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诵读:风”,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jab88.CoM古诗诵读:风
教学目标1、能在古诗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解、能、竿、斜”4个生字。
2、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体会风给自然万物带来的种种变化。
4、欣赏现代诗,并能进行说话训练。
教学重点和难点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背诵古诗
教学媒体多媒体、录音机、识字卡片
课前学生准备预习古诗
教学流程一、谜语引入,揭示课题
师: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猜个谜语。它是一种自然现象,它能吹落秋天的树叶;能吹开二月开的花;掠过江面的时候,可以掀起千尺高的大浪;如果吹进竹林,又会使千万竿翠竹被倾倒。它是什么呢?
生:风
师:是啊,在我们的生活中风看不见,摸不着,可却无处不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唐朝诗人李峤的古诗《风》。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听录音,想想风吹过的哪些事物,去过哪些地方?(吹落树叶,吹开春花、吹过江面、吹过树林)
2、听老师读古诗,找出生字,圈出来
三、自学生字
1、出示生字
2、“解”让学生编字谜
3、“能”字说一句话,你能干什么?
4、“竿”:积累竹子头的字
5、“斜”找反义词。注意这个字的第二笔是点。
四、品味古诗
1、诵读古诗(指名读、开火车读……)
2、出示:解落三秋叶
(1)这是什么时候的风?为什么?
(2)小组读
3、出示:能开二月花
(1)这又是什么时候的风?
(2)指导朗读
4、出示: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这时候的风是怎样的风?
(2)指导朗读,读出气势。
5、背诵古诗
五、欣赏现代诗,练习说话
1、读叶圣陶的《风》
2、在生活中你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风的存在?
3、练习说话并交流
板书设计
本课小结
反馈教学效果的作业

小编推荐

古诗诵读石灰吟


古诗诵读石灰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石灰吟》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传说这是于谦12岁时的作品。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局的含义。“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练读这一句。

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练读这一句。 

(3)悟诗情。

师: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这首诗借石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C.朗读全诗。

板书设计:

石灰吟要留清白在人间

古诗诵读渔歌子


古诗诵读渔歌子
教学目标:
1.学会《渔歌子》中的3个生字。
2.朗读《渔歌子》。
3.理解《渔歌子》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4.能对《渔歌子》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检查《江南春》背诵情况。
二、学习《渔歌子》
1.简介作者。(可以播放视频)
2.解题。渔歌子,词牌名。
3.自学。
(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4)全班交流。
①指名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问难质疑,可以补充、更正,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②学生看图描绘这首词所描写的景物。
③教师小结: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红色的桃花点缀其间,色彩本来极其鲜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笼罩,却又呈现出迷迷蒙蒙的意境。同柳宗元《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的孤寂与冷峭相比,这首词所表现的平和与怡悦,自然别有一番韵致。
(5)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三、学习生字
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记住字形的。
2.教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蓑”字。
四、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能够背诵的就把两首词都背下来。
2.请你为其中的一首词配上一幅彩色画,可以画图画、水彩画、油画棒画、彩笔画,爱好画画的同学,请用你的画来向人们展示江南的美景吧!
附:板书设计
3词两首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四、作业设计——探究活动
1.自学自解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江南春》和宋代诗人苏轼的诗《惠崇春江晚景》,也可自己选择描写春天的诗词来学习。
2.同学之间交流自学情况。
3.读一读、背一背。

古诗《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首诗是二年级的课外古诗。诗题为《风》,唐代著名诗人李峤写的。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诗文中无一“风”字,但诗句却句句写“风”,而且生动、夸张,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及爱自然、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识字4个,巩固多种识字方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及爱自然、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儿童学习古诗,很容易背诵,但不容易记住字词,更不容易理解古诗意境,应由浅入深,逐步提高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是带来了一位老朋友,(出书风娃娃的图片)它是谁?生:风娃娃。

