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012届高考历史封建国家继续发展单元复习教案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2届高考历史封建国家继续发展单元复习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2012届高考历史封建国家继续发展单元复习教案
单元五封建国家继续发展(宋元)
一、阶段特征:
本阶段讲述从公元907唐朝灭亡到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包括三个历史阶段,907年到979年是五代十国,979年北宋局部统一到1279年元朝大统一期间是两宋和辽夏金元的对峙时期,1279年到1368年是元朝的统一。
(一)、政治-分裂走向统一和中央集权强化;
1、分裂走向统一:这一时期,中国处于政治分裂时期,但逐渐走向元朝的大统一,而且统一的范围和深度远超秦朝和隋朝。元朝对边疆的管辖达到空前水平,特别是对西藏和台湾的有效管辖。
2、中央集权强化:北宋从中央到地方采取分权和收权的方法强化了中央集权,基本防止了篡权和割据的政治现象;元朝形成中书省和行中书省制度,对后代影响至今。
3、改革变法:一种是汉族政权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包括范仲淹的改革和王安石变法啊;一种是少数民族采取的封建化和汉化改革,例如阿保机,元昊,完颜阿骨打和忽必烈的改革。
(二)、经济-封建经济高度繁荣。
(三)、民族-民族大融合局面
1、多个民族争政权并立,有战有和,但以和为主,加强了交流和融合。
2、元朝大统一后,出现了民族大融合局面。民族迁徙频繁,汉族到边疆,少族到中原;形成新的民族回族。这一时期,民族融合范围广,程度深。
3、元朝空前加强边疆的管辖,特别是西藏和台湾正式归属中央。
(四)、外交-海贸空前。
(五)、文化-高度繁荣
1、应用性的科技三大发明外传对世界文明进步起了重要作用;
2、儒学发展到理学的阶段,理是本源,气是材料,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3、文学突出了世俗性,宋词元曲发展。
二、正确认识和评价这一时期的民族战争和和议。
民族战争:这些战争属于一个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之间的战争,不能采取侵略反侵略来评判;但存在正义和非正义的区别.由于少数民族贵族南下掠夺财富,破坏经济发展,岳飞等领导的属于正义战争,符合人民利益,也符合两族人民根本利益.但不宜采用民族英雄的称号.可称抗金英雄.
民族和议:
这些议和不能认识是国与国之间的谈判,不是外交条约,是民族和约.对于两宋来说,政治上具有屈辱性,也加剧了人民经济负担,但积极意义是主要的,政治上有利于双方的和平局面,经济上有利于双方贸易交流,最终促进民族融合.
三、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四大发明对中西的不同影响
(1)宋元时期,由于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在继承前一时期发达的科学技术成就技术上,各族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许多领先世界的文化成就,三大发明是其中最突出的成就。(2)马克思精辟地评价了中国三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杠杠。这就从深层次上揭示了三大发明给欧洲历史进程带来的巨大影响。(3)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我国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发展,增加了政府收入,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条件。火药在中国不仅没能轰塌封建专制制度,反而成为娱乐的烟花爆竹,成为宋元时期民族战争的武器。火药传入欧洲后成为消除欧洲各地封建割据的有力武器,西方殖民者用大炮打开中国大门,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印刷术对于中国社会文明的保存和传播起到了划时代作用,对欧洲科学文化的普及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精选阅读

