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分类
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分为单一标准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两部分。以不同事物之间共有的某一种属性作为标准,把他们归为一类,就叫单一标准分类。根据同一事物的不同特点来分类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不同标准分类。教材创设了“整理房间”“一起来分类”的生活情境,已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醋精了学生知识的内化。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
能力目标: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的意义、作用及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情感目标:通过看一看、分一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生情况分析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儿童分类能力的发展,表现有以下趋势,从根据事物的表面特征(如颜色、形状)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事物的功用(功能、用途等)进行分类,最后能够根据概念进行分类。分类能力既是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又对促进幼儿逻辑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单元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按单一标准分类和按不同标准分类。
单元教学难点使学生能选择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分类。
教学方法
教学时采用发现法进行教学,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使他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然后通过分一分,看一看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困生突破方法
教学中要抓住“分类”生活性、操作性强的特点,让学生在看、议、分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从生活中创设情境、提供学生身边生动有趣的素材,开展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时划分
1、整理房间
2、一起来分类
课题整理房间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活动,注重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情感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教具准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1、同学们,老师认识一个小姑娘,她的名字叫豆豆,最近豆豆搬了新家,大家想不想到她家去看一看呢?现在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到豆豆家去参观。
2、出示挂图,内容是一个乱七八糟的房间。
3、活动一
(1)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商量怎样帮助豆豆整理房间。说说你们是怎样整理房间的,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4、活动二
(1)豆接过妈妈手中的拎兜,要帮妈妈把买来的东西进行分类。你知道豆豆是怎样分的吗?试着自己动手分一分。
5、活动三:出示书中“练一练”第1题的动物,你能把这些小动物分类吗?说说你是根据什么分的。
(1)看过豆豆的房间后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2)的确太乱了,那我们一起帮助豆豆整理房间好吗?
(1)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2)小结:大家把学习用品放在了一起,把玩具放在了一起,把衣服放在了一起,
生:同桌动手将桌上的蔬菜水果进行分类、汇报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生:两类,一类是会飞的,另一类是不会飞的。请你按照这种方法把会飞的小动物涂上颜色。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6、活动四
(1)老师知道大家最喜欢做游戏了,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小游戏,请大家听清楚游戏规则,看看老师发给大家的三个牌子上分别写着什么。
(2)老师这有很多东西,你认为它是哪一类的,就把哪个牌子举起来。明白了吗?
(3)小结:我们把这些东西分成了三类,哪三类呢?
7、活动五
(1)你能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把教室里的人分分类吗?
二、全课小结。
现在老师看到大家的桌子上有点乱,请大家把桌面上的东西收拾收拾,比一比,谁的动作最快!
三、课后实践作业。
回家后,自己主动整理一下房间,明天向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生:玩具、文具、服装鞋帽
生:完成“练一练”第3题
生:老师、学生;男的、女的;……
板书设计:整理房间
文具
玩具
衣物
教学反思:
课题一起来分类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在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中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知道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体会分类的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习兴趣,培养操作、合作、表达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准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创设情境,体验分类多样性。
1、猜谜语。
四四方方一口箱,书本文具里面藏,每天上学离不了,它是我们的好伙伴。
2、对了,小朋友们每天都要带着书包来上学,陈老师想知道你们的书包都是谁整理的呀?
3、噢,除了一两个小朋友是爸爸妈妈帮助整理的以外,大部分小朋友都是自己整理的呀,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孩子!
4、整理书包比赛。(动手整理自己的书包。)
5、组织学生看书。
6、小结什么是分类,以及分类有什么好处。
二、分一分。
1、分人物头像。
(1)学生边说教师边归纳,边根据分的情况动手把黑板上的人物头像移动分类。
(3)分的结果大致有以下几种:按男女分;按年龄分;按是否戴眼镜分;按是否扎辫子分;按领子形状分;按是否系红领巾分……
4、(1)小朋友们平时都整理过书包,先请大家和同小组的小朋友们商量一下,打算怎么整理自己的书包。
(2)小朋友们开始互相讨论。
(3)小组汇报整理的情况:有按大小分的,有按语数分的,有按书本分的。
(2)请小朋友们以四人为一组,互相讨论看这么多的客人,该怎样分类,按什么分,分成几组,陈老师看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好,方法最多。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2、分动物。
(可以按生活环境、大小来分。)
(1)老师要带大家一起来看可爱的动物,藏在袋子里,请小朋友们打开袋子取出图片。
(2)生取出图片看到动物后进行分类。
(3)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
3、分几何图形。
(可以按颜色、大小、形状来分。)
你们有本领给这些图形也分分类吗?这回有个要求,请小朋友们自己先独立地思考,想想我要怎么分,按什么分,分几类,看哪个小朋友想的方法又多又合理。
4、分算式。你们能给这些算式也分分类吗?怎样分?
三、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新本领――分类。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它呢?
小朋友们以后在生活中还会经常用到。
板书设计:一起来分类
语文数学
颜色形状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
单元教学内容(1)掌握20以内数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十加几和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
(2)掌握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即20以内进位加法,以及用20以内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即“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数出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掌握20以内数的大小,认识十位和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迅速写出11—20各数,熟练口算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能力目标: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和运用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用数学的兴趣,体验学有用数学的快乐。
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在认识了1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在认识11—20各数并不难。但是然学生建立数位的概念有难度,所以让学生建立“十位”“个位”的概念作为难点。
(2)学生已经有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应该不会很难,但应该引导学生从多种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这也是本单元的重点。
单元教学重点学生已经有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应该不会很难,但应该引导学生从多种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这也是本单元的重点。
单元教学难点学生在认识了1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在认识11—20各数并不难。但是然学生建立数位的概念有难度,所以让学生建立“十位”“个位”的概念作为难点。
教学方法(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使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引导学生自觉比较自己的算法,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
学困生突破方法(1)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2)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课时划分古人计数2课时练习三1课时
搭积木1课时做个加法表1课时
有几瓶牛奶1课时数学好玩1课时
有几棵树1课时一起做游戏1课时
有几只小鸟1课时
课题古人计数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
教学重点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对“数位”的理解
教具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教学导入
活动一:建立数位概念.
师:数一数,有几只羊,用小棒代表羊的只数,需要几根小棒?(课件:主题图)
(一)数小棒
1.老师手里有几根小棒?我们来数一数,1、2、3、4、5、6、7、8、9、10.
2.一根一根数,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个1.现在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它就成了1个十.
3.让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
(1)现在是几根小棒?
(2)它是由什么组成的?
(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二)介绍计数器及数位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
3.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认、读、写12~20各数.
师生一起数,个数大于10
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生: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生: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生: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二、活动二:快速拨数.
(一)师生互练
1.教师说数,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
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
(二)生生互练
一人说数,另一人拨出,并说一说.两人互换再练.
三、活动三:对口令.
(一)师生互对
例:教师说16,学生对1个十和6个一.
(二)生生互对
四、活动四:填、读尺子上的数.
(一)出示图片:写一写
(二)教师提问
1.比15小比11大的数有那些?
2.17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
3.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五、活动五:
找一找生活中的11~20各数,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
七、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
师说1个十和7个一,学生对17.
找一找,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到或用到了11~20各数.
板书设计:古人计数
10+1=1110+9=1910+10=20
教学反思:
课题搭积木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是重点;
教学难点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是难点。
教具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一)搭积木(出示图片:说一说1)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板书:10+5=1516-2=14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二)小结
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明明和丁丁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一)动手操作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10+1=1111-1=10
11-10=110+6=16
16-6=1016-10=6
10+7=1717-7=10
17-10=7
4、(1)明明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明明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
(2)丁丁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十八块,拿走了两块是十四块,所以就是16-2=14.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4.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一根还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十根还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
三、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动脑思考的结果.
板书设计:搭积木1
3+2=513+2=15
课题有几瓶牛奶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实际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
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9+?的进位加法是重点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凑十法的意义是难点。
教具准备计数器、小棒。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宠物小精灵皮卡丘)你们认识它吗?喜不喜欢皮卡丘?今天皮卡丘就来到了我们的课上和我们一起学习。
2.游戏
(1)下面皮卡丘请我们同桌的小朋友先来做个凑十的拍手游戏:
你拍1,我拍9,我们都是好朋友。
你拍2,我拍8,团结起来力量大。
你拍3,我拍7,我们从小爱学习。
你拍4,我拍6,说话老实不吹牛。
你拍5,我拍5,两数凑十不马虎。
(2)提问:
师:看到7。生:想到3。
师:看到1。生:想到9。
师:看到4。生:想到6。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谈话引入:
出示“有几瓶牛奶“图
师:小猴子不知道两个箱子里有几瓶牛奶,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
2、探究算法
(1)四人小组,学习研究(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a.小明:我是用小棒数出来的,1,2,3……14,一共14瓶。
b.小东:我用的是加法,9+5,把9凑成10。先从5瓶里拿出1瓶,和9瓶放在一起,是10瓶,10+4=149+5=14
教师板书:9+5=14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c.小华:我也用加法,9+5,把5凑成10。从9里拿出5,和5放在一起是10瓶,10+4=14
9+5=
45把9分成4和5
教师板书:9+5=14
d.小娟:我和大家的方法都不一样,是用计数器算出来的,先拨9个,再拨1个,是一个十,把个位上的10个拨去,在十位上拨上1,再在个位上拨上4个,是14个。
3、新课小结:
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说一说,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去计算。
4、体会算法。
试一试(72页)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的算法。
师:我发现有些小朋友算得很快,你们能把你算得快的秘密告诉大家吗?
三、巩固提高,发展思维。
1.圈一圈,算一算:完成73页1题。
(学生在圈的时候,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如拆大数或拆小数等。教师应该鼓励用不同的方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让其通过实物操作帮助理解问题。
2.看一看,说一说:完成73页2题。
3.数学游戏:完成73页游戏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然后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9+5=149+5=14
1445
1010
教学反思:
课题有几棵树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能力目标: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重点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是重点;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是难点。
教具准备计数器、小黑板、小棒。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情境引入,进行环保教育.
1.出示图片:主题图
2.教师谈话
树林中有一些小树,分两排种植,少先队员大哥哥、大姐姐们要为小数浇水,第一排有8棵树,第二排中了6棵树,你知道大哥哥、大姐姐们工需要为多少棵树浇水吗?
二、问题摆现,体会计算多样.
(一)教学“8+?”
1.根据问题,同学自己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出示图片:说一说1和说一说2)
(二)比较
1.计算对比
9+6=158+6=14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收获吗?我们再看几组,先计算,如果有收获请你验证你的想法,
如果没有,请你继续总结.
2.口算
9+9=9+8=9+7=9+6=
9+5=9+4=9+3=9+2=
8+9=8+8=8+7=8+6=
8+5=8+4=8+3=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3.小组交流心得.
4.全班交流小结.
9加几就减1,8加几就减2.
