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一年级数学上册《整理和复习》教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整理和复习》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一年级数学上册《整理和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66页“整理和复习”第1~3题,练习十二的第1~4题、第6题,整理和复习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提示:

这节课主要是复习整理“11~20各数”的分成、意义等,有关计算不是重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11~20各数的认识;巩固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巩固认识“个位”、“十位”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算式。

3.初步感知整理和复习的作用,进一步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巩固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熟练掌握大于号小于号的用法,练习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知“整理和复习”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

回忆法、复习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

谈话法:师:同学们,我们回忆下这几天我们都学会了什么?指名说。

师生补充评议。

师:这节课,我们用两节课的时间来复习一下这些内容,这样能让大家更熟练的掌握这些知识,这节课是第一课时。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这是复习课,暗示他们体会复习课和新学课的不同处,体会复习整理课可以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是一种“学习效益”很好、“非常重要的课型”。

复习导入法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看一看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可以小组讨论交流。也可以学生看书,回忆本单元的内容。

学生汇报自己看到的内容。

师: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第一部分内容:认识11~20各数。教师板书:整理与复习

故事导入法:教师可以选择最近发生的一些数学小故事导入本课。比如

师: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刚才xxx同学的说他一口气吃了19颗糖,妈妈说她吹牛说大话。你们觉得这是真的吗?

学生猜测。教师回答:他吃的是一种很小颗粒的糖,你看,(教师展示)一小袋有10颗,另一小袋是9颗,一共是多少颗?

师:xxx同学的回答又准确又完整,我可以送你1袋糖。请下课后到老师这里来领取。请其余同学向他学习。……

二、探求新知

1.教学课本66整理与复习第1题“想一想,说一说”。

教师出示第1题的图,学生观察,这些同学他们都会什么?你会吗?你还会些什么?

和同桌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明了学情。

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的情况,师适当增加一些内容。

例如

师:谁会从20数到11?11和20比谁大于谁?谁小于谁?小于号怎么用?1个十3个1组成什么数?1个十7个1组成什么数?16是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13+6怎么算?17-4怎么算?……

练一练:完成课本练习十二的第1题,第2题,第3题。

第1题的第(2)小题难度大一些。师提示,哪两个数之间差2?再让学生完成。

完成后让师生一起订正。

【设计意图】教学中尽量提供学生思考时间,表达机会,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有良好发展空间。

2、教学课本“整理与复习”第2题:拨一拨,说一说。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很少出错,你们真聪明。

现在我们来解决第2题。

师出示计数器:问这是什么?这个位置是什么位?这个位置是什么位?这个位置上拨一个珠子,表示多少?这个位置拨一个珠子表示多少?

谁来拨出12?谁来说一说12在谁的前面,在谁的后面?

谁来拨出14?谁来说一说14在谁的前面,在谁的后面?

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鼓励。

完成课本67页第4题。

师介绍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了解学情。

【设计意图】以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来完成这样类型的任务,速度快,效果好。而如果让学生分角色合作来做的话,师不怎么好组织,耗费的时间更长,感觉没有必要。

三、巩固新知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这些知识我们更熟悉了,是吗?不过学会了,我们还要会使用他们解决一些题目。

完成课本67页第6题。

第6题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师指导合作过程:学生甲说一个十几的数,学生乙说4到算式。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呢?你觉得哪些同学值得你学习?

【设计意图】回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同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同学的学习过程在脑海里重放,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也能帮助学习注意到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布置作业

回家和家长说一说今天复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请你的家长出几道题给你完成。

【设计意图】加强家长和学生的联系,给予家长更多的了解自己孩子学习情况的机会。次作业可以通过qq群来布置。

扩展阅读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

复习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个简单而轻而易举的事情,当然,这是孩子们认为的,因为孩子们认为,复习就是简单的重复,所以他们在复习时很少开动脑筋,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其实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使所学知识系统化,而且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与提高,也可弥补知识的缺陷,使基本技能进一步熟练。查漏补缺,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影响学习的因素很多,在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很难保证各种因素都处于最佳状态。因此,完整的知识学下来,难免出现漏洞和缺欠。通过复习,自己检查出来后就可以及时补上。为了有效地复习,我们必须明确复习的内容和任务,做好知识总结和梳理,编织成知识之网,形成系统化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本周三我们一年级组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复习,周三至周五三天的时间里,我们复习了第一大部分“数与代数”,这一部分主要分为三大块知识点(2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数的解决实际问题)整理如下:

一、20以内数的认识复习整理

1、20以内数的认识的分类

按照位数分:一位数0~9

两位数10~20

(很多同学把0宝宝给漏掉了,0是个特殊的数字宝宝,它表示什么也没有,在此强调0的意义)

按照单双数分:1、3、5、7、9、11、13、15、17、19

0、2、4、6、8、10、12、14、16、18、20

(这种分类有助于孩子观察规律填数)

按照相同数字的位置分:0、10、20

1、11、

2、12

……

(这种分类有助于孩子理解和区分数位的意义,如:数位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个位上的1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

2、数的意义

①如:区分和比较7(个位)、17(十位、个位),

②在计数器上如何表示这两个数

③如何用小棒表示这两个数

3、数的顺序

①13的前面是(),后面是()

②2个十是(),他前面的数是()

③8和12的中间有()

④与14相邻的两个数是()

⑤比12多5的数是()

⑥按规律填数2、4、()、8、()

⑦按从大到小排队8、15、13、6、2、20、9()

4、数的组成

9

()()

12

()()

亦可换种形式:()+()=9,()+()=12,能写几组写几组。

5、大小比较

5○1219○209○1113○1518○811○10

6、基数和序数

○○○○○○○○○

把左边第四个○涂成黑色,把最右边的3个○涂成蓝色

7、数数

①顺数

②倒数

③单双数数

④从数字卡片中抽出3、4、7三张卡片,你发现了什么?你能自己找一找这样的卡片吗?鼓励学生多找。

二、20以内数的加减法复习整理

1、加减法意义

3+5=8意义: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例如:3辆车加上5辆车,一共有8辆车。

9-7=2意义:拿走几个?例如:9个本子,拿走7个,还剩2个。

多几个?例如:9个本子比7个本子多2个。

说说:9+6=15、12-4=8可以表示什么意义。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意义

仿照上面说说2+6+7=1519-6-3=1012-5+4=11的意义

3、计算

12+4=5+8=16-5=14-7=

10+6=16+4=15-6=20-2=

4、在○里填上>、<或=

4+15○2018○18-516-3○144+15○15+4

5、连线

12-4718-9

17-8813-5

11-4614-8

13-7916-9

6、开火车

11+5□-3□-7□+8□

7、跳舞

8、在括号里填数

4+()=8()+7=1016—()=7

11—()=44=17—()18=9+()

()+2+4=16

三、20以内数的解决实际问题复习整理

1、看图列式(大括号的题)

2、看图列式(一图四式的题)

3、看图列式

这两幅图要求:能够看懂图的意思,并且能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4、比较多少

要求会根据图比较多少,并且会列式(8—5=3)解答

5、看图提问并列式计算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第三、五单元 1~10的认识和加减法 课 型 复习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数出1~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1~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复习 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 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

难点 1、序数。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上有练习题

主 体 设 计 二次修改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一)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第三和第六两个单元,1~10的认识和加减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两单元我们学了哪些内容?

根据学生说的板书,(可先让学生翻书看再说)

汇报: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这单元内容我们都要注意什么?