2012届高考历史封建国家大一统(秦汉)单元复习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2012届高考历史封建国家大一统(秦汉)单元复习教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2012届高考历史封建国家大一统(秦汉)单元复习教案
单元二封建国家大一统(秦汉)
一、阶段特征:
本阶段讲述从公元前221年年秦始皇统一到公元220年东汉灭亡的中国历史,简称秦汉。此阶段是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高峰,即封建大一统时期。其中秦朝是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多民族国家,西汉巩固了多民族的统一封建国家,东汉是封建统一走向分裂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的政治大一统和专制集权格局,经济的封建农工商结合的自然经济格局,多民族交流融合的格局,大开放中心性外交的格局,应用性的科技文化格局基本定型,对后代影响十分深远。
(一)、政治-封建大一统:大统一和制度形成;
1、统一:秦朝顺应历史趋势,完成了中国历史第一次大统一,影响十分深远。
2、制度:秦朝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为后代所沿用。两汉从多方面发展和完善了这一制度。
3、治国思想:治国思想趋于稳定,从法家,道家到改造后的儒家。
(二)、经济-封建经济第一个高峰。
此块属于星号内容,一般情况下高考不考。适当浏览,特别是生产工具和货币的图。
(三)、民族-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
1、秦汉周边生活着匈奴,西域,白越,诸夷等少数民族,大多出于奴隶社会阶段或更早。
2、秦汉采取有效的手段,巩固了多民族国家,促进了民族交流,开拓了边疆。这些手段包括自卫战争,通使联系,经济文化交流,设立管辖机构,和亲等。
(四)、外交-大开放的基本格局
1、秦汉形成大开放局面,源于国力强盛,政策开放,军事保障,交通开辟。
2、秦汉在东亚初步形成东亚文明中心,通过两条丝路和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欧洲建立联系。两条丝绸之路是重点。
3、秦汉和各国进行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处于领先的地位。
(五)、文化-封建文化的高峰
1、秦汉的科技领先世界,包括天文历法,地动仪,九章算术,医学等。
2、秦汉的哲学,宗教,史学均有开创性重大贡献。
3、秦汉的文学艺术有鲜明的大一统的时代特征。如汉赋,兵马俑等。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个核心,两对矛盾(含义),五方面内容和趋势,六个阶段,两面影响。
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
两对矛盾含义和趋势: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中央集权的权力原则-两者相互联系.皇-相矛盾;中央-地方矛盾.
五方面内容和趋势:中央官制削弱宰相;地方官制分权弱权;选官制度不断强化;监察制度不断严密;法律体系日趋完备.
六个阶段:秦建立,汉巩固,隋唐完善,宋元强化,明清顶峰.近代结束.
两面影响:前期积极为主,后期消极上风.积极-巩固多民族统一国家,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民族融合,中华文明的连续稳定发展;消极-皇权暴政,激化阶级矛盾;保守阻碍新生因素。

高二历史教案:封建社会的继续发展和民族政权的并立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教案:封建社会的继续发展和民族政权的并立,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复习目标]

1.掌握北宋建立后的形势及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正确评价这些措施对结束藩镇割据和经济文化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2.掌握从五代十国到宋金对峙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并超过北方的原因和表现,系统认识我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的转移过程。同时,总结分析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概况和特点。

3.分析北宋中期社会危机出现的原因,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结局等提高分析、认识能力。

4.掌握两宋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少数民族封建化的史实,全面认识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正确评价中原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之间的和战关系.正确认识少数民族对边疆地区开发所起的作用。

