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布局谋篇教案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布局谋篇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布局谋篇的方法。(重点)

2.能掌握几种写作的方法。(难点)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要建一座高楼,第一步应该做什么?工人们按照什么来建?——图纸,也就是设计图。作文也一样,需要讲究谋篇布局。

二、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知识板块一 理解意义,找准方法。

1.布局谋篇及其作用

谋篇布局就是思考文章的整体架构,是指文章的结构布局。进行谋篇布局的好处就是使所写的文章言之有序,脉络清晰,有章可循。

2.布局谋篇的方法

(1)串点。所谓“串点”,就是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点”,然后在那个“点”上加以发挥,通过几个“点”所连成的片,就构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

(2)起兴。所谓“起兴”,就是在阐述事理前,先说一件事情,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发开去,从而把相关道理阐述透彻。

(3)追问。所谓追问,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这在说理文中特别适用。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原因是什么呢?可以展开分析。

(4)材料排列。主要的放在前面,次要的放在后面;次要的材料略写,笔墨少些,主要材料详写细描,多下笔墨。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情感变化来进行材料先后的安排。情节波澜起伏,柳暗花明。

知识板块二 结合例文,技法指导。

例文赏析

感受中学生活

——高三进行曲

高三了,真是个多事之秋。

走进高三,走进生活,体验高三进行曲,体验个中酸酸涩涩、苦苦甜甜,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紧张:生活的主旋律

紧张,不容置疑。每每看到楼梯口那块高考倒计时牌,心里便会莫名的紧张,甚至焦虑。毕竟十年寒窗,在此一搏啊!

每天,老师的工作已经固定化、一体化。老师抱一叠试卷进教室,不多时又抱着一叠考卷出教室。数学老师刚走,外语老师进来,还有地理老师见缝插针……同学们每天每时每节课笔耕不辍,忙着解未懂之题,忙着向老师请教,忙着订正错题……为了六月的那个未知数,紧张是唯一不变的基调。于是乎,学校、食堂、教室三点一线是不变的航向;抓紧时间吃饭,抓紧时间骑车……只为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

然而,紧张并没有吞噬我们。在繁重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体验着充实的兴奋,感受着紧张的步伐。

牢骚:生活的小夜曲

高三阶段,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议论:

“唉,考试太难了,我看我希望不大。”甲垂头丧气,一脸苦行僧的模样。

“本人已数月不知电视为何物,不知音乐是何味了。”乙苦苦地唉叹着。

“死定了!今晚2点35分的足球赛是看不成了。真是……”丙的心境深得球迷们的理解。

“啊呀!差点忘了大事,下午历史课还要模拟考试呢!”丁的一声提醒,惊动了梦中人。于是大家各就各位,赶紧备战。

牢骚,为高考而发;议论,因高考而起。反正牢骚、议论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听多了也就自然了,仿佛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支小夜曲。

希望:生活的狂想曲

“新闻上说了,今年大学扩招,咱们都大有希望噢!”传播消息的同学眉飞色舞地告诉大家。“对呀,对呀,大家好好努力,一定能行的!”临近高考,大家都诚心诚意地彼此鼓励,彼此加油——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百分之百地努力。特别是接二连三的家长会上,学校一次又一次发布招生信息,更使我们的信心指数不断上升。“对!下定决心,努力拼搏吧!”

高三呀,高三!高三的生活仿佛是人生中一篇最最扣人心弦的乐章。紧张的主调让我们振奋,灿烂的希望与我们同行。走进高三,走进生活,不远的将来,我们会走出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

【名师点评】

这篇作文,作者另辟蹊径,巧妙选择了三个片段,精心设计了三个小标题,在所选择的三个“点”上大做文章。其实,抓住了那个“点”,写起来就不会无从下手,也比较容易把握。这篇文章,通过三个点,写出了高三学生特有的紧张和辛苦,也写出了高三学生特有的兴奋和希望,表现了当代学生的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

三、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评讲作文:

1.限时批改 

2.佳作推荐

3.美文共赏

4.小结

四、课后反思

1.这节课我学会了:

2.还存在的疑惑是:jab88.com

相关阅读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学习扩写教学设计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学习扩写教学设计”,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第一单元写作 学习扩写

知识与技能

1.对扩写这一写作方式有较全面的了解。

2.掌握扩写的步骤与方法。

3.能熟练运用扩写这种作文训练形式。

过程与方法

1.讲解扩写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扩写的步骤与方法、注意事项。

2.通过朗读、交流示例,让学生体会扩写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学习扩写的兴趣,让学生在扩写习作中发现、体会文章中人物的优秀品质、作品主题蕴含的正能量。

重点

通过讲解训练,学生能够掌握扩写的步骤与方法。

难点

指导学生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熟练地进行扩写。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女娲造人》这篇课文吧?“女娲造人”的故事,在古籍的记载中只有寥寥几十个字,在课文中,作者却用一千余字的篇幅详细叙述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对女娲在造人过程中的行动和心理展开了具体、生动的描写,使故事显得丰满、充实。这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式呢?让我们在写作训练——学习扩写中寻找答案吧!

