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用数序解决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如“数数”“画图”等,从而进一步深化基数、序数、数的大小、数序的综合运用,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生活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捕捉信息、发现问题、探究方法、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策略多样性,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初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是在学生熟练掌握数数以及初步理解基数、序数、数的大小、数序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排队问题,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问题情境,捕捉有用的数学信息,恰当选择方法的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白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数字接龙:老师指名,学生接数。
2.填空:
出示:在12,15,10,20,19,11这些数中,
(1)从左边数起,19在第()个。
(2)从右边数,第2个数是()。
(3)在这些数中最大数是(),最小数是()。
(4)把从左数的3个数圈起来。
【设计意图】梳理已学的知识,激活已有的经验,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探究新知
1.在情境图中捕捉信息、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1)出示例6主题图。
(2)提出问题,独立思考。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3)组织交流,指导读图。
教师:请你说说你发现的数学信息?你能在图上指一指吗?
教师:小丽和小宇之间是什么意思?谁来讲讲?
小结:之间就是在小丽和小宇中间的同学,不包括小丽和小宇。
(4)指导学生完整复述此题。
教师:先说我们知道了什么,再提出一个问题。你能按老师的要求说说此题吗?
2.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积累解题经验。
(1)提出研讨问题,明确探究要求。
教师:要求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你有什么想法?能否在纸上自己写一写,画一画?
(2)教师观察捕捉学生想法,展示学生解题方法。
教师下面巡视,搜集不同的解题方法。
预设:点子图、叉子图、实物图等等和数数的方法。
(3)组织研讨,解读解题方法。
①画图法交流。
教师:你能看懂这位同学的图吗?讲一讲什么意思?为什么在小丽和小宇上打×呢?说说你的想法。
②数数法交流。
教师:说说你是怎么数的?为什么不数10和15呢?
(4)巩固解题方法。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画图、数数都解决了这个问题,你还能借助身边的东西,再讲讲这道题吗?
教师提供尺子、纸张等学具让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讲解解题思路。
(5)方法小结,提升认识。
教师:刚刚我们使用了画图法、数数法找解决了问题,同时还巧妙地运用了身边的学具寻求到了答案,你们真聪明!今后解决问题我们就可以使用这些方法了。
3.指导学生检查。
(1)提出要求。
教师:我们刚才找到了答案是4人,到底对不对呢?用你的方法检查一下。
(2)组织研讨。
学生说说自己检查的方法。如:从10往后数了4个数,看看第5个数是不是15。
(3)小结:经过检查我们可以对这道题的答案更有把握了,今后我们做题时一定要像今天一样认真检查,养成好习惯。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捕捉信息、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验证自查的解题全过程,在解题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题,从而体会到策略多样性、提升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7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题,全班订正。
2.出示主题图。
学生独立解题,交流方法。
教师:这道题不是求两个数中间有几个数,但我们仍然可以使用刚才的方法解决问题,但一定要注意此题最后一个数是17,这个数一定要数上。
【设计意图】通过改变习题模式的发散训练培养学生对今天所学解题方法的灵活运用,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课堂总结
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可以用画图、数一数的方法,将比较隐蔽的条件直观表示出来,明晰解题思路,积累解题经验。你还有什么收获吗?
