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一年级语文下册《春晓》教学实录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语文下册《春晓》教学实录”,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育理念】
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春天已经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睁开你那明亮的眼睛,瞧一瞧,竖起你的小耳朵,听一听,春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播放课件)
生:春天来了,柳树姑娘穿上了新衣服,小草从地下钻了出来,鸭妈妈带着可爱的鸭宝宝出来春游了。
生: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来了,他用剪刀似的尾巴剪出了祖国的山河美。青蛙醒了,看见周围的小朋友正忙着种葵花,它赶忙跳出洞口捉虫子去了。
师:草青了,树绿了,花儿开了,鸟儿唱起了欢乐的歌……多么诱人的春色,多么美好的春光啊!古时候,诗人们为此写下了许多美妙的诗篇,《春晓》就是其中精彩的一首。
二、理解诗意
师:我们先学习第一行诗句,谁来读一读?
生:(读)春眠不觉晓。
师:学习古诗要从字词入手,你觉得第一行中哪几个字不理解,需要大家帮助?
生:“觉”是什么意思?我不知道。
师:“觉”是多音字,“不觉”在这里可以解释为“不知不觉”。
生:还有“眠”,是睡觉的意思吗?
师:说得真好,古诗中的一个字相当于现在的一个词。现在你能把这行诗句的意思告诉大家吗?
生:春天的晚上,人们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师;学懂诗句要从字词入手,在说整句诗意思时,你还得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地加上一些字词,有时还要调整一下顺序。
师;试着学一学下面三行。要是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怎么办?
生;可以看词语手册,查字典。
师:利用工具书是好的学习方法。
生;可以找老师帮忙。
师:是的,“学问学问,边学边问”,正好今天有那么多老师在场,小朋友可以大胆地去请教。
生:也可以和同学讨论。
师:对,同学之间互相讨论,可以产生智慧的火花。
学生讨论、自学略。
三、想象唤醒思维
师:春天的早晨,鸟语花香,风雨过后,落花满地。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那是怎样一幅景象?
师:(旁白)那是一个春天的早晨,你躺在暖暖的被窝里,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只听到窗外到处是鸟儿的叫声,鸟儿多么快乐。可是昨天夜里……
(生做陶醉状)
师:闭上眼睛的这会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还想到了什么?
生:我好象听到小鸟们停在树枝上互相打招呼:“你早!你早!”
生:我仿佛看到春风把花瓣儿撒在小河上。
生:我真想变成一片花瓣儿,向小船儿一样漂向远方。
生:我仿佛听到春雨沙沙的下着,看到柳树的枝条上又抽出了一片新绿,桃花的花苞一下子胀大了。
师:是阿,这就是春的气息,这就是春的脚步。《春晓》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画面上花红柳绿、流水潺潺,活泼可爱的小鸟停在枝头。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
学生读
四、拓宽知识面
师:春天这样美,有多少诗人曾经赞美过它呀!把你所知道的关于春天的诗朗诵给大家听,好吗?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春风真是一位魔术师。
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多么美妙的意境啊!
生: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师:好一个和和美美的春季。
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
师:春色真是无处不在啊!
五、读写结合
师:春天的美景如此令人陶醉,就让我们以《春晓》为题把春天早晨的景象写下来或画下来。
(生有的写话,有的画画,忙得不亦乐乎)
师:又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春天在小朋友的笔下诞生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生:(读自己写的内容)春天到了,春风妈妈出差回来了,小草乐得钻出了土,桃花乐得笑红了脸,柳树乐得跳起了舞。小青蛙闻到春风妈妈温暖的气息,伸了一下懒腰,活动了一下身子,呱呱叫着:“妈妈,我整整睡了一个冬天,已经饿坏了,我要吃虫子了。”
生:(不甘落后地站起来朗读)春风吹呀吹,小草偷偷地从地底下钻出来了,柳树的枝条绿了,桃花的花瓣红了。小朋友在阳光下奔跑着放风筝。周围的一切都变了,变得那么生机勃勃。春天就这样悄悄地走来了。我喜欢春天。
生:(举者手中的画来到多媒体投影仪前)你们看,这就是我画的春天,图中的小诗人像不像我啊?
学生展示作品略
【点评】:解放区王褚乡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张梅:
王艳屏老师的《春晓》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将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提高、情感提升”贯穿于教学全程之中。从整体上看,这堂课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打破了古诗的教学方式。
从课堂教学看,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看画想诗,边看边读;配乐品读,先想后读;吟诵自悟,写话作画。这些,无不体现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彻底改变了古诗教学中逐字4逐词讲析的呆板做法,使学生学习古诗变得有情有趣。
2.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感。
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师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展现动态的画面。营造春意盎然的场景,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情感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情感,开启其心智。随着美的画面美的意境,学生也渐渐进入“欣赏春天,感受春天,赞美春天,留住春天”的实践和体验活动中。
【教学反思】
一、教学语言富有诗意
有人说,语文的最高境界是诗意。在本节课中,我采用精炼而富有诗性的教学语言,引领学生放飞想象,指导学生咀嚼品味。学生灵活的思维被激活,发现的火花被点燃,诗意的表述被引发。
二、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情感
一开课,我通过动情的语言,借助优美的音乐、画面等,把春天的种种意象变成一首“立体交响乐曲”,为学生奠定了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和知识基础。
三、读写结合,激起学生的创作激情
教学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是否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我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中,安排学生由说到编到创,这样的设计,激起学生的创作激情。在这样的学习场中,创新的火花时时闪现。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外在的愉悦表现,更有内在的成功体验。

小编推荐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春晓》说课稿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春晓》说课稿”,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春晓》这首古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诗人孟浩然。是作者春晨即兴之作。这首诗描写春眠香甜,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春晨鸟鸣婉转此起彼伏。字里行间,流荡着春晨浓浓气息,流露着作者喜春、爱春、念春、惜春的春恋之情。根据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学词、学句和进行朗读、背诵训练。教学中应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词句为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根此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和重难点。
【说教材】
《春晓》这首古诗是

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中的

二首。这首古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诗人孟浩然。是作者春晨即兴之作。这首诗描写春眠香甜,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春晨鸟鸣婉转此起彼伏。字里行间,荡漾着春晨浓浓气息,流露着作者喜春、爱春、念春、惜春的春恋之情。
根据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学词、学句和进行朗读、背诵训练。教学中应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词句为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根此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和重点。
〖教目


1、学会本

生字

词。
2、文结合,理解诗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文。
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指导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
【说教法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性格好动活泼,注意不易持久、分神走散。为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

图结合诗文,直观、引导、善诱、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跃气氛。激励、尊重、赞赏学生主体的细微亮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进行教学活动。
【说学】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主动识字。听、想、读、说、合作交流等学法学习本


【说教学过程】
根据古诗的教学特点,我设想的教学过程如下:
解诗题,提学法初读诗句,学习

字词指导朗读,领会诗意熟读成诵,体悟意境指导写字。
下面我就五个环节作个解说。

、解诗题,提学法
解题前,我首先全班背诵古诗《春雨》,同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春雨》的意思。这样

来,唤起学生记忆中的画面回放,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至此《春晓》解题的重点就放在指导学生理解晓字上。晓是生字,主要指导学生用部首查字法,懂意思。晓即天刚要亮的时候。必须让学生理解它的含义为后面的学习展开铺垫。其二,是提示古诗的特点和学习古诗的方法,古诗整齐押韵,便于吟唱,会省略词语,有时还会颠倒次序,使意思变得曲折跳跃。提供这些为下面学习古诗作好准备。
二、初读诗句,学习字词
接下来是老师范读、领读。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老师巡视,帮助学生认识生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如眠是生字,指导学生自主查字典是前鼻音。眠是睡觉。春眠(春天到了,贪睡)觉是多音字,不觉(ju),睡觉(jio),不觉(不知不觉),随后让学生反复朗读,读顺诗句,读通全诗。
三、指导朗读,领会诗意
在初读全诗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字句,借助插图和学生生活经验,逐句诵读,领会诗意,再联想全诗大意。

行诗春眠/不觉晓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慢慢品味。抓住春眠,不觉让学生想想,说说诗的意思。

二行诗句处处/闻啼鸟估计学生理解闻啼鸟有困难。自己解释闻啼鸟实际就是闻鸟啼,听到鸟儿啼叫的声音。这里为了和下面的少字押韵,把闻鸟啼作了调整变成闻啼鸟,古诗有此特点。

三、四行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在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的同时,提示学生花落知,还是知花落这是古诗的什么?该怎样调整?知还是不知让学生思考讨论,并结合自己的想象说说诗句的意思。这样入情入境,有利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

思维。随后各自试说《春晓》,同桌互交流、补充、纠正。领会全篇诗意。
四、熟读成诵,体悟意境
在初步理解古诗意思的基础上,我着重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全诗。师生共读,学生自读,同桌对读,指名演读,男女分组比赛评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诗的意境,达到熟读成诵,体悟意境。
五、指导写字

生字较少,只有晓、眠和多音字觉。我着重指导晓字右边的写法:

笔横略斜向右上;

二笔斜钩要有弧度;

三笔是撇要与斜钩相交后斜向左下角。其他均略。

一年级语文下册《世界多美呀》教学实录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下册《世界多美呀》教学实录”,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年级语文下册《世界多美呀》教学实录

在教学中,我根据儿童的心理、年龄特点,设计了儿童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抓住

文的两条线索,以小鸡对周围世界认识的变化这

线索为主,让学生猜想小鸡可能还会看到什么,让学生由衷地体会到“原来世界这么美丽呀!”最后结合段末的又

个省略号,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抓住

系列动作,采用读演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们理解最后,借助多媒体展示美丽风光图片,进

步激发学生热爱这个世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有助于学生对

文内容的理解。

案例描述:

、读句引题,美读

 1、出示句子,(世界美世界多美呀!)生自由读

 2、这是

个有趣的故事,想听吗?好!但听故事前老师可有

个小小的要求:请小朋友仔细听:这个故事里的小鸡说了什么?故事开始了,认真听哦!(师配音讲故事)

师:好,故事讲完了,你听到小鸡说了什么?(生回答,师评价)

过度:世界的确很美,我们要学的

文更美请小朋友用你喜欢的方式去读

文,

二、复习导入,质疑激趣

 1、词语检查:

读了

文,有信心把这些生字词读准吗?(出示词语)男女生开火车读、齐读,师随机纠正评价

 2、引背

自然段导入

通过上堂

的学习,我们知道蛋壳里的小鸡先是——睡着的,后来——它醒了,看见四周——黄乎乎的,小鸡想:——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生边背边做动作)

出示: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指导读)

三、情景体验,美读

 1、学习

二自然段

小鸡慢慢长大,蛋壳里又是那么小,那么闷,还只有

种颜色,

点意思都没有这时,它

定还想知道——(引导生想)蛋壳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

它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读

二段,找找有关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不动笔墨可不读书呀!

