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与减》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一年级数学上册《加与减》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与减》教案

教学内容:P2-3页

教学目标:

1.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发展收集信息的能力。

2.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计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计算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包括计算顺序和笔算竖式写法)

养成教育训练点:

初步养成计算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练习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同学畅谈套圈游戏的游戏规则,激发学习兴趣。

二、有顺序的阅读并比较情景中的数学信息

1.请同学们观察书本的表格,发现了什么?

2.有谁能读出表中的信息,怎么读?(竖着读,横着读)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30分。第三次得41分……..

三、正确比较数学信息大小的方法

通过比较信息中数据的多少来进行判断谁获胜

如:24比23多1,30比44少14,41比29多12

总结:(看谁的得分高,不能只看两次谁高就谁高,而是要看总得分)

四、100以内数的连加计算方法

(1)口算,先把十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然后再把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最后把两次的和相加。

例题:24+30+41=95

20+30+40=90

4+1=5

90+5=95

(2)用竖式计算,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然后再把这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

例题:24+30+41=95

2454

+30+41

5495

(3)通过学生独立计算笑笑的得分,让学生在所学的基础上,更好的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100以内连加的计算方法)

总结:1.用竖式结算,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然后再把这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

2.在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时,可以先把整十数相加,再把个位数相加,最后把两次结果加起来。

五、巩固练习

做课后P3页的练习

1.生独立完成,师对答案

2.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3.对有难度的题目,师进行详细讲解;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或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

谁的得分高

读法:竖着读,横着读

精选阅读

一年级数学上册《退位减》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退位减》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上册《退位减》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19页例2,“做一做”前两个题。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方法。

2.提倡算法多样化。

【重点难点】

两位数减两位数,当个位不够减时用退位的方法。

【教学准备】

情景图、小棒、投影片。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口算。

90-7=34-8=41-7=25-7=

40-5=46-7=33-6=70-6=

2.说一说:“33-6”和“70-6”的计算方法。

3.竖式计算。

52-31=79-37=84-23=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减法。(板书课题)

【进行新课】

退位减

1.出示课本第17页情景图和表格。

《wbr退位减wbr》wbr教学设计

2.学生活动: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能提出哪些可以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3.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并引导列出算式。

问题1: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或美国比中国少多少枚金牌?)51-36

问题2:中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或俄罗斯比中国少多少枚金牌?)51-23

问题3:美国比英国多多少枚金牌?(或英国比美国少多少枚金牌?)36-19

……

4.引入问题:我们先来解答: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

5.学习例2。

(1)出示问题

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51-36=

(2)提问:①怎样列竖式?

②从哪一位减起?(个位)

③个位1减6不够减怎么办?

师:请摆小棒帮助我们找到计算方法。

学生活动:用小棒摆竖式。

交流汇报。

小结。

方法1:拿5捆零1根小棒,要减去3捆零6根小棒,1根不够减6根,拿出一捆打开变成10根,从10根中减去6根还剩4根,4和原有的1合起来是5根。再从整捆里拿走3捆,这时还剩1捆,1捆和5根合起来是15根。

方法2:拿5捆零1根小棒,要减去3捆零6根小棒,1根不够减6根,拿出1捆打开变成10根,10根和1根合起来是11根,11根减去6根,还剩5根。再从整捆里拿走3捆,这时还剩1捆,1捆和剩下的5根合起来是15根。

(3)研究竖式算法。

师:通过用小棒摆竖式,现在你能列竖式计算51-36吗?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交流汇报。

师:板书计算过程。

51-36=15

引导学生有序地说出计算过程,分3个小层次。

①说个位

引导学生和小棒建立联系,有序地表述:个位上1不够减6,从十位退“1”,在十位数字上点上退位点“·”,十位退1,“1”当10,和个位1合起来是11,11-6=5,对齐个位写5。同时引导学生说出“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十再减”。

②说十位

引导学生联系小棒,有序地表述:

十位5退“1”还剩4个十,4个十减3个十还剩1个十,对齐十位写1。同时引导学生说出“十位先减退位点再减,千万不要忘了减”。

③说完整个计算过程:

方法1:51-36,个位上1不够减6,从十位退“1”和个位1合起来是11,11-6=5,和个位对齐写5。十位5借走“1”还剩4,4减“3”还剩1,对齐十位写1。所以51-36=15。

方法2:51-36,个位上1不够减6,从十位退“1”当10,10-6=4,4+1=5,对齐个位写5,十位5借走“1”还剩4,4减“3”还剩1,对齐十位写1。所以51-36=15。

6.引导讨论:笔算减法应先算什么位,再算什么位?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从十位算起简便吗?(让学生感受从个位算起的合理性。)

【课堂作业】

1.动物医院。

2.竖式计算。

42-18=23-17=96-18=35-27=

答案:1.322440

2.246788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掌握了什么方法?

小结:引导学生总结笔算两位数减法的方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

【课后作业】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

第一课时:9加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8页。

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小棒18根。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P96~97的全景图。

教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什么?

(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1)数数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3)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提问: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师:9加4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学生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键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板书:9+6)

师: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加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9加几)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做一做”第3题)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习。

板书设计:

教学小记: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加与减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加与减

【加与减知识点】

①桃子的总数量-筐里桃的数量=篮子里桃的数量

篮子里桃的数量篮子的个数=每个篮子里桃子的个数

②鸭的数量鸡是鸭的倍数=鸡的只数

鸡的数量+鸭的数量=一共的数量或鸡的数量-鸭的数量=多的数量

③大汽车的数量+小汽车比大汽车多的数量=小汽车的数量

小汽车的数量+大汽车的数量=一共的数量

④甲的邮票数乙比甲少的邮票数=乙的邮票数

甲的邮票数+乙的邮票数=一共的邮票数

⑤上衣的价格裤子比上衣便宜的价格=裤子的价格

上衣的价格+裤子的价格=一套衣服的价格

⑥上午借书的本数+下午比上午多借的本数=下午借的本数

上午借的本数+下午借的本数=一天一共借的本数

【课后练习】

一、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68-12-38=45+7-17=55-25+17=

20+15+30=76-9+17=38+9-7=

二、他们在做哪道题?连一连。

70-32+4247-21-1918+35+2550-23+20

一年级数学下册《加与减》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数学下册《加与减》知识点归纳

图书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

1、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从个位加起,满十向前进一,再加整十数就是结果。能正确地计算,初步体会计算方法多样化。

2、学会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知道“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律。

发新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算法:强调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能正确进行计算。

2、学会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知道“满十进一”的计算规律。

小小图书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向十位借一当十,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学会列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理解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当十。

跳绳(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1、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在个位上加十再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重点指导竖式的计算,并理解“借一作十”的含义。

3.根据主题图会进行比较合理的估算。

小小运动会

【知识点】

1、借助生动有趣的故事情景小小运动会,综合复习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和图形的认识。

2、能利用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加强对图形的认识,能利用图形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与减》数学教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与减》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加与减》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看图正确口述题意。

2.在实际情景中体会加与减的关系,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能力目标

1.通过看图说故事培养数学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

情境创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数学问题的欲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实际情景中体会加与减的关系,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难点:在实际情景中体会加与减的关系,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探究新知

1.演示图1,鸟爸爸与鸟妈妈喂食的情景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请你来讲一讲故事。

生:鸟窝里原来有6只小鸟在唧唧喳喳地叫,等父母来喂食,鸟爸爸和鸟妈妈终于回来了,嘴里衔来了美食……现在有几只鸟?

2.演示图2:鸟爸爸和鸟妈妈喂完食,又飞出去了。

师:你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吗?

3.摆一摆,列出算式:

摆6片红色的圆片,再摆3片蓝色的圆片。根据图说出图意,列出算式。

板书:6+3=9

小结,探索关系:刚才我们看图说出了图意,列出了算式那么,这些算式有什么关系呢?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小秘密?

