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6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6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6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考点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191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从美国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贫富差距扩大,是导致供需矛盾(生产和消费)扩大的主要原因;信贷消费过度,市场虚假繁荣;股票投机过度

二、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

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

影响:加深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深了国际社会的矛盾(资本主义大国争夺市场的冲突;大小国之间的侵略与反侵略)考点2:罗斯福新政(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第18课罗斯福新政

一、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理证券业。

(2)、复兴工业: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3)、调整农业政策: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4)、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发放紧急救济金;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以工代赈”。

(5)、进行社会立法:《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利组织自己的工会

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用国家对经济直接干预的方式应对经济危机;

以立法形式确立应对措施。

罗斯福新政的“新”:①新的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②新的方式: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建立起社会救济和保障体系。③新的起点: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三、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影响

1.作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是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2.实质:调整在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

3.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故未能完全消除经济危机

考点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盛行(1945—1971)

①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

主张: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调节生产、增加投资、刺激消费、保证就业,就可以防止危机。

特征:国家干预经济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未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②实施:罗斯福首先在美国推行;二战后,盛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③影响:西方国家迅速完成经济恢复工作(1945—1955);并出现近20年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1955—1971)

2.混合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减缓

①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②特征: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将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国有制和私有制并存的经济管理模式

二、建立“福利国家”

1.含义:一层:社会福利完善的国家;二层:为实现良好福利的各项国家政策

2.目标:缩小贫富差距,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基本手段: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增加社会服务开支;目的:减少因贫困引起的社会问题,保障经济安全,维护统治稳定。

3.具体表现——推行各种社会福利政策: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保障、住房保障、失业保险、义务教育等。

4.评价:积极:使穷人得到基本生活保障(老、弱、病、残、孤),利于社会稳定;扩大了国内市场,刺激了生产。消极: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增加了社会惰性。

三、第三产业的繁荣和“新经济”的出现

1.第三产业的繁荣

原因: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多样化。

表现:增长速度快;产值比重、就业人口比重迅速增长。

作用:推动一、二产业的技术改造;进一步增加了国民经济的门类;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缓和了经济危机。

范围: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房地产、电信、水电煤气供应事业、教育、法律服务、医疗保健、娱乐、休闲、酒店、互联网、新闻媒体。

2.“新经济”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

含义:“新经济”最早起源于美国,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包括了三个要素: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新经济”的实质,就是信息化与全球化

相关阅读

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应把握战后资本主义调整的基本内容、特点与对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搞清国家大力干预经济与“人民资本主义”的实质;认清福利国家的实质与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表现

(一)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1.背景:

二战后,发达国家吸取的教训,放弃了的传统,接受,采取了利用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

2.措施:

①实行,建立;

②制定,指导经济发展;

③采取、以及利用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3.特点:在不同的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重点有所不同。

4.影响: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主义生产的,保证了生产的。

但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的弊端。

(二)人民资本主义

1.背景:随着的发展和的扩大,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2.表现:股票不再只为拥有,呈现的趋势。

3.影响:起到了缓和和的作用,反映了的趋向。但企业的决定权仍掌握在手中。

(三)经营者革命

1.背景:企业生产的增加和的日益复杂,要求企业经营者具有很高的才能和知识。

2.表现:退出了经营第一线,而由专门的和从事经营。

3.影响:提高了企业的水平,经营管理人员不断增加并成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1.前提:生产力的提高

2.内容:

①社会福利资金的组成:由、和三部分组成。

②福利种类:主要包括、、和等。

3.特点:

①有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②覆盖面广,受惠多。

4.实质:福利制度是由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

的趋势。

5.作用:保障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缓和了,扩大了。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的工作积极性。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影响

20世纪到年代,发达国家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避免了象1929—1933年那样大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出现。

年,发达国家出现“”现象,被迫调整政策,减少,出售,削减,凯恩斯主义也失去了在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

