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19课缔约结盟的狂潮导学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19课缔约结盟的狂潮导学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19课缔约结盟的狂潮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看图指出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了解各组成国的地理位置,提高识图能力。
2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形成过程,德奥同盟条约,法俄军事协定的内容,了解欧洲列强结盟的目的。
3了解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资本主义列强为了重新瓜分世界,根据自身利益形成两大军事集团。
2认识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使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
3由于列强的激烈争夺使巴尔干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2难点:认识欧洲列强结成军事同盟的目的。
教学方法:
充分运用地图引导学生掌握各国的地理位置,通过活动法、讨论法,认识到欧洲列强结成军事同盟的目的,和理解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教学准备: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示意图》、《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形势图》、《世界地图》。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出示《第一次世界大站前的巴尔干半岛形势图》,历史地图册26页)你可知道当今欧洲的巴尔干半岛纠纷不断,但你是否知道,自古以来哪里就是一个是非之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围绕巴尔干问题的争端,在欧洲形成了两个军事集团,正式那两个军事集团之间的争斗酿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板书课题)
二学习目标:(出示小黑板)
1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
2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三学生活动讨论及教师引导教学:
(一)一国主导的“三国同盟”

1资本主义列强缔结盟约的历史背景。
学生阅读、交流以后,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19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各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列强之间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摩擦不断,局部战争时有发生。为了能在竞争中战胜对方,列强之间采取了结盟的方式扩大竞争实力。随着德国经济、军事力量的不断增强,它在欧洲迅速崛起,首先着手拼凑军事同盟,准备称霸欧洲和世界。
2“三国同盟”的形成原因、过程和同盟条约内容。
学生4人一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回答。
(二)拼盘式的“三国协约”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自主合作学习以下两点)
1法俄协定的签订。
2英法、英俄分别签订军事协定。

对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和盟约内容采用扮演法,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德皇、沙皇,说出主动与别国结盟的过程和盟约内容。

请结合德奥法俄签订的条约内容想一想,欧洲列强结成军事同盟的目的是什么?
(这是本课的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条约都规定,一国受进攻,签约国就要全力援助。)
(三)火星四溅的巴尔干
结合课后的“活动建议”掌握,注意结合地图掌握巴尔干的位置,了解列强争夺巴尔干的原因和后果。
问题:一战前夕,巴尔干半岛地区的矛盾空前激化,成为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争夺的焦点,并成为世界大战的火药桶的最主要原因是()
A、该地区的民族矛盾尖锐复杂
B、有的巴尔干国家推行地区霸权主义
C、奥匈帝国在该地区不断进行扩张
D、欧洲列强纷纷介入,以扩张自己的势力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
教师结合列强争夺巴尔干的原因和后果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两大军事集团为控制欧洲和世界霸权进行激烈的争夺,是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通过讨论使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是世界和平受到了严重威胁。
四本课小结:
结合地图总结指出:
以德国为核心的德奥意三国同盟和以英为中心的英法俄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列强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结果,两大军事集团的激烈争夺使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世界大战迫在眉睫,一触即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就是两大军事集团争夺世界霸权的结果。
五自我测评
1“三国协约”的参加国指的是()
A英国B意大利C法国D俄国
2“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是怎样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扩展阅读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导学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导学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讲述张謇办实业的故事,说出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

能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被张謇等施己所长、报效国家的爱国操行所感染,树立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

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难点:正确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学法指导:1、通过分析张謇纱厂的兴衰与民族工业的发展这两目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分析方法。

2、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荣氏家族的兴衰,使学生掌握分析方法。

3、在课堂上出示大量信息,由学生总结提炼、培养利用课程资源表达有效信息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状元实业家张謇

1、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2、清末状元提出了“”的口号,毅然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知识点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从到末年,我国虽然出现了一些民族工业的萌芽,但受到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

2、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

3、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

4、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说来是。

5、从行业上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部门。

(二)合作探究:

1、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能得到发展?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三)知识梳理:

(四)达标检测:

选择题:

1、创办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的是()

A、林则徐B、张謇C、郭沫若D、董必武

2、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这种现象出现于下列哪一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

3、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近代工业开始于()

A、辛亥革命后B、《马关条约》签订后C、洋务运动后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指()

A、19世纪60-70年代B、19世纪末20世纪初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解放战争时期

5、下列不属于阻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三座大山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B、封建主义C、官僚资本主义D、帝国主义

二、材料题

1899年5月23日,某纱厂开工试车,这件事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因为纱厂的创办人是5年前夺魁的状元。一个状元竟然“舍本逐末”,这在历史上是从来没有的。更使人感到疑惑的是,当时投资办厂的风险是非常大的,而他却反其道而行之。

请回答:

1、材料中所说的状元是指谁?他创办的纱厂名称是什么?

