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012届高考历史学业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专题复习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2届高考历史学业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专题复习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1.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了解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5.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制定: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

(2)内容: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还规定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3)意义: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是新中国初期政府的施政纲领)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制定: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2)内容

①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3)性质、意义:

①这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②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2)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初步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结束,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继续存在,它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1)建立依据:

①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为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发展。

(2)确立:1949年的《共同纲领》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完善: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体现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3)意义:

①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行了民族平等;

②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了解1982年我国宪法修订的情况

1.1982年,通过了全国人大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部较完整的宪法,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祖国统一大业

1.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2.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

3.了解《告台湾同胞书》和“九二共识”以及海基会和海协会的交流情况

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目的:为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2)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构想,获得大会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基本政策。)

(3)含义:“一国”指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两制”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意义:体现了实事求是原则,它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指导方针。

2.香港、澳门的回归

(1)香港的回归

背景:a.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的发展

b.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回归:1984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2)澳门回归:1987年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3)回归的意义

a.对港、澳: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b.对中国:标志着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进了重要的一步。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

c.对世界: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为世界和平作出了新的贡献。

3.《告台湾同胞书》和“九二共识”以及海基会和海协会交流情况

(1)《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首次宣布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方针

(2)“九二共识”: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在香港达成坚持1992年达成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

(3)1993年汪辜会谈。

相关知识

2012届高考历史学业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复习教案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新中国的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1.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了解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

(1)背景: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

(2)政策(总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3)基本方针:

①“另起炉灶”:

含义: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国民党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意义: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含义: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意义: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③“一边倒”:

含义: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

意义: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过程: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一致同意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以及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2)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意义:

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基本准则。(新中国国外交走向成熟的标志)

3、日内瓦会议 

(1)目的: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2)时间:1954年

(3)特点: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4)结果: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4.万隆会议

(1)时间、地点: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2)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3)会议障碍:帝国主义对会议干扰破坏,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分歧。

(4)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会议的圆满成功)

(5)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和更多的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二、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方面的重大成就

1.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美、中日建交

3.认识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1.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

①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②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壯大和要求

③美国长期以来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2)時間:1971年,第26届联大

(3)意义: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它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背景:美国:(1)中国国际地位提高(2)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

(3)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

中国:(1)苏联威胁(2)为解决台湾问题

过程:(1)1971年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友好交往的大门

(2)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上海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关系的缓和,成为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取得突破的关键)。

(3)1978年12月《中美建交公报》发表;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美两国实现了关系的正常化

3.中日建交

(1)直接原因:中美关系的缓和

(2)田中角荣访华: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决定两国建交。1973年中日两国互派大使。

4.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1)中美、中日关系改善,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2)国际上出现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局面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要的外交活动

1.了解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理解上海合作组织

1.中国在联合国中的重大外交活动——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

(1)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2)参加联合国的栽军

(3)2000年,江泽民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在中国的倡议下,五大常任理事国的首脑举行了历史上的首次会晤。

2.“上海合作组织”

背景:(1)面对全球化趋势,世界各国都在加快区域合作步伐。

(2)冷战结束后,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活动日益猖獗,严重威胁各国安全与稳定。

目的:发展与周边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

成立:2001年,中国提议成立。

成员国:中国、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性质:欧亚大陆新型区域多边合作组织

宗旨: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

上海精神:“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影响:(1)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经济合作,起重要作用。

(2)维护和加强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

(3)推动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012届高考历史学业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复习教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2012届高考历史学业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复习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1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了解先秦时期的王朝变迁;

(2)理解分封制、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知识梳理

一、先秦的王朝变迁

1、约公元前2070年,(填人物)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夏王朝。

2、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建立上朝。

3、公元前1046年,(填人物)灭商,建立西周。

二、分封制(内容、分封制的对象诸侯的权利、诸侯的义务、分封制的作用)

1、分封制的内容:土地及人们分封给诸侯

2、诸侯的主要成分:周王室成员、功臣和先朝旧贵族

3、诸侯的权利:世袭统治权、领地内再分封

4、诸侯的义务:定期朝贡、拱卫王室、提供军赋和力役

5、分封制的作用: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理;

