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学设计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学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学设计

1.古代埃及与金字塔

2.古代巴比伦与汉谟拉比法典

3.古代印度与种姓制度

1.能够通过对金字塔建筑历史的思考与探索,从而形成独立思考,得出结论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内容的分析,提高辩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对亚非文明的了解,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从而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

1.金字塔的建造

2.汉谟拉比法典

3.印度的种姓制度

1.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

2.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1.导入:

利用导言中狮身人面像的故事,让学生初步领略亚非地区大河流域灿烂而神奇的文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如果不游览一下金字塔,就不能说是到过了埃及。从开罗西行数公里,来到吉萨村,世界古代七大建筑奇迹之一的金字塔,便屹立眼前。在最大的胡夫金字塔东侧,便是狮身人面像,它以诱人的魔力,吸引了各地的游客。胡夫的圣旨公元前2610年,法老胡夫来这里巡视自己快要竣工了的陵墓--金字塔。胡夫发现采石场上还留下一块巨石。胡夫当即命令石匠们,按照他的脸型,雕一座狮身人面像。石工们冒着酷暑,一年又一年精雕细刻,终于完成了它。像高二十米,长五十七米,脸长五米,头戴”奈姆斯“皇冠,额上刻着“库伯拉”圣蛇浮雕,下颌有帝王的标志--下垂的长须。一只耳朵,有二米多长。“怪物”--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的头像,真的是以胡夫作模特儿的吗?

2.“金字塔的国度”:

在学生发言(讲解“我所了解到的金字塔”)的基础上作最后总结:

(1)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这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话。

(2)金字塔的建筑,从古到今都给人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体现古代埃及创造了高度的文明。

3.“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提问“两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和尼罗河流域相比,有什么共同点?”由此使学生认识大河流域人类文明产生长的共同规律。

4.“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要向学生强调印度河流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发祥地。关于种姓制度,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内容及其相关材料,最大限度地从课文中获取有关种姓制度的知识信息。

5.最后,利用教材上的亚非文明地图,对全课进行总结。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学会从课本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2.本节课有较强的地理概念,建议教师充分利用地图和相关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转换思维视角,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参加课堂讨论,鼓励独立思想和发表不同见解,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古代埃及(金字塔是奴隶主阶级残酷剥削奴隶的历史见证)

古代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公开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现存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严格维护了奴隶主阶级利益)

 1.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 )

A《圣经》 B《古兰经》C汉谟拉比法典D《拿破化法典》Jab88.cOM

 2.世界上最早建立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是( )

A古代中国B古代埃及C古代印度D古代巴比伦

 3.用高超的防腐技术把人和动物的尸体制成“木乃伊”的是()

A古代埃及人B古代中国人 C古代西亚人D古代希腊人

答案1.C2.B3.A

列表总结大河流域文明(包括黄河长江流域)名称、文明成果、文明产生的共同原因。

结合地图,找到四大文明区域的地点。

扩展阅读

九年级历史《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学设计


九年级历史《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埃及金字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等历史知识。

(2)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认识奴隶制度的实质,从而提高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特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信息,层层设疑,培养学生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专政的实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

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启发式教学、讨论法、探究学习。教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以课文导言“师身人面像”图片引出本课学习内容

组织阅读7页“导入框”图文,完成下列活动:

暑假一学生去埃及旅游,拍摄了一张有千年历史的奇异雕像照片,雕像名称?

(狮身人面像)教师补充:石像的面部是按国王的相貌塑造的。雕像硕大无比,是国王威严的象征。古埃及神话里,狮子是各种神秘地方的守护者。狮身人面像就是为国王守护陵墓。至今已有4500多年历史。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与狮身人面像密切相关的金字塔有什么用途?两河流域和印度的古代文明标志各是什么?现在就让我们一块了解这些有趣的知识。

『自学天地』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课文,思考如下问题

1.列举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及其共同点(位置、性质)

埃及、两河流域、印度、中国。都诞生在大河流域;都创造了奴隶制文明。

2.古埃及文明出现于何时何地?标志性建筑?

公元前3500年开始,尼罗河流域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金字塔

3.古巴比伦和古印度文明分别出现于何时何地?

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建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国。

4、《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者、目的、地位?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制定法典。

它是世界上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5、何谓种姓制度?其等级名称及影响?

