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苏教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苏教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苏教版)

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编排了《小鹰学飞》、《青蛙看海》、《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四篇童话、寓言课文。

《小鹰学飞》是一篇童话,叙述了小鹰在跟老鹰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不断提出新的目标,从而使小鹰知道学习没有止境,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让学生从中领悟学无止境、虚心好学的人生哲理;课文《青蛙看海》告诉我们,凡事都要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课文《狼和小羊》是一则寓言故事,记述了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茬儿,小羊据理申辩,狼虽然理屈词穷,最终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通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它是一定要干坏事的,对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课文《狐狸和乌鸦》写的是一只乌鸦爱听奉承话,被狐狸花言巧语所骗的故事。

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能复述指定的课文。

2.学会课文中的39个生字,认识“舟”“方”“贝”“羊”字旁和“登字头”,在田字格里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图文结合,仔细观察插图,理解内容,进行语言训练,培养想象能力,启发思维能力。

4.通过学习知道学习无止境,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能正确分辨好恶;让学生懂得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

5.认识童话的写作形式。

单元教学重点

1.认识新部首。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

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明白课文讲述的道理。

单元课时安排

《小鹰学飞》2课时

《青蛙看海》2课时

《狼和小羊》2课时

《狐狸和乌鸦》2课时

8小鹰学飞

首案编写:谢书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用“已经”说话。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老鹰和小鹰的对话,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

2.分角色朗读课文。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读书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引导看图,揭示课题

1.出示图一:图上画的是谁和谁?小鹰跟着老鹰飞到什么地方?

出示图二:小鹰跟着老鹰又飞到什么地方?

2.板书课题小鹰学飞

教学生字:鹰

3.针对课题提出问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听课文录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①读第一遍,在生字下做记号。

②读第二遍,在难读的句子下面画上“~~”,碰到生字重点拼读。

(2)引导学生按上述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字音掌握情况。

①出示小黑板。

小鹰摇摇头不算拼命矮小指了指抬头

急促喘着气总算鼓起劲头顶盘旋吧

②指名看拼音读词语。

③开火车指读词语。

④小黑板出示练习:

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用“-----”画出来。

拼命(mingmin)小鹰(yinying)喘气(chuancuan)

山顶(dingdin)已经(jingjin)盘旋(xuanxian)

鼓劲(jinjing)

(2)重点检查几个难读的句子。

①出示:小鹰只好鼓起劲,跟着老鹰拼命向上飞。

②小鹰急促地喘着气,对老鹰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

出示:小鹰一抬头,只见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①指名说说本课共有几个自然段?

②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4.学生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谁和谁?讲的是它们之间的什么事?

三、学习写字

1.分析记忆字形,学习写字

(1)生自学生字,想办法记住好写的字。

(2)指名说说自己记住的字,并说说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所说板书。学生描红。

(4)相机用部分字组词。

2.教学两个偏旁。

出示两个偏旁,学生认读。

3.学习写“盘”、“旋”、“摇”

(1)分析字形结构。

(2)生提醒其他小朋友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哪些笔画容易写错)

(3)教师板演生字。生描红。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用“已经”说话。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老鹰和小鹰的对话,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

2.分角色朗读课文。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读书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检查词语的认读情况。

2.小鹰一共学了几次飞,分别飞到了什么地方呢?

二、精读训练。

(一)第一次学飞(第1、2自然段)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轻声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用“_____”线画出小鹰和老鹰说的话。

(2)配上动作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小鹰和老鹰说的话。

2.全班交流。

(1)指名读。

出示句子:小鹰高兴地喊起来:“我已经会飞啦!”

老鹰摇摇头说:“飞得只比大树高,还不算会飞。”

抓住“高兴”“喊”“已经”“啦”指导朗读。

(2)用“已经”说一句话吗?请小朋友同桌两个说说。

(3)小鹰认为自己已经会飞了,觉得非常了不起,老鹰是怎么认为的?

指导朗读。

分角色朗读。

(二)第二次学飞(第3、4自然段)

1.出示学法。

(1)轻声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用“_____”线画出小鹰和老鹰说的话。

(2)配上动作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小鹰和老鹰说的话。

现在也请小朋友按照这种学习方法自己去学习小鹰的第二次学飞,也就是第3——4自然段。

2.学生自己去学习小鹰第二次学飞。

(1)出示第二次学飞情景

全班交流:小鹰第二次学飞中说了些什么话,老鹰又说了什么?

生:小鹰它又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

老鹰又摇摇头说:“飞得只比大山高,还不算会飞。”

(出示句子)理解句子并抓住“又高兴”“喊”“真的”指导朗读。

3.第三次学飞(第5、6自然段)

(1)小组合作学习:自己用刚才学习小鹰前两次学飞的方法。

①自由读第5——6自然段,然后用“_____”线画出小鹰和老鹰说的话。

②想一想应该为小鹰和老鹰说的话配上什么动作。

③在小组内展示一下。

(2)在第三次飞到了(出示第三次学飞的情景)高空,小鹰和老鹰都说了些什么话?

全班交流。(出示句子)

重点指导“急促地喘着气”“鼓起劲”“飞呀,飞呀”“盘旋”等词语理解并指导朗读。

老鹰对小鹰的要求一次比一次高,其实老鹰是希望小鹰……

如果你是小鹰你会怎么做呢?

多么勤奋的小鹰呀,因为小鹰知道学习是无止境的,所以勇敢地、勤奋地向上飞,这才能学到真本领呢!

分角色朗读全文。

三、总结课文。

我们和小鹰对比一下,在学习上,你有像小鹰前两次学飞这样骄傲过吗?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以后会怎么做呢?

希望你们也能像小鹰那样虚心的学习知识,那你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送给你们四个成语“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学无止境一往无前”。

四、指导写字。

板书设计

8小鹰学飞

白云(图)

学无止境

大山(图)

大树(图)

9青蛙看海

首案编写:谢书兰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顶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养成教育训练点

正确、流利地读课文,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想办法记住生字“登、善、展”。

2.认识不同的说话格式。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9.青蛙看海

2.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学生边说教师边在题目旁打问号。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讨论:青蛙看到大海了吗?怎么看到的?

2.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减字,不回读。

3.检查自读效果。

4.(出示一类生词)苍鹰登上吸了一口气一双

善于展翅失望石阶一级喝水

(1)自己读词。

(2)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双”、“展”、“失”、“善”:都读翘舌音,不读平舌音。

“苍”;读平舌音。

(3)带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齐读词语。

(5)给生字找朋友。

5.(出示二类生字)

(1)齐读词语两遍。

(2)去掉拼音后齐读一遍.

6.再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7.指名分段读课文。

其他同学注意听,听完后点评点评。

三、初步理解内容

1.再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读后讨论、补充。

四、教学生字

1.(出示词卡)读读生字。

2.在字形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登”:“”字头的三、四笔都是短撒,不要写错。

“吸”、“级”:右边的横折折撤是一笔,不要写成两笔。

“善”:中间两点不要出头。

“展”:下面部分不能多一撤。

3.看课后笔顺表,自学生字并描红。

4.反馈检查。

5.指导写字。

苍:上下结构,上小下大,中间的撤捺要舒展。

善:第9笔横要写长些。

双:左边的‘又”的捺变为点。

6.教师范写生字。

7.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8.反馈,评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体会青蛙看海的不易,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议论、想像懂得要想达到理想的彼岸,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看,这是哪儿?大海怎么样?你们喜欢大海吗?有只小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去看看大海,(教师板画大海,简短的几条线。)可是有一座大山挡在它的面前,(教师板画山。)你们能帮它想想办法吗?

二、学习1-3自然段

1.青蛙是多么渴望能看到大海啊!这时一只苍鹰飞来,为青蛙指明了方向。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呢?请小朋友打开书,认真读一读(1、2、3)三个小节,边读边想象他们说话的样儿。

学生自由练习读。

2.他们说了些什么?我想请两个小朋友来读一读,谁来读苍鹰的话?青蛙的话谁想读?其余的小朋友边听边想:青蛙怎样才能看到海呢?学生读。

3.指名回答:青蛙要怎样才能看到海呢?小朋友们想象一下,那会是一座怎样的山?师随机在黑板上简笔画。

现在老师就是青蛙,你是苍鹰,请你将那座山指给我看看。指导、评议。

4.青蛙看了看这座山,忍不住——引说:吸了口凉气。学生回答后出示第二小节:

“天哪,这么高的山!”青蛙吸了口凉气(用红色显示),“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

(1)小朋友,“吸了口凉气”是什么样儿?学生表演,请演得好的小朋友到前面来做给大家看看。

(2)青蛙为什么吸了口凉气啊?指名学生回答。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画“高山、白云”:小朋友看,这座山实在是太高了,比我们学校的教学楼要高几十倍呢。瞧,这座山已经冲入了云层,就连白云呀,也漂浮在半山腰了。老师不由得想到了首诗----引说: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登这么高的山,对于青蛙来说,实在是太难了,难怪它要——(引说)吸了口凉气呢!

(3)那青蛙是怎么说这句话的呢?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5.小朋友,青蛙能不能不登上这座山去看海?我们来听听,苍鹰又是怎么说的?指名读。

三、学习4-12自然段

1.过渡:青蛙一心想要去看海,可是这座山又高又陡,青蛙既没有一双——(引说)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哎,美好的愿望不能实现了,青蛙是多么——指名回答。是啊,它非常伤心、难受、失望,都快要哭了!

2.就在这时,一只小松鼠跳出来,帮助、鼓励它,和它一起登上了山顶。

3.青蛙登上山顶的过程,课文的4-11小节写得非常精彩,我们来读一读吧。学生自由练习读。

4.指名分角色读:青蛙是怎样登上山顶的呢?这次我想请三个小朋友来读给大家听。

(1)读“你想看海吗?”时,师:呀,这只松鼠真热情,你再说一次。

(2)“是啊,……我上不去。”师:青蛙,你说这句话时,是什么心情?再试试。

(3)“这有什么难的!”师:青蛙,你还像刚才那样失望吗?现在怎么样?学生一起来说说。

5.还有谁想来试一试吗?同桌练习读。

6.现在我就是松鼠,哪只小青蛙想上来?

(1)指名一人跟老师配合表演,一直演到一级一级地往上跳。这时老师说:小朋友们,来,让我们一起跟着青蛙一级一级地往上跳。(师:一级,两级,三级,四级……,继续跳,不要停,看,快要到山顶了。)

(2)老师喘着气说:真是累坏了,小朋友,我们在平地上才跳了这么几下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青蛙登这么高的山,(手势)会怎么样?

(3)是啊,青蛙就更累,更辛苦了,那这句话该怎么读呢?

出示句子:

就这样,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累了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喝点山泉水。

①指名读。

②小朋友想一想:青蛙渴成什么样儿了?累成什么样儿了?

老师用动作和语言提示学生想象练说:跳啊跳啊,它口干了,喉咙口就像有一把火在燃烧,它……跳了几级,它的腿又酸又疼,它……跳啊跳啊,它的手脚磨破了皮,鲜血直往下流,它……忽然它一不小心跌倒了……跳啊跳啊,它累得筋疲力尽,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它……

③我相信有了刚才的体会,这句话你们会读得更好!指名读,齐读。

7.小朋友,既然青蛙遇到了这么多的困难,我们就劝劝它,回去吧,不爬高山了,不去看大海了,回去吧?为什么呀?

8.那好,就让我们一起跟着青蛙去看大海吧,快看,青蛙离山顶越来越近了,让我们一起来开心地宣布(出示句子,学生读):

不知不觉,它们已经跳完了石阶,到达了山顶。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同时黑板画大海)

9.小青蛙们,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四、总结延伸。

1.提升:小朋友们,青蛙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一级一级地往上攀登,终于成功地到达了山顶看见了大海,实现了自己美好的愿望。这真是——(指名说)有志者事竟成。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老师不由得想起了我们在练习3里面学过了一句古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延伸:有一只乌龟,长期生活在小河边,听说青蛙看到了大海,非常羡慕,也想去看看,可是它一想到路途中会遇到那么多困难,有点退缩了。小青蛙们,请你想一句话来鼓励鼓励它,好吗?

3.总结:小朋友们,未来的日子里,你们也会在学习和生活的道路上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希望你们也能像青蛙那样,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

板书设计

青蛙看海

坚持不懈

10狼和小羊

首案编写:谢书兰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是找借口做坏事,它们是不讲道理的。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是狼三次找碴儿的经过。

习惯养成教育训练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读通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新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听过很多狼的故事,你们认识的狼都是怎样的呀?(狼是凶恶的,贪心的。)

2.板书课题,教学“狼”。

指名拼读,读准边音。

3.看到“狼和小羊”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试着理解新词,不懂的做上记号。

2.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三、检查自读效果。

1.多媒体出示

弄脏温和亲爱倒流背地里啊

扑去找碴儿吃惊骂我可怜

提醒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

2.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长句子。

四、再读课文。

思考: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狼找了几次碴儿?狼为什么要找碴儿?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2.说说怎么记住字形,写的时候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生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读好狼和小羊的对话。

2.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让学生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是找借口做坏事,他们是不讲道理的,应该勇敢机智的作斗争。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狼说的话是故意找碴儿,读好狼和小羊的对话。

教学难点

理解狼为什么找碴儿,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是找借口做坏事,他们是不讲道理的,应该勇敢机智的作斗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1.出示狼的图片,这是一只——狼

出示小羊的图片,这是一只——小羊

师:狼和羊相遇了,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故事《狼和小羊》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狼”。

(1)出示“狼”齐读。

(2)还记得写好这个应注意些什么?

(3)点评。

过渡:狼来到小溪边,看见小羊在那儿喝水,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二、梳理文章脉络,整体了解课文

1.请看动画片,看完后告诉老师(播放课件)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生:狼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板书:故意找碴儿)

2.指导读词,注意读好儿化音。什么叫“故意找碴儿”?(有意、存心的找理由、找借口、挑毛病、没事找事……)

3.狼为了想吃小羊,一共找了几次碴儿?(三次)

师:请小朋友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狼找碴的话用“—”划下来,把小羊反驳的话用“﹏﹏﹏”划下来,再认真地读一读。

三、学习2、3自然段(第一次找碴儿)

1.指名读第一次狼找碴儿的话:“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

2.想一想:你觉得狼说的话有道理吗?(没有)说说理由。

指名学生指图说一说,狼和羊的位置及水流方向理解狼说的话没道理。

3.出示反问句:“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

什么意思?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我不会把您喝的水弄脏。

师:这个问句表示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句子中,这样的句子就叫反问句。男女生各读一句,感受一下反问句。

4.指导读狼说的话。

自由练读。注意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读出自己的感受!用责问的口气来读。

5.面对狼的第一次找碴儿,小羊是怎样回答的?指名说。

小羊回答狼的话时,心情怎样?

生:害怕、吃了一惊(做个吃了一惊的表情)

态度如何?(温和)

从“亲爱的狼先生、您”等词语中可以体会到小羊怎么样?(有礼貌、善良、温和、讲道理……)

6.指名用温和的口气读小羊说的话。

7.多种形式角色朗读。

过渡:狼第一次找碴儿没有成功,被小羊反驳了,他会放弃吗?(不会)第二次他又找了什么碴儿呢?

四、学习4—6自然段(第二、三次找碴儿)

1.指名读狼第二次找碴儿的话。

狼第二次找碴儿时是什么样子?(气冲冲地)

(做个气冲冲的样子给大家看看)

2.狼说的话有道理吗?(没有)为什么?(小羊还没出生)

师:是呀!小羊还没出生,狼却说小羊经常骂他,小羊多委屈呀!喊了起来——“啊,这是不可能的,去年我还没出生呢!”

3.同桌之间分角色练习朗读。

指名读,评价。(读出狼气冲冲的样子和蛮不讲理的口气,小羊的可怜、委屈)

过渡:狼两次找碴儿都被小羊反驳了,此时的狼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4.师引读:狼已经等不及了,不想在——争辩了,于是大声喊道:——“你这个小坏蛋,骂我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

“骂我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什么意思?默读最后一段,边读边想,想好后告诉大家。

交流:说说你的理解。

5.指名读狼第三次说的话。男生读、全班读。

师:好凶啊!狼露出了他的本来面目,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

五、总结并揭示寓意

过渡:狼真是太坏了,小羊真是太可怜了。我们再回过头来读读狼和小羊的对话吧!

1.分角色朗读、表演。

师:课件出示对话,注意看括号里的提示语。

(1)男女生分角色读。

(2)上台表演。

2.揭示寓意

(1)师:狼真是个大坏蛋,一心想吃小羊,假如你就是这只小羊,你有什么好办法对付他?

