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加与减(二)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课时安排:
共分7课时。
小兔请客…………………………………………………………1课时
采松果……………………………………………………………1课时
青蛙吃虫子………………………………………………………1课时
拔萝卜……………………………………………………………1课时
收玉米……………………………………………………………1课时
回收废品…………………………………………………………1课时
练习三……………………………………………………………2课时
教学设计教案修改
第五单元第1课时总第26课时
第1节:小兔请客
教学内容:教材第49、50页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在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能正确熟练在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个十是()5个十是()8个十是()10个十是()60里面有()十90里面有()个十
二、创设情景
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想请你们参加她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参加吗?(板书课题:小兔请客)
三、探究新知。
1、师:瞧,小兔邀请了哪几个好朋友?(出示主题图)小猴是个“数学迷”,他发现每盘都有10个果子,看到这么多的果子,他马上就想提一个数学问题。你知道小猴子会提什么问题呢?
(1)同桌说一说。(2)指名交流。
2、光会提问题还不行,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1)先想一想,再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拨一拨。(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3)指名说算法和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20+30=50。30+20=50。3、小结:在加法算式里“+”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
4、师:忽然,小刺猬的家里有急事,让他回家。小刺猬望着这么好吃的果子,真舍不得走,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在盘子里打了一个滚。他得意地走了,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小朋友,现在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了?(指名提问题)
5、师:你们能用上面的方法自己解决吗?
(1)小组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2)个别同学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50-10=40
6、师:加法算式里各数都有名字,减法算式里各数也有名字,你能给他们也起一个名字吗?请学生说出减法算式里的各部分名称,并板书。
7、请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之后,请个别学生说一说这两道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四、巩固提高
1、刚才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好,小白兔决定带大家玩一个小游戏。(玩开火车游戏)出示课本练一练第3题,快速口答。
2、三只母鸡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了,请你快速的找出每个小鸡的妈妈是谁?
3、出示果园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4、练一练第2题:看一看,填出答案。
五、教师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小兔请客
20+30=5050-10=40
︱︱︱︱︱︱
加加和被减差
数数减数
数
第五单元第2课时总第27课时
第2节:采松果
教学内容:教材第51、52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这些加法。
2、用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3、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以积极思考、操作实践并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用加法计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小朋友,今年小松鼠采松子大丰收啦!。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组去采松子,松鼠妈妈说:“我已经采了25个松子。”小松鼠数了数说:“哦!我采了4个松子”你想向小松鼠提什么问题呢?
2、学生提问,学生提的问题已经学过就口答解决。3、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请小朋友同桌的两位小朋友扮两只小松鼠,演一演采松子的过程。想一想怎么算?同桌说说。
2、交流汇报:通过刚才的采松子活动,你知道“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该怎么算了吗?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
3、列出算式:25+4=294+25=29
4、该怎么样计算呢?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一:拨计数器。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就是25,再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个位上就有9个珠子,就是29。
方法二:摆小棒。先摆上2捆,再摆上5根,就是25,然后再在5根旁边摆上4根,一共就是29根,也就是25+4=29。
方法三:口算。5+4=9,再加上20就是29。
5、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1)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2)同桌的同学交流演示。(3)指名学生列式:25-4=21(4)你是怎么想的?(5)指名学生说一说。
三、从生活中体验
1、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实际问题。(1)小红摆25根小棒再放4根,一共有多少根小棒?(2)小明有25根小棒,拿走4根,还剩多少根?2、练一练:师引导学生逐题解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并列出算式。
四、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出示课件“练一练1”:学生看课件,说一说图的意思。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集体订正,并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2、出示课件“练一练3”。问:图中已告诉了我们什么?①知道了大恐龙和小恐龙的身长,就可以解决什么问题?②求“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或小恐龙比大恐龙短多少米”用什么方法,为什么?③学生做完后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3、拓展练习:
第5题想一想,填一填:
根据练习你能像上面那样写出一组算式吗?
板书设计:
采松果
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几个小松果?
25+4=(个)25-4=(个)
5+4=95-4=1
9+20=291+20=21
第五单元第3课时总第28课时
第3节:青蛙吃虫子
教学内容:教材第53、54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3、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猜一种动物。(青蛙)
2、那青蛙对我们有这么大的好处,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它们呢?
3、小结:青蛙可以把庄稼里的害虫吃掉,那农民就不用把农药播在庄稼里,这样对我们的环境就可以起到绿化的作用。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
(1)我们现在已经知道青蛙吃害虫的只数了,小朋友们讨论一下,想想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2)学生讨论分组讨论。
(3)集体反馈,教师板书:
①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②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③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
2、探究解决方法:
(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怎么列式板书:56+30=
(2)讨论算法:
计数器上拨珠计算:56里有5个十和6个一,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5个珠子,在个位上拨6个珠子,再加上30,30里有3个十,在十位拨3个珠子。结果是86
(3)除了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的方法,你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的想出得数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用数小棒的方法)
(4)求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多少只?怎么列式计算?①板书:56-30=26(只)
②那它在计数器上又该怎么拨珠呢?
③先拨5个十和6个一,那减去30,该怎么办?(在十位上拿掉3个珠子)现在还剩下几个十和几个一,是多少?所以56-30=26
④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算出得数,讨论一下。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练一练第1题:
①读一读题目请你挑选一个你喜欢的问题进行解答。②小啄木鸟比大啄木鸟少吃了多少虫子?它们一共吃了多少虫子?
2、练一练第5题:
①38只青蛙在举行大合唱呢!你们听,他们唱得好听吗?②青蛙们唱完了,他们都回家了,荷叶上还剩几只青蛙(5只)对,那你们知道跳下去多少只吗?③怎么样列式计算?讨论一下。
3、学生要去春游,口渴想喝水,箱子里只有30瓶水,但是向阳小学却来了42名同学,你们说,这些水够不够他们喝呢?还缺多少?请同学们讨论讨论,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板书设计:
青蛙吃虫子
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几只虫子?
56+30=□(只)56-30=□(只)
50+30=8050-30=20
80+6=8620+6=26
第五单元第4课时总第29课时
第4节:拔萝卜
教学内容:教材第55、56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初步学会应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
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写法。
教学过程:
一、动画激趣
1、又到了收获的季节,小白兔和小黑兔到地里拔萝卜。根据动画情节,请你来提数学问题?
(1)小白兔拔了20个萝卜,小黑兔拔了40个萝卜,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你会解答吗?列式:20+40=60(个)
(2)小白兔拔了30个萝卜,小黑兔拔了6个萝卜,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列式:30+6=36(个)
2、如果小白兔和小黑兔拔的萝卜的个数刚好都不是整十数,你还会计算吗?
3、出示情境图:请你说一说你能找到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白兔拔了23根,小黑兔拔了36根。两只小兔一共拔了多少根萝卜?
二、新知探究:
1、请你们四人小组讨论如何列式和解答,在组内说一说2、四人小组学习研究。(教师巡视)3、小组汇报。
(1)先算20+30=50,3+6=9,再算50+9=59。
(2)36+20=56,56+3=59
列式子计算的,把6和3对齐,2和3对齐,6+3=9,2+3=5,所以得数是59。
(3)小结:刚才这位同学的方法就是列竖式计算。列坚式计算时,谁想提醒大家要注意什么?注意要把数位对整齐。
2、还有不同的方法吗?讨论汇报:先在计数器上拨36,然后在个位上再拨上2,在十位上拨上3,我就知道是59。6、试一试。
(1)同学们太聪明了,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解决了这道加法问题。
(2)45+32、26+13,你会算吗?用你喜欢的方法想算哪道题就算哪道题,并和同桌说说你的算法。不明白的,请大胆说出来,老师愿意与你一道研究。
(3)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1、请你试着在本子上列竖式:
43+22=32+54=62+14=
2、键盘上有36个黑键,52个白键,一共有多少个键盘?思考:你准备如何列算式,如何解答呢?
(2)有55只天鹅,又飞来14只,你准备提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你想怎么样解决它呢?
(3)全课总结:
学完了今天的知识,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板书设计:
拔萝卜
23+36=□(个)
23+36=59
30+20=502336+20=56
6+3=9+3656+3=59
50+9=5959
第五单元第5课时总第30课时
第5节:收玉米
教学内容:教材第57、58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
4、初步学会应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淘气和笑笑来到玉米地里准备收玉米。
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你能从这幅图中找到什么样的数学信息呢?汇报:淘气收了57个玉米;笑笑收了42个玉米。
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淘气收了57个玉米,笑笑收了42个玉米。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
二、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1、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算式是什么呢?57-42=?你知道57-42的结果是多少吗?(多请几个学生来说,只说答案)
2、这么多孩子都知道答案了,那老师有一个要求了,你能用几种方法得出57-42=15的?与你的同桌互相当当小老师,看看你说的方法他能不能听明白?
A、拨一拨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拨的?(请学生到展示台演示)(先拨57,57中的5表示有5个十,所以十位拨5,7表示7个一,所以在个位拨7;再拨42,十位拨4,个位拨2.)为什么在十位拨4个位拨2呢?(再请一个孩子边拨边说)(全班跟着老师一起拨珠)
B、算一算
1、怎样算出57+42=?
A:57-40=1717-2=15
B:50-40=107-2=510+5=15
…(教师巡视,看学生都用了哪些算法,重点看有没有用竖式计算的,如果没有,后面的竖式法就由教师讲解。如果学生说出,就让学生来讲。)C、竖式计算方法
让学生来说。我们以前写的算式是怎样写的?(手势)(横着写的)XX同学是怎样写的?(竖着写的)这种竖着写的算式我们就叫竖式。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竖式计算方法。哪些孩子会这种竖式计算方法?你能说说怎样列竖式,怎样算吗?
小结: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第58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汇报结果及算法。
2.完成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观察两道题的区别与联系,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收玉米
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
□○□=□(个)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57-40=175750-40=10
17-2=15-427-2=5
1510+5=15
第五单元第6课时总第31课时
第6节:回收废品
教学内容:教材第59、6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运算过程中,借助学具的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地列式并进行计算。
3、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借助学具的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地列式并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的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一个空瓶子)这种瓶子埋在地下好多年也不会腐烂,对庄稼的生长有影响。
2、针对这种情况,同学们说该采取什么措施呢?(回收)回收是个好办法,对回收的废品有的还能再利用,不能利用的也可以进行有益的处理。这不,小林、小红、小青已经行动了,我们去看一看吧。出示主题图,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这里有哪些数学问题。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师组织学生观察:图上给我们什么信息?学生用语言描述所给的信息。
2、思考: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合作交流。
3、学生代表汇报: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小青收集了多少个?
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该好如何解答呢?请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并用你的小棒摆一摆吧。
4、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并用你的小棒摆一摆。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汇报。
5、先摆小林的13个,小红的比小林多3个,就再摆3个,结果小红就是13加上3个共16个,算式是13+3=16(个)。
6、用小棒摆一摆小青收集数量。说出是怎样摆的,小青有多少个?
先摆小林的13个,小青的比小林少4个,就再摆4个,结果小青就是13减去4个共9个,算式是13-4=9(个)。
7、小结: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减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的第二题。
用小棒摆一摆,再画一画,然后列式计算。做完后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解决的。
2、出示口算卡“接龙练习”完成第5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3、完成第1题:指导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组织交流,并写出算式的得数。做完后集体订正。
4、完成第3题:指导学生看图.笑笑比淘气多折了6颗,应当用加法计算。四、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板书设计:
回收废品
小红收集了多少个?
分析:比小林多3个,就是比13多3
13+3=16(个)
小青收集了多少个?
分析:比小林少4个,就是比13少4个
13-4=9(个)
第五单元第7课时总第32课时
第7节:练习三
教学内容:教材第61、62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和习题中,针对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等知识点进行巩固。
2、百以内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巩固。
3、结合所学内容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基础知识,通过习题的练习能灵活运用知识点
教学难点: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复习。
经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掌握了许多数学知识,我们先来对本单元所学习的内容作一个简单的回顾:
1、在小兔请客一节里学习了算式30+20=50和50-10=40,还知道了加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2、在采松果一节里,我们能看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我们用到了算式25+4=29。
3、在青蛙吃害虫一节里,我们会用计算器演示计算过程,在计算56+30=?时,我们知道十位和十位相加,个位和个位相加。
4、在拔萝卜一节里,学了用竖式计算百以内加减法,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
5、这一单元我们学得很有趣,小兔、松鼠、青蛙成了我们的好朋友。
第五单元第8课时总第33课时
第7节:练习三
教学内容:教材第63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和习题中,针对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等知识点进行巩固。
2、百以内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巩固。
3、结合所学内容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基础知识,通过习题的练习能灵活运用知识点
教学难点: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习题巩固:
第1题,用计数器拨一拨动手操作后再进行计算,对于口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用竖式算。
第3题,直接写出得数,对于口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用竖式算。
第10题,提醒学生注意数位对齐,教师可以再多出一些类似的练习。
第6题,给出了结果,请学生写出算式,如:27+10=3749-12=37等。教学时可以多出几个得数请学生做。
第11题,引导学生有条理思考。如:
先取4,看53元的裤子能和哪件上衣搭配,只要3;再取5,看41元的裤子能和哪件上衣搭配,有2和3。这样可以做到不重不漏。
第10题,男孩:22+6=28(元)女孩:买一个游泳圈还差3元。23-20=3(元)或20+3=23(元)鼓励学生看图提出问题。
如:买一个足球和一个篮球需要多少钱?足球比游泳圈便宜多少钱?……
第11题,(选作)其中后两题答案不唯一。鼓励有能力的学生想出更多的算式。
第13题,数学游戏,神奇的算式。
鼓励学生发现算式更多的特点。如在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十位和个位上的7位置颠倒,各是由两个重叠7组成;在减法算式中,减数个位都是1,差的十位都是1,……
第四单元分类
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分为单一标准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两部分。以不同事物之间共有的某一种属性作为标准,把他们归为一类,就叫单一标准分类。根据同一事物的不同特点来分类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不同标准分类。教材创设了“整理房间”“一起来分类”的生活情境,已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醋精了学生知识的内化。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
能力目标: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的意义、作用及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情感目标:通过看一看、分一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生情况分析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儿童分类能力的发展,表现有以下趋势,从根据事物的表面特征(如颜色、形状)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事物的功用(功能、用途等)进行分类,最后能够根据概念进行分类。分类能力既是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又对促进幼儿逻辑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单元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按单一标准分类和按不同标准分类。
单元教学难点使学生能选择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分类。
教学方法
教学时采用发现法进行教学,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使他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然后通过分一分,看一看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困生突破方法
教学中要抓住“分类”生活性、操作性强的特点,让学生在看、议、分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从生活中创设情境、提供学生身边生动有趣的素材,开展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时划分
1、整理房间
2、一起来分类
课题整理房间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活动,注重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情感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教具准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1、同学们,老师认识一个小姑娘,她的名字叫豆豆,最近豆豆搬了新家,大家想不想到她家去看一看呢?现在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到豆豆家去参观。
2、出示挂图,内容是一个乱七八糟的房间。
3、活动一
(1)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商量怎样帮助豆豆整理房间。说说你们是怎样整理房间的,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4、活动二
(1)豆接过妈妈手中的拎兜,要帮妈妈把买来的东西进行分类。你知道豆豆是怎样分的吗?试着自己动手分一分。
5、活动三:出示书中“练一练”第1题的动物,你能把这些小动物分类吗?说说你是根据什么分的。
(1)看过豆豆的房间后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2)的确太乱了,那我们一起帮助豆豆整理房间好吗?
(1)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2)小结:大家把学习用品放在了一起,把玩具放在了一起,把衣服放在了一起,
生:同桌动手将桌上的蔬菜水果进行分类、汇报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生:两类,一类是会飞的,另一类是不会飞的。请你按照这种方法把会飞的小动物涂上颜色。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6、活动四
(1)老师知道大家最喜欢做游戏了,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小游戏,请大家听清楚游戏规则,看看老师发给大家的三个牌子上分别写着什么。
(2)老师这有很多东西,你认为它是哪一类的,就把哪个牌子举起来。明白了吗?
(3)小结:我们把这些东西分成了三类,哪三类呢?
7、活动五
(1)你能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把教室里的人分分类吗?
二、全课小结。
现在老师看到大家的桌子上有点乱,请大家把桌面上的东西收拾收拾,比一比,谁的动作最快!
三、课后实践作业。
回家后,自己主动整理一下房间,明天向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生:玩具、文具、服装鞋帽
生:完成“练一练”第3题
生:老师、学生;男的、女的;……
板书设计:整理房间
文具
玩具
衣物
教学反思:
课题一起来分类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在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中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知道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体会分类的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习兴趣,培养操作、合作、表达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准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创设情境,体验分类多样性。
1、猜谜语。
四四方方一口箱,书本文具里面藏,每天上学离不了,它是我们的好伙伴。
2、对了,小朋友们每天都要带着书包来上学,陈老师想知道你们的书包都是谁整理的呀?
3、噢,除了一两个小朋友是爸爸妈妈帮助整理的以外,大部分小朋友都是自己整理的呀,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孩子!
