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铅笔有多长 教学实录”,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执教:佳木斯大学附属小学周明珠

指导:佳木斯大学附属小学周美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室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观察与测量》。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活动,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毫米、分米。

教学难点:

厘米与毫米,分米与厘米,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

教具准备:

课件、学生尺、米尺、铅笔、1米长的彩带、1分米长的纸条,长、正方体纸盒若干个。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周老师有一项特殊的本领,只要你们随意的拿出一支铅笔,我就能估出这支铅笔大约有多长。谁愿意把你的铅笔拿出让我估一估?

学生非常踊跃的拿出自己的铅笔让老师估一估。

师: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____厘米。

这支铅笔的长度接近____厘米。

这支铅笔的长度在____厘米左右。

怎么样?想知道我估的这么准有什么小窍门吗?

(学生被老师估的如此精确惊呆了,充分地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跃跃欲试。由此教师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铅笔有多长》(板书),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jab88.cOM

师: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也一定会掌握这个本领的。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一)量一量,认识毫米。

师:现在就请你们先估一估,再用尺子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

生:我估的是______厘米,我量的是______厘米。

生:我估的是______厘米,我量的是______厘米,还多了几个小格。

师:当物体的长度不够1厘米时,为了测量更精确,我们用到了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

师:周老师这里也有一支像你们刚才说的这种铅笔,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是6厘米,还多几个小格。这多出来的1个小格是1毫米,2个小格呢?

生:2毫米

师:3个,6个小格呢?

生:3毫米,6毫米。

师:这回你们知道这支铅笔到底有多长了吗?

生:这支铅笔的长度是6厘米3毫米。

师:请同学们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看一看你的同桌找得对吗?

生:我在尺子上找到了1厘米。

师:咱们用铅笔尖再来一起点着数一数1厘米中有几个小格,看一看在数的过程中你能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1厘米里面有10个小格。

生:我发现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师:说对了!谁还能说一说1厘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

生: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师: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我们就用这样的式子来表示:1厘米=10毫米,用字母:1cm=10mm。(板书:1厘米=10毫米1cm=10mm)

生:齐读式子。

师:我们知道了1厘米等于10毫米,那2厘米等于几毫米呢?

生:2厘米等于20毫米。

师:5厘米等于几毫米?

生:5厘米等于50毫米。

师:10毫米等于几厘米呢?

生:10毫米等于1厘米。

师:在尺子上我们找到了1毫米,也知道了1毫米有多长,那实际物体中1毫米大约有多长或多厚呢?请把桌上的IC卡举起来,先估一估这张IC卡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再量一量,看看你估的对不对?

生:这张IC卡的厚度是1毫米。

师:对,你们都估对了,好眼力!这张IC卡的厚度就是1毫米,请你像老师这样轻轻地用拇指和食指捏住IC卡,再慢慢地抽出来,拇指与食指之间的小缝大约就是1毫米,自己再来看一看,做一次,体验一下,看着这条1毫米的小缝,你想说点什么?

生:真小呀!

师:是呀,太小了,你们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吗?

生:VCD光盘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生:玻璃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有的玻璃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生:我妈妈的工资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生:我这件衣服的扣子厚度大约也是1毫米。

师:除了你们说的这些,周老师也找到了一些关于毫米的图片,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生:看大屏幕。

师:这是电脑的主板,它当中的许多集成块就是以毫米做单位的,这是手机、照相机、手表、它们中的大部份零件,也是用毫米做单位。瞧,这是神州六号,它当中的零件有的也用到了毫米。