学生自由发言。

文中的小羊是怎样做的呢?板书:讲道理

(2)师总结: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找借口做坏事,他们是不讲道理的,我们应该勇敢机智地做斗争。

板书:斗智斗勇

(3)出示伊索名言:存心要干凶恶残酷的坏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

齐读。

六、拓展延伸

狼向小羊扑去的时候,小羊会怎么做?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小朋友们展开自己的想象,以下面这句话为开头,将这个故事继续编下去。

出示:《狼和小羊》续编

狼不想再争辩了,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

七、作业

1、续编《狼和小羊》,编好后,试着写下来。

2、《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狼来了》、《乌鸦喝水》这些故事都是出自《伊索寓言》回家读一读这本书。

板书

10狼和小羊

故意找碴儿

狼羊

讲道理

斗智斗勇

11狐狸和乌鸦

首案编写:谢书兰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就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和朗读狐狸对乌鸦三次说的话。

2.理解课文的寓意。

3.学会掌握10个生字的音、形、义。

养成教育训练点

养成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的习惯和正确的写字姿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

教学重难点把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认识狐狸和乌鸦吗?

出示挂图,启发学生讲解乌鸦的特点和狐狸的本性。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个童话故事,讲的就是狐狸和乌鸦之间发生的故事。

2.板书课题,教学词语:狐狸

指名拼读,狸是边音,单独读时是第三声,连词读时是轻声。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

(1)画出词语,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读出生字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3)把句子读通顺,读连贯。

2.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

叼着一片肉眼珠一转羽毛差不多

刚一开口一溜烟狐狸一棵馋

指名读,开火车读。

(2)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共同评议,纠正字音。

重点指导:

他看见乌鸦正站在树枝上。

狐狸馋得直留口水。

“正、直”读时不能把句子读破。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说说怎么记。

2.指导写字。

3.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就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狐狸三次对乌鸦说话及乌鸦三次听后的不同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狐狸是怎样骗到乌鸦嘴里的这片肉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二、精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段有几句话?从这里你知道什么?(两句话。知道乌鸦住在树上的窝里,狐狸住在树下的洞里。他们是邻居,彼此是了解的。)

2.默读课文2—3自然段。

思考:乌鸦与狐狸的故事是怎么发生的?找出最能说明原因的句子。

(乌鸦找到一片肉,高兴地站在树枝上,狐狸见了直流口水,想吃这片肉。点拨“直流”的意思。)

3.重点讲读4—7自然段。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划)思考:

(1)狐狸对乌鸦说了几次话?每次都是怎么说的?为什么这样说?

(2)乌鸦每次听了狐狸的话是怎么想的?有什么反应?结果怎样?

学生回答时,教师相机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点拨,结合看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狐狸“想了想”,它想什么呢?

(狐狸暗暗打主意,想鬼点子,让乌鸦张口把肉掉下来。)

狐狸对乌鸦说了三次话:

第一次:“笑着”是装出一副笑脸,“您”是“你”的尊称,为的是讨好乌鸦。

第二次:称“亲爱的乌鸦”、问孩子好,表示亲近、关心,再次讨好乌鸦。

第三次:“羽毛漂亮”、“嗓子好”,会唱歌,为了奉承,别有用心地吹捧——使乌鸦张口。

相机指导读狐狸的话。

想一想,狐狸说这些话是真心的吗?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评议。

乌鸦听了狐狸的话。

第一次:“不作声”,觉得狐狸的话虽然好听,但嘴里有肉不便回答。

第二次:“看了一眼,还是不作声”,乌鸦有点动心了,但还是怕丢了肉,还有所警惕。

第三次:得意极了,高兴得把一切都忘了,也忘了嘴里的肉,结果乌鸦受骗了,狐狸的骗局得逞。

4.朗读指导:结合教师上述点拨之处,理解课文,体会狐狸和乌鸦各自的心情,读出不同的语气:

狐狸:

第一次,尊敬、问候的语气。(讨好)

第二次,亲近、关切的语气。(献媚)

第三次,夸奖、赞美的语气。(巴结)

乌鸦:表现是愿听好话,越听越高兴,读“哇……”时,声音要适当放低、拉长。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1.同学二人分角色朗读。

2.全班指名分角色朗读。进行课本剧表演。

四、理解寓意

1.课文中写了一只怎样的狐狸和一只怎样的乌鸦?

乌鸦嘴里的肉被骗走后,它会怎么想?你们想对乌鸦说些什么?

2.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什么道理?

这是一只狡猾的狐狸和一只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乌鸦。懂得别有用心的人做坏事,总要采用狡猾的欺骗手段,花言巧语,阿谀奉称,如果你只喜欢听别人的奉承话,就容易失去警惕,受骗上当。

三、识记字形

重点指导以下字形。

学习两个新偏旁。

肉:共6笔,和“内”相比较记忆。

转:第4笔是提,第7笔是竖折折。

赔:第4笔是点。

差:半包围结构,和“着”相比较记忆。

板书设计

狐狸和乌鸦

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

延伸阅读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苏教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苏教版)

本单元围绕一个“情”字组织了四篇课文《秋游》、《再见了北京》、《英英学古诗》和《乡下孩子》,课文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秋游》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气的秋景图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快心情。《再见了北京》则表达了中国人民爱国强国的满腔豪情。《英英学古诗》通过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让学生沉浸在《静夜思》的意境中感悟古人的思乡之情。与此同时学生又学会了对话的语言表达形式。《乡下孩子》则是一首反映农村孩子童年生活的诗歌读起来如沐阳光勾起了孩子对童年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这四篇课文都配有生动、形象的彩图,我们在学习中仔细地观察图画并展开想象,借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

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单元37个生字认识26个二会字学会“青和里”两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4.记住汉语拼音的大写字母为学习音序查字典做好准备。

5.读背成语和《三字经》里的几句话积累成语。

6.让学生学会在日常交际活动中有礼貌地提出请求文明交际。

单元教学重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并能用所学的两个新偏旁组字。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单元生字。

3.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4.以朗读为主线体味情感受到爱国热情的浸染。

单元教学难点

1.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2.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

3.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来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

4.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的训练。

课时安排

《秋游》…………………………2课时

《再见了北京》…………………3课时

《英英学古诗》…………………3课时

《乡下孩子》……………………3课时

1秋游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

1.学会抓住景物的特征,抒发自己的情感。

2.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养成教育训练点:

1.培养学生积极朗读、乐于背诵的习惯。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初步感受秋天美好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喜欢秋天么?喜欢秋天什么?秋天这么美,这么好,你们喜欢吗?你们想出去玩玩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和课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到郊外去“秋游”。

二、板书课题,解题

1.请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课题。

2.齐读课题。

3.“秋游“是什么意思呢?指名说说。对,秋游就是秋天出去游玩的意思。

4.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自由发问。

5.过渡:秋天到哪儿去游玩?看些什么,玩些什么,看看图,读读课文就知道了。(出示投影)

三、指导看图

1.我们按什么顺序来观察一幅图呢?从上到下观察一下,看看,秋天的天空、田野是什么样的?

2.秋天的天空怎么样?你们看白云像什么?

秋天农田里哪些庄稼成熟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草地上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呢?他们是怎么玩的?小朋友有的(),有的(),有的()。要求学生用“有的”组成句式说话。

四、初读指导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小节号。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画出课文中带有田字格中生字的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重点领会“郊外、追逐、打滚儿“的意思。

(2)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评价。

3.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提出了什么问题?现在你们能回答了吗?

理清脉络,出示思考题:课文四个自然段的意思分别写在了下面,对照课文想一想,在前面的括号里填上序号。

()同学们玩得很高兴。

()同学们跟老师到郊外游玩。

()天空美。

()农田美。

想一想,给每个自然段选择正确的意思。如果想不出,可以再读读课文。

4.同学们已经把课文初步读懂了,让我们齐读课文。

五、教学生字

1.自学课后的生字笔顺表,把生字的笔顺描一遍。用学过的识字、记字方法自学生字。

2.你在生字的字形上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

兔:最后一笔是小兔的尾巴,不能丢。

凉:“两点水旁”,与“冷”有关,不能写成“三点水旁”。

逐:第七笔是“点”,不能写成“捺”。

3.刚才在描红中,你们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呢?谁来帮帮这些同学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并范写。

4.学生观察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名说说。

5.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所学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并积累词汇。

2.指导有感情地的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能不能先说“天气渐渐凉了”,再说“秋风起了”?(因为是秋风先起的,天气才渐渐变凉的。)

(3)出示:A、天气凉了。

B、天气渐渐凉了。

比较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第二句加了“渐渐”后好在哪里。(说明天气不是一下子凉的,而是慢慢变凉的)。并指出“渐渐”的近义词就是“慢慢”。

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秋游要到郊外呢?郊外是什么地方呢?

(1)过渡: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看到了些什美丽的景象呢?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想想天空、农田美在什么地方?用笔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交流。

(2)学生作全班的交流:

①“蓝蓝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你们可以为“蓝蓝”换个词语吗?

(蔚蓝、碧蓝、瓦蓝、水蓝、天蓝……)

②除了写天空的颜色以外,还写了天空的什么?(大——一望无际)

还有哪些词语也表示“一望无际”这个意思呢?(一望无垠、无边无际……)

③天空中白云又是怎样的呢?它像什么?指名说说,用上“有时像……有时像……”说上一长句话,看谁说得又美又生动。

④让我们美美地来读好第二小节吧。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⑤农田也美,你从哪些句子中可以读出来?指名读第三小节。

⑥出示:A、稻子黄,高粱红,棉花白。

B、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这两句话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加了个“了”有什么变化?(第一句话只说出了庄稼的颜色,第二句话还说出了这些庄稼都成熟了。)

⑦庄稼成熟了,农民们的心情怎么样呢?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第三小节。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老师范读。

(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想想什么是“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谁能来试试。

(3)第二句说了什么?“奔跑”和“追逐”两个词语完全相同吗?

(4)这一段第一句用“有的……有的……”,第二句用“大家”,想想有什么不同?

(5)“多开心哪”表示什么样的语气?学生练读。

(6)齐读第四小节。

4.总结:这篇课文写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秋天的天空和农田都很美,大家玩得很开心。你读了有什么感受?

5.秋天的郊外是多么美丽啊,同学们也玩得很开心,让我们把这美好的情景永远留在脑海中,好吗?有感情地齐读整篇课文。

三、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背诵课文。

2.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写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朗读和背诵指导

1.指名读课文。

2.这篇课文里哪一句表达了人们欢乐的心情?所以整个课文都要用欢乐喜悦的语气读。

(1)第一自然段用陈述口吻,要读得平缓。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2)第二自然段的“蓝蓝”、“白”、要重读;“一望无边”、“有时像”要读得慢;“几朵白云”、“一群白兔”、“几只绵羊”要读得轻快,流露出喜悦心情。

(3)第三段的“黄了”、“红了”、“白了”要重读。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第四段中三个“有的”,声音要逐步提高,语速加快;“大家”、“多开心”要重音读,读得缓慢。

教师范读。

3.个人练读。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齐读。

4.读得真好!愿意把这美好的秋景永远留下来吗?让我们把这篇课文背诵下来吧!学生看图或看板书来练习背诵课文。

5.指名背诵课文,师生齐背课文。

二、说话指导

1.齐读课文的第四小节,体会“有的……有的……还有的……”一般会用在什么情况下?

2.提供句式练习说话。

(1)在操场上,小朋友们有的,有的,还有的,大家玩得多开心哪!

(2)放学后,值日生留下来打扫卫生,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多!

3.讨论交流:在农贸市场里,在商场里,在家里过年时……

板书设计:

秋游

天空美蓝天白云

同学们看到农田美黄红白

游玩开心有的……有的……有的……

2、再见了,北京!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通过朗读,初步感受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理解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低年级学生对奥运知识了解不多,可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多种方式了解奥运会的由来、申办及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等相关知识。

2.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养成教育训练点:

1.培养学生勤于朗读背诵的习惯。

2.初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播放视频歌曲《我和你》,师:这首歌是什么活动的主题歌?

2.说说对奥运会的认识。

学生自由交流自己对奥运会的一些了解。

(北京奥运会是2008年8月8日举行的,历时17天。2008年8月24,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我国的首都北京圆满落下帷幕,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告别北京。当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内,举行了盛大的奥运会闭幕式。)

3.出示鸟巢图片,师:为什么加双引号?2008年8月24日晚,在鸟巢里,我们就要说——再见了,北京!(板书课题,生齐读)

4.奥运会闭幕式上究竟是怎样的情景呢?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和观众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小朋友们打开书,仔细地读一读第2课,注意把字音读准了。读通句子。

二、初读感知

1.检查自读情况

(1)齐读课文,思考:两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2)教学生字词

A出示第一批生字词

北京时间五环旗表演几名

飞机场上运动员朋友外国

B领读,指名读。注意“京,名,场,朋”是后鼻音。

需要重点理解的词语:

北京时间:我国的标准时。

五环旗(插入图片):奥运会会旗,旗面白色,上面有五个环,分别为蓝,黄,黑,绿,红五种颜色。这五种颜色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地区:蓝代表欧洲,黄色代表亚洲,黑色代表非洲,绿色代表大洋州,红色代表美洲。五个环套在一起说明全世界人民团结在一起。

C逐排出示第二批生字词

帷幕舷梯仿佛燃烧熄灭留恋不舍绚烂

抛向卓越友谊尊重侧重

读音指导。

读这些词句,要在头脑中出现画面。

2.指导读好长句子,注意停顿:

A在“鸟巢”上空飘扬了17天的五环旗已经缓缓降下。

B他们深情回望着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以微笑告别北京;

C如同将一束束绚烂的鲜花抛向天空。

3.齐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4.出示填空:奥运会的会旗是()。

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是“()”。

奥运会场熊熊燃烧的火叫奥运()。

“落下帷幕”就是奥运会()了。

学生根据朗读与预习填写。

三、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三个字

场:共六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还要注意左右穿插。重点要记住右边的笔画,右边的第一个笔画是横折折钩,第二笔和第三笔都是撇。

名:共六画,上下结构。上面部分起笔是撇,第二笔是横撇,第三笔是点。

米:共六画,独体字。

2.其他着重要讲的描红的字。

国:共八画,全包围结构。

机:共六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还要注意左右穿插,最后一画的名称是横折弯钩。

3.描红,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北京奥运会是2008年8月8日举行的,历时17天。2008年8月24,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我国的首都北京圆满落下帷幕,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告别北京。当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内,举行了盛大的奥运会闭幕式。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再见了,北京!》,学生齐读课题。朗读课文。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奥运会有了一些,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填空:奥运会的会旗是()。

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是“()”。

奥运会场熊熊燃烧的火叫奥运()。

“落下帷幕”就是奥运会()了。

二、精读训练

1.出示第一自然段的一二两句,指名朗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闭幕式的时间,地点,奥运会历时17天)

2.北京奥运会即将结束,此时人们的心情怎样?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舷梯”视频,学生观看。

(1)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可以结合课文“表演台上……渐渐熄灭”)

(2)出示:表演台上……渐渐熄灭。

奥运会就要闭幕了,如果你在现场,心情会如何?

