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最后一分钟》》,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日子吗?1997年7月1日,就是香港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最后一分钟》.
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或教师指名读.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3、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诗句提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讨论交流
4、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5、相互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6、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体会诗歌内容
7、读第1节,想一想: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激动无比的.)读出这种情感.
8、读第2、3节,想一想: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展~t-eq香港的土地和天空,~--?-等条约终被撕毁,领土、主权的回归.)有感情地朗读第2、3节.(自豪、激动、喜悦.)
9、读第4节,想一想:第一朵紫荆是什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急切、盼望.)
10、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总结升华
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中国强大了,祖国领土更完整了,中国人是爱自己的祖国的,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
观看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或影视资料,感受那令人振奋的一刻.
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
课后反思
古诗还在积累,现代诗的熏陶几何时已了无踪影。回忆自己年轻时对诗人的崇拜,几本诗集视若珍宝,晨起背诵,路上反思,那种热情历历在目。诵诗对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特别有帮助,有时感觉孩子们的语感不好,是否能多引进一些诗歌读读呢?
24最后一分钟
重庆市高新区石新路小学陈瑜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最后一分钟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学习过《东方之蛛》,对香港有所了解了。谈谈你所了解的香港。
二、交流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从“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香港回归历程”、“香港被割让的历史”等,从而加深对香港的了解。
三、品读课文
1.通读全文,全文写了几节,每节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1)抓住作者直抒胸臆的诗句体会情感。如,“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灵”;“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把那种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之情溢于言表。教师适时的进行点拨。
(2)联系所收集的资料理解诗句,体会情感。教师播放自鸦片战争以来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多年的屈辱终于挥之而去,“使大海欢腾”的那种场面。让学生理解“使大海欢腾”的意思
四、指导学生朗读
“三分诗,七分读”。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抑扬顿挫:注意节与节之间以及每一节之内诗词句间的停顿。
点评: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2001年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备课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适合你。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感想。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集体备课、网络备课曾经在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它发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还省去了老师大量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提高上。面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记好“教学反思”,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感慨。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综观近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觉。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第一是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之一些瓶颈问题无法突破。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心。所以,参考、学习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利,更应该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人民教育出版社小语室王林)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一分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
1、上课前,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地站立,看谁坚持得最久。
2、谁来说说你的感受?
3、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学生自由交谈)
4、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在某种情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我们今天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
二、自学生字
1、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带生字的词语。
2、学生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3、小组合作交流。
4、认读词语卡片。
5、用“找找说说”中的偏旁和字组成新字,比一比,看谁组得多。
6、教师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开火车读)。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分段朗读课文,正音,并说说题目中的“一分钟”,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四、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我会写”中的字,把部件和笔画看清楚。
2、观察字形结构,说说写字时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导入新课
二、理解课文
1、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了20分钟呢?原因就藏在课文的句子里。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把你读懂的句子画下来,帮元元把这20分钟找回来。
2、小组讨论。
3、派代表在班上发言。(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1)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这时他的心情怎样?
(2)请用叹息、自责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
4、过渡:当同学们看见元元“红着脸,低着头”走进教室时,一定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就这一分钟,使他迟到了整整20分钟;就这一分钟,耽误了学习,使他到感到愧疚和后悔。
小组讨论:你觉得这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元元的心情。
三、拓展延伸
1、以“我一分钟能做什么”为主题,交流自己的切身感受,体会时间的宝贵。
2、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从这个小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最后一分钟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学习过《东方之蛛》,对香港有所了解了。谈谈你所了解的香港。
二、交流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从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香港回归历程、香港被割让的历史等,从而加深对香港的了解。
三、品读课文
1.通读全文,全文写了几节,每节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1)抓住作者直抒胸臆的诗句体会情感。如,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灵;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把那种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之情溢于言表。教师适时的进行点拨。
(2)联系所收集的资料理解诗句,体会情感。教师播放自鸦片战争以来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多年的屈辱终于挥之而去,使大海欢腾的那种场面。让学生理解使大海欢腾的意思
四、指导学生朗读
三分诗,七分读。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抑扬顿挫:注意节与节之间以及每一节之内诗词句间的停顿。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4.最后一分钟”,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24.最后一分钟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日子吗?1997年7月1H.对,就是香港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最后一分钟》.