5.反馈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快.(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
8+87+88+4
5+88+68+3
8+52+84+8
8+79+88+9
3+86+88+2
板书设计:8+6=148+6=14
2444
教学反思:
课题有几只小鸟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同学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加法算式,并算出得数。
能力目标:掌握6和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情感目标:使同学能够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6和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同学能够提高计算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8和10的加法,谁能说出,计算方法。
(2)开火车,快速说出结果。
二、新授
(一)、出示主题图
1、学生观察,列式,计算,。
2、说出计算方法。
(把其中一个数分开,使其中一个数与另一个加数的和为10,,然后再与另一个数相加。)
7+6=137+6=13
3334
3、做一做,说一说。
凑10法
4、圈一圈,算一算。
先圈出10,再把剩下的加上。
5、练习。接着往下算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三、巩固练习
1、84页第1题
先看图,观察,在列式。
用方法计算结果。
2、第2题,
学生自己做,汇报结果。
全班交流。
3、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84页第3题。
4、小结
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有几只小鸟
7+6=137+6=13
3334
课题练习三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和不进家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能力目标:能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法。
教学难点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复习
举例子复习不进位加法与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思考过程)
二、基本练习
指导完成第3题。
(1)、独立完成。
(2)、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三、变式练习
1、指导完成第1题。
(1)、指导看懂题意。
(2)、学生完成后交流结果。
2、指导第2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完成后校对结果。
3、指导第7题。
(1)、明确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4、指导第6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完成后校对结果。
四、提高练习
1、指导第5题。
(1)、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开火车,说答案。
五、开放性练习。(指导第9题)
1、先独立解题。
2、在小组中交流,讨论:怎样才能把算式更好地写出来?
3、交流。
六、总结
本节课你解决了那些问题?
课题做个加法表课型整理复习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经历整理加法表的活动,初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提高2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正确率。
能力目标:在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能熟练计算20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在加法表中找规律。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20以内进位加法表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和以前一样,系统的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整理成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整理加法表。
师:先在小组内把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
师:想一想先确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通过再次引导整理加法表时,引导学生明确整理的依据和标准,并给出部分例子做参考,降低教学难度,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师:想一想第二行的算式呢?
师:你还有那些发现?
师:你明白同学们说的意思了吗?请和同桌合作,一起仿照上面同学的发现开始整理,完成课本P87的表格吧!(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关注学生的合作。)
组织交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找出得数是11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2的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9等。
第一行两个数相加都是11。
第二行两个数相加都是12。往下写8+4、7+5……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2.再次探索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我们再来仔细看看从中我们都发现了哪些规律?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算式,而且还有很多有趣的发现,找到了很多藏起来的秘密,请和更多的朋友分享你的发现和快乐。
表中算式的排列有明显的规律,也有隐含的规律,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梳理能力。
板书设计:做个加法表
把加法表填完整。
课题淘气的校园课型综合与实践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体会数学思想。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的活动中,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能运用10以内的数和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各种形体的特征,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能力目标:在发现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自我评价活动,形成初步的反思意识。
情感目标: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寻找数学信息,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准备CAI课件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快乐的课间时光吗?你们喜欢在课间做什么呢?
2、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小同学可热情了,他说要带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参观他学校里的课间活动,你们想去看看吗?
二、议一议,做一做:
(1)师:小朋友们请认真看看,你能在图中发现他们在做什么,谁来说说呢?你能找到淘气校园里的数学问题吗?请以四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先在小组内跟伙伴们说说你的发现的数学问题吧!看看与其他同学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师:谁来说说你的收获。
师: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记录你们发现的数学问题呢?
师:(3)师:既然大家提出了这么多切实可行的办法,现在老师先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拿出你们桌上的记录本,小组内以分工的形式,一个同学用笔记录下其他小朋友的数学信息,其他的小朋友可以汇报自己获得的数学信息。
师:(4)看,图中除了小朋友们在运动,还有一些物体也在在等待我们观察发现呢。你发现了教学楼是什么形状?有几层楼呢?仔细观察,你还有没有新的发现,和你的伙伴们一起分享吧!
2、说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3、提出你的数学问题,大家一起来解答
(学生发言谈谈自己在下课后的课间活动。)
(学生可能回答踢足球、跑步、跳绳、踢毽子。)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可巡视,听听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结果。)
生:有六个小朋友在跳绳,有7个小朋友在踢毽子……
(学生以小组分工的形式记录数学信息,教师可巡视小组的完成情况,适当的给予指导。)
(学生可以提出自己记录数学信息的方法,合理适当的方法都可以给予表扬,要求学生能够记录清晰明白即可。)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二、想一想,做一做:
师:刚刚淘气带我们去参观了他快乐的校园生活,那么回到我们的校园中、班级里,你有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吗?
看看哪位小博士提出的数学问题最多,哪位数学小能人能解答得又快有准确!
三、全课总结:通过了这节课,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在校园中处处都能发现到数学的影子呢?其实不只是在学校里,回到家中你也能够发现很多数学信息,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信息的眼睛和勤于思考的小脑袋,你就能发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个小角落都有数学的存在呢!
四、自我评价。
根据课本第89页一个自我评价表,评价自己本节课的表现。
让学生在小组内收集组员的数学问题和数学信息,然后在班级的中大胆说出自己组内的信息记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一起做游戏课型数学游戏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堆一堆”和“玩一玩”的活动中,积累对图形特征的经验和利用数学解决问题。
能力目标:能够从游戏中获得信息,体会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尝试寻找取胜的策略。
情感目标:在游戏中体验到用数学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能够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积木、扑克牌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游戏导入,开展活动。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积木吗?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积木。你们瞧,他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1、玩“搭积木”游戏。老师讲解游戏规则。
①每组有十个各种形状的物体,拼搭时,10个物体都要用上。
②搭出的作品要有创意。
③堆得又快又高的小组获胜。
2、学生两个人一组,玩搭积木游戏。
二、评比活动,总结经验。
1、各组展示各自的作品,评选“小小设计师”。
2、全体成员进行评比,并说说评比中的发现。
3、议一议。
在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生: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
生:同桌合作游戏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三、小组合作,操作体验。
谈话:刚才的游戏,有趣么?接下来,我们要四个人一组玩一个游戏,你参加吗?
1、四人一组开展游
2、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①一边摸牌,一边算牌上数的和。
②结果比10大的被淘汰。
③结果最大的人获胜。
④结果一样大的,谁摸牌少谁获胜。
3、第一轮游戏开始。
①4人一组,展示各组的游戏情况。
②游戏后,小组派代表说说游戏中的发现。
4、出示第91页的“玩一玩”主题图。
①提问:淘气已经摸了3、5,还摸吗?
②淘气如果继续摸牌,摸到几才能获胜?摸到1可以吗?为什么?
5、第二轮游戏开始。
①展示某一小组的游戏情况。
②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总结活动,深化认识。
通过今天的数学活动,你有那些想说的?
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帮助学生学会辨别:前、后、左、右、上、下。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前后”、“上下”、“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方位的相对性,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能力目标: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不同情境确定物体的位置。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从而体会到空间方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情况分析此阶段的学生普遍重视参与,但在活动中很少动脑筋。因此,教师加以必要的指点,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知识,并通过交流,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本单元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互相启发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前后”、“上下”、“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方位的相对性,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教学难点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不同情境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方法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对于“前后”、“上下”,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左右”则要引导学生从以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标志为中心进行辨别。
学困生突破方法
适当把握教学要去。“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理解,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或自己创设的活动情境,组织学生充分体验,应避免抽象的让学生判断。“左右”的西安队形仅供学生了解,不做教学要求。对位置的教学,让学生从两个维度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不要求用数来表示。
课时划分1、前后1课时
2、上下1课时
3、左右1课时
4、教室1课时
课题前后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
能力目标:能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情感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下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是难点。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四驱赛车。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学前预备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室里(活动一)
同学们,在教室里你能说出你座位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吗?
2、数字卡片(活动二)
请10个同学,每人手里拿着数字卡,按1、2、3……的顺序站好,
3、排队(活动三)
请出一组同学站好队,请你说说你前边是谁?你前边有几个人?你后边是谁?你后边有几个人?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
1、森林运动会——跑步(多媒体课件)
(1)秋天时节,一年一度的森林运动会开始了,我们先来看跑步场上都有谁在比赛?(电脑显示)谁来说说它们的名次?
(2)请同学们再来说说谁在小鹿后面?小松鼠的前边是谁?……
生:我的前面是谁,我的后面是谁。
生:请你说说你前边的数字是几,你后边的数字又是几?你前边有几个数字,你后边是谁?你后边的数字又是几?你前边有几个数字,你后边有几个数字?
生:最前面是谁?
最后面是谁?
生:我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生:我的前面有谁,后面有谁?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2、森林运动场的第二赛场——赛车场。
(1)赛车运动员都有哪几位呢?
(2)就目前的比赛情况,谁排在最前边?谁排最后边?2号车是第几名?5号车是第几名?3号车在几号车的前面?在几号车的后面?
3、想一想,你们能提出关于“前后”问题?
三、巩固练习,扩展思维。第63页的2、3题。。
四、思维创造训练
第63页的“数学故事“,请同学们看图编故事,开始小兔和乌龟谁在前谁在后?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们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五、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前后
森林运动会
教学反思:
课题上下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能力目标: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情感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具准备课件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松树林里有一棵茂盛的大松树,树上结满了松籽,饱满的松籽引来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它来采松籽。这时,从远处飞来一只小鸟,站在树枝上不停地唱歌。
问小松鼠:“你的上面是谁呀?”“你的下面是谁呀?”
二、掌握新知、合作探究
活动一:观察小鸟、松鼠和小兔的上下位置关系。
1、说一说三个小动物的位置关系。老师提问:“小松鼠,你的上边是谁呀?”学生扮演小松鼠说:“我的上边是小鸟”。
P64填一填
2.松鼠在什么位置?
师:为什么又说松鼠在上面,又说松鼠在下面呢?
师:和小鸟比松鼠在上面,和小兔比松鼠在上面,比的对象不同,上下位置都不同。
3、讨论:还能提出关于“上下”的问题?如果松鼠和小鸟交换位置,又该怎样?
活动二:摸鼻子,眼睛游戏
1、摸鼻子眼睛嘴巴的游戏;
2、说出“眼睛”“鼻子”“嘴巴”的上下关系。
活动三: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生活中的上、下位置关系。
活动四:请同学们说一说教室中物品的上下位置关系。
学生说出谁在谁在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生:松鼠在小兔的上面
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生:比的动物不一样
在这里老师要强调学生语言的完整性
一个物体的上下位置不是绝对真理的,而是相对的,并且还可以变化。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三、巩固练习、扩展思维。
1、说一说65页3题
2、请你分房子(第65页的4题)
3、第59页的5题:小红住在小英楼上,小英住在小兰楼上,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观察”“说一说”“摆一摆”等活动,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小动物及其物体上下的位置关系,也已经体验到: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这样上下关系的例子,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我们身边的数学吧!
生:自由发言
生:把附页中的动物头像减下来,贴在图上,并说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生:要求把确定的位置与简单的推理结合起来
板书设计:上下
位置关系
教学反思:
课题左右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能力目标: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情感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观察的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引入新课
1、我们用哪只手写字?请你举手。(右手)另一只手是什么手?(左手)
2、我们的左右手还能干什么?
3、找出自己身上其他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左右脚、左右眼、左右耳朵……
二、新课学习
1、活动:听口令,做动作
左边的同学举左手,右边的同学举右手。
2、请你说说你的左边都有谁?你的右边都有谁?
三、摆一摆
1、让学生按一定顺序把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摆好。
2、让学生从左数看橡皮是第几个?
3、让学生从右数看橡皮是第几个?
4、尺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四、玩一玩
师:你能把小猫带到小兔家去玩吗?
小猫向上走()格,再在向右走()格
也可以小猫向右走()格,再向上走()格
五、感知左右的相对性
(1)师:请一生上台举师:他举的是右手吗?(是)
师:他举的右手在哪一边?(这一边)你们举的右手在哪一边?(这一边)
师:为什么举的都是右手,不在同一边了?