1.美国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

(1)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注重以解决就业问题来促进生产和消费,并保持财政预算平衡。

(2)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分别提出“新边疆”和“伟大社会”施政纲领,把大规模赤字财政作为经常性政策,以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但这些做法虽然有效,却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赤字、高额国债和严重的通货膨胀。

(3)20世纪70年代,受石油危机等方面的影响,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为医治生产停滞,政府降低利率、放宽信贷,却加剧了通货膨胀;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又被迫提高利率、紧缩银根,人为放慢经济增长的步伐,却又使生产停滞、经济恶化。尼克松、福特和卡特政府交替使用紧缩财政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都只能一时见效

(4)里根上台后,用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用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这一对策终于见效。1982年底,美国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得到了缓解。但是,在上述政策的指导下,里根政府大幅增加了国防开支,造成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并存的局面。

(5)克林顿上台后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其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与美国多年来奉行的赤字政策相反,克林顿政府把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偿还国债作为干预经济的重要目标,通过缩减政府开支、裁减政府雇员、适当增税、鼓励消费等措施,解决了长期困扰美国经济的赤字问题。克林顿政府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新技术、教育、健康保险和环境保护的投资,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很好地解决了失业问题。

(6)美国的新经济: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迎来了新一轮的经济扩张,创下了美国经济发展史上的新记录。经济增长率提高,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则在逐年走低。克林顿政府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增加供应来刺激新需求,再用新需求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取得了成功。美国一批经济学家由此乐观地认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基调已经确定,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联动的关系被打破,美国进入了一个“新经济”时代。

2.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

(1)英国:混合市场经济 

(2)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

 (3)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 

(4)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

例1.(2007广东文科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体现在
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
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D.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解析:题眼:“新变化体现在”考点: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结论:选A

例2.(2007上海历史)1948年7月,某国率先向世人宣布:它已经向国民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这个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解析 二战后,英国工党领袖艾德礼政府最早宣布建立福利国家,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故选A。

例3.(08年山东文综,13)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解析:D.本题考查面对福利国家的消极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的应对措施。

例4.(08重庆卷,37)(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八年,天下旱,百姓流亡。时发四海兵,帝亲征高丽,六军冻馁,死者十八九。十三年,天下大旱。时郡县乡邑,悉遣筑城,发南女,无少长,皆就役。

——《隋书》

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暴涨,漂六百家余家。……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大水泛滥,……诸司供进(进奉的财物),悉令减省。凡所力役,量事停废。遭水之家,赐帛有差。”

……九月,黄河泛滥,……太宗辛白马坂以观之。

——《旧唐书》

材料二 凡有水旱,(清朝统治者)略不可怜恤,坐视其饿莩流离,暴露如莽,……有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

——杨秀清《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十年间,民边迭起,个族人民的起义和暴动达100余次,以广西、广东、湖南三省声势最盛。

 ——摘编自王文泉《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1933年5月,国会通过了《联邦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1935年8月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改变了过去有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了美国的“福利主义”实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与社会矛盾都演变到极其严重的地步。为了摆脱困境,寻求发展,工党政府采用“福利国家”政策,实施社会改革,可谓顺乎历史潮流的明智选择。

(1)根据材料一,说明灾害发生后隋炀帝,唐太宗对待百姓的态度,(4分)概括唐太宗应对灾害的举措。(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采取上述态度和举措的原因。(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与材料三所反映的史实有何内在联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在哪些方案中提出了改善百姓生活的办法,各举一条相关内容。(6分)

(3)根据材料四,说明美英两国社会福利改革各处于什么发展阶段,(2分)归纳美国社会福利改革的主要措施。(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措施对当时美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2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天下大旱,百姓流离失所,隋炀帝仍然征兵,并亲自帅兵出征高丽(今天的朝鲜),死亡的人数众多。贞观即唐太宗,此时由于洪水,唐太宗发布诏令,进奉的财务减少,受灾的地区赋役都要根据具体情况减少,说明唐太宗重视民间疾苦。这是因为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重视百姓。