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三、宗法制

1、含义:宗法制是按照父系血缘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核心: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3、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和团结;

★考点2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2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了解秦的统一;

(2)了解始皇帝的来历和秦朝的三公;

(3)理解郡县制的建立和作用;

(4)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

一、秦的统一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终于结束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王朝。

二、皇帝制度与三公九卿制度(中央制度)

1.来历:秦始皇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2.皇帝的地位及权力: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3.三公的职责: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治事务;

太尉:主管军事;

御史大夫: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系统。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郡县制的建立: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2.郡县制的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3.郡县制建立的影响: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对中国地方制度的演变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四、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

积极:

1.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完善和加强。

2.有利于集中力量完成一些重大工程和实施一些重要措施,从而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3.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社会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4.有利于国家统一决策,提高行政效率。

消极:

1.中央集权制度下形成的君主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和政治腐败,激化社会矛盾。(农民起义)

2.为维护君主专制而推行的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往往会摧残文化,(焚书坑儒)。

★考点3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了解汉朝的郡囯并行制;

(2)理解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3)了解宋朝分割宰相权力的举措;

(4)理解元朝的行省制;

(5)理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一、汉朝的郡囯并制

1.背景:刘邦为吸取秦朝孤立之败,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实行分封制,实行郡国并行制;。

2.影响:随着诸侯王的势力不断增强,割据一方,开始形成分裂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央)

1.三省的名称、职责、运作顺序:

中书省(负责草拟文件)——门下省(负责审批文件)——尚书省(负责执行)。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2.六部的名称与职责:礼部(主管礼仪)、吏部(主管官吏)、户部(主管户口)、工部(主管工程)、兵部(主管军事)、刑部(主管刑法)

3、影响:

(1)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2)客观上减少了行政失误,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

(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三、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

宋朝为制约宰相,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

四、元朝的行省制度(地方)

1.行省的设置:元朝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直辖河北、山东、山西),以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此外还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2.行省的权力:最高地方行政区的名称,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

3.行省制度的意义:

(1)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省制的开端;

五、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魏晋:采用“九品中正制”(依据门第出身作为选官的标准)

3、隋唐:科举制。

(1)过程: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完善。

(2)意义: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的来源,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加强了中央集权,并被历朝沿用。

★考点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2)了解清朝设立军机处;

(3)认识明清时期君主制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废丞相、设内阁

1.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始设殿阁大学士帮助处理事务

2.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

3.内阁性质:非法定的行政与决策机构,是皇帝的內侍机构。

二、清朝设立军机处

1.设立: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始设军机房,不久改名军机处。

2.特点:①军机大臣均由皇帝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之手;

②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较高;

③政治决策封闭性特征明显。

3.作用: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三、明清时期君主制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方面,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束缚了社会生产力,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考历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


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单元测试

1.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1949年《共同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是()

A.规定的国家政体不同B.只有宪法才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C.规定的社会形态和体现的原则不同D.表现的阶级属性不同

2.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C.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D.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3.“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毛泽东主席最早提出此方针时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②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④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正遭到严重破坏。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4.新中国成立,是中国“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新型人民民主制度的最终确立是在

A七届二中全会B1949年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C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七千人大会

5.某导演创作了一部电视片《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下列题材,可以入选该片的有()

①历史新纪元——开国大典

②以和平代替武力——《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③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阶段

④不结盟——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开端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③

6.新中国建立后,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开展,这在当时人们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例如:钱红卫、孙建国、李援朝、周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这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排在第三位的应该是:

A.孙建国B.周跃进C.李援朝D.钱红卫

7.下面是一副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现场公布的春联:上联:二十四时节气,乾坤竞秀;下联: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横批:天人合一。建国以来我国为实现“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的措施有:

①实行民族平等、民主、团结三大原则②建国后立即实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落实民族政策、宗教政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