精选阅读

《铅笔有多长》教学案例及反思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铅笔有多长》教学案例及反思》,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铅笔有多长》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二年级数学下册中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了米和厘米,本单元继续教学分米和毫米。这样,学生就认识了常用的、较小的各个长度单位。教学分米和毫米要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知道它们有多长;要能应用分米和毫米,根据具体物体选用恰当的单位表达长度;要知道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本课时内容分三部分编排,先教学分米,再教学毫米,最后教学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
设计思路:
1、设计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会1分米和1毫米,逐步建立正确的概念。
知道1分米、1毫米是多长,单凭听讲接受是不够的,需要通过活动体会。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我设计了许多教学活动:
(1)看直尺、米尺感知1个单位有多长。
(2)找相关的物体丰富感性认识,如摸一摸1分钱硬币的厚度,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1毫米或是1分米。
(3)用手势比画1分米和1毫米。学生进行了观察直尺、寻找实物等感知长度的活动,这些感知对象的共同特点是长1分米或长1毫米。用手势比画1分米和1毫米,是建立相关概念的活动。
(4)和1米、1厘米建立结构性联系。1分米的长度介于1米和1厘米之间,比1米短、比1厘米长。1毫米的长度比1厘米短得多。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短,在课程当中设计手指操,既能使学生放松心情,又能让学生通过手指的活动促进大脑的思维。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3、课堂小结,除了总结当堂学习内容之外,教师设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其主动积极地去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实际长度,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
3、通过估算、测量等活动,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重点难点:
1、建立1分米、1毫米的观念。
2、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具准备:
2枝铅笔(分别是6厘米3毫米和10厘米)、米尺、1枚一分硬币、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以前学过两个长度单位,同学们还记得是什么吗?它们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米和厘米,分别用m和cm表示)
2、你说得真完整!谁知道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吗?(1米等于100厘米)
3、指名提问:
3米=()厘米500厘米=()米800厘米=()米
4、谁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1厘米呢?大家都来比划一下!
5、同学们对已学知识掌握得很扎实,老师真为大家感到高兴!
二、探究新知
1、估算
(1)你能估计一下我这支铅笔有多长吗?(指名回答)
(2)我想知道这支铅笔的精确长度,怎么办?(测量)
2、测量
(1)好办法!在测量之前,谁想提醒大家些什么?(指名回答)
(2)听了这么多好建议,相信大家一定会量得很准确!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测量一下第一题中铅笔的长度。
(3)指名说答案(6厘米多3个小格)并到前面展示测量过程(投影)
3、认识毫米
(1)这位同学说6厘米多3个小格,3个小格是多少?一个小格又是多少?(1毫米)
(2)没错,1个小格是1毫米,在数学中,我们可以用mm来表示毫米。(板书:毫米mm)请同学们在直尺上数一数1厘米之间有几个小格?是几毫米?
(3)谁能用我们数出的结果说一个等式来表示厘米与毫米的关系?(师边听边板书:1cm=10mm)
(4)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身边的物体有什么大约是1毫米?(指名回答)
(5)出示1分硬币,感受1毫米。
(6)同桌之间互相比划1毫米的长度。
4、手指操
好,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活动活动我们的小小手吧!
5、认识分米
(1)你能估计一下我手中的这枝铅笔有多长吗?(教师把两枝铅笔放在一起)指名回答并说理由。
(2)答案很多,谁的对?请同学们赶快动手量一量作业纸上第二题中铅笔的长度!
(3)汇报结果(10厘米)同意吗?
(4)谁还可以用另一种长度单位来表示这枝铅笔的长度?
(5)对,也可以说这枝铅笔长1分米,因为10厘米就是1分米。在数学中,我们可以用dm来表示分米。(板书:分米dm)
(6)谁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出分米与厘米的关系?(板书:1dm=10cm)
(7)感知1分米的长度,请同学们在米尺中找一找1分米。
(8)指名说一说,从哪到哪是1分米?
(9)只有从刻度“0”到刻度“10”是1分米吗?还可以从哪里找到一分米?(指名回答)
(10)同桌比划1分米的长(一人比划一人测量,然后再互换)
6、练习
(1)同学们光会比划还不行,我们还要会准确的画出线段。在画之前,
你想对同学们提些什么建议?
(2)请同学们在作业纸上按要求画一画,画完后同桌互相检查。
(3)投影汇报画线段的过程
7、游戏(确定长度)
(1)教师比划长度,学生喊停
(2)学生按教师要求比划长度
(3)听指令做动作:伸右手、伸左手、摸耳朵、手背后
三、课堂作业设计
1、小结:
今天我们有学习了2个长度单位,它们分别是(分米)和(毫米),我们还知道了分米用英文字母(dm)来表示,毫米用(mm)表示,而且我们也学会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请看大屏幕!
四、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表现真棒!我们很容易学会了分米和厘米,如果我们用今天学习的分米、毫米来计算从我们学校到野生动物园的路程有多远?你觉得怎么样?(不行)
那计量较长的路程有没有更合适的计量单位呢?下节课我们就来解开这个谜!
附:板书设计
铅笔有多长
毫米mm分米dm
1cm=10mm1dm=10cm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上课过程中没有重大失误,基本与备课情况一致。课后反思,我觉得本节课中我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毛病:
1、我对时间掌握不够好,在讲认识分米的环节中过于拖沓,导致时间安排不够得当,所以后面的练习不够充分。
2、备课过程中不够细致。备课时我安排了在米尺上找一分米的环节,但当时我没有想到学生不知道应该从米尺的哪一面找分米,虽然在课上我提醒了学生应从哪面去找,但却延误了时间,其次,米尺中没有零刻度的标记,这也是我之前备课没有备到的地方,所以很多孩子开始的时候不会找分米。
3、课堂组织语言不够精炼。每次上课时自己总怕孩子不明白我的要求,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会反复强调我的要求。平时我已经注意到自己的这个问题,所以一直在克服,但在今天讲课过程中我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
本节课让我比较满意的地方有两个环节:
1、在教学毫米之后我加入了手操,通过手操的活动,不但让学生放松了心情,最后还促使学生又精神集中的回到了课堂教学当中。这样有助于我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
2、最后课堂小结中我采用了教师设疑的方式来结束本课,我觉得通过这个环节真正的勾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去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这样对我下一课时的教学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我是一名年轻的教师,对于数学教学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我渴望学习,愿意接受各位领导和老师们的指教,我会在不断的听课、评课中留心学习,在教学之余不断反思,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

二年级下册《铅笔有多长》学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铅笔有多长》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二年级下册《铅笔有多长》学案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情境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

3、通过寻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练习。

教学重点:

通过测量活动,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

用分米、毫米表示物体的长度,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复习旧知。

1、猜测老师的身高。

师:经过一个学期的共同学习,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现在,谁知道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大胆地猜一猜吧!

学生猜测。

师:我来告诉大家,我的身高是1米64厘米。

(猜测教师的身高是我精心设计的与学生的课前交流,不仅能创设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学生在表述时会自然而然的用到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的知识,为下面的学习与探究进行铺垫。)

2、回忆米和厘米

师:老师的身高,用到了两个长度单位,是哪两个?(米和厘米)谁还记得米用哪个字母来表示?厘米呢?你们能用手比比一米有多长吗?那一厘米有多长呢?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说说,用手比一比。

(由于本课必须在具有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探索,所以我在介绍过自己的身高后,及时复习两个长度单位,开展“说”字母的表现形式,比长度大约有多长,想两者之间的关系,三个连贯的小活动,既避免学生在下一环节操作中的陌生感,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二、操作感知,探究新知

1、测量吸管的长度。

师:(出示吸管)小朋友们都有一根吸管,拿起来看一看,想一想,估计一下。吸管大约有多长吗?

