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邮票上的齿孔_语文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邮票上的齿孔_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书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朗读课文,自主感悟重点,词句,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4、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M.JAB88.COM

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生字卡 邮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

读准生字的音,认清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关于邮票的知识,板书课题:邮票上的齿孔。

2、齐读课题,别看这小小的邮票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合作学习,把生字读给小伙伴听,相互检查,订正。

3、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学生认读,读准字音。

4、出示生字卡,让学生看了哪些字较认识了,讲讲是怎么认识的。

5、指名朗读课文。

6、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写的7个生字,学生练习拼读。

2、用生字组词。

3、师范写,指导学生观察。

四、齐读全文。

五、作业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默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把句子读顺。

2、找一找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3、那个外地人为什么事情而发愁呢?

4、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三、四、五自然段。

1、自由朗读这一部分。

2、外地人有什么举动?看插图你能想象当时阿切尔的动作神情,学一学他的样子。

3、从课文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哪个人和阿切尔都很善于动脑筋?怎样读这些句子才能突出他们在用心思考呢?师范读。

4、让学生撕一撕有齿轮的邮票。

5、指导朗读。

6、分角色朗读。

三、联系实际,延伸扩展。

四、总结全文。

五、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邮票上的齿孔

外地人:发愁 用别针刺一圈小孔

认真观察,认真思考

阿切尔:思考 发明邮票打孔机

延伸阅读

二年级语文下册《邮票齿孔的故事》复习学案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下册《邮票齿孔的故事》复习学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语文下册《邮票齿孔的故事》复习学案

【原文】

1840年,英国首次正式发行邮票。最早的邮票根现在的邮票不一样。每枚邮票的四周没有齿孔,许多邮票连在一起,使用的时候,得用小刀裁开。

1848年的一天,英国发明家阿切尔到伦敦一家小酒馆喝酒,在发明家的身旁,一位先生手拿着一大张邮票,右手在身上翻着什么。看样子,他是在找裁邮票的小刀。那位先生摸遍全身所有的衣袋,野没有找到小刀,只好向每枚邮票求助:“先生,您带小刀了吗?”阿切尔摇摇头,说:“对不起,我也没带。”

那个人想了想,从西装领带上每枚邮票取下一枚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邮票很容易地便撕开了,而且撕得很整齐。

阿切尔被哪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他想: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好吗?阿切尔开始了研究工作。很快,邮票打孔器造出来了。用它打过的正张邮票,很容易一枚枚地撕开,使用的时候非常方便。英国政府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使用邮票打孔器。

【字词学习】

字:枚、裁、翻、摸、撕

词:邮票、摇头、别针、研究、邮票、仍然

【重点句子】

1.1840年,英国首次正式发行邮票。最早的邮票根现在的邮票不一样。每枚邮票的四周没有齿孔,许多邮票连在一起,使用的时候,得用小刀裁开。

2.看样子,他是在找裁邮票的小刀。那位先生摸遍全身所有的衣袋,野没有找到小刀,只好向每枚邮票求助:“先生,您带小刀了吗?”阿切尔摇摇头,说:“对不起,我也没带。”

3.那个人想了想,从西装领带上每枚邮票取下一枚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邮票很容易地便撕开了,而且撕得很整齐。

4.阿切尔被哪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他想: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好吗?阿切尔开始了研究工作。

【主要内容】

《邮票齿孔的故事》是一个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故事,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阿切尔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见一个人用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那邮票便很容易、很整齐地被撕开。“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他想把那个人的动作变成机器的动作,让所有的邮票都好撕开。通过不断研究,他的想法终于变成了现实。

【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xiǎodāoqiúzhùrénɡránshǐyònɡ

()()()()

二、比一比再组词。

使()漂()球()

便()票()求()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xiǎodāoqiúzhùrénɡránshǐyònɡ

(小刀)(求助)(仍然)(使用)

二、比一比再组词。

使(使用)漂(漂泊)球(足球)

便(方便)票(船票)求(求助)

二年级语文上16邮票上的齿孔教案


教学

要求1.学习课文,了解邮票上齿孔的产生过程,学习发明者善于观察生活、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2.学习生字、新词,积累“显然、无可奈何、整整齐齐”等词语。用“发现、发明”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口述发明邮票打孔机的过程。

重点

难点1.了解邮票上齿孔的发明过程,运用不同的识字方法学会生字。

2.感悟发明者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

课时两课时

邮票上的齿孔

1848年的一天,有个叫亨利阿切尔的英国人路过街边的一个邮筒时,发①现有个人正对着一大张邮票发愁②。[句导读: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原因。]原来,那时人们买来的邮票是几十枚连成一大张的,寄信的时候,再用小刀裁开。[句导读:介绍了裁剪邮票很不方便。]很显然③,那个人忘了带小刀。[句导读:点明了那个人发愁的原因。]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亨利阿切尔看到一位陌生人忘了带小刀,没办法裁邮票。

“先生,我想借您的小刀用一下。”

“很抱歉④,我也没带。”阿切尔无可奈何⑤地说。[句导读:两人对话很有礼貌,但要读出阿切尔惋惜的语气。]这时,那个人一抬头,看见了阿切尔西服领带上的别针,皱着的眉头顿时⑥舒展开了。[句导读:写了那个人的动作和神态,眉头舒展,说明这个人想到办法了。]“先生,能借您的别针用一下吗?”

