想象它们是一只大动物的牙齿,有时望见一带尖峰,又想起小时候在寺庙里的十殿阎王的壁画中所见的尖刀山。假若天空中掉下一个巨人来,掉在这些尖峰上,一定会穿胸破肚,鲜血淋漓,同十殿阎王中所绘的一样。这种想象,使我渐渐厌恶桂林的山。这些时候听到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盛誉,我的感想与前大异:我觉得桂林的特色是奇,却不能称甲,因为甲有尽善尽美的意思,是总平均分数。桂林的山在天下的风景中,决不是尽善尽美。其总平均分数决不是甲。世人往往把美与奇两字混在一起,搅不清楚,其实奇是罕有少见,不一定美。美是具足圆满,不一定奇。三头六臂的人,可谓奇矣,但是谈不到美。天真烂漫的小孩,可为美矣,但是并不稀奇。桂林的山,奇而不美,正同三头六臂的人一样。我是爱画的人,我到桂林,人都说得其所哉,意思是桂林山水甲天下,可以入我的画。这使我想起了许多可笑的事:有一次有人报告我:你的好画材来了,那边有一个人,身长不满三尺,而须长有三四寸。我跑去一看,原来是做戏法的人带来的一个侏儒。这男子身体不过同桌子面高,而头部是个老人。对这残废者,我只觉得惊骇、怜悯与同情,哪有心情欣赏他的奇,更谈不到美与画了。又有一次到野外写生,遇见一个相识的人,他自言熟悉当地风物,好意引导我去探寻美景,他说:最美的风景在那边,你跟我来!我跟了他跋山涉水,走得十分疲劳,好容易走到了他的目的地。原来有一株老树,不知遭了什么劫,本身横卧在地,而枝叶依旧欣欣向上。我率直地说:这难看死了!我不要画。其人大为扫兴,我倒觉得可惜。可惜的是他引导我来此时,一路上有不少平凡而美丽的风景,我不曾写得。而他所谓美,其实是奇。美其所美,非吾所谓美也。这样的事,我所经历的不少。桂林的山,便是其中之一。

篆文的山字,是三个近乎三角形的东西。古人造象形字煞费苦心,以最简单的笔划,表出最重要的特点。象女字、手字、木字、草字、鸟字、马字、山字、水字等,每一个字是一幅速写画。而山因为望去形似平面,故造出的象形字的模样,尤为简明。从这字上,可知模范的山,是近于三角形的,不是石笋形的;可知桂林的山,不是模范的山,只是山之一种──奇特的山。古语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则又可知周围山水对于人的性格很有影响。桂林的奇特的山,给广西人一种奇特的性格,勇往直前,百折不挠,而且短刀直入,率直痛快。广西省政治办得好,有模范省之称,正是环境的影响;广西产武人,多军人,也是拔地而起的山的影响。但是讲到风景的美,则广西还是不参加为是。

桂林山水甲天下,本来没有说美甲天下。不过讲到山水,最容易注目其美,因此使桂林受不了这句盛誉。若改为桂林山水天下奇,则庶几近情了。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教学目的:

1.学会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民间传说的通俗易懂,感情的丰富.学会复述课文.

3.了解花珊与妖怪做斗争的过程,感受花珊英勇顽强,保卫家乡的斗争精神.

4.体会大陆和台湾血肉相连,两岸人民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复述课文.感受民间传说的通俗易懂,感情的丰富.

2.了解花珊与妖怪做斗争的过程,感受花珊英勇顽强,保卫家乡的斗争精神.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请学生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武夷山”和“阿里山

”的地理位置.

2.教师介绍,在很久很久以前,武夷山和阿里山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动人的传说.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课后生字词的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主要人物是谁?

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

2、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分角色朗读全文,纠正字音.