学生说说,并说明理由。

师:我们估计的准确吗?用尺子认真的量一量。

学生量一量,说说结果。

(吸管是教师自制的学具,它们是统一长度单位10厘米。这是因为在备课时。我认为教材设计的第一次“让学生估测10厘米长的铅笔”不够现实,于是用自制的吸管代替。这样便于课堂操作,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更有效的节约了课堂学习时间。课程改革实验提倡的一个观点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师既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教材的创造者,把教材看作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工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完全可以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2、认识“分米”

师:老师告诉你们:吸管的长度是10厘米,也可以说是1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可以写成1dm。在你们的尺子上找出1分米长的一段,用手比一比。学生用手比一比。

师:请你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大约有多长。你比得准确吗?可以把吸管放上去比比看,仔细看看并记住1分米有多长。闭上眼睛能想象出1分米大约有多长吗?想出来了再睁开眼睛用手势比给同桌看一看,互相用尺子量一量,看谁比得更准确。

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请小朋友用眼睛仔细地找一找吧!看看自己的身体上、学习用品,也可以想想一些教室里的物品和家里的物品。

(由于长度单位的认识、长度空间观念的建立,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所以在认识“1分米大约有多长”的活动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长度的空间观念。第一步,我先让学生估测吸管大约有多长,再用工具准确测量,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初步感知1分米。第二步借助尺子、吸管用手势反复比出1分米的长短,建立1分米长度的观念。第三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加深对1分米长度的认识。)

3、探究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师:刚才,大家找到了那么多生活中大约是1分米的物品,那你能在米尺上找到1分米吗?找一找,米尺上从哪儿到哪儿是1分米?2分米从哪儿到哪儿?5分米呢?

指名指一指。

师:想一想,分米和米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请你们四人小组在一起讨论讨论。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通过指一指米尺上的1分米、2分米、5分米从哪儿到哪儿,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长度单位分米。

在找的活动中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从0—10是1分米,从30—40厘米是1分米,从15到25

厘米也是1分米,不仅是数感的培养,更为学生创造了开放式探究学习的方式)

4、认识毫米

师:刚才,大家吸管测量得非常认真,现在请你们拿出一根较短的铅笔,用尺子量量铅笔有多长?

学生量一量,汇报。

师:刚才大家量的铅笔的长度有的是整厘米数,有的是几厘米多几小格,有的是几厘米少几小格,请你们看一看尺子,仔细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

学生数数,说说。

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老师把一厘米放大了,我们一块儿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多媒体课件展示动画,共同数出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师:1厘米中有10小格,谁知道每小格的长是多少?对每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1毫米可以写成1mm,谁能说说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现在,谁能再准确的说出你刚才测量的铅笔有多长?

学生说说。

师:1毫米大约有多长呢?拿出1分硬币,先看一看硬币的哪一部分长度大约是1毫米?用尺子量一量看,你看得对吗?对,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你能用手势比一比1毫米大约有多长吗?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一分硬币,(平放)把硬币小心地取出来,看一看,1毫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铅笔的长度是不同的,在学生动手测量发现不一定是整一数时,在内心能产生一种思索,需要用一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来表示,于是就自然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另外,学生有了“1分米”的知识作为基础,在认识毫米时,可以适当的缩短时间,使课堂节奏有松有驰。课改后,要求教师对每一节课的设计要有弹性,根据课堂进程,及时变化。由于可能有部分学生课前就知道一些毫米的知识,在介绍毫米时,要根据当时孩子们的状况及时调整,学生可以自己认识的事物教师不要越俎代雹。)

5、小游戏:“神奇的手指”

师:刚才,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做个小游戏,好吗?(好)请把学具轻轻向前推!游戏的名字是:神奇的手指。注意听清要求:仔细看老师的手指,先闭合,然后慢慢张开。如果你认为手指之间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1厘米、1分米,就及时喊停,看谁观察得最仔细,估计得最准确。

教师手指闭合,学生估测,教师注意用工具检测学生估计得是否准确。

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玩游戏,注意用工具及时检验你估计的长度是否准确。

(当学生情绪渐落到低潮时,教师要注意设置一个或多个情景活动,进一步调动学生,来形成一个新的学习**。在认识了两个长度单位后,由于学具较多,学生又有爱动爱摸的天性,部分学生可能会产生一些浮躁的情绪。让学生收拾好学具,用动感的小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能巧妙地调控课堂,更是对所学的长度单位的系统整理。)

三、回顾整理,交流收获。

师:大家游戏玩得真开心,下课以后,大家还可以继续玩!现在,注意看黑板,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汇报

四、实践应用,巩固反馈

1、判断。

师: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下面,让我们判断,这些话说得对吗?

数学书厚约5毫米。一拃长约10分米。

小红身高138厘米。课桌高约7厘米。

1棵大树高5分米。跳绳长2毫米。

2、估一估,量一量。

除了判断别人的话是否正确,我们还可以测量自己喜欢的物品。

多媒体课件出示表格及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学生动手量,全班交流。

(数学来自生活,自然最终也要回到生活中去。在孩子们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之后,我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进行估计和测量,将数学知识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中。这样有利于孩子们进一步培养长度观念,而且也让孩子们对数学更加有兴趣。)

分有多长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分有多长》,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龙凤区第五小学教师教学设计
编写者徐晶执教者徐晶
执教时间2014年月日星期
版本北师大版学科数学
册数第四册单元七单元
课题1分有多长
课时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1分钟时间的长短。
2.在实际情景中初步体会分、秒的意义及它们之间关系。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习惯和引导把握时间的重要性。
德育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1分=60秒。
教学难点正确估计1分钟的长短。
教学准备投影、课件
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
(师生活动)教学重构
(修改意见)
前置性作业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猜谜语
1.有个东西真奇怪,整天都在朝前迈;无论走了多么远,距离就是不长点。
2.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在攀墙,有的在洞房。有的是哑巴,有的在吵闹。有的在看家,有的随我行。相貌不一致,形状各千秋。
3.小小圆形运动场,三个选手比赛忙,跑的路程分长短,最后时间一个样。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1分钟有多长吗?体验1分钟。播放课件。集体活动——数心跳:规则:
小组合作;时间为一分;看电视上,红色填满一格时,就是一分钟,同学们数心跳;全班汇报:
1分=60秒
二、问题探究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发现?研究“一分钟能干什么?每组根据要求,看看一分钟能干些什么事?
第一组:朗读一篇,记录一分钟大约能读多少个字?
第二组:做口算,记录一分钟大约计算多少道口算题?
第三组:写字,记录一分钟能写几个字?
第四组:画五星,记录一分钟能画几个五角星?
组长根据各自的要求负责分工和指导。
小组同学配合活动并进行统计。
三、体验感悟
1.全组交流,统一结论。
2.各组依次汇报。
3.教师小结:通过刚才几组的活动,你知道了什么?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四、实践应用
师:做一件你喜欢的事:估计一分钟后停止,看谁估计的时间最接近一分钟。找出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
“一分钟”时间固然很短,但在第十四届世界杯足球赛中,德国队就是在最后1分钟进了一球,从而得了冠军。这件事告诉我们要什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一分有多长
1时=60分1分=60秒
教后随记