(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统治者面对水患时的态度,在面对水患时,清朝统治者对百姓漠不关心,放纵贪官污吏搜刮百姓。材料三说明社会动荡,各地区各民族人民起义反抗清朝统治。第二问需要回答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改善百姓生活的办法,重在回答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在《天朝田亩制度》重提倡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资政新篇》中关于兴办保险事业、医院和慈善机构等都是关注民生的措施。

(3)材料四说明美国1933年,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1935年开始了“福利主义”试验。英国为了摆脱困境,寻求发展,工党政府采用“福利国家”政策,实施社会改革。美国社会的福利改革主要措施在于国会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并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这样的专门机构。改革关注民生,使得民众安定,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国家稳定,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根据材料的核心内容:关注民生,促进民生安全和发展的内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回答要点要结合人民生活来回答,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

答案要点

(1)隋炀帝置百姓于不顾,仍然征发兵役、徭役;唐太宗关心民间疾苦、重视赈灾。减省诸司进奉(戒奢从简);减轻徭役;救济灾民;亲临灾区了解灾情。吸取隋亡教训;具有“存百姓”的思想。

(2)清朝统治者漠视民生,放纵贪官污吏搜刮百姓;这是造成社会动荡不安,各族人民纷起反抗的重要原因之一。《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平均分配土地,或实行圣库制度等;兴办保险事业,或兴办医院和慈善机构等。

(3)美国开始“福利主义”试验;英国实行“福利国家”政策。颁布相关法令;成立专门机构。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国家稳定。

(4)略。

一、单选题

1.二战后发达国家社会福利资金的来源有①个人缴纳②国家补贴③企业缴纳④社会募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映了

A.西方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变革

B.西方各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逐渐消失

D.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不包括

A.实行国有化B.制定指令性经济计划

C.扩大政府开支D.政府直接采购

4.下列关于发达国家对经济干预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西欧国家国有化程度较高②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的政府采购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率最高③国家干预经济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④铁路和电力等行业国有化程度在各国中程度较高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

5.“人民资本主义”的含义是

A.股票分散化B.国有经济的比重日益上升

C.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D.资本家丧失了企业的全部所有权

6.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一整套自我调节的机制,主要表现在①推行较为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②改革社会制度③实行计划经济④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D.①④

7.下列关于发达国家股份制公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股票为少数资本家拥有B.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基本不存在

C.普通职工拥有股票D.股份制公司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8.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滞胀”时期,对“滞胀”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产停止,通货膨胀

B.生产的停止导致了通货膨胀的加剧

c.生产发展缓慢,通货膨胀严重,且两者同时并存

D.通货膨胀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生产的停滞

9.下列关于发达国家对经济干预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西欧国家国有化程度较高②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的政府采购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率最高③国家干预经济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④铁路和电力等行业国有化程度在各国中程度较高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

10.1967年,英国政坛上有人提出这样的口号:让每个英国人都成为股东。该口号的根本目的是

A.缓和社会矛盾B.实行“经营者革命”

C.实行“人民资本主义”D.建设“福利国家”

11.“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8226;弗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弗里德曼理论的提出及被普遍认可的背景不包括:

A.20世纪5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B.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状态

C.美国经济受到来自西欧、日本的挑战

D.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取得了一定效果

12.关于“社会福利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A.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B.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C.加剧了资本家同低收入阶层之间的矛盾

D.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过大,造成财政赤字

13.下列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新变化,叙述正确的是①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②股票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③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④社会福利基金全部由国家进行补贴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14.(美)金德尔伯格写道:黄金时期从1945年或1950年开始,持续了1/4世纪,堪称美国

在经济问题上的显著地位无可挑战的时期之一。下图反映了1950年西方国家经济对比状况。下列有关该状况出现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国本土没有遭到战争的直接破坏B.日本、西欧没有进行社会改革

