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目标:历史阐释/从不同的主题和观点解释历史事实、历史变迁。考试内容:雅典民主政治(民主、平等等基本概念)?分析:题目的条件是给出了亚里士多德所论述的两种平等——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的定义,题目的要求是运用亚氏的两种平等的理论分析“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一现实(历史)现象。故首先必须理解两种平等的含义:根据题干材料,数量平等意味着不考虑个体之间的差异,一律按人头平均分配;比值平等意味着要考虑个体差异(实际价值,包括能力),根据差异按照一定的标准(比例)进行分配。“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就意味着有一个分配标准,故选B。当然学生完全可以直接从常识出发,对于绝大多数考生而言,只能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分数),被录取到相应的高等院校或不被录取,即“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而高考成绩是考生实际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家根据这一标准在上百万考生之间分配相应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是与“比值平等相”近的。如果按照“数量平等”来分配,则意味着人人都上大学,甚至人人都上同一所大学(如北大),前者目前还无法实现,后者显然荒谬,故选B。
5.(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13题)1925年初,土耳其改革者发动对旧式礼拜帽的批判,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不满,但欧式帽还是在土耳其流行起来。在百姓中最流行的是鸭舌帽,因为在做礼拜时可以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前额依旧可以贴在地上。这种现象反映了
A.现代与传统之间的一种妥协B.现代是假,传统是真
C.传统是假,现代是真D.百姓被迫戴鸭舌帽并改变信仰
A
此题考查的是对土耳其近代化改革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反映的是传统习惯与现实变革的一种调和,土耳其改革领导人凯末尔要摒弃旧的宗教传统的同时自然要引发争论,但同时推行的仿效欧洲的现代化礼仪在某种程度上又符合了人们的现实需要,因此改革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从材料反映的总体信息分析可知,代表现代的欧式帽虽然遭遇社会上的强烈不满,但最终还是被接受了,但做礼拜时还是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可见人们在接受现代欧式帽的同时也没有完全摒弃旧的礼仪,可以判定这种现象是现代与传统之间的一种妥协,故选A。欧式帽最终还是被人们接受了,所以现代也是真,排除B。做礼拜时还是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传统也没被完全摒弃,仍然存在,也是真,排除C。D项与材料的信息不符,排除。
6.(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17题)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
①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②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
③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④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C
①的表述错误,因此A、B排除,③明显也不对。
7.(2009年高考四川文综20题)“法治”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确定近代社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
A.《人权宣言》的发表B.《社会契约论》的出版
C.《拿破仑法典》的颁布D.《论法的精神》的出版
C
《拿破仑法典》的颁布,在近代社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8.(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20题)“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这幅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
A.护国运动B.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D.二次革命
D
此题考察第5分册第19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内容。由于宋教仁宣传责任内阁和政党政治,对袁世凯个人独裁构成威胁,因此派人暗杀了宋教仁。之后孙中山号召革命党人兴师讨袁,发起“二次革命”,由于南北武力悬殊,二次革命失败。
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二次革命。分析:题干材料所提到的中心事件很明显指“刺杀宋教仁”。
9.(2010年高考重庆文综21题)今年是国际劳动妇女节设立100周年,第二国际左派领袖蔡特金做出了杰出贡献。与其同一派别的人物是
A.伯恩施坦B.季米特洛夫C.考茨基D.罗沙卢森堡
D
第二国际左派的杰出女领导人罗沙卢森堡。
立后,孙中山概括的斗争纲领。“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是在1912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致力于发展实业时提出的。“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提出于1918年孙中山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后。
11.(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9题)图四是英国1782年的一幅漫画。此漫画反映了()
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B.英美关系亲近友好
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
D
此题考查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时间限定语是1782年,北美独立战争期间。漫画体现英国要与“美利坚”是拥抱着的母女关系,英国愿与美利坚和解。18世纪中期英国就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号称“日不落帝国”,故A是错的;1775~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美国与英国正处于敌对状态,两国关系不可能“亲近友好”,故排除B项;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是在1783年,故C项也可排除,故选D项。
测量目标: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背景——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分析:此题如果单纯从画面去考虑,倒是很容易选择:双方把武器放下相互拥抱:流浪的女儿(左)箭头朝下,双臂紧握武器,仍具有防卫意识;“不列颠娜”(右)把盾牌放下,箭头向上,主动伸出双臂拥抱“美利坚”。如此画意不是很明显吗?C对于部分学生可能有一定的干扰,问题出在对漫画所反映的内容的历史背景知识没有牢固掌握,关于美国独立的战争的过程,新课程教材无论是人教和岳麓版,在时间和内容上都很模糊。所以此题实际上只涉及初中历史知识。美国独立战争:1775(6)—1783,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由此可以排除C。A、B容易排除。当然漫画实际上反映的是1782年美英签订《巴黎和约》,两国正式结束战争状态。
12.(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14题)图3所示战役是
A.明朝与瓦剌之战
B.明朝与后金之战
C.清军反击噶尔丹之战
D.清军平定大小和卓之战
C
注意图片中的关键词“京师”和“乌兰布通”。联系相关史实。
13.(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22题)对人类社会史前史的研究,始于19世纪中后期。下列著作中系统探讨人类社会史前史的是
A.《物种起源》
B.《国家与革命》
C.《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D.《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D
本题考查选修模块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的主要贡献。考查深入理解历史概念和准确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难度中等。从抓住时间限定信息“19世纪中期”和关键信息“系统探讨人类社会史前史”。《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在1917年十月革命前夕发表的文章,与时间不符,排除B项。英国学者赫胥黎的《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都主要阐述了生物进化论的观点,排除A、C选项。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研究了史前各文化阶段与家庭的起源、演变和发展,着重论述了人类史前各阶段文化的特征、早期的婚姻和从原始状态中发展出来的几种家庭形式,科学地阐明了家庭、私有制、阶级的起源与国家产生的关系,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
14.(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20题)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B.理念论
C.逻辑三段论D.美德即知识
B
此题考查的是对古希腊先哲思想的掌握。根据材料中的提示:有理想国政治构想的是柏拉图,其思想核心是理念论,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