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后,形成严格的奴隶制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种姓制度激化当时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问题解决』

问题一:展示书P12《世界文明古国》地图,看图得知四大文明古国自西向东分别是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仔细观察国家所在位置的河流图标,得出一个共同点。从复习中国古代朝代歌入手,得知夏朝是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国家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所以亚非文明古国的另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创造了奴隶制文明。

问题二: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的关系?

展示《古代埃及》地图以及英语资料(EgyptisthegiftofTheNile)回答: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教师分析:这句话,一语道出了尼罗河与埃及文明的关系。在非洲土地上,尼罗河由南向北,注入地中海。它每年定期泛滥,不仅使河流沿岸的土地得到灌溉,而且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作物生长,这就给古埃及人的生存提供了条件。横比一如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学生轻易就能得出结论: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养育了埃及人民。

2.金字塔是怎样建筑的?有什么用途?有人说“金字塔的每一块大石上都有一个埃及奴隶的冤魂”,说说你的理解。

在没有现代化机械的条件下,从采石、运输到建造,肯定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么大的工程必然以强大的权力做后盾。

古埃及的国王[法老]们不满足于生前统治人世,幻想死后复活成神,仍是阴间的统治者。按埃及的神话传说,只有保存好尸体,灵魂才有寄托的地方,才能复活,于是就有了“木乃伊”。金字塔便是存放木乃伊的地方,是国王的陵墓。

金字塔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既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和辛勤劳动的结晶又是奴隶主专制的见证。

问题三:指导学生读《新月沃地》地图和《古代印度》地图,从图得知地点读文字找出时间。

问题四:(过渡)古巴比伦王国最伟大的国王是生活在公元前18世纪的汉谟拉比。他不仅统一了两河流域,更重大的贡献是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出示《汉谟拉比法典》石碑,和学生一起看图讲解碑的构造以及标注英文资料(Aneyeforaneyeandatoothforatooth)。

石碑上半部雕刻的两位人物坐着的是太阳神正把象征权力的权标授予国王即站着的汉谟拉比,雕刻表明君权神授的思想。石柱上雕刻的是法典的内容。

模拟法庭:让学生阅读课文内容,然后模拟一个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时代的法庭,由同学分别扮演法官、奴隶主、奴隶等不同角色。按照《汉谟拉比法典》的规定来裁定罪行。通过此项活动让学生对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制定法典的目的是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有切实的体会。

问题五:指导学生阅读课文11页表格,回答

1、根据种姓制度中四个等级的不同职业,分辨出四个等级孰高孰低?分清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前两个是统治阶级,后两个是被统治阶级。

2、小品“吠舍与婆罗门的对话”,为理解制度弊端做铺垫

(种姓制度使得不同等级间的矛盾很尖锐,后来常引起印度社会动荡不安。)

请一位学生朗读〔动脑筋〕,然后选派两位学生扮演吠舍与婆罗门,就种姓制度展开辩论。辩论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挥。

吠舍:我们终年劳作,不得休息。我们生产了大量粮食,养肥了成群的牛羊,制造了精美的生活、工艺用品,并把它们运到各地供你们享受,凭什么我们却不能与你们共享国家权力,甚至连我们的孩子与你们的孩子恋爱都要遭到你们的反对?婆罗门:该死的家伙,想造反啦?造物主用嘴制造了我们,而用腿生出了你们,难道嘴可以与腿平等吗?闭起你的臭嘴,给我好好干活去!别触犯神的意志。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学习了这一节课,我们知道了作为古代人类文明代表的四大文明都是在大河流域产生的。可以说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和水是分不开的。可是今天的地球,水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那么我们应该怎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水资源呢?”

弹性作业:简述世界七大奇迹教学后记

九年级历史《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导学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完成制定的工作目标!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九年级历史《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导学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

掌握

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思考探究观察分析

埃及金字塔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筑的?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什么?印度种姓制度怎样产生?如何评价这个制度?