 1、那小鸡准备做什么?指名读,(生:啄蛋壳)用动作演示啄

 2、(

件出示句子)要求:学生小声读句子,多读几遍,想想你读懂些什么?或是知道些什么?先和同桌交流

 3、指名先读再谈体会,师相机补充

小朋友都能感受到小鸡啄蛋壳的辛苦和不容易(点机词变颜色)能把着几个词读好了,就能把小鸡啄得吃力、辛苦的样子表现出来师指导读词

 4、指导感情朗读。

 5、老师这也有

句小鸡看到的,你们来读读,比

比那句话写的比较好为什么?空(图片)

师:你们觉得这天空蓝吗?(蓝)对天空很蓝很蓝,(相机出示词语)蓝湛湛就是指很蓝很蓝,指导读词(指名读词、评价:再蓝

点,好蓝好美呀)还有什么可以说很蓝很蓝,(生:海水是蓝湛湛的,妈妈的蓝宝石戒指,及时鼓励表扬)

图2、绿茵茵的树木(图片)

师:这是什么?(树木)师补充:这就是绿茵茵的树木,看油油的、绿绿的、嫩嫩的、亮亮的,在我们周围你还看见哪些景物是绿茵茵的?(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师及时引导表扬)

图3、碧澄澄的海水(图片)

师:这有两条小河,你们喜欢哪

条?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回答的过程师渗透环保教育)指出碧澄澄就是指河水很清澈(生读词)

 8、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师:谁能把这美丽的景色读出来,让我们也能看得到、感受得到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连线(指名读、赛读、互评)

 9、认识省略号

师:那小鸡就仅仅只看到这些美景吗?(生:不是)

师:哦,那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生:小圆点)师强调:这是省略号(师板书:……)

生找找美,小鸡都看到了什么?出示句示:它看见()是()的拓展训练。

 10、此时小鸡的心情怎样?(生:开心、高兴)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小鸡的辛苦很开心(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二)学习

三段

过度:小鸡在蛋壳里的时候以为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从小洞眼里

看,现在才明白(

件出示“原来世界多美呀!”)师引读,生齐读

师:小鸡可高兴了,来高兴地读读这句话(分组赛读)那么美的世界站起来

起赞

赞(齐读)

同桌合作读

3段,

师:这时小鸡又想干嘛?(指名两同桌读)

师:小鸡及着要出壳啦,(

件出示句子)指名读,找动词,自己先读

读、动

动、演

演(师巡视)

师:从你们的声音、动作和表情中看得出小朋友都读的很认真,相信你们

定能够表演好(男女生合作表演:男生读、女生演、交换着演

演)师评价

(三)学习

四段

师:小鸡高兴地走出蛋壳,走到屋外,来到小河边,它叽叽、叽叽地叫着,它是在说:(

件出示句子“世界多美呀——蓝湛湛地、绿茵茵地、碧澄澄地”)师引读

这后面又是省略号,你能继续说下去吗?(拓展训练)生练说,师相机补充

师:小鸡越说越高兴,继续往前走,它又看到了很多美丽而奇妙的风光,

起欣赏吧(

件出示美丽的图片)

在欣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说话:小鸡来到那里?看见了什么?(学生介绍)

(四)美读

师:看到这么美的世界,小鸡

定会高兴地说——(美读

题),我们小朋友也会高兴地说——(读

题),王老师也真想说——(读

题),让我们和小鸡

起高高兴兴地说——(美读

题)

四、总结

文、拓展延伸

孩子们,小鸡在孵化的20多天里,先是睡着的,后来醒了,开始啄蛋壳,然后撑破蛋壳,

边叫

边慢慢站起来,这就是小鸡孵化的过程小鸡对世界的认识也有

个过程:在蛋壳里认为——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走出蛋壳认为——世界多美呀!

师:那这么美丽的景色都是谁带给我们的?引导生说出(大自然)

师:大自然这么美,你喜不喜欢?(喜欢)喜欢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生自由说,师渗透环保教育)

五、齐读

文、自选作业

孩子们,世界五彩缤纷,世界多美呀!让我们

起把小鸡眼中的美丽世界朗读出来,如果这美景已经印在你眼里,你可以表演出来

后,请孩子们用心观察我们身边的世界,你可以把这美丽的世界画下来、唱出来,还可以找到喜欢的儿歌有感情地背诵下来(选择你喜欢的方式)下节

,我们再来比

比、评

评小朋友眼中的美丽世界。

一年级下册语文《松鼠和松果》教学实录


导读:这是一篇关于松鼠的童话。课文叙述了两只具有环抱意识的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教学实录,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具体体会到,人类在向自然索取的时候,不要忘记回报社会和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本课教学目标是认识“从”、“活”等十一个生字。会写“以、后”等六个字。并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让学生通过学习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木认养活动。

本教材内容丰富,文章具有趣味性、知识性、教育性,重点是识字教学。而学生均是六七岁左右的孩子。班额大,年龄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但尽管如此,识字教学这一教学重点环节是不容忽视的。

为了达到比较好的识字教学效果,我采用了多种识字教学形式,例如猜谜、看动画听故事、做游戏填松果、小组开火车、集体开火车等等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识字效率。例如我以猜谜形式引入课题---《松鼠和松果》,让学生对本课的课题有了初步的感知,通过读课题,让学生读清:“松”和“鼠”的平翘舌读音;接着让学生以便看动画课件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不但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也会有一定的感知;初此之外我还设计了课件:

出示文章中认读生字出现过的句子,让学生找出句子中出现的认读生字加深了学生的识字印象;这个环节之后的游戏:小松鼠埋松果又让学生的识字兴趣再次高涨,不仅对学生是一种识字训练,也达到了训练的目的,提高了识字实效性。

本次课程整个教学流程具体如下:准备:画松果,写卡片;

画小黑板田字格;

画土坑(小黑板);

powerpoint课件;

一、导入

1.猜谜:形状像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

引出松鼠(显示松鼠图片)

可爱的松鼠生活在树林里,靠吃松果为生。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松鼠和松果的故事(出示课题)

2.读课题指名读-------齐读(纠正发音)

二、初读课文

1.看动画,听老师读课文,提问:松鼠和松果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整体感知)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模仿刚才老师读的语气,自由地读一读课文。

注意找出新的生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流利。

3.小松鼠们听说同学们都很聪明,他们带着自己最爱吃的松果来看大家了,同学们欢迎他们吗?出示画有松果的卡片。

聪活泼忽然眨如总以主意

谁先来读一读松果上的生字朋友呢?(显示卡片)

指名读,老师相机纠正读音

开火车读,现在我们的火车又要出发了,我的火车谁来开?

齐读(去掉拼音)

4.现在我们先把这些松果放在一边,一起来找找下面的句子中都藏了哪些生字朋友。生字朋友在和我们捉迷藏,他们躲在课文的句子里,同学们能不能找出他们呢?

出示a:松鼠聪明活泼,学会了摘松果吃,他们高高兴兴地走进大森林,摘了一个又一个。谁来读读这一句,并说说这句话中,有哪些字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生字朋友。指名读,齐读,指名找出生字。(2~3人)

出示b:忽然,松鼠眨眨眼睛,想起来,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鼠,总有一天,一颗松鼠也没有了!谁来读读这句话,并把动作做出来,指名读,指名找出生字。

出示c:没有了松树,没有了森林,以后到处光秃秃的,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他们吃什么呢?到哪去住呢?请一个声音洪亮的同学大声读读这段话,并找出生字“以”出示d:老师读:对,松鼠有了主意,每次摘松果,吃一个,就在土里埋一个。小松鼠有了主意,我们高兴吗?来!谁来用高兴的语气读读这句话?这段话中的生字朋友是谁?主、意

5.除了在课文里,见到这些字,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这些字呢?

商标、街上、报纸上……以后,我们要多看、多学,这样我们就会在课外记住许许多多的生字!

6.游戏:好了,我们来放松放松,做个游戏吧!小松鼠们没有学过汉字和拼音,它们不知道写上汉字的松果应该埋在哪个坑里,所以想请一(4)班的同学来帮一下忙,谁愿意帮帮忙啊?(出示有土坑的小黑板)

三、再读课文,以读代讲,感知课文内容。

多亏同学们帮忙,小松鼠总算放心地把松果埋到相应的土坑里,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段落句子,读出喜欢的语气,并说你为什么喜欢。

指名读——说原因——齐读。

四、最后,我们来学写一个生字“意”。

注意“心”的书写方法指导。教记字口诀:立日加心就是“意”。

学生书写,并在田字格中描红。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教学实录


 师:小朋友坐正了,上课

生:起立

师:小朋友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最后一个大圆儿一听到上课铃响了,就迫不急待跳到了荷塘里。(播放欢快的音乐),它到底变成了什么呢?让我们走近看看(点击鼠标,画面拉近)。你有没有找到?它变出了什么?一起说。

生:荷叶

师:对啊(师在黑板上画荷叶),你看,这最后一个大圆儿真的变成了一顶荷叶,这荷叶多美呀。你觉得这是一张怎样的荷叶?请你说。

生:绿油油的荷叶。

师:你关注到了荷叶的颜色,绿油油这个词语用的好。请你说。

生:圆圆的荷叶

师:嗯,你和她看的不一样,形状。你呢?

生:大大的荷叶。

师:对呀,大小也不同。

生:惹人喜爱的荷叶。

师:这片荷叶已经长到了你的心里。看来,小朋友都挺喜欢它的,要不,咱们带着你们的喜欢一起来读一读。谁。

生: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师:我听出了又圆又绿,谁看到的荷叶比她还圆还绿。你来。

生: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师:多投入呀。让我们带着喜欢都一块来读。预备,齐。

生: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师:是呀,又大又绿的叶子,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可是这么圆的叶子还真少见。所以有人啊,就写了一篇课文,叫《荷叶圆圆》。会学习的小朋友,在老师的身后,可以用她的小手跟着老师一起写课题。(师板书课题:荷叶圆圆)。用了一个“圆”字不够,他还连用了两个“圆”字。谁能够把这个课题读好?请你来试试。

生:荷叶圆圆。

师:还不够圆。谁再来?你来。

生:荷叶圆圆。

师:太快。你来。

生:荷叶圆圆。

师:读得有一点感觉了。你再来。

生:荷叶圆圆

师:多投入呀。我们学着她的样子一块儿来读。预备,齐。

生齐读:荷叶圆圆。

师:小朋友忍不住地张开了你的双手,荷叶就像你的手打开了。那么大,那么圆。告诉你们,除了你们喜欢荷叶,还有很多朋友,和我们一样都喜欢这又圆又绿的荷叶,他们是谁呢?就这我们的课文里。待会儿,请二(6)班的小朋友把这篇课文从头到尾读两遍,看好上面的拼音,把所有的字音都正确,然后要把词语连起来读,把课文读连贯。每读完一遍,你都可以冲许老师点点头,我就明白了。连读完两遍,请把书合上,放在桌角,坐端正。明白了吗?好,开始。

生读书。

师:都读完了呀?读得又快又正确。而且很多小朋友听懂了许老师的要求。这非常好。现在请你告诉我,你现在知道了吗?还有谁喜欢荷叶?找到一个就可以说一个。你说。

生:还有小蜻蜓也找到了荷叶。

师:也喜欢。

生:也喜欢荷叶。

师:找到了一个,还有吗?你来说。

生:还有,还有小青蛙也找到了,也喜欢荷叶。

师:对的,还有吗?你来。

生:小水珠也喜欢荷叶。

师:最后一个,你们谁找到了?你说。

生:还有小朋友也找到了荷叶,也喜欢荷叶。

师:对呀,他们都找到了荷叶,并且也喜欢上了荷叶。那么谁喜欢荷叶,你能不能把这四个朋友连起来说一句完整的话。找找这边的小朋友。好,你来说。

生:喜欢荷叶的有:小蜻蜓、小水珠、小青蛙和小朋友。

师:可以的,谁说的和他不一样。把谁喜欢荷叶放到前面去说。

生:可爱的小朋友和活泼的小青蛙,还有亮晶晶的小水珠,美丽的蜻蜓都喜欢荷叶。

师:看,她用了好几个连接词。和、还有、都,说得很完整。谁能在她的基础上说得简洁一些。谁喜欢荷叶,你来试试。

生:小水珠、小朋友、蜻蜓、青蛙都喜欢荷叶。

师:老师给你提一个小小的建议,在第三和第四个朋友之间加上一个“和”字,这句话就更准确了,你再来试试。

生:小水珠、小朋友、蜻蜓和青蛙都喜欢荷叶。

师:说的多好呀。每个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最简洁最好的一种自己在座位上练说一遍。

生练说。

师:那么在这四个朋友中,你最喜欢哪个朋友,请找到他所在的那一个小节,连读两遍,然后读给你的同桌听,如果你读得好,同桌给你翘一个大拇指,如果哪里读错了,请你的同桌好好地给你提上一点建议,明白了吗?好,开始。

生读书

师:二(6)班的小朋友可真会学习。当这位女同学读得好的时候,她的同桌毫不犹豫地给她翘起了大拇指,你真棒!还有哪些同学,在刚才读书的过程当中,得到同桌大拇指的举手给许老师看一下。(生举手)哎呦,这么多呀,把手放下。在刚才读书的过程中,你一不小心读错了,你的同桌给你提出了特好的建议,现在请你对你的同桌轻轻地说声“谢谢”。

师:接下来,你们都读给同桌听了,就要来读给许老师听了,你喜欢谁?喜欢哪个朋友?你没有举手,但是刚才听你读得挺好的,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吗?来。

生:我喜欢小青蛙,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

师:我特别喜欢听你读的最后一句。呱呱地放声歌唱。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刚才在课前画青蛙的时候,我们就知道青蛙的歌声是怎么样的?一起说。

生:呱呱

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呱”字(手拿生字卡片),左边是青蛙的嘴巴,右边就好像是青蛙的叫声,读什么?