15.(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17题)乾隆皇帝曾对法国产生浓厚兴趣,打算派外交使团会见路易十六。这一计划最终付诸东流,原因可能是
A.法国爆发了大革命B.清廷忙于抗击沙俄入侵
C.中国正在和英使签订两国通商协议D.普法战争爆发
A
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康乾盛世与早期西学东渐;法国大革命。分析:由“路易十六”可直接选A。清廷忙于抗击沙俄是在康熙皇帝时期,普法战争史1870年,中英签订通商协议在1840鸦片战争后。法国大革命1789年,正是乾隆皇帝统治时期1735-1795年在位。
C
答案是C项。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但对老师的观点思想并不完全赞同,象柏拉图的“理念论”。而且他不受老师思想的束缚,自己自由探讨和追求真理。选C项。
18.(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9题)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创造了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经验。下列史实中,发生在清朝的是
A.与吐蕃和亲、设置羁縻府州
B.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C.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及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D.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区喇嘛教务
D
本题为选修模块内容。本题考查选修模块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注意时间信息“清朝”。“与吐蕃和亲、设置羁縻府州”发生在唐朝,“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发生在秦朝,设立宣政院是在元朝,排除A、B、C项。清朝康熙帝时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区喇嘛教务,正确答案为D项。
19.(2010年高考重庆文综17题)1913年2月,一位国民党领导人在国民党湖北支部举行的欢迎会上说:“我们此时要致力于选举运动,……要在国会里头,获得过半数以上的议席,进而在朝,就能组成一党的责任内阁。”这位领导人是
A.孙中山B.蔡锷C.宋教仁D.黄兴
C
题目的几个关键词,1913年、国国民党、国会、责任内阁,可以判断是宋教仁,改组国民党之后成为第一大党,希望能组建责任制内阁。
20.(2010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20题)“我们要在这里下定最大的决心,不让烈士们的鲜血白流;要在上帝的福佑下,让我们的国家获得自由的新生;要使我们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上述演说发表于一次著名战役之后,该战役是
A.纳西比战役B.葛底斯堡战役
C.瓦尔密战役D.萨拉托加大捷
B
A项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纳西比战役打垮了王军的主力;B项是在美国内战(南北战争)中,该役属于转折性的战役;C项发生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发生在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后;D项是在北美独立战争中,是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注意“民有、民享、民治”的信息,美国内战之后,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B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
21.(2008年江苏高考24题B)(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时期以来,军政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都齐声祝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符的称号。……大家感到他有一个国家最高元首的称号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实际上已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要说是皇帝了篡夺了金銮宝座,那么我们可以说,他身边的同谋比善于导演喜悲剧的所有暴君都多,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
——(法)康斯坦《回忆拿破仑》
材料二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项王冠。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
——陈森《华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促成拿破仑称帝的因素。(4分)
(2)材料二表明华盛顿拒绝称王,其个人原因何在?但有人认为,华盛顿实际上具备称王的条件,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分)
(3)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关甚至难以戴稳”?(2分)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特定历史时期影响政治体制选择的因素。(2分)
主要考察了拿破仑和华盛顿两位人物。两人都声名显赫,然而一个确加冕称帝,成立了法兰西帝国;而一个则功成身退,开创民主共和政体。第(1)问从材料一中“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以及“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可以概括得出结论。第(2)问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察对独立战争基本事实的理解和掌握。第(3)问要考察了美国的政体,要回答清楚对欧洲封建君主制度的冲击;第(4)问从多个方面简练作答。
22.(2008年广东高考32题)(9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兔
[得名]┅┅
[集解]┅┅(时珍曰)┅┅或谓兔无雄,而中秋望月中顾兔以孕者,不经之说也。┅┅
肉
[气味]辛,平,无毒。┅┅(弘景曰)兔肉为羹,益人。妊娠不可食,令子缺唇,┅┅(藏器曰〕兔┅┅,子从口出,故妊妇忌之,非独为缺唇也。
[主治]补中益气
[发明]┅┅其性寒而解热┅┅,故又能治消漏,┅┅虚寒者,宜戒之。┅┅
[附方]┅┅
血
[气味]┅┅
——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五十一卷,“兽部”
问题:
(1)《本草纲目》一般分那几个门类来介绍一种药物?在中纠正了前人关于兔子功用的什么错误说法?(4分)
(2)从材料看,《本草纲目》有何不足之处?(2分)
(3)总结《本草纲目》在中国传统医学史上的主要贡献。(3分)
(1)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把兔肉作为一种药物介绍,分为释名、集解、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可从“或谓兔无雄,而中秋望月中顾兔以孕者,不经之说也”,看出前人认为兔子是望月而孕。
(2)不足: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妊娠不可食,令子缺唇”
(3)主要贡献:可依据所学知识,从对以往医学的总结、创新之处、辨析真伪方面归纳。
23.(2009年高考宁夏文综44题)(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孙中山1922年8月在一次谈话中说:吾国建设当以英国公正之态度,美国远大之规模,以及法国爱国之精神为模范,以树吾民国千年可百年永久之计。然而今日中国之外交,以国土邻接关系密切言之,莫如苏维埃俄罗斯。至于国际地位言之,其对吾国利益相同,且无侵略顾虑,而又能提携互助,策进两国利益者,则德国是也。
——摘编自李玉贞《孙中山与共产国际》
材料二:俄国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我革命之所以不成功,则各党员至今仍不明三民主义之过也。质而言之,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俄国革命之初不过行民权、民生二主义而已,及后与列强奋斗六年,乃始知其用力之最大者,实为对于民族主义……其(指陈独秀等)所以意图排挤而以独得俄助而疵毁吾党者,初欲包揽俄国交际,并欲阻止俄国不与吾党往来,而彼得以独得俄助而自树一帜与吾党争衡也……我国革命向为各国所不乐闻,故尝助反对我者以扑灭吾党,所望为同情只有俄国及受屈之国家及受屈之人民耳。
——孙中山:《批邓泽如等的上书》(1923年11月29日)
(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中孙中山对苏俄的认识有何不同。(7分)
(2)简要评析孙中山“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的观点。(8分)
24.(2008年广东高考29题)(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773年,北美殖民地人民说,他们只和英王之间缔结了契约。富兰克林认为,根据人民的普遍心理,只有国王才是北美的主权权威者。1776年发表的《独立宣言》则历数了英王的25条大罪,将其称为“专制君主”。——据雷芳《英王在殖民地形象的改变与北美独立意识的形成》
材料二到1870年,在运到英国的棉花中,有60%来自美国。此后,美国始终是英国棉花的主要供应地。棉花也成为美国在1815年后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动力,直到1860年,棉花出口占美国国内出口总值的一半还多。
——据沃尔夫《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民》
问题:
(1)1773年,北美殖民地人民为什么只承认与“英王之间缔结了契约”?从当时英国政治体制的角度加以分析。(4分)
(2)分析英王形象在北美殖民地人民心中从“主权权威者”变为“专制君主”的原因。(4分)
(3)美国独立后,英美两国的经济联系并未切断。根据材料二,分析19世纪中前期英美两国在经济上的相互影响。(4分)
(2)可从北美独立战争的背景思考,启蒙思想的影响、殖民地人民与英国殖民统治矛盾尖锐、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利益与英国的经济压榨冲突。
