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考历史第二轮考点专题复第十一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第30课时辛亥革命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考历史第二轮考点专题复第十一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第30课时辛亥革命”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十一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第30课时辛亥革命

一、单项选择题

1.近代前期,中国政治民主化并没有真正实现,但社会和文化的转型在制度层面上取得了成功。这种情况出现的标志是()

A、中华民国成立B、戊戌变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D、宣统帝下诏退位

2.“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革命党人为改变这种现象而采取的最主要行动是()

A、成立中国同盟会B、发动武昌起义

C、发动黄花岗起义D、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3.这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座上关于1911年发生的重大起义浮雕,起义的主要参加者是()

A.学生B.农民C.工人D.新军

4.武昌起义之后,当地的报纸报道说:武汉人民“莫不表同情,于革命。……国民之盼望胜败消息者,无不急如饥渴,闻民军胜利额首相告,互相庆幸。”导致上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武汉地区受西方思想影响较早B.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长期活动

C.孙中山在武昌的号召D.宣统帝退位造成的影响

5.民国建立之初,名士王湘绮撰写了一副对联:“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结合联首联尾和对联中作者的看法,此时()

A、《临时约法》还没有颁布B、袁世凯已经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

C、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已经被推翻D、中华民国政权已经覆灭

6.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里有这样一段描述:“(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静修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还是先前的把总。”这段描述揭示了()

A、辛亥革命深入人心,地主和官僚积极主动地参加革命

B、辛亥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存在失败的潜在危机

C、辛亥革命从城市向农村扩展,动摇了地主阶级统治基础

D、除少数人外,未庄人对辛亥革命的真正意义了解不清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段材料:

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质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孙中山选集》第587页

请回答:

(1)孙中山在上文中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2)除孙中山总结的原因外,造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还有哪些?

(3)谈谈你对孙中山上述讲话的认识。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孙中山在1903年《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中说:“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州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材料二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

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做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

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克拉斯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像一座泥塑木雕

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材料三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人。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

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

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相当险恶,但人们经过一段痛苦的失望后,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继续向前迈进。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回答:(1)孙中山在材料一中表达了什么思想?

(2)请按照示例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所进行的革命斗争。

示例:孙中山建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4)根据材料四,说明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

第30课时辛亥革命

一.1.C2.A3.D4.B5.B6.B

二.7.(1)革命派向反革命势力及帝国主义妥协;革命派急于求成;缺乏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坚强的革命政党;国内各种反革命势力联合并与帝国主义勾结;革命党人对袁世凯的真实面目缺乏正确的认识。(2)①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没有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②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并对革命政权施加种种压力,以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3)孙中山不断总结革命失败的教训,以利于继续进行革命斗争,表现出了他不屈不挠坚持民主革命斗争的崇高精神。

8.(1)推翻满清,实行共和。

(2)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政权中华民国。

(3)革命前:认为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革命后:破除了对皇帝的迷信。

(4)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激励着人们探索救国的新道路。

相关阅读

高考历史第二轮考点专题复习第十一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第27课时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十一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第27课时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个西方学者曾经这样说:“……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古老帝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因此,没有鸦片战争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对此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中国学习先进的思想和生产力

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C.有利于瓦解中国腐朽思想和落后的自然经济

D.没有西方打开古老中国的大门就不会有中国的近代化

2.南京静海寺陈列馆最独特的陈列品——警世钟,钟体的正面“警世钟”三个大字赫然醒目;钟的背面镌有钟的灵魂千古训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香港回归之夜,155下的奋力撞击,震荡着古老的南京城。下列不能反映出与该警世钟有关的信息是()

A.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B.1842年的《南京条约》割香港给英国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南京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屈辱

3.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但结果却不如他们想像,其原因不包括()

A、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B、中国通商口岸还需进一步打开

C、条约内容没有得到真正实施

D、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购买力低下

4.2008年10月,法国佳士得拍卖公司宣布,将拍卖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如下图)。历史上与此有关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中法《天津条约》签订

