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4.5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导学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4.5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导学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4.5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导学案

1.了解中国生态环境的现状、成因和防治措施。

2.运用“中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图”,分析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掌握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具体防治措施。

1.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及防治措施。

2.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

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

1.全球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①________面积缩小、②______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③________干涸等。

2.中国地域广大,且受④________气候的影响,由北向南、从东到西,气候和⑤________有明显差别,形成了类型众多的生态系统。由于自然和⑥________原因,在不同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

二、中国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

1.恶化原因: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1)环境保护⑦________不强,重⑧__________轻保护,重⑨________轻维护,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用方式,超过了生态环境⑩________能力,造成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

(2)一些部门________不力,加剧了生态环境的退化。

(3)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________不足。

2.防治措施

(1)植树造林、____________、草原建设和国土整治等重点________工程已取得进展(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

(2)长江、__________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全面实施。

(3)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开始启动。

(4)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的______________、风景名胜区和______公园。

(5)生态________试点示范、生态示范区建设稳步发展。

(6)环境保护_________建设逐步完善。

3.重点生态工程:长江、黄河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

1.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

现状非常严重,总体恶化,局部改善,治理速度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扩大

原因自然原因地域广大,季风影响显著,气候和地势差别明显;地形复杂,多山地、丘陵,平原面积较小,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

人为原因巨大的人口压力;不合理的开发活动

2.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

地区名称主要生

态问题形成原因

自然背景人为原因

大兴安岭西侧森林破坏,土壤侵蚀、草场退化严重半干旱草原地区过度开垦、过度砍伐、过度放牧严重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场退化降水较少、气候较干过牧严重

南方亚热

带丘陵地区土壤侵蚀,森林破坏严重,物种灭绝和多样性锐减亚热带丘陵,

降水丰富人民生活贫穷,过垦、过伐严重

亚热带的横断山区、云贵高原亚热带丘陵山地地区,地质条件复杂

青藏高原土壤侵蚀,草地退化高寒地区,生态十分脆弱受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

阅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A区域的生态问题及其引发的次生环境问题。

(2)B、C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说明危害更严重的地区及理由。

(3)比较D、E两地区森林主要生态功能的差异。

第(1)题,A位于南方亚热带丘陵地区,这里人口密集,过垦严重,降水丰富,主要的生态问题为土壤侵蚀。其引发的次生环境问题为石漠化或土壤贫瘠。第(2)题,两地都面临着土壤侵蚀问题,但B地更严重些,和这里的丘陵地形、城市密集、土地的生产力高有关。第(3)题,D区

处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区的森林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E为亚热带的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地质条件复杂,土壤易受侵蚀,该地的森林作用主要为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

(1)土壤侵蚀。石漠化(或土壤贫瘠)。

(2)B地形起伏大,土层薄;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土地生产能力高。

(3)D防风固沙、保护农田;E: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二、中国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

1.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目前西部地区因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500亿元。据此回答(1)~(2)题。

(1)据统计,目前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62.5%,部分省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其耕地面积的一半,这主要是因为()

A.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少B.西部地区降水多且集中

C.西部地区植被破坏严重D.西部地区黄土面积广布

(2)为保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尽量减少资源的开采 ②生态建设以恢复自然植被为主 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林还草措施 ④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解决粗放型经济模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我国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草场退化和土地荒漠化。西北地区降水少,主要表现为土地荒漠化和草场退化;西南地区降水丰富,森林破坏严重,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而地表植被的破坏则是上述问题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所以,保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就应因地制宜,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经济模式,恢复地表植被。

(1)C (2)B

1.目前我国最严重的三大生态问题是()

①水土流失 ②荒漠化 ③石漠化 ④盐碱化 ⑤草场退化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⑤D.①③⑤