生:呱

师:这两部分合起来还读?

生:呱

师:响亮一点

生:呱。

师:现在许老师考考你们,还记得吗?刚才青蛙的歌声那个字,左边是一个?

生:口

师:右边是一个?

生:瓜。

师:两部分合起来,还读?

生:呱

师:哪只小青蛙来大声地给我唱唱歌,你来

生:呱呱呱,呱呱呱

师:我听出来了,你唱的是:呱呱呱,呱呱呱,我是小青蛙。还有谁来唱?唱的节奏和她不一样。你来。

生:呱呱呱,呱呱呱,我好喜欢这片荷叶呀。

师:非常好,你看,唱出了你对荷叶的热爱。还有吗?不同的小青蛙登上歌台来唱歌,你来。

生:呱呱呱,呱呱呱。

师:哎呦,唱的这么快。你唱的是什么呀?

生:我太喜欢这片地方。

师:这块土地让你喜欢。你来呢?

生:呱呱呱,呱呱呱。

师:就这样,越唱越快,越长越响,肯定有一直要表达的东西(小声说:就是)

生:就是我很喜欢荷叶。

师:嗯,除了唱出对荷叶的热爱,小青蛙,你还可以唱出什么呢?好,你来。

生:呱呱呱,这里的虫子真多啊。

师:你看,他唱的声音不是很响,唱得也不是很多,他全部的力气都用来吃虫子了。你呢?

生:呱呱呱,荷叶真圆哪!绿绿的。

师:非常好,你看,不仅关注到了形状,还关注到了颜色,小青蛙的心情真得是很好,因为啊,他把圆圆的荷叶当成了自己的歌台。所有的小青蛙们,我们一起拿好书,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小青蛙说,预备齐。

生齐读: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

师:你们看,响亮的歌声真的把青蛙引来了。听到了吗?你们看看,真正的青蛙在唱歌的时候,他的姿态是什么样的?

师:好,请你说。

生:两条大腿是这样蹲着的。

师:两条大腿是弯曲着。多有意思呀。她刚才用到了一个准确的动词,青蛙唱歌的时候,是蹲着的,作出蹲的动作的时候,我们的脚就要弯曲,所以这个蹲什么旁呀?一起说。

生齐答:足字旁。

师:这个字可难写了。小朋友睁大眼睛自己记一记。

生书空字。

师:好,现在请你把眼睛闭起来,写写这个字。

生闭目书空。

师:好,睁开眼睛。让我们再去看看,嘹亮的青蛙的歌声还引来了谁?它是怎么喜欢荷叶的呢?谁来试试?好,请你来。

生:我喜欢小朋友,小朋友说,荷叶是我的凉帽,小朋友头上顶着荷叶,红润润的脸蛋藏在绿油油的荷叶下,笑得比荷叶还没呢。

师:多美呀。她说她把荷叶当成了自己的凉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字,就读着“帽”字。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好,请你说。

生:旁边有一个“冒”。

师:说清楚,左边还是右边。

生:右边有一个冒,再加一个“巾”。合起来也读“帽”。

师:非常好。他用结构法准确地记住了这个字。你呢?

生:因为帽是用丝线缝制成的,所以帽是“巾”字旁。

师:你看,还会联系部首的意义来记字,真了不起。这帽的右半部分可大有学问。哦,还有手举在这。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右边这半边像一个人带上了帽子。

师:你真了不起。许老师还以为二(6)班不会有人发现呢。你们知道这个帽字在古时候是怎么写的吗?不知道吧,看老师写给你们看。(师板书象形字:帽)古时候的帽子呀,你看,就像一幅画。这像不像一顶帽子呀(学生回答:像)。戴在头上,先遮住了头发,再遮住了眉毛,下面却还要露出什么?眼睛。如果帽子都把眼睛遮住了,恐怕走路就有危险了。是不是呀?但是后来我们再把它翻成现在字的时候,要注意这样一点。你们看(板书冒)竖、横折、当中这两横左右不能封口,你们看,一竖两横,左右能不能封口?所以这个部分,不读“日”、也不读:“曰”,它也读着“冒”。跟老师读“帽”(生读帽)帽(生再跟读),在古时候,他就是指覆盖的意思。然后下面再加上一个表示眼睛的目字。到了汉代,由于帽子大部分都是用丝织品做成的,所以在他的旁边又加了一个“巾”字。这两部分合起来就是今天的“帽”字。明白了吗?好,我们再来读一读。帽,预备齐。(生读帽)再来一遍。(帽)现在请所有的小朋友高高地举起你的右手,我们在田子格中一起来写一写这个帽字。左边是一个,右边的上半部分读什么?(生回答帽)当中的两横左右(生:不能封口)戴上帽子,下面还要露出(眼睛)记住了吗?(记住了)你们看,这个小朋友他就把荷叶戴在了自己的头上,可是我们平时戴帽子用的是戴字,可是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字?一起说(生说:顶。师贴“顶”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问题有点难。你又举手了,又放下了。来说说,没事。

生:因为。荷叶,嗯

师:没想好是吗,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你说。

生:因为荷叶,他不像帽子,他有个洞的,不是平的。小朋友是顶上去的。

师:说的非常好。平时用戴得时候,是把帽子扣在头上。正好把

帽子,头怎么样啊?(这儿稍稍没有处理好)套好。但是我们在顶荷叶的时候是借助头部的力量把这个荷叶撑起来,因为这个帽子,其实就是一片(生:荷叶),所以它的戴法就和平时的帽子不一样。这里我们要用上一个准确的字,那就是(生:顶),哪个小朋友也来顶着这个凉帽给我们读一读呢?好,找找这边的小朋友。请你来试试。

生:小朋友说,荷叶是我的凉帽。小朋友头上顶着荷叶,红润润的脸蛋儿藏在绿油油的荷叶下,笑得比荷花还美呢。

师:是呀,多美。你在读的时候,脸涨的通红,红通通的,不过,看我们课件上,这个小朋友的脸是红润润的。你的手举的这么高,我突然问你一个问题:你知道红润润和红通通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红润润一般是指的是脸,红通通呢?是指的生活中像葡萄啊,西红柿,那种叫红通通。红润润,一般很那种,小朋友啊,红润润的(一边说一边摸自己的脸蛋儿)

师:她摸着自己的脸蛋儿说,小朋友的脸很嫩的,所以就叫红润润。其实你呀,理解得有点对的,红通通也可以说脸蛋,但是用红润润的话,显得更加滋润、更加粉润。好。你刚才摸着自己的脸蛋,看来你一个很润。你来读读这一段。

生:小朋友说,荷叶是我的凉帽。小朋友头上顶着荷叶,红润润的脸蛋儿藏在绿油油的荷叶下,笑得比荷花还美呢。

师:多投入呀。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小朋友说,预备齐。

生读。

师:除了看到美丽的风景让他笑得比荷花还美,小朋友一定还看到了什么,让他那么快乐,他还看到荷叶和谁做朋友了?你是谁?

生: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师:你们有没有听出来,这颗小水珠什么特别亮?你说。

生:一颗小水珠的眼睛特别亮。

师:多有意思呀,我也听出来了。是亮晶晶的眼睛。瞧,这就是“晶”字。三个日在一起,亮不亮?(亮)难怪他读得那么带劲,我们一起来认认这个字,读。(晶),后鼻音读准了,再来一次(晶)。三个日合起来就是“晶”。天上的星星(亮晶晶),二(6)班小朋友的眼睛(亮晶晶),我看哪些带着亮晶晶的眼睛的小朋友在许老师的背后,也会跟着学习。(师板书:晶)上面一个日,下面一个日,再来一个,下面两个太阳兄弟要把上面这个日合力托住。这个字就读着(晶)。把眼睛闭起来,写写这个字,记一记,然后睁开。眼睛先闭上,再睁开,这个动作就叫做“眨”,所以这个“眨”字是目字旁。还有谁也喜欢小水珠的?请你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再给我们读一读,会有多厉害,请你读。

生:小水珠说,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师:小水珠,你是怎么躺在荷叶上的呀?

生:我舒服地躺在荷叶上。

师:让我们大家都感到这份舒服,你是怎么做动作的呢?给我们比划比划呢。

生:我躺在荷叶那朵绿油油的摇篮里,舒舒服服地睡了一个觉呢。

师:睡觉的话,那只能是睡在摇篮里,现在你是躺在摇篮里,谁能够给大家比划一下,你的手你的脚。你又想说了。

生:就是这样就是躺(做躺的动作,身体后躺)

师:你看,身体完全舒展开来,就是躺,所以,你们看。这个躺师什么旁?身字旁。谁能够躺得比她还舒服?你呢?说说看,手怎么放,脚怎么放。

生:手就是放在后面,脚就是翘在这上面。

师:哦,还翘起了二郎腿。有点舒服了,不过这个手好像有点放得有点拘束。哦。手放在肚子上。比刚才舒服一点了。你呢?

生:手张开。

师:全部完全打开。对不对呀?这个动作挺有意思的。还有吗?你说呢?

生:还有把两只手后脑袋。

师:后脑袋,后脑勺。许老师给你一个准确的字。叫着用两个手枕着后脑勺,就把手当成你的枕头。好,现在用你喜欢的方式,往后躺,现在这后面一片大大的,圆圆的荷叶,一阵微风吹来,你的身体跟着荷叶左一摇,右一摇。再左一摇,右一摇。此时此刻,你还是只觉得你是睡在荷叶上吗?

生:不是。是感觉谁在摇篮上。

师:多温暖,多舒服呀。找到这个感觉了吗?来,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小水珠说,预备齐。

生: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师:看到这一幕,谁迫不及待地也飞过来了?还有谁来?请你来。

生:小蜻蜓迫不及待地飞到了绿油油的荷叶上。

师:她怎么说的?