二、边动手操作边练习

1.○○○○○●●●●

(1)根据你摆的圆片,编一道加法题和一道减法题

(2)列出算式。 板书:5+4=9 9-4=5

(3) 我们还可以用箭头图来表示,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新本领。

板书:

+4

5 9

-4

从箭头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减是加的逆运算。

三、巩固练习

(1)书P32题2

(2)书P32题3

2+3=□

□-3=□

请你说一说,这一组题有什么关系?第二题的被减数该填几?为什么?

四、拓展练习

看图写算式

(按颜色) (按大小)

6+3=9 7+2=9

9-3=6 9-2=7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知道加与减是什么关系?

六、检测目标达成练习:

1、

2、

3、

4、

4 + 4 = ( ) 2+ 6 = ( ) 3 + 6 = ( )

( )- 4 = ( ) ( )-6 = ( ) ( )-( ) = ( )

5、

6 = ( ) +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加与减(一)》第1课时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加与减(一)》第1课时教案
教材分析: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第二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本册的重难点之一。它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运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单元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应用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加法的口算。
教学难点
1、理解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的算理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2、能解答求另一个加数以及相差数的应用题。
单元教学安排:教学内容课时备注买铅笔1十几减9捉迷藏1十几减8快乐的小鸭1十几减7和6开会啦1还差几就同样多跳伞表演1相差数和十几减5,4,3,2美丽的田园1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买铅笔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2-3页。
学习目标:
1.在买铅笔的情境中探索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理解算理。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并能简单运用。
3.培养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学习重点:学会正确的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学习难点: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背凑十儿歌。
2.口算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8=6+4=9+6=10-8=15-5=+
8+7=4+9=16-5=8+8=5+9=
3.填一填
9+()=13()+9=15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买过文具吗?小兔妹妹和你们一样也买过文具,看看它是怎样买文具的,好吗?(课件出示课本主情景图)
师:在袋鼠妈妈开的文具店里,小兔妹妹正在买铅笔(板书课题:买铅笔)。
师:谁能说说小兔妹妹说了什么?袋鼠阿姨一共有几枝铅笔?卖给小兔妹妹几枝铅笔?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谁来试试看?(可多抽两个孩子)(师板书:有15枝铅笔,我买9枝铅笔,还剩几枝铅笔?)
2.独立思考,探索算法。
师:解决还剩多少枝?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159=
师:说说你为什么用减法呢?
师:15-9怎样算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请小朋友们和同桌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同桌交流,老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全班交流,师整理板书。
(1)数数法从15里面1根1根地减。
师板书:数
(2)把15分成5和4
师:你为什么要分成5和4呢?
师板书:15-5=1010-4=6
(3),破十法把15分成10和5先用10-9=1,再用1+5=6
师板书:10-9=11+5=6
(4),想加法算减法因为9+6=15,所以15-9=6
师板书:9+()=15
师:孩子们真棒,想出这么多的算法,说明你们都是爱东脑筋的孩子。你最喜欢哪一种?
师:现在老师来考考你,用你喜欢的方法算算16-8=你是这样算的?
师板书:16-8=(8)10-8=22+6=8
3.尝试练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7―9=12-9=
请两位小朋友板演,其余小朋友做在自己本子上,师巡回指导。并请两位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三、巩固算法
1.完成算一算。生独立做,师巡回指导。
请4位小朋友说得数,你是怎么算的?生生评价,师写过程和得数。
2.完成练一练第1、2、3题
10-9=11-9=16-9=13-9=
18-9=19-9=12-9=15-9=
生独立完成,师订正结果。
3.游戏摘苹果(3页第4题)
师:苹果树上结了许多大苹果,可是每个苹果上有一个算式,同学们必须准确的计算出得数才能顺利的把苹果摘下来。比比看今天谁的苹果摘得最多。当同学摘苹果时其他同学当裁判。(提供的题目有:10-9=、11-9=、16-9=、13-9=、18-9=、19-9=、12-9=、15-9=)
四、发展练习(3页第5题)
投影主题图,让学生自由描述故事情节,提出数学问题。
师小结:松树上长了17个松果,小松鼠摘了一些后,还剩9个松果,小松鼠摘了多少个松果?
列出算式,算出得数。(展示学生结果)
五、总结评价
师:这节数学课你学地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补充课题: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六、作业布置
课后巩固摆小棒
板书设计:
买铅笔
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有15枝铅笔,卖出9枝,还剩多少枝?
15-9=6
方法:(1)数一根一根的减(3)把15分成10和5
(2)把9分成5和410-9=1
15-5=101+5=6
10-4=6(4)9+(6)=15
15-9=6
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分析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分析