4、整理书包比赛。(动手整理自己的书包。)
5、组织学生看书。
6、小结什么是分类,以及分类有什么好处。
二、分一分。
1、分人物头像。
(1)学生边说教师边归纳,边根据分的情况动手把黑板上的人物头像移动分类。
(3)分的结果大致有以下几种:按男女分;按年龄分;按是否戴眼镜分;按是否扎辫子分;按领子形状分;按是否系红领巾分……
4、(1)小朋友们平时都整理过书包,先请大家和同小组的小朋友们商量一下,打算怎么整理自己的书包。
(2)小朋友们开始互相讨论。
(3)小组汇报整理的情况:有按大小分的,有按语数分的,有按书本分的。
(2)请小朋友们以四人为一组,互相讨论看这么多的客人,该怎样分类,按什么分,分成几组,陈老师看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好,方法最多。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2、分动物。
(可以按生活环境、大小来分。)
(1)老师要带大家一起来看可爱的动物,藏在袋子里,请小朋友们打开袋子取出图片。
(2)生取出图片看到动物后进行分类。
(3)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
3、分几何图形。
(可以按颜色、大小、形状来分。)
你们有本领给这些图形也分分类吗?这回有个要求,请小朋友们自己先独立地思考,想想我要怎么分,按什么分,分几类,看哪个小朋友想的方法又多又合理。
4、分算式。你们能给这些算式也分分类吗?怎样分?
三、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新本领――分类。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它呢?
小朋友们以后在生活中还会经常用到。
板书设计:一起来分类
语文数学
颜色形状
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帮助学生学会辨别:前、后、左、右、上、下。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前后”、“上下”、“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方位的相对性,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能力目标: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不同情境确定物体的位置。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从而体会到空间方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情况分析此阶段的学生普遍重视参与,但在活动中很少动脑筋。因此,教师加以必要的指点,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知识,并通过交流,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本单元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互相启发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前后”、“上下”、“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方位的相对性,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教学难点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不同情境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方法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对于“前后”、“上下”,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左右”则要引导学生从以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标志为中心进行辨别。
学困生突破方法
适当把握教学要去。“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理解,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或自己创设的活动情境,组织学生充分体验,应避免抽象的让学生判断。“左右”的西安队形仅供学生了解,不做教学要求。对位置的教学,让学生从两个维度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不要求用数来表示。
课时划分1、前后1课时
2、上下1课时
3、左右1课时
4、教室1课时
课题前后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
能力目标:能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情感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下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是难点。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四驱赛车。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学前预备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室里(活动一)
同学们,在教室里你能说出你座位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吗?
2、数字卡片(活动二)
请10个同学,每人手里拿着数字卡,按1、2、3……的顺序站好,
3、排队(活动三)
请出一组同学站好队,请你说说你前边是谁?你前边有几个人?你后边是谁?你后边有几个人?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
1、森林运动会——跑步(多媒体课件)
(1)秋天时节,一年一度的森林运动会开始了,我们先来看跑步场上都有谁在比赛?(电脑显示)谁来说说它们的名次?
(2)请同学们再来说说谁在小鹿后面?小松鼠的前边是谁?……
生:我的前面是谁,我的后面是谁。
生:请你说说你前边的数字是几,你后边的数字又是几?你前边有几个数字,你后边是谁?你后边的数字又是几?你前边有几个数字,你后边有几个数字?
生:最前面是谁?
最后面是谁?
生:我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生:我的前面有谁,后面有谁?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2、森林运动场的第二赛场——赛车场。
(1)赛车运动员都有哪几位呢?
(2)就目前的比赛情况,谁排在最前边?谁排最后边?2号车是第几名?5号车是第几名?3号车在几号车的前面?在几号车的后面?
3、想一想,你们能提出关于“前后”问题?
三、巩固练习,扩展思维。第63页的2、3题。。
四、思维创造训练
第63页的“数学故事“,请同学们看图编故事,开始小兔和乌龟谁在前谁在后?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们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五、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前后
森林运动会
教学反思:
课题上下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能力目标: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情感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具准备课件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松树林里有一棵茂盛的大松树,树上结满了松籽,饱满的松籽引来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它来采松籽。这时,从远处飞来一只小鸟,站在树枝上不停地唱歌。
问小松鼠:“你的上面是谁呀?”“你的下面是谁呀?”
二、掌握新知、合作探究
活动一:观察小鸟、松鼠和小兔的上下位置关系。
1、说一说三个小动物的位置关系。老师提问:“小松鼠,你的上边是谁呀?”学生扮演小松鼠说:“我的上边是小鸟”。
P64填一填
2.松鼠在什么位置?
师:为什么又说松鼠在上面,又说松鼠在下面呢?
师:和小鸟比松鼠在上面,和小兔比松鼠在上面,比的对象不同,上下位置都不同。
3、讨论:还能提出关于“上下”的问题?如果松鼠和小鸟交换位置,又该怎样?
活动二:摸鼻子,眼睛游戏
1、摸鼻子眼睛嘴巴的游戏;
2、说出“眼睛”“鼻子”“嘴巴”的上下关系。
活动三: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生活中的上、下位置关系。
活动四:请同学们说一说教室中物品的上下位置关系。
学生说出谁在谁在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生:松鼠在小兔的上面
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生:比的动物不一样
在这里老师要强调学生语言的完整性
一个物体的上下位置不是绝对真理的,而是相对的,并且还可以变化。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三、巩固练习、扩展思维。
1、说一说65页3题
2、请你分房子(第65页的4题)
3、第59页的5题:小红住在小英楼上,小英住在小兰楼上,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观察”“说一说”“摆一摆”等活动,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小动物及其物体上下的位置关系,也已经体验到: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这样上下关系的例子,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我们身边的数学吧!
生:自由发言
生:把附页中的动物头像减下来,贴在图上,并说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生:要求把确定的位置与简单的推理结合起来
板书设计:上下
位置关系
教学反思:
课题左右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能力目标: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情感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观察的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引入新课
1、我们用哪只手写字?请你举手。(右手)另一只手是什么手?(左手)
2、我们的左右手还能干什么?
3、找出自己身上其他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左右脚、左右眼、左右耳朵……
二、新课学习
1、活动:听口令,做动作
左边的同学举左手,右边的同学举右手。
2、请你说说你的左边都有谁?你的右边都有谁?
三、摆一摆
1、让学生按一定顺序把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摆好。
2、让学生从左数看橡皮是第几个?
3、让学生从右数看橡皮是第几个?
4、尺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四、玩一玩
师:你能把小猫带到小兔家去玩吗?
小猫向上走()格,再在向右走()格
也可以小猫向右走()格,再向上走()格
五、感知左右的相对性
(1)师:请一生上台举师:他举的是右手吗?(是)
师:他举的右手在哪一边?(这一边)你们举的右手在哪一边?(这一边)
师:为什么举的都是右手,不在同一边了?
师:对了,同学们注意到了他和大家是面对面的,方向不同,所以左右就正好相反。
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不是面对面,那左右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生:不是同一个方向,所以就不在同一边了。
重视利用学生原有经验,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各自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去主动建构知识的体系。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2、在活动中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师:刚才同学们学得非常好,我们现在一起来做放松运动。拍手游戏:
师:现在你们是面对面,左右是相同还是相反(相反)?
(3)面对面做运动,体会左右的相对性(面对面的时候,左右是正好相反的)
师:通过这个游戏老师告诉大家左右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老师站的方向不同了,左右就发生了变化。
3、联系实际,运用提高。(出示P67第6题)
(1)师:老师还想请教聪明的小朋友,上楼梯应靠哪边走?下楼梯呢?
师:他们都是靠自己右边走的吗?如果我们不靠右走,会发生什么情况?
小结:我们不仅上下楼梯时,而且平时在马路上行走时,也要靠右走,你们能做到吗?
(2)出示停车场情境图,(书本上67页的第3题):
①你看到了几辆车?
②树林后藏了几辆车?
③停车场一共有几辆车?
五.全课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1)头部运动和拍手运动: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2)同桌面对面:伸出右手和同学握握手
板书设计:左右
左手右手
教学反思:
课题教室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充分利用教室的真实情景,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物体的位置,引导学生进行有条理地表达。
能力目标: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情感目标:进一步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行仔细地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仔细地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
教具准备教室挂图。新-课-标-第-一-网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活动一:组织学生观察“教室”挂图。
1、小明和我们一样大,是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他在另一个学校上学,你们想不想看看他的教室是什么样子?(出示“教室”挂图)
2、你认为他的教室怎么样?
3、和我们的教室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
4、想像自己站在图中,面向黑板,请你说出物体的位置。
二、活动二:说说自己的教室
1、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看教室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前面有黑板、红旗、讲桌、老师…
2、再看看教室的左边、右边分别有什么?(左边有窗户、暖气……右边有……)
3、教室的上面、下面各有什么?(上面有天花板、吊灯……下面有地板……)
(干净、整齐、有电视……)
教室的前面是块黑板,黑板上面有红旗,红旗的两边有字,在我的左边有窗户,右边有门,我的后面……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三、活动三:说说自己的家
按一定的顺序说说你的家里的物品是怎样摆的?(同桌互相说,指定几名学生给大家说)
四、活动四:说说你的文具盒
指一指,说一说你的文具盒的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
五、活动五:
指定一个座位,请同学们说说从讲台到指定座位的路线,怎么走?有几条?
六、活动六:画一画
教材69页练一练第2题
新课标第
第二单元比较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对图形和图画的辨认和叙述,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理解“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这些知识对今后学习比较数的大小,比较质量的多少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能力目标:通过在具体情境中的活动,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初步的观察能力。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活动中,体会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情感目标:通过比较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主动探索精神,渗透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及社会、人与自我等关系的价值引导。(例如,“给挥汗劳动在田间的父母端茶水”、“搀扶老奶奶过街”、等,都体现了人文情怀、行为规范或伦理道德的价值,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比较的过程中,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初步感知了“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数学知识的存在,但还不会用专业的数学方法去比较,更不会准确运用数学语言去叙述。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进行准确的比较和叙述。
单元教学重点经历比“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单元教学难点1、渗透比较的数学思想方法。
2、三个量进行比较。
教学方法
1、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提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材料。
2、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模仿、有利于他们对概念及方法的掌握。
3、用游戏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比较方法。
学困生突破方法
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从生活中创设情境、提供学生身边生动有趣的素材,开展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时划分
课题过生日(比大小)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比较的方法,初步了解比较的思维方法。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初步感知直接比较的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关心父母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在掌握了“”多“少”“最多”“最少”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比较的方法,会用多种方法比较。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课件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过生日时妈妈会买什么?今天是小红的生日,看,他们在开生日会呢?(课件出示)
2、观察主题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二、合作研讨,探索新知
1、小红将蛋糕切成了3块,也将西瓜切成了3块。
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那一块最大,哪块最小。
2、接着观察主题图,你发现桌上的杯子有什么不同?
(1)出示3个大小不同的杯子。
(2)分别往3个杯子中倒上水,3杯水的高度一致。
(3)你现在能一眼看出哪杯装得最多吗?
A、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B、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C、教师小结
3、动手操作,比较多少
(1)4人小组,每组两个不同的瓶子;
(2)提问:请你猜一猜那个瓶子里装的饮料多。
(3)动手试一试。
(4)各组演示比较的方法
学生观察后说出自己看到的一些东西。
学生观察后,说出谁最大,谁最小。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学生活动
小组演示汇报。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三、加深理解,拓展延伸
1、出示教材p19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2、出示教材p19第4题
(1)说说图意,并说说你要向淘气学习什么。
(2)谁喝得多?说一说理由。
3、完成教材p19第5题
学生独立试一试,集体评讲。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过生日
比大小
教学反思:
课题下课啦(比高矮、长短)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懂得比较垂直(水平)摆放的物体长度叫高矮(长短),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爱(有长有短)。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探索操作,让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高矮与长短。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高矮、长短的概念
教学难点高矮、长短的比较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几根长短不同的尺子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问题引入
1、出示几组高矮不同的物体的图片,引导:他们一样高吗?为什么?
2、你是怎么知道到的?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刚才的例子,随意标出高矮,有学生判断对错,并说一说为什么?
2、你知道怎样比较物体的高矮吗?以你身边熟悉的物体为例,探究出方法来。
3、汇报交流
4、强调:比两个认的高矮时,一定要站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不能踮脚跟。
5、那么,要是需要给学生甲乙丙丁四人比高矮,又该用什么方法呢?请同学们认真讨论,并进行实际论证。
学生汇报后给予肯定,并选择最佳方案。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估计、猜测,然后回答。
1、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2、学生分组活动,经历有猜测动手验证的过程,探究比较物体、人之间谁高谁矮的方法。
3、学生分小组汇报交流。
4、学生聆听。
5、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并进行认真的实验操作,总结出比较多个人高矮的方法。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7、拿出学具(两根绳子)比一比,并说一说怎样比他们的长度。
8、强调:一定要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并拉直,在比另一端。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p21“练一练”第1题
2、完成课本p21“练一练”2—4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6、学生猜测并讨论。
7、学生活动,比绳长,并总结方法。
1、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2、学生独立完成第3题,讨论交流第2、4题,在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跷跷板(比轻重)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能力目标: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会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学难点轻重的含义以及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具准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小实验,感受重量
1、引入:今天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有兴趣吗?
将一名同学叫到讲台上,两臂侧平举。将不同重量的两个书包同时放到手臂上。
2、提问:大家观察这位同学,你发现了什么?
3、提问2:问做实验的同学,你有什么感受?
4、引出“轻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轻重”的知识
板书课题:跷跷板
二、互动探究
1.说一说:看图说一说谁轻谁重?
①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说出:往下沉得说明比较重,往上翘的说明比较轻。
②看第二图:这次小老虎又跟其它的小朋友玩了,这次谁重?
提问:根据这副图,你能用“谁比谁轻”或“谁比谁重”说一句话吗?
提问:你能说一说,在他们三个当中,谁最重,谁最轻?
请一名同学到台上感受感受两个书包的轻重,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哪个轻、哪个重。
生:狮子比老虎重
生:跷跷板重的一端会下降
生:老虎比豹子重,狮子比老虎重,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2.掂一掂、比一比
①操作1:把你的数学书拿到一只手上,练习本拿到另一只手上,两手同时掂一掂,比一比,练习本和数学书谁比谁重,谁比谁轻?
②操作2:再拿出铅笔盒和语文书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谁轻、谁重?
3.猜一猜、称一称
出示:大小差不多的梨和苹果各一个
提问: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判断出究竟谁轻谁重?
出示天枰来称一称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23页“练一练”1---4题
四、小结
同学们,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第六单元教案
教学计划
一、学习内容:
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多位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在教学种借助直观模型,在操作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提供多样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学习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理解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初步发展估算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计算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1.掌握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情境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能根据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五、教学难点:
使学生选择适当的方法,能正确的、迅速的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时安排:
图书馆1课时
摘苹果1课时
练习四2课时
阅览室2课时
跳绳2课时
练习五2课时
教学内容
图书馆
课时
1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图书馆”主题图。
(1)请学生观察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
(2)在本子上写出所提问题。
二、自主学习,体会算理。
1.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童话世界和格林世界一共多少本?
(1)学生尝试计算。
(2)独立列式。
2.探索算理。
(1)借助小棒。
(2)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先拨出28,再在个位上拨出4,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上剩2,十位上的2加上1就是3,合起来就是32。
(3)列竖式:28
+14
32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试一试”第1小题。
(1)学生试着画一画,再算一算,说一说。
(2)根据情境图,列出算式。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1)在数线图画一画,算一算,并结合画图说一说。
(2)利用数线计算进位加法。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69页1、2题。
学生独立完成。
2.完成课本第70页3、4题。
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五、课堂作业。
课本第70页“练一练”第5、6题。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图书馆
童话世界和格林世界一共有多少本?
28+4=32(本)
8+4=1228+2=30
20+12=3230+2=32
28+4=32(本)
28
+14
32
答:童话世界和格林世界一共有32本。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摘苹果
课时
1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发展估算意识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情境图。
引导学生理解图意,说说图中都有哪些数学信息。
2.估一估,这个箱子装得下吗?
学生试着估一估,并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
学生可能的方法:
(1)把两个数中的一个数看成整十数。
①把17估成20,38不变,20+38=58,5860。
②把38估成40,17不变,40+17=57,5760。
(2)把两个数都看成整十数:把17估成20,把38估成40,20+40=60,60=60。
二、探究学习,体会算理。
1.尝试解决“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1)列式计算。
(2)全班交流算法。说算法同时借助小棒说明自己是怎么想的。
(3)问题:这道题,在竖式计算时从哪位开始加方便呢?为什么?