2、谁知道风娃娃会做哪些事?生自由说。

3、风娃娃的本领可不止这些呢!它能让树叶从树上落下来,能让春天的花儿开放,吹过大江,它能激起千层巨浪,穿入竹林,它能使千万根竹竿倾斜。唐代诗人李峤就写了一首以《风》题目的小诗。(出示古诗)(板书课题、朝代、诗人)请大家大声地读两遍。生读题。

请自己读一读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宝宝,可以先写下来,请教同学或者华老师。

二、读通诗文,认识字词

1、你们有那些字不认识,举手告诉老师。生汇报,师板书。

2、有不懂得就提出来,真是个好学的孩子,老师也有几个不认识的字需要请教大家,(出示生字:解、斜、竿、能)

3、谁来帮帮忙。生1拼读,师板书拼音。

4、读的真好,请你当小老师。生1带读。我问一起来感谢这位小老师。这些字都认识了吗?我们一起来读读。生齐读生字。

5、拼音宝宝不见了,你还会读吗?请2个学生认读。再请男生读。

6、光会读还不行,得记住他们,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生1:我用编字谜的方法记住了“竿”,竹子干了,就是竿。谁能给他组组词。生组词。生2: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了“斜”,“多余”的余加“斗争”的“斗”就变成了“斜坡”的“斜”。除了斜坡,你会组什么词?生组词。生3:我用讲故事的方法记住了“能”。谁来组词。生组词。

看同学们见得这么好,老师也来编个字谜,“我有一角钱,买了一把刀,杀了一头牛。猜猜看。

生:解。请你给他组个词。生组词。

7、其他小朋友记住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请美丽聪明的女生先来读一读,男生就坐着当认真倾听的小绅士吧。女生读。真好听,我们一起来读读。齐读。

8、字宝宝躲进古诗里了,现在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自己先读一读。请你来读一读,其他小朋友当文明小听众。生1读古诗。请你评一评。生2评。你来读一读。生2读。

9、老师也想来读。请你们边听边拿起笔划节奏。

解落三秋叶——稍快、高

能开二月花——慢、柔

过江千尺浪——快、高

入竹万竿斜——后三个字一点一顿

生划节奏。

10、谁想来读读。请你——生1读。请你评一评。那你觉得应该怎么读?你来读一读。生2:…谁来挑战他们?请你——生3:,请你评一评,那你觉得应该怎么读?你来读一读。生4读。读得真好,请大家把掌声送给他们。相信你们的朗诵会更美妙,一起来。齐读。

三、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1、同学们累了吧,咱们轻松一刻,放轻松,边听音乐,边欣赏美景吧。(播放图片)

2、美吗?(定格在图一)请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生边看图边说。谁能用一句诗来描绘。(解落三秋叶)对吗?一起来读读。

3、(图二)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用一句诗来表示吗?(能开二月花)

4、(图三)你看到了什么?可以用那句是来说明,大家一起说,(过江千尺浪)

5、(图四)你感觉到了什么?诗中哪一句说的就是这番景象?(入竹万竿斜)

6、(四图配诗齐现)我们一起来品读一番。齐读。

7、为了更好地了解诗意,老师请来了小帮手,(点出注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你们选一幅自己喜欢的景象,借助注释,把对应的那句诗的意思说给同桌听。

你喜欢哪幅图,这句是讲了什么?

他说的对吗?请同学们边想着这美景边读。

……生说,(师分别板书:落——叶、开——花、掀——浪、斜——竹。)

8、美吗?请女生美美地读一读古诗。

温暖的春风轻柔的吹过我们的发梢,舒服吗?请男生舒舒服服的读一读。

炎热的夏天不是传来阵阵微风,爽吗?请1、2组爽快地读一读。

秋天漫步在街道,迎面吹来凉爽的风,凉快吗?