(由于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而本课生字教学字音可能会出现问题的字是:蹦、轰。教学中还要注重几个难写的字形的区别:陷、瀑等。)

3、结合质疑,默读课文,在书上作相关批注;

三、深入学习第1——4自然段

4、找出有关句子、小声与同桌交流。

5、交流找出的有关句子、小节。

(1)那时,漫山遍野的果树上挂满了果子,山下是肥沃的土地.

(我从“漫山遍野、肥沃”感受到这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那里的人们过者丰衣足食的生活,一定很快乐.)

(2)从此,山上的树木死了,小溪没水了,肥沃的土地也干裂了.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朗读,初步感受花珊为民除妖的品质.

(同一个地方,环境完全不同,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也不一样,都是妖怪做的坏事,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引出第三句.

(3)花珊看到人们被妖怪还得生活不下去,心理很难过.

(4)于是,她开始苦练本领,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终于练就了高超的射箭本领和一手好刀法.

引导学生交流对文字的品读:

“九九八十一天”说明了时间长。

“终于”表示苦练本领经过了很多磨难,最后成功.

师:你们想一想,花珊是怎样苦练本领?能具体描述当时的情景吗?

引导学生想象,发展语言能力.

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生成新疑。

1、师:读到这儿,你们又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找出花珊斗争的段落,质疑:苦练本领后的花珊能除掉这个妖怪吗?

2、看来你们会思考了,想知道这些问题,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花珊除妖的故事.

第二课时

精读课文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课文内容,说一说花珊除妖的原因

2.花珊能除妖吗?她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

3.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花珊除妖的过程.

二、直奔重点,细致体会。

1、认真默读第4、5节,出示思考提纲:

花珊能除妖吗?

她是怎样想的?

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

2、反馈学生自学情况。

读中感悟,理解第5自然段。

用笔钩出花珊除妖的过程写得栩栩入声的动作词语.

抓住重点词句,读中感悟,重点体会以下要领:

(1)这天晚上,乌云遮住了月亮,姑娘紧握弓箭,向山上走去。(花珊为民除妖的决心大,这正是保家为国的高贵品质。)

(2)出示“于是搭上箭,用力朝绿光射去。妖怪被射中了眼睛,痛得直打滚。花珊跳到妖怪身上,举起大刀,朝它的脖子使劲砍去,直砍得妖怪乱蹦乱跳。”

从这些词中,你有什么感受?(战斗激烈、花珊非常勇敢)

同学们,你们再想一想能让花珊除妖的斗争再激烈一些吗?指导学生再创作

(3)忽然,她觉得大地再向下陷,只听一声巨响,高大的武夷山簖为两半,中间出现了一条很深的沟,妖怪“轰”的一声,掉到了沟底。(读过程,谈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总结复述的方法。

(1)抓重点词

(2)围绕问题读文、思考

(3)列出小标题。

3、谁能根据黑板上的词语和刚才总结的复述方法将花珊除妖的过程复述下来。

4、指名复述,教师做适当的提示。

三、学习课文6---8节

1.学生自由读这一部分。从这部分内容体会到什么?

2.学生再读这部分内容,勾画出表达人们心中期盼的句子,写感受。“从————句子中我想到了什么?”

3.学生分小组交流,自由表达。

4.学生练笔:你想对花珊说些什么?你想对花珊的妈妈说什么?让学生情感涌动,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海峡两岸人们渴望祖国统一的资料。

5.指导朗读课文,学生评读。

6.课外阅读中国民间传说,感受中国文学艺术中的这一瑰宝。

四.作业设计

你想对花珊说写什么呢?写一写。

五.板书设计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花珊

苦炼本领-----勇敢除妖--------盼望统一

山青青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青青”,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 会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

2. 正确认读十个生字。

3. 在写字过程中,初步认识新笔画竖折,横折撇。

4. 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掌握山,水,田,雨四个生字的书写。

教学难点:

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尽量做到有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特别美的地方。那里呀,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和风细雨,晴空万里,你们想不想去呀?

