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二年级语文上28做灯笼教案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28做灯笼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

要求1.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王京和李良做灯笼的过程,懂得合作愉快的道理。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赞扬、布置、漂漂亮亮”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后的问题理解课文。

重点

难点了解王京和李良做灯笼的经过,懂得“合作真快乐”的道理。

教学

课时两课时

做灯笼

王京和李良是同桌。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王京和李良是同桌。

王京是班里公认①的小画家。她的画儿不光受到同班同学的赞扬②,还在学校的美术大赛中得过奖呢。[句导读:“不光……还……”写出了王京的画儿画得好。要读出称赞的语气。]

段导读:介绍了王京画画儿好的特长。

李良可不爱画画儿,但是他的手很巧,会捏泥人,会做飞机模型,还能用草叶编小蚂蚱。[句导读:用称赞的语气读。]

段导读:介绍了李良会做手工的特长。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分别介绍了王京和李良的特长,王京会画画儿,李良手巧。

新年快到了,同学们都行动③起来,想把教室布置得漂漂亮亮的。王京想画一幅画儿,把它贴在教室的墙上。可是她发现已经④有好几个同学在画画儿了。那做什么好呢?[句导读:读出很为难的语气。]王京把心事⑤告诉了李良,没想到李良也在烦恼⑥呢。原来李良扎了一个漂亮的纸灯笼,正在发愁⑦白白的灯罩缺少点儿色彩呢。[句导读:交代了李良发愁的原因。]李良想了想,忽然⑧有了主意。他对王京说:“咱俩合作⑨吧!你在我扎的灯笼上画画儿,好不好?”[句导读:要读出郑重的语气。]王京听了很高兴,使劲点了点头。[句导读:“很高兴”“使劲”写出王京很愿意合作。]

段导读:写李良真诚邀请王京与他合作。

王京在李良做的灯罩上,画了花草,画了树木,画了可爱⑩的小金鱼……还写下一句话:“合作真快乐!”[句导读:具体写王京在灯笼上绘画和写字的情形。]

段导读:写王京和李良合作做了一个漂亮的灯笼来布置教室。

同学们看了,使劲鼓起掌来。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李良和王京合作做了一个漂亮的灯笼来布置教室,并体会到了团结合作的快乐。

字词导读

①公认:大家一致认为。

②赞扬:称赞表扬。(例句)他拾金不昧的行为受到了大家的赞扬。

③行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具体地进行活动。

④已经:表示时间过去或事物完成。

⑤心事:心里盘算的事。

⑥烦恼:烦闷;苦恼。

⑦发(fā)愁:因为没有主意或办法而感到愁闷。“发”还读fà,如理发。

⑧忽然:表示来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

⑨合作: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例句)这个风筝是我和小方一起合作完成的。

⑩可爱:令人喜爱。(例句)妈妈用巧手给我做了一个可爱的洋娃娃。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合作真快乐”的道理。

2.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生字卡片;一个灯笼。

一揭示课文题目,导入新课

1.教师拿出一个灯笼,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在哪里见过它?(学生自由发言)

2.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个灯笼,说说这个灯笼的样子。引导学生从灯笼的形状和图案等多个角度介绍灯笼的样子。

3.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做灯笼》。

4.看到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谁做灯笼?做了个什么样子的灯笼?怎么做灯笼?)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仔细读一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对照拼音,朗读课文。生字要多读几遍。

3.同桌检查朗读。注意纠正对方的读音。

4.认读生字卡片。

5.开火车认读生字。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根据课文题目,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吧!

2.指名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线索。

3.学生汇报分段的情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王京和李良是同桌。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分别介绍王京和李良的特长,王京是个小画家,李良手很巧。

第三段(第4~6自然段):王京与李良合作做了一个漂亮的灯笼来布置教室,并体会到了团结合作的快乐。

四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了解李良和王京的特长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段。

2.李良和王京的特长分别是什么?在课文中标画出来。

3.了解王京的特长。

(1)出示句子1:王京是班里公认的小画家。追问:“公认”是什么意思?(大家一致认可。)

(2)出示句子2:她的画儿不光受到同班同学的赞扬,还在学校的美术大赛中得过奖呢。分析“不光……还……”表示什么意思。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

4.了解李良的特长。朗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找一找李良有哪些爱好。

(他的手很巧,会捏泥人,会做飞机模型,还能用草叶编小蚂蚱。)

5.再次朗读课文第一、二段。

五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了解两个人合作的经过

1.这两个人为什么要做灯笼呢?(新年快到了,同学们都行动起来,想把教室布置得漂漂亮亮的。)

2.这两个人是怎样合作的?

(1)学生自学课文第4、5自然段,并请同学说一说。

(2)你是怎样评价他们的创作的?

(3)王京为什么在灯笼上写上“合作真快乐”这几个字呢?(两个人一起做了一个漂亮的灯笼,为布置教室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发挥了两个人不同的特长。因此,他们感受到合作真快乐。)

3.指名读第6自然段。想一想同学们为什么为他们鼓掌。

4.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5.说一说,在生活中你和他人合作的经历。

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1.本课选材贴合学生实际,大多数同学都有因为某一节日而布置教室的经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导入新课时,教师以实物——一个红灯笼为切入点,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设置的情境当中。

2.王京在灯笼上所写的“合作真快乐”是理解本文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让他们能够意识到互相合作、互相帮助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后的提问理解课文。

生字卡片。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朗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通过你和他人合作完成的?

二学习生字,掌握识字方法

1.出示生字卡片。复习生字的读音。

2.小组接龙认读生字。

3.开火车朗读生字。

4.练习一字组多词。

良良好优良良心使使用使者使劲

巧巧妙手巧巧合泥泥水泥泞水泥

5.自己想一想,怎样才能记住这些生字。

6.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1)熟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尼—泥吏—使自—咱至—室直—置

(2)熟字去偏旁变成新字:粮—良攒—赞

(3)熟字换偏旁变成新字:脑—恼摸—模桨—奖

7.再次认读生字,加深印象。

三指导书写

1.按照字形结构给生字分类。

左右结构:使劲巧咱泥灯上下结构:良

2.看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生字。说一说每个生字的占格位置。

3.学生练写。教师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

四布置作业:完成字词作业

1.识字教学在低年级阶段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指导学生识记本课生字时,应注重对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通过熟字加偏旁组成新字,熟字去偏旁变成新字,熟字换偏旁变成新字的方法,完成本课的识字任务。

2.安排本课的实践活动,教师可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自己和他人合作的经历,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增强了团结互助的意识,同时使学生明白了合作在生活中的价值与意义。

1.给下面的字移动一笔,变成新字。

末(本/未)庆(厌)太(犬)压(庄)

玉(主)同(回)田(旧)肝(肛)

2.选词填空。

安静寂静

(1)冬天的夜晚,山林里一片(寂静)。

(2)考场上(安静)极了。

3.你是如何理解“合作真快乐”这句话的?

一灯笼

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灯笼相传起源于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在中国就成了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灯笼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分,有宫灯、纱灯、吊灯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中国的灯笼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纸扎、刺缝等工艺,利用各个地区出产的竹、木、藤、麦秆、兽角、金属、绫绢等材料制作而成。在中国古代制作的灯笼中,以宫灯和纱灯最为著名。

二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众人拾柴火焰高。

集体是力量的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扩展阅读

做灯笼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书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本文的学习要让孩子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懂得要和别人合作,学习与人合作。

教学重点:

认读14个生字,会书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

在朗读中,讨论学习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

生字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

规范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合作有关的课文做灯笼,齐读课题。

二、听教师范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

2、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3、开火车认读带生字的词语,检查读音,以各种形式多次认读。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指导。

四、写字教学。

1、出示要写的7个生字,学生拼读。

2、给7个生字组词,用自己喜欢的生字说一句话。

3、分析识记字形。

4、教学范写,重点指导良使劲桌贴

5、学生书写生字,教师指导。

6、讲评学生的书写。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在朗读中,讨论学习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二、学习课文。

1、做灯笼讲了谁和谁的故事?

2、自由朗读课文,介绍王京和李良的情况。

3、齐读1、2、3自然段。

4、转眼新年快到了,王京和李良都有一件心事,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他们的心事是什么?

5、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

6、小组合作说一说。

王京的心事

李良的心事

7、王京和李良合作做什么?兰兰在灯笼上写了什么?

8、齐读全文。

三、总结。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2、你平时和同学合作吗?和大伙说说吧!

四、讨论以下问题

1、同桌忘了带彩色笔,你怎么说,怎么做?

2、和你一起值日的同学今天过生日,你怎么办?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预习新课文。

板书设计:

做灯笼

王京 小画家

合作真快乐

李良 手很巧

二年级语文上17灯笼果教案作业题(新版苏教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17灯笼果教案作业题(新版苏教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17灯笼果
【教学目标】
1.会写“件”“姑”“菊”等7个生字,会读“纱”“软”“剥”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对灯笼果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秋天的美好。
【教学素材】
灯笼果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识记“件、姑、菊、晶、实、味、舌”七个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感知灯笼果。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打来一个谜语,你们猜猜谜语是什么?(课件出示1)
一个南瓜两头空,肚里开花放光明。有瓜没叶高高挂,照的面前一片红。(打一生活物)生:灯笼。
师:你们知道吗,有一种长得像灯笼的水果,我们把它叫做——灯笼果(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课件出示2)
说说“灯笼果”的“笼”字怎样记住它,(上面一个“竹字头”,下面一个“龙”。)给“笼”组词()()
2.你对灯笼果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交流对灯笼果的了解,教师相机补充)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引导初读
1.(出示生字)这些生字娃娃躲到了灯笼果树上的每一个角落,你们看看,它们藏在课文的什么地方?(课件出示3)自由读课文,要求:a.圈画生字b、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生字娃娃着急了,它想和小朋友们见面,
(课件出示4)出示生字:(板书:件、姑、菊、晶、实、味、舌)
jiàngūjújīngshíwèishé
件姑菊晶实味舌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认读生字。a.指个别生读。b.男女生比赛读。c.齐读。
3.把生字娃娃的帽子摘掉看小朋友们还会读吗?出示词语。(课件出示5)
纱衣外壳棱角花瓣
珍珠玛瑙晶莹透明细碎
a.指名读。b.开火车读。
4.生字娃娃们又回到了课文中,再读读课文,看是不是比刚才读的更熟练。边读边想:成熟灯笼果的纱衣是谁给的?
三、朗读感悟。
1.感知课文内容。
师范读全文,学生边听边思考:成熟灯笼果的纱衣是谁给的?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指导朗读第一句话。
(1)谁来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成熟灯笼果的纱衣是谁给的?(夏姑姑给的)
夏姑姑是什么季节?(夏天)
想一想:金黄色的灯笼果穿着夏姑姑给的纱衣来到了哪一个季节?生:秋天。(引导学生体会春夏秋冬四季变化)
所以我们也说,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丰收的季节(师引导学生思考)
(2)(课件出示6)同学们想一想灯笼果是怎样来到“我”的手心里的?作者用了一个什么字(跳)
①哪个同学想来做一个跳的动作?(上台表演跳)问:跳的可爱吗?
所以说也可以看出作者笔下的灯笼果(可爱)
②灯笼果会自己跳吗?把它当作(人)来写了,把它写活了。
这是什么句?(拟人句)这样写好不好?
③谁能选一个我们身边喜欢的东西,仿照这句话来说一说?把这件东西说活了。小组交流,选代表说说。
(3)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感悟第二自然段。
(1)同学们想不想看看灯笼果的纱衣是什么样的?(想)
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课件出示7)
课件演示(女子身上的纱衣和灯笼果的纱衣作对比图片,引导学生说答案)
(课件出示8)灯笼果的纱衣是——(软的),
真像是灯笼的——(外壳)什么是外壳?(外层包覆盖物)
纱衣还有几个——(棱角)指导学生读léngjiǎo棱角的意思?(①棱与角②比喻器物的尖利部分,外露出来的才干③物体上两个平面相交而形成的尖角。)(引导学生学会选择)
灯笼果藏在(棱角)后面,和我捉迷藏。
(2)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对灯笼果的感受是怎样的呢?(小组自由讨论交流)
把你想到的和感受到的,用朗读告诉大家,谁来读?(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指名读、小组比赛、齐读)
四、感情朗读
1.全班分男女生比赛读全文。
2.师生齐读,酝酿情感。
五、指导书写(课件出示9)
1.出示“件”
(1)观察“件”字的笔顺。
(2)看字在田字格中占得位置,怎样写才好看?
(3)师范写,让生伸出手指一起写。
2.指导书写“姑、菊、晶、实、味、舌”,方法同上。
3.让学生给生字娃娃找好朋友。(老师板书)
4.让学生齐读,指名读。
5.让学生描红,描完在练习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灯笼果),下节课我们再继续讨论交流,下课。
课堂作业新设计
1.你能写出带有下面偏旁部首的字吗?看谁写得多。
写带有“宀”的字:()()()()()
写带有“日”的字:()()()()()
2.用“.....像.......”说一句话。
3.选字填空。
味未
(1)空气中散发着清香的气()。
(2)我们的()来一片光明。
参考答案:
1.宝、宁、守、完、家
明、旧、昌、盼、旺
2.答案合情合理即可。
3.味未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生字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想象理解,在读中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语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
3..激发学生对灯笼果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灯笼果》,和许多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今天,老师又把他们带到了课堂上。
2.(课件出示1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3.(课件出示12)出示生词学生认读。
4.过渡: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师拿出灯笼果)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它,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熟悉灯笼果,去尝一尝它的味道好不好?
板书课题《灯笼果》(课件出示13)
二、细读深悟
(一)1.同学们,灯笼果跳到了我的手上,同学们想一想,咱们应该怎么来吃到它呢?(剥开纱衣)对,让我们一起去书本中看一看吧!
2.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3.(课件出示14)纱衣是什么样的呢?(一片又一片,它们斜斜地分开,像一朵野菊展开可爱的花瓣)
问:这是一个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一片一片的花瓣美不美啊?(美)
4.灯笼果的纱衣是不是真的像作者写的那样像花瓣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拿出灯笼果剥开)(课件出示15)
师:同学们你们看看这层纱衣还像什么呢?(同位交流讨论,各抒己见)
5.(课件出示16)灯笼果的果实是什么样的?
(它是那么圆,那么亮。薄得透明的皮,包着细碎的籽儿)细碎的意思?(细小而零碎)
⑴师:不光纱衣美,果实依然是那么美,又——圆,又——亮。(板书)
⑵作者说像什么?(像一粒黄珍珠,更像一颗大玛瑙。)
这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⑶作者为什么说像珍珠像玛瑙呢?(同位交流讨论)
灯笼果美不美啊?(美)
看到这里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的、快乐的)从哪里看出来?(我笑了)
6.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来美美的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吧!
(二)1.同学们想不想尝一尝这又圆又亮的灯笼果?(找几个同学上台品尝灯笼果,并说出吃出的味道)(课件出示17)
2.同学们太棒啦!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作者口中品尝的灯笼果都是什么味儿的?
(一种苹果味儿,一种鸭梨味儿,还有一种葡萄味儿。)
灯笼果好不好吃?(好吃极了)舌尖都是——美滋滋的。
3.男女生比赛读第四自然段。(老师指导朗读)
三、情感升华(课件出示18、19、20、21)
1.如此美丽而又美味的灯笼果是属于哪里的?(秋天的、田野的)(播放田野里的灯笼果)
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大自然的秋天,遍地黄金、硕果累累!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一个喜悦的季节!让我们回到大自然美妙的秋天,去忙碌、去收获、去珍惜这属于收获的季节吧!
四、课堂总结
1.再读课文,师生接读,带动作读。
2.这节课同学们表现非常好!老师和你们在一起很愉快!下课!
课堂作业新设计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姑娘()棱角()
野菊()果实()
2.课后,小朋友去找一些有关“秋天”的诗歌或成语,读一读。
3.你喜欢灯笼果吗?说说理由。
参考答案:
1.gūléngjúshí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3.答案能围绕灯笼果,合情合理即可。
板书设计:
17.灯笼果
外形:纱衣软软的像野菊的花瓣
果实:又圆又亮像珍珠、像玛瑙
味道:苹果味儿、鸭梨味儿、葡萄味儿
秋天收获的季节
【教学反思】
1.《灯笼果》这篇文章文笔优美,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介绍了灯笼果的外形特点,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很好范例。
2.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呢?首先我从题目入手,先以灯笼的为题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灯笼果,再让学生交流讨论印象中的灯笼果,我再适时补充。然后再问“灯笼果的纱衣是谁给的?”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由“夏姑姑”引出秋天。最后再以“去尝一尝灯笼果好不好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去很好的认识灯笼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课异构
创新教案
《灯笼果》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设想】
语文教学不是不要知识的教学,对于处于低年段的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更应重点应用语言教学,重在言语能力的培养。本课中我也在不断的探索中,在理解课文时,我就充分的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适时的强化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发展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凸显语文课堂的语文味。同时,抓住学生对文本的体验,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空间,创造一片展现想象的天地,使学生得到学习的快乐,在快乐中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它叫什么呢?(灯笼果)请你热情的和它打声招呼吧。
2.学生:HELLO!,灯笼果,你好
3.灯笼果听到你们热情的呼唤可开心了,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灯笼,去和它交朋友吧!
二、再读词语,复习巩固
1.你们想不想见到它?如果你能把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读好,就能见到它了。
2.出示词语:
纱衣外壳棱角花瓣珍珠玛瑙晶莹透明细碎
①指名读词语,并语言创设争当小老师的情境,说说哪些字、词的读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②开火车读。
3.评价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相机出示课文插图,创设情境,将灯笼果请进课堂中。
4.对照这幅图,引导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词,甚至更多的词语说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一、两句话。
自由练说后,指名说
三、积极探究,品读感悟。
1.秋天到了,灯笼果穿着夏姑姑给的纱衣来了,你们知道灯笼果的果实是什么样子的吗?读读课文的3自然段,你们就知道了!
学生自由朗读、自主感悟。
2.汇报交流,相机点拨:
讨论灯笼果的样子:
①指名说灯笼果的样子。
相机评价:你真会读书,相信灯笼果一定很愿意和你成为好朋友呢!
②灯笼果的果实像什么?生:黄珍珠、玛瑙。(板书)
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从课文中哪些语句读出来的?
点拨:通过阅读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
你们再看看灯笼果,还像什么呢?试着说一说。相信你们的想象力更丰富!(各小组讨论交流)
3.创设情境,指导朗读:现在你就是这个可爱的灯笼果,能加上动作、表情再读读吗?指名表演读、齐读。
相机评价:听你们的朗读真是种享受,动作美,语言更美,仿佛看到了一个个可爱的灯笼果,在向我挥手!
四、课外拓展
大自然的秋天,遍地黄金、硕果累累,还有非常多的水果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想象。平时,我们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多注意观察周围事物。
精彩片段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它叫什么呢?(灯笼果)请你热情的和它打声招呼吧。
生:HELLO!,灯笼果,你好
师:灯笼果听到你们热情的呼唤可开心了,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灯笼,去和它交朋友!
师:灯笼果的果实像什么?
生:黄珍珠、玛瑙。(板书)
师: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们再看看灯笼果,还像什么呢?试着说一说。相信你们的想象力更丰富!
师:同学们想不想尝一尝这又圆又亮的灯笼果?(找几个同学上台品尝灯笼果,并说出吃出的味道)
同学们太棒啦!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作者口中品尝的灯笼果都是什么味儿的?
(一种苹果味儿,一种鸭梨味儿,还有一种葡萄味儿。)
灯笼果好不好吃?(好吃极了)舌尖都是——美滋滋的。
如此美丽而又美味的灯笼果是属于哪里的?(秋天的、田野的)(播放田野里的灯笼果)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大自然的秋天,遍地黄金、硕果累累!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一个喜悦的季节!让我们回到大自然美妙的秋天,去忙碌、去收获、去珍惜这属于收获的季节吧!
备课资料
1.作者高洪波资料
高洪波,笔名向川。内蒙古开鲁人。中共党员。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69年应征入伍,任陆军四十师炮团战士、排长,1978年转业后历任《文艺报》新闻部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厅副主任,《中国作家》副主编,《诗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7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儿童诗集《大象法官》、《鹅鹅鹅》、《吃石头的鳄鱼》、《喊泉的秘密》、《我喜欢你,狐狸》、《种葡萄的狐狸》、《少女和泡泡糖》、《飞龙与神鸽》,散文集《波斯猫》、《文坛走笔》、《高洪波军旅散文选》、《司马台的砖》、《人生趣谈》、《为二十一世纪祈祷》、《柳桃花》、《避斋走笔》、《高洪波散文选》,评论集《鹅背驮着的童话——中外儿童文学管窥》、《说给缪斯的情话》等。诗歌《我想》获全国第一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散文集《悄悄话》获全国第三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2.灯笼果资料
灯笼果(学名:Physalisperuviana),又称秘鲁苦蘵。在中国北方称为“菇鸟”(音)或“姑娘”,而灯笼果指的则是茶藨子科的鹅莓。灯笼果是茄科酸浆属的一种植物。原产中美洲,引进非洲非常成功。果子是一个套着灯笼型荚子的小圆果,比拇指大一点,里面有很多小籽。成熟的果实是亮黄色,非常甜,可以用来烤果饼,做果酱。
练习:
1.我会拼。
shétóuwèidàoɡūniánɡjīngyíng
()()()()
2.照样子,组成新字并组词。例:炉-火+艹=芦(芦苇)
⑴明-月+昌=()()
⑵伙–火+()=()()
⑶宝–玉+()=()()
3.我会组。
珍()味()莹()纱()
诊()未()实()沙()
4.照样子,写句子。
例:它是那么圆,那么亮。
那么,那么。
5.读一读,再照样子说词语。
轻轻地斜斜地
6.请模仿灯笼果的方式,说一说你喜欢的一种水果。
参考答案
1.舌头味道姑娘晶莹
2.⑴晶晶莹⑵牛件一件⑶头实果实
3.珍珠味道晶莹纱衣
诊断未来果实沙子
4.天是那么高,那么蓝。
那朵花是香,那么美。
5.慢慢地、静静地、甜甜地、哗哗地、冷冷地
6.能围绕一种水果的特征来介绍即可。

二年级上册语文《灯笼果》教案设计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二年级上册语文《灯笼果》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上册语文《灯笼果》教案设计

灯笼果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正确书写和应用课后要求写的生字和词语。

3.认识灯笼果植物,了解生长特征。

4.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和新词,正确书写和应用课后要求写的生字和词语。

教学难点:认识灯笼果植物,了解生长特征。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桑老师给咱们二1班的小朋友上课大家高兴吗?(生:高兴)我也特别高兴,所以桑老师从我的家乡带来了礼物,装在这个锦囊袋子里,想要吗?(老师伸进袋子里拿礼物)哎呀,袋子破了,看来礼物都丢光了,遗憾吗?(生:真遗憾)

2.但我这个袋子是有魔法的,只要所有的同学眼睛都仔细地盯着我,看着我,我这个锦囊袋里的礼物就会变出来。

3.我知道为什么会丢的,是拉链没有拉好,现在我拉拉好。我需要大家一起来帮我使劲,要干什么,眼睛看着我,念咒语,深吸一口气。老师从袋子里拿出一块巧克力,奖给坐得端正的小朋友,问想不想要。(生:想)到底想不想要?大声点(生大声地说:想要)

4.方法会了吗?怎么有魔法?(生:深吸一口气,盯着老师)对了,要有魔法就要大家都盯着我,一个人不看都不行的。

5.你已经知道魔法了,你来试一试,这可是我不告诉别人的秘密。看看有没有,大家觉得有没有?(有)噔,变出来了,这个我就奖给会魔法的小朋友,藏在口袋里。

6.其他小朋友想不想变?(生:想)待会儿我们上课的时候再变,但你们一定要牢记一点,上课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听讲,这样我们的魔力才会越来越厉害。我相信今天会变出好多好多东西来,好不好?下面我们就上课。

一、导入

1.看我又要变了,没有变出来?是不是有一个人没有仔细看。老师又变了,看变出什么来了?出示灯笼果的图片(出示:灯笼果)

2.指名读灯笼果,“笼”在这里读轻声,谁再来喊喊来它的名字,一起喊,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和灯笼果有关的课文,下面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灯笼果的什么?请同学们自己大声读。

出示自读要求:

(1)标出小节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想:课文写了灯笼果的什么?

都读完了,二1班的小朋友的习惯真好,读得快的同学在耐心地等,读得慢的也能坚持到最后。

2.交流:

课文写了灯笼果的什么?

生1:课文写了灯笼果的样子。

生2:课文写了灯笼果的颜色。

生3:课文写了灯笼果的味道。

三、扫除文字障碍

小朋友你们读了一遍就知道了这么多的信息,多么了不起,这些词语也难不倒你。

1.出示第一行词语:

纱衣外壳棱角

(1)指2名读。

(2)教师评价1、:你读得字正腔圆,不错。

(3)教师评价2:特别是“纱衣”“纱”注意了翘舌音,“棱角”的“棱”注意了后鼻音。

2.出示第二行词语:

晶莹透明玛瑙

请三个同学读。注意:第一个词语都是后鼻音。

大家见过玛瑙吗?没有见过,那我们就要一起去看一看:出示“玛瑙”图,这就是玛瑙,因为他晶莹透亮,所以人们经常把他制作成首饰品,多美呀!一起读读这个词语:玛瑙

美美地读读第二行。

3.出示第三行词语:

这一行谁来读:苹果味儿鸭梨味儿葡萄味儿

第三行的词语都是(儿化音),读的时候舌头更卷些,谁来试试。

加上节奏更好听了。教师示范,学生齐读。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1.你们读的声音真好听,把灯笼果都引来了,看长什么样?

生1:金黄色

这是灯笼果的什么?生:颜色

生2:它还穿着一件纱衣。

教师板书:纱衣会学习的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写的。

见过纱衣吗(生;没有)展示图片:看姐姐穿着纱衣,那灯笼果的纱衣是什么样的?谁来读这句话?(声音真响亮。)

2.听了2位同学的朗读我们知道纱衣是(软的),而且还有几个(棱角),你们能从图上找到它的棱角?请2位同学上来指。看来同学们对棱角真的不太了解,请大家睁大眼看图,这就是灯笼果的棱角,灯笼果就藏在棱角后面和我们捉迷藏呢。齐读一、二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的余下自然段

1.灯笼果它躲,我就去找。我是怎么找的呢?谁来读,请一个同学读。

2.其他他读得都很好,就一个“剥开”读”bao”要注意了,请这位同学读。教师评价:你看你自己会纠正了错误,了不起。

3.再请一个同学读。我是怎样去找灯笼果的?指名说。

4.怎么剥?做做动作。手举高,最后剥开成了这个样,谁能加上动作来读?有点难度,谁能挑战。

大家学着他的样子加上动作来读一读。真棒。

5.原来我是这样找到灯笼果的,我剥开纱衣,什么露出来?一起告诉我。

生:果实

6.“实”是一个生字,上下结构,宝盖头,小手准备好了吗?教师一边范写一边说:实是上下结构,宝盖头,大头大头有礼貌,总把脚儿往回收。记住了吗?我们一起来书空。有没有把脚收回去了?齐读:果实。剥开纱衣就能看到果实。

看看果实是什么样?自己读。谁发现果实里有什么?

交流:

生说:有“籽儿”,儿化音,指名读,速度快一点。

什么样的籽儿?

“儿”读得轻快就更好听了,我们一起读。

7.问题来了,我们怎么会看到了这细碎的籽儿?

生:因为皮是透明的。

为什么皮是透明的?再到这句话里去找找。

生:因为它特别薄,所以我们看见细碎的籽儿,像一粒黄珍珠,更像一颗大玛瑙,所以看上去是那么圆,那么亮。

请两位同学读。

灯笼果的果实像珍珠,像玛瑙,又那么圆,那么亮,文中的一个词就是“晶莹透亮”。一起读这个词

8.学习生字“晶”

(1)“晶”是这课的生字,看图:原来“晶”表示闪闪发光的星星,现在变呀变呀,变成现在这个“晶”,放大看看,这个“晶”有三个“日”,那怎么写才好看呢?谁来做小老师来提醒一下。

(2)生:上面的日宽,下面的日窄。上面的日宽吗?有人有不同意见?你注意了它上下的位置,看看位置怎么摆?生:上窄下宽,怎么宽了?下边两个日,一个日在竖中线的左边,一个在竖中线的右边,还有一个日在横中线上面,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发现了日的不同位置。还有什么提醒?老师提醒下边两个日,看谁火眼金睛。

教师小结:左边“日”小,右边“日”大,上要居中,左上偏小,右下偏大。

(3)教师示范:边写边说:

第一个“日”要居中,左上稍小,右下稍大,最后“晶”成一个三角形。这叫品字形结构。

(4)同学们拿出写字纸,描一个写一个。(有些同学的写字姿势真端正,这样写出来的字真肯定特别好看。)写完坐端正,写时尽量不用橡皮。

(5)展示一个同学的作品:看这个同学在写“晶”时有没有做到我们说得几点。“上要居中”有没有做到?“左上稍小”有没有做到?“右下稍大”有没有做到?最后这个“晶”有没有写成一个三角形呢?这个同学都做到这四点了,那得四颗星。老师给这位同学的建议就是可以把下面两个“日”移下一点。

(4)现在请同桌互相打打五角星。提提意见。

(5)评完还给同桌,再写一个“晶”,相信这次你写得更好。这次最少给自己打四颗星,自己看看有进步了没有。有人已经给自己打上了四颗星了,请同学们轻轻地把笔放下。这个“晶”我们会写了吗?我们以后用这个方法来写写,让你的同桌和你一起提高,好不好?

(6)齐读:一起读这句话。

9.滚圆晶莹的果实看得我忍不住咬一口,赶快读一读,看看它是什么味道?