段导读:写那个人找阿切尔借小刀和别针。

“当然可以,可是……”阿切尔疑惑不解⑦地望着他。[句导读:这句话要读出奇怪的语气。]那个人接过别针,在一枚邮票的四周整整齐齐⑧地刺了一圈小孔,很快就把这枚邮票撕下来了。[句导读:“接过”“刺”“撕”写出了那个人的动作。]

段导读:写那个人用别针在邮票的四周刺上小孔,很快地撕下了邮票。

一路上,阿切尔一直⑨思索⑩着刚才发生的事。他想:要是在每枚邮票周围都打上小孔,那么,大张邮票使用起来不就很方便了吗?[句导读:写阿切尔看到那个人用别针刺邮票后,认真思考,产生了灵感。]

段导读:写阿切尔被那个人用别针刺邮票的举动所启发,从中产生了灵感。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陌生人向亨利阿切尔借用别针,在邮票四周刺了一圈小孔。

不久,亨利阿切尔发明了邮票打孔机。[句导读:写阿切尔从偶然的一件小事上,受到启发并动脑筋发明了邮票打孔机。]这项发明很快被英国邮政部门采用。[句导读:“很快被”点明了他的发明创造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从此,世界各地都使用带齿孔的邮票了。[句导读:写阿切尔发明了带齿孔的邮票。]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亨利阿切尔根据陌生人的做法,发明了打孔机,并很快被英国邮政部门采用。

字词导读

①发

②发愁(chóu):因为没有主意或办法而感到愁闷。

③显然:容易看出或感觉到;非常明显。

④抱歉:心中不安,觉得对不住别人。

⑤无可奈何:没有办法。(例句)对于小明这种顽劣的学生,老师也是无可奈何。

⑥顿时:立刻。

⑦疑惑不解:心里不明白,不理解。(例句)尽管老师把这道题反复讲了好几遍,但他还是疑惑不解。

⑧整整齐齐:外形非常规则,完整。

⑨一直:副词,表示动作始终不断或情况始终不改变。

⑩思索:思考探求。

○11发明:创造(新的事物或方法)。(例句)美国的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12邮政:邮电业务的一大部门,主要业务是寄递信件和包裹,办理汇兑,发行报刊等。

○13采用:认为合适而使用。

1.学习课文,了解邮票上齿孔产生的过程,学习发明者善于观察生活、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2.认识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口述邮票上齿孔发明的过程。

一枚邮票。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邮票。提问:谁知道这是什么?有什么用?

2.大家认真地观察这枚邮票,看看邮票周围有什么?(齿孔。)邮票上的齿孔是怎样来的?为什么要有这些齿孔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邮票上的齿孔》一文,相信你一定会有许多收获的。

二揭示课文题目,引导质疑

1.齐读课文题目并质疑。

2.学生大胆质疑。邮票上的齿孔有什么用途?是谁发明了邮票上的齿孔呢?

三初读课文,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1.听老师朗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的序号。

2.同桌互相检查朗读。注意纠正生字的读音。

3.看生字表,把生字表里的每个生字读两遍。

4.同桌互相检查并认读生字。

5.再读课文,巩固读音。

四朗读课文,整体理解课文内容

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1848年的一天,英国人亨利阿切尔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发明了邮票上的齿孔。他的发明很快被英国邮政部门采用。从此,世界各地都使用带有齿孔的邮票了。)

五学习课文第6自然段,了解这项发明的意义

谁发明了邮票上的齿孔?这项发明有什么重要的意义?(英国人亨利阿切尔发明了邮票上的齿孔。他的发明很快被英国邮政部门采用。从此,世界各地都使用带齿孔的邮票了。)

六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了解事情的经过

1.分别请四个同学朗读课文的前四个自然段。思考:亨利阿切尔是怎样发明齿孔的呢?

2.学生汇报。

学生1:1848年的一天,英国人亨利阿切尔路过街边的一个邮筒时,发现一个人正对着一大张邮票发愁。

追问:这个人为什么事情发愁呢?(那时,人们买来的邮票是几十枚连成一大张的。寄信的时候,再用小刀裁开。那个人忘带小刀了,所以对着一大张邮票发愁呢。)

学生2:那个寄信的人向阿切尔借用小刀,但阿切尔也没带。他就借用了阿切尔西服领带上的别针,用这枚别针在邮票的四周整整齐齐地刺了一圈小孔,很快就把这枚邮票撕下来了。

3.在这个人向阿切尔求助的过程中,阿切尔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找出有关的词语。(无可奈何、疑惑不解。)

4.阿切尔的心情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

出示投影:因为(),所以阿切尔()。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阿切尔的发明和这件事情有关系吗?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7.学生汇报:一路上,阿切尔一直思索着刚才发生的事。

七再读课文,思考发明齿孔的原因

1.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阿切尔是怎样发明邮票上的齿孔的。

2.小组间汇报讨论。

3.教师总结:阿切尔是一个爱观察、爱思考的人。当他看到那个人用领带上的别针在邮票上刺了一圈小孔,撕下了邮票,就一直思考着。正是由于他爱观察、爱思考,所以才有了这项发明。

1.《邮票上的齿孔》讲的是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本节课中学生能够积极发言,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发现,善于探究的道理。

2.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环节。初读课文之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住文章的重点;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找一找生活中带齿或齿孔的东西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明白科学发明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只要细心观察,动脑思考,勇于实践,就一定会有所创造。

3.不管怎样的教学设计都应当为语文的教学服务,语文教学要重视词句的训练。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在语文学习的扩展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首先安排“说一说”“我知道”,然后展示了各种邮票让学生欣赏。

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显然、无可奈何、整整齐齐”等词语。用“发现、发明”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生字、新词卡片。

一复习回顾,领悟文章的中心

1.朗读课文。想想阿切尔是怎样发明邮票上的齿孔的。

2.学生口述齿孔发明的经过,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表达不准确的地方。

3.从阿切尔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二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记忆字形

