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012届高考历史必修1国共的十年对峙复习教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2012届高考历史必修1国共的十年对峙复习教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2012届高考历史必修1国共的十年对峙复习教案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年)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领导,打响了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 人民军队 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
(1)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 土地革命 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 秋收时节 发动武装起义。
(2)意义: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3.工农武装割据:
(1)井冈山的道路:
①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后,改向敌人防守较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10月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 革命根据地。
②1930年全国已有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3.工农武装割据:
(2)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 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为中国革命找到正确道路。
(3)土地革命:
①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②影响:调动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3.工农武装割据:
(4)武装斗争: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
(5)根据地建设:
①经济建设:发展生产;
②政治建设:1931年在江西 瑞金 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制定了宪法大纲,选举 毛泽东 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4.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原因:
①“左”倾错误的指导。(根本原因)
②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直接原因)
(2)经过:
①1934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②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 左 ”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 毛泽东 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吴起镇 ,与当地红军会师。
④1936年10月,红军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 甘肃 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在复习中应该带着研究的心态看书,多问自己一些“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可以使自己深入学习,进一步弄清历史事实,理解历史现象、历史本质、规律性的历史结论等,使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由记忆“是什么”转变为探究“是什么”、理解“为什么”。如人教版必修2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就有下列问题需要思考、理解:汉朝以前,人们进行交换使用什么货币?唐朝货币与汉朝货币相比,有什么不同?秦汉至隋唐,为什么“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
立足教材,思考理解
矣”?北宋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那此后(元明清)纸币使用的情况怎样?徽商和晋商后来是怎么衰落的?古代官府到底是如何管理市场和交易的?唐朝是不是只在广州设市舶使?唐朝中央有没有管理对外贸易的结构?古代官府控制下的贸易除了朝贡贸易外,还有什么贸易?朝贡贸易是不是自汉至清在官方贸易中始终占重要地位?
立足教材,思考理解
1.怎样理解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源于毛泽东对湘赣边界斗争经验的总结。其内容包括: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及其密切结合。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没有一支相当力量的红军和红军战争的胜利,就不能创建革命根据地和进行土地革命;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内容,是广大农民的要求,没有土地革命,红军战争就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根据地也就不能巩固和发展;根据地是革命和革命战争胜利发展的立足点
1.怎样理解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和出发点,不建设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就没有后方的依托,土地革命的成果就无法保持。
它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的典范,为民主革命指明了道路。
经过土地革命,根据地农民获得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是()
①分到了田地②分到了地主的全部财产
③摆脱了封建剥削与债务④摆脱了政治压迫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B
2.遵义会议的意义
(1)“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①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所代表的正确路线得到了全党的公认。遵义会议决定由张闻天负责中央日常工作,毛泽东只是政治局常委,不是最高领导人。但党的领导主要是指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主张,也就从路线、方针、政策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2.遵义会议的意义
(1)“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长征途中党、红军的中心工作是军事斗争。毛泽东是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的成员,指挥全军、负责军事行动,从而在事实上确立了他在红军中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2.遵义会议的意义
(2)“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①遵义会议前,共产党的决策、会议都是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进行的。长征初期,共产党与共产国际失去了电台联系。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等人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既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解决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军事问题、组织问题;又团结了同志、避免了党的分裂。
2.遵义会议的意义
(2)“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②遵义会议上初步形成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从此有自己坚强正确的领导核心。
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毛泽东填写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这一词句的理解,最贴近其历史寓意的是()
A.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从此一路坦途
B.遵义会议,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C.中国革命在此前彻底失败,必须从头再来
D.革命道路漫长而艰巨,前途不容乐观
B
2010年8月25日,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4周年,“三百勇士重走长征路”活动在云南古城丽江正式启动。据介绍,参赛队伍将“兵分两路”,徒步攀越雅哈雪山、藏巴拉雪山垭口、卡瓦落日雪山垭口;并行走当年红二军团、红六军团的长征路线,最终在四川甘孜会师。
74年前,红军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前赴后继、不怕牺牲,以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勇敢精神,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长征。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英勇奋战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历史的辉煌篇章。长征,已成为我党我军我国人民最宝贵的财富。
“此事将毛泽东造就成一个把思想和行动结合在一起的人……而且给他提供一支钢铁般的队伍……毛之于中国犹如摩西率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把一个由不同成分组成的群体加以锻造,使之变成一种对自己事业深信不疑的强有力的运动。”文中的“此事”是指()
A.大革命时期毛泽东领导湖南农民运动
B.“工农武装割据”
C.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
D.八路军深入敌后
C
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
不同点:(1)指导思想:前者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后者是全面抗战路线。
(2)斗争对象不同:前者是国民党反动派,后者是日本侵略军、顽固派、伪军等。
(3)分布地域:前者主要在江南地区;后者主要在华北地区。
(4)目的:前者是为了反抗国民党,后者是为了抗击日军侵略。
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
(5)最终结果: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根据地大部分丧失。抗战胜利前夕,抗日根据地抗击着侵华日军的大部分和几乎全部伪军,根据地得到发展;抗战胜利后,发展为解放区。
相同点:(1)领导力量:都是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革命基地。
(2)地理位置:都分布于偏远的农村和几省交界地区。
(3)都有共产党领导的军队。
“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或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革命必须走中心城市武装暴动的道路
B.“工农武装割据”正确革命道路尚未被全党认可
C.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仍处于高潮
D.中共没有找到一条正确革命道路
B
192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制定了实行土地革命的纲领,纠正了关于在土地革命中“没收一切土地”的错误主张,指出应“无代价的立即没收豪绅地主阶级的财产土地,没收的土地归农民代表会议(苏维埃)处理,分配给无地及少地农民使用”;要保护工商业,反对均分小资产阶级财产的倾向。同时,明确提出:农村豪绅地主阶级是革命的主要敌人。无产阶级在乡村中的基本力量是贫农,中农是巩固的同盟者。强调联合中农是保证土地革命胜利的主要条件。对于富农,则要根据它对革命的不同态度予以区别对待。
解读: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土地问题。六大决议反映出当时党对土地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但出现过一些错误做法,后来逐步形成了正确的思想和做法。
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对如何开展土地革命进行了探索,并做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在井冈山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和土地分配办法是: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这样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赢得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
湘赣地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苏区政府多爱心,毛主席和咱心连心。贫农雇农真开心,中农商贩放稳心。富农谨慎又小心,地主垂头还丧心。军民团结一条心,打败蒋匪显雄心。”那么,这首民谣的创作时间可能是()
A.20世纪20年代初期B.20世纪30年代初期
C.20世纪40年代初期D.20世纪50年代初期
B
1.(2010重庆文综卷)《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这里谈到“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
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领导权
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A
2.(2010四川文综卷)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相结合。下述毛泽东的革命斗争策略中,与此认识相吻合的有()
①重视农村根据地建设②重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③重视共产国际的指导④重视工农运动有机结合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B
3.(2009上海卷)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A.采取暴力革命B.领导工人运动
C.农村包围城市D.国共两党合作
C
4.(2008海南卷)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
JAb88.COM