大家都知道的味道,一种是?一种是?还有?一个灯笼果既然有这么多的味道,

10.学习生字“味”

(1)“味”也是一个生字,仔细瞧瞧,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生:左边一个“口”,右边一个“未”

怎么记“未”?生:第一横短,第二横长,我们未来的路还很长。

我们现在才十岁不到,我们活到七、八十岁、九十岁、一百岁,未来的日子太长太长了,所以第二横要长。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生:写“味”时口写在左上格。

(2)教师范写:“口”写在左上,不能太大,太大了“未”没有地方写了。

(3)请同学们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口”的位置,“未”的二横的长短。

(4)这课还有好几个左右结构的字,请同学们自己去研究研究,好不好?轻轻地放下笔。

五、总结全文:

1.今天我们学习了灯笼果,知道了灯笼果穿着一件(纱衣),还知道它的果实(滚圆滚圆),还知道它(晶莹透亮),

知道它的味道很好。

2.可最后一个自然段这么说:

教师范读最后一个小节: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六、布置作业:

1.课后在自己的练字纸上再好好地这3个学过的字。

2.想一想:为什么灯笼果属于秋天,属于田野?

我们的课就上到这儿,奇迹还要见证一下吗?我相信变出来的肯定让你意想不到。深吸一口气,请2位同学摸。那上完这节课怎么才使自己有魔法?生:念咒语,深吸一口气。老师觉得上课认真听,这样才使你的魔法越来越厉害。

二年级语文上28木兰从军教案作业题(冀教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28木兰从军教案作业题(冀教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8木兰从军

【教学目标】

1.会读“兰、代、骑、武、艺、份、征、龄、扮、随、疆、持、功、结、脱、探、善”17个字,会写“兰、代、艺、份、爸、扮”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

【教学素材】

1.花木兰简介

2.有关花木兰的资料

3.有关巾帼英雄的介绍

4.相关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读“兰、代、骑、武、艺、份、征、龄、扮、随、疆、持、功、结、脱、探、善”17个字,会写“兰、代、艺、份、爸、扮”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有关花木兰的图片资料、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你们知道花木兰是谁吗?谁能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花木兰》

生:花木兰是一位女英雄吗,她代父从军,表现十分突出,战争结束后,可汗想要封木兰为尚书郎,木兰婉言谢绝,最后回到家中。

2.(板书:《木兰从军》),齐读。(课件出示1)

3.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木兰为什么要从军?木兰从军会被别人识破吗?为什么说木兰是个英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你的问题来,自由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要了解课文首先要读通课文,我们先来看看这篇课文中的生字词。

出示生字:(课件出示2)

“兰、代、骑、武、艺、份、征、龄、扮、随、疆、持、功、结、脱、探、善”

出示生词:(课件出示3)

武艺征兵骑马随着

大功边疆持续年龄

结束探望赫赫善战

(1)自由读

(2)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3)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3.再读课文,标自然段。

提出要求:带着这些生字词,再来读一读课文,拿笔标一标,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4.自由读一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欢这一自然段的理由。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代”“份”“扮”(课件出示4)

2.仔细观察,分析字形,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

3.友情小提示:(课件出示5)

“代”和“份”的偏旁都是单立人。

“份”和“扮”都是“分”加上不同的偏旁。

4.出示生字:“兰”“艺”“爸”(课件出示6)

指导书写。“兰、艺、爸”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兰”的最后一笔要长一些。“爸”第三、四笔撇和捺要舒展。

5.师范写。

6.学生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课外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lánhuāgǔdàiyífènyìshù

二、比一比,再组词。

份()兰()代()

扮()蓝()带()

三、多音字组词。

为wèi()应yīnɡ()将jiānɡ()

wéi()yìnɡ()jiànɡ()

答案:

一、兰花古代一份艺术

二、月份打扮兰花蓝色古代带领

三、因为作为应该答应将来将士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具准备

有关花木兰的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花木兰,谁来完成这个填空:

(课件出示8)出示,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她(),在前线立下了赫赫战功。

生: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她(代父从军),在前线立下了赫赫战功。

二、精讲课文。

1.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

出示:花木兰是一位()的女英雄。(课件出示9)

你认为应该填什么?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填爱国。为了保家卫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危急关头,花木兰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多爱国呀!(板书:热爱祖国)

生:填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木兰想:父亲年老多病,无法出征;弟弟年幼,还不够当兵的年龄。(板书:尊老爱幼)

2.指导读(带着担忧焦急的语气。)

(1)自由读。(2)指名读。

3.展开想像:

(1)(课件出示10)花木兰的家人会同意让一个女孩子去当兵吗?他们为什么不同意呢?(a.担心花木兰b.当时社会对女子的偏见)

(2)(课件出示11)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呢?开动脑筋想像一下,练习说一说。

(A)先讨论一下,花木兰可以说哪些话说服家人?

(B)自由练习说说。

生:母亲反对木兰从军,木兰说服母亲。望着母亲忧愁的面容,木兰打定主意说:“娘,就让我扮作男儿,替爹爹去当兵吧!”(木兰做出了决定)

生:弟弟反对木兰从军,木兰说服弟弟,看着天真年幼的弟弟,木兰打定主意说:“弟弟,就让我扮作男儿,替爹爹去当兵吧!”(木兰下定决心)

生:父亲反对木兰从军,木兰说服父亲,望着年老多病的父亲,木兰打定主意说:“爹,就让我扮作男儿,替爹爹去当兵吧!”(木兰不会动摇)

木兰的父母虽然舍不得女儿从军,但面对打定主意的木兰,又别无它法,可谓——无可奈何,只好含泪答应。就这样,木兰踏上了从军的征途。

4.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思考:木兰是个怎样的人?(课件出示12)

生:英勇、了不起、勇敢的人。因为战争持续了十二年,木兰为国家立了大功,成了赫赫有名的将军。(板书:英勇善战)

(课件出示13)出示书上的从军图:从军很辛苦,路途艰难,但木兰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勇往直前。看,硝烟滚滚。瞧,她跃马提枪,驰骋沙场,英姿飒爽,奋勇杀敌,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5.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木兰是个怎样的人?(课件出示14)

生:木兰文静、俊美。因为将士们前来探望她,才惊讶地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年轻的的姑娘。

师:指导读(太让人惊讶了!用惊讶的语气读一读)

(1)自由读

(2)男女生分读

6.总结全文

文静俊美的女英雄为国分忧,替父从军,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板书:文静俊美英雄)

三、引导评价

鼓励多角度思考: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课外拓展

1.你还知道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女英雄?

2.花木兰这个女英雄的形象,深得大家的喜爱。大家通过各种形式来传唱、歌颂她。下面我们来听一听由著名豫剧演员常香玉演唱的豫剧《花木兰》选段。(课件出示15)(播放豫剧《花木兰》)

3.这篇课文是由我国北朝时期民歌《木兰诗》改编的,在课下有的同学找了资料,许多同学已经会读了,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木兰诗》。(课件出示16)(出示《木兰诗》课件)

课外作业新设计

一、读一读,用加点词造句。

古代打扮探望武艺结束年龄

打扮——。

武艺——。

二、学完课文了,你能根据课文内容自己完成下面的空题吗?

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她说服全家,装扮成小伙子,()父亲到边疆打仗。战争()了十二年,木兰为国家(),成了赫赫有名的()。战争结束后,木兰脱下战袍,回到家乡。谁能想到,那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一位年轻的()呢?

三、你喜欢花木兰吗?为什么?

答案:

一、张老师今天打扮得可漂亮了。她的武艺高强且功夫与众不同。

二、花木兰代替持续立了大功将军姑娘

三、喜欢。因为花木兰是一位热爱祖国,尊老爱幼的英雄。

板书设计:

木兰从军

热爱祖国

尊老爱幼

英雄

英勇善战

文静俊美

【教学反思】

1.首先“花木兰说服家人”这个拓展性训练让学生揣摩花木兰的心理活动,感悟她为国为家敢于自我牺牲的可贵之处,这是对文本语言的拓展性训练,有助于学生主动阅读,把书读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的阅读能力

2.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故事感悟花木兰的优秀品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我把课文分成三大板块,第二自然段为一部分,引领学生感受木兰为国为家的英雄形象,第三自然段为一部分,引领学生感受木兰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第四自然段为一部分,引领学生感受木兰文静俊美的英雄形象,从而让学生通过多方面感知花木兰是一位不同平常的女英雄。

3.再次,让学生想象当将士们看到一身女装的木兰会想些什么,学生说的头头是道,也更加钦佩这位女英雄。这时引导学生去读,让学生通过读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可以说是水到渠成。这样通过在一系列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学生对花木兰的认识步步深入。最后,通过回顾朗读让学生在整体回顾中对木兰的英雄形象和情感得到升华。

同课异构

创新教案

《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学生对花木兰了解甚少。要让学生通过故事中三件小事的简述悟到花木兰的优秀品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为了较好地完成这个目标,我作了以下设计: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从自己认识的大将军与花木兰身上寻找不同之处,学生能模糊地感知到花木兰是一位不同寻常的女英雄;“花木兰说服家人”这个拓展性训练让学生揣摩花木兰的心理活动,感悟她为国为家敢于自我牺牲的可贵之处;然后借助多媒体展示花木兰驰骋沙场的生动画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英雄的勇敢形象;最后引导学生去读,让学生通过读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这样,通过在一系列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学生对花木兰的认识步步深入,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学习新课

1.导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8课《木兰从军》,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一课的生字、新词,还读过了课文,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相机板书:女英雄)

2.明确目标

英雄可是很了不起的,更何况是女英雄呢?这篇课文就通过木兰从军前、从军时、从军后的表现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女英雄的形象。这节课一同走进课文,走进花木兰,在读书中去感受吧!

3.效果预期

老师相信通过你们自己的努力,这节课一定会收获很大。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一)品读第二、三自然段,感受木兰为国为家的英雄形象

1.任务呈现

自由读第2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从哪儿能看出木兰是一位女英雄呢?

2.自主学习

根据老师提出的任务,按照自主学习程序学习,教师巡回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3.展示交流

(1)指名说,(相机板书:为国为家)

卡片出示:战争代替

(2)当时的国家和家里分别面临着怎样的困难呢?再读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指名问:当时的国家面临着怎样的困难?提示:你能从“经常发生战争”明白什么?(国难当头的时刻)指导朗读。

(3)木兰把自己的决定告诉家人,家人一开始同意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强调“说服”。

那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4)小结:木兰就这样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真是一位为国为家分忧的女英雄。

(二)品读第四自然段,感受木兰战功赫赫的英雄形象

1.任务呈现

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从军时,木兰的哪些表现又让你觉得她是个女英雄?

2.自主学习

根据老师提出的任务,按照自主学习程序学习,教师巡回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3.展示交流

(1)指名读,齐读,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黄河图燕山图感受气势磅礴、连绵起伏、高耸入云的气势

出示图片:这是战场上的木兰,看到木兰的样子,你想到哪些词?(威风凛凛英勇善战)

(2)指导朗读。师范读第四自然段,读出了什么感觉?

(3)你从哪儿还能看出木兰是位女英雄?板书:赫赫有名

(4)你能说一说还有哪些木兰英勇的故事吗?指名说

齐读,感受木兰的智勇双全。

(5)身为女子,木兰果真一点儿不输给男子汉。齐读第三自然段,感受木兰的英雄形象。

(三)品读第四自然段,激发对女英雄的敬佩之情

1.任务呈现

战争终于结束了,引读:木兰胜利回乡后……(齐读)

强调“竟”,你能体会到将士怎样的心情?

2.自主学习

根据老师提出的任务,按照自主学习程序学习,教师巡回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3.展示交流

(1)“竟”,你能体会到将士怎样的心情?(惊讶、奇怪、敬佩)

(2)他们会对木兰说些什么?

(3)回归课文,用朗读来表达我们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三、总结全文、目标检测

1.目标检测

(1)花木兰是一位的女英雄。

(2)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用几句话写下来。(选择一位家人)

2.结果反馈

集体交流第一题,同桌交流第二题

3.反思总结

说课案

《木兰从军》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木兰从军》是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灿烂的传统文化”。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灿烂的文化,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让他们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

本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经过,全文像连环画一样,笔法清新,画面清晰,在这个故事中,花木兰爱亲人,爱祖国,勇敢,刚毅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体现。

二、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可以较熟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并能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记下来。学生心理趋向稳定,显示出一定的个性特征,个人能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自信心不断增强。同时也出现竞争意识和荣誉感,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虽然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分析问题时注意力的稳定性远远不够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个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说教法学法

1.抓住重点词句,朗读感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不应以个人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文贵自得”,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都不相同,而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也各不相同,这些知识经验是教学过程中的宝贵资源。因此,在教学中常常问学生,“你喜欢怎样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好吗?”以此诱导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所感悟,促进学生感悟自得,在不断的读书积累中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悟性。

2.利用文中空白,想象说话

“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本篇课文,给我们留下了充分的思维空间,如木兰说服家人,征途中,战场上……都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只要稍一拓展,学生便会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结合生活,结合实际,有思有想,有言有语,从而提高了阅读与表达能力。且通过想象,木兰的机智勇敢,为国为家分忧的英雄形象便呼之欲出了。

3.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兴趣

小学生是借助形象来认识世界的。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人物形象,教师借助电教媒体,努力通过语言的描绘,让情景再现,激发想象,将静态语言文字转化为动态的生活画面,引导学生入境感悟。

四、说教学程序

1.教具。

课下鼓励学生大量收集资料和图片,更多的了解呼伦湖为更好的理解课文作准备;利用生字卡片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合作意识,注意强化字形;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通过语言的描绘,让情景再现,激发想象,将静态语言文字转化为动态的生活画面,引导学生入境感悟。

2.导入。

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花木兰,谁来完成这个填空:

出示,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她(),在前线立下了赫赫战功。

生: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她(代父从军),在前线立下了赫赫战功。

【设计意图:新旧知识联系,激起学习欲望。】

3.中间环节。

精讲课文

(一)自由读第二、三、四、五自然段,

1.出示:花木兰是一位()的女英雄。

你认为应该填什么?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填爱国。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危急关头,花木兰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多爱国呀!

生:填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无法出征;弟弟年幼,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2.指导读(带着担忧焦急的语气。)

(1)自由读。(2)指名读。

【设计意图:抓住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来统领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对花木兰有一个立体的形象感悟。】

3展开想像:

(1)花木兰的家人会同意让一个女孩子去当兵吗?他们为什么不同意呢?(1.担心花木兰2.当时社会对女子的偏见)

(2)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呢?开动脑筋想像一下,练习说一说。

(A)先讨论一下,花木兰可以说哪些话说服家人?

(B)自由练习说说。

生:母亲反对木兰从军,木兰说服母亲。望着母亲忧愁的面容,木兰打定主意说:“娘,就让我扮作男儿,替爹爹去当兵吧!”(木兰做出了决定)

生:弟弟反对木兰从军,木兰说服弟弟,看着天真年幼的弟弟,木兰打定主意说:“弟弟,就让我扮作男儿,替爹爹去当兵吧!”(木兰下定决心)

生:父亲反对木兰从军,木兰说服父亲,望着年老多病的父亲,木兰打定主意说:“爹,就让我扮作男儿,替爹爹去当兵吧!”(木兰不会动摇)

木兰的父母虽然舍不得女儿从军,但面对打定主意的木兰,又别无它法,可谓——无可奈何,只好含泪答应。就这样,木兰踏上了从军的征途。

【设计意图:想像花木兰是怎样劝说家人的,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思考:木兰是个怎样的人?