8.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2008年12月11日上午在南宁召开,周永康率中央代表团出席了庆祝大会。周永康在致辞中表示,自治区成立50年来取得的巨大进步,离不开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列对这一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A.我国现在的五个省级自治区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

B.我国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长期以来的根本政治制度

D.1954年宪法确认在各民族聚居的地区都可以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9.邓小平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表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构想是

A.武力统一B.一国两制C.一边一国D.一中一台

10.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日益丰富。‘一国两制’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生命力。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下列关于“一国两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A.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为一国两制的提出开了好头

B.1982年,邓小平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C.1984年,一国两制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D.“一国两制”适用于港澳台问题、也可为他国统一提供借鉴

11.“振甫先生致力于两岸关系凡一十四年,夙慕屈平词赋,常怀国家统一,私志公义,每与道涵相契。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一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

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两度提及的“九二共识”指的是

A.和平统一祖国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一国两制”原则D.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12.自连战访问大陆“破冰之旅”后。两岸关系发展迅猛。2008年终于“梦园两岸三通”。此前党和政府为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提出的基本方针(2008年12月15日,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全面启动,宣告两岸“三通”时代来临)

①和平统一②一国两制

③九二共识④一个中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③④

13.《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一外交政策?

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D.“一大片”

14.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教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文中的“礼物”指的是()

A.苏共将派代表到西柏坡B.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D.苏联援助中国实施“一五”计划

15.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求同存异”、“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16.右边的漫画反映了

A.中美关系的缓和

B.中美关系的对抗

C.中美关系的破裂

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17.下图所示历史事件的重要背景是B

A.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美关系缓和

C.中苏关系正在得到改善 D.“文化大革命”结束

18.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国参加第一次亚非会议②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④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⑤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

A.②⑤①④③B.①②③④⑤C.③②⑤①④D.②⑤①③④

19.新中国成之初,美国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中国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加入社会主义阵营;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逐渐改善了同美国、日本的关系;改革开放后,中国还积极参与周边的区域国际组织,如1993年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6年到2001年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始终坚持

①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原则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对外开放政策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0.握手礼是当代世界大多数国家通行的见面礼。以下一组握手照片中不反映外交礼仪的是()

A.毛泽东与田中角荣B.周恩来与尼克松C.邓小平与欧共体主席D.胡锦涛与连战

二、非选择题

21.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以下是三个历史片段,试透过现象发现过去时代的特性,从而解读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文明。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

材料一第5表死者的遗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3、8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果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果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1)《十二铜表法》的出现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

(2)你认为这些法律规定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请举例说明。

材料二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摘编自美国1787年宪法

(3)美国的1787年宪法体现的政治原则是什么?

(4)该宪法起到什么作用?

材料三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1954年宪法是哪次会议上制定的?该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

(6)该宪法确定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同是中国人”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信赖极大地促进了随后台湾与中国大陆的经济关系的迅速扩大。正如台湾的一位谈判代表所说,台湾人和大陆人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并为彼此的成就而感到自豪。……据报道,1993年,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144亿美元,2万家台湾企业在大陆的投资约在150亿-300亿美元之间。台湾越来越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陆,其成功也日益依赖于大陆。一位台湾官员于1993年说:“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大陆的廉价劳动力对面临着岛内劳动力短缺的台湾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主要的吸引力。

——(美)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二香港中评社2009年1月17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可以预料,奥巴马执政之初,将主要延续小布什第二任期的对台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内涵是,以保持台海局势的相对和平为直接目标,以反对两岸“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为措施,实现维护美国对两岸关系的介入和影响。

材料三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后举行的记者会上深情地说: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我真心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想到台湾各地去走、去接触台湾同胞。虽然我今年已经67岁了,但是如果有这种可能,到那时即使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促使海峡两岸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美国现阶段的对台政策。民主党人奥巴马当选总统后却延续了共和党人当政时期的政策,这说明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温家宝总理的一席话?1987年以来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的发展有哪些突出表现?