5.能再现两宋时期的科技、文化、史学及艺术成就,了解学校、书院等教育发展的史实,认识这些文化成就出现的原因及历史地位。

点击下载: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272227

2012届高考历史国家的分裂与统一复习教案


2012届高考历史国家的分裂与统一复习教案
专题三国家的分裂与统一
一、中国古代的国家的分裂与统一
1、基本情况:
自进入封建社会以来,中国历史上曾出现了三次大的分裂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和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四次统一(秦、西晋、隋和元)和三次大的统一时期(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和元明清时期)。从时间上看,合长于分;从空间上看,合的范围不断扩大;从程度上看,合的稳定性越来越强。
2、秦、隋、元三朝能完成统一的主要原因:
(1)、长期的战乱纷争,广大人民渴望统一;(2)、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融合的加强;(3)、完成统一的一方力量强大,分裂割据的一方衰弱腐朽;(4)、杰出人物采取正确的统一方针策略。
3、统一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国家统一,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权巩固、民族融合、文化进步、边疆开发、赈济灾荒、抵御侵略、提高国际地位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4、我国古代出现分裂的原因: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分裂割据的经济原因;
(2)、地方势力膨胀是分裂割据的政治根源;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民族矛盾尖锐是造成分裂割据的重要原因;
(4)、中央集权不力是分裂割据的直接原因;
(5)、社会经济不够发达,特别是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也是造成分裂割据的原因之一。
5、分裂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1)、分裂会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如社会动荡、经济发展迟缓、国弱民穷等。
(2)、分裂时期,历史仍然在发展,如各民族不断融合,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等,且分裂时期也孕育着诸多统一的因素。
二、朝鲜半岛问题
1、古代:中朝亲善:①两汉:三韩多次派人觐见汉武帝和汉光武帝;
②隋朝:隋炀帝三征高丽,以和议而终;
③唐朝:与朝鲜关系密切,有人员、技术文化、经济贸易往来等。
2、近代:屈辱抗争:
①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的四个环节:
A、《江华条约》,打开朝鲜的门户;
B、甲午战争,控制朝鲜;
C、日俄战争,朝鲜成为日本的保护国;
D、《日韩合并条约》,吞并朝鲜。
②抗争:20世纪30年代,反对日本法西斯,最终赢得民族独立。
3、现代:统一曲折:
①朝韩分裂
②朝鲜内战
③朝韩会晤,2000年6月,金大中和金正日发表共同宣言,进一步推动朝鲜半岛的和平进程;
④朝鲜统一,一波三折,原因:A、严重的军事对抗的存在;
B、政治分歧很大;
C、双方经济实力悬殊;
D、双方有效沟通明显不足;
⑤、中、日、美、俄在朝鲜半岛的利益和力量的角逐。
三、台湾问题: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见表)
时期主要内容名称
三国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军到达台湾夷洲
隋唐隋炀帝三次派人去台湾;流求
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管理澎湖及琉球琉球
明朝前期称小琉球小琉球
清朝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施琅打败郑军,台湾纳入清朝版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清朝设台湾省;1895年,中国清朝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强占台湾及附近岛屿、澎湖列岛等。台湾
南京国民政府
1945年10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怀抱。台湾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大陆解放后,形成了台湾与大陆暂时隔离的状态;1979年至今,我国政府坚持以“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为内容的祖国统一政策;坚决反对台独势力和其他一切形式的分裂活动;台湾
2、承认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的国际条约等:《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建交公报等国际文件,都阐明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3、台湾问题的由来:①、1949年,蒋介石退守台湾,海峡两岸形成对峙局面;
②、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统一。
4、国家统一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1)、有利条件:①根本保证:现在,中国的综合国力极大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②民族心理:完成国家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③历史证据:(见上);
④国际法依据:(见上);
⑤政策保证: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理论。
⑥榜样借鉴: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与繁荣稳定。
⑦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新民党主席宋楚瑜等在承认九二共识的基础上访问大陆。
(2)、不利因素:①台独势力的百般阻挠;
②美国政府对中国内政的肆意干涉;
③日本右翼势力与台独势力相配合,不断制造事端,既影响中国统一,又影响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
三、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统一问题
1、美国内战:时间、背景、著名人物、经过、两个文件、转折战役、性质、进步作用、意义。
2、德意志统一:时间、统一中心与人物、一个政策、三次王朝战争、进步作用、局限性。
3、意大利统一:时间、统一中心与人物、进步作用、局限性。
4、美国、德国维护或实现国家统一的共同时代特征:
①、两者都反映了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②、都面临排除外国势力的干涉;③、都采取战争方式清除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障碍;④、都完成了维护或实现统一的既定目标,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扫除了道路,使两国在19世纪末分别成为世界头号、二号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东亚和西亚和封建国家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东亚和西亚和封建国家”,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东亚和西亚和封建国家

(一)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目标:

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大部;李成桂建李朝并改国号朝鲜;大和统一日本;武士阶层的形成和幕府统治的开始;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和扩张

2.思想教育目标:

①新罗统一和李朝的建立,都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朝两国有着悠久的友好关系。

②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③奥斯曼土耳其普国是经过长期的对外扩张形成的;它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3.能力培养目标:

①通过新罗统一和朝鲜王朝的建立的教与学培养学生概括知识的能力。

②通过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的教与学,培养学生评价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大部,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和意义,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和拜占延帝国的灭亡。

2.难点:

日本大化改新和日本社会性质的变化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法

(五)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伊斯兰教对阿拉伯的统一有什么作用?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阿拉伯帝国的有关内容,领略了充满神秘色彩的阿拉伯的历史风情,感受到了东方文明的悠久和灿烂。在亚洲的历史舞台上,西亚除阿拉伯外,还有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奥斯曼土耳其;东亚除中国外,还有与中国联系密切的朝鲜和日本。现在,我们就来学习……

[讲授新课]

朝鲜是东方文明古国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自古以来,中朝两国人民唇齿相依,关系密切。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朝鲜历史的发展轨迹。

