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告别野蛮》,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三课告别野蛮

1、书P36答案

①、刻划符号根据一些特定的符号来表达信息,图画文字根据形象的画面来表达信息;图画文字比刻划符号更进一步,是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的表达思想的手段,它没有读音,目的只在表意。②、刻划符号和图画文字只是帮助记忆的一种途径,离开了记忆者,别人就无法了解其意义。人们并不能把这种图画形式和语言结合起来,一个个读出音来,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利用它交流思想。

2、比较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

古老文字

各自特点

共同点

发源地

形成时间

发明者

构造特点

书写材料

都是从图画文字逐步发展而来,把繁复不易刻画的图形简化为一些符号性质的象形文字,使它能记录语言,具有相对固定的形、音、义;都是不同区域的人们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都是现代文字的起源。

象形文字

尼罗河流域

公元前3000年

古埃及人

“画成其物”

纸草

楔形文字

两河流域

公元前3000年

苏美尔人

笔画像楔子

泥版

甲骨文

黄河流域

(殷墟)

商朝

中国商朝人

“刻成其物”

龟甲、兽骨

3、文字究竟是谁发明的?(人民群众发明的)

文字的产生有什么历史意义?

①文字的产生和使用,标志着人类告别野蛮,开始进入文明时代。

②文字的出现使人类的生产经验和知识更好地得到交流和传播、继承和积累,为科学文化的建立和发展准备了必要条件。

4、人类在告别野蛮时代进入文明社会后,四大文明古国所取得的文明成果

文明古国

文字

建筑和工艺

科学技术

宗教

古代埃及

象形文字

金字塔(胡夫)、狮身人面像(哈佛拉)

世界最早的太阳历,木乃伊(解剖学和防腐技术),几何学,圆周率3.16

多神教国家,阿蒙神(王国保护神)

古巴比伦

楔形文字

空中花园

太阴历、七天一星期制度、计时法

古印度

发明0—9十个阿拉伯数字

佛教

古中国

商朝的甲骨文

商朝—青铜文化(司母戊大方鼎)

西汉末年(公元前后)佛教传入

5、书P40答案:埃及的天文学成就中最有影响的是太阳历,而它是古代埃及人民通过长期对尼罗河水涨落的细致观察,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制订的。

6、书P43[自我测评]

1.四大古文明中的哪些成果对今天仍有直接影响?

①古代埃及的历法;②西亚的星期制度;③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④西亚的“60进位法”。

2.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古代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用事例证明这一说法的正确)?

①古代文献证明:“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少,人们就会停止呼吸。”这是在一张纸草上记载的古代埃及人赞颂尼罗河的诗篇,它说明了古代埃及与尼罗河息息相关。

②地理环境证明:埃及位于非洲的东北部,这里是大干旱地区的一部分,终年雨量稀少,尼罗河成了惟一的水源。若无此水源,埃及人将无法生存。由于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河水灌溉了两岸的土地,还给地面铺上了一层肥沃的淤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河水退却后,埃及人依靠集体的力量,用粗糙简陋的工具,清除荆棘,排干沼泽,开构筑坝,辛勤耕耘

。③科学与数学证明:埃及天文历法的产生,是因为要准确预测洪水的泛滥和播种时节。埃及的数学是要计算洪水退却后的土地面积。

3.我国最早的远古居民

①云南元谋人,170万年前

②北京人:70~20万年前

③山顶洞人:30000年前

④河姆渡文化:约7000年前⑤半坡文化:约5000~6000年前

⑥华夏族初祖:大约4000--5000年以前

⑦中国最早王朝的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

⑧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约公元前16~前11世纪)

精选阅读

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侯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侯”,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四单元 人类祖先的基业--古代世界
第16课 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侯
课程标准:
1、列举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的代表,了解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2、讲述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知道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历史领域的考古知识,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2、知道世界三大主要人种,了解他们的形成原因。
3、说说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世界地图,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及形成情况,提高读图能力,增强空间概念。
2、通过合理分析,大胆想象早期人类的生活情景,了解原始社会的状况,培养丰富的历史想像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
2、通过讲述远古人类的进化过程,说明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后必胜今。
教学方法:讲述法、启发法、自学法
学习指导方法:在通过学生自我学习的情况下,认识到本节中的主要知识面,在教师的启发下针对人类是从哪里来的?等进行探究其中之谜。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引导学生阅读本单元中的知识,认识到本单元的主要涉及到的知识。
二、新课:
(一)、我们从哪里来
1、人类起源的各种传说
注意引导学生探究人类起源说之谜?
2、从猿到人的进化
教师简要阐述即可。
(二)、人类的种族
1、世界三大人种
请学生结合世界地图,联系实际,说说世界上有哪几个人种,每个人种的体质特点和分布情况。
2、种族形成的原因
未解之谜,请学生开动脑筋,揭开谜底。
(三)、女人和男人的权力
1、母系氏族公社
2、父系氏族公社
3、原始人类的生活状况
作业:《伴你读历史》、课后练习

