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学习扩写教学设计”,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第一单元写作 学习扩写
知识与技能
1.对扩写这一写作方式有较全面的了解。
2.掌握扩写的步骤与方法。
3.能熟练运用扩写这种作文训练形式。
过程与方法
1.讲解扩写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扩写的步骤与方法、注意事项。
2.通过朗读、交流示例,让学生体会扩写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学习扩写的兴趣,让学生在扩写习作中发现、体会文章中人物的优秀品质、作品主题蕴含的正能量。
重点
通过讲解训练,学生能够掌握扩写的步骤与方法。
难点
指导学生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熟练地进行扩写。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女娲造人》这篇课文吧?“女娲造人”的故事,在古籍的记载中只有寥寥几十个字,在课文中,作者却用一千余字的篇幅详细叙述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对女娲在造人过程中的行动和心理展开了具体、生动的描写,使故事显得丰满、充实。这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式呢?让我们在写作训练——学习扩写中寻找答案吧!
二、扩写精讲
1.学生自由阅读教材《学习扩写》内容。
2.多媒体出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归纳总结。
(1)什么是扩写?
扩写是一种扩充、拓展型的写作形式,即把本来较为简略、概括的文章或片段通过合理的想象加以扩展和补充,使内容更加丰富,景物更加鲜活,情节更加具体,人物更加丰满,继而形成较长的文章。扩写的对象可以是一篇短文、一段话、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提纲或一首诗等。
(2)扩展应遵循的步骤有哪些?
第一步:吃透原文,忠于原文。扩写不是漫无边际地随意扩展,而是在不改变原文的题旨、思想内容、题材、体裁和结构顺序的前提下,对原作文字加以增广和扩充。因此,认真阅读原文(包括注释)、读懂原文、吃透原文是扩写的前提。扩写时要忠于原文,遵循主要内容不变、文章主题不变、主要人物不变、主要情节不变,展开“有轨道的想象”,为原文“增砖添瓦”,进而增光添彩。
【雷区提醒】 规避随心所欲、天马行空、无拘无束而将文章扩写得面目全非、荒腔走调。
第二步:找扩写点,轻重有别。
一篇文章,扩写不是处处增加文字、平均用力,而是要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选择、确定合适的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扩写。不同体裁的文章扩写的重点不同。一般而言,记叙文可以在人物和事件两个方面加以扩充,把原文中的一些概括性的语言变为描写性的语言,还可增加气氛的渲染和细节的描写;说明文可以运用补充材料,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丰富说明对象的介绍;议论文可以进一步补充论据,阐释观点;诗词可以以散文化的形式进行扩写,扩写时可着重于“还原情境”“构设画境”“表现意境”。
第三步:展开想象,大胆扩写。
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对原文思维、情感与语言等方面的创新都离不开它。大家在学完沈尹默《月夜》后,脑海里会浮现出一幅朦胧的画面,有人、有景、有情,模模糊糊的,但就是不具体。我们就可以通过创造想象情境,利用艺术空间,大脑假设推新,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情景描述,让朦胧的形象变成清晰可感的形象,让隐含的情感流露出来。
3.范文引路,有章可循。
精选佳作,组织学生品读,深入体会扩写的步骤、方法,引导学生循有规律,学有方向,赶有榜样,能够根据扩写的要求写出令人满意的优秀作文。示例范文体裁多样,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各一篇,做到文体较全面,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写作爱好。
三、写作实践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作。
1.阅读下面的材料,将其扩写成一篇具体、生动的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和他的随从在逃难途中,经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他们从五鹿经过,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重耳大怒,想要用鞭子打那个人。狐偃劝他说:“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重耳于是磕头致谢,收下土块,装在车上。
【写作提示】
(1)下笔前先仔细体会,确定中心。围绕这一中心找准扩写的点(比如材料中最富有戏剧性的内容),设计好扩写提纲,根据提纲下笔。
(2)发挥想象,增加必要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及场面的描写,力求生动。
(3)写好以后,将扩写后的文章与原文作一番比较,分析扩写的成败得失,体会扩写的方法。
2.阅读下面的语段,深入思考,将其扩写成一篇议论性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撰写的对联,意在勉励自己: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持之以恒,就要注重平日积累,而非临时抱佛脚。持之以恒,就要注意坚持,而非一曝十寒。古今中外很多事例都告诉我们,做事情有恒心方能成功。我们在求学、成长的路途上,也应持之以恒。
【写作提示】
(1)阅读所给的材料,思考语段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议论文扩写的要点在于补充论据。仔细思考有哪些事例、名人名言等可以作为论据。
(3)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在论证结构上,可以采用层层深入的结构,也可以设置几个分论点,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论证。
四、佳作欣赏
持之以恒方能成功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为成功而拼搏,就像奔向一个遥远的目标,道路是崎岖而漫长的,路上更是隐伏着各种险阻。物欲的勾诱,功利的驱使,游乐的招引,你抵抗得住吗?数载苦索,十年寒窗,乃至一生埋下头去,你承受得住吗?一些人退却了,只得半途而废;一些人气馁了,只得前功尽弃;一些人一曝十寒,只得一事无成。只有持之以恒的人迈着坚定不移的步伐,义无反顾,终于沐浴到胜利的光辉,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多少次的失败是由于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多少个遗憾是因为中途放弃。儿时的我是那样迷恋画画,终日在彩色的图画中畅游。可是,正是由于我没有那份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我那双握笔的手僵住了,那曾给我带来无限快乐的彩色世界,渐渐离我而去,留下的仅有遗憾和悔恨。我只是一个失败者。
然而我所敬重的霍金却是个成功者。谁不为他的事迹所感动?谁不为他的惊世之著《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而赞叹不已?这位因患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被终身禁锢在一张轮椅上的伟大物理学家,能取得这样的成功,靠的是什么呢?勇敢、坚毅、自信固然不可少,但在其中最闪耀的便是坚定的信心和远大的理想,不懈的追求和顽强的毅力,以及毫不动摇的持之以恒的精神。正是由于持之以恒的精神,他驶向了智慧大海的彼岸,登上了科学的高峰。
个人的成功有赖于持之以恒的精神,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功和发展不同样也有赖于百折不挠的坚持精神吗?中国革命在党的领导下经过了28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当今中国之所以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正是由于我们为坚持改革开放而不懈奋斗的结果。这些事实也充分地证明了持之以恒是胜利的关键。只要我们拥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我们就必将走向光辉的明天。
千百次的考验,是持之以恒把我们引向了胜利;而不坚持的结果,必然以失败告终。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遥远的征程,单靠轻轻一跃是不可能达到目标的,必须以锲而不舍的精神,付出“十驾”的努力,方能谈得上成功。