2.下列关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川盆地内酸雨危害严重的主要原因是降水丰沛

B.青藏高原地势高,人口稀少,不存在环境问题

C.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

D.大兴安岭西侧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们过垦、过伐、过牧造成的

3.关于生态环境恶化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是主要原因

B.重开发轻保护,采取掠夺式开发,超过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C.监管薄弱,执法不严,管理不力加剧了生态环境退化

D.生态环境恶化和自然因素无关

4.下列对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森林破坏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和东南丘陵

B.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海、宁夏及新疆等地

C.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湿地

D.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水土流失

5.下列关于我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重大举措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树造林、水土保持、草原建设和国土整治等重点生态工程已取得进展

B.长江、黄河中下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全面实施

C.环境保护法制建设逐步完善

D.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

6.下图中字母所在地区是我国环境脆弱区,四种不同图例分别表示森林破坏、草地退化、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锐减四大生态环境问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F地区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D、E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图中各地区共有的生态环境问题外,B、G两地区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其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图中F地区特有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这一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一、单项选择题

我国西部地区因生态环境破坏而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此回答1~2题。

1.据统计,西部地区的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一半以上,部分省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其耕地面积的1/2。这主要是因为()

A.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少 B.西部地区降水多且集中

C.西部地区植被破坏严重D.西部地区黄土面积广阔

2.为保护和恢复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尽量减少资源的开采 ②生态建设以恢复自然植被为主 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林、还草措施 ④从根本上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石漠化面积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环境人口容量统计图”。回答3~4题。

3.判断图中曲线名称正确的是()

A.①为石漠化面积②为环境人口容量③为生物多样性

B.①为生物多样性②为环境人口容量③为石漠化面积

C.①为环境人口容量②为石漠化面积③为生物多样性

D.①为石漠化面积②为生物多样性③为环境人口容量

4.该地区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崎岖B.降水丰富C.喀斯特地貌广布D.人类不合理活动

读“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回答5~6题。

5.两地区在区域发展中,面临的共同生态环境问题是()

A.森林破坏B.土壤侵蚀

C.草地退化D.生物多样性锐减

6.针对上述生态环境问题采取的防治措施中,提高生态环境效益的最好做法是()

A.大力推广生活用煤B.大力发展水电建设

C.提高炉灶技术水平D.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

7.治理土壤退化的措施不够合理的是()

A.东北平原开荒、焚烧秸秆,加速有机质分解

B.黄土高原保塬、护坡、固沟,防治水土流失

C.黄淮海平原实施排灌,调控土壤盐分

D.江南丘陵施用石灰,中和土壤酸度

8.促进人类和环境统一,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A.长江中游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B.在呼伦贝尔草原扩大耕地面积,建立商品粮基地

C.黄土高原上退耕还林,走农、林、牧、副综合发展的道路

D.森林采伐量应高于木材自然生长量

二、综合题

9.关注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追求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新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与该地区人口的分布有何关系?试说明原因。

(2)图2中①地和②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简要分析造成两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目前,土地退化是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27.4%。防治土地退化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

(1)将下列正确的代号填入下图中对应的空白框中(每个代号限填一次)。

a.风力作用为主b.流水作用为主

c.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d.年降水量少且不稳定

(2)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

(3)治理土地退化的措施有哪些?

(4)为了防止土地退化,改善生态环境,国家正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国家实施这一工程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何作用?

[知识链接]

①森林 ②草原 ③湿地 ④季风 ⑤地势 ⑥人为 ⑦意识 ⑧开发 ⑨建设 ⑩承载 监管 投入 水土保持 生态 黄河 自然保护区 森林农业 法制

[基础达标]

1.A2.D3.D4.D5.D

6.(1)森林破坏 土壤侵蚀 (2)土壤侵蚀 地处南方丘陵山区,人口密集,垦殖过度;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 (3)草地退化 过度放牧 (4)生物多样性锐减 地处亚热带的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地质条件复杂,人民生活贫穷,过度开垦、过度采伐导致土壤侵蚀、森林破坏严重,致使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拓展提升]