初读感知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或教师指名读.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诗句提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讨论交流
◆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相互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体会诗歌内容
◆读第1节,想一想: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激动无比的.)读出这种情感.
◆读第2、3节,想一想: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展~t-eq香港的土地和天空,~--?-等条约终被撕毁,领土、主权的回归.)有感情地朗读第2、3节.(自豪、激动、喜悦.)
◆读第4节,想一想:“第一朵紫荆”是什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急切、盼望.)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总结升华
◆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中国强大了,祖国领土更完整了,中国人是爱自己的祖国的,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
◆观看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或影视资料,感受那令人振奋的一刻.
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抓住作者直抒胸怀的诗句体会。透过这些诗句,读出那激动、自豪的感情和热切欢迎之情。并联系所搜集的历史背景资料理解诗句去体会。如联系虎门销烟和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一百多年前,英国侵略者靠鸦片加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香港被长期割让给英国。虽然有血气的华夏儿女奋力反抗,但终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导致中华民族的近代史被打上了痛苦、屈辱的烙印。这些已成为所有中国人的耻辱与心头之恨。而在香港回归之际,压在中华儿女心头百多年来的耻辱终于被雪洗了。香港回归祖国,是祖国日益强大与繁荣的有力见证,是对所有炎黄子孙的巨大激励与鼓舞。这一刻,无数的华夏儿女流下了激动的热泪,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此时创设情境再一次引导学生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课文中有一幅插图,描述的是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让学生深入体验:如果你是参加政权交接仪式中的一员,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你最想说什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促使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手段。因此教学时我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抑扬顿挫;即注意小节之内以及小节与小节之间的停顿;向学生明确:有的诗句读的语气要高昂,有的诗句读的语气要沉重;有的要读得坚定有力等等。为了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我又让学生进行小组间的比赛读、评议;找差距等,进行读的指导,达到读的目的,读中也促使学生对诗歌的进一步理解,学生读的兴趣较浓。
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导学案
上课班级五年级1班课题24最后一分钟
主备教师梁亮副备教师上课时间2014年12月10日星期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课后生字。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在朗读中理解诗歌内容。2.在吟诵中体会作者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国热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香港回归现场视频片段
教法运用电教法朗读法朗诵法释义法引导法
学法指导朗读小组合作讨论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导入
新课
(检查预习)1997年6月30日是无数中国人彻夜难眠的日子。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在期待着一个庄严的时刻。与祖国分离150年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所有的中国人都急切地盼望着等待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
学生浏览课文,齐读课题,并观看香港回归现场视频。用视频片段导入新课,为学生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初
学
新
课
(初步探究)
自读诗歌,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诗歌:
要求:读对读通,遇到不熟悉或容易读错的字借助拼音多读一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互相交流:
脊梁:即脊背,人或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常被比喻为气节、骨气。
硝烟: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
骨髓:骨头空腔中柔软像胶一样的物质。诗中“那深入骨髓的伤痛”
是说列强的侵略耻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
学生初读诗歌,初步感悟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
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对脊梁,硝烟,骨髓做出正确理解初读诗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引
导
释
疑
(合作学习)
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
全诗共有4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全诗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是亲人谈心似的,去“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这种情感,作者是通过一些特写镜头的描述来真切表现的,如“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等。第三小节主要是讲作者联想到了香港的屈辱历史,联想到了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第四小节是说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请同学们把不懂的诗句勾画出来,联系课前搜集的有关香港的资料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争取读懂。一读,读对读通,理解词语;二读在默读中思考,提炼主要内容,发现问题,质疑并讨论解决。