23.材料一1949年12月美国政府宣布“运用一切努力防止中国共产党人从非苏联的来源获得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物资与装备。’1950年12月美国政府要求“所有希望向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出口任何商品的个人和公司必须申请出口许可证。”1951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巴特尔法》,规定违反禁运条例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的国家,美国将停止向其提供援助。

——《中美关系史1949—1972》

材料二美国总统杜鲁门认为台湾是“一块由于盟军在太平洋的胜利而从日本手里接收过来的领土。像其他这样的土地一样。它的法律地位在国际上采取行动决定它的前途之前是不能确定的”。

……1971年9月22日,美国同日本国一起向联合国大会提出了关于中国代表权问题的提案,既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权,又确认“中华民国”继续拥有代表权的“双重代表权”提案。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材料三:以下两幅照片记录了中美两国领导人在不同时期的会晤,读图后请回答:

材料四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重申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放台湾问题的关心。考虑到这一前景,它确认从台湾撒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在此期间,它将随着这个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逐步减少它在台湾的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

——《中美联合公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四图1中中美两国的领导人分别是谁?他们的这一历史性握手对两国关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后两国何时正式建交?

(3)材料四反映出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依据是什么?

(4)图2中布什与胡锦涛会晤时表示: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没有变化。那么,自两国建交以来美国的这一立场是什么?

(5)结合中美关系发展的风雨历程,你认为未来两国关系怎样才能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

24.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连战先生从台北出发,先后到达祖国大陆的南京、北京、西安、上海等城市,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双手终于握到了一起,并发表了“三项体认”和“五个促进”的新闻公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和平之旅”的第一站南京,刚下飞机的连战说:“对中国国民党来讲,南京是一个具有历史连接、感情连接的地方……是‘国父’以及创党总理中山先生的陵寝所在地……”

(1)回答:

①请写出中山先生在南京所创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名称。

②为了巩固共和制度,中山先生颁布了《临时约法》。指出《临时约法》的重要历史意义。

材料二:党史研究专家李新在《国共关系七十年序》中指出: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举足轻重的两个政党。从本世纪20年代以来,国共两党经历了两次合作……国共两党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

(2)回答:

①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国共两党实现了首次合作。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当时国共两党共同领导了一场什么革命运动?简述这场革命运动的重要意义。

②1937年,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制造了什么事变?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国共再次携手合作。请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对中华民族有何意义?

材料三: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新闻公报

(3)回答:“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目前,祖国大陆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材料四: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问题是振兴中华民族,争取国家的独立、和平、富强、屹立于世界先进国家之列。这可以说是两党的共同的根本利益。

----唐培吉等著《两次国共合作史稿》

(4)回答:结合材料四扼要指出国共两党有什么共同利益?从七十多年来的国共两党关系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根本的不同还是在于二者规定的国家性质不同,体现的阶级属性和原则有相同的部分,二者都有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答案:B。

解析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1954年召开的,A、D项与这个时间都不符;而由材料中的材料中的“里程碑”可以看出,B正确,C不正确。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和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的史实。首先可根据材料中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判断出时间为1956年,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在1954年第一届人大召开时就已结束;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严重破坏是在十年文革时期,故而①、④均不正确,所以答案为B.

4.答案:C

5.答案:A

6.答案:B

解析:四者的顺序依次是:孙建国(1949年)、李援朝(1950—1953年)、周跃进(1958年)、钱红卫(文革),排在第三位的是周跃进。

7.答案:D

解析:“和睦同春”即党的政策措施。

8.答案:B

解析:内蒙古自治区是1947年成立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各民族聚居的地区并不是都可以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故ACD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目的在于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B是正确的。

9.答案B

10.答案:B

11.答案B

12.答案:.B

13.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的“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综合分析便可以判断出正确答案。

14.答案B

15.答案:D

16.答案:A

17.答案:B

解析:图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其重要背景是中美关系缓和,所以答案为B

1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比较分析能力。①是1955年,②是1953年,③是1971年,④是1972年,⑤是1954年。)

1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时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是一个国家一切外交活动的根本目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我国自建国一刻起就始终奉行的对外关系的总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与印度、缅甸在1954年提出来的,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中苏建交是在1949年,此时还没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对外开放政策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据此答案可判断为A.此题易错项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答案:D