二、扩写精讲

1.学生自由阅读教材《学习扩写》内容。

2.多媒体出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归纳总结。

(1)什么是扩写?

扩写是一种扩充、拓展型的写作形式,即把本来较为简略、概括的文章或片段通过合理的想象加以扩展和补充,使内容更加丰富,景物更加鲜活,情节更加具体,人物更加丰满,继而形成较长的文章。扩写的对象可以是一篇短文、一段话、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提纲或一首诗等。

(2)扩展应遵循的步骤有哪些?

第一步:吃透原文,忠于原文。扩写不是漫无边际地随意扩展,而是在不改变原文的题旨、思想内容、题材、体裁和结构顺序的前提下,对原作文字加以增广和扩充。因此,认真阅读原文(包括注释)、读懂原文、吃透原文是扩写的前提。扩写时要忠于原文,遵循主要内容不变、文章主题不变、主要人物不变、主要情节不变,展开“有轨道的想象”,为原文“增砖添瓦”,进而增光添彩。

【雷区提醒】 规避随心所欲、天马行空、无拘无束而将文章扩写得面目全非、荒腔走调。

第二步:找扩写点,轻重有别。

一篇文章,扩写不是处处增加文字、平均用力,而是要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选择、确定合适的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扩写。不同体裁的文章扩写的重点不同。一般而言,记叙文可以在人物和事件两个方面加以扩充,把原文中的一些概括性的语言变为描写性的语言,还可增加气氛的渲染和细节的描写;说明文可以运用补充材料,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丰富说明对象的介绍;议论文可以进一步补充论据,阐释观点;诗词可以以散文化的形式进行扩写,扩写时可着重于“还原情境”“构设画境”“表现意境”。

第三步:展开想象,大胆扩写。

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对原文思维、情感与语言等方面的创新都离不开它。大家在学完沈尹默《月夜》后,脑海里会浮现出一幅朦胧的画面,有人、有景、有情,模模糊糊的,但就是不具体。我们就可以通过创造想象情境,利用艺术空间,大脑假设推新,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情景描述,让朦胧的形象变成清晰可感的形象,让隐含的情感流露出来。

3.范文引路,有章可循。

精选佳作,组织学生品读,深入体会扩写的步骤、方法,引导学生循有规律,学有方向,赶有榜样,能够根据扩写的要求写出令人满意的优秀作文。示例范文体裁多样,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各一篇,做到文体较全面,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写作爱好。

三、写作实践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作。

1.阅读下面的材料,将其扩写成一篇具体、生动的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和他的随从在逃难途中,经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他们从五鹿经过,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重耳大怒,想要用鞭子打那个人。狐偃劝他说:“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重耳于是磕头致谢,收下土块,装在车上。

【写作提示】

(1)下笔前先仔细体会,确定中心。围绕这一中心找准扩写的点(比如材料中最富有戏剧性的内容),设计好扩写提纲,根据提纲下笔。

(2)发挥想象,增加必要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及场面的描写,力求生动。

(3)写好以后,将扩写后的文章与原文作一番比较,分析扩写的成败得失,体会扩写的方法。

2.阅读下面的语段,深入思考,将其扩写成一篇议论性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撰写的对联,意在勉励自己: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持之以恒,就要注重平日积累,而非临时抱佛脚。持之以恒,就要注意坚持,而非一曝十寒。古今中外很多事例都告诉我们,做事情有恒心方能成功。我们在求学、成长的路途上,也应持之以恒。

【写作提示】

(1)阅读所给的材料,思考语段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议论文扩写的要点在于补充论据。仔细思考有哪些事例、名人名言等可以作为论据。

(3)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在论证结构上,可以采用层层深入的结构,也可以设置几个分论点,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论证。