5.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这主要是因为()

A.两次战争目的和性质都相同

B.两次战争都与鸦片有关

C.两次战争都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D.两次战争都是由英国发动的

6.拿破仑三世时,修建了丹枫白露博物馆中的中国馆。馆中收藏的文物大多是从中国掠夺的,与此相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非选择题

7.上海是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上海也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

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

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接触新鲜

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二近代上海开埠后,外滩地区率先跨出了传统的农业社会,走上近代城市化发展的道路。百余年来,它作为展示西方文化的窗口、上海城市发展繁荣的标志而倍受关注。当殖民者们踏上上海这块陌生的土地时,就看中了黄浦江的这片江滩。于是,这条曾经是船夫与苦工踏出来的纤道。经过百余年的建设,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这些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并存的建筑,已成为了上海的象征。

旧上海外滩

请回答:

(1)“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的时候,英国是怎样的历史状况?上海是如

何开始“与地上的世界接触”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上海开埠后,上海外滩所处的地位。

(3)根据以上材料,鸦片战争给上海带来的最重要的客观作用是什么?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都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材料二但不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判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我因此毫不迟疑地向你指出几件事,这都是女王陛下政府认为极应该向中国政府力行要求的。……这些点是: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城;如这一点作不到,则……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三、实行鸦片贸易合法化……七、争取英国国王得有一位代表长久而光明正大地驻节在北京朝廷。

——以上材料均摘自1854年2月13日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条约?材料一中哪些文字最能反映英国要求修约的原因?你对此有何评论?

(2)材料一反映了英国对鸦片战争的结果表示了什么态度?

(3)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第27课时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1.D2.B3.C4.C5.A6.B

二、

7.(1)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需要扩大海外市场。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

(2)率先走上城市近代化发展道路;是展示西方文化的窗口;是上海城市发展繁荣的标志和上海的象征。

(3)客观上促进了上海的近代化发展。

8.(1)中英《南京条约》。“为了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这段言论反映了英国要进一步强占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加强经济侵略。(2)不满足其既得利益。(3)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第十一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第28课时太平天国运动复习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让高中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十一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第28课时太平天国运动复习”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十一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第28课时太平天国运动

一、单项选择题

1.洪秀全把拜上帝教作为组织群众的武器,这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作指导B、农民阶级自身有很大局限性

C、农民阶级受封建思想影响严重D、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宗教色彩

2.历史上的仁人志士常常以诗明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洪秀全《吟剑诗》)以上林则徐、洪秀全两人志向的共同点是

A.以拯救国家为己任B.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

C.建立人人平等幸福的国家D.发挥个人才智,领导民族复兴

3.太平天国“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害人之物为禁”。这说明太平天国的对外政策不包括()

A、倡导自由通商B、禁止鸦片贸易

C、发展民族工业D、主张独立自主

4.在江苏吴县,太平天国“监军提各乡卒长给田凭,每亩钱360文,领凭后租田概作自产,农民窃喜,陆续完纳”。材料表明()

A、《天朝田亩制度》在农村得以实施

B、太平天国具有反封建的斗争精神

C、农民在太平天国的支持下进行反封建武装斗争

D、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彻底废除

5.下列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是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的一面

C.太平天国运动证明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

D.定都南京后大兴土木成为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6.洪仁玕在太平天国失败后的“供词”中说:“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爵王——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巨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对这段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谴责外国列强干涉中国内政

B、表彰陈玉成、石达开的功绩

C、推卸失败责任乞怜于清政府

D、正确总结了失败的客观原因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材料二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织缝衣裳。同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猪)。

材料三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亦然。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

——以上均引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四小弟杨秀清……奏为征办米粮以裕国库事:缘蒙天父父兄大开天恩,差我主二兄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经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直令镇守将佐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

御照:胞等所议是也。即遣将佐施行。钦此。

──摘自《太平天国》

请回答:

(1)材料一规定怎样解决土地问题?它从根本上否定了什么制度?