生: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

师:看你的身体,多轻盈。请你,做一个小蜻蜓飞翔的动作给大家看看。

生做动作。

师:你们看到没有?我们张开双臂,就好像小蜻蜓展开翅膀,展开就和张开的意思差不多。当我们张开双臂,像小蜻蜓飞翔的时候,此时此刻,这只小蜻蜓就像一架小飞机,所以他觉得荷叶是他的停机坪。瞧,这就是停机坪的坪字。我们一起读。(生读坪)再来一遍。(坪)后鼻音都读准了。除了在停机坪里,你还在哪儿见过这个字?你说。

生:草坪。

师:对的。好,还有一只手。你来说。

生:平台。

师:平台的平可不是这个坪。在平台里面,那个平是指平面的意思。而这个坪字,你们看。左边是一个什么?(提土旁),右边呢?(平),它的意思就是指很平坦的一大块空地。明白了吗?所以我们一般在草坪,停机坪当中才能够看到这个坪,因为,它的意思是很平台的一大块空地。记住了吗?再一起来读,预备齐。(坪),要看到一大块空地。再读(坪)。记住它,千万不要搞混了。好,再请一个小蜻蜓,也来给我们读一读。没请过你吧,你来试试。

生: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

师:多美的翅膀呀。小蜻蜓就这样立在荷叶上。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那轻盈的姿态。看到了吗?在荷叶边上,它立了一会儿,觉得休息够了。又飞了。看,小蜻蜓飞呀飞呀。飞到了一朵荷花苞上。它又停下来了。看到那副画面,让我们忍不住想起大诗人杨万里就说过这样一句话。“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瞧,大诗人呀,也是用了这个人“立”字。就是因为大家都喜欢小蜻蜓那轻盈小巧的姿态,让我们一起来做那只小蜻蜓。起立。张开你的双臂。注意立在荷叶上。预备,小蜻蜓说,预备齐。

生: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

师:喜欢吗?坐下来。荷叶多美呀!吸引了那么多,现在你知道那个小朋友在荷塘边,笑得比荷花还美了吗?因为,他看到了很多美丽而又有趣的画面。小朋友看许老师的板书。咱们不看书,小朋友坐在那,首先看到了一颗小水珠,小水珠说:(学生接),小水珠(躺在)真好。过了一会儿,一只小蜻蜓飞过来了。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立在荷叶上)不一会听到了嘹亮的歌声,原来是青蛙王子来了。青蛙说。

生: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瓜瓜的放声歌唱。小朋友看到这么多。自个很快乐。他不知道二(6)班的小朋友可没有放过他。我们把他也看在了严厉。小朋友说,荷叶(是我的凉冒)

生:小朋友头上顶着荷叶,红润润的脸蛋,藏在绿油油的荷叶下。笑的比荷花还没呢。

师:只要这样,借助关键词,我们就能把真不篇课文都记在自己的脑海里。其实我告诉你们呀,不止这些朋友,在荷塘里还有很多有趣的小顽皮,他们也和荷叶成了朋友,在他们的眼里,荷叶又变成了什么呢?他们有事怎么说,这么做的呢?请小碰哟用心看,用心想。在荷塘的上面,下面,还有谁?有答案的小朋友轻轻地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有答案的小朋友告诉大家吧。上面只有一片荷塘,什么都没有。你看到了什么?好,这边第一个小朋友,你来说一说。

生:小蝌蚪说:“荷叶是我的雨伞。小蝌蚪躲在荷叶下,高兴地游来游去。

师:雨伞,把这个平舌音读准。知道了吗。不过,我很欣赏他。他用了一个躲字,动词就要这样使用正确。你来说。

生: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躲在荷叶底下,捧起一朵朵白色的浪花。

师:水花跟准确。好,“捧”字用的多美呀。还有谁把这个荷叶当成凉伞的吗?你来说。

生:小鱼儿把荷叶当成了秋千。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秋千,小鱼儿在荷叶底下欢快地荡起秋千来。

师:多像一则童话故事呀。你呢?

生:水虫说,荷叶就是我的游乐场,水虫在上面走来走去,高兴地喊起来。

师:多有意思。水虫,看来水里有很多的虫子,对不对呀,他们都喜欢荷叶。还有的,你来说。

生:荷花把荷叶当成了自己,荷花说,荷叶是我的伙伴,我每天和他聊天嬉戏。

师:多美呀。荷花靠在荷叶上,永远不分离。你来。

生:荷花说,荷叶是我的土地。荷花立在荷叶上,开花了。

师:笑得多美呀。我觉得不能离在荷叶上,只能立在荷叶间。在荷叶的当中冒出来,你呢。

生:叶莲说,荷叶。

师:和什么?

生:叶莲说,荷叶是我们的棉被。晚上,叶莲们盖着荷叶,慢慢地睡着了。

师:我明白了,你说的叶莲就是我认识的睡莲,是不是这个意思呀?他还有叶莲的称呼,对不对呀?我不大清楚。我们课后再查一查。你说。

生:小乌龟说,荷叶是我的运动场,他在荷叶上爬来爬去,做了许多运动呢。

师:小乌龟看来也喜欢减肥。哎呀,二(6)班的小朋友真有意思。荷塘里什么都没画出来,但是你们却用心灵的慧眼看到了那么多有趣的东西。而这些都是因为在这荷塘里有许许多多圆圆的,绿绿的荷叶。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预备齐。

生: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师:再圆一点,再绿一点。预备齐。

生: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师:是呀,让我们永远记住这片美丽的荷塘,就因为有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才变得那么生动,活泼,快乐,而又美好。让我们永远记住这篇课文,齐读。

生:荷叶圆圆。

师:现在你们还记得在这篇课文中,和我们认识的生字朋友吗?好,许老师来考考你们,这里的生字,都不带有拼音,我开一遍火车,如果你都会读的话,听清楚要求,第一遍你会读就冲许老师眨眨眼睛但不读出声音,明白了吗?好,开始。

下课,起立。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教学实录一


《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通过“鱼出水面,燕子低飞”这些自然现象说明下雨前动物的特点以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根据教材知识螺旋上升的这一特性,结合新课程提出的低年级学习要求,能“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综合文本内容,使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这篇文章读来生动有趣,在生动有趣的语言文字中,有机地渗透身便的自然科学知识。不仅能引导学生留心身边事物,注重观察,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究身边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从而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初步受到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儿童有与生惧来的探究需要,好奇心强,喜欢追根问底,他们已经初步有了“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结合教材自身特点,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体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超越,辅以“思、议、评、演”等手段,注重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读中真切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奥妙、魅力,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基础教育发展纲要》指出:“素质教育基本点之一便是面向全体,从‘无人教育’转为‘为人教育’,将学生看成人,具有很大潜能、具有创造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所以,我把学生自主质疑或交流讨论后的处的难点、疑点,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并努力引导学生体悟、欣赏小鱼的内心世界,抓住文章中的对话,展开丰富的想象。

在确定了课文的教学目标后,紧紧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依据教材自身特点,以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们在张扬个性中边学、边悟、边积累、边创造,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受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一)运用经验,导入课文

出示图,配以电闪雷鸣的音像效果

师: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雷声

师:能模仿一下吗?

生:轰隆隆,轰隆隆

师:真不错!还有呢?

生:我看见了闪电

师:能说具体些吗?

生:我看见了天空中出现了一道闪电,像一把到把天空劈开了。

生:我看见了天空中布满了铅色的乌云。

生:我看见了小树苗被大风吹弯了腰

生:我可以用两个词语来形容:电闪雷鸣,乌云密布。

师:小朋友说的真不错!那么大家知道这种现象预示着什么?

生:要下雨了。(板书)

在教学活动中,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时时关注学生、处处细致倾听,抓住从学生口中蹦出的玉言,学生的生活经验,提炼丰富的资源,促进学生的发展,优化我们的课堂。新世纪的学生,他们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成长起来,网络,媒体,社会、家庭都给了他们许多的学习机会,也就是说他们现在在知识面很广。他们在生活中,通过各种方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或多或少地指导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学生,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程度要活用学生所掌握的各种经验,以服务于教学活动,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开拓学习的新领域。将语文放进生活,语文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而不仅仅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

(二)初读识字,感知文本。

1、思维冲突,展开教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疑问才能激起学生阅读体验的欲望,疑问是体验的引信,是探索的前奏,如果能找到文本的因果矛盾之处,使学生产生思维冲突,那么学生就会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效果也就不言而喻。

师:你学到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下雨前小鱼游在水面上。

生:我知道了燕子飞得很低。

师:无论什么时候都飞得很低吗?

生:不是,是下雨前它才飞得很低。

师:是呀,小朋友真能干,学懂了那么多!那么课文里的小白兔懂了吗?

生:懂了。

师:(奇怪)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课文里写了!(读)“哦,原来是这样!”小白兔明白了

出示该句

师:你觉得这句话该怎么读,为什么?

生:我觉得要读出明白的语气。因为小白兔的问题已经解决了。

师:你能试试吗?

生读句

生:我觉得要读出高兴的语气,因为小白兔的问题解决了,他很高兴!

师:真不错,你来试试!

生读句。

师:看来小朋友把难题都解决了,那我们再来看看课文,仔细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我想问,小白兔是怎么解决的?

生:小白兔他都明白了什么呀?

……

师:是呀,“学问学问,边学边问”只有不断产生疑问才有知识的获得。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子现,只要我们认真读课文,一定能把这些问题解决,我们一起努力吧!

低段学生注重识字、积累,在会认会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挖掘疑点,引导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其目的性强,既激发了兴趣,张扬了个性,又使学生主动参与,在读书中自己挖掘到文本的答案,在探究中形成能力,发展能力。

2、媒体辅助,阅读体验

为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小鱼在水里很闷,我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从观察入手,结合阅读,感受文中小白兔和小鱼的心灵世界。

出示课件观察:谁能看着图说一说?(小兔图)

师:小白兔看到了什么?

生:他看见小鱼在水面上游来游去。

生:我看见小鱼在吹泡泡。

师:真是一只仔细的小白兔。那么这和平时我们看见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抢答)不一样,不一样。

生:小鱼经常在水底游的。

生:是呀,平时水面是看不到小鱼的!

师:是呀,所以小白兔觉得——

生:(齐答)奇怪。

教学“奇怪”

师:那么小白兔怎么想?怎么问?

生:真奇怪,今天小鱼怎么在水面上了?

生:咦,怎么回事,小鱼怎么跑到水面上来?

生:真奇怪,这是怎么回事,我还是去问妈妈吧!

师:课文中哪一部分写了这幅图的内容。

出示小白兔问的话,朗读感悟。(课件)

师:你认为小白兔的话应该这样读?(读出奇怪的语气)

生读小白兔的话

师:(引导)是呀,太奇怪了,那么小鱼怎么回答小白兔呢?

出示课件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小鱼说些什么?

生:我看见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好象在说“哎呀,怎么这么闷呀!”

生:我觉得小鱼在水里很闷。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它在水里不停地吐泡泡,好象在喘气,它肯定在说:“闷死了,闷死了,我都透不过气了!”

生:我也知道小鱼在水里很闷,因为我知道小鱼前水里的氧气很少。

师:真了不起!是呀,小鱼在水里垂头——(生补)丧气,无精——(生补)打采。那你再读小鱼的话,肯定会读出不一样的感觉了,读小鱼的话。

新课程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体会人物感情时,我让学生不断的读,不断的提高,对每一次读都即时评价,努力让学生在一次次读中,从文字材料中探究“鱼出水面”的根源,从而挖掘出这一现象的实质。

教学效益的真正体现是单位时间内学生收获了什么,收获了多少?有了哪些进步和发展。当学生感知体悟了文本后,我还引导学生潜心品读它,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初步受到热爱科学的思想教育的同时,内化语言文字本身,内化语言文字中渗透的情感,达到品读成诵,达到为我所用。

课堂上,学生对于小白兔为什么感到奇怪,小鱼在水里的情景,通过课件,都以感受的十分真切,并用自己的朗读体现出来了。我又安排演一演活动,让学生把文本再先出来,由于前面读的到位,学生自然演的也十分精彩。

【课后反思】:

这一课,我主要是要体现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引导学生你读懂了什么?第一个学生回答“我读懂了这里有一个多音字,‘空’”,这时,我想既然提出了字词,那就先解决吧,不料学生一发不可收拾,接下来的学生都讲了“我学会了哪个字”把我的教学设计全打乱了。现在回想,如果当第一个学生出来时,我就应即时引导,让学生回到课文内容上,从内容找疑点,展开学习,这样。探究的氛围可能体现的更好。从这里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每一堂课都会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要想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教师的课堂机智如何。

由于经验的不足,在对待课堂突发事情时,没有冷静的教学机智,没有妥善处理好教学程序。今后因在这方面加强锻炼。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实录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实录》,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在黑板上板书“借”字):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字读什么吗?读一读.