精选阅读

国共的十年对峙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国共的十年对峙》,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国共的十年对峙
学习目标:
1、识记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三次“围剿”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长征的历程等基本史实。
2、理解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长征精神的内涵。
3、认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道路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自我完善、不断发展、具有创造力的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坚强保证。
学习重点:遵义会议
学习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学习方法:学习本课在注意国共关系发展主线的同时,要适当了解与此同时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激化的同时,国民党与中共对日政策以及由此影响下国共关系的微妙变化。
知识链接: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是怎样一步步走出低谷,找到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后来又经历了怎样的曲折?
知识导学:
A级知识点一、南昌起义
1、背景: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
2、经过:
(1)时间:领导人:、等(2)结果:
3、影响:第一枪;建军
①打响了的第一枪
②标志着、创建的开始。
(如何才能使中国革命走向成功呢?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新的探索。)
A级知识点二、土地革命
1、八七会议:
(1)时间、地点:、
(2)内容:清算,确定总方针,决定。
(3)意义:给中国共产党指明前进的方向
2、秋收起义
时间、人物:、
影响: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根据地,毛泽东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开展;还领导根据地军民。
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内涵:、、
(2)影响: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根据地,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
4、建立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背景:、领导红军粉碎三次“围剿”,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2)建立:,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召开,制定了,选举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A级知识点三、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背景:失利(左倾错误)
2、经过
(1)开始:
(2)转折——遵义会议。
时间:
内容:纠正,肯定选举,取消,结束,确立,
意义:成为党的历史上转折点。
(3)胜利①1935年10月会师②1936年10月会师
3、意义:
①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②使中国革命③铸就了伟大的④开始中国革命新局面
B级探究:在国共十年的对峙时期,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哪些复杂的形势,中共是如何分析并进行革命实践的?这些革命理论和实践对中国革命有何经验和教训?
知识结构:

精讲点拨:
1.如何理解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毛泽东在深刻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的。其主要内容包括
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是发动群众支持革命战争,巩固根据地的法宝;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阵地,是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依托。它奠定了中国革命必须是先占农村,后占成都市,以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基础,科学地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2.资本主义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都是先占城市,后占乡村。为什么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从经济上看,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十分薄弱,工人阶级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不到0.5%,没有强大的工人阶级,就没有在城市发动革命的阶级基础。从政治上看,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因此,无议会可以作为合法斗争的阵地,无组织工人罢工和其他政治活动的合法权利,没有在城市进行大规模有组织的公开政治斗争的客观条件,因此中国只能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这就是说,中国革命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看问题、想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认清矛盾的普遍性,也要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必须
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
3.为什么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遵义会议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由毛泽东和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指挥全军行动。长征途中,红军的中心任务就是军事斗争,毛泽东统帅全军军事行动,地位显而易见。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的实践,认识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从而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
课堂检测:
B级
1、右图为1997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参观南昌起义纪念馆时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他题词的依据是南昌起义()
A.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揭开了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序幕
2、下列属于八七会议内容的是
①清算陈独秀右倾错误②确定开展土地革命方针③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④决定发动南昌起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3、以下两幅图反映了一个共同的历史教训是的
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B.要以夺取大城市为中心任务
C.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D.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A.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B.是中共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C.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5、秋收起义后,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逐步形成了
A.人民民主专政理论B.人民战争路线C。统一战线理论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6、“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论断的准确内涵是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夺取全国革命胜利B.建立抗日根据地,以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C.开辟解放区,以夺取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D.开展土地革命,发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
7、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此时,中央工农红军
A.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粉碎国民党的的第五次军事“围剿”
C.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D.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
8、右图所反映的会议的历史意义是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C.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将由农村转入城市
D.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
9、毛泽东在《长征》中写道:“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该诗说明红军长征()
①冲破了国民党的围堵 ②战胜了险恶的自然环境 ③体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④体现了北上抗日的决心和意志
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C级
10、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遭受过两次严重挫折。据此回答:
⑴两次严重挫折分别指什么?发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⑵为挽救两次危机中国共产党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参考答案
1-5CBDAD6-9ADAD
探究:复杂的形势:
1、国民党反动派突然叛变革命,国共关系破裂。
2、中共学习俄国革命开展城市暴动遇到严重的挫折。
3、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党内出现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离开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革命面临危机。
4、国共对峙时期,日本不断扩大侵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互相交织。
革命实践和对策:
1、八七会议和三大武装斗争。纠正右倾错误,举起武装斗争大旗和开展土地革命
2、以毛泽东为代表探索一条农村保卫城市的道路和建立武装割据的思想
3、遵义会议解决了党内的左倾错误,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4、中共及时调整自己的斗争策略:从抗日反蒋---逼蒋抗日----联蒋抗日
经验和教训:
1、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认清中国的国情,不可盲目照搬别国经验,实事求是。
10、答:(1)挫折: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和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原因:客观上,反革命力量相对强大;主观上,中共中央犯了机会主义错误,第一次是右倾机会主义,第二次是“左”倾机会主义。(2)措施:①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发动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屠杀;召开八七会议,纠正了右倾错误,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起义;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和建立红色政权。②长征;召开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红军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高三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复习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三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复习”,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课题

第4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课时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执笔人

编写日期

执行人

高三历史备课组

执行日期

课程标准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07考纲

新民主主义革命

重点

难点

本课重点:南昌起义;红军的长征。

本课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

教法

教具

讲述法、讨论法等。新课标历史(必修Ⅰ)、《系统集成·历史》一轮总复习学生用书、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特色教案

近几年各省市高考对本课的考查中,在新课改区试题出现的几率较少。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特别是土地革命方面的知识。今后复习中要注重与相关知识的联系,如中国历史上对土地问题的解决方案;红军长征到目前还没有考查过,但我们在复习时也要加强。

一、南昌起义

1.背景:

(1)八七会议前后,右倾错误逐步得到纠正。

(2)中共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2.爆发:1927年8月1,南昌,周恩来、贺龙等。

3.影响: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二、土地革命

1.八七会议:

(1)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汉口

(2)内容:清算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3)意义:克服了党的思想、组织混乱,给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工农武装割据”: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1+3”)

①武装斗争

A.秋收起义:时间、人物:1927年秋,毛泽东;影响: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拉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

两大起义的局限性:仍然坚持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

B.1930~1931年红军的三次反“围剿”

②土地革命

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意义:贫苦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③根据地建设:

A.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粉碎了……巩固了……

B.政治建设:建立和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1930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1年冬、瑞金、宪法大纲、主席)

三、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原因:

(1)内部:①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②主要原因:博古、李德等左倾错误的领导。

(2)外部:①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根据地发动了五次围剿;②共产国际左倾政策的影响。

2.经过:中央根据地——渡过湘江——改道贵州——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到达陕北。

(1)开始:1934年10月江西瑞金

(2)转折:1935.1遵义会议

①内容:纠正……,肯定……选举……,取消……。

②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共第一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党内存在的路线方针等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胜利:①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②1936年10月甘肃会师

3.意义:①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②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③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④开始中国革命新局面。

(2009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下列对历史事件发生背景的描述准确的是()

A.圆月高悬的夜晚,伟大文学家屈原投汨罗江而亡

B.张骞出使西域时,友人弹奏《阳关三叠》以表达惜别之情

C.金田起义发生时,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南昌起义发生时,江淮大地已过了梅雨期

DA项屈原投江是在端午时期,不可能夜晚圆月高悬;B项《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渭城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而张骞出使西域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C项金田起义在1851年,而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2009高考上海单科)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A.采取暴力革命B.领导工人运动

C.农村包围城市D.国共两党合作

C注意题干时间——20世纪上半叶,独特的革命道路是指“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括城市,因此答案选C。怎样正确理解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系统集成·历史》一轮总复习学生用书P32)当前,我们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复杂的矛盾要处理,繁重的工作要做,都需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继承这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使之发扬光大,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井冈山精神的光荣革命传统,一天也不能忘。在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更应该把“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弘扬下去,为实现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长征精神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呢?

(1)长征精神就是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积极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2)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步调一致,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精神。

(3)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4)敢闯敢拼,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精神的精神也是长征精神。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遭受过两次严重挫折(《系统集成·历史》一轮总复习学生用书P33)教学

后记

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武装起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通过对1927年和1935年中国革命形势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研究国情,做出科学判断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理论和实践辩证关系的认识能力.。

了解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以及红军长征等有关史实,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养成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论从史出

情境再现

问题探究

概括阐释

独立思考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那种坚苦卓绝斗争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屈不挠的斗志和精神,学习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主义的教育.

红军的长征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遵义会议;红军长征

武装起义、遵义会议

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工农武装割据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毛泽东的七律《长征》。2004年10月10日,是红军长征出发70周年纪念日。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整整两年中,中国工农红军离开了原来的革命根据地,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世人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

.思考与判断:红军长征的意义何在?导入新课。

一、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1.武装起义

背景: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极端残酷的镇压.为了挽救革命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常务委员会决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概况: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领导者:周恩来、贺龙、

过程:南昌起义,由于国民党从各地调集重兵围攻,起义军从南昌南下,在广东潮汕地区受挫,一部分转入海陆丰地区;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率领下,1928年4月进入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武装汇合。

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起了继续斗争的旗帜,是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

特点:同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相比最明显的特点是: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不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名称。

结果:秋收起义最初仍以夺取湖南的中心城市长沙为目标.由于反动军队的力量远比起义军强大,起义军遭到严重挫折..

2.井冈山根据地建设

4、红军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二、红军的长征

1.长征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根本原因-----左倾错误

2.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1月

内容:纠正王明“左倾”错误+肯定毛的正确主张
组织上:毛为政治局常委

军事上:撤销博古、李德军事指挥权

意义:生死攸关转折点,中共党成熟的标志。

3.长征经过:

4、红军长征的意义;