【名师点评】 本文在已给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扩写,将题目中提供的中心论点“做事情切忌一曝十寒,只有持之以恒方能成功”在文章中进行了贯彻。文章先列举了很多反面的事例,然后提出中心论点,不仅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而且让读者易于接受。随后作者以自己儿时的经历现身说法,颇具感染力,继而又列举霍金、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等进行对比论证,层层深入,以古今中外的事例阐明论点的严谨性,与题目中的材料一一照应。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3诗词三首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13 诗词三首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2018部编版九年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三单元
10 岳阳楼记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滕子京是很有才学的人,在岳阳楼落成之时,他凭栏远眺,不禁诗兴大发,写了一首词:“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外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60个字写景抒情,很有气势。但是范仲淹应滕子京之请,为岳阳楼作记,写得就更好。《岳阳楼记》共368字,文情并茂,感人肺腑。文中许多警句已成为后人处世待人的格言,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更为人所传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岳阳楼记》。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刻。26岁进士及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2)背景链接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2.生难字词
(1)字音
谪守(zhé) 滕子京(téng)
衔远山(xián)浩浩汤汤(shāng)
朝晖夕阴(huī)潇湘(xiāoxiāng)
迁客骚人(sāo)淫雨(yín)
霏霏(fēi)怒号(háo)
樯倾楫摧(qiáng)(jí)山岳潜形(qián)
薄暮冥冥(bó)(míng)波澜不惊(lán)
沙鸥翔集(ōu)宠辱偕忘(xié)
(2)词义
【谪守】贬官。守,指做州郡的太守。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
【增其旧制】扩大它原有的规模。制,规模。
【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际涯,边际。
【朝晖夕阴】早晚阴晴多变。晖,日光。
【迁客骚人】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来也称诗人为“骚人”。
【连月不开】开,指天气放晴。
【浊浪排空】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光芒。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樯倾楫摧】桅杆拿倒下,船桨断折。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冥冥,昏暗。
【去国怀乡】离开国都,怀念家乡。
【忧谗畏讥】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1)听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
(2)朗读全文,做到基本成诵。
(3)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大意,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明确:全文共5段,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全文的主体)
第一层(第2段):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第3~4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第三部分(第5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点明作“记”的时间。(这是全文的核心)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
1.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明确: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达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2.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3.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明确:(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明确: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5.朗读第3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明确: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6.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明确: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步骤四 深层探究 探究写法
(一)深层探究
1.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2.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明确: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3.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明确:“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
4.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明确: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5.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明确: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二)探究写法
1.繁简得宜,层层蓄势。
2.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骈散结合,词语富有生命力。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美好的感受。
2.拓展延伸
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引导要点:句式整齐,如有很多四字句,有一些对偶、排比、错综手法,使文章既有气势又富于变化。
3.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相应练习。
(2)完成《名师测控》或《精英新课堂》本课练习。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通过本文的教学,我认为“读”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诵读的方式很多,针对本课的特点,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同时,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多积累字、词、句以及重点句、难句的理解等;还要收集与课文有关的材料,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等。
11 醉翁亭记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秋高气爽的季节,正是外出旅游赏景的好时机。在前面我们游赏了清幽寂静的小石潭,观赏了雄伟壮丽的岳阳楼,今天老师再带大家去安徽滁州的醉翁亭去游览一番。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现在江西永丰)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宋代散文家之首席。
(2)背景链接
本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二年(1046年),他当时只有三十九岁,却自称为“苍颜白发”的“醉翁”,这有点自嘲的意味。滁州地处江淮之间,交通不便,民风淳朴。