(3)北京奥运会即将结束,此时人们的心情怎样?在文中找一找。

找出课文中表达人们心情的词语。逐字逐词地理解“无尽的留恋与不舍”。

无:没有。尽:完。无尽:没有完。形容很多。

不舍:舍不得。

留恋:不舍得,不想离开。(教参上写的是“不忍舍弃或离开”,在实际教学时,我临时想到用了这两个更通俗易懂的词语。)

多媒体展示主办城市的热情好客、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风民俗等。

(4)带领学生品读第二至五句,品味每一句话中的“无尽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A.学习第二句时,让学生读,说说哪些词语看出了人们“无尽的留恋与不舍”这种感情?学生很容易找出“缓缓”。但是这里写五环旗慢慢落下,不是写人们,为什么也看得出这种感情呢?这个问题当时学生没有反应过来,由老师来一句带过:“因为人们望着五环旗缓缓落下,代表着这届奥运会即将结束,所以很不舍得,在这里‘缓缓’就代表着人们的这种心情。

B.学习第三句时,学生能抓住“深情回望”“微笑告别”来理解这种情感,但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引导学生理解“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代表了什么?代表了奥运会,代表了中国。奥委会主席的评价“无与伦比的奥运会”——没有哪个国家举办的奥运会能达到这个水平这个程度这个规模。看出北京奥运会办得怎么样?——生:很成功,令人满意……再读第三句。

C.学习第四句时,反复读歌词。

师:世界各国人民永远是一家人,追求和平是人类共同的心愿,也是举办奥运会的一个目的。

再读歌词。

一家人就要分离了,怎能不带着——

生读板书——无尽的留恋与不舍。

师:连高达8米的奥运圣火也被此情此景深深感染了——

生读第五句话,“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渐渐熄灭。”

师:人们在心中默念,指课题:

生深情读课题。

学完第一自然段,老师深情总结,这一自然段主要写圣火熄灭时的场面,表达了人们无尽的留恋与不舍。(板书:圣火熄灭)

(5)配歌曲《我和你》,学生齐读二至五句。

3.自然过渡:

(1)师:第二自然段写的是另一个场面,板书:人们狂欢同样也表达了人们无尽的留恋与不舍。一起来读读。

(2)出示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绚烂的烟花)

出示视频:奥运会闭幕式焰火,让学生亲身感受,然后说说你看到的。理解“礼花四起”“绚烂”。

(3)出示:这时,北京城礼花四起,如同将一束束绚烂的鲜花抛向天空。理解“如同”。读句时,读出狂欢时的高兴与兴奋。“抛”字在此理解。

(4)出示:人们不分肤色,不分年龄,唱啊,跳啊,欢呼啊,拥抱啊!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感染着全场的每一个人。

A.理解“不分肤色,不分年龄“:在电视里看到奥运会上有中国人,有外国人,外国人还有很多黑人。在历史上的奥运会曾发生过种族歧视事件,从1904年开始,政府就规定,黑人运动员不得进入赛场。1912年第五届瑞典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索普因为是印弟安人而被取消了金牌。而我们的北京奥运会没有歧视任何人,人人平等,只要通过你的努力就能拿到奖牌。所以说不分肤色。奥运会会不仅年轻人喜欢,老老少少都喜欢,所以说不分年龄。

B.读第二句,问有几个“啊”,看出了什么?学生能很明白地说出人们狂欢时的激动、开心、兴奋。通过朗读来感受。

C.读第三句。重点理解三个词“卓越”“友谊”“尊重”。

师:“卓越”就是非常好,非常棒。这届奥运会就办得非常好,是一届卓越的奥运会。奥运会追求的是卓越的精神,要求大家“更快,更高,更强!”比如运动员们不断拼博,不断刷新世界纪录,追求的就是这种好了更好,非常好的卓越的精神。

“友谊和尊重”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再读读《我和你》的歌词。

生读文中歌词。

师:看,我和你是朋友,一家人,心连心。这就是说世界各国人民都很友好,和平相处,这就是友谊和尊重。这就是奥运精神。

(5)出示:奥运会闭幕了,但是人们仍然停留在场馆里,迟迟不愿离去。

A.师: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再回到板书“无尽的留恋与不舍”。

理解“留恋”“和”“停留”,前者表示心情,后者表示人本身。

B.人们为什么不愿离去?(因为奥运会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人们不想结束这种欢乐。)让我们在《我和你》的歌声中再次去体会奥运会带给我们的快乐,齐读课文。

3、英英学古诗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3.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教学难点

背诵《静夜思》,并理解这首诗的诗意。

养成教育训练点:

1.培养学生勤于朗读、背诵的习惯。

2.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积累语言的兴趣。

教具准备:

投影片、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谁能背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一个小学生把在校学习的一首古诗背给奶奶听的。

二、板书课题。(3英英学古诗)

三、初读课文

1.看图出示投影片。

学生说图意。

小结画面上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

两个人有说有应,这叫对话。

2.自学课文。

(1)教师讲述对话的书面形式。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会读本课生字,识记字形。

(4)理解下列词语

故乡明亮意思不由得家乡唐代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

教一首故乡静意思

(2)指名读准每个带点的字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故乡唐代不由得

4.通读课文

轻声读课文,指名读,齐读,分角色对话。

指出:文中人物名只默记心中,不读出来。

5.理清脉络

课文中英英和奶奶各说了几次?

(英英三次,奶奶二次)

每次各人都说了些什么?

小结:英英和奶奶的对话里有说有应,有问有答。内容完整,层次清楚。

我们平时和人对话也要注意互相对应,把话说清楚。

过渡:英英学习的是哪首古诗,我们下节课再认真学一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2.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读懂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课题,解释诗题。

“静夜”意思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说“静夜思”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的思念。

2.看图。

出示投影片《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那里看出来的?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习。

第一句

(1)指名读。

(2)这句诗,英英是怎样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

(3)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

理解“霜”、“疑是”。

第二句

(1)指名读。

(2)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举头?

(3)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明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当他想念故乡时,头还是抬着望月亮吗?诗里是怎么说的?

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齐读《静夜思》。

4.朗读指导。

(1)用“/”画出句中的停顿。

(2)“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3)“光”、“霜”、“乡”要读得清晰。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

小朋友们,你们学习这篇课文以后,对学习古诗有什么认识,可以谈谈。

三、指导背诵《静夜思》

1.听录音欣赏。

2.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3.分两个大组,交替背,听各一次。

四、写字指导

1.按笔顺描红的生字。代、英、举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诗、意

五、作业练习

1.描红练习。

2.比一比,再分别组词。

波()代()

披()袋()

3.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英英学古诗

诗句-----背下来

诗意——-理解

作者——-了解

4、乡下孩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培养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积极朗读诗歌、背诵诗歌的习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观察、启发他们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学生农村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3—4)

1.出示课文录像:

请小朋友看一段录像,看谁看得最仔细,最认真!等会老师要请小朋友来说说,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放录像,学生欣赏)。

2.交流:(农田、小河、五颜六色的野花、小朋友在采野花、喂猪、挖野菜)

说得真好,说明小朋友看得很细心,那么看了这段录像,你们感觉怎么样?(景色很美、小朋友很开心)

3.是呀,我们乡下农村的景色是那么美,小动物是那么可爱,乡下的孩子们生活更是多姿多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乡下孩子的幸福生活(贴课题)——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4)

1.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边听边展开想象的翅膀,等会把你的感受告诉老师。

2.播放配乐朗读——生说自己的感受。

3.打开书自己大声地读读课文,你特别喜欢的那个小节多读几遍。

指名学生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生评价。

三、细读

1.学习第一节:(10)

(1)乡下孩子在他们的爸爸妈妈眼里是什么样的呢?

谁来读第1小节?(出示)

老师听出来了,真是个可爱的孩子。

(2)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一小节,看哪个小朋友能最先完成这个填空:

示:乡下孩子是__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__。

指名回答——齐说。

(3)小朋友,闭上眼睛(音乐起)此刻你就躺在妈妈的怀里,尽情享受着妈妈的慈爱,妈妈轻轻拍着你的背,给你讲故事,你悄悄给妈妈讲学校里发生的事情,给妈妈唱学过的歌儿……

(音乐停),小朋友,这时候你感觉怎么样啊?(学生说)

是呀,在妈妈的怀里,孩子多象一只欢快的小黄鹂呀!

(4)(音乐起)请小朋友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趴在爸爸背上,爸爸带你来到田野里逮蚂蚱,捉蝴蝶,来到鱼塘边钓鱼,你感觉怎样?——学生说

对呀,和爸爸在一起的时光是多么快乐呀,刚才老师还看到有的小朋友边想边露出了笑脸,多灿烂呀,真象那盛开的野菊花,美极了!

(5)让我们伴着音乐再次感受乡下孩子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贴“幸福”)

——拿起书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第一小节。

2.学习第2、3节(15)

(1)乡下孩子的生活可有趣啦!请小朋友自由读读2、3小节,看看他们平时都做些什么?

(2)指名一对小伙伴读(评价)——生回答,师相机画出。

(3)假如你是乡下孩子,在这些事中你最喜欢做什么?为什么?

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还有谁也喜欢读的,一起读读。

(4)小朋友,(师指图)除了课文上的这些事,你还想做些什么呢?

(采野花、拾稻穗、割青草、逮蚂蚱……)

(5)采了野花,拾了稻穗、割了青草有什么用呢?你能照着课文里的样子也来说一说吗?

出示:采一束野花,____________________。

拾一把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

割一篮青草,____________________。

捉几只蚂蚱,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朋友看着图自己练练看,指名说。

(6)刚才我们是一句一句说的,现在你能连起来说两三句吗?

说的真好,相信小朋友会把第2、3小节读得更好,让大家仿佛看到乡下孩子们那有趣(贴)的生活——齐读。

3.学习第四小节(3)

(1)听了小朋友刚才的朗读,老师真想马上到田野里听听小鸟的歌唱,闻闻花草的芳香,做一回乡下孩子,快乐地生活在大自然中。你想吗?

请读读最后一小节,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

齐声有感情朗读第四小节。

(2)出示“旷野”词卡,师述:“旷野就是空旷的原野。”指名读好词语。

(3)农村虽然没有城市繁华,但是这里有阳光,有旷野,孩子们多快乐呀。

谁再来读第四小节。——男女生比赛读。

四、再读,背诵(4)

1.乡下美,乡下的孩子更可爱,喜欢乡下吗?让我们一齐读儿歌,把你的喜爱读出来,加上动作试试,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我们就是乡下孩子,让我们一起把这首儿歌读好。

2.这么美的儿歌能永远记在脑海里该多好啊!

小朋友自己试着背背——指名背——齐背

五、小结

今天老师带你们到乡下去游玩了一番,感受到那里的孩子们生活(贴)是多么幸福、有趣、快乐,真让人羡慕。

六、作业:

建议小朋友利用节假日,去周围走一走,看一看,把你看到的有趣的事告诉大家。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一个偏旁,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乡下孩子丰富多彩的生活,现在谁来说说乡下孩子丰富多彩的生活呢?

2.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

1.分自然段逐段背诵。

2.情景引背——动作表演背诵。

3.同桌互背——齐背——指名背诵。

三、教学生字

1.(出示词卡)打乱顺序读词。

2.自学课后笔顺,并按笔顺描红。

3.怎样才能把字写美观,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作指导。

野:里字旁,跟读两遍。“里”作偏旁时,最后一横变为提。

嘴:口字旁要写在横中线上方,右边的“此”、“角”都要写得扁一些,不能拉长。

坏: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怀:左窄右宽,下部齐平。

4.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仿写、临写。

5.反馈检查。

四、作业练习

1.把句子补充完整。

(1)()的蓝天上飘着()白云。

(2)()的黄叶()地落下来。

2.照样子,填词

一(只)蝴蝶(动听)的歌曲挖(野菜)

一()小鱼()的阳光编()

一()草叶()的野菊吹()

一()大马()的笑容洗()

五、补充读物

太阳花

有泥土,

就把根扎。

小小嫩芽儿,

经得起风吹雨打。

从来不娇生惯养,

太阳越晒棵越壮。

天天醒得早,

迎着太阳的笑脸儿开花。

1.谁已经和红色的字宝宝交上了朋友?向大家介绍你是怎么认识的?

2.你能从儿歌中找一个字,想出它的双胞胎吗?

3.给方框中的字宝宝开花。

4.读了这首儿歌,你还能想到哪儿有关花的儿歌、谜语、成语呢?

花言巧语花团锦簇百花齐放花好月圆花容月貌

5.作业:观察太阳花的样子,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捉蝴蝶

含草叶无忧无虑

乡下孩子的生活挖野菜自由自在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苏教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苏教版)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篇课文和一个练习。三篇课文分别是《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株紫丁香》和《有趣的发现》。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懂得道理。《送给盲婆婆的蛔蛔》是一首儿童叙事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诗文主题鲜明集中,人物形象生动,语言浅近明快,富有儿童情趣。《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散文诗。诗中用儿童的口吻说话,以一株紫丁香为寄托,从一个侧面塑造了人民教师辛勤工作、爱学生的美好形象,表达了少年儿童尊师爱师的真挚感情。诗文富有童趣,感情真挚,意象优美,是反复吟诵的好教材。《有趣的发现》是讲了科学家的故事。生物学者达尔文对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的昆虫的观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道理,在有趣发现中渗透科学思想的教育。

这三课都配有与课文相适应的插图,对理解课文有了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对文中的妙词佳句进行积累,同时训练学生的语感。

教学总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复述《有趣的发现》。

2.学会本单元28个生字,绿线内的22个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看图练习写话。

3.让学生联系上下课文,懂得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新部首。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学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明白课文讲述的道理。

教学时间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2课时

《一株紫丁香》……………………2课时

《有趣的发现》……………………2课时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养成教育训练点:

1.培养学生勤于朗读背诵的习惯。

2.学会关心、帮助他人。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今天的社会,人们都非常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难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的事。

二、板课题,解题

1.学生字“盲”,学生书空。

2.齐读课题。

3.解释“盲婆婆”,“蝈蝈”的意思。

三、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读生字词。(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3.自读课文,分小节。

4.指名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5.看下面四小节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6.小结。

四、指导写生字

1.分析字形。

“野”里字旁。“替”上下结构。教师范写。“喜”教师边示范边讲述。

2.同样方法学习其它的字。

五、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

1.指导看图。

出示课件:(1)图上画了哪些人?(2)系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么样?他拿什么?(3)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齐读。

(2)“我”提回蝈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3)“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第二小节

(1)指名读。

(2)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美丽,会唱歌)

蝈蝈真的会唱歌吗?“我”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蝈蝈的叫声很动听)

从第二句你知道平时“我”是怎样为盲婆婆解闷的吗?哪一个字能体现“我”对盲婆婆的尊敬?(您)

第三小节

(1)指定小组齐读。

(2)“歌声”指谁的?“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蝈蝈长在田野里,它的叫声会让你联想到田野的景色。)

盲婆婆能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吗?(不会,但她可以想像,从而看出她心里很高兴。)

(3)出示投影片。

A图上描写的是什么景象?(盲婆婆随着蝈蝈的叫声,仿佛来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溪的清波,回到了欢乐的童年。)

B从盲婆婆的神情,可以看出什么?(蝈蝈为盲婆婆带来了不少欢乐)

C盲婆婆还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第四小节

(1)比较2、4小节,(第一句相同,意思不相同,第四节中表示的意思更深。)

(2)夸蝈蝈唱得好听有什么用意?(蝈蝈会为婆婆带来更多的欢乐。)

(3)巩固认识“……”省略句。

三、总结

四、指导朗读

五、指导背诵

板书设计: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送蝈蝈

领看到清波

让它替我唱歌

盲婆婆

带想起欢乐

6、一株紫丁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写9个生字。

3.体会小学生赞美和感激老师辛勤奋劳动的真挚情感,懂得要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道理。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表达对老师的赞美和感激之情,感悟浓浓的师生情意。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释题质疑

1.播放录像,引入课文第一小节。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群孩子窃窃私语的录像,马上吸引学生注意,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然后课件出示第一小节内容,学生在读中找到答案。

2.欣赏丁香花,引出课题。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使盛开在春天的紫丁香花盎然开放在秋天的课堂上,跨越时空的界限,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美。(出示紫丁香图片)紫丁香是一种花,开的花儿较小,常有白色和紫色两种,春天盛开时有浓厚的香味,是人们庭院中常种的树木。喜欢吗?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在读文中,运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扫清阅读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1.学生认真朗读课文。老师希望你在读的时候尽量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词语:踮起脚尖儿、安静的小院、绿色的枝叶、盛开的花儿、消除疲倦、时时挂牵、困得眨眼、又香又甜

读好句子节奏: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

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

让花香/飘进您的梦里

3.这首诗歌分为几小节呢?(5小节)请5位小朋友来读读。(指名读)

4.读了课文,你仿佛看到一群小朋友在干什么?

三、合作读文,加深体验

同桌再读检查是否读通顺,体会交流内容、情感。

四、识字写字

1.猜字谜:舌头尝出甘蔗味(甜)。一人站在大树旁(休)。

2.小组自学要写的字:歌、牵、院、您、除、息、困。重点记字形,理解字义。

3.通过谈话,交流各自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教师强化常用的记字方法。注意“歌”的右边是“欠”,不是反文旁。

4.练习书写。

院、除: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都有双耳旁。

“休”要和“体”区另字形。

休、伸: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都有单人旁。

息、您:上下结构,上窄下宽,都有心字底。

歌:第一、六两笔横要短,给右边的“欠”留出位置。

牵:上边的“大”要写得小一些,中间的秃宝盖要写得宽一些。

5.学生先观察每个字在四字格中的位置,描一个,写两个。注意规范学生的书写姿势。

6.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议。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悟情明理

根据学生所说的内容,用课件出示相关的小结。幻灯片:各小节内容

1.在第二、三、四小节学习中通过抓住关键词“做伴”、“疲倦”、“挂牵”等理解课文内容,再结合多种方式的朗读,培养语感,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工作的辛苦,激起学生的尊师爱师之情。

2.播放动画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动画歌曲欣赏《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利用欣赏歌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激起儿童情感上的共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悟师生之情。

3.看到这一切,孩子们商量好,要送给老师一份特殊的礼物,是件什么样的礼物呢?(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是一株紫丁香)

第1小节:踮起脚尖儿,走进安静的小院,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

(1)你看到这几个同学了吗?他们是怎样走进那安静的小院的?

(2)踮起脚尖的动作。

(3)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想想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4)指导朗读。

4.一株小小的紫丁香被孩子们悄悄地栽在了老师窗前,寄托了同学们许多美好的心愿。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多少话儿想对老师说呀!孩子们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呢?小声读读课文。

5.引读:孩子们想对老师说——

第2小节:老师,老师,就让它绿色的枝叶,伸进您的窗口,夜夜和您做伴。

(1)生读。

(2)紫丁香传递着你们的心声,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同学们的深情呢?

一句话,一份情,看谁的朗读能使老师感动。

引读:孩子们想对老师说——

第3小节:老师——绿叶在风里沙沙,那是我们给您唱歌,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

(1)生读。

(2)沙沙,沙沙,多美妙的声音。如果你就是那片沙沙作响的绿叶,你想给老师唱什么歌?