1.认读生字卡。注意读准字音。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练习口头一字组多词。

4.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怎样记住生字。

5.学生汇报。

三指导书写

1.认真观察生字表中要求会写的生字。想一想,在书写中应该注意什么。

2.学生汇报。按不同的字形结构练习书写。

3.掌握规律,观看老师在黑板上写字。

4.学生在书上描红。

5.教师讲评,学生修改。

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1.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

2.教师可在教学中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欢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摘苹果、风车转转……将这些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3.创设情景帮助学生识字。在识字教学中,通过画简笔画、做动作、说话等,创设情景,使汉字与事物形象地联系起来,从而有效提高识字效率。

1.比一比,再组词。

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疑惑(不)解整整(齐)(齐)无可奈(何)

一(清)二(楚)明明(白)(白)无(家)可归

3.阿切尔为什么会发明邮票打孔机?

一名人小故事

有一次,美国人兰德给他的女儿照相。小姑娘不耐烦地问:“爸爸,我什么时候才能看到照片?”这句话触动了兰德。经过多年的研究,他终于发明了瞬时显像照相机,取名为“拍立得相机”。这种相机能在60秒钟内洗出照片,所以又称“60秒相机”。

二名人名言

思考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遇事问个为什么。——巴尔扎克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三学情分析

学生分析:学生默读课文后,一定会有所感悟,而每个人感悟到的又不尽相同,要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教材分析:这是一个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故事,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带齿孔邮票的发明经过,它还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五年级语文上21孔子教案


教学

要求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通过不同途径(上网、查阅书籍、向家长了解等方式)了解孔子。认识他的人格和坚持的理想主张,决不放弃的精神。

重点

难点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

课时两课时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zhònɡ)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句导读:介绍孔子的名、字、出生时期和国家。]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rú)家学派的创始人。[句导读:讲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优秀的有七十二人。[句导读:讲他作为我国最早的教育家所取得的非凡成就。][①能不能把文中的“相传”二字删去?]

段导读:介绍孔子,指出孔子的弟子很多。

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最后专心从事整理《诗经》《尚书》《春秋》等古代文献的工作。[②这句话包含哪两层意思?]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把他平时的言行记录下来,编纂(zuǎn)成一部书——《论[lún]语》。[③从本句看,《论语》是怎么形成的?]这部著作是我们今天认识孔子最直接、最可靠的文献。在这部著作中,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样为人处[chǔ]世。

段导读:写孔子的贡献和《论语》的核心思想。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介绍孔子并指出孔子的贡献和《论语》的核心思想。

《论语》记载,弟子子贡曾经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回答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人们很推崇这种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处世准则,便把这句话概括成“推己及人”的成语,一直沿用至今。

段导读:写孔子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一次,孔子在游历讲学途中,口渴得厉害。[句导读:“厉害”一词准确地描写了孔子当时渴的程度,急需喝水。]他看见路边有一眼泉水,正要畅饮解渴时,发现泉边石头上刻有“盗泉”二字。孔子非常厌恶这个“盗”字,虽然干渴难忍,也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⑤孔子为什么不喝“盗泉”里的水?]

段导读:写孔子不喝“盗泉”里水。

还有一次,孔子在陈、蔡(cài)两国之间的路上断了粮,跟随的弟子都饿得爬不起来了。[句导读:“饿得爬不起来了”说明因断粮而导致的饥饿状况非常严重。]弟子子路向孔子抱怨道:“难道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⑥从本句看,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是什么?]

段导读:写孔子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写孔子和弟子们谈论人生哲理。

后来,他最得意的弟子颜回好不容易找到一点儿米,便赶紧埋锅做饭。饭快熟的时候,孔子看到颜回从锅里抓出一把米饭送入口中。[句导读:“抓”“送”两个动词把颜回的举动刻画得非常形象。]等到颜回请孔子吃饭时,孔子假装说:“我刚刚梦见了父亲。我想用这干净的米饭来祭祀(jìsì)他。”[⑦孔子说这话的目的是什么?]颜回连忙说:“不行,不行,这饭不干净,刚才烧饭时有些烟尘掉到锅里,我觉得弃之可惜,便抓出来吃掉了。”[句导读:明确了颜回把米饭送入口中的原因。]

段导读:孔子看见颜回吃了米饭,以为弟子偷吃。

孔子这才知道颜回并没有偷吃,心中不由感慨万分,便对弟子们说:“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⑧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段导读:告诉我们了解一个人非常不容易。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写应该怎么了解一个人。

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的,一部书要写许多竹简,还必须用熟牛皮绳子把这些竹简编联在一起。[句导读:写出了春秋时期书的特点,为下文描写作了铺垫。]平时卷起来放着,读的时候就打开。《周易》文字艰涩(sè),内容隐晦(huì),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句导读:“翻来覆去”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孔子读书的情景。]这就是“韦(wéi)编三绝”成语的由来。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句导读:孔子的语言充分体现了他晚年对读书的强烈愿望和从不满足的读书态度。][⑨从本段看,我们应该学习孔子怎样的精神?]