(3)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美国始终是英国棉花的主要供应地”可与英国工业革命联系、“棉花成为美国在1815年后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动力”说明英国从美国大量进口棉花,带动了美国经济发展。
25.(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42题D)(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摘自《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伏尔泰曾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摘编自《世界文明史》)回答下列问题。(15分)⑴牛顿说:“假如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生活的时代特征,并列举两位影响了牛顿的“巨人”。(5分)⑵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10分)
⑵对牛顿学说的影响,一方面,牛顿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进行艰巨的归纳和融会贯通,促进了科学本身的发展,也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政治革命;另一方面,牛顿学说也存在着缺陷,如机械决定论。这从材料中就可以得出结论。
26.(2011年江苏高考24题B)(10分)
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
——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三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3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2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是如何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道路的?(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经典理论与科学实践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2分)
本题通过考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帮助考生形成对经典理论与科学实践之间的关系的正确观点。需要对材料作出正确解读、对所学知识有较好的再现。第1问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根据材料一来回答即可,主要指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工业的发展。第2问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可根据建国初我党和政府对于经济建设的摸索和做法相关知识点来回答。第3问概括邓小平是如何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道路的,可通过对材料三的分析来回答。第4问综合上述材料和回答,概述经典理论与科学实践之间的关系,较简单,也可从相辅相成的角度来说明。
27.(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41题C)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事实上,工业文明是疾病,因为它处处有弊端。
土布经济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后者不注意人的因素,前者充分关心人。
你不可能把非暴力建立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但可以建立在自足的乡村基础上……我设想的农村经济,完全没有剥削,剥削是暴力的本质
建立在非暴力基础上的社会,只能由以村庄为单位的群体组成,在这样的村庄里,尊严而和平地生存的条件是自愿合作。
——摘自甘地《圣雄箴言录》
材料二1928年,(印度国大党领导人之一)尼赫鲁在给甘地的信中写道:“我认为你对西方文明作了极其不公正的评价,将它不足之处过于夸大了。”
——摘自马克垚《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虽然生为一名印度人,并坚守着一些印度传统,但甘地的遗产却仍然可以为全世界的人所享用。
……最近,对甘地的重新发现已经与大规模的和平主义运动,以及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的自然、环境……等问题联系了起来。
——摘自[意】詹尼索弗里《甘地与印度》
(1)据材料一,概括甘地的经济思想。(6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甘地的经济思想。(9分)
(1)提倡土布经济;反对剥削,抵制西方工业文魄;保持印度的乡村经济;鼓励人们互相帮助与合作。
(2)进步性:甘地的经济思想址其非暴力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朽利于抵抗英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后来的世界和平主义运动、环境保护运动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局限性:对西方工业文明的认识具有片面性;建设印度社会的构想没有顺应时代的潮流。
28.(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32题)(9分)
在创立新土耳其后,凯末尔转而致力于创造新土耳其人这一同样艰巨的任务。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⑴“新土耳其”的国家性质是什么?(2分)
⑵凯末尔为“创立新土耳其”和“创造新土耳其人”采取了哪些措施?(7分)
⑴资产阶级共和国。
⑵领导土耳其人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自由;废除哈里发制度;实行政教分离;颁布宪法和制定其他各项法律;大力发展经济;大力发展文化和教育;废除陈规陋习;提高妇女地位。
(1)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因而可知“新土耳其”的国家性质是资产阶级共和国。
(2)回忆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作答即可。
29.(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14题)(16分)秦始皇和康熙帝都是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君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左图为秦始皇二十六年诏版(拓本),文字如下:
二十六年,皇帝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口口,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1)指出图片中文字的字体,并根据图片写出材料中空缺的文字。(2分)
(2)秦始皇在这一诏书中颁布了什么经济措施?有何意义?(2分)
材料二
1673——1681年,年轻的康熙帝指挥了一场平叛战争。他后来多次谈起战争前后自己的变化,说:“前者凡事视之以为易;自逆贼变乱之后,觉事多难处,每遇事必慎重图维,详细商榷而后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3)依据材料二,说明“平叛战争”所指事件及对康熙帝的影响。(4分)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2分)
材料三
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
朕自临御以来,一切机务必皆躬亲,从不敢稍自暇逸。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钜细,朕必躬自断制。
——《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八年
(4)依据材料三、四,概括秦始皇和康熙帝处理政务的共同点。(4分)
30.(2008年海南高考29题)据材料回答问题(8分)
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期,圆柱形红色礼拜帽是神圣的宗教和帝国的象征。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凯末尔担任总统,选择了具有西方色彩的现代化道路,推行改革,但遇到巨大阻力。1925年凯末尔下令,禁止戴传统的土耳其礼拜帽,改戴欧式礼帽。但这一禁令受到广泛抵制,随后政府规定戴土耳其礼拜帽有罪。此举引起强烈不满,在一些地方甚至引发公开抗议和骚乱,但均被凯末尔镇压,有些人被处以绞刑。经过凯末尔政府一段时期的强力推行,终于有不少人开始戴欧式礼帽,从而告别传统的土耳其礼拜帽。
——摘编自刘易斯《现代土耳其的兴起》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服饰变化与社会变革的关系。(2分)
(2)分析凯末尔政府禁戴礼拜帽与辛亥革命后中国剪辫运动的异同。(6分)
31.(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41题C)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有幸在总统的位置上尽全力组织并管理政府后,现在已经到了应当退休回归私人生活的时候。这既是我民族英雄所愿,也是为国运所必需。因为行政首长的定期更替,是我们国家自由所不可或缺的保障。请允许我离开政府,就像我以前离开军队一样,让那些支持我国的利益、推进社会和谐和秩序与良善政府的人接替我,让上帝继续保佑我们的祖国。——————华盛顿致麦迪逊的信件
材料二(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中国革命纪录》
今日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娥民生主义尚未著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些事。――《孙中山全集》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华盛顿和孙中山辞职的原因。(6分)
(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对他们的辞职以及辞职后重新投身政治活动作何评价?(9分)
