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精品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精品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3-2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同步精品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课程标准:

了解20世纪30年代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1931年中国开始局部抗战;1937年开始全面抗战。1935年,意大利侵入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人民抗击侵略者。西班牙内战的爆发与性质。德意日三国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2、理解:中国人民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西方大国的纵容下,意大利于1936年吞并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内战失败。

3、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二)过程与方法:

1、比较归纳:比较中国和埃塞俄比亚抗击法西斯侵略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及西班牙内战和埃塞俄比亚抗战失败的共同点。

2、问题探究:20世纪30年代欧、亚、非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特点,探寻局部战争逐步发展成为全面战争的过程。

3、问题评价:通过分析轴心国集团形成的原因,评价《反共产国际协定》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势力开始侵略亚、非、欧一些国家,这些国家的人民开始了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2、法西斯国家结成轴心国集团,扩大侵略,促使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3、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提高保卫世界和平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30年代亚、非、欧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特点。

难点:埃塞俄比亚抗击侵略意大利战争失败的原因。西班牙内战的性质。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主要介绍了二战爆发前亚、非、欧三洲的局部反法西斯斗争: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全面抗战、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侵略的战争、西班牙内战,以及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本课内容比较浅显,易于理解,便于学生掌握。建议教师除自己讲解外,还要引导学生采用问题比较法、问题探究法等方法,进行思考和讨论,以活跃课堂气氛。上课前请准备两幅地图: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形势图、西班牙内战形势图,或以计算机投影形式再现地图。

教学建议:因本课教学难度不大,可以让学生先阅读本课各目的内容,结合已经学习、掌握的有关知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问题,再由学生讨论或教师讲解。教师也可以按照课文中各目的顺序,事先设计好一些问题,在课堂上一一提出,如“你如何理解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意大利法西斯侵略埃塞俄比亚为什么能够得逞?”“西班牙内战是什么性质的战争?”,等等。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利用课本引言导入:

上课之前,教师用录音机或多媒体设备播放《大刀进行曲》,让学生体验该曲的意境,然后教师作说明: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家喻户晓的一首革命歌曲,它是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对敌的心声,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中国人民开展反法西斯斗争的一个缩影。

最后,教师提出问题,如“大家知道九一八事变是哪一年发生的?”“卢沟桥事变是怎么回事?”等,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一、亚非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

1、30年代中国的全面抗战:

(1)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开始:

局部抗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不仅占领了整个中国东北,而且进一步把侵略矛头指向华北等地区。不甘做亡国奴的中国军民开始了局部抗战。

全面抗战的开始:1937年7月7日夜发生了“卢沟桥事变”。日军向宛平城开枪开炮,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官兵奋起抵抗,从此揭开了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民族实行抗战”,呼吁“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下,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

(2)两个战场的抗战: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存在着两个战场。这两个战场是指由国民党领导的对日作战的正面战场和由共产党领导的对日作战的敌后战场。这两个战场的斗争互相交织在一起并互相促进,它们都对反法西斯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正面战场: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比较努力地组织对日作战,先后进行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

淞沪会战从1937年8月13日开始,到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结束,历时3个月。在这次会战中,中国军队英勇作战,打死打伤敌军六万多人,粉碎了日军在“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太原会战是国民政府在华北组织的对日军的会战,平型关战役是其中的组成部分。1937年9月24日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115师按照国民政府的战区作战计划,埋伏于山西北部的平型关东侧。第二天在这里袭击日军,取得了平型关战役的胜利。

1938年春的徐州会战,是中国军队阻止两股日军汇合攻打徐州的一次会战,台儿庄战役是该会战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军队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浴血奋战,经过反复较量,终于取得歼灭日军一万多人的胜利。

武汉会战是国民政府组织的最后一次大会战。1938年10月25日,日军占领武汉。至此,日军的战略进攻达到顶点,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敌后战场: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华北、华中等地区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根据地,开展游击战,消耗和牵制大量的日军主力。到1938年10月,八路军和新四军同日、伪军作战1600余次,毙伤俘敌5.4万人,先后创建晋察冀、晋西北和大青山、晋冀豫、晋西南、山东、苏南、皖中等抗日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敌后战场的开辟,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对稳定全国战局起了重大作用,形成了独挡一面的战略格局,打乱了侵华日军作战前线与后方的划分,变战略内线为战略外线,变被动为主动,变战略被包围为战略反包围,形成敌后与正面两个战场并存的战略布局,对日军构成了两面夹击的有利战略态势,是中国抗战转入战略相持阶段的重要条件。

(3)中国抗战的贡献:中国军民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以后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抗日战争,使大批日军陷入中国战场。到1938年10月,投入中国战场的日军已经达到24个师团、100万人以上,但仍无法征服中国。日本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破产。日军在中国战场陷得时间越长,就对它越不利。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双方的力量对比开始逐渐发生变化,此消彼长。到了抗日战争后期,中国方面开始处于有利地位。因此,从1937年开始的、持续8年之久的中国抗日战争,不仅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也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时间最长,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前后14年之久。它是苏联、美国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的3倍半,是英国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的2倍半。中国战场毙伤俘日军155.9万余人,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伤亡人数的60%以上。同时,中国人民为争取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军民伤亡3581.9万余人(其中军人伤亡413万余人)。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和巨大牺牲永垂青史。

2、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侵略的战争:

导入:苏姆方尖碑的回归

埃塞俄比亚有着悠久的历史,建于4世纪阿克苏姆王朝时期的阿克苏姆方尖碑被视为埃塞俄比亚文明的代表。阿克苏姆原有一个由7座方尖碑组成的石碑群,其中的5座已经倒塌。剩下的两座中的一座高33米,是当时人类竖立起来的最高的石碑。另一座高24米,在碑顶雕刻着一面类似盾牌的图案。就是这后一座阿克苏姆方尖碑,1937年被墨索里尼掠夺到罗马。二战后,为了向意大利索回阿克苏姆方尖碑这一国家珍宝,埃塞俄比亚政府做出不懈的努力。到了2002年,意大利政府终于同意归还。2005年4月,这座方尖碑完整地回到了祖国。那么,墨索里尼为什么能够把别国的国宝搬到自己国家去呢?这就是我们要讲的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和埃塞俄比亚人民的反抗。

(1)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目的:地处非洲东部的埃塞俄比亚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然资源丰富。意大利占领了埃塞俄比亚,不仅能够把意属索马里和厄立特里亚连接起来,还可以控制英法从红海到印度洋的航道,加强其在地中海东部的实力。所以,意大利法西斯头目墨索里尼上台后,处心积虑地准备侵入埃塞俄比亚。

(2)意埃双方的力量对比:1935年10月,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不宣而战。意军从北、东、南三路发动进攻,妄图一举占领埃塞俄比亚。当时,意大利在东非有近30万军队,还有飞机、坦克等新式武器。而埃军中受过新式训练的不到一万人。埃军的装备陈旧,许多人手持长矛、大刀上阵作战。但埃军顽强抵抗,意军迅速取胜的企图没有实现。