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就是坚定的革命信念。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形成的全部优良传统及革命精神,无不与井冈山精神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井冈山精神所蕴涵的是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执着追求,是对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是依靠群众,始终与群众同甘共苦,保持密切联系的优良作风以及不怕困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坚韧意志。井冈山精神也正是我们当今时代所需要与发扬的。你认为在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中怎样才能学习和发扬井冈山精神,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当前,我们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复杂的矛盾要处理,繁重的工作要做,都需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继承这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使之发扬光大,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井冈山精神的光荣革命传统,一天也不能忘。在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更应该把“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弘扬下去,为实现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1.如何理解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毛泽东在深刻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的。其主要内容包括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土地改革和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是发动群众支持革命战争,巩固根据地的法宝;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阵地,是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依托。它奠定了中国革命必须是先占农村,后占成都市,以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基础,科学地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例1]十年对峙时期,“边界红旗始终不倒”并且在白色恐怖中日益壮大的最根本原因应该是()

A.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D.有相当力量的红军正规军存在

[解析]此题为最佳选择题。四个选项都是红色政权能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其中AD是主观原因,C是客观原因。但最根本原因却应该结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一客观规律来思考判断。

[答案]B

2.资本主义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都是先占城市,后占乡村。为什么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从经济上看,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十分薄弱,工人阶级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不到0.5%,没有强大的工人阶级,就没有在城市发动革命的阶级基础。从政治上看,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因此,无议会可以作为合法斗争的阵地,无组织工人罢工和其他政治活动的合法权利,没有在城市进行大规模有组织的公开政治斗争的客观条件,因此中国只能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这就是说,中国革命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看问题、想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认清矛盾的普遍性,也要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必须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

[例2]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主要取决于()

A.革命任务B.中国当时的革命形势

C.群众基础D.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基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在农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有利于工农武装割据的发展;中国还是一个农民占多数的国家,在农村便于发动农民,实现工农联盟。

[答案]D

3.为什么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遵义会议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由毛和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指挥全军行动。长征途中,红军的中心任务就是军事斗争,毛泽东统帅全军军事行动,地位显而易见。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的实践,认识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从而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

[例3]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主要理由是()

A.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C.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最高负责人

D.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并由其负责军事指挥

[解析]党的领导就是指思想路线的领导,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中央把军事指挥权交给了毛泽东,就在事实上确立了他在全党的领导地位。A、B项是确立其领导地位的前提,C项是错误的。

[答案]D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学设计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a.学生通过探究南昌起义的原因、了解南昌起义的概况,正确理解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增强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b.学生通过第二节目土地革命(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工农武装割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内容的学习,正确理解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增强比较分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观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c.学生通过了解红军长征的概况,正确理解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增强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a.学生通过分组课前搜集资料,课堂展示搜集成果,锻炼查阅、运用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b.学生通过课堂问题的探究,学会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知识的方法。
c.学生通过课堂历史情景的熏陶与引导,感悟历史,提高人文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学生通过中共总结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发动南昌起义、总结城市中心论的失败教训,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学习,培养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b.学生通过红军长征概况的学习,感悟长征精神,培养革命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创新胆略,加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的意识,从而突出体现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这一素质教育新理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南昌起义;红军的长征。
2.教学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
三、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
1.教学方式:
(1)情景教学法:
通过创设“观看《井冈山》引发的对话”这一情景引出一系列让学生探究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及时引导与总结,从广度、高度和深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
由于影视资料最能增强历史感染力,所以本课五组影视情景的创设尤为突出:以播放电视剧《井冈山》片头之朱毛会师精彩瞬间导入、以南昌起义之意义片段引出南昌起义事件的探究、以毛泽东秋收起义后主张放弃城市中心论的精彩辩论引出革命正确道路探索的讨论;以电视剧《长征》片头的播放导入长征内容;以这两部电视剧的剧情介绍作为本课的小结……五组影视情景非常精辟,时间加起来不到5分钟,但非常有导向性,以其来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亮点。
(2)搜集资料法:
a.课前学生以小组形式围绕南昌起义、土地革命、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搜集资料,可以锻炼学生查阅、运用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b.课后搜集资料:长征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整体奋进的一种精神,其意义已经超越了时代!超越了国界!学生课后围绕《外国人眼中的长征》搜集资料,让课堂学习得到延伸与拓展,从而促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加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的意识。
(3)故事穿插法:通过学生讲述南昌起义、长征的故事,活跃课堂气氛,加深
印象。
(4)表格归纳法:用于对本课基础知识的梳理,使其更系统化。
(5)讨论法
2.教学用具:制作的课件、有关的图片和影视资料
四、教学过程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189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