第四部分(第8自然段):写孔子晚年研究《周易》并介绍了“韦编三绝”成语的由来。

 即,此处读jí,要与“既(jì)然”的“既”区分开。

⑨学习孔子谦虚,勤学上进的精神。

1.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孔子的相关资料。

一 谈话导入

1.导入:同学们,《百家讲坛》栏目中,于丹教授曾为我们解读《论语》,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于丹教授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其实《论语》在古代社会就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一部传世的经典,两千多年来它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你们知道《论语》的作者是谁吗?(孔子的弟子。)

2.课前,同学们都从不同途径了解了孔子,请大家初步交流一下。(学生可从孔子的生平、著作、言论、小故事等多方面去谈。)

二 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学生轻声朗读全文,教师提醒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指名学生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情况,注意正音。

三 交流预习成果

1.学生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错的笔画。

读音:仲(zhòng) 儒(rú) 祀(sì)

笔画:怨(夕) 祭() 祀(巳)

2.需要掌握的词意。

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常关系。西汉以后,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学派。

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

祭祀:旧俗备供品向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隐晦:(意思)不明显,不容易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四 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介绍孔子及孔子的贡献及《论语》的核心思想。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孔子和弟子谈论人生哲理。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孔子教育弟子怎么了解别人。

第四部分(第8自然段):孔子到了晚年喜研究《周易》并介绍“韦编三绝”的由来。

2.默读第1、2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称孔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指导学生一边默读思考,一边画下关键的词句)

要点:(1)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么为人处世。因此,人们称他为圣人。

(2)流传于世的一部《论语》,其中许多思想,可让人终生奉行,而且沿用至今。

点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联系这句话的意思,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思考孔子是在教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

师总结:人要学会关爱别人,这就是儒家理论中最核心,最精髓的东西“忠、恕”——宽容。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学生可通过不同途径,网上、书籍、向家长请教等方式了解孔子。

一 整体入手,回顾全文

1.指名读课文,思考:文中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并试着给每个故事加小标题。

(1)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不喝“盗泉”之水。

(3)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

(4)晚年读《周易》。

小标题可概括为:推己及人、安守节操、识人不易、学而不厌。

二 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1.默读故事,抓住重点的语句去感悟孔子的言行。

2.小组间交流。

3.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第一个故事

如何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这是一种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处世原则。)

第二个故事

为什么孔子口渴得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盗,即盗窃,由此可看出孔子对偷盗行为的厌恶,认为“盗”不是君子之举,人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盗”是可耻的,因此对“盗泉”里的水反感,不喝“盗泉”里的水。)

第三个故事

(1)你怎样理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可结合生活实际谈。

(君子由于有修养,能够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小人心中无德,穷困时自然不择手段,以此获取利益。)

引导学生感悟: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恬淡和安宁。穷困不要紧,重要的是有节操,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2)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

(眼见不一定为实,内心的想法太主观,要从多角度、不同方面去了解一个人。)

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肯于反思,肯于自省,拥有智者般的智慧。)

引《论语》语: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想象孔子当时的心情,读读他对弟子们说的话,再指名读。

第四个故事

抓住故事中的重点词,试用一些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

(笃信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活到老,学到老……)

三 整体回顾,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以几个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品悟到两千多年前孔子这位圣人的思想,并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谈几点感受。

总结:本文通过对孔子生活中几件小事的描写,展现了孔子的形象和精神风貌,揭示了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作风,突出表现了这位伟大教育家的风范。

四 拓展阅读

1.推荐阅读《孔子的故事》《庄子传奇》。

2.如有兴趣,可阅读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并写一写读后感。

1.这个学段的学生已经接触过《论语》,对孔子有一些较为感性的认识。课前,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不同途径了解更多孔子的资料,为学习这篇记述孔子生平活动及成就的文章作准备。

2.本文脉络清晰,讲了孔子的四个小故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概括总结,并试着再列举其他古人类似的故事进行补充。

1.看拼音,写词语。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优秀的有七十二人。

(2)在《论语》这部著作中,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样为人处世。

3.写出下列成语的含义和由来。

(1)推己及人: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由《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概括而来。 

(2)韦编三绝:编联竹简的牛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出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4.课文写了与孔子有关的几件事?表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品质?

5.你对《论语》中的哪句话有感触?结合生活经历谈一谈。

一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人。相传有弟子三千,其中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 中国历史上的十四位圣人

酒圣杜康 文圣孔子 诗圣杜甫 史圣司马迁 武圣关羽 草圣张旭 兵圣孙武

医圣张仲景 茶圣陆羽 谋圣张良 木圣张衡 画圣吴道子 药圣孙思邈 书圣王羲之

三 孔子为何名“丘”

孔子得名“丘”的缘由主要有两种说法。《史记孔子世家》:“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圩,读wéi,义同“凹”,即中央低而四周高。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出生时头顶有个小“凹”,因而名“丘”,为什么头顶上有个小“凹”就取名“丘”呢?因为古代“丘”也有“中间低四周高”的意思。第二种说法是,鲁国有座尼丘山(在山东曲阜东南),孔子出生前其母曾“私祷于尼丘之山”,孔子因而名“丘”,字“仲(孔子排行老二)尼”。此说源自《孔子家语本姓解》。

四 中国的儒文化

在我国历史上,儒、释、道三家并存,但三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不同,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从儒家思想文化形成的体系来看,儒家所传承的“六经”,都是在孔子以前已经形成的,这些经典是夏、商、周三代文明的精华;而孔子开创的儒家与先秦各家最大的不同就是儒家始终以自觉传承“六经”为己任。“六经”所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化正是通过和依赖于儒家的世代努力而传承至今的。由于儒家具有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根源,由于儒家的积极处世的实践精神,由于儒家表现出来的所具有的浓厚历史感、文化感、道德感,由于儒家在传承历史文化上的自觉努力,它的价值观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价值观的主流。儒家“德治爱民”的政治文化、“孝悌和亲”的伦理文化、“文质彬彬”的礼乐文化、“远神近人”的人本取向,渗透到中国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这些都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哲学、宗教、伦理、文化、艺术、科技、医药以至政治、经济诸多方面,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邮票的张数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邮票的张数”,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老师整节课的教学语言不多,在引导和组织教学中,给学生提供积极探索、大胆思考、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设计朴实,是一节真正意义上的数学课。

