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专题21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与发展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专题21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与发展”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专题21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与发展

1.资本主义主义萌芽的发展:十四、十五世纪,货币地租日渐流行,农民分化加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城市中出现手工工场,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资本主义农场。新航路开辟,一方面使世界市场开始建立,另一方面推动了大西洋沿岸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并使西欧的资产阶级日益壮大,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欧洲各国的重主义政策和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迅速成长。

2.自由资本主义阶段: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自十七、十八世纪英国、美国、法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到十九世纪中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革命、改革、统一等形式,先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占了主导地位。2.土地政策:土地制度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①英国:通过圈地运动和拍买王室和封建贵族的土地,使土地转移到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手中,农民没有得到土地,但促进了农业大型化和现代化。②美国:通过西进运动,使东部地区的有产者从印第安人手中掠得土地,并把东部先进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技术带到了西部,促进了西部的开发与现代化。南北战争期间,颁布《宅地法》,解决了公民的土地问题,推动了农业机械化进程。③法国:吉仑特派颁布新的土地法,进一步改造封建土地制度,在农村中按户分配公有土地,无偿废除“没有领主的土地”上的一切封建权利。雅各宾派废除了封建制度,并将土地分成小块用“十年分期”付款的办法卖给农民,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拿破仑公布《民法典》使新建立的小农土地所有制得到法律上的保障。但导致农业落后,农民贫困,并影响工商业发展。④俄国:在废除农奴制时,农民获得了原耕地的五分之三至五分之四,但必须出高价赎买。⑤日本: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新兴地主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3.工业化: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机器被广泛采用,机器生产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工厂制确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多数国家轻工业发展快,居主导地位。交通运输发生了重大变化,轮船开始使用,铁路大量兴建起来。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

3.垄断资本主义阶段:1.私人垄断阶段: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再次发生飞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猛发展起来。②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对以前更加适合经济发展。③重工业发展迅速,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④电力广泛使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石油迅速成为重要能源。⑤交通运输进一步发生重大变化,飞机发明,航空运输兴起;汽车发明,成为陆上重要交通工具;远洋航行迅速发展。⑥电讯事业迅速发展,人们传递信息变得极为便捷。⑦化学工业兴起,并成为重要的工业部门。⑧通过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及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世界体系完全形成。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从工业总产值看,美国、德国超过英国、法国,居世界第一、第二;英国、法国居世界第三、第四。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①罗斯福新政是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运用与实践,一反以往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传统,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②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盲目竞争进一步减少。③第三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并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和全球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国营企业的产生和发展,经济计划指导、税收和金融政策调控、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人民生活环境和政治地位的提高。二战后经济的恢复、20世纪50至70年代初期的“黄金时期”、1973年后的“滞胀”、20世纪90年代美国“知识经济时代”。④出现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第三产业超过第一、第二产业;信息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日益发展。⑤产生了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新兴工业部门。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知识经济兴起。

相关推荐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节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重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自由资本主义的概念;“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
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英国工业革命
1.前提和条件
学生阅读66—67页第一自然段回答: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需要哪些条件?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还有什么其他条件?如何解释“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丰厚的资本”是怎样积累的?
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尼德兰,最早开始殖民掠夺的西班牙、葡萄牙没能成为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独立后的尼德兰商业资本发达,大资产阶级和贵族联合执政制约了改革的发展;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掠夺的财富没有转化成资本,封建中央集权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具有条件非常全面,同时,工场手工业时期,国内工业技术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但仍然无法满足扩大了的市场需求,必须进行生产技术的革新。英国的圈地运动有其特殊性,资产阶级颁布法令、动用政权工具来积极推动经济基础的改造,圈地运动促成传统农业社会的瓦解,为大工业的兴起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英国工业革命的独特之处。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是合力的作用。
2.进程和重大发明
学生阅读67—68页有关自然段归纳概括。
教师强调工业革命的概念,并比较与手工工场时期生产方式的不同。
教师帮助学生明确:第一,工业革命最早出现于英国的棉纺织业;第二,“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第三,工业革命的各个环节互相促进。主要发明由学生列举,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图片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兴趣。
3.结果
学生归纳总结,教师强调: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面貌,成为最早的工业国家,并逐渐演变成“世界工厂”。
二、工业革命的扩展
学生阅读第68页最后一自然段,思考回答:在工业革命的过程中,为什么是法国成为当时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法国工业革命与英国比较,有那些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
学生阅读第69页二、三、四自然段,分析美国、德意志工业革命发展快慢的原因。
最后,学生讨论总结工业革命的共性。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学生阅读教材69-70页,归纳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并讨论比较:工业革命后的三百年与在此之前的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状况有什么不同?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物质基础”?
教师补充强调: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物质基础是工场手工业,它所创造的资本主义生产力,还不足以摧毁整个世界的旧的、封建的生产关系,因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是不稳固的。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他们提出了自己的经济和政治主张。正是在工业革命影响下,19世纪中期,欧美、日本爆发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改革运动,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巩固确立下来。
教师指导学生回答:什么是“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既是一种理论学说,也是一种社会运动,包括社会和经济两个方面。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家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主义成为资产阶级的经济理论,同时转变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统治思想。自由主义取代了重商主义,从此自由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的代名词。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自由主义”成为资产阶级的统治思想?
机器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资本家开始需要“自由”活动,开始不满国王的干预,开始批判“重商主义”,确立“自由主义”的地位,使之成为资产阶级的统治思想。
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后的“自由主义”与以往的“重商主义”有何不同?资产阶级为什么曾需要它?两者在历史上的关系如何?
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的经济思想,由君主发动,政府控制工商业的发展。时由于资产阶级的弱小,需要寻求封建政府的保护和扶植,因此,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盛行。重商主义使资本家积聚了财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工业革命后,重商主义经济思想让位与自由放任政策,这是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政府的决策和经济发展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发展资本主义。