(3)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的暂时失败:1936年意大利军队攻占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不久意大利正式宣布吞并埃塞俄比亚。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1相关内容,分析埃塞俄比亚失败的原因。

①双方力量对比的悬殊:意大利军队为了尽快占领埃塞俄比亚,除了使用飞机、大炮狂轰滥炸外,还使用了毒气弹。而埃军虽然勇敢作战,却由于装备落后等原因,致使作战失败。

②以英法为首的西方大国,对意大利的侵略活动采取了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助长了侵略者的气焰:英法认为在地中海地区对自己构成最大威胁的国家是德国,因此想拉拢意大利以寻求支持,以保护自己的利益,所以它们不惜牺牲埃塞俄比亚。英法控制下的国际联盟虽然宣布意大利是侵略者,并对其实行经济制裁,但没有把意大利最需要的石油列入禁运范围,英国控制下的苏伊士运河仍然对意大利军队开放。美国推行所谓的中立政策,禁止向交战双方出售武器,但意大利却可以通过德国转手得到武器。

绥靖政策

所谓绥靖政策,是指英、法、美等国的统治阶级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避免直接与法西斯国家发生战争,不惜牺牲一些局部的、小国和弱国的利益,以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并尽可能地把法西斯的侵略矛头引向社会主义的苏联。这里所说的“绥靖”一词,与中国历史上所使用的“绥靖”(即“安抚”、“保持地方平安”)一词含义不同。因此,在30年代它们先后牺牲了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家的利益。美国当时推行的所谓中立政策,禁止向交战双方提供武器,也不利于反对法西斯侵略的一方,这在实质上与英法的绥靖政策相同。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评述埃塞俄比亚失败的原因:“阿比西尼亚〔即埃塞俄比亚〕为什么灭亡了呢?第一,它不但是弱国,而且是小国。第二,它不如中国进步,它是一个古老的奴隶制到农奴制的国家,没有资本主义,没有资产阶级政党,更没有共产党,没有中国这样的军队,更没有如同八路军这样的军队。第三,它不能等候国际的援助,它的战争是孤立的。第四,这是主要的,抗意战争领导方面有错误。”但要注意,至于这段话中讲的“领导方面的错误”,主要是指埃塞俄比亚领导人当时一方面抗战,另一方面也把希望寄托在国际联盟能够制止侵略上,此外在军事指挥上、战略战术上也有不当之处。

(4)埃塞俄比亚最后解放:1941年,在反法西斯盟军的帮助下,埃塞俄比亚获得解放。

二、西班牙内战:

1、爆发的背景:

(1)1931年西班牙共和国成立:西班牙第一共和国在1874年被颠覆,君主专制复辟。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严重地打击了君主专制的政权。1930年8月爆发了西班牙历史上的第6次资产阶级革命,共和派各政党组成政治同盟,选出领导机构“革命委员会”,号召人民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国。1931年4月12日共和派在市政选举中获胜。国王阿方索见大势已去,于14日逃亡国外,君主制被推翻,“革命委员会”宣布建立共和国。这是西班牙历史上的第二共和国。6月28日举行立宪议会选举,共和党和社会党联合阵线获胜,建立了以右翼共和党人卡拉-萨莫拉为首的临时政府。12月9日通过共和国宪法,规定实行普选制,建立一院制议会,政府对议会负责。总统由选举院选举,任期6年。

(2)1936年人民阵线上台执政:1936年,由西班牙左派政党组成的人民阵线通过选举上台执政。西班牙人民阵线是由社会党、共产党和其他左翼政党参加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共和国政府建立后,采取了一些进步措施,打击保守势力,如释放政治犯、解散反动组织、实行部分土地改革等。这些措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权利,得到人民的拥护,但也使国内的法西斯势力大为惊恐。

(3)1936年7月佛朗哥发动叛乱,内战爆发:1936年7月18日,西班牙军官F.佛朗哥发动武装叛乱。10月1日,叛军在布尔戈斯成立政府,开始了西班牙内战。共和国政府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很快打退了叛军的进攻,控制了局势。1936年9月~1937年3月18日,佛朗哥先后向西班牙共和国的首都马德里发动4次大规模的进攻。1939年3月底,佛朗哥军队在德、意法西斯支持下占领了西班牙大部分土地。3月27日马德里失守,4月1日,共和国政府被推翻,开始了佛朗哥的独裁统治。佛朗哥建立军国主义独裁政权,统治西班牙直到1975年去世。

2、德意的武装干涉:

(1)目的:

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的目的有:①支持西班牙法西斯势力建立法西斯专政,以便使西班牙在未来的战争中站在德意一边(但在二次大战中,这一目的没有达到,西班牙在战争中成为“中立国”);②敌视包括共产党等左派参加的共和政府;③把西班牙作为军事试验场,以检验自己的新式武器和军事实力。

(2)表现:德意从1936年8月起,大力援助西班牙叛军,干涉西班牙内战。开始时,德意派出大批运输机到西属摩洛哥,帮助运送西班牙叛军;把大批的坦克、飞机和其他武器弹药送给叛军。后来,干脆直接干涉西班牙内战,德国派出5万人、意大利派出15万人。德意法西斯军队同叛军一起进攻西班牙共和国政府。

西班牙内战头两年德意向叛军提供的武器装备

品种德国意大利

飞机(架)6501000

坦克、装甲车(辆)200950

大炮(门)700约2000

据有关统计,在整个内战期间,德意派往西班牙的军队分别达到5万和15万人,提供的援助总额分别为5亿马克和15亿里拉。

(3)变化:由于德意法西斯的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演变为一场西班牙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3、世界进步力量对西班牙人民的支持:

(1)苏联政府:援助西班牙共和政府

苏联支持西班牙共和政府,供给物资协助,但真正派至战场的苏联人员仅约700人,主要工作在驾驶共和军购买的飞机与战车。

(2)国际纵队:与西班牙共和政府并肩作战,以鲜血捍卫首都马德里

1936年的9月18日,在莫斯科的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会议上通过了组建国际纵队的决定,54个国家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大约4万人组成“国际纵队”,开赴西班牙,与西班牙人民并肩作战。在整个战争中,先后成立了7支国际纵队。最早的一支国际纵队成立于1936年10月,14日到达西班牙的阿尔瓦塞特,11月8日开到马德里前线。1937年底成立最后一支纵队。其间先后参加国际纵队的志愿军总人数3.5万多人。不少国际著名的反法西斯战士在国际纵队担任过领导工作。在马德里保卫战和其他重大战役中,他们实践了誓言,表现出非凡的军事素质,无所畏惧的战斗精神。有5000名志愿军战士在斗争中献出了生命,长眠在西班牙的土地上。1938年10月,根据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决定,国际纵队开始陆续撤出西班牙。中国人民也非常支持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在参加国际纵队志愿军中,有100多名中国人,他们大多是侨居欧美各国的华工,其中多半是共产党员。周恩来、朱德和彭德怀同志还送了一面锦旗给参加国际纵队的中国志愿军战士,上面写着:“中国人民联合起来,打倒人类公敌法西斯蒂!”这面锦旗一直珍藏在中国革命博物馆。