一年级上册《解决问题》学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第46页的内容以及“做一做”和练习十的第1题。
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基础上进行本节课学习的,对于教材提供的情境学生理解起来不会感到困难,但对用数学符号表示条件和问题会有困惑。因为教材中出现的的大括号和问号,学生学还是第一次接触,将用语言描述的情境和数学符号结合起来理解,会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应把这里作为一个教学突破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大括号和“?”号,会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答。
2、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教学难点:
通过图画情境和数学符号来理解题意。
教具准备:
挂图、课件
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6、7解决问题”时,让学生先观察图意,不要求他们编题,只要说出图里有什么,大括号和“?”号分别表示什么,怎样计算,再让学生列出算式,最后让学生说出算式中的每一个数分别表示什么。让学生完全明白自己列算式的理由,可以检查自己列的算式符不符合题意,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学习难度,从而让学生学得轻松、学的有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比比看,谁更棒。
1、课件出示(7以内数加法算式)
2、课件出示(主题图)
今天,小兔要请我们用数学知识来帮它们解决问题,大家乐意吗?那我们赶快行动吧(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小朋友,我们来看看小图遇了什么数学问题?(课件出示图)
1、引导观察,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画面,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左边有4只小兔,右边有2只…)
小朋友接着看,这里还有两位新朋友,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2、初步认识大括号和问号。
①出示“︸”和“?”。(说明:“大括号”表示让我们把两边的兔子合起来,下面加一个“?”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兔”。)
②同桌探讨新符号的名字、意义。
③学生汇报研究符号的情况。(指名回答)
④小结:大括号表示把左边4只和右边2只合起来(师边说边做手势),下面的“?只”就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兔,小朋友也来说说,边说边做动作。
⑤指名说图意
谁来说给大家听(指名回答)。
谁能完整地说说图上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指名边说边做动作)。
3、列式解决问题(板书:怎样解答)
①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指名说说)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6(只)
②因为是要把两边的小羊合起来(教师做手势),所以用加法来算。那算式中的4、2、6各指什么?(指名说说)
③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检查的?(同桌讨论或小组讨论后,指名说说。)
④左边有4只就写4,右边有2只羊就写2,再来看得数是不是6只,同学们按照这样的顺序来检查,我们就不是小马虎了。好,让我们一起来口答(师板书:一共有6只)。
⑤小结:现在大家跟着老师来回忆刚才解决问题的时候,经过了哪几个步骤?(先看图里有什么,找出数学信息和要求的问题,然后再进行列式解答,并进行检查,最后别忘了口答。)(师逐一步板书: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1、独立完成例题。(师生集体订正)
2、第46页“做一做”
3、练习十的第1题。
4、我来当小老师,指名说一说,师生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解决问题
图里有什么?
怎样解答?5+1=6(只)
解答正确吗?
一共有(6)只。
一年级上册《9加几》学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思考的意识与判断、选择的能力,提倡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应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师准备挂图、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今天有位客人和我们一起来学习数学知识,小朋友们欢迎吗?
(出示小猴图)
它给大家带来了“智慧树”。
(出示三棵“智慧树”,每棵树上有三个数,看谁能想出好办法很快说出三个数相加的得数是多少?)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算才会又快又对呢?
师小结:对,这些题都是把9和1先加起来得10,10再加几就得十几。
2、喜洋洋偷偷地藏起了“1”(擦掉“1”),只剩下9和5两个数了,你们想知道9+5得多少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样9加几的题。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题,探索算法
(1)谈话:你们真是聪明,答得又对又快。小猴要去买些桃子来奖励你,你们看(出示例题图:盒子里9个,盒子外4个。)
提问:你能说说这些桃子是怎么摆放的吗?(带着数,板书:94)
提问:看着这幅图,你能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你会列式吗?
列出算式9+4
提问:怎样算出结果呢?(同桌讨论)
(2)学生自主探索,再指名汇报。
你怎么会想到这种方法的?请用同样方法的小朋友再来说说。
(3)教师分析、总结学生的算法:因为盒子里已经有9个桃,所以先把4个分成1个和3个,9个和1个合成10个,再把10个和剩下的3个加起来就得到13个。边分析在算式下注出思维线路图:??
(4)讲述:这种方法叫做“凑十法”,就是先把9和1凑成10再计算。因为我们学过10加几得十几,很好算,所以把9凑成10之后计算非常方便。
2.尝试计算,优化算法。
(1)教学“试一试”,出示题中的花朵图
提问:图中的花分成哪两部分?各有几朵?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9+7)
提问:你能先圈出10朵,再计算吗?在书上圈一圈,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填写在图右边的式子里。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猴不但爱学习,还爱劳动,他正在搬砖块,你知道一共有几块砖吗?(左边有几块,右边有几块?)怎样算?
提问:猜一猜,小猴想怎样算?小猴为什么只搬一块呢?(引导学生体会从左边的9块中搬4块,和6块凑成10太麻烦了,突出看大数分小数的“凑十”的思路最简便。)
让学生先在同桌间说一说怎样计算,再把结果填在书上,最后指名汇报,并板书思路图。
(3)引导小结。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今天学习的算式,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计算9加几时,用怎样的方法计算比较简便?(凑十法)
三、巩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小猴准备用小棒来做篱笆,你能帮他算算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吗?