2. 引入课题:这么美的地方名字就叫《山青青》

3 .齐读课题:你们是不是有些迫不及待了,就让我们登上旅游之船一起去吧,山青青又告诉我们说美丽的地方就有美丽的诗,因为呀,它就在诗里面。(用美的词语激发学生美的想像,并用导游的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感悟,识字正音

1. 听课文录音,你觉得山青青里面都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山,水,鸟,树,草,山花,苗,春风,春雨)

2. 你们说的这些都是淘气的生字宝宝,要和我们捉迷藏你们想不想捉住它们呀?赶快用圆圈把它们捉住吧。

正字音。

(捉迷藏是小朋友喜欢的游戏,用它引导学生识字,使学生产生识字乐趣)

(三)检查自学情况。

1.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我们的生字宝宝终于和我们交朋友了)

2. 再读课文,注意把宝宝们的字音读准,要不加字,不漏字。

3. 指名互相评读,(感受大自然的美)

过渡:我们终于可以下船了,让我们去畅游美景吧。

(四)再读课文,感悟意境

1. 自我欣赏地读,用你喜欢的语气,并用横线画出景物

2. 闭上眼睛,把你最喜欢的景物在头脑中描绘描绘。

3. 交流描绘的结果。

4. 这地方真美呀,我都不想走了,我们把它画下来带回去好不好?

5.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五)总结全文,感悟升华

1. 我们游览了这么美的地方,你们想不想说点什么呀?

2. 回家念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游览了山青青这个美丽的地方,请同学们展示一下你们的绘画好吗

2.指名有感情的朗读。

3.这么美的春天,你们能不能美美地把课文背一背?

二、识字乐园

1. 那些生字宝宝们又来和我们做游戏了,出示生词卡片轮流读。

2. 说一说你们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可以编成小儿歌,如早有苗头;还可以字谜记忆,如:田:横看三,竖看三,写下来,不是三。

3. 指导书写

(1)学生说一说学过的笔画。

(2)老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边说边书空。

(3)你觉得哪个字值得大家注意,互相提醒提醒。

(4)学生书写。

4. 互相欣赏点评。

三、布置作业

1.把你喜欢的词语写进你的小积累里。

2.有感情地把课文读给你喜欢的人听。

山爷爷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爷爷”,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P44——P4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观察图画,联系生活,说说荒山和绿化过的山各有什么样子,了解树、草等植被对山体环境的保护作用,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植树造林”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本课生字卡

学生:预习课文,观察本地植被情况。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孩子们,山大家都很熟悉吧,你能说说你所见到的山的样子吗?(学生自由发言)

2、孩子们说得不错,对呀,我们平时所见到的山就这样,或高或低,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可美了。可是有一座山却在哭泣,它为什么要哭呢?(出示课件)

3、这座山已经好多年了,你们看它都长胡须了,所以我们称它为山爷爷。(板书:山爷爷)

4、指导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勾画出课的生字。

2、将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3、同桌互读生字,互相检查、互相帮助。

4、检查识字情况。

(1)出示生字卡,学生自愿认读,互相评价矫正。教师注意引导读好“淋”、“受”、“植”、“织”、“穿”。齐读。教读。再去掉拼音读。

(2)让学生自己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3)给生字找朋友,组词理解字意。

5、将生字放入课文中,再读课文,读通读顺。

三、质疑问难,初步感知课文。

1、指名生读课文,读准字音,其余学生评价。

2、齐读课文。

3、再读课文,勾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4、小组互相解疑。

5、向老师质疑。

6、师梳理学生问题。

四、本课小结,布置作业。

1、师小结。

2、作业:孩子思考课堂中提出的问题,下节课继续研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用登山游戏复习生字。

2、节课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二、图文结合,指导学文。

1、结合图1学习第一部分。

(1)山爷爷长什么样呢?请小朋友们观察这幅图。

(2)学生反馈。

(3)是呀,山爷爷都那么老了。可是却没有树木、小草为他挡雨挡太阳,它怎么受得了呢?(4)瞧老爷爷的表情会说些什么?(自由发言)