第一课时:9加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8页。

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小棒18根。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P96~97的全景图。

教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什么?

(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1)数数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3)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提问: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师:9加4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学生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键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板书:9+6)

师: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加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9加几)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做一做”第3题)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习。

板书设计:

教学小记:

一年级数学下册《加与减(一)》第4课时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加与减(一)》第4课时教案
第四课时开会啦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8-9页。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实际意义。
2.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3.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
学习难点: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形、圆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发现大家都是善于观察的孩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结合图片,大家能发现什么信息?(有11人开会,才7把椅子)根据你看到的信息,你想到了什么?下面老师带大家去看看班干部开会的情景。引入新课----开会啦
二、新课讲授
1.你能根据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每人坐一把椅子,够吗?
你会这个解决问题吗?并说出你的方法。
2.动手操作。
请你用准备好的图形来摆一摆。用○表示开会的人数,用△表示椅子的把数。
一一对应,观察一下所摆的图形够吗?还缺几把椅子?
指名回答
3.谁能列出算式?说明理由。
11-7=4
指名说一说11、7、4各表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9页第1、2题。
(考查孩子发现信息的能力,先让孩子们观察说一说,然后再列算式。)
2.课本第9页第3、4、5题。(让孩子们更进一步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加深印象,并提高孩子们的计算水平。)
3.小活动
同伴互相说一说,有关20以内的退位减法。小组比赛。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们学习了什么?和大家分享一下吧。新-课-标-第-一-网
五、作业布置:
数学书1、2、3题。
板书设计:
开会啦
有11人开会,才7把椅子,每人坐一把椅子,够吗?
○○○○○○○○○○○
△△△△△△△
11-7=4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加与减(一)》第3课时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加与减(一)》第3课时教案
第三课时快乐的小鸭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6-7页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能正确计算十几减7、减6等数的减法,并能简单应用。
2.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3.学生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学习重点:学会正确的计算十几减7、减6的减法。
学习难点: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新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1.谈话导入。
在青青的草地上有一圈可爱的小鸭,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给我们到来了什么样的数学知识?
出示两幅图,在图中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12只小鸭,7只到河里游泳了。)
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草地上还有多少只)我们可以怎么解决?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2-7=5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是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探究解题策略
1.12-7=5的5要怎么算出来的。
(1)教师示范
先摆了12个圆片,然后拿走7个,剩下5个
(2)学生说说教师刚才做的过程。
(3)学生说说为什么要拿走7。
(4)学生尝试其他方法来算一算,小组内互相分享方法,比比看哪一组的方法多又对。
(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①因为7+5=12,所以12-7=5。(师:看到减法,就马上联想到加法。)
②因为12=10+2可以先算10-7=3再算3+2=5所以12-7=5
③因为7=2+5可以先算12-2=10再算10--5=5所以12-7=5
(6)请几名学生上台讲述以上方法。
2.小练习
11-6=14-6=

(1)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说明计算方法。
三、试一试,完成练一练第1题
1.出示幻灯片:14-7=,12-6=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本子上试一试。
(2)学生做完后反馈,并说说方法。
四、巩固练习
1.画一画。
课本P7,第2题。
生独立完成后,全班反馈。
2.比比谁算得快。
课本P7第4题,用最快的速度写出答案。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请个别学生说一说。
五、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小伙伴的吗?
六、作业布置
巩固并练习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
板书设计:
快乐的小鸭
有12只小鸭,7只到河里游泳了,草地上还有多少只?
12-7=5
①7+5=1212-7=5
②12=10+210-7=33+2=5
③7=2+512-2=1010--5=5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学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学案