教学设计思想
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得出结论。对工业革命的原因及影响进行分析;较深入的理解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概念;初步领悟工业革命的现实意义。

板书设计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高中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三单元工业社会的来临

第10课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教案

一、现代工厂制度

1、背景: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产物。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英国的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2、特点:现代工厂与手工作坊和工场不同,资本家将雇佣劳动者集中在一定规模的工厂里,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分工,有条不紊地进行机械化生产。

3、脉络:英国的工厂最早出现在纺织行业——让你想到了什么?

到19世纪中叶,工厂已成为英国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组织形式。

4、评价:①(特点)工厂制有利于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根据生产流程,制定各项技术操作规范及其他经营管理的规章,

使机器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效能,使工人发挥最大限度的劳动潜力,

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②工厂制的普及,有力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二、股份制

1、背景: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需要强大的机械动力和巨大的资本投入作支撑,蒸汽机的发明和股份制解决了这两大关键问题。:19世纪后半期,社会生产力已达到相当高的社会化程度,致使单个私人资本已容纳不了社会化的生产力。

2、作用:①股份制具有极大的资本积聚功能,特别是能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进行单个资本所无法实现的诸如修建铁路等耗资巨大的工程。

②同时,股份公司中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按市场规律实行生产资源和资金的优化组合。

3、脉络:①早在1602年成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就按股份制的运作方式进行经营活动,但当时的股份公司主要限于商业贸易领域,且资本规模小,制度不健全。

②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股份制直到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才逐步确立起来。

③到19世纪中后期,由股份公司和股票交易所等构成的股份经济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中已占主导地位。

三、贸易与金融制度

贸易制度:

1、背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随着“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资本主义自由贸易思潮的兴起,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改变传统的贸易保护政策,实行自由贸易。)贸易和金融体制日趋成熟。

2、脉络:①工业革命前,英国信守重商主义原则:奉行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的关税保护政策。

②背景:随着“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工业革命过程中)、资本主义自由贸易思潮的兴起,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改变传统的贸易保护政策,实行自由贸易。

19世纪中叶后,英国陆续推行一系列自由贸易政策,提升了英国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了国外市场,使英国成为与“世界工厂”匹配的世界贸易中心。

金融制度:

1、背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

2、状况:英国现代货币信用制度兴起,金融组织机构、运行方式和管理制度逐步完善。

3、作用:以银行、证券公司等为主的金融机构,在(运行方式)筹集资金、发放贷款、发行债券、国际信贷等(作用①:)调节货币流通、资金运行等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作用②:)为工业的大规模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

19世纪70年代后,(背景)为适应工业经济的发展,欧洲各国银行进行了大规模的改组,(特点)出现了银行业日渐与工业相互渗透、融合的趋势。

第6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6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6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考点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191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从美国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贫富差距扩大,是导致供需矛盾(生产和消费)扩大的主要原因;信贷消费过度,市场虚假繁荣;股票投机过度