一、古代朝鲜(板书)

公元前后,居住在半岛北部的高句丽人的原始公社制度瓦解,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后来居住在半岛北部的韩人,在半岛的西南部和东南部,先后建立了百济和新罗两个奴隶制国家。从此,在朝鲜半岛上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史称“三国时代”。几百年里,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封建的生产关系逐渐发展起来。7世纪时,新罗联合唐朝,先后灭掉了百济、高句丽。676年,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的地区。9世纪时,新罗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赋税日益沉重,许多地方发生农民起义。10世纪,朝鲜半岛重新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称后三国。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废掉高句丽国王自立为王,建立了朝鲜王朝,定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朝鲜王朝是朝鲜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王朝。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结束了朝鲜王朝的统治。

古代朝鲜王朝在政权不断更替的过程中,经济文化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课本小字部分作了介绍,同学课后阅读。这一时期,朝鲜的文化之所以得到发展,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新罗的统一为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二是外来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的影响。

除朝鲜之外,与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日本的历史发展也深受中国的影响。

二、古代日本:(板书)

日本是亚洲东北部的一个岛国,大量的旧石器时代的文物和很多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说明在日本列岛上很早就有人类居住。日本的古代居民除土著居民外,有一部分是从亚洲大陆移去的。远古时代的日本列岛曾一线相连,它的南、北两端与亚洲大陆接壤,一万五千年前才与大陆分离,这种地理条件有利于移民的迁徒。中国史书记载(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曾派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并带五谷、百工和生产工具等东渡日本。这一史实在日本史学界有不同看法,但在日本民间却广泛流传至今,甚至将徐福神化,并经常举行祭祀活动。这一切史实都说明了中华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公元前3世纪到3世纪间,日本从中国、朝鲜传入了青铜器、铁器以及水稻种植和铸造金属的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从而逐步完成了日本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当时,日本列岛上有100多个小国,到曹魏时,同中国通使交往的有30国,其中最大的是邪马台国。3世纪时,在日本洲中部出现了另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大和”。

1.大和奴隶制国家(板书)

2世纪以后,大和成为中国文化输入本洲的门户,亚洲大陆移民也不断移来,促进了当地生产的发展,大和凭借着自己强大的经济势力不断扩张,到5世纪,统一了日本。大和的最高统治者称天皇。在孝德皇统治时期,日本实行了大化改新。

2.大化改新(板书)

①(板)

7世纪时,日本奴隶社会的各种矛盾非常尖锐,政局混乱。一是阶级矛盾尖锐,当时,人们的生活困苦,受到天皇和奴隶主的压迫,人们反抗情绪强烈,阶级矛盾不断激化。二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尖锐,当时,天皇所能直接支配的只限于自己的领土和上面的居民。皇室和奴隶主贵族之间为了争夺劳动力和土地不断进行斗争。这些矛盾、斗争往往又因发生大灾荒而加剧,造成了社会动乱,生产荒废,日本奴隶社会面临严重危机。日本社会的出路何在呢?日本皇帝和一部分留学中国的人,主张仿效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中央集权。645年,皇室和一部分要求改革的贵族发动政变,杀死了掌权的守旧大臣苏我入鹿,迫使皇极天皇退位,拥立孝德天皇,确立了改革派的统治。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孝德天皇的年号是大化,史称大化改新,那么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是哪些?(阅读)

②内容:(板书)

大化改新一方面围绕土地问题进行改革,效仿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班,是分、赐的意思。它规定,土地属于国家,国家每六年按人口把田地分配给农民,田地不得买卖,受田者死后归还。另一方面,改革行政制度,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大化改革使日本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土地、人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天皇成为最高的土地所有者,贵族成为政府的官吏,职务不能世袭,他们的势力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同时,由于实行了班田收授法,班田的农民有了田园、宅地,可以使用山林、池沼,在经济上获得了一定的独立性,成为自由农民。所以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这是其重要意义之所在。

3.意义:奴→封(板)

日本在政治改革方面效法隋唐,在文化上也积极吸收文化的营养,在教育、宗教、建筑、美术、文学等方面,都受到中国影响。(读60—61小字)(看图)《屏风仕女图》所绘仕女体态丰满,充分反映了受中国唐朝绘画风格的影响。空海擅长汉字书法,他的书法手迹《信风帖》,神彩飞扬,笔力刚劲,挥洒自如,是书苑艺术中的珍品。这说明了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之大。也说明了古代中国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是我们引为自豪的。