21.(1)《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法律条文比较明晰,审判、量刑都有法可依,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2)不能完全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如“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就是明显的不平等。(也可以举其他例证)

(3)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4)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它保障了美国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2.(1)两岸民族认同感的亲情;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发展优势可以互补;台湾地区与美国经济联系的逐渐减弱。

(2)政策:维持现状(或不独不统)。(1分)说明:两党制定政策都是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重要性;当前美国遭遇经济危机,需要中国共同应对危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3)表达他对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热爱祖国的情感,大陆对改善两岸关系的最大诚意。

表现: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海基会和海协会商谈达成九二共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通”

23.(1)表现:封锁中国;分裂中国台湾,制造两个中国.原因: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社会制度(或意识形态)对立。

(2)毛泽东和尼克松,1979年

(3)转变:结束敌对关系(或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依据: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承诺减少和最终撤出美国在台湾的军事力量和设施.

(4)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5)中美关系存在着矛盾和摩擦,在曲折中发展。中美经济的互补性很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两国需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团结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24、(1)①名称:中华民国。②意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2)①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这标志着国共首次合作的实现。运动:国民革命运动。

意义:它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②事变:卢沟桥事变。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正式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意义: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最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3)内容:“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共同利益:振兴中华民族,争取国家的独立、统一、和平、富强、屹立于世界先进国家之列。启示:国共两党的关系极大程度地左右着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几十年的历史反复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度的比较
(1)二者的经济基础不同。前者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后者则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度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从形式看有某些相似之处,都是由定期选举产生的代表或议员组成,都是属于一种间接民主,即代议民主。但是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2)行使权力的主体不同。人民代表代表人民利益,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体是人民。西方议会制是协调资产阶级内部利益关系的场所。议员虽也由选举产生,但议员不对选民负责,不受选民监督,选民无权撤换议员,议员都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
(3)二者的权力和活动原则不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原则,是立法机关,同时又有权组织行政、审判、检察机关,这些机关受它监督,对它负责。人民代表大会除了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外,不受任何国家机关的制约。所以,人民代表大会处于全权性的地位,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西方议会制一般是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组织起来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互相制约,彼此平衡,以便协调和平衡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的利益,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2.正确认识新时期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发展,但它的发展还不充分,还需要大力建设。原因有:①由于我国现实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在比较落后的经济文化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发展过程中又经历了很大的曲折;②旧中国留下的封建专制影响多,民主法制意识少;③还有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影响,要完全清除它们需要一个过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加快民主政治建设,就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之间的关系。
具体说来,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二者密不可分。民主必须法制化,法律必须保障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化、法制化的统一。也就是说,只有在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同时,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增强法制观念,才能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3.“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的关系
(1)两者的关系: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
(2)两者的区别:①设立的区域不同:特别行政区是在港、澳、台设立的,而民族自治区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的。②自治程度不同: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自治权”,民族自治区有“一定的自治权”。③社会制度不同:特别行政区坚持资本主义制度,民族自治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④解决的问题不同:特别行政区是为实现中国和平统一而设立的,民族自治区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愿望设立的。
3.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历史根据:①公元230年,三国时吴王孙权派遣将军卫温率水军到达台湾;②隋朝时,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前往台湾;③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和澎湖岛,从此,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④1661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1683年清政府进军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⑤1885年,清政府正式将台湾建为行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
(2)法律依据:在法律意义上,中国对台湾拥有不容争辩的主权,台湾属于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国内法来讲: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明确指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反分裂国家法》规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决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
从国际法来看:①《开罗宣言》中规定日本侵占的包括东北三省、台湾、澎湖列岛在内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②《波茨坦公告》进一步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③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中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8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④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证明世界上最权威的国际组织承认了“一个中国”的原则;⑤与中国建交的国家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组成部分。