有几枝铅笔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有几枝铅笔》,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加号,学会5以内的加法。

2、经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理解加法的意义。

3、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数学的问题意识,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猜一猜。

师:老师手上有些什么?猜一猜。生:杯子?花?铅笔?

师:对,有几枝铅笔呢?板书课题:有几枝铅笔

二、探究新知体会加法的含义。

(一)说一说。

1、说一说。

师:认真看老师手上的铅笔,每只手上各有几枝?

生:一只手上有3枝,一只手上有2枝。

师:(合扰)现在表示什么意思?

1生:合起来是5枝。

2生:一共有5枝。

师:(双手分开,再合扰)请完整的说一遍。

生:一只手上有3枝铅笔,另一枝手上有2枝铅笔,一共有5枝铅笔。

2、认一认,写一写。

师:象这样:一只手上有3枝铅笔,另一枝手上有2枝铅笔,一共有5枝铅笔。我们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来表示。

板书:2+3=5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个符号,你认识+符号吗?

生:加号,妈妈教我认过。师:真棒,你会向大人学习本领!

生:加号,我从书本上看的。师:更了不起,你会向书本学习本领!

师:请拿出手指跟着老师写一写,一横,一竖一样长。

3、读一读。

师:你会读2+3=5吗?板书:2加3等于5。跟读两遍。

4、再说一说。

师:在这个算式中,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

5、练一练。

师:做一只手1枝铅笔,另一只手4枝铅笔,一共有几枝铅笔?你也会用一个加法算式来表示吗?

生:(每个同学在自己的课堂本上写出加法算式)1+4=5

师:0+5=5,2+2=4,3+1=4等

(二)摆一摆。

1、摆一。看师摆,完成算式的填写。1+3=□

2、摆二。看图学生自己摆,完成算式的填写。2+□=□

3、摆三。学生独立摆,完成成算式的填写。□+□=□

引入两种解法:2+3=53+2=5

4、深入理解。(扩展加法算式的意义)

师:2+3=5表示:一只手上有3枝铅笔,另一枝手上有2枝铅笔,一共有5枝铅笔。2+3=5又表示:一边2个桃子,另一边3个桃子,一共有5个桃子。这2+3=5可以表示多种意思,你也能找一个象这样,表示不同意思的例子吗?

生:2本书和3本书,合起来是5本书。

(三)辨一辨。

1、独立尝试列式导出辨一辨。

3+1=5()和2+3=5()

师:你们能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列式吗?

生:原来有3辆车,又开来了1辆车,一共有4辆车。

生:图上有4辆车,又还有一个警察叔叔,所以一共是5。

师:四人一个小组议一议。谁是正确的?

生:车要与车合,车不能跟人合。

生:我们学过分类,水果与水果才能分在一起,蔬菜与蔬菜分在一起,所以我们不能把人和车分在一起。

师:你真了不起,能把学过的知识应用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四)找一找。

1、我们学习了加法算式。你也能在教师里找一找加法问题吗?

生:前面1块黑板,后面1块黑板,一共是2块黑板。

生:这边2个窗户,那边2个窗户,一共有4个窗户。

2、回家找一找,家里的加法问题,与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寻找加法问题的快乐。

板书设计:

有几枝铅笔

2+3=5读作:2加3等于5

加号

1+3=□2+□=□□+□=□

桌子有多长导学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桌子有多长导学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育才二小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班级一(3)班姓名

课题:桌子有多长(教材14~15页)

学案教案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组内四名同学采用不同方法测量课桌的长度。

A.你采用的方法是(),结果是();

B.你采用的方法是(),结果是();

C.你采用的方法是(),结果是();

D.你采用的方法是(),结果是()。

(2)比较四种方法有什么不同?你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3)如果想要测量结果一样,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活动二:厘米的意义

(1)每个小组准备至少一支尺子,大家一起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2)用食指和拇指比画感受1厘米的长度。

(3)在生活中寻找1厘米的事物,介绍出来。

(4)你们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活动三: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步骤

(1)每个小组准备一条细绳,大家商量如何运用尺子量出1厘米,3厘米和5厘米。

(2)总结方法;

(3)剪下同样厘米数的纸条。

活动四:画线段

(1)画一条3厘米和6厘米长的线段。

(2)有一把模糊不清的尺子,只有0,1,2,5,6,10,11,12这几个刻度,能用这把尺子画出几条线段?你是如何思考的?

活动五:测量

(1)估计身边事物的长度,如文具盒、手掌宽、铅笔长等。

(2)实际测量一下。

活动六:综合

如何使用刻度模糊不清的尺子画出5厘米长度的线段。尺子上只有0,1,2,3,7,8,9,10几个刻度。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2.能力目标:

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标

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预习、质疑,看书数豆子内容,完成学案活动一至活动六,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

二、交流展示

交流5分钟,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展示25分钟,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六的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评,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点评。

注意,点评时关注易错点:

1.

2.

3.

4.

完善导学案2分钟。

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铅笔有多长》数学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铅笔有多长》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铅笔有多长》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数学第四 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 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估测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软尺、学生尺、铅笔、1分的硬币等。

课前准备:

1、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用手比划1米、1厘米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出示铅笔)

1、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支铅笔的长度,并说一说猜测的原因。

2、学生说一说。

活动一:认识1分米的长度以及厘米和分米的关系。

1、学生利用尺子测量铅笔的长 度。(10厘米)

2、教师讲解:10厘米我们可以给他一个新的名字:1分米,那么1分 米是多 少厘米呢?