二、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

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

影响:加深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深了国际社会的矛盾(资本主义大国争夺市场的冲突;大小国之间的侵略与反侵略)考点2:罗斯福新政(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第18课罗斯福新政

一、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理证券业。

(2)、复兴工业: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3)、调整农业政策: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4)、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发放紧急救济金;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以工代赈”。

(5)、进行社会立法:《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利组织自己的工会

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用国家对经济直接干预的方式应对经济危机;

以立法形式确立应对措施。

罗斯福新政的“新”:①新的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②新的方式: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建立起社会救济和保障体系。③新的起点: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三、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影响

1.作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是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2.实质:调整在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

3.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故未能完全消除经济危机

考点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盛行(1945—1971)

①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

主张: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调节生产、增加投资、刺激消费、保证就业,就可以防止危机。

特征:国家干预经济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未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②实施:罗斯福首先在美国推行;二战后,盛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③影响:西方国家迅速完成经济恢复工作(1945—1955);并出现近20年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1955—1971)

2.混合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减缓

①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②特征: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将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国有制和私有制并存的经济管理模式

二、建立“福利国家”

1.含义:一层:社会福利完善的国家;二层:为实现良好福利的各项国家政策

2.目标:缩小贫富差距,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基本手段: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增加社会服务开支;目的:减少因贫困引起的社会问题,保障经济安全,维护统治稳定。

3.具体表现——推行各种社会福利政策: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保障、住房保障、失业保险、义务教育等。

4.评价:积极:使穷人得到基本生活保障(老、弱、病、残、孤),利于社会稳定;扩大了国内市场,刺激了生产。消极: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增加了社会惰性。

三、第三产业的繁荣和“新经济”的出现

1.第三产业的繁荣

原因: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多样化。

表现:增长速度快;产值比重、就业人口比重迅速增长。

作用:推动一、二产业的技术改造;进一步增加了国民经济的门类;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缓和了经济危机。

范围: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房地产、电信、水电煤气供应事业、教育、法律服务、医疗保健、娱乐、休闲、酒店、互联网、新闻媒体。

2.“新经济”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

含义:“新经济”最早起源于美国,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包括了三个要素: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新经济”的实质,就是信息化与全球化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教案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特别是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其根源、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2、《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间、主要内容和意义;3、第一国际成立的条件、时间、地点、名称和意义;4、巴黎公社成立的背景、3月18日革命;5、巴黎公社政权的性质、革命措施和历史意义。

一、英国工业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经过17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的资产阶级和大土地所有者确立了他们在英国的统治地位,这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前提。

1689年《权利法案》通过之后,君主立宪制逐渐在英国形成并发展起来。工业革命前,英国已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议会君主制国家。从1717年起,国王就不再出席和主持内阁会议。后来,国会取得了对于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只是一种“统而不治”的最高权力的象征。l8世纪初,代表新贵族、金融家和城市商人的辉格党占有了优势,并连续执政半个世纪之久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前提。无论英国上层还是中下层商人及手工业者,都积极致力于经济发展。而与此同时,法国正在准备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美国正为独立而斗争

(2)经济条件:可能性

·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为英国积聚了丰厚的资本

英国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积累了大量的资本。通过三次英荷战争、欧洲“七年战争”,英国的海上和殖民霸权最终确立下来。英国的出口贸易和海运业迅速发展。1750年的出口额是1600年的6.3倍。18世纪,英国又是世界最大的奴隶贸易国。英国对爱尔兰、印度、北美、西印度群岛等殖民地进行残酷的掠夺,使财富源源不断流入国内。丰富的资本成为英国得以进行工业革命的基本条件之一

·殖民扩张为英国拓展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圈地运动为英国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使圈地运动盛行。成千上万的农民丧失了生产资料,成为雇佣劳动者。被圈起的土地建起了资本主义农场。英国农村土地关系,生产技术和经济结构均发生了重大变革。这些为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农产品,同时扩大了国内市场,成为工业革命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之二。

·发达的手工业为英国准备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生产技术知识的积累。成为工业革命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之三。17世纪中期起,英国已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牛顿对微积分学说的建立;吉尔伯特对近代磁学与电学的重大贡献;波义耳定律的发现;哈维建立了血液循环学说等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文化知识条件。18世纪中期,英国工场手工业已相当发达,工业水平有较大提高,工人技术走向而纯熟,从而使工业革命具备了生产技术条件