九年级历史下册《告别雅尔塔》知识点总结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历史下册《告别雅尔塔》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九年级历史下册《告别雅尔塔》知识点总结

一、戈尔巴乔夫改革

1、改革的背景

戈尔巴乔夫改革

提问:简述二战以后,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

学生回顾知识,说出战后赫鲁晓夫为了克服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开始对苏联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标志着战后苏联改革的开始。

教师:赫鲁晓夫的改革改变了苏联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状态,但农业落后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继续进行改革。

学生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97页小字部分,归纳总结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内容。

学生:在政治方面,他采取“稳定政局”的方针,并趋于基本恢复赫鲁晓夫改组以前那种高度集中的党政领导体制,并部分恢复了斯大林的名誉,外交上奉行霸权主义,推行一系列侵略扩张活动如侵犯我国珍宝岛等。

在经济上,新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特别是在初期,农业发展很快。但是,农业落后问题没能根本解决。苏联的农业底子薄,自然条件较差;改革步子不大,国家统得仍然过多,吃“吃大锅饭”的现象仍然存在。

在军事上,他主张以核武器为基本力量,各军种联合发展,一方面常规力量再次受到重视,另一方面,他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消除苏联在核力量方面所处的劣势。这就促使重工业片面发展,压抑了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新兴工业的崛起,经济结构进一步畸形,经济基础日趋衰弱,难以支撑沉重的军事负担,使得综合国力逐渐衰退,社会矛盾不断积聚。

教师总结:勃列日涅夫的改革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经济结构进一步畸形,综合国力逐渐衰退,亟待进行再次改革。

2、改革的内容

教师: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时,苏联在经济、政治领域问题成堆,可以说他是在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的时刻上台执政的,他是如何解决这些难题的呢?

学生:(1)经济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新一代的党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指出苏共当前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有计划地和全面地完善社会主义”,并要求在15年使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翻一番。在政治上也提出了“进一步民主化”并“扩大公开性”。在对外政策方面,提出要广泛进行国际合作,“来建立一个无所不包的国际安全体系”,并“解决全人类和全球的问题”。由于“加速战略”仓促上马,对长期形成的畸形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对农业体制的深入改革未予重视,对企业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以致各项改革效果不佳。1986—1988年,国民收入增长率仅为2.8%。

(2)政治改革。由于经济改革失利,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改革,政治思想向民主社会主义倾斜。1988年的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上,戈尔巴乔夫在报告中首次完整地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概念,并把“社会主义多元论”“民主化”和“公开性”作为“三大革命性倡议”。会议通过了相应的决议,决定把一切权利归还苏维埃,并成立有全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人民代表大会,再由它选举组成最高苏维埃作为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会上形成了三大派,即叶利钦为代表的“民主激进派”,以利加乔夫为代表坚持党领导的“传统派”和以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新思维“主流派”。

教师:那么,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给苏联人民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学生发言:随着政治体制“根本改革”,政局失控状况日益严重,无政府状态在全国迅速蔓延,社会日益动荡。罢工浪潮不断,经济和刑事犯罪率猛增,反对党派纷纷成立。苏共党内的思想十分混乱,自由化思潮严重泛滥,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发展到彻底否定十月革命和苏联70多年的历史,反对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苏共分裂趋势日益严重,一些加盟共和国开始分裂。

识图:《莫斯科市民排队购买商品》图片。

3、对改革的评价

(1)戈尔巴乔夫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

(2)戈尔巴乔夫改革与中国改革有什么不同?

(3)指导学生评价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学生: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操之过急,违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方向,方针政策制定失误,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4)戈尔巴乔夫改革有哪些经验教训?

学生:要始终将经济建设放在首位,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抵制西方的和平演变。

教师总结: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的确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沉思、去探讨的地方。由于改革的失败,使得苏共的威信和影响力急剧下降,一些高级领导人宣布退党,反对党派纷纷成立。潜伏已久的民族矛盾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1991年,强大的苏联解体。

二、苏联解体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99页第一段小字部分,归纳“八一九事件”前夕苏联的社会状况,了解苏联解体的社会背景。

(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政治思想领域混乱;民族自决欲望膨胀;社会频繁出现动乱。)

教师:为了防止联盟的瓦解和维持最低限度的统一,1991年3月8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公布了《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该条约不仅将苏联国名改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而且要把苏联变为一个松散的邦联,这样“八一九事件”爆发了。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在了解“八一九事件”经过的同时,思考你怎样评价“八一九事件”。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八一九事件”实质上是苏联“传统派”为了挽救国家的完整和统一,为了挽救社会主义而采取的一场政变行动。但是,这种政变行动在西方国家的强大压力和叶利钦等人的猛烈反扑下,同时由于“国家紧急委员会”仓促上阵和策略错误,最后只能以失败而告终。它加速了苏联解体的进程。

教师:八一九事件后,国家大权转移到了反对政变的中心人物、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手中,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教师:在苏联分裂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一纸宣言对苏联的终止做出了最后的判决。标志苏联完全解体的宣言是什么?