1.C2.B3.A 4.D5.B6.D7.A8.C

9.(1)该地区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大于100人的地区。因为这些地区人口、城市集中,工业发达,人类生产生活频繁,产生废弃物多,加之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环境影响大,从而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2)①地区环境问题是森林资源破坏;②地区环境问题是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造成①地区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采育失调,毁林开荒,过度砍伐,森林火灾,居民生活用柴等。造成②地区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开垦耕地,使草场破坏严重,甚至导致土地荒漠化。

10.(1)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为a、b、d、c

(2)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城镇建设造成植被破坏等导致土地退化。

(3)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天然植被、植树种草。

(4)有利于当地农民从事多种经营、增加劳动收入;有利于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当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

相关阅读

高二地理教案:《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教案:《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和防治措施。

2.运用中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图,分析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

3.理解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紧迫性,逐步树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及防治措施

难点: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

教学用具:自制图表、多媒体投影仪等

教学方法:图表分析法、比较法等

教学过程:

一、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现状

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形势严峻,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为特征的生态破环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二、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成因

1.巨大的人口压力

2.不合理的开发活动

说明:中国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为了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维护,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用方式,超过了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造成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

三、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

中国地域广大,且受季风气候的影响,由北向南、从东到西,气候和地势有明显差别,形成了类型众多的生态系统。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在不同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布见图4、16。

通过读图4.16,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原因:

地区名称

主要生态问题

形成原因

自然背景

人为原因

A

大兴安岭两侧

森林破坏、土壤侵蚀、草场退化严重

半干旱草原地区

过垦、过伐、过牧严重。

B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草场退化严重

降水较少、气候较干

过牧严重。

C

黄淮海平原区

土壤侵蚀严重。

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人口密集,过垦严重

人口密集,过垦严重

D.E

南方亚热带丘陵地区

亚热带丘陵,降水丰富

F

亚热带的横断山区、云贵高原

土壤侵蚀,森林破坏严重,物种灭绝和多样性锐减。

亚热带丘陵山地地区,

地质条件复杂

人民生活贫穷,过垦、过伐导致。

G

青藏高原

高寒地区

受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生态十分脆弱。

1.分析图中生态环境脆弱区A—G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发生的自然背景。

点拨:A.大兴安岭西侧,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

B.西北干旱半干旱荒漠绿洲区

C.暖温带半湿润黄淮海平原区

D.E.南方亚热带丘陵地区

F.西南横断山区、云贵高原西部亚热带丘陵山地区

G.青藏高原高寒地区

2.这些生态环境问题之间有什么关联性?

点拨: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挖掘生态环境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其关联性,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案例⑤

通过对案例⑤的学习,了解以下内容:

生态破坏给新疆的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新疆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的主要表现。从而理解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紧迫性,树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1.恶化原因:①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②管理不力

③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不足

2.防治措施: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

通过对材料的阅读,了解以下内容:

①我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规划和实施情况;

②工程区域涉及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省市区分布范围。

③实施天然林工程的深远影响。

(提示:应指导学生结合中国地图阅读)

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表4、2)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分布区域

自然背景

主要防治措施

森林破坏

东北、西南、华南林区

中温带、亚热带边远山区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草原退化

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

属干旱半干旱草原区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

湿地萎缩

三江低地、湖滨海滨

属湿润低平原湖泊海洋边缘地区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

生物多样性锐减

林区、草原、近海海域

物种资源丰富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土壤侵蚀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

半湿润湿润丘陵地区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

荒漠化

西北、华北半干旱区

属半干旱内陆或春旱严重地区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

思考结合本节课丈、图片和相关知识,你认为本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改善本地的生态环境?