师:对了,同学们注意到了他和大家是面对面的,方向不同,所以左右就正好相反。
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不是面对面,那左右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生:不是同一个方向,所以就不在同一边了。
重视利用学生原有经验,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各自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去主动建构知识的体系。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2、在活动中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师:刚才同学们学得非常好,我们现在一起来做放松运动。拍手游戏:
师:现在你们是面对面,左右是相同还是相反(相反)?
(3)面对面做运动,体会左右的相对性(面对面的时候,左右是正好相反的)
师:通过这个游戏老师告诉大家左右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老师站的方向不同了,左右就发生了变化。
3、联系实际,运用提高。(出示P67第6题)
(1)师:老师还想请教聪明的小朋友,上楼梯应靠哪边走?下楼梯呢?
师:他们都是靠自己右边走的吗?如果我们不靠右走,会发生什么情况?
小结:我们不仅上下楼梯时,而且平时在马路上行走时,也要靠右走,你们能做到吗?
(2)出示停车场情境图,(书本上67页的第3题):
①你看到了几辆车?
②树林后藏了几辆车?
③停车场一共有几辆车?
五.全课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1)头部运动和拍手运动: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2)同桌面对面:伸出右手和同学握握手
板书设计:左右
左手右手
教学反思:
课题教室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充分利用教室的真实情景,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物体的位置,引导学生进行有条理地表达。
能力目标: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情感目标:进一步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行仔细地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仔细地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
教具准备教室挂图。新-课-标-第-一-网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活动一:组织学生观察“教室”挂图。
1、小明和我们一样大,是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他在另一个学校上学,你们想不想看看他的教室是什么样子?(出示“教室”挂图)
2、你认为他的教室怎么样?
3、和我们的教室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
4、想像自己站在图中,面向黑板,请你说出物体的位置。
二、活动二:说说自己的教室
1、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看教室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前面有黑板、红旗、讲桌、老师…
2、再看看教室的左边、右边分别有什么?(左边有窗户、暖气……右边有……)
3、教室的上面、下面各有什么?(上面有天花板、吊灯……下面有地板……)
(干净、整齐、有电视……)
教室的前面是块黑板,黑板上面有红旗,红旗的两边有字,在我的左边有窗户,右边有门,我的后面……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三、活动三:说说自己的家
按一定的顺序说说你的家里的物品是怎样摆的?(同桌互相说,指定几名学生给大家说)
四、活动四:说说你的文具盒
指一指,说一说你的文具盒的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
五、活动五:
指定一个座位,请同学们说说从讲台到指定座位的路线,怎么走?有几条?
六、活动六:画一画
教材69页练一练第2题
新课标第
2013年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课题谁的得分高(第1课时)总课时1
教学目标1.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汇总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发展收集信息的能力。
2.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口算练习
50+70=30+600=30+300=
90+20=40+50=0+500=
2.求38加25的和。
(1)怎样列竖式计算?
(2)得数十位上为什么是“6”,而不是“5”?
(3)你觉得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4)回忆两位数笔算加法的法则是什么.
二、导学释疑
1.自学: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研究:小组讨论他们谁说的对?为什么?
算一算,他们分别得了多少分?到底谁获胜?
3.展示。
针对研讨内容分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师生共同评价。
交流算法。
三、巩固提升、检测反馈
(1)25+17+3146+19+12
37+29+1926+19+41
请4位小朋友板演,其余小朋友同桌合作,一人两题。
(2)三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四、小结。
板书设计谁的得分高
百以内数的连加
24+30+41=()
课题谁的得分高(第2课时)总课时2
教学目标1.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汇总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发展收集信息的能力。
2.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计算:(6生板演)
37+29+1742+19+2536+18+3529+50+1132+27+4339+27+33
二、导学释疑
1.新知:投飞镖比赛。
2.研究:
(1)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看出奇思和妙想谁获胜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3)奇思一共得了多少分?妙想呢?
3.展示:针对研讨内容分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师生共同评价。
三、巩固提升
(1)24+16+2749+17+32
15+26+4433+29+25
(2)下表是我国运动员在近几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
金牌银牌铜牌
2000年281615
2004年321714
2008年512128
2012年382723
2000年一共获得奖牌多少枚?
2008年一共获得奖牌多少枚?
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四、小结。
板书设计谁的得分高
百以内数的连加
24+30+41=()
课题秋游总课时3
教学目标1.能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
2.经历探索连减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出示。
去年秋游我们去了森林动物园。瞧,这些同学们来到了我们学校附近的老虎滩海洋公园。他们马上要乘船到海上游览一圈了。
(一)观图,获取信息。
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观图,获取信息。
汇报:1.船上可以坐90人。2.有两队学生,一队有45人,一队有25人。
(二)出示并解决问题1。
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请您帮工作人员算一算,这样才能知道还可以上多少游客。)
二、问题研究。
1.生读问题,独立思考。
2.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在练习本上边列式边说明。
3.学生汇报
思路一:
(1)方法分析:要求船上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用可乘人数依次减去两队的人数,列式为90-45-25.
(2)探究90-45-25的计算方法。
二生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其他学生练习本上试算。
借板演题统一订正:
生1:
.
9045
—45—25
4520
生2:
.
90
—45
45
—25
20
思路二:
(1)方法分析:
求船上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先求出两队的总人数,再用可乘人数减去两队的总人数,就是船上还有多少空座位。
45+25=70
90—70=20
三、综合实践。
1.出示并解决问题2(书本第4页)。
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师提示:首先找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然后思考解题思路。最后列式计算。
2.鱼18元,胡萝卜15元,张阿姨带了50元,够吗?
(1)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张阿姨还剩下多少元?
3.笑笑拿着100元去购物,《故事丛书》18元,《手工丛书》32元。
(1)从购物小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应找回笑笑多少元?
4.计算
77-33-2596-39-45100-91-8
请3个小朋友板演,其余小朋友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5.机灵狗不小心把订报刊的统计表弄脏了。
(书本第5页,统计表略)
(1)哪个班订的报刊最少?
(2)二班订了多少份《儿童报》?
(3)三班订了多少份《小画报》?
(4)四班订了多少份《小画报》?多少份《小故事》?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1题第一幅图;第3题;第4题。
板书设计秋游
.
904545+25=7090—70=20
—45—25
4520
.
90
—45
45
—25
20
教学反思
课题星星合唱队(第1课时)总课时4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喜欢)
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情境图。
师:谁能看着情境图说说图中的合唱队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
合唱队的人数变了。
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了,又新加入15人。
合唱队加入的人比毕业的人多。
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多呀!可是老师就是没有明白,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
生1:毕业的人数少,新加入的人数多,所以应该是比原来多了。
生2:新加入的比离开的人数多,当然是现在人多了。
二、自主探索。
1.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现场解答。“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的问题,学生提不出来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学生提不出来教师参与启发提出。
师:要求“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怎样列算式?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15-9=6(人)52+6=58(人)
52-9=43(人)43+15=58(人)
52-9+15
在学生列出52-9+15之后,启发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如:原来有52人,毕业离开了9人,就是少了9人,所以是52-9,,又加入了15人,就是又多了15人,应该再加上15,所以就是52-9+15。如果学生的答案没有出现综合算式,师生就一起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算式,并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作加减混合算式。
师: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一方面,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出现的算法以及算法中出现的问题,准备下一步组织学生交流。
师:把你的算法喝结果向大家介绍一下,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
一般方法是:先算52减9,再加15,结果等于58.如果出现先算52加15再减9的算法,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并谈谈看法。同时说明一般情况下的计算方法。
师: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师:谁愿意把你用的竖式计算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多数学生可能会用两个竖式计算,如果学生出现一个竖式的,就直接指导;如果没有出现,教师就主动介绍。
师: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用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2.说一说,再列式算一算。
师:同学们,这道习题你能解答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的习题
学生尝试解答第一题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是怎样想的。关键弄清:叔叔比淘气大29岁,就是8+29=37(岁),说明叔叔37岁;阿姨比叔叔小5岁,就是叔叔年龄减去5岁,所以写成一个算是就是8+29-5,让学生到前面板演竖式计算的过程。
然后再进行第二题的解答并组织学生交流想法和计算过程。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板书设计星星合唱队
52-9+15=58(人)
52
5243—9
—9+15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或43
4358+15
_____________
58
答:合唱队现在有58人。
教学反思
课题星星合唱队(第2课时)总课时5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准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怎样的算式叫作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
二、深入练习。
1.车上原有56人,下来27人,上了19人。
(1)和同伴说一说,现在车上的人数多了还是少了?
(2)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2.填一填。(接力比赛,书本第7页第2题。)
3.美术课上,同学们一共带来了75个易拉罐灯笼和向日葵。做灯笼用了35个,做向日葵用了28个,还剩下多少个易拉罐?
4.淘气有45张画片,笑笑比淘气少16张。机灵狗比笑笑多27张。机灵狗有多少张画片?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作业。
板书设计星星合唱队
52-9+15=58(人)
52
5243—9
—9+15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或43
4358+15
_____________
58
答:合唱队现在有58人。
教学反思
课题练习一(第1课时)总课时6
教学目标1.能真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能运用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准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说一说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整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算式,以及计算方法。
二、练习。
1.笑笑做了一只彩色的蝴蝶,用了46个红笔帽,34个黄笔帽,16个蓝笔帽。笑笑一共用了多少个彩笔帽?
2.淘气用瓜子做了一只猫头鹰,一共用了80粒葵花子,西瓜子比葵花子少25粒,南瓜子比西瓜子少39粒。淘气用了多少粒南瓜子?
3.计算。
56+21+1848+32-1639-13+4796-34-3557+22-45100-69+25
师:请6生板演,其余学生选作其中的2题。
4.买玩具。
机器人:45元;飞机:32元;汽车:23元;轮船:85元;娃娃,40元;魔方:15元。
(1)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给你100元,你想买哪两种玩具?还剩多少元?
(3)买哪两种玩具剩下的钱最多?剩下多少元?
(4)买哪几种玩具正好需要花100元?请你给出一个答案。
5.填一填,算一算。(书本第8页第4题)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作业。
板书设计练习一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56+21+1848+32-1639-13+4796-34-3557+22-45100-69+25
教学反思
课题练习一(第2课时)总课时7
教学目标1.能真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能运用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准备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收玉米。
信息:猴子:36根;松鼠:18根;小熊:45根;小羊:?根。
(1)猴子、松鼠和小熊一共收了多少根玉米?
(2)小羊收的玉米比猴子和松鼠的总数少10根,小羊收了多少根玉米?
2.二(1)班开展“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下面是三个小队上周末收集废电池的情况。
小队第一小队第二小队第三小队合计
数量/节323695
(1)第三小队收集了多少节废电池?
(2)第四小队收集废电池的节数比第一小队和第二小队的总和少23节。第四小队收集了多少节?
3.
姓名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总成绩
淘气243090
笑笑292994
奇思2630
(1)淘气第三次跳了多少下?笑笑呢?
(2)奇思获得第二名,他的总成绩可能是多少?他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4.在空格里填数,使横着、竖着、斜着三个数相加的和都是30。
12
10
13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作业。
板书设计练习一(2)
在空格里填数,使横着、竖着、斜着三个数相加的和都是30。
12
10
13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教案北师大版
第二单元 比较
一、单元 目标:
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经历比较实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二、单元 建议:
1、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2、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
3、联系生活实际,自己比较活动。
4、本单元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 动物乐园
一、 教学内容: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2~3页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初步学会数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初步体会数的广泛性。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交流等探求活动,初步形成数感,锻炼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1)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形成合作参与意识,尊重与欣赏他人的意识。
(2)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养成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们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们来到学校,看到咱们的校园非常美丽吧?今天,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也背着书包来到学校,猜猜看,动物学校有些什么动物呀?