C.美国政府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D.日本、西欧受战争破坏严重

15.关于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缓解了社会矛盾,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B.发达国家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C.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已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

D.这些国家被称为“福利国家”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1932年美国有3400万人没有任何收入,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8%。千百万人只是因为象畜牲一样生活,才免予死亡。……与之迥然不同的是,1983年美国《霍比斯》杂志记者曾到华盛顿的黑人贫民窟中搞过调查,他们写道:“在那里,差不多每个人都有一部电视,有些还是彩色的。各处都是收音机。年青人拿着手提立体音设备,或是磨光的手提皮包,很多家庭还拥有汽车,虽然大部分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耗油量大的那种款式,在旧车市场是很便宜的,电话的使用也正常。”

——胡连生、杨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材料二根据美国官方的数字,从1973年到1995年中期,美国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36%,而普通职工的实际小时工资却下降了14%。在80年代,所有的收入增额都归于上层的20%的职工,而其中1%占去了增额的64%。如果不以工资计,而以收入计,差距就更大,最上层的1%的人得到增长额的90%。总的趋势是,20%的上层家庭的收入不断上升,而下层20%不断下降,1993年前者是后者的13.4倍,打破了美国的历史纪录。

——资中筠:《20世纪的美国》

材料三1983年美国家庭股票持有情况统计表

超级富户

非常富户

一般富户

其他户

户数比重

0.5%

0.5%

9%

90%

股票比重

46.5%

13.5%

29.3%

10.7%

——胡连生、杨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与1932年相比,1983年美国贫民生活出现了什么变化?

(2)为了解决贫民的生活问题,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3)材料二、三反映了美国社会的什么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

行业

国家

邮政

电站

煤炭工业

铁路运输

航空运输

英国

100

100

100

100

75

加拿大

100

100

私有

75

75

法国

100

100

100

100

75

联邦德国

100

75

50

100

100

日本

100

私有

私有

75

25

美国

100

25

私有

25

私有

回答:

(1)据上表分析哪些行业、哪些国家国有化程度较高?

(2)英、法两国在二战后都推行了国有化浪潮,其理论依据是什么?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3)1979年英国撒切尔夫人上台后提出了哪些经济改革政策?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材料二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特点,不是每个企业经济活动的简单累加,而是政府亲自定调,采取一切手段来协助企业进行高积累。最优先是发展经济。诸如防止公害、提高社会保障等事情只是排在第二位、第三位,因而舆论称之为“GDP第一主义”的政治,即一切为了GDP。

--------[日]林直道:《现代日本经济》

(4)在日本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谁?它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5)日本的这一经济模式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ABBCADACCA11-15.CCCBA

二、非选择题:

16.

(1)从1932年的一无所有,仅仅维持生存,到1983年的生活条件大为改善。

(2)制定工业复兴法,保障工人的基本权益;兴办公共工程,解决就业问题;运用社会保障

和社会福利政策,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等。

(3)贫富分化加剧问题。

主要原因:美国中上层家庭的其他收入增加,如股票收益等;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尤其是知识经济出现,拥有较高知识和技术的人才收入增加,普通职工收入相对下降;由于财政不堪重负,政府减少公共开支,缩小福利规模。

17.

(1)邮政、铁路、航空运输和电力这些行业的国有化程度高;英、法、联邦德国、加拿大等国国有化的程度高。

(2)凯恩斯主义,促进了这些国家经济的复兴、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3)国有企业私有化,采用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控经济,削减社会福利以减少财政赤字。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率下降,财政由亏转盈。

(4)政府。实施产业政策,促使资源流向有发展前途的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制定经济计划,引导企业决策和行为。采用财政和金融政策调控经济。

(5)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学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课题: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一.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1.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的背景:

2.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

3.对国家干预经济的评价:

①利:

②弊:

二.企业的自我调整

1.“人民资本主义”

①背景:

②含义:

③评价:

2.“经营者革命”

①“经营者革命”出现的原因:

②“经营者革命”的含义:

③“经营者革命”出现的影响:

三.福利国家的出现

1.基础:

2.福利资金组成:

3.福利制度的特点:

4.福利制度的实质:

5.福利制度的影响:

①积极:

②消极:

四.调整的影响:

1.戴高乐说过“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你认为呢?