二、基本训练,根据学生汇报内容出相应的基础练习,每练习一项都要说做题方法及注意事项。

1、 看图写数。

师:你有什么提醒大家注意的吗?(阿拉伯数字不倒笔,占左半格,书写规范)

2、重视比较方法的梳理:一一对应比较;---数数比较

三者之间的比较(先两两比较,再选出最大、多、小、少的)

出示下列式题比大小。怎样比较不会出错?

程 主 体 设 计 二次修改

3、加强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在表示第几个时要注意说明方向、顺序。如:从左往右数,第2个是( )。

重点练习从左(右)圈几个和第几个。

(1)图中一共有( )个图形。

(2)从右往左数, 是第( )个。

(3)从左往右数, 排第( ).

4、相邻数:()6()。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5、 10以内数的组成。递增、递减、交换方法。

“对口令、找朋友”游戏进行复习10以内的组成。

6、10以内的加减法;

(1)写出加减法的各部分名称。

(2)在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出示计算卡片练习。重视逆向思维题型的训练,如:( )+6=6,尤其是( )-3=3,学生容易填成0。

在○里填上“+”或“-” 9○6=3 6○5=1

7、 用数学解决问题。

(1)看图列式:一图一式、一图二式、一图四式。

(2)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复习:加强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能力。

1)妈妈买了3个苹果,有买了2个梨,苹果和梨一共有几个?

2)妈妈买了5个苹果,吃了3个,还剩几个?

3)8个小朋友玩跳绳,走了一个,还剩几个人?

4)花丛里有7只蝴蝶,又飞来2只,一共有几只蝴蝶?

5)池塘里10只青蛙,走了2只,还剩几只?

三、通过这两单元的复习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第二课时

一、1.圈一圈,连一连。(共8分)

2.数一数每种花各有几朵,写一写。(共5分)

3.涂一涂,填一填。(共10分)

(左) (右)

把左边的3个 涂上红色;把右边的5个 涂上绿色;给从左边数排第5的 涂上黄色。

绿 比红 ( ), 红 比黄 ( )。(填“多”或“少”)

4.请你填上合适的数。(共12分)

5>( ) ( )4

2

1( ) ( )

5.要使盒子里都是5个皮球,每个盒子里要添上几个皮球?请画上去。并写数。(共16分)

6.把4个分成两份,有几种分法?写一写。(共6分)

7.请你先写数,再填空。(共10分)

8.比一比,看谁吃得多。(共12分)

( ) ( ) ( ) ( ) ( ) ( ) ( ) ( )

10.看图回答问题。(共9分)

一共有( )个人在排队买票, 排在第( ), 排在第( )。

11.把5枝花插在两个花盆,有几种插法,请写出来。(共8分)

四、想一想,做一做。(13分)

1、写出 上的数: 2 3 5

4 3 1

2、

3、看图填数。

比 少 ;

比 多 。

4、从左边起涂颜色。

涂 2 个: ☆ ☆ ☆ ☆ ☆

涂第2个: ☆ ☆ ☆ ☆ ☆

五、画一画,你能行!(可以画你喜欢的任何简单的图形)(6分)

¤ ¤ ¤ ¤

1、比¤多画1个。

2、比¤少画2个。

3、和¤画同样多。

六、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2分

七、看图计算。 16分

八、根据要求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0分

九、按规律填一填。

十、是几就圈几

十一、画一画,填一填,说一说。 5分

十二、把右边的6串葡萄圈起来,把从左边数第7串涂上颜色。

第三课时测试

加深对0的理解:在不同情境中,0的含义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0表示没有,还表示“起点”和温度计上的“基准”0度。要依据具体情况,判断0的含义。

复习第三、五单元 1~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看图数数

比大小

序数、相邻数、单数、双数

数的组成

加减法、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计算

用数学

教学设计

课 题 第四单元 认识物体和图形 复习

复习内容:认识物体和图形

课 型 精讲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媒体课件

主 体 设 计 二次修改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教师分别说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还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谜语,让学生来猜。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二、根据特点 进行分类

1、让学生小组进行和做,把老师写的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并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分?理是什么?

2、总结出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特征。

长方体: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 :光光的,能滚动 ……

三、练习

1.数一数

( )最多,( )最少,( )和( )同样多。

主 体 设 计 二次修改

2.用小棒分别摆一摆。

我摆一个△用了( )根小棒,

摆一个 用了( )根小棒,

摆一个 用了( )根小棒。

3.数一数.

(1)

有 ( )个,有 ( )个,有 ( )个。

(2)

有( )个 ( )个

( )个 ( )个

4.数一数

长方体有( )个,圆柱有( )个,

正方体有( )个,球有( )个,

5

从左起 ,第( )个是球,第( )个和第( )个是正方体,球的左边是( ),球的右边是( )

6.

长方体有( )个,圆柱有( )个,

正方体有( )个,球有( )个,

7.请你试一试。

( )个正方形 ( )个三角形 ( )个正方体

8. 小明在家里拿来下面这些物品,你能帮他分一分吗?请把序号填在合适的括号中。

第二课时

一、复习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特征

二、活动

1、沿虚线折一折,看看正方形的边长怎么样,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分组进行).

2、用4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用6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

3、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

①长方形有几条边?正方形有几条边?

②长方形四条边怎么样?正方形四条边怎么样?

③长方形与正方形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教师归纳:

长方形有四边条,正方形也有四条边,这是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是长方形对着的两条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三、练习

1.填一填

(1) 是( )体,它有( )个面。它的每个面都是( )形。

(2)( )形有3条边,3个角。

(3) 是( ),上下两个面都是( )。

(4) 是( )体,它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

( )形。

2.

(1)有( )个 , ( )个

有( )个 , ( )个

(2) ( )最多,( )最少,( )和( )同样多。

(3)

比 多( )个, 比 多( )个。

(4)

比 少 ( )个, 比 少( )个。

3.

4.数一数

有( )个 ( )个

( )个 ( )个

5、数一数 ,填一填。

(1)

认识图形

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

长方体 长方形

正方体 正方形

圆柱体 圆 形

球 体 三角形

教学设计

课 题 第六单元复习——11——20各数的认识 课 型 复习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标 知识与技能 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巩固,以达到熟练的掌握。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进制。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十位、个位的认识和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熟练计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十位、个位的认识和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熟练计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准备

主 体 设 计 二次修改

第一课时 复习巩固

一 导入:

同学们,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到数学乐园去玩,好不好?但是有个条件,必须要过以下几关,敢不敢迎接挑战?

第一关:(数数,从0——20正数、倒数、双数、单数)

第二关:对口令

第三关:计算

二、新受

师:同学们顺利的闯过了这三关,我们来到了数学乐园,数学乐园里有这么多的果树,快看看都有哪些果树?

生答:苹果数、梨树、桃子树

师:快点数一数每种果树各有多少棵?

生:苹果树6棵、梨树9棵、桃树5棵

师:根据这些信息谁能提个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棵果树?

师:谁会列式计算生:6+9+5=20

师:智慧老爷爷看小朋友们这么聪明,拿来了水果招待我们,看看有多少个水果?

主 体 设 计

生:16个

师:16是个几位数,各位是几,表示什么?十位的数是几?表示什么?

生:16是个两位数,各位的数是6,表示6个一,十位的数是1,表示一个十。

师:这个数是由几个一和几个十组成的?

生:6个一和一个十组成的.

小朋友们这么聪明,小动物们也都来和您们交朋友了。

师:小狗的左边有6只小动物,小狗的右边有8只小动物,这一排一共有几只小动物?

生:15只

师:怎样列式?