一、选择题:
1.(2010湖南省桃源一中高三模拟)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那么1949年按中华民国纪年
法应该是民国年?是农历什么年?
A民国38年已丑年B民国37年已丑年
C民国37年丙子年D民国38年丙子年
:选A。文化史的积累,民国纪年,问公元多少年是民国几年时,则用减1911得出.如问1917年为民国几年时,则为1917-1911=6年,反之则为加1911,或用后面的数字减去1912再加上1,反之则相加后再减去1。天干地支纪年法的方法可参考所发的复习资料上的解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中,有三名民主党派,分别是民革的宋庆龄、李济
深和民盟的张澜。这说明中央人民政府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府B.民主联合政府
C.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轮流执政的政府?D.实行多党制的政府
:选B。新中国政府的人员组成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团结建国的精神和政权特色。
3.60年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油画《开国
大典》再现了开国盛典这一历史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作品属于革命历史
②画家吸取了传统山水画的特点
③开国大典举行时中国大陆已经全部解放
④毛泽东在盛典上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选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开国大典时全国还有很多地方没有解放,如西藏、海南等地区,排除③项;另外该油画肯定不是吸收山水画的特点,因为山水画注重意境,而该油画则是写实,排除②项;能力型题目,中等难度
4.“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治经济活动的
法律依据是
A.1954年宪法B.民主革命纲领
C.七届二中全会决议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选D。《共同纲领》在1954年前在我国是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是我国政治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
5.今年10月1日,举国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新中国的成立影响广泛而深远,其中有
①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②进入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
③为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④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D.①
:选A。四个选项都符合。
6.与“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显著特点是
①规定中国国体发生了根本性变化②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在中国首次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④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选D。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能力。与“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显著特点是: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③在中国首次提出“主权在民”思想的是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我国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的最大不同是
A.前者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后者是外国人当家作主
B.前者享有高度自治权,后者享有完全自治权
C.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后者实行资本主义
D前者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后者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选C。本题考查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A的外国人当家作主不正确;B.的享有完全自治权不正确;C、D项相比,D是意义,C是性质,只有C项符合要求。
8.某课题组在探究“社会主义运动”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错误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十月革命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D.开国大典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选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9.(2010山东省威海市高三模拟)某课题组在探究“社会主义运动”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
你认为错误的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开国大典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十月革命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选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10.有位国家领导人曾经这样评价某次会议:“这是中国光辉灿烂的人民的新世纪的开端。这是全中国人
民空前大团结的会议。这个会议宣告了旧中国的永远灭亡和新中国的伟大诞生。”该会议: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代行全国人大职权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④确立了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①②B.①②④C.③④D.①③④
:选A。这次会议根据材料“宣告了旧中国的永远灭亡和新中国的伟大诞生”即可看出是新政协的召开,这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11.“文革”结束后,巴金第一个提出建立“文革”博物馆的构想。他说:建立“文革”博物馆,这不
是某一个人的事情,我们谁都有责任让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牢记十年惨痛的教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和政府吸取“文革”教训所采取的重大措施有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改进政治协商制度③提出“依法治国”理念④推进城乡基层民主建设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选A。结合文革的历史教训分析即可。
12.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人
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个“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选C.根据外国记者“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的描述应该实行的是直接选举领导人的方式,因此选C项。
13.村民选举是我国农村自治的基础环节。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
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选举还培养了农民参与民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和素质。这一事实表明村民选举
A.开辟了直接选拔政府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B.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
C.使农民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使农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选B.该题以村民选举村委会的具体材料考察学生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认识。村级民主选举是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举措,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故选B。我国是人们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们有权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担不是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我国的人们代表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故不选ACD。
14.“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空前的践踏,最主要的表现是:
A、宪法成了一纸空文,公民的基本权利都失去了保障
B、造成了一大批冤假错案
C、公检法无法正常工作
D、各级各部门遭到夺权风暴的袭击
:选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母法,是民主法制的最大保障。
15.中国共产党确立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是在
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革”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选D.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提出了与各民主党派的“十六字”方针,属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16.下图是2009年8月28日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20年县庆的部分场面。全县人民载歌载舞,张灯结
彩,沉浸在无比的喜悦和对党的民族政策的感激之中。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
A.中共中央政治局制定的B.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
C.国务院和中央民族委员会制定的D.宪法规定的
:选D.要分清各部门的职能,政策的制定要通过人大制定的宪法做出规定。
17.一位村长说:“现在做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
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你更得对百姓负责。”以上村官任职的变化与哪一制度的实行有关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选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激发了广大农民的政治热情,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18.《秋菊打官司》的主要故事情节是: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了劳
动能力后,她历经艰辛,最终把村长告上了法庭,村长终被拘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反映了秋菊运用法律手段,捍卫了自己的合法权利
B.它反映了当时实行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C.它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了
D.它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选B.材料并不能表明村民自治制度。
19.邓小平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中指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
况提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A、国际社会想干扰中国收回香港B、国际社会一致认可“一国两制”
C、“一国两制”方案在联合国得以通过D、“一国两制”对解决国际争端有借鉴作用
:选D。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一国两制”方案的付诸实施,这个事例可能为国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20.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下面两图的转
变,可以说明