学生默读诗歌,联系有关香港的资料和香港回归的视频片段,分组讨论,探究,总结诗歌主要内容,并由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学生记录教师口头总结的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以及听力书写的速度。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拓
展
学
习
(深入探究)读着这首诗,哪些语句让你感觉热血澎湃?“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1、感受仪式前的激动:“让我拉住你的手”“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作者用了什么手法?(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跟亲人谈心似的,饱含了作者对香港的深情。)“叩问”怎样理解?中国人叩问的是什么?(可以叩问香港为何要走过150年的艰辛才回到祖国的怀抱;可以叩问香港在游离母亲的这段时光走过了多少风风雨雨……)2、体验仪式中的自豪:⑴ 自主学习第2、3节,想一想在五星红旗和特区区旗相伴冉冉升起的时候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香港的土地和天空,虎门硝烟、发黄的旧条约。)⑵ “虎门硝烟、发黄的旧条约、深入骨髓的伤痕”怎样理解?① 播放电影“虎门硝烟”的片段。② “发黄的旧条约”指什么?(《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③ “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指什么?(“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是说列强的侵略耻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⑶ 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为什么有泪珠在缓缓地流淌?“使大海沸腾”怎样理解?(曾经的屈辱和痛苦让我们痛楚,而此时香港回归之际,压在中华儿女心头百年的耻辱终于雪洗。中国人民的心情是复杂酸楚、激动自豪,“使大海沸腾”是说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之时喷涌而出的爱国热情,非常强烈深厚,仿佛能使大海沸腾似的。)3. 齐读第4小节,“紫荆”指什么?“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暗示什么?(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这里的“紫荆”指香港;暗示着回归后的香港会更加的繁荣、富强。)
诵读诗歌,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教师讲解启发,学生思索,并分组讨论,阐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通过细致的讲解,引导,鼓励学生经过思索探讨后,表述自己的观点。
当
堂
检
测
(学习诊断)一.分组带着感情朗读诗歌
二.指名读诗,边读边评价、指导字音:“髓”是平舌音,读上声“suǐ”而非“suí”;“刹”与“铸”是翘舌音,不要把“刹(chà)”读成“shà”“颤抖”的“颤”读“chàn”不是“zhàn”。
三、这些带点的字看起来那么熟悉,可有时却经常听到人们对他们错误的称呼,请你试试找出正确读音。请用“√”勾出来。
脊(jǐ jí)梁 刹(shà chà)那 颤(chàn zhàn)抖
骨髓(suǐ suí)悄(qiāo qiǎo)然 崭(zhǎn zàn)新
硝(xiāo xuē)烟 叩(kē kòu)问学生再次朗读诗歌,教师正音,提出个别字的正确读音,学生根据堂课习题选择正确读音。生字读音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加强。在朗读中体会诗歌内涵,激发爱国热情。
课
堂
小
结
(梳理归纳)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家了;事隔2年,澳门也回家了;而如今,祖国母亲还有一个孩子在外头,你们知道是谁吗?(生:台湾)是的,虽然台湾回家的路还很坎坷,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所有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下,台湾一定会回来的!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那时的最后一分钟也会像今天我们所读到的、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那样,令人无比激动、喜悦和自豪!学生再次观看香港回归视频片段,整理课堂笔记。再次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主题得到升华。
作业布置(检查反馈)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如果你能亲眼目睹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你有什么话想说,请把它写下来。24*最后一分钟
等待——急切、乞盼
升旗——激动、自豪屈辱的结束
联想——痛苦、欢乐崭新的开始
展望——骄傲、憧憬
教学反思香港的屈辱历史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要让学生课前搜集关于香港的历史资料,并学习整理资料,从而对“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的有一定的了解。通过涵咏、诵读诗歌并在读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是本课的重点,我采用多种方法引导诗歌表达的情感。让“读”贯穿整堂课,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接着品读诗歌,感悟那些感情充沛的语句;然后读悟结合,研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诗句;最后以悟促写,直抒胸臆,达到本节课教学目标。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一分钟能干什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一分钟能干什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情境活动,让学生建立一分钟和一秒钟的概念,体会分与秒的关系,掌握1分=60,学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过程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生体验1分钟的长短,并感受时间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及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情感目标:在实际操作及有趣的课堂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能力目标:通过拍一拍、听一听、读一读、唱一唱、写一写、折一折等活动,培养学生估计时间的能力,教育学生从小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体验1分时间的长短,建立一分钟的概念。
教学难点:估计一分钟有多长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题卡画笔等学具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伴着“滴答”声的节奏数数(从1数到60)
一、创设情境,激趣促学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吗?
