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创新教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创新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狐裘、锦衾、瀚海、阑干、风掣”等词语。

2、提升朗读能力,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

3、欣赏诗歌意境,体会诗歌的感情,了解品诗的方法。

4、培养学生昂扬乐观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

2、体会诗歌意境,了解品诗的方法。

3、诗中洋溢的积极乐观的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离愁别绪乃人之常情,痛哭流涕、肝肠寸断的离别场面,我们见得多了。唐代大诗人岑参送别好友武判官会是什么情形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送别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读一读,晓音韵。

1、自由读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畅。(语音饱满、字正腔圆、不读破句)

2、找两名学生读,其他同学依据上面的要求进行评价。

3、补充生字、易读错的字。

狐裘qiú锦衾qīn瀚海hàn阑干lán风掣chè

白草折zhé散入sàn冷难着zhuó

4、自由读、齐读。

三、译一译,知内容。

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小组合作翻译。

教师提示:诗歌因其语言凝练,故不必追求直译,大可合理添加、细致描绘。

示例: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无垠的大沙漠上覆盖着厚厚的冰,俨然南极冰盖被搬到这里,再往天上看,乌云如崩塌的大山黑压压的堆在头顶,让人看了发愁,这雪怕是下上一个月也不会停,武判官你怎么走啊!

2、口头翻译,每小组展示两句。

3、概括诗人描绘了哪些场景。

明确:狂风卷地天降暴雪、军中苦寒、冰天雪地、帐中饯行、东门送别。

四、品一品,入意境。

教师讲授:所谓品诗,就是品评欣赏。可以对其进行内容再现,品评诗歌的画面美;可以就某个词语的使用进行品析,体会用词的妙处;也可以对某句使用的修辞进行品析,了解其用意;还可以品评诗人为了表达某种情感所使用的写作手法。

学生自由品诗,教师点拨、适时总结。

1、品评“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①学生先品析,教师引导。

胡地的风雪有何特点?哪些词语写出风雪的特点?地面上还会有哪些东西被卷起来了?为什么用“飞”而不用“飘”?

②找一名学生读这两句,其他学生点评,是否读出景物的这些特点。

③教师指导朗读:读诗要根据诗歌所写内容和要表达的情感,通过调整停顿、重音、快慢和语调把它们表达出来。

第一句重音要放在哪个词上,才能读出胡地风大的特点?第二句用怎样的语调,才能读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明确:重读“卷”;语调上扬,语速稍快。

④再找学生读这两句,全班自由读。

2、品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①学生先品析,教师引导。

能否使用比喻的修辞,把冰天雪地乌云密布的情景描绘出来?诗人用了什么修辞?为什么要用这种修辞?

明确:夸张;突出天气恶劣,表达对武判官的担心。

②找一名学生读这两句,其他学生点评,是否读出这种情感。

③重读哪些词?使用什么语速、语调?jAB88.COm

明确:重读“百丈、万里”;语速较缓、降调。

④再找学生读这两句,全班自由读。

3、品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①学生先品析,教师要求。

通过想象,再现当时的情景。两人各是什么动作?什么表情?说了哪些话?武判官如何走远的?诗人如何伫立风中的?

②从中你读出诗人内心的哪些情感?

③找一名学生读这两句,其他学生点评,是否读出这种情感。

④如何处理语速语调,才能读出诗人的依依不舍?

⑤再找学生读。

……

五、悟一悟,懂风格。

1、写雪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选取的意象“春风、梨花”给人春意融融生机盎然的感觉,这和送别的主题,是否协调呢?

2、资料助读。

①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宋】柳永《雨霖铃》

②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元】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③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教师点拨:前两句都写到眼泪,较伤感;唐朝大多数的送别诗洋溢着乐观精神,并不伤感。

3、了解岑参。

岑参(715——770),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有多年的边塞军旅生活经历,其诗多写奇特的边塞风光和艰苦的军旅生活,洋溢着积极乐观的精神。

4、了解盛唐诗歌的风格。

唐朝国势强大、经济文化繁荣,诗人大抵胸襟开阔,意气昂扬,渴望建功立业。他们喜欢描写祖国壮丽的山河,边塞奇伟的风光、紧张的军旅生活和报国立功的豪情。“雄壮浑厚”便成为盛唐诗的风貌特征。

5、听名家朗读录音,找一名学生配乐读,当堂背诵。

六、拓展阅读。

读下面这首唐诗,你能找出它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哪些相似之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七、布置作业。

收集唐代的送别诗,感受其风格,背诵其中的名句。

板书: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写雪景叙送别

抒担心、不舍、乐观之情

品画面之美读准字音、读得流畅

品用词之妙合理安排停顿、重音

品写法之当调整语速、语调

品感情之真入景、入境、

扩展阅读

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离愁别恨作为一种永恒的存在,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一直是文学作品表达的主题,因此也留下无数动人的诗篇。请看大屏幕,你能根据画面的内容说出相关的送别诗句吗?(屏显送别画面和诗句)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到大漠边关,与诗人岑参一道送送他的朋友,感受一下他们的深情厚谊。