点拨:可结合乡土地理来学习。

板书设计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一、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形势严峻

二、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成因:

1.巨大的人口压力 2.不合理的开发活动

三、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地区名称

主要生态问题

形成原因

自然背景

人为原因

A

B

C

D.E

F

G

四、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1.恶化原因 2.防治措施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试

1.荒漠化的本质是

A.土地沙化B.气候变得干燥、降水减少C.土地退化D.土地盐碱化

2.下列在哪些现象不属于荒漠化的范畴

A.沙质漠化B.石质荒漠化C.次生盐渍化D.过度开垦化

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圆内裸地表示沙层裸露或固定沙丘活化,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过度樵采B.过度开垦C.过度放牧D.过度砍伐

4.如果A、B曾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土地,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为放牧引水掘井,周围草场因过度利用和践踏而出现裸露地面

B.为扩大耕地而掘井,周围草场最终因为践踏和开垦变成裸露地面

C.为解决人的生产生活吃水问题而掘井,周围草场终因人为破坏而变成裸露地面

D.为解决人们生活能源问题而拔草、砍树,导致环境恶化

5.在不同地区,因为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方式的差异,造成荒漠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所不同,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干旱区————过度樵采B.草原区————过度放牧(水井周围)

C.沙区边缘———过度开垦D.绿洲地区————过度放牧;水资源利用不当

6.下列因素中不属于西北气候干旱成因的是

A.远离大西洋B.远离太平洋C.受副高控制D.高大山地阻挡海洋水汽

7.防治荒漠化的核心是

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土地B.扭转正在发展中荒漠化土地

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D.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8.相对而言较容易治理的是

A.原生荒漠B.土地退化C.戈壁D.流沙

9.关于沙漠化及其防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对沙漠化防治要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措施

②沙漠化防治的具体技术和措施要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现状

③目前仍有一定生产力,但已开始面临荒漠化危险的土地,可暂不作为治理的重点

④贫困是导致森林被砍伐,草地被破坏,进而使土地荒漠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10.设置草方格沙障的主要作用是

①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弱风力②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③防止流沙对交通干线的破坏④减少地表对大气的摩擦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读某山地南北坡降水量图,回答11~14题

11.该地最可能属于

A.台湾山脉B.秦岭山脉

C.南岭山脉D.天山山脉

12.图中①②两地所处的坡向及迎风坡水汽的来源是

A.①北坡,②南坡,水汽来自太平洋

B.①北坡,②南坡,水汽来自大西洋、北冰洋

C.①南坡,②北坡,水汽来自太平洋

D.①南坡,②北坡,水汽来自大西洋、北冰洋

13.降水垂直变化最小处位于山地

A.南坡海拔400米以下处B.南坡海拔800~1600米处

C.北坡海拔800~1600米处D.北坡海拔700米处

14.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原始森林位于

A.东南亚地区 B.非洲刚果河流域C.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D.加拿大的北部

15.关于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已认识到热带雨林保护的意义,因此对热带雨林的破坏不应再负任何责任

B.亚马孙雨林的开发与保护是矛盾的,不可调和

C.亚马孙雨林的开发与保护只对这一地区的国家有利

D.保护亚马孙雨林,不仅是当地国家和人民的义务,而且整个国际社会都应对此负责,尤其是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常常影响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读我国甲、乙、丙三地的水热状况示意图,回答16~18题:

16.三地区中,海拔较低的是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乙地和丙地

17.三地区的气候类型为()

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D.极地气候

18.该区域适合发展的农业是

A.畜牧业B.水稻种植业C.园艺业D.花卉种植业

读我国两个三角洲略图,据此回答19~20题

19.从自然条件看.两三角洲的差异是

A.甲比乙土壤肥沃

B.甲矿产比乙丰富

C.甲海洋比乙广阔

D.甲比乙的热量条件差

20.利用各自优越的地理位置,都发展了

A.钢铁和造船B.甘蔗种植业

C.淡水养殖业D.造纸和化工

21.关于遥感技术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遥感探测范围大,受地面条件的限制多B.遥感是地图的延伸