(1)从材料一中的“退休回归私人生活”和“行政首长的定期更替,是我们国家自由所不可或缺的保障”等归纳华盛顿辞职的原因;从材料中的“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民生主义尚未著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些事”等信息归纳孙中山辞职的原因。
(2)评价历史人物注意把他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评价,并且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32.(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29题)(35分)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滇缅公路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汗和生命筑成的抗战生命线,由汉、彝、白、傣、回等十个民族共同修筑而成。当时,许多青少年学生也自愿奔赴工地筑路。各族人民为滇缅公路付出了巨大牺牲,每公里就有4—6名工人献出生命。
(1)据图10回答,秦朝在西南地区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5分)
(2)据图1l和材料二,说明抗战全面抗战爆发后我国公路分布的变化及新建公路在抗战中主要作用。在滇缅公路修建中,各族人表现出怎样的精神?(6分)
(1)措施:设郡县;修驰道。
意义: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统一。
(应从“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理”和“促进国家统一”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变化:抗战前集中在东部地区,抗战爆发后新修公路主要集中在西南(西部)地区。
主要作用:保证了抗战时期物资的运输。
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团结。(若有不同表述,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第(1)问根据教材知识和图10秦朝疆域图可以作答,较为简单。由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辖,设置了象郡、桂林、南海三郡,修五尺道进行管理西南地区。第(2)问通过图11分析,抗战爆发后,西南地区成为抗战的大后方,西南地区的公路在抗战爆发后大规模修建;西南地区新建公路为抗战时期的物资运输奠定了基础;在修建滇缅公路过程中,各族人民付出巨大牺牲,说明我们各族人民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33.(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32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8分)
材料一
拿破仑在1808年正式创立帝国贵族制度,据统计,在帝国贵族中,旧贵族出身的占22.5%,资产阶级出身的占58%,其他阶级出身的占19.5%。进出宫廷的公卿、侍臣、宫女与旧贵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人本身就是几代的贵族……在拿破仑任命的省长中,出身贵族的到1814年达到43%。
——摘编自《从高卢到戴高乐》
材料二
(2)顺应历史潮流,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破坏了人民主权原则,强压民主运动,与封建势力妥协(5分)
(1)注意从材料中读取信息,抓住关键词。(2)对人物评价要注意一分为二,积极方面在顺应时势,发展资本主义;消极方面,个人独裁,一定程度上破坏民主。
34.(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41题C)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拿破仑是《拿破仑法典》的热忱宣传者;这部法典是一只船,它把法国革命的行政的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远达伊利里亚(亚得里亚海东海岸地区)和波兰……拿破仑并没有预见到:扫除旧制度的垃圾只会促使潜伏着的民族主义的种子勃然萌发。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拿破仑法典》在有些国家里被接受为母法,并通过其子法现今正在那里发生效力。
(1)材料一中“法国革命的行政的和社会的原则”主要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主义和种子勃然萌发”的原因。(8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综述之。(7分)
所学知识不难分析,“民族主义和种子勃然萌发”的原因是拿破仑后期的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质,激发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民族意识。第二问主要考察《拿破仑法典》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史实,不难分析出:《拿破仑法典》继承发扬了罗马法;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废除了封建特权,为发展资本主义奠定了法律基础;成为近代以来许多国家制定民法的蓝本。
(1)此题考查的是对法国大革命的核心思想及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的理解。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法国大革命的行政和社会原则应该是贯彻启蒙思想的主旨:依法行政;倡导人民主权和自由平等。第二问应该结合拿破仑后期的对外战争的性质:具有侵略性质,激发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民族意识加以归纳即可。
(2)此题考查的是对拿破仑法典的积极影响的理解。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从继承性:《拿破仑法典》继承发扬了罗马法;革命性: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废除了封建特权;理论基础:为发展资本主义奠定了法律基础;成为近代以来许多国家制定民法的蓝本加以概括。
35.(2009年江苏高考25题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甘地始终是一个谜:他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印度民族独立事业,却多次支持英帝国主义的不义战争;他受过西方现代教育,却诅咒西方现代文明;在一些人看来,他是“民族之父”,而在另一些人看来,他无异于“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于英国把印度拖入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印度民族主义力量绝大部分持支持态度,希望在英国困难时候给予帮助,以换取它允诺战后给予印度自治。”…形势的演变把甘地进一步推向前进,…_他得出结论说,英国当局行动如此“不谨慎、不道德、不正义”,再不配享有印度人民的好感……
——林承节《印度史》
材料二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今天,他们用英镑、先令和便士来衡量他们的进步。
——1916年12月甘地在阿拉哈巴德“经济学协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甘地还把纺车当做印度摆脱对英国纺织业依赖的工具。他认为,印度可以放弃大多数进口产品。……因此对甘地而言,恰尔卡(纺车)是自治的象征。
——海默劳《甘地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甘地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促成这一根本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三,甘地为什么要“诅咒西方文明”?(3分)
(3)人们对甘地毁誉不一,为何有人称甘地为“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解开甘地之谜的关键之处何在?(3分)
(1)变化:从合作到不合作。因素:英国殖民当局的暴行;甘地对英国殖民当局的失望。
(2)西方文明诸多弊端(物质进步而道德沦丧);英国的侵略使印度变成它的商品市场;破坏了印度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
(3)甘地多次在群众运动突破非暴力界限时,中止不合作运动并谴责使用暴力的群众。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
此题难度较大。一方面考生要准确理解材料,提取、概括有效信息,另一方面要求考生要具备调动知识、阐述、论证事物的能力。第⑴和⑶问要求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态度转变的原因和如何正确评价甘地。第⑵问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即可。
36.(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25题B)(10分)
材料三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清]施琅《靖海纪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4分)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6分)
(1)政治:维护国家统一;威慑海外诸国。
经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军事:保证沿海诸省安全。
(2)措施:设置地方行政机构;驻军;免除税役。
作用:人口、耕地增加;贸易繁荣;社会安定。
(1)此题考查的是对清朝康熙收复台湾的目的的理解。政治上维护国家统一;经济上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军事上保护沿海安全,稳定社会秩序。
(2)此题考查的是对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措施和作用的理解。措施: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作答;作用:从政治上——社会秩序,经济上——贸易繁荣,人口、耕地增加。