生:有小兔、小猴、小狗、小熊、大象、小松鼠、小猫……
师:小朋友们想的真多,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动物学校开学的情况吧!(出示主题图)
(点评:教师利用语言魅力,使学生感知校园的美丽,并通过故事情节将孩子引入动物世界的童话中去,从而激发学生愿意观察的欲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二) 探究活动
1、 任意观察
问:看看动物学校有什么?
师:数数图上的动物分别有多少。它们都在什么地方?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伙伴吗?
指定部分学生汇报。
(点评:让学生尽情地看,使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自主地、有兴趣地观察,自然感知各数,自我体会发展——数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渗透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形成对数的感知和表象,初步体会交流的快乐。)
2、 探讨数数规律
师:刚才你们的汇报都非常好,但是老师一样一个小小的建议,能不能按照一定的方法来数一数呢?
(1) 四人小组内探讨数数规律。
(2) 汇报:你们是怎样数的?
小组甲:先数数目小的,再数数目大的。
小组乙:先数远的,再数近的。
小组丙:先数上面的,再数下面的。
小组丁:从左边数到右边。
(3) 互评:你们认为你们组的数法有什么优点?你们认为别的小组方法比你们组好在什么地方?你想为他们提什么建议?
(4) 教师小结:真能干,你们用不同的方法仔细观察了动物学校各个物体的数量,会正确的数出1~10各数。
(点评:让学生在互相启迪过程中感知认识,完善认识,并感受到如何评价自己、评价他人和倾听他人意见。在看、数、听、说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交流信息、收集信息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个性化。课堂成了学生探索与交流、自由表达观点、实现心灵放飞的舞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情感。)
(三) 及时强化,层层深入
1、 寻找身体上的数
(1) 同桌之间互相观察、交流。
(2) 集体反馈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2、 数周围的实物
3、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1) 手里最多能拿几支粉笔?
(2) 盘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3) 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4、 寻找校园里的数(可带领学生去操场上找一找,说一说。)
(点评:在整个练习过程中,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看、猜、想、说、验,让学生主动探索,集体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渗透估计的意识,使学生在相互启发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有益于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
第二课时 高矮
一、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渗透帮助他人的教育。
二、教学流程设计:
1、图片出示,创设情景
长颈鹿和大象谁高谁矮?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2、选用哪个钉子好?
(根据生活经验,厚的木版用长一些的钉子,薄一点的木板用短一点的钉子。)
3、哪跟绳子最长,哪根最短?
说一说,比较的方法以及理由。
4、拓展练习
汽车能否从桥下通过?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5、比较站在不同高度上的小兔子的高矮。
(1)学生观察,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注意让学生说说比较高矮时要注意什么?(同一个起点)
三、教学反思:学生对高矮和长短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上课的效果比较明显,比较小兔这一环节容易出错。
第三课时 轻重
一、教学目标: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和理解。
二、教学流程:
1、指导学生观察情景图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引出课题。
2、拓展延伸
(1)掂一掂,请学生拿数学数和铅笔盒掂一掂,哪个重,哪个轻。
(2)书上练习认为哪个重画“O”,哪个轻画“×”
3、重点第4题,不要求所有学生会做。
三、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加减法的含义。由5以内的加减法、6—10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几部分内容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初步了解加减法含义,认识“+、-”这两个符号,能正确读出加减法算式;通过10以内的加减法,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减法来解决,会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能力目标:能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及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法混合运算。
情感目标:让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学前教育中已经初步认识了1—5、6——10的加减法,而且在第一单元中对10以内的数已经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所以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应该不算太难,但让学生建立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概念可能会比较困难,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1、能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法混合运算。
单元教学难点1、了解加减法含义,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加强操作与观察活动,发挥主题图的作用,高度重视学生对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的拼摆。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探究、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困生突破方法
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从生活中创设情境、提供学生身边生动有趣的素材,开展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时划分
课题1一共有多少(加法)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知道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读出算式。
教具准备课件、小棒、圆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揭示课题
老师介绍笑笑,展示情境图,让生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板书(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二、新课探讨
1.观察图意,引出加法。
引导生具体说出笑笑一只手有3枝铅笔,另一只手有2枝铅笔,然后把两只手中的铅笔合起来。
学生提出一共有几支铅笔,老师请生说出怎样算出5枝铅笔?
老师讲解并板书演示:数学中把两个部分合起来可以用一个符号来表示”+”带领学生数空加号。
问;那一共有几支铅笔可以用几加几表示呢
2+3说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2+3=5读作2加3等于5.5表示什么呢
小结;把两个部分合起来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来表示。
拓展:2+3=5还可以表示什么?
生:笑笑一只手有3枝铅笔,另一只手有2枝铅笔,
如:3往上数2个是5.比2多3就是5.把2和3合起来是5.
如:把2只鸡和3只鸡合起来。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2.有几只熊猫。出示教材P24的情境图。
3.摆一摆,算一算
4.提出自己身边的加法问题,加深体验。
生互问互答
5.完成.试一试
引导生说明图意,并根据图意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三.巩固练习书P25第1和2.
四.全课总结
说一说,数一数,并列式算出来。
用圆片摆一摆,说出加法算式,并说出每个数字表示的意思。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组织学生结合图意与同桌说说算式的意义。
说每个算式里各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一共有多少加法的认识
3+2=5读作:3加2等于5
∣
加号
可以表示把3枝铅笔和2枝铅笔合起来。
教学反思:
课题2还剩下多少(减法)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与活动中,认识减法的含义。
能力目标:能列出、读出减法算式,并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情感目标:能根据提供的情境,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减法问题。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减法的含义,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具准备情境图,口算卡片,多媒体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创设情境
出示果树图,让学生观察图,读取图中信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这些信息。
二.体会减法的含义
1、引导学生观察图,说一说笑笑看到了什么?
2、根据图,提出问题,并引出减法
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了2个,树上还剩下几个苹果?
你怎么知道是3个。
从5个中去掉2个,可以用一个减法算式来表示,5-2=3中间的符号是减号,算式读作5减2等于3.表示有5个苹果,去掉2个还剩3个。
3、用圆片代替果子摆一摆,先摆5个圆片表示什么,再拿走2个表示什么,最后剩下3个表示什么?
换个算式5-4=1摆一摆
4、还剩下几块饼干?说一说,数一数。
引导学生说一说,原来有多少块,搬走了几块,还剩多少?
5-2=3各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5、你能象这样说出几个减法算式并读出来吗?
6.寻找身边的减法问题
小朋友认识了减法,能不能在自己的身边找到减法问题呢?
三.巩固练习
1.画一画,算一算书P27
2.试一试
3.看算式,说一说
出示4-1=3
四.拓展延伸
完成练一练第2题
最后两道开放题要求图要和算式相对应。
五.课堂小结
回首这一节课,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学生读
联系生活实际
学生先划去圆圈,再列式,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小组内先互相说一说图意,弄清搬走几个?用什么方法计算,再列式计算。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说一说这道算式可以表示什么?
多请不同答案的学生说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列式?
板书设计:还剩下多少
减法的认识
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了2个,还剩下几个?
5—2=3读作5减2等于3.
课题3可爱的小猫(5以内的减法)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情境活动,进一步巩固对减法的认识。
能力目标:2.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情感目标:3.初步体验加减法互逆关系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体验加减法互逆关系的思想。
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复习铺垫
教师采取以下的形式,复习5以内的减法。
1)师生对口令
2)师生拍手游戏
3)开火车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一只可爱的小猫,面前有3条美味的鱼,逐一出示4幅图片。
2.让学生叙述看到的情境。
3.画面定格在第二幅图上。
叙述:盘里原来有3条鱼,小猫吃掉了1条,你能提出1个问题吗?
4.引导学生思考:“求还剩几条”应该怎么列式?你是怎么知道得数是2的?
5.画面定格在第三幅,第四幅图上。
(教师的引导方法同第二幅图片)
6.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来计算最简单?
1)学生说组成
2)学生活动
3)学生伸出手指,表示□里填几?
1、认真观察
2、说图意
3、提问:在教师的示意下提出“还剩几条”的问题。
4、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想法
5、说图意、提问题、独立完成并交流想法
6、学生交流,并集体汇报。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三、反馈练习
1、指导完成课本第30页“想一想,填一填”
1)小孩左手1个圈,右手3个圈,一共几个圈?
2)在套圈游戏中,小男孩把手中的圈全丢出去了,有3个掉在了地上没套中,那边套中了几个?
2、完成第31页“练一练”第1题
引导学生说图意。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可爱的小猫(得数0的减法)
3-1=2
2-1=1
1-1=02-2=03-3=0
教学反思:
课题4练习一(加减法练习)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练掌握5以内加减法的口算。
能力目标: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及互逆关系。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5以内加减法的口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具准备卡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你们好好回忆一下,还有哪些地方有问题需要老师和同学帮忙?小组讨论之后,把问题汇总一下告诉大家。
组织交流,汇总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师:同学提的这些问题都很有研究的价值,你们的水平好高哇!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我们这节练习课要总结的主要内容了,同学们可要积极参与哦。
二基础练习
1.口算练习。
2、填数。(练习一第5题)
(1)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讨论他们有什么规律?
3、完成练习一第1题
1)学生说图意。
2)学生独立列式,填写□,教师巡视。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关注学生参与程度。
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哪些算式的得数是0?哪些算式的得数是1?哪些算式的得数是2?哪些算式的得数是3?哪些算式的得数是4?哪些算式的得数是5?
(课本p32第4题做成卡片,学生接龙)
(2)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3)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作为一节阶段性练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4、完成练习一第6题
1)指名填数
2)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5、完成练习一第7题
6、完成练习一第3题
7、完成练习一第9题
1)学生在练习纸上分别写出得数是1、2、3、4、5的算式。
2)小组交流,统计汇总,不重复写算式。
二、变式练习
看图列式计算
三、拓展练习3)学生汇报:第1行每次少2个,第2行每次多2个
学生先说出算式的得数,再连线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小组汇报,每小组汇报一个数字得数的算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5猜数游戏(6的加减法)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经历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能力目标: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情感目标: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棋子,课件。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玩一个小游戏?看谁最聪明。(板书课题:猜数游戏)
师:看老师手里有多少颗棋子?(让学生数一数)老师拿出了几颗,你们猜猜老师手里现在有几颗棋子?
师:刚才同学们很投入啊,做得很好!现在老师拿了一些棋子放在两只手里,你们看看发现了什么?
师:现在老师把两只手握在一起了,你说一共有多少颗棋子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跟6有关的问题的解决办法。(板书课题:得数是6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二探究新知
1.猜一猜。
师:现在老师的两只手里一共有6颗棋子,请同学们数一数老师的这只手里有几颗棋子(3颗),那么老师的另一只手握着几颗棋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示学生“还少了一些”或“多了些”引导学生猜数
有2颗棋子。
1、2、3、4、5、6,一共有6颗棋子
4之后是5、6,一共有6颗棋子。
4+2=6,可以画图形数出来。
生1:先摆6颗棋子,再拿走其中的3颗棋子,就还剩3颗棋子。
生2:先画6个圆表示这6颗棋子,划掉其中的3个圆表示拿走了3颗,就还剩下3颗。
生3:可以列式算出来:6—3—3。
由于学生学习10以内的数时间不长,对数的认识及数数均不是十分熟悉,因此这样安排单手猜数的游戏活动,既可以复习10以内的数,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从学生感兴趣的猜数游戏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为下面解决问题做准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2.分一分,填一填。
师:现在老师想把手里的6颗棋子,分别放在两只手里面,你有哪些分法?