(1)让学生先圈出10根,再计算
(2)和同伴交流想法
(3)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计算再找出规律。
提问:比较第一组两题,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结果相同;下面算式的“1+1”就等于上面算式中的“2”对第二种发现的学生加以肯定并表扬)
提问:在第二组两题中,你又发现了什么?第三组呢?(请学生以在第一组中发现的规律说说第二组和第三组的发现)
提问:每组的两个算式,你们都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认识“凑十法”就是用上面的连加来计算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学生独立填写得数
(2)指名回答填写结果,集体分析订正。
(3)仔细观察,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有多种发现:如①都是9加几。②9加上的数和得数都是按顺序排列的。③得数都是十几。④得数个位上的数总比加上的数少1。
这些发现都是对的,应给予肯定。
4.悄悄算。(“想想做做”第4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们是怎样学会9加几方法的?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第46页的内容以及做一做和练习十的第1题。
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基础上进行本节课学习的,对于教材提供的情境学生理解起来不会感到困难,但对用数学符号表示条件和问题会有困惑。因为教材中出现的的大括号和问号,学生学还是第一次接触,将用语言描述的情境和数学符号结合起来理解,会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应把这里作为一个教学突破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大括号和?号,会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答。
2、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教学难点:
通过图画情境和数学符号来理解题意。
教具准备:
挂图、课件
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6、7解决问题时,让学生先观察图意,不要求他们编题,只要说出图里有什么,大括号和?号分别表示什么,怎样计算,再让学生列出算式,最后让学生说出算式中的每一个数分别表示什么。让学生完全明白自己列算式的理由,可以检查自己列的算式符不符合题意,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学习难度,从而让学生学得轻松、学的有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比比看,谁更棒。
1、课件出示(7以内数加法算式)
2、课件出示(主题图)
今天,小兔要请我们用数学知识来帮它们解决问题,大家乐意吗?那我们赶快行动吧(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小朋友,我们来看看小图遇了什么数学问题?(课件出示图)
1、引导观察,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画面,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左边有4只小兔,右边有2只)
小朋友接着看,这里还有两位新朋友,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2、初步认识大括号和问号。
①出示︸和?。(说明:大括号表示让我们把两边的兔子合起来,下面加一个?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兔。)
②同桌探讨新符号的名字、意义。
③学生汇报研究符号的情况。(指名回答)
④小结:大括号表示把左边4只和右边2只合起来(师边说边做手势),下面的?只就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兔,小朋友也来说说,边说边做动作。
⑤指名说图意
谁来说给大家听(指名回答)。
谁能完整地说说图上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指名边说边做动作)。
3、列式解决问题(板书:怎样解答)
①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指名说说)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6(只)
②因为是要把两边的小羊合起来(教师做手势),所以用加法来算。那算式中的4、2、6各指什么?(指名说说)
③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检查的?(同桌讨论或小组讨论后,指名说说。)
④左边有4只就写4,右边有2只羊就写2,再来看得数是不是6只,同学们按照这样的顺序来检查,我们就不是小马虎了。好,让我们一起来口答(师板书:一共有6只)。
⑤小结:现在大家跟着老师来回忆刚才解决问题的时候,经过了哪几个步骤?(先看图里有什么,找出数学信息和要求的问题,然后再进行列式解答,并进行检查,最后别忘了口答。)(师逐一步板书: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1、独立完成例题。(师生集体订正)
2、第46页做一做
3、练习十的第1题。
4、我来当小老师,指名说一说,师生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解决问题
图里有什么?
怎样解答?5+1=6(只)
解答正确吗?
一共有(6)只。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用除法解决问题》,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河底小学李晓芳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4-5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二年级(2)班学习舞蹈的有3人,学习绘画的人数是学习舞蹈人数的2倍,学习绘画的有多少人?
a.抽生回答,并讲一讲思考过程;
b.请学习绘画的6位同学向大家挥挥手,再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成绩,教师向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表示祝贺。
2.二年级(2)班学习唱歌的有6人,学打乒乓球的是学习唱歌的3倍,学打乒乓球的有多少人?
3.二年级(2)班学习弹琴的有4人,学吹号的是学习弹琴的4倍,学吹号的有多少人?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第54页例2主题图(动画课件)
师:你们想参加这个游戏活动吗?