(3)历史意义:西班牙内战既是一场西班牙人民反对国内反动保守势力的革命战争,又是一场有国际力量卷入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西班牙内战,不仅表现了西班牙内部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力量,也表现了国际反法西斯斗争的力量。它是30年代国际进步力量与法西斯势力较量的体现之一。

4、西班牙共和国的失败:1939年佛朗哥叛军攻陷马德里,共和国政府灭亡,佛朗哥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

1938年,英、法和德、意签订了出卖捷克斯洛伐克利益的《慕尼黑协定》。德意法西斯更加肆无忌惮地支持佛朗哥叛军。叛军实力日增,而在共和国内部又混入了叛徒和内奸(即所谓“第五纵队”),从内部策应叛军的进攻。1939年3月底,西班牙叛军在德意支持下占领了西班牙大部分土地。4月1日,马德里被占领,共和国政府被推翻。西班牙开始了佛朗哥的独裁统治。但坚持三年之久的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战争,不仅是西班牙人民革命史上极其光辉的篇章,也是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1、德意签订柏林协定(1936.10):

(1)内容:德国承认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

(2)影响:“柏林——罗马轴心”形成,轴心国集团开始建立。

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缔结的侵略性秘密协定。又称《柏林—罗马轴心协定》。1936年10月25日在柏林签订。主要内容是:德国正式承认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给德国以特权;两国划分在多瑙河流域和巴尔干半岛的势力范围;双方承认西班牙F.佛朗哥政权,并商定在干涉西班牙和其他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共同方针;两国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空军。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同英国、法国关系恶化并受到国际联盟经济制裁。德国公开支持意大利,双方开始接近,缓和了两国在争夺中欧和巴尔干地区的矛盾。该协定的签订标志着德意在结成法西斯侵略集团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同年11月1日,B.墨索里尼在米兰发表演说时宣称:“罗马和柏林的垂直线不是壁垒,而是轴心”;欧洲国家应当围绕这个“轴,心”进行合作。“柏林—罗马轴心”由此而来,后来又加上日本,通称为“轴心国”。

2、《反共产国际协定》签订(1937.11):

(1)目的:为了实现自己的扩张目标,法西斯国家不愿过早地刺激西方大国,便打着反共产国际的旗号,进一步勾结起来。

(2)内容:(参照教材“学思之窗”)

(3)影响:德意日正式形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初步形成一个最富侵略性的法西斯国家集团,为发动新的世界大战创造了最重要的前提。

1936年11月,德日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一年后,意大利也加入这一协定,德、意、日三国轴心正式形成。此后加入该协定的还有匈牙利、西班牙、保加利亚、芬兰、罗马尼亚、丹麦以及斯洛伐克、克罗地亚傀儡政权和中国的伪满、汪伪政权。

协定包括3条正文、附属议定书和秘密附件。主要内容有:缔约国相约互通关于共产国际活动的情报,并紧密合作,协议和采取必要的防止措施;对“受共产国际威胁的第三国”采取防止措施,或共同邀请其加入本协定;设置常设委员会,协议反共事宜。秘密附件规定:当缔约国一方遭到苏联进攻或进攻威胁时,另一方不得采取任何有利于苏联的行动并立即商讨“保护共同利益”的措施;未经双方同意,不得与苏联缔结违背本协定精神的任何政治条约。该协定的签订是德、日、意法西斯为扩大对外侵略相互借重力量的产物,标志着法西斯侵略集团的初步形成。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内容是:中国、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三国开展的局部反法西斯斗争以及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与旧人教相比,没有新增的内容,因而教材的难度不大。

在学习第一目“亚非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时,要注意帮助学生从大的历史背景中把握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形势,说明在大危机影响下出现了德国、日本两个法西斯国家,它们同20年代建立的意大利法西斯一起,对外发动侵略战争。这几个国家的侵略是从局部走向全局,逐步扩大的。遭受侵略的国家进行的反法西斯斗争最初也是分散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世界上的反法西斯力量还不可能很快联合起来。最早开展反法西斯斗争的国家和人民的斗争都十分艰苦。亚洲的中国、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和欧洲的西班牙人民的斗争都是如此。

第二目“西班牙内战”须向学生阐明:西班牙内战是20世纪30年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一个典型。首先,在西班牙建立了反法西斯的人民阵线,成立了共和国政府,采取了打击法西斯分子和保守势力的措施。其次,西班牙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英勇作战,保卫共和国的斗争坚持了两年多。再次,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的做法,不同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政策:一种是西方大国名为不干涉,实为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另一种是苏联等国家和“国际纵队”对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援助,表现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开始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法西斯侵略,但此时反法西斯力量还相对比较弱。以上三点,也是西班牙内战的特点。对于西班牙内战期间西方大国采取绥靖政策的内容及对它的分析,因为下一节课还要重点介绍和分析,因此,课文在此没有专门写。教师在讲述西班牙内战时,可以先简要地点明,但在这里不宜过多地展开,只要给下一节课做好一铺垫即可。

讲述这一目时,还应结合必修Ⅲ第23课“美术的辉煌”一课时中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进行讲解,即教材“历史纵横”介绍的知识,以便树立整体的意识。

讲授第三目“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时,可以简要讲述一下课文中提到的两项条约──《德意议定书》(即柏林协定)和《反共产国际协定》,并把重点放在后者,以便很快地转入学习课文最后的“学思之窗”的内容。先让学生阅读材料,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讨论,然后由教师归纳,之后再由教师做本课的学习小结。

通过上述内容的讲解,使学生树立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局部走向全面、逐步打起来的,由于30年代的局部战争中,三国人民打击了国际法西斯势力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孤立无援的不利地位;再加上一些大国纵容、绥靖、中立自保,国际上未能形成反法西斯的统一力量去遏制法西斯发动世界大战的阴谋。

★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为什么德意日法西斯侵略集团要打着“反共产国际”的旗号结盟?

答案提示:如果从文字上去理解,那么这一协定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反对苏联和共产国际等国际进步力量;目的之二是为了共同利益的需要,德日要从东西两个方向牵制苏联。如果从实质上去理解,那么,这一协定针对的目标也包括英法等国家,因为法西斯国家勾结起来的目的,是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这不可避免地要与英法等国发生冲突。但在此时,它们的勾结还要打着“反共”的旗号,以欺骗西方国家。

⊙本课测评:

1、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提示:①双方力量对比的悬殊:意大利军队为了尽快占领埃塞俄比亚,除了使用飞机、大炮狂轰滥炸外,还使用了毒气弹。而埃军虽然勇敢作战,却由于装备落后等原因,致使作战失败。

②以英法为首的西方大国,对意大利的侵略活动采取了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助长了侵略者的气焰。

2、1936~1939年的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被史学家称为“小二战”。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说明理由。

提示:

同意:首先,在西班牙建立了反法西斯的人民阵线,成立了共和国政府,采取了打击法西斯分子和保守势力的措施。其次,西班牙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英勇作战,保卫共和国的斗争坚持了两年多。再次,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的做法,不同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政策:一种是西方大国名为不干涉,实为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另一种是苏联等国家和“国际纵队”对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援助,表现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开始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法西斯侵略,但此时反法西斯力量还相对比较弱。

不同意:请以史实为依据,说明理由。

⊙学习延伸:

依据以上材料,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评论。想一想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还有哪些?