C.卫星遥感对地物的分辨率比飞机遥感高D.遥感技术可对环境实施动态监测

22.下列关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说法,最准确的是

A.进行图像处理的信息系统

B.进行动画设计的信息系统

C.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D.进行地图制作的信息系统

23.应用GIS技术的最终目的是

A.处理信息B.记录信息C.便于信息查询D.为地理决策提供信息

24.森林的首要价值体现

A.改善生态环境B.为工业提供原料C.为人类提供食品D.为建筑业提供木材

25.亚马孙热带雨林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原因是

A.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

B.热带雨林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固定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C.热带雨林能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水平衡

D.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

26.热带雨林气候的降水类型多属于

A.地形雨B.对流雨C.锋面雨D.台风雨

27.世界亚寒带针叶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A.美国B.俄罗斯C.加拿大D.中国

28.热带雨林有别于其他生态系统优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强烈B.土壤肥沃C.生物生长迅速D.生物循环旺盛

29.森林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主要是因为森林具有

①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③繁衍物种

④维护生物多样性⑤净化空气、美化环境⑥吸烟除尘、防风固沙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④⑤⑥C.①②③⑤⑥D.①②⑤⑥

30.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的原因叙述,错误的

A.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B.难以通行、开发较晚

C.本区人们的保护自然的意识较强 D.本区开发的难度较大

3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这个地区荒漠化发展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地沙漠的名称是________,B地沙漠所在的省区是___________。

(3)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华北地区哪种天气现象是土地荒漠化的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针对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读右图,回答有关问题:

(1)A地区的名称是_________,该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

(2)B是________山脉,对A地区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

(3)D是_______(洋流),它对A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

(4)A地区分布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________,这种资源如果遭到破坏,将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此,我们应把________放在首位。

(5)E地区名称是__________,F城市名称是__________,其职能主要是___________。

1—10

11—20

21—30

班级:姓名: 学号: 分数:

参考答案:

1—10CDCACCDBCA

11—20DBCCDABADC

21—30DCCABBBBBA

31、⑴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平地覆盖了大量疏松的沙质沉积物,风大且集中;人口增长过快;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

⑵塔克拉玛干内蒙古自治区

⑶西部和北部沙漠分布广,在西北季风的作用下向东向南扩展;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也促使荒漠发展。

⑷沙尘暴

⑸合理利用水资源;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32、⑴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

⑵安第斯山脉阻拦亚马孙平原水汽西进,增加了亚马孙平原的降水量。

⑶南赤道暖流增温增湿作用

⑷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全球气候变暖保护

⑸巴西高原巴西利亚政治职能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3.2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第1课时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及水土流失学案(湘教版选修6)
 1.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概念及表现。2.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如草场退化、水土流失等)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生态环境问题概述
1.概念: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①____________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2.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②______________、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③________________等。
二、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
1.我国森林资源匮乏
(1)现状量:④ 、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蓄积 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分布不均:⑤、东南、东北多,西北、⑥ 较少
(2)破坏森林的方式:采伐速度过快、毁林开荒、基本建设和采矿等。
(3)森林资源破坏严重的原因:⑦____________、工业革命和⑧__________加速。
(4)森林资源开发的表现:⑨________减少、原始林地锐减、总体质量下降等。
(5)原始林:生物种类及⑩________数量、生态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均有下降趋势。
(6)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但质量较差,中幼龄林比重大,____________低。
2.我国草场退化
(1)我国草原面积:广大,仅次于____________。
(2)利用方式:________式经营、过度放牧、重用轻养。
(3)问题:草场退化严重、________不断下降。
3.植被破坏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
森林面积锐减和草原退化将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后果:
问题后果
森林面
积锐减木材和林副产品短缺、珍稀动物减少甚至灭绝、____________恶化、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河道淤塞、旱涝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加剧
草原
退化改变草原的植物____________、降低草场的生产力、破坏草场的动植物资源、造成荒漠化。
三、水土流失
1.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以____________和长江中上游地区表现最为突出。
2.形式:水蚀和________。
3.概念:在________因素的影响下,受水力、风力、重力等外力作用,土壤发生移动和破坏的现象。
4.原因
5.后果
6.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大,具有长期效应。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生态环境问题
 