(5)出示相关文字,指导生朗读。(生自读,指名读评议,师范读,再读,齐读。)

2、结合图2学习第二部分。

(1)小朋友们,你们想帮助山爷爷吗?(想)快想想办法吧(以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办法)

(2)集体反馈。(植树、种草)

(3)小朋友们的办法真棒,你们看,山爷爷在大家的帮助下,换上了新衣裳。(出示图2)

(4)小朋友,你们看,山爷爷的衣服发生了什么变化?(穿上了绿色的长袍)

(5)这幅图和刚才那幅图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飞来了小鸟,山爷爷笑了)

(6)为什么小鸟会飞来?(生自由说)

(7)师出示:你植树,我种草,织一件,绿长袍,山爷爷穿了眯眯笑。指导有感情朗读。

三、课堂延伸,深化主题。

1、你觉得山爷爷现在还会高兴吗?

2、山爷爷的生活到底怎样了吗?教师读山爷爷的话。

小朋友们,你们好,谢谢你们让我有绿长袍穿。可是,因为我的这件绿长袍吸引了不少人来观赏,我已经伤痕累累了。你看他们把牛羊牵到我这儿吃草,我的衣裳都破了好几个洞;有人偷偷砍走了我的大树,让我淋了雨晒了太阳。你们说,我这么大年纪了,还能坚持多久呢?我的身子骨已经有些松散了。这还掉了一块肉。

3、小朋友,这一切都是谁干的呀?你们觉得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小树?

4、课堂小结,背诵课文。

山和海的书信


板块一:初读,了解大致内容

师:同学们知道老师从哪里来吗?

生:(齐)武汉。

师:怎么知道的。哦,屏幕上写着的,非常会观察。那你们武汉有熟人吗?(有)平时怎么和他联系?

生:打电话。

生:乘车去看她。

生:网上聊天。

师:还可以怎样联系?

生:写信。

师:写过信吗?跟谁写过信?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两封信。知道信是谁写给谁的吗?

生:山写给海,海写给山。

师:看老师板书课题。谁来读一读。(一生读)非常好,全班一起读。 师:在信里边,山和海都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102页,自己把课文读一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再思考:山和海都说了些什么?开始吧。(师巡视)

师:再把课文的生字自由地读一读。

师:(出示生词)请大家看着屏幕上的词语,谁来读一读?

生:身--影--- 文---雅---

师:这样读:身影 文雅,注意词儿要连着读。再读。

生(连贯地读完词语)

师:注意不屈不挠读no;晶莹后鼻音。这些词语,还想请同学读一读,谁来?好,你来。

师:很好。注意这个字,(抹红模样的模),什么字?

生:多音字。

师:谁来组组词,来,你来。

生: mo,模特,m,模样。

师:非常好。注意啦,在这些字里面,还有两个字,大家看,这两个字(拜,挠),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先来看看拜访的拜字?这个字在书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左右两边的。你来说。

生:左边的不要写成三横。

师:好的,那右边的是几横?

生:四横。

师:对啦。四横,不要少写一横。来,拿出笔,在生字表的旁边写一个,照着这个字认认真真地写,注意身体立起来,保持正确的姿势。

师:(巡视)非常好!很好!坐好啦,再看这个挠字,在书写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什么?

生:右边的上边不要加一点。

师:非常好。拿出笔,把这个挠字写一遍。注意右上不要多写一点。好,再看,这里出现的两个词语(捎信,屹立)怎么读,你会读吗?