生:6+8+1=15

师:小动物们想出题考考你们,敢不敢迎接挑战?

生:敢

三、巩固练习

1、按顺序填数

2、填空

3、看图列式计算

4、看数画珠子

数学游戏,猜猜我是几。

(1)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2)我比9少1,我是几?

(3)我是12和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

(4)我是19后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5)我比18少1,我是几?

(6)我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我是几?

读出下面各数.

24 46 54 18 80 98 13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十六( ) 四十五( ) 八十九( )

五十八( ) 六十四( ) 九十( )

七十九( ) 八十一( ) 一百( )

3、填空.

(1)38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25里有( )个十和( )个一.

(3)( )个十和( )个一组成23.

(4)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

4、在○里填上“>”、“

5、学生举数字卡片回答:

5+( )=13 3+( )=12

4+( )=12 4+( )=13

5+( )=14 5+( )=12

2+( )=11 6+( )=14

10+9= 9+1= 2+5= 8+10=

5+5= 3+4= 3+12= 6-3=

4+6= 10-9= 2+7= 4+10=

6+10= 6+1= 4+6= 6-6=

5+12= 4+2= 3+5= 2+8=

6+2= 10+3= 0+3= 6+1=

3+6= 11+7= 9+0= 0+4=

3+7= 12+4= 19-5= 5+4=

4+4= 10-7= 9-3= 8-6=

7+2= 10+10= 17-3= 7-4=

6-3= 4+3= 16-5= 9-2=

6-4= 5+5= 9-4= 6-2=

3+7+2= 5+5-4= 7+2+1= 10-1+0=

8-5+10= 18-6-10= 10+4-2= 4+4-3=

9-7+8= 4+6-2= 17-4+0= 9-3+10=

四、小结:师:天快黑了,我们该回去了。今天你们玩的开心吗?把你今天

第二课时

综合复习第五、六单元

一、 计算。(18分)

二、填空。(44分)

1、一个数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8,这个数是( )。

2、一个数个位上是2,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 )。

3、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数是( )。

4、20里面有( )个十。

5、比18大1的数是( )。

6、16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

7、○1一个加数是10,另一个加数是9,和是( )。

○216—2=( ),被减数是( ),减数是( ),差是( )。

8、按规律填数。(6分)

○1 8、9、( )、( )、12、( )

○2 10、( )、14、16、( )、( )

○3 ( )、( )、18、17、( )、15

○4 ( )、13、15、( )、( )

9、在10、3、6、2、16五个数中,选出三个数写出四道算式。(4分)

( )+( )=( ) ( )+( )=( )

( )—( )=( ) ( )—( )=( )

10、4 +6( )+3( )—2( )

3 +5( )+2( )+8( )

11、在 ○.里填上“>、

10+4○.13 16—10○.8 11+3○.13 18—8○.1

12、(8分)

写作:

读作:

13、写出时间。(4分)

升旗 踢球 吃午餐 上课

三、判断。(4分)

1、数位表从左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 )

2、写10到20各数时,先写十位上的数,再写个位上的数。( )

3、19—7=12,减数是19,被减数是7,差是12。( )

4、10+8-2=18。 ( )

四、实践操作。(10分)

1、

○1把左边的10个圈起来,右边第二个涂色。(2分)

○2一共有( )正方形。(1分)

2、看数画珠子,再填空。(4分)3、给下面的钟面画上时针和分针。(3分)

五、用数学。(24分,每题各4分)

1、一个加数是11,另一个加数是2,和是多少?

2、被减数是16,减数是4,差是多少?

教学设计

课 题 第八单元复习——认识钟表 课 型 复习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使学生养成珍惜实践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够准确地看出整时和半时。

教学难点 能够迅速、准确地看出整时和半时。

教学准备

主 体 设 计 二次修改

问题导入:

师:你们每人桌上都有一个生活中的小伙伴,是谁呀?

钟表是用来做什么的?

你们认识时间吗?(指名学生回答)

结合学生的经验,让学生拨出认识的时刻

让学生拨出自己认识的时刻。并提出,不会拨的小朋友可以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拨的。

投影展示

可以出现的三种情况:

拨出整时 拨出半时 拨出几时几分

认识整时

1、 结合拨出的整时刻,出示其中的三个,让认识的学生说出时刻,少数不认识的也会在其中找到整时的特点,慢慢学着认。

说完三个时刻后,教师规范学生语言,再出示两个时刻让学生

主 体 设 计 二次修改

进一步认识然后问这样的时刻都是整时,仔细想一想你们是怎样认识整时的?

(总结整时的特征,让全体学生都认识整时)

认识半时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对比认识整时的方法来讨论如何认识半时,得出认识半时的方法在对比中加深印象(学生小组讨论)

出示三个时刻巩固

认识钟面

课件出示钟面时针分针及12个数字在闪动

提问: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写时刻

1、 认识点子表上的时刻

出示两个整时一个半时让学生认并问一问在哪见过这种表示方法,为后面的写法做准备。

2、 写时刻

教师板书学生学写并知道数字表示法,电子表的表示法是一样的

学生完成作业纸上的内容,小组订正。

综合练习

1、 找座位

2、 小朋友的一天

教师说时刻学生在钟表上拨并及时订正。

教学设计

课 题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课 型 新授

备 课

时 间 授课时间

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习能够熟练的掌握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凑十法,并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两种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布娃娃图片移动的数字卡片

二次修改

第一课时

一、复习准备.

1.复习数的组成:

2.板演:

8+5= 8+7=

9+5= 9+7=

8+6=

3.口算:

7+( )=10 7+3+4=

7+3+1= 7+3+2=

7+3+3=

提问:7加几等于10?

二、复习凑十法

启发谈话:我们已经学会了9加几、8加几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是用什么方法算得又对又快?(用凑十法)对!用凑十法来计算,谁能告诉大家9加几怎样凑十?(9和1凑成十)8加几怎样凑十?(8和2凑成十)那7加几呢?(7和3凑成十)你们真聪明,7加几还没学,你们就知道了用7和3凑成十来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凑十法.(板书课题)

主 体 设 计 二次修改

1.教学例1.

(1)出示娃娃图:先贴出7个红色布娃娃,再贴出5个黄色布娃娃.

师说:谁能看图编一道加法应用题.

指名学生编题:有7个红色布娃娃,5个黄色布娃娃,一共有多少个布娃娃?

师问:根据同学们编的题,应该怎样列式?怎样算?(板书:7+5=12)

师问:7+5=12你是怎样想的?

老师指名一个同学到前面边口述边演示想的过程.

老师指布娃娃图说:我们看到7,想到了3,于是就要先把5个黄色布娃娃分成3个和2个,7个和3个凑成10个,10个再加剩下的2个,等于12个.

(2)谁能看算式把想的过程再说一遍?学生说老师连线:

师问:为什么要把5分成3和2?

2.教学例2.

想一想:

7+4=□ 7+6=□ 7+7=□

师说:我们不看图、不摆实物,这几道题谁会算?

自己小声说怎样想.两人一组悄悄算.

指名说:7+4=□怎样想.

7+6=□怎样想.

7+7=□怎样想?

师说:你们真聪明,不用看图、不用摆实物、运用凑十法很快就把这几道题算出来了.

3.教学例3.

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

7+8=□ 7+9=□

引导学生这样想:你们学过9+8=17,8+9=17这两道题吗?

为什么9加8得17,8加9也得17?

(因为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师问:你们算过8+7,9加7的题吗?看到7+8,7+9这两道题怎么想?