(生读准这个字的读音.)

师:你向别人借过什么东西吗?谁来说说.

生1:我向郑海借过橡皮擦.

生2:我向郑莹借过铅笔.

生3:我向邻居借过锄头.

……

师(在借字的后面添上“尾巴”)你们都向别人借过东西,可你们听说过借尾巴的吗?

生:没有.

师:那你们想知道是谁向谁借尾巴吗?读读课文,然后把题目补充完整.

(生读课文.)

师:现在谁来把题目补充完整呢?

(生补足题目.读题.认识“壁”“虎”.)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1:我想问:“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

生2:我想问:“小壁虎向哪几个人借尾巴?”

生3:我想问:“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

生4:我想问:“小壁虎为什么没借到尾巴?”

……

师:那我们今天就来学学这篇课文,了解你们想知道的这些问题。好吗?

二.导学释疑,自学感悟

师:用五分钟时间,认真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找出生字,圈起来,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生读课文,圈画生字。)

师:谁来用给这些生字组词的方法教大家认识这些生字?

(小老师教读生字)

师:认识了这些生字宝宝,再用五分钟的时间,读读课文,了解你们刚才提出的问题,好吗?

(生再读课文)

师:谁来告诉同学们,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

生:因为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断了,很难看,所以它想去借条尾巴。

师:噢,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课文里有一句话告诉我们的。(生读有关句子)

师:你读得可真认真啊,大家都应该向你学习。

师:现在你们能不能学着他的样子向同学们说说你们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吗?

生1:我知道了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燕子借过尾巴。

生2:我知道小壁虎最后没借到尾巴,是因为小鱼要用尾巴来拨水,老黄牛要用尾巴来赶蝇子,燕子要用尾巴来掌握方向。

生3:我还知道小壁虎向人借尾巴时非常有礼貌。

师:你怎么知道小壁虎借尾巴时非常有礼貌的?

生3:小壁虎借尾巴时,叫小鱼为姐姐,叫老黄牛为伯伯,叫燕子为阿姨。

生4:我还知道小壁虎是用和这些动物们商量的口气说话的,因为课文里小壁虎都问他们“借给我行吗?”

师:噢,我知道了。原来,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断了,它非常有礼貌地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可它们的尾巴对它们自己很重要,没有把尾巴借给它。你们读得可真认真啊!老师要向你们学习!来用掌声奖励一下自己。

三、朗读表演,深化认识

师:你们刚才读得很认真,知道小壁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时很有礼貌。你现在就是小壁虎,我是小鱼,想想,该怎样说,怎么做?谁来试试?

生(鞠了一个躬)小鱼姐姐,我的尾巴被蛇咬断了,难看死了,您能把尾巴借给我吗?

师:噢,是小壁虎啊。你说话可真有礼貌啊!可是,我的尾巴不能借给你啊,没有了尾巴,我就不能拨水了,就不能在水里游来游去了。

师:他演得好不好啊?掌声献给他。

师:现在,你们在小组里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一读,演一演。

(生在小组里朗读、表演)

师:哪个小组来读一读,演一演?

小组1:我们来读读小壁虎向老牛借尾巴的话。

生1:(做出小壁虎爬行的动作,面向扮演老牛的同学)牛伯伯,我的尾巴被蛇咬断了,没有了尾巴多难看啊!如果被妈妈知道了,她一定会很难过的。您能把尾巴借给我吗?

生2:(扮演老牛)小壁虎啊,你好!我很同情你。可是,我不能把尾巴借给你,我要用尾巴来赶走哪些讨厌的苍蝇呢。

小组2:我们来演一演小壁虎向燕子借尾巴的话。

生3:(面对扮演燕子的同学)燕子阿姨,您能把尾巴借给我吗?

生4:(扮演燕子)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来掌握飞行的方向呢。

师:看了这两组同学的表演,你们有话要说吗?

生:我觉得第一组的同学演得更好,不但有对话,还有动作呢。

生:我觉得第二组的还可以加上动作,还要说得更有礼貌些。这样,才有可能借到尾巴。

师:大家说得真好,这样吧,回家之后再练练,我们下节课再请几组同学来读一读,演一演,好吗?

四、复习巩固,练写生字

师:我们光顾着读课文了,把这些生字宝宝都忘记了,它们有意见了。瞧,它们排成了队伍,等着我们来读一读,写一写呢。好,谁来读一读这些生字。

(开火车读生字)

师:我们不但要会读这些生字,还要会写呢。认真看看这些生字,谁来告诉同学们,你记住了哪一个生字,是怎么记住的。

生:我记住了“借”。我是这样记住的:把“泉眼无声惜细流”中的“惜”字的竖心旁换成单人旁,就是我们今天要记住的“借”字。

师:那你能告诉大家要怎样写好这个字吗?

生:写“借”字时,要注意左窄右宽,右边的第二横要写在横中线上,右边的“日”字的竖要写在竖中线。

师:你看得真仔细。看老师写得对不对。(师范写)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今天要学写的这些生字,再仔仔细细地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正确位置,先描红,每个字再自己写两个。

(生自学、自记、自写生字)

师:谁能来写一写,让大家看看你写得有多棒。

(生练写,组织学生作适当的评价)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师:好,今天大家学得非常认真,知道了这么多动物的尾巴是用来干什么的。课后,你们能不能再去问问父母或其他的人,让他们告诉你的动物尾巴的用处,下节课时,我们一起来说说你知道的这些动物的尾巴的用处。好吗?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谢谢同学们!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及点评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及点评》,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师:这节课我们要看图读文,看图说话,还要进行一些简单的写话练习。上节课,我们已经把课文进行了朗读和讲解,并做了两个造句练习,现在,我们打开书,先分别把课文读一遍。
(本课一共五段,请五位同学分段读课文)
读完课文后,我们练习看图说话,要求是:仔细观察,动脑思考,说话吐字清楚,声音宏亮,态度自然,语句通顺连贯。
(接着教师边放幻灯,边指导学生观察。全班同学小声进行看图说话。大约四五分钟。)
〔张老师把看图与说话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指导口语训练,又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师:现在谁来说说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呢?
生:有一天,天气很好,一只顽皮的小猴子下山来,它爬到了一棵松树上往下望,看见一大片玉米地,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非常高兴,它连忙从松树上跳了下来,跑到玉米地里,爬到一根玉米杆上,掰了一个最大最大的玉米,扛着往前走。
师:××同学说得好不好?
生(齐答):好。
师:对,××同学说得很好,特别是他说到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时,连忙从松树上跳下来,“连忙”这个词用得很好。现在谁来说一说第三幅图呢?
〔对学生的“说话”给予及时的评议和鼓励,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方法。〕
生:小猴子扛着一个大玉米,高兴地往前走着,走着走着,走到一个桃树园子里,它看到满树桃子又红又大,非常高兴,就把玉米一扔,又去摘了两个桃子,高高兴兴地捧着往前走。
师:××同学说得多好啊!现在谁来讲讲第四幅图呢?
生:调皮的小猴子,捧着两个又大又红的桃子往前走。走着走着,又走到一片西瓜地里,它非常高兴,就把两个大桃子往后一扔,就去摘了一个又大又圆的大西瓜抱着往回走。
师:××同学讲得真好,他不仅能用自己的话说,而且还把课文中优美词语都用上了,这样很好,谁再说说第五幅图呢?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体现了口语训练的灵活性,有助于说话能力的提高。〕
生: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正往回走,走到半路,看见一只小白兔,蹦蹦跳跳,真可爱,(很有表情)就把西瓜一扔,去追小兔。
师:××同学讲得很好,她不仅能把图的意思说出来,而且还说得很有表情。大家应该向她学习。谁来说说最后一幅图呢?
生:小猴子扔掉西瓜去追小兔,小兔往前面跑,小猴子在后面追,追呀、追呀,小兔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师:以上几个同学,都说得很好,现在我们再请几个同学把这几幅图连起来说说。(挂出小黑板,小黑板上是让学生口述时用的词语。)
〔在口语训练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词语,不仅能具体地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复述,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词汇。〕
师:同学们,这些词是老师在自习课上教给大家的,这些词能帮助大家把课文复述得更好。现在谁能看着黑板上的词语和幻灯上的图,复述课文。
(全班学生都举小手争着要说)
师:(在幻灯上打出第一幅图)好,××你先说说。
生:有一天,天气非常好,淘气的小猴子高高兴兴地下山来,它爬到一棵松树上往下瞭望,看见一块玉米地,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它非常高兴,连忙从树上跳下来,跑到玉米地里,很快爬到一棵玉米杆上,掰了一个又大又粗的玉米得意地扛着往前走。
(教师打出第二幅图)
生:顽皮的小猴子扛着一个又大又粗的玉米兴冲冲地往前走,走到一个桃树林里,它看见桃子结得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把玉米扔到一边去摘了两个大桃子,捧着高高兴兴地往前走。
〔始终把看图与指导说话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指导口语训练的一种途径。〕
(老师打出第三幅图)
生:淘气的小猴子捧着两个大桃子高高兴兴地往前走,走着走着,走到一大片西瓜地里,小猴子看见西瓜长得又大又圆,就把桃子一扔,去摘了个大西瓜,吃力地往回走。
---------------------------
(打出第四幅图)
生:没主意的小猴子看见一只蹦蹦跳跳的小白兔,非常高兴,就把西瓜往一边一扔,西瓜也摔开了,就去追小兔,小兔在前面跑,小猴在后面追,追呀,追呀,小兔跑进树林子不见了,小猴子什么也没得到,只好空着手哭着回家去。(这位学生说得有感情,听课老师都发出笑声)。
〔同学们能连贯地说几句话到一段话,并且声音响亮,有感情,说明张老师指导口语训练方法得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师总结:(略)
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
——《小猴子下山》课堂教学评析
太原市北城区教研室李文俊
张玉兰老师在现代教学论的指导下,通过研究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抓住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期,不失时机地在低年级进行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口语训练,把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紧密结合起来:语言的发展,成为思维发展的重要前提;思维能力的提高,又促进了语言的发展。张老师的这节课(片断),就基本上体现了这一特点。
1.借助看图,指导说话,体现语言和思维训练的形象性
例如《小猴子下山》共有五幅图,画出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张老师通过放映幻灯片,先指导看图,再引导说话,使学生在口述时,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图画。这样,既有助于指导口语训练,又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2.指导学生说话连贯,体现语言和思维训练的逻辑性
如张老师在学生口述训练前,首先明确提出了“连贯地说几句话到一段话”的要求。在看图说话的过程中,自始至终注意指导学生说完整、连贯的话。这样,学生在说话时思路明确,条理清楚,这不但符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低段说话训练的要求,而且通过口语训练,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3.指导学生说话“灵活”,展开想象,体现语言和思维训练的创造性
例如,一位同学口述小猴子把大桃子扔掉,“就去摘了一个又大又圆的大西瓜抱着往回走。”张老师及时给予肯定:“××同学讲得真好!他不仅能用自己的话说,而且把课文中的优美词语都用上了。”通过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口述,指导学生运用补充的词语创造性地复述,体现思维训练的创造性。
4.指导学生先分述,再综合复述,体现语言和思维训练的层次性
如张老师在指导看图说话的训练中,先分别出现四幅图(幻灯片),启发学生分述,然后再要求学生连贯地把四幅图口述一遍。这样,先分述,再总述,由易到难,体现了口语和思维训练的层次性。
总之,张老师在低年级的说话训练中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所见》教学实录及反思


[情景说明]

《所见》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二册第四组“快乐的夏天”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非常的富有情趣:

野外的林阴小道上,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是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而那不知祸的小东西仍在自鸣得意地“知了……”个不停!