四、佳作欣赏

持之以恒方能成功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为成功而拼搏,就像奔向一个遥远的目标,道路是崎岖而漫长的,路上更是隐伏着各种险阻。物欲的勾诱,功利的驱使,游乐的招引,你抵抗得住吗?数载苦索,十年寒窗,乃至一生埋下头去,你承受得住吗?一些人退却了,只得半途而废;一些人气馁了,只得前功尽弃;一些人一曝十寒,只得一事无成。只有持之以恒的人迈着坚定不移的步伐,义无反顾,终于沐浴到胜利的光辉,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多少次的失败是由于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多少个遗憾是因为中途放弃。儿时的我是那样迷恋画画,终日在彩色的图画中畅游。可是,正是由于我没有那份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我那双握笔的手僵住了,那曾给我带来无限快乐的彩色世界,渐渐离我而去,留下的仅有遗憾和悔恨。我只是一个失败者。

然而我所敬重的霍金却是个成功者。谁不为他的事迹所感动?谁不为他的惊世之著《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而赞叹不已?这位因患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被终身禁锢在一张轮椅上的伟大物理学家,能取得这样的成功,靠的是什么呢?勇敢、坚毅、自信固然不可少,但在其中最闪耀的便是坚定的信心和远大的理想,不懈的追求和顽强的毅力,以及毫不动摇的持之以恒的精神。正是由于持之以恒的精神,他驶向了智慧大海的彼岸,登上了科学的高峰。

个人的成功有赖于持之以恒的精神,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功和发展不同样也有赖于百折不挠的坚持精神吗?中国革命在党的领导下经过了28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当今中国之所以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正是由于我们为坚持改革开放而不懈奋斗的结果。这些事实也充分地证明了持之以恒是胜利的关键。只要我们拥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我们就必将走向光辉的明天。

千百次的考验,是持之以恒把我们引向了胜利;而不坚持的结果,必然以失败告终。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遥远的征程,单靠轻轻一跃是不可能达到目标的,必须以锲而不舍的精神,付出“十驾”的努力,方能谈得上成功。

【名师点评】 本文在已给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扩写,将题目中提供的中心论点“做事情切忌一曝十寒,只有持之以恒方能成功”在文章中进行了贯彻。文章先列举了很多反面的事例,然后提出中心论点,不仅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而且让读者易于接受。随后作者以自己儿时的经历现身说法,颇具感染力,继而又列举霍金、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等进行对比论证,层层深入,以古今中外的事例阐明论点的严谨性,与题目中的材料一一照应。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3诗词三首教案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3诗词三首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13 诗词三首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行路难》(其一)作者简介及背景链接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行路难》(其一)作于诗人被迫离开长安时,感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李白少有大志,胸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他二十四岁“辞亲远游”,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因为他傲岸奔放,蔑视权贵,不容于朝。天宝三年,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其一)。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简介及背景链接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3)《水调歌头》作者简介及背景链接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四川眉山人。他在诗、词、文、画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他既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家,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中秋词人在密州时所作。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2.生难字词
(1)字音
樽(zūn)珍羞(xiū)投箸(zhù)
歧路(qí)箸(zhù)凄凉(qīliáng)
长精神(zhǎng) 宫阙(gōngquè)
低绮户(qǐ)婵娟(chánjuān)
(2)词义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直】同“值”,价值。
【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见赠】赠给自己诗歌。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宫阙】宫殿。
【归去】回到天上去。
【何似】哪里比得上。
【婵娟】本意指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1)自由放声朗读三首诗。要求:读准字音,找出诗中能印证我们猜想的诗句。
(2)学生朗读。个别展示,注意正音;齐读。
2.朗读节奏划分
(1)《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
(一)品析《行路难》(其一)
1.借助课后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诗意。有疑问的地方作下标记。
2.注意通假字:“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同“值”,价值。
3.李白因受奸臣的排挤被迫离开京城长安,朋友设宴为他送别。诗中是怎样描写酒宴的?用了什么修辞?
明确: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夸张。
4.面对美酒佳肴,豪爽纵酒的李白是怎样做的?心情如何?从哪些动词可以看出?
明确: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极度苦闷、抑郁。停、投、拔、顾。
5.诗中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实写吗?
明确:不是,是想象,是虚写。
6.在写了自己仕途受挫后,诗人又写了哪两个典故?李白写这两个典故有什么目的?
明确:借吕尚和伊尹得到贤君重用成就一番事业的典故,表达自己对前途仍抱有希望,希望像先贤们一样受到重用,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7.李白在仕途受阻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
明确: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
8.我们知道“文以载道、文以载情”,诗歌也是如此,谁能说说这首《行路难》(其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一方面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仍然坚定信念的积极、乐观的态度。
(二)品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听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师生共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本诗各联分别写了什么?
明确:首联:表现辛酸,愤懑不平;颔联:悲悼旧友,感叹变迁;颈联:新贵得意,悲叹身世;尾联:意志不衰,坚忍不拔。
3.赏析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明确: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诗句的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4.诗中引用典故的诗句是哪一句?
明确: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揭示了什么道理?
明确: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三)品析《水调歌头》
1.读课文,小组交流,这首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请分别用两个字来概括。
明确:望月、思圆。
2.望月乃写景,思圆乃抒情。词中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明月、青天、酒、“我”、风、清影(实写);宫阙、琼楼玉宇(虚写)。
3.月圆中秋之时,词人把酒临风,形单影只,想到月亮上嫦娥居住的宫阙、琼楼玉宇,虽高大豪华,却住着同样孤独的人,此情此景与词人是何等相似啊!这里可以看出词人当时怎样的心情?
明确:孤寂、苦闷,与“高处不胜寒”的嫦娥同是天涯沦落人。
4.齐读下片,体会词人此时的心情,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明确:旷达乐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是自然规律。没有离别的悲伤,哪来相逢的喜悦?更何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哪里月不圆,何处月无光。即使天各一方,但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共享的是同一轮圆月。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四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这三首诗词,诗人都是一生坎坷,官运不通,可以说是政治上非常失意的人,但他们都能从苦闷的悲观中走出来,到了豁达乐观的人生境界。三首诗词都体现了诗人不如意时的豁达胸怀。从失意矛盾中走向胸怀坦荡的达观的文人留给后人的温暖与美好,慰藉着千年来普天下不得意与离恨的人,超脱的灵魂装着美好的东西就会永世活着。
2.拓展延伸
阅读方法小结。
师: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开展阅读对话的途径和方式:
(1)与文本对话:感知内容,品味语言。
(2)与作者对话:展开想象,领会情感。
(3)与环境对话:拓宽视野,加深体验。
3.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相应的练习题。
(2)背诵默写这三首诗词。
(3)完成《名师测控》或《精英新课堂》本课练习。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认为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几千年来名篇佳作浩如星河,更有许多经典成为千古绝唱。这些诗词不但有优美的意境和语言,而且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人生哲理,学习它们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培养他们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和追求。