生:捎信,屹立。

师:(范读)捎信、屹立,这样读,连起来读。读。

生连贯地读。

师:非常好!大家再来看,在这两封信里,山和海都说了些什么呢?在山给海的信里,山给海说了些什么?海的回信里,海又说了些什么?或者说表达了些什么?你来说

生:在山给海的信里,山说晴空万里时,你穿着蓝色的纱衣,这时的你,看起来真温柔。

表达了山对海的爱慕。

师:表达了山对海的爱慕,非常好。还说了些什么?你来。

生:还写了:大风吹来时,你好像挥舞着大旗,激起千层浪,这时的你,看起来真神气。说明山很敬佩海。

师:刚才他们说的这些,其实这封信里都是山写海在他心目中的什么呀? 生:样子,形象。

师:形象,是这样吧。那除了写形象以外,还写了什么内容?好,你再来说说。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这也是在说什么?

生:这也是在写海在山心目中的形象。

师:是吧,除了这以外,信里边还讲了什么内容呢?就写了海在山心目中的样子,再没写别的内容吗?接着往信的后边看。你来说。

生:虽然我没有机会拜访你,但我十分喜欢你,希望能和你做朋友。 师:这是在写什么呀?

生:写山非常想和海做朋友。

师:对罗。还表达了希望和你做朋友的情感。还写了什么?接着往后看。来,你来说

生:飞过我头顶的燕子,常常对我诉说你的宽广。流过我脚下的小河,也常对我细诉你神秘的传说。

师:这是在写什么呀?

生:写海很大。

师:这是在写他听说的事情。看看最后还写了什么?最后还有一句话。写要怎么样呀?你来说。

生:山要送一个礼物给海。

师:对罗,要送一个礼物给海。那我们看回信里边是不是也写了这些?是不是的。是不是也写了在海的心中山的样子,还写了

生:想和山做朋友。

师:还写了海听说的----一些事情;还写了最后想给山----送礼物。真厉害。

板块二:细读,读出夸赞之情

写了这么多内容,那我们首先来看一看,看什么呢?在山和海的心目中,对方都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这样吧,我们把它分一下,这边(右边)的同学读读山给海的信,看看在他的心目中海是什么形象,找出相关的句子把它勾画下来;

这边(左边)的同学读读海给山的回信,用横线划出在海的心目中山的样子,行吗?好的,拿笔出来,边读边勾画,开始。

生读。

师:诶,默读、勾画,开始。

师:巡视提醒:在书上勾画完整的句子,而不是一个短语。划好的同学请坐好。

师:先来看看山给海的信。在山的心目中海是什么样子的?这边的同学谁来读读你勾画的句子。你来读。

生:读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

师:非常好。这边的同学,在海的心目中山又是什么样子的?谁来读读你划的句子呢?谁来?你来?

生:读回信的第二自然段。

师:还有没有补充的?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非常好。这也是在写山在海心目中的样子。来,两组的同学,接下来再做一件事,在刚才读的句子中你把写山和海样子的关键的词语挑出来,好吗?把对方是什么样子的关键词语挑出来。

师:就在你勾画的句子上挑出关键的词语。

师:注意是描写他样子的词。

师:好,勾画完了吗?请坐好。在山的心目中,海是什么样子的?你勾画了哪些词语?请你来。

生:文雅安静、平易近人、变化多端、温柔、神气、美丽、神秘。

师:非常好。还有令人喜爱也是在写海的样子的。找得非常好。来,看着大屏幕,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在山的眼里海是这样的----齐

生齐读:文雅安静、平易近人、变化多端、令人喜爱、温柔、神气、美丽、神秘。

师:在海的眼里山是什么样子的?谁来读。你来。

生:外表安静、个性活泼、青春翠绿、意气风发、巍然屹立、不屈不挠、神奇、英勇。

师:非常好。在海的眼里山是这样的,读----

生齐读:外表安静、个性活泼、青春翠绿、意气风发、巍然屹立、不屈不挠、神奇、英勇。

师:同学们,看着这些词语,你们发现没有,这些词语有着什么样的特点?你说。

生:都是用来赞美的。

师:你说的真好!你还有补充的吗?

生:他们都是形容词。

师:都是形容词,都是赞美对方的。那从词语的感情色彩来说,他们都叫什么词?你知道吗?