3、引导学生写出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式:1分米=10厘米(板书)

4、师讲解上面的这个关系式还可以用字母来表示:1 d m=10cm(板书)

活动二:体验1分米的长度。

1、请同学们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并且指给同桌看一看。

2、学生在自己 的 本子上画出一条1分米的线段。

3、看一看自己所画的1分米线段,然后用手比划一下,并且在尺子上进行验证。

4、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接近1分米。

活动三:认识分米和米的关系。

1、请同学们在一条长1米的软尺上找到1分米,并指给同桌 看看。

2、在软尺上面找一找有多少个1分米。

得出:1米=10分米。(板书)

3、引导学生利用字母表示上面的关系式1m=10dm。(板书)

活动四:认识毫米。

1、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厚度。

2、实际测量数学课本的厚度。(不到1厘米)

教师讲解:不到1厘米的长度,我们可以用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来表示。

活动五:了解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1、观察尺子上的小格,看看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2、学生观察并进行汇报,得出:1厘米=10毫米。(板书)

3、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并和同学们一起数一数1厘 米里面有多少个1毫米。

4、引导学生利用字母表示这个关系式:1cm=10mm(板书)

活动六:体验1毫米的长度。

1、教师利用1分的硬币 演示比划出1毫米的 长度。(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抽出硬币,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就是1毫米)

2、学生自己实验。

3、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接近1毫米。

(VCD光碟的厚度,图钉的厚度等等)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毫米,请同学们课后量一量,看看哪些物体的长度比较接近1分米、1毫米,好吗?

板书设计: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厘米=10毫米

1dm=10cm 1m=10dm 1cm=10mm

千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千米有多长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龙凤区第五小学教师教学设计
编写者执教者
执教时间2014年月日星期
版本北师大版学科数学
册数第四册单元四单元
课题1千米有多长
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长,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德育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能应用概念正确表示长度。
教学准备投影、课件
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
(师生活动)教学重构
(修改意见)
前置性作业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有关千米的知识
1千米=1000米=100000厘米
千米又称公里,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国际标准长度计量单位,符号km,这源自于kilometre这个英文。kilo是千,metre是米,千米自然就是kilometre。
1千米(公里)=1,000米(公尺)=100,000厘米(公分)=1,000,000毫米(公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提问已经知道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用手势表示一下米、分米、厘米和毫米它们有多长,并说说它们之间的进率。
当测量或形容比较短的长度时一般我们用米、分米、厘米、毫米。我们在测量比较长的长度时一般用什么单位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千米有多长”(板书)。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进行教学:
1.体验1千米的长度
学生活动:
(1)用测步的方法感知10米、100米各有多长。
组织学生手拉手站成一排,观察需要几个人才能站成大约10米长。要数清需要几个人,并记录下来。
让学生在操场上走一走,数一数1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并做好记录。(大约16步)。
请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想一想)够不够100米,若要够100米,则需要多少人呢?要数清人数,并记录下来。
让学生在100米的跑道上走一走,数一数100米要走多少步,要用多少时间,做好记录。(大约160步)
(2)估计1000米有多少步
估计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学生结合刚才的亲身体验(10米、100米大约要多少人和走了多少步),来估一估1000米大约有多长,需要走多少步?(大约1600步。)
(3)体验感知1千米有多长
让学生思考1000米大约有多长?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思考。学生在体验1000米有多长时有一定的难度,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再组织学生汇报。
教师可以提示“操场的跑道长100米,有几个这么长就是1000米?”引导学生体会10个100米就是1000米。
学生体验,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来说说1000米到底有多长,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条理的叙述一件事。
组织学生回教室。
2.体会米与千米之间的关系。
通过刚才的体验、感知,组织学生说一说米和千米有什么关系。
想一想:自己从家到学校有1千米吗?
让学生思考1千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重点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板书:1千米=1000米
引导学生学习用字母表示长度单位千米(km)。
让学生自己试着用字母表示出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板书:1km=1000m
3.根据生活经验,再次感知1千米有多长。
三、巩固深化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1千米有多长
1千米=1000米
1km=1000m
教后随记

你知道长城有多长?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你知道长城有多长?”,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你知道长城有多长?

我教《长城》一课十分钟课堂实录

师:身为北京人,你们知道有多少人羡慕你们吗?(学生不约而同地睁大了眼睛,挺直了身子,神情专注极了)

师:因为北京有世界上最大的广场

生:天安门广场;

师: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宫

生:故宫;

师:还有世界上最长的城墙

生:长城。(学生的表情都很兴奋)

师:如果有很多外国人和外地人到我们北京来参观,请你做一个导游,你将如何向游客们来介绍八达岭长城呢?

师:谁愿意做导游?(有十几个孩子举起了手)导游要把我们今天课文中的内容和你所掌握的课外资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给大家做讲解。

师:谁愿意做游客?(很多孩子举手)

师:当游客也有学问,一定要一边听导游的介绍一边思考,什么地方还没有听明白或者你还想知道什么信息,就要及时地质疑。(学生不住地点头)

师:你们知道吗,今天还有旅游局的领导们来检查工作呢!他们就隐身在游客之中,听完导游的介绍,还要对导游的工作进行评价,谁愿意做旅游局的局长和工作人员?(孩子们可来劲了,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有的还大声推荐自己)

生:我!我当局长!

生:我当主任。

生:我,还有我!