(3)你们的歌真是太美了,听着这一首首动听的歌曲,老师的头不再痛了,腰不再酸了,老师也不觉得疲倦了。

(4)让我们一起来唱响这支动听的歌吧!(齐唱)

(5)师深情诉说:老师您听见了吗?风吹绿叶的声音代表我们的心,我们用歌声来消除您一天的疲劳!

引读:孩子们想对老师说——

第4小节:老师——满树盛开的花儿,那是我们的笑脸,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

(1)生读。

(2)引说:你们张开笑脸,是想感谢……

幸福的孩子们,你们曾经受到老师怎样的牵挂?

(3)夜深人静,只有紫丁香陪伴在老师窗前。可是,那满树盛开的花儿是那么美丽,真像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花儿对着老师,仿佛孩子们围着老师微笑着说话呢!同学们猜一猜,“笑脸们”会说些什么呀?

(4)张开我们的笑脸,用我们的朗读把感谢送给敬爱的老师吧!(生齐读)

引读:孩子们想对老师说——

第5小节:

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老师,休息吧,让花香飘进您的梦里,那梦啊,准是又香又甜。

(1)生读。

(2)你也想说说吗?说话练习:老师,我想对您说——

6.是呀,孩子们还有太多太多的话想对老师说,可是,夜深了,星星都困得眨眼,老师的房里灯光仍然亮着,我们的老师还在辛勤地工作。此时此刻,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用怎样的语气劝老师休息?

7.为什么老师的梦准是又香又甜?(孩子爱)

二、迁移运用,升华情感

学生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板书设计:

一株紫丁香

夜夜做伴

感谢挂牵爱睡梦香甜

消除疲倦

7、有趣的发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其中两条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1.学习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第三自然段,在读中贯穿词句训练。

养成教育训练点:

1.培养学生积极朗读、背诵的习惯。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吗?

(出示达尔文像)他就是一百多年前,英国著名的科学家——达尔文。你对达尔文有什么了解?简介达尔文。

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是讲述达尔文关于发现的一个故事的,这就是《有趣的发现》。

2.板书课题,解题。

(1)“有趣”是什么意思?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文章。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和多音字。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将课文读通读顺。

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一类生字词

一百达尔文反复比较生存容易研究

(1)自己读读词。

(2)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正音:“文”“反”“研”都是前鼻音。

“存”读平舌音,“容”声母是“r”。

“易”“研”是整体认读音节。

(3)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4)去掉拼音齐读词语。

(5)你能给这些生字组词或组成语,或用生字说一句话。

出示二类生字词

有趣著名考察因为淹死而

(1)自已读读生字词。

(2)齐读生字词。

(3)理解意思。

3.朗读课文

(1)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指名分自然段朗读,重点指导读通第3自然段中的第二、三、四句。

(2)齐读课文。

三、初步理解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了课文,那你能回答我们刚才上课提出的问题吗?解决简单问题,剩余的问号我们下节课来解决。

2.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故事?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再说说达尔文是个什么人?说说著名是什么意思?给它找个近义词。

4.小朋友,你还会用这样的句式来介绍一下达尔文吗?

句式训练:达尔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读一读生字词,巩固字音。

2.分析字形。

(1)自已先看笔顺表,自学生字。

(2)通过熟字记忆生字。

交----较穷-----究在-----存开----研

(3)哪个字难写,哪个同学可以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3.指导书写。

易: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最后两撇要平行,最后一撇比前面一撇长。

达:里面的大最后一笔捺改为点。

较:“车”做偏旁时最后一笔应是提。

存:半包围结构,看准在田字格的位置。

4.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书写。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读生字卡片并给生字扩词。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讲读课文

(一)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达尔文是在哪儿,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呢?让我们赶快去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吧。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学生分句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4.交流

(1)(在哪发现?)——学习第一句。

(2)(发现什么?)——学习第二句。

出示插图:瞧,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发现了这样一个情况,达尔文感到——(很奇怪)。他奇怪些什么呢?

句式训练:达尔文看到岛上只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却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到很奇怪。

(二)读第三自然段

1.先来看看达尔文是怎样考察的吧!

2.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3.指名读,正音。

4.出示达尔文考察时的插图:小朋友,你觉得达尔文考察的时候态度怎样?

5.很认真,很细心。

6.这句话中哪些词最能突出他的认真的态度呢?

(1)“许多”

你猜想一下,达尔文会捉来哪些昆虫?

为了方便研究,达尔文捉来了这么多种昆虫,而且每一种的数量也很多。

指名读好词语。

(2)“反复”

“反复”一词说明了什么?

是啊,科学家的许多发现,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中找到答案的,达尔文也不例外。

指名读好词语。

(3)“终于”

“终于”一词说明了什么?

达尔文找到答案很不容易。没有反复的观察比较如何得来正确的答案呢!

指名读好词语。

7.齐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8.终于找到了答案,这个答案是什么呢?请小朋友继续读第三自然段。

9.答案是什么?有哪几种情况?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翅膀刮大风结果

没有的不会飞不大可能淹死

发现特大的能顶住能生存下来

小的顶不住逐渐消失

10.引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1.讨论:小朋友,从达尔文的发现中,你又发现了什么?(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下来)

(三)细读第四自然段。

1.齐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2.本文中“有趣的发现”指的是什么?

3.教师简介这个发现的重要性。

三、复述课文。

1.指导复述课文。

指导复述课文的要求:主要内容只要说出来就可以了,不必背诵课文。

2.指名学生读课文。

3.学生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

4.同座位练习复述课文,互相纠正。

四、总结全文。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我们要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的精神。

五、拓展练习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的故事?选一个你最喜欢的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翅膀刮大风结果

没有的不会飞不大可能淹死

有趣的发现特大的能顶住能生存下来

小的顶不住逐渐消失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苏教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苏教版)

《识字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是1个只识不写,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识本课所介绍的事物,初步了解秋天的一些特征,懂得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感受秋天景色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臼”笔顺。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生字卡、田字格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了关于“春天”、“夏天”的归类识字,韵文还记得么?谁来背给同学听。

2.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秋天”的归类识字。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步看图,读课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一看图上画了哪些具有秋天特征的景物。

2.自由读课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

出示挂图,观察说话:

1.小朋友,这是一幅秋天的美景图。我们首先来看看天空中有什么。

2.秋天到了,天气凉了,早晨起来,我们常常会看到地上落了一层白白的东西,你知道那是什么吗?(秋霜)

3.秋天到了,地里哪些庄稼成熟了?(棉花、稻子、高粱)

4.果园里,果农们正在做什么?(柿子、苹果)

5.看图引导说话,相机贴出“丰收”,领悟意思。

秋天到了,一望无际的农田里棉花(),稻子(),高粱(),庄稼丰收了。

果园里,果树上挂满了()的柿子,()的苹果,水果也丰收了。

四.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五.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并加以指导

1.认读生字,正音。

2.用“霜”、“稻”、“丰”、“收”扩词。

六.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三组词语,第一组词语与秋天的什么有关?第二组词语属于哪一类?第三组呢?

七.指导书写

1.学生看清笔顺,记忆笔顺。

2.重点强化“梁”、“稻”的笔顺。

3.学生描红。

4.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5.在习字册上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按“梁、稻”的笔顺书空。

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秋天到了,什么花开了?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菊花、桂花)

2.体会“飘香”的意思。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以上生字词。

4.指名认读。正音。

5.小结;这些词和什么有关系?

三.指导读韵文。

1.按要求归类读。

2.各种形式练读,读出秋天景色的美好。

四.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看图说话。

五.指导书写,检测效果。

1.先说一说“桂、飘”的笔顺,然后在书上描红。

2.在习字册上练写。

3.认读课后词语。听写词语,检测效果。

《识字2》

教学目标:

1.学会10/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2个只识不写,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尸”旁。

2.知道大街两旁有哪些营业单位,警察叔叔是怎样指挥车辆及行人的,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和公共秩序。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投影,指导学生看图学字词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1).这是什么地方?谁在指挥交通?(2).马路上有什么?(3).马路边上有什么?2.学习生字新词。(1).图文对照自由朗读。(2).指名认读词语。(3).开火车读词语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字音的掌握情况。3.范读课文。4.指导学生再次诵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二.再次看图,理解课文。1.理解词语“警察”。2.在图上让学生分别找出“黄灯、红灯、绿灯”。简介这三种信号灯的由来和作用。3.说说图上的行人和车辆是怎样遵守交通规则的。4.讲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意义。5.看一看,马路旁边有哪些单位。

三.说话练习1.提供句式:马路上有(),有(),有()。马路两边有(),有(),有()。2.要求以“大街上”为开头说一段话,可参照以上的句式。

四.学写生字1.学生自学生字。2.重点指导“街”、“通”的写法。3.学生练习。4.作业复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二.朗读课文1.提示:不能大这些词语读成顺口溜,也不能顿读,要读出有序的感觉。2.训练朗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学写生字1.观察生字的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间架结构。2.学习“尸”旁。3.重点指导:商、局。

4.学生练写。

四.作业

1.在括号里写出下列字的偏旁部首。

灯()绿()街()体()

局()房()邮()

2.抄写词语。

3.组词。

文()气()挂()邮()

交()汽()蛙()油()

综合性学习

一、秋天有哪些特征?为什么称秋天为“金秋”?

——凉爽的秋天,天空一片晴朗。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秋天的空气较冷,水分不容易被蒸发。秋天还常刮大风,风一来,空中的尘埃全被吹散了。因此,秋天的天空很晴朗。——秋天到了,田野里的稻子成熟了,黄灿灿的,像铺了一地的金子;树上的叶子黄了,风一吹,树叶落下来,像一片片美丽的黄蝴蝶在翩翩起舞。人们经常用“金秋”来描写秋天。——硕果累累的秋天,有很多好吃的,“菱角”就是其中之一。它,一年水生草本。夏末秋初开花,白色或淡红色。果实可供食用及制淀粉,鲜嫩者可作水果。

实践活动:

二、搜集描写秋天景色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断。

示例:

——池塘的边上有棵梧桐树,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有的落到水里,小鱼游过去,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伞。有的落在岸边,蚂蚁爬上去,来回跑着,把它当作运动场。

——果园里,硕果累累。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红艳艳的大苹果像挤在一起的胖娃娃,扒开绿叶笑眯眯地往外瞧;金黄的大柿子像一盏盏小灯笼挂在树上。

三、用自己的方式去找秋天,你可以写上一段话,可以画画------

我找到的秋天:

能力训练

[基础练习]:

一、填空。

“归”共笔,第三笔是。

“夕”是____结构,共_笔,第二笔是_。

“苇”是__结构,部首是_,第一个大写字母是_。

二、给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不同的字再分别组词。

_()_()火禾

_()_()

三、看拼音写词语。

ɡuīláilúwěiyuèɡuānɡshuǐxiānɡ

()()()()

四、先给下列汉字扩词,再各选一个词造句。

阳()()()歌()()()

[能力提高]:

一、选词填空。

菊花梨花荷花桂花棉花

秋天到了,公园里的()开了,五颜六色的,真好看。我家院子里的()也开了,香味扑鼻。

燕子鸽子大雁麻雀

秋风起了,天气凉了,()和()飞往南方去过冬了。

二、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树叶落下来了。(一片片,金黄)

一片片金黄的树叶落下来了。

⑴天空中飘着几朵云彩。(蓝蓝的,雪白的)

⑵湖面上飘荡着渔歌。(广阔的,优美的)

三、说一说,写一写,将词串的内容说具体,写出水乡如诗如画的景色。

金秋,我们乘着小舟到水乡游玩。

先看到——

接着,我们来到荷塘看到了——

太阳落山了,我们看到了——,听到了——

夜幕降临了,我们又看到了——

水乡真美啊!

《识字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2个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儿歌内容,教育学生做事要细心。3.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学会看图领会字义,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韵文。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引导自学

1.小朋友,这节课我们学习识字三。(板书)

2.引导自学。

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六幅图和图旁的字有什么联系。(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二.复习熟字,理解会意字的特点。

1.出示“笔”图:这是什么?毛笔是用什么做的?所以人们把“竹”和“毛”组合在一起表示“笔”字。

2.出示“尖”图: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外形和它有点像?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看出来了么?所以人们用上“小”下“大”表示“尖”字。

3.出示“看”:这只小猴子的手放在什么地方做什么?所以人们把“手”放在“目”表示看“看”字。

4.小结

(1).这“笔、尖、看”三个字都是由两个简单的字组合在一起表示的,可以从两个简单字的意义联系上来领会它们的意思,用这种造字方法造出来的字就叫会意字。(2).我们怎样学的?小结学法。

三.同法学“灶、歪、尾”

四.复习巩固

1.看图读字,读准字音。

2.给生字找朋友。

五.读儿歌

1.轻声读儿歌,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再读儿歌,把句子读通顺。

3.反馈检查。

4.齐读儿歌,读通读顺。

五.课堂练习

在习字册上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宁宁是个粗心的小画家?

2.交流讨论,指导朗读。

(1).从哪儿看出宁宁很粗心?(读有关语句)

(2).“炉灶”、“鸭子”、“桌子”、“大马”正确的画法应该是怎样的?(3).指导朗读。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4.指导背诵。自由背、看图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二.教学生字,正音。

1.认读儿歌中的生字,正音。

2.教学新偏旁。

3.学生看笔顺、描红。

4.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5.练写生字。

6.认读课后词语。

7.听写词语。

《识字4》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和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田字格上的1个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儿歌。能理解儿歌所表达的意思。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儿歌。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字盘、生字卡。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字盘,感知形声字的特点

1.出示字盘,与卡片“辛辛“,将两者分别组合、演示。

2.同学们,“辛辛”和“纟、讠”等分别组合构成了汉字。这就是一种造字办法,这些字叫形声字。上面4个字中的“辛辛”是声旁,“纟、讠”是形旁,代表不同的意思。

二.读准字音,学习词语。

1.用生字卡片指导读准字音。

2.读4个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

(1).出示实物理解“辫子、花瓣”

(2)举例理解“分辨、辩论”。

三.游戏巩固

用字盘辨字,并组词。

四.学习儿歌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指名读。

2.指导朗读。

(1).分别读出疑问和肯定的语气。

(2).注意停顿和重音

3.教师示范读第一小节,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齐读。

4.理解:是谁“圆圆脸蛋拖小辫”?

五.学写生字

1.让学生仔细观察四个形声字。

2.指导书写:三部分靠紧,注意“辛”的变形。

3.学生练习。

六.课堂练习

1.选字填空。

辩辫辨瓣

(1).你能分()出牛郎星和织女星吗?

(2).这朵菊花的花()又细又长。

(3).许林和李青为了一道题()论起来。

(4).陈凡走路是小()儿一甩一甩的。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转动字盘读生字,组词。

2.将字填入空格。

哪是红梅花,请你来分()。

这是红梅花,它有五个()。

哪是韵母a,请你来分()。

这是韵母a,圆圆脸蛋拖小()。

二.读背儿歌

1.齐读后,指名用一问一答试读。

2.男女生分读。

3.背儿歌。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范字,引导学生观察。

2.指导“蛋”的写法。

3.学生自学另外几个字。

4.描红、仿影。

四.练习

1.用“哪是——?这是——。”的句式进行对话练习。

2.选字填空。

哪那圆园袋蛋

(1).小弟弟红通通的脸()真像大苹果。

(2).林林的口()里装满了小石子。

(3).昨天,妈妈带我到公()里玩了半天。

(4).()()的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

(5).小军送给我的()本书真有意思。

(6).()件衣服好看?

《练习1》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初步句式的训练。

3.初步写左右结构的字。

4.熟记成语。

5.朗读背诵诗歌。

6.按要求连贯地说几句话,写一句话。

教学重难点:拼音训练、词句训练、写字训练、读背训练、说话训练。教具学具安排: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教学第一题1.审题。(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2).教师讲清题目的要求。2.指导。(1).指导读字母的呼读音或名称音。(2).教学《汉语拼音字母歌》,熟记字母名称和顺序。(3).背诵大写字母,并练习默写。3.练习。(1).出示卡片,集体练读。(2).按字母表顺序背诵。(3).默写大写字母。4.反馈。

(1).请学生试背字母表,从读音、顺序、连贯等方面给予评价表扬。(2).展示默写写得好的字母,表扬默写写得好的同学。二.教学第二题1.审题。教师帮助学生弄清学习要求。2.指导。(1).指导学生学习第一组句子。a.朗读句子,要求读通顺,读连贯。b.再读句子,想想每句话的意思。c.这组句子有什么特点?d.初步认识句式。第一句:用两个句子把意思说明白。第二句:用一个并列复句把两个意思说明白。第三句:用一个单句把句子说明白。(2).指导学习第二组句子。a.指名朗读,读正确、读流利。b.分角色朗读。注意语气。c.师生共同评论朗读情况。3.练习朗读。4.反馈。用开火车的方法,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争取检查到每个学生。三.教学第三题1.审题。教师谈话,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2.指导。(1).出示卡片,认读汉字。(2).引导学生回忆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3).指导书写。(4).学生练写,师巡视。(5).反馈。表扬姿势好、写字写得好的学生。第二课时一.教学第四题1.审题。2.指导。(1).学生自由读成语。(2).教师范读。(3).学生自由读。(4).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3.练习。(1).学生自由练读。(2).同位练习背诵。4.反馈。(1).集体齐背。

(2).指名背。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范读。学生了解诗歌的内容。

a.诗歌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

b.第一、第二节分别写什么?

