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两极格局的形成
1、形成的背景:美苏由盟友变成了对手
①雅尔塔体系(形成于二战后期):美苏主导,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
②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美苏矛盾日益加剧
2、形成的过程:
①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的序幕
②杜鲁门主义(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冷战”开始
△根据“学思之窗”提供的两段材料,思考“学思之窗”提出的两个问题:
(1)这两个条约的共同性质是什么?由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2)它们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①直接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的武装对峙局面,对欧洲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②由于双方势均力敌,谁都不敢直接动武,这对集团内部乃至欧洲地区的安全各自起到了集体防御的作用
二、两极世界的对抗
1、总体局势:全面“冷战”,局部热战
2、两种对抗:
(1)“冷战”:①德国的分裂②朝鲜的分裂③古巴导弹危机
(2)热战:①朝鲜战争②越南战争
△两极世界的对抗尤其是“冷战”持续了40多年,它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消极影响:
①美苏两极之间的激烈争夺,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安全
②世界被人为地分为两半,阻碍了世界的交流和发展
2、积极影响:
①美苏势均力敌,不敢直接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②孕育了世界多极化的力量,有利于世界的稳定
△随堂练习——《全品》第25课“典题探究”(见《全品》第25课,略)
△作业:《全品》课时作业(二十五)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高中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必修1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必修1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25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导学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第25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导学案
[课标要求]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及其背景,理解对峙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2、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出台的目的及作用。
3、理解柏林危机与北约成立的关系,把握北约和华约成立的目的及给世界格局带来的影响。
4、分析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目的及影响。
第七单元
一、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战士的同盟关系瓦解,关系逐渐恶化
⑴二战结束时,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确立了__________的全球战略。美国把苏联看作其称霸世界的主要障碍,企图遏制苏联。
⑵苏联把确保________边界安全作为国家的首要利益,努力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⑶美苏双方都把最终战胜对方的________和_________作为目标,美国积极推行____、____的政策。
2、美国队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
⑴1947年美国总统________在国会发表咨文,公开宣称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_______对抗,这就是“____________”。它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⑵美国国务卿_______提出了援助西欧的“_________计划”,即“_______计划”。这是“_______________”又一次大规模运用。
3、苏联和东欧国家于1949年成立了________________,以和美国针锋相对。
4、1948年美苏“冷战”出现第一高潮,爆发了______危机。
二、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1、为了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的控制,1949年美国策动西方12国签订了《_______________》,成立了北约组织。
2、为了对抗北约,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签署了《____________》,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3、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三、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影响
1、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_________,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以来苏联的局面。
2、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________威胁之下。但由于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3、美苏两个为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⑴朝鲜战争
①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组织“__________”介入战争,并派舰队进犯台湾海峡,侵犯中国主权。
②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使“冷战”从欧洲扩大到____。⑵越南战争
①二战后,______殖民主义者于1945年9月重返越南,占领越南南部;越南北方人民在越南________领导下英勇抗击,1954年迫使殖民者撤出。美国乘虚而入,发动了越南战争。
②越南战争导致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苏联的军事实力大体上赶上了美国。
1、二战后初期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国际舞台上几个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和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战前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主要角色的是英、法、美、德、日、意和苏联,战后初期,德、日因战败而不再是国际舞台上的主角。英国虽是战胜国,但其代价惨重,战后实力地位大大降低。法国战时沦亡,直到战争结束才依靠盟国的力量恢复了作为大国的政治地位,但经济濒于瓦解,实力严重衰退,实际上,二战后英法已降到二流国家的地位。
在资本主义各国普遍衰落的同时,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军事上,战后初期美国在全世界建立了近500个军事基地,还垄断着原子弹;经济上,美国拥有世界工业总产量的60%,对外贸易的1/3,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和债权国。
战后能与美国抗衡的只有苏联。苏联是二战中战胜希特勒法西斯德国的主要力量,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战后初期,苏军驻扎在东欧、南欧、中国东北、朝鲜北部等广大地区。苏联被公认为是世界一流强国,是国际舞台上一直十分强大的国际政治力量。
2、“冷战”政策
冷战政策是指美国针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同时对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加以扶植和控制。