“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教学要求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形成表象,内化感知的基础上,理解掌握“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算法。所以,渗透转化思想(即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应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是教学重点,并能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条理化“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一、说教材

我的说课内容是“9加几”,这个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它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进位加法的基础。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和“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完成教学,并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容易疲劳,因此,我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为切入点,将数学知识融于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之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中,我不打算强调各种计算方法的优或劣,也不刻意去提示学生用哪种方法简便,而是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尽量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架起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去获取新的知识,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发现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为切入点,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小朋友们,四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看,比赛开始了,运动场上多热闹哇(出示课件一——主题图)!跑道上正在进行二年级的60米跑决赛,运动场的中央还进行着跳绳、踢毽和跳远等比赛项目。在操场四周的看台上,同学们正在为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加油。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课件二)这样,直接引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观察为运动员准备的盒装饮料,激起学生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意识。

第二个环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这一环节是获取新知的过程,教学中我将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这个环节我将分三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讨论交流,得出方法。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组织学生讨论“还有多少盒”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议一议每种方法。在学生评议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赞扬和鼓励。根据学生的发言,屏幕上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在交流过程当中,学生探讨出的方法有很多种,思维比较凌乱。可能出现的情况有:(课件三)

(1)依次一个一个的数1、2、3、4、……12、13;

(2)先数箱子里的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

(3)9和4合起来是13

(4)先拿一盒放进箱子里,补足十,再想“10+3=13”

教师引导学生将第四种方法的思维过程用下图表示出来,想:9加1得10,10加3得13。

9+4=13(课件四)

13

10

通过直观的分析比较,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方法。

第二个步骤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我设计了一个比赛环节:利用主题图让小组成员互相提出加法计算的问题,看谁提得多,并给予奖励。运用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巧妙自然地将9加几的问题搬到黑板上,例如:

踢毽组和跳绳组一共有多少人?

9+3

踢毽组和跳远组一共有多少人?

9+7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寻找要解决的问题,并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

第三个步骤是归纳算法,巩固记忆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在引导学生归结“凑十法”算理时,我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9+3,左边摆9根,右边摆3根;再让学生回忆几加几凑成十,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移动小棒,根据学生的思路,填写思维图。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从3根里拿出1根和9根凑成10根,10再加2等于12(课件五)

9+3=12

12

10

第二种是从9根里面拿出7根和3根凑成10根,10再加2等于12

9+3=12

27

10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摆圆片,计算9+7,学生也可能出现两种思路(课件六)

9+7=16或9+3=12

1627

1010

这里我没有强调“看大数,分小数”,而是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分小数”或“分大数”,只要能凑成十都是可以的。

(3)巩固新知,寻找规律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持久,在突破重难点之后,我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一个砌房子的游戏,将9加几的算式有规律的排列,先让学生发现每个算式的第一个加数都是9,从而引出课题“9加几”,再让学生计算结果。既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巩固了9加几的知识。让学生计算出9加几的算式后,再观察得数特点,发现规律,找寻又快又对的计算窍门。(课件七)

9+1=10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发现和的个位上的数都比第二个加数少1,那我继续追问,这个1到哪去了?学生很自然的想到1和9凑成10了,从而对“凑十法”进一步加深了印象。