生:英勇、了不起、勇敢的人。因为战争持续了十二年,木兰为国家立了大功,成了赫赫有名的将军。

出示书上的从军图:从军很辛苦,路途艰难,但木兰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勇往直前。看,硝烟滚滚。瞧,她跃马提枪,驰骋沙场,英姿飒爽,奋勇杀敌,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5.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木兰是个怎样的人?

生:木兰文静、俊美。因为将士们前来探望她,才惊讶地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年轻的姑娘。

师:指导读(太让人惊讶了!用惊讶的语气读一读)

(1)自由读

(2)男女生分读

【设计意图:从感觉形象入手,着重感受花木兰跃马横枪、英勇善战的威武形象。再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花木兰身穿戎装的英武形象及日夜行军的艰辛,感悟花木兰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优秀品质】

4.总结全文

文静俊美的女英雄为国分忧,替父从军,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

引导评价

鼓励多角度思考: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外拓展

1.你还知道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女英雄?

2.花木兰这个女英雄的形象,深得大家的喜爱。大家通过各种形式来传唱、歌颂她。下面我们来听一听由著名豫剧演员常香玉演唱的豫剧《花木兰》选段。

3.这篇课文是由我国北朝时期民歌《木兰诗》改编的,在课下有的同学找了资料,许多同学已经会读了,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木兰诗》。

板书设计。

木兰从军

热爱祖国

尊老爱幼

英雄

英勇善战

文静俊美

通过板书使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6.小结,作业布置。

第一课时的作业以字词为主,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本课字词。

第二课时的作业以词语和课文理解为主,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以及词语在课文中的运用。

课件

资料暂存

备课资料

1.花木兰简介

花木兰(412年-502年),巾帼英雄,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北方古代民族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闻名天下,保卫了祖国领土和人民。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的绝唱。花木兰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电影、电视剧等。

时值太武皇帝时期(424—452年),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没办法上战场,家里的弟弟年纪又小,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多年的军旅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人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更不要说木兰又要隐瞒身份,与伙伴们一起杀敌。但是花木兰最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后凯旋回到自己的家乡。因她的战功之大,认为她应该为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不过,花木兰断然拒绝了,她请求皇帝能让自己回家,去孝敬父母。

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既勇敢又纯朴。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将花木兰的故事改编成了动画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木兰诗》被列入中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青年学生世代诵颂。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长久不衰。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保卫国家,可歌可泣。

2.花木兰故里

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无确载,因此,木兰之争历代有之。据了解,河南人说她是商丘虞城县人,陕西人说她是延安人,湖北人说她是黄陂人,安徽人说她是亳州人,内蒙古人说她是盛乐人(今呼市和林格尔)和包头人,河北人说她是完县人。

一.木兰故里在虞城,有木兰祠为证。在京九铁路线上,有个虞城木兰站,不远处即为花木兰祠,是隋朝木兰故居所在地。祠始建于唐代,占地面积72000平方米,自南而北依次有大门、大殿、献殿、后楼和各院落,共有百余间。大门过道内,塑有花木兰的高大战马;后楼塑有花木兰少女像、全家合欢像;祠殿内外,有历代官吏、名人赞美花木兰的撰文、题诗、书画等碑刻十余通。可惜,原祠毁于1943年一场战火,现欲重修,尚有清代祠碑保存完好。

二.木兰家在亳州,至今遗址尚存。《亳州志烈女志》载:木兰,魏姓,西汉谯城东魏村人(今亳州魏园村)。魏园村为淮北一普通村落,高约5米的木兰出征塑像,为故里平添无限光彩。村民指其村后即木兰故居,墓冢犹存。墓周苍松环护,翠竹成林,春来芍花飘香,蔚为壮观。《光绪亳州志》载:木兰祠在关外,相传祠左右即木兰之家。今祠已毁,遗址尚在。

三.木兰为黄陂人氏,木兰山下是其家。木兰山在黄陂城北30公里处,山高600余米,峰峦耸翠,风景秀丽,古迹甚多。传说当地有朱氏名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这,立功封为木兰将军。她不受朝禄,解甲归田,恢复红装,侍亲以终。历代在山上祭祀木兰,唐建木兰庙,明建木兰宫,后修木兰殿。现木兰殿在绝壁之上,朱柱青瓦,殿门额刻“忠孝勇节”四个大字。殿内端坐木兰鎏金塑像,男装女貌,英俊神武。两侧山墙,有“登山求嗣”、“河畔习武”、“代父出征”、“凯旋归时等木兰故事彩色壁画,栩栩如生。[2]

四.木兰葬于延安,圣地有胜迹。木兰家住延安城南花山乡花塬头村,为花姓,北魏人。死后葬于村旁山上,称“花家陵”。皇帝还派人送葬,墓下有石阶,两旁分列石人、石马、石狮、石羊。1984年,在延安万花山修复了木兰陵园。该园雕梁画档,典雅壮观,依山建有墓冢,石碑上刻有舒同所书的“木兰诗”、“花将军墓”,以及白居易、杜牧等著名诗人歌颂花木兰的诗词。园内遍植木兰喜爱的牡丹花,塑有木兰戎装石像,跃马横剑,逼真再现了木兰当年的飒爽英姿。

3.巾帼英雄“花木兰”究竟姓什么?

“木兰”其人出自北朝民歌《木兰诗》,在这首长达300多字的叙事诗中,生动地描绘出少女木兰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而归的传奇故事,也成功地塑造了“木兰”忠孝双全、机智勇敢、不慕荣利的巾帼英雄形象。

我们现在说的“木兰”,通常是指“花木兰”,即木兰姓“花”。然而,《木兰诗》里对这位女主人公的身份并没有特意说明,只是用“木兰”二字做了最简单不过的描述。其中,关于人物的姓名、出生、籍贯、家世等信息都未曾提及。《木兰诗》里的“木兰”二字到底指的是姓木名兰,或是名字叫木兰,还是其他什么称谓呢?而根据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二十五中,最早收录《木兰诗》的南朝陈代僧人智匠《古今乐录》里“木兰不知名”的记载来看,民歌中最初传唱的“木兰”,不过是个笼统的称呼罢了。既然连最初的材料都不曾交代清楚“木兰”的真实身份,那么,后世家喻户晓的“花木兰”是从何而来的?“木兰”究竟姓什么呢?

千百年来,木兰女扮男装保家卫国的故事早已为人们所熟知,源于对木兰的深切爱戴,历朝历代或赋诗吟咏、或撰文立传、或作史实考证来赞美木兰,文人墨客在《木兰诗》的基础上,对原有人物和情节不断地进行润色、加工和改造,以至于在民歌本身流传的过程当中,也同时出现了许多近似《木兰诗》的“仿作”,这些不同版本之间的种种“差异”,也便形成了历代关于木兰姓氏的诸多争论,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说法。

木兰姓“花”,此说始于明代。明末文学家徐渭在杂剧《四声猿》第三折《雌木兰》中,第一次给木兰冠以“花”姓,戏中唱道:“妾身姓花,名木兰,祖上在西汉时,以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俺父亲名弧字桑之,平生好武能文……”作品中,徐渭不仅将木兰本人交代得一清二楚,连家庭成员的情况也介绍得非常详尽,父亲花弧,母亲姓袁,“当户理红妆”的阿姊称为花木莲,“磨刀霍霍向猪羊”的小弟则叫花雄。由于史料上缺乏相应的佐证,“花”姓木兰显然是徐渭“改编”而来的。给木兰取“花”姓,为的是突出戏剧中木兰女性美的艺术效果,这一观点在清代《曲海总目提要雌木兰》中得到了证实:“木兰事虽详载古乐府。按明有韩贞女事,与木兰相类,渭盖因此而作也。木兰不知名,记内所称姓花名弧及嫁王郎事,皆系渭撰出。”

明清以后,经过几百年的艺术再创作,“花木兰”的艺术形象日臻完美。迄今为止,上演过木兰戏的剧种有京剧、越剧、粤剧、昆曲、秦腔、平剧、川剧等20多种,特别是豫剧大师常香玉《花木兰》的全国巡演,“花木兰”在民间的影响更加深远,“花木兰”这个称谓在人们心中也逐渐“固定”下来。

再说“朱”姓木兰。唐白居易在《戏题木兰花》中云:“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杜牧也写有《题木兰庙》一诗:“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推上祝明妃。”这说明木兰的故事在唐代已经脍炙人口了。杜诗里的木兰庙在今湖北武汉黄陂区木兰山上,山上至今还有木兰祠、木兰墓和将军坊等遗址。据《黄陂县志》记载:“唐贞观年间,山北双龙镇千户长朱异得一女,十八岁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英勇征战十二载……封为将军,她不受朝禄,回归故里,终年九十,葬于木兰山北。”明代焦绂在《焦氏笔乘》中也说:“木兰,朱氏女子,代父从征。今黄州黄陂县北七十里,即隋木兰县。有木兰山、将军冢、忠烈庙,足以补《乐府题解》之缺。”根据上述史料,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木兰应姓“朱”。

“魏”姓木兰之说则源于碑刻记载,在河南虞城县营廓镇内,现存有记录木兰生平故事的古碑刻两通。一通为元代《孝烈将军祠像辩证记》碑,碑文详细记载了木兰的身世和历代修祠情况,此碑立于元宁宗时期(约公元1332年前后),经鉴定确属元代石刻真品,这也是目前发现记载木兰事迹的最早碑刻;另一通为清代《孝烈将军祠辩误正名记》碑,立于明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碑文上言:“营廓镇北二里许孝烈将军祠,乃隋末魏氏女,讳木兰,未字真人,闺阁奇英者也……”上世纪90年代,虞城县开始举办中国木兰文化节,与会专家在分析了《木兰诗》和现存碑刻后认为,木兰应姓“魏”,故乡在河南虞城。

此外,还有“韩”姓木兰、四川阆中人,复姓“木兰”、鲜卑族人等说法。“木兰”究竟姓什么呢?查阅最具权威性的《辞海词语分册》,其解释为:“木兰姓氏或作花,或作朱,也作木,均无确证。”也就是说,木兰具体姓啥,至少在今天仍然还是个未解之“谜”。的确,《木兰诗》作为一首口口相传的民歌,本身就是在无数民间艺人相互传唱、改编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原始档案”尚不清晰、又缺乏正史记载的情况下,怎么可能考证出“木兰”真实的身份呢?仅凭一些地方县志或碑刻记载,便一口咬定木兰姓甚名谁、家乡何处,看似是为木兰找到了“身份证”,却不免陷入了附会和争抢名人的怪圈当中。有鉴于此,既然“花木兰”这个名字已经为大众所接受,而且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巾帼英雄的形象代言人,那么,木兰还是姓“花”的好。

4.花木兰故里商丘虞城县的木兰祠

隋朝,我国出现了一位女扮男装的巾帼英雄,这就是家喻户晓的花木兰。后人为了祭祀她,就在其故里虞城县营郭镇建造了木兰祠。该祠始建于唐代,后又经多次重修扩建。至清代时,占地为一万多平方米。原祠有大门、大殿、献殿、后楼和配房、僧人住室等百余间。围墙内外,植有高大的唐槐翠柏。大门过道内,有花木兰的战马塑像,按上有花木兰全家塑像。祠堂内外有十余块历代名人、官吏赞美花木兰的诗文、书画碑刻。唐朝著名的诗人杜牧留诗道:“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清朝查岐昌诗曰:“帕首弓腰出阁姿,卷漳营郭记完碑。女郎剩取花名在,岁岁春风一度吹。”

原祠毁于1943年战火。现在石碑两通。一是元代《孝烈将军祠像辨证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内东侧,高3.6米,宽l米,1982年又重修碑楼,顶为轿形,尖顶四脊,合瓦挑角,十七层封檐,前后园门,古朴典雅。一是清朝《孝烈将军祠辩误正名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外西侧,高2.14米,宽0.78米,碑座方队两碑的主要内容都是考查辩正木兰的时代、家乡、事迹及木兰祠、木兰像等。

据碑文、《归德府志》和唐朝以来的有关文献分析,花木兰不姓花,而是姓魏,名木兰,生于北周,死于隋代。故里在虞城营郭北魏庄(今废)。北周时可汉募兵,本是木兰父被征招,但他年老体弱,难以应征。而唯一的能代替他的木兰胞弟又年轻。无奈,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十二年,屡立战功。自边防归来时,北周已亡,拜见了隋朝文帝。文帝封她为尚书,她坚辞不授。归家后,脱去戎装,换上旧时衣裳,又现女儿真面目。后朝廷闻之,召她人京,欲纳她为妃,木兰以死拒之。

据今人尚起兴考证,流传千古、家喻户晓的《木兰诗》,系木兰根据其自身经历写成。唐代追赠木兰为将军,谥孝烈,并在其故居建祠纪念之。

5.巾帼英雄介绍

穆桂英

传说故事人物。生长于山东穆柯寨,寨主木羽之女,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因在阵前自招杨宗保为婿,归于宋营。在抗击辽的入侵时,她飒爽英姿,跃马横刀,与杨家诸将领一道,所向披靡,屡建战功。宗保在抗击西夏的战争中死去后,佘太君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征西时,她已五十岁,但她锐气不减,仍挂先锋印,一马当先,力战番将。是古代流传的巾帼英雄形象,深为群众所喜爱。民间以“穆桂英挂帅”、“大破天门阵”等故事流传最广。

樊梨花

“薛家将”中人物。原为寒江关关主樊洪之女。后投唐,与薛丁山结为夫妇。二人智勇双全,登坛挂帅。在薛家满门抄斩后,她率子薛刚杀进长安,除奸报仇。在民间传说中,她是一个富于反抗精神,武艺高强,神通广大的女英雄。

练习:

1..给下面的字换偏旁再组词

胜()利()艺()份()

2.写反义词和近义词

反义词:胜利()男()战争()赫赫有名()

近义词:装扮()持续()探望()赫赫有名()

3.照样子,分类写词语,每组三个。

例:水果:苹果葡萄梨

鸟:

植物

动物:

4.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父亲接到一份公文,要他()打仗。木兰想:父亲年老多病,无法出征;弟弟年幼,还不到当兵的年龄。为了国家应该去打仗,还是我来()爸爸上战场吧!

(1)把括号补充完整。

(2)从这段话中你认为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胜姓(姓名)利香(香水)艺忆(回忆)份扮(打扮)

2.反义词:胜利(失败)男(女)战争(和平)

赫赫有名(默默无闻)

近义词:装扮(化装)持续(延续)探望(看望)

赫赫有名(鼎鼎大名)

3.燕子翠鸟乌鸦

苍耳蒲公英松树

猩猩马老虎

4.(1)从军代替(2)花木兰是一个尊老爱幼的人。

二年级语文上《秋天》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语文上《秋天》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一)学科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那么”、“熟了”、“黄澄澄”等词,了解“金子、运动场、电报”所比喻的事物。

2.按从上到下,由远到近顺序,仔细观察秋天图画及录像,提高观察能力。

3.通过听读训练,想象画面,体会秋天的美景。

(二)美育目标:

1.初步通过语言文字感受秋天及大自然的美。

2.初步能通过听再用语言展现图画,并进行初步审美想象。

3.初步感受课文描写出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

二、视点

知识点:秋天的一些特征。

审美点:秋天美

关键词:高、蓝、黄澄澄、金子、黄叶、落

三、教学重、难点

1.要让学生通过听的训练看图、学文,掌握秋天的特征。

2.金子、伞、运动场、电报指的是什么?