(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要记录下来)
师:打开教材第34页,根据你们的分法能填好这个表格吗?试试看。
学生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3.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说一说”插图)
师:看图后你明白了什么?说一说。
生1:左边盘子里有2个苹果,右边盘子里有4个苹果,一共有6个苹果。
三、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得数是几的加减法?
生1:可以一手放0颗,另一手放6颗。
生2:可以一手放1颗,另一手放5颗。
生3:可以一手放2颗,另一手里面放4颗。
生4:可以一手放3颗,另一手放3颗。
生5:可以一手放4颗,另一手放2颗。
生6:可以一手放5颗,另一手放1颗。
生7:可以一手放6颗,另一只手放0颗。
在小组交流后,汇报。
课题6背土豆(7的加减法)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经历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能力目标: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情感目标:3.能应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的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棋子,课件。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很多孩子都很喜欢吃土豆,你们喜欢吗?小老鼠也很喜欢吃土豆,你瞧!(出示课件:教材第36页情景图)
师:谁能把图中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啊!
师:是啊,小老鼠找到了7个土豆,它高兴极了,急忙装在口袋里背上就跑,结果还丢了1个土豆。同学们发现了不少数学信息呢。这里面就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板书课题:背土豆)
二、探究新知
1.“背土豆”中的问题。
师:现在同学们仔细看看第一幅图,看有哪些数学信息?
师:那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
师:这也是老师想知道的问题?根据我们以前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想该怎么解决呢?
师:说得很好。但是小老鼠并没有背走那么多。不信你仔细看第二幅图,小老鼠的口袋上有一个大洞,口袋里掉出了1个土豆,还剩多少呢?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呢?
2.口袋上的洞……
师:小老鼠的口袋里最初装了7个土豆,外边i个也没有了,就是说外面有0个土豆(边说边板书算式记录);当小老鼠的口袋里掉出了1个土豆的时候,里面有几个土豆?用算式该怎么记录?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讲故事。
生:有两堆土豆,一堆有5个,另一堆有2个。
生:小老鼠一共可以背走几个土豆呢?
生:左边有5个,右边有2个,一共有7个,就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算,用加法,列式是5+2—7。
摆出7颗棋子代表7个土豆,掉了1个,就去掉其中的1颗棋子,所以7—1—6,还剩6个土豆。
可以画7个圆表示7个土豆,掉了1个,就去掉其中的1个圆,所以7一I一6,也是还剩6个十百
生:里面还剩6个土豆,算式是7—1—6。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导入新课,在观察情景图的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准备工作。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师:如果每次都从口袋里掉出1个土豆,你能用算式记录下每一次的结果吗?可以用你手里的棋子摆一摆,再写算式记录下来。
师:如果一直这样漏下去,等小老鼠回到家的时候,口袋里就1个也没有了。现在把你记录的算式跟大家说说吧!
3.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说一说”插图)
师:看图后你明白了什么?说一说。
三、总结
师:同学们,能把前面学习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应用到“得数是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计算”中,这种举一反三的能力是越来越棒了,希望今后能巧妙地加以运用,帮你解决更多的问题!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边摆棋子边记录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后,填写教材第36页表格。
在小组交流后,汇报。
生1:原来大鱼缸里有5条小金鱼,现在又放进2条,这样鱼缸里面一共有7条小金鱼。
生2:原来有7个鸡蛋,已经有2个鸡蛋孵出了小鸡,现在还剩5个鸡蛋没有孵出小鸡。
在引导学生用棋子演示“背土豆”游戏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记录,使学生懂得数学算式是记录活动的简单符号,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计算的能力,更让学生明白了7的组成,进一步体会到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板书设计:背土豆(得数7的加减法)
5+2=77—1=6
2+5=77—2=5
7—3=4
7—4=3
7—5=2
7—6=1
7—7=0
教学反思:
课题7跳绳(8、9的加减法)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逐步养成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能力目标:2.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列出不同的算式。
情感目标:3.会正确计算“8”和“9”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8”和“9”的加减
教学难点逐步养成观察、思考、动手指好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课件,花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吗?知道跳绳有什么好处吗?老师也喜欢跳绳,跳绳是一项锻炼身体的运动,也是小朋友们课间活动的娱乐方式之一。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跟跳绳照片。(课件出示)
师:大家看他们跳得多开心哪!仔细观察这幅图,你都发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计算“8”的加减法。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现在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式计算吗?自己试一试。
师:我看许多同学都写好了。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刚才同学们说出图中的不少信息,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桌讨论一下。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2.分一分,填一填。
学生动手操作,摆花片,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说一说。
师:谁能说说“3+5”还可以表示什么?
4、巩固练习。教材第39页“试一试”
1)看图,提出一个加法和一个减法问题?
2)师: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3)同桌说一说:这幅涂格子图我们一共列出了几道算式?
四、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1、练一练第1、2题
3、凑数游戏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5=88—3=59—1=8
教学反思:
课题8可爱的企鹅(8和9的加减法应用)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巩固8和9的加减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能力目标: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看图叙述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情感目标: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巩固8和9的加减法,并能够正确地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领略一番南极冰天雪地的奇观,看可爱的小企鹅一摇一摆地向大家走来了。(出示课件:教材第41页情景图图二)板书课题:可爱的企鹅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教材第41页情景图图二
1)师: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用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吗?
你能完整的说出这幅图的图意吗?
3)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2、出示课件:教材第41页第三幅图
1))师:8只企鹅排队过冰山,被冰山挡住了一部分,只看得见2只。
2)教师引导:这些可爱的小企鹅非常调皮,你看到了什么?
3)你能完整的描述这两幅图的内容吗?
4)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3、观察这三幅图,理解图意并列式后,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讨论
2)学生交流汇报
生:前面3只企鹅,后面跟着5只企鹅。
生:前面3只企鹅,后面跟着5只企鹅,一共多少只企鹅?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学生自由说
讨论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叙述:8只企鹅排队过冰山,只看得见2只。冰山后面有几只?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全班交流订正。
引导学生:已知两个部分数字,求合在一起是多少时用加法计算;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4、课件出示p41“说一说”图
三、巩固练习
1、课本42页“练一练”第4题
1、课本42页“练一练”第1题
1、课本42页“练一练”第3题
1、课本42页“练一练”第2、5题
四、课堂总结。
学生说出图意,并列式解答。
学生以接龙的方式汇报
学生说出图意,并列式解答。
学生说出图意,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列式解答,全班订正。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可爱的企鹅
5+3=8或3+5=8
8-2=69-3=6
教学反思:
课题9小鸡吃食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在具体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意识。
能力目标:2.初步掌握“10”的加减法,并能正耐
情感目标:3.发展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整理出10的加减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情景图)
师:小朋友们,瞧,图片上画了些什么?一共有几只小鸡啊?
师:你能根据图意列算式吗?
二、探究新课
1.拨一拨,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第二幅图)
师:这些小鸡跑到盘子那开始吃食了,每个盘子各有多少只小鸡呢?
师根据汇报,教师出示:
10012345678910
109876543210
2.写一写
师:你能根据刚才每次拨珠的情况写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吗?
1)学生同桌合作
2)看一看,议一议。你们所写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有什么练习吗?
3)集体汇报交流
4、填一填
课件出示p44“练一练”第1题
师:你能根据刚才的方法,看图填空吗?
生:10只小鸡和2个盘子
配合老师回答问题,激发兴趣
1)请你拿出计数器,把计数器上的珠子分成两部分
2)同桌一人拨珠,一人记录
3)可以分成那两个部分?学生汇报
引导学生描述:小鸡分为两部分,一边8只,一边2只,我们写的加法算式2+8=10,也可以是8+2=10,减法算式是10-2=8或……
1)学生看屏幕回答
2)在课本上完成“练一练”第1题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5、读儿歌
凑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
6、练一练
师:你能用刚才学习的“凑十歌”很快算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吗?
出示:p44“练一练”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课本44页的“练一练”第2题
2、10减几(课本44页的“练一练”第4题)
三、课堂总结。
齐读儿歌
学生抢答
学生说图意,说算式,想得数。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小鸡吃食(10的加减法)
10012345678910
109876543210
1+9=102+8=103+7=104+6=105+5=10
10-1=110-2=810-3=710-4=610-5=5
教学反思:
课题10乘车(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能力目标: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计算。
情感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上下车的情境,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两步式题运算顺序的感性体验。
教具准备课件,各种图形。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坐公交车吗?每当公交车到站就会有人上车下车,我们坐公交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先下后上,讲文明懂礼貌,注意安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些乘车时的数学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连加。
师:看!老师把你们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用图形在黑板上表示出来,这时候车上有多少人呢?
如果不能回答,教师讲解:车上原来有2人,前门上来3人,这时有5人,后门上来2人,这时有7人,车上现在就有7人。用一个算式表示就是2+3+2=7。(板书讲解)
师:这样三个数连续相加的计算我们叫它连加,在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用得数再跟第三个数相加,就能算出结果了。
2.连减。
师:同学们,看看在“七里庄”站的这辆汽车,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第二幅图)
师:问得很好“车上还剩多少人?”现在大家像老师一样在小组里用手中的图形摆一摆图中的数学信息,再列式算一算。
师:像这样的计算我们叫它连减,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算前面的减法,让第一个数减去第二个数,然后从得数里减去第三个数得到最后的结果。
学生思考,如果能回答,老师就追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让学生尝试解答。
生1:这辆汽车上有8人。
生2:到站后从前门下来1人,从后门下来4人。
师:看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完整,谁能提个问题呢?
生:车上还剩多少人?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锻炼。(8—1—4=3)
数学课也要注意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及安全教育,抓住本课教学内容隐含的素材教育学生文明乘车、注意安全。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3.加减混合运算。
师:同学们看,这是“九棵树”站的一辆汽车,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师:同学们说得越来越好了,还有人想到了“上车的人少,下车的人多,车上的人比原来少了”,到底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呢?是比原来少了吗?我们找几个同学来演一演当时的场景。
师:你看懂了吗?该怎么列式呢?怎么计算呢?
师:同学们还发现了不同的算法,真棒!但是,你们仔细看看,其实这两种方法是一样的,都是从9里面减5,加1,只不过顺序不同罢了。
师:像这样既有加法也有减法的计算我们叫它加减混合运算,计算的时候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按从左往右、从前往后的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个数的运算,不管是连加、连减,还是加减混合运算,计算的时候一般都是按从左往右、从前往后的顺序计算。你学会了吗?课下要多练习哟!
车上有9人。
到站后从前门上去1人,从后门下来5人。
上车的人少,下车的人多,车上的人比原来少了。
车上现在有多少人?……
生1:9+1—5=5,因为车上有9人再上1人就要加1,所以先算加法9+1=10;又下去5人,就要减5,那么10一5=5,所以车上还剩5人。
生2:也可以是9—5+1=5,因为下去5人,就是9—5=4,又上来1人就是4+1=5,结果也是车上还剩5人。
无论是摆图形,还是表演上下车的场景都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加与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进而明确运算的顺序,掌握计算方法。
论是摆图形,还是表演上下车的场景都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加与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进而明确运算的顺序,掌握计算的方法。
板书设计:乘车(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
2+3+2=78-1-4=39+1-5=59-5+1=5
课题11练习二(1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能力目标:在运算过程中提高口算速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目标: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数学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巩固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把10以内的加减法都学完了,想想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疑问呢?