想:8加7等于15,7加8也等于15.

想:9加7等于16,7加9也等于16.

师说:对,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来计算更简便,就不用凑十了.这样能很快说出得数.

齐读黑板上的式题.

4.小结.

今天我们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共6道题.这6道题中是用两种方法来计算的,第一种用凑十法;第二种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来计算.同学们在计算当中,要认真审题,见到大数加小数的题,就用凑十法计算;见到小数加大数的题,就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

三、巩固反馈.

1.口算,并说想的过程:

7+3+1= 7+3+3=

7+4= 7+6=

7+3+4= 7+3+2=

7+7= 7+5=

7+5= 9+7= 8+7=

7+6= 7+9= 7+8=

2.移动7,每次加上卡片上的数.(学生举数字卡片回答)

3.猜一猜,苹果代表多少?

7+7= 8+7= 7+6=

7+5= 7+8= 7+4=

9+7= 8+9=

7+9= 8+6=

4.先说出得数,再写算式:(写在练本上)

第二课时

四、应用题:

(1)教室里有8个小朋友,又进来4个,现在教室里有多少个小朋友?

这道题求现在有多少个小朋友,就是把教室里的小朋友和又进来的小朋友合起来,列式为□○□=□( ),答:现在教室里有______个小朋友.

(2)教室里有8个小朋友,出去了4个小朋友,现在教室里有多少个小朋友?

这道题求现在有多少个小朋友,就是从教室里的小朋友里面去掉出去的小朋友,列式为□○□=□( ),答,现在教室里有______个小朋友.

2(1)小云有9个纸飞机,又做了4个,现在有多少个?

(2)学校有10只兔子,卖了7只,现在有多少只?

先让学生读懂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然后再列式计算.

3.选择正确答案.

从树上飞走9只小鸟,又飞走了4只小鸟,两次共飞走了多少只小鸟?

小云这样做 9+4=13

小明这样做 9-4=5

小华这样做 9+4=13(只)

小林这样做 9-4=5(只)

他们4个人中谁做得对?为什么?

4.让学生自己编题练习.

5、有50个花生,大猴吃掉30个,小猴吃掉10,还剩多少个?

师:请你帮小猴算一算.

订正:你是怎样算的?

6、同学们前年栽了30棵树,去年栽的和前年同样多,今年又栽了50棵,三年一共栽了多少棵?

师:你会解答吗?请你试着做一做.

订正:你是怎样想的?

7、出示图片“填一填”

把10、20、30、40、50填在圆圈里,使

每条直线上三个数的和相等.

第三课时测试(数学冲刺100分)

一、 基本练习

1、口算

10-3 8+4 9-1 9-8 8+2 15+3

8+7 7+5 5+6 3+9 11-1 9+6

8+8 6+7 8+6 9+8 2+9

2、()里应填什么数?

(1) 比9大2的数是(),比7多4的数是()。

(2) 写出得数是13的四道算式?

( )、 ( ) 、( )、 ( )

(3) 练习

9+()=13 8+()=15 12-()=2

()+7=14 ()+()=12 ()+()=19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数一数、比一比》

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能按照指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比较。并且能熟练的掌握数数的方法,会比较物体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复习策略):在数一数、分一分、比一比的游戏活动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复习重点:

能按照指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比较,并且能熟练的掌握数数的方法。

复习难点:

发现并提出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

复习过程:

一、 动手游戏《数一数、比一比》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下面我们一起玩一个《老师说你们做》的游戏。老师说学生边说边做(大小)

二、说一说

1、小朋友,你们在家愿不愿意帮助妈妈收拾家务?我们的好朋友小明他帮助妈妈把家务收拾好后,把妈妈、爸爸、自己的衣服分类放好,说“妈妈的衣服真多啊”,你能告诉老师,小明是怎么知道妈妈的衣服多?数一数有多少?(出示课件图片)

2、学生自由发言(因为我看到妈妈的衣服叠的最厚了。)

3、看到老师的图片,你还能比较什么?(妈妈的衣服比爸爸的衣服短,比小明的衣服长,所以小明的衣服最短;还能比较花瓶,观赏的装饰品,古董马,妈妈小明的身高)

4、同学们观察的真细致。闭上眼睛,跟老师旅游轻松一下!看!出示课件,我们到哪儿了啊?(花果山)你能在这儿比较什么?(学生尽情发挥数,猴子,比较多少)接着去旅游出示课件我们又来到哪儿了啊?(海边我们能比较什么啊?(学生自由说)

5、我们旅游到了这么多的地方,能不能从我们生活中进行比较呢?把你们课前收集的资料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告诉大家你比较的是什么。(矿泉水瓶,汽车,球,铅笔,纸)看看我们教室里能比较什么?生活中我们还能比较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老师随机鼓励肯定其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6、游戏《小组找家》出示课件让学生比较完书的厚和书的多少之后,分组,听老师口令找家。

7、游戏〈男女找家〉出示课件,轻重的比较,然后男生女生分组找家。

8、小猫看到我们玩的这么开心,也来参加我们的游戏,但是它带来一只小猫和两团线球,它要问问我们小朋友哪团线球长?学生自由发挥,肯定起想象的答案。你还能比较什么?

9、动手涂一涂。出示课件,看到大数受不了了,为什么?(我们小朋友可不要象他这样,要爱护树木)下面把你认为是大树的涂上深绿色,小树涂上浅绿色,动手涂一涂,比一比谁涂的又快又好,老师就奖励他一个大拇哥。学生动手老师巡视。

三、练一练:

1.数数练习:

(1)全班同学一起报数,看看全班有多少人.

(2)让学生看着图数数,注意手指着的小球和口头数出的数要一一对应.

(3)要求按顺序一个一个地数数.

(4)同学随便说个数,数出后面五个数来.

2、在○里填上“>”、“

14○14 18○15 10○10 5○4

19○20 9○13 6○8 9○0

3、说一说,是对还是错.

(1)9>10( ) (2)6>5( ) (3)7>8( )

四、单元试题检测

1、数一数,每一种物品有几个? (12分)

( )个苹果 ( )个杯子 ( )个球

2、看图圈数。(12分)

3、按要求,画一画。(20分)

(1)画○,比△多 △ △ △

(2)画△,比○少 ○ ○ ○ ○ ○

(3)在最短的后面画“△”,最长的后面画“○”。

( )

( )

( )

(4)在最高的下面画“√”。

( ) ( ) ( )

4、看数画图。(10分)

(1)画5个○ (2)画7个△

5、我会连。

△△△△ △ △

6、想一想,画一画。(30分)

1、在多的后面画√。

2、在少的后面画√

3、多的画√,少的画○。

4、长的画√,短的画○。

第二课时:复习《位置》

复习要求:

1、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2、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3、培养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

复习重点:根据行列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

复习难点:能用语言去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

复习准备:挂图 投影 课件 座次卡

过程:

一、自我介绍,初步感知位置

1、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咱们班今天来了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可想和你们交朋友呢(出示动物卡片)你想跟哪个动物交朋友,你就对它介绍一下你的位置,它好过去找你

2、小朋友自我介绍,并拿到动物卡。

二、创设游戏活动,进一步感知位置

1、找座位游戏

师:每个小动物背后都有一个小秘密,打开看一看(动物卡背后有新座位号)

师:先用你的眼睛找一找你的新座位在哪里,与你的同伴说一说(学生互相说一说)

师:在行动之前,你想提醒小伙伴们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互相谦让。

学生按卡找座位

2、介绍方法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这么快找到座位的?