(3).学生边读边想象庄稼的样子和水果的色彩。

(4).再读诗歌,读好停顿和轻声,逐步达到生动和流畅有感情。

(5).练习背诵。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练习背诵,指名试背。

4.反馈:检查朗读、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第六题

一.审题

1.揭示说话的话题:9月10号是教师节,小朋友给老师祝贺节日,还亲手做了贺卡送给老师,大家都是尊敬老师的好孩子。那天,你最想对老师说什么?

2.板书课题;老师,祝贺您

二.指导

1.指导观察。

投影出示图画,问:教师节到了,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小朋友怎样做贺卡?贺卡上会写些什么?

2.指导说话。

(1).看看图,想想你自己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是怎样做贺卡的。

说话时用上“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怎样做,卡片上写了些什么”等,用几句连贯的话说说。

(2).你把贺卡送给哪位老师?送贺卡时,你对老师说了什么?老师又会怎样?(3).分角色扮演老师和学生,练习对话。

3.句式训练。

(1).你去送贺卡,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2).句子练习。

找老师

a.你去送贺卡,怎样找老师?

b.你看见老师正在干什么?你有什么想法?

把“找老师”是这部分内容连起来说说。

送贺卡

a.你找到老师,把贺卡送给他,当时你是怎么做的?

b.全班讨论,板书动词。

c.要把内容说具体,还可以加上:你怎样走到老师那儿,怎样把贺卡递给老师,怎么说的,是什么神情?

d.出示句式:我()地说:老师()。

把“送贺卡”的经过说说。

收贺卡

这时,老师非常高兴,脸上是什么神情?会对你说什么?

句式:老师()地说:“()”。

4.练习说一段话。

个别练说、指名说、集体评议。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数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乘法的初步认识,5的乘法口诀,2、3、4的乘法口诀,乘加、乘减,用乘法解决问题,6的乘法口诀。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知道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熟记2~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熟练口算有关乘法算式。

3.使学生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单元特点

1.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1)从乘法的引入来说,是从一般加法--相同数相加--乘法逐步过渡的。

(2)乘法口诀的结果以加法的得数为基础进行编制的。

2.让学生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了很大空间。

3.体现算法多样化(主要是在乘加、乘减部分体现)。

4.重视基础知识教学,提供了多种练习形式,帮助学生熟记口诀。

四、具体单元

1.乘法的初步认识

主题图:

(1)展示了游乐园一角的情境,其中包含了四个相同加数相加的例子:大转盘每个吊厢里坐4人,过山车每个车斗里坐2人,小火车每节车厢坐3人,每个桌子旁有3把椅子。使学生知道相同数相加在生活中到处存在,为引入乘法做准备。

(2)情景图既可以作为乘法的引入,在学生会列乘法算式后,也可以回过头来让学生用乘法算一算主题图的人数或椅子数。这样,就能充分利用主题图。

乘法的初步认识:

与以前引入乘法不同:义务教材中区分被乘数、乘法的不同含义,对于每个加法算式,只能改写成一个乘法算式;修订以后,利用方阵排列用两个加法算式同时引出两个乘法算式。本册教学的思想与修订教材一致,但不再出现方阵排列的例子,乘法的意义并没有改变,仍然是指若干个相同数相加的一种简便算法,但不同的是一个加法算式可以用两个乘法算式表示,一个乘法算式可以用两个加法算式表示。

例1(引出乘法算式)

(1)由学生用小棒摆图形的活动情景图引入,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小朋友摆出了什么图形,每个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

(2)让学生把加数都相同的加法算式单独列在黑板上,并重点看其中一个算式。教材直接说明像这样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然后让学生观察有几个3,实现从加法到乘法的转换(因为做加法时,对有几个相同加数并不关心,而列乘法算式时,这是一个必要条件)。然后直接给出两种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认识乘号。使学生通过看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几个几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知道乘号两边的数在加法算式中分别表示什么。

(3)最后让学生模仿着列出其他两个乘法算式,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4)乘法算式中的得数都是由加法得来。(例2、3同样)

由上,引入乘法的过程:一般加法算式--特殊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例2

实物图、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对照出现,帮助学生认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进一步理解两个因数在加法算式中分别表示什么,体会乘法的意义。

例3

通过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比较,使学生体会用乘法计算的简便。

在这儿只出现一个乘法算式,使学生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时,可以任意使用其中的一个。

2.2~6的乘法口诀

与原通用教材相比的变化:把5的乘法口诀安排在最前面教学。

5的乘法口诀:

例1

(1)通过摆小棒的操作活动,并问学生是怎么数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的,突出五个五个数的方法,由于学生有一五一十数的经验,容易理解乘法口诀的归纳规律。

(2)结合数小棒,出现连续加5,进一步抽象化。通过乘法的含义,为下面乘法算式的积提供答案。

(3)从一开始就把两个可用同一口诀计算的乘法口诀与乘法口诀并列排放,不用专门安排例题教学这一知识点。(在九年义务教育中有专门的例题教学“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两个乘法算式”。)

(4)前两个乘法口诀教材直接给出,让学生通过观察这两个口诀与前两个乘法算式的关系,总结归纳乘法口诀的规律,通过讨论交流,自己探索出编乘法口诀的方法,并编出剩下的口诀。

2、3、4的乘法口诀:

例2、例3(2、3的乘法口诀)

(1)由于2、3的乘法口诀比较简单,教材没有让学生进行操作,也没有把连续加和乘法对照出现,而是通过观察形象的情景图,直接写出乘法算式和口诀。

(2)在设计情境时,两题的情境是连续的,使学生感受到在一个连续的故事情境中学习知识。(教师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

例4(4的乘法口诀)

单元方式与5的口诀一致。学生已经有了编口诀的经验,在这儿可以更放手地让学生自己编。

“一一得一”

让学生通过“一二得二”“一三得三”“一四得四”“一五得五”来类推。

例5(乘加、乘减)

(1)目的:一是为了使学生在忘记口诀时,通过联想相邻口诀来计算得数,如4×4可以通过4×3+4得到;二是增加一些练习的形式,以免学生觉得枯燥。

(2)通过狗熊掰棒子这样一个富有童话气息的情境引出计算问题,学生会觉得有兴趣。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述故事的情景。

(3)计算时,教材重点体现算法多样化:连加、乘加、乘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发现解决这个问题有多种方法,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思想。

(4)计算顺序在这儿不用提到,只要让学生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即可。

例6(用乘法解决问题)

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去寻找信息,再根据乘法的含义列式计算,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做一做(第59页)

(1)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小猴、小鹿、天鹅、小花、树)。

(2)重点是培养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寻找信息--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

(3)对于同一个问题可能解决的方式有多种,要让学生形成交流各自算法的习惯。如计算“一共有多少只猴?”有的同学可能想“一共有4堆猴,每堆2只”,列式是4×2,有的同学可能想“3棵树,每棵上有2只猴,地上有2只”,列式是3×2+2。

6的乘法口诀:

例7

(1)单元方式与前面基本一致,情景图可以让学生直接观察,也可以用学具把鱼一条一条摆出来。摆一条,完成一个口诀。

(2)用列表的方式代替连加的形式,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直接看到积与其中一个因数的关系(在此之前,相同加数的个数是需要数出来的,不能直接看到),便于编制口诀。

(3)所有算式的积和口诀都要学生填出来。教学时,可以完全让学生通过迁移类推完成任务。

练习十四:

第3题,开放性很大,使学生通过从身边的事发现、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从数学化的角度观察事物的习惯。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

五、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乘法在这儿是第一次出现,要让学生经历从相同数相加到乘法的转变过程,体会到出现乘法的必要性,尤其是当相同加数个数很多时,体会到用乘法计算的简便。

2.要让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而不是机械地记忆口诀。

3.保证一定的训练量,完成熟记2~6乘法口诀的教学目标。

20以内的加减口算以及表内乘法都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要求脱口而出。根据一般规律,绝大多数应达到每分钟做8题。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练习,要充分挖掘教科书上练习形式蕴含的丰富内容,灵活使用,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篇课文和一个练习。三篇课文分别是《夕阳真美》《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火红的枫叶》和《古诗词两首》。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懂得道理。《夕阳真美》生动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而富有变化的景色。《送给盲婆婆的蛔蛔》是一首儿童叙事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诗文主题鲜明集中,人物形象生动,语言浅近明快,富有儿童情趣。诗文富有童趣,感情真挚,意象优美,是反复吟诵的好教材。《火红的枫叶》描绘了学生在枫树林里寻找最红的枫叶,做成贺卡送给老师的事,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对老师的爱。这三课都配有与课文相适应的插图,对理解课文有了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对文中的妙词佳句进行积累,同时训练学生的语感。

教学总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单元32个生字,绿线内的2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看图练习写话。

3.让学生联系上下课文,懂得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新部首。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词,学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明白课文讲述的道理。

教学时间

《夕阳真美》……………………2课时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2课时

《火红的枫叶》……………………2课时

《古诗词两首》……………………3课时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养成教育训练点:

1.培养学生勤于朗读背诵的习惯。

2.学会关心、帮助他人。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今天的社会,人们都非常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难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的事。

二、板课题,解题

1.学生字“盲”,学生书空。

2.齐读课题。

3.解释“盲婆婆”,“蝈蝈”的意思。

三、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读生字词。(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3.自读课文,分小节。

4.指名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5.看下面四小节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6.小结。

四、指导写生字

1.分析字形。

“野”里字旁。“替”上下结构。教师范写。“喜”教师边示范边讲述。

2.同样方法学习其它的字。

五、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

1.指导看图。

出示课件:(1)图上画了哪些人?(2)系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么样?他拿什么?(3)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齐读。

(2)“我”提回蝈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3)“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第二小节

(1)指名读。

(2)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美丽,会唱歌)

蝈蝈真的会唱歌吗?“我”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蝈蝈的叫声很动听)

从第二句你知道平时“我”是怎样为盲婆婆解闷的吗?哪一个字能体现“我”对盲婆婆的尊敬?(您)

第三小节

(1)指定小组齐读。

(2)“歌声”指谁的?“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蝈蝈长在田野里,它的叫声会让你联想到田野的景色。)

盲婆婆能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吗?(不会,但她可以想像,从而看出她心里很高兴。)

(3)出示投影片。

A图上描写的是什么景象?(盲婆婆随着蝈蝈的叫声,仿佛来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溪的清波,回到了欢乐的童年。)

B从盲婆婆的神情,可以看出什么?(蝈蝈为盲婆婆带来了不少欢乐)

C盲婆婆还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第四小节

(1)比较2、4小节,(第一句相同,意思不相同,第四节中表示的意思更深。)

(2)夸蝈蝈唱得好听有什么用意?(蝈蝈会为婆婆带来更多的欢乐。)

(3)巩固认识“……”省略句。

三、总结

四、指导朗读

五、指导背诵

板书设计: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送蝈蝈

领看到清波

让它替我唱歌

盲婆婆

带想起欢乐

教后反思:

由于生活环境的缘故,孩子们很少听到蝈蝈的叫声,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帮助,通过图片和声音,帮助孩子们理解课文中的词句。在理解字词句的基础上,再讲解故事内容,将助人为乐,尊爱老人等优秀品质与孩子们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孩子们的思想得到提升

二年级上册第四组教材说明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动曲折的情节,像和煦的春风,吹进孩子们的心扉。故事中美好的人和事与孩子们纯洁的心灵贴近,使他们借此来明辨是非美丑,懂得什么事该做,应该怎样做。

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识字4”选了三组成语,这些成语与本组课文内容有一定联系。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童话故事《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酸的和甜的》,让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做事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动脑的道理。

教学时,可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4~16课时。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实验教材)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实验教材)

实验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包括《泉水》《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我不是最弱小的》和《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四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二和口语交际、展示台几部分内容。

本单元除《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旧课文之外,其余都是新课文。这是一组用爱心串起来的课文,主要讲了助人为乐的一些故事,这些正好是3月份讲,恰逢文明月、学雷锋之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符合学校的大方向,易掀起做好事高潮。

当今的孩子是幸福的一代,他们在父母和老师的关怀下健康成长,快乐生活,许多时候是接受别人的帮助,但也要学会关爱别人,这是中华美德,不能丢。

主题相类似,但每篇课文又有其特点:

《泉水》重在创设一幅幅美丽的意境,让读者在美景的熏陶下感受泉水的热情与助人为乐。《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在品味诗的同时去触摸雷锋昨天的足迹,去寻找今天的活雷锋。《我不是最弱小的》虽然是一篇普通的记叙文,一个小故事,但重在让学生学习朗读问句、叹句的技巧,从而感受本文的主旨。《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是一篇阅读课文,篇幅较长,所以应注意如何实现“长课文短教”是本课的重点。另外,各课的主旨虽然都是助人为乐,但又各有侧重。《泉水》主要表现泉水的热情,《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侧重于记述身边的小事,只要有人需要帮助,就时时处处关心别人。《我不是最弱小的》侧重于讲要关心比自己更加弱小的。

下面,将逐一对本单元课文进行分析:

5泉水

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美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

4.学会关心别人,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教材说明

课文以拟人化的手法、儿童化的口吻描写了泉水从冲出石缝到汇入大海一路经过的地方及发生的故事。

共有四幅场景:

山腰的水池、山间的平地、山坡的果园、静静的山谷。

读四个场景时,要通过热情的话语表现泉水的助人为乐、关爱别人,关键抓住泉水的四次发言,表现出热情洋溢的口吻。

第一片段教师可以范读之后学生体会、模仿、自己揣摩泉水此时的心态与神情。从而可以体会到泉水的热情帮助别人的品质,使本是很平常的泉水流过赋予诗一般美丽的意境。

教师范读时,还可以让学生闭眼空想,每一段文字背后都有一幅动人的美景,这也是学生理解课文、领会本文意图的途径之一。

全文的重点就是朗读技巧的处理,应多次变换、层层叠浪、抑扬顿挫,抓住了转换的关键点,就抓住了本文的内蕴了。

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

(1)让学生搜集有关泉水的图片资料。

(2)找适合的声音及配乐,便于朗诵。

2.认字、写字(略)。

3.朗读、背诵。

(1)本文总体基调是欢快热情的,但要注意开头、结尾处“静”的描写,要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注意指导学生的表情转换。

(2)课后练习中注意疑问句的朗读要领。

(3)背诵是低年级学生积累词语的重要途径之一,要体验以“人”为本的教学精神,所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联系生活实际,明白“哪里需要献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4.教育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发扬优良传统。

教材说明

本文是一首诗歌,全文以寻找雷锋叔叔为线索,展开对雷锋事迹的追述,最终发现雷锋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有爱心出现的地方,就会有雷锋的影子。

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是本文的重点,读时注意读出对雷锋叔叔的眷恋与怀念,要饱含深情地朗读,感情基调整低沉一些,到最后一小节,要读出胜利的喜悦,感情迅速升华,尤其要响亮地读出“啊!终于找到了”一句。

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于雷锋的故事。

(2)学生搜集自己身边的好人好事。

2.认字、写字(略)。

3.朗读、背诵。

(1)抓住线索,理清脉络:问小溪——问小路——四处寻。

(2)注意反复的读法。

(3)注意感情基调的转变。

4.课外实践活动。

我们也去找一找身边的雷锋吧!