2018部编版九年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2018部编版九年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三单元

10 岳阳楼记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滕子京是很有才学的人,在岳阳楼落成之时,他凭栏远眺,不禁诗兴大发,写了一首词:“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外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60个字写景抒情,很有气势。但是范仲淹应滕子京之请,为岳阳楼作记,写得就更好。《岳阳楼记》共368字,文情并茂,感人肺腑。文中许多警句已成为后人处世待人的格言,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更为人所传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岳阳楼记》。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刻。26岁进士及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2)背景链接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2.生难字词

(1)字音

谪守(zhé) 滕子京(téng)

衔远山(xián)浩浩汤汤(shāng)

朝晖夕阴(huī)潇湘(xiāoxiāng)

迁客骚人(sāo)淫雨(yín)

霏霏(fēi)怒号(háo)

樯倾楫摧(qiáng)(jí)山岳潜形(qián)

薄暮冥冥(bó)(míng)波澜不惊(lán)

沙鸥翔集(ōu)宠辱偕忘(xié)

(2)词义

【谪守】贬官。守,指做州郡的太守。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

【增其旧制】扩大它原有的规模。制,规模。

【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际涯,边际。

【朝晖夕阴】早晚阴晴多变。晖,日光。

【迁客骚人】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来也称诗人为“骚人”。

【连月不开】开,指天气放晴。

【浊浪排空】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光芒。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樯倾楫摧】桅杆拿倒下,船桨断折。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冥冥,昏暗。

【去国怀乡】离开国都,怀念家乡。

【忧谗畏讥】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1)听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

(2)朗读全文,做到基本成诵。

(3)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大意,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明确:全文共5段,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全文的主体)

第一层(第2段):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第3~4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第三部分(第5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点明作“记”的时间。(这是全文的核心)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

1.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明确: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达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2.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3.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明确:(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明确: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5.朗读第3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明确: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6.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明确: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步骤四 深层探究 探究写法

(一)深层探究

1.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2.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明确: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3.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明确:“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

4.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明确: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5.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明确: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二)探究写法

1.繁简得宜,层层蓄势。

2.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骈散结合,词语富有生命力。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美好的感受。

2.拓展延伸

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引导要点:句式整齐,如有很多四字句,有一些对偶、排比、错综手法,使文章既有气势又富于变化。