师:同学们是既有收获又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这很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知道学习,知道学习才会有进步。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些问题,相信只要你好好学就会有收获的。
二、探究新知:
1.看图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第5题)
(1)师:仔细观察第一幅图、第二幅图,看有什么相同之处?
师:总结得很好。这样看来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看图列式的窍门了。试试看,能做对吗?
学生写好后,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想法。
(2)师:仔细看看第三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师:对啊,知道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算另一部分是多少,就是从总数里面去掉已知的部分,用减法计算。快试试看。点名学生汇报结果。(重点放在前面对也类问题有疑问的学生身上)
(3)师:看第四幅图,你们谁能给大家讲,像这样的该怎么办呢?
师:说得对,所以这道题应该是3+2+5=10。
我知道了在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画图形,可以摆小棒、摆花片。
我知道了可以用算式记隶我们分物体的过程。
对于看图列式有什么窍门吗?
怎样才能算得又对又快呢?
生1:物体都是两堆的。
生2:有两堆物体的图问一共有多少,就用加法列式;如果知道总数了,问其中一堆的数量,就用减法列式,让总数减去知道的那一堆的数量就是要问的那一堆的数量。
生1:图中不是分成堆的物体。
生2:但是图中仍然是告诉我们总数是6人,能看见2人,问号表示问我们船里有几人。这就是知道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算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生1:跟物体分成两堆的一样,用加法算。
生2:三堆物体应该是问一共有多少的,就把这三个数相加,用连加计算。让学生自己总结收获和不足,为练习课层次的提升做准备。让学生有点压力,努力学习,慢慢进步
针对学生的疑问有选择地详细讲解,分析习题,突出重点。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纠总结,本身就是学生梳理知识使之构建系统化知识结构的过程,促使学生能力有所提高,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2.口算练习。
师:要想算得又快又准,就要平时多加练习,形成技能技巧才行。我们看教材第48页第4题,同学们自己算一算,比一比,看谁是冠军。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经过今天的练习,相信你们掌握了看图的技巧,知道了图中的问号在一侧,表示问其中的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如果问号在大括号的边上就表示算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今后要更加努力哟!学生做题比赛,教师观察学生计算方法,适时指导。结果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12做个加法表。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能力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准备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以前是老师给你们讲,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你们有信心吗?
二、探究新知:
1.整理加法表。
师:现在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把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
师:老师已经把我们学过的加法算式都整理在了卡片上,我们要想把这些整理好,就要仔细看看,好好想一想先确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师:其实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但是总结得不够好,应该说我们可以以得数为标准进行分类或者以算式里面的数为标准进行整理,都可以。不过老师有一个更好的办法,那就是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竖着把得数相同的算式摆成一列;横着也按顺序把含有同一个数的算式摆成一排,这样就能整理成一个表格了。大家看(出示不完整的加法表),这个加法表还不完整,老师已经摆了一些加法算式卡片,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关注小组分工是否明确。组织交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
找出得数是3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0的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4。
学生会发现:
第一列两个数相加都是10。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对,想一想第二列往下写哪个算式呢?
学生可能猜测:
第二列两个数相加都是9。往下写9+0,8+1……
师:按课前划分的小组,每个小组在一起仿照这个开始整理,完成这个表格吧!学生认真看明白后,动手把相应的算式卡片放人表格里,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整理学习过的知识,为防止学生在整理加法表时,不知如何填写,先引导学生明确整理的依据和标准,并给出部分例子做参考,降低教学难度,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2.探索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可能发现:
生1:横着看第一排算式都是加0,第二排都是加1,第三排都是加2……
生2:竖着看第一列算式得数是10,第二列算式的得数是9,第三列算式的得数是8……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加法算式的方法,下一节课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来整理减法算式,好好想想该怎么做。
生3:从右上到左下斜着看,每个算式的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算式多1,得数比前一个算式多1。
生4:每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就增加1,算式的得数相等。
设计意图:表中算式的排列有明显的规律,也有隐含的规律,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板书设计:10以内加法表
109876543210
10+09+08+07+06+05+04+03+02+01+00+0
9+18+17+16+15+14+13+12+11+10+1
8+27+26+25+24+23+22+21+20+2
7+36+35+34+33+32+31+30+3
6+45+44+43+42+41+40+4
5+54+53+52+51+50+5
4+63+62+61+60+6
3+72+71+70+7
2+81+80+8
1+90+9
0+10
教学反思:
课题13做个减法表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减法表的过程。
能力目标:能把10以内的减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减法表中,能发现减法表的简单规律,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情感目标: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减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准备10以内减法算式的卡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运用小组合作完成了对10以内加法表的整理,大家整理得很好。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10以内的减法表,仍然由同学们自己来进行整理,你们有信心做好吗?
1.整理减法表。
师:同学们看一看教材第51页笑笑做的减法表,你们发现这些算式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吗?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分工进行整理。
师:请各组介绍一下你们整理的减法表。
2.探索规律。
师:观察我们整理的减法表,你发现了哪些规律?学生可能回答:
生1:第一排都是10减几,也就是10减l~10各数;第二排都是9减1~9各数;第三行都是8减1~8各数……
生2:从上往下看,后一个算式的两个数字都比前一个算式的少1,得数相等。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后,分工整理。教师巡视,重点指导整理有困难的小组,必要时作为参与者和同学合作整理。
生3:从右上往左下看,后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不变,得数减少1。加法表的整理方式与减法表的整理方式有相同之处。由加法表引入,为进行减法表整理作了思维方式上的铺垫。
交流为学生创设了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和分享他人学习成果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师: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都已经进行了整理,相信同学们的口算能力一定有了很大的进步。
下面,我们来个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出示口算卡:
1+75+39+08+24+3
9-78-47-36-49-6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就学完了,需要多加练习才能算得更快更准,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课下多练习别骄傲。
考查学生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
板书设计:10以内的减法表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教学时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数、人数、读数、写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实物操作,使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能力目标: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情感目标: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愉悦。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情况分析学校教育的开始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学时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指导。
单元教学重点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单元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初入学的学生不太容易分辨数字的结构和笔顺,容易搞错上、下、左、右的位置。由于学生的手指肌肉不是特别灵活,要把数字写的正确、整齐、匀称是比较苦难的,因此,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求成,可以要求学生每次少写几个,经常练习,除课本中的练习外,教师可组织学生在田字格本中练习写数,逐步提高。
学困生突破方法
课时划分
课题可爱的校园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生对书中情境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能力目标:借助挂图引导学生充分观察,交流图中物体的数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会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大家想不想学好它?大家会从1数到10吗?
二、探索新知:
1、寻找身体上的数
师:1——10这几个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身上就有许多,快找一找,说一说!
(学生可能说:有1个脑袋,1张嘴,10个手指等。只要说得对,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同时要注意让学生把话说完整。)
2、寻找教室里的数
师:同学们在自己身上找到了这么多的数,真了不起!快来看看我们的教室,你们能发现哪些数?
(学生可能会说:有1块黑板,2扇门,6盏灯,25张桌子,47名学生……对于能说出比10大的数的学生要及时鼓励。)
(1)学生之间互相观察,互相说。
(2)集体反馈交流。
(1)学生独立观察,寻找个数。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3、寻找校园里的数
师:现在,我们要数一数“可爱的校园”中的数。
4、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在忙什么啊?你发现什么呢?
三、课堂总结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睁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想和他们交朋友吗?你打算怎么做?
(1)学生独立观察,寻找个数。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
这节课我们在数数,发现我们身边到处都是数学
课后到校园到处看看,边看,边和小朋友交流,再把看到的记下来,明天上课和大家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可爱的校园
12345678910
教学反思:
课题快乐的家园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1可以表示1个体(如1个萝卜),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合(如1筐萝卜),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
能力目标:借助挂图引导学生充分观察,交流图中物体的数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数“1”的含义。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知
1.师: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有一位小动物要和我们一起学习,猜猜它是谁?(出示机灵狗)
2.师:原来是机灵狗。机灵狗给我们带来一幅美丽的图画,看看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能发幅的图的奥秘?(出示“快乐的家园”情景图)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认识基数与序数。
1.出示“快乐的家园”情景图
师:这是一个美丽的家园,生活在这样的家园里,淘气一定非常快乐。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有多少?
2、学习1可以表示什么?
观察课本中的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用数学的语言来叙述。
说说1个萝卜和1筐萝卜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用到1的地方?
3、学习2、3、4可以表示什么?
(1)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说说看到了什么?
(2)互相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看的?
(3)集体交流。
和同桌的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1个萝卜、1筐萝卜、1个太阳、1座大山……)
体会数不仅可以表示多少(如运动员的人数),也可以表示顺序(如小运动员球衣上的号码)。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4、练习
(1)连线。(找朋友)
(2)数一数,画一画。
先让学生说说,你在这里看到了什么?
书上是怎么来表示看到的数的?
(3)选同样的数。可以用两种方法,一是数出左边的数量,再从右边选出同样数量的物体圈上,二是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然后再圈起来。
5、小结: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先让学生观察,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画画来表示吗?
老师说清题目的意思,在让学生自己完成。
板书设计:快乐的家园
1
2
345
678910
教学反思:
课题玩具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数数、读数、写数,初步体会数序的含义。
能力目标: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情感目标:1、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体会数的意义,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数字。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课件。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创设情境。
(一)引入。
1、开学这几天,你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2、有认识一位新朋友的吗?谁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有更多的吗?这2个新朋友是谁?
3、板书:12345
(二)出示主题图。
1、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
2、他们在玩些什么玩具?请你数一数,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物体数量。
二、尝试探索。
(一)教师提问:
1、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物体的数量的?(数出来的)
2、你是怎样数的?
(二)指名数一数,说一说。
1、小组讨论:你认为怎样数数比较好?为什么?
2、小组合作:数出铅笔盒里文具的个数。(指名展示,全班交流。)
3、如果你想请你的新朋友到家里做客,你准备怎样做?
(1)我准备拿2个洋娃娃请好朋友玩。
(2)我准备拿4辆小汽车请好朋友玩。
(3)我准备拿5把玩具手枪请好朋友玩。
(1)同学之间互相介召、互相说。
(2)指名回答。
(他们在玩玩具,有5个积木、4辆汽车、3个皮球等等)
(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
思考:如果有更多的物体,又可以怎样数数呢?(三个三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三)揭示课题。
1、刚才同学们准备了那么多的玩具,你们真是一个好客的小主人。同时我也听出来了,你们说出了许多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2、板书:玩具(1、2、3、4、5)
(四)指导书写。
1、我们会数出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些数该怎么写呢?
2、指名板书。
3、你们觉得他们写的怎么样?
4、出示田字格及示范字。
5、让我们一起来练习怎么写的。
6、你认为哪儿写的比较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三、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谁会写1?2怎么写?
那么怎样写才能写的又漂亮又规范呢?
看到这些字你有什么感觉?
(生描示范字,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玩具
1—5的数的认识与书写
课题小猫钓鱼(0的认识)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三个含义,通过直尺认识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能力目标:2、指导学生规范写0,培养学生书写能力。
情感目标:3、引导学生观察图,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理解0的三个含义。
教具准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你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
2、放录音,听故事。
二、观察画面,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1)你猜猜故事里的小猫是哪一只?
(2)别的小猫钓了多少条,你们知道吗?
2、出示小猫图片。
(1)学生在书上写数。(2)展示。
(3)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4)小黄猫一只也没钓着,在他的下面应该写几呢?
3、出示图片。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0”的认识。
(2)0也和1、2、3这些数一样,也是一个数。
(3)小猫下面的“0”在这里表示什么呢?
