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避免革命的改革学案

2012学年历史学案11《第十四课避免革命的改革》

姓名:班级:学号:

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一、原因:封建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克里木战争失败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

二、领导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三、内容: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拥有财产,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地主不得任意交换和买卖农民;农民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叫份地)和宅旁园地,但农民只有使用权,须花钱向地主购买土地的使用权,称为“赎买”。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村社”管理。

四、实质:是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的双重敲诈与掠夺。

五、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六、历史意义

1、积极:使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社会矛盾,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目标有积极作用。

2、局限: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经济上农民为了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付出高昂代价,背上更为沉重的经济负担。政治上沙皇专制制度依然存在,人民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

1、概括俄国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

2、俄国1861年改革的影响:(从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方面阐述)

第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

1、原因:封建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时间:1861年,领导者:亚历山大二世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影响:废除了农奴制,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第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

1、原因:

2、时间:,领导者:

3、性质:

4、影响:

1、之所以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民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

C.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D.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关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俄国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B.农民可以无偿得到一块“份地”

C.不得再任意交换和买卖农民D.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外来入侵B.国家的分裂

C.农奴制盛行D.黑人奴隶制的存在

4、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二:如果总的看一看1860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列宁《关于纪念日》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归纳指出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2)材料二认为这场改革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你能说出其中的理由吗?

请你们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亚历山大二世

沙皇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这段话说明改革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说明农奴制改革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维护自身的利益而进行的,它实质上是沙皇政府和地主阶级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敲诈和掠夺。

精选阅读

中考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专题复习


中考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专题复习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开始的标志:国王召集议会开会,筹措军费。

过程: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结果:通过《权利法案》,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权利法案》的颁布

目的:为限制国王的权利;时间、机构:1689年;英国议会。

内容:规定不经议会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作用:《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克伦威尔: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队打败了国王的军队,取得了胜利。克伦威尔掌握了政权,担任“护国主”,实行了有得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策。

当今世界上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有:英国、日本、西班牙、丹麦

二、美国的独立战争

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

重大事件:爆发标志:来克星顿的枪声,

建国: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7月4日为美国国庆节)

转折点:萨拉托加大捷

战争的性质:既是资产阶级革命,又是民族解放运动。

历史意义(影响):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独立宣言》内容:痛斥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

意义:宣告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标志着美国诞生。

1787年宪法: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对华盛顿的评价:在独立战争期间,领导北美人民摧毁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建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三、美国南北战争

根本原因:南方奴隶制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导火线: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战争的爆发:南方军队挑起内战,南北战争爆发。

转折: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意义:提高了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踊跃报名参军,北方军队获得雄厚的兵源,战争形势开始有利于北方。

南北战争的影响: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评价林肯:领导了南北战争,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

四、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主要人物:罗伯斯庇尔

开始标志:攻占巴士底狱。

《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影响: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

革命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拿破仑的内外政策:对内颁布了《法典》,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对外打击反法同盟,扩大法国的疆域,控制了欧洲很多地方。

评价: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新课标第一网

五.俄国农奴制改革

1.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原因:俄国的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3.主要内容: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②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4.影响: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次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学案


学习内容第3课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

学习目标1、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光荣革命”、《权利法案》及君主立宪制的确定;

2、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欧洲其他国家的影响,说明资本主义战胜封建制度是历史的进步,加深学生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了解;

3、通过对“君权神授”和《权利法案》的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的民主与法制意识。

学习重点1、《权利法案》以及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欧洲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学法提示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擂台辩论法、情境体验法。

导学过程

一、学习导航:

(一)预习检测:(每格1分,共18分)

1、1640年,英国爆发了反抗斯图亚特王朝封建统治的革命。这场革命从一开始就形成了以为首的封建势力和以为代表的新贵族相对立的两大阵营,并围绕着和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2、1649年,英国国王在王宫广场被送上了断头台,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被推翻,英国进入了时代。

3、1688年,英国社会上层势力发动政变。这次政权的更迭没有发生流血事件。因此,西方人认为这是一次“”。

4、1689年,英国国会制定并批准了《》。这个法案对国王在经济、政治、宗教等事务中的权力进行了严格的限定,确定了国会拥有最高权力

的基本原则,并对公民应有的权利作了明确的规定。这种保留的君主、国会拥有的政治体制被称为“”。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1)使英国确立了代表的政治制度,走上了迅速发展的道路,并率先开始了。

(2)英国革命不仅对英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迅速波及其他欧洲国家,推动了欧洲的发展。

(二)质疑问难:

二、探究交流: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揭开了人类近代社会民主与法制建设历史的新篇章。

■历史的探寻,追根溯源

(1)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同时就是一部君主专制逐步强化的历史。

●想一想:公元前5—公元前3世纪,中国社会政治学派中最早提出“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君主专制”主张的是谁?第一个将该学派思想主张在统治中予以实践的君主是哪个?中国的“君主专制顶峰”出现在何时?