①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
②中国政府统一台湾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③中国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④中国政府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D.①③④
:选C.课本知识再现

二、非材料题:
21.(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二伯里克利讲道: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使我们心悦诚服。
——伯里克利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时的演讲

材料三近代主要政体形式,如右图
材料四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中所述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它与材料二揭示的政治制度有何本质区别?(3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的两种政体体现了哪些民主内涵?(4分)
(3)据材料四,分析毛泽东的言论体现了新中国的哪项政治制度?(2分)
(4)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给你有何启示.(3分)
解析:
第一问中,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是指唐朝三省六部制,与材料二的本质区别当然是民主与专制的区别;第二问中,从材料图示我们可以看出民主制度的一些基本制度;第三问中,从材料即可知道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中外不同发展模式表明不同文明可能适合不同的民主模式,民主制度建设必须适合本国的实际情况等。

答案:
(1)特点: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材料一所示政治制度的实质是封建君主专制,材料二反映的是奴隶制民主政治。(3分)
(2)选举制,任期制,集体领导的议会制,比例代表制(4分)(4分)
(3)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2分)
(4)尊重不同的政治文明;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政体,不能照搬别国模式;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3分)

22.(13分)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六十华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1)“破坏一个旧世界”的含义指什么?毛泽东在这方面有什么独特贡献?(3分)

材料二客观的回顾中国1949年后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中发生的社会变迁,可以明确划分出三个相互衔接的时代脉络:
一是革命立国时代。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开创了一个新的国家政体,为建立和巩固政权,所走过的时光;
二是改革建国时代。这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经过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确立并实现中国经济繁荣与快速发展的新经济体制的时代;
三是和谐富国时代。这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共产党人,励精图治,承先启后,以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为主旋律,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契机,开启的中国走向全面富裕的时代。
——摘自《学习时报》
(2)1953—1957年是新中国的重要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属于材料中的哪个时代?列举下列方面的史实论证材料所归纳的该阶段的时代特征。(7分)

序号方面举例
1政治制度
建设

2经济建设
热火朝天

3外交成就
突出

材料三1979年以来,中国的发展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陈东升《大国崛起的中国模式》
(3)试例举1979年以来中国发展所占的“天时”因素。(3分)

解析:
第一问中,毛对旧世界的破坏主要是开展反帝反封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独特贡献当然是指思想理论财富即毛泽东思想;第二问中,我们结合所学知识把握时间1953—1957即可;第三问中,“天时”应该是指国际环境,指出80年代以来有利于中国建设的重大历史事件即可。

答案:
(1)破坏: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推翻三座大山、结束国民党独裁统治,等等,言之成理即可)。(1分)
独特贡献:形成毛泽东思想(或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分)
(2)阶段:革命立国时代。(1分)
史实:政治制度——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区域自治制度,初步构建起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分)
经济建设——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实现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一五计划,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系。(2分)
外交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一次以五大国的分身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参加万隆会议发挥重要作用等)(2分)
(3)天时: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两极格局的解体;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兴起和扩展;亚太经合组织代表的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任答3点即可,3分)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1995.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