三、感知0的另两种含义。
1、你还在哪见过0?
2、出示尺子图片。
(1)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这个0表示什么呢?小结:
3、出示温度计图片。
(1)在温度计上也有0,这个0又是什么意思?
(2)0度是水变成冰的温度,当温度下降到0度时水就开始结冰了。
(3)0度可以这样表示“0℃”。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你们能把这些数写在下面的田格里吗?
(板书:0的认识)
我们在直尺上发现了0,请同学们拿出直尺看一看。
(这些数是按顺序排列的,从0开始的)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直尺上的这个0,表示开始,起点的意思。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四、学习写“0”。
1、我们在这么多地方见过0,0是怎样写出来的,请看大屏幕。
(1)课件演示:0的写法
(2)边演示边讲解:0是一笔写成,起笔在右上边线中间偏上一点,向上碰到上边线,再向左下写,写到横竖中线焦点的地方,与竖中线接触,然后向右下拐,到下边线中间偏左的地方与下线接触,再往上拐到中线附近,与右边线接触,再继续向上,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接。
2、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书写。
4、出示学生作品。
5、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6、完成练一练第二题。
五、课堂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三题。
2、完成练一练第四题。怎样数得快?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请你用手指和课件演示一起写一遍。
(1)你能把下面的空格写完吗?
(2)出示学生写法。(3)哪种写法对呢?为什么?
(4)这两种方法都对,第一种是接着写的,第二种是照样子写的。
(5)你们写得真棒!在写好字的同时,还注意了写字的姿势。下面我们一起来休息一下。
(1)请你从0开始,按顺序把这些数连起来。
(2)你们画出的是什么呢?(小熊举重)
(3)谁还想把你的作品给大家看看?
(1)请你先想想,怎样数快,再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说说,看谁的方法最快。
(2)指名演示怎样数。
板书设计:
小猫钓鱼
0的认识
教学反思:
课题文具(6—10的认识和书写)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6~10各数,能正确数出6~10的物体个数;正确读、写6~10各数;顺数、倒数0~10各数。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动手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实物、符号、数字的联系。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检查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自信心,渗透爱科学的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6~10各数的书写
教学难点6、8、9的书写
教具准备田字格黑板、6~10的数字卡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创设情景,出示主题图,认识6~10各数。
1、新学期到了,同学们都买了什么文具?
2、你能数数这文具店里有哪些文具吗?
4、零乱贴出6~10的数字卡片。
二、实践活动,感知身边的数学。
1、小小文具店的各种文具我们数清楚了,可是我们小朋友的文具盒里有些什么呢?老师也想了解一下,谁愿意数一数,再
2、数自己的文具。
3、数两个人的文具。
①谁的铅笔比谁
②谁的直尺比谁的长?
三、写一写,说一说。
1、小朋友真会动脑筋,用不同的方法了解了两个同桌学习用品的情况,接下来,我们就要把今天认识的6、7、8、9、10写下来,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好。
指导学生看书连线:我们的书中也有一个小小文具店,你能数一数,把学习用具和数字朋友连起来吗?同学们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样连的?
(1)数出自己文具盒里的文具,记在心里,再和同桌的伙伴说一说。
(2)再指定2~3组学习伙伴汇报给大家听,语言简洁明了。
(1)把同桌两人的文具合在一起,再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多少个?
(2)汇报交流。
(3)在数你们两个人的文具时,你还发现了什么?
(1)观察数字卡片6、7、8、9、10,说说6、7、8、9、10像什么?
(6像口哨,7像镰刀,8像葫芦,9像调羹。)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2、指导学生写。
教师边示范,边说明各数的书写要点:
6的书写要点:从右上有起笔往左下角写,再在下半格画一个圆。注意:下半部分的圆要写满下半格。
7的书写要点:从左上角起笔往右上角写平,再往上半格的中间拉。
8的书写要点:从右上格起笔,先写一个拼音“S”,再往右上格写,注意:不能写成两个圆合在一起。
9的书写要点:像拼音字母“q”,但这一竖要向左边斜一点。
注意:上半部分的圆要占满上半格。
10的书写要点:左边的1和右边的0分别占半格。
3、小组内说一说:6、7、8、9、10还可以表示什么?
四、练一练。
我们已经学习了0~10各数,你能顺着数吗?倒着数呢?
(2)学生边看老师示范或课件演示,边在桌子上用手写一写。
(3)学生在第10页上先描4个,再独立写一个。
(4)小比赛:每个小朋友在本子上写6~10各两个,再在小组内评评谁写得好,并展示给大家看。
(5)你会写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吗?试试看。
先请2~3名学生数一数,再全班齐数。
板书设计:
文具
(6—10的认识和书写)
678910
教学反思:
课题快乐的午餐(比多少)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数一数、比一比、画一画的活动中,直观认识两个数量(10以内)间的相等与不等关系。
能力目标:结合动手操作活动,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积累一一对应的活动经验。
情感目标:继续学习并养成认真倾听,有序操作,大胆表达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教学难点结合动手操作活动,积累一一对应的活动经验
教具准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主题图:一群小松鼠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动物餐厅,准备美餐一顿,爱动脑筋的小松鼠发现了好多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板书:快乐的午餐
二、操作感知,感悟“一一对应”
1、让学生动手操作,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
①盘子够吗?学生说出后,你是怎么知道的?6和6一样多。要比较物体的多少可以数数;也可以一个对一个的进行比较。老师这里有松鼠和盘子图,我们一起来摆一摆,看看盘子到底够吗?一只松鼠要发一个盘子,那我们就把一个盘子对着一只松鼠摆,一个对着一个。
②勺子够吗?餐厅里的勺子够吗?我们一起来摆一摆。指名学生摆一摆。
③杯子够吗?有了盘子勺子,还要给每只小松鼠准备杯子,餐厅里的杯子够吗?
2、看图让学生说一说哪个最多、那个最少。理解“多少、同样多、最多、最少”的含义。
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6只松鼠、6个盘子、5把勺子、7个杯子
(用线连起来)每只松鼠都有一个盘子有没有多余,那我们可以说松鼠和盘子一样多(相等)。
注意让学生一个对着一个摆,勺子不够,少了1个。那我们可以说勺子比松鼠少(1个)
我们一起摆一摆。一个对着一个摆,杯子够,多一个。我们可以说杯子比松鼠多(1个)
我们一起再来看看“哪个最多,哪个最少?”杯子最多,勺子最少。
要比较物体的多少可以数数;也可以一个对一个的进行比较。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三、练习反馈,强化思维
1、拍手游戏,前后呼应。
如:师拍3下,你和我一样多。生相应拍手3下。
师拍4下,你比我多。生相应拍手5下。(指名说)
师拍4下,你比我少。生相应拍手3下。(指名说)
2、画一画。完成教材“练一练”的第1题。
引导学生先读每道题的要求,再按要求画。画完后,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3、完成教材“练一练”第2、3题。
4、完成教材“练一练”第4题。
。
(四)课堂小结
回忆下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先读一读小动物说的话,然后小组演一演,借助学具摆一摆,最后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快乐的午餐
比多少
同样多最多最少
教学反思:
课题动物乐园(认识“=”“>“<”)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能力目标: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读法和作用,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情感目标: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1、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2、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1、课件演示:动物乐园场景。
今天,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
2、汇报交流。
3、设疑激趣:来了这么多的动物,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来比一比看。
①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怎么比?比的结果是什么?
②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和同样多、比多、比少。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比较小小熊和小鹿的个数,认识“=”。(研究第一种情况)
(1)图上有几只小小熊?几只小鹿?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2)学习等号
小小熊有4只,小鹿也有4只,我们就说小小熊和小鹿的只数同样多,4和4同样多,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
(3)写一写。
教师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地书写“=”。
(4)举例:除了4=4以外,你还能举出别的例子来吗?根据汇报,师板书。
2、认识“”、“”(小兔和小猴比、小猴和小鸟比)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
(5只小白小兔,4只小小熊,4只小鹿,3只小猴子,2只小小鸟)
A、独立思考。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我用数的方法来比较。鹿有4只,小熊有4只,所以鹿和小熊一样多。)
课件出示4=4读作:4等于4
看黑板上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等号两边的数一样)“两边相同用等号”。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1)认识“”。
课件动画演示等号变大于号:把等号左边的口张大点,右边的口变小点,就成了大于号。(让学生体会到符号之间的联系)
(2)认识小于号。
“”的名字叫什么?(小于号)这个式子怎么读?35(3小于5)。课件:我们用左手表示小于号,撑开食指和大拇指,“大口朝右小于号”。
(3)写一写。
三、练习与拓展。
1、练习使用“<”“>”
(1)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
(2)引导发现: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3)课件出示书第13页“填一填”。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这个式子53怎么读?(5大于3)。用手势帮助我们记住大于号,课件演示:把右手食指和大拇指撑开,形成一个大于号,“大口朝左大于号”。
教师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地书写“”、“”。
请同桌交流:说一说几大于几?几小于几?课件逐一出示。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再讲评。
板书设计:
动物乐园
认识“=、<和>”
4=4
3>24<5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教案北师大版
第二单元比较
一、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经历比较实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二、单元教学建议:
1、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2、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
3、联系生活实际,自己比较活动。
4、本单元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动物乐园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2~3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初步学会数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初步体会数的广泛性。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交流等探求活动,初步形成数感,锻炼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1)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形成合作参与意识,尊重与欣赏他人的意识。
(2)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养成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们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们来到学校,看到咱们的校园非常美丽吧?今天,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也背着书包来到学校,猜猜看,动物学校有些什么动物呀?
生:有小兔、小猴、小狗、小熊、大象、小松鼠、小猫……
师:小朋友们想的真多,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动物学校开学的情况吧!(出示主题图)
(点评:教师利用语言魅力,使学生感知校园的美丽,并通过故事情节将孩子引入动物世界的童话中去,从而激发学生愿意观察的欲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二)探究活动
1、任意观察
问:看看动物学校有什么?
师:数数图上的动物分别有多少。它们都在什么地方?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伙伴吗?
指定部分学生汇报。
(点评:让学生尽情地看,使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自主地、有兴趣地观察,自然感知各数,自我体会发展——数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渗透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形成对数的感知和表象,初步体会交流的快乐。)
2、探讨数数规律
师:刚才你们的汇报都非常好,但是老师一样一个小小的建议,能不能按照一定的方法来数一数呢?
(1)四人小组内探讨数数规律。
(2)汇报:你们是怎样数的?
小组甲:先数数目小的,再数数目大的。
小组乙:先数远的,再数近的。
小组丙:先数上面的,再数下面的。
小组丁:从左边数到右边。
(3)互评:你们认为你们组的数法有什么优点?你们认为别的小组方法比你们组好在什么地方?你想为他们提什么建议?
(4)教师小结:真能干,你们用不同的方法仔细观察了动物学校各个物体的数量,会正确的数出1~10各数。
(点评:让学生在互相启迪过程中感知认识,完善认识,并感受到如何评价自己、评价他人和倾听他人意见。在看、数、听、说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交流信息、收集信息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个性化。课堂成了学生探索与交流、自由表达观点、实现心灵放飞的舞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情感。)
(三)及时强化,层层深入
1、寻找身体上的数
(1)同桌之间互相观察、交流。
(2)集体反馈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2、数周围的实物
3、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1)手里最多能拿几支粉笔?
(2)盘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3)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4、寻找校园里的数(可带领学生去操场上找一找,说一说。)
(点评:在整个练习过程中,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看、猜、想、说、验,让学生主动探索,集体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渗透估计的意识,使学生在相互启发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有益于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
第二课时高矮
一、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渗透帮助他人的教育。
二、教学流程设计:
1、图片出示,创设情景
长颈鹿和大象谁高谁矮?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2、选用哪个钉子好?