●说一说:15世纪末至17世纪中叶,英国的封建专制王

权一度曾大大加强。为了限制王权,英国也曾签署了相

关文献(如右图)。这部文献的名称,最终结果如何?

■东西的对比,博古通今

(3)文献资料是历史信息的重要载体。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清康熙帝

材料二: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英国《权利法案》

●想一想:材料一、二的内容表明,在同一时期中国和英国的政治制度形式有何不同?你认为哪种政治制度更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说明理由。

■思维的碰撞,真知灼见

(4)●读一读:辩论是我们明理的一种方式,阅读正、反双方的辩论言辞。

正方:英国确定国会拥有最高权利,国王有名无权,因而英国的政治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反方:英国虽然实行君主立宪制,但仍然保留了君主,所以英国的政治体制在革命前后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辨一辨:你赞同哪一方观点?说明理由。

■角色的扮演,真实感悟

(5)●品一品:“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历史典故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结合对典故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演一演:如果你是生活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伦敦的一名普通平民,革命结束后,你的生活中会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你有权拒绝国王,但有权拒绝贫困吗?

●找一找:通过围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问题的探究,你还有哪些学习疑难?

●亮一亮:我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哪些解决疑难问题的妙招?(技能性自我展示)

三、训练反馈:

(一)精挑细选(每题1分,共4分)

1、李明在探究性学习时向百度的搜索引擎中打入了《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等字样。他探究的学习主题应是()

A法兰西共和国的建立B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

C英国的君主立宪制D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2、依据所学知识判断。“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是英国历史上哪一时期公民权利的变化?()

A《权利法案》颁布后B“光荣革命”期间

C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D英国共和时代

3、在今天的英国、荷兰、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仍保留有国王或天皇的称号。与这一历史现象有关的一部法律文献是()

A《权利法案》B《人权宣言》C《独立宣言》D《1787年宪法》

4、张红同学通过探究《权利法案》的内容,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①国会拥有最高权力②国王不得随意废除法律

③公民拥有一定权力④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二)阅读探究(每题2分,共6分)

阅读历史材料,从中找出关键的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认识历史、借鉴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5、2007年6月27日下午,英国执政工党新任领袖布朗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邀请前往白金汉宫,接受女王授权组建新一届内阁,并从女王手中接受玉玺,正式就任英国首相。小刚边看电视边嘀咕:“这个英国,究竟是国王的权力大还是首相的权力大?”请你通过历史学习与探究,结合下面的材料来解答小刚的困惑。

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1)上面的材料出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颁布的什么文献?

(2)该文献的颁布,使英国建立起一种新型的政治制度。这种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请你解释它的含义。

(3)19世纪中后期,中国曾放眼世界,努力向西方学习。中国也曾尝试建立这种政治制度,与这一“尝试”相关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目前,世界上仍有一些其他国家实行该制度,请你再举一个例子。

四、学习感悟:

面对封建,人们推崇科学;面对专制,人们倡导民主。不懈的抗争,虽然保留了昔日的君主,但其权利却受到极大地限制,人类迎来了新时代民主的曙光。本节课我们一同感受英国这场《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你对此有何感想?请写下来与大家一同分享……

我想说:

改革开放导学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改革开放导学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姓名________
知道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以深圳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知道国有企业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1.了解和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民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3.通过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学会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理解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原则
分析资料、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A级)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开始:
的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制,随后农村逐步实行。
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首先在广东的、珠海和福建的建立四个经济特区。现在,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内地,多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国有企业的改革
1.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的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体制,促进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C级)
1.阅读教材42页内容,概括一下我国的对内改革在农村如何进行的?起了什么作用?
2.阅读教材43页内容,结合44页《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描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过程如何?
3.阅读教材45页,说出对内改革在城市改革的情况
(B级)
请你试着评价一下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

1.1980年我国最早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是()
①深圳、②上海③广州④汕头⑤珠海⑥厦门
2.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A珠海B汕头C深圳D厦门
3.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是引进外国的()
①资金②先进科学技术③企业管理经验④思想意识形态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春联往往折射着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1974年春联: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1980年春联: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1980年春联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与1974年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是由于()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5.我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在农业、建立特区和国有企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其先后次序是:()
①农业②国有企业③建立特区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①③②
6.中国有一个城市在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又最早主动开放为经济特区之一。它就是()
A.厦门B.上海C.广州D.福州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7390.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