师:我来当个记者,可能会随时采访大家。好,下面就开始我们的八达岭长城一游。

生: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叫张志成,来自中青旅。这次旅行由我来给您当向导,在旅行的过程中有不到之处,请您多多包涵。我们本次旅游的目的地长城就要到了,下车的时候,请大家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现在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雄伟壮观的八达岭长城了。让我们先攀登第一个烽火台。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全长有一万三千多里。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西北60公里处,这里地势险要,历史上为北京的重要的屏障。现在我们就到了第二个烽火台。长城沿山脊而建,随山势曲折起伏。此段长城改建于明弘治年间,是明代长城的精华。现在我们到达的是第三个烽火台。(笑声)

生:我听说有一个名叫《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张导能给我们讲讲吗?

生:对不起,我不知道。(张志成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师:局长同志,请问,您对这位导游员的工作满意吗?(这时候,扮成记者的老师赶紧去采访旅游局的贺局长)

贺:我基本上满意,但是客人提出的问题他答不上来,说明还需要学习。(贺显翔一本正经地说,听课者发出笑声)

师:张导,局长对你的工作给予了肯定,也提出了希望,你想对局长说些什么?

张:谢谢局长,我一定努力!(毕恭毕敬地鞠了一躬,声音洪亮且很虚心地说,老师们大笑)

谷:我是检查组的主任,对他的讲解,我的评价就十个字有用的太少,没用的太多!(师大笑,情不自禁地鼓掌,我想是因为这个孩子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看来谷主任是个很直率的人,但是这样给员工提意见,恐怕会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压力,或者您可以再委婉些。

谷:(朝向张)你一定要好好练习基本功,不然,很可能就下岗了。

张:(深深地鞠躬)谢谢主任,我会珍惜您给我的机会的。

师:今天来长城作讲解服务的不是就张导一个人吧?(用目光巡视,鼓励,又有几个同学举手,老师请了一位女同学)

赵:大家好,我是赵婧妍,很高兴与您同行,为您服务。您在北京游览玩赏的这些天,行程由我导游。如果您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可以随时向我提问,我一定会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在我的讲解过程中如果有什么疏忽的地方,请您多多包涵,多多谅解。相信通过这些天的沟通和交往,我们一定会成为好朋友的。(掌声)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万里长城了,万里长城是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一共是一万三千多里。而今天我们主要参观的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和杰出代表八达岭长城。长城非常的高大坚固,是由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的外沿上有成排的垛子,是两米多高,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击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有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堡垒之间是可以互相呼应的。

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八达岭景区以八达岭长城为主,兴建了八达岭饭店、全周影院和由江泽民主席亲手提名的中国长城博物馆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旅游服务设施,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首和北京旅游的世界之最。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八达岭景区以其雄伟的景观、完善的设施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而著称于世。

八达岭地理环境优越,而且,年平均气温比北京低三摄氏度以上,成为夏都延庆的旅游龙头。

迄今,八达岭长城已接待中外游客1.3亿多人次,370多位外国元首及世界风云人物在此留下足迹。

我给大家介绍完了,下面给大家大约四十分钟的时间自由游览玩赏,大家可以到处走走,买些纪念品,休息休息,可以从瞭望台向下瞭望,但要注意安全。四十分钟后在原地集合,午饭安排在八达岭饭店。好,解散。(热烈的掌声,听课老师发出不住的赞叹)

师:让我们再来采访一下贺局长:贺局长,您对这位赵导的表现还满意吗?

贺:满意,我非常满意。

师:她在哪些地方的表现让您感觉非常满意?

贺:她对游客很有礼貌,讲解的很完善,想的也很周到,是一个素质高的导游。

师:如果您的旅游局要评选优秀员工,她会榜上有名吗?

贺:我想一定会。

师:如果请您为她发奖金,您准备发多少钱?

贺:(挠脑袋,不好意思地笑)我们回去商量一下吧!(笑声)

师:看来这还是个很民主的局长。(笑声)

宋:俺是一个从外地来的游客,今天俺来到了长城,领略了这里的风光,还从导游这里学到了很多知识,俺非常高兴。俺给导游打100分。

师:看来连游客都受感染了,都想参与旅游局的内部工作了。

李:我是检查组的一个工作人员,我想给赵导提一个问题:请问,秦始皇修筑的长城是在哪三国的基础上?

赵:非常抱歉,我还没有详细地进行了解,回去之后我会查找相关资料补上这一课。

师:李检察员的工作非常严谨、认真,您能告诉我们正确的答案吗?

李:应该是在燕、赵、魏三国的基础上修筑的。

赵:谢谢您,我知道了。

师:您准备给赵导打多少分呢?

李:98分吧!

师:看来,有关长城的历史、知识和故事说也说不完,说也说不全,如果同学们感兴趣的话,我建议可以看一看翁一写的这本书《走进神秘的长城》。(师出示一本书)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我工作了十二年,作了十二年的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老师。《长城》这篇课文讲了也有5、6遍了,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怎样讲好这篇传统课文,带给学生新鲜的感受和认知,也带给我新的成长和发展,成了我思考的一个问题。在经过认真地学习课标之后,我把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分成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看图,读文,感悟,另外就是用了大约10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了上述口语交际训练,使同学们对长城有了更多、更全面、更立体的了解,交际和表达能力也同时得到了提高,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看来,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关键是如何使用好教材。就看我们怎样去走了◆[2003年12月13日]

有几支铅笔-北师大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有几支铅笔-北师大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详细介绍:

教案设计示例

有几支铅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说一说,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2.使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地列式计算.

3.让学生能够说出生活中加法计算的问题.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地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哑剧

(一)教师谈话:老师给你们演一个哑剧想看吗?谁知道什么叫哑剧?对,老师不说话,你们看完后,你说一说我演了什么,好吗?

(二)教师表演:左手拿2支笔,右手拿3支笔,做合起来的动作.

(三)教师提问:

1.谁说一说我演了什么?最后问大家一个什么问题?

(左手拿2支笔,右手拿3支笔,把它们合起来一共有几支笔?)

2.谁会列式计算?(板书:23=532=5)

3.谁再带大家读一遍算式?

4.2、3、5分别表示什么?

5.“”表示什么?(“”表示和起来的意思)

(四)小结:只要是把两部分合起来就要用加法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加法.