[教学过程]

第一版块:创设情境,初读古诗。

师:在夏天的时候,小朋友都喜欢玩些什么呀?

教师倾听学生的谈话,了解学生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引出古诗《所见》。

师:夏天的农村有许多有趣的事儿,可以捉螃蟹呀,采莲蓬呀!古时候有个大诗人叫袁枚,他特别喜欢农村的生活,有一天呀,他来到一片树林边,眼前的情景把他给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呀,他把看到的这些写成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所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袁枚到底看到了些什么?轻轻打开我们的课本,听老师读这首诗。(学生听教师范读古诗。)

师:听出来了吗?袁枚看见了些什么?

生:他看见了一个小牧童。

生:他还看见了树上有一只蝉。

生:他看见了一片小树林,小牧童骑着黄牛在小树林里唱歌。

师:原来他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小牧童。多有意思的一首诗呀!现在,我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好好地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后,教师了解学习情况。了解字词的认读情况,采用的方法是“苹果”字卡认读,读好了,就表示果子成熟了,可以贴大黑板上的大树上。在认读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三言两语的引导帮助学生强化认识:

所:(引导: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个字吗?)

闭:(引导:闭上我们的小眼睛。)

立:(引导:立正的立就是这个立。)

蝉:(引导:蝉是一种什么样的小动物呀?学生畅谈后出示蝉的图片,小结:蝉是一种特别可爱的动物,夏天的时候,他特别怕热,就趴在树上不停地叫,热呀,热呀!人们也就叫他“知了”。你看,这只蝉飞呀,飞呀,飞到了大树上。(将图片贴到黑板上的大树上。))

牧童:(引导:放牛的孩子就叫牧童。)

捕捉:(引导:小动物是最害怕小朋友捕捉他们的。)

师:现在,调皮的字宝宝跑回了家,躲进了课文中,但是,我们还是认识他们,我们一定会把这首诗读好的。齐读古诗。

第二版块:再读古诗,入情入境。

播放笛子曲:《快乐的小牧童》,课件出示画面: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快乐地唱着歌儿。

师:(动情地)你们看,你们听,小牧童坐在黄牛宽厚的背上走来了,他摇呀,晃呀,就像坐在摇篮里,真舒服呀!小树林里,花儿在笑,风儿在吹,蝴蝶儿在飞,多美呀!多快乐呀!小牧童忍不住放声歌唱,歌声飞出了密密的树林。我们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学生自由练读──点读──点读──男生读齐读)

师:你们都是快乐的小牧童,那小牧童是怎样骑黄牛的?

生:他是这样骑黄牛的。(边说边做动作)

师:做上动作,你再来读这两行诗,看看是什么感觉?

生:(得意的边做动作边朗读。)

师:好神气呀!小朋友们是不是都想骑一骑黄牛呀?那我们一起做上动作再读这两行诗,每个人的动作可不一样哦!(播放笛子曲:《快乐的小牧童》)

生:(骑黄牛,读古诗。)

师:小牧童高高地坐在牛背上,他的歌声那么嘹亮!(突然停止音乐)“嘘!咦?歌声怎么停了?你们看,(出示画面:牧童呆呆地站在树下。)小牧童怎么不唱歌了?他为什么不唱了呀?”

生:因为他可能唱累了,想歇一会儿。

生:他可能怕吵着别人了。

生:小树林里没别人,他是看见了树上有一只蝉,他想把这只蝉捉回家。

师:你为什么这样想啊?

生:因为他眼睛一直看着大树上,大树上有一只蝉,所以我这样想。

生:还有诗的后面说了,“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就是说他想住蝉。

(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中体验到小牧童是想捉树上的蝉。)

师:小牧童太喜欢这只蝉了,特别想把它捉回家,于是,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咱们读这两句的时候,可要小点声,千万别把蝉给吓跑了!”(引导孩子在读的时候入情入境。)

(自由朗读)

师:谁来读一读?

生:(很大声地读)

师:哎呀,蝉儿飞跑了,你太大声了。你再读一读。

生:(小声地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可千万别把蝉吓跑了。

生:(齐读)

师:你们说,小牧童捉到蝉了吗?

生:(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捉到了,有的认为没捉到。)

师:你说捉住了,怎么捉住的?来,到讲台上来试一试,看看小牧童是怎么捉住这只“蝉”的?(指大树上的“蝉”)

生1:(上台后没有捉到蝉,太高了。)

师:哎呀,树太高了,爬不上去呀!怎么办那?快帮小牧童想想办法呀!

生2:可以搬快石头来,踩在石头上爬。

师:(向四周看)小树林里没有找着大石头块呀,再说,石头块也太矮了!怎么办呀?

生3:骑到黄牛身上去,踩在黄牛的背上,就可以够得着蝉了。

师:好办法呀!那你来试一试!

生:(把小凳子当黄牛,踩在黄牛上捉住了“蝉”。)

(鼓励孩子有独特的意见,引导孩子帮小牧童想办法,克服困难,把蝉捉住。让孩子用自己想出的办法模拟表演,捉住黑板上的那只蝉。)

师:小牧童终于捉住了这只蝉,你高兴吗?

生3:高兴。

师:这只“蝉”就是你的了,你可要好好对待它哟!小朋友们喜不喜欢这个小牧童?喜欢就记住这个可爱的小牧童呀?

生:喜欢。

师:那我们记住这个可爱的小牧童,我们把这首诗背下来。

(练习背诵)

第三版块:指导书写。

一、示范指导:这节课,还有几个生字朋友,我们要会写。(粉笔演示,重点指导“林”,木字作为偏旁,一捺改为一点,注意点的位置。)

二、自由练习书写。(播放音乐:《快乐的小牧童》。)

三、集体评议:引导学生观看一个小朋友的字,观察他哪儿写得好?如果把哪一笔改一改,就更漂亮了?

第四版块:拓展延伸

学生齐背古诗后教师讲述:不止这一首,其实还有很多古诗是写农村的事儿,老师这儿有几首,把它送给爱诗的孩子。

推荐古诗:《小儿垂钓》、《池上》、《四时田园杂兴》。

[评析]

古人云:“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所见》中那个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当他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时候,是那样自在神气!当他想着捉蝉的时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因此,诗趣,应该是这堂课的灵魂所在。只有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这种诗趣,他们才能在学习全过程中全心投入,浑然忘我。而一旦学生领悟到这种诗趣,那么他对诗的意境就体会得更真切。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领悟到这种情趣呢?这堂课做到了:

第一,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觅得诗趣。

诗重趣,想觅得诗趣,须进入诗境。想象是通往诗境的佳径,只要通过想象,才能欣赏到绝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本节课的教学,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张开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快乐的小牧童》的笛声中,仿佛看到小牧童朝我们走来,让学生在小牧童停凝神望蝉的神情中,想象闪现于牧童脑中的念头……于是,整首诗不再是20个汉字的排列,破纸而出的是嘹亮的歌声,是生动的画面,是盎然的诗趣。

第二,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在吟诵中吟出情,诵出趣。

歌是唱出来的,诗是诵出来的,诗只有朗读出来,才能完成她的全部生命。在这一课中,诗歌的理解,诗意的体会,诗情的领悟,都是通过吟诵来完成的。在吟诵中,学生体味到牧童骑在牛背上的神气十足;在吟诵中,学生感受到牧童生怕吓跑蝉儿的心思;在吟诵中,孩子们化牧童为“我”,化“我”为牧童。正所谓:“文章读的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春晓、村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春晓、村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一、教材简说
雨后的早晨,从香甜的春睡中醒来,推开窗户,扑进的不仅仅是清新的空气,更有那清脆的鸟鸣,淡淡的花香,浓浓的春意。那漂落的花瓣,令人惋惜;那被春雨浸润着的芳草绿叶,令人振奋。那湿润的落花,那鲜嫩的绿叶,似乎把昨夜的春风和春雨又送到了窗前。
《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这剪辑的“春之声”,正是那“春意闹”的画外音。
高鼎的《村居》,则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种情调。花草繁盛,千里莺啼,春风杨柳,令人陶醉。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着风筝,放飞着快乐,放飞着希望。良辰美景配上快乐生活,多么富有情趣;大好春光配上风华少年,意境多么悠远。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生字的呈现
(1)揭示课题识字。“古诗两首”中,“古、诗、首”是生字,第二首古诗《村居》中的“村、居”也是生字。所以在揭示和理解课题过程中即可指导认读5个生字。可先对“古诗”作简单解释,再结合“几首歌曲”、“几首儿歌”、“几篇课文”等对“首”作简单理解,最后出示两首古诗的题目。
(2)自读古诗,自学生字。自己借助拼音读古诗,认读诗中的生字。
(3)出示生字条中的生字,引导识记。
2.生字的识记
(1)注意读准“诗、首、处”和“村、醉、散”的声母。
(2)引导学生根据新旧字的联系,采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等方法识记生字。如:
自—首舍—古读—诗对—树—村睡—眠
闪—问—间—闻屋—居醒—醉亲—童外—处
3.识字的巩固
(1)利用课件或生字卡片巩固认读。
(2)读词语巩固生字的识记。如:
两首古诗一首儿歌冬眠处长见闻
乡村居住大醉烟花童话散步
(3)在读、背古诗的过程中巩固生字的识记。
4.写字指导
本课6个要写的字,各有各的特点,可逐一进行指导。“古”字横要长而凸;“声”字上为“士”字,不是“土”字,应写得上横长、下横短;“多”字上下两部分一样,但要注意写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防止学生写成一左一右,或上下相等;“处”字是半包围结构,要强调“包住”
——把捺拖长;“知”字中,口在右边偏下,不能写得太高;“忙”字左边“竖心”的竖要写得垂直且稍长。
(二)朗读感悟
本课两首古诗,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不要作过多的分析。诗的内容和意境,可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自己理解、感悟。可引导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或者“体会到什么”。学生如果提出不懂的字词,教师可简单讲解。
《春晓》诗意含蓄,情真意切。朗读时,速度可稍慢,一边读一边想象,一、三句声音较实,二、四句声音较虚。每一句第二字可适当拉长,稍作停顿,留下想象的空间。注意读好韵脚“晓、鸟、少”
《村居》较为明快,朗读时可适当将情绪外露,读得轻快、流畅,体现环境的优美和儿童生活的快乐。可在每句诗的第四个字后稍作停顿。注意读好韵脚“天、烟、鸢”。
古诗朗读对字音的要求特别高,要把每个字的音读准,还要注意咬字吐字。可提醒学生对咬准字音要一丝不苟,并让他们反复练习朗读。教师可通过同桌互相听读、有针对性地抽查、鼓励到台上朗读等方式检查学生读的情况。
两首古诗的背诵难度不大,可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用激励的方式引导学生背诵。
(三)实践活动
1.课前活动
课外读背几首古诗。
2.课中活动
比比谁背的古诗多。先分小组比一比,再推选代表在全班表演。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谈话引入
1.学了前面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样的?
2.古代的人也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两首古诗的题目是什么?谁能读准?(春—村)
板书:春晓村居
(二)学习生字
1.把生字卡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运用“利用熟字学生字“的方法自学生字。
2.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1)字音:翘舌音“诗、首、处”;平舌音“村、醉、散”
(2)字形:
组合:古(十口)眠(目民)闻(门耳)村(木寸)
居(尸古)烟(火因)童(立里)
偏旁:诗—讠醉—酉忙—忄
(3)字义(用田字格中的字作扩词练习):
古()()()声()()()
多()()()处()()()
知()()()忙()()()
(三)朗读古诗
1.范读
2.自由读(读对、读顺)
3.自愿读
4.比赛读(同桌赛、小组赛)
(四)理解古诗
1.自读《春晓》、《村居》。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3.学生就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简单讲解或点拨。
(五)感悟欣赏
看课文插图,听配乐朗诵,感悟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六)扩展活动
有条件的班级可合作制作风筝,开展放风筝活动。
五、资料袋
1.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湖北襄阳人。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开元二十八年(740),诗人王昌龄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疮,据说就是因为“食鲜疾动”,终于病故,享年52岁。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抱负,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和李白、杜甫的称赞。他死后不到十年,诗集便两经编定,并送上“秘府”保存。现有《孟浩然集》。
2.高鼎
清朝诗人。
3.风筝
风筝源于我国,又名风鸢、纸鹞,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鲁班曾“削竹为鹊,成而飞之”算是风筝之祖了。五代时李邺在宫中,以线放风筝为游戏,并在鸢头上挂竹哨,当风筝升空,风吹竹哨,发出动听的筝鸣,“风筝”一名便由此而来。
到了唐宋,放风筝十分盛行,唐代诗人李商隐在诗中写道:“西楼一夜风筝急。”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南宋苏汉臣的《北事通》都生动地描绘了当时放风筝的场面。
明清时风筝渐趋全盛,制作精巧。慈禧太后曾叫民间风筝艺人魏之泰做“女寿星骑仙鹤”的风筝。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描述了一群天真活泼放学归来的儿童在春风、春光中放风筝的场面,读后令人叫绝。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熊住山洞》教学实录及评课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熊住山洞》教学实录及评课,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熊住山洞》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的最后一篇阅读课文。