5.注意课外积累,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剪贴、摘抄、读、背。并养成习惯)。

7我不是最弱小的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字,会写12个字。

2.学会关心比自己弱小的更需要帮助的人。

3.朗读课文,读好带问号、叹号的句子。

4.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记叙文,情节简单,讲的是五岁的萨莎在暴雨中保护弱小的野蔷薇的故事。告诉大家,我们要学会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人,做个勇敢的小学生。

本课的重点是疑问句和感叹句的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读,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从而理解本文的中心。

8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学习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

2.读通课文,说出课文中那些地方写得有趣。

3.联系生活,说说广告的用途。

4.自己试着写一则广告,尽量引人注目,标新立异。

教材说明

本文属于略读课文,篇幅较长,但故事性较强,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易于接受、读懂。

文章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默读来明白故事梗概,所以要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首先注意既然是默读就不能发音,这样速度才能加快。第二,注意个别不重要的字可以一眼带过,不必追究它的标准发音。

学生默读完之后,教师要组织全体共同寻找本文的关键点,实现抓关键长课文短教,体现以人为本,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教学建议

学生默读之后,要说,要演。说什么呢?说其中的趣事,要讲得头头是道,有条有理,把两次广告的结局讲出来。通过想象,演出卡罗尔送别小猫时的表情及语言。

写广告词可能较难,但可以让学生搜集广告词,学习一下广告文化与广告艺术。

《语文园地二》

《语文园地二》中包括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我的发现”。

“我的发现”是把由两个或三个相同部件组成的字进行了归类。让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寻找识字的规律,并在找的过程中掌握字形。

第二部分:“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中又分为三个板块:(1)读读认认,主要是讲形声字的构字方法,就是把一个字作为一个构字部件,再加入一个偏旁,变成一个新的字。

(2)读读记记,这一部分是四字短语,要靠平常的积累,还要用在合适的地方,所以不仅要让学生读,还要让学生会造句,会使用,这是积累词语的最终目标。

(3)读读背背,这一部分共有四句话,是紧扣单元主题的四句格言。A.花要叶扶,人要人帮。告诉大家,我们生活在世间是需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B.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告诉大家,你给别人快乐时,你自己也会很高兴的。C.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告诉大家,当你帮助别人时,别人会把你对他的关心与帮助记在心上,当你遇到困难时,别人同样会无私地帮助你。D.诚心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明如果以诚相待,那么,即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被感化。所以,我们要诚心实意地去对待别人。

第三部分:“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中《伸出我们的双手》这一题目是紧扣本单元主题的。而且恰好是在3月份学雷锋纪念日,学生一定有话可说。让学生自己发现周围的小事,从小事人手,不必要求轰轰烈烈,但需要细心观察,细心发现,许多人都需要帮忙,而这些事情往往是我们触手可及的,只要努力坚持下来,就是不简单的,小事虽小,贵在坚持。所以,关键是教育学生要时时处处注意观察,发现谁需要帮助,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交流完之后,教师总结时要注意上述这一点。

第四部分:展示台。

1.故事会。A.讲一讲雷锋的故事。这些故事早已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再流行。但是,传统的美德不能丢,助人为乐的精神要流芳百世。尽量让学生多听、多讲、多了解。B.讲一讲身边的雷锋。主要讲学生发现的好人好事。

2.查字典擂台(略)。

统编教材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统编教材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统编教材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祁门县实验学校胡海

教学目标:1.认识“庐、瀑、炉、烟”,积累识字方法,会写“炉、烟”;

2.有感情朗读《望庐山瀑布》;

3.通过画面理解诗句,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

4.学习做一个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知晓诗人。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哪些诗人?猜一猜这位诗人是谁?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他是唐代大诗人,有“诗仙”之称;他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曾留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他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在那个牛马舟车的时代,他的自己遍布大半个中国,他曾到过18个地区,206个州县,80多座大山,60多条江河,20多个湖泊;他写过很多诗,其中最著名的有《静夜思》《古朗月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叫《望庐山瀑布》,是李白游历庐山观看黄岩瀑布时写下的一首名诗。同学们,你们去过庐山,看过瀑布吗?就让我们跟着李白一起走进庐山,走近瀑布吧。

(二)疏通句读,初知诗意。

想游览啊,老师这里有个要求,如果能把古诗正确的读出来,就马上带小朋友们去!

1.指导读诗,读出韵律:

①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或书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②指名读整首诗,纠正、齐读。

③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读古诗特别要读出诗的韵律美,韵脚一定要读准,读到位。(如“烟”“川”“天”)谁能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④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谁能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①出示生字新词:庐山、香炉、紫烟、瀑布、飞流、银河。

②指名小老师带读,学生跟读;

③巩固旧的识字方法;

④在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学习新的识字方法:归类和比较

3.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①出示三幅图片,你能根据图片找出对应的诗句吗?

②根据图片说说前三句诗的意思:“日照香炉生紫烟”中描写了哪些景色?“生”的含义是什么?从“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挂”字,你能看出瀑布像什么吗?“飞流直下三千尺”中的“飞流直下”和“三千尺”分别说明了什么?

③为什么第四句诗不能用图片来概括?“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疑”是把瀑布想象成了什么?

④李白是一个很会观察和思考的人,我们再来看看他写的前两首诗《静夜思》和《古朗月行》,这里面同样有个“疑”字,同学们,你们知道李白又有怎么样的想象吗?情感价值观渗透:我们应该努力向李白学习,做一个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三)观察汉字,指导书写:

1.出示汉字“炉”和“烟”,让学生观察汉字;

2.当小老师指导同学书写;

3.师生评点;

(四)化诗为文,情感迁移:

(五)赠送诗文,课外延伸:

1.同学们真棒,老师不由自主想起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一首描写瀑布的诗歌,现在老师把这首诗歌送给大家。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2.交流学习收获,结束教学;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教案

13.星星的新朋友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字及以下词语:夜空、神气。

2、分角色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几种人造卫星的作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及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及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1、你有朋友吗?天上的星星也有许许多多的朋友并且它的朋友还在不断的增加呢,想知道它又有哪些新朋友吗?

2、板书课题:13星星的新朋友

3、质疑: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读准字音,对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思考:星星又有哪些新朋友?

3、认识生字

①出示生字

管(guǎn)预(yù)另(lìng)奥(ào)运(yùn)

通(tōng)矿(kuàng)产(chǎn)恐(kǒng)介(jiè)

绍(shào)挥(huī)导(dǎo)航(háng)造(zào)

②和字宝宝打招呼,同桌之间相互识字

③交流识字方法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1、你觉得这些小星星的语气该怎么读?

自由选择卫星进行朗读。

①晴朗的夜空里,仰望天空,你看到了什么?

理解:群星闪烁

②星星都有哪些新朋友,指名分段朗读。

③师生赛读,指导朗读。

A、小星星问话时的惊奇

B、气象卫星的自豪,通讯、资源卫星的自豪神气

C、理解“争先恐后”并说一句话

④侦察卫星、导航卫星、营救卫星话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你知道它们想说些什么?⑤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

(1)引导理解:“侦察、导航、营救”等词。

(2)想一想,猜一猜,侦察卫星、导航卫星、营救卫星都有什么作用。

(3)如果小星星还有朋友,你希望它有什么样的朋友?

(4)交流查阅的资料

板书设计:

13星星的新朋友

人造卫星

气象卫星侦察

通讯导航

地球资源营救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认识生字词

奥运矿产介绍导航夜空神气世界等

三、指导书写

产(chǎn)“?”字横中线

界(jiè)笔顺字中间的撇捺要写得长一些,下面是一撇一竖

世(shì)第二笔是竖,不要写成竖折

神(shén)伸与“神”,神仙、神气围(wéi)包围、围住

另(lìng)“力”字“”压横中线

介(jiè)撇捺的收笔压横中线奇(qí)“大”变捺为点,上面要小点

①来和这些生字宝宝打个招呼吧!

②你都记住了哪些字呢?

③有要给同学提醒的字吗?

④你认为哪个字最不容易写号,你怎么写,教师师范写。

⑤学生访字,描红。

⑥组词。

四、课堂小结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谈谈你学了课文后的想法

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教授这堂课时,因为注重了课堂效果,所以忽略了板书设计。

14《我是什么》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冷、冰、江、坏、极、常、冬”7个生字和1个新偏旁。

2.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激发学生观察和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变化成各种不同形态。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标:

能正确读出认读字,指导书写“常”、“冰”和“冷”三个字,认识新部首“小字头”。

了解水的不同形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激发学生观察和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变化成各种不同形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这位新朋友可有意思了,它不告诉我们它是谁?它说:“你们猜猜,我是什么?”(板书:我是什么)它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学习14课就知道了(板书:14),大家一起读课题。

二、读文识字

同学小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看拼音,多读几遍。

同桌互相检查,互相帮助正音。(老师巡视)

有针对性地检查复习生字。

三、再读课文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再读读课文,尽量读流利,读完以后,标出自然段。

学生用手势表示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指名5人读,其他同学想:我们的这位朋友是什么?

这位朋友是什么呢?(根据学生回答,很可能都认为是“水”。板书:水)大家都认为是水,你们到底猜得对不对呢?请你们再读读1-4自然段,看看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是水呢?一边读一边用笔画下有关的词句。(教师巡视指导自学)

小组里进行讨论。

四、深入学习全班交流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是水的?(板书:汽↑)

2.课件1:(水变成汽,又变成云的过程,板书:)

(天空中那些极小极小的点儿,就是特别特别小的水点儿,有时是极小极小的小冰晶,它们连成一起,就是我们看到的云。)

3.课件2:(三种颜色的云)

这是什么云?(白云)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这是什么云?(乌云)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再看,这又是什么云?(红云)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4.你们平时在什么情况下看到过这三种颜色的云?

5.课件3:(句子)课文用了有时候┅┅有时候┅┅这样的句式,把三种颜色的云连在了一起。自己读一读。

师生配合读。

6.我们的这位朋友一会儿变成这个儿,一会儿变成那个儿,有时穿这种衣服,有时又穿那种衣服,多神奇呀!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语气。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云”又有什么变化呢?小声地读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是水的。

2.你们看见过冰雹吗?(教师说自己见过的冰雹)

3.你们都见过雪花吧!雪花什么样呀?

4.出示词卡:(雨、冰雹、雪)它们要从空中到地面上[板书:(地面)]完成一次旅行,它们是怎么下来的呢?做找朋友的游戏。出示字卡:(打、落、飘)指名把卡片贴在对应的词卡下面。

5.说说为什么这么贴?(雨点比较轻,是落;冰雹比较硬,是打;雪花最轻,是飘。)

它们是这样从空中到地面的。(拿下字卡画上“↓”)

同桌互读,看谁能把它们的不同读清楚,可以加上动作。

指名读,评议。

学习第三自然段

1.齐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从哪儿看出来是水。

2.我们的这位朋友真是无处不在,五湖四海都有它的足迹。学到这儿,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为什么在池子里说是睡觉?在小溪里说是散步;在江河里说是奔跑;在大海里说是跳舞、唱歌呢?)

我们来亲眼看看海洋里的水是怎样跳舞、唱歌的。课件4:(海洋录像)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学大海的波涛声。(轰、哗)

指导朗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从哪儿看出它是水。

水还有哪些用处呢?我们先看看学习伙伴是怎么说,看63页。(指名读)

学生说还知道水有哪些用处?

(我们人类和动植物都离不开水,水这么重要,我们要节约用水,爱护水。)

可是,有时候水也做了坏事,于是,我们人类想了许多办法,叫水听从人的指挥。你们知道人们想了哪些办法吗?(利用气象卫星来预报天气;建成了三峡水电站,防止水灾和旱灾;多植树,保护水土,也防止泥石流的发生等,这都是我们人类想的办法。)

师生配合读。

五、总结全文

指名有语气地朗读全文。

通过我们仔细地学习课文,确定我们的这位朋友是水了吗?(擦去“?”,结合板书总结水在自然界的不同形态。)

学生说学了课文,有什么收获。

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我们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六、指导书写

这课书有7个生字要求会写,本课时先写3个。课件5:(三个生字)

以下指导书写(略)。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在识字教学时,采取集中随文识字和分散随文识字,把生字最多的第四自然段作为重点细读。

15《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学目标:

1.会认读12个生词,借助拼音读准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有趣方式,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识字认读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诱发兴趣。

1.观看有关植物的影片,教师声情并茂地作介绍,把学生带到植物的世界中去。

2.谈话:你看到了什么?孩子长大了,就要离丌妈妈,四海为家。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施行靠的啥办法?是呀,植物的孩子没长脚也没有翅膀,怎样才能到四面八方去呢?出示课题,齐读。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出来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并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错的地方。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识字的方法。

4.检查认读字词。

①个别读。师问:你认识了哪些字?怎样记住?

②请小老师带读。师问:你教同学学会了哪些字?

③师随意点击学生个别读词语。

④开火车读词语。

⑤去掉拼音读。

5.再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喜欢的段多读几遍。

6.分个人读全文,谁喜欢第一节?谁喜欢第二节……每人读一节。(评读)

7.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位植物妈妈?他们各自用什么办法来传播种子?

①师范读(配音乐),学生边听边画出末。

②汇报学习情况。(板书:蒲公英、苍耳、豌豆)

三、赏读课文,入情悟趣。

(一)自荐读第一节(评读)。

1.谁能用一个词来换掉“啥办法”中的“啥”字?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

(二)导学二、三、四节中其中一节。学生最喜欢哪一节就学哪一节。

过渡:你们最喜欢哪位妈妈的办法,为什么?和同桌说说,抽说时相机追问:

(1)“降落伞”是什么样的?(课件出示插图),这降落伞多美呀!有了它,蒲公英妈妈就能靠什么传播种子了。(板书:风吹)只要风轻轻一吹,孩子们就能乘着风纷纷出发。(课件演示这一动作)怎样理解“纷纷”呢?(再看课件,“降落伞”一个接一个出发的情景。)

过渡:蒲公英的孩子多快乐呀!你们美美地把这一节读出来,有没有信心?

(2)自由练读(入情入景,读中感悟)

(3)指导朗读。

(4)蒲公英妈妈的办法怎么样?再看看画面,然后夸一夸她,再随意地加上动作、表情站起来读。

2.合作学习其余两节。

(1)分小组合作学习自己喜欢的小节。喜欢苍耳的就学习第3节,喜欢豌豆妈妈的就学习第4节。(出示学习方法)

方法:①读一读课文;

②说一说办法;

③演一演情景;

④夸一夸妈妈。

在四种方法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

(2)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质疑。

“铠甲”是什么?(课件出示铠甲,边解释),那课文中“带刺的铠甲”指的是什么?把课前采集到的苍耳种子实物让学生摸一摸,体会苍耳布满刺的外壳。问:妈妈为什么要给孩子穿上它?(这样就容易挂住动物的皮毛。板书:动物皮毛带)(课件演示这一动作)。这个办法可有趣了!你认为怎样读更有趣就怎样读。

①自由练读;

②抽读、择读;

③分小组比赛读。

豌豆妈妈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豌豆宝宝离丌妈妈时心情怎么样?(课件演示豌豆宝宝离丌妈妈的动作)看后回答(板书:太阳晒。)你们能通过朗读体会他们的活泼和快乐吗?

①抽读、评读;

②即兴创作动作自由读;

③全班加上动作、表情朗读夸夸豌豆妈妈。

3.小结:从课文中我们知道了蒲公英妈妈靠风吹,苍耳妈妈靠动物的皮毛带,豌豆妈妈靠太阳晒传播种子。

四、深化内容,拓展延伸。

l.植物传播种子只有这三种办法吗?你还知道多少?怎样才能知道?

①全班齐读第五小节;

②画出你认为最重要的词语,应该怎样读好;

③诚读;

④抽读,评读。

2.植物妈妈还有哪些办法?让我们一起去野外观察吧!(一边看一边唱,课件显示美丽的草原、田野、树林等等。)

①你发现了什么?

②像课文那样夸一夸这些植物妈妈。

③为自己最喜欢的植物编儿歌。

五、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过渡:植物妈妈的办法真有趣呀!它们的智慧可真了不起!让我们再用背诵的方式夸一夸她们吧!

1.学生反复朗读。

2.比赛背诵。

六、布置作业,积累知识。

查看课外资料,把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写在采集本上。

板书:蒲公英(图)

苍耳(图)——靠

豌豆(图)

风吹

动物的皮毛带

太阳晒

教学反思:兴趣是创造一些快乐的重要途径,学生对课文有了兴趣,自然就想去学课文,想走进课文,有想去了解的积极性。

16、邮票上的齿孔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合作交流识记方法,游戏巩固,正确书写。

2.自主感悟重点词句,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激趣揭题。

1、出示连张邮票复印件:请大家想办法把邮票一枚枚地撕下来。

2、生说办法,给予表扬。

3、大家知道这枚邮票上的齿孔是谁发明的吗?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板书课题)

(板书:邮票)(撕开邮票)你们看,这些撕开了的小孔象什么?这就叫做:齿孔(板书)别看这小小的邮票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补齐课题)。

二、自由读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互相检查、指正。结合语句认识生字:伦敦、研究。借助汉字表义的特点识“裁”“撕”。

借助汉字表音的特点识“究”“政”。

3、运用多种方式巩固识字:你指我认——看口型猜字——做动作识字。

三、学习课文,合作感悟。

1、默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带齿孔的邮票是谁发明的?是怎么发明的?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生自由发言。

4、师归纳,生把教师未说完的话补充完整。

英国发明家阿切尔在小酒馆里喝酒时,被一位先生用的举动所吸引住了,从中得到了启示,发明了。

5、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石:带齿孔的邮票用起来真方便,我们应该感谢谁?

生:两个人――――――

6、师:一个是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生:――――――

7、师小结:对,小小的齿孔邮票闪耀着智慧的火花,说明了发明与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我们养成观察、分析的好习惯,就一定会有所创新。

四、拓展思维,动脑实践。

1、师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启发学生思维。

卫生纸之间的空隙,一些食品的包装袋,药品的包装袋等等

2、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发现有哪些不方便?可采用什么方法解决?

