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精品教案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精品教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能力:英国议会与王权的斗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基本内容、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反复性、革命不彻底性,但是革命始终是向上的,《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结束

三、情感、意志和价值观:

正确看待英国的“光荣革命”,了解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它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相互妥协的结果,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

重点:《权利法案》。

难点: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

◆新课导入

展示英国议会大厦图片,向学生讲解英国的制度。你知道这是怎么形成的吗?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1、17世纪初,英国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2、议会与国王的关系:

展示图片:詹姆斯一世(1603—1625)

詹姆士•斯图亚特是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MaryStewart)与第二任丈夫达恩利伯爵亨利•斯图亚特(HenryStuart)所生的唯一儿子。他母亲的祖先从十四世纪开始一直统治苏格兰,出生后5个月,其父死亡,其母遭苏格兰贵族驱逐,流亡英格兰,詹姆士一世被苏格兰国内贵族加冕为王,称苏格兰的詹姆士六世;1603年3月24日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他继承了英格兰王位,称英格兰的詹姆士一世。

国王詹姆士一世狂热地推崇“君权神授”理论,渴望王权专断。

议会和王权处于对立状态。集中体现在税收方面。詹姆士一世不经议会批准,强行征税,与英国法律政治传统严重不符,议会与王权之间斗争不断。

展示:《大宪章》

目标导学二:革命的发生

1、背景:13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议会制度。征税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162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请愿书》;1629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解散议会,以后的11年里没有召开议会,从而加剧了议会和国王之间的矛盾。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

2、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开始标志:1640年英国议会的召开

1640,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不断抨击国王专权,查理一世企图逮捕反对他的议员,挑起了内战。

议会上,资产阶级及其联盟新贵族,推出提高议会权力、限制王权的政治要求,体现了资产阶级要求夺取政权的政治要求和历史使命,查理一世派军队闯入议会,挑起内战。所以议会的重新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随后,英国宣布为共和国。然而,共和国的权力却落在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队手中,议会有名无实。

目标导学三:《权利法案》

1、光荣革命:

1660年,查理二世,接受议会有条件的邀请,英国恢复君主制。但是君主权利受到很大限制。他的弟弟詹姆斯二世,推行专制制度,激起人民的反抗。

展示:查理二世詹姆斯二世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和女婿入主英国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

2、《权利法案》的目的、内容、意义

目的:限制国王的权力。

内容:议会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天主教徒不能担任英国国王等。

意义: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1689年,英国议会向威廉三世、玛丽二世宣读“权利法案”

3、君主立宪制定义:

也称“有限君主制”,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君主权力受到宪法制约和限制的君主制。

与封建君主制的区别表现为后者是专制独裁,而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民主制的一种形式。在这种政体下,君主是名义上的世袭国家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显著的特点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艰难曲折;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课堂小结

从1640年革命开始,到1689年的《权利法案》,结果近半个世纪的斗争,英国才最终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的政体,这个过程说明,任何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也是历经艰难曲折,才成功的。

扩展阅读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案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能力:英国议会与王权的斗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基本内容、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反复性、革命不彻底性,但是革命始终是向上的,《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结束

三、情感、意志和价值观:

正确看待英国的“光荣革命”,了解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它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相互妥协的结果,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

重点:《权利法案》。

难点: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

◆新课导入

展示英国议会大厦图片,向学生讲解英国的制度。你知道这是怎么形成的吗?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1、17世纪初,英国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2、议会与国王的关系:

展示图片:詹姆斯一世(1603—1625)

詹姆士•斯图亚特是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MaryStewart)与第二任丈夫达恩利伯爵亨利•斯图亚特(HenryStuart)所生的唯一儿子。他母亲的祖先从十四世纪开始一直统治苏格兰,出生后5个月,其父死亡,其母遭苏格兰贵族驱逐,流亡英格兰,詹姆士一世被苏格兰国内贵族加冕为王,称苏格兰的詹姆士六世;1603年3月24日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他继承了英格兰王位,称英格兰的詹姆士一世。