2、说出材料中人物的思想主张。

3、此人为何要去办厂?通过他创办实业,你想到了什么?

第19课全面抗战的兴起学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第19课全面抗战的兴起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19课全面抗战的兴起学案

一、课程标准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二、学习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七七事变;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

2、过程与方法:复述七七事变的经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三、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七七事变

2、难点:国共第二次合作、联合抗日的实现

四、学法指导:

一、全面抗战的开始。七七事变

(1)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以军事演习为名,借口,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炮轰。中国军队奋起抵抗,这就是,又称。标志

性质:日本帝国主义精心策划,为发动对中国的全面侵略而蓄意制造的事件。

(2)为扩大侵略,在七七事变后,日军调集大批军队,向和

发起大规模进攻,7月底,两城先后陷落。8月13日,日军又对

发动进攻,企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共赴国难

(1)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国共两党再度携手。7月8日,中共发表

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7月17日,蒋介石发表表示。

(2)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陕北红军改编为,南方游击队改编为

。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了中国共产党提交的,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三、平型关大捷

背景:

经过:1937年9月,在山西省东北部的附近,一一五师伏击日军,歼敌多人,击毁汽车多辆。意义:

五、练习检测

(一)达标反馈

1、下面哪一场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

A、平型关战役B、凇沪大战C、百团大战D、台儿庄战役

2、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于()

A、1937年10月B、1937年9月C、1937年8月D、1937年7月

3、八一三事变是指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大举进攻()

A、北平B、南京C、上海D、重庆

4、现在北京有一条马路名字叫“赵登禹路”,是为了纪念赵登禹,他牺牲在()

A、平型关大捷中B、台儿庄战役C、七七事变中D、九一八事变中

5、七七事变发生于()

A、1938年B、1937年C、1936年D、1935年

6、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B、八一三事变C、七七事变D、西安事变

(二)延伸拓展

1、材料题: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全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侵掠!

——中共抗日通电

请回答:

(1)通电中“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具体指什么事件?

(2)通电中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什么主张?

(3)通电中提到的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事变名称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八一三事变

时间

地点

简单经过

结果

2、看一看《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你能指出卢沟桥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吗?

第19课《拉萨的天空》课堂导学设计


19拉萨的天空
名师导学
1理清结构:
2语言特色:
本文语言清丽、俊逸,却又不失厚重;想象丰富、奇特,笔法灵活多变,并综合运用了比喻、比拟、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
3把握重点:
作者是怎样描写拉萨的天空和朝拜者的?
(一)对拉萨的天空的描写:
1.多个形容词。如:湛蓝、深邃、鲜活……
2.多种修辞。如:比喻、夸张、引用。
3.利用通感。如:蓝得可以发出声音,它可以把你的视线冻结。
4.直接具体描写。如:拉萨天空的蓝色是属于那种纯粹得淋漓尽致、无拘无束的色彩。
5.间接衬托。白云、草地、布达拉宫。
(二)对朝拜者的描写:
1.行动描写。如:他们全身伏地,朝圣拜佛,一步一磕头……
2.神情描写。如:满脸的沧桑。
3.服饰描写。如:这些朝觐者的手上戴着皮套,两个膝盖上扎绑着护膝。
4.细节描写。如:衣褶里雪霜搅和着的沙尘。
5.语言描写。如:拉萨!我的亲娘!
4攻克难点:
拉萨的天空和天空下的朝拜者有什么特点?对藏族少年的描写,体现了什么?
拉萨的天空湛蓝、清澈,能净化人的灵魂;天空下的朝拜者,虔诚、质朴,震撼人的灵魂。对藏族少年的描写,体现了文成公主在藏族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体现了汉藏人民的友好、团结。
5质询疑点:
本文采用对称的结构,前三段描写拉萨天空的湛蓝和布达拉宫的壮丽,后三段描写朝圣少年、金顶和蓝天。为什么这样安排?
因为作者融情于物,借物抒怀,用自然环境衬托人文环境,是自然环境与人的美好的心灵的和谐统一。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762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