2.生难字词
(1)字音
滁(chú)壑(hè) 琅(láng)琊(yá)潺(chán)
酿(niàng)辄(zhé)蔌(sù)酣(hān)弈(yì)
霏(fēi)暝(míng)晦(huì)伛(yǔ)偻(lǚ)
洌(liè)肴(yáo)觥(gōng)筹(chóu)翳(yì)
(2)词义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树木茂盛,又深幽秀丽的。蔚然,茂盛的样子。
【翼然临于泉上】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
【野芳发而幽香】芳,香花。
【佳木秀而繁阴】秀,茂盛。
【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
【宴酣之乐】酣,尽兴地喝酒。
【觥筹交错】觥,酒杯。筹,酒筹。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学生听懂读音,听清句读,体会情感。
(2)教师为生字标注读音,并要求学生齐读三次。
(3)学生放声自读课文,读三到四次。学生轮读一次,齐读两次。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明确:全文共四段。
第1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2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3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
第4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
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2.第2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明确: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什么?
明确: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4.文中作者描绘四时之景的句子是什么?
明确: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5.请写出描写傍晚山林全景的句子。
明确: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6.本文写景的顺序是什么?
明确:(1)写醉翁亭的环境:从远到近;(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
7.“太守自谓也”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8.第3段为什么写滁人之游?这个内容与上段有何联系?
明确:这段写太守见到滁人游山赏景,来来往往,欢歌笑语,眼前是一幅百姓欢悦和乐的图景,而此乃太守之乐的另一因。
9.第3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
明确: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10.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明确: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1.文中哪个字贯穿全文?
明确:“乐”字。“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步骤四 深层探究 领悟主旨
1.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的句子是什么?
明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写出《醉翁亭记》中的成语。
明确: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峰回路转;觥筹交错;山肴野蔌;与民同乐。
3.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什么?
明确: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什么?
明确: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6.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本文先写醉翁亭秀丽的环境,接着写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再写太守与民同乐,以此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7.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例如:(1)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现醉翁亭赏心悦目的外景;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醉翁亭幽清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8.再读课文,尝试着读出作者的情感。
学生读,师生评,初步感受作者的“山水之乐”的情感及贯穿全文的“乐”的主线。
9.自由朗读,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10.根据以上梳理,你认为文章结构有何特点?
明确:文章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提携全篇,而“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就是为了写“乐”。一个“乐”字贯穿全文: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禽鸟乐——太守乐。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课文以“乐”字为线索,通过描写琅琊山的美景以及人们游山的欢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同样,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此时,我们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像作者一样具有旷达的情怀。
2.拓展延伸
(1)通过本课学习,你认为应该如何欣赏一篇散文佳作?
明确:①诵读感悟内容;②探究思想背景;③赏析行文特色。
(2)欧阳修被贬,尚能与民同乐,这对你有什么教育意义?
明确:无论处在何种人生境地,都不应该沉溺于个人得失,应采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尤其是当代青年,在竞争的大潮中更易受到挫折,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与气度。
3.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相应的练习题。
(2)请举出出自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明确:“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水落石出”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事情真相大白。
(3)完成《名师测控》或《精英新课堂》本课练习。
醉翁亭记
欧阳修
路线: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风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山水之乐(醉景)
风俗: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宴游之乐(醉人)
心情:禽鸟乐——人之乐——乐其乐
与民同乐(醉情)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应该把教学过程还给学生,教师作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教授本节课的主导思想。《醉翁亭记》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从内容到思想都与学生的理解存有差距,但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仍然可圈可点,课堂效果较好。从此案例中,我得到启示,在平常的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辨析、评析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使之能更敏锐、更全面地感知文章的特色。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0429.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