(2)材料一、二、三体现了一种什么思想观点,具体涉及社会经济的哪些方面?

(3)材料四中“照旧交粮纳税”是一种什么政策?其实质是什么?

(4)以上材料反映的政策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5)你认为应怎样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8.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

贼深居不出,妄拟垂拱而治,必有大喜事,方设朝会。如杨逆有事要见,亦必请伪旨拟定时日……

……伪天王轿夫六十四人,伪东王轿夫四十八人,以次递减,至两司马轿夫八人而止。洪逆从不出行。惟杨逆每出行必盛阵仪……

——引自《贼情汇纂》

材料二……上海情形实属万分危急。借师助剿一节,业经总理衙门与英法驻京使臣商酌。现据薛焕泰,英法文武各员颇为出力,且法国轮船为我开炮击贼。是其真心和好。……上海为通商口岸要地,自宜中外同为保卫。……但于剿贼有裨,联必不为遥制。其事后如有必须酬谢之说,亦可酌量定议,以资联络。

——引自《筹办夷务始末》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判断作者站在怎样的立场?用史实说明。

(2)材料一反映出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后存在什么问题?(概括要点,勿抄原文)

(3)材料二表明清政府在内外政策上有什么变化?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与客观原因。

第28课时太平天国运动

一.1.A2.A3.C4.B5.D6.D

二.

7.(1)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实现土地公有。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2)这些规定体现了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它涉及到土地分配、农副业生产、劳动产品分配和消费方式等方面。(3)所谓“照旧交粮纳税”,就是沿用清朝的旧制,向地主、自耕农按土地亩数征收田赋。实质是承认地主占有土地的合法性。

(4)说明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土地公有、绝对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太平天国只能根据现实的社会状况和国家的财政需要来调整和实行自己的政策。(5)进步性: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局限性: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8.(1)地主阶级立场。史实:称起义领袖为“伪”、“逆”等。

(2)生活腐化,等级森严,脱离群众。

(3)借“借师助剿”表明中外反动势力由对抗走向勾结。

原因:太平天国运动给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上海为通商要地,对中外反动势力影响重大。

(4)根本原因是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第4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第4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课题

第4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课时

第16课抗日战争

执笔人

编写日期

执行人

执行日期

课程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07考纲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重点

难点

本课重点:日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本课难点:中国抗战的三个战场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抗战胜利的原因。

教法

教具

讲述法、讨论法等。新课标历史(必修Ⅰ)、《系统集成·历史》一轮总复习学生用书、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特色教案

近几年各省市高考对本课的考查中,年年有试题。内容覆盖全面。“全民族的抗战”题型侧重于选择题,利用一些材料考查学生对这一历史时期的判断,今后复习要注意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结合材料给出正确的判断;“日军的滔天罪行”目前还没有考查过,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即可;“抗战的胜利”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结合考查的可能性大,如今年的天津文综。

一、全民族的抗战

1.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原因:

(1)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对策;

(2)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

(3)现实原因: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侵略的野心,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决意扩大侵略战争,同英法美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

(4)有利条件:中国的国内局势为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作好充分的准备,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1)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不断激化(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急剧上升;华北事变:中日矛盾成为中国主要矛盾;七七事变:中国面临亡国灭种危机)

(2)特征:停止内战,共赴国难;党外合作,分头抗战,相互配合;军民抗战,贯穿始终。

(3)是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3.抗战的史实:

(1)1937年“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2)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3)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战:延安、广泛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变幻无穷的游击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华北地区百团大战

(4)国外战场:1942年,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在英美军队配合下,1945年初,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4.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

(1)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秋,中共制定的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

(2)片面抗战路线:国民党执行的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进行抗战的路线。

(3)不同点:依靠力量;抗战前途;代表利益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1941年初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