(4)总结提升。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请学生把几种算法进行小结。教师完善。
38
+117
55
2.算一算,说一说。
(1)学生试着计算,并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师生一起进行小结。
(列竖式计算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1)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第72页“练一练”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
2.完成课本第72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算式中加数与和,说一说上下两题之间的联系,找一找变化规律。
四、拓展练习。
完成课本第72页“练一练”第5题。
(1)学生准备6张写有班级和人数的卡片,先尝试把能坐一辆车的两个班安排在一起。
(2)交流想法:学生可能会说把人数最多的和最少的班级安排在一起。问: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3)把班级人数抽象出来,让学生试着用线连一连。
五、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摘苹果
把38看作40,17+40=57,装得下。
把38看作40,17看作20。40+20=60装得下。
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
38+17=55(个)
38
+117
55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练习四
课时
2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同时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以及计算的正确率。进一步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与要求。
2.培养学生对知识应用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练习,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计算好习惯。
教学重点: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算一算
9+18=38+36=44+36=72-31=
二、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课本第73页第3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弄清题意。
(2)分别计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把得数相同的小动物连在一起。
(3)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2.课件出示课本第73页第5题。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试着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3.课件出示课本第74页第7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如20与某数的和在65—75之间,才算打中。
(2)全班交流。指名回答。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73页第1题、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拓展练习
1.完成课本第74页第6题。在教学渗透估算的方法。
2.完成课本第74页第8题。
(1)教学时说清游戏规则。
(2)指名两名学生示范,再组织全班进行游戏。同桌一人说一个数,合作完成游戏。
五、课堂作业
课本第73页第4题。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阅览室(第1课时)
课时
2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出示:“阅览室”的主题图。
(1)请学生观察主题图,然后提出数学问题。
(2)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在小组中讨论完后,再在自己的本子中,写出所提的问题,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学生可能提出:
(1)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
(2)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3)连环画还剩多少本?……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
二、自主学习,探索算理。
1.以“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为例。
(1)要求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
(2)让学生尝试计算,并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2.探索算理。
请学生汇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帮助。
(1)借助小棒。
(2)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
.(3)10-7=3,20+3=23。
(4)
30
-7
23
注意:用竖式计算时,学生容易忘记减被借走的“1”,
教学时要结合摆小棒或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写竖
式时,一定要把被借走的“1”点在十位上,这样才不容易忘记。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课本第76页“试一试”第1题
(1)学生试着完成,指名板演。
2.完成课本第76页“试一试”第2题
指名回答,并说一说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完成课本第76页第1、2题。
先让学生算一算,再说说发现了什么。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学会了吗?
板书设计:
阅览室
.
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30-7=23(本)30-7=23(本)
10-7=320+3=23
·
30
-7
23
答:儿童画报还剩23本。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阅览室(第2课时)
课时
2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请说一说退位减法应该如何计算。
二、自主探索
问题:“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1)学生先独立尝试,再用小棒和计数器分别说明口算和笔算的道理。
(2)计算“25-8”遇到个位不够减的情况,学生可能会想到很多方法。
(3)结合竖式计算,提问“在用竖式计算时看到退位点,你想到了什么?”
·
25
-8
1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77页第8题。
学生观察图意,再试着列式解答。
2.母亲节到了,我要折50只纸鹤送给妈妈,已经折了5只,还要折多少只?
3.33人去看电影,只有9把椅子,还需要多少把椅子?
四、课堂作业
课本76页第3题,课本77页第5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学会了吗?
板书设计:
阅览室
.故事书还剩多少本?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15-8=7(本)25-8=17(本)
7+10=17
·
25
-8
17
答:儿童画报还剩23本。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跳绳(第1课时)
课时
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解决有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小东、小红和小亮在跳绳),并配上解说:今天,小东、小红和小亮利用课间操的时间进行了一场跳绳比赛,老师把比赛结果制作成了一张统计表,请大家看看,说说你从统计表中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学生看表
二、探索新知,从问题情景中探索算法。
1.根据数学情景和信息,提出相关问题。
在小组中说说,从统计表中你可以向大家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
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小亮比小红多跳几下?小红比小东少跳几下?小红比小亮少跳几下?
或者提出小东和小红共跳了几下?小亮和小红共跳了几下?小东和小亮共跳了几下?
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2.合作探究小红比小亮多跳多少下?
(1)学生独立列式。(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40-28=)
本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估计40-28的得数大约是多少?
学生可能想法:
①把28看成30,40-30=10;
②把28看成20,40-20=20。
(3)上面哪些估算方法把差估计大了?哪些把差估计小了?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想法:
①把差估计小了,本来要减28,却减了30,减去的多了,剩下的就少了。
②把差估计大了,本来要减28,却减了20,少减了,剩下的就多了。
说明正确的结果应该比10大,比20小。
3.探究算理。
(1)尝试计算“40-28”的得数是多少?
(2)交流算法。
①40-20=20,20-18=2
②40-30=10,10+2=12
③用竖式计算40
-28
12
让学生一边拨计数器一边说理由。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独立探究小亮比小东少跳多少下?
(1)个人试做。
(2)全班交流。
2.完成课本第78页,“算一算,说一说”中的题目。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79页“练一练”第1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可以跟同学们分享一下。
板书设计:
跳绳
小红比小亮多跳多少下?
·
40
-28
12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跳绳(第2课时)
课时
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掌握100减两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快速口算下列各题。
48-15=91-3=34-22=23-5=
56-34=42-9=47-27=72-7=
2.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二、自主学习
1.课件出示“100-48=?”。
(1)学生自己探索,说一说应该怎么算,学生可能会有以下算法。
①从100中减去40再减去8;
②把48看成50,“100-50”,多减了2再加上2;
2.拨一拨,再试着用竖式算一算。
(1)说一说计算时的困难在什么地方。
(2)要求学生在计数器上把借的过程演示出来,边说、边拨。
(3)让学生对照竖式,联系拨的过程,说说怎样借数。为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计算过程从哪位借了数,就可以这一位上面点上退位点,做个标记,以免忘掉。
··
100
-48
5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80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完成课本第80页第2题。
先引导学生看清题意,再列式计算,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3.完成课本第80页第6题。
以竞赛的形式进行练习。
四、拓展练习
课件出示课本第80页第7题。
可以让学生找出每种动物运动员的数量,思考怎样分配合适。
五、课堂作业
课本第80页第4、5题。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跳绳
··
100
-48
52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练习五
课时
2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数学游戏,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2.培养学生仔细检查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用小棒或计数器做一做,再用竖式算一算。
90-47=57-19=100-28=(集体订正)
二、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81页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得数对不对,再学着分析错误的原因。
2.完成课本第82页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然后请做得快的学生介绍经验。
3.完成课本第83页第8题。
练习时,可先计算出结果写在鱼尾上,再将3个得数进行比较,比较时,要提示学生看清题目要求,弄清排列顺序。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第82页第4题。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2.完成课本第82页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四、拓展练习。
完成课本第83页第9题。
本题是开放题,学生可能有不同的买法,只要总价不超过50元。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83页第10题。
六、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我们再一次巩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能够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老师相信,你们的收获一定也很多,请把你的收获告诉给你的爸爸、妈妈还有小伙伴们。
课后反思: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教学时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数、人数、读数、写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实物操作,使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能力目标: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情感目标: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愉悦。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情况分析学校教育的开始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学时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指导。
单元教学重点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单元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初入学的学生不太容易分辨数字的结构和笔顺,容易搞错上、下、左、右的位置。由于学生的手指肌肉不是特别灵活,要把数字写的正确、整齐、匀称是比较苦难的,因此,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求成,可以要求学生每次少写几个,经常练习,除课本中的练习外,教师可组织学生在田字格本中练习写数,逐步提高。
学困生突破方法
课时划分
课题可爱的校园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生对书中情境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能力目标:借助挂图引导学生充分观察,交流图中物体的数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会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大家想不想学好它?大家会从1数到10吗?
二、探索新知:
1、寻找身体上的数
师:1——10这几个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身上就有许多,快找一找,说一说!
(学生可能说:有1个脑袋,1张嘴,10个手指等。只要说得对,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同时要注意让学生把话说完整。)
2、寻找教室里的数
师:同学们在自己身上找到了这么多的数,真了不起!快来看看我们的教室,你们能发现哪些数?
(学生可能会说:有1块黑板,2扇门,6盏灯,25张桌子,47名学生……对于能说出比10大的数的学生要及时鼓励。)
(1)学生之间互相观察,互相说。
(2)集体反馈交流。
(1)学生独立观察,寻找个数。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3、寻找校园里的数
师:现在,我们要数一数“可爱的校园”中的数。
4、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在忙什么啊?你发现什么呢?
三、课堂总结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睁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想和他们交朋友吗?你打算怎么做?
(1)学生独立观察,寻找个数。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
这节课我们在数数,发现我们身边到处都是数学
课后到校园到处看看,边看,边和小朋友交流,再把看到的记下来,明天上课和大家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可爱的校园
12345678910
教学反思:
课题快乐的家园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1可以表示1个体(如1个萝卜),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合(如1筐萝卜),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
能力目标:借助挂图引导学生充分观察,交流图中物体的数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数“1”的含义。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知
1.师: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有一位小动物要和我们一起学习,猜猜它是谁?(出示机灵狗)
2.师:原来是机灵狗。机灵狗给我们带来一幅美丽的图画,看看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能发幅的图的奥秘?(出示“快乐的家园”情景图)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认识基数与序数。
1.出示“快乐的家园”情景图
师:这是一个美丽的家园,生活在这样的家园里,淘气一定非常快乐。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有多少?
2、学习1可以表示什么?
观察课本中的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用数学的语言来叙述。
说说1个萝卜和1筐萝卜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用到1的地方?
3、学习2、3、4可以表示什么?
(1)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说说看到了什么?
(2)互相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看的?
(3)集体交流。
和同桌的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1个萝卜、1筐萝卜、1个太阳、1座大山……)
体会数不仅可以表示多少(如运动员的人数),也可以表示顺序(如小运动员球衣上的号码)。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4、练习
(1)连线。(找朋友)
(2)数一数,画一画。
先让学生说说,你在这里看到了什么?
书上是怎么来表示看到的数的?
(3)选同样的数。可以用两种方法,一是数出左边的数量,再从右边选出同样数量的物体圈上,二是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然后再圈起来。
5、小结: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先让学生观察,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画画来表示吗?
老师说清题目的意思,在让学生自己完成。
板书设计:快乐的家园
1
2
345
678910
教学反思:
课题玩具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数数、读数、写数,初步体会数序的含义。
能力目标: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情感目标:1、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体会数的意义,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数字。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课件。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创设情境。
(一)引入。
1、开学这几天,你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2、有认识一位新朋友的吗?谁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有更多的吗?这2个新朋友是谁?
3、板书:12345
(二)出示主题图。
1、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
2、他们在玩些什么玩具?请你数一数,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物体数量。
二、尝试探索。
(一)教师提问:
1、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物体的数量的?(数出来的)
2、你是怎样数的?
(二)指名数一数,说一说。
1、小组讨论:你认为怎样数数比较好?为什么?
2、小组合作:数出铅笔盒里文具的个数。(指名展示,全班交流。)
3、如果你想请你的新朋友到家里做客,你准备怎样做?
(1)我准备拿2个洋娃娃请好朋友玩。
(2)我准备拿4辆小汽车请好朋友玩。
(3)我准备拿5把玩具手枪请好朋友玩。
(1)同学之间互相介召、互相说。
(2)指名回答。
(他们在玩玩具,有5个积木、4辆汽车、3个皮球等等)
(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
思考:如果有更多的物体,又可以怎样数数呢?(三个三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三)揭示课题。
1、刚才同学们准备了那么多的玩具,你们真是一个好客的小主人。同时我也听出来了,你们说出了许多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2、板书:玩具(1、2、3、4、5)
(四)指导书写。
1、我们会数出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些数该怎么写呢?
2、指名板书。
3、你们觉得他们写的怎么样?
4、出示田字格及示范字。
5、让我们一起来练习怎么写的。
6、你认为哪儿写的比较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三、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谁会写1?2怎么写?
那么怎样写才能写的又漂亮又规范呢?
看到这些字你有什么感觉?
(生描示范字,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玩具
1—5的数的认识与书写
课题小猫钓鱼(0的认识)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三个含义,通过直尺认识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能力目标:2、指导学生规范写0,培养学生书写能力。
情感目标:3、引导学生观察图,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理解0的三个含义。
教具准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你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
2、放录音,听故事。
二、观察画面,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1)你猜猜故事里的小猫是哪一只?
(2)别的小猫钓了多少条,你们知道吗?
2、出示小猫图片。
(1)学生在书上写数。(2)展示。
(3)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4)小黄猫一只也没钓着,在他的下面应该写几呢?
3、出示图片。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0”的认识。
(2)0也和1、2、3这些数一样,也是一个数。
(3)小猫下面的“0”在这里表示什么呢?
三、感知0的另两种含义。
1、你还在哪见过0?
2、出示尺子图片。
(1)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这个0表示什么呢?小结:
3、出示温度计图片。
(1)在温度计上也有0,这个0又是什么意思?
(2)0度是水变成冰的温度,当温度下降到0度时水就开始结冰了。
(3)0度可以这样表示“0℃”。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你们能把这些数写在下面的田格里吗?
(板书:0的认识)
我们在直尺上发现了0,请同学们拿出直尺看一看。
(这些数是按顺序排列的,从0开始的)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直尺上的这个0,表示开始,起点的意思。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四、学习写“0”。
1、我们在这么多地方见过0,0是怎样写出来的,请看大屏幕。
(1)课件演示:0的写法
(2)边演示边讲解:0是一笔写成,起笔在右上边线中间偏上一点,向上碰到上边线,再向左下写,写到横竖中线焦点的地方,与竖中线接触,然后向右下拐,到下边线中间偏左的地方与下线接触,再往上拐到中线附近,与右边线接触,再继续向上,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接。
2、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书写。
4、出示学生作品。
5、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6、完成练一练第二题。
五、课堂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三题。
2、完成练一练第四题。怎样数得快?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请你用手指和课件演示一起写一遍。
(1)你能把下面的空格写完吗?
(2)出示学生写法。(3)哪种写法对呢?为什么?
(4)这两种方法都对,第一种是接着写的,第二种是照样子写的。
(5)你们写得真棒!在写好字的同时,还注意了写字的姿势。下面我们一起来休息一下。
(1)请你从0开始,按顺序把这些数连起来。
(2)你们画出的是什么呢?(小熊举重)
(3)谁还想把你的作品给大家看看?
(1)请你先想想,怎样数快,再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说说,看谁的方法最快。
(2)指名演示怎样数。
板书设计:
小猫钓鱼
0的认识
教学反思:
课题文具(6—10的认识和书写)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6~10各数,能正确数出6~10的物体个数;正确读、写6~10各数;顺数、倒数0~10各数。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动手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实物、符号、数字的联系。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检查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自信心,渗透爱科学的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6~10各数的书写
教学难点6、8、9的书写
教具准备田字格黑板、6~10的数字卡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创设情景,出示主题图,认识6~10各数。
1、新学期到了,同学们都买了什么文具?
2、你能数数这文具店里有哪些文具吗?
4、零乱贴出6~10的数字卡片。
二、实践活动,感知身边的数学。
1、小小文具店的各种文具我们数清楚了,可是我们小朋友的文具盒里有些什么呢?老师也想了解一下,谁愿意数一数,再
2、数自己的文具。
3、数两个人的文具。
①谁的铅笔比谁
②谁的直尺比谁的长?
三、写一写,说一说。
1、小朋友真会动脑筋,用不同的方法了解了两个同桌学习用品的情况,接下来,我们就要把今天认识的6、7、8、9、10写下来,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好。
指导学生看书连线:我们的书中也有一个小小文具店,你能数一数,把学习用具和数字朋友连起来吗?同学们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样连的?
(1)数出自己文具盒里的文具,记在心里,再和同桌的伙伴说一说。
(2)再指定2~3组学习伙伴汇报给大家听,语言简洁明了。
(1)把同桌两人的文具合在一起,再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多少个?
(2)汇报交流。
(3)在数你们两个人的文具时,你还发现了什么?
(1)观察数字卡片6、7、8、9、10,说说6、7、8、9、10像什么?
(6像口哨,7像镰刀,8像葫芦,9像调羹。)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2、指导学生写。
教师边示范,边说明各数的书写要点:
6的书写要点:从右上有起笔往左下角写,再在下半格画一个圆。注意:下半部分的圆要写满下半格。
7的书写要点:从左上角起笔往右上角写平,再往上半格的中间拉。
8的书写要点:从右上格起笔,先写一个拼音“S”,再往右上格写,注意:不能写成两个圆合在一起。
9的书写要点:像拼音字母“q”,但这一竖要向左边斜一点。
注意:上半部分的圆要占满上半格。
10的书写要点:左边的1和右边的0分别占半格。
3、小组内说一说:6、7、8、9、10还可以表示什么?
四、练一练。
我们已经学习了0~10各数,你能顺着数吗?倒着数呢?
(2)学生边看老师示范或课件演示,边在桌子上用手写一写。
(3)学生在第10页上先描4个,再独立写一个。
(4)小比赛:每个小朋友在本子上写6~10各两个,再在小组内评评谁写得好,并展示给大家看。
(5)你会写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吗?试试看。
先请2~3名学生数一数,再全班齐数。
板书设计:
文具
(6—10的认识和书写)
678910
教学反思:
课题快乐的午餐(比多少)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数一数、比一比、画一画的活动中,直观认识两个数量(10以内)间的相等与不等关系。
能力目标:结合动手操作活动,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积累一一对应的活动经验。
情感目标:继续学习并养成认真倾听,有序操作,大胆表达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教学难点结合动手操作活动,积累一一对应的活动经验
教具准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主题图:一群小松鼠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动物餐厅,准备美餐一顿,爱动脑筋的小松鼠发现了好多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板书:快乐的午餐
二、操作感知,感悟“一一对应”
1、让学生动手操作,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
①盘子够吗?学生说出后,你是怎么知道的?6和6一样多。要比较物体的多少可以数数;也可以一个对一个的进行比较。老师这里有松鼠和盘子图,我们一起来摆一摆,看看盘子到底够吗?一只松鼠要发一个盘子,那我们就把一个盘子对着一只松鼠摆,一个对着一个。
②勺子够吗?餐厅里的勺子够吗?我们一起来摆一摆。指名学生摆一摆。
③杯子够吗?有了盘子勺子,还要给每只小松鼠准备杯子,餐厅里的杯子够吗?