37.(2009年广东高考32题)(9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1)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推出了合理的教学方法。(3分)
(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2分)
结论: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二的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2分)
(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2分)
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第一问注意对孔子贡献的设问仅限于教育领域,而且要多角度认识孔子的教育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主要有三:教育原则,如有教无类的思想;教学方法,如因材施教的观点;和学习方法,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主张。第二问和第三问实际都涉及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基本方法问题。评价历史人物与评价历史事件是一样,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也是生产力标准,方法是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用阶级分析法和一分为二的辩证观加以评判。
1、阅读下列图组,结合相关史实分别评述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和巩固所作出的贡献,并根据他们的主要活动,概括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22分)
太宗、康熙帝三人的历史功绩,在回答问题时还要注意从“形成、发展和巩固”三个过程中侧重三人的贡献;对于“趋势”要从整体上来把握,主要抓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两个方面概括。
答案:(1)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北击匈奴,增设南方四郡,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6分)
(2)唐太宗:对国内各民族实行开明的民族团结政策,在突厥地区设羁縻府和安西都护府,加强管理,对吐蕃实行和亲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发展。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和措施揭开了中国民族关系史的新篇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鼎盛时期。(6分)
(3)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乱;收复台湾,设台湾府;平定噶尔丹叛乱;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加强与汉、蒙、藏族的团结;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战,签定《尼布楚条约》。以上措施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维护了国家主权,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6分)
(4)趋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封建国家由兴起到强盛再到渐趋衰落。(4分)
2、阅读下列图组,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三位东西方先哲分别是谁?他们就建设和谐社会各提出了什么主张?前两位是怎样实践自己主张的?结果怎样?为什么都出现这种结局?对此你有何认识?(14分)
参考答案:
(1)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3分)
孔子,提出“仁”“礼”“中庸”的主张,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柏拉图,提出理想国的主张,认为“哲学王”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
亚里士多德,提出“中庸之道”的主张,认为中庸之道是一种人生境界。(6分)
孔子周游列国兜售自己的政治主张;柏拉图三次游历叙立亚,希望改造僭主为“哲学王”,(2分)但最终也失败。(1分)
两者的观点都不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孔子的主张不适合诸侯争霸的需要,柏拉图的理想国主张不符合当时现实政治的需要。(2分)
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主张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2分)
(2)强调“存百姓”的思想,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从民本思想出发,慎用刑法;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爱之如一”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任四点8分)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考纲解读复习教案4,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考纲解读复习教案4
3、下图三个人物生活的共同社会背景是什么?三人各自提出了什么思想?如何正确评价他们的历史贡献?三位先驱为什么都被他们的国家尊称为“国父”?(17分)
中国的孙中山、印度的甘地和土耳其的凯末尔;然后分析这个时期三个国家都处于被侵略的境地,而随着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摆脱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他们都提出了自己的思想来指导国内运动。解题关键是归纳三人的主要历史贡献,注意各人所处国家的时代背景和主张的异同。解题方法上重在概括。
答案:
(1)背景:20世纪初的一战前后,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重新高涨。(2分)
(2)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或甘地主义、凯末尔的“凯末尔主义”。(6分)
(3)贡献: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甘地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推动了印度的独立,晚年调解教派矛盾冲突;凯末尔领导土耳其民族独立,推动了土耳其共和国的近代化。(6分)
(4)他们鞠躬尽瘁的奋斗历程,为建立独立民主的国家而奋斗的业绩,为民族和人民而献身的精神,使他们成为本国民族的象征。(3分)
4、在人类发展史上,涌现出一大批重要历史人物。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主义一点也不否认卓越历史人物的作用,或者说,一点也不否认人们创造历史。……但是只有当他们正确地认识他们所碰到的现成条件时,只有当他们懂得怎样改变这些条件时,他们才能创造历史。”
(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概述孙中山是如何领导推翻封建帝制的民主革命的?(4分)
(2)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毛泽东为什么能够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4分)
(3)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为中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哪些重大理论贡献?(4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人对中国革命和经济建设的贡献。这道题的难度不大,重点是抓住问题的关键:孙中山是“如何领导推翻封建帝制”、毛泽东“革命道路”探索出来的原因、邓小平“经济建设方面的重大理论贡献”。
答案:
5、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他们对世界科技发展和中国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指出这三位杰出科学家的重大科技成果。(3分)
(2)分别评价这些科技成果的社会价值。(3分)
(3)综合概括三位科学家在科学研究方面的优良品质?(3分)
解析:本题横向比较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的三位科学家的科技成就及优秀的人格品质,重在归纳记忆他们的成就。
参考答案:
(1)李时珍:编著了《本草纲目》。(1分)
詹天佑:设计、修建了京张铁路。(1分)
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理论。(1分)
(2)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总结了中国古代的医药学知识,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分)
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为中国铁路事业的自主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中国科技界赢得了国际声望。(1分)
李四光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打破了“中国贫油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1分)
(3)不迷信权威,坚持不懈、勤奋刻苦,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科技报国。(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只要言之成理都可得分,该问得分不超过3分)