以“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为突破口感悟。

第二课时

一、练习

1、填空

一位(先生)一位()一台()一台()

一张()一张()一把()一把()

2、书写

(1)本课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字(仍、使、便)是新认的字。

“使、便”二字可以与“仍”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写好单立人。单立人的写法学生已经多次接触,应该比较熟悉,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书写。但三个带单立人的字的右半边应该细致地指导一下。“仍”字右边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便、使”右边十分相似,可以在找到差别的基础上指导写美观。指导的重点如下:上横宜短,“口、曰”要扁,撇应先“竖”捺须伸展。

(2)学生观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难写的字。

(3)交流展示,互相评价。

3、实践

(1)读课后“我知道”的内容,了解邮票的一些常识。学习伙伴之间互相交流自己收集一些邮票。

(2)故事会。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比如《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小资料:

1、邮票的齿孔:

齿孔是邮票外观的一个重要特征。早期邮票的齿孔基本可分为线齿和孔齿两类。线齿又细分为占线、弧线、蛇形、矩形几种孔齿则有圆形、菱形等区别。根据打孔设备和程序的不同,打孔方式主要有线式、梳式、整式三种。根据打孔外观效果,又可以分光齿、毛齿、盲齿三种。

2、目前我国使用的邮票种类:有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文”字邮票、编号邮票五种。

3、我国最早发行的有水印邮票是“大龙”邮票,其水印图案为太极图。

作业设计:

1、抄写课文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16、邮票上的齿孔

别针刺小孔

留心观察、乐于发现

发明打孔机

教学反思:在课文教授部分,采用老师少讲、学生多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领悟。

《识字二:读读词语识汉字》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前9个会认字,初步认识后7个会认字,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24个词语。

2.会写“语、枫、杨、桃”4个会写字。能够姿势正确地书写,并能把字写得正确规范。

3、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高学生课外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自主识字,提高识字能力。

教学难点:

1.“枇杷、银杏、猕猴桃”3个词的读音。

2.“杨”的字形。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课件:北京植物园外景图)植物园的园长给我们寄来了什么?(课件:邀请信图)邀请我们一起参观一个新型的植物园,你们想去吗?现在,咱们就一起参观吧!

二、第一部分的学习

1.老师先带你们到花园里去看一看,如果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就大声地说出来。(课件:荷花、菊花、山茶花的彩图)

2.再看看我们又来到什么地方?(课件:草莓、菠萝、紫葡萄的彩图)

3.我们再到蔬菜园里去瞧一瞧。(课件:莲藕、蘑菇、卷心菜、茄子、葫芦、青豆角的彩图)

4.看来,这个植物园里的鲜花、水果和蔬菜真不少。有的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名字,真了不起!有的还不认识,怎么办?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识字二——读读词语识汉字,大家就知道了。(出示课题)

5.课题里有一个生字,是要求会写的,谁说说这个字(在“语”字下点红点,加拼音)你怎么记?还能组成什么词?

6.这课书的词语比较多,请你们先自学前4行的词语。

要求:

(1)先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再看清哪个字是轻声,注意它的读法,多读几遍。

(3)最后试着不看拼音读读词语。

(学生自学时,老师将生词卡随意贴在黑板上,然后指导学生的自学)

7.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采摘”游戏,我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其他同学看屏幕,屏幕上出现了什么,你们大声地告诉他,这两位同学谁找到相应的词语卡片,就举起来大声地读出来,他找对了,大家就跟他一起读。这次采摘就算成功了。

8.读时强调:“紫葡萄、蘑菇、茄子、葫芦”轻声的读法。

9.指名读、齐读(顺读、跳读)

10.这些词语你们都认识了,离开词的单个字你们还认识吗?(出示卡片认字)。

11.把这些字放在句子里,你们还能认识吗?(课件依次出现,并配上插图帮助理解句子的意思)。

我爱吃花卷儿。

荷花的种子叫莲子,可以吃。

妈妈买来了藕和菠菜。

duānbēi

我给爸爸端来一杯茶水。

三、小结过渡:

同学们,我们一起参观了花园、水果园和蔬菜园,认识了这么多的植物,会读了这么多的词语,真是增长了不少的知识。下面,老师准备让你们自己去树林里和另一个果园里参观,那些树和水果上都有标签,你们参观完,把它们的名字告诉大家,行吗?

四、第二部分的学习

1.参观要求:这些标签就在我们的课本上。

(1)把字音读准确。

(2)然后试着背一背这些词语。

2.谁能告诉大家,你都看到什么树木了?(桃树、松树、梧桐树、红枫、银杏、大叶杨)

3.谁能告诉大家,你都看到什么果子了?(柑橘、枇杷、开心果、柿子、鸭梨、猕猴桃)

4.下面,我们做一个点树名的游戏,屏幕上出示一种树名,如果你们读对了,树就出现了。(课件出示词语,读对了,就显示相应的彩色照片课件)

5.树名点对了,我们来点果名(“枇杷”可出示实物)。

五、小结过渡:

现在我们参观完了,到底看到了多少植物呢?我们一起看课文。

六、指导读课文。

分组读,数一数认识了多少植物?

七、指导书写:

1.(课件)请同学们看屏幕,这4个字要求会写。大家自己读读,指名跳读。这3个字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一记。

杨桃枫语

强调:桃:右边的笔顺

枫:横折弯钩的写法

杨:横折折折钩的写法

2.(课件)仔细看看这3个字,你们发现了什么?

3.看这4个字,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4.教师范写(边写边说占格的位置)

5.学生仿写1个,独立写1个。随机点评。

6.默写反馈。

八、总结:

今天,我们参观植物园,你们有什么收获呀?

板书设计:

识字二

读读词语识汉字

杨桃枫语

教学反思: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要点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要点”,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要点
第四单元知识要点
《母亲的恩情》:
·我会读
恩补针根抚摸报迟寸永
·我会写
湿润恩情抚摸注视慈爱光辉沐浴报答铭记著名
·我会说
本课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诗《游子吟》,并提供了相关的背景知识,展现了创作本诗的具体环境。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诗歌的背景和内容。第四自然段,即古诗《游子吟》。第五自然段交代了《游子吟》的写成。本文语言朴实,意境纯美,感情真挚,适合学生阅读。
·我知道
孟郊,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人。少年时隐居嵩山,贞元十二年登进士第,官居溧阳尉。其诗作力避平庸,追求古淡清寒。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沉香救母(一)》
·我会读
叹含泪良因为恨付告武
·我会写
心狠手辣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习武练功腰酸背疼
·我会说
这是一篇民间神话故事,本文是故事的第一部分。记述的是小沉香从父亲口中得知母亲被心狠手辣的二郎神压在华山脚下,他立志救出母亲,于是上山拜师学艺,刻苦练功,终于练就一身高强的武艺。全文共分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沉香拜别了师傅,奔向华山。第二自然段写沉香在救母途中历经艰险。第三自然段写沉香得到仙人的帮助,打败了二郎神,终于来到华山脚下。第四自然段写沉香劈开大山,救出母亲。课文情节生动,字里行间充满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沉香救母(二)》
·我会读
救切便果充孝仙败凶
·我会写
遥远感动转眼间高耸入云孝心激动不在乎日思夜想
·我会说
本文是神话故事《沉香救母》的第二部分。记述的是沉香不畏艰险,一心救母的孝心感动了仙人,在仙人的帮助下,打败了凶恶的二郎神,力劈华山,救出母亲。全文共分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沉香拜别了师傅,奔向华山。第二自然段写沉香在救母途中历经艰险。第三自然段写沉香得到仙人的帮助,打败了二郎神,终于来到华山脚下。第四自然段写沉香劈开大山,救出母亲。课文情节生动,字里行间充满了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亲情。
《木兰从军》:
·我会读
征兵父病弟男胜利将
·我会说
《木兰从军》这篇课文是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诗》改写而成的。木兰的形象,既反映了北方女性的刚健特点,又是中国劳动妇女善良勤劳淳朴勇敢的象征,至今仍然有积极的影响。
全文就像连环画一样,笔法简练,画面清晰:木兰代父出征,征战沙场、重试女儿装。在这个故事中,花木兰爱亲人、爱祖国、勇敢、刚毅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课文共五个自然段,开篇即写木兰是古代英雄。寥寥几笔活化了人物,为日后成为“将军”打下伏笔。接着又以较多笔墨写了木兰从军的原因,她想到了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年幼”,这是她对亲人的爱。“为了国家应该去打仗”则又反映了她对祖国的爱。这些是木兰这个人物身上最为闪光的优秀品质。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才有日后战场上的勇武、威猛,屡建战功。而最后一段中的“惊呆了”则急转直下,原来“花将军”却是一位“年轻的姑娘”,从而给读者带来了更多的遐想空间。
·我知道
北魏迁都洛阳之后,经过孝文帝的改革,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安定。但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
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没办法上战场,家里的弟弟年纪又小,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多年的军旅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人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更不要说木兰又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但是花木兰最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十数年(原文为12年,是虚指)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认为她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不过,花木兰拒绝了,她请求皇帝能让自己回家,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实验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包括《泉水》《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我不是最弱小的》和《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四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二和口语交际、展示台几部分内容。

本单元除《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旧课文之外,其余都是新课文。这是一组用爱心串起来的课文,主要讲了助人为乐的一些故事,这些正好是3月份讲,恰逢文明月、学雷锋之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符合学校的大方向,易掀起做好事高潮。

当今的孩子是幸福的一代,他们在父母和老师的关怀下健康成长,快乐生活,许多时候是接受别人的帮助,但也要学会关爱别人,这是中华美德,不能丢。

主题相类似,但每篇课文又有其特点:

《泉水》重在创设一幅幅美丽的意境,让读者在美景的熏陶下感受泉水的热情与助人为乐。《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在品味诗的同时去触摸雷锋昨天的足迹,去寻找今天的活雷锋。《我不是最弱小的》虽然是一篇普通的记叙文,一个小故事,但重在让学生学习朗读问句、叹句的技巧,从而感受本文的主旨。《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是一篇阅读课文,篇幅较长,所以应注意如何实现“长课文短教” 是本课的重点。另外,各课的主旨虽然都是助人为乐,但又各有侧重。《泉水》主要表现泉水的热情,《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侧重于记述身边的小事,只要有人需要帮助,就时时处处关心别人。《我不是最弱小的》侧重于讲要关心比自己更加弱小的。

下面,将逐一对本单元课文进行分析:

5 泉 水

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美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

4.学会关心别人,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教材说明

课文以拟人化的手法、儿童化的口吻描写了泉水从冲出石缝到汇入大海一路经过的地方及发生的故事。

共有四幅场景:

山腰的水池、山间的平地、山坡的果园、静静的山谷。

读四个场景时,要通过热情的话语表现泉水的助人为乐、关爱别人,关键抓住泉水的四次发言,表现出热情洋溢的口吻。

第一片段教师可以范读之后学生体会、模仿、自己揣摩泉水此时的心态与神情。从而可以体会到泉水的热情帮助别人的品质,使本是很平常的泉水流过赋予诗一般美丽的意境。

教师范读时,还可以让学生闭眼空想,每一段文字背后都有一幅动人的美景,这也是学生理解课文、领会本文意图的途径之一。

全文的重点就是朗读技巧的处理,应多次变换、层层叠浪、抑扬顿挫,抓住了转换的关键点,就抓住了本文的内蕴了。

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

(1)让学生搜集有关泉水的图片资料。

(2)找适合的声音及配乐,便于朗诵。

2.认字、写字(略)。

3.朗读、背诵。

(1)本文总体基调是欢快热情的,但要注意开头、结尾处“静” 的描写,要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注意指导学生的表情转换。

(2)课后练习中注意疑问句的朗读要领。

(3)背诵是低年级学生积累词语的重要途径之一,要体验以“人” 为本的教学精神,所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6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联系生活实际,明白“哪里需要献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4.教育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发扬优良传统。

教材说明

本文是一首诗歌,全文以寻找雷锋叔叔为线索,展开对雷锋事迹的追述,最终发现雷锋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有爱心出现的地方,就会有雷锋的影子。

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是本文的重点,读时注意读出对雷锋叔叔的眷恋与怀念,要饱含深情地朗读,感情基调整低沉一些,到最后一小节,要读出胜利的喜悦,感情迅速升华,尤其要响亮地读出“啊!终于找到了”一句。

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于雷锋的故事。

(2)学生搜集自己身边的好人好事。

2.认字、写字(略)。

3.朗读、背诵。

(1)抓住线索,理清脉络:问小溪——问小路——四处寻。

(2)注意反复的读法。

(3)注意感情基调的转变。

4.课外实践活动。

我们也去找一找身边的雷锋吧!

5.注意课外积累,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剪贴、摘抄、读、背。并养成习惯)。

7 我不是最弱小的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字,会写12个字。

2.学会关心比自己弱小的更需要帮助的人。

3.朗读课文,读好带问号、叹号的句子。

4.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记叙文,情节简单,讲的是五岁的萨莎在暴雨中保护弱小的野蔷薇的故事。告诉大家,我们要学会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人,做个勇敢的小学生。

本课的重点是疑问句和感叹句的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读,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从而理解本文的中心。

8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学习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

2.读通课文,说出课文中那些地方写得有趣。

3.联系生活,说说广告的用途。

4.自己试着写一则广告,尽量引人注目,标新立异。

教材说明

本文属于略读课文,篇幅较长,但故事性较强,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易于接受、读懂。

文章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默读来明白故事梗概,所以要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首先注意既然是默读就不能发音,这样速度才能加快。第二,注意个别不重要的字可以一眼带过,不必追究它的标准发音。

学生默读完之后,教师要组织全体共同寻找本文的关键点,实现抓关键长课文短教,体现以人为本,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教学建议

学生默读之后,要说,要演。说什么呢?说其中的趣事,要讲得头头是道,有条有理,把两次广告的结局讲出来。通过想象,演出卡罗尔送别小猫时的表情及语言。

写广告词可能较难,但可以让学生搜集广告词,学习一下广告文化与广告艺术。

《语文园地二》

《语文园地二》中包括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我的发现”。

“我的发现”是把由两个或三个相同部件组成的字进行了归类。让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寻找识字的规律,并在找的过程中掌握字形。

第二部分:“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 中又分为三个板块:(1)读读认认,主要是讲形声字的构字方法,就是把一个字作为一个构字部件,再加入一个偏旁,变成一个新的字。

(2)读读记记,这一部分是四字短语,要靠平常的积累,还要用在合适的地方,所以不仅要让学生读,还要让学生会造句,会使用,这是积累词语的最终目标。

(3)读读背背,这一部分共有四句话,是紧扣单元主题的四句格言。A.花要叶扶,人要人帮。告诉大家,我们生活在世间是需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B.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告诉大家,你给别人快乐时,你自己也会很高兴的。C.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告诉大家,当你帮助别人时,别人会把你对他的关心与帮助记在心上,当你遇到困难时,别人同样会无私地帮助你。D.诚心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明如果以诚相待,那么,即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被感化。所以,我们要诚心实意地去对待别人。

第三部分:“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 中《伸出我们的双手》这一题目是紧扣本单元主题的。而且恰好是在3月份学雷锋纪念日,学生一定有话可说。让学生自己发现周围的小事,从小事人手,不必要求轰轰烈烈,但需要细心观察,细心发现,许多人都需要帮忙,而这些事情往往是我们触手可及的,只要努力坚持下来,就是不简单的,小事虽小,贵在坚持。所以,关键是教育学生要时时处处注意观察,发现谁需要帮助,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交流完之后,教师总结时要注意上述这一点。

第四部分:展示台。

1.故事会。A.讲一讲雷锋的故事。这些故事早已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再流行。但是,传统的美德不能丢,助人为乐的精神要流芳百世。尽量让学生多听、多讲、多了解。B.讲一讲身边的雷锋。主要讲学生发现的好人好事。

2.查字典擂台(略)。

2016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2016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四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材编排特点:

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主要由精读课文《钓鱼的启示》《落花生》和略读课文《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组成。它们分别告诉我们深刻的做人做事的哲理: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很难;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通过读课文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虽然书上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就看我们善不善于去读它。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往往是粗浅的,甚至他们根本从未注意过自己从生活中学到了知识。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本组课文时,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文字的阳光里,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然后,又要带领学生走出文本,回到多彩的现实中,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无私处事、诚实做人的重要,师生共同努力,一起为生活这本书增添新的美好的篇章。最后,还得再回到文本:对于课文中给人深刻启示的重点句,能够熟读背诵,牢记于心,自觉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诚实善良,乐观向上,有益社会的人。

三、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生字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要求背诵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围绕“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主题,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经验,把生活当作学习的大舞台。

四、单元学习重难点:

本单元课文,语言质朴简洁──孩子能读;情节性强──孩子爱读;而含义深刻──也许会影响孩子一辈子,可他们不一定能真正读懂,这正是本单元课文教学的重点所在。课文中,都有直接点明文章主旨的重点句,教师凭借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仅读懂课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从生活这本特殊的书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这也是本单元难点。

13钓鱼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生词。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写“我”和父亲那个钓鱼、放鱼的夜晚发生的故事,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3.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2.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内容

《钓鱼的启示》

设计者

教学预设

设计意图

一、质疑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是《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找找答案,并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2.要想更准确的了解课文内容,就必须熟读课文。就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吧!