四、教学材料

(一)典型材料:欣赏、感知《秋天》课文录像。

(二)延伸练习材料:观察秋天景色的图片和录像,体验秋天的美。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前做“传话兵游戏”)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特征。春天草长莺飞,夏天枝繁叶茂,而秋天的特征呢,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了解的。秋天到了,让我们一起进入秋季,领略一下秋天的风采。(读课题:秋天)

(二)听朗读,初步进行审美感知、欣赏

1.请闭上双眼,用你们的乖耳朵听一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放录音)

(仿佛看到蓝蓝的天、白云、黄澄澄的稻子、落叶、鱼儿、蚂蚁、燕子)(觉得天很美,丰收了)

2.让我们一起去看录像,看看你脑中的图画是否同画面上一样,听听你讲述的是否同教师说的一样

再放录像,抽生回答。(天、树叶、稻子、池塘……)

(过渡)课文又是用怎样的词语来描写这迷人的秋色呢?

(三)进行审美理解

1.这一课共有几个自然段?(4个自然段)

2.学习第一自然段。(学习典型材料)

(1)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2句)

(2)听师读,看师的表情,想,写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天)

你听出了秋天的天怎么样?你对天空有什么感觉?(高、蓝)

(看图片帮助体会秋天天高云淡)

(3)你能够读一读这美妙的语言吗?(教师指导)

(过渡):多么好看的蓝天和白云啊!蓝天下怎样呢?

3.同法学习第二自然段(进行审美延伸)

(1)、请一、二组的同学读,其余的小朋友比赛谁的耳朵最灵敏,最先听出第二自然段写了秋天的什么?

(稻田)读后提问,什么地方的稻田?(蓝天下)稻田怎么样?(一眼望不到边)这个词什么意思?(广、多)说明了什么?(丰收了)指导读。

(2)稻田的稻子熟了,什么颜色(黄澄澄)(板书)把稻子比作什么?(金子)(板书)金子什么颜色(黄)让一大片一眼望不到边的金子放在农民的眼前,农民会怎样想?(发财了、丰收了、很高兴)

(3)用丰收后的喜悦心情来朗读。(指导读)

(过渡):那么,秋天还有什么特点?

4.同法学习三、四自然段

(1)、自读课文三、四自然段,问:梧桐树在什么地方?(池塘边上)池塘在哪儿?(稻田旁边)(勾划)

(2)、梧桐树的叶子有什么变化?(黄、落)(板书)

落是什么意思?(掉)

怎么落?(轻轻地……)(教师加上动作指导帮助学生理解)

叶子落下时像什么?(小鸟、蝴蝶……)

你打算怎样读这个词?(轻、长)(抽生试读,教师指导)“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3)、树叶落到水里,小鱼游过去,把它当作什么?(伞)

小鱼的伞指什么?(落叶)

小鱼在伞下说什么?(悄悄话……)

有的树叶落在岸边,蚂蚁爬上去,把它当作什么?(运动场)

蚂蚁的运动场指什么?(落叶)

瞧,蚂蚁多爱运动,真有趣呀!你能用“”勾出描写小鱼和蚂蚁动作的词吗?(游、藏、爬、跑)

(过渡):秋天到了,稻子熟了,树叶黄了,燕子捉虫的任务完成了,他们又将干什么?

(4)、齐读第四自然段、问:小燕子看见树叶落下来时说什么?电报指什么?(落叶)想像电报上会写什么?(天冷了,快快回去吧!……)指导朗读,看板书总结全文,用“秋天到了(什么怎么样)”的句式总结。

(四)进行审美检测

小结:小动物们在秋天欢快地活动着,给宁静的秋色增添了许多生气。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赞美生动有趣的秋天吧!

朗读全文。

(五)进行审美延伸、检测、体验

你还想了解秋天其它的特征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多彩的秋色吧!

看录像。

刚才你见到了哪些景物?有什么感想?

你能用“___________________(什么怎么样)啊!秋天到了”的句式说一说吗?

(六)进行审美欣赏、联想、体验

让我们再次闭上双眼,聆听古筝曲《秋思篇篇》,想象这迷人的秋色吧!

(七)总结全文:啊!秋天多迷人啊!

(八)课后作业

仔细观察家里的花草树木和田野里的庄稼,看它们跟夏天时有哪些不同,把观察到的情况,讲给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听。

六、板书设计:

看图学文

天上高蓝

秋天

稻子黄澄澄金子

蓝天下

树叶黄落

二年级语文上21动物过冬教案


教学

要求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动物们过冬的方法,增长科学知识。

2.学习本课中的生字,认识本课的生词,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树梢、暖暖和和、舒服”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故事。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动物们过冬的方法。

重点

难点1.懂得小动物们过冬的方法,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

课时两课时

动物过冬

早晨,小蚂蚁来到树林里找吃的。[句导读: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树林里变了样,满地是落叶。一阵风吹来,他感到有点儿冷①。[句导读:写天气变冷了。]周围静极了,朋友们都到哪儿去了呢?[句导读:写出了小蚂蚁的疑问。]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早晨,小蚂蚁发现天冷了,伙伴们不见了。

小蚂蚁忽然②听到鸟叫声。他一抬头,看见喜鹊站在树梢上。小蚂蚁喊道:“喜鹊,你好,燕子、杜鹃、黄鹂他们都到哪儿去了?”喜鹊说:“天冷了,他们到南方过冬去了,明年春天才回来呢。”[句导读:通过对话,小蚂蚁知道了燕子、杜鹃、黄鹂到南方去过冬了。]“你也去吗?”小蚂蚁问。喜鹊说:“我不去。我把窝垫得暖暖和和③的,就在这儿过冬。”[句导读:喜鹊告诉小蚂蚁他在本地过冬。]

段导读:通过与喜鹊的对话,小蚂蚁明白了鸟儿过冬的方式。

青蛙听见小蚂蚁的声音,从池塘里跳上岸,说:“小蚂蚁,我正要跟你告别④呢!”“怎么?”小蚂蚁问,“你也要到南方去?”“不,不,我要去睡觉了。”青蛙说。[句导读:写青蛙与小蚂蚁的对话。]小蚂蚁看看天,问:“你怎么啦?太阳才升⑤起来,你又要睡啦?”“我要冬眠⑥了。整个⑦冬天,我们青蛙都睡在洞里,不吃也不动,到明年春天再出来。”[句导读:青蛙告诉小蚂蚁自己冬眠过冬。]青蛙一边说,一边用脚刨土,一会儿就刨好了一个洞,“你看,冬天住在这个洞里,既不怕风,又不怕雪,暖暖和和的,真舒服⑧!”[句导读:描写青蛙的动作和语言,要读出青蛙快乐的心情。]

段导读:写青蛙告诉小蚂蚁他冬眠过冬。

小蚂蚁想,冬天快到了,我也该准备过冬的食物啦![句导读:间接写出了小蚂蚁在洞里过冬。]

段导读:写小蚂蚁也要准备食物过冬。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通过对话,介绍动物们的过冬办法。

字词导读

①冷:温度低;感觉温度低。(例句)冬天天气很寒冷。

②忽然:表示情况发生得迅速。(例句)他刚要出去,忽然下起雨来了。

③暖暖和和:不冷,也不太热。“和”读huō。

④告别:用言语向别人表示将要离别。

⑤升:向上或向高处移动。

⑥冬眠:某些动物在冬季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是动物对外界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

⑦整个:全部。

⑧舒服: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例句)我家里买了新沙发,坐上去很舒服。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小动物们过冬的方法,增长科学知识。

2.学习本课中的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故事,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动物们过冬的方法。

生字卡片;小动物的图片及头饰;句子投影。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冬天来了,美丽的大自然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2.大自然在冬姑娘的怀抱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动物们也用自己的方式度过冬天。我们一起看看小动物们是怎样度过漫长的冬天的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的序号。(4个自然段。)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

3.小组开火车朗读生字,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认得快、读得准。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冬天就要到了,小蚂蚁了解到好朋友们用各自的方法度过冬天。)

2.根据课文的题目,引导学生质疑。

课文提到哪些小动物过冬?小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

3.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按照要求自学第1自然段。

默读课文,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冬天就要到了?

4.小组合作学习。

5.集体汇报自学的情况。

6.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满地落叶感到有点儿冷周围静极了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了解小动物们过冬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1.你对哪种过冬的方法印象最深刻呢?(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投影出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

(1)我们青蛙都睡在洞里,不吃也不动,到明年春天再出来。

(2)青蛙一边说,一边用脚刨土,一会儿就刨好了一个洞。

(3)冬天住在这个洞里,既不怕风,又不怕雪,暖暖和和的,真舒服!

3.根据投影中出示的三个句子,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1:从第一句话中,我了解到青蛙冬眠的大致时间。

学生2:从第二句话中,我知道了青蛙冬眠是睡在亲自刨的土坑里的。

学生3:这个洞,不仅不怕风雪,而且很舒服、温暖。

4.集体读这几句话。

5.小蚂蚁准备怎样过冬呢?(寻找过冬的食物。)

五回顾课文,练习朗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戴上头饰,分角色表演。

3.表演后学生评议。

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本次教学也正是本着这样的思路进行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很主动。“小动物如何过冬呢”,围绕这一问题开展教学,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非常积极地去查阅资料,主动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2.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使它能够帮助学生能动地、创造性地学语文。

1.学习本课中的生字,认识本课的重点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树梢、暖暖和和、舒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生字、新词的卡片;小动物的头饰。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分角色朗读课文。大家思考:小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

2.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过冬的方法?

3.戴头饰表演这个小故事。

二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掌握识字方法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出示词语卡片,朗读词语。

3.练习一字组多词。

雪雪花雪人雪球下雪雪中送炭

4.自学生字,思考记字方法,小组讨论。

5.集体汇报。

(1)熟字加偏旁变成新字:辰—晨昔—鹊肖—梢土—杜执—垫唐—塘民—眠

(2)给熟字换偏旁变成新字:雷—雪月—周刻—该

(3)数笔画记忆:鹃(12画)满(13画)

三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按照结构的不同进行分类。

(1)左右结构:该池跳静满(2)上下结构:雪

(3)半包围结构:周(4)全包围结构:围

2.根据不同结构分析书写规律。

(1)“该、池、跳、满”在书写时要做到左窄右宽。

(2)“静”在书写时要做到左、右同宽。

(3)“雪”在书写时要做到上宽下窄。

3.教师重点指导“周、围”的书写。

四布置作业:抄写生字、新词,分角色朗读课文

1.组织学生去课外了解更多的关于小燕子、小蜜蜂和小青蛙是如何过冬的知识,学生特别感兴趣,语文学习的范围一下子拓宽了。通过上网、查阅课外书、询问家长等多种方式,学生了解了更多的关于小动物过冬的知识。

2.读演结合,深入感受文本。这篇课文很适合进行分角色的朗读训练。所以在课堂上应该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文。在学生读时,教师要加以指导,使学生读得更好。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1.在课文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抄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听)(喊)(跳)(睡)(刨)

2.根据课文的内容填空。

燕子、杜鹃、黄鹂到南方过冬,明年春天才回来。

小喜鹊要搭窝。小青蛙要冬眠。小蚂蚁要准备食物。

3.照样子,造句。

例句:青蛙一边说,一边用脚刨土,一会儿就刨好了一个洞。

一边……一边……:肖明一边听英语录音,一边写作业。

4.你还知道其他小动物是如何过冬的吗?说一说吧。

一冬眠

冬眠,也叫“冬蛰”。休眠的一种。某些动物在冬季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不活跃的状态,主要表现为不活动,心跳缓慢,体温下降,代谢降低和陷入昏睡状态。冬眠是这些动物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如食物缺少、天气寒冷)的一种适应。蝙蝠、刺猬、极地松鼠等都有冬眠习惯。

二喜鹊

喜鹊亦称“鹊”。鸟纲,鸦科。中国有四个亚种。普通亚种体长约46厘米,上体羽色黑褐,具有紫色光泽,其余部分白色。尾长,栖止时常上下翘动。杂食性,多营巢于村舍高树上。为中国分布极广的留鸟,沿海地区尤为常见。

三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动物过冬》这篇课文极富童趣,贴近儿童的生活。这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学生喜欢学。这课的重点在于了解小动物们不同的过冬方式。

2.学生分析

我们班的小学生对朗读都非常有兴趣,并能在朗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喜欢模仿各种语气、神态、动作进行朗读和表演。低年级的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也很喜欢小动物,所以本课的内容很适合他们学习。

3.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演”中悟。

(2)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进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年级语文上30开天辟地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二年级语文上30开天辟地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
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盘古开天辟地并用身体孕育万物的神勇和伟大。
2.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生字及词语,积累“开天辟地、稳固、宇宙”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1.体会盘古开天辟地并用身体孕育万物的神勇和伟大。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生字及词语。
教学
课时两课时
开天辟地
一天晚上,奶奶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句导读:写奶奶给“我”讲故事。]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一天晚上,奶奶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她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是合在一起的,黑乎乎①的,好像一个大鸡蛋。[句导读: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天和地比作大鸡蛋。]在这个“大鸡蛋”里,睡着一个巨人②,他就是盘古。[句导读:讲述盘古是一个巨人。]
段导读:讲述了天和地的中间睡着巨人盘古。
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他睁开眼睛一看,周围③漆黑④一团,什么也看不见。[句导读:“漆黑一团”“什么也看不见”写了盘古开天辟地前的情形。]盘古一生气,抡起拳头使劲一砸,抬起腿猛地一蹬。[句导读:读出盘古生气的语气。]只听见哗啦一声,“大鸡蛋”裂成了两半。[句导读:“哗啦”“裂成了两半”说明盘古力大无穷。]轻的一半冉冉⑤上升⑥,变成了天,重的一半缓缓⑦下沉,变成了地。[句导读:这句话中“轻”“重”“上升”“下沉”这些反义词的恰当运用,写出了天与地的不同。]
段导读:讲盘古分开了天地。
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合拢⑧,就双手撑着天,两脚踩着地,站在天地中间。[句导读:这句写出了盘古的神勇,要用夸张的语气读。]天每天升高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高一丈。[句导读:写了盘古的高大和神奇。]不知站了多少年,等到天地变得相当⑨稳固⑩,再也不会合拢了,盘古才放心地倒在地上,停止了呼吸,变成了今天的大山。[句导读:写了盘古的神勇和伟大。]
段导读:写盘古为稳固天地,自我牺牲。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盘古把天、地分开,而他倒地死去,变成大山。
奶奶最后说:“以前人们还说,宇宙中的万物,都是盘古变的,太阳是他的左眼变的,月亮是他的右眼变的,星星是他的头发和胡子变的……”[句导读:写奶奶告诉“我”:宇宙中的万物都是盘古变的。]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写盘古造福人类的无私与伟大。
字词导读