请3、4组凉爽的读一读。

你们喜欢这风吗?我们一起欢喜地读一读。

9、诗人喜欢风吗?他写这首诗就是想表达他对风的喜爱之情。(边说边板书)

10、请你来当诗人李峤,为我们朗诵一番。我发现不少同学已经背得出来了,请个小朋友带着喜欢之情背一背。男女生比赛背。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11、风娃娃,也很喜欢你们,瞧,还带来了礼物,(拿出枫叶字卡),读准了字,他就是你的了。

四、作业

同学们这么喜欢风,课后别忘了去搜集关于风的词语和诗句哦。

板书设计:

唐-李峤

落——叶

开——花

掀——浪

斜——竹

表达了诗人对风的喜爱之情。

〖教学反思〗

1、抓住低年级学生特点,图文结合,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朗诵古诗。

2、借助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比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曾体验到的风,是为了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对风的认识和体验,来帮助理解诗文。

3、教学中,时刻要牢记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并非某个知识点。比如在生字时,老师不急于告诉学生如何记字,而是让学生自主识字,为学生以后识字培养了良好的习惯。

〖案例点评〗

本课教案中教师通过已学知识风娃娃唤起学生对生活中“风”的记忆,为学生学习做好了铺垫。学生听读课文,识认生字。爱动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发掘教材中生动有趣的素材,在课堂中不仅让学生的天性得以展现,而且使学生自觉进入思考的状态,有利于学生乐学情感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

古诗诵读:《悯农》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古诗诵读:《悯农》,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诵读:《悯农》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

2、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古诗的意思。

3、会背诵课文。

4、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养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吃的米饭哪里来的?

看课文插图。你们看,我们吃的米饭就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劳动出来的。(出示课题《锄禾》)

2、教学“锄禾”。禾:禾苗,各种作物的幼苗。(插图上画的是玉米苗。)

锄:翘舌音。不要读成“cu”,左中右结构,锄头的锄,课文中指的是动作。

谁能说说“锄禾”的意思?(课文中指农民除草、松土)。

农民为什么要为禾苗除草、松土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结合观察插图,想想这首古诗告诉我们什么,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讲读诗句,学习字词,理解内容。

(1)看图。农民伯伯是在什么时候锄禾的?你从哪里看出来?

读一读“锄禾日当午”。理解“日当午”的意思:太阳当头照,正是中午的时间。

看看图,自由说说,想想“锄禾日当午”的意思。

(中午,烈日当头照。农民伯伯却在地里给禾苗除草、松土。)

(2)仔细看图,你从哪里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他热的满脸通红,口干舌燥,汗水不断

的从脸上一滴一滴的淌下来,滴到禾苗地下的泥土里。)

读一读“汗滴禾下土”,讲讲“汗滴禾下土”的意思。(农民伯伯热得汗水一滴一滴,不断的滴到土里)

(3)农民种粮这么辛苦,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想法。)

读一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谁知盘中餐”:有谁知道这碗里的饭是从哪里来的?

读一读“粒粒皆辛苦”教学“粒”“皆”“辛苦”

谁能说说“粒粒皆辛苦”的意思: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的来的。

(4)朗读课文

(5)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用生字卡片巩固、复习字词。

5、用自己的话讲讲整首古诗的意思。

(1)同桌一个读诗,一个释诗。在交换。

(2)指名讲讲整首诗的意思,(说清楚,说通顺。)

6、指导朗读。

7、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

(农民种粮很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爱惜粮食。)

8、平时你是怎么爱惜粮食的?(正面教育学生,表扬学生中爱惜粮食的好人好事。)

9、背诵课文。(形式多样)

10、总结谈话。

这首诗讲了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爱惜粮食。

古诗诵读•秋思


古诗诵读秋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反复诵读,感悟、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优美。
2感受浓浓的亲情,珍视与亲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古诗,感悟、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抓住诗中所写的日常生活片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今天,我们切合时宜地来学习一首和秋季有关的诗——《秋思》。
2、