2.活动:学生动手摆飞机;(播放音乐)
3.汇报结果
师:根据你摆的飞机,谁能提个问题让大家猜一猜?
引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数的除法含义”
4.课件出示例题中小强提出的问题:“我摆了3架飞机,我用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几倍?
5.小组讨论
6.汇报结果,学生在动脑思考、充分探究中找到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解题思路,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15÷5=3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3情境图
2.学生根据画面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3.根据所提问题,小组讨论解决方法;
4.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5.抽生讲解题思路;
(四)巩固深化,质疑拓展
基本练习:
完成第55页的做一做
自己独立分析题目,然后解答
师:还可以提什么问题?
学生自选一问解答,并相互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做?
变式练习:
完成第56页练习十二的第1题
1.要求学生认真看图,图中画了哪些小动物?分别是多少只?
2.自己独立分析解决:小鹿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列式是:18÷6=3)
3.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师:你还能提出其它问题吗?(学生相互解决)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案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9加几的题目,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出示卡片9+()=10,指名口答。
2.口算。
9+1+2=9+1+5=9+1+3=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
1.出示运动会场景画面。
2.解决还有多少盒饮料的问题。
(1)让学生观察画面左边。
(2)研讨解决还有多少盒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内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3)组织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逐一出现各种解决方法。①点数出结果。②接着数,数出结果。③用“凑十法”算出结果。④充分肯定学生探索的方法,并以“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题,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加深学生对各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4)强化凑十法。①教师引导:有的同学用加法算出还有13盒饮料。回想一下,怎样算的?纸箱内有9盒饮料,箱外有4盒饮料,这两部分合并在一起,就是现在有的饮料。所以要用9+4计算。(板书:9+4)②演示9+4的口算过程。怎样算出9+4的得数呢?重述凑10的过程:放进箱里1盒是10盒,箱外面还有3盒,10盒加上3盒一共是13盒。③说明9+4的口算方法。算9+4,怎样想出得数呢?先让学生结合黑板上的演示,想一想怎样算9+4得几?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说明:因为9+1得10,所以算9+4,先把4分成1和3;9加1得10,再加3得13。然后,在9+4后面板书13。让学生齐读算式。
3.解决拉拉队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出示问题:拉拉队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2)让学生从画面上收集数据,找出:男生有9人,女生有6人(3)教师口述: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男生9人与女生6人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算式是(待学生回答后板书)9+6。(4)让学生讲讲怎样算?得数是几?(5)全班交流,完成计算(允许学生用不同方法想出得数)。
4.小结。今天我们开始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前面计算的9+4、9+6两题的得数都超过了10,就是进位加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具体研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9加几)我们已经知道9+4=13、9+6=15,那么9+2、9+3......怎样算?得数是多少呢?我们共同研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1)摆一摆,算一算。先圈一圈,再填写思维图,直观操作和抽象思维一一对应。
2.通过游戏完成练习十七第2题。巩固计算,加强训练,提高计算正确率。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做练习二十第1题。(1)先让学生看图说题意,再填写算式。(2)说一说加的过程,集体评议、订正。注意阅读文字,观察、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做练习二十第4题。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3、总结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用6和7解决问题》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一年级数学上册《用6和7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观察图画,理解图画内容,知道图上加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创设亲身经历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时空,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3)引领学生体验数学的魅力,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5)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热爱我们的大自然,热爱我们的生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知道大括号、小问号的意义。
(2)理解画面内容表达的意思,根据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方法算出要求的问题。
【学情分析】
对于一年级的数学学习,新生无论在数学知识上还是数学能力上都有所准备。就数的认识来看,一年级的学生二十以内的数数非常流利和连贯,可以正数倒数,学生在这方面具有良好的知识准备的。但一年级学生在数感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学生对数的意义理解有一定困难。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很难作出正确的回答,对于图形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可能是学生对图形的认识造成了对数的基数序数意义理解的干扰。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结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
【教学策略】自主学习和问题探究的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第一次来到这个教室,你们高兴吗?教室变大了,我们回答问题的声音就要更加的响亮,对吗?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数字朋友6和7,今天我们接着和它们一起去数学王国中探索奥秘。
板书(6和7)
2、明确目标
师:今天的课上老师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同学们想认识他们,那得先闯过老师这关。看大屏幕(课件)。
第一关:快速抢答
第二关:想一想,填一填
3、效果预期
师:好,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学过的知识,你们都是认真听讲的好学生。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引导学生学习加法图文应用题。
1、任务呈现
(1)师:接下来,我们有请第一位好朋友。几只可爱的小白兔。我们先看一下画面上的小白兔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数学信息?(左边有4只小白兔,右边有2只小白兔。)
(2)师: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几只小白兔?)