三、抗战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

1.胜利原因:

(1)日本:其发动的战争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这种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

(2)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的抗战,是日本失败的主要原因。

(3)国际: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特别是广大华人华侨的无私援助。

2.胜利意义:

(1)国内: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国际: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009高考海南单科)“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这首大学校歌出现的时期应是()

A.1912--1919年B.1920--1926年C.1927—1936年D.1937--1945年

D这是抗战期间西南联合大学的校歌。注意歌词中的“驱除仇寇”是指驱除日本侵略者,“复神京”是指收复北京。

(2009高考广东单科)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府在工作报告中说,国民党肤施县党部在延安公开出版几种壁报,张贴通衢。共产党的印刷厂替国民党印刷传单,已是尽人皆知。这反映出当时()

A.国民党已在军事上占领延安B.边区政府由国民党直接管辖

C.正处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D.共产党允许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C抗战的爆发,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陕北革命政权也改称陕甘宁边区,虽然还是由共产党直接领导,但名义上的中央政权还是蒋介石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所以在此背景下才可能出现共产党的印刷厂替国民党印刷传单的现象。抗日战争有哪些特点(《系统集成·历史》一轮总复习学生用书P3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

七七事变:中共发表抗日通电

蒋介石庐山谈话——准备抗战

八一三事件后国民党发表自卫宣言

国共的军事合作

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比较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两次中日战争:(《系统集成·历史》一轮总复习学生用书P34)教学

后记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列强侵华

鸦片战争

1840-1842

第二次

鸦片战争1856-1860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根本原因

夺取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打开中国市场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明智维新后,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

瓜分中国

直接原因

禁烟运动

朝鲜东学党起义

义和团运动

侵略国

英国英国、法国日本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开始标志1840年6月,英国军舰驶入广东海面,进行挑衅

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

1894年7月,日本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的船只

签定条约

《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望厦条约》

《黄埔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主要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了。中国人民抗争

林则徐坚守广州;关天培、陈连升等壮烈捐躯;三元里人民抗英等直隶提督史荣椿等多名将士壮烈牺牲;

太平天国运动平壤战役中,左宝贵英勇作战;黄海之战中邓世昌等英勇战斗;台湾人民掀起反割台斗争义和团及清军抗击八国联军侵华1.近代后期中国的民主革命

民主主义分期

1919年至1949年

发展过程及主要事件

1919至1924年

中共成立

及国共合作

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中共诞生

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教训:1922~1923年京汉罢工高潮失败,必须建立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胜利

1919至1924年国民大革命时期

开始:1924年国民党“一大”重新阐释三民主义,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高潮:1926年7月国民政府北伐,北伐战争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失败:国民党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政变,国共合作破裂1927至1936年

十年对峙

(土地革命)时期

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南昌起义:标志中共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井冈山道路:秋收起义后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夺取政权道路

红军长征:遵义会议后才开始转危为安,1936年10月红军到达陕北。

西安事变:在民族危机加剧的形势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实现逼蒋抗日,

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打下重要基础

1937至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

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两个战场: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和以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相持阶段: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掀起反高潮;共产党斗争中求团结维护统一战线

抗战胜利: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近代第一次反侵略战争完全胜利1945至1949年

争取和平民主

解放战争时期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重庆谈判签署“双十协定”;在重庆召开政协会议

战略防御: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战略反攻:1947年夏三路大军跃进大别山(中原)

战略决战: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取得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胜利

战争胜利:1949年4月解放南京,国民党大陆统治被推翻。3.中国近代化(富强)与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独立)的关系。

近代中国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民族民主革命任务,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完成近代化任务。

①民族民主革命是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民主革命的开展过程,是封建势力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及帝国主义在华走狗不断受到打击的过程,是中国由封建专制统治到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到人民民主专政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过程。

②工业化的发展为近代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近代革命又为工业化的开拓前进扫清了道路。近代百年的历史证明: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实现近代化是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的最终目的。不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不解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掠夺和压迫,近代化就无法实现。