国王詹姆士一世狂热地推崇“君权神授”理论,渴望王权专断。

议会和王权处于对立状态。集中体现在税收方面。詹姆士一世不经议会批准,强行征税,与英国展示:《大宪章》

目标导学二:革命的发生

1、背景:13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议会制度。征税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162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请愿书》;1629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解散议会,以后的11年里没有召开议会,从而加剧了议会和国王之间的矛盾。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

2、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开始标志:1640年英国议会的召开

1640,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不断抨击国王专权,查理一世企图逮捕反对他的议员,挑起了内战。

议会上,资产阶级及其联盟新贵族,推出提高议会权力、限制王权的政治要求,体现了资产阶级要求夺取政权的政治要求和历史使命,查理一世派军队闯入议会,挑起内战。所以议会的重新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随后,英国宣布为共和国。然而,共和国的权力却落在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队手中,议会有名无实。

目标导学三:《权利法案》

1、光荣革命:

1660年,查理二世,接受议会有条件的邀请,英国恢复君主制。但是君主权利受到很大限制。他的弟弟詹姆斯二世,推行专制制度,激起人民的反抗。

展示:查理二世詹姆斯二世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和女婿入主英国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

2、《权利法案》的目的、内容、意义

目的:限制国王的权力。

内容:议会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天主教徒不能担任英国国王等。

意义: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1689年,英国议会向威廉三世、玛丽二世宣读“权利法案”

法律政治传统严重不符,议会与王权之间斗争不断。

3、君主立宪制定义:

也称“有限君主制”,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君主权力受到宪法制约和限制的君主制。

与封建君主制的区别表现为后者是专制独裁,而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民主制的一种形式。在这种政体下,君主是名义上的世袭国家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显著的特点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艰难曲折;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课堂小结

从1640年革命开始,到1689年的《权利法案》,结果近半个世纪的斗争,英国才最终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的政体,这个过程说明,任何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也是历经艰难曲折,才成功的。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案


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英国议会与王权的斗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

《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基本内容、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反复性、革命不彻底性,但是革命始终是向上的,《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结束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

正确看待英国的“光荣革命”,了解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它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相互妥协的结果,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权利法案》的内容、意义

难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反复性、不彻底性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法、问题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女王、议会、首相、三者关系怎样?议会处于核心地位,但这一政治格局是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斗争才取得的,本课我们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 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1、17世纪初,英国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2、议会与国王的关系:

詹姆斯一世(1603—1625)

詹姆士·斯图亚特是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MaryStewart)与第二任丈夫达恩利伯爵亨利·斯图亚特(HenryStuart)所生的唯一儿子。他母亲的祖先从十四世纪开始一直统治苏格兰,出生后5个月,其父死亡,其母遭苏格兰贵族驱逐,流亡英格兰,詹姆士一世被苏格兰国内贵族加冕为王,称苏格兰的詹姆士六世;1603年3月24日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他继承了英格兰王位,称英格兰的詹姆士一世。

国王詹姆士一世狂热地推崇“君权神授”理论,渴望王权专断。

议会和王权处于对立状态。集中体现在税收方面。詹姆士一世不经议会批准,强行征税,与英国法律政治传统严重不符,议会与王权之间斗争不断

《大宪章》

二 、革命的发生

1、背景:13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议会制度。征税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162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请愿书》;1629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解散议会,以后的11年里没有召开议会,从而加剧了议会和国王之间的矛盾。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

2、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开始标志:1640年英国议会的召开

1640,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不断抨击国王专权,查理一世企图逮捕反对他的议员,挑起了内战。

议会上,资产阶级及其联盟新贵族,推出提高议会权力、限制王权的政治要求,体现了资产阶级要求夺取政权的政治要求和历史使命,查理一世派军队闯入议会,挑起内战。所以议会的重新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随后,英国宣布为共和国。然而,共和国的权力却落在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队手中,议会有名无实。