师:同学们在小动物的帮助下,找到了新座位,而且有的同学很乐于助人,看来同学们对前后左右掌握得较好,刚才你们的找座位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位置”

板书课题:位置

3、介绍新位置

师:你们都有了新的座位,周围有了新的学习伙伴,现在请你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位置,然后请小朋友起来说给大家听一听。(多说一些)

4、点名游戏

师:现在我们再做一个点名游戏,先看老师怎么做?

第6组第3个站起来!

第2组第1个拍拍手!

××在哪里?

第3组第4个是谁?

师:谁愿意像老师这样发令做裁判?

5、进一步探究位置相互间的关系

师: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同学的位置都是不一样的,左右两个同学的座位与你有什么关系?前后两个同学的位置又与你有什么关系呢?

指名小组汇报

生:左右同学和我是同一排,前后的同学和我是同一组。

三、练习反馈

1、 教师谈话:在日常生活中,对号入座的机会的很多,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今天我们就到电影院去看看

(1)课件出示练习题

师:让我们好好看看电影院的座号有什么特点?

生:左边是双数,右边是单数,越往两边号就越大。

(2)师:那第一位小女孩拿着9排12号,不知道应该坐哪呢?谁来帮帮他,上讲台指出。

师:你们是怎样找到这个座位的?(生口答)

看书:把剩下的小朋友找见座位连线

(3)全班汇报,学生说,教师课件演示。

小结:我们都给小朋友找到了座位,你瞧他们多高兴呀!小蚂蚁又给我们出了道难题!

2、 挂图出示

(1)情景导入

师:有这么多好吃的,小蚂蚁都爱吃,但它最爱吃苹果,我们帮它想一想,小蚂蚁怎样走能吃掉苹果?

(2)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为么多办法,它太感谢你们了,下面请你们帮助它完成练习题吧。

3、 同学们帮助小朋友找到了座位,帮助小蚂蚁找到了好吃的,小兵、小明也想考考我们!

完成剩下的练习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师:同学们学习很认真,解决了许多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现在就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一做大家都喜欢的游戏,“听反话”

要求:

(1)同座位的,一个说一个做。

(2)一个同学说,全班做

(3)一个同学做,全班同学说。

第三、四课时:复习《1——10的认识和加减法》

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数出1~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1~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 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复习重点: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

复习难点:1、序数。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复习过程:

一、引入课题

(一)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第三和第五两个单元,1~10的认识和加减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两单元我们学了哪些内容?

根据学生说的板书,(可先让学生翻书看再说)

汇报: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这单元内容我们都要注意什么?

1、加强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在表示第几个时要注意说明方向、顺序。如:从左往右数,第2个是( )。

重点练习从左(右)圈几个和第几个。

(1)图中一共有( )个图形。

(2)从右往左数, 是第( )个。

(3)从左往右数, 排第( ).

2、相邻数:( )6( )。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3、10以内数的组成。递增、递减、交换方法。

“对口令、找朋友”游戏进行复习10以内的组成。

4、10以内的加减法;

(1)写出加减法的各部分名称。

(2)在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出示计算卡片练习。重视逆向思维题型的训练,如:( )+6=6,

尤其是( )-3=3,学生容易填成0。

在○里填上“+”或“-”

9○6=3 6○5=1

5、用数学解决问题。

(1)看图列式:一图一式、一图二式、一图四式。

三、通过这两单元的复习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四、练一练

1.圈一圈,连一连。(共8分)

2.数一数每种花各有几朵,写一写。(共5分)

3.涂一涂,填一填。(共10分)

(左) (右)

把左边的3个 涂上红色;把右边的5个 涂上绿色;给从左边数排第5的 涂上黄色。

绿 比红 ( ), 红 比黄 ( )。(填“多”或“少”)

4.请你填上合适的数。(共12分)

5>( ) ( )4

2

1( ) ( )

5.要使盒子里都是5个皮球,每个盒子里要添上几个皮球?请画上去。并写数。(共16分)

6.把4个分成两份,有几种分法?写一写。(共6分)

7.请你先写数,再填空。(共10分)

8.比一比,看谁吃得多。(共12分)

( ) ( ) ( ) ( ) ( ) ( ) ( ) ( )

10.看图回答问题。(共9分)

一共有( )个人在排队买票, 排在第( ), 排在第( )。

11.把5枝花插在两个花盆,有几种插法,请写出来。(共8分)

四、想一想,做一做。(13分)

1、写出 上的数:

2 3 5

4 3 1

2、

3、看图填数。

比 少 ;

比 多 。

4、从左边起涂颜色。

涂 2 个: ☆ ☆ ☆ ☆ ☆

涂第2个: ☆ ☆ ☆ ☆ ☆

五、画一画,你能行!(可以画你喜欢的任何简单的图形)(6分)

¤ ¤ ¤ ¤

1、比¤多画1个。

2、比¤少画2个。

3、和¤画同样多。

六、看图计算。 16分

七、根据要求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0分

八、按规律填一填。

九、是几就圈几

十、画一画,填一填,说一说。 5分

十一、把右边的6串葡萄圈起来,把从左边数第7串涂上颜色。

第五课时:复习《认识图形》

复习要求: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复习重点: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复习难点:

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复习过程:

一、谜语导入

教师分别说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谜语,让学生来猜。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二、根据特点进行分类

长方体: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 :光光的,能滚动 ……

三、练习

长方体有( )个,圆柱有( )个,

正方体有( )个,球有( )个,

2、

从左起 ,第( )个是球,第( )个和第( )个是正方体,球的左边是( ),球的右边是( )

3、

长方体有( )个,圆柱有( )个,

正方体有( )个,球有( )个,

4.请你试一试。

( )个正方形 ( )个三角形 ( )个正方体

5. 小明在家里拿来下面这些物品,你能帮他分一分吗?请把序号填在合适的括号中。

四、练习

1.填一填

(1) 是( )体,它有( )个面。它的每个面都是( )形。

(3) 是( ),上下两个面都是( )。

(4) 是( )体,它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 )形。

2.