参考答案:作者从经济(日本垄断资本主义要求侵略中国、为了克服大危机带来的影响)、政治(认为中国不堪一击)、对外政策(利用战争转移国内矛盾)三方面分析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虽然不太全面,但作者的政治观点是正确的。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还可以包括:阻碍中国经济政治的发展,使中国永远处于劣势、弱势地位;要把中国变成日本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变成日本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先征服中国,再征服亚洲其他地区和全世界;等等。(其他原因可由教师和学生自由发挥,不受任何限制)。

延伸阅读

高二历史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2


第四节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共产国际“七大”;埃塞俄比亚军民的抗意斗争;中朝军民的抗日斗争;西方国家对意大利侵略采取的绥靖政策;西班牙内战和德意法西斯的武装干涉;英法等国对西班牙的“不干涉政策”;国际纵队;德意日法西斯结盟。

二、要求学生认识

1.通过了解共产国际“七大”的有关情况,使学生认识:它所提出的反法西斯斗争的政策和策略,指导了各国共产党的活动,推动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2.通过了解埃塞俄比亚、中国、朝鲜和西班牙等国的反法西斯斗争,使学生认识:

这些国家的斗争体现了它们抗击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精神,这些斗争是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3.通过学习英、法、美等国对德、意、日侵略推行的绥靖政策,使学生认识:这一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通过分析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反法西斯斗争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内因、

外因的相互关系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总结30年代西方大国推行的绥靖政策及其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注意世界历史的前后联系及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的比较,培养学生纵向和横向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切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一、本课重点:西班牙内战。

二、本课难点:绥靖政策。

教学设备

CAI课件、教学地图、投影片等。教学方法

问题式讨论式

教学要点

第四节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

一、共产国际“七大”

二、亚非人民的反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1.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

2.中朝人民的抗日斗争

三、西班牙内战

四、德、意、日法西斯的结盟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上一节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当时,在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两种解决危机的典型或方式,是什么?(学生回答: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那么,德日的法西斯专政在内外政策上有什么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吗?(学生通过回忆、思考、短暂讨论得出结论:(1)对内都建立了极权政治,德国建立了纳粹党一党独裁统治;日本的军部操纵了内阁,控制了政权。(2)对外都积极地扩军备战,进行扩张。)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德、意、日法西斯的对外侵略。大家注意,德、意法西斯的侵略主要集中在非洲和欧洲,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主要集中在亚洲。

讲授新课

学习新课前,先请同学们利用几分钟时间阅读课文,熟悉内容。(学生读完之后)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解决四个问题(板书),下面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产国际“七大”

(在同学们熟悉课文的情况下,本目主要提出以下问题。)

1.这一目主要介绍了共产国际“七大”的哪些问题?(学生回答:背景、内容和意义。)

2.请同学们把共产国际“七大”的内容概括成两点。(学生回答:①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②加强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性。)

3.课本上说,“共产国际‘七大’在反法西斯斗争问题上提出的政策策略,指导了各国共产党在本国反法西斯斗争中的行动”,那么,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的支部之一,理所当然地也接受了指导,中国的情况如何呢?还记得吗?(让同学们回忆、讨论中国近现代史上关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内容,在教师指导下做一些总结回顾,然后用投影片打出合作的主要过程:①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②1936年的西安事变,揭开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序幕;③八一三事件后,改编中共军队;④1937年9月,国民党政府公布了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在民族危机处于千钧一发的时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了。)然后教师指出:中国是世界的中国,所以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世界形势紧密相联,密不可分。只有在闭关锁国的年代,中国才孤立于世界之外,而如果那样的话,我们就注定要落后挨打。

4.共产国际“七大”还要求“加强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性”,请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在什么时候?(学生回答:遵义会议。)

5.那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之后中国共产党在独立自主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呢?(教师指导学生回答: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抗战,中国共产党则深入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自主的游击战争。)

在以上问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之后,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世界面临着法西斯侵略和战争威胁,法西斯已成为各国共产党最大的敌人,而面临着威胁的各个国家的社会矛盾也发生了变化,这是如何变化的?(学生回答: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国际未雨绸缪,号召各国共产党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的斗争。

(然后,第二个问题。)二、亚非人民反法西斯侵略的战争

首先,请同学们根据本目第一段的内容了解法西斯对外扩张的目的和各自的方向。(学生回答:目的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争夺世界霸权,抢占更多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方向分别是:在非洲,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在亚洲,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

1.关于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

(1)在历史上,意大利何时曾侵略过埃塞俄比亚?(教师提醒、学生回忆,应想起1894~1896年的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想起当时的国王名字:孟尼利克二世。)

那一次抗意斗争的结果如何?(同学们应能回答出:迫使意大利在和约上签字,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教师指出:在当时非洲被帝国主义瓜分完毕的形势下,埃塞俄比亚作为一个独立国家是非常突出的,也说明意大利不是不可战胜的。

(2)这是意大利第二次侵略埃塞俄比亚,意大利为何总和埃塞俄比亚过不去?(让同学们阅读课本第40页注释和第41页地图,了解埃塞俄比亚的地理和战略位置对意大利的重要性。)教师指导:请大家看地图,在北非意大利已侵占了哪些地方?(学生看图例回答:厄立特里亚和意属索马里),但意大利通过陆路从厄立特里亚到意属索马里还得通过哪儿?(学生回答:埃塞俄比亚)如果意大利占领了埃塞俄比亚,有何好处?(学生回答:可以把已经占据的意属索马里和厄立特里亚连接起来,加强在地中海地区的实力。)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陆路从红海直通印度洋,这对它在非洲的战争有很大帮助。

(3)埃塞俄比亚上一次在抗意斗争中取得胜利,这一次却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何在?(让同学们分组讨论这一问题,然后得出结论。同学们大致能总结出以下原因:①意强大,埃弱小。②埃塞俄比亚武器装备极其落后。③绥靖政策的影响。)然后,用投影片打出“毛泽东关于埃灭亡原因的分析”:“阿比西尼亚(即埃塞俄比亚)为什么灭亡了呢?第一,它不但是弱国,而且是小国。第二,它不如中国进步,它是一个古老的奴隶制到农奴制的国家,没有资本主义,没有资产阶级政党,更没有共产党,没有中国这样的军队,更没有如同八路军这样的军队。第三,它不能等候国际的援助,它的战争是孤立的。第四,这是主要的,抗意战争领导方面有错误。阿比西尼亚因此灭亡了。”(毛泽东《论持久战》),然后教师可让学生就失败的原因展开讨论。(只要同学们言之成理的,都应给以适当的肯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当的引导。)