1.鸦片战争在近代中国和英国的文明发展中都有重要意义。对中国而言意味着A.专制政体的终结B.工业革命的起点C.农耕文明受到冲击D.工业革命的起点

:选C。本题的题眼是“文明”。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之前,中国处于农耕文明社会。鸦片战争之后,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国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A项发生在辛亥革命时,B项工业革命的起点是洋务运动,D项工业革命的起点应该在明末。2.《天朝田亩制度》与民生主义的“平均地权”的相同之处是

A.平分土地给农民B.反对封建制度 C.提出土地国有D.保护小农经济

:选B。《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民生主义的“平均地权”要求建立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共同之处是都反封建。

3.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准确的含义是

A.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和经济上的半封建并存

B.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

C.外国侵略势力的深入使国家主权丧失

D.部分丧失了国家主权并且在保留封建主义的同时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选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能笼统的划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无论是在政治还是经济方面,中国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部分丧失了国家主权并且在保留封建主义的同时又发展了资本主义。4.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用干支纪年法记述1842年,

应属于

A、辛丑年B、壬寅年C、癸卯年D、甲辰年

:选B。1842前后没有什么关键性的纪年大事,但可以加上60年,1842与1902年是一样的纪年。1901年是辛丑年,有《辛丑条约》。根据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己午未申酉戌亥),辛丑的下一年是壬寅。5.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有四个中国人在聊天。甲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乙说:

“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丙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丁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史实。

A、甲B、乙C、丙D、丁

:选C。1902年虽然有东交民巷,但那是使馆区,“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所以丙错。6.澳大利亚人莫里循曾任《太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居住北京20余年

(1897--1920)。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他不可能留下的是

A.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照片

C.孙中山宣誓就职的照片

D.与义和团冲突的日记

:选A。考查调动和运用材料的能力,由他居住北京的时间1897-1920,可知他不可能有经历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火烧圆明园发生在1860年,故选A。7.美国公使田贝曾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以“任意斥责对待外

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一表述说明

A.清朝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的工具

B.帝国主义国家形成了宰割中国的同盟

C.美国从此成为侵略中国的主导国家

D.帝国主义国家完全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国家

:选A。从材料看外国公使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控制着中国的内政外交,说明清朝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的工具。8.甲午中日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

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持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A.军费不足、总理衙门失策和朝廷猜忌B.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倾轧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慈禧太后无主见D.同僚倾轧、武器落后和军费不足

:选B。本题主要考查正确阅读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平时请款辄驳诘”“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等说明申请军费的提议经常被驳回、朝廷和官员对李鸿章的猜忌和排挤等,因此B项符合题意。9.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有

A.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

B.参加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

C.发动者都尝试用暴力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制度

D.革命都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

:选D。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A项符合辛亥革命,B项符合太平天国运动,C项符合辛亥革命。10.(2010·安徽省巢湖市高三模拟)第四套人民币100元背面的风景是地处江西省西南部湘赣两省交界的罗

霄山脉的中段(图3),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中国革命史上在此地区

A.开创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B.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

C.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

D.开创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选A。“江西省西南部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的中段”即井冈山,毛泽东在此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1.(2010·山东省淄博市高三模拟)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以杨立青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再现了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历程。根据图片中主角杨立青的服饰,判断左起第二个人物形象应处于哪一时期

A.北伐战争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选B。上述人物的服饰从左到右,依次为北伐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12.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

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

①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③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恩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④根据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选C。中共二大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但是中共仍然在国共两党合作中以及国共对峙时期犯了不同的错误,所以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不能表明中国的成熟。13.右图为某班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的20世纪早期一份报纸的一部分,它主要反映了

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D.对学生运动的声援

:选B。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正确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中“免”“去”等说明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成功。14.20世纪20至30年代我党经历了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的历程。下列关于党的发展历程按先后排序正确