(3)引出大括号、问号并解决问题。
1、这个问题在图上怎样直观地表示出来呢?我们的数学家找到了一种简洁明了的方法,你们想知道吗?(想)好,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两个新的数学朋友吧!
2、(出示、粘贴大括号)我们的这个新朋友叫大括号,它表示把两部分小朋友合在一起。
3、(出示、粘贴“?个”)这是我们认识的第二个新朋友,它表示我们提出来的问题。
2、自主学习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先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最后,大家把答案写在自己的本子上。(师巡视)
3、展示交流
生交流,师板书:4+2=6(个)。
任务二:引导学生学习减法图文应用题。
1、任务呈现
(1)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一个问题,而且认识了两个新朋友。现在,老师带你们去一位叔叔家,他有东西送给大家。快猜猜他会送什么呢?(向日葵)
(2)师:对了,他要送向日葵。为了保护环境,老师先替你们收下,待回校再分,师边说边从图上摘下3个向日葵。
(3)师:此时,你们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快说出来大家一起来分享吧!(地里一共有7个向日葵,老师摘下了3个向日葵,还剩下几个向日葵?)
(4)师:那怎样表示?怎样解决呢?
2、自主学习
小组讨论。
3、展示交流
汇报交流。师适时粘贴图画,并让学生说清楚采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要这样解决?
(5)小结:比较异同。
提问:这两幅图在表示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都用到了“大括号”和“问号”;不同的地方:第一幅图的“?”表示把两部分小朋友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求一共有几人。第二幅图的“?”表示两部分中的一部分,求还剩几个。)解法又有什么不同呢?(求整体,用加法计算,求部分,用减法计算。)
(三)说儿歌学数学
师:同学们,你们真棒,这么快就和大括号、小问号成为了好朋友。好了,又到了我们说儿歌学数学的时间了。(课间出示)大括号,小问号,在一起,我会算。小问号,在尖尖,求一共,用加法。小问号,在两旁,求部分,用减法。
三、检测导结
师:你们还想到其它地方玩玩,继续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吗?
播放《左手右手》伴奏乐,生课间休息,做课间韵律操。(向前伸伸手,向后仰仰头,向左弯弯腰,向右拍拍手。双手摆一摆,安安静静坐下来。)
1、目标检测
让学生看图独立完成后,再集体订正。(选一小题让生说说想法。)
2、结果反馈
集体订正
3、反思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学生随意说,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师讲述:同学们真聪明,这节课大家发现了许多数学信息,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并解决了它们。记住你这节课交到的两位好朋友,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我们要用好数学知识并用心学好它。
板书设计:
6和7解决问题
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案苏教版
课题:9加几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从实际情境中理解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鼓励算法多样化,树立创新意识,追求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9加几的算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教学难点:对“凑十法”算理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苹果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老师今天就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有一天,一只小猴带着一个盒上街买苹果(出示主题图)。在一个水果摊前,看到了又大又鲜的红苹果,赶紧买了9个,装在盒子里。它继续往前走,看到另一个水果摊上的青苹果更大更鲜,忍不住又买了4个。
2、提问:你能根据小猴买苹果的故事提一个问题吗?要求小猴一共了多少个苹果,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9+4=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教学9+4。
(1)谈话:9+4得多少呢?请小朋友先拿出苹果的图片摆一摆来帮助计算,再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
(2)学生活动,老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活动。
(3)提问:哪位小朋友愿意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在学生交流时,及时肯定各种正确的算法,并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相机揭示“凑十法”,并板书:
9+4=13
/
13
10
(4)介绍:把9和1凑成10,这种方法我们就叫它“凑十法”。
(5)完整地说说9+4的计算过程。
2、试一试
(1)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先圈出10朵花,再看图填一填。
(2)交流后,提问:你能根据填空的过程说一说9+7是怎样算的?