(板书:加法的初步认识)

二、活动二:摆一摆

(一)教师在黑板上左边摆1个桃子,右边摆3个桃子.

教师提问:一共有几个?说一说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13=4,一共有4个.(板书:13=4)

教师提问:还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31=4,一共有4个.(板书:31=4)

教师:这两个算式都对,你喜欢哪个就用哪个.

(二)学生动手摆

教师:请你也摆一摆,说说1、3、4各表示什么?为什么用加法?

(三)出示图片:摆桃子

三、活动三:理解图意

(一)教师:再看一个哑剧愿意吗?想一想这里有什么数学问题?

1.出示图片:汽车图

2.你能根据你看到的来编一道题?你会列式吗?

(二)再来看看这幅小鸟图,自己想一想图的意思,在书上写出算式.

1.出示图片:小鸟图

2.集体讨论小鸟图的图意.为什么用加法?

四、活动四:自编哑剧

教师:刚才你看了好几个哑剧了,你想不想自己也编一个哑剧呢?

1.出示图片:计算

请你挑出一道你喜欢的算式,然后根据这个算式编一个哑剧.自己想好了再和同桌说说好吗?

2.谁愿意说说你编的哑剧?其他同学认真听发言同学编的对不对、好不好,如果不对应该怎样改一改.

五、活动五:寻找生活中的加法问题

教师:刚才大家编的哑剧都是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而且都是用加法计算的.这说明在我们的身边、家中、教室中有很多的加法问题.不信,咱们一起到小明家去看看吧!

1.出示图片:生活图片

请同学们4人一组说一说、算一算在这幅图中,有哪些加法问题,怎样列式?

2.集体讨论.比一比哪组找到的多.

六、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对加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并能看图说图意,并能列式计算,而且发现了生活中的加法问题.那你们说加法重要不重要?所以我们更要学好加法.

教案点评:

本课用学生感兴趣的哑剧贯穿全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注意到学生思维的发展特点,设计从易到难、从形象到具体、从动到静,具有很强的层次感,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探究活动

套圈

游戏目的

1.帮助学生提高简单加法的口算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游戏材料

1.用细铁丝制成直径为15厘米的圆圈10个;

2.用硬纸板画成不同形状的小动物四种,剪下来用铁丝支撑好.

游戏程序

1.分组,每3位学生为一组.

2.在地上画一条直线,将用铁丝撑好的4个动物模型放在离直线3米远的地方.

3.学生依次站在直线后面向小动物投掷铁圈,每人投3个.

4.一个学生投完,便按以下方法计分,算出自己的得分总数:套中小猫,每个圈得1分;套中小鸡,每个得2分;套中小鹿,每个圈得3分;套中小猴,每个圈得4分;套不中小动物,得0分;同组其余的学生验算,得分高者胜.

有几支铅笔-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桌子有多长》,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下册《桌子有多长》,”,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桌子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下册第14页桌子有多长。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测量知识,“厘米”是学生认识的第一个长度单位,它将为以后学习“米”“分米”等长度单位作准备。在测量中,教材安排了丰富的活动,如:自选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估测物体的长度、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使学生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形成估测的意识,学习测量的技能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学习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对尺子并不陌生,每个学生都见过学生尺,以他们的经验出发,知道尺子能用来做什么,比如说,可以用尺子来画直线,也有部分孩子知道尺子是用来测量的。但多数孩子不认识厘米,把尺子上的厘米说成是米,这说明孩子们对厘米的经验很薄弱。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对测量单位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厘米,并通过学生自主的测量活动,逐渐建立厘米的概念。学生估测物体的长度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与物体实际的长度差距较大。教师可在学生认识1厘米的基础上,先估计物体的长度够不够1厘米,再在认识几厘米之后,估计物体的长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2)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合作、讨论中去发掘知识,掌握知识,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2)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刚才老师接到了机灵狗打来的电话,他说他们动物学校也想购买一批和我们一样的桌椅,可他们不知道桌子有多长?(板书课题),他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忙测量一下,你们愿意吗?
(二)探究新知
1、组织估量:
师:谁能先来估计一下你的课桌有多长?可以用眼睛看,也可用手比划着估。
生:自由说。
2、引导用物测量:
师:小朋友们估计出这么多的结果,那么课桌到底有多长呢?请小朋友们选择身边的工具测量一下。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再共同量一量。
生:汇报。(学生可能会说:4柞、6枝铅笔长、3个文具盒长……)
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3、引导统一长度单位:
师:刚才大家都汇报了自己的方法,你们看这些结果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量得的数会不一样呢?
师:对,都是同样的桌子,为什么量得的结果会不一样呢?
生:因为用的工具不同。
师:要使量得的结果一样,该怎么办呢?
生讨论
师: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呢?

买铅笔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买铅笔”,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分析:

这一课是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以及10以内加减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今后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做好铺垫。使学生通过本课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尝试,从而对数学的本质产生新的领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减8的减法,并能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探索十几减9、减8的退位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培养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教学重点:

1、学会正确计算十几减9、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2、理解多样化的计算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

教学难点:

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共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网络)

第二环节:探索算法,解决问题。(多媒体)

第三环节:拓展活动,综合训练。(多媒体、网络)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首先,我创设情境:小朋友都喜欢做游戏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一个打靶飞镖的游戏。根据学生打出飞镖的数量提出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解决15-9=这一问题。由此导入新课在这里我改变教学情景,把教材提供的主题图小白兔到袋鼠的文具店买铅笔的情景,设计成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打靶飞镖游戏,把游戏搬到课堂上,让孩子亲身参与,真切地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最终这一情景设计的改变在教学反实践中达到了课堂气氛更为热烈突出的教学效果。

第二环节:探索算法,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探索十几减9、减8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1、独立思考15-9的算法: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去整理自己的思路,才能在后一环节小组交流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2、小组交流:这一环节根据借助网络的教学探讨让小组合作具体化,组内交流不流于形式,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因此我在让学生把准备好的算法依次说给组里的小朋友听的时候,提出了具体要求,交流时注意:(1)说的小朋友尽量说清楚,让每个人都听懂你说的意思(2)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说过的方法就不要重复等

3、全班汇报:引导学生在听与说、议与思的互动过程中,寻找合理,简便的算法来培养优化的意识,利用多媒体展示本课的四种重点方法,在对于是非辨别能力较弱的一年级学生给他一个思考的空间但做出正确的引导,即体现教师主导又让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发挥,最终形成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深刻理解。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尝试练习15-8=?