2、看图让学生说一说哪个最多、那个最少。理解“多少、同样多、最多、最少”的含义。
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6只松鼠、6个盘子、5把勺子、7个杯子
(用线连起来)每只松鼠都有一个盘子有没有多余,那我们可以说松鼠和盘子一样多(相等)。
注意让学生一个对着一个摆,勺子不够,少了1个。那我们可以说勺子比松鼠少(1个)
我们一起摆一摆。一个对着一个摆,杯子够,多一个。我们可以说杯子比松鼠多(1个)
我们一起再来看看“哪个最多,哪个最少?”杯子最多,勺子最少。
要比较物体的多少可以数数;也可以一个对一个的进行比较。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三、练习反馈,强化思维
1、拍手游戏,前后呼应。
如:师拍3下,你和我一样多。生相应拍手3下。
师拍4下,你比我多。生相应拍手5下。(指名说)
师拍4下,你比我少。生相应拍手3下。(指名说)
2、画一画。完成教材“练一练”的第1题。
引导学生先读每道题的要求,再按要求画。画完后,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3、完成教材“练一练”第2、3题。
4、完成教材“练一练”第4题。
。
(四)课堂小结
回忆下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先读一读小动物说的话,然后小组演一演,借助学具摆一摆,最后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快乐的午餐
比多少
同样多最多最少
教学反思:
课题动物乐园(认识“=”“>“<”)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能力目标: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读法和作用,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情感目标: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1、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2、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1、课件演示:动物乐园场景。
今天,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
2、汇报交流。
3、设疑激趣:来了这么多的动物,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来比一比看。
①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怎么比?比的结果是什么?
②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和同样多、比多、比少。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比较小小熊和小鹿的个数,认识“=”。(研究第一种情况)
(1)图上有几只小小熊?几只小鹿?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2)学习等号
小小熊有4只,小鹿也有4只,我们就说小小熊和小鹿的只数同样多,4和4同样多,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
(3)写一写。
教师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地书写“=”。
(4)举例:除了4=4以外,你还能举出别的例子来吗?根据汇报,师板书。
2、认识“”、“”(小兔和小猴比、小猴和小鸟比)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
(5只小白小兔,4只小小熊,4只小鹿,3只小猴子,2只小小鸟)
A、独立思考。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我用数的方法来比较。鹿有4只,小熊有4只,所以鹿和小熊一样多。)
课件出示4=4读作:4等于4
看黑板上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等号两边的数一样)“两边相同用等号”。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1)认识“”。
课件动画演示等号变大于号:把等号左边的口张大点,右边的口变小点,就成了大于号。(让学生体会到符号之间的联系)
(2)认识小于号。
“”的名字叫什么?(小于号)这个式子怎么读?35(3小于5)。课件:我们用左手表示小于号,撑开食指和大拇指,“大口朝右小于号”。
(3)写一写。
三、练习与拓展。
1、练习使用“<”“>”
(1)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
(2)引导发现: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3)课件出示书第13页“填一填”。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这个式子53怎么读?(5大于3)。用手势帮助我们记住大于号,课件演示:把右手食指和大拇指撑开,形成一个大于号,“大口朝左大于号”。
教师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地书写“”、“”。
请同桌交流:说一说几大于几?几小于几?课件逐一出示。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再讲评。
板书设计:
动物乐园
认识“=、<和>”
4=4
3>24<5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加与减》教案新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生活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读懂情境中或表格中蕴含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有条例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能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顺联准确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时间:7课
谁的得分高
教学目标:
1、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发展收集信息的能力。
2、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4、在计算的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运用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玩套圈游戏,看看谁的得分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指名口述题意。
2、出示统计表,说一说你从表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淘气243041
笑笑234429
3、小组讨论:谈们谁说的对?
4、独立完成:算一算他们分别得了多少分?到底谁获胜?
(1)计算淘气的总分
24+30+41=95
先与同桌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再向全班同学汇报。
可以用竖式计算:
24
+30
————
54
先把前两个数抄写来,相同数位要对齐再进行计算,得数是53。
在54的下面对齐数位写出41,54与41相加,先算各位,在算十
位。结果是95、
54
+41
————
95
也可以把三个数字都抄下来,相同数位对齐,再进行计算。
24
30
+41
————
95
2、计算笑笑的总分。
笑笑的三次成绩分别是23、44、29,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
的方法计算一下小小最后的总分是多少?
列式:23+44+29=96
结论:淘气95分,笑笑96分,笑笑的总分比淘气的高,所以笑笑赢了。
3、小结;100以内的连续加法,同学们在做题时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个位相加满10,要向前一位进1,
三、巩固练习
1、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4+26+29=37+28+34=16+35+57=
2、下表是我国运动员在近几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
金牌银牌铜牌
1996年162212
2000年281615
2004年321714
(1)先估计一下,哪年获得的奖牌多?
(2)1996年获奖牌多少块?
16+22+12=50
(3)2000年获奖牌多少块?
28+16+15=59
(4)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你估计我国运动员将会获得多少金牌?
(5)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连续加法,同学们在做题时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个位相加满10,要向前一位进1,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发展收集信息的能力。
2、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4、在计算的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运用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54+1946+2730+2454+43
43+4039+2826+4813+24+35
2、笔算练习:
17263519
24351836
+29+14+44+28
————————————————
二、练一练
1、投飞镖比赛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奇思352330
妙想402620
(1)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看出奇思与妙想谁获胜吗?钰同伴交流。
(3)奇思一共得了多少分?妙想呢?
2、跳舞小组有17人,唱歌小组有36人,腰鼓组有11人。三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3、计算
24+16+2749+17+32
15+26+4433+29+25
4、下表是我国运动员在近几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
金牌银牌铜牌
1996年162212
2000年281615
2004年321714
2008年382723
(1)2000年一共获得奖牌多少枚?
(2)2000年一共获得奖牌多少枚?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三、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三课时秋游
教学目标:
1、能够从情境图中提取数学信息,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运用100以内数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计算:24+16+2749+17+3215+26+4433+29+25
三、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说图意。
2、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3、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1)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2)组织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的?
90-45-25=20(人)45+25=70(人)
90-70=20(人)
90454590
-45-25+25-70
-----------------------------------------
45207020
4、70人乘车返回学校,第一辆车上有38人,第二辆车上有24人,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38+24=62(人)70-62=8(人)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
85-49+27=57+42-69=
64+25-39=82-45+38=
2、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38+42-36=52-43+77=
91-38-25=97-36+43=
46+26+34=73-49+35=
四、总结:
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第四课时练习
教学目标:
1、能够从情境图中提取数学信息,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运用100以内数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竖式计算
57+42-69=91-38-25=64+25-39=82-45+38=
38+42-36=52-43+77=91-38-25=97-36+43=
二、练一练
出示课件
1、胡萝卜15元,鱼28元,妈妈带了50元,够吗?
(1)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张阿姨还剩下多少元?
2、计算
77-33-25=96-39-45=100-91-836+27-48
3、机灵狗不小心把报刊的统计表弄脏了。
一班二班三班四班
《儿童报》262834
《小画报》32373
《小故事》3940452
合计9899100
(1)哪个班定的报刊最少?
(2)二班订了多少分《儿童画报》?
(3)三班订了多少分《小画报》?
(4)四班订了多少分《小画报》?多少本《小故事》?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五课时星星合唱队
教学目标:
1、能够在图文叙述的具体情境中获取数学信息,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准确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竖式计算
48+42-36=52-43+77=
91-38-25=97-36+43=
46+26+34=73-49+35=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说图意。
2、说一说,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
3、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1)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2)组织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的?
15-9=6(人)
52+6=58(人)
52-9+15=58(人)
5243
-9+15
————————————
4358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列式算一算
(1)淘气今年8岁,叔叔比淘气大九岁,阿姨比叔叔小五岁,阿姨今年多少岁?
(2)图书角原来有75本书,借出46本,还回12本。图书角现有多少本书?
2、竖式计算
24+36-1975-46+2534+28-49
90-65+4287-69+5472+25-68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六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能够在图文叙述的具体情境中获取数学信息,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准确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口算下面各题
45+20+1359-14-3245-30+15
65-23+1881-70+4084+6-76
二、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599410090
+27-65-26-72
——————————————————
三、笔算下面各题
43+39-4645+55-78
36-28+4981-65+28
四、计算每一竖行的和
23451727564837
18292543292625
36173624142118
五、应用题
1、车上原有32人,到站时下去19人,上来7人,车上现有多少人?
2、二年五班原有48人,新学期转来3人,转走5人,二年五班现有多少人?
六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的做总结。
第七课时练习一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准确计算。
2.发展初步的估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熟练准确的计算能力,和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准确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准确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熟练准确计算。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出示8页主题图
1、观察主题图说图意。
2、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3、讨论交流: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要这样算?
二、出示8页第二题
1、观察主题图说图意。
2、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1)、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给你100元,你想买哪两种玩具?还剩多少元?
(3)买哪两种玩具剩下的钱最多?剩下多少元?
(4)买哪几种玩具正好需要花100元?请你给出一个答案?
3、学生汇报、订正。
三、竖式计算
56+21–18=39–13+47=
96–34–35=57+22-45=
48+32-16=100-69+25=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准确计算。
2.发展初步的估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熟练准确的计算能力,和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准确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准确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熟练准确计算。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
18+40+31=42+25-34=39+6-25=
28-14+20=60-17-34=24-17+5=
二、计算下面各题。
4587364038100
+37-49+58-27+47-65
————————————————————————
三、收玉米(9页5题)
小猴狐狸小熊小山羊
36根18根45根?根
1、小猴、狐狸和小熊一共收了多少根玉米?
2、小山羊收的玉米比小猴和狐狸的总数少10根,小山羊收了多少根玉米?
四、二(一)班开展“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下面是三个小队上周末手机的废电池情况。
小队第一小队第二小队第三小队合计
数量/节323695
1、第三小队手机了多少节废电池?
2、第四小队对收集废电池的节数比第一小队和第二小队的综合少23节。第四小队手机了多少节?
五、9页7题
姓名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合计
淘气243090
笑笑292994
奇思2630
1淘气第三次跳了多少下?
2、奇思获得第二名,她的总成绩可能是多少?他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六、在空格里填数,使横着、竖着、斜着三个数相机的和都是30.
七、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013年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课题谁的得分高(第1课时)总课时1
教学目标1.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汇总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发展收集信息的能力。
2.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口算练习
50+70=30+600=30+300=
90+20=40+50=0+500=
2.求38加25的和。
(1)怎样列竖式计算?
(2)得数十位上为什么是“6”,而不是“5”?
(3)你觉得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4)回忆两位数笔算加法的法则是什么.
二、导学释疑
1.自学: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研究:小组讨论他们谁说的对?为什么?
算一算,他们分别得了多少分?到底谁获胜?
3.展示。
针对研讨内容分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师生共同评价。
交流算法。
三、巩固提升、检测反馈
(1)25+17+3146+19+12
37+29+1926+19+41
请4位小朋友板演,其余小朋友同桌合作,一人两题。
(2)三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四、小结。
板书设计谁的得分高
百以内数的连加
24+30+41=()
课题谁的得分高(第2课时)总课时2
教学目标1.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汇总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发展收集信息的能力。
2.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计算:(6生板演)
37+29+1742+19+2536+18+3529+50+1132+27+4339+27+33
二、导学释疑
1.新知:投飞镖比赛。
2.研究:
(1)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看出奇思和妙想谁获胜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3)奇思一共得了多少分?妙想呢?
3.展示:针对研讨内容分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师生共同评价。
三、巩固提升
(1)24+16+2749+17+32
15+26+4433+29+25
(2)下表是我国运动员在近几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
金牌银牌铜牌
2000年281615
2004年321714
2008年512128
2012年382723
2000年一共获得奖牌多少枚?
2008年一共获得奖牌多少枚?
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四、小结。
板书设计谁的得分高
百以内数的连加
24+30+41=()
课题秋游总课时3
教学目标1.能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
2.经历探索连减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出示。
去年秋游我们去了森林动物园。瞧,这些同学们来到了我们学校附近的老虎滩海洋公园。他们马上要乘船到海上游览一圈了。
(一)观图,获取信息。
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观图,获取信息。
汇报:1.船上可以坐90人。2.有两队学生,一队有45人,一队有25人。
(二)出示并解决问题1。
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请您帮工作人员算一算,这样才能知道还可以上多少游客。)
二、问题研究。
1.生读问题,独立思考。
2.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在练习本上边列式边说明。
3.学生汇报
思路一:
(1)方法分析:要求船上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用可乘人数依次减去两队的人数,列式为90-45-25.
(2)探究90-45-25的计算方法。
二生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其他学生练习本上试算。
借板演题统一订正:
生1:
.
9045
—45—25
4520
生2:
.
90
—45
45
—25
20
思路二:
(1)方法分析:
求船上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先求出两队的总人数,再用可乘人数减去两队的总人数,就是船上还有多少空座位。
45+25=70
90—70=20
三、综合实践。
1.出示并解决问题2(书本第4页)。
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师提示:首先找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然后思考解题思路。最后列式计算。
2.鱼18元,胡萝卜15元,张阿姨带了50元,够吗?
(1)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张阿姨还剩下多少元?
3.笑笑拿着100元去购物,《故事丛书》18元,《手工丛书》32元。
(1)从购物小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应找回笑笑多少元?
4.计算
77-33-2596-39-45100-91-8
请3个小朋友板演,其余小朋友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5.机灵狗不小心把订报刊的统计表弄脏了。
(书本第5页,统计表略)
(1)哪个班订的报刊最少?
(2)二班订了多少份《儿童报》?
(3)三班订了多少份《小画报》?
(4)四班订了多少份《小画报》?多少份《小故事》?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1题第一幅图;第3题;第4题。
板书设计秋游
.
904545+25=7090—70=20
—45—25
4520
.
90
—45
45
—25
20
教学反思
课题星星合唱队(第1课时)总课时4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喜欢)
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情境图。
师:谁能看着情境图说说图中的合唱队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
合唱队的人数变了。
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了,又新加入15人。
合唱队加入的人比毕业的人多。
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多呀!可是老师就是没有明白,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
生1:毕业的人数少,新加入的人数多,所以应该是比原来多了。
生2:新加入的比离开的人数多,当然是现在人多了。
二、自主探索。
1.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现场解答。“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的问题,学生提不出来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学生提不出来教师参与启发提出。
师:要求“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怎样列算式?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15-9=6(人)52+6=58(人)
52-9=43(人)43+15=58(人)
52-9+15
在学生列出52-9+15之后,启发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如:原来有52人,毕业离开了9人,就是少了9人,所以是52-9,,又加入了15人,就是又多了15人,应该再加上15,所以就是52-9+15。如果学生的答案没有出现综合算式,师生就一起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算式,并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作加减混合算式。
师: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一方面,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出现的算法以及算法中出现的问题,准备下一步组织学生交流。
师:把你的算法喝结果向大家介绍一下,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
一般方法是:先算52减9,再加15,结果等于58.如果出现先算52加15再减9的算法,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并谈谈看法。同时说明一般情况下的计算方法。
师: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师:谁愿意把你用的竖式计算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多数学生可能会用两个竖式计算,如果学生出现一个竖式的,就直接指导;如果没有出现,教师就主动介绍。
师: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用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2.说一说,再列式算一算。
师:同学们,这道习题你能解答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的习题
学生尝试解答第一题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是怎样想的。关键弄清:叔叔比淘气大29岁,就是8+29=37(岁),说明叔叔37岁;阿姨比叔叔小5岁,就是叔叔年龄减去5岁,所以写成一个算是就是8+29-5,让学生到前面板演竖式计算的过程。
然后再进行第二题的解答并组织学生交流想法和计算过程。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板书设计星星合唱队
52-9+15=58(人)
52
5243—9
—9+15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或43
4358+15
_____________
58
答:合唱队现在有58人。
教学反思
课题星星合唱队(第2课时)总课时5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准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怎样的算式叫作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
二、深入练习。
1.车上原有56人,下来27人,上了19人。
(1)和同伴说一说,现在车上的人数多了还是少了?
(2)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2.填一填。(接力比赛,书本第7页第2题。)
3.美术课上,同学们一共带来了75个易拉罐灯笼和向日葵。做灯笼用了35个,做向日葵用了28个,还剩下多少个易拉罐?
4.淘气有45张画片,笑笑比淘气少16张。机灵狗比笑笑多27张。机灵狗有多少张画片?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作业。
板书设计星星合唱队
52-9+15=58(人)
52
5243—9
—9+15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或43
4358+15
_____________
58
答:合唱队现在有58人。
教学反思
课题练习一(第1课时)总课时6
教学目标1.能真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能运用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准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说一说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整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算式,以及计算方法。
二、练习。
1.笑笑做了一只彩色的蝴蝶,用了46个红笔帽,34个黄笔帽,16个蓝笔帽。笑笑一共用了多少个彩笔帽?
2.淘气用瓜子做了一只猫头鹰,一共用了80粒葵花子,西瓜子比葵花子少25粒,南瓜子比西瓜子少39粒。淘气用了多少粒南瓜子?