生:喜欢。
师:(出示课件)瞧,这是今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一个片断。看屏幕上的大钟,谁能告诉大家,现在的时刻是几时几分?
生:马上就要十二点了。
师:你的回答很准确,声音又洪亮,给我们开了个好头。再过几分,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
生:一分。
师:对,一分。
(板书:一分)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激动人心的一分钟吧!(师生共同感受一分钟)
师:同学们,刚才的这一分钟,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生1:很激动
师:师也觉得很激动,还有其他感觉吗?
生2:这一分钟很短,一会儿就过去了
师:是啊,一分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下面就再让我们一起感受一分到底有多长
二、实践感知
(一)体验一分钟有多长
活动:数心跳
(课件出示系统钟,学生对着钟数心跳。)
师:请小朋友伸出你们的左手,再把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压在手腕的脉搏上。问:你们感觉到了什么?
生:一下一下的跳动。
师:对!这是我们的脉搏在跳动。你们都感觉到了吗?好,让我们边听一分钟的音乐,边数一数我们心跳在一分钟之内跳多少下。谁能说说:你的心跳1分钟大约是多少下呢?
生1:我的心跳大约70下。
生2:我数的大约是60下。
生3:我知道成人的心跳的速度大约是70-100之间。
师:你知道的可真多啊!对!心跳在70-100之间的都是正常的。(如果没有学生能说出来的话,教师可以直接提出来。)
(二)发现分与秒的关系
师:在我们体验完1分钟脉搏的跳动之后,让我们静静地看钟面,一起来认识1分。
(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
师:你都发现了哪些信息呢?
生1:上面有时针和分针。
生2: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
……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不错,观察钟面,上面有两个我们的老朋友,最短走地最慢的是时针,这根长一点的走得比时针快的是分针,钟面上还有一根又细又长走得最快的就是秒针,它可记录比一分还短的时间,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请同学们观察钟面,动脑筋思考,一秒有多长呢?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
生1:眨一下眼睛代表1秒。
师:你示范给大家看看,有道理!谁还想到别的动作表示?
生2:敲一下桌子代表1秒。(边说边示范)
师:他的想法不错,动脑筋思考了。谁还能说?
生3:我想拍一下手代表1秒。(边说边示范)
师:这个想法真好,拍手就可以表示。
生4:我用跺一下脚来代表1秒。(边说边示范)
师:你的想法很有创意。
师:你们的办法可真多,请大家想一想,刚才同学说的4个代表1秒的动作,你认为哪一个能最方便的表示1秒?
生1:我认为是拍手
生2:我也觉得是拍手
师:老师和你们的想法一样。那我们就用拍手的动作一起来体验下秒的长短,拍一下手表示1秒,那5秒呢?我听到同学拍了5下手,那是不是随意的拍5下手都是代表5秒呢?为什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生1:不能随意的拍,很快的拍5下手时间根本就没有5秒。
生2:还不能拍慢了,拍慢了时间就要比5秒长了。
生3:我建议我们可以看着钟拍手,跟着秒针的节奏拍。
师:对了,我们可以看钟,跟着秒针的节奏拍就行了。那我们试试,怎么表示10秒?
生:拍10下。
准备……开始,1、2……10。你对自己和同学们拍手表示的10秒满意吗?为什么?
生1:我觉得我拍的慢了,我的同桌拍的比较准确。
生2:我认为刚才有几个同学先拍快了,但后来他们跟上了秒针的节奏。
师:的确,大部分的同学跟着秒针这次拍的比较准确。那同学们能不能用拍手表示60秒呢?
生:能。
师:先告诉自己表示60秒要拍多少下手,我这次请第一排的同学在其他的同学拍手的时候你们来观察分针的变化。开始……停,大部分同学们都记住了拍手的要点,准确的表示了60秒的长短,请上面的两个同学告诉大家,刚才60秒的时间里分针有什么变化?
生:我发现分针走了一小格。
师:你们观察的很仔细,那60秒和1分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为什么?
生1:他们的时间是一样长的。
师:不错,既然是一样的,我们可以怎么说,谁来补充?