古诗诵读约客


古诗诵读约客

【教材简析】

全诗语言朴素,意境在自然亲切中给淡泊悠闲的感觉,特别是最后两句,尤其有余音绕梁之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气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能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约客》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师秀)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赵师秀(1170-1219)宋代诗人。字紫芝,号灵秀,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光宗绍熙元年进士,宁宗庆元元年任上元主薄,后为筠州推官。诗工五律,细微精炼,有《赵诗秀集》二卷。(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开头两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便点出了时间、地点。时间是六七月份,地点在江南一带,正是江南多于季节。蛙声阵阵,所以是夜晚,而且居住于乡下,四周安静,这里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美:雨声不断、蛙声一片,看似热闹的环境,反衬出诗人在下文中要表现的“寂静”。练读这两句。

后两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呢而又有几分焦急的等着,没事干,“闲敲棋子”,静静的看着闪闪的灯光,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的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下更显出作者焦急的心情。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一个“敲”,一个“落”,呼应的那么巧,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练读这两句。 

(3)悟诗情。

师:全诗语言朴素,意境清远,在自然亲切的描述中,给人一种淡薄悠闲的贴近感。特别是最后两句,尤觉有余音绕梁之感。那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4)朗读全诗。

三、练习背诵

古诗诵读江上渔者


古诗诵读江上渔者

教学目标

1.认识“渔、者、但、君”4个生字。

2.了解古诗大意,能背诵古诗。

教学

重难点了解古诗大意,能背诵古诗。

教学媒体录音机、生字卡片

课前准备预习生字

教学流程二、导入新课

1.由“鱼”引出“渔”

2.复习部首查字法的步骤,查出“渔”字的读音,了解意思。

3.开火车,读准字音;区分“鱼”和“渔”的字形

4.讲述:专门从事打鱼、捕鱼工作的人,我们称他们“渔民”、“渔夫”、“渔人”,古人也称他们为“渔者”。

揭示课题:江上渔者

学习“者”。读准音,意思是“……的人”,“渔者”就是捕鱼的人。

5.齐读课题。课题的意思就是——江上捕鱼的人

二、学习诗句,了解大意。

1.出示古诗,师范读,看图读诗,想想:古诗中写了哪些人?

2.交流反馈:(打鱼的人——“渔者”;吃鱼的人——江上往来人)

3.引导学生了解诗句大意,知道打鱼人和吃鱼人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

(1)学习前两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出示图片:画面上描绘了在江边的酒楼里,人们举着筷子,在品尝着鲜美的鱼,高声笑谈着。

师述:同学们,你们看,每天在江边来来往往的许许多多的人们,他们都非常爱吃鱼,特别是味道鲜美的鲈鱼。看着图,想一想,这些人们在吃鱼的时候,会怎么说?

谁来当一回江上往来的客人,称赞一下鲜美的鲈鱼?

指名朗读前两句诗。

认识新字:“但”,请学生交流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个字。

讲述:“但”在这里的意思是“只,仅仅”。这些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啊,只知道赞美鲈鱼味道的鲜美。

那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呢?

(2)学习后两句,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出示图:画面为渔人驾驶着一叶小舟,在风急浪高的江面上穿行。

师读诗句,引导:吃鱼的人们不知道这些鱼是从那里来的?是怎么来的?你们看看图,听老师读读诗,你们知道吗?

引导学生看图,了解:

捕鱼人的船是一条小船—舟、,想像:这条小舟在波涛翻滚的江面上,就像什么?

(一片飘荡在江面上的小树叶;一片随时都会被风浪卷走的小木片……)

认识新字“君”,读准字音“没”。

(“君”引导学生复习刚学过的生字“群”;用部首查字法“君”查“口”字底。

出示句子:

你们看啊,在波浪起伏的江面上,一只小渔船像一片小树叶,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底。

引导学生读一读句子,发表感叹:渔人们的生活真----------------!

(可以填上:真危险啊;真辛苦啊;真不容易啊;真艰难啊!)