3、小结
看黑板上的算式,今天学的是什么内容?揭示课题。这些算式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师小结9加几的算法。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小猴搬方块,左边有几块?右边有几块?“再放1块,就是10块”,为什么这样放?9加6怎么算?
学生填好后,再指名说一说。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请小朋友先看图圈出10根小棒,再把算式填完整。
提问:圈出10根小棒后旁边还剩几根?你是怎样算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观察题目,在心里默算,边算边想怎样算比较快。先自己算一算,再比一比,看看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怎样算9+2的?
小结:上面一题就是下面一题的计算过程,在计算9+几时,可以想9+1再加几的连加算式。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介绍推方块的游戏方法。
学生开火车进行练习。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指名交流各题的得数。
比较:请小朋友比一比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把算式打乱,让学生口算。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你会计算哪些算式?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学案
“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教学要求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形成表象,内化感知的基础上,理解掌握“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算法。所以,渗透转化思想(即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应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是教学重点,并能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条理化“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一、说教材
我的说课内容是“9加几”,这个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它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进位加法的基础。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和“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完成教学,并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容易疲劳,因此,我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为切入点,将数学知识融于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之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中,我不打算强调各种计算方法的优或劣,也不刻意去提示学生用哪种方法简便,而是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尽量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架起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去获取新的知识,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发现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为切入点,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小朋友们,四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看,比赛开始了,运动场上多热闹哇(出示课件一——主题图)!跑道上正在进行二年级的60米跑决赛,运动场的中央还进行着跳绳、踢毽和跳远等比赛项目。在操场四周的看台上,同学们正在为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加油。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课件二)这样,直接引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观察为运动员准备的盒装饮料,激起学生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意识。
第二个环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这一环节是获取新知的过程,教学中我将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这个环节我将分三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讨论交流,得出方法。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组织学生讨论“还有多少盒”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议一议每种方法。在学生评议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赞扬和鼓励。根据学生的发言,屏幕上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在交流过程当中,学生探讨出的方法有很多种,思维比较凌乱。可能出现的情况有:(课件三)
(1)依次一个一个的数1、2、3、4、……12、13;
(2)先数箱子里的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
(3)9和4合起来是13
(4)先拿一盒放进箱子里,补足十,再想“10+3=13”
教师引导学生将第四种方法的思维过程用下图表示出来,想:9加1得10,10加3得13。
9+4=13(课件四)
13
10
通过直观的分析比较,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方法。
第二个步骤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我设计了一个比赛环节:利用主题图让小组成员互相提出加法计算的问题,看谁提得多,并给予奖励。运用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巧妙自然地将9加几的问题搬到黑板上,例如:
踢毽组和跳绳组一共有多少人?
9+3
踢毽组和跳远组一共有多少人?
9+7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寻找要解决的问题,并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
第三个步骤是归纳算法,巩固记忆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在引导学生归结“凑十法”算理时,我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9+3,左边摆9根,右边摆3根;再让学生回忆几加几凑成十,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移动小棒,根据学生的思路,填写思维图。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从3根里拿出1根和9根凑成10根,10再加2等于12(课件五)
9+3=12
12
10
第二种是从9根里面拿出7根和3根凑成10根,10再加2等于12
9+3=12
27
10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摆圆片,计算9+7,学生也可能出现两种思路(课件六)
9+7=16或9+3=12
1627
1010
这里我没有强调“看大数,分小数”,而是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分小数”或“分大数”,只要能凑成十都是可以的。
(3)巩固新知,寻找规律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持久,在突破重难点之后,我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一个砌房子的游戏,将9加几的算式有规律的排列,先让学生发现每个算式的第一个加数都是9,从而引出课题“9加几”,再让学生计算结果。既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巩固了9加几的知识。让学生计算出9加几的算式后,再观察得数特点,发现规律,找寻又快又对的计算窍门。(课件七)
9+1=10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发现和的个位上的数都比第二个加数少1,那我继续追问,这个1到哪去了?学生很自然的想到1和9凑成10了,从而对“凑十法”进一步加深了印象。
(4)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是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我安排了两个练习。第一个练习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色彩鲜艳的菠萝、苹果图,培养学生看图列加法算式的能力,(课件八)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第二个练习是根据图意填写算式。这道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先让学生弄清楚画中的内容,再让同桌互相讨论提出问题。可以自己选择计算出蜜蜂的只数或鲜花的朵数。在计算鲜花的朵数时,学生可能会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把算式填成6+9=15,要给予肯定;在计算蜜蜂的只数时,学生也有可能按蜜蜂的颜色分类把算式填成10+5=15,在肯定学生计算正确的同时,也要表扬他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用前面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5)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我先让学生说说这节课里学会了什么?解答这些题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在进行评价时,我会采用目标多元化、方法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来表扬和鼓励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方法得到老师的认可,学习的兴趣会更高,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以上是我对“9加几”这部分内容的分析和教学设想。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一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对熟悉的生活事例探究活动中,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并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2、经历应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继续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结合实际情况感知“进一法”的运用,发展应用意识。
3、在数学活动中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灵活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运用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尝试发现。
1.口算
28÷7=40÷8=11÷5=14÷4=23÷5=
2.有17个苹果,每3个分一盘,可以分()盘,还剩()个?