第三环节:拓展活动,综合训练。

这一环节,是以一个小兔把萝卜的故事贯穿始终通过小兔背萝卜送小兔回家一系列的故事发生发展过程中进行(17-9)的基本应用训练、拓展思维训练等。

既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又让他们在充满生机与乐趣的氛围中,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媒体设计思路:

多媒体整合点:利用多媒体创设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情境,一环接一环的故事,好像一集集的动画片吸引着学生.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及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轻松理解新知。

网络整合点:我请了几位教学资深的领导、老师来帮助我审核这堂课,但由于地域、以及平时班主任工作的繁忙我们真的很难有时间聚在一起讨论,这确实让我感到棘手,后来我利用了我们和平区教师博客进行交流研讨,在这里我发表了我的教学设计,很快得到了更多老师的回复点评,这样棘手的问题几乎不成问题,而且也让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后来我经过三次试教,多次网上研讨,多方面改进,终于今天承载着众多老师的智慧走到了全国大赛。

有效地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常态教学的整合:本课我选择的不是网络运用自如,很有网络发挥空间的特殊课例,而是一堂普普通通再常态不过的计算教学课,而它所体现的整合作用却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对新课标的理念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了全新的认识,极大地提高了我的教学视野。

在此感谢组委会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谢谢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说课就到这里。

《橡皮头铅笔》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述画家发明橡皮头铅笔的过程。

3.让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所受的启发。

重点难点

1.了解并能复述画家发明橡皮头铅笔的经过。

2.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所受的启发,可多角度自由感悟。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鲁班发明锯子挂图,现代少儿科技作业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实物引入,直观形象(7)

1.展实物,出示有橡皮头和无橡皮头的铅笔,让学生比较,说说它不同之处和利弊。

2.揭课题,设悬念。在铅笔上加个橡皮头,就成了使用方便的橡皮头铅笔,可就这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件事,却经历了很不简单的一个过程。你想知道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8)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全班交流:说说自己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精彩复述(15)

1.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李浦曼发明橡皮头铅笔的过程。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评议,着重突出:

⑴第三段:李浦曼发明橡皮头铅笔的具体经过,引导学生抓住专心致志凌乱发了狠心等重点词语,走进穷画家的内心世界,并指导情感朗读。

⑵第二段:了解画家和背景,体会他对艺术的执著精神。

四、发明探因,拓展延伸(5)

1.想一想:穷画家为什么无意中竟变成了发明家?

(留心生活中的不便,并想方设法地克服。)

2.议一议: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你能发明什么有用的东西吗?

五、课堂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介绍画家发明橡皮头铅笔的生活背景

赞扬画家

橡皮头铅笔

讲述画家发明橡皮头铅笔的经过

的执著进

这个发明给人们带来了方便

取精神

教后感

《橡皮头铅笔》教学札记


虽说也教了几年书了,可在平时的教学中,却总是不大敢放,怕孩子脱离了主线,怕放出去收不回来。

今天我上《橡皮头铅笔》。这是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鼓励人们善于从生活中获得发现的文章,介绍了橡皮头铅笔是怎样发明的。

因为课文内容比较简单,因此我也不打算花多大力气去讲解。我先让孩子们自己读课文,把生字解决了,把课文读通顺;然后就是检查他们的预习情况;接着我让学生再读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李浦曼发明橡皮头铅笔的过程一切都很顺利,学生的回答都在我的意想中。由于本课的故事性很强,同学们积极性很高,特别是男同学说得头头是道,连平时发言很少的周俊洪也知道了发明橡皮头铅笔的过程。

那从这个故事中能受到什么启发呢?我刚刚提出问题,准备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我想,立即抽问学生他们可能只会胡扯一通。不料有几个同学已经举起了小手。第一个站起来的吴林说:老师我从第三段看出李浦曼作画的条件十分艰苦,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他还能坚持作画,我觉得他有吃苦耐劳的毅力。不错,看来学生对李浦曼的生活条件有了认识,学生通过自己反复读也能得到深刻的体会。我立刻表扬他,能在读中理解课文,了不起。因为吴林已经说了,我就干脆放手让同学们各抒己见,结果发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已经在自读中完全吃透了,还能说出从哪些地方得到这样的体会。我感到很欣慰,以前我总要一遍又一遍地引导,怕漏掉一个问题,其实学生自己就能够完成。

我开始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为什么不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来学习呢?新课程已经轰轰烈烈地搞了几个年头,在平时总是说要学生自主学习,但真到了上课时,又怕这怕那,不敢把权力下放给学生。对于问题的设计,我们总是想了又想,掂了又掂,对于孩子有可能做的回答全部预设好,看似学生在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其实给的问题总是在一定的限度内,尤如孙悟空在如来佛的手掌之中。对于课文的理解总是根据教师备课时想到的学生有可能不懂的,或者是重点的等等,最后这怕孩子不明白,那怕孩子理解不深,对课文讲得面面俱到,分析得支离破碎。

其实静下心来想想,这是不是有必要呢?我们应该放手给孩子,让孩子来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让他们先自主地把课文重点的句子、精彩的句子梳理一遍,然后再让学生说说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把孩子们真真切切不懂得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商榷解决,有些重点如果孩子们没有提到,这时教师再发挥主导作用,引领孩子们去理解。这样使孩子们真正学到了知识,解决了孩子们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也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铅笔有多长 教学实录》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祖国处处有美景教学设计”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653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