3.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相应练习。

(2)完成《名师测控》或《精英新课堂》本课练习。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通过本文的教学,我认为“读”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诵读的方式很多,针对本课的特点,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同时,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多积累字、词、句以及重点句、难句的理解等;还要收集与课文有关的材料,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等。

11 醉翁亭记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秋高气爽的季节,正是外出旅游赏景的好时机。在前面我们游赏了清幽寂静的小石潭,观赏了雄伟壮丽的岳阳楼,今天老师再带大家去安徽滁州的醉翁亭去游览一番。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现在江西永丰)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宋代散文家之首席。

(2)背景链接

本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二年(1046年),他当时只有三十九岁,却自称为“苍颜白发”的“醉翁”,这有点自嘲的意味。滁州地处江淮之间,交通不便,民风淳朴。

2.生难字词

(1)字音

滁(chú)壑(hè) 琅(láng)琊(yá)潺(chán)

酿(niàng)辄(zhé)蔌(sù)酣(hān)弈(yì)

霏(fēi)暝(míng)晦(huì)伛(yǔ)偻(lǚ)

洌(liè)肴(yáo)觥(gōng)筹(chóu)翳(yì)

(2)词义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树木茂盛,又深幽秀丽的。蔚然,茂盛的样子。

【翼然临于泉上】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

【野芳发而幽香】芳,香花。

【佳木秀而繁阴】秀,茂盛。

【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

【宴酣之乐】酣,尽兴地喝酒。

【觥筹交错】觥,酒杯。筹,酒筹。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学生听懂读音,听清句读,体会情感。

(2)教师为生字标注读音,并要求学生齐读三次。

(3)学生放声自读课文,读三到四次。学生轮读一次,齐读两次。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明确:全文共四段。

第1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2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3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

第4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

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2.第2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明确: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什么?

明确: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4.文中作者描绘四时之景的句子是什么?

明确: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5.请写出描写傍晚山林全景的句子。

明确: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6.本文写景的顺序是什么?

明确:(1)写醉翁亭的环境:从远到近;(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

7.“太守自谓也”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8.第3段为什么写滁人之游?这个内容与上段有何联系?

明确:这段写太守见到滁人游山赏景,来来往往,欢歌笑语,眼前是一幅百姓欢悦和乐的图景,而此乃太守之乐的另一因。

9.第3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

明确: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10.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明确: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1.文中哪个字贯穿全文?

明确:“乐”字。“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步骤四 深层探究 领悟主旨

1.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的句子是什么?

明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写出《醉翁亭记》中的成语。

明确: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峰回路转;觥筹交错;山肴野蔌;与民同乐。

3.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什么?

明确: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什么?

明确: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6.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本文先写醉翁亭秀丽的环境,接着写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再写太守与民同乐,以此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7.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例如:(1)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现醉翁亭赏心悦目的外景;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醉翁亭幽清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8.再读课文,尝试着读出作者的情感。

学生读,师生评,初步感受作者的“山水之乐”的情感及贯穿全文的“乐”的主线。

9.自由朗读,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10.根据以上梳理,你认为文章结构有何特点?

明确:文章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提携全篇,而“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就是为了写“乐”。一个“乐”字贯穿全文: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禽鸟乐——太守乐。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课文以“乐”字为线索,通过描写琅琊山的美景以及人们游山的欢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同样,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此时,我们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像作者一样具有旷达的情怀。

2.拓展延伸

(1)通过本课学习,你认为应该如何欣赏一篇散文佳作?

明确:①诵读感悟内容;②探究思想背景;③赏析行文特色。

(2)欧阳修被贬,尚能与民同乐,这对你有什么教育意义?

明确:无论处在何种人生境地,都不应该沉溺于个人得失,应采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尤其是当代青年,在竞争的大潮中更易受到挫折,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与气度。

3.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相应的练习题。

(2)请举出出自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明确:“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水落石出”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事情真相大白。

(3)完成《名师测控》或《精英新课堂》本课练习。

醉翁亭记

欧阳修

路线: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风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山水之乐(醉景)

风俗: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宴游之乐(醉人)

心情:禽鸟乐——人之乐——乐其乐

与民同乐(醉情)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应该把教学过程还给学生,教师作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教授本节课的主导思想。《醉翁亭记》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从内容到思想都与学生的理解存有差距,但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仍然可圈可点,课堂效果较好。从此案例中,我得到启示,在平常的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辨析、评析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使之能更敏锐、更全面地感知文章的特色。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0429.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