①黑乎乎:光线昏暗。
②巨人:身材高大并有神力的人。
③周围:边缘部分;环绕一个处所或对象的附近。
④漆黑:像漆一样黑;非常暗。
⑤冉冉:慢慢地。(例句)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
⑥上升:(空间位置)由低向高移动。
⑦缓缓:慢慢。
⑧合拢:合到一起;闭合。(例句)许多花儿的花瓣会自动合拢在一起。
⑨相当:表示程度高,但没有到“很”的程度。
⑩稳固:安稳而巩固,课文中指天地不再合拢。
宇宙: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例句)人类在宇宙面前,显得格外渺小。
1.体会盘古开天辟地并用身体孕育万物的神勇和伟大。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生字及词语,积累“开天辟地、稳固、宇宙”等词语。
盘古开天辟地的图画或动画课件;生字卡片。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文题目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天是怎么回事,地是怎么回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天和地的故事。
2.出示课文题目:开天辟地。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
2.小组合作学习,纠正读音,交流记字方法。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扩词练习。

怕害怕怕羞可怕突突然突击突围巨巨大巨人艰巨
5.再次朗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的序号。
三学习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学生质疑)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开天辟地”的句子。
4.指导学生从整体理解“开天辟地”的过程。
(1)故事中,天地最早是什么样的?(板书:大鸡蛋躺巨人)
(2)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出示挂图或播放课件)
5.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发挥想象力,感悟神话的创作过程。
(1)奶奶最后告诉我们什么?
(2)发挥你的想象力,说一说盘古还创造了宇宙中的哪些事物。
四小结拓展
故事中,宇宙是因为盘古开天辟地而诞生的,你相信这种说法吗?让我们为揭开宇宙的奥秘而努力探索吧!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1.本课的重点难点在于让学生感悟盘古的神勇和伟大。喜欢神话,想探究宇宙是怎么形成的,是孩子们的天性。本课的设置就是想通过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探究这些秘密的同时激发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2.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其想象力。教学时,应激起孩子的兴趣,从孩子们日常听到的神话入手,导入新课。
3.激发想象,让学生感受神话的魅力。在教学“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变成什么”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采用了引读、男女生分段读等多种朗读形式,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朗读氛围,使学生感受到神话的神奇。

1.朗读感悟,复述课文。
2.指导写字。
生字卡片。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读了“开天辟地”这个神话故事,了解了古代人民想象的盘古开天辟地、创造宇宙的过程,还认识了许多生字娃娃。这一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二巩固识字
1.同桌互相认读生字。
2.认读生字卡片,试着给生字组词。
三朗读感悟
1.读课文,说说盘古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理解盘古的勇敢献身精神)
2.从文章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盘古的勇敢,愿意牺牲自己造福人类?找出有关句子多读几遍。
3.怎样读才能体现出盘古的勇敢和你对他的敬佩?自己先试一试,然后小组互读互评。
4.指名读第3、4自然段,指导评价。
四讲述故事
1.看图或看板书讲“开天辟地”这个故事。试着给同桌讲一讲,如果哪一部分讲不好,可以先看看书,再接着讲。
2.各小组推选代表,开展“故事大王”比赛。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指导书写。

(1)丈:强调撇捺要舒展开。(2)怕: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盘:强调上下呼应、结构匀称。
(4)突、然:它们都是上下结构,但“突”是上小下大,“然”是上大下小。
3.观察老师的写字笔顺。
4.观察后,评议老师所写的字,讨论。
5.学生练写。
6.教师检查学生的字,个别指导。
7.学生修改后,再自己练习。
六总结全文
1.你还听过或看过其他神话故事吗?讲给同学们听。
2.把你收集到的关于宇宙诞生的其他资料讲给小伙伴听。
1.字词教学是中低学段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文中,发现字的特点,不仅熟悉了字音,而且对字形也有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2.如何朗读才能读出情,悟出情呢?学生应在反复地朗读中感知“悟”。如在讲盘古“开天辟地”的这句话中,可以利用“砸”“蹬”这几个词的特点去感受开天辟地的情景。
3.在教学中,每一个句子的呈现,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要有针对性,围绕教学目标做到一步步落实,而不是走马观花。
1.看拼音,写词语。
tūrán(突然)jùdà(巨大)pánzi(盘子)hàipà(害怕)
2.照样子,给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例:下课了,小刚叫我到操场玩儿。
下课了,我被小刚叫到操场玩儿。
(1)我把作业写完了。
作业被我写完了。
(2)盘古创造了宇宙万物。
宇宙万物被盘古创造了。
3.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我们,应该向盘古学习些什么?
一宇宙
宇宙是我们所在的空间,也是所有天体共同的家园。
宇宙不是从来就有的,它也有着诞生和成长的过程。现代科学发现,我们的宇宙大概形成于150亿年以前。在一次无比壮观的大爆炸中,宇宙诞生了(这就是著名的“大爆炸”理论)。宇宙一形成,就在不停地运动着。
二教学实录(节选)
教师:老师有很多话想对盘古说,我想对盘古说——
屏幕出示:我多想
盘古哇,盘古
人类的祖先
我多想
靠近茂盛的花草树木
轻轻抚摸你的毛发
我多想……
你们也一定想了很多很多是吗?来,拿起你们的笔,把心中所想写下来。可以仿照老师这样写,也可以自己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一定要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板书:真实感受)
(学生写话)
教师:写好的同学,先面对人类的老祖宗盘古说说悄悄话:盘古哇盘古……(学生自由说话)
教师:同学们,让我们面对着盘古这个人类的老祖宗诉说我们心中的话语吧。想说的同学请站起来!
学生1:我多想,紧紧靠近大地,藏在你温暖的怀抱里;我多想,和月亮、太阳说说话,告诉你,世界有多么美丽……
学生2:我多想,扑进浩瀚的大海,在你的怀抱中成长。
学生3:我多想,回到远古时代,和你一起开天辟地。
学生4:我多想,靠近巍峨的山脉,轻轻抚摸你的四肢。
学生5:我多想,看看肥沃的土地,看着你创造的五彩缤纷的宇宙。
学生6:我多想,碰碰小河边的石头,轻轻碰触你的牙齿。
学生7:盘古哇盘古,我多想,在流淌的小河里游泳,去触摸你的汗水。

二年级数学上册《做家务》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做家务》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2的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较熟练记住2的乘法口诀。

过程与方法:结合“摆筷子”的具体情境,经历2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2的乘法口诀相邻两句之间的关系,会运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知道口诀的意义,并正确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口诀的意义,并正确熟练应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贴图

学生准备:课堂作业本,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创设情景。

1、以对口令、开火车的形式复习5的乘法口诀.

2、同学们,你们在家经常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活吗?都做哪些家务活?小明是个勤快、懂事的孩子,你们看他在家里做些什么?(出示挂图)

(二)、探索口诀,解决问题。

1、看一看。

仔细观察,说一说小明在做什么?在帮助家长摆筷子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一人一双筷子也就是2根,1双=2根)

他是怎样摆的?(两根两根的摆的)

2、摆一摆。

(1)、如果家里只有一个人吃饭需要几双筷子,是几根呢?

一双筷子也就是两根。

换句话说,一双筷子就有1个2根,两双、3双呢……需要几根筷子?

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摆一摆。边摆边数数一共用了多少根筷子?

(2)、根据摆的过程,把数填写在表格中。

几双筷子123456789

几根筷子24

(学生自己完成表格)

(3)、全班汇报:说一说你是怎样填的?

方法1:我用小棒代替筷子摆出来的.(贴图演示摆筷子)

方法2:我是两个两个加出来的,筷子的根数一个比一个多2.

方法3:连加太麻烦,几双筷子也就是几个2,如:1个2是2,2个2是4、3个2是6……可用乘法算式.

方法4:我先根据二五一十这个口诀确定出5双筷子有十根,再连加、连减算出其他的筷子根数。

3、试一试:你能根据编5的口诀的经验,编出2的乘法口诀吗?

(小组同学互相商量商量)

①学法指导,尝试编第一句:1X2=2或2X1=2口诀:一二得二

说一说是怎么编制乘法口诀的?

先看有几个2,再计算等于几,最后将语言简化,使之顺口。

②尝试独立思考,编制2的其他乘法口诀。

4、记一记:

①按顺序齐读2的乘法口诀。

②观察、同桌讨论2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师:读一读你发现2的口诀有什么规律?(学生自由回答)

生:每相邻两句之间的积相差2。

③学生交流、记忆口诀的方法。

你能利用这些规律很快背下2的口诀吗?(学生自由背口诀)

④按顺序记一记、背一背。

(三)、练习巩固

1、对口令。

①一人说乘法口诀,如:二九十八,另一人说算式,如:2X9=18或9X2=18

②请同桌之间互相对口令,一人说口诀、一人说算式。

2、圈一圈。

出示书P15.2数字图,圈出2与1、2…9相乘的得数,说一说有什么特点?

圈出的都是双数,其余的都是单数。

3、算一算。

独立完成P15.3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集体评讲,讲明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4、看图列式。

出示书P15.4情境图(请4个学生示范),问:4人有几只手?8只手有几个手指?

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1)4X2=8(只)或2X4=8(只)

(2)5X8=40(个)或8X5=40(个)

(四)、拓展性学习

1.我们人的身上有没有关于2的乘法问题?

如:一个人两只手,4个人几只手?

一个人两只眼睛,7个人几只眼睛?

一个人两只耳朵,6个人几只耳朵?(学生提问互相回答)

2.思考题:幼儿园给5位小朋友分水果,每人1个苹果、2个梨,一共需要多少个水果呢?

引导学生明白题意后,用学具代替水果,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5X1+2X5=15(个)

变式练习:每人分5个苹果,9个梨,一共需要多少个水果呢?

5X5+9X5=70(个)

3.全班反馈。

五、总结。

谈谈你今天的学习收获?

六、板书设计:

2的乘法口诀

1个21×2=2一二得二

2个22×2=4二二得四

3个22×3=6二三得六

4个22×4=8二四得八

5个22×5=10二五一十

6个22×6=12二六十二

7个22×7=14二七十四

8个22×8=16二八十六

9个22×9=18二九十八

二年级语文上16邮票上的齿孔教案


教学

要求1.学习课文,了解邮票上齿孔的产生过程,学习发明者善于观察生活、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2.学习生字、新词,积累“显然、无可奈何、整整齐齐”等词语。用“发现、发明”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口述发明邮票打孔机的过程。

重点

难点1.了解邮票上齿孔的发明过程,运用不同的识字方法学会生字。

2.感悟发明者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

课时两课时

邮票上的齿孔

1848年的一天,有个叫亨利阿切尔的英国人路过街边的一个邮筒时,发①现有个人正对着一大张邮票发愁②。[句导读: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原因。]原来,那时人们买来的邮票是几十枚连成一大张的,寄信的时候,再用小刀裁开。[句导读:介绍了裁剪邮票很不方便。]很显然③,那个人忘了带小刀。[句导读:点明了那个人发愁的原因。]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亨利阿切尔看到一位陌生人忘了带小刀,没办法裁邮票。

“先生,我想借您的小刀用一下。”

“很抱歉④,我也没带。”阿切尔无可奈何⑤地说。[句导读:两人对话很有礼貌,但要读出阿切尔惋惜的语气。]这时,那个人一抬头,看见了阿切尔西服领带上的别针,皱着的眉头顿时⑥舒展开了。[句导读:写了那个人的动作和神态,眉头舒展,说明这个人想到办法了。]“先生,能借您的别针用一下吗?”

段导读:写那个人找阿切尔借小刀和别针。

“当然可以,可是……”阿切尔疑惑不解⑦地望着他。[句导读:这句话要读出奇怪的语气。]那个人接过别针,在一枚邮票的四周整整齐齐⑧地刺了一圈小孔,很快就把这枚邮票撕下来了。[句导读:“接过”“刺”“撕”写出了那个人的动作。]

段导读:写那个人用别针在邮票的四周刺上小孔,很快地撕下了邮票。

一路上,阿切尔一直⑨思索⑩着刚才发生的事。他想:要是在每枚邮票周围都打上小孔,那么,大张邮票使用起来不就很方便了吗?[句导读:写阿切尔看到那个人用别针刺邮票后,认真思考,产生了灵感。]

段导读:写阿切尔被那个人用别针刺邮票的举动所启发,从中产生了灵感。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陌生人向亨利阿切尔借用别针,在邮票四周刺了一圈小孔。

不久,亨利阿切尔发明了邮票打孔机。[句导读:写阿切尔从偶然的一件小事上,受到启发并动脑筋发明了邮票打孔机。]这项发明很快被英国邮政部门采用。[句导读:“很快被”点明了他的发明创造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从此,世界各地都使用带齿孔的邮票了。[句导读:写阿切尔发明了带齿孔的邮票。]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亨利阿切尔根据陌生人的做法,发明了打孔机,并很快被英国邮政部门采用。

字词导读

①发

②发愁(chóu):因为没有主意或办法而感到愁闷。

③显然:容易看出或感觉到;非常明显。

④抱歉:心中不安,觉得对不住别人。

⑤无可奈何:没有办法。(例句)对于小明这种顽劣的学生,老师也是无可奈何。

⑥顿时:立刻。

⑦疑惑不解:心里不明白,不理解。(例句)尽管老师把这道题反复讲了好几遍,但他还是疑惑不解。

⑧整整齐齐:外形非常规则,完整。

⑨一直:副词,表示动作始终不断或情况始终不改变。

⑩思索:思考探求。

○11发明:创造(新的事物或方法)。(例句)美国的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12邮政:邮电业务的一大部门,主要业务是寄递信件和包裹,办理汇兑,发行报刊等。

○13采用:认为合适而使用。

1.学习课文,了解邮票上齿孔产生的过程,学习发明者善于观察生活、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2.认识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口述邮票上齿孔发明的过程。

一枚邮票。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邮票。提问:谁知道这是什么?有什么用?

2.大家认真地观察这枚邮票,看看邮票周围有什么?(齿孔。)邮票上的齿孔是怎样来的?为什么要有这些齿孔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邮票上的齿孔》一文,相信你一定会有许多收获的。

二揭示课文题目,引导质疑

1.齐读课文题目并质疑。

2.学生大胆质疑。邮票上的齿孔有什么用途?是谁发明了邮票上的齿孔呢?

三初读课文,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1.听老师朗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的序号。

2.同桌互相检查朗读。注意纠正生字的读音。

3.看生字表,把生字表里的每个生字读两遍。

4.同桌互相检查并认读生字。

5.再读课文,巩固读音。

四朗读课文,整体理解课文内容

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1848年的一天,英国人亨利阿切尔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发明了邮票上的齿孔。他的发明很快被英国邮政部门采用。从此,世界各地都使用带有齿孔的邮票了。)

五学习课文第6自然段,了解这项发明的意义

谁发明了邮票上的齿孔?这项发明有什么重要的意义?(英国人亨利阿切尔发明了邮票上的齿孔。他的发明很快被英国邮政部门采用。从此,世界各地都使用带齿孔的邮票了。)

六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了解事情的经过

1.分别请四个同学朗读课文的前四个自然段。思考:亨利阿切尔是怎样发明齿孔的呢?