3.计算。
56+21+1848+32-1639-13+4796-34-3557+22-45100-69+25
师:请6生板演,其余学生选作其中的2题。
4.买玩具。
机器人:45元;飞机:32元;汽车:23元;轮船:85元;娃娃,40元;魔方:15元。
(1)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给你100元,你想买哪两种玩具?还剩多少元?
(3)买哪两种玩具剩下的钱最多?剩下多少元?
(4)买哪几种玩具正好需要花100元?请你给出一个答案。
5.填一填,算一算。(书本第8页第4题)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作业。
板书设计练习一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56+21+1848+32-1639-13+4796-34-3557+22-45100-69+25
教学反思
课题练习一(第2课时)总课时7
教学目标1.能真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能运用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准备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收玉米。
信息:猴子:36根;松鼠:18根;小熊:45根;小羊:?根。
(1)猴子、松鼠和小熊一共收了多少根玉米?
(2)小羊收的玉米比猴子和松鼠的总数少10根,小羊收了多少根玉米?
2.二(1)班开展“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下面是三个小队上周末收集废电池的情况。
小队第一小队第二小队第三小队合计
数量/节323695
(1)第三小队收集了多少节废电池?
(2)第四小队收集废电池的节数比第一小队和第二小队的总和少23节。第四小队收集了多少节?
3.
姓名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总成绩
淘气243090
笑笑292994
奇思2630
(1)淘气第三次跳了多少下?笑笑呢?
(2)奇思获得第二名,他的总成绩可能是多少?他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4.在空格里填数,使横着、竖着、斜着三个数相加的和都是30。
12
10
13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作业。
板书设计练习一(2)
在空格里填数,使横着、竖着、斜着三个数相加的和都是30。
12
10
13
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一)》教案合集北师大版
教学内容:一共有多少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加法的意义。
2.在观察、操作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意义及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铅笔情境)。
师:今天老师请到了咱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位好朋友跟咱们大家一起来上这节数学课,大家想知道她是谁吗?
生:想!
师: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先出示图1)同学们快看,大家还记得她吗?
生:记得,是笑笑!
师:恩!同学们真棒!那大家快看看,笑笑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啊?
生:铅笔。
师:非常好!再请大家仔细地看一看笑笑是怎样拿铅笔的呀?
生1:笑笑一只手拿了3支铅笔,另一只手拿了2支铅笔。
师:说得真好!(接着出示图2)同学们再看,从这幅图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2:笑笑把她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了一起。
师:说得真棒!接下来请大家数数“当笑笑把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一起之后,她的手里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生:一共有5支铅笔。
师:好!同学们真棒!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小棒代替铅笔跟着老师也像笑笑这样来表演一下!
生:(师和生一起模仿笑笑场景,边做边说:一只手里有3根小棒,另一只手里有2根小棒,把两只手里的小棒合到一起,一共有5根小棒)
师:恩!同学们刚刚表现得都很棒!个个精神都很饱满!希望接下来同学们能够表现得更加好!
师:说到这里,可能已经有同学猜到了,咱们今天这节数学课的课题就是《一共有多少》【板书课题《一共有多少》】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到公园去看一看,去看看那里的小熊猫们都在干些什么。
二、讲授新课。
1、观察情境图,描述图意(熊猫情境)
师:同学们请看,熊猫们都在干什么呢?
生3:有3只熊猫在吃竹子,有2只熊猫在玩皮球。
师:恩!说得真棒!
师:老师接下来用圆片代替熊猫,把它们请到咱们的黑板上来好吗?
生:好!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想一想:“公园里一共有多少只熊猫?”
师:这个问题你们都会解答吗?
生:一共有5只熊猫。
师:很好!咱们同学都很棒!一下就说出来答案。咱们现在就一起来看一看,是不是一共有5只熊猫。(将2个圆片移到3个圆片处,即把它们合起来,再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数一数)
师:看来咱们同学刚才都答对了!真棒!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大家愿意帮帮老师吗?
生:愿意!
师:恩!很好!看来咱们同学都很乐于帮助别人。其实啊!老师是在想,可不可以用咱们的数字去解决咱们刚才的那个问题呢?
生:可以!
师:恩!同学们很棒!首先咱们来看,吃竹子的3只熊猫可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点名回答)
生4:用数字3来表示。
师:恩!很棒!那玩皮球的那2只熊猫又应该用哪个数字表示呢?
生5:用数字2来表示。
师:恩!说得真好!接下来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咱们是怎么做得呀?
生:把吃竹子的这3只熊猫和玩皮球的那2只熊猫合起来。
师:诶,大家想想,该怎么合呢?(诶!对了,要用到咱们数学里的一个符号“+”)
师:大家认识这个符号吗?
生:认识,加号(板书)
师:恩!合起来之后一共就有5只熊猫。(板书“=5”)
师:大家请看,这是一个加法算式,大家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学生齐读两遍“3加2等于5”)
师:好了!大家想一想,3+2=5这个加法算式,除了可以表示咱们公园里的熊猫之外,你还能想到什么?(生自由说一说)
师:恩!同学们都很棒!看来咱们同学们刚才的知识都掌握的不错,下面老师可要出题考考大家了,请同学们看清楚哦。
2、摆一摆,算一算
师:(出示课本第24页“摆一摆,算一算”题目),让学生们用小棒结合图中的情境摆一摆,说一说。
三、练习巩固(课本第25页练一练第1、2题)请学生翻开书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师:到这里,咱们今天这节数学课就快要结束了,谁来说一说:“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
3+2=5
读作:3加2等于5.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还剩下多少
教学目的:
1.在具体情境与活动中,认识减法的含义。
2.能列出、读出减法算式,并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3.能根据提供的情境,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减法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会减法的含义,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并能联系
生活实际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具准备:
情境图,口算卡片,多媒体
教学日期: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示果树图,让学生观察图,读取图中信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
去描述这些信息。
二.体会减法的含义
1.引导学生观察图,说一说笑笑看到了什么/
2.根据图,提出问题,并引出减法
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了2个,树上还剩下几个苹果?
你怎么知道是3个。从图中看出来。比5个少2个是3个。
从5个中去掉2个,可以用一个减法算式来表示,5-2=3中间的
符号是减号,算式读作5减2等于3.表示有5个苹果,去掉2个
还剩3个。
3用圆片代替果子摆一摆,先摆5个圆片表示什么,
再拿走2个表示什么,最后剩下3个表示什么/?
换个算式5-4=1摆一摆
4.还剩下几块饼干?说一说,数一数。
引导学生说一说,原来有多少块,搬走了几块,还剩多少?
动手摆一摆,画一画,列出算式。
5-2=3各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5.你能象这样说出几个减法算式并读出来吗?
6.寻找身边的减法问题
小朋友认识了减法,能不能在自己的身边找到减法问题呢?
三.巩固练习
1.画一画,算一算书P27
学生先划去圆圈,再列式,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试一试
小组内先互相说一说图意,弄清搬走几个?用什么
方法计算,再列式计算。
3.看算式,说一说
出示4-1=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说一说这道算式可以表示
什么?
四.拓展延伸
完成练一练第2题
最后两道开放题要求图要和算式相对应。
多请不同答案的学生说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列式?
五.课堂小结
回首这一节课,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还剩下多少
减法的认识
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了2个,还剩下几个?
5-2=3读作5减2等于3.
作业设计:
完成练一练第3到6。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可爱的小猫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情境活动,进一步巩固对减法的认识。
2.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3.初步体验加减法互逆关系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难点:初步体验加减法互逆关系的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讲过“小猫钓鱼”的故事,谁能告诉大家,小猫为什么1条鱼也没钓着吗?
学生可能会说:
因为小猫不专心,一会儿干这个,一会儿干那个,所以没有钓着鱼。
因为小猫还小,它还没有学会钓鱼。
师:说小猫还小,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小猫长大了,还是这样不专心,你们想会怎么样呢?
生:还是会钓不到鱼。
师:对!所以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了,都要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大家可不能像小猫那样不专心哪!根据“小猫钓鱼”中的妈妈钓了3条鱼,小猫1条鱼也没钓到,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一共钓了多少条鱼?
师:问题想得好,这也正是老师想提的问题。你们会列算式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列式,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的想法?怎么列的算式?
学生可能会说:小猫1条鱼也没钓到,妈妈钓到了3条鱼,列算式就是0+3=3。
师:太阳快落山了,小猫和妈妈回到家。妈妈把3条鱼做好了,出去办点事。小猫在家等妈妈,等了好长时间,妈妈还没有回来,小猫会怎么做呢?你们想知道吗?看动画吧!(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情景图)
师:结果怎样?
生:小猫把鱼吃完了。
师:3条鱼都小猫吃了,那么列式就是3—3,1条鱼也没有就用0表示,所以3-3=0。得数是0,这就是今天我们研究的重点。(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进一步学习减法。
师:怎么最后成了0条鱼了?我们再次看动画,研究研究这是怎么回事?出示课件。
看完动画,让学生讲一讲这个小故事,注意提炼其中的数学信息。
师:盘子里原来有3条鱼,小猫等妈妈等的实在着急了,就吃了1条鱼,这时你想知道什么问题?
生:还剩多少条鱼?
师:是啊!老师也想知道这时还剩几条鱼,计算还剩下多少,我们应该用减法,谁能把算式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3-1=2
师:小猫等着等着,又想吃鱼了,可是妈妈还是没有回来,于是小猫又吃了1条鱼,这时还剩几条鱼呢?该怎么列式呢?
生:2-1=1,还剩1条鱼。
师:看最后一幅图,小猫又吃了盘子里的最后1条鱼,还剩多少你呢?该怎么列式?
生:1-1=0,还剩0条鱼。
师:开始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如果只看第一幅图和第四幅图的情境,就列式为3-3=0;如果只看第二幅图(盘子里有2条鱼)和第四幅图的情境,该怎么列式呢?为什么?
生:2-2=0,因为第二幅图的盘子里有2条鱼,第四幅图2条鱼被小猫吃了,所以说是2-2=0,最后1条鱼也没有了。
2.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老师把计数器上的5个珠子,分开拨成了4个一堆和1个一堆,你能用我们学的数学知识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可能会说: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能想出这么多种算式,如果老师把珠子拨成3和2,又该怎么列式呢?
师:同学们仔细看看,讨论一下:每幅图可以列出的四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呢?
3.试一试。
师:同学们都喜欢套圈的小游戏吧!套圈是一项健康有趣的娱乐项目,你看这个小朋友的手里拿着几个圈?(出示课件)你们猜一猜,他可能套上几个?(拿着4个圈,可能套上1个,
也可能套上2个…)
(1)当小朋友套上1个圈时,你能看图列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吗?
(1+3=4或3+1=4)(4-1=3或4-3=1)
(2)当他套上2个圈时,该怎样列式呢?
(2+2=44-2=2)
(3)当他套上3个圈时,该怎样列式呢?
(1+3=4或3+1=4)(4-1=3或4-3=1)
(4)当他把所有的圈都套上了,该怎么列式呢?
(0+4=4或4+0=4)(4—4=0或4-0=4)
师: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得数是0的计算,知道了当把所有的物体都拿走以后,一个也不剩了,这时候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得数就是0。
板书设计:
可爱的小猫(得数0的减法)
3-1=2
2-1=1
1-1=02-2=03-3=0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一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演示,初步学会整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找规律填数。
教学准备:小棒或小圆片、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练习5以内的加减法
1、第一题:先观察情境图,提出教学问题;再列式计算。
2、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
3、第五题:“找家”,先算一算,再连一连。
4、第六题: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练习,讨论交流“□+□=5”和“□-□=1”这两个算式,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想出不同的答案。
5、第七题:先让学生猜一猜每个盒里会有哪些卡片,再把卡片打乱次序分组整理,指导找到较好的整理方法。
二、找规律填数
1、第3题:先拿出学具进行演示,再让学生独立填空,最后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说说每次多几个或每次少几个。
2、第4题:
(1)引导学生观察第1小题。
(2)组织生分组交流。
(3)反馈讨论结果。
其它两个小题教法同第1小题
三、作业:课本5、6题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猜数游戏
教学目的:
1.经历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3.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难点: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棋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玩一个小游戏?看谁最聪明。(板书课题:猜数游戏)
师:看老师手里有多少颗棋子?(让学生数一数)老师拿出了几颗,你们猜猜老师手里现在有几颗棋子?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示学生“还少了一些”或“多了些”引导学生猜数)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学习10以内的数时间不长,对数的认识及数数均不是十分熟悉,因此这样安排单手猜数的游戏活动,既可以复习10以内的数,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师:刚才同学们很投入啊,做得很好!现在老师拿了一些棋子放在两只手里,你们看看发现了什么?
生:一只手有4颗棋子,另一只手有2颗棋子。
师:现在老师把两只手握在一起了,你说一共有多少颗棋子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会说:
1、2、3、4、5、6,一共有6颗棋子。
4之后是5、6,一共有6颗棋子。
4+2=6,可以画图形数出来。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跟6有关的问题的解决办法。(板书课题:得数是6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猜数游戏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为下面解决问题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
1.猜一猜。
师:现在老师的两只手里一共有6颗棋子,请同学们数一数老师的这只手里有几颗棋子(3颗),那么老师的另一只手握着几颗棋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会说:
先摆6颗棋子,再拿走其中的3颗棋子,就还剩3颗棋子。
先画6个圆表示这6颗棋子,划掉其中的3个圆表示拿走了3颗,就还剩下3颗。
可以列式算出来:6—3—3。
(学生的回答只要意思对,教师就要给予鼓励)
2.分一分,填一填。
师:现在老师想把手里的6颗棋子,分别放在两只手里面,你有哪些分法?
生1:可以一只手里面放O颗,另一只手里面放6颗。
生2:可以一只手里面放1颗,另一只手里面放5颗。
生3:可以一只手里面放2颗,另一只手里面放4颗。
生4:可以一只手里面放3颗,另一只手里面也放3颗。
生5:可以一只手里面放4颗,另一只手里面放2颗。
生6:可以一只手里面放5颗,另一只手里面放1颗。
生7:可以一只手里面放6颗,另一只手里面放O颗。
(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要记录下来)
师:打开教材第34页,根据你们的分法能填好这个表格吗?试试看。
学生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3.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说一说”插图)
师:看图后你明白了什么?说一说。
在小组交流后,汇报。
生1:左边盘子里有2个苹果,右边盘子里有4个苹果,一共有6个苹果。
三、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得数是几的加减法?
谁能说一说列举几个算式?
板书设计:
猜数游戏(6的加减法)
612345
54321
第六课时
背土豆
教学目的:
1.经历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3.能应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难点: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棋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很多孩子都很喜欢吃土豆,你们喜欢吗?小老鼠也很喜欢吃土豆,你瞧!(出示课件:教材第36页情景图)
师:谁能把图中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啊!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讲故事。
师:是啊,小老鼠找到了7个土豆,它高兴极了,急忙装在口袋里背上就跑,结果还丢了1个土豆。同学们发现了不少数学信息呢。这里面就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板书课题:背土豆)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导入新课,在观察情景图的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准备工作。
二探究新知
1.“背土豆”中的问题。
师:现在同学们仔细看看第一幅图,看有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两堆土豆,一堆有5个,另一堆有2个。
师:那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
生:小老鼠一共可以背走几个土豆呢?
师:这也是老师想知道的问题?根据我们以前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想该怎么解决呢?
生:左边有5个,右边有2个,一共有7个,就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算,用加法,列式是5+2—7。
师:说得很好。但是小老鼠并没有背走那么多。不信你仔细看第二幅图,小老鼠的口袋上有一个大洞,口袋里掉出了1个土豆,还剩多少呢?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呢?
学生可能会这样:
摆出7颗棋子代表7个土豆,掉了1个,就去掉其中的1颗棋子,所以7—1—6,还剩6个土豆。
可以画7个圆表示7个土豆,掉了1个,就去掉其中的1个圆,所以7一I一6,也是还剩6个十百
2.口袋上的洞……
师:小老鼠的口袋里最初装了7个土豆,外边i个也没有了,就是说外面有0个土豆(边说边板书算式记录);当小老鼠的口袋里掉出了1个土豆的时候,里面有几个土豆?用算式该怎么记录?
生:里面还剩6个土豆,算式是7—1—6。
师:如果每次都从口袋里掉出1个土豆,你能用算式记录下每一次的结果吗?可以用你手里的棋子摆一摆,再写算式记录下来。
学生边摆棋子边记录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师:如果一直这样漏下去,等小老鼠回到家的时候,口袋里就1个也没有了。现在把你记录的算式跟大家说说吧!
汇报交流后,填写教材第36页表格。
3.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说一说”插图)
师:看图后你明白了什么?说一说。
在小组交流后,汇报。
生1:原来大鱼缸里有5条小金鱼,现在又放进2条,这样鱼缸里面一共有7条小金鱼。
生2:原来有7个鸡蛋,已经有2个鸡蛋孵出了小鸡,现在还剩5个鸡蛋没有孵出小鸡。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用棋子演示“背土豆”游戏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记录,使学生懂得数学算式是记录活动的简单符号,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计算的能力,更让学生明白了7的组成,进一步体会到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三、总结
师:同学们,能把前面学习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应用到“得数是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计算”中,这种举一反三的能力是越来越棒了,希望今后能巧妙地加以运用,帮你解决更多的问题!