本课教学的目标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领悟小熊一家没有砍树造房,一直住在山洞里的原因。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是一种美德。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以《小语新课标》所倡导的新理念努力转变教育观念,指导教学实践。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一只可爱的小熊(贴“小熊”图)

还记得小熊一家住在山洞里有多难受吗?(贴“山洞”图)

生:山洞里的新鲜空气不好。

生:山洞里很潮湿。

生:山洞里没有开水喝,只有脏水。

生:小熊住山洞很危险,因为山洞里有很多石头,如果石头砸在小熊身上,小熊会死的。

生:山洞里有很多虫子。

师:是啊!住山洞多难受,所以小熊一家决定砍树造房子。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熊住山洞》。师板书——“住”

二、入情入境,读懂课文

师:请孩子们自由地轻声朗读课文,读完后想想:小熊一家后来住到房子了吗?你是从课文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学生自读、思考,交流。)

生:小熊一家后来没有住到房子,我是从课文第七自然段知道的。

师:其他孩子同意吗?

生:同意。

师:我也同意。【屏幕出示课文第七自然段】

师:谁想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听?

生:一年又一年,他们没有砍树造房子,一直住在山洞里。

师:请你们拿出铅笔,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一年又一年”和“一直”这两个词语画出来读一读,然后想想你从这两个词语中能读懂什么?

(学生勾画、自读并思考。)

师:想好以后,请你和同桌的伙伴交流交流。

(同桌的学生互相交流。)

师:谁愿意给大家说说?

生:我从“一年又一年”中读懂了很多年很多年。

生:我读懂了“一直”,“一直”就是时间很长的意思。

师:还有哪些孩子也想谈一谈?

生:“一年又一年”就是很多年小熊都没有砍树造房子。

生:我从“一直”体会到始终住在山洞里。

师:你体会得可真好!能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吗?

师:谁还想读读这一段?(一学生站起来准备读书。)

师:在读之前,你们想不想提醒她读这段话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你的声音要大声。

师:你能有礼貌地提醒她吗?

生:请你读的时候要大声。

师:谁还想当小老师,也来提醒提醒?

生:请你读课文时不要加字、减字。

生:请你读课文的时候要有感情。

师面向准备读书的学生:你听明白了吗?来,试一试。

(学生读得正确、流利。)

师:谁能读得更好?请你来。

(这名学生读得非常好。)

师:在小老师们的帮助下,这段话越读越好。这样吧,咱们一起读,边读边体会。

【课件演示:小熊从山洞里走出来】

师:学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小熊?

生:小熊,你为什么不去砍树呢?

师:你多为小熊着急啊!谁还能有礼貌地问一问?

生:小熊,我问你一个问题,请你回答好吗?你为什么不砍树,森林里有这么多树,砍一两棵有什么关系呢?

师:真好!谁再来问一问?

生:小熊,小熊,你为什么不砍树造房子呢?

师:你也挺为小熊着急的。是啊!住山洞多难受,小熊为什么不砍树造房子呢?我们一起到森林去看看,好吗?

【课件演示:远处是一片森林,近处有一条河,河边有生字块。】

师:看来要去森林我们还得过这条河。

【课件演示:小蓝熊告诉大家过桥的方法:嗨!小朋友,你们想过河吗?那就得用河边的生字块搭座桥才行。搭桥时先要读准生字的字音,然后给这个生字组词,只要组词正确,就能搭好生字桥,听明白了吗?祝你们搭桥成功!】

师:孩子们,有信心搭桥过河吗?

生:有。

(学生合作搭桥:课件出示生字,先请学生读准字音,然后给生字组词,只要组词正确,就搭好生字桥的一部分。)

【课件出示:造】学生齐读生字。

师:谁能给这个生字组词?

生:造句。

生:创造。

生:造词。

师:你能给大家解释一下是什么意思吗?

生:应该是组词,不是造词。

师:你听明白了没有。谢谢小老师。

师:你来。

生:造桥。

师:孩子们真能干!我们搭好了生字桥的一部分。

【课件出示:结】学生齐读生字。

师:谁先来给这个生字组词?

生:结满。

生:结果。

【课件出示:动】学生齐读生字。

师:咱们接着组词?

生:动物、动力。

师:真好,你组了两个词语。

生:动作、劳动。

师:你也组了两个词语。

生:冲动。

生:还有运动。

生:还有行动。

【课件出示:满】学生齐读生字。

师:谁来给这个生字组词?

生:满天。

生:满意。

师:你的声音这么响亮,让大家都很满意。

【课件出示:丽】学生齐读生字。

师:我们继续给生字组词?

生:美丽。

生:华丽、壮丽。

生:艳丽。

生:靓丽。

【课件出示:直】学生齐读生字。

师:看你手举得那么高,你来组词?

生:一直。

生:笔直。

生:直线。

生:直尺。

师:真好!

师:看!森林就在我们眼前。【课件播放森林四季的景色】

师:欣赏了森林四季的景色,你想说点儿什么?

师:请你先说。

生:我欣赏了森林四季的美景,我觉得森林真的像一幅美丽的画。

师:真好!森林美如画。

生:看了森林的四季,我想说,森林里的树好多好多。

师:请坐,你再来说说。

生:我看到森林里的树长得好高啊!

生:我觉得森林四季有差别。

师:差别在哪儿?

生:春天的树叶是嫩绿色,夏天的树叶颜色要深一些,秋天的树叶是黄色,冬天就没有树叶了。

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谁还想说?

生:春天的森林穿的是绿衣服,夏天的森林穿的是花衣服,秋天的森林穿的是黄衣服,冬天的森林穿的是白衣服。

师:你不但观察得仔细,还会说这么美的句子。

师:课文3~6自然段也写了森林四季的景色,请你们一边看图一边自己读读这几个自然段,待会儿选一个你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由练读。)

师:谁想把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我们听?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我爱吃的水果》教学实录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我爱吃的水果》教学实录”,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一、课前交流

师:(出示一纸包)小朋友,猜猜看,这里面包着什么?

生:是香蕉!

师:我们来看看,他猜对了没有!(打开纸包,拿出一把香蕉。)

(举起香蕉)这可是我爱吃的水果!(板书:我爱吃的水果)

师:你爱吃什么水果?我们来交流一下。

二、导入新课

师:刚才,我们交流了自己爱吃什么水果,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堂言语交际课:我爱吃的水果。

师:你愿意把“我爱吃的水果”(指题)介绍给大家吗?

生:愿意!

师:应该怎么来介绍呢?下面我们先以香蕉为例,来说一说。

(板书:香蕉)

三、指导观察、说话

师:请大家看老师手中的这支香蕉,来说说它的样子。

生:香蕉弯弯的!

师:你真会观察、用词可真准!谁能说得更好,弯弯的香蕉像什么呢?

生:香蕉弯弯的,像月亮。

师:是吗?月亮有时圆圆的,有时弯弯的,我们可用哪个词来形容弯弯的月亮?

师:你能自己纠正,了不起!(翘大拇指)以后,说话要做到用词准确!谁还愿意说说?

师:这样,我们很清楚地介绍了香蕉的形状。(板书:形状)

再看看,香蕉是什么颜色的呢?(板书:颜色)

生:香蕉是黄色的!

师:你能说出几个表示黄色的词语吗?

师:你选择哪个词来准确形容我手中的这支香蕉呢?

出示:香蕉穿着()色的外衣。

生:香蕉穿着淡黄色的外衣。

生:我平时看到的香蕉还有许多小黑点,我说应该是:香蕉穿着淡黄色带小黑点的外衣。

师:(竖大拇指)你平时一定很爱吃香蕉,观察可真仔细,我请你吃一支!

评点虽是奖励了一支香蕉,但为培养学生善于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与能力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师:现在,你能连起来介绍一下香蕉的形状和颜色吗?

生:香蕉弯弯的,像小船。香蕉穿着淡黄色的外衣。

师:连着说两个香蕉,是不是重复罗嗦了!你能把第二个香蕉换一个词吗?

生:换成一个“它”就行了!香蕉弯弯的,像小船。它穿着淡黄色的外衣。

师:你很会动脑筋,谁还来说说?

生:香蕉弯弯的,像镰刀。它穿着淡黄色的外衣。

……

师:现在,老师提高要求,请大家连起来介绍一下香蕉。我们可以加上一句:我最爱吃()(出示卡片)

(生连起来交流一段话)

师:请大家评一评,刚才哪位小朋友说得最棒。我要奖励一支香蕉给他尝一尝。

生:××同学最棒,他最后一句用了:你也爱吃香蕉吗?和别人说的不一样。特别好!

师:老师和你有同感,这句问话特别棒!(在卡片上的“!”后面加上“?”)那就请他上来领奖!

(许多学生还想说)

接下来,就请小朋友们同桌相互交流介绍香蕉,好吗?

(同桌互说,人人参与。)

师:刚才我们介绍香蕉,介绍了哪些特点呢?

(师生看板书共同小结)

四、指导自主交流说话

师:今天,学校的“小太阳水果超市”隆重开张了!(示图)而且第一天就轮到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当售货员,你们愿意把自己爱吃的水果介绍给大家,让大家来品尝吗?我们先试着练一练,介绍给你的同桌。

师:谁来当售货员呀?(指名)这么多水果,我都不知道买什么了。小朋友,请问你们这个超市里哪种水果最好吃,你能给我介绍一下吗?

生:这里面西瓜最好吃。你看,大西瓜圆圆的像个大皮球,绿色的外衣上还有黑色条纹。把它切开来……

师插:“切”这个动词用得好,看来你常吃西瓜!

生继续:把它切开来,果肉鲜红鲜红的,还有一粒粒小黑籽呢!尝一口,真甜,果汁真多!你也喜欢吗?

师:听了你的介绍,老师真想马上吃一个!我决定买一个。你真是个“营业之星”!(奖五角星)

(生继续交流)(师继续点评。评“营业之星”,推荐“营业经理”作为奖励。)

五、指导写话

师:今天来水果超市的人不是很多,为了吸引的人来品尝水果,怎么办呢?

生:用小太阳广播宣传。

师:如果要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来介绍,怎么办最好呢?!老师给大家出个主意,好吗?学校的《小太阳报》我们班办个特刊,专门介绍“我爱吃的水果”,行吗?