2.有人惊呼“工人持有股票,意味着从被雇用者变为了公司的主人!”请结合课本知识说明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3.社会福利是否越多越好?为什么?

1.你知道这些称呼的含义吗?

蓝领:指从事体力劳动,并被要求穿制服的工人阶层。

白领:多半都是在办公室工作的,从事脑力劳动,工作时要求穿西服等正式

服装的阶层。

金领:金领阶层是社会精英高度集中的阶层。

灰领:指专门技能人员。如,动漫设计技术、游戏制作员、IT程序员、广告设计员等。

粉领:是自由工作者。

2.里根眼中的经济滞胀

19世纪70年代在任的里根总统认为,国家对经济过度干预,限制了经济活力,是造成经济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出路只有一条:减少政府干预,重倡经济自由。为了对付"滞胀",里根总统改弦易辙,高举自由经济大旗,使出了"三减一稳"四路拳法:减轻税赋、缩减开支、减少政府干预、稳定货币供应量,美国经济逐步走出70年代初滞胀的困境。

一、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体现在
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
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D.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2.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表明

A.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B.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

C.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D.私人经济依附于国家

4.二战后,发达国家干预经济的最重要的方式是

A.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B.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C.政府直接采购D.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5.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调节社会生产的主要国家是

A.英国B.美国C.法国D.日本

6.戴高乐说:“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由此不能

说明戴高乐

A.认清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端B.主张实践凯恩斯主义的理论

C.主张实行全面的计划经济D.主张加强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指导

7.“政府应该用税收手段把富人的收人再次分配给穷人”。这一主张属于

A.人文主义B.空想社会主义C.科学社会主义D.凯恩斯主义

8.1948年7月,某国率先向世人宣布:它已经向国民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这个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9.随着经济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其目的主要在于

A、刺激社会消费B、缓和社会矛盾

C、改善劳资关系D、美化政府形象

10.发达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提供的借鉴意义在于

A.必须将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

B.政府必须尽量减少对企业自身发展规划的干预

C.国家必须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力度,防止恶性竞争

D.必须按国际标准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为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古今中外的政权十分重视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物资和资金主要来源于民间,……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减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2006年第10期《新华文摘》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至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847年,“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成为法令。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材料三

(3)据材料三指出,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社会实施社会保障的具体做法。并指出田纳西等工程兴办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

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C

A

B

C

D

A

B

A

11.(1)特点:政府救济与民间救济相结合;救灾与减灾相结合。(4分)

(2)特点:国家通过立法保障劳动者权益。(2分)

(3)做法:直接救济;以工代赈。(4分)

意义:增加就业,刺激了消费和生产;缓和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4分)

(4)原因:生产力提高;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6分)

(5)认识: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为福利政策提供了物质保障;克服福利政策带来的弊端,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4分)(言之有理即可)

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课题: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一.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1.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的背景:

2.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

3.对国家干预经济的评价:

①利:

②弊:

二.企业的自我调整

1.“人民资本主义”

①背景:

②含义:

③评价:

2.“经营者革命”

①“经营者革命”出现的原因:

②“经营者革命”的含义:

③“经营者革命”出现的影响:

三.福利国家的出现

1.基础:

2.福利资金组成:

3.福利制度的特点:

4.福利制度的实质:

5.福利制度的影响:

①积极:

②消极:

四.调整的影响:1.戴高乐说过“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你认为呢?2.有人惊呼“工人持有股票,意味着从被雇用者变为了公司的主人!”请结合课本知识说明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3.社会福利是否越多越好?为什么?

1.你知道这些称呼的含义吗?