本课的设计没有精美的课件,但教学设计层次清楚,环环相扣。首先,由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出邮票的张数,接着通过画线段图,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引导学生找出等量关系,并从方程的角度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整节课中学生始终在探索、发现,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之中。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抽象概括能力得到有效地提高。本节课中,练习的设计也是朴实无华,采用卡片出示的形式,及时进行强化练习,学生兴趣浓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

教会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其中画线段图是一种很有效的分析方法。要引导学生按照题意找出各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相等关系。为了防止算术解法及其思路的干扰,强调找相等关系时,应把未知量和已知量放在一起考虑。

(1)找等量关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a、按一件事情的发生的因果过程来建立数量之间的关系;

b、按关键句所提示的和、差、倍等关系建立数量之间关系;

c、直接利用公式建立等量关系等等。

(2)让学生体验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可举例用算术方法解,需要逆思考的题目。)

这节课,让学生明白新知识的新在于由一个未知数发展到两个未知数。找到这个新知识点后,充分发挥教科书的作用,组织学生讨论。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两个未知数中设谁为X,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补充,让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把弟弟的张数设为 的道理。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根据题意画的线段图,进一步深刻理解两个未知数的关系。在深入理解题意和题中数量关系的情况下,再列方程、解方程。

数量关系:弟弟的张数 +姐姐的张数 = 总张数

X 3X 180

设弟弟有X张邮票,姐姐有3X张邮票。

列出方程:X+3X=180

3、精心组织教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

教学中,教师适时插入介绍数学家韦达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邮票的张数一课整体效果是好的,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研究,如怎样利用课堂生成资源,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有效地提高和发展;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刻性等。这是本节课带给我们的思考,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浙教版语文二上:《草原上的鹰》教学设计_语文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知道草原上的鹰是人们的好朋友,人们从鹰的活动中能得到不少信息。

2、能认真听录音,按提供的要点记住录音的主要内容,能选用提供的词语说说录音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

学会本节课生字词。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指导学生仔细看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2、揭示课题。

(二) 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明确本次听说训练的要求。

1、集中注意力听录音,边听边记边思考。

2、能根据提供的要点和词语记住主要内容并说一说。

(三) 进行听说训练。

1、第一遍听录音,回答课后两个思考题。

交给听的方法:集中注意力听,边听边思考,可以把重要的词语记在书上。

指导学生读一读课后第2题中的思考题。

听录音后组织学生讨论这两个问题。

指导学生读一读课后第3题中录音的要点,看看那位同学答得完整,再把这两个思考题完整地说一说。

2、第二边听录音,要求学生能按课后第三题提供的要点记住录音的主要内容。

听之前,指导学生读读课文第三题的要求和提供的要点。

听录音后,用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根据要点回忆录音的主要内容,然后逐条进行复述。

3、 指导学生选用提供的词语说说录音的主要内容。

读课后第4题中的词语,根据第三题中的要点把这些词语按内容进行分类。

讲第一个要点的:盘旋、飞翔

讲第二个要点的:狂风翻卷、沙尘滚滚、拳头大的冰雹、劈头盖脸;月亮高挂、清风阵阵、长鸣。

指导学生选用提供的词语,选择录音中的一个要点说说。

选用提供的词语,把3个要点连起来说说录音的主要内容。

(四)把这个故事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口语交际:小小邮票展》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口语交际:小小邮票展》”,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湖南桃源县漆河镇中心小学王一站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版一年级下册语文乐园四的语文生活中的口语交际:小小邮票展。
教材分析:
新教材在一年级下册《会飞的邮票》一课中让学生初步认识了邮票,了解了邮票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紧接着在语文乐园四阅读欣赏中安排了《童话——咕咚》邮票内容的故事,学生对邮票有了一定的了解,更加激发了学生对邮票的兴趣。在这次语文生活中,安排学生选一张或几张自己收藏或画的邮票,说说它的内容。再办一个“小小邮票展”,写一两句话介绍你选送的邮票,把口语交际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旨在让学生在这一生活实践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进一步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1.收集邮票,能清楚明白地说说它的内容。
2.能用一两句话把你介绍的邮票写下来。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收集邮票,介绍邮票,能清楚明白地说说它的内容。
教学难点:
能用一两句话把你收集的邮票写下来。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未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我设计教学时,牢牢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尊重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去做,培养学生独立判断的能力,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把教学活动变革为有学生参与、相互合作、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重心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移、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移。
教学流程设计:
一、故事导入,感知邮票
1.(放录音)欣赏故事《会飞的图画》。
2.听完了故事,提问:“会飞的图画”指的是什么?你喜欢邮票吗?为什么?
3.谈谈小朋友们收集过、看过或画过什么邮票?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欲望,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建构,变静态的吸收为动态的表达。]
二、激励示范,介绍邮票
1.小朋友有这么多的邮票,老师提议,我们办一个小小邮票展好吗?今天,同学们都带来了自己喜欢的邮票。我们来当当邮票推销员,看谁说得最棒、让同学们听了心动,谁的邮票就贴入“小小邮票展”,还可能评上“最喜爱的邮票”“最佳创意奖”“最佳口才奖”。大家要努力啊!
2.教师示范,介绍邮票。
3.请几位同学上台,介绍自己搜集的邮票。
4.师生评议,通过评议明确在介绍邮票时应注意什么。
(1)向同学介绍邮票时,应先介绍这张邮票是你收集的还是你画的,再重点介绍邮票的内容。
(2)要说得清楚明白,态度自然、大方、有自信心。
(3)同学们讲的时候要认真听,听不明白的可以提出问题,如果自己看过或画过这张邮票,可以交流、补充。
[设计意图:学习是学生的自主行为,兴趣是儿童认知活动的动力。教师让同学们介绍自己喜欢的邮票,变“要我讲”为“我要讲”,真正体现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三、人人参与,夸夸邮票
看来,介绍邮票的内容还真得讲究方法。学生四人一组或自找伙伴互相介绍、推荐。(每小组由一名同学当小组长负责主持,鼓励学生用不同于别人的方式介绍,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交流后相互评价,再推荐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教师在小组间巡视,对介绍得好的学生鼓励、表扬,对有困难学生进行辅导。)
[设计意图:教师的平等参与不仅加大了师生间的亲和力,而且能够对学习重点进行有效引导和点拨,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四、精彩回放,推销邮票
1.多种形式介绍。(直接介绍、诗歌介绍、新邮票推销、好邮票自述……)
2.师生评议。
3.组织学生评出最喜欢的邮票以及最佳创意奖和最佳口才奖。
[设计意图:创设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条件和情境,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五、拓展延伸,写写邮票
1.刚才,小朋友把邮票的内容介绍得很清楚,你能用笔把介绍邮票的过程写下来吗?
2.学生自由书写,教师个别指导。
3.投影学生的作品。
4.学生评议。
5.学生互评提高。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写话水平。]