生:(兴奋地)行!

师:那好!咱们行动吧!先起个草稿。

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风》教学实录


课前活动,有趣快乐,贴近生活,有利创新。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风车,你看它多么漂亮啊!谁会玩?

生:我!我!

师:是谁让风车转动?

生:我。我跑风车就转动。

师:你站在老师这里,你不动老师也能让风车转动!

生:(站住了,教师用书扇风,风车转动。)

师:谁还有更好的办法让风车转动?

生:(学生活跃了,想出很多让风车转动的方法,并且争先恐后地要用自己的方法使风车转动。)

师:(教师赞同,风车确实转动了。)风车为什么会转动呢?聪明的孩子你能想出来么?

生:(学生议论,有知道的孩子高喊着)风,老师我知道是风吹动风车的。

一、由观察自然,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师:小朋友请看窗外,是谁让红旗飘动?是谁在推开关住的门窗?是谁在摇动树木?谁让花儿点头?又是谁让尘土飞扬?聪明的孩子你知道么?

生:(看窗外)风,是风儿!

师:(窗外正好有风吹过,教师把风车放在窗外。)同学们看,风把风车吹得飞转。

师:风是什么样子你看见过么?他这么顽皮!

生:(不说话了)

师:风啊,是什么样子呢?谁也没有见过。但是它是个顽皮的孩子,他一来我们能知道他在哪里了。

二、引导读文,学习读书和评论。

1.自由读文,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师:在课文《风》中叶圣陶告诉我们怎么找风。我们读读课文。

生:(打开书)七嘴八舌地读起来。

师:(有意给时间让学生自己读通课文。不急于讲课,到座位中听孩子读书,看孩子是怎么读通课文的。)

生:(自己拼读课文。)

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值得运用的教学资源。指导弱差生读通课文,尽量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小组中的优秀者帮助弱差生读通课文。)

生:(读熟课文以后,他们会想听老师说什么,有的学生会忍不住要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同伴,他们有的会停下声音,有的会议论。)

2.谈读书感受,体现个性学习。

师:(在这个时候教师要灵活调控。)小朋友读了《风》你想做什么?

师:(让学生自己做)谁想告诉老师你读过后想做什么?(看举手的抽一个。)

3.大胆读书,学习评价。

生:(有想读书的)我想读书,我把课文读一次。

师:好啊。我和同学们倾听你读书。

生:(读课文。读完课文以后。)

师:读得真不错!不过,有个地方需要注意啊!如果这样就会更好。(指导该注意的地方)

生:(再读一次。)

师:真不错啊!你学的真好!有没有其他小朋友想读课文啊?

生:(很多人举手争取)

师:抽一个小朋友读。读了以后小朋友们来评评她读得怎么样好吗?

生:(读书。倾听。在书上做上记号。在评同学读得时候发言才有根据。)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评论。)

师:(指导评论别人的语言和态度。)

师:你能示范一下该怎么读呢?

生:(读。)

师:(引导学生评论,并讨论该怎么样读。)

师生:(一齐练习读通顺,读懂。)

4.范读课文,评价老师,不迷信老师。

-师:听老师读一次好么?听完之后给老师评论好不好?

生:好。

师:(范读《风》。)

生:听。做记号等给老师评论。

(在做记号的时候,学生学习了认真倾听,认真做笔记,对自己不懂的东西不认识的字在听读中能正音。)

师:(读完后观察学生举手情况。抽人给自己评论,了解自己的朗读在学生中地位,看学生能不能,敢不敢给老师的朗读评论。在评论的时候教师要指导学生不要迷信老师。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让学生敢说自己的见解。)

生:(评论教师的朗读。)

师:谢谢!谢谢你给老师的鼓励,我将努力练习读得更好啊!你们练习后一定会比老师读得更好的。在小组中读给同学听听并互相评论一下好么?

生:(在小组中读课文,评论。)

三、认识课文中生字词,训练基本功。

师:刚才我们读课文的时候同学们表现真不错。读得好评的认真啊!老师觉得你们能干呢。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课文中的生字。先在小组中认识一下。并想办法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告诉同学们用什么办法记忆最好。

生:小组中认识生字。讨论记忆方法。

师:抽认生字。学生告诉同学们生字记忆方法。

师:生字举例:用yong记忆方法1:月字多一竖。记忆方法2:月亮里面竖根竿。3.一月不是月,两月共半边。

四、读懂课文,联系多媒体感受风。

1.把手教学,学习做笔记。

师:(引导读课文第一节,让学生看屏幕;幻灯1微风吹树叶。):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在树叶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板书:风吹树叶颤动风在那儿

师:(指导学生做记号。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以便学生自己学习后面两节,和学习写风。)这一节诗告诉了们我们见什么知道风来了啊?

生:当我们看见树叶颤动的时候就知道风来了。它把树叶吹动了。

师:你说的真好啊!

2.牵手乐学,自由发言

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二节)在多媒体课件引导下,让学生从风弄得声音,风摇动的树枝了解风)同学们看大屏幕!

师:(多媒体课件打出风摇树枝图。以及风吹树枝发出的声音。)请小朋友说出自己看见的风在图中是什么样的好么?

生:风在摇动树枝。

生:我没有看见风的样子。可是我看见树枝在摇动。

师:是风在摇树枝啊!风在那里了。

生:齐读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在林木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

师:就是啊,你看风拂过林木。林木就点头了。小朋友们认识风了么?

生:认识了。

师:你们把那些词划圈了?

生:(七嘴八舌议论然后举手告诉大家。)

师:板书:风走过树林林木点头风在那儿。

3.放手自学,自由漫步。

师:(引导读第三节)小朋友,书上说风还到过那里呢?能告诉老师么?

生:书上说风好到过小河。

师:你能读给老师听么?

生:但是河水起波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师:你找得真准呀!我们来一齐读读课文第三节。

生: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当河水起波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师:(多媒体屏幕打出河水被风吹得起波的图片,从动态的图片知道风吹河水起波。)小朋友看见风在和水游戏,你看,河水起波了。

师:板书:风吹过河水起波风在那儿。

五、课堂总结,学习怎样看见风。

师:小朋友,可问告诉我们谁也没有看见过风的样子,现在我们能找到风了。我们齐读课文知道怎样能看见风。

生:齐读课文。

师:小朋友谁能告诉我课文告诉我们在那些地方什么时候可以找到风。(留时间给学生议论)

生:(议论)树叶颤动的时候、林木点头的时候、河水起波的时候。(学生有可能会几个人才能答全。)

六、阅读欣赏,拓宽视野。

师:同学们真不错。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欣赏古人的一首诗《风》

师:(多媒体课件幻灯范读:)《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生:(跟着媒体声音读诗。)

师:小朋友,这首诗写出了在那些地方能看见风?

生:(讨论)

七、课堂实践,到现实生活中感受风,练习说话。

师:我们读了两首诗。知道在什么地方能够找到风。小朋友,你喜欢风么?我们到教室外面去,你能找到风么?找到就告诉同学和老师好么?

生:好。

师生:(到教室外面感受风)

师:我看见了,风在和红旗玩耍,他正吹得红旗飘动。

生:我看见风了,他在和花儿玩找朋友,花儿在点头跳舞呢!

生:我看见风了。风把塑料口袋吹上了天空,你看,塑料口袋在空中飘来飘去,他很害怕也。快掉下来了,会摔痛的。

生:我看见风了。真可恶,把沙吹进我眼睛里了。

生:风把我的纸飞机吹到河对面去了。

生:风在吹贝贝的头发,看贝贝的头发飘起来了。

生:我感觉风在抚摸我的脸。轻轻的。真好玩。

生:老师,夏天,电扇能吹风,有了风很凉快。

生:老师,冬天的风很冷。

师:小朋友,这是春天,你感觉春天的风怎么样?

生:很大,把树上的枯枝都吹掉下来了。

师:是啊!春风摧枯拉朽。你看春风把树枝吹发芽了耶!

八、课外延伸,写风、画风,多元感受。

师:小朋友,我们看见过风在玩耍,你能写出来、画出来么?今天的课后作业就是画风、说风或写风,你喜欢做什么啊?自己选择!老师很喜欢看你们的作品哟。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座大山。)

生:是一座大山。(学生很兴奋)

师:在这座大山里呀,一棵小松树和一棵大松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事。(教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学生表现出急欲读课文的样子。)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师:呵,看来同学们都急着想知道故事的内容,那我们就开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会它。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画得也很仔细。下面我们来听一遍课文的录音,学习这位叔叔是怎样读课文的。要认真看书、仔细听哟!

(播放课文录音。)

师:读得多美啊!同学们自己再试着读读课文,争取读准每一个字。

(学生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把刚才画出的生字、生词,以及含有生字的句子再重点读读,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待会儿要考考你哟!

(学生认读自己画出生字、生词及句子。)

(教师出示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师:你们看,生字从课文中跑了出来,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自己读读,动脑筋记住它。

(学生自读,指生读,齐读。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生词。对易错的生字订正、齐读。)

三、指导朗读,感悟体验。

师:刚才,生字跑出来和我们做游戏,我们已经认识了它们,现在它们又回到了课文中。让我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看书上的插图,自己试着读懂课文,不懂的地方一会儿提出来。

(学生自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师: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弄清小松树和大松树长在什么地方。

(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它们长在山的什么地方,谁来帮它们找找家?

(学生纷纷举手。师指一生到讲台上。该生把小松树图片贴在山顶上,把大松树图片贴在山脚下。)

师:看来同学们读懂了这一段。咱们再齐声朗读一遍。

(齐读)

(利用贴图片的形式再现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直观形象,容易使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师:看来,小松树和大松树是邻居,那它们一定经常在一起聊天。这一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学生读课文)

师:你们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太骄傲了!它觉得自己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大松树却看不到。

    生:太霸气了!

生:太没礼貌了!跟大松树说话时喊“喂”。

师:嗯,我也有这样的体会。那我们读课文时就要把小松树的这种傲气、不礼貌读出来。自己试着读读。

(学生读课文。指生读。)

生:我觉得他读得不够没礼貌,我来读一读。(学生读得很有感情,其他同学表示赞同。)

师:嗯,真是一棵不讲礼貌、非常傲气的小松树。大家都像他这样读读。

(生读)

师:大松树听后生气了吗?看看课文中的插图。

生:大松树没有生气,它还在笑呢。

生:大松树不跟它一般见识。

师:嗯,大松树心眼儿真大,不和小松树计较。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见了,它是怎么说的?

(学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指生读风伯伯的话。)

师:风伯伯的话你们听懂了吗?

生: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不让它骄傲。

生:风伯伯说小松树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并不是小松树长得高。

师:怎样才能读好风伯伯的话呢?想想当你犯了错误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批评教育你的。

(学生自读,指生读,师范读,生练读,指生读。)

师:小松树听懂风伯伯的话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生:小松树知道自己错了,低下了头。

生:老师,我不懂“惭愧”这个词。

师:同学们有懂“惭愧”这个词的意思的吗?(同学们摇头)小松树做错了事,现在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它这时的心情就是“惭愧”心情。(同学们点头)同学们低下头,做一下“惭愧”的样子。(学生做低头动作,体验小松树“惭愧”的心情。)

师:假如你是小松树,这时,你想对大松树说些什么?

生:大松树哥哥,我错了。

生:大松树姐姐,你比我长得高,我能看的远,是大山爷爷把我托起来的,我不应该瞧不起你。

师:看来,小松树已经改正了错误,变成了一个既懂事又谦虚的孩子。

四、角色表演,升华体验。

1、自读课文,要求读好小松树和风伯伯的对话。

2、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读课文。

3、指小组戴头饰朗读、表演。

《一年级语文下册《春晓》教学实录》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2562.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