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①由于美国推行霸权政策,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但美国又不敢贸然越过战时美苏划定的范围界限。②大战刚刚结束,美国不愿也不敢重燃战火,使自己再次卷入一场全球战争。
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①1947年,美国对希腊、土耳其进行援助,以遏制这些国家共产党力量的发展。②紧接着,美国开始实施对欧洲的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③1949年,在美国的支持下,德国西部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④1949年,美国拉拢加拿大、法国、英国等国成立了针对苏联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⑤朝鲜战争后,美国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使“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3、马歇尔计划
欧洲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因此在杜鲁门注意的招牌下,美国首先向欧洲扩张,“马歇尔计划”就是杜鲁门主义在欧洲的运用。
战后初期的欧洲,经济凋敝,社会动乱,美国惊呼欧洲正处于苏军接管和共产党造反的边沿,基于战后美国所拥有的经济实力和“组织共产党的肯恩公式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的思想,美国统治者决定以美援为主要手段,达到稳定和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的目的。1947年6月5日,国务卿马歇尔发表演说,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声称:美国应尽其所能,帮助欧洲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从而使自有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
马歇尔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西欧和土耳其渡过了经济困难时期,进入了经济恢复阶段,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防止了革命的爆发。但是,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使受援国被纳入了美国的势力范围,成为美国的商品输出市场,不但在经济上,而且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受美国的控制。可见,马歇尔计划决不是一项紧急援助计划,实际上是通过经济手段达到稳定资本主义秩序、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的目的。因此,马歇尔计划实质上杜鲁门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运用,是美国“冷战”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苏联拒绝参加马歇尔计划,而且对其实施作出了强烈的反应,它不进禁止东欧国家参加,而且于1947年同东欧国家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协定,1949年又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使欧洲的社会主义国家自成一个经济体系。
例题:阅读以下三段反映同一时期的材料。
材料一:从波罗的海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摘自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说
材料二: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摘自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三: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摘自北大西洋公约
回答:⑴丘吉尔所说的铁幕下国家和地区指的是哪些?
⑵根据材料二,杜鲁门政府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
⑶这三段材料反映的美国战后初期的政策是什么?它说明了什么?
⑷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它意味着什么?
剖析:题目所给三段材料都是二战后美国在欧洲推行的“冷战”政策的表现。苏联经过二战实力壮大,并控制着东欧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特别是欧洲的障碍。英国由于在战争中损失惨重,战后推行依靠美国的政策,因害怕苏联的强大危机英国等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所以迎合美国的霸权政策,首先发出了“冷战”信号,丘吉尔所说的处于苏联控制范围内的国家实际上就是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冷战开始后,苏联等社会主义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结果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从美国推行的对欧洲援助计划以及欧洲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不难看出,美苏双方争夺的重点地区在欧洲。
答案:⑴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德国苏占区。⑵实施了马歇尔计划。⑶反映了美国在战后初期的冷战或遏制政策。说明美国企图通过冷战或遏制政策,确立自己的霸权地位。还说明欧洲是美国对外扩张的全球战略重点。
⑷1955年5月在华沙签订《华沙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它标志着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说明美苏双方争夺的重点在欧洲。
美国史学界中,有一种观点认为,“苏联的极权主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张以及斯大林的偏执狂”是冷战产生的根源,美国是为了对付苏联威胁才不得不做出“必要的反应”而采取遏制政策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提示:冷战起源问题直接涉及大国利益和国际责任,也是分析冷战性质及其影响的重要前提。因此,围绕冷战起源所发生的争论也最激烈。学术界对此问题存在较大分歧,有些观点甚至是对立的。分析冷战的起源,关键要从当时的国际形势和美苏两国的战略构想出发,搜集有关资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作出较为客观的判断,并做到论从史出,推理严谨。目前,中国学术界主要有下列两种观点:一、冷战时美国发动的,苏联是被动的应战者。二、冷战是美国与苏联互动的结果,美苏对冷战的爆发都负有责任。
[线索勾勒]
1、基本线索
何为“冷战”——如何形成——有何表现——影响如何
“冷”中有“热”
2、延伸探究: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及演变对中国的影响
[重点难点]
1、美苏由战时合作到战后对抗的原因.
特别说明:
国家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在于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美苏战时合作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有共同的敌人——法西斯,战后对抗是为了维护战后本国国家利益。
例证: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制度的不同B、意识形态的冲突
C、国家利益的冲突D、发展其经济的需要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任何国家的一切外交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本国的国家利益。二战中两国结成同盟是为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以维护本国国家安全。二战后由于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威胁到美国称霸世界的企图,所以美国采取冷战政策,也是为了维护本国利益。
2、如何理解“杜鲁门主义”.