(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两道复习题,加深对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为新知学习做好准备。
师:看来同学们对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掌握的非常好,这节课,我们继续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3.出示主题图例5
(1)找同学读题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解决问题的步骤有哪些: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在黑板上相应的位置贴上)
4.按步骤开始学习探究
(1)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汇报中,帮助学生理解“最多”和“至少”两个词语。课件中把两个“词语”变成红色)
追问:“最多坐4人”用你的话说一说最多是什么意思?(坐满了是4人,坐5人不行)
要解决什么问题呢?“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并且22个学生都上船)。
师:谁能再完整地说一说我们知道了什么?
二、探究形成
1.该怎样解答呢?谁会列式?
生:22÷4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有几个4,用除法解答)
2.那么22÷4的结果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条船呢,你们会算吗?(会)好,请同学们在答题卡上先圈一圈、再算一算,看看至少需要几条船。
3.学生自主探究活动
4.学生汇报交流(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答题卡)
(1)先汇报怎么圈的。
(2)在汇报怎样算的。
小结: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和我们解决的问题有关,写的时候要静心思考。
刚才同学们已经用算式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他们至少需要租多少条船呢,为什么是6条船而不是5条?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然后集体反馈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有剩余的情况,余下的不管多少,都要给商再加上一个1
5.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我们解答正确吗?
学生讨论检验:4×5<224×6>22
小结:在研究问题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尝试,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教师有效的引导,使学生在看、想、说、算、展中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获取数学信息、发现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完成新知的主动建构,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联想应用
1、有27个同学带了背包,为了减轻负担,我们要租几个储物柜,每个储物柜最多能放8个背包,至少需要几个储物柜才能放下这些书包呢?
问题: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3.至少需要几个储物柜才能放下这些书包呢?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加1”。
2、时间过得可真快啊,转眼午餐时间到了,让我们一起去买午餐吧!
做一做第二题
问题: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3.最多能买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4.还余下1元呢,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
3、同时出示“例5”和“做一做”第2题。
对比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4个人为一个小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小结:这两道题,我们都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问题,但上面这道题余下“2人”就要增加1条船,下面这道题余下“1元”,却不增加1个面包。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道理?(说明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与安排,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巩固练习: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
设计意图:变化练习,完善余数的认识,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在对比中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拓展练习:
游乐项目
过山车
海盗船
限承人数
每车最多
做6人
每船最多
坐8人
我们班级54人,如果都玩“过山车”,至少需要几辆车呢?
我们都玩“海盗船”,最多可以坐满几船?会有剩余的人吗?