议论解疑综合归纳

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古代人类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奴隶制度的实质如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唯物史观

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都是用来维护统治阶级(奴隶主)权威和利益的,它们共同反映了奴隶社会阶级压迫的实质

人文素养

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等建筑,是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的结晶,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科学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难点人类古代文明产生在大河流域的原因、印度种姓制度

课件下载

导入新课

组织阅读7页“导入框”图文,完成下列活动:

亚非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诞生在哪里?(埃及、两河流域、印度、中国)

学生集体朗读第一段有关狮身人面像5个问题,先请其中几位介绍,后由老师补充:(希腊人称狮身人面像为“斯芬克斯”。它是古代埃及国王哈佛拉在为自己修建金字塔时,征集劳动人民制作成的,是自己威严的象征。在古埃及神话里,狮子乃是各种神秘地方的守护者。据说国王死后要成为太阳神的,所以就造了这样一个狮身人面像为国王守护陵墓。在埃及吉萨附近哈佛拉金字塔旁的一座狮身人面像最为著名。石像的面部是按哈佛拉的相貌塑造的,它面向东方,硕大无比,一只耳朵就有2米长,下颌的胡须长达6米。除狮爪是用石块砌成之外,整个狮身人面像是用建筑金字塔时留下的一块天然巨石雕成的。1798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时,曾用大炮轰击狮身人面像,希望打开通往内部的入口,破坏了雕像的面部,鼻子崩落,眉目模糊,形成一种奇特的“笑容”,每当风沙弥漫、日影昏暗的时候,出现一种朦胧的神秘感。它至今已有4500多年历史。)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与狮身人面像密切相关的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两河流域和印度的古代文明各有什么特点?现在就让我们一块了解这些有趣的历史知识。(安排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金字塔的国度

学生阅读7至8页的内容及其相关历史资料,在现有条件下获取知识的有效信息,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请根据第8页《古代埃及》地图以及英语资料,思考回答: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egyptis‘thegiftofthenile‘”这句话,一语道出了尼罗河与埃及文明两者的关系。在非洲广阔的土地上,尼罗河由南向北、倾泻而下,注入地中海。它每年定期泛滥,不仅使河流沿岸的土地得到灌溉,而且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作物生长,这就给古埃及人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埃及人民,而且也孕育了埃及文化。古代埃及人留下了赞颂尼罗河的诗篇:“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这些诗句反映了古代埃及与尼罗河息息相关的事实。马克思也说过说:“计算尼罗河水的涨落期的需要,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这个论断也反映了古埃及的科学文化知识正是在利用和改造尼罗河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因此,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河水犹如母亲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埃及儿女。)

金字塔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筑的?(金字塔的建筑,从古到今都给人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传统的说法,特别是希罗多德的历史著作,都认为是依靠奴隶的集体劳动建成的。但是在当时生产力水平非常低的情况下,埃及人是如何用原始的工具将一人来高、两吨半重的巨石从山上凿出?又是如何将巨石从几英里甚至几十英里外运来,再吊上甚至高达一百多米的塔顶?对于这些问题,无人能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一些学者推断,古埃及人是借助畜力和滚木,把巨石运到建筑点的,他们又将场地四周天然的沙土堆成斜坡,把巨石沿着斜坡拉上金字塔。就这样,堆一层坡、砌一层石,逐渐加高就是金字塔。近年来,又有一些学者推断金字塔并非地球人所造,而是外星人所为。当然,要真正揭开金字塔的建筑之谜,还得依靠人们的不懈努力和勤奋研究。)

怎样评价金字塔?

古埃及的国王[法老]们不仅仅满足于生前统治着人世,而且幻想死后复活成神,仍是阴间的统治者。根据埃及的神话传说,只有保存好尸体,灵魂才有寄托的地方,才能复活。因此,他们把尸体挖去内脏,浸以盐水等防腐剂,填以香料,然后用麻布裹紧。这种可以保存很久很久的尸体叫做“木乃伊”。金字塔便是存放木乃伊的地方,是国王死而“复活”后的“永世的城堡”。建筑雄伟壮观的金字塔和威风凛凛的狮身人面像,其目的就在于使人们相信,国王凌驾一切的权威是永世不可动摇的,企图以此震慑人民的心灵,维护奴隶主专政。

建筑金字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金字塔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卓越智慧和辛勤劳动的不朽纪念碑。同时,金字塔也是无数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它给古埃及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

根据第8页“动脑筋”:今天,有人对古代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能力表示怀疑。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谈谈你的理由。(本世纪来,随着飞碟观察和研究活动越来越广泛,有人甚至把神秘的金字塔同变幻莫测的飞碟上的外星人联系起来。不过,有位叫戴维杜维斯的法国化学家,得到5块从埃及胡夫金字塔上取下的小石块,对它们逐个加以化验。出乎意料的是,化验结果证明,这些石块由贝壳石灰石组成。因为在这之前的考古活动曾证明过,人类在几千年前就已掌握混凝土制作技术,所以戴维杜维斯推测,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是将搅拌好的混凝土装进筐子,抬上或背上正在建造中的金字塔。更出乎意料之外的是,他还在石块中发现了一缕一英寸长的人头发。这缕头发可能就是古埃及人辛勤劳动和灿烂智慧的见证。)