(3)根本原因:必要性

市场需求的急剧扩大。“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到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了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由于英国国内外市场扩大了,商品销售量随之增加了。国内外市场的迅速扩大,推动了对工场手工业的技术改造。由于手工技术限制了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品数量的迅速增长,一场生产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工业革命时代到来了。

因为当时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具备以上条件(与此同时,法国正在准备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美国正为独立而斗争。),所以工业革命于18世纪中期首先在英国发生。

1、概况: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及重大发明

(1)时间:18世纪60年代——1840年

(2)含义: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

所谓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工厂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

(3)组织形式:工厂取代工场

变化:工场——工厂;工场手工业——机器大生产;铁器时代——蒸汽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

(4)开始于棉纺织业的原因

这一过程首先从棉纺织工业开始。这是因为棉纺织工业是当时新兴的工业,受旧习惯的束缚比较少(如棉纺织业没有成立行会组织),对于新方法的采用较为容易。另外,当时棉纺织业比较集中,不像毛织业那样分散,因此也比较容易改变为机器化的大生产。

(4)过程:

领域

发明者

发明

备注

纺织领域

凯伊

飞梭

哈格里夫斯

珍妮纺纱机

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

骡机、水力织布机

动力领域

瓦特

改良型蒸汽机

推动了机器普及,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交通领域

富尔顿(美国)

汽船

史蒂芬孙

蒸汽机车

在棉纺织工业的技术革新中,纺纱和织布各个环节相互促进。其中最突出的发明分别是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和1785年卡特莱特发明的水力织布机。随着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机器生产的大工厂兴建起来了。纺织生产的机器化推动了动力机器的革新。1785年,瓦特改进和制成新的蒸汽机,将其投入使用,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纺织工业的技术革新,促使采煤、冶金、交通运输等各行各业的技术革新和机器的使用

二、工业革命的扩展

时间

特征

原因

法国

18世纪末19世纪初——19世纪中期

相对较慢

中小企业分散,新技术推广困难

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缺少劳动力和市场

高利贷资本发达,工业资本相对缺乏

美国

同上

较快

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国际环境优越,少受战争破坏

移民带来劳动力和技术经验

德国

19世纪早期

有所发展

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阻碍工业革命进展

俄、日

19世纪中期

起步晚

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1、传播路线:英国——欧洲大陆——北美——世界

2、概况:

(1)法国工业革命。

·法国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法国原来的工场手工业比较发达,18世纪末的资产阶级革命为法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和向工厂制度的过渡扫清了道路。另外,法国是英国的近邻,受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较大,所以,法国成为继英国之后第一个发生工业革命的大陆国家。

·法国工业革命的概况

1815年拿破仑帝国结束后,随着国内外政治局势趋于稳定以及战争创伤的逐渐恢复,法国工业革命迅速开展。法国的工业革命也是从轻工业开始的。19世纪20年代起,机器和工厂制度首先在纺织业各部门中得到推广。三四十年代,重工业部门也开始采用一些新技术新设备。30年代初,法国第一条铁路建成通车,到40年代末,铁路总长近两千千米。50年代后,法国工业革命的重心转向重工业。到60年代末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法国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法国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其工业生产占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

·法国工业革命缓慢的原因

但是法国工业革命的规模远远落后于英国,而在发展速度上也比不上同期的美国和德意志。这是因为:

第一,从资本原始积累方面来说,法国对农民的土地剥夺主要不是通过大规模圈地的暴力方式,而是通过租税盘剥。另外,由于法国在与英国争霸中的失败,丧失了原来的许多殖民地,所以殖民掠夺对于原始资本积累的意义,在法国也不像英国那样突出。

第二,法国大企业发展缓慢,而小企业长期大量存在(法国传统的服饰业、高级化妆品和奢侈品制造业仍以手工劳动为主),企业经营分散,新技术、新机器的发明和推广比较困难。

第三,法国农业中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优势,这影响了雇佣劳动力的来源,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第四,法国高利贷资本活跃,吸引了大量社会流动资金,减少了工业投资。

(2)美国工业革命。

·原因

美国工业革命的起步与法国基本同时。但美国发展工业的条件远比法国优越,这是因为:

第一,美国没有经过封建社会,旧的行会传统和习惯势力微弱,有利于新技术的发明和推广。

第二,美国远离欧洲强国,南北邻国都比较弱,东西有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保护,因此遭受战争破坏少,有利于生产的稳定发展。