3、数一数 ,填一填。

(1)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复习


“认识钟表”复习课教学设计
复习目的:复习巩固整时、半时的认识,通过练习看接近整时的钟面。
复习过程:
一、自我反思,回忆知识
(师出示情境图,图中一个孩子问:“妈妈,我想看动画片,到6点了吗?”)
师:图中的小妹妹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图中的小妹妹想看动画片,但不知道几点了。
师:你会怎么告诉她呢?
生:我会说,你自己看吧。
生:我会告诉她,到6点了。
师:你学会了有关钟表的哪些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钟表的知识,学生看书独立思考,用钟表进行演示,再互相说一说,拨一拨。)
生:我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
生: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生演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是4时)
生:分针指向6时,时针指向7和8中间,表示7时半。(生演示)
师:你认为你拨的准确吗?
(学生对自己的拨针过程进行反思,这样不仅关注了拨的结果,而且关注了拨的过程。)
师: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教师予以提醒)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整时和半时,激活了学生头脑里有关钟表的知识。]
二、自己分类,梳理知识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把拨出来的时间写在黑板上。
(板书:11:00、3时、5:30、9:00、6时半、1:30、
4:30)
师:你能把这些时间进行分类吗?
生:我分两类,一类是表示几时,一类是表示几时三十分。
生:我按时间的表示方法进行分类,也分两类。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时间,用自己的喜欢的方法进行分类,学生是复习的主人。]
三、贴近生活,应用知识
(教师出示情境图,图中一人手中拿着一张车票,票上写着:从松原到扶余8:00开车,此时钟表时刻是7:30。)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车票知道的,从松原到扶余的开车时间是8时。
生:我看时钟知道了当时的时间是7时30分。
[以“生活“为依托,让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构建了鲜活的数学课堂。]
四、自主探索,延伸知识
教师出示三个钟面图,第一个钟面上的时刻正好是8时,第二个钟面上的时刻是不到8时,第三个钟面上的时刻是8时刚过一点。
师:看下面三个钟面,哪个钟面上的时刻指的是从松原到扶余的开车时间?(学生指出第一个钟面)
师:观察这三个钟面上的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留给了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师:把你的发现悄悄地告诉同桌。(学生互相交流)
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学生汇报,分享发现的快乐。)
生:三个钟面的时针都指着8,第一个钟面的分针正好指着12,第二个钟面的分针指在11和12的中间,第三个钟面的分针指在12和1的中间。
生:不对,第一个钟面的时针正好指着8,后两个钟面的时针差不多指着8,不是正好指着8。
(这个孩子会倾听他人的发言,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认真倾听了,听懂了,从而积极响应;二是耐心倾听了,当同学发言有错误时,等同学说完了才指出不足。)
师:因为第二个钟面的分针差一点到12,时针肯定差一点到8,第三个钟面的分针刚过12一点,时针肯定也刚过8一点。
师:也就是后两个钟面的时针都是大约指着8。
师:每一个钟面的时间是多少呢?(讨论)
生:第一个钟面是8时,第二个钟面是不到8时,第三个钟面是8时刚过一点。
师:像这样,差一点不到8时或8时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8时。
[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时空。在学生充分观察、对比三个钟面的异同点,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中领悟到判断大约几时的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191817······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注:0既不是单数,也不是双数,0是偶数。在生活中说单双数,在数学中说奇偶数。)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

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

(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3、“比”字的用法

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如:比5小2的数是(3),比4多3的数是(7)。

3.几和第几

△▲▲★△☆☆△△△▲★★★☆★

观察图,说说有几个图形?(16个图形)从左数第几位是什么?从右数第几位是什么?把左边三个圈起来;把右边第2个圈起来。

(复习此类知识时,分清左右,同时确定方向;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4.相邻数

2的前面是1,2的后面是3,2再添上1就是3,3再去掉1就是2,与2相邻的数是1和3。

3的前面是2,3的后面是4,3再添上1就是4,4再去掉1就是3,与3相邻的数是2和4。······

20的前面是19,20的后面是21,······,与20相邻的数是19和21。

三、比一比

1.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要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参照,或者说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标准,然后再比较,这样就能说另一个事物比作为标准的那个事物大或者小、多或少等。

比长短:常用的方法注意要一端对齐,也可以采用数格比较,或对称比较。比高矮:注意在同一平面上去比较。比多少:运用一一对应原则。

2.三个事物比较,可以先两个两个的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得出三个事物比较的结论。

如:A比B重,B比C重,那么可以得到A比C重。A最重,C最轻。

A比B重,A比C重,只能得到A最重,还要比较B和C,才知道谁最轻。

四、加减法(一)

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加数+加数=和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被减数-减数=差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

(二)知道以下规律

1.加法

(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

(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三)整理与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12345678910

0+11+12+13+14+15+16+17+18+19+1

0+21+22+23+24+25+26+27+28+2

0+31+32+33+34+35+36+37+3

0+41+42+43+44+45+46+4

0+51+52+53+54+55+5

0+61+62+63+64+6

0+71+72+73+7

0+81+82+8

0+91+9

0+10

1-2-3-4-5-6-7-8-9-10-

1-12-13-14-15-16-17-18-19-110-1

2-23-24-25-26-27-28-29-210-2

3-34-35-36-37-38-39-310-3

4-45-46-47-48-49-410-4

5-56-57-58-59-510-5

6-67-68-69-610-6

7-78-79-710-7

8-89-810-8

9-910-9

10-10

五、加减法(二)

(一)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凑十法”“凑小数,拆大数”,将小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如:3+9(3+7=10,9可以分成7和2,10+2=12)“凑大数,拆小数”,将大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

如:8+7(8+2=10,7可以分成2和5,10+5=15)

注意:孩子喜欢和熟悉的方法才是最佳方法而且只掌握一种就可以了。

(二)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11+6(个位相加,1+6=7)11+6=1715-3(个位上够减,5-3=2)15-3=123、加强进位和不进位、及不退位的训练。

(三)看图列式解题时候,要利用图中已知条件正确列式。常用的关系有:

(1)部分数+部分数=总数:这时?在大括号下面的中间。

(2)总数-部分数=另一个部分数:这时?在大括号的上面一边。

(3)大数-小数=相差数:谁比谁多几,或谁比谁少几。

(4)原有-借出=剩下:用了多少,求还剩多少时用。

六、分类

1.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所属的类别,根据这些类别将同类的事物分在一起就是分类,而这些类别就是我们分类的标准。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如:△△●●☆☆●△●●△△☆●

按形状分:1、△2、☆3、●

按颜色分:1、有颜色2、没有颜色

2.分类的步骤和方法。

(1)给定标准:当已知分类标准时,我们只需要判断所给的事物是属于哪个类别的,然后将同一类的事物放在一起即可。

(2)未给定标准:当有很多物体摆在面前,让我们自己确定类别分类时,应首先观察每个物体都有什么样的特点,把具有相同特点的特点的物体放在一起,表示同一类,而这些特点就是分类的标准。

(3)分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可以根据物体的形状、颜色、作用等将物体分类。

3.常见题型有:

(1)把同一类的物体圈起来。

(2)同类的物体画符号“○”“√”。

(3)同类的物体番号填在一起。

七、认识物体和图形

(一)立体图形

1.长方体

长方体是长长的,有6个平平的面,有些面是一样的,有些面是不一样,长方体对面相等,用它可以画出长方形。平时见到的火柴盒、文具盒都是长方体。

2.正方体

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它的边也是直直的。而且它的棱都是一样长,每个面都一样大,无论怎么平放在桌子上,它的高矮都都是一样的,用它可以画出正方形。魔方就是正方体。

3.圆柱体

圆柱就像一根柱子。它有上下两个圆圆的面,而且大小一样,用它可以画出圆形;另一个面是弯曲的,我们把弯曲的面放在桌子上就可以滚动它。

4.球

圆圆的,可以滚来滚去的就是球。平时玩的皮球、篮球、踢的足球都是球。

(二)平面图形

1.长方形:四条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2.正方形:四条边,而且一样长。

3.圆形:没有角

4.三角形:三条边

(注:三棱柱可以画出三角形和长方形,可不要漏选哦!)

八、认识钟表

1.认识钟表

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这四种时间。

整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整。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就是1时。1: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2: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就是4时。4: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6:00······

半时:时针指1和2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1时半。1:30

时针指2和3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2时半。2:30

时针指3和4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3时半。3:30

时针指4和5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4时半。4:30

时针指5和6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5时半。5:30

时针指6和7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6时半。6:30·····

注意:半时的时候,分针一定指6,时针指在两数字中间,如如时针指的是一个数,则这个时刻是错误的。而分针指在12附近,时针马上指着准确的数字,此时是大约几时整。

在练习拨针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时针和分针并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微偏了一点,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注意:“大约是几时”拨针时应该掌握在前后5分以内。

整理和复习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整理和复习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65~66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德育点: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整理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

1、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一共有几颗星?