2.学生汇报。

学生1:1848年的一天,英国人亨利阿切尔路过街边的一个邮筒时,发现一个人正对着一大张邮票发愁。

追问:这个人为什么事情发愁呢?(那时,人们买来的邮票是几十枚连成一大张的。寄信的时候,再用小刀裁开。那个人忘带小刀了,所以对着一大张邮票发愁呢。)

学生2:那个寄信的人向阿切尔借用小刀,但阿切尔也没带。他就借用了阿切尔西服领带上的别针,用这枚别针在邮票的四周整整齐齐地刺了一圈小孔,很快就把这枚邮票撕下来了。

3.在这个人向阿切尔求助的过程中,阿切尔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找出有关的词语。(无可奈何、疑惑不解。)

4.阿切尔的心情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

出示投影:因为(),所以阿切尔()。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阿切尔的发明和这件事情有关系吗?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7.学生汇报:一路上,阿切尔一直思索着刚才发生的事。

七再读课文,思考发明齿孔的原因

1.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阿切尔是怎样发明邮票上的齿孔的。

2.小组间汇报讨论。

3.教师总结:阿切尔是一个爱观察、爱思考的人。当他看到那个人用领带上的别针在邮票上刺了一圈小孔,撕下了邮票,就一直思考着。正是由于他爱观察、爱思考,所以才有了这项发明。

1.《邮票上的齿孔》讲的是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本节课中学生能够积极发言,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发现,善于探究的道理。

2.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环节。初读课文之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住文章的重点;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找一找生活中带齿或齿孔的东西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明白科学发明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只要细心观察,动脑思考,勇于实践,就一定会有所创造。

3.不管怎样的教学设计都应当为语文的教学服务,语文教学要重视词句的训练。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在语文学习的扩展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首先安排“说一说”“我知道”,然后展示了各种邮票让学生欣赏。

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显然、无可奈何、整整齐齐”等词语。用“发现、发明”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生字、新词卡片。

一复习回顾,领悟文章的中心

1.朗读课文。想想阿切尔是怎样发明邮票上的齿孔的。

2.学生口述齿孔发明的经过,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表达不准确的地方。

3.从阿切尔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二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记忆字形

1.认读生字卡。注意读准字音。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练习口头一字组多词。

4.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怎样记住生字。

5.学生汇报。

三指导书写

1.认真观察生字表中要求会写的生字。想一想,在书写中应该注意什么。

2.学生汇报。按不同的字形结构练习书写。

3.掌握规律,观看老师在黑板上写字。

4.学生在书上描红。

5.教师讲评,学生修改。

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1.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

2.教师可在教学中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欢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摘苹果、风车转转……将这些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3.创设情景帮助学生识字。在识字教学中,通过画简笔画、做动作、说话等,创设情景,使汉字与事物形象地联系起来,从而有效提高识字效率。

1.比一比,再组词。

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疑惑(不)解整整(齐)(齐)无可奈(何)

一(清)二(楚)明明(白)(白)无(家)可归

3.阿切尔为什么会发明邮票打孔机?

一名人小故事

有一次,美国人兰德给他的女儿照相。小姑娘不耐烦地问:“爸爸,我什么时候才能看到照片?”这句话触动了兰德。经过多年的研究,他终于发明了瞬时显像照相机,取名为“拍立得相机”。这种相机能在60秒钟内洗出照片,所以又称“60秒相机”。

二名人名言

思考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遇事问个为什么。——巴尔扎克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三学情分析

学生分析:学生默读课文后,一定会有所感悟,而每个人感悟到的又不尽相同,要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教材分析:这是一个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故事,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带齿孔邮票的发明经过,它还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二年级语文上《雪孩子》课文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雪孩子》课文”,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雪孩子

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房子上、树上、地上一片白。

兔妈妈要出去找吃的。她堆了一个漂亮的雪孩子,让他和小白兔一起玩。

看着可爱的雪孩子,小白兔真高兴。他和雪孩子又唱又跳,玩得很开心。

小白兔玩累了,就回家休息。屋子里很冷,他往火里加了一些柴,就上床睡觉了。

火把旁边的柴堆烧着了。小白兔睡得正香,一点儿也不知道。

雪孩子看见小白兔家着火了,就飞快地跑了过去。

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了。

雪孩子哪里去了呢?他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

教学分析

《雪孩子》课文描述了一场美丽的大雪过后,小白兔和妈妈堆一个可爱的雪孩子,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了快乐……但是后来,为了救大火中的小白兔,雪孩子却化了。它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文章文质兼美、极有意境、极富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利于老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便用教材;看图读文,使学生获得了真实情感体验。进而学习雪孩子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课文一共有8个自然段,语言生动优美,课文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内容。要求认识10个生字;写好“瓜、衣、来”三个字;知道“香”是多义词;“又“字连用可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第6—8自然段是文章重点,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朗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通过演示课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篇为首先次出现不注意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自己阅读,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课后的练习安排体现了对语言积累和感受悟的重视。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做家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利用经验规律探索编制2的乘法口诀,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

过程与方法:1、结合“摆碗筷”的具体情境,使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连加算出得数。

2、借助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经验,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利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关系。

〖学习重点〗让学生利用经验规律探索编制2的乘法口诀,掌握2的乘法口诀。

〖课前准备〗投影、图片、小棒、口算卡片

〖学习方法〗自主探讨

〖教学设计〗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谈话:(用义乌方言讲故事)星期天,明明家里来了好多客人,爸爸妈妈给客人烧菜、做饭,明明也过来帮着做家务活,你们看明明在做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摆筷子”来学习2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做家务)

观察回答(生:帮着摆碗筷。)

谈话:小明要摆几双筷子?我们一起来帮小明摆一摆。

摆一摆,数一数。

(1)请每位同学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想一想:共要摆几次。(9次)要求边摆边说:一双筷子有2根,2双筷子有4根……

(2)学生自己动手摆。

(3)汇报:你摆了几双筷子?共几根?你是怎样数的?

(4)比一比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先让每个学生看着摆的小棒与同桌互相说,然后全班闭着眼睛说,个别说。

填一填。(同学们摆的很好,能不能一边摆一边填上第14页的表格?)

(1)观察思考。这个表格表示什么意思?

(2)试一试。独立把书上的表格填完整。

(3)交流订正。“你填的数是几?为什么填这个数?说说你的算法。”

4.试一试。

(1)根据表格写乘法算式。

1双筷子2根也就是几个2?(1个2),1个2是2,用乘法算式表示,你们会吗?

2双筷子呢?(2个2)

2个2是4,乘法算式又是怎样的呢?

师:同学们很聪明,那你们能根据表格写出3双、4双、5双……9双所对应的乘法算式吗?(老师按顺序板书乘法算式)xxjxsj.cn小学教学设计网

(2)根据乘法算式,编一编乘法口诀。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学了5的乘法口诀。想一想,5的乘法口诀是怎么编的呢?你们能根据这9个乘法算式编出对应的2的乘法口诀吗?(能)并整理2的乘法口诀。

(3)学生齐读乘法口诀,并仔细观察: “2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5.读一读、记一记。

(1)按顺序齐背。

(2)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口令。

(3)教师指表格中任一组信息,学生说口诀。

学生独立用小棒摆一摆,边摆边说(两根两根跳着数:2,4,6,8,…,18根。)

认真观察操作后同桌互说。

2、完成填表格。

先数一双2根,2双就是在一双的基础上加2根,即用2连加的方法。

试一试

1×2=2。

2×2=4

3、独立列算式,小组交流汇报

4、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编制乘法口诀

5、对口令游戏

做练习,进行星际争霸大赛

1.游戏(小蜜蜂采花蜜)。计算哪乘法时用二三得六这个口诀?二八十六呢?

看口诀写乘法算式。

(1)二九十八 (2)五八四十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对口令2×3,3×2,对口诀二三得六。

3、比一比,谁获胜了?(第3题)

4、综合拓展题。(15页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反馈订正。要求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3,3×2。

师生对口令,小组之间对口令。

独立做:

每人两只手,4人就有4个2只。(2*4=8)

一只手有5个手指,8只手就有8个5。(5*8=40)

课堂总结:请小朋友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 做家务

几双筷子 1 2 3 4 5 6 7 8 9

几根筷子 2 4

1×2=2 一二得二

2×2=4 二二得四

2×3=6

2×4=8

2×5=10

2×6=12

2×7=14

2×8=16

2×9=18

〖教学反思〗

经过实际教学检验,成功方面有:

(1)新课以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做家务“摆碗筷”具体生活情境导入,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想,动口与同学交流,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与探索精神;

(3)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巩固了新知,拓展了思维。

不足:学生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语言表达能力欠佳,以后在这方面要加强培养。

体会: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探索编乘法算式与口诀时,如果有些学生有困难,老师可以先让个别编得好的小组说说他们是怎么样编的,再让全体同学进行第二次合作探索,效果会更好。

二年级语文上14我是什么教案


教学

要求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云、雨、雪、冰雹等自然现象都是由水的变化形成的,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学习生字、新词,积累“飘浮、奔跑、灾害”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重点

难点1.指导朗读,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感情,入情入境,有感而发。

2.学习课文,知道云、雨、雪、冰雹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教学

课时两课时

我是什么

我会变。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①。[句导读:“我”指的是“水”。这句话用自述的形式说明“我”会变化。]升②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③极小④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⑤。有时候我穿白衣服,有时候我穿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常常把红纱披在身上。人们叫我“云”。[句导读:“白衣服”指白云。“黑衣服”指乌云。“红纱”指朝霞和晚霞。形象的比喻使描述生动有趣,也为“我”增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段导读:写“我”变成了汽,升到空中又变成了云。

我在空中飘浮着,碰到冷风,就变成小水珠落⑥下来,人们叫我“雨”。[句导读:“我”指的是云。这句话讲了云变成雨的过程。]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叫我“冰雹⑦”。[句导读:“打”点明冰雹降下来的速度快。]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叫我“雪”。[句导读:这句话是说水蒸气受冷变成雪花。]

段导读:这段话讲了“我”的三种形态。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我”会变,有时变成汽,有时变成云,有时变成雨、雹,还有时变成雪。

平常,我在池塘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⑧,在江河里奔跑⑨,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句导读:“在池塘里睡觉”指平静的池水。“在小溪里散步”指缓缓流淌的溪水。“在江河里奔跑”指在江河里水流速度快。“在海洋里跳舞、唱歌”指波涛翻滚的大海。]

段导读:这段话用拟人、排比的手法写了“我”在地面上的活动情况。

有时候我很温和⑩,有时候我很暴躁。[句导读:“温和”“暴躁”说明“我”的脾气变化无常。]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人们想出种种办法,让我多做好事,不做坏事。[句导读:写治理水的任务还很艰难,需要多想办法。“种种办法”指节约用水、植树造林、预防水土流失、处理污水、不随意倾倒垃圾等办法。]

段导读:这段话讲水能做好事,也能做坏事,我们要想办法治理它。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写平时“我”的样子,有时很温和,有时很暴躁;做过许多好事,也做过许多坏事。

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什么吗?[句导读:“我”是水。]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以疑问形式结尾,照应文题,使文章结构完整。

1.认识生字、新词,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

生字卡片;配乐朗读的音乐。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教师描述班上一位同学的外貌、服装、性格特征或特长,让学生猜猜他(她)是谁。

2.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里也藏着一位朋友,它是谁呢?(板书课文题目)

二问题设疑,初读课文

1.读课文题目后激趣:想知道课文里的“我”是什么吗?

2.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三学习生字,再读课文

1.课件出示生字,你愿意和这些生字交朋友吗?

2.学生练读,同桌之间相互正音。

3.做游戏,巩固生字。

(1)打乱生字,开火车读。

(2)摆长龙:拿出生字卡,请一个学生读,其他学生找,然后摆一条长龙,比比谁眼明手快。

4.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巧记生字。

如出字谜:家里玩火,闯了大祸。(灾)

5.增加难度,挑战词语。

暴躁灌溉淹没冲毁庄稼灾害

6.同学们,你们现在知道“我”是谁了吗?

7.说说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8.和你的小伙伴交流水是怎样变化的。(播放配乐朗读的音乐)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方式,有感情地读一读。(多种方式:接龙读、竞赛读、表演读等,学生自由选择)

四指导写字

1.拓展活动,重点指导“两点水、三点水、小字头”的写法。

(1)冰、冷:教师示范书写,两点起笔以横中线为中心,两点在横中线两边。

(2)江:课件演示笔顺和写法。(3)常:先让学生猜猜小字头的书写顺序,然后指导正确写法。

2.学生观察,练习临写。

3.教师个别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选择写得好的字在投影器上展示。

五拓展活动

1.你最喜欢水的哪种变化?课下认真读一读,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你的喜爱之情。

2.查阅资料,思考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水的哪些变化。

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完成字词作业

1.这篇拟人的科学短文,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本课以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要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能积极地思考,并通过学习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

2.《我是什么》是一篇内容浅显易懂的常识性课文。学生喜欢学习这样的课文,因为课文里的知识是他们感兴趣的、想了解的,这也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如何抓住这点,在教学中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阅读,使各种相关的知识与生活体验被课文的信息激活,与文本意义发生碰撞,教师的引导和点拨至关重要。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2.知道云、雨、冰雹、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今天,我们换一种方式学习,到一个特殊的地方上课。你们就是可爱的小云朵、小雨点、小冰雹。我呢,最喜欢雪,就做你们的雪花姐姐,好吗?(课前活动时,每位学生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标志贴在身上,带着角色进入课堂)

2.这节课呀,我们就和水珠娃娃一起去空中旅行。

二生字王国,巩固读写

1.生字王国里有我们的老朋友,你们还认识它们吗?(课件显示水珠娃娃变化的生字。)

2.学生读生字。

3.教师:真了不起,你们就带着这些生字朋友一起去旅行!来,我们又要出发了。

三游乐王国,边玩边学

1.教师:在游乐王国里,我们一边玩一边学习。其实,你们的影子就在课文里,快打开书,读读第1、2自然段,找到自己吧。

2.学生自读课文。

3.找到写自己的句子,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来,边画边在心里读一读。

4.学生汇报,教师指导朗读。(指导时随学生汇报交流的顺序而定)

(1)云

①小云朵找到自己了。小云朵刚刚出生时,是一颗晶莹的水珠,它是怎么变成云的,你们知道吗?小水珠变成云朵,多亏了谁的帮忙?(板书:太阳公公)

②太阳一晒,水就变成汽,升到天空,又变成什么?指名回答。(板书:云)指导学生读“极小极小”。这些小点儿可团结了,它们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教师边引读边做动作)轻轻飘浮着,多美呀!来,同学们,伸手一起做动作读。

③小云朵在空中飘浮着,还不时地换换衣服,向人们展示她的美丽。(课件:云的三种颜色)

(2)雨

①(听风的声音)好大的风啊,我看见云宝宝打哆嗦了。

②指导朗读。冷风呼呼一刮,小云朵变变变,变成水珠落下来,人们给它起名字叫——雨。(板书:雨)请所有的小雨点到前面来讲讲自己吧。(看板书,有感情地朗读)

(3)冰雹

①以竞争激发朗读兴趣。小冰雹和小雪花都等不及了,谁先来?