第三,美国通过从事奴隶贸易和掠夺印第安人土地、财富等手段,取得了发展工业的大量资金。

第四,外国移民大量涌入美国,为美国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技术。

第五,美国的领土不断扩张。西部的不断开发,有广阔的国内市场、原料。

·概况

基于上述原因,美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到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在美国北方的主要工业部门中都已占主导地位,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但是这时美国各地区的发展不够平衡,南方仍盛行种植园奴隶制。美国内战结束以后,南方工业兴起,农业也进行了改造,工业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完成。

(3)德意志的工业革命。

·概况

德意志由于长期分裂混战,使得它的工业革命晚于英、法、美三国。直到19世纪30年代,德意志才开始工业革命。在莱茵河畔兴起了科隆、爱北斐特、巴门等工业城市,萨克森的纺织工业发展迅速,普鲁士所辖的西里西亚以生产亚麻布而著名。1848年革命以后,德意志的工业革命发展迅速,许多地区开发矿山,建设工厂,修筑铁路。到60年代末,工厂制度已在各先进工业区占据主要地位。普法战争后,德国实现了国家统一,并从法国取得了阿尔萨斯、洛林富矿区和50亿法郎赔款,这进一步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到70年代末,德国工业革命完成

(4)其他国家的工业革命。

19世纪中期以后,俄国、日本等国也陆续开始了工业革命。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业革命从西欧扩展到东欧。40年代起,俄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采用机器,建立工厂。到80年代末,工厂制度在各主要工业部门占据主导地位,俄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而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从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早期工业革命的高潮。

3、工业革命扩展的特点

扩展的地区起初主要在西欧和北美。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欧国家和美国都已从纺织部门开始了工业革命的进程。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和美国几乎同时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早期,德意志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以后,俄国、日本才开始进行工业革命。

各国工业革命受其本国条件影响,发展不平衡。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性质:工业革命既是一场技术革命,又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2、工业革命的实质:是近代工业化第一个浪潮,是欧美各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最初阶段。

3、影响:

(1)经济上: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基础

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了飞速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由于采用机器生产,工厂越来越多,壮大了资本主义经济。在手工工场时代,与手工工场并立的是行会手工业作坊。工厂制度建立之后,手工工场和手工作坊逐渐被挤垮。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

(2)政治上: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逐步建立和巩固了自己的统治

(3)思想上: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思想盛行(亚当斯密《国富论》)

(4)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分裂为对立的两大阶级:工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英国资产阶级虽然在英国封建社会晚期已经出现,但资产阶级的主导部分是商业资产阶级。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工业资本家大量增加并逐渐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这样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成为资产阶级的主导部分。在英国,工业无产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到19世纪20年代,英国已有200万工厂工人和运输工人。无产阶级也正式形成。掌握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取利润,无情地剥削无产阶级,尤其是对于童工和女工的残酷压榨,成为工厂出现初期的普遍现象。因此,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从无产阶级一出现就开始了。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5)对东西方关系:

·密切了世界各地区的联系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拓展殖民地,抢占商品市场,强占原料产地,加紧对殖民地人民的疯狂掠夺,加剧了当地的贫困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冲击了当地的旧思想和旧制度(在这双重影响中,前者应是本质的内容,是主要的,而后者的“客观”影响,应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之上。)

(6)对社会生活:

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城市化进程应是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生的,并不完全开始于工业革命。);

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方式

1、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另外前提和保证。英国之所以能率先进行和完成工业革命,美国工业革命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原因就在这于这两国都通过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巩固的资产阶级专政和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由此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而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完成,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基础,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带来了资本主义经济结构政治结构阶级结构的深刻变化,极大的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而后完善。由此可以看到: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发展,而在生产力诸要素中,科技则是第一生产力。

2、工业资产阶级,工业无产阶级同工业革命前的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的区别:

工场手工业时期,商业资本控制着工业,资产阶级-----主要包括金融资产阶级和商业资产阶级----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近代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前后,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壮大,使原来占主要地位的土地贵族大商人金融贵族退居次要的地位。同时以产业工人为主体的近代无产阶级也成为一个稳定的阶级。他们于手工工场的工人不同,手工工场一般规模较小,在手工工场劳动是生产过程的一部分,还有很大的一部分在家庭中完成,劳动者一般都具有一些工具或者、小块的土地,工厂的工人则完全脱离了土地,也完全脱离了生产工具,一无所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无产者。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341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