湘教版语文二上《秋天的树叶》_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大胆发言,勇于发表自己的观察所得。

教学重点:

1、如何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2、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教学难点:

如何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教学用具:

树叶、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次老师要求同学们跟随父母去捡拾落叶并把树叶收集保管好,今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秋天的树叶。

二、摆树叶。

三、说树叶(放大屏幕)

1、你收集的树叶有哪些形状?

学生甲:我收集的树叶有圆形的五角星形的。

学生乙:我收集的树叶有扇形的、针形的、心形的。

学生丙:我收集的树叶有宝剑形的、带状的、手掌形的。

2、你收集的树叶有哪些颜色?

学生甲:我收集的树叶有绿的、红的。

学生乙:我收集的树叶有黄的、紫的。

3、你能说出你收集的一种树叶的形状和颜色吗?

学生甲:我收集的是枫叶,它有五个角,像人的手掌一样,颜色火红火红的,好看极了。

学生乙:我收集的是松针,它像一根尖针一样,扎到手上很疼,颜色是金黄的。

(1)学生互相交流,充分发表意见。

(2)学生手拿树叶到台上说。

(3)师生共同评议。

四、小结。

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说得也不错,这是大家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结果,以后只要我们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就会学到更多的东西。

31孔子的故事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31孔子的故事”,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10个生字,1个多音字。学写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孔子在学术上取得巨大的成就是与他的刻苦、虚心好学分不开的,教育学生要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查阅资料,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教学难点
孔子是怎样勤奋、刻苦学习的。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前收集孔子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名言揭题。
1.出示孔子的名言,读一读。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交流自己搜集的孔子的资料。
简介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者,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3.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读了课文,你对孔子增加了哪些了解?
三、理解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画记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2.讨论交流:
(1)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有哪些?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什么?
(2)相机理解以下词语。
字:根据人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叫字。
举目无亲:抬头看不到一个亲人。形容人地生疏。举目:抬起眼睛,指抬头。
孤苦伶仃:孤单困苦,无依无靠。孤苦:没有依靠,生活困苦。伶仃:孤独。
羞惭:羞愧。
(3)这个自然段与后面的内容有什么联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小结。
4.齐读。
四、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识记生字词。
2.检查交流识记方法。
3.指导书写。“惭”为左中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把各部件写紧凑。“艰”字的右边部分不要写成“良”。“懂”字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尊”的上面不要写成“”。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朗读课文。
2.提问:课文介绍了孔子的哪些故事?
二、理解第二至五自然段。
1.自由读。
思考:讲了孔子的哪些故事?
2.讨论:
(1)孔子的境况非常凄凉,他是怎样对待学习的?
相机理解以下词语。
祭祀:旧俗备供品向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师法:在学术或文艺上效法(某人或某个流派)。
风凉话:不负责任的冷言冷语。
礼法:社会上通行的法纪和礼仪。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然:对,正确。
经典:泛指各宗教宣扬教义的根本性著作。
传诵:辗转传布诵读。
(2)如果平时听到别人说你的风凉话,心情会怎样?
3.讲故事。
(1)课文中讲述的关于孔子的故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
(2)小组内讲故事。
(3)指名上台讲。
三、拓展延伸。
1.孔子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从这些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2.你还知道孔子的哪些故事?交流孔子其他方面的故事。
3.如果我们面对孔子,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模拟采访孔子。
四、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孔子名言做成书签勉励自己。
2.有兴趣的话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阅读《论语》。

《闻名中外的“三孔”》教案之一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闻名中外的“三孔”》教案之一”,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庙、孔府、孔林的特点。

2.感受三孔的雄伟壮丽和古代建筑者的高超技艺,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喜爱,以及对古代建筑者的赞美。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庙、孔府、孔林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三孔的美,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喜爱,以及对古代建筑者的赞美。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三孔的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三孔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整体感知

1.有这样一位伟人,他创立了儒家学派,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他对整个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的影响最大;他正直、乐观,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几千年来,没有一位中国人会遗忘他。他是谁呢?(孔子)你了解他多少?(学生自由说)今天,让我们走近他,寻访他的遗迹。

2.质疑题目。

学生齐读课题,三孔指的什么呢?闻名中外让你得到什么信息?

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初读文章,感知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用批注写下自己的阅读理解。了解课文内容,三孔指的是什么?