板书设计:
背土豆(得数7的加减法)
7123456
654321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跳绳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8”和“9”的加减法。
2、指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教学重难点:学会“8”和“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二、提出问题,讨论
1、观察图提出问题。
2、指名回答,列出算式。
3、分小组交流算法。
三、画一画
1、同桌两人一组,一人涂色,一人记录算式。
2、组织全班交流,整理出算式。
四、练一练
1、说一说,填一填,先学生独立填写,再指名回答,并说出这样列的理由。
2、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凑成9,先指导学生看明白题目的意思,再连一连,同桌检查连好的结果。
五、拓展练习,数学故事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猜一猜八戒吃了几块西瓜,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师巡回指导。
六、课外延伸
放学后,想一想写一写有关“8”和“9”的加减法算式,能写几个就写几个。
七、作业:课本练习“八戒吃瓜”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可爱的企鹅
教学目标:
1、学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巩固“8”和“9”的加减法。
教学重难点:巩固“8”和“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境图,介绍图中的景物。
2、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
二、讨论、解决问题
1、指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并理解图中的大括号、问号各表示什么?
3、学生独立做题。
4、集体交流反馈。
三、试一试,尝试练习
1、拿出小图片,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
2、完成表格的填写。
四、练习
1、口算,生独立完成。
2、看图列式计算。先观察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3、说一说,填一填。先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不局限于一种填法。
五、数学游戏
1、说清游戏的玩法。
2、同桌或四人小组玩一玩,师巡回指导。
六、作业:完成黑板抄题
第九课时
小鸡吃食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活动,探索有关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
2、学会用有关10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倾听与合作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掌握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表格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最喜欢看动画片了。瞧,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小鸡们在绿绿的草地上玩得可真开心啊!玩着玩着就到中午了,小鸡们感觉肚子好饿呀,于是它们决定回家去吃饭。同学们,走,我们也跟着去看看小鸡们吃午饭的情景吧。
2、板书课题——小鸡吃食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创设故事情境,通过画面、语言铺陈渲染,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有趣。拉近了抽象的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的距离。)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这幅图,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能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根据图中的信息学生定会提出“一共有几只小鸡?”这样的问题,教师相继板书。
师:能用算式表示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算式)9+1=101+9=10
师:真了不起,不仅能说清图中的信息、提问题,还能列式计算,老师奖励你一个可爱的鸡宝宝。
2、说一说,摆一摆。
师:鸡妈妈想鸡宝宝们玩了一上午一定很累,为了给孩子们补充营养,鸡妈妈将粉色盘子里的食物加了蜜糖,有8只小鸡闻到蜜糖味跑到粉色盘子这边香喷喷地吃起来,可是有2只小鸡不喜欢吃蜜糖,就到另一个盘子边去吃,看看你又有什么问题?我们该怎样列式解答呢?请小朋友们用学具代替小鸡来摆一摆,并把你摆的过程和同桌交流,比比谁摆得快,说得棒?(学生动手操作,并和同桌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算式,并整理板书如下:
8+2=102+8=1010-2=810-8=2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种算式。
3、师:看这组算式(第①组)有哪些数字?(1、9、10)也就是1和9合起来凑成10。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得出(2、8、10)2和8合起来凑成10。
4、拨一拨,填一填。
学生先利用计数器自主拨珠,之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设计“摆一摆”、“拨一拨”等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自由表达见解的宽松氛围,孩子们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听一听、填一填等活动,亲历10的加、减法算理。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儿歌激趣,升华情感
1、学儿歌
师:合起来是十的数有这么多,咱们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呢?老师这里有一首《凑十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
《凑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好伙伴,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伸出一双手。
2、手指游戏
师:小朋友们真棒,这么多的问题都难不倒大家。现在我们来玩手指游戏。
师:我出9
生:我出1
师:9+1=10
生:1+9=10
师:10-9=1
生:10-1=9(同桌之间练习)
四、愉快活动,巩固新知
1、小鸡们吃完午饭后,到葫芦架下面去乘凉了。课件出示练一练1,学生看图列式,说清算理。
2、机灵狗爬楼梯
师:小鸡们的嬉笑声,吸引了机灵狗,我们瞧瞧机灵狗在做什么,原来呀机灵狗正准备上台阶去午餐呢,总共有10级台阶,它爬到了第1级上,还有几级呢?你会算吗?生说:10-1=9(一组喊加油,一组说算式)。
师:机灵狗爬上第2、3、4……级呢?引导学生相继说出算式。
3、播放歌曲《小猫钓鱼》
师:机灵狗吃完午餐后加入到了小鸡们的行列,这不小猫咪咪也来凑热闹了,课件播放歌曲《小猫钓鱼》,听完歌曲,你有什么感想?我们做事一定要专心,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
出示习题:请你来算算小猫钓了几条鱼。(学生试着说一说,并独立列式解答。)
找学生说计算方法和结果,教师课件演示。
4、猜猜淘气家的电话号码
师:玩累了,小动物们想去淘气家做客,但却不知道淘气是否在家,还是打个电话问问吧,可是他们谁也猜不出淘气家的电话号码,我们快帮帮它们吧。课件出示七道计算题,得数连起来就是淘气家的电话号码。
第十课时
乘车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
算的意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
确计算。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上下车的情境,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
合的含义。
难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两
步式题运算顺序的感性体验。
教具学具:
课件,各种图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坐公交车吗?每当公交车到站就会有
人上车下车,我们坐公交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先下后上,讲文
明懂礼貌,注意安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些乘
车时的数学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数学课也要注意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及
安全教育,抓住本课教学内容隐含的素材教育学生文明乘车、
注意安全。
二、探究新知:
1、连加。
师:看!老师把你们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用图形在黑板
上表示出来,这时候车上有多少人呢?
学生思考,如果能回答,老师就追问:“你是怎么算出
来的?”让学生尝试解答。
如果不能回答,教师讲解:车上原来有2人,前门上来3人,
这时有5人,后门上来2人,这时有7人,车上现在就有7人。用
一个算式表示就是2+3+2=7。(板书讲解)
师:这样三个数连续相加的计算我们叫它连加,在计算的
时候,我们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用得数再跟第三个数相加,
就能算出结果了。
2.连减。
师:同学们,看看在“七里庄”站的这辆汽车,你发现了什
么?(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第二幅图)
生1:这辆汽车上有8人。
生2:到站后从前门下来1人,从后门下来4人。
师:看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完整,谁能提个问题呢?
生:车上还剩多少人?
师:问得很好“车上还剩多少人?”现在大家像老师一样
在小组里用手中的图形摆一摆图中的数学信息,再列式算一算。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锻炼。(8—1—4=3)
师:像这样的计算我们叫它连减,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
算前面的减法,让第一个数减去第二个数,然后从得数里减去
第三个数得到最后的结果。
3.加减混合运算。
师:同学们看,这是“九棵树”站的一辆汽车,你从图中看
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车上有9人。
到站后从前门上去1人,从后门下来5人。
上车的人少,下车的人多,车上的人比原来少了。
车上现在有多少人?……
师:同学们说得越来越好了,还有人想到了“上车的人
少,下车的人多,车上的人比原来少了”,到底现在车上有多
少人呢?是比原来少了吗?我们找几个同学来演一演当时的场景。
组织学生表演,再现当时的情境。其余学生认真观看,思
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你看懂了吗?该怎么列式呢?怎么计算呢?
生1:9+1—5=5,因为车上有9人再上1人就要加1,所以先
算加法9+1=10;又下去5人,就要减5,那么10一5=5,所以车上
还剩5人。
生2:也可以是9—5+1=5,因为下去5人,就是9—5=4,又
上来1人就是4+1=5,结果也是车上还剩5人。
师:同学们还发现了不同的算法,真棒!但是,你们仔细
看看,其实这两种方法是一样的,都是从9里面减5,加1,只
不过顺序不同罢了。
师:像这样既有加法也有减法的计算我们叫它加减混合运
算,计算的时候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按从左往右、从前往
后的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无论是摆图形,还是表演上下车的场景都是为
了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加与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进而明确运
算的顺序,掌握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无论是摆图形,还是表演上下车的场景都是为了
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加与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进而明确运算
的顺序,掌握计算的方法。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个数的运算,不管是连加、
连减,还是加减混合运算,计算的时候一般都是按从左往右、
从前往后的顺序计算。你学会了吗?课下要多练习哟!
板书设计:
乘车(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
2+3+2=78-1-4=39+1-5=59-5+1=5
课后反思:
1.注重情境设计。乘车是乘客上下车的情境,正好贴切
地演示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道理,帮助学生理解
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使他们知道这些算式的
来龙去脉,也为今后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2.注重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在学生看懂图意叙述故事
之后,鼓励学生把故事的情境用摆学具的方式反映出来,使每
一个学生头脑中都有一张“乘车”的图像,深入理解了三个数
之间的运算关系,最后列式解答问题。
第十一课时
练习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2.在运算过程中提高口算速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数学综合素养。
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把10以内的加减法都学完了,想想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疑问呢?
学生可能回答:我知道了在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画图形,可以摆小棒、摆花片。
我知道了可以用算式记隶我们分物体的过程。
对于看图列式有什么窍门吗?
怎样才能算得又对又快呢?
师:同学们是既有收获又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这很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知道学习,知道学习才会有进步。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些问题,相信只要你好好学就会有收获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收获和不足,为练习课层次的提升做准备。让学生有点压力,努力学习,慢慢进步。
二、探究新知:
1.看图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第5题)
(1)师:仔细观察第一幅图、第二幅图,看有什么相同之
处?
生1:物体都是两堆的。
生2:有两堆物体的图问一共有多少,就用加法列式;如果知道总数了,问其中一堆的数量,就用减法列式,让总数减去知道的那一堆的数量就是要问的那一堆的数量。
师:总结得很好。这样看来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看图列式的窍门了。试试看,能做对吗?
学生写好后,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想法。
(2)师:仔细看看第三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1:图中不是分成堆的物体。
生2:但是图中仍然是告诉我们总数是6人,能看见2人,问号表示问我们船里有几人。就是知道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算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师:对啊,知道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算另一部分是多少,就是从总数里面去掉已知的部分,用减法计算。快试试看。点名学生汇报结果。(重点放在前面对也类问题有疑问的
学生身上)
(3)师:看第四幅图,你们谁能给大家讲,像这样的该怎么办呢?
生1:跟物体分成两堆的一样,用加法算。
生2:三堆物体应该是问一共有多少的,就把这三个数相
加,用连加计算。
师:说得对,所以这道题应该是3+2+5=10。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的疑问有选择地详细讲解,分析习题,突出重点。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纠总结,本身就是学生梳理知识使之构建系统化知识结构的过程,促使学生能力有所提高,
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2.口算练习。
师:要想算得又快又准,就要平时多加练习,形成技能技巧才行。我们看教材第48页第4题,同学们自己算一算,比一比,看谁是冠军。
学生做题比赛,教师观察学生计算方法,适时指导。
结果交流。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经过今天的练习,相信你们掌握了看图的技巧,知道了图中的问号在一侧,表示问其中的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如果问号在大括号的边上就表示算一共有多少,用加
法计算。今后要更加努力哟!
第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做个加法表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
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
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
的过程。
教具学具:
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
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以前是老师给你们讲,今天请同学们自
己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整理加法表。
师:现在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把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
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
师:老师已经把我们学过的加法算式都整理在了卡片上,
我们要想把这些整理好,就要仔细看看,好好想一想先确定一
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学生可能会说:
找出得数是3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0的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4。
。。。。。。
师:其实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但是总结得不够好,应
该说我们可以以得数为标准进行分类或者以算式里面的数为
标准进行整理,都可以。不过老师有一个更好的办法,那就
是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竖着把得数相同的算式摆成一列;
横着也按顺序把含有同一个数的算式摆成一排,这样就能整
理成一个表格了。大家看(出示不完整的加法表),这个加法
表还不完整,老师已经摆了一些加法算式卡片,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整理学习过的知识,为防止学生在
整理加法表时,不知如何填写,先引导学生明确整理的依据和
标准,并给出部分例子做参考,降低教学难度,调动学生的积
极主动性。
学生会发现:
第一列两个数相加都是10。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对,想一想第二列往下写哪个算式
呢?
学生可能猜测:
第二列两个数相加都是9。往下写9+0,8+1……
师:按课前划分的小组,每个小组在一起仿照这个开始
整理,完成这个表格吧!
学生认真看明白后,动手把相应的算式卡片放人表格里,
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关注小组分工是否明确。
组织交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2.探索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你从中发现了
什么规律?
学生可能发现:
横着看第一排算式都是加0,第二排都是加1,第三排
都是加2……
竖着看第一列算式得数是10,第二列算式的得数是9,
第三列算式的得数是8……
从右上到左下斜着看,每个算式的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
算式多1,得数比前一个算式多1。
每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就增加1,算式
的得数相等。
设计意图:表中算式的排列有明显的规律,也有隐含的规
律,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加法算
式的方法,下一节课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来整理减法算式,好
好想想该怎么做。
板书设计:
10以内加法表
109876543210
10+09+08+07+06+05+04+03+02+01+00+0
9+18+17+16+15+14+13+12+11+10+1
8+27+26+25+24+23+22+21+20+2
7+36+35+34+33+32+31+30+3
6+45+44+43+42+41+40+4
5+54+53+52+51+50+5
4+63+62+61+60+6
3+72+71+70+7
2+81+80+8
1+90+9
0+10
第十三课时
教学内容:做个减法表
教学目的: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减法表的过程。
2、能把10以内的减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减法表中,能发现
减法表的简单规律,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3、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减法进行
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
过程。
教具准备:
10以内减法算式的卡片。
教学日期: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运用小组合作完成了对10以内加法表的整理,大家整理得很好。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10以内的减法表,仍然由同学们自己来进行整理,你们有信心做好吗?
设计意图:加法表的整理方式与减法表的整理方式有相同之处。由加法表引入,为进行减法
表整理作了思维方式上的铺垫。
1.整理减法表。
师:同学们看一看教材第51页笑笑做的减法表,你们发现这些算式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吗?小
组讨论一下,然后分工进行整理。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后,分工整理。教师巡视,重点指导整理有困难的小组,必要时作为参
与者和同学合作整理。
师:请各组介绍一下你们整理的减法表。
设计意图:交流为学生创设了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和分享他人学习成果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合
作学习成功的喜悦。
2.探索规律。
师:观察我们整理的减法表,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学生可能回答:
第一排都是10减几,也就是10减l~10各数;第二排都是9减1~9各数;第三行都是8减
1~8各数……
从上往下看,后一个算式的两个数字都比前一个算式的少1,得数相等。
从右上往左下看,后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不变,得数减少1。
师: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都已经进行了整理,相信同学们的口算能力一定有了很大的进步。
下面,我们来个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出示口算卡:
1+75+39+08+24+3
9—78—47—36—49—6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就学完了,需要多加练习才能算得更快更准,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课下多练习别骄傲。
板书设计:
10以内的减法表
第十四课时
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并能正确地计算。
2、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自己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整理。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今天这堂课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写一写我们学过的算式。看谁写得又快又多。
二、10以内加减算式的整理
1、让学生尝试写出10以内的有关加法算式。
2、小组交流:列出的有算式。
3、试着进行加法表的整理。
怎么整理?按照得数是10、9、8、7、6、5、4、3、2、1、0进行整理、归纳。(放手让学生小组间合作交流,共同完成。)
每组发给一张表格,完成表格。
4、小组推荐一人进行汇报。
5、继续讨论:
根据小组间填的表格进行讨论:
竖着看、横着看、斜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6、汇报讨论学习情况?
三、10以内的减法算式的整理
1、看61页上面的图,仔细观察: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
2、弄清题意,说一说应怎样整理减法算式。
3、小组交流。
4、让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5、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从表中可以发现哪些规律。
6、小组汇报。
四、回顾总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说一说:
我学会了____________
我最喜欢____________,你呢?
五、作业:完成黑板抄题
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提出和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4.在运算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单元教学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认识加法意义以及5以内数的加法计算;认识减法的意义以及5以内数的减法计算;6~9的加减法;10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本单元共有10个情境活动,“有几枝铅笔”与“有几辆车”两个情境活动,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加法的含义与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计算,同时渗透加法的交换律。“摘果子”与“小猫吃鱼”两个活动,重点让学生认识减法的含义以及学习5以内减法的计算。为了突破得数是0的减法这一难点,教材特意安排了“小猫吃鱼”的活动,通过连环画的形式,让学生体会、理解得数0的得出过程。在“猜数游戏”“跳绳”“可爱的企鹅”三个情境中,主要是学习6~9的加减法,同时,结合学生一些日常的活动,将解决问题的思想也渗透在计算的学习之中。“分苹果”是10的加减法。由于10的加减法是后续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知识,所以,教材特意安排了一组操作活动。“操场上”是解决问题的综合练习,主要是通过学生比一比的过程,理解两个数量进行比较与减法的关系。“乘车”的情境中有三个知识点: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是对加减法运算的拓展。当然,由于数都在10以内,所以只要求直接写得数。对于两步以上的运算顺序与格式,将在后续的学习中再重点研究。
三.教学课时:
本单元课时安排:17课时。
题目
有几枝铅笔
备课人
教学
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2.让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初步理解加法含义。
3.使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4.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加法的含义。
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提供的情境,提出简单的加法问题并进行解答。
教学
准备
课件
学具
课时
安排
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左手在盒子里拿出3枝红色粉笔,右手在盒子里拿出1枝黄色粉笔,然后把两只手中的粉笔合起来,问学生一共是几枝粉笔。
二、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
1.小朋友们也拿出自己笔盒里的铅笔,学着老师的样子试一试。
师:一共有几枝铅笔?