(4)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是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我安排了两个练习。第一个练习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色彩鲜艳的菠萝、苹果图,培养学生看图列加法算式的能力,(课件八)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第二个练习是根据图意填写算式。这道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先让学生弄清楚画中的内容,再让同桌互相讨论提出问题。可以自己选择计算出蜜蜂的只数或鲜花的朵数。在计算鲜花的朵数时,学生可能会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把算式填成6+9=15,要给予肯定;在计算蜜蜂的只数时,学生也有可能按蜜蜂的颜色分类把算式填成10+5=15,在肯定学生计算正确的同时,也要表扬他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用前面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5)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我先让学生说说这节课里学会了什么?解答这些题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在进行评价时,我会采用目标多元化、方法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来表扬和鼓励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方法得到老师的认可,学习的兴趣会更高,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以上是我对“9加几”这部分内容的分析和教学设想。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案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P72-73,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景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2、能按照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老师手持两束气球进教室,一手:蓝黄蓝红;一手:红蓝红红。

师:今天老师特地带来了一些气球,奖给表现最好的小组。特别是上课听得认真,发言积极响亮的同学。这些气球漂亮吗?谁告诉大家有几只?

生:8只。

你是怎么知道的?4+43+1+4

2、师肯定学生的说法,给予鼓励。

3、机动方案:(1)生说出加法算式,则教师板书如上,提出3+1+4这个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么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来研究的。(2)生没有说算式,则引入喂小鸡的情境。

二、新知探索:

(一)教学连加:

1、出示喂小鸡的情景,教师分步操作,学生观察:

操作1:5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

师:看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7只小鸡

谁会列式?口头

操作2:又来了1只。

师:这下你又想告诉大家什么?生:又来了1只。。。。。。

谁会列式?生说,教师板演5+2+1=8

该怎么运算呢?生同桌交流,汇报:强调加了几次。

你会读这个算式吗?5加2再加1等于8

2、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叫连加,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地三个数,算出结果。

(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你能用小棒当作小鸡来摆一摆,说一说吗?)

3、练习;

做一做:左边第一题:先根据图意思摆好小棒,边同桌讨论,边把算式写完整。

(二)连减教学:

1、连接上面的情景,让学生猜想,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

生:又去玩了,走开了。。。。。。

2、直接出示书上的连减图片:让学生看图同桌说说图意。请学生上台来指着图说说。有8只小鸡吃完食物后走了2只,后来又走了2只,还剩下4只。

3、列式:8-2-2=4,这里的8、2、2、4各表示什么意思。读读这个算式;8减2再减2等于4。

4、练习:做一做右边一题,看图列式说图意。不摆。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去可以用划去或圈出来表示

反馈:你的算式是。。。。。,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学生相互评价。

5、小结;像这样连着减的算式叫连减。。。。。。

三、巩固深化:

1、完成练习十一第1、2、5

2、游戏;体育课玩游戏:

三个学生先包来3个,2个。5个;用完了放回去;减4、2、4

四、课外延伸:

1、生活中连加连减的例子。

2、气球破了2只,老师又去买3只,怎么列式。----加减混合。

五、课后小记:

本课时用气球引入,十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在一开始教师没有及时抓住学生的发言:有部分学生认为4+3再加1的列式教师板书为4+3=7+1=8应该列为4+3=77+1=8;部分为4+3+1=8,这样可以发前一个列式就是连加算式的计算过程和思考顺序。没有能很好的加以运用,主要原因是分析学生还不够通彻。

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学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学案

一、教材与学生

《连加、连减》一课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72页。

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

二、教学理念

1、数学文化观。数学是一种文化,它不仅表现为一个结果,更加重要的是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一个见证。所以教学上应让学生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注重学生的经历与体验。

2、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必须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新的数学学习材料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技能目标: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口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游戏中学,使学生喜学乐学;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并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4、数学素养培养目标:1)应用意识;2)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及运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2)掌握运算顺序。

2、难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趣学习连加。

课的一开始,我就利用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并通过自己的感知说出图意,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说的能力。而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加。课题的引出后,并不是死板的讲述运算的顺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编写算式,并自己去计算,这时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教师借此让学生在同桌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很自然的引出了预算顺序。

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后,利用动态的练习让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向抽象过度,当学生汇报时配合课件将计算过程突显出来,进一步巩固了新知,也为学习连减埋下伏笔。