1.图示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可能是()
A.毁林开荒,森林大量减少
B.草场退化
C.流水侵蚀,水土流失严重
D.生物多样性骤减
考查点2 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
2.我国很多地方森林资源锐减,主要原因是()
①采伐速度过快 ②疏林地多 ③基本建设 ④采矿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3.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A.开展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
C.增大木材产量D.改善生态环境
4.关于目前我国草场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草场面积广大,居世界第二位
B.重用轻养,草场退化严重
C.草场生产力下降,甚至出现荒漠化
D.草场退化面积占可用草地面积的2/3
考查点3 水土流失
阅读漫画“长江、黄河的对话”,完成5~6题。
5.漫画反映的是长江流域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森林资源匮乏B.草场退化
C.水土流失D.沙尘暴
6.引起该问题出现的人为因素有()
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 ②过度放牧 ③开矿修路 ④外来生物入侵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方法技巧练
框图法理解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3世纪以前,楼兰及其周围地区河湖众多,胡杨林茂盛,土地肥美,楼兰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但到了公元4世纪,楼兰的名字突然从中外文献中销声匿迹了。如今,人们只看到距塔里木河河尾不远处,楼兰古城的遗址默默静卧,残垣断壁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和沧桑。
材料二 在新疆塔里木河沿岸,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胡杨林带。千百年来,胡杨林和塔里木河相依相偎,形成一条绿色长廊,紧紧锁住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姆塔格沙漠急于扩张的沙舌。长期以来,人们堵坝扒堤,引水漫灌,砍伐了大片胡杨林,发展了农牧业生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近20年来,流动沙丘步步逼近,蚕食着绿色走廊,大风、沙尘暴天气常席卷全疆,上千农牧民举家迁徙,沦为“生态难民”。
(1)楼兰为什么会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2)分析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
(3)该地区的胡杨林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有什么作用?

方法技巧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结构和功能 ②土地荒漠化 ③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森林覆盖率 ⑤西南 ⑥华北 ⑦人口激增 ⑧现代化 ⑨总面积 ⑩种群 单位蓄积量 澳大利亚 粗放 生产力 生态系统 种类成分 黄土高原 风蚀 人为 地形 土壤 开矿修路土地 河床抬高
基础达标练
1.B [由图可知,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不合理的放牧极有可能造成草场的退化。]
2.B [疏林地多是森林资源开发的表现,不是原因。]
3.D [解此题时要特别注意题中的问法,因为“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可以达到增大木材产量,开展生态旅游,发展畜牧业,改善生态环境四个目的,但题目问的是首要目标,应该是改善生态环境。]
4.D [目前我国草场退化面积占可用草地面积的1/3,并有继续扩大之势。]
5.C 6.C [第5题,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原因是流经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土高原;图中长江的应答是题眼,说明长江的含沙量也很高。第6题,过度放牧出现在草原地区,外来生物入侵导致生态系统破坏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方法技巧练
(1)塔里木河给楼兰地区带来丰富的水源,大片胡杨林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发展了绿洲农业,使之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2)自然原因:南疆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温带荒漠分布广,容易引起沙漠扩张。
人类活动的原因:长期以来人类不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引水漫灌,使塔里木河流量锐减,造成大片胡杨林枯死;人们还砍伐胡杨林,毁林开荒,使森林资源衰竭,淡水资源匮乏,沙漠不断扩张,生态环境恶化,最终导致楼兰古城的消失。
(3)胡杨耐盐碱、生长快,是西北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在该地区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等环境功能。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楼兰古城位于我国新疆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公元3世纪以前,塔里木河为楼兰地区带来丰富的水源,胡杨林茂密,对当地的自然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大片胡杨林枯死,胡杨林失去了保护当地环境的作用,塔里木河流量减少,沙漠面积不断扩大,环境逐渐恶化。