设计意图: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解决一个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苏教版一年级上册《9加几》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9加几》数学教案
第十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1课时 9加几
教学内容:
课本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能正确;
2、逐步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
3、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对“凑十法”算理的理解;
教学方法:
组织学生联系实际情境和生活经验,自主探索算法,通过对不同算法的交流、体会和比较,理解并学会“凑十法”。
课前准备:
小棒2捆;学生准备小棒2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手偶“小猴灵灵”,教师表演并配音:小朋友,我是小猴灵灵,今天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好吗?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请小朋友从袋子里先取9个桃(实物图),再从袋子里随便取出一些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共取了几个桃)会列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9 + 1、9 + 2、9 + 3、9 +4、9 + 5、9 + 6、9 + 7、9 + 8、9 + 9、9 + 10(有顺序地排成一竖排)
小猴灵灵:大家列出的算式真多,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揭示课题:9加几)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探讨算法。
(1) 看一看:小猴灵灵也取出了一些桃,我们看看它是怎样取的?(出示例题图:盒子里9个桃,盒子外4个桃)学生观察后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列出算式:9 + 4。
(2) 算一算:请大家想办法算一算9 + 4得多少,也可以用学具来摆一摆。
(3) 说一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出不同的算法。
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① 数一数。
② 9 + 1 = 10,10 + 3 = 13。
③ 4 + 6 = 10,10 + 3 = 13。
④ 10 + 4 = 14,14 - 1 = 13。
学生每说出一种算法,教师便追问:听懂他的意思了吗?你的方法与他不同在哪里?
结合学生交流,用学具演示“凑十法”的思考过程,并随机板书。
指出算法名称:“凑十法”。
(4) 议一议: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指出:以后你们喜欢用什么方法来算就用什么方法来算。
2、教学“试一试”。
(1) 出示花朵图。
提问:图中的花分成了哪两部分?各有几朵?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算式?(板书:9+7)
(2) 提问:你能先圈出10朵,再计算吗?在书上圈一圈,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填在图右边的式子里。
(3) 追问:为什么不把7分成3和4或2和5呢?
3. 小结。
引导: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先要怎样想?然后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 分层练习,内化新知
1、 “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题目插图,提问:你能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吗?能把右边的式子填出来吗?
展示学生的答案,并让他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共同评议。
2、 “想想做做”第2题。
(1) 让学生先圈出10根,再计算。
(2) 和同桌交流想法。
(3) 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后,比较每组上下两题,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计算、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到“凑十法”就是用上面的连加来计算的)
4、 “想想做做”第4题。
要求学生拿出数字卡片,照“想想做做”第4题的样子把卡片排在课桌上,同桌合作口算。
5、 “想想做做”第5题。
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教师将得数板书在新课引入时列出的算式后面。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算式间的联系,知道可以直接利用相邻的算式算出得数,并且发现9加几,得数个位上的数总比加上的数少1)
6、 自由练习。
请学生当“小老师”,出有关“9加几”的算式考其他同学。
随机追问:你想请谁回答?你对他的回答满意吗?有什么话要对他说?
四、自由交流,总结延伸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本领?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 谈话:回去后把你们今天学到的本领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板书设计:
9 加 几
9+4=?
重点掌握:“凑十法”。
教学反思:
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利用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感知学习9加几的计算方法,边摆边说,同桌交流,在全班交流中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凑十法”。
注重培养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质疑。
适当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时一定要运用鼓励性教育,这样一方面能提起学生兴趣,一方面能增加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要点: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
1、应知应会:
本册的解决问题是部分、整体关系的实际问题。(部分+部分=整体;整体—部分=部分)。
连加连减混合可能出现。
要求能根据情境图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能根据括线图给出的信息,准确地找到要解决的问题,并能正确地列式解答。
2、解题要求:读明白题(至少读3遍)
确定正确的计算方法,保证抄数(数数)正确后再列式计算。
3、基本形式练习形式:
(1)纯图题
提示:一图四式确定部分与整体,切勿将左右两部分割裂看图,四个算式是一个角度。
提示:划去、箭头指向外面、用虚线围起来都表示去掉,竖虚线整体减左或右,必须用减法。
实线圈表示合起来,必须用加法解决。
(2)大括线图
提示:找到问号并弄清求部分还是求整体,再确定计算方法。计算结束后,把得数写在问号的地方,看是否符合题意。
(3)图文结合
提示:对于文字中没有给出的信息,要学会到图中寻找,并把条件补充完成。
(4)表格
提示:表格题中要注意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
(5)综合
4、对于家长的复习建议:
①不能确定的题目及时与老师联系,避免误导学生。
②让孩子给您讲讲解决问题的想法,以了解孩子思路。
《一年级上册《用9加几解决问题》学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音乐教案小学一年级”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7567.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