(指名读课文)

三、质疑交流:

这回相信同学们的答案更准确了,我们交流交流。

(全班交流)

四、情感体验:

1.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我们还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到了课文中的什么情感。

2.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父亲呢?

五、联系实际:

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经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诱惑,也就是像这位作者所说的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遇到过诱惑吗?遇到诱惑时怎么做的?

六、拓展阅读:

孟德斯鸠:“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引导学生质疑,使学生学会学习。

质疑只是学习的开始,解决问题更重要。

深入学习课文

语文即生活,生活就是语文学习的舞台,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能借助词典,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3.联系课文内容,再结合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说说自己以后对困难挫折应该如何去面对,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从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4.体会文章写作时选择材料的恰当和表达的详略得当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生活中的含义。

2.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内容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设计者

教学预设

设计意图

一、欣赏图片,激发兴趣:

(出示俯瞰广场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们说得好,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便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小组交流。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预设:

1.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事:教诲)

2.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幸福)

3.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沮丧)

4.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事实证明1:详写)

5.特殊时装展(事实证明2:略写)

6.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启示)

四、总结提升,深化情感。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

(条条道路通罗马。另一条路也许不那么直接,但几经周折,还是能够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而且还完全有可能找到比原先更快地到达目的地的捷径。要是因为一条路不通,你不再去走第二条,那么你就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人就是在此路不通,走彼路;彼路不通,再走另一彼路的不断探索中逐步接近目标,走向成功的。)

五、教师总结,升华情怀:

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

从学生切身能感受和触及到的事物出发,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性的积极性。

理清作者写文的思路,学习作者写作时选材的恰当以及写作的详略得当。

深入文本,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道理。

15落花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讲一家人议论花生的好处,教育学生懂得不要只讲体面,只求外表美,应该做一个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能找出“详写”“略写”,知道这样写的好处。

3.培养学生借助具体事例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4.学会生字新词,会用“居然”造句。

5.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重点句。

教学重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2.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理解重点段来深入理解全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设计内容

《落花生》

设计者

教学预设

设计意图

一、谜语激趣,揭示课题: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花生)

麻屋子,红账子,里面睡了个白胖子。

(花生)

2.一提到花生,你们想到了什么?

有个人想到的可不止这些,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落花生》一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小组中读课文,互相检查预习情况。

2.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内容:

1.课文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2.其中,哪一部分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教师按照学生的汇报,引导孩子们学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熟读课文,提升重点:

1.小组中再读课文,把你们印象深的部分多读几遍。

2.想想作者,提起花生还会想到什么?

(重点理解“忆花生”这一部分)

3.释题:这也是课文为问什么叫“落花生”?

五、自主积累,升华情怀。

1.积累你喜欢的词句,并说一说为什么。

2.读了课文,你想怎样赞美花生?

板书设计:

利用谜语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

巧设悬念,引导学生深入读文。

小组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整体感知课文。

教师不要死板的带着学生从第一自然段学到完,孩子们会失去兴趣的,应有学生来决定怎么学,教师加以有效地调控即可。

质疑——解疑

16珍珠鸟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3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3.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

教学重点: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学课文的能力,提高对课文的感悟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内容

《珍珠鸟》

设计者

教学预设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可能喜欢体育的同学都知道,2002年1月份在澳大利亚举行的网球公开赛上,当时赛场上的气氛十分紧张,运动员你来我往打得非常激烈,就在这个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一只小鸟飞进了赛场,而球不偏不倚地击中了它,当时小鸟惨叫了一声,跌落到地上。本来在体育比赛中,运动员的球击伤小鸟的事情纯属偶然,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却让我们感到非常震惊,运动员马上停止了比赛,跑到小鸟跟前,当他发现小鸟已经死去的时候,痛苦地跪在地上,默默地祈祷了许久,才重新投入了比赛。现场的观众对此报以热烈的掌声。可是有人说这未免有些小题大作了,你的看法是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在这个广袤的星球上,人并不是惟一的生命形式,也不是惟一具有情感的生灵,人类还有着最亲密的生存伙伴,那就是动物。那么人和动物之间,到底能不能建立起相互信赖、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呢?冯骥才的散文《珍珠鸟》就告诉了我们问题的答案。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第一遍读课文,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内容。

2.第二遍读课文,请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说说通过默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珍珠鸟长什么样儿?珍珠鸟的习性。)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10、坐井观天·教案

[教材简析]

《坐井观天》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成语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的一场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眼光狭小。文章语言优美,对话部分生动有趣,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水井”对城市学生来说是一个较生疏的对象,文章通过二幅插图,惟妙惟俏地表现了“井沿”、“井底”的含义,让学生形象的认识了“水井”。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积累词语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对话,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蛙自信、傲慢的语气。

3.自主发现字词规律、识字方法和积累词语的方法,能在初步理解寓意基础上发挥各自不同的想象续编故事。

[设计思路]

1.教材处理:这篇课文比较短,生字也较少,又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故事,所以只用一个课时,侧重学生自由阅读。

2.从学生的学出发设计教学过程,通过自主识字、自读自悟、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等形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将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优化教学结构。

4.将识字与朗读,词句教学与朗读感悟有机结合起来,重视整体读。

5.注意识字、写字和词语积累,注重创设识字和朗读的情境,使语文学习具有趣味性和审美性,充分体现形式话、内容实,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2.教师准备识字卡片,CAI课件和相关音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设置悬念、调动情感

1.根据已有知识自由想象天有多大,并大胆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2.听音乐范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我会想”图标,引入争论“天有多大?”。

2.设置疑问,引入课题:“无只有井口那么大,不信你就听听下面的故事吧!”

1.通过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

2.活跃课堂气氛。

初读课文

——识字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作个记号。

2.多读几遍没读通的句子,再听听伙伴是怎么读的。

1.出示“我会读”图标,交待读课文的要求。

2.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有选择的读通。

3.板书简笔画“水井”。

1.自读课文,再次整体感知。

2.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展示和交流中读书。

自主识字,探索识记

方法

1.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已经认识的字,并读给学习伙伴听。

2.交流,在小组内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3.识字游戏:猜猜我叫啥。

4.区别“信、沿、际”的字形,练习书写。

1.展示生字,让学生在小组内认读,注意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2.鼓励孩子说出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并在全班交流。

3.准备生字卡,请两位学生上台玩游戏—猜猜我叫啥,检验全班学生识字情况。

4.出示“我会写”图标,指导写字。

1.培养自主合作识字精神。

2.在活动中识字,激发学生兴趣。

3.重视写字指导,体现识字与写字相结合精神。

再读课文

——读通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读熟。

2.配乐朗读,感受全文。

1.出示“我会读”图标,要求学生自由读,读通、读熟。

2.播放音乐,指导学生配乐朗读。

在展示和交流中读书,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细读课文

——感悟

1.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

2.再读课文,找出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3.看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4.感悟第二次对话。

①读出青蛙和小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②用“因为……所以……”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的看法。

③实验体验:井底看天。

5.朗读感悟第三次对话。

自由读,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第三次对话应用什么语气?

②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来。

1.根据学生悟出青蛙和小鸟的位置板书贴画。

2.通过板书的变化,展现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观点,做好情感的铺垫。

3.和个别学生交流,听听学生的朗读和读后的感受。

4.深入学习小组听学生朗读,选择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展示。

5.相机复现生字“沿、信、际”,感悟积累词语:“无边无际,因为……所以……”。

1.体现自读自悟。

2.给学生创设展示分角色朗读和个性化朗读的机会。

3.体现以学定教,以及朗读与识字结合思想。

4.适时组织生字复现巩固识字。

再读课文

——回归

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表演朗读。

3.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表演。

4.依据画面,为自己喜欢的角色配音。

1.倾听学生朗读,指导学生体会“自信、傲慢和诚恳、劝告”两种不同的语气。

2.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3.放影CAI课件,指导学生依据视频配音。

现整体感悟。

在活动中朗读,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有感情的朗读。

续编对话

——拓展

1.说出你对小鸟和青蛙的不同看法。

2.小组学习,续编第四次对话。

3.全班交流续编第四次对话。

1.指导学生挖掘本故事的寓意:要做见多识广的小鸟,不做思想狭隘的青蛙。

2.与学生一起想象续编对话:假于青蛙跳出井口后,他会怎样对小鸟说?

续编对话,拓展知识,激发了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实践活动]

问问大人或上网查阅,看看天究竟有多大?

把这个故事和续编的部分讲给爸爸、妈妈听。

11、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教学目标

认识“葫、芦、藤、哇、盯、邻”等六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具准备:自制课件、一个葫芦。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名字叫做《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师:你们见过葫芦吗?谁能说说葫芦是什么样的?

3.指名答。(出示葫芦。)

4.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到底说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两遍。

2.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注音的生字。

(2)开火车读去掉拼音后的生字。

3.再读课文,并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4.分自然段读课文,想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读懂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

2.指名答。(结合学生回答,屏幕显示相应自然段,并进行板书。)

(1)教学第一自然段。

师:课文中介绍了葫芦的哪几部分,各部分分别是什么样的?

指名答。(显示正确答案。)

齐读二、三两句话。

指导朗读: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这么可爱,心情会怎样?

分男女生朗读该段。

(2)教学第二自然段。

师:叶子有了什么变化?(结合学生回答出示课件。)这些蚜虫会怎样?可他怎么想?

指名读第一句话。

指名表演那个人说话的样子。

齐读该段。

(3)教学第三自然段。

同桌分角色朗读邻居和种葫芦人说的话。

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共同评议:

邻居此刻的心情怎样?应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种葫芦的人着急吗?应用什么语气读?

学生自由组合并表演。

师:你们觉得他们俩谁说得有道理?

学生讨论,指名答。

课件演示:小葫芦和绿叶的对话——葫芦藤每天向叶子输送养料,叶子再将养料输送给小葫芦。蚜虫吃绿叶,使它无法输送养料。小葫芦因没有养料供给,随即变黄落下。

(四)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扩展练习

1.小组讨论: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续讲故事: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

4.指名讲故事。

五、小结

师:在邻居的帮助下,种葫芦的人明白了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了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改变了过去只盯着葫芦,不管蚜虫的做法,最终种出了他想要的葫芦。

12、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找春天吧!引导学生齐唱《春天在哪里》。好,我们已经找到了春天。你看,春天的使者小柳树来了!还带来了它的朋友小枣树呢。想知道它们在春天、秋天时有什么不同吗?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首先用学生会唱的歌曲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每个学生在没有外界压力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教者以启发质疑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阅读、识字、探究、感悟。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回答: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有什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明确初读目标,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以简单的问答,提高学生的读书效率,达到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2)出示字卡,学生找出带这个字的词和句读给大家听。并想办法记住它。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3)开火车认读生字。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准备,帮助不会认的同学想办法认字。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读。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喜欢比赛的特点,培养团结合作和竟争意识。]

2、再读课文,突出重点。

(1)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讲小柳树和小枣树外形特点的词句。

[设计意图:抓住事情的过程,体会重点人物的特点。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注重展示从对内容的理解到对人物品质的认识过程。]

(2)略读分析这篇课文共几个自然段?你喜欢哪几句话?读给大家听,要读出感情噢!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3)学生自选角色,有感情地表演出来,体会小柳树和小枣树有什么不同?感悟小枣树说的话,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小柳树:得意、骄傲、不懂礼貌;小枣树: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角色的研读,力求突出重点,使学生对课文有进一步的理解。]

(4)读了课文,大家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大胆说出来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3、精读课文,加强语感。

(1)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们准备抓住哪些语句把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特点表现出来呢?

[设计意图: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拔、指导,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角色表演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重点词语,观察插图,对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性格对比,加上学生自己的理解,把课文朗读并表演出来,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文字,化抽象的文字为具体的情感。]

三.拓展与巩固

1、说说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可以自由选择一个同学,说说他的长处。如果自己不清楚自己的短处,可以请别人给你提醒。先自己想想,然后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教师巧用课文抓住文中的发散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把文中人物的优缺点转移至现实的每个人身上,使德育落到实处。]

2、巩固会认的字

游戏:听音出示字卡。(教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巩固知识。]

3、总结谈话: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却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自己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我们是不是要学习小枣树的高尚情操啊?

四.作业设计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课后朗读全文给大家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吧

13、风娃娃·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1、猜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小树见它招手。(风)

2、板书课题:风娃娃长大了,它想出门为人们做好事了,它还想和聪明的孩子交朋友,大家想和它交朋友吗?快去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

1、自由小声读课文,说说自已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在小组内交流。

2、感知内容:风娃娃做了哪些好事?读一读。它又做了哪些坏事呢?读一读。

3、指导识字:

1)出示要求会认的字,让学生自主识字。

2)有不会认的字,向同学请教,同学之间介绍自己认字的方法。

3)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在文中圈出黑板上的生字,并反复读带生字的句子。

4)老师逐一出示生字,学生比赛读带生字的句子,看谁读得准确、通顺。

5)开火车认读生字,注意提醒读准字音。提示:“责、踪”是平舌音;“抽、示、筝、伤”是翘舌音。“筝”在“风筝”一词中读轻声。

4、接力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得流利。

三、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吸、极、表”三个字。

“吸、极”二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要重点指导右边“及”字的写法。笔顺:及。第一笔“撇”和最后一笔“捺”,要舒展而对称。第二笔“横折折撇”不容易写好,要作示范。

“表”上下结构,上短下长。下面不要写成“衣”。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娃娃”有洋娃娃、木娃娃、布娃娃、泥娃娃……有的漂亮得可爱,有的傻得可爱,有的淘气得可爱,还有的乖巧得可爱。总之,娃娃都惹人爱。课文中的风娃娃怎么样呢?欣赏一下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的风娃娃是什么样子的

二、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说一说:文中的风娃娃是个怎样的娃娃?你猜对了吗?通读全文,想想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情。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吹大风车(2)吹帆船(3)吹风筝(4)吹衣服、吹小树

2、小组合作找出能说明风娃娃做好事和好心办坏事的段落及重点词句,读一读,

3、提问设疑,小组研读

(1)风娃娃为什么想到帮人们做事?

(2)风娃娃为什么好心办了坏事?

(3)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在自学的基础上讨论。

4、分块研读,反馈交流

(1)研读“做好事”板块。

(2)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3)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后,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一句话。从他心里想的,你体会到什么?

5、研读“做坏事”板块。

(1)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2)风娃娃听了人们的责怪,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句话。

(3)读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你想对风娃娃说什么。

三、实践活动:

14、酸的和甜的·教案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一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为什么?(鼓励学生说,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小动物的故事(第一自然段),这个故事后来怎样了呢?这葡萄是酸的还是甜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童话故事。

板书课题《酸的和甜的》,齐读课题

二、图文结合,感知内容,认读生字

1.播放课件欣赏故事。

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借助插图读文,认读生字,教师随机出示图中相应的生字词。

(1)指名试读,会读哪个就读哪个。

(2)说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些字词的。(通过观察、读文,使学生懂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三、朗读感悟,深入体会

1.看配有音乐的动画。听老师示范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2.先自由读,借助插图,逐段读文。

3.再小组合作读,观察图画中小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测他们的心理。练习有感情朗读。(通过观察使学生了解每个动物的特点,并且针对特点,选择适当的语气来读,以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的。)

4.各小组选送代表比赛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看谁读得最好,师生共同评议。

5.重点品读以下句子。课件出示: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1)自读。

(2)小组读。

(3)指名读。

(4)比较说说两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

(通过反复读来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从而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3.讨论交流。通过朗读,说说你喜欢图中哪个小动物?为什么?

谁来把描写小猴子的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指名读,从中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的聪明。

4.读5、6自然段。读小猴子和小兔子、小松鼠的对话,你有什么想法?大家谈各自的想法。

5.齐读文章最后一段。

出示生字“硬”,让学生结合句意说说“硬”的意思。扩词。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识字,并且出现扩词运用,以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小松鼠和小兔子不明白,你能帮助他们想想原因吗?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如果是你,你会不会也像小松鼠和小兔子那样呢?

(让学生发挥想象,认清事物的本质以分辨是非,从而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四、迁移运用

指导复述故事。先自己看图复述,再上台讲给大家听。

五、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在游戏中巩固要识的字。

听音出字卡。(老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快又对。)

“摘苹果”。在黑板上画棵苹果树,把做成苹果形状的生字卡片贴在“树”上,让学生上台读字音,读对的就可以把苹果摘下来。摘对五个以上可奖励一张苹果贴画。

2.写字练习,巩固要写的字。

认读生字,记忆字形。

指导扩写。

重点指导反犬旁的字。

六、实践活动

1.把学到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

2.自选伙伴,编排童话剧。并配有头饰进行表演。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苏教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5603.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