(4)下面我们主要来研究一下“绥靖政策”。究竟什么是“绥靖政策”?主要推行者是谁?如何推行的?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呢?(让同学们阅读课本第41页大字部分和第41~42页的小字部分,以上的问题不难解决。)然后教师指出:“绥靖”一词,来源于《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君其茂昭明德,修乃懿绩,敬服王命,绥靖四方。”其意思是“安抚平定”,可到了现代,“绥靖”作为一种政策,其含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如大家看到的,它成为一种姑息养奸的做法。那么,英、法、美推行此政策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可从小字部分找到:①为保住自身安全;②祸水东引。)最大的受害者是谁?(学生回答:埃塞俄比亚。)这就是毛泽东所说的,“它的战争是孤立的”。其次呢?(学生思考后,应能回答出,是绥靖政策的推行。)是的,一点没错,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大家学下一章的时候就会知道。而且,我们还能对另一句俗语有更深刻的理解,即“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2.中朝人民的抗日斗争

(因为这是中国历史的重点内容,在此略讲,学生自己阅读了解课文内容即可。关于朝鲜的抗日斗争,提醒大家注意两个问题:①中朝人民在战争中经过了血与火的考验,结下了坚不可摧的友谊。②普天堡大捷。)

三、西班牙内战

1.西班牙内战是怎样发生的?结果怎样?(同学们可根据第一段,了解一些主要的概念,如人民阵线、佛朗哥、谁控制了局势等。)然后指出:西班牙人民阵线是由共产党和各左派政党、左派团体参加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1936年在大选中获胜、成立共和国后,采取了一些进步措施,打击法西斯势力。如释放政治犯,解散反动组织,实行部分土地改革,等等。这些措施深得广大人民的拥护,但却有人大为惊慌,谁呀?(教师引导下,让学生知道,不仅有佛朗哥,而且还有德、意法西斯。)所以当人民阵线控制局势以后,德、意法西斯急忙侵入西班牙。

2.为什么人民阵线控制局势使德、意感到惊慌?请大家思考,德、意法西斯对西班牙进行武装干涉的原因是什么?仅仅是为了支持佛朗哥叛军吗?(在教师指导下,请同学们根据课本第43~44页的大字、小字和《西班牙内战形势图》,进行讨论,分析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的目的,应能得出如下结论:①支持佛朗哥法西斯势力;②西班牙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战略资源;③把西班牙变成检测自己军事实力的试验场。)那么我们再来读图,看看西班牙的地理位置究竟重要在什么地方。(同学们根据地图和小字介绍,得出如下结论:西班牙北依比利牛斯山,背靠法国,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望,扼大西洋、地中海航路的咽喉。掌握了西班牙和西属摩洛哥,既可以形成对法国的战略包围,又能够控制地中海,切断英法与其海外殖民地的联系。)大家注意,“形成对法国的战略包围”,这正是谁期望的?(同学们应能回答出:德国。)对,因为德国和法国是世仇呀。“与非洲相望”这又是谁期望的?(同学们根据上面内容,应能回答出意大利。)

3.请大家注意,当德、意法西斯侵入西班牙后,西班牙战争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回答:由原来的内战变成了一场西班牙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民族战争。)

4.在对待德、意法西斯人侵西班牙的问题上,当时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政策和态度,分别是什么?(同学们根据课本不难回答出,一种是英、法等西方大国推行所谓的“不干涉政策”,一种是苏联和国际纵队对西班牙人民革命斗争的国际援助。)我们所要强调的是,“不干涉政策”的实质仍是……(学生根据小字介绍,可回答出:“绥靖政策”)。其实,德、意侵入西班牙已经严重损害了英、法等国的利益,英、法为何还一再退让呢?(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绥靖政策的内容回答出:为了自身安全,不愿过早地卷入战争;把祸水引向苏联。)而苏联和国际纵队对西班牙的援助,则表现了世界反法西斯进步力量的团结,英、法等所谓的强国大敌当前,只为一己私利考虑,的确应感到汗颜。

5.到此为止,前面我们学习了绥靖政策的概念、推行者、推行的目的和推行的方法。请大家综合思考一下,在20世纪3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在世界各地推行的绥靖政策。(大家翻书、讨论,根据本课内容,一般应能总结出帝国主义在埃塞俄比亚实行的绥靖政策和在西班牙实行不干涉政策,教师应提醒同学们回忆中国历史的内容,即“九一八”事件后,英、法操纵的国联在中国东北问题上采取的态度,派出“李顿调查团”,最后却不了了之,也是一种绥靖政策。这样就比较全面了。)教师指出:绥靖政策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埃塞俄比亚亡国了,西班牙共和国政权被颠覆了,中国东北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英、法等为了保全自己,就这样牺牲了弱小国家的利益,却使法西斯国家变得强大了很多,而且也使许多反对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如苏联对英、法等国心存芥蒂,不利于反法西斯力量的团结,最后英、法等国不得不首先吞下这枚自己种的苦果。(关于绥靖政策的后果,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讨论得出,根据课堂时间而定。可以指导同学们把绥靖政策的危害总结为以下几方面,然后用CAI课件或投影片打出:①牺牲了弱小国家的利益;②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助长了法西斯的气焰,增强了法西斯的实力;③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同学们如果能说出其他危害,言之成理的均应予以肯定。)

最后,教师简单总结:西班牙内战是30年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一个典型:首先,西班牙共产党较好地运用了共产国际“七大”的政策策略,建立了统一战线,采取了有力的反法西斯措施;其次,成果较大,西班牙人民保卫共和国的斗争坚持了两年零八个月;再次,表现了国际反法西斯进步力量的团结,代表着历史发展的主流方向。

四、德、意、日法西斯的结盟

1.同学们,在30年代的侵略中,法西斯国家得到了什么好处?(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①法西斯国家获得了巨大的财力、人力资源,占据了许多战略要地,实力大增。②由于英、法、美等国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也使法西斯国家更加有恃无恐。)

2.那它们为什么还要结盟呢?胆怯吗?(指导同学们阅读本目第二段和课文下面的注释。)教师指出:即使英、法、美实行绥靖政策,但是它们与德意日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在共同对抗英、法、美利益的基础上,法西斯国家走到了一起。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3.大家注意,英、法、美不愿过早刺激德、意、日,采取了绥靖政策;德、意、日虽然结盟,但它们也不愿过早刺激英、法、美这些强国,它们打出了一张共同的牌,什么牌?(同学们回答:苏联牌。)在这一点上,它们倒是“心有灵犀,不点自通”。分别怎么打的呢?(学生回答:英、法、美实行绥靖政策,想祸水东引;德、意、日打出了“反共”牌,走到一起。)双方虽然心有灵犀,但却都羞羞答答,尽量躲避对方,真是别有风情呀。

最后,教师强调:在法西斯国家结盟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两个时间:1936年和1937年;两个协定:德意协定和《反共产国际协定》。法西斯国家在侵略的过程中,彼此产生了好感,(德意在共同侵略西班牙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好感。)它们终于揭开了撩人的面纱;走到了一起,结成法西斯“轴心”,世界大战迫在眉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它们被称作“轴心国”。