学生:《阿拉木图宣言》。

阅读:101页材料阅读《阿拉木图宣言》的主要内容。

请大家在阅读材料后,分组讨论:为什么说独联体不是一个国家?

学生回答:“独联体”只是独立国家间的协调联合组织,不具有联盟国家的性质。

教师总结:正如《阿拉木图宣言》所说,随着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将停止存在。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签署了他最后一道总统令:辞去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职务,将武装部队和“核按钮”的控制权移交给叶利钦。(展示相关图片及自制动画: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一个新时代开始了。

学生可能提出或老师补充的部分问题:

1、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内部原因:历史原因——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实行“和平演变”战略。

2、苏联解体对世界造成哪些影响?

学生:首先,苏联的解体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

表明战后美苏两极世界格局结束,世界格局进一步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其次,苏联解体加速了欧洲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的分裂过程,如南斯拉夫的分裂。

再次,苏联的解体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盟和北约扩大创造了条件,也为欧洲摆脱美国而成为独立的力量提供了前提。

最后,苏联的解体对欧洲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是严重打击,使得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面临更大的困难。教师总结:由于苏联长期社会动荡,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从1989年的下半年起,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发生了重大变化。有人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由于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学生回答:(略)

教师: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不是社会制度不先进,而是经济长期不良状况激化了民族矛盾以及领导阶层的分歧及改革失败、西方国家对苏联、东欧实行长期“和平演变”等因素,导致了解体及巨变。随着苏联的解体,原来以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瓦解,在告别雅尔塔体系后,世界正向多极化曲折发展,在这一进程中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对于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竞争,无疑是一个良好的机遇,因此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从自身做起,努力储备知识,以迎接挑战,振兴国力。

升华:“苏联的改革和解体、东欧剧变给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哪些经验教训?”

①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②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

③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

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等。

九年级下册历史《告别“雅尔塔”》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九年级下册历史《告别“雅尔塔”》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九年级下册历史《告别“雅尔塔”》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

一、戈尔巴乔夫改革

1、改革的背景

戈尔巴乔夫改革

提问:简述二战以后,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

学生回顾知识,说出战后赫鲁晓夫为了克服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开始对苏联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标志着战后苏联改革的开始。

教师:赫鲁晓夫的改革改变了苏联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状态,但农业落后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继续进行改革。

学生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97页小字部分,归纳总结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内容。

学生:在政治方面,他采取“稳定政局”的方针,并趋于基本恢复赫鲁晓夫改组以前那种高度集中的党政领导体制,并部分恢复了斯大林的名誉,外交上奉行霸权主义,推行一系列侵略扩张活动如侵犯我国珍宝岛等。

在经济上,新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特别是在初期,农业发展很快。但是,农业落后问题没能根本解决。苏联的农业底子薄,自然条件较差;改革步子不大,国家统得仍然过多,吃“吃大锅饭”的现象仍然存在。

在军事上,他主张以核武器为基本力量,各军种联合发展,一方面常规力量再次受到重视,另一方面,他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消除苏联在核力量方面所处的劣势。这就促使重工业片面发展,压抑了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新兴工业的崛起,经济结构进一步畸形,经济基础日趋衰弱,难以支撑沉重的军事负担,使得综合国力逐渐衰退,社会矛盾不断积聚。

教师总结:勃列日涅夫的改革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经济结构进一步畸形,综合国力逐渐衰退,亟待进行再次改革。

2、改革的内容

教师: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时,苏联在经济、政治领域问题成堆,可以说他是在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的时刻上台执政的,他是如何解决这些难题的呢?