大化改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很多豪强地主贵族通过各种方法获得大量土地,建立起庄园。随着封建兼并的进行,到10世纪中期,农村大批破产,庄园数量越来越多。国家已无田可班,班田收授法被废除。封建庄园经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统治地位。各地的庄园主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蓄养武士,作为私人武装。武士有佩剑的权利,不从事生产,平时进行训练,一旦主人需要,就要为主人作战,甚至不惜牺牲生命。P61图为武士披甲佩剑,跃马持弓外出训练的场面。武士的力量不断壮大,地位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武士阶层,武士对日本政治产生了很大影响,终于导致了幕府统治的建立。

3.幕府统治的建立(板)

随着武士力量的膨胀,形成了几个大的武士集团,互争权势和领地。12世纪末,天皇封武士大头领为征夷大将军,简称将军。将军的政厅叫幕府。从此,日本进入了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依靠武士作为支柱,自己设置官吏,分掌行政、军事、司法权力,还派人到首都京都监视朝延。幕府实际上是朝延以外的政府,幕府将军掌握了国家大权,天皇成为傀儡,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期明治维新前夕,持续将近700年的时间,幕府统治实质上是军事封建贵族专政。

在封建时代的亚洲,除了朝、日个封建国家外,还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对古代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三、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和扩张(板书)

1.兴起(板书)

奥斯曼土耳其的祖先是突厥族,约5世纪,居住在天山和阿尔泰山一带。6世纪中期,势力强盛,成为横亘亚洲北部的大国。隋朝时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唐朝时,突厥族西迁,一支西迁到小亚细亚,建立了罗姆素丹国;一支留在了中亚西亚,后来也西迁到小亚细亚,投奔了罗姆素丹国,得到了一块不大的封地。13世纪末,奥斯曼成为首领,宣布独立,建立了奥斯曼土耳其国。奥斯曼土耳其是个军事封建国家,以伊斯兰为国教。国家的首领称为素丹,意思为“最有权威的人”,集政治、宗教大权于一身。

奥斯曼土耳其的军事封建性与其土分封制度紧密相联。素丹是全国最高的土地所有者,他把土地封给很多封建主,这些封建主必须率领武装跟随素丹外出征战。图中的土耳其战士跃马持弓,身背盾牌,正在前往战场。奥是个极富军事侵略性的国家。

2.扩张(板书)

(出示《奥……扩张》)奥建国后,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占领了整个小亚细亚,又逐渐渗入欧洲和巴尔干半岛,威胁到已经衰微的拜占延帝国。1453年,攻占拜占延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拜占延帝国灭亡。奥……以君士坦丁堡作为首都,改称伊斯坦布尔,意为“伊斯兰教的城市”。此后,继续扩张,到16世纪,它的领土已从小亚细亚、巴尔干半岛、黑海北岸,延伸到两河流域,非洲北部从埃及到阿尔及利亚的广大地区,成为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17世纪时,版图达到最大规模(读P62关于君士坦丁堡之战的故事)

奥斯曼土耳其的征服对内外都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征服的后果之一是,由于实行严厉的统治和残酷剥削,使被征服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被征服地区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导致人民不断掀起反抗斗争,土耳其的国力逐渐剥削,到了近代,它不但没有力量发动战争,而且成为欧洲列强争夺的对象。后果之二是,奥随着在地中海东部霸权的确立,控制了西亚和里海的重要商路,向过境商人征收重税,阻碍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

[巩固小结]

封建时代的朝鲜、日本和奥,同中国一样,丰富了世界古代历史的内容,这些国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程度上,深受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646年,日本进行了大化改新。676年,新罗统一朝鲜,之后逐步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它们比西方封建制度的确立要早得多,说明亚洲在封建时代处于世界发展的前列,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衰过程,说明仅靠军事征服是难以维持国家和社会的强盛与发展的。

(六)板书设计:

第十课东亚和西亚和封建国家

一、古代朝鲜676

二、古代日本

1.大和奴隶制国家

2.大化改新646



③意义:奴→封

三、奥……的兴起:

1.兴起

2.扩张

(七)作业:大化改新的内容及意义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207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