6、阅读下列材料: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为核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爱因斯坦曾写信建议美国加快研制原子弹;1954年8月初,他痛心地说: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人物主要贡献是什么?(2分)材料二中所说的“牛顿时代”在物理学上指什么时代?(2分)
(2)爱因斯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2分)他的这一理论贡献有何历史作用?(6分)
(3)有人认为相对论出现后,牛顿在历史上的光辉完全被抹掉。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出你的理由。(3分)
(4)材料三中爱因斯坦的言行为什么会出现巨大的变化?(4分)我们应该怎样理解爱因斯坦的所作所为?(6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第一、二、三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回答。第四题有一定难度,爱因斯坦言行变化的原因应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从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原子弹对广岛和长崎的破坏以及对人类和平的威胁等方面分析.自己的理解可以从爱因斯坦言行的对错、对待科学发展的态度、科学技术是“双仞剑”等角度思考。
答案:
(1)牛顿建了经典力学的近代科学体系;经典力学时代。(4分)
(2)贡献: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2分)
历史作用:①奠定了系统、科学的物质观和时空观,为人们认识宏观宇宙创造了条件。②它与量子理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为物理学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并对其他学科发展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③爱因斯坦的研究揭示出可以将物质的部分质量转换为巨大的能力,从而极大地扩展了物理学的应用领域。(6分)
(3)不同意这种观点。(1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补充和完善,两者并不存在绝对的抹杀关系。(2分)
(4)①由于看到了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后果严重,使爱因斯坦认识到了原子弹的两面性,因而态度发生了重大转变。(4分)②由爱因斯坦的态度转变,我们可以认识到他敢于承认错误、热爱世界和平的伟大品格。(3分)当然,原子弹也是一把双仞剑,如果它掌握在正义的力量手中,它发挥的就是积极作用。(3分)
7、和谐社会,是古人的向往,也是令人的追求。古今中外的许多先哲都视“和”为重要的价值理念。请回答:
(1)简述孔子和柏拉图在建立“和谐有序”社会方面的各自主张。(12分)
(2)简要评价这些主张。(6分)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现象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古代中西方思想家孔子和柏拉图基本情况的掌握。在审题方面要注意:第一题两者都是限定在“‘和谐有序’社会方面”的主张,不是什么主张都答出来;第二题是对第一题的主张进行评价。
答案:(1)孔子:提倡用“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以“仁”来处理人际关系,提倡仁爱和忍让;提倡“中庸”,保持不同力量之间的和谐。(每点2分,最高不超过6分)柏拉图:主张社会要有明确分工;不同的人要备具其德;各守其位;强调法制。(每点2分,最高不超过6分)
(2)评价:他们都看到了社会的弊端;他们的主张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他们的主张对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每点2分,最高不超过6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8、阅读下列材料:
1782年,华盛顿一位过去的部下刘易斯尼古拉上校,给他写了一封长达7页的信,列举了当时美国社会存在的种种弊端,将原因归咎于共和制度,然后劝华盛顿担任“国王”。他回信道“……我很难设想我有什么行为竟会鼓励你写这样的一封信,在我看来,这封信包含可能降临到我国头上的最大危害。如果我还有一点自知之明的话,可以说你不可能找到一个比我更讨厌你的计划的人了。”
列宁说:“无可争辩的历史经验证明,在革命运动史上,个人独裁成为革命阶级专政的表现者、代表者和执行者,是屡见不鲜的事。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毫无疑义是彼此相容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华盛顿对尼古拉上校劝他担任国王的态度说明了什么?(4分)
(2)拿破仑是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典型代表。作为法国革命阶级专政的表现者、代表者和执行者,他是怎样建立个人独裁的?他采取的哪些措施和活动体现了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的相融性?(8分)
(3)就华盛顿和拿破仑对个人独裁表现出的不同态度,谈谈你的认识?(4分)
(3)独裁与否取决于各自的国情和不同的时势。(2分)其结果都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2分)
9、孙中山和华盛顿都被本国人民尊为“国父”,两人都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不懈努力,请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资产阶级革命后,两国政体确立的原则是什么?立国的法律依据各是什么?(3分)
(2)孙中山和华盛顿为维护本国的民主制度分别作了哪些努力?(5分)
(3)努力的结果如何?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现象的能力。解题时要注意两个人物所处时代背景,了解他们的历史活动。
参考答案:
(1)三权分立。中国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美国是《联邦宪法》(1787年宪法)。(3分)
(2)孙中山的努力: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第一次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运动。(3分,到其中任三点即满分)
华盛顿的努力:创立总统否决制度、创立总统连任不得超两届的制度。(2分)
(3)孙中山的努力失败,华盛顿的努力成功。中国的社会性质;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相当发展、国家已经取得了独立。(4分)
10、20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三次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次巨变依次发生于20世纪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时间上具有连续性。
⑵为寻找适合本民族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三位伟人分别形成了怎样的理论?分别领导中国走过怎样的发展道路。
⑶概括指出三位伟大人物对中国现代化(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进程的突出贡献?
解析:本题把中国近现代三个伟人横向比较。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位伟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并熟记其思想内容和贡献。
11、阅读下列材料
让人们欢呼人类曾经诞生过一位堪称伟大作品的人物。
——牛顿墓碑题词末句
莱布尼茨曾说过:“在从世界开始到牛顿生活的时代的全部数学中,牛顿的工作超过了一半。
(1)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中为什么对牛顿有这样高的评价?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牛顿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了牛顿的地位及其成就的原因,必须罗列他的成就,然后再从时代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去分析。
答案:
(1)牛顿发明了微积分和二项式定理;发现了日光的组成;提出了力学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牛顿力学体系。把天地万物的运动规律概括在一个严密的统一理论中,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中第一次理论的大综合。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这一成就使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机械论的自然观在整个自然科学领域中取得了长达200余年的统治地位。
(2)时代背景: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初期,欧洲正处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有较大发展;欧洲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和殖民扩张的需要,对科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牛顿本人条件;扎实的基础知识、勤奋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借鉴了前人的科学成果。
12、(22分)阅读下列内容:
材料一:民国初期学生心目中的伟人
1913年对3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
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以上材料展开讨论:
甲: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华盛顿,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
乙:你看这些学生崇拜的仍然是孔孟,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变化不大。
丙:没那么简单。他们为什么既崇拜孙中山、华盛顿又崇拜孔孟呢?