3.检查自读情况。

4.交流,板书。(三孔:孔庙

孔府

孔林)

三、再读文章,理清层次

1.快速浏览课文,三孔分别位于哪些段落?

2.指名读1、2、14段。思考:你了解了什么,前后有什么联系?(总分)

四、细读文章,体味三孔的独特

因为诞生了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以三孔闻名中外;还因为它历史悠久,布局完整,所以三孔闻名中外。那三孔到底是怎样的一群建筑,让我们到文章里一睹风采。

(一)孔庙。

1.男女生轮读写孔庙的段落(3~8段)。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

2.交流。围绕孔庙的古老、总体布局,以及作者用数字描写表现出建造规模的壮观和建筑者的技艺精湛,概括出孔庙的特点:建筑壮观、工艺精湛。

3.欣赏孔庙的课件,孔庙闻名中外,找找你感受到的孔庙最独特的句子,品读。

孔庙大约占地十万平方米,有五殿、一阁、两庑、一坛、两堂、十五碑亭、五十三门坊,各种建筑一共是四百六十六间。殿高31米多,覆盖着黄色的琉璃瓦,显得特别庄严雄伟。殿四周廊下有28根石柱,都是用整石雕成的。其中后檐和两侧的18根石柱,每根都是八面八角,每面刻9条团龙,一共72条,前檐的10根,每根刻两条盘龙,中间有一颗宝珠,构成了二龙戏珠的生动场面。这两句分别对孔庙整体和局部的描写,都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体会建筑的壮观、工艺的精湛、建筑者的不容易。

理解精湛饱经沧桑。

4.这部分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大家共同交流解答。

针对学生的回答,补充一些历史知识,如《尚书》、《论语》、焚书坑儒等。

(二)孔府。

1.默读写孔府的段落(9~10段),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

孔府在今天共有楼、堂、厅、轩463间,分为东、中、西三路。东路是家庙,西路是客厅;中路的前半部是官衙,后半部是住宅。作者采用方位顺序展现孔府布局。语言简单,概括清晰。

2.孔府的特点是什么?(布局严谨合理)

3.欣赏孔府的课件。

(三)孔林。

1.小组内学习11~13段,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孔林的独特之处又在哪里?用笔勾画下来。

2.亲自来感受这个家族墓地的独特之处吧!欣赏课件。

3.交流感受,孔林是延续时间最长、保护最完整的家族墓地。

五、品读升华,拓展能力

1.孔子,是一位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影响力的人,所以三孔远远超越家族的局限,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这是我们整个华夏民族的骄傲。现在,我们来做小导游,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部分,做准备,为大家介绍。

2.播放三孔的课件,小导游为大家解说。

六、课后延伸

1.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论语》。

2.搜集孔子的故事,与同学交流。

附:板书设计

《闻名中外的“三孔”》教学建议


闻名中外的三孔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庙、孔府、孔林。

2.感受三孔的雄伟壮丽和古代建筑者的高超技艺,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喜爱,以及对古代建筑者的赞美。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三孔的资料。

教学建议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细致地介绍了与孔子有关的三处古迹孔庙、孔府和孔林。

全文共有14段,第1、2段是概述三孔的位置及其与孔子的关系。第3~8段写了孔庙。孔庙是我国最古老的庙宇之一,占地大,规模壮观。大成殿庄严雄伟,石柱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孔子塑像生动逼真。诗礼堂的孤墙因曾藏宝贵文献而具有象征意义。第9~10段介绍孔府。孔府分东、西、中三路,布局严谨合理,后花园清新幽静。第11~13段写孔林。孔林是孔子和子孙后代的墓地,充满神秘感。孔子墓石碑上的刻字是明代书法家黄养正书写的。《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也埋在这里。孔林作为家族的墓地,在我国延续的时间最长、保护最完整。第14段总结了三孔的特点及地位。

本课的段落层次分明,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三孔的雄伟壮丽。

建议本课用1课时。

《闻名中外的“三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庙、孔府、孔林的特点。

2.感受三孔的雄伟壮丽和古代建筑者的高超技艺,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喜爱,以及对古代建筑者的赞美。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庙、孔府、孔林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三孔的美,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喜爱,以及对古代建筑者的赞美。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三孔的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三孔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整体感知

1.有这样一位伟人,他创立了儒家学派,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他对整个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的影响最大;他正直、乐观,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几千年来,没有一位中国人会遗忘他。他是谁呢?(孔子)你了解他多少?(学生自由说)今天,让我们走近他,寻访他的遗迹。

2.质疑题目。

学生齐读课题,三孔指的什么呢?闻名中外让你得到什么信息?

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初读文章,感知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用批注写下自己的阅读理解。了解课文内容,三孔指的是什么?

3.检查自读情况。

4.交流,板书。(三孔:孔庙孔府孔林)

三、再读文章,理清层次

1.快速浏览课文,三孔分别位于哪些段落?