本课小结

同学们,这一课我们学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的内容。法西斯国家到处点燃战火,已成为世界上爱好和平的人们的最大敌人。埃塞俄比亚、中国、朝鲜和西班牙成了最早的受害者。但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我们看到了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英、法、美的纵容侵略、消极避战的绥靖政策,这是自私的;一种是共产国际的正确的政策策略和苏联及国际纵队对西班牙人民的援助,这是积极的。法西斯是穷凶极恶的,但邪恶最终要在正义面前俯首称臣。可是由于这两种态度的分歧,注定了战争初期,反法西斯力量要遭受一些挫折。但最后的胜利永远属于正义的人民,这是被历史无数次证实了的。

布置作业

什么是绥靖政策?20世纪30年代帝国主义在哪些地方分别、怎样推行了绥靖政策?绥靖政策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第32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原因、过程和重大意义。
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性战役。
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其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史料,分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从而初步探讨如何尽早结束战争的有效政治办法。通过对比两次世界大战,分析世界战争爆发的根源以及避免战争爆发的有效对策。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从残酷的历史教训中认识到协商解决国际争端、避免战争、维护和平的历史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各栏目的参考答案
(一)练习与测评
1、归纳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原因与过程。
原因:法西斯势力是企图称霸世界的邪恶势力,它不仅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敌人,也是资本主义民主国家的对手,更是人类社会进步道路上的巨大绊脚石,只有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联合起来,才能捍卫世界和平和人类的根本利益。
主要过程:
(1)协约国武装干涉苏俄;
(2)英国、法国、美国实行绥靖政策,试图“祸水东引”;
(3)英国提供德国突袭苏联的情报给苏联;
(4)苏德战争爆发,英、美表态支持苏联;
(5)苏、美、英缔结三国协定;
(6)《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2、试分析纳粹德国在军事上是怎样从优势转为劣势的。
(1)英法联军敦刻尔克大撤退虽然被迫弃掉了全部装备辎重,然而却毕竟保留了有生力量,以致他们随时都会重新具有抵抗德军对英国本土发起入侵的能力,甚至还可能重新越过海峡,卷土重来,没有1940年的盟军在敦克尔刻的顺利大撤退,就没有后来1944年的盟军在诺曼底顺利进行的大规模登陆!
(2)由于德军没能在不列颠之战中彻底打垮英国,所以被迫修建了漫长的大西洋壁垒,处于两线作战,使得英国成为了一把高悬在北大西洋上的利剑始终威胁着第三帝国。
(3)1941年12月25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使得美国也加入了这场战争,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化。
(4)在北非战场的阿拉曼战役中德国失败。
(5)1942-1943年间德军遭遇挫折: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使德国在军事上从优势转为劣势了。
(二)探索与争鸣
对美国于1945年在日本投掷两颗原子弹这一历史举动,有些人赞成,有些人反对,杰出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当初写信给罗斯福建议试制原子弹,此时也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对此,你的看法如何?
参考答案:
第一种:反对美国使用原子弹,因为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虽然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加快了二战的结束,但造成了十几万日本无辜平民的伤亡,是不人道的。同时,开启了人类使用核武器的先例,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了消极影响。
第二种:赞同美国使用原子弹,因为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虽然造成了十几万日本无辜平民的伤亡,但是它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加快了二战的结束,减少了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和地区人民的伤亡,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促进了科技的进步。
第三种:战争是把双刃剑。美国对日使用原子弹,有很多负面影响;美国对日不使用原子弹,也有很多不利方面。这确实是个两难的选择。所以,我们要慎战,珍惜和平,使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

高二历史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1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1,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教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中朝军民抗日斗争;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西方大国对意大利侵略的绥靖政策;西班牙内战爆发和德意的武装干涉;英、法等国的“不干涉”政策;国际纵队;西班牙共和国失败;德、意、日法西斯结盟。

2.能力要求:(1)从内外两方面分析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反法西斯斗争失败的原因。(2)分析30年代西方大国在世界各地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和影响。(3)概括、归纳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的原因。

3.情感目标:共产国际七大所提出的反法西斯斗争的政策和策略,指导了各国共产党的活动,推动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其中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的斗争表现突出。但由于英、法、美等国对德、意、日的侵略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中国等国家的反法西斯斗争没能阻止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时安排1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是重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是30年代法西斯国家发动的继日本侵华后的又一次侵略战争,它造成了新的世界战争的另一个策源地。(2)西班牙内战是重点。西班牙内战是30年代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它引起了世界各种政治力量的关注,事变的结果改变了欧洲的战略态势。

2.难点分析:绥靖政策是难点。首先,绥靖政策的概念需要理解掌握。其次,要认识英、法推行这种损人不利己政策的原因。第三,绥靖政策的表现形式呈现多样化。在对待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时,英、法表现为名义上制裁、实际上纵容;在对待德、意干涉西班牙时又表现为名义上“不干涉”、实际上干涉。

课堂教学设计

一、共产国际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斗争

师:1935年7月至8月,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请同学们思考:这时的世界形势如何?大会的中心议题应是什么?

生:(多人作答并争论)

师:(带领学生回忆在大危机打击下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情况)全世界面临着法西斯奴役的威胁。德、日、意法西斯侵略国与一切遭受侵略、威胁的国家和人民的矛盾逐渐上升为世界主要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召开的共产国际七大,讨论的中心问题是制定共产国际和各国共产党反法西斯斗争的策略方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总书记季米特洛夫在会上(电脑展示季米特洛夫头像)作了重要报告。大会根据季米特洛夫的报告作了决议。(请学生根据教科书中文字,概括出报告和大会的主要内容)

生:(学生读书并概括作答)

师:共产国际七大提出的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方针,武装了各国共产党,推动了世界各国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二、亚非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师:为了缓解国内矛盾,法西斯国家积极对外侵略扩张。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首先在亚洲和非洲点燃了侵略战火。与此同时,反对法西斯侵略、保卫和平的斗争也在亚洲的中国、朝鲜和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展开。(电脑展示世界地图,在相关部位闪动,以突出中国和埃塞俄比亚的反法西斯斗争)

1.中朝军民抗日斗争

师:根据中国史,请学生回忆日本在1929年经济危机打击之后,1931~1937年的侵华活动。

生:(学生按年代顺序回忆日本侵华历史)

师:1937年,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从此展开了历时八年的全民族英勇抗战。

饱受日本殖民统治之苦的朝鲜人民,也为争取民族解放展开了英勇斗争。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互相支援,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请学生阅读教科书中中朝军民并肩抗日的小字)

生:(阅读小字)

2.埃塞俄比亚人民抗击意大利法西斯

(1)意大利侵入埃塞俄比亚

师: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对意大利打击十分沉重。为夺取原料和销售市场,意大利竭力想建立一个环绕地中海的殖民帝国。(教师向学生展示地中海周围欧、非两洲20世纪30年代的形势图,请学生根据当时形势分析意大利的侵略意向)

生:(学生看地图,发表意见,并阐述理由)

师:意大利很想把触角伸向巴尔干和多瑙河流域,这就与英、法、德帝国主义利益相冲突。意大利是一个贫弱之国,无力与英、法、德相抗衡,它在欧洲的侵略意图只好忍痛作罢。于是就把侵略的主要方向转指非洲。再请同学们看看,在非洲大陆地中海沿岸,意大利可以在何处落脚?