三、 《权利法案》

1、光荣革命:

1660年,查理二世,接受议会有条件的邀请,英国恢复君主制。但是君主权利受到很大限制。他的弟弟詹姆斯二世,推行专制制度,激起人民的反抗。

查理二世詹姆斯二世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和女婿入主英国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__权利法案__》,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

2、《权利法案》的目的、内容、意义

目的:限制国王的权力。

内容:议会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天主教徒不能担任英国国王等。

意义: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1689年,英国议会向威廉三世、玛丽二世宣读“权利法案”

3、君主立宪制定义:

也称“有限君主制”,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君主权力受到宪法制约和限制的君主制。

与封建君主制的区别表现为后者是专制独裁,而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民主制的一种形式。

在这种政体下,君主是名义上的世袭国家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显著的特点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盟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艰难曲折。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三)、本课小结:

从1640年革命开始,到1689年的《权利法案》,结果近半个世纪的斗争,英国才最终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的政体,这个过程说明,任何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也是历经艰难曲折,才成功的。

(四)、课堂练习: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

A.1640年 B.1646年 C.1660年 D.1689年

2、英国的《权利法案》实质是()

A.保障了资产阶级独掌共和国大权B.使议会获得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

C.废除了英国的君主制度D.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3、确定1640年召开的议会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其最主要的依据是()A.议员们拒绝通过征税法案B.议员们提出限制国王的要求C.英国发生了反对王室的人民起义D.国王宣布讨伐议会

(五)、板书设计

第18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一 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1、17世纪初,英国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2、议会与国王的关系:

二 、革命的发生

1、背景

2、根本原因:

3、开始标志

三、 《权利法案》

1、光荣革命:

2、《权利法案》的目的、内容、意义

3、君主立宪制定义: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探寻新航路》精品教案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和地位:

本课从三个部分向学生介绍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历史: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新航路开辟的经过、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在世界近代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上起资本主义萌芽,下到殖民扩张、掠夺和工业革命,打破了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影响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可以夸张地说整个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都是建立在新航路开辟的基础上的。

2、说教学目标

基于课标要求学生“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和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夯实基础

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经过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创设情景,在诱思探究,师生互动中使学生理解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和条件,培养其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学习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发展学生的辨证思维、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让学生能对历史作情感和理智的评判;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及开放的世界意识。

3、说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影响

依据:1.从考查频率和内容看: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影响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其过程考查相对较少。2.从考查的角度和能力看:特别注重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主要运用新材料或图文材料设置新情境,考查学生分析能力,理解认识问题能力。3依据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

难点:辩证全面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依据有两个方面:一是本部分教材内容有点复杂,既包括纵向发展的社会转型,又包括横向发展的空间联系;二是学生方面,本课内容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因素,既难于理解又超出学生现有知识水平。

二、说教法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史论结合,充分利用历史学科蕴含丰富图片、史料资料的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将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达到实现学生中心论,以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史料分析法:指导学生对相关的图片资料、文字史料进行处理分析,使学生自主地获取有效的

1历史信息。

演示法: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历史图片、动态地图使学生获取更多的历史知识。

图表归纳法:通过指导学生对图表异同的归纳,来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能力。

三、说学法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他们有学习本课基本的知识储备。通过以前的历史学习和能力训练,学生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入九年,他们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善于思考,有初步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但由于他们的历史知识零碎,还没有形成系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方法:

(1)阅读材料的方法

(2)观察的方法

(3)归纳概括,比较,探究问题的方法

(4)评价历史的方法

(5)记忆的方法

下面我将重点介绍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本课由导入、学习新课、总结巩固提升三部分组成。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2分钟)

视频导入:播放“大国崛起”视频片段,提出问题“1500年前后世界的这种分散孤立状态是怎样被打破的,世界由此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由此引入课题“开辟新航路”并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这样设置的目的一是可以缩短学生与史实间的距离,因为历史学科一个重要的特点是过去性,通过流动的画面可以再现历史;二是通过设疑置问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学习新课(33)