生不语。

师:词语都是有感情的,徐老师告诉你们,词语从他感情色彩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表示赞美、夸奖的我们叫它褒义词,如果形容它不太好的,贬低的意思,我们把它叫什么?

生:(齐)贬义词。

师:那我们把这类词叫做----

生齐:褒义词。

师:对,都是在夸对方的。那我想请你读,把夸她的感情读出来。在山的眼里海是这样的,注意你是在夸他。

生有感情的读:文雅安静、平易近人、变化多端、温柔、神气、美丽、神秘。 师:读得好有感情呀!谁再来读下面的,在海的眼里山是这样的。你来读。 生有感情的读:外表安静、个性活泼、青春翠绿、意气风发、巍然屹立、不屈不挠、神奇、英勇。

师:厉害,这就是在夸她!大家想读读吗?

生:想。

师:我们换着来读读。(学生左右两组交换着读两组词语。)

师:我们呀再放到句子中读读,在山的眼里海是这样的,注意你是在夸他、赞美他的。

出示第二自然段。

生:读。师插语:哎哟,这夸奖得好耶!

师:知道什么叫夸奖吗?他刚才的语气就是在夸它。我们一起像他这样来夸夸在山的心目中海的样子吧!齐。

生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夸赞的语气。

师:谁来读一读,海对山的赞美。找一个刚才没有发过言的同学。

生读回信的第二自然段。

板块三:精读,发现表达手法

师:好!再来看看这两段文字。(PPT出示两封信的第二自然段)这两段文字都是在写山和海在互相的夸奖、赞美对方的。你们发现没有,他们是在怎么赞美、夸奖呢?仔细看看,你发现了没有?好,你来说。

生:他们都是用天气变化来赞美对方的?

师:能具体说说吗?比如说在第一封里边。

生:晴空万里时;大风吹来时;夕阳西下时;月亮升起时。

师:非常不错。他找到了这一点,他说是在四个时间里的样子。你们看,在两封信里边,都是分成四个不同的时间或者是不同的天气来赞美对方的,是这样的吗?

生:是这样的。

师:除了从这四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中我们知道是从四个方面来赞美的,其实文中还有一个很小很小的东西也在告诉你分成四个方面来赞美的,看看你的眼睛是不是很厉害哟。

生:时这个字。

师:嗯,除了这个字,还有个很小很小的符号也表明从四个方面来夸他的。找到了吗?

生:每个时间的后面都有一个逗号。

师:逗号,诶,快接近啦!好,你来,每个分句都有一个----

生:每个分句都有一个分号。

师:一个小小的分号也在告诉你他是从四个方面来写的。看看,几个分号? 生:三个。

师:三个分号从四个方面来写。除了这以外他还用什么方法来赞美他的。

生:每个分号前面都用了这样的词:温柔、神气、美丽、神秘。在回信里边还用了意气风发、巍然屹立、不屈不挠、神奇、英勇这些词。

师:诶,这些词都是在抓什么来赞美他?像温柔、神气、美丽、神秘是在抓海的什么来夸他?

生:样子和美。

师:是在抓他的特点在夸他。比如说在海的眼里:青春翠绿、意气风发、巍然屹立、不屈不挠,这是在抓山的特点在夸他。从不同的时间,抓他不同的特点来赞美对方。除了这以外,你还发现每个分句都用了什么手法来赞美?比如说用了比喻,还用了---

生:拟人。

师:诶,对了。下面,我想请扮演海的同学们中找四位同学分别来读读四个时间不同的样子;在扮演山的同学们中找四位同学分别来读读四个时间不同的样子。

四位学生分读写海不同时间的样子的句子。

师:海呀,我想问问,山在夸你时,你心里是什么感觉?

生:高兴

生:兴奋

生:激动。

师:有人这样夸过你吗?没有不要紧,呆会就会有人这样夸你。好,海这边的同学,也来这样夸夸山吧!开始。

四位学生分读写山的四个分句。

师:你看,山呀,他说你是英勇的武士。怎么样?什么感觉?