材料二:1923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民意测验的部分结果:
调查问题调查结果、
1.下列各种方法,你以为哪种可以救国?(军阀宰割、外国共管、国民革命)国民革命725票,外国共管19票,军阀宰制10票
2.俄国与美国,谁是中国之友?俄国497票,美国107票
3.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几位?世界大人物:列宁227票,威尔逊51票
国内大人物:孙中山473票,陈独秀173票,蔡元培153票
――据张静如等《中国现代社会史》
请回答:
问则要求准确记忆孙中山和华盛顿的历史活动及功绩。第三问则要联系社会背景回答。
答案:
(1)甲:共和体制确立,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1分)
乙:封建传统仍有影响。(1分)
丙:他们既崇拜孔孟,又崇拜孙中山和华盛顿,说明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之中。(1分)
(2)①三权分立。中国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美国是《1787年宪法》。(3分)
7、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三位封建帝王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分别作出了什么贡献?(3分)康熙帝在治理多民族国家方面有何新的特点?(2分)
(2)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唐太宗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思想是什么?(1分)请列举其改善民生有利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2分)
(3)《清史稿》认为康熙年间“天下和乐,克致太平”,结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你怎样理解此时的天下太平?(2分)
(4)综上所述,你认为我们在评价封建帝王时应该坚持哪些基本的标准?(2分)
解析:本题以三位古代皇帝贡献的现实意义设问,有一定的新意。熟练掌握并罗列其具有现实意义的成就。同时第三问要注意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
参考答案.(1)贡献:秦始皇: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或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1分);唐太宗: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分);康熙帝: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分)特点: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2分)
(2)思想:唐太宗强调“存百姓”的思想。(1分)举措: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慎用刑法(2分)
(3)理解:天下太平建立在传统经济基础上;但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2分)
(4)标准:是否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否顺应民心维护人民利益;是否顺应历史潮流发展。(任两点2分)
8、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目标。“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等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时期,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4分)
(2)古代东西方的先哲孔子和柏拉图对理想社会的标准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和柏拉图所提出的理想社会的标准。(8分)
(3)在18—19世纪的欧洲,一些思想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构想。请指出二个主要思想流派,(2分)并简要归纳其主要思想主张。(6分)
(3)启蒙思想:实行自由、平等、法治等。(4分)科学社会主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行公有制(4分)(此题如答空想社会主义也对,其主张是由富人投资,建立合作组织等。)
9、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材料一香港《明报》10月2日报道:19世纪唯物社会主义思想家马克思、以凌厉后劲压倒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千禧年最伟大思想家选举中获胜。
材料二英国广播公司(BBC)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评选揭晓(1999.9)
英国广播公司(BBC)评出的(1999.9)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
1.马克思(德国思想家)2.爱因斯坦(犹太籍科学家)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4.达尔文(英国科学家)
5.阿奎那(意大利经院哲学家)6.霍金(英国科学家)
7.康德(德国哲学家)8.笛卡儿(法国数学、哲学家)
9.麦克斯韦(英国物理学家)10.尼采(德国哲学家)
材料三
(2)真理是不断发展的,继马克思之后,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是如何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6分)
(3)爱因斯坦和牛顿紧随马克思之后排在第二、三名,请你分别介绍他们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贡献。(2分)
(4)如果你准备写一篇有关上述历史人物的研究性学习材料,可以参考的资料主要有哪些类型?(任意举出两种即可)(2分)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准确记忆中外思想家和科学家的主要贡献,归纳出他们共性的优秀品质。
参考答案:
(1)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发起国际社会主义运动。(2分)
(2)列宁:为无产阶级和世界人民开创了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新路,用实践证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毛泽东: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邓小平: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6分)
(3)相对论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创立了经典力学,标志近代科学的形成(2分)
个人传记相关专著历史遗迹历史文物(2分)
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考纲知识梳理复习教案
专题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考点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53~1956年)
1.背景
(1)1952年底,经济形势好转。
(2)1953年,规定了实现和进行的任务。
2.成就
(1),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2)的完成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二)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1956~1966年)
1.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确定了党的任务是从。
2.“左”倾错误
(1)1958年的,忽视了。
(2)1958年的,使国民经济和遭到严重破坏。
(3)1958年的,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
3.经济调整
(1)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的方针。
(2)1962年底,开始好转。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
1.时间:十年。、
2.原因:发展到顶峰。
3.表现:遭到严重干扰和破坏。
考点二、对内改革
(一)决策调整
1.会议:1978年。
2.内容:,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原因: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概况:等省率先实行以为特征的,然后在全国推行。
3.意义:使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
(2)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和的发展。
(三)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1.概况
(1)中心环节是,且目标是要建立。
(2)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
2.意义:增强了企业的,有利于稳定和健康发展。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提出目标:1992年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2.写进宪法: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宪法。
3.理论发展:1997年指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初步建立:到21世纪初,中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为主体、
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
考点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确定方针:1978年确定了对外开放的方针。
2.开放过程
(1)从1980年起,先后建立了、、、、五个经济特区。.
(2)1984年开放、秦皇岛、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开辟和、长江三角洲、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4)1992年,开发成为经济建设的重点,也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5)实施,开拓国际市场。
(6)2001年中国加入,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7)2004年,的开发建设引起世人关注。
3.意义
(1)适应了的趋势。
(2)推动了的发展。
1.针对下列情况,我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人均产量中国(1952年产量)美国(1950年产量)印度(1950年产量)
钢产量2.37公斤538.3公斤4公斤
发电量2.76千瓦时2949千瓦时10.9千瓦时
A、没收官僚资本B、土地改革
C、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D、掀起“大跃进”运动
2.右图为一幅漫画,这幅漫画约绘于
A.经济恢复时期B.三大改造时期
C.全面建设时期D.十年文革期间
3.右图是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严宏昌等18户农民按有红手印的包干合同。这份文书已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你认为它被收藏的历史原因应是:
①它标志着我国政府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②体现了农民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精神③确立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④它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早期的可贵尝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4.1983年12月1日起我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由此1954年9月9日开始使用的布票便成了历史文物,这说明:①中国已经全面迈向小康社会②政府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③中国逐渐改变了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④中国的棉布生产已经跃居世界第一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③④
5.邓小平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后变的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新时期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主要有()
①闭关自守导致中国长期落后②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和客观要求
③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④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1952年1956年1957年
工业总产值343.3703.6783.9
农业总产值483.9582.9604.0
工农业总产值827.21286.51387.9
*注:1952年工业比1949年增加187%农业增加50%。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材料三读下表
1978年2000年
城市数量193个663个
小城镇2173个20312个
市镇总人口1.7亿4.56亿
城市化水平17.9%36.1%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21世纪以来,该现象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为此政府提出了怎样的发展战略?
1.应把握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背景、过程、方针和意义影响;把握中共八大的背景、内容与意义影响;把握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八大二次全会总路线的实质与危害、八字方针的调整与结果。简单了解“文革”期间国民经济曲折发展的概况。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应把握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容、过程、实质与影响;知道城市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应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过程。
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5.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1.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就?
1.三大改造的目的、具体过程、意义是什么?
3.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有哪些失误?从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4.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农村和城市进行了哪些改革?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5.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怎样建立的?有什么作用?
6.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有何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1983年1月)》
(1)我国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是怎样实现的?为什么我国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结果如何?