生:有5枝铅笔。
师:你们是怎样算出5枝铅笔的?
生:这只手有2枝铅笔,那只手有3枝铅笔,合起来就是5枝。
师:对了,这合起来的过程我们可以用一个算式表示。
2+3=5(师边讲解边板书演示。)
∶
加号
师:把两部分合起来就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小朋友们想一想,这2+3=5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教师进一步让学生对算式含义进行扩展。)
生1:还可以表示把2个苹果和3个苹果合起来。
生2:可以表示把2本书和3本书合起来。
……
2.摆圆片。
(1)书上是摆桃子,我们可用圆片代替桃子,先摆1个,再摆3个,学生依照老师的样子摆。
师:一共有多少个?同学们会做这道题吗?
生:1+3=4。
师:这1,3,4分别表示什么?
(师引导学生把抽象算式放到具体情境中理解。)
(2)放手让学生自己摆一摆书上的第2,3题,把2+□=□,□+□=□补充完整。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根据身边事物提问题,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在我们身边,比如教室里,能不能找到加法问题呢?
生1:我的笔盒里有3枝笔,笔盒外有1枝笔,合起来一共几枝笔?
生2:教室一边墙上有2张画,另一边也有2张画,合起来是几张画?
……
(师表扬学生善于发现。)
4.试一试,运用加法含义。(教材第22页的“试一试”。)
(1)引导学生看图,要把同类的车子合起来,与警察没关系。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组织学生结合图与同桌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书上的“练一练”)
1.第1题,放手让学生计算出结果,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让其先摆学具,直观得出算式结果。
2.第2题,让学生看图,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小组交流,第2幅图画会出现4+1=5,3+2=5两种情况,教师在集体反馈时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算式表示的意义,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列出不同算式。
3.第3题,先让学生看图,找出每个盘子放苹果的规律,师进一步追问,如果再放一盘苹果,你认为放几个?说出理由。
4.说一说,算一算。
(1)学生独立观察图,找出同一类型的东西把他们合并起来,如凳子和凳子合起来,梨和梨合起来,花盆和花盆合起来。
(2)这题具有一定开放性,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要符合图意,都应该给予适当的表扬。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加法,加法问题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放学后,大家可以在校园里或者在家里找一找,看看你还能发现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下次带到课堂上和小朋友交流。
板书设计
有几枝铅笔
2+3=5
∶
加号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目
有几辆车
备课人
邹艳华
教学
目标
1.初步感知对同一个情境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
2.初步体验加法交换律,进一步熟练计算5以内加法。
3.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
重难点
看一个图形列出两道算式。
教学
准备
课件
学具
课时
安排
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说说你喜欢那些小动物?
生:(小猴子、小兔子、小猫、小狗、小熊猫。。。。。。)。
师:同学们那么喜欢小动物,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小动物乐园,你们开心吗?,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多媒体出示主体图
师:让我们一起去到停车场去坐车吧。
师:停车场里有没有我们学习的数学问题?
生:有。
师:谁来说一说?
生:停车场的左边有3辆车右边有2辆车。停车场里一共有几辆车?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辆车用什么方法计算呢?算式应该怎么列呢?
生:3+2=5
师:刚才同学们是从左向右下观察列出算式3+2=5。如果从右向左观察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生:2+3=5
师:我们根据一幅图列出了两道算式,请同学们找一找着两个算式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生:两个算式都有3,都有2、还都有加号、还害都有等于号、结果都是5。
师: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它们有很多相同的地方,那它们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那里不一样呢?
生:第一个算式的3在前边,第二个算式的3跑到了后边。第一个算式的2在花边,到第二个算式又跑到了前边?
师: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是呀,第一个算式里的3在前边,在第二个算式中跑到了后边,我们说第一个算式的2跑到了前边,我们说这两个算式交换了位置,但结果没有变化。
师:如果用我们学过的一个符号来表示,你认为应该选择什么符号。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符号?
生:因为左边和右边同样多。所以要选择等于号。
(2)排一排
师:解决完了停车场的数学问题,就让我们分成两小组乘车去小动物乐园。
看哪个组的小朋友最先站好队?
师:看看你们小组有几个人,从前向后数你是第几个?
生:我们组一共有8个人。我排在第5个,
师:我们一起数一数。
生:1、2
师:小朋友想一想应该怎么数?
生:第一。第二……
师:好,座好了,开车喽。和老师一起做开车的动作。红灯亮了。
生:停
师:为什么要停?
生:是要小朋友过马路,
生:是让别的车过马路。
生:红灯亮了,在过很危险
生:绿灯才能行。
师:是呀,过马路的时候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
师:数字显示还有10、9、8、
师生一起数7、6、5、4、3、2、1、走;
师:到了小动物乐园,该下车了。下车时请小朋友排好队从后门下。
师:从后往前数,你是排第几?
生:第5、第8、……
(3)考考你
师:到了动物乐园门口,小青蛙跑过来说:“要想进入小动物乐园。就要答对小动物的问题,才能进入进入动物乐园。”你们有没有信心答对。
谈话:小猴子说让我先来。考考你们
你能像老师那样用两个加法算式来表示吗?指名说。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1+2=32+1=3
小兔子跑过来说;我也要考考小朋友
谁能列出两道算式指名说并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1+3=43+1=4
小蝴蝶也飞了过来说: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列出两道算式。
1+4=54+1=5
你们真的不错,小蝴蝶们变一下队形考考他们,看看小朋友能不能很快的列出算式
2+3=53+2=5
再变一次,你能列出两道算式吗?
5+0=50+5=5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的很厉害,现在请小朋友把作业纸拿出来,你能完成下面的练习吗?
1+2=3□+□=□
谁能列出两道算式指名说并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3+1=4
小蝴蝶也飞了过来说: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列出两道算式。
1+□=54+1=□
你们真的不错,小蝴蝶们变一下队形考考他们,看看小朋友能不能很快的列出算式
2+□=5□+2=□
再变一次,你能列出两道算式吗?
5+□=50+□=□
三、应用拓展
(1)摆一摆
同位同学一个摆小棒,另一个说算式。教师巡视,并请合作好的孩子上台演示合作过程
(2)找一找(多媒体出示动物乐园的画面)
到了动物乐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问题,能不能解决。小朋友找到哪一个电脑出示那一个。并对找对的小朋友及时表扬。
(2)动一动
小动物说解决了那么多的数学问题,让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吧。请小朋友伸出右手,动动你的手指,你能不能很快说出两道算式
作业设置
参观完了动物乐园。我们要回家了,回到家以后请小朋友看看一看书24-25页的内容。然后填一填。
板书设计
有几辆车
3+2=2+3=
1+2=32+1=3
1+3=43+1=4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目
摘果子
备课人
教学
目标
1.在具体活动中,认识减法的含义。
2.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3.能根据提供的情境,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减法问题。
教学重点
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教学
准备
课件
学具
课时
安排
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共同探究
1.故事引入:甜甜家有一棵果树,每到秋天,就结满了许多又大又红的苹果(边讲边大屏幕出示第一幅图),这天,甜甜家来了许多客人,她应该怎么做呢?
生:应该摘果子给客人品尝。
(学生很踊跃地抢着说。)
师:对!小朋友们真有礼貌,知道对待客人要热情有礼貌(注意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我们来看一看甜甜是怎么做的呢?
生:提上篮子给客人摘苹果。
师:对,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再看看树上有几个果子呢?
生:(齐答)有5个果子!
(展示第二幅图。)
师:甜甜摘走了几个呢?
生:甜甜摘走了2个。(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个个面带微笑,很自信。)
2.看图提出问题,引出减法。
师:根据刚才的观察,你能提个数学问题吗?
生1:树上有5个苹果,摘走了2个,还剩3个。
生2:(不满的急切地说)他说得不对,该问还剩下几个。
师:现在谁能完整地提个数学问题呢?
生: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甜甜摘走了2个,树上还剩下几个?
师:怎么知道剩下几个呢?
生:从图上看出来的。
师:从5个果子中摘走了2个,要算还剩几个,就是从5个里面去掉2,在数学上就要用减法来计算(板书:5-2=),用算式来表示就是5-2=3,中间这个符号就是减号,读作:5减2等于3,表示有5个果子,摘走了2个,还剩3个,“3”就是我们要求的问题
的答案。(领读算式,学生同桌互议算式的意义。)
3.摆一摆,说一说,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师:现在我们用5个圆片来代替树上的5个果子,请小朋友们取出5个圆片摆在桌子上,摘走2个果子该怎么拿呢?
生:从5个圆片中拿走2个。
师:还剩几个呢?(帮助学生理解5-2=3的含义)如果刚才摘走了4个果子,又该怎么拿呢?如果你是甜甜,想摘走几个?(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说,有说拿走1个、2个、3个、4个、5个的,还有说“全摘走”的。)
师:大家都说了自己的想法,帮助甜甜想到了各种摘走果子的可能,小朋友们真聪明,谁愿意告诉老师,你刚才摆的过程呢?(生争着说“我”,个个迫不及待。)
生:我摆了5个圆片,拿走4个,剩下1个,表示摘走了4个果子,剩下1个果子。
师:我在黑板上画圆表示,有5个果子(画5个圆),摘走4个(用斜线画掉4个),还剩1个(手指剩下的1个圆),该怎么列式呢?(生齐声抢着说:5-4=1;师板书:5-4=1)谁还有其他的摘法和算式?(生接着说出了各自的想法和摆的过程及相应的算式,师一一给予肯定和表扬,根据学生的回答,一一板书。)
5-2=3
5-4=1
5-3=2
5-1=4
5-5=0
(给学生创设了各种想像的空间。)
师:如果有这样的题,该怎么做呢?(板书)
4-□=□○○○○
□-□=□○○○
□-□=□
先想一想,填一填,然后可以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学生积极地思考,同桌主动合作,帮助同伴完成任务,师挨桌巡视,认真倾听)。好!同学们做得非常好,把你们的想法再说给大家听一听。4-1=3○○○○
3-2=1○○○○
5-3=2○○○○○
4-2=2○○○○
3-1=2○○○
4-3=1○○○○
3-3=0○○○
2-2=0○○
4-4=0○○○○
3-0=3○○○
4--0=4○○○○
(给学生设计了有趣的开放题,由摘果子巧妙地过渡到书上的练习,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二)讲故事,提数学问题
1.出示第一组图。
师:老师这儿有几组图,要求同学们认真观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互问互答。
生1:我们家桌子上放了3本书,爸爸拿走了2本,还剩几本?
生2:3-2=1,还剩1本。
生3:叔叔家的桌子上有3本书,叔叔拿走了几本,桌子上还剩下1本?
生4:3-1=2,拿走了2本。
2.出示第2组图。
生1:有一天,小明家买了4个苹果,小刺猬看见了,它很想吃,就用身上的刺背走了1个,桌子上还剩下几个?
生2:4-1=3,桌上还剩3个。
生3:有一天,小刺猬开联欢会,大家商量没什么吃的该怎么办呢?就决定比赛背苹果,一只小刺猬看见主人家桌子上摆着4个苹果,就赶紧背去了,请问背走了几个?
生4:背走了1个,4-3=1。(大家乐了。)
3.出示第3组图。
生1:有一天,一只小鸟飞啊飞,口渴了,看见树上有4个果子,就叼走了2个,树上还剩几个果子?
生:(齐答)4-2=2,剩下2个果子。
生2:一只小鸟嘴馋了(众笑),想吃果子,就找了一棵树,树上结着4个果子,小鸟一下就叼走了2个,剩下了几个?
生:4-2=2,剩下2个。
(三)游戏中练习5的减法
师生同做扳手指游戏,伸开左手,任意压下4根手指,说出减法算式,如:扳下1根,5-1=4,5-4=1(师示范所求的是压下的1根还是剩下的4根,师生互做,生答,生互做互答)。
(用游戏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合作互动意识。)
(四)数一数,填一填,寻找规律
师展示第4组图:谁能很快地看出图上是什么意思,叫我们做什么?(学生能形象直观地很快找出规律,填上相应的数字。)
师:谁能给大家说一说呢?
生:图上有5枝铅笔,每次少1枝。
师:由多少到多少?会列减法算式吗?
生:由5枝到4枝―3枝―2枝。5-1=4,4-1=3,3-1=2。
(五)小结并布置课外作业
今天我们学了“摘果子”一课,认识了“减法”这个新朋友,知道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今天回家后把
你发现的身边的减法数学问题说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摘果子
5-4=□
4-□=□
□-□=□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目
小猫吃鱼
备课人
教学
目标
1.通过观察情境活动,进一步巩固对减法的认识。
2.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3.初步体验加减法互逆关系的思想。
教学
重难点
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教学
准备
课件
学具
课时
安排
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猫吃鱼”图。
1.师:小猫可喜欢吃鱼了,老师为小猫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示“小猫吃鱼”片段1)。数一数,老师为小猫准备了几条鱼?
生:老师为小猫准备了3条鱼(显示:盘里有3条鱼)。
师:小猫原来有3条鱼,请你们认真看,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呢?瞧:小猫来了!
生看课件(“小猫吃鱼”片段2,3,4)。
2.师:你们喜欢“小猫吃鱼”这个故事吗?请你们同桌互相讲讲。(课件重放)
生同桌交流后教师指生交流。(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合作交流,感受减法意义。
(1)师:从“小猫吃鱼”的故事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先自主思考再小组交流,
最后全班交流。
生可能问:
小猫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小猫又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小猫再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以上一一在“小猫吃鱼”课件片段2,3,4上出示。
(2)师:你们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想一想,怎样列式,在小组中说说。
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师巡视,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着重说明减号前后各写几,为什么要这样写。)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①3-1=23-2=13-3=0
②3-1=22-1=11-1=0
全班交流,并说明“你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3)看图列式。
4-1=()
()-2=()
()-()=()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反馈并重点提问。
①这三道题的4各表示什么?(表示原来有4个圆。)
②画掉的圆是从几个圆里画掉的?(从原来的4个圆里画掉的。)
③算式减号前面要写几?(写4。)
2.探索思考,进一步感悟减法意义。
(1)课件出示第28页“试一试”(套圈)。
1+3=44-()=()
师:你能根据图和所给的加法算式,列一道减法算式吗?
生尝试练习后小组交流,并说明这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全班交流,生可能出现
4-1=34-3=1
(2)课件出示,说一说(吹泡泡)。师:你们玩过“吹泡泡”游戏吗?……看来,大家都喜欢“吹泡泡”,淘气又在吹泡泡了。
请你们认真观察这幅图,并完成填空。
生填空后,小组交流,并说说这样写的原因。
全班交流,师对生不同答案予以评析。
(3)请你画一画,算一算。
4-3=()
4+1=()
5-4=()
3+2=()
5-1=()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订正。(三)应用拓展
1.摘星星。请你说出★下面是几,说正确的就能摘下一颗小星星。
2+3=★3+1=★3+2=★
5-3=★2+2=★5-2=★
4+1=★1+3=★1+4=★
5-4=★5-1=★4-2=★
2.算一算,做第29页(课件出示)第2题。
让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以学生表述为主。)
3.讲数学故事。(要求学生根据图意,简明地讲数学故事,并列出算式,算出得数,先在小组内进行,再在全班交流。)
(1)第29页差几个杯子。
(2)第29页小鸡吃米。(根据5只小鸡分组吃米的不同情况,列出不同的加减法算式,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
板书设计
小猫吃鱼
1+3=44-()=()4-3=()
4+1=()
5-4=()
3+2=()
5-1=()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目
猜数游戏
备课人
教学
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
重难点
能正确计算6,7的加减法。
教学
准备
课件
学具
课时
安排
1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师生进行猜数游戏
(一)猜数“2”或“4”
1.教师谈话:我们一起玩一个猜数游戏好不好?(教师出示一个磁珠,让学生看看它的大小)猜一猜老师的两只手里一共抓了几个这样的磁珠?
2.学生猜数,并说出简单的理由.
3.教师提问:
(1)老师的手里到底有几个磁珠哪?想不想知道?
(2)看看老师的左手有几个?(教师把左手的4个磁珠贴在黑板上)
(3)右手哪?(教师把右手的2个磁珠贴在黑板上)
(4)有谁猜对了?你怎么知道一共有6个磁珠呀?
(左手有4个磁珠,右手有2个磁珠,合起来一共有6个.)
(5)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吗?
2+4=64+2=6
4.教师谈话:还想不想再玩一次?我们还用这6个磁珠,(教师把这六个磁珠摘下,重新握在手里)老师的两只手里都有磁珠,如果告诉你一只手里有几个,你能猜出另一只手里有几个吗?(教师按照学生的意愿出示一只手中的磁珠的数量2或4)谁能猜出我的另一只手中有几个?
5.教师提问:
(1)你猜对了吗?你怎么那么肯定你猜对了?
一共有6个磁珠,老师左手有2个,右手一定有4个.
(2)能把你的想法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吗?
2+4=64+2=66-2=46-4=2
6.小结:你们猜得有理有据,所以都猜对了,快为你们的胜利鼓鼓掌吧!
(二)猜数“3”
1.我们还用这6个小磁珠,换个玩法好不好?(教师用手捂住3个)猜猜老师用手捂住了几个?