生:(根据30年代非洲形势图进行分析并作答)

师:30年代的非洲唯有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是独立国家。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东北部,控制着从地中海经红海到印度洋的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并且拥有煤、铁、铜、硫磺、黄金等丰富的自然资源。意大利占领埃塞俄比亚既可使其东非殖民地联成一片,又能威胁英国在地中海的交通命脉和在非洲的殖民地。

1935年10月,意大利30万军队分北、东、南三路在飞机和坦克的配合下,对埃塞俄比亚不宣而战。(展示埃塞俄比亚地图,用电脑演示战争进程)

(2)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师:作为国联成员的埃塞俄比亚当受到侵略时,本应得到国联的援助和保护,但是操纵国联的英法却出于自私的目的,对意大利的侵略行径采取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请学生看教科书中“绥靖政策”和英、法向意妥协原因的小字)在世界公众舆论的压力下,国联才不得不宣布意大利是侵略国。国联声称对意大利采取经济和财政制裁。(用电脑展示制裁内容)意大利是一个严重缺乏石油的国家,其侵略埃塞俄比亚的主要运输通道要经过苏伊士运河,但是国联制裁却没有把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列入禁运范围,英国掌握下的苏伊士运河还照样供意军使用。美国则在“中立法”的掩盖下,(请学生看有关“中立法”的小注)通过第三国,拼命向意大利出售石油和其它战略物资,而埃塞俄比亚人民却失去了购买美国武器的可能性。由此可见,在意埃战争中,国联的制裁和美国的“中立法”都有利于侵略者,而打击了被侵略者。

(3)埃塞俄比亚的失利

师:30年代的埃塞俄比亚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即使正规部队的士兵也不能人手一支老式步枪,许多人只能手持长矛大刀去作战。在基本上是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埃塞俄比亚人民同仇敌忾,高呼着“坚决抗敌,至死不屈”,英勇地投入了保卫祖国的神圣战斗中。人民群众用镖枪、盾牌来抵抗用飞机、大炮、坦克武装起来的敌人,英勇杀敌,他们埋藏粮食,填塞水井,迫使找不到粮食和水源的敌人只得撤出已占领的地方。

为了尽快占领埃塞俄比亚,意大利法西斯疯狂地屠杀埃塞俄比亚军民。甚至公然践踏国际公约,灭绝人性地施放毒气。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后来回忆道“我们经得起飞机的轰炸,但是对付不知不觉落到脸上和手上的毒剂,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埃塞俄比亚正规军被击溃了。1936年5月,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沦陷,意大利宣布把埃塞俄比亚并入意大利。

请同学们分析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为何失败了?

生:(思考作答)

师:我认为埃塞俄比亚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落后。由于埃塞俄比亚生产力水平过于低下,意、埃两国经济实力、军备优劣过于悬殊,才导致埃塞俄比亚失败。当然英法的绥靖政策和侵略者的残暴也是意大利侵略得手的重要条件。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造成新的战争策源地,当意大利站稳脚跟后,就开始觊觎邻近的法属殖民地,威胁英国的红海航线。英、法与意大利的关系大大恶化了。

三、西班牙内战

1.西班牙内战

师:1936年西班牙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国。

根据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决议,处在白色恐怖下的西班牙共产党为争取工人阶级的统一和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而进行斗争。1936年1月,西班牙人民阵线成立。它把工农群众、绝大多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一切自由民主力量联合起来了。1936年2月举行大选,人民阵线取得了巨大胜利。左翼共和党人组织政府。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社会改革和促进民主的措施。这些措施深受广大人民的拥护,但却遭到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猖狂反扑。

(用电脑软件演示西班牙内战过程)1936年7月,西班牙军队的将领佛朗哥(出示佛朗哥像)等人发动反对共和国的叛乱。但是忠于共和政府的部队和广大工农群众以及小资产阶级奋起保卫共和国。共和国军控制了首都马德里,工人解除了叛乱部队和法西斯分子的武装。

2.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

师:当叛乱显示出失败征兆时,德、意法西斯便在1936年7月公然对西班牙进行武装干涉。先是派遣大量运输机把西属摩洛哥佛朗哥的叛军和军需品运到西班牙本部,同时把大批坦克、飞机、武器、弹药送给叛军;继而又派出正规军,直接进攻西班牙共和国。这样,西班牙内战就演变为一场西班牙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民族战争。德、意为何要卷入这场战争呢?下面我给同学们提供一组材料,请大家分析材料,谈自己的看法。(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一西班牙地处欧洲西南的伊比利亚半岛上,北与法国相邻,南隔宽仅20公里的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望,位扼大西洋地中海航道的咽喉。从近代以来,企图争霸世界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大国总是竞相争夺这个战略要冲。特别是老牌帝国主义英国,为控制这条对它生命攸关的航路,在海峡上霸占着一块属地直布罗陀,建立军港,以保证自己航道的安全。

——摘自王春良等《世界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西班牙在一定程度上是英、法、美的势力范围,长期以来英、法、美在这里进行着大量投资。

——同上

材料三西班牙拥有铁、煤等丰富的战略资源。

——同上

材料四一个纳粹将军说:“我们对西班牙的干涉使我们能在法国和英国的主要战略路线上站住脚……由于在西班牙有我们的阵地,我们就处于有利的地位,控制这个战略地区的要冲。”

——同上

材料五德国将领赖歇瑙说:“西班牙对德国来说是战争的高等学校”,“比在和平条件下训练十年”更有益处。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六希特勒说:“从法国方面看,佛朗哥的百分之百的胜利并非令人称心如意的。我们对继续战争和保持地中海的紧张局势更感兴趣。”

——同上

生:(研读材料后,发表意见)

师:(根据学生作答情况进行总结)同学们还可以根据当时的历史状况和国际形势来分析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的战略考虑。

生:(发言)

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为了能够造成一个对英法包围的战略形势,又能控制直布罗陀海峡,切断英、法与其海外殖民地的联系,还可以获得西班牙的工业资源,德意也有把西班牙作为军事实力的检验场的考虑。另外,德国企图把英法的注意力吸引到西班牙,从而可以放手扩充军备等等。总之,武装干涉西班牙对德意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3.英法美的绥靖政策

师:英法对已经烧到自己家门口的法西斯战火采取“不干涉”政策。1936年9月,在英法的倡议下,27个欧洲国家签订了“不干涉”西班牙内战的协定,禁止把武器和军用物资输往西班牙,也不允许西班牙所购买的军火过境。成立了“不干涉委员会”来监督协定的执行。这个委员会既剥夺了西班牙共和政府购买武器的合法权力,又掩饰了德、意武装支援叛军的行为。所以法国航空部长科特说,不干涉政策实际上是对西班牙事件的干涉,因为它“不允许合法政府行使它购买武器的权力。”但德、意却不执行“不干涉”协定,源源不断地支援叛乱军队。