写出加法算式,再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说出乘法算式的含义和各部分的名称。

6+6+6+6=24

6×4=24或4×6=24表示4个6相加的和是多少。

因数因数积

2、整理1~6的乘法口诀和计算。

出示1~6的乘法口诀表,学生仔细观察。

问:横着看,每一排是什么乘法口诀?

比较相邻两句的得数,你发现了什么?

竖着看,每一栏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斜着看,乘法口诀表有什么规律?(都是相同两个数的乘积)

拐弯看,乘法口诀表又有什么规律?

读口诀,背口诀,打乱顺序对口令。

完成66页第1题。说出你用的口诀。

二、整理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教材65页第2题。

学生先说图意,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数据。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材66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多种解法。

3、把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写出来。

2+2+2+2+13+3+3+3+36+6+6-6+6+6

三、开放题:

1、人民公园一张成人票6元,一张学生票4元。

(1)买4张成人票,一共花了多少钱?

(2)卖5张学生票,一共花了多少钱?

2、联系身边的事,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课后小结:

五、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能力点: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像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学会要认识物体的全貌应从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策略。

能力点:1、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2、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德育点:1、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2、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空间想像正确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恐龙玩具、玩具汽车、小熊玩具、闹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师: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得对吗?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让他们每个人把全身都摸一摸就知道了)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盲人叔叔全听到了,说你们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研究怎样正确的观察物体,才不至于像盲人叔叔们一样。(观察物体)

二、自主探究:

1、把每一小组准备的物品拿出来,放在桌子中间,仔细观察,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物品的哪一部分,是什么样子的?

汇报自己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

说完之后,把物品变换位置,再依照上述过程仔细观察一次,然后在小组中说一说。

闭眼睛想一想: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样子。它们一样吗?

2、出示67页例1。

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说说理由。

师:这几个小朋友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三、拓展应用:

1、做“做一做”。

请小朋友们把数学课本摆整齐,立着放在桌子上,仔细看老师出示的数学课本,想一想你应该在什么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跑到相应的位置,听明白了吗?开始!

打开书,把图中的小朋友和他们所看到的书的部分连起来吗?

2、出示从不同角度拍摄的4张照片,让学生说一说是从哪拍的?(前、后、左、右)

3、一架钢琴的4张图,让学生说一说是谁看到的?

4、一个茶壶的不同方向图,说一说是谁看到的。

5、开放题:教师出示一幢房子的从不同角度看到的4幅图,学生把方向和图连一连。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能力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德育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课件、轴对称图形的图片、彩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课件,师:美丽的春天,阳光明媚,春意盎然,同学们高兴得去郊外放风筝,看有蝴蝶风筝、有蜻蜓风筝……,他们美吗?你认为它们美在什么地方?

怎样验证它们左右两边完全一样?

二、自主探究:

1、师:这些风筝不仅颜色美、形状美,而且左右两边完全一样。你想自己动手剪出左右两边一样的图形吗?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左右两边一样的图形?

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电脑演示剪法。

师:现在自己剪出与老师不一样的图形,看谁剪的与众不同?

学生动手剪,把剪好的有创意的贴在黑板上。

2、师:同学们剪的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师:我们把这些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板书:对称)

3、揭示对称轴的含义,教师画出自己贴的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指出贴在黑板上的图形的对称轴。

三、拓展应用:

1、做“做一做”。

学生在书上画,集体订正。不是对称图形的说出理由。找出五角星的5条对称轴。

2、说一说:你能举出生活中对称图形的例子吗?

3、欣赏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建筑、桥、古钱、生活用品、数字、文字、字母、体育用品等等)

4、拿出圆、正方形、长方形,自己动手折一折,找出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5、开放题:小组合作,贴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教师出示贴好的一半对称图形,学生自己贴另一半。)完成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9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2、通过游戏和动手操作,加强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能力点: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感受生活之美,学会欣赏对称的美。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正确判断镜子里的样子。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镜子、图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老师给你们出一个谜语:你哭她也哭,你笑他也笑,你问他是谁,他说你知道。

师:是的这是一面镜子,今天我们学习镜面对称。(板书:镜面对称)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3的图片。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现象有什么特点。

2、学生在镜子前做各种动作,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镜面对称

3、你能举出生活中哪儿还有这样的现象吗?

三、拓展应用:

1、做“做一做”。

先想像一下,照镜子时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人会怎样运动,左右手拿不同的东西时,镜子里的人是怎样拿的,然后再用镜子验证一下。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照镜子是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2、出示半个蝴蝶、雪花、天坛,问:这些是什么?你通过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3、回家后看一看镜子里的你是怎样刷牙的,怎样吃饭的…?

4、开放题;小明在镜子里看到他去公园的时间是9时,你知道实际时间是几时吗?

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0~7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对称图形的认识,掌握对称图形的特征。

2、会在方格纸上画对称图形。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

德育点:养成认真、仔细,严谨治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加深对对称图形的认识,掌握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会在方格纸上画对称图形。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方格纸、镜子、图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练习十五第1题。

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汽车的表象,再连线。

2、自己动手剪一个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它的对称轴。

3、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房子、树叶、中国结、桥、鼠标。

二、拓展练习:

1、练习十五第3题。

先讨论、交流探索画的方法,(要画出某条线段的轴对称图形,只要画出该线段两个端点的对称点,再连起来,就是该条线段的对称图形。)动手画一画。

2、练习十五第5题。

让学生运用想象,直接判断,对于有困难的同学,用镜子照一照再判断。

3、分类。

0123458

ABCDEF

国一王旦元由美春

对称的:不对称的:

4、开放题:

先在纸上写数字,拿镜子照一照,看看镜子里照出来的是什么样的。拿一个钟,看看镜子里时针、分针的位置与真实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的位置关系如何。再完成。

教师出示两幅镜子图,一幅是镜子里的数字,一幅是镜子里的钟面,要求学生写出实际的数字和时间。

介绍:运用两次镜像能把原来的物体还原。拿镜子对着镜子图照一下,镜中出现的就是真正的数字和时间。

课后小结: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一)》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要求:
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一张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口算卡片数张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听算
12-914-615-716-913-7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3-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比一比,看谁说得的方法多方法好)
二、练习指导
1、退位减法表
(1)出示20以内退位法表,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启发学生回答。
B、横着看。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回答)
C、问:从减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启发学生回答。
2、练习
(1)让学生把差是6、8、9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如:16-8=□-□,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所有等于8的算式。
(2)教师读算式,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
(3)针对学生容易弄错的题进行练习。
3、一画四式
师:你能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吗?试一试。看书第24页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三、课外作业
P24:2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期末复习要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期末复习要点

(一)立体图形

1、长方体

长方体是长长的,有6个平平的面,有些面是一样的,有些面是不一样,长方体相对面相等,用它可以画出长方形。平时见到的火柴盒、文具盒都是长方体。

2、正方体

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它的边也是直直的。而且它的棱都是一样长,每个面都一样大,无论怎么平放在桌子上,它的高矮都是一样的,用它可以画出正方形。魔方就是正方体。

3、圆柱体

圆柱就像一根柱子。它有上下两个圆圆的面,而且大小一样,用它可以画出圆形;另一个面是弯曲的,我们把弯曲的面放在桌子上就可以滚动它。

4、球

圆圆的,可以滚来滚去的就是球。平时玩的皮球、篮球、踢的足球都是球。

(二)平面图形

1、长方形:四条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2、正方形:四条边,而且一样长。

3、圆形:没有角

4、三角形:三条边

(注:三棱柱可以画出三角形和长方形,可不要漏选哦!)