生2:我来补充,就是1分=60秒的关系。因为60秒的时间里分针走了1小格,也就是60秒和1分的时间长短是一样的。
师:你的小脑袋真聪明,的确,他们表示相等的时间
[板书:1分=60秒]
师:那2分等于多少秒呢?
生:120秒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知道1分=60秒,2分就是2个60秒,合起来也就等于120秒。
师:说的真好,我们一定要把分与秒的关系记好,1分=60秒。
三、活动体验
(一)1分钟能干什么
师:看来1分钟还真奇妙,那在1分的时间里,你能干什么呢?
(板书:1分钟能干什么)
师:让我们亲自来试试。首先请一位同学来当时间的裁判,等会听他宣布1分钟活动的开始和结束,谁自愿来?(指名学生做时间裁判)
请座位上的同学们分为4个小组,讨论一下,你们组在老师准备的几个活动项目中选哪一个?请小组长汇报你们的选择
组1:我们选做口算
组3:我们组选择读古诗
组4:我们要画太阳。
组2:我们组选择记景点。
师:看大家的激情这么高,老师也想来参加你们组的活动,我们比一比谁记忆的景点多。各个小组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看钟面,听时间裁判的指挥。
时间裁判:请同学们准备----开始----停。
师:现在,我们分小组来汇报一下。
第一组
生1:我1分钟做了16道口算
生2:我1分钟做我做了15道
生3:我1分钟做了20道口算
生4:我1分做了19道口算
师:哦,同学们做的很认真,一分钟大约做了18道口算[板书]。
第四组汇报
生1:我1分钟读了5遍古诗
生2:我1分钟读了3遍
生3:我1分钟读了4遍
生4:我1分里读了7遍古诗
师:同学们读的很专心,1分大约读5遍古诗[板书]。
那第三组呢?
生1:我1分钟画了18个太阳
生2:我1分钟画了15个太阳
生3:我1分钟只画了12个太阳
生4:我1分钟画了20个太阳。
师:你画的真快,给大家展示一下。
师:这组同学很抓紧时间,一分大约画了16个太阳,[板书]。
下面轮到我们记景点的组了,我想请一个同学和我一起上讲台,我们比比谁1分钟记忆的景点多。你先来,同学们小声帮他数着,他记忆了9个景点,换老师来,老师1分里记忆了10个景点。谁来发表下你的意见,你觉得老师和这位同学各自表现的怎么样?为什么?能当合格的小导游吗?
生1:老师的记忆力真好,1分钟10个景点都记住了。
师:谢谢你的肯定。
生2:我觉得李雪妍也不错,她1分钟记住了9个,只比老师少一个。
师:你听的真仔细,说的好。
生3:我觉得你们两个都是合格的小导游。
师:看样子我们一分钟记忆的景点得到了大家的肯定。那其他的组员你们都记忆了几个呢?
生1:我1分钟记忆了8个景点
生2:我1分钟记忆了7个
生3:我1分记忆了8个景点
师:同学们都开动了脑筋,1分大约记忆了8个景点,[板书]。
师:你们可真厉害!每个组的同学都表现得很棒!1分钟你们完成了这么多的学习任务,如果我们平时学习都能像这一分钟一样,相信我们一定能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二)估计一分钟有多长
师:刚才老师让大家在1分钟里做了许多活动,那么现在我们来放松放松,听着音乐玩玩自己喜欢的游戏。不过玩游戏的同时,老师也要考考大家,要求小朋友们边做游戏、边估计,当你认为用了一分钟时间后,你就坐回到座位去,看看谁估计的时间最接近一分钟好吗?
学生活动,记录下数据,在全班交流。
生1:我是用数数的方法,我慢慢的数到60下,估计就是一分了。
生2:我是用写字的方法,我写了25个字估计要一分钟。
生3:我是用跳绳的方法,我跳了120下估计一分钟。……
(三)估计几分钟的长短
师:刚才小朋友们估计一分钟的长短都比较接近,现在老师想让大家挑战更高的难度:估计几分钟,有勇气吗?
师:请小朋友选一首歌,估计一下大约需要几分钟,再全班一起唱唱,看看自己估计的对吗?