美国政府执行“中立法”。(教师展示美国商务部长报告等材料,请学生结合此材料分析“中立”政策的实质)

材料一美国商务部长报告:德国1936年底在美国购买价值40万美元的武器,1937年9月间,德国从美国购进了价值100万美元的武器。1937年美国向意大利输出的武器数量增加34倍。1937年德国在美国购买了价值1.26亿美元的各种货物,其中当然也包括战略原料。1937年德国在美国购买的货物比1935年多一倍,同时美国与共和国西班牙的贸易额却下降了11/12。1938年德国在美国购买了1.67亿美元的货物,而美国与共和国的贸易却停止了。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法西斯国家从美国获得的飞机。1937年800架,1938年输进900架。

——同上

生:(研读材料后,发表各自的看法)

师:美国以“中立法”为名,扮演了同英法同样的角色。

4.世界进步力量的支援

师:与以上行为相反,国际无产阶级和世界革命人民、进步人士对西班牙共和国大力支持,苏联向西班牙共和国政府提供了巨大援助。(提供有关苏联援助的材料,由学生自己阅读)

来自54个国家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共4万多人组成国际纵队,同西班牙人民一起直接参加保卫共和国的战斗。在战斗中大约7000多人牺牲在西班牙。中国人民对西班牙人民的斗争也给予了坚决支持,1935年7月15日毛泽东代表中华苏维埃政府发表致西班牙人民书,高度赞扬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是世界上最神圣的战争。有100多名中国留学生和华侨参加了国际纵队。

5.共和国政府被颠覆

师:在德、意法西斯的直接帮助(要求学生看教科书中“西班牙内战前两年德、意给叛军援助的武器装备”一览表)和英、法、美的纵容下,西班牙叛军南北夹攻合击,进逼马德里。西班牙军民在4个多月中粉碎了敌人三次进攻。在共和国处境危急的关头,共和国政府军中的叛徒在马德里发动叛乱,成为反动军队的“第五纵队”。1939年3月28日,马德里陷落。西班牙共和国被扼杀了。请同学们思考:西班牙共和国为什么会失败?

生:(多人作答)

师:首先是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和英、法、美执行“不干涉”以及“中立”政策的结果;其次也是共和国内部的叛变和分裂的恶果。西班牙人民用顽强的战斗和悲壮的牺牲向全世界揭露了法西斯的残暴和英、法、美反人民的帝国主义本质。

在英、法、美“不干涉”政策和“中立”政策的纵容下,日、意、德法西斯分别于1931年、1935年、1939年在中国、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的局部战争连连得手,其侵略实力和野心不断增长,世界局势朝着扩大战争的方向迅速发展。

四、德意日法西斯结盟

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30年代侵华、侵埃和干涉西班牙等活动促使利益相同的德、意、日三国加紧勾结。德、意在协同武装干涉西班牙过程中于1936年10月签订共同协定,商定加强在对外侵略过程中的合作,(提供具体内容,供有兴趣的学生查阅)形成“柏林—罗马轴心。”1936年11月,又以反苏反共为招牌,德日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结成反动同盟。真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提供资料供有兴趣的学生查阅)1937年意大利也加入这一协定,德意日三国轴心正式形成。从此法西斯国家依仗联盟,更加有恃无恐地扩大侵略战争,世界大战迫在眉睫。

小结:在本章学习即将结束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下:30年代世界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反映这一主要矛盾有哪些重大事件?了解了这些事件的前因后果之后,你有哪些想法和认识?

课后记:

第3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


第3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背景形势:1942年和1943年,在欧洲、太平洋和非洲各大战场,同盟国军队同法西斯军队英勇战斗,使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了转折变化。一、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中途岛海战1、历史背景(1)1942年,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2/3陆军,无法发动新的进攻,寄希望于海军;(2)日本企图巩固海上优势,彻底摧毁美国舰队;2、海战经过(1)时间:1942年6月;(2)概况:日本派出一支庞大的舰队进攻美军驻守的中途岛;美军伏击取得巨大成功;3、美军取胜关键:美军破译了日军密码,掌握了日军的作战计划,作了周密的应战布置;4、海战影响(1)日本海军主力丧失殆尽,是日本海军近一个世纪以来第一次惨败;(2)日本从此失去了太平洋的制海权和制空权,丧失了海上优势;(3)给美国赢得了一个喘息机会,有时间补充和增加太平洋舰队的力量;(4)标志着太平洋战场发生了重大转折:日军由进攻转为防御,美军由防御转入反攻;(5)使成为反法西斯战争中最早发生转折的战场;二、苏德战场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1、历史背景(1)斯大林格勒是苏联南方最重要的工业中心,南北交通的枢纽和南方战略要地;(2)莫斯科战役后,德军再也无力发动全面进攻;(3)德国集中兵力重点进攻斯大林格勒,以夺取苏联重要粮、油产区;(4)主要目的是包抄莫斯科;2、战役经过(1)1942年7月,德军南北夹击,大举进攻斯大林格勒;(2)1942年冬,苏军发动反攻,分割包围德军主力;(3)1943年2月,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辉煌胜利;3、历史意义(1)改变了苏德战场形势,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苏联由防御转入反攻;(2)极大地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威望;(3)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巩固发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4)推动了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转变,成为二战的重要转折点;(最重要影响)※提示:二战转折点之的以出现在苏德战场,是因为苏德战场是欧洲主战场,抗击着德国绝大部分兵力。(5)导致“轴心国”集团内部出现了深刻的军事政治危机,促使法西斯集团内部发生瓦解;三、北非战场形势1、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的转折点(1)历史背景:1942年夏天,德意进逼阿拉曼,开罗告急;(2)战役概况:1942年1月,英军在阿拉曼一带发动反攻,德意军队损失惨重;(3)历史意义①沉重地打击了北非的德意法西斯,鼓舞了英国和非洲人民打败法西斯的信心;②阿拉曼战役成为北非战场的转折点;2、北非战场的结束:1943年,北非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场胜利结束;四、地中海战场1、西西里岛登陆战(1)背景:北非战事胜利结束,有利于盟军开辟地中海战场;(2)概况:1943年7月,美英盟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作战;(3)意义:把战火烧到意大利门口,加速了意大利法西斯的灭亡;2、意大利投降(1)概况:1943年7月,意大利发生七月政变,墨索里尼政府垮台;1943年9月,意大利新政府签署无条件投降的停战协定;(2)意义:①意大利投降,标志法西斯轴心集团开始瓦解;②从此,欧洲大陆的战争则由德国法西斯单独进行,从而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点拨提示:194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

项目

基本概况

政治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进一步巩固①1943年开罗会议,协调了中美英对日作战的行动;②1943年德黑兰会议,苏美英协调了对德作战的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

各大战场形势发生了根本转变①苏德战场,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②北非战场,德意军队投降,使北非战事胜利结束;③地中海战场,意大利投降,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④中国战场,敌后抗日根据地度过严重困难时期,形势开始好转;⑤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海战后,美军取得了绝对优势;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159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