蓝领:指从事体力劳动,并被要求穿制服的工人阶层。

白领:多半都是在办公室工作的,从事脑力劳动,工作时要求穿西服等正式

服装的阶层。

金领:金领阶层是社会精英高度集中的阶层。

灰领:指专门技能人员。如,动漫设计技术、游戏制作员、IT程序员、广告设计员等。

粉领:是自由工作者。

2.里根眼中的经济滞胀

19世纪70年代在任的里根总统认为,国家对经济过度干预,限制了经济活力,是造成经济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出路只有一条:减少政府干预,重倡经济自由。为了对付"滞胀",里根总统改弦易辙,高举自由经济大旗,使出了"三减一稳"四路拳法:减轻税赋、缩减开支、减少政府干预、稳定货币供应量,美国经济逐步走出70年代初滞胀的困境。

一、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体现在
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
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D.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2.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表明

A.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B.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

C.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D.私人经济依附于国家

4.二战后,发达国家干预经济的最重要的方式是

A.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B.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C.政府直接采购D.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5.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调节社会生产的主要国家是

A.英国B.美国C.法国D.日本

6.戴高乐说:“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由此不能

说明戴高乐

A.认清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端B.主张实践凯恩斯主义的理论

C.主张实行全面的计划经济D.主张加强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指导

7.“政府应该用税收手段把富人的收人再次分配给穷人”。这一主张属于

A.人文主义B.空想社会主义C.科学社会主义D.凯恩斯主义

8.1948年7月,某国率先向世人宣布:它已经向国民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这个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9.随着经济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其目的主要在于

A、刺激社会消费B、缓和社会矛盾

C、改善劳资关系D、美化政府形象

10.发达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提供的借鉴意义在于

A.必须将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

B.政府必须尽量减少对企业自身发展规划的干预

C.国家必须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力度,防止恶性竞争

D.必须按国际标准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为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古今中外的政权十分重视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物资和资金主要来源于民间,……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减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2006年第10期《新华文摘》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材料二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至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847年,“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成为法令。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材料三

(3)据材料三指出,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社会实施社会保障的具体做法。并指出田纳西等工程兴办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

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C

A

B

C

D

A

B

A

11.(1)特点:政府救济与民间救济相结合;救灾与减灾相结合。(4分)

(2)特点:国家通过立法保障劳动者权益。(2分)

(3)做法:直接救济;以工代赈。(4分)

意义:增加就业,刺激了消费和生产;缓和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4分)

(4)原因:生产力提高;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6分)

(5)认识: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为福利政策提供了物质保障;克服福利政策带来的弊端,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4分)(言之有理即可)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Ⅱ复习资料(按考点整理)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Ⅱ复习资料(按考点整理)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嘉禾一中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Ⅱ复习资料(按考点整理)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课次考试内容

能力要求

识记

理解

简单运用

综合运用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从美国爆发的原因√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第18课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主要影响√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凯恩斯主义的基本主张

√美国“新经济”的概念√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理解:191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从美国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贫富差距扩大,是导致供需矛盾(生产和消费)扩大的主要原因

信贷消费过度,市场虚假繁荣

股票投机过度

二、简单运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

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

影响:加深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深了国际社会的矛盾(资本主义大国争夺市场的冲突;大小国之间的侵略与反侵略)

第18课罗斯福新政

一、综合运用: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主要影响

内容:

(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

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

管理证券业。

(2)、复兴工业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3)、调整农业政策

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4)、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

发放紧急救济金;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以工代赈”

(5)、进行社会立法

《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利组织自己的工会

影响:

意义: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

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是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故未能完全消除经济危机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识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主张

主张: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调节生产、增加投资、刺激消费、保证就业,就可以防止危机。

特征:国家干预经济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未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二、理解:美国“新经济”的概念

含义:“新经济”最早起源于美国,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包括了三个要素: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新经济”的实质,就是信息化与全球化

,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3037.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