学生齐唱《时间象小马车》,唱完后出示大钟面看看自己估计的对不对。
师:刚才大家说得很好,一分钟在生活中能做很多事情。可是如果没有钟表,你能用什么方法估计一分钟有多长呢?
师:看来大家都找到好办法了,你们的方法灵不灵呢,
师:接下来老师可要看看你们的方法灵不灵了,请大家听一首歌,用你喜欢的方法再估一估这首歌大约用了几分几秒。
老师给小朋友们一温馨提示:这段歌曲大约1分多一些,请小朋友们估一估是1分几秒?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边数数)
师:这首歌大约用了1分几秒。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分12秒1分20秒
1分9秒1分27秒
师:正确答案是1分26秒
你们说谁猜的更接近正确答案,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单位换算的过程。
四、拓展思维,课堂回顾
(一)生活中的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这台春节晚会上,有我们熟悉的好朋友红果果、绿泡泡,他们俩看到同学们对分和秒掌握的这么好,想考考大家,你想接受他们的挑战吗?挑战第一关:你能准确说出图中显示的时间吗?
(2)挑战第二关
(3)挑战第三关
(4)挑战第四关:在生活中你知道你1分钟能做什么事情吗?和大家说一说。
生1:1分钟我能穿好自己的衣服
师:好样的,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生2:我1分钟能吃一根香蕉。
生3:1分钟我能帮妈妈削2个土豆。
师:很好,帮妈妈做家务。
生4:我1分钟能擦干净我的桌子。
师:你真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生5:1分钟我能查5个生字
师:你的学习效率真高啊!
师:看来你们都是很有心的孩子,红果果和绿泡泡说了,以后也要向大家学习,做个生活的有心人。通过刚才一分钟的活动,我们知道了1分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能做这么多的事情,所以从现在起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在最短的时间里把事情做完,做好每一分钟。
(二)课堂回顾
师:现在你们回想一下,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生1:我知道了1分=60秒。
师:不错。这是分与秒的关系。
生2:我学会了用拍手来表示1秒的长短。
生3:我还知道了我1分钟能做19道口算。
师:你的速度真快。
生4:我生活中1分钟也能做很多事情。
师:看来,时间对我们很重要,时间过去了追不回来,让我们做一个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的人,让我们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过得精彩,好吗?
师:现在老师给每个同学5秒钟,评价这节课上你觉得哪位同学做得最好?哪个小组做得最好?为什么?
生1:我觉得张姿祺这节课做的最好,因为她举手发言很积极.
生2:我觉得今天我们小组表现的最好,在活动中,每个人1分钟大约都记住了8个景点。
生3:我觉得姚雨含做得最好,她一直坐的很端正,听的很认真。
生4:我觉得我的同桌张乐做的最好,她在拍手表示秒的时间的时候拍的很准确,是跟着秒针的节奏拍的。
师:刚才大家说到的同学和小组,老师也认为他们表现的很好,他们紧紧抓住了课堂上学习的时间,从现在起你就向他们学习,做一个会充分利用时间的好学生。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刚才在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收到一份礼物,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是一句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让这句话来激励我们快乐的成长。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一年级语文下册《一分钟》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年级语文下册《
分钟》说
稿
说教材:
《
分钟》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
篇
文,
文讲了元元因为早上多睡了
分钟,却迟到了20分钟故事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理解
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说学情:
我面对的是
年级的孩子,由于学生小,时间观念不强,对如何珍惜时间缺乏感性认识但考虑到部分学生可能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有过相似的情感体验,所以理解本文难度不大
设计理念:
学生是
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二年级小学生要达到这个理想目
,有
定难度,因此教师的引导更为重要教学中,我们要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验
分钟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珍惜时间,牢牢把握每
分钟,做
个惜时的孩子
说教法:
教学时要创设情境,在读中感悟,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自主地读、说,体会元元的焦急与后悔;在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
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板书
题《
分钟》,学生齐读
题
二、初读
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自由读
文,画出生字词,将生字词多读几遍
2、
件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学生再次拼读
3、去拼音读
读
三、再读
文,感悟时间的宝贵
1、老师范读
文,边听边思考:
文讲了
件什么事?