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第9页《新月沃地》地图,根据下列问题在图中和课文里做出标记:“新月沃地”指什么地方?哪些古代居民在此生活过?(亚洲西部有一条弧形的狭长地带,有人称它为“新月沃地”。从地图上看,这条狭长地带犹如一弯新月,土地又很肥沃,因此得名。古代,在这条地带上先后居住过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腓尼基人和希伯来人。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生活在沃地东部,那里有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称为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又一摇篮。腓尼基人和希伯来人生活在新月沃地西部、地中海东岸的“中东”地区。腓尼基人曾在这里建立过一些奴隶制城邦。他们以航海和经商著称,还在海外建立了一些殖民地。在地中海东岸巴勒斯坦一带,希伯来人建立过统一的国家。这个国家后来分裂为北部的以色列和南部的犹太两个王国。数百年后,以色列王国和犹太王国先后被外族灭亡。从此,希伯来人逐渐流散到世界各地,被统称为犹太人。)

两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和尼罗河流域相比,有什么共同点?(定期泛滥,水退后留下肥沃的淤泥,便于农业种植,为当地居民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基本条件。)

两河流域人类文明产生的过程中,最早的奴隶制城市国家是什么人建立的?请说出这里完成统一的时间、国家及其国王。(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下游平原的南部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出现奴隶制小国,建立者是当地的居民苏美尔人。公元前19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处于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当地居民,无论是苏美尔人、阿卡德人还是阿摩利人从此都称为“巴比伦人”。古巴比伦王国最伟大的国王是生活在公元前18世纪的汉谟拉比。他统一了两河流域,使古巴比伦的疆域和经济文化都达到顶峰状态。其中,最伟大的贡献是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

教师介绍汉谟拉比法典被发现的经过,指导学生观察第10页《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图:(1901年,法国考古学家在伊朗的苏撒考古时发现,后被劫夺到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此图展示的是石柱的浮雕部分,表现的内容是汉谟拉比正从太阳神那里接过象征统治权力的权杖,图中人像坐着的是太阳神沙马什,他手里握着的是“权杖”,站在太阳神面前的就是汉谟拉比。下面的文字共约8000字,分为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这些文字从许多方面作出了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规定,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说明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这是目前所知道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结合第10页地图《古代印度》,说出古代印度地理范围。(古代印度文明在历史上称为“印度河文明”,因这一文明最早发现于哈拉帕,也称“哈拉帕文明”。这一文明顾名思义,发源于印度河流域,位于南亚次大陆的核心地区的西北边陲,所以很多文化遗址今天已不在印度境内,而在巴基斯坦境内。在历史上,这两个国家以及尼泊尔、孟加拉等国都属于古代印度的地理范畴。)

结合11页插图《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说出印度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它由北向南蜿蜒注入阿拉伯海。夏季,上游的喜马拉雅山积雪融化,河水泛滥,两岸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为当地居民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印度文明最早兴起于什么时候?(约公演前2500年)

后来古代印度的本地居民被什么人征服?(来自中亚的自称“雅利安人”[意为“出身高贵的人”])

配以课件演示动画,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内容及其相关材料。要求学生最大限度地从课文中获取有关种姓制度的知识信息,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种姓制度是怎样产生的?四个等级是否是造物主用不同的方式创造的?(在雅利安人扩张过程中,古代印度当地居民或被征服,或被赶走,雅利安人成为古代印度次大陆的主要居民。他们在向奴隶制国家过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即种姓制度。“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颜色、品质。社会全体成员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等级不同,权利、义务也不同。雅利安人就是这样来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所谓四个等级由造物主用不同方式创造的说法,纯粹是通过编造神话来加强统治者权威的。)

不同等级之间的权力和义务有什么区别?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对印度未来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等级名称

社会阶层

职责和义务

婆罗门

祭司贵族

掌握神权

刹帝利

国王、武士、官吏

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吠舍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一、二等级