4.小结:这就是那些吃鱼的人所不知道,所没有看见渔人们的生活。渔人们用自己的生命和汗水换来生活的美味,我们应该珍惜。

三、诵读和背诵古诗。

四、复习巩固所学新字。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学习为主,教学古诗时我让学生结合画面,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同时又注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古诗诵读宿建德江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诵读宿建德江”,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诵读宿建德江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满忧愁的思想感情。
知识与技能:
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2.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熟读成诵,读中感悟,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句,明确内容。
2.体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满忧愁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介绍作者及建德江。
二、教授新课:
1.出示学习要求:(出示图片)
(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2)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2.出示古诗内容:(出示图片)
(1)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边欣赏边理解诗意。
(2)个体感知: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可小组内交流。
(3)说一说:你认为你理解了哪句,说出来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如果有不理解的诗句,教师相机点拨)
(4)比一比:谁来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一首诗的意思。(小组比赛)
(5)问一问:客人的“愁绪”有哪些?
后两句诗更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读一读:有感情朗读。
(7)背一背:比比谁背得快。
三、复习巩固:对照图片,发挥联想,用第一人称来描述古诗内容。
四、古诗欣赏:《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五、课后作业:背诵古诗。

古诗诵读 四十田园杂兴


古诗诵读 四十田园杂兴
【教材简析】
 范大成的《四十田园杂兴》共六十首,课本上选的这首诗诗人描写的是夏天的景致。诗从写景入手,点明时令。通观全诗,诗人在动静结合中,展示了一幅初夏江南生机盎然、景色优美的田园图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四十田园杂兴》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大成)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范大成(1126—1193)宋代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他的诗题材广泛,秀雅清婉,自具一格。在当时就广受称赞。
课本上选的这首诗诗人描写的是夏天的景致。诗从写景入手,点明时令。通观全诗,诗人在动静结合中,展示了一幅初夏江南生机盎然、景色优美的田园图画。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正值江南初吓时节),梅子金黄杏子也成熟了,麦花雪白雪白的,鲜黄的油菜花也开始落花结子了。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白天越来越长,农民们都忙于农事,篱笆边很少有过往的行人,只看见蜻蜓和蝴蝶在飞动着。
(3)悟诗情。
师: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这首诗三句写景,都显得很优美,只一句叙事,不直接写劳动,却从侧面透露劳动情况,很有意味。
(4)朗读全诗。
三、练习诵读。

古诗诵读滁州西涧


古诗诵读滁州西涧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景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习难点:
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心境。
学习时数: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风景图:茂密的绿树,鸣转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配上黄鹂鸣叫的音乐背景。
师:同学们,这幅美景被我们的一位诗人看到,用十四个字收藏在诗句里,大家同我一起去看看吧!
(板书诗名滁州西涧)
二、赏析古诗,品读古诗。
(一)、知诗人,解诗题。
1、师介绍诗人韦应物。
2、明白古诗的时空背静。
(二)明诗意,感情读。
1、整体感知,自由读诗。
2、学习古诗前两行。
诗的前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将读者引入一个碧草从生、涧水奔流、鸟鸣深材的清幽境界。
师指导学生理解关键词“独怜”,再指名说前两行诗句的意思。
师小结:
寥寥十四个字,诗人便茂密的绿树,鸣转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这些分散的景物聚拢笔端,合成一幅布局和谐、色彩鲜明的图画,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
3、学习古诗后两行:
请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试着将诗意说出来。
师小结:
当夕阳西沉,暮色降临时分,西涧的潮水拍击着两岸,一场春雨被风裹挟着,急骤地落在水面上;这时,连渡口的船家也回去了,只间一叶小舟在渡口边,随着涧水的涌动,横浮在那里。千百年来,这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4、感情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悟诗情,师总结。
诗人描绘的景物,动静自然,历历在目,无怪其具有如此长久的艺术生命力,让我们把滁州西涧的美景长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吧!
三、课后拓展:
将古诗的意境用笔描绘出来!