材料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几年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也已进行了许多试验和探索,采取了一些重大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和重要经验,使经济生活开始出现了多年未有的活跃局面。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10月20日)
(2)在城市我国从哪些方面进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材料三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诗篇……
——《春天的故事》
(3)“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中的“圈”是指什么?“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诗篇”中的“诗篇”又是指什么?该诗篇的主题是什么?
材料四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新年贺词中指出:“二○一○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年。”
(4)你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1.(2010山东高考)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年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年相对应的是
来源
2.(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9题)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右表)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A.上海工业化一瞥B.改革开放在上海
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D.上海,红色的摇篮
3.(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20题)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4.(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13题)图5是1980年12月
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
它反映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
5.(2010上海高考)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A.推行了土地改革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D.发动了“大跃进”
6.(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19题)图示展现了四川人民“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这些创举直接得益于
A.经济体制改革方针的确立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式形成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7(2010四川高考)图8是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告,发表在1979年6月25日的《人民日报》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这一现象的积极作用包括
①促进企业技术革新,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②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实现中外合作生产
③鼓励企业大胆探索,变革企业经营模式
④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11.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8(2010北京市西城区高三模拟)有人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其主要依据应该是
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获得重大突破
C.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始形成
9.《中国的新面貌》:1984年4月30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拿着可口可乐,面带微笑。照片配文是“中国的新面貌,里根将会看到什么?”该照片在这里体现了()
①中国正在对外开放②假冒伪劣迫使国人购买外国货
③经济全球化的迹象④美国对中国的开放持赞赏态度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0.(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33题)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11.(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39题)(27分)在探讨“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
材料:
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
——据《东方杂志》(1933年)
“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
——据《申报月报》(1933年)
“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
——据《独立评论》(1934年)
(1)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思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6分)
(2)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10分)
(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8分)
(4)通过上述探究学习,你获得什么历史启示?(3分)
1.如右图,2009年国庆节16名战斗机女飞行员驾驶着新一代国产飞机参加了阅兵式,令人眼前一亮。中国空军力量快速发展所依赖的国内工业基础主要应归功于
A、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B、“大跃进”运动
C、新中国的“三大改造”D、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2.(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17题)图5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经济政策的变化B.工业结构的调整
C.农业经济的波动D.中苏关系的变化
3.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有关其表述正确的是
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
A.结果都保护了农民利益B.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都是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原理的运用D.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4.北京大学教授、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东在《中国共产党怎样破解了历史与现实难题》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8年相比,同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代、黄金时代。”两个时期经济发展迅速的共同因素是()
①正确路线的指导②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③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大力吸收和运用④民主政治的发展调动了人民生产建设的积极性
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期间,一首来自辽宁省法库县四家子蒙古族乡四家子村党支部书记张鸿雁代表从家乡带来的民谣在代表们中间广泛流传开来:“千年等一回,种田不纳税。走进新农村,就有新感受。吃穿不再愁,网络处处有,盖起安居楼。骑着摩托到田头,带着手机去放牛。政通人和乐悠悠。”民谣透露出的历史信息有()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②我国已经完全实现了小康社会
③减免农业税、建设新农村安居工程体现了党的惠民、富民政策和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
④现代科技已经走进人们生活,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⑤中国综合国力日渐增强,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A.①②③④⑤吗B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①③④
6.(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9题)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年代全民集体公私合营私营全体手工业
开始年41.53.2430.720.6
结束年54.517.127.20.041.2
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A.19461949B.19521956C.19661976D.19781982
7.1988年底,山东临沂九曲乡农民禇延泽承包的72亩田喜获丰收,被授予“全国售粮大户”的荣誉称号,他高高兴兴地贴出一副春联:“吃陈粮烧陈柴承包政策好,迎新春迈大步科技威力大”,横批是“展翅高飞”。这幅对联本质上反映了
A.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C.农业合作化运动给农民带来了新的希望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起来
8.(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19题)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这些就构成了
A.旧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B.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C.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D.半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9.(2011年江苏高考11题)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土地的使用权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有权D.土地的规模
10.(2011年海南高考24题)1958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D.工业化的基础增强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8年,“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成为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口号。
(1)材料一中的口号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经济建设指导思想?(2分)这一指导思想在实践中出现了哪些失误?(2分)
材料二“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这是70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
(2)材料二中的口号反映出农村生产关系将要发生怎样的变化?(1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重要影响。(3分)
材料三90年代,“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成为最流行的口号。
(3)列举“市场经济”这一口号提出过程中的主要事件。(2分)为“与国际接轨”,中国政府做出了哪些努力?(2分)
材料四历史学习和研究要求学生具有史证意识。右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
(4)对于上述漫画所报道的内容,有人认为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的主流意识,有人则持相反意见。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观点。(可选择任意一种观点,4分)
(临朐二中崔玉玺)
专题九参考答案
1、C2、C3、D4、B5、D
6、(1)国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工业化的程度在提高(或工业发展快于农业)。
原因:重视经济调整,采取措施,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并制定了“一五”计划;一化三改的进行;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政策。
(2)我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连年攀升。
原因: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20世纪90年代中期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有力推动。
(3)城镇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战略:实施积极的城镇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
(1)1953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4年初,农村很快掀起大办农业社的热潮,到1955年底,农业基本实现合作化。原因:人民公社体制经营管理高度集中,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农民经营没有自主权,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温饱问题没有解决严重影响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结果:全国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真正开始了历史性变革;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人民公社制度被废除。
(2)扩大企业的自主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3)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南方谈话;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4)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进步
1、C 2、C 3、D 4、C 5、C 6、A 7、C 8、C 9、B 10、A
11、(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破产;(2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2分)中国内忧外患。(2分)
(2)原因: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孤立和包围新中国,(2分)“一边倒”,学习苏联;(2分)底子薄。(2分)
影响:初期产生积极影响,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2分)后期束缚生产力的发展。(2分)
(3)西方: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分)
中国: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2分)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分)
(4)本问总分3分。考生言之有理,皆可得分。
1、D 2、A3、C 4、D 5、D 6、B7、B 8、B 9、A10、A
11、(1)指导思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2分)失误: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
(2)影响:全国农村经济大发展;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3分。答出其他要点,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3)事件: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2分)
努力:对内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加入了WTO。(2分)
(4)第一种:当时实行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体制和计划模式,所有媒体的宣传口径是高度统一的,所以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
第二种:孤证不立,一份地方报刊反映的某一行为不足以说明“当时的社会”也具有这种特征。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2123.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