2.指名读1、2、14段。思考:你了解了什么,前后有什么联系?(总分)

四、细读文章,体味三孔的独特

因为诞生了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以三孔闻名中外;还因为它历史悠久,布局完整,所以三孔闻名中外。那三孔到底是怎样的一群建筑,让我们到文章里一睹风采。

(一)孔庙。

1.男女生轮读写孔庙的段落(3~8段)。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

2.交流。围绕孔庙的古老、总体布局,以及作者用数字描写表现出建造规模的壮观和建筑者的技艺精湛,概括出孔庙的特点:建筑壮观、工艺精湛。

3.欣赏孔庙的课件,孔庙闻名中外,找找你感受到的孔庙最独特的句子,品读。

孔庙大约占地十万平方米,有五殿、一阁、两庑、一坛、两堂、十五碑亭、五十三门坊,各种建筑一共是四百六十六间。殿高31米多,覆盖着黄色的琉璃瓦,显得特别庄严雄伟。殿四周廊下有28根石柱,都是用整石雕成的。其中后檐和两侧的18根石柱,每根都是八面八角,每面刻9条团龙,一共72条,前檐的10根,每根刻两条盘龙,中间有一颗宝珠,构成了二龙戏珠的生动场面。这两句分别对孔庙整体和局部的描写,都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体会建筑的壮观、工艺的精湛、建筑者的不容易。

理解精湛饱经沧桑。

4.这部分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大家共同交流解答。

针对学生的回答,补充一些历史知识,如《尚书》、《论语》、焚书坑儒等。

(二)孔府。

1.默读写孔府的段落(9~10段),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

孔府在今天共有楼、堂、厅、轩463间,分为东、中、西三路。东路是家庙,西路是客厅;中路的前半部是官衙,后半部是住宅。作者采用方位顺序展现孔府布局。语言简单,概括清晰。

2.孔府的特点是什么?(布局严谨合理)

3.欣赏孔府的课件。

(三)孔林。

1.小组内学习11~13段,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孔林的独特之处又在哪里?用笔勾画下来。

2.亲自来感受这个家族墓地的独特之处吧!欣赏课件。

3.交流感受,孔林是延续时间最长、保护最完整的家族墓地。

五、品读升华,拓展能力

1.孔子,是一位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影响力的人,所以三孔远远超越家族的局限,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这是我们整个华夏民族的骄傲。现在,我们来做小导游,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部分,做准备,为大家介绍。

2.播放三孔的课件,小导游为大家解说。

六、课后延伸

1.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论语》。

2.搜集孔子的故事,与同学交流。

附:板书设计

《闻名中外的“三孔”》教材理解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庙、孔府、孔林。

2.感受三孔的雄伟壮丽和古代建筑者的高超技艺,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喜爱,以及对古代建筑者的赞美。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三孔的资料。

教学建议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细致地介绍了与孔子有关的三处古迹孔庙、孔府和孔林。

全文共有14段,第1、2段是概述三孔的位置及其与孔子的关系。第3~8段写了孔庙。孔庙是我国最古老的庙宇之一,占地大,规模壮观。大成殿庄严雄伟,石柱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孔子塑像生动逼真。诗礼堂的孤墙因曾藏宝贵文献而具有象征意义。第9~10段介绍孔府。孔府分东、西、中三路,布局严谨合理,后花园清新幽静。第11~13段写孔林。孔林是孔子和子孙后代的墓地,充满神秘感。孔子墓石碑上的刻字是明代书法家黄养正书写的。《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也埋在这里。孔林作为家族的墓地,在我国延续的时间最长、保护最完整。第14段总结了三孔的特点及地位。

本课的段落层次分明,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三孔的雄伟壮丽。

建议本课用1课时。

新人教语文二上:《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_语文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新人教语文二上:《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_语文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作者的激动,紧张和对邓小平爷爷的崇敬之情。

3、激发对计算机的兴趣,认识自已肩负责任的重大。

重点:

1、学习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

体会小作者的心情,激发对计算机的兴趣认识自已肩负责任重大。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你还记得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身影吗?还记得他说过植树绿化要世世代代传下去吗?今天我们又要和邓小平爷爷见面了,他会是什么样子呢?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难忘的一天》,板书课题,齐读,说说读了课题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刚才的问题读课文,思考。

2、说说读了这个故事你了解了什么?学生汇报。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

3、自读课文,圈出难读和不认识的生字。然后拼读课文下边小礼物里的生字,认真读一读。

三、识字写字。

1、读准字音:指名读,领读,比赛读,重点指导读准:算、怦、容、灿几个生字。

2、识记字形。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交流识字的方法。

可能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也可以用组词竞赛识字,还可以瘵带有生字的句子板书,让学生读句子或造句识字。

3、写字指导:

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写法,自已先试着描红,然后老师示范提醒:

A、独体字要写在田字格的正中间。B、及字的笔顺是先写ノC、身字的第六笔右边不出头,最后一笔右边要出头。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出示部分词语学生认读,巩固识字。单个读,学生领读,开火车读.

2、今天我们继续来看《难忘的一天》这个故事。

二、朗读感悟。

1、学生自已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将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说说自已的体会,再读课文提出最想知道的问题。

3、边指导朗读,边重点解决两个问题:

1)为什么我一开始比较紧张,后来就平静了下来?

2)文题对照,说说我为什么忘不了这一天。

围绕第一个问题,着重体会我紧张而激动的心情和邓爷爷的和蔼可亲,抓住怦怦地、慈祥的微笑、高兴地、紧紧地、和蔼可亲等词语进行品读。

围绕第二个问题,着重体会我在这一天的最大收获是得到邓爷爷的鼓励,认识到肩上责任的重大。可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见到了邓爷爷、邓爷爷和蔼可亲、我受到了邓爷爷的称赞等比较表面的理解,上升到忘不了肩上担负的责任;抓住沉着地、顺利地、仔细地、赞许地、兴奋地、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等词句进行品读。对于肩上担负的责任,学生不易理解,学生需懂得要从小学好计算机,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就可以了。

最后一段,细读,理解天,仿佛格外的蓝;阳光,仿佛更加灿烂这一句的写作意图。是不是天和阳光真的变了呢?为什么和开始的不一样了呢?

三、实践活动

通过阅读课外书、向别人请教或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上网查阅等途径,搜集邓小平爷爷的事迹、故事或他说过的一些名言,在班上展示、交流。

《邮票上的齿孔_语文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语文教案小学语文”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564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