整理和复习(二年级数学上册)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整理和复习(二年级数学上册),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3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楚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能力点:1、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
2、培养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德育点: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整理知识:
小组交流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笔算加法、笔算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用数学。
把自己找到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
二、自主探究,发散思维:
1、学生自己编题,复习笔算的方法。小组自编计算题,自己笔算。
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
他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做笔算时应注意什么?
2、18+2370-4158+2989-346+4868-65
46+2391-8343+1917+7992-5690-54
90-60+2443-8-3050+27-917+26+18
3、数学医院。
82399527
-17+48-16+73
79777990
说说错在哪里?
4、母鸡有45只,小鸡比母鸡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并解答。
母鸡有45只,公鸡比母鸡少36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5、爸爸今年41岁,儿子今年13岁,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
学生列式计算。把题改为:10年后,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
让学生多讨论,说一说解题思路。
三、拓展运用:
开放题:小明有50元钱,它可能买了下列哪两种物品?应该付多少钱?(至少写出两种可能)并列出算式。
伞14元钟表26元足球35元茶杯10元
课后小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一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教案

右下角板块统计

教学内容:

雪山乐园回顾整理中对右下角板块的统计的相关内容的复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统计”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运用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统计的过程中,体验其方法,初步培养统计数据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从雪山乐园里发现了许多以前学过的知识,这节课,你再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一下,还有什么发现。

二、数一数,并统计。

1、投影仪出示课本98—99页雪山乐园的图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观察图画,(也可看书上的图)

2、观察图后,请学生说一说,雪山乐园有……

3、把你数的数量记录下来,就是统计。并出示表格。

4、学生自己数一数,完成统计表。

5、你还想统计什么?数一数,自己统计下来。

三、提出问题

下面我们看这张雪山乐园的统计表,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四、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综合练习

1、课本第12题

(1)说一说大海里有什么?

(2)你喜欢什么?树一数有多少?(在数的时候注意方位的准确性)

(3)一一列出数据制成统计表。

(4)根据表格提出问题。

2、小组合作。

统计一下小组成员中家用电器的数量。

3、实践作业。

统计一下你们家一周内每天使用塑料袋的数量。看了之后你想说什么?

六、教学随笔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1单元 课题:数一数 第1教时 总第 1 个教案

执教者:

目标:

1、 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 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 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学具。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1、 讲述 :小朋友们,暑假里爸爸妈妈都带你们去哪玩了?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高兴吗?

2、 出示挂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 思索探究

1、 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图)

2、 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3、 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引导学生看小图与之下面的圆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4、 第七、八、十这三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这个问号是什么意思?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交流共享

1、数数练习

(1)教室里有几扇窗?几扇门?

(2)教室的第一排坐着几个小朋友?

(3)小朋友拿出10根小棒,一边数一边拿,并摆在桌子上,让同桌同学检查对不对。

(4)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地数,不能漏掉,也不能重复多数。

(5)连一连

(6)画一画

2、 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3、 游戏:火车钻山洞

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四、检测完善

1、我们既能去动物园,还能玩游戏,开心吗?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么想的?

2、完成课堂作业。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2单元 课题:比一比 第2教时 总第2 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会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长短、高矮和轻重是相对的。

课前准备:主题图、实物投影仪。

教学程序:

课前游戏:对口令。

师说上句,生对下句。

我说大,我对小;我说高,我对矮;我说低,我对高;我说长,我对短;我说薄,我对厚;我说轻,我对重;我说宽,我对窄;我说远,我对近……

一、情境导入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老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比一比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好吗?揭题。

二、思索探究

1.比长短。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上画的是哪儿?从图中你能看到些什么?

(2)观察两根跳绳,通过讨论和交流,弄清图上画的两根跳绳就是两个小朋友用的。

(3)指导学生用在□画画√的方法在书上比较两根跳绳的长短。

(3)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4)交流反馈,说说比较两根跳绳长短的方法,感受长短是比较的结果。

(5)巩固:实物出示两组绳子的比较,你能比出他它们的长短吗?

2.比高矮。

(1)出示主题图,观察,说说图中两个小朋友谁高谁矮。

(2)追问:从哪幅图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个人的高矮?学生汇报交流,体会高矮的基本方法。

(3)请两个学生上来,照样子比一比。

3.比轻重。

(1)出示天平,进行介绍。

(2)掂一掂钢笔和橡皮哪个重,然后放到天平上称一称,观察谁重。

(3)看主题图,说明石榴和柿子是从树上采下来的,观察一下哪个重些。指名交流。

4.体会比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法。

(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

(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

(3)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如两棵树的高矮等。

5.组织讨论,加深认识。

教师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要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必须再拿一枝铅笔来比一比才能确定。教师拿出不同长度的铅笔分别与之比较,使学生明确长短、高矮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交流共享

1.“想想做做”第1题。

(1)光盘出示两幅图,观察第一幅图中谁的铅笔长,再说说第二幅图中哪支铅笔最长。

(2)同桌比一比铅笔的长短。指名汇报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学生按要求在书上练习。

(3)结合图对学生进行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教育。

(4)提问: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最”加重音,学生体会最高、最矮的含义。)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体会比较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折开后比较,让学生的头脑中知道走斜边最短。

4.“想想做做”第4题。

(1)读题,学生自主练习。

(2)巡视,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3)学生交流,说明自己的想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

四、检测完善

1.提问:今天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学生自由交流。

2.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3.完成课堂作业。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复习知识要点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复习知识要点”,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复习知识要点

一、生活中的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191817······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

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2里有(12)个一

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13里有(13)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15里有(15)个一

······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20里有(20)个一

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

(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法》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加法》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根据图示列出十以内数的加法算式,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与动手操作摆一摆、数一数,发展抽象思维,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交流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十以内数的加法运算。

难点:加法算式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教具:PPT,梨子和苹果的卡纸若干个。

学具:计数棒。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示图片——《猴子捞月》,并询问图片当中的猴子在干什么?有几只猴子在井旁站着?有几只猴子在井上空悬挂着?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观察。

学生作答后继续追问:那图片中一共有几只猴子呢?从而倒入课题并板书。

(二)探究新知

通过导入中的故事引出“3+2=?”,引发学生思考。设置小组讨论,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可以利用手中的计数棒,在五分钟的时间内讨论如何计算3+2=?(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观察讨论情况,适时引导。)

讨论过后,学生可能会给出以下3种方法:

1.掰手指数数,数到5;

2.在2的基础上再往后数四个,数到5;

3.先拿出3根计数棒,再拿出2根,数一数,得到5。

全班分享后,对学生讨论情况及时总结并对他们提出表扬,并板书3+2=5。

(三)深化新知

接着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卡纸,创设新的情境:老师上午买了4个苹果,下午又买了1个苹果,总共买了多少个苹果?

通过随机提问,找同学上台来现在讲台上贴一贴,在写出算式并给出结果,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出4+1=5。

完成后,进行追问,若上午买了1个,下午买了4个呢?引导学生列出式子1+4=5,并提问: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得出:改变两个数的顺序,它们的和不变。

(四)应用新知

利用老师提供的梨子和苹果的卡纸,同桌两人完成游戏: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十以内数的加法一个出问题,一个回答问题,让同学们踊跃报名在讲台前展示。

(五)小结作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并留给学生一道作业题:回家后,自己当一名小老师,给爸爸或妈妈出一道加法的题目考考爸爸妈妈。

五、板书设计

加法

3+2=5

4+1=51+4=5

改变两个数的顺序,它们的和不变

《一年级数学上册《整理和复习》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760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