(根据生活经验,厚的木版用长一些的钉子,薄一点的木板用短一点的钉子。)
3、哪跟绳子最长,哪根最短?
说一说,比较的方法以及理由。
4、拓展练习
汽车能否从桥下通过?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5、比较站在不同高度上的小兔子的高矮。
(1)学生观察,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注意让学生说说比较高矮时要注意什么?(同一个起点)
三、教学反思:学生对高矮和长短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上课的效果比较明显,比较小兔这一环节容易出错。
第三课时轻重
一、教学目标: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和理解。
二、教学流程:
1、指导学生观察情景图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引出课题。
2、拓展延伸
(1)掂一掂,请学生拿数学数和铅笔盒掂一掂,哪个重,哪个轻。
(2)书上练习认为哪个重画“O”,哪个轻画“times;”
3、重点第4题,不要求所有学生会做。
三、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上册《比较》学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尊重别人想法的良好学习习惯,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3.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4.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重难点,关键
重点:体验比较的过程,获得比较的不同方法.
难点:理解感知最大与最小,最多与最少.
关键: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使学生获得对比较多少,高矮,长短,大小,轻重的体验活动.
课时参考:4课时
第一课时过生日
教学内容:课本内容18-19页
知识与技能:
1.会比较物体的大小和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与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讨论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养成与他人交流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会正确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
2.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最大与最小,最多与最少.
教学难点:会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3个塑料杯一些水2本书
教学方法:通过引导、观察,启发学生思考。
教学过程
一、探索
1.比大小,多少
师:今天小明的妈妈过生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桌子上摆了什么?(学生回答)
(1)说一说,3块蛋糕哪个最大,哪个最小?西瓜呢?(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哪杯装得最多?哪杯最少?(引导学生观察杯子的粗细,学会推理)
小结:几个不同大小的物体比较,最大和最小的,都只有一个.
(3)两瓶饮料,哪个装得多?
二.联系生活比较
师伸出一只手,让小朋友也伸出自己的手.
师:比比你们的手和老师的手,哪个大,哪个小?
生:老师的手大,我们的手小.
师:谁比谁的大?谁比谁的小?(学生回答略)
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一下我们身边的东西,找出两种物体来比一比大小.
师:比较大小的时候,小朋友可以用眼睛看出来,比较多少时,小朋友一般要数一数再比较.同桌之间比较一下谁的铅笔多,谁的铅笔少.
三.练一练
1.P19第1题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题目要求,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2.练一练第2题
本题是3个物品之间的比较,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强调最大、最小都只有一个。
3.第3题
通过观察交流,发展学生推理能力。
4、第4题
(1)指导学生观察图,用自己的语言编个短故事.
(2)学生在反馈时,教师根据学生编的故事提出数学问题:
爸爸,妈妈,谁喝得多?(学生讨论后回答)
问:为什么爸爸,妈妈喝得不一样,谁比较渴?为什么呢?
5.练一练第5题
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
师:认真观察每个杯子里的水,动脑筋想想,每杯水里都放入一块一样大的搪,哪杯水最甜?
六.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下课啦
教学内容:课本第20~21页
知识与技能:
1.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或三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厚薄等。
2.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能力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知识,通过所学知识判断事物的高矮和长短等。
教学重点
1.会比较事物的高矮和长短.
2.知道在比较高矮(或长短、厚薄)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并初步学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用多种方法比较。
教学工具:2本书(薄厚各1个)2条绳子(一长一短)
教学方法:引导观察、启发思考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比一比高矮,看看全班谁最高.好不好?
二.新知识
1.比一比
先请两位同学上来比一比.(让一位同学站在台阶上,另一位站在抬价下,进行比较)用手比划一下谁高.
师:我们这样让他们比较后知道了站在台阶上的同学比台阶下的同学高,这样比行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不在同一位置上,不能这样比.
师:那如果他们和书上的同学一样比好吗?小男孩该一点,是吗?
生:不是,因为小男孩垫起了脚.
师:第二幅图,他们这样比行吗?谁高?谁矮?
生1:行,小女孩高一点,小男孩矮一点.
生2:我觉得他们一样高.
师:那我们谁来说一说怎样比较高矮才合理?
小结:我们必须站在同一个位置,不能垫脚来比较才合理.
2.说一说
现在我们知道了该怎样比较高矮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图中的小朋友们下课啦,他们在干什么呀?
(1)说说谁高谁矮?
(2)图中的跳绳谁长?谁短?
3.选哪个钉子好?
(1)小组内互相讨论
(2)集体反馈
你们讨论的怎么样了,我们的淘气应该选哪个钉子呢?
师:第1个太小了,钉子钉不过去,不能把凳子面和凳子腿钉到一起.而第3个太长,会把凳子敲坏;所以用第2个最好,它的长度正好不短不长.
三.练一练
1.完成练一练1-3题
四.作业
五.课后小记:
第四课时练一练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57~5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
2、数学思考:探索中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的算理。
3、问题解决: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加减法的意义。
4、情感态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观察画面,淘气和笑笑在做什么?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直接要求学生提出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进入本课学习内容。
二、独学思疑,合作交流。
解决提出的问题: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玉米?
比多比少,实际上就是两个数相差多少,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怎样列式呢?
学生用减法计算,算式是: 57 - 42 = ?
57和42都是两位数,你学过哪些两位数的减法计算?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计算57-42吗?
独立尝试,抽生汇报。
1、把42拆成4个十和2个一,先用两位数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
2、把57拆成5个十和7个一,把42拆成4个十和2个一,先用整十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减一位数,再把结果相加。
你能用摆小棒的方法,验证刚才的算法吗?(能)学生尝试。
在小组内一边摆一边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设计意图】首先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再借助小棒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计算的道理。
三、内化展示,点拨引领。
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说说这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独立操作计算,师巡视、个别指导,指名生汇报操作过程。
除了这两种方法,你能用竖式计算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汇报减法的竖式过程:(师板书过程)
57先在上面写出被减数57,
-4 2 再在下面写出减数 42,个位对个位,十位与十位对齐
15从个位算起,7-2=5,再计算十位5-4=1,得到15。
列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小结:计算的时候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设计意图】通过拨计数器加深学生对位值的理解,为学生理解竖式做支撑,明白相同数位相减的道理。当学生理解了算理后再来巩固计算的具体写法。
四、实践运用,体验成功。
课件出示练习题,指导学生完成。
1.森林医生,学生说一说错误原因并纠正。
2.用竖式计算,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解决问题,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指名说说解答过程。
五、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今天解决了哪些问题,是用什么知识来解决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总结所学知识,促进知识建构,实现情知共融。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第七单元:加减法(二)
捆小棒(11~20各数的认识)
1、计数器表示数的方法是摆小棒表示数的方法的简化和抽象:
计数器上的数的“十位”与“捆”对应,“个位”与“根”对应。这次抽象形成了极为重要的位值概念。
2、认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十”,知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3、在摆一摆、数一数、捆一捆活动中,认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以及数的组合。
搭积木(十几加(减)几的加减法)
1、用形象的积木,帮助学生认识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即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为加法,减少为减法。)
2、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都是先在个位上加或减,然后再与十位上相加或相减。
3、在计算中找规律,理解加法中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相加结果不变。减法中,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所得的差越小。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
1、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
2、理解凑十法的简便性。(把与9相加的另一加数分解成1和几,使9和1凑成10,再用10加上剩余的数,就是“9+?”的凑十法。
3、直接对进位加法的算式进行计算,以作为巩固练习。
有几棵树(8加几的进位加法)
1、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9+?”的经验探索“8+?”的计算方法。
第一种方法:把8凑10,分解另一个加数。
第二种方法:把8分解,将另一个加数凑成10。
2、进一步理解“凑十法”。
3、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买铅笔(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一))
1、学会“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2、让学生探索并学会“十几减八”的退位减法及相关数学问题。
3、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第一种方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9或8,从十位退一在个位加十再减。
第二种方法:将十几分解10和几,用10减9或8,再用结果加上分得的另一个数。
第三种方法:逆向思维,做减法想加法,9(8)加几等于十几,十几减9(8)就等于几。
第四种方法:十几减9可以想成用个位数加1。(十几减9就用几加1)
以上几种方法不是要求每一位学生全部掌握,但是要求学生明确退位减法的算理。
跳伞表演(十几减内的退位减法(二))
1、正确计算十几减7、减6等数的减法。(减5、4、3、2等数的减法在教学实际情况中进行穿插安排。)
2、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美丽的田园(解决问题)
1、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3、使学生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4、多角度的认识一个数,建立数感。
学生已经认识了——10各数,在1——10的加减法学习时学生对11——20各数也有了简单的接触。
11~20各数的认识,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整理房间》教案设计北师大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上册数学《整理房间》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52~5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能对物体进行整理分类。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判断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与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按一定标准来分类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标准来分类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激思:
师:同学们,你们有自己的房间吗?谁是自己整理的请举手。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整理的效果如何?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也有自己的房间,想不想去看看?
这是淘气的房间,这是笑笑的房间,你想说点什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帮淘气整理房间。板题:《整理房间》
二、启思
1、都说笑笑笑房间整齐,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整理的?学习她的好方法来帮淘气整理好吗?生:好!
2、看看笑笑房间里都有些什么?这么多东西,她是如何摆放的?
3、你知道她为什么把球和玩具熊放在一起吗?仔细想想他们是干什么用的?(引出三类:服装类、学习用品类、玩具类)
4、我们看到笑笑是把有相同用途的物品一类一类来摆放的,分成了“玩具类”“学习用品类”“服装类”。这就是:分类。
三、展思:
1、再来看看淘气的房间,看来淘气像你们大多数人一样还不会整理自己的物品。今天老师把淘气房间的一些物品带到了课堂上,来看看这是什么?应该放在哪一类?为什么放在这一类?
例如:这个是铅笔,学习用的,所以放在学习用品类。
2、看看这是什么?应放在哪一类?为什么放在这一类?
(袜子、玩具熊......)
师:现在淘气房间的其余物品都在你们手上了,拿到物品的同学请你想一想,你要把它贴在哪一类?为什么贴在这一类?准备好了来站队,把这些物品在黑板上分类贴好。
5、我们来看看淘气的房间中每一类都有哪些物品?(生读)
6、经过你们的整理,看看淘气的房间变成什么样了?
7、淘气要用铅笔该去哪一类找?玩具小汽车呢?
8、淘气的妈妈又买来了故事书,放在哪一类?为什么?
9、冬天来了,妈妈给淘气买了一条围巾,应该放在哪一类?为什么?
10、现在你觉得分类有什么好处?
四、促思: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分类也有许多分类,我们一起来看看(欣赏生活中的分类)
五、拓思:
1、今天学习了分类,帮淘气整理了房间,你收获大吗?敢不敢接受挑战?
2、那就让我们一起开启今天的阳光之旅吧!
(1)一缕阳光:
你能按照会飞和不会飞来给下列动物分类吗?
(2)光芒闪耀:
小组合作:你能给下列物品分类吗?
温馨提示:
1、拿出学习袋里的学具,小组内说一说都有哪物品?
2、小组讨论,你想怎样给他们分类?说说你的理由。
(3)潜能无限:
请你给下列图形分类。(形状,颜色、大小)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相信你们一定收获不少,用你智慧的双眼和灵活的大脑去发现生活中的分类吧。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比较教案(新版北师大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7898.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