生:很高兴。

师:他说你是神奇的魔法师,怎么样?

生:很自信。

师:他说你是意气风发的青年,你怎么样?

生:很开心!

师:你愿不愿做得更加意气风发。

生:愿意。

师:山和海呀,他们就是这样的分成不同的时段抓住对方的特点,还加上比喻呀、拟人呀这些手法来夸对方的。那看看,他们在夸的时候还有什么特点呀?你看,当山说晴空万里时,海也说什么?

生:晴空万里时。

师:当山说大风吹来时,海也说

生:风雨交加时;

师:山说太阳西下时,海就说

生:山雾飘起时;

师:山说月亮升起时,海就说

生:夜幕降临时;

师:他们都是在怎么夸他?这种交流叫什么?他们都是在应和着交流。比如说山说这,海也同样说这,这就叫一唱一和。在信里,他们都是在一唱一和的交流着。除了文章这一部分是一唱一和的,其实文章里面,信里面,还有这样一唱一和,应和着交流的,你发现没有?

哪些地方?告诉我。

生:飞过我头顶的燕子,常常对我诉说你的宽广。

师:哪海是怎么应和的?

生:飞过我身边的燕子,常常夸奖你的勇敢。

师:还有这样交流的地方吗?

生:流过我脚下的小河,也常对我细诉你神秘的传说。

师:在海的信里面,对应的是

生:来我家做客的小河,也常常赞赏你得大方。

师:看来这样对应着的地方还有很多。来,咱们这样来读,对应着读,一唱一和地来读。好不好?

生:好。

师:怎么读?你读一句,他读一句;山读一句,海读一句。咱们从信的称呼开始读。好,开始。

一边学生读神秘的海,一边学生回应读强壮的山,逐句对应地读。 师:怎么样?有意思吗?这就叫什么吗?

生:一唱一和。

师:朋友之间就应该这样,这就叫惺惺相惜。朋友之间就是这样一唱一和,惺惺相惜沟通和交流。同学们,山和海彼此之间相互夸奖,相互赞美。山夸奖海,海笑了;海赞美山,山也笑了。

板块四:迁移,写话赞美朋友

他们就这样彼此间相互夸奖、赞美,让对方都获得了高兴和一种前进的动力。那老师想问一下,你也愿意这样来夸奖你的朋友吗?让他高兴,让他快乐些呢?

师:看着这里,用一段话从不同的方面来夸好朋友;可以使用课文中的词语;课下将自己写的读给朋友听听。拿出纸来,写一写。

师:在写之前,你想从哪几个方面来夸夸你的好朋友呢?想好了吗?你来说。 生:学习上,行动上。生活的方面。

师:你说得很大,能不能具体说说。比如说,哦,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你说。 生:玩耍的方面。

师:哦,从他感兴趣的方面,还可以从他哪些方面来说。

生:美术。

师:哦,从朋友的特长方面来说,还有什么方面?

生:性格方面。

师:他性格方面有什么可说的。

生:乐天派。

师:从乐天派的性格去夸他。很好。同学们,就像这样从不同的方面来写一写。开始吧。

师巡视并提示:你可以仿照第二段,也可以用上书中的词语从不同的方面来夸夸你的朋友。

师:由于时间关系,请停下来。先来听她是怎么夸她的好朋友的。

生:当我觉得无聊时,你总是叫我和你一起玩,这时的你,看起来真善良;当我考试没考好时,你总拿你没考好时和我比,这时的你,看起来真美丽。

师:还想接着往下写吗?想。非常不错,刘静怡,听了她的夸奖,你心里怎么样?哦,很甜蜜。朋友之间就是这样互相赞美,这样一来,我们的友谊就会地久天长。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回去以后把信的第二段背下来。下课。

《漂浮的山》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健康的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048.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