2、元元听到零声后,为什么会迟到?大家找出来读
读
3、事情的结果呢?指名读李老师的话
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模仿教师的语气,朗读元元,今天你迟到了20分钟,可读出不同的语气
元元迟到了半节
,你能想象
下元元是怎样走进教室的吗?这时他的心情怎样呢?(后悔)
4、师:元元明明才多睡了
分钟,怎么就迟到了20分钟呢?找
找这20分钟是怎么来的
四、小结
在元元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拓展延伸
1、将
文内容演
演
2、摘抄惜时的名言警句
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与朗读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引导自学、合作讨论、探究法
教具准备:
卡片、课件、录音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人
正式上课前,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的站立,看谁坚持得最久。然后让同学谈感受,再面向全体同学淡话。
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学生自由交谈)
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在某种情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我们今天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
自白读课文,想想题目中的一分钟,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学生自读后说一说)
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20分钟呢?原因就藏在课文的句子里。我们再读读课文,把你读懂的句子画下来,帮元元把这20分钟找回来,好吗;(学生读课文,画句子,分组讨论。)
二、朗读识字
1.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带生字的词语,自主认读、识记
2、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给生字正音,注意读准翘舌音钟、迟,后鼻音零,鼻音闹。注意欠在哈欠一词中读轻声。
3、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从什么渠道或用什么方法认识的。如:
(1)熟字加偏旁识字:钟、零、闹、哈、迟
(2)熟字换偏旁识字:快一决、海一悔。
(3)猜谜语识字:大门里边是市场(闹)。
(4)运用汉字构字规律识字:哈、叹、钟、迟、悔
4、巩固识字。
(1)同学之间相互考考生字是否认识。
(2)用找找说说中的偏旁和字组成新字,比一比,看谁组得多。
(3)游戏巩固:从我会认和我会写的生字中,选择几个,分组进行组词比赛,哪组组词多,哪组获胜。
三、拓展延伸
课后练习找找说说是组字练习,用偏旁门、口、和尺、欠、合、中、市、又、井等字可以组成:闹、哈、吹、钟、迟、进等字。如果学生用合、中、市、又、井等字,如果学生用门和口组成问.也应给予肯定。
四、课堂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二、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想一想:听了老师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
生自由谈)
2、自由朗读,讨论: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
(1)先让学生自己读书感悟,体会元元当时着急的心情;
(2)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想法,揣摩元元的心理;
(3)派代表到全班交流;
(4)通过朗读表达元元当时的心情,注意读出叹息、自责的语气。
3、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讨论:你觉得这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
当同学们看见元元红着脸,低着头走进教室时,一定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就这一分钟,使他迟到了整整20分钟;就这一分钟,耽误了学习,使他感到愧疚和后悔。
4、小组讨论,让大家领悟到每一分、每一秒的重要。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一边读一边体会元元的心情。
三、指导写字
1、指导写字分两步进行。
(1)、写字之前要仔细观察要写的九个字,把部件和笔画看清楚,保证把每个字写正确。如,包字里边是巳,不是r;钟字金字旁的最后一笔不能穿过上横;迟字里面的尺,末笔捺变点。
(2)、仔细观察字的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把字写得匀称、美观。比如,悔的第六笔撇折、第七笔横折钩,要仔细观察其在田字格的位置,支好架子,不要缩得太小,要留有空间,为上下两点着想;叹和哈都有口字旁,口字旁要写得小一些,位置偏上;闹字的吖刁要写得稍大一点,给里边的市留出足够的空间。
2、学生自主练写
四、(三)实践活动
1、组织学生从活动中体会一分钟的价值。
(1)通过查找资料说明,人们一分钟能做多少事(如农民、解放军、清洁工)。
(2)以我一分钟能做什么为主题,交流自己的切身感受,体会时间的宝贵。
附板书设计:
7一分钟
多睡一分钟迟到20分钟时间宝贵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4*最后一分钟教材简析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材简析: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曾经让千万中国人激情澎湃。作者用这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全诗共有4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全诗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是亲人谈心似的,去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第三小节主要是讲作者联想到了香港的屈辱历史,联想到了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第四小节是说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设计理念:
三分诗,七分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促进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重要手段。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再现香港回归时的动人场景;然后交流感受,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感悟香港回归祖国那一时刻中国人内心的激动与自豪;最后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抑扬顿挫地朗读,读出全中国人民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教学建议:
1、香港的屈辱历史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要让学生课前搜集关于香港的历史资料,并学习整理资料,从而对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的有一定的了解。学生搜集的资料可能比较杂乱,这就需要教师提炼信息资源,使其在图、文、声、像下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1、涵咏、诵读诗歌并在读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是本课的重点,应采用多种方法引导诗歌表达的情感。让读贯穿整堂课,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接着品读诗歌,感悟那些感情充沛的语句;然后读悟结合,研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诗句;最后以悟促写,直抒胸臆。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课文中有一幅插图,描述的是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可让学生深入体验:如果你是参加政权交接仪式中的一员(身份可由学生自主设想),或者你在街道上、在电视机前、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你最想说什么?教师可扮演记者现场采访。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24*最后一分钟教材简析,最后一分钟,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习目标:
★认识5个生字
★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日子吗?1997年7月1H。对,就是香港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最后一分钟》。
二、初读感知。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或教师指名读。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诗句提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三、讨论交流。
◆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相互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体会诗歌内容
◆读第1节,想一想: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激动无比的。)读出这种情感。
◆读第2、3节,想一想: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展~t—eq香港的土地和天空,——?—等条约终被撕毁,领土、主权的回归。)有感情地朗读第2、3节。(自豪、激动、喜悦。)
◆读第4节,想一想:“第一朵紫荆”是什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急切、盼望。)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总结升华。
◆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中国强大了,祖国领土更完整了,中国人是爱自己的祖国的,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
◆观看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或影视资料,感受那令人振奋的一刻。
五、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
教材简析: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曾经让千万中国人激情澎湃。作者用这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特殊时刻曾经让千万中国人激情澎湃。作者用这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全诗共有4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全诗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是亲人谈心似的,去“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第三小节主要是讲作者联想到了香港的屈辱历史,联想到了xx战争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第四小节是说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5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发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历史,香港回归时的情景以及香港回归后的繁荣景象等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课前布置预习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
搜集有关香港回归的有关资料
2、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997年6月30日是无数中国人彻夜难眠的日子。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在期待着一个庄严的时刻。香港维多利亚湾畔,中英两国政府将要进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与祖国分离150年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所有的中国人都急切地盼望着等待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3、交流预习收获
谈一谈你课下收集的有关香港回归的资料或展示以下图片。想一想这首诗都写了什么?你对哪一小节感受最深?就读给同伴听,说一说你的感受。
二、合作交流
1、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2、划出让你感情澎湃的句子,并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三、品读体验
1、读出激动无比的情感,齐读第一小节
2、体验仪式中的自豪
想想在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特区区旗冉冉升起的时候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
放电影“虎门硝烟”的片段,了解面对侵略者的无耻行径,有骨气的中国人的奋力抗争
看着那冉冉升起的旗帜,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读出你的感受指名读,教师相机评价读。
(1)仿照第二小节写几句诗或者写几句话表达你此时的心情。
最后一分钟
是___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___,
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
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
3、读中感悟仪式后的畅想(自豪·喜悦)
A齐读第4小节,读后评价紫荆”指什么?“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花指什么?(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这里的“紫荆”指香港;暗示着回归后的香港会更加的繁荣、富强)
B第四小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美好的祝愿)
C把你的美好祝愿融入此小节中,感情朗读。
四、巩固延伸
1、如果你是参加政权交接仪式中的一员,或者你在街道上、在电视机前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你最想说什么?
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诵读诗歌,浓浓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溢于言表。请再一次回忆这些激情澎湃的诗句
此刻,是午夜,又是……
所有的眼泪都是________的日出
所有的礼炮都是________。
香港,让我紧紧拉住你的手吧
________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然后去奔跑,去________
去迎接那新鲜的
________的、芳香的
深深大地上的
第一朵________……
板书设计:
最后一分钟
激动自豪喜悦
教学反思: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曾经让千万中国人激情澎湃。作者用这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特殊时刻曾经让千万中国人激情澎湃。作者用这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7974.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