2.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吗?3+3=66-3=3
(三)猜数“1”和“5”
1.还是这6个磁珠,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玩一玩,(教师悄悄地引导请上来的学生捂住1个)猜一猜他捂上了几个?
1+5=65+1=66-1=56-5=1
2.你们是不是都很想玩猜数游戏?那同桌的两位小朋友就来一次猜数大赛好不好?
二、活动二:生生进行“猜数游戏”
(一)教师谈话:同学们从学具盒里数出7个小珠子,看谁数得快!
(二)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一个同学捂,另一个同学猜,并说出算式.如果猜和算式都说对了,就可以从学具盒里拿出一个小珠子,放在盒盖中,表示得一分.比赛结束时,谁得的小珠子多,谁就获得了胜利.
(三)小组活动.
(四)你们俩是怎样玩猜数游戏的,结果怎样?
0+7=77+0=77-0=77-7=0
1+6=76+1=77-1=67-6=1
2+5=75+2=77-2=57-5=2
3+4=74+3=77-3=47-4=3
(五)小结
我们一起玩了猜数游戏,玩得高兴不高兴?我们今天又结识了许多算式朋友!这些朋友可以帮助我们做许多事,信不信?
三、活动三:口算抢答
3+4=7-4=7-3=7-5=1+6=2+5=
6-3=7-1=7-7=4+2=3+3=1+5=
四、活动五:小老鼠背土豆
(一)出示图片:老鼠背土豆
有一天夜里,一只小老鼠实在太饿了,他就到土豆地里偷土豆,你们看他来了.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哪?
(二)学生自编故事
你们能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三)能根据他们编的数学故事列出数学算式吗?
0+7=77+0=77-0=77-7=0
1+6=76+1=77-1=67-6=1
2+5=75+2=77-2=57-5=2
3+4=74+3=77-3=47-4=3
(四)小结:看到你们这么聪明、能干,小老鼠自己却不劳动,偷东西吃,心里非常难过,他表示以后一定改邪归正,自食其力.
板书设计
猜数游戏
2+4=64+2=66-2=46-4=2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目
跳绳
备课人
教学
目标
1.逐步养成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2.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列出不同的算式。
3.会正确计算“8”和“9”的加减法。
教学
重难点
能正确计算8,9的加减法。
教学
准备
课件
学具
课时
安排
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我们马上就要举行跳绳比赛了,你们想不想取得好成绩?要想取得好成绩,我们得怎么做呢?同学们说得很对,要想取得好成绩,就要加强练习。你们看,操场上的这些同学,他们练得多认真呀!
2.出示跳绳图。
(1)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都看到了什么?根据你所看到的内容,你都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仔细看图,自己小声说一说。
指名汇报。(举例)
①有2个同学抡绳,6个同学跳绳,一共有几个同学呢?
2+6=8,6+2=8
②有4个女同学,4个男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呢?
4+4=8
③跳绳的同学中有3个人穿裙子,5个人穿裤子,一共有几个同学呢?
3+5=8,
5+3=8。
……
学生说教师板书:
6+2=82+6=84+4=8
1+7=87+1=83+5=8
5+3=80+8=88+0=8
把上面的加法算式读一遍。
(2)师:你能提出减法问题吗?试一试。
先在小组内小声说一说,再指名汇报。例如:
1)操场上有8个同学在跳绳,有4个女同学,有几个男同学?
2)操场上有8个同学,有2个同学在抡绳,有几个同学正在跳?
……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减法算式。
(二)画一画
1.师:现在,老师想为你们引荐一位新朋友,你们愿意吗?
2.出示大象图。
1)这是谁?
2)出示:
师:大象伯伯正在装修房子,他想把这九块瓷砖涂上颜色,你们看它多辛苦呀,你们愿不愿意帮助大象伯伯呢?如果由你们来替大象伯伯涂色,你们想怎么涂呢?请同学们拿出纸和一根油画棒,自己动手画一画。同桌两人一组,一人涂色,一人列出算式,针对同桌涂色的情况,想一想你都能列出哪些加、减法算式呢?
3.组织全班交流。
(三)试一试
1.出示:
7+2=□9-4=□4+4=□
6+3=□8-5=□8+□=□
5+□=8□-4=5□=1+8
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订正,针对重点题目进行指导。如:5+□=8□-4=5□=1+8
(四)练一练(第35页)
1.说一说,填一填。
看图说说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然后列式。
全班订正。
2.口算第35页第2题。
学生都能算对。
3.数学游戏:凑成9。
每组准备1~8八张数字卡片,拿出卡片,找朋友,两个数能凑成9的卡片放在一起为好朋友。
4.数学故事:八戒吃瓜。看图讲故事,根据故事情节列出相对应的算式。
板书设计
8”和“9”的加减法
5+3=□5+4=□
8-6=□9-□=□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目
可爱的企鹅
备课人
教学
目标
1.巩固8和9的加减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2.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
重难点
巩固8,9的加减法。
教学
准备
课件
学具
课时
安排
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想玩猜谜语的游戏吗?
生:(齐说)想。
师:“白衬衣,黑大褂,走起路来左右摆,冰天雪地也不怕。”猜猜是什么动物?
生:企鹅。
师:你们喜欢企鹅吗?
生:喜欢。
师:知道企鹅生活在哪里吗?
生:南极。
师:(出示挂图“美丽的南极”)今天,可爱的企鹅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想请你们去帮忙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谁愿意去呢?
(评析由谜语引入一开始就增加了课堂趣味性,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1.师:比一比,看谁今天帮小企鹅解决的问题多。
(挂图上左边原来有6只企鹅,师在冰山上又贴了3只企鹅,演示是从冰山后面走来的。)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雪地上原来有6只小企鹅在玩耍,后来又从冰山后面走来3只。
师:那么谁能帮助小企鹅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生:请问冰山上现在一共有几只企鹅?
师:在图上怎样表示刚才提的问题呢?(师画大括号和问号。)
现在图上多了什么符号,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答出:"大括号”的样子好像要把上面的这些企鹅怎么样?(合起来。)“问号”的作用是什么?(生:要求的问题。)
师:谁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呢?
同桌两人讨论,把算式写在作业本上,并汇报。
师:哪两个同学愿意展示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呢?
生:我和××的算式是6+3=9(只),雪地上一共有9只企鹅。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那么多同学都在帮企鹅解决问题,企鹅们可高兴了。
(评析问题由学生提出来,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
2.出示第2幅图。
师:请看这一幅画面,仔细观察小“问号”跑到哪里去了(生:跑到冰山上去了)。那么“大括号”和下面的9只表示什么意思?(生:雪地和冰山上合起来一共有9只。)谁能把这幅图表示的意思完整地说一说?
生:雪地上有9只企鹅,左边有6只,冰山上有几只呢?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9-6=3(只)。
3.出示第3幅图。
师:大家认真看一看小“问号”又跑到哪里去了?(生:跑到左边上去了。)这幅图表示一个怎样的数学问题呢?怎样解答小“问号”提出的问题呢?
学生解答,教师板书:9-3=6(只)。
4.观察3幅图,比一比,找规律。
师:看来生活中有些问题需要用加法解决,有些问题需要用减法解决。那么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呢?请小组讨论一下,汇报。
(评析利用3幅“美丽的南极”图,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在教师恰到好处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观察、讨论、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同学们又聪明又能干,通过这些画面,就可以发现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还想出了好办法解决,你们还愿意继续帮小企鹅解决问题吗?
生:愿意。
师:9只小企鹅聚在一起,现在它们想分成两组活动,但不知道怎么分,
你有办法吗?
生:可以分成1只和8只,2只和7只……
书面完成第36页“试一试”。
师:今天,同学们帮助小企鹅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它们非常满意,它们请老师转告大家,如果你们能在数学王国里连闯四关,它愿意留下来做我们的好朋,你们欢迎吗?大家努力吧!
板书设计
可爱的企鹅
----8.9加减法的综合练习
□+□=89-□=□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目
分苹果备课人
教学
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意识。
2.初步掌握“10”的加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3.发展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
准备
课件
学具
课时
安排
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朋友,你们喜欢吃苹果吗?(生:喜欢)苹果营养丰富,吃苹果可以增强体质,我建议同学们每天都吃一个大苹果。
老师没有带苹果,咱们就用苹果卡片来代替行不行?(生:行)出示苹果图:
看到这堆苹果,你们想到了什么?(生:想到了数字10)板书:10
现在要把这10个苹果分成两堆,并且每分一次都要写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这个问题,把机灵的小猴都难住了。看:小猴正在发愁呢?(把发愁的小猴图片放在苹果边上)你们愿意帮助小猴分一分吗?(生:愿意)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二)探究新知,体验发现
1.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1)同桌合作:一人分苹果,另一人根据分法写算式,看哪个同桌合作得好,分法多。
(2)小组交流:你们的分法有规律吗?互相说一说。
(3)展示交流结果,并让个别小组汇报操作过程。随学生汇报板书:你们帮助小猴解决了问题,小猴高兴极了。看,小猴在夸你们呢?(用小猴大笑的图片盖住小猴发愁的图片。)
2.独立思考,填写算式。
□+□=10
10-□=□
随学生回答,板书:
1+9=10
9+1=10
10-1=9
10-9=12+8=10
3+7=10
4+6=10
5+5=10
0+10=10相应的减法口述即可(三)应用拓展,寓学于嬉(做个游戏轻松一下吧)
1.玩中学。
(1)伸手游戏。
师:我出3。
生:我出7,3+7=10,……
(师生、生生活动)
(2)拍手游戏(师生、生生合起来是10)。
(有个学生做出要拍手的架势,但没有拍响,还说:这表示没拍,是0下。)
2.配钥匙。
你们会给锁配钥匙吗?(学生皱眉头)别发愁,只要开动脑筋,一定能配出合适的钥匙把锁打开,出示锁图:
师:锁上的数和钥匙上的数合起来是10,就能打开。
教师巡视,发现5号锁没有配上钥匙,让学生动手画出5号钥匙,然后展示连线的结果。3.爬台阶。
出示课本第41页第3题:(1)让学生给这幅图起名字。
生:爬山、上楼梯、爬台阶、小狗抢骨头等。
(2)说图意(略)。
(3)交流:把你所想到的数学问题说给大家听听(让学生畅所欲言)。
(4)列算式,并解释算式的含义。
(最后有个学生说:小狗爬到顶吃到骨头了,就是10-10=0)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4.出示教科书第41页第4题图:
让学生看图意,填算式。
学生很快完成书上的要求,并能讲解算式的意义。
(学生踊跃举手发言,其结果出乎意料:从小鱼的颜色、游的方向、翘尾巴的方向、吹泡泡、张嘴巴、鱼身上画虚线等等方面列出了好多有关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学生的表现精彩极了。)(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
分苹果12345910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目
整理与复习(一)
备课人
教学
目标
1.通过整理10以内加减法表,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计算10以内加减法。
2.培养学生有序地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整理加法表和减法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
重难点
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
准备
课件
学具
课时
安排
2—3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一)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目
大家来锻炼
备课人
教学
目标
1.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通过“大家来锻炼”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有很多的数学问题,从中能提出有趣的问题,并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
3.让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加以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难点
体会到自己的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有很多的数学问题,从中能提出有趣的问题,并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
教学
准备
课件
学具
课时
安排
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看图找问题
导入:天气越来越凉了,运动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更加重要了。瞧!七一小学的同学们在体育课上锻炼得多带劲呀!
(出示挂图)请你仔细看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正在进行哪些体育运动,你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分小组进行讨论,并汇报:
1.跳绳的比跑步的少几人?(10-3=7)
2.做操的和爬肋木的同学一共有几人?(4+3=7)
3.3个同学跳绳,又跑来1个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3+1=4)
4.前面跑着3个同学,后面跟着7个同学,一共有多少同学在跑步?(3+7=10)
生:我在图上还发现了花草和小鸟,可以用来出题吗?
师:当然可以。说明你观察得特别仔细。其他同学是不是也发现他们的校园非常的美丽?你发现数学问题了吗?
5.左边树上有5只小鸟,右边树上有4只小鸟,左边比右边多几只小鸟?(5-4=1)
6.花坛里,左边有8朵花,右边有2朵花,一共有几朵花?(8+2=10)(二)实践活动:到校园中找数学题
图上的校园非常的美丽,同学们开心地做着各种各样锻炼身体的活动。我们的校园经过假期的修整,也焕然一新;我班同学的锻炼项目也一定不比图上小朋友的少,就请同学们用自己的眼睛仔细地观察,根据所看到的内容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提出明确要求:将6个组的同学分成两半,3个小组的同学进行锻炼活动,内容由各小组组长安排确定;另3个小组的同学仔细观察,将你发现的数学问题写在老师发给你的小卡片上。15分钟后回教室交流。(三)讨论汇报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看到的内容,找到的数学问题,请其他小组加以解决。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的数学问题最多,选出获胜小组加以鼓励。(四)课堂小结
你们喜欢上这样的数学课吗?通过今天的数学活动,大家有什么收获呢?(我们感到校园的美丽与可爱,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希望你们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板书设计
大家来锻炼修改及补充内容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57~5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
2、数学思考:探索中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的算理。
3、问题解决: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加减法的意义。
4、情感态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观察画面,淘气和笑笑在做什么?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直接要求学生提出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进入本课学习内容。
二、独学思疑,合作交流。
解决提出的问题: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玉米?
比多比少,实际上就是两个数相差多少,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怎样列式呢?
学生用减法计算,算式是: 57 - 42 = ?
57和42都是两位数,你学过哪些两位数的减法计算?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计算57-42吗?
独立尝试,抽生汇报。
1、把42拆成4个十和2个一,先用两位数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
2、把57拆成5个十和7个一,把42拆成4个十和2个一,先用整十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减一位数,再把结果相加。
你能用摆小棒的方法,验证刚才的算法吗?(能)学生尝试。
在小组内一边摆一边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设计意图】首先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再借助小棒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计算的道理。
三、内化展示,点拨引领。
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说说这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独立操作计算,师巡视、个别指导,指名生汇报操作过程。
除了这两种方法,你能用竖式计算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汇报减法的竖式过程:(师板书过程)
57先在上面写出被减数57,
-4 2 再在下面写出减数 42,个位对个位,十位与十位对齐
15从个位算起,7-2=5,再计算十位5-4=1,得到15。
列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小结:计算的时候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设计意图】通过拨计数器加深学生对位值的理解,为学生理解竖式做支撑,明白相同数位相减的道理。当学生理解了算理后再来巩固计算的具体写法。
四、实践运用,体验成功。
课件出示练习题,指导学生完成。
1.森林医生,学生说一说错误原因并纠正。
2.用竖式计算,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解决问题,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指名说说解答过程。
五、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今天解决了哪些问题,是用什么知识来解决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总结所学知识,促进知识建构,实现情知共融。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整理房间》教案设计北师大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上册数学《整理房间》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52~5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能对物体进行整理分类。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判断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与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按一定标准来分类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标准来分类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激思:
师:同学们,你们有自己的房间吗?谁是自己整理的请举手。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整理的效果如何?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也有自己的房间,想不想去看看?
这是淘气的房间,这是笑笑的房间,你想说点什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帮淘气整理房间。板题:《整理房间》
二、启思
1、都说笑笑笑房间整齐,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整理的?学习她的好方法来帮淘气整理好吗?生:好!
2、看看笑笑房间里都有些什么?这么多东西,她是如何摆放的?
3、你知道她为什么把球和玩具熊放在一起吗?仔细想想他们是干什么用的?(引出三类:服装类、学习用品类、玩具类)
4、我们看到笑笑是把有相同用途的物品一类一类来摆放的,分成了“玩具类”“学习用品类”“服装类”。这就是:分类。
三、展思:
1、再来看看淘气的房间,看来淘气像你们大多数人一样还不会整理自己的物品。今天老师把淘气房间的一些物品带到了课堂上,来看看这是什么?应该放在哪一类?为什么放在这一类?
例如:这个是铅笔,学习用的,所以放在学习用品类。
2、看看这是什么?应放在哪一类?为什么放在这一类?
(袜子、玩具熊......)
师:现在淘气房间的其余物品都在你们手上了,拿到物品的同学请你想一想,你要把它贴在哪一类?为什么贴在这一类?准备好了来站队,把这些物品在黑板上分类贴好。
5、我们来看看淘气的房间中每一类都有哪些物品?(生读)
6、经过你们的整理,看看淘气的房间变成什么样了?
7、淘气要用铅笔该去哪一类找?玩具小汽车呢?
8、淘气的妈妈又买来了故事书,放在哪一类?为什么?
9、冬天来了,妈妈给淘气买了一条围巾,应该放在哪一类?为什么?
10、现在你觉得分类有什么好处?
四、促思: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分类也有许多分类,我们一起来看看(欣赏生活中的分类)
五、拓思:
1、今天学习了分类,帮淘气整理了房间,你收获大吗?敢不敢接受挑战?
2、那就让我们一起开启今天的阳光之旅吧!
(1)一缕阳光:
你能按照会飞和不会飞来给下列动物分类吗?
(2)光芒闪耀:
小组合作:你能给下列物品分类吗?
温馨提示:
1、拿出学习袋里的学具,小组内说一说都有哪物品?
2、小组讨论,你想怎样给他们分类?说说你的理由。
(3)潜能无限:
请你给下列图形分类。(形状,颜色、大小)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相信你们一定收获不少,用你智慧的双眼和灵活的大脑去发现生活中的分类吧。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加与减一教案(新版北师大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8100.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