的是

①分析国情,提出民主革命纲领②适时完成国内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化

③独立自主,妥善解决党内分歧④重心转移,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④①②③D.①④③②

:选D。①是在中共二大,1922年;②是在长征之后提出的;③是遵义会议提出的;④是1927年,毛泽东开辟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15.斯诺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作为美国的新闻记者,他在华

采访的主要地点应是

A.西安B.吴起镇C.瑞金D.延安

:选D。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中国西北部”,再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可推测出他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应该是1936年长征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中央所在地——延安。

16.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

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其主要原因是

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

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

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

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

:选D。注意题中所给信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17.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

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可见,西安事变标志着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B.蒋介石获释并宣布实行全民抗战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完全建立

:选C。西安事变是国共两党对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开始,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8.最近,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公布了蒋介石1917年至1931年的日记,吸引了各国学者的关注。

这些日记涉及了许多重大事件,其中可能包括

A北伐战争B淞沪会战C西安事变D辽沈战役:选A。北伐战争:1926-1927;淞沪会战:1937年;西安事变:1936年;辽沈战役:1947年。19.2009年9月20日晚,北京人民大会堂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而创排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举行首场公演。《复兴之路》,共分5个部分,你认为反映“解放战争”是在哪一个部分?

A、山河祭B、热血赋C、创业图D、在希望的田野上

:选B。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落实核对材料的理解把握能力

20.新华社在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

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日出东方力挽狂澜灯塔指引星火燎原进京赶考

B.力挽狂澜进京赶考日出东方灯塔指引星火燎原

C.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

D.力挽狂澜日出东方进京赶考星火燎原灯塔指引

:选C。日出东方—建党,1921年;星火燎原—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于1927年;力挽狂澜---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灯塔指引—抗战党中央指挥中心延安,全面抗战时期时间为1937年至1945年;进京赶考—解放战争的即将胜利,1949年。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

21.(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吾中国言民族主义者,当于小民族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者。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诸族以对于国外诸族是也。”

——梁启超

材料二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

——孙中山《同盟会宣言》(1905年)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孙中山《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2年)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关于民族主义的主要观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的言论,分析其民族主义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4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思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4)试举两例说明上述民族主义思想对中国近代革命的影响。(4分)答案:(1)民族主义有大小之分,小民族主义是大汉族主义,大民族主义是中国各民族联合与外国竞争。(4分)

(2)由反满兴汉到五族共和,再到对外反帝。(4分)

(3)中国国家的衰落,国内矛盾的激化,列强侵略使中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知识分子的挽救民族危亡的探索与觉醒。(4分)

(4)可以以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五四运动等为例说明。(4分)

解析:本题以民族主义为切入点考查了学生的概括归纳、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难度不大。第(2)问要注意答出转变,也就是由什么到什么的变化。第(3)问关键是要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第(4)问既要答出事件,同时还要说明在该事件当中如何体现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的,否则是不完整的。

22.(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障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

——范书义《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材料三“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分)提出这一主要问题的依据是什么?(2分)

(2)根据下列表格的提示,写出其中字母A、B、C、D代表的历史含义。(4分)

大事件

主要领导人

革命性质

A

洪秀全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辛亥革命

B

C

五四运动

陈独秀、李大钊

D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出毛泽东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引向了什么道路?(2分

(4)你从上述材料和民主革命的重大事件中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解析:第一问中,从材料可知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问题是反侵略求独立、反专制求民主,这是由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的。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三问中,毛泽东式的革命道路就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井冈山道路;第四问中,我们要善于多角度思考和回答问题,启示之一就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因为其阶级局限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才能领到人民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答案:(1)独立与民主,反帝反封建;(2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2分)

(2)A.太平天国B.孙中山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彻底地反帝反封建斗争;(4分)

(3)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或农村保卫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2分)

(4)启示:中国人民为了争取独立民主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人民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2分)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2442.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