特别说明:
“杜鲁门主义”是美国政府提出的对外政策纲领,是美国国家实力、国家性质及国家利益的体现是美国对外扩张的表现。
例证:“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
A、稳定希腊和土耳其的社会秩序
B、支持自由国家干涉别国内政
C、明目张胆干涉别国内政
D、帮助受援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对“杜鲁门主义”的本质认识,考查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二战结束后,美国为达到称霸全球的战略目标,遏制共产主义,干涉东欧各国的内政,出台了“杜鲁门主义”。
3、全面认识两极格局
特别说明: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应从美苏双方分析其原因,其形成的标志是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其影响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
例证:对于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雅尔塔体制的显著特征之一
B、意识形态对立的表现
C、双方处于“冷战”状态
D、导致地区冲突频频发生
解析:选D。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东西方对峙等用语都是对二战后国际形势的描述。两极格局导致世界战争危险的存在,但并没有直接导致地区冲突。
4、课内链接
(1)学习本课内容时,应理解“极”、“国际格局”、“特种战争”、“局部战争”等概念。
(2)冷战和热战的异同点是什么?它们对美国的国际地位和世界历史发展造成了什么影响?
[能力训练]
1、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的直接原因在于()
A、社会制度不同B、意识形态的分歧
C、国家利益的冲突D、美国推行霸权主义
2、二战结束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下列各项中,对上述言论分析不正确的是()
A、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霸主地位
B、二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军事大国
C、随着实力的增强,美国的扩张野心膨胀
D、美国要求按照实力确定自己在世界上的新地位
3、杜鲁门曾经说过: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A、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
B、都以军事和经济援助为主要形式
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
D、都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
4、下列关于“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美国试图称霸世界
②苏联实力增强及社会主义力量的扩展
③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④杜鲁门主义出台
A、①②③④ B、③④C、①② D、②③④
5、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主要表现有()
①提出杜鲁门主义②发动越南战争③实施马歇尔计划④建立北约组织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④
6、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由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B、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C、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
D、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大国集团
7、二战后,最终造成德国分裂的主要原因是()
A、雅尔塔体系形成的结果
B、美、英、法三国同苏联矛盾的加剧
C、战胜国对德国的最终制裁
D、德国共产党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8、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联合国成立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C、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D、柏林墙事件
9、下列关于美苏之间“冷战”的表述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B、“马歇尔计划”的推行和“经互会”的成立是“冷战”的重要表现
C、美苏“冷战”关系下,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
D、美国在亚洲实施“冷战”的主要表现是发动侵朝和侵越战争
10、“它使那些生怕美国出口不景气的人为之陶醉”,这是指()
A、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B、美国发动朝鲜战争
C、美国单独占领日本
D、美国推行“冷战”政策
11、实践运用
材料一从波罗的海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丘吉尔在富尔敦的演说
材料二余相信美国之政策意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征服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三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到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材料四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请回答:
(1)丘吉尔所说的铁幕下的国家或地区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三、四,杜鲁门政府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
(3)这四则材料反映了美国战后初期的政策是什么?它说明了什么?
(4)针对材料四中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它意味着什么?
12、合作探究
材料一这只不过是坦率地承认,无论是通过直接侵略还是间接侵略,将极权主义政权强加给自由国家人民,都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从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那些人民,他们正在抵抗武装起来的少数人或者是外来压力企图加于他们的奴役。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而肯定去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杜鲁门1947年3月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70年代的美国,由于经济增长趋于缓慢,又陷于侵略战争的泥潭,不得不在苏美争霸中处于守势。1969年尼克松担任美国总统后,迫于形势的变化,对美国的对外侵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收缩。为了调整对外战略,尼克松在亚洲采取了两大步骤:一是1973年签置《关于结束越南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从越南南方撤走侵越美军;二是开始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
注: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和“尼克松主义”。
探究问题:
(1)尼克松提出的对外政策,同二战后初期的杜鲁门推行的对外政策有什么不同?
(2)从“杜鲁门主义”到“尼克松主义”的演变,是否说明美国放弃了世界霸权政策?分析原因。
答案
1、D2、A3、B4、C5、A
6、A7、B8、C9、D10、A
11、(1)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德国苏占区等国家或地区。
(2)出台杜鲁门主义,援助希腊和土耳其反共,提出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
(3)反映了美国在战后初期的“冷战”或遏制政策,说明美国企图控制欧洲,称霸世界。
(4)1955年5月在华沙签订了《华沙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它标志着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形成,说明美苏双方争夺的重点的欧洲。
12、思路引领:杜鲁门主义和尼克松主义是二战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两大对外政策,尽管随着形势的变化,这两大政策是有区别的,但本质是一致的,即争夺或确保美国世界霸权,所答问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概括归纳。
二战后初期杜鲁门政府的对外政策是推行“冷战”政策,咄咄逼人,以进攻型的姿态全球出击,谋求世界霸权;而尼克松政府的对外政策则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收缩,收缩的重点在亚洲。但是尼克松主义的出台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世界霸权政策。尼克松政府面对经济危机、越南战争的困境、苏联军事力量的增强等内外因素,调整对外政策,由进攻型转为防守型,其目的仍然是确保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3213.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