生态问题及其表现导学案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态问题及其表现导学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二节生态问题及其表现

1.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以某种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3.举例说明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树立地理环境整体观。

4.读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课本知识补充:我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区域自然背景主要防治措施

森林破坏东北、西南、华南林区属中温带、亚热带边远山区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草原退化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属半干旱干旱草原区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

湿地萎缩三江低地、湖滨海滨属湿润低平原、湖泊、海洋边缘地区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

生物多样性锐减林区、草原、近海海域物种资源丰富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休渔期制度

土壤侵蚀黄土高原、东南丘陵属半湿润、湿润的高原、丘陵地区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

荒漠化西北、华北、东北半干旱区属半干旱内陆或春旱严重地区 退耕还林还草,严禁过度放牧,保护天然草场

巩固练习:

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地区最突出的生态问题为()

A.水土流失 B.森林破坏C.草原破坏D.土地荒漠化

2.图中甲地区资源的减少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包括()

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

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 ④许多物种灭绝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完成3~4题。

世界上部分国家的人均生态赤字资料(单位:公顷/人)

国家生态

足迹有效生态承

载力生态

赤字国家生态

足迹有效生态承载力生态

赤字

新加坡6.90.1—6.8冰岛7.421.714.3

比利时5.01.2—3.8新西兰7.620.412.8

美国10.36.7—3.6秘鲁1.67.76.1

英国5.21.7—3.5澳大

利亚9.014.05.0

日本4.30.9—3.4巴西3.16.73.6

注:生态足迹是人们所消耗的每种消费品的生物生产面积的总和。有效生态承载力是自然能够对人类提供的生态服务。

3.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2公顷/人,人均有效生态承载力为0.8公顷/人,则中国的人均生态赤字为(单位:公顷/人)()

A.0.4B.—0.4C.2.0D.—2.0

4.根据计算,1993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7公顷/人,1997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8公顷/人。下列叙述中,与这两个数据说明的问题相吻合的是()

A.地球的生态环境处在不断改善之中B.地球上的交通和通信越来越发达

C.人类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越来越近D.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减少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形成的沙漠化土地有85%是滥垦、滥牧和滥伐森林的结果;10%是因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程建设破坏林草所造成;5%是由于沙丘入侵农田和草场所致。请仔细阅读文字,回答5~6题。

5.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6.这些沙漠化土地的形成()

A.主要是人类对土地进行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

B.是由于人类发展工农业所致C.主要是由于降水减少,蒸发加剧的结果

D.是由于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基地推进的结果

读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洞庭湖的变化图,回答7~8题。

7.洞庭湖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上游砍伐植被 ②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③围湖造田 ④流域内降水量不断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这种变化可能导致()

A.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B.库区蒸发量加大

C.洞庭湖湿地的功能完全丧失

D.水量减少,湖水盐度增加

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显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的地区

B.亚热带、暖温带地区

C.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的地区

D.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10.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地区南方少、北方多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平原面积比南方多

B.北方不合理的灌溉和春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C.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D.人类大量开垦湿地

二、综合题

11.(2012江苏地理)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b.气温年较差大

c.降水集中

d.植被破坏严重

(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代号)。①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①、④建设防护林的条件。

 (1)c d

(2)风力作用

(3)③ ⑤ 土地荒漠化

(4)①地形起伏小,气候干旱;④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热。

12.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省级行政区人均耕地差异分布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

(1)要解决a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2)说明b、c、d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

(3)据图找出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

 (1)植树造林;保护湿地(保护沼泽);保持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用养结合)。(2)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人口密度大;非农业用地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3)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094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