二、了解作者

岑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岑”。曾两度出塞,晚年任嘉州刺史,以后罢官,欲归故乡时,客死成都旅舍,史称“岑嘉州”,有《岑嘉州集》传世。岑参的诗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并充满乐观进取的精神,具有浪漫主义特色。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一)反复朗读

1、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不会读的地方用横线标出。

2、师正音。如:白草折zhé锦衾薄qīn掣chè

3、指朗读,注意划分节奏: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户\铁衣\冷难着。

4、师配乐范读,提醒生听读时注意重音和节奏。

5、齐读课文。

(二)解题

1、本诗题目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点拨:咏雪、送别。

2、诗歌结构如何?

点拨:诗的前半部分是咏雪(前10句),后半部分写送别(后8句)。

四、再读赏“雪”,体会画面美

1、边塞诗的内容之一是描绘边塞奇异风光。岑参作为唐代杰出的边塞诗人,他的诗歌突出特点就是“奇”。请大家再读诗歌,说说你从诗句中读到边塞哪些“奇”景?

明确:“胡天八月即飞雪”、“千树万树梨花开”、“瀚海阑干百丈冰”,可以感受到胡天气候奇冷,飘雪奇早;雪花奇繁,雪花奇美;风雪奇大,雪天奇冷。

2、在描写雪景的句子中,你最喜欢哪句?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忽”字,表明来得突兀,来得意外,形容雪来得急,下得猛。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千树万树“,突出了雪的壮观景象。同时,透出了诗人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表现出这种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才能写出这样的千古名句。

3、除了这一句外,在咏雪部分,你还喜欢哪些诗句?为什么?

明确:(学生回答,教师穿插评价)如:”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角弓、铁衣,用这些边塞将士身边的用品来衬托气候的寒冷,“不得控”和“冷难着”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是从人的感受、从侧面来描述边地的寒冷,这样记录边塞奇事,角度也很新颖。

4、想象画面,体会美景。

5、作者写雪,写雪中的景象,是怀着怎样的情感来写的?

点拨:喜爱,赞美的感情,昂扬乐观的精神。

6、为什么在这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作者却能表现出如此昂扬向上的情绪呢?

点拨: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自身的经历有关。

五、赏析送别,体会情感美

1、诗人写送别,写出了对友人怎样的情感?

点拨:依依不舍。

2、哪些诗句表现了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1)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点拨:设宴鉴别,简略而有情味。想一想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2)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点拨:你觉得此句中哪个词用得最好?好在哪里?(掣和翻)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

(3)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点拨:轮台东门送别,体现依依不舍,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的担忧。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点拨: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乡之情,都通过“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表达出来了。

3、诗人在句子中并未写到“情义”“不舍”等字眼,这种情义是怎样传达出来的?

点拨: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4、齐读送别部分,感受情义。

六、拓展阅读

阅读高适的《别董大》,体会二者的异同。

七、课堂小结

本诗前半部写景,后半部抒情。“写雪景”为送别渲染气氛,在边地奇异雄伟的风光,在大风雪的背景下,送别带上了雄浑悲壮的色彩。

八、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

2、积累并品评咏雪的名句。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

1.了解作者岑参以及边塞诗的特点。2.有感情的朗读并且背诵诗歌。

3.通过品读和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独特的画面美、语言美。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奇”为切入点,把握诗歌的内容;从“情”出发,体会作者的英雄气概与儿女情长;鼓励学生个体感悟,小组合作,体味诗歌优美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表现出的昂扬乐观的英雄气概。教学重点、难点:

1.领略岑参诗歌“奇丽”的特点,体会诗歌的画面美与语言美。2.感悟诗人乐观豪迈的英雄气概。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代大文豪苏轼对人生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呀,离愁别恨作为一种永恒的存在,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一直是文学作品表达的主题,因此也留下无数动人的诗篇。请看大屏幕,你能根据画面的内

容说出相关的送别诗句吗,(屏显送别画面和诗句)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到大漠边关,与诗人岑参一道送送他的朋友,感受一下他们的深情厚谊。

出示课题、作者。二、确定目标

师问:同学们,我们来商讨一个问题:这节课我们要重点学习什么呢,采用哪些方法来学习呢,

生讨论,交流,师归纳本堂课要达成的学习目标为: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2.赏读诗歌,体味诗歌的画面美。3.品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美。三、初读感知,感受诗歌音乐美

1.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不会读的地方用横线标出。师正音:

白草折zhé即飞雪jí散入sàn锦衾薄qīn冷难着zhuo掣chè-1-

师指导生划分节奏: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户\\铁衣\\冷难着。2.师配乐范读,提醒生听读时注意重音和节奏。3.师指导生齐读课文。4.题解:

题目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你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生回答,师点拨:诗的前半部分是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同时在送别中进一步描写雪景。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

板书(一):咏雪(景)送别(情)

四、再读赏“奇”,体味诗歌画面美(一)领略边塞风光之“奇”

教师:边塞诗的内容之一是描绘边塞奇异风光。岑参作为唐代杰出的边塞诗人,他的突出特点就是“好奇”。杜甫曾说“岑参兄弟皆好奇”(《渼坡行》)。他用好奇的眼睛观察世界,他用好奇的心灵感悟世界,并把它们化作涓涓文字流淌于笔端。这样,我们透过他绮丽的文字就可以读到边塞那奇异的风光和异域的情调了。请大家再读诗歌,说说你从诗句中读到边塞哪些“奇”景。

为了便于大家交流,建议用带“奇”的词语说话:我从xx句中读到(或者发现)xx奇

师示例:我从“胡天八月即飞雪”一句中读到胡天气候奇冷,飘雪奇早。你看,“八月”胡天就下了雪,说明雪来得奇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画面,说明胡天气候的奇冷。

学生:讨论,交流,说发现的“奇”景。

生可能回答:千树万树梨花开——雪花奇繁,雪花奇美。瀚海阑干百丈冰——瀚海奇阔,结冰奇厚。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胡天奇冷,将士奇苦。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风雪奇大,雪天奇冷。

师小结:岑参笔下的边塞雪景图主要体现在气候奇寒、风景奇丽,而作者描述的语言富有奇趣,描写角度十分奇特,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板书(二):咏雪——奇寒奇丽奇趣奇特(二)想象诗歌画面之美

教师:读着诗歌,诗中奇异的景象仿佛一幅幅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奇特那么壮观。请从下列诗句中选择你最喜欢的画面,也可以是别的诗句,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然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写完后在小组交流。先看一个示例。

屏幕展示示例: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茫茫边塞,强劲的北风呼啸而来,将白草拦腰折断。飞沙走石,铺天盖地。时值农历八月中秋,南方正是丹桂飘香、皓月增辉的时候,而这里却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雪,雪花飘飘洒洒,纷纷扬扬,落在山峦上,落在大漠中??整个边塞变成银装素裹的世界。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学生先个人描述画面,然后在小组交流。优秀者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师:好一幅瀚海冰雪图,让我们带着对边塞奇异风光的赞美、对守边将士苦寒生活的一丝感叹,把诗歌前十句齐声朗读,男生读前四句,女生读后六句。五、三读研析,体会诗歌情感美

(一)体会诗人的儿女情长

教师:南朝的文学家江淹在《别赋》里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矣。”对于这“黯然销魂”的离别,诗人是怎样描述的呢,(生齐读最后四句)这些诗句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师点拨: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与担忧。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乡之情,都通过“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表达出来了。

板书(三):送别——依依不舍惆怅

教师:从这几句诗中,你读出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师点拨:一位重情重义、有着侠骨柔情的诗人形象。生读这四句,先个人赛读,再女生齐声朗读。

教师:诗歌末尾四句诗离别之情浓郁。天山雪路没能阻挡友人离去的步伐,友人带走了祝福、牵挂,给守望者留下了绵绵无尽的思绪。这样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这就是诗歌“留白”艺术表现手法的魅力。这种艺术魅力同样在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得到体现,可谓是异曲同工之妙。下面我们一起来吟诵这首诗:

(屏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二)体会诗人的英雄气概

教师:在这奇冷的冰雪天气里送别友人,本应该是一件凄凉悲伤之事,然而作者却借助对边塞雄奇瑰丽景色的描绘,将戍边将士之别衬托得雄浑悲壮。边塞雪景在诗人的笔下是如此的雄奇、壮丽。这是为什么呢,

师出示背景资料:

唐天宝年间,李唐王朝国力强大,不断拓展疆域,因而在边境与西北少数民族不断发生战争。许多热血青年投身塞外,立志报国。同时有若干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塞外视为求取功名的新途径。岑参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他曾在诗中写到:“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点拨:因为作者有理想有追求,热爱生活;诗人所处的时代,正值大唐盛世,国家的强盛自然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所以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诗人乐观向上的情怀。

师追问:这种情感,能从文中其他句子看出来吗,

生读其他句子,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等。

师提问:结合刚才的分析,你认为岑参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学生讨论,回答:岑参是一个热爱国家、有强烈报国之志的人,他渴望建立一番功业,实现人生抱负。他心胸开阔,气概豪迈。