学生:(1)经济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新一代的党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指出苏共当前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有计划地和全面地完善社会主义”,并要求在15年使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翻一番。在政治上也提出了“进一步民主化”并“扩大公开性”。在对外政策方面,提出要广泛进行国际合作,“来建立一个无所不包的国际安全体系”,并“解决全人类和全球的问题”。由于“加速战略”仓促上马,对长期形成的畸形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对农业体制的深入改革未予重视,对企业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以致各项改革效果不佳。1986—1988年,国民收入增长率仅为2.8%。

(2)政治改革。由于经济改革失利,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改革,政治思想向民主社会主义倾斜。1988年的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上,戈尔巴乔夫在报告中首次完整地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概念,并把“社会主义多元论”“民主化”和“公开性”作为“三大革命性倡议”。会议通过了相应的决议,决定把一切权利归还苏维埃,并成立有全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人民代表大会,再由它选举组成最高苏维埃作为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会上形成了三大派,即叶利钦为代表的“民主激进派”,以利加乔夫为代表坚持党领导的“传统派”和以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新思维“主流派”。

教师:那么,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给苏联人民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学生发言:随着政治体制“根本改革”,政局失控状况日益严重,无政府状态在全国迅速蔓延,社会日益动荡。罢工浪潮不断,经济和刑事犯罪率猛增,反对党派纷纷成立。苏共党内的思想十分混乱,自由化思潮严重泛滥,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发展到彻底否定十月革命和苏联70多年的历史,反对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苏共分裂趋势日益严重,一些加盟共和国开始分裂。

识图:《莫斯科市民排队购买商品》图片。

3、对改革的评价

(1)戈尔巴乔夫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

(2)戈尔巴乔夫改革与中国改革有什么不同?

(3)指导学生评价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学生: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操之过急,违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方向,方针政策制定失误,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4)戈尔巴乔夫改革有哪些经验教训?

学生:要始终将经济建设放在首位,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抵制西方的和平演变。

教师总结: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的确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沉思、去探讨的地方。由于改革的失败,使得苏共的威信和影响力急剧下降,一些高级领导人宣布退党,反对党派纷纷成立。潜伏已久的民族矛盾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1991年,强大的苏联解体。

二、苏联解体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99页第一段小字部分,归纳“八一九事件”前夕苏联的社会状况,了解苏联解体的社会背景。

(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政治思想领域混乱;民族自决欲望膨胀;社会频繁出现动乱。)

教师:为了防止联盟的瓦解和维持最低限度的统一,1991年3月8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公布了《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该条约不仅将苏联国名改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而且要把苏联变为一个松散的邦联,这样“八一九事件”爆发了。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在了解“八一九事件”经过的同时,思考你怎样评价“八一九事件”。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八一九事件”实质上是苏联“传统派”为了挽救国家的完整和统一,为了挽救社会主义而采取的一场政变行动。但是,这种政变行动在西方国家的强大压力和叶利钦等人的猛烈反扑下,同时由于“国家紧急委员会”仓促上阵和策略错误,最后只能以失败而告终。它加速了苏联解体的进程。

教师:八一九事件后,国家大权转移到了反对政变的中心人物、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手中,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教师:在苏联分裂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一纸宣言对苏联的终止做出了最后的判决。标志苏联完全解体的宣言是什么?

学生:《阿拉木图宣言》。

阅读:101页材料阅读《阿拉木图宣言》的主要内容。

请大家在阅读材料后,分组讨论:为什么说独联体不是一个国家?

学生回答:“独联体”只是独立国家间的协调联合组织,不具有联盟国家的性质。

教师总结:正如《阿拉木图宣言》所说,随着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将停止存在。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签署了他最后一道总统令:辞去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职务,将武装部队和“核按钮”的控制权移交给叶利钦。(展示相关图片及自制动画: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一个新时代开始了。

学生可能提出或老师补充的部分问题:

1、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内部原因:历史原因——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实行“和平演变”战略。

2、苏联解体对世界造成哪些影响?

学生:首先,苏联的解体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表明战后美苏两极世界格局结束,世界格局进一步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其次,苏联解体加速了欧洲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的分裂过程,如南斯拉夫的分裂。

再次,苏联的解体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盟和北约扩大创造了条件,也为欧洲摆脱美国而成为独立的力量提供了前提。

最后,苏联的解体对欧洲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是严重打击,使得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面临更大的困难。教师总结:由于苏联长期社会动荡,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从1989年的下半年起,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发生了重大变化。有人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由于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学生回答:(略)

教师: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不是社会制度不先进,而是经济长期不良状况激化了民族矛盾以及领导阶层的分歧及改革失败、西方国家对苏联、东欧实行长期“和平演变”等因素,导致了解体及巨变。随着苏联的解体,原来以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瓦解,在告别雅尔塔体系后,世界正向多极化曲折发展,在这一进程中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对于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竞争,无疑是一个良好的机遇,因此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从自身做起,努力储备知识,以迎接挑战,振兴国力。

升华:“苏联的改革和解体、东欧剧变给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哪些经验教训?”

①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②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

③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

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等。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5243.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