2、延续情节,学习连减

爱于表现是每个儿童的天性,让孩子们有表现的机会使孩子们增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因此教学设计上让学生先发挥想象编写连减的算式,再通过自己编写的算式来编题目,充分理解连减的含义。出示板书连减,因为连减的算式动态的画面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要求学生看着静态画面描述所发生的事,从整体上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

3、观察对比,小结算法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连加连减的含义及运算顺序。但在学生的知识库中这还是两个独立的知识点,有部分同学可能对连加连减的关系有模糊的认识,这时我引导学生在连加和连减知识点间搭建桥梁,形成联系,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王国。

4、寓练于乐。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40分钟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新知设计环节,还是练习环节都要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因此在练习部分设计了一个悬念“只要猜出大脚印下的数学秘密,就能通向一个美丽的数学城堡。”学生的胃口一下子调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采用游戏形式来巩固学生刚学到的新知,重点突出运算顺序。

六、反思

1、在比较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时,我还可以在放手一些,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2、在练习看算式画圈中,虽然我演示了一个学生得本子,如果在这里再拿几本学生的本子上来演示,让学生自己来作一个评价,这样的话会更好。

3、在上完新课后,可以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连加连减得例子。

一年级数学下册《加与减(一)》第2课时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加与减(一)》第2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捉迷藏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4-5页。
学习目标:
1.在捉迷藏的情境中探索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理解算理。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减法,并能简单运用。
3.培养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学习重点:学会正确的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学习难点: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圆片
学习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在不知不觉中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一年级一班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公园里春游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在做什么吧!
二、引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请看这副图,在图中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呢?
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生:我发现了一个数学问题13人玩捉迷藏,外面有8人,藏起来的有几人?
师:刚才这位小朋友发现的这个问题,谁能帮他解答呢?请大家列出算式自己试一试。
(学生列算式,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
生:这里有两个信息,信息1:13人玩捉迷藏;信息2:外面有6人;那么有找到藏起来的人,就应该用减法。13-8=5(人)
师:说得非常好!加一颗星!今天我们就用数学来解决问题!
(让学生看着这图文应用题,不断的说,进一步明确减法运算的意义,加深对减法运算的理解。)
师:13-8怎样算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请小朋友们和同桌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同桌交流,老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全班交流,师整理板书。
(1)数数法从13里面1根1根地减。
师板书:数
(2)把8分成3和5
师:你为什么要分成3和5呢?
师板书:13-3=1010-5=5
(3)破十法把13分成10和3先用10-8=2,再用2+3=5
师板书:10-8=22+3=5
(4),想加法算减法因为8+5=13,所以13-8=5
师板书:8+()=13
师:孩子们真棒,想出这么多的算法,说明你们都是爱东脑筋的孩子。你最喜欢哪一种?
师:现在老师来考考你,用你喜欢的方法算算16-8=你是这样算的?
师板书:16-8=(8)10-8=22+6=8
4.尝试练习课本算一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2―8=17-8=
请两位小朋友板演,其余小朋友做在自己本子上,师巡回指导。并请两位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三、巩固算法
1.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第1题。生独立做,师巡回指导。
请2位小朋友说得数,你是怎么算的?生生评价,师写过程和得数。
2.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第2题
生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么画的。
3.游戏摘苹果(3页第4、5题)
师:苹果树上结了许多大苹果,可是每个苹果上有一个算式,同学们必须准确的计算出得数才能顺利的把苹果摘下来。比比看今天谁的苹果摘得最多。当同学摘苹果时其他同学当裁判。
四、发展练习(3页第3题)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列出算式,算出得数。(展示学生结果)
五、总结评价
师:这节数学课你学地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补充课题: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七、作业布置:
巩固并练习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板书设计:
捉迷藏
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13人玩捉迷藏,外面有8人,藏起来的有几人?13-8=5
方法:(1)数一根一根的减(3)把15分成10和5
(2)把8分成3和510-8=2
13-3=102+3=5
10-5=5
(4)8+()=1313-8=5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与减》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673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