②指名读描写小冰雹的句子。

(4)雪花

这回该小雪花们了,这片小雪花你来。

漫天飞舞的小雪花,飘飘洒洒,给大地披上了银色的盛装。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雪花姐姐这儿有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想听听吗?(教师唱雪花歌,学生一起做动作,感受雪的美丽,表达对雪花的喜爱之情)

5.瞧,我们一家子的兄弟姐妹,变来变去的。

课件播放变化的过程,范读。教师用动作引读。

找到你最喜欢的伙伴,讲讲自己的变化。

6.①创设情境:糟了,咱们光顾自己玩了,把水珠娃娃丢了。她会去哪儿呢?

②学生说水的存在。

③课件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配乐范读。

7.①小组合作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互相讲讲温和的水和暴躁的水。

②人们想出种种办法,让水多做好事,不做坏事。(教师举例介绍长江三峡)

四故事王国,思维扩展

1.来到故事王国,雪花姐姐也忍不住写了个小故事。可我的故事在图画里,要让聪明的伙伴猜猜看。

2.课件出示图画,学生看图讲水的变化。

3.在生活中,水还有哪些变化?(学生自由回答)

1.本课生字大都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字,建议教学时先指导学生读通、读熟课文,然后从课文中抽出词语反复读,再把生字提出来单独认读。

2.学生读过几遍课文以后,就能知道“我”是水了,因而,可以在学生读完课文以后就问学生“我”是什么。然后再逐段朗读,理解课文词句。第1自然段可以抓住“云”。第2自然段可以抓住“雨、雪、雹子”。第3自然段虽然短小,但是文字优美,建议指导学生读好,读懂。

3.这篇拟人的科学短文,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诵读本文,学生会不知不觉地走进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自己仿佛也成了千变万化的“水”。

1.比一比,再组词。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指挥(战斗)了解(情况)预报(天气)

介绍(工作)传送(信息)带来(灾害)

3.下面是一些有两字重叠的成语,你会填吗?

(井)(井)有条(比)(比)皆是(头)(头)是道(落)(落)大方

逃之(夭)(夭)忠心(耿)(耿)忧心(忡)(忡)小心(翼)(翼)

一关于“水”的谜语

好吃没滋味,脏了不能洗,掉在地面上,再也拿不起。(水)

太阳一晒我就变,火上一烧我也变。向上缭绕像青烟,遇冷结成小水点。(水)

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中看不见。(水)

二水的自述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做水。在世界各地的溪流、江河、海洋里都可以见到我的兄弟姐妹。我们是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无色无味是我们的特点。我们在常温下为液体,0℃时会结冰,100℃时沸腾,4℃时密度最大。

我们的用途可大了,我们可以变成无数的雨滴从天而降,灌溉庄稼、滋润农田。如果没有我们,庄稼、农田都会干枯,更别说人类了。人类生活离不开我们,我们可以为人类做许多事情:洗菜、洗手、做饭……动植物也一样,我们天天给它们提供足够的“能量”。所以只要是生物就离不开我们水家族。

三教学实录(节选)

学习第四自然段。

教师:我们有着多样的变化和丰富的生活,那我们的性格又是怎样的?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教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

学生1: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板书:温和暴躁)

教师:谁知道什么是“温和”,什么是“暴躁”?

学生2:温和就是很和气,很温柔。暴躁就是在发脾气,很厉害。

教师:那么“温和”时我们会做什么?“暴躁”时会做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看,人们还把我们做的事给记录下来。(出示课件)

教师:刚才大家看到我们温和和暴躁时的样子,那么,你们能读出不同的语气吗?

(女生读“温和”的部分,男生读“暴躁”的部分。)

教师:人们为了让我们多做好事,少做坏事,想出了种种办法管住我们,你们知道有些什么好办法吗?(小组讨论)

学生3:我们可以植树造林。

学生4:建三峡大坝来发电、防洪。

教师:是啊!三峡大坝不仅可以发电,防洪,还便于航运。

学生5:我们北方特别缺水,可以把南方的水运往北方。

教师:你可真聪明,这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南水北调”工程。

教师总结:课文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水不仅会变,而且还可以帮助人们做事,勤劳智慧的人们也想出了各种办法来治理水。让我们更好地利用水、保护水,一起和水交朋友吧!

二年级语文上18清清的溪水教案


教学

要求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清清的溪水变浑了,后来又变清了的原因。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学会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比赛、胜负、浇水”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故事。

重点

难点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清清的溪水变浑了,后来又变清了的原因。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学会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

课时两课时

清清的溪水

小兔的家门前,有一条清清的小溪,溪水又凉①又甜②。[句导读:句中“清清的”“又凉又甜”点明了溪水没有被污染。]

段导读:交代了溪水是清清的。

一场雨过后,溪水突然③变黄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句导读:写溪水突然变黄,并提出了问题。]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一场雨过后,清清的溪水变黄了。

小兔沿着小溪,朝④上游⑤走去。他远远望见大象和棕熊正在拔树。[句导读:写小兔亲自去寻找问题的根源。]走近一看,一片小树林快被他们拔光了。[句导读:“他们”指大象和棕熊。]

段导读:写小兔看见大象和棕熊快把溪水上游的小树林拔光了。

小兔跑过去,大声喊:“喂,别拔啦!你们为什么拔树哇?”[句导读:要读出喊的语气,读出制止的语气。]

段导读:写小兔大声制止他们拔树。

大象和棕熊停下来,说:“这两天我们在比赛,看谁的力气大,还没分⑥出胜负呢。”

段导读:写了大象和棕熊拔树的原因。

“比力气?你们毁掉了树林,也毁了小溪!”小兔气愤⑦地说。[句导读:要读出小兔责问的语气。]

段导读:写小兔气愤地责问他们。

大象和棕熊互相看看,不解⑧地问:“这和小溪有什么关系⑨?”[句导读:要读出惊奇的语气。]

段导读:写大象和棕熊不懂树与小溪的关系。

“这么多树被你们拔掉了,雨水把泥土都冲进小溪里啦!不信,你们去看看。”小兔生气⑩地说。[句导读:小兔说的话写出了溪水变黄的原因。]

段导读:小兔生气地向大象和棕熊说出了溪水变黄的原因。

大象走到小溪边,伸出长鼻子吸水,泥沙一下子把鼻孔堵住了。[句导读:“一下子”说明了溪水里泥沙很多。]棕熊跳进小溪,想洗个澡,可是越洗身上越脏。原来,往日清清的溪水变成浑浑的了。[句导读:“浑浑的”说明溪水被雨水冲下来的泥沙污染了。]

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溪水变黄是大象和棕熊拔树造成的。

字词导读

①凉:温度低;微寒。

②甜:形容味道像糖或蜜一样。(例句)听到老师的表扬,我心里甜滋滋的。

③突然: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料。(例句)天突然下雨了。

④朝

⑤上游:河流接近发源地的部分。

⑥分

⑦气愤:生气;愤恨。

⑧不解:不明白。

⑨关系: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

⑩生气: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

○11往日:过去的日子。

大象和棕熊知道自己错了,立刻行动起来。棕熊刨坑,大象栽树;棕熊培土,大象浇水……他们俩重新把一棵棵树栽好。

段导读:写大象和棕熊知错就改,重新把树栽好。

过了几天,溪水又变清了,欢快地唱着歌向前流去。[句导读:写溪水又变清了。]

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大象和棕熊知道错了,重新种好树,溪水又变清了。

○12错:不正确。

○13立刻:表示紧接着某个时候。

○14重(chónɡ)新:再一次。

○15欢快:欢乐轻快。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清清的溪水变浑了,后来又变清了的原因。

2.认识课文中的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比赛、胜负、浇水”等词语。

生字、新词的卡片;小动物的头饰。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小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童话故事。

2.板书课文题目,读一读题目,说出你的想法。

3.根据题目质疑。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1.听老师朗读课文,大家标画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说一说这篇课文的大致意思。(小兔发现家门前的溪水变黄了,经过他的调查,发现原来是大象和棕熊把一片小树林拔光了。后来,大象和棕熊又一起把一棵棵树栽好,溪水又变清了。)

3.朗读课文,把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在文章中标画出来。

4.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

5.开火车朗读生字。

6.出示词语的投影。比一比哪个同学读得快。

比赛互相冲进鼻孔洗澡胜负浇水刨坑

7.再次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声音要洪亮。

三再读课文,知道事件的起因

1.指名朗读课文。想一想清清的河水发生了哪些变化。

2.学生读文后,回答问题。

3.溪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

4.指名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想一想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小兔家门前的一条清清的小溪,在一场雨过后,突然变黄了。)

5.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溪水的变化。

四深入学习课文,了解事件的经过

1.过渡语:如果你是小兔子,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怎样做呢?(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大家说得真好。小兔子看到这一切,准备找出原因。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一起找到原因吧。

2.学习课文第3~6自然段,找到溪水变黄的原因。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大象棕熊

4.指名读这几个自然段,注意小动物的语气。

(1)这段话是以这三个小伙伴的对话为主的。我们应该怎样读好他们的语气呢?请你在文章中标画出表示他们三个说话时语气的词语。

(2)学生自学,按要求标画有关内容。

(3)学生汇报。

(4)深入思考:他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语气?(小兔看到大象和棕熊正在拔树,非常着急、气愤,所以会“大声喊、气愤地说”;而棕熊和大象正在拔树,一片小树林几乎被他们拔光了,因此是“停下来”说。)

(5)小组合作,练习朗读。

(6)戴头饰表演朗读。

五继续学习课文,了解拔树和溪水变黄之间的关系

1.大象和棕熊拔树与溪水变黄有什么关系呢?

2.指名朗读课文的第7~9自然段。

3.学生汇报。

学生1:大象和棕熊进行拔树比赛,毁掉了树林,也毁掉了小溪。

学生2:树被他们拔掉了,雨水把泥土冲进了小溪里,溪水变黄了。

4.大象和棕熊听了小兔的话是怎么做的?(大象伸出长鼻子吸水,泥沙一下子把鼻孔堵住了。棕熊跳进小溪,想洗个澡,可是越洗身上越脏。)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学习课文,了解事情的结局

1.我们了解了溪水变黄的原因,那么溪水又是怎样变清的?把有关的语句在课文中标画出来。

2.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重新栽好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总结全文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一定要懂得保护环境,珍爱我们生活的地球,不做破坏环境的事情。

八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和家长分角色表演

1.新课开始时,教师可以用“每位同学都把自己当成这只可爱的小兔”的方法,引领学生置身于故事情境之中,使他们与故事里的小兔同喜同怒,从而充满兴趣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2.根据《清清的溪水》一课以“对话”为主的内容特点,二年级以词、句训练为重点的实际情况,教师确定本课能力目标为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和把提示语写具体的能力。

3.在指导“对话”的朗读中,要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如“……地说”,借此读出感情,读出表情,甚至读出动作。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学会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比赛、胜负、浇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故事。

小动物的头饰;生字、新词的卡片。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出示本课的词语,学生读词语。

2.朗读课文。说一说溪水发生了哪些变化。

3.溪水是怎样变浑的?又是怎样变清的?

4.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记忆字形

1.出示生字卡片,朗读生字。

2.小组开火车朗读生字。

3.我们已经认识这课的生字了。那么,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呢?

4.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本课生字的记法。

5.分小组进行汇报。

(1)给熟字加偏旁变成生字:军—浑卓—掉中—冲先—洗两—俩贝—负

(2)数笔画的方法:互(4画)象(11画)鼻(14画)

(3)给熟字换偏旁变成生字:塞—赛起—越绕—浇

三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生字表,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有4个左右结构的字,有1个上下结构的字,有2个是独体字。)

2.出示本课中左右结构的生字,仔细观察。这几个字在书写时有什么要求呢?(左窄右宽)

洗被俩唱

3.教师指导学生写生字“象”。

4.学生仿写。

5.观察“互”“系”的占格位置,教师示范。

6.学生仿写“互”“系”。

四再次朗读课文

1.戴头饰朗读课文,表演课文的内容。

2.引导学生评价表演。

五布置作业:完成字词作业

1.语文课上,如果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空白”进行富有个性化的填补,就可以成为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教学《清清的溪水》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就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作者在第9、10自然段没有写动物们的语言,可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补充。孩子们有的说:“大象和棕熊难过地说:‘我们错了,溪水真的被我们弄浑了。’”有的说:“大象和棕熊低着头说:‘糟了,这回怎么办呢?’”有的说:“小兔高兴地说:‘知错就改,这才是好孩子!’”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得以提高,对课文理解得也更深入了。

1.填空。

(清清)的溪水(茂密)的小树林(有趣)的比赛

大声地(喊)生气地(说)仔细地(看)

2.排列句子的顺序,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3)他们俩重新把一棵棵树栽好。

(2)棕熊刨坑,大象栽树;棕熊培土,大象浇水。

(1)大象和棕熊知道自己错了,立刻行动起来。

3.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主人公?为什么?

一小诗

母亲河,我要用真心保护你,

母亲河,我要用真心留住你。

对不起,过去是我不懂珍惜,

才让你伤心,不再清澈见底。

不要哭泣,多少人依然爱着你,

这片土地因为你变得如此神奇。

如果你失去往日容颜,

就像夜晚不再出现月亮与星星,

每个人每颗心都将会痛惜。

母亲河,我真的不能没有你,

我要用真心保护你,

让你在这片土地上奔腾不息。

每滴水支持着生命的跳动,

每条河支撑着生命的延续,

不息的流淌滋润着大地的生机。

母亲河,我要用真心留住你,

永远永远保护你!

二中国的母亲河——长江、黄河

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发源于青海省西南部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山,在上海市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流域面积180.85万平方千米。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雅拉达泽山麓,在山东省北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

三教学实录(节选)

教师:小朋友们读得真有感情!能再加上一些动作表演一下吗?请大家先在小组内练习一下。(学生演练)

教师:谁愿意上来给大家表演一下?

(三位小朋友上台,戴上头饰,分别扮演三只动物。“小兔子”迅速从教室右侧跑向“大象”和“棕熊”,大声喊道:“喂……”)

教师:“小兔子”,请问你为什么不用“走”而用“跑”,不是“小声说”而是“大声喊”呢?

“小兔子”:因为“我”很焦急呀!

教师:作者如果用“走”和“小声说”能表现出小兔子的焦急心情吗?

“小兔子”:不能。

教师:(对全体学生)原来是这样。(对“小兔子”)请你再来一遍。(三位学生表演)

教师:这几位小朋友的表演很精彩,我们祝贺他们!(鼓掌)听了他们的对话,老师懂得不少关于树和溪水关系的知识。但有一点还不大明白,想请教“小兔子”:为什么把树拔了,雨水就会把泥土冲进小溪?

“小兔子”:因为树可以挡住雨水,把树拔了,雨水就会把泥土冲进小溪。

教师:(对全体学生)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1:我是从电视里看到的。

学生2:树根可以抓住泥土,把树拔了,泥土松了,一下雨,雨水就会把泥土冲进小溪。我是从《十万个为什么》里知道的。

教师:生活中到处都有知识,只要多留心,我们就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知识。

《二年级语文上28做灯笼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569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