首陀罗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请一位学生朗读[动脑筋],然后选派两位学生扮演吠舍与婆罗门,就种姓制度展开辩论。辩论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挥。(吠舍:我们终年劳作,不得休息。我们生产了大量的粮食,养肥了成群的牛羊,制造了精美的生活、工艺用品,并把它们运到各地供你们享受,凭什么我们却不能与你们共享国家权力,甚至连我们的孩子与你们的孩子恋爱都要遭到你们的反对?婆罗门:该死的家伙,想造反啦?造物主用嘴制造了我们,而用腿生出了你们,难道嘴可以与腿平等吗?闭起你的臭嘴,给我好好干活去!别触犯神的意志。)

布置学生在课后撰写一篇有关印度种姓制度的小论文(字数在300字左右)。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教师利用教材13页的亚非文明地图,制成幻灯片并利用投影仪投影,对全课进行总结。

完成第12页“练一练”:把下列完全形成的人进行分类(标上相应的字母):

根据第12页“活动与探究”,说出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四大古代文明名称及其产生的大致时间。(埃及文明,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文明,公元前3500年;印度文明,公元前2500年;中国文明,公元前2070年。)

上述古代文明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这些文明都处在哪两个纬度之间?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大河流域。北纬20°~40°之间。原因大致有:a.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b.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根据《新学案》,掌握本课[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

提醒学生预习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大海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学设计


《大海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不同文明的形成具有不同的影响,东方文明由于大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因而具有大河文明性质,本课包括:1、金字塔的国度;2、新月沃地的古国;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记古代埃及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漠拉比语典、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读文明遗迹,师生探讨东方文明的政治、经济特点。

3、态度、情感、价值观:通过对金字塔的学习,学习领略古埃及劳动人民的智慧之美。

教学重点:金字塔的建造、汉漠拉比语典。

教学难点: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教法与学法分析:归纳比较法、自主学习法、问题研讨法、图表语。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在父系氏族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上开始出现了私有财产,社会成员也渐渐地被分化为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最终原始社会解体,国家出现,人类开始步入文明时代。

我们都知道,世界有四大文明古国,这四大文明古国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它们的文明具有怎样的特征和象征呢?我们今天还能感受到当时的文明气息吗?今天我们学习第2课,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第2课大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讲授新课:

活动一:指导学生阅读P8“古代埃及图”,明确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形成埃及与尼罗河的初步联系。

活动二:学生自主学习P7第一段内容,思考P8古希膜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语:“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理解埃及文明的出现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联系,领会古代东方文明属于大河流域农业文明的特征。

活动三:教师依教材指出埃及文明古国的兴衰历史线索。

活动四:学生观看“狮身人面像”“金字塔图片”,感受埃及文明的标志所代表的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并在教师的分析帮助下,认识金字塔所显露出来的埃及中央集权的君主制的特征。

知识拓展:师生探讨P8“动脑筋”题。

过渡:另一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又发源于哪里呢?与古埃及有相同的自然地理因素吗?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活动一:学生阅读P9“新月沃地”图片,明确“新月沃地”的概念含义,并形成一定的自然地理印象(两河)。

活动二:通过自主学习P9第一段正文内容并以比较(与埃及尼罗河比较)的形式,理解两个文明形成的相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农业文明特点。

活动三:师生观看“古巴比伦城遗址”,共同学习正文第二段,简要了解两河流域文明概况。

活动四:学生观看P10图片朗读P9小字内容,探讨汉漠拉比语典的目的,实质及其所体现的古巴比伦政治特点: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并在教师的补充下,了解汉漠拉比语典的地位与历史价值。

评估: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注重教学、评估语典是哪一部?它是代表哪个阶级利益的?

过渡: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古埃及、古巴比伦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古印度具有类似的特点吗?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活动一:学生观看P10“古代印度”图,明确古印度的地理概念,在阅读P10第一段正文内容的基础上,强化古印度的大流域文明的自然地理特征。

活动二:学生自主学习P10第二段正文内容,明确印度文明出现的时间及种姓制度的成因。

活动三:学生阅读P11阅读,识记种姓制度相关内容,区分出特权阶级与被压迫阶级,理解种姓制度的实质,并探讨它对印度社会的影响?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大河流域

古代东方文明的基本特征

教学后记:古代物质条件简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想象金字塔的建造过程,能使学生更加敬佩古人的勤劳与智慧。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7594.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