古诗诵读《于易水送人》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在古诗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识2个生字“易、宾、冠、昔”。

2.以读为主,在肚中理解诗意。

3.学习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意境,在诵读与想象中,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4.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抑郁、激愤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抑郁、激愤的心情。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师:让我们先听一个故事,好吗?(讲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和这个故事有关。一起来读一读题目

(出示题目:于易水送人——骆宾王)

学习生字:易、宾

宾:前鼻音;积累带有“宾”字的词语。

2、你们知道骆宾王吗?谁会背他的诗?(学生背《咏鹅》)

骆宾王是初唐时期的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为初唐四杰。

二、整体感知:

1、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这一首送别诗,再一起来读一读诗的题目。

(易水:河流的名字,位于河北省易县,是荆轲与燕太子丹告别去刺杀秦王的地方。)

师:人间最难舍的是“别情”,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自己读诗,你读懂些什么?燕单:燕国太子,名单。为了报仇,请勇士荆轲刺秦王,可惜没有成功。

没:死去

冠:帽子

2、解释诗意:

在易水河边,荆轲向送行的太子告别。他知道此去刺杀秦王,凶多吉少,完全可能死在秦国,于是就大声地唱起歌来:“猛烈的风啊刮起来,易水冰冷;勇士离开了这里,也决不再回来。”荆轲唱着,慷慨激昂的连头发也一根根竖起,好像把帽子都要顶起来。现在,虽然古代的勇士早已死去,但易河水呀,却还是和当年一样寒冷。

3、指导朗读,提示:这是一首送别诗,但它写得与众不同,借用激昂壮别的历史故事,冲淡了眼前与朋友分别的悲伤心情。

师:骆宾王自己也像荆轲那样,有着一身的报复,但是生不逢时,但是到最后却什么都没有实现,心中充满了孤愤不平之气,谁能把这首诗读好。

4、熟记成诵。

课后习题

想象说话

1、师:骆宾王,有着远大的志向,他愿抛洒满腔热血,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然而现实却是

残酷的,同学们想想一下(出示:

骆宾王滔滔的易水,心潮起伏,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诵读书湖阴先生壁


古诗诵读书湖阴先生壁
【教材简析】
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几处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的湖阴先生的形象,细腻而隐讳地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轻松的心境。
过程与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感情背。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书湖阴先生壁》,读题。
2、说说你对诗题的理解。
3、师小结并介绍作诗背景: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闲居在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附近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景色十分欣赏,随口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题写在当院墙壁上。
二、诵读,明诗意。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了解全诗大意、初步掌握古诗的感情基调)
3、师述古诗大意,学生闭眼冥想画面:几间简朴的茅舍由于经常打扫,檐洁壁净,没有苔藓生长的余地;成垄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装点得井井有条,这些全出自主人的亲手栽培。一条快活的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是稻田的守护者;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清清的秀色送入眼帘。
4、说说你听后的感受,再带着初步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全诗。
三、精读,悟诗情。
1.默读,抓词感悟,说说你新的体会。(侧重于人物形象与情感的体会与感悟)
2.汇报交流:
(1)湖阴先生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清静脱俗,朴实勤劳。
(2)湖阴先生的生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3.带着新的体会感情朗读。
4.描写景物,赞美主人品格,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抒发诗人自己的思想情操。你感受到了吗?说说吧!(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5.诗人是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生动地传递出他的思想情感的呢?(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6.再次,感情朗读。
7.尝试背诵。
四、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2.依据诗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三下语文《古诗诵读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


古诗诵读大林寺桃花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留恋之情。
知识与能力:
1.认识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过程与方法:
熟读成诵,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重难点: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大体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我们已经学习过很多描写春天的古诗,现在我们来个比赛,看谁的古诗背得多。
2.揭题,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3.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二、创设情境,了解古诗。
1.简介作者及书写古诗的时代背景。
2.教师范读古诗。
3.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同位互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5.用卡片检查生字认读:寺菲觅
6.检查指导朗读读古诗。
三、理解词句,了解诗的大意。
1.自己逐句读诗,想一想每一句诗什么意思,可以同桌或小组商量,提出不懂的词句。
2.教师针对学生质疑,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每句诗的大意。
3.说说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四、指导朗读,体会诗情画意。
1.学生自己试读,评议指导。
2.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3.多种形式朗读比赛。
4.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古诗诵读:风》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古诗诵读峨眉山月歌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192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