板书(六)英雄气概

教师:在大唐盛世,像岑参这样胸怀壮志的文人还有许多,他们投笔从戎,驰骋疆场,报效国家,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有诗为证:(屏显,生齐读)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高适《燕歌行》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三)生深情朗读诗歌。

师:理解了这首诗的情感后,下面我们再把这首诗朗读一遍,朗读时还要注意根据画面的转换把握语速、语调、重音、停顿的变化。

生齐读全诗。六、课堂小结:

“自古多情伤离别”。离别作为人生的一幕情景剧,大多涂抹感伤的色彩,弥漫悲剧的气氛,但并不是所有的别离都要说哀婉语,做愁苦态,正如即使在乌云布满天空时,偶尔也能看到一抹透过云隙的阳光。

人总是要往前走,前进是为了更好的停留,人生如此,那我们不如祝福——当时间走过,现在的离别已成为永远,变为一抹淡淡的涩,衬托现在这纯纯的甜~请记住前面有更美的圆。

七、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岑参的边塞诗《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归京》。八、板书设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

咏雪奇寒奇美奇趣以景衬情送别惆怅依依不舍情景交融戍边将士之别英雄气概儿女情长

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堂教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诗歌对“雪”的描写;理解“雪”与主题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背诵诗歌,来理解雪与主题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诗歌对“雪”的描写,背诵诗歌

难点理解“雪”与主题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下面老师念几首诗,请同学认真听,并思考什么是边塞诗?

边塞诗及诗人:

出赛[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边塞诗

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诗人为代表的“边塞诗派”虽没有共同的旗帜,共同的组织,甚至没有统一的创作理论,但他们的诗作却具有某些共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在盛唐的诗苑里,丰富多彩的边塞诗就象一朵盛开的奇葩。它作为一种独立流派占据当时诗坛的一席之地,不仅仅因为这时期他们创作数量的丰富,更是由于它描写了边疆的风情,表现征戍的艰辛,战争的残酷以及围绕战争引出的种种矛盾,无处不饱含着理想主义的浪漫精神,融注着慷慨激昂的英雄气概,具有雄浑壮阔的风调。

(二)边塞诗形成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如果没有持续不断的边塞战争及各民族之间的频繁交往,就不会产生丰富多彩的边塞诗歌。唐朝国力强盛,在这期间,各民族的融合、分裂,无不给当时社会以深刻的影响。其中战争的影响尤为突出。当时唐朝与契丹、突厥、南诏,都发生过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尤其从开元中期至“安史之乱”爆发的近三十年中,边境几乎没有一年不发生战争。频繁的战争,火热的生活,吸引了许多诗人的注意力,当文人们看到浩浩荡荡开赴边塞的大军,不时获悉从塞外传来的捷报,怎不会受到鼓舞?又怎能不激起他们心中强烈的创作欲望?也正是由于这样,一些诗人开始赴边塞,去亲身经历战争的宏大场面,接受战争的洗礼,了解戍卒的心曲,接触边塞的风土人情。边塞,这块过去人们心目中的不毛之地,此时又重新产生了神奇的色彩,这里无论是战争场面还是风土人情,甚至季节的变化,山水情态都有别于内地,引得诗人们兴致勃发,于是,大量描写边塞战争,边塞风光,边塞风俗的诗歌产生了。

(三)岑参简介

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迁居江陵(今属湖北)。出身仕宦家庭。早岁孤贫,遍读经史。天宝八年、十三年两次出赛任职。

后罢官,客死成都旅馆。岑参早期的诗多为写景,述怀及赠答之作。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它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火云山、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其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融入其诗。

(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雪中送别诗。请大家思考:这首诗到底是写边塞的奇寒还是写对友人的离别的愁绪?

写奇寒的句子:

北风……梨花开。

瀚海……万里凝。(直接描写,写出了大雪纷飞,

纷纷……冻不翻。北风劲猛,雪花压枝欲滴的寒冷景,并且由帐外写到账内,再由帐内到账外。)

散入……冷难著。(间接描写)

(这些景物描写写出了边塞生活之苦,同时也点出了给友人送别的环境。)

(五)怎样理解

1“中军……与羌笛。”

理解:“总是关山旧别情”,这些乐器对于送别者能触动乡愁,别有一番滋味。

2“轮台……马行处”。

理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友人即将离去,前途白雪茫茫。峰回路转,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的目送,看着马蹄迹,他想些什么呢?是对行路者的艰难而发愁,是对行者的留恋,还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

(六)本首诗的特色:

笔力矫健,有宏观轮廓,也有细节勾勒,有真实摹写,也有浪漫的想象,在歌咏自然风光时,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意以及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怅惘之情。

(七)作业

背诵这首诗,并写赏析。

板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咏雪图:忽如梨花--豪放

送别图:不见空留--惆怅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0353.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