在学习新课环节,我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将教材整合为三个探究环节,融全球史观于其中,三个探究环节及时间分配分别为:诱惑中向往世界(12分钟)探索中发现世界(6分钟)、碰撞中会合世界(15分钟)。

又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将较易掌握的开辟新航路的过程放到第一步。

探究一诱惑中向往世界(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条件)(12分钟)

对于这一重点内容,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如果你身为15、16世纪之交欧洲的一位市民,看到一支即将远航的探险船队,是冷嘲热讽,还是狂热追随?为什么?”“假如你是当时一位航海家,在怎样的情况下你才会远航?”让学生根据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材料并与课本内容联系起来,分组讨论并汇报开辟新航路的可行性报告,分清原因和条件,最终引导学生得出认识:西欧人探寻新航路有其历史必然性。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养成论从史出的习惯;又可以让学生真正感知历史,突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新课程教学理念。

探究二探索中发现世界(新航路开辟的过程)(6分钟)

对于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学生活动:选取四个小组各派一个代表,根据多媒体展示的地图以不同形式分别介绍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过程。然后我再以动态地图演示的方法让大家评判所答的优劣,并找出新航路开辟的规律。

设计意图:之所以这样设计,一是因为这部分知识本身比较简单,很适合学生活动,如果老师再照本宣科的讲解,会使历史学习索然无味;二是基于课标要求学生“概述迪亚士、哥伦布等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这一要求,通过利用地图,对新航路开辟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通过对四位航海家开辟新航路过程的归纳,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加强自己知识的系统性;三是借助动态地图演示法,让开辟新航路的过程形象化具体化,可以提高学生读图识图能力。通过这种

2教学活动,通过寻找规律来培养大家的分析和概括能力,不仅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更能强化记忆效果。探究三碰撞中会合世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5分钟)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用全球史观来整合教学内容,力图展现给学生一个完整的世界图景。

为此我设计了共同探究的活动:,让学生分组以合作探究的方式,1给出两则材料,概括分析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有两种看法,大致是:(一)给人类带来了曙光,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二)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消极作用是主要的?说明你赞成哪一种观点并阐明理由。3然后再以多种历史观来讨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在汇报的环节,学生按组、根据屏幕上的提示,发表看法,形成认识。在展示交流中,还会产生思维的冲突,如:南北美洲对哥伦布的态度截然不同;新航路开辟,带给不同地区的影响也有着巨大差别。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认识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最后达成共识,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联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设计意图: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历史学科的认知途径和思维方式具有多样性、灵活性,特别在新课程背景下,更加鼓励学生富有创见性的思维。

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既使学生的描述不拘泥于教材,大胆深入的挖掘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又可以提升学生对不同史观的认识。

(三)课堂测试

1新航路的开辟可谓是全球化的起点。下列事件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无直接关系的是()

A.天主教的传播

B.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C.西欧科学技术的发展

D.东西方商路不畅

1.B解析:注意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B项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影响。

2、人文主义思潮对新航路开辟的主要作用是()

A.“太阳中心说”更新了航海家们的地理知识

B.增强了资产阶级自信和冒险的精神

C.增强了西、葡对外传播天主教的欲望

D.四大航海家均来自意大利

2.B解析:要把握人文主义的精神实质,开辟新航路正体现了人文主义注重人的作用和价值。

3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价格革命”的影响是()

A.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下降

B.壮大了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力量

C.劳动人民改善了处境

D.西欧的封建主暴富

五总结提升

一是通过板书形式,理清本节的知识结构,并强调重点。

二是通过课堂检测方式以达到对本课知识的巩固提升。所设计习题依托本课的重难点,并链接高考,进行拓展提升。

总体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用全球史观整合教材,依据“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法与学法,在突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新课程理念的同时,基本完成教学目标。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597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