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上语文第四单元教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上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13、花钟(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湿度、密切、关系、娇嫩、适宜、适应、昆虫、传播、植物学家、修建、陆续、大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都喜欢鲜花,因为它装扮了我们的世界,但你是否留意过鲜花的开放?今天我们学习课文《花钟》,看看作者是怎样观察花的?
板书课题:13、花钟
二、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阅读课文,边读边借助拼音,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思考课文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三、检查学生阅读
1、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
凌晨蔷薇绽开怒放暮色昙花干燥灼伤淡雅花蕾昆虫吻合花圃大致传播修建陆续
2、积累词语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留心观察欣然怒放昙花一现
3、与同学交流,怎样记忆课文中的生字。并相互听读词语,纠正读错的字音。
四、熟读课文,说说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各种花开花的时间不同。
第二自然段: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原因。
第三自然段:植物学家根据这一现象的巧妙运用。
五、写一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
1.认读生字、新词卡片。
2.听写生字新词。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归纳现象
读一读:你发现了一个什么有趣的现象?
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蔷薇_________________
睡莲__________________
万瘦菊_________________
烟草花________________
月光花_________________
昙花_________________
议一议:作者描述花的开放,用的句式有什么不同?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感悟它的美。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揭示原因
思考: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
同学交流::通过读书,你找到了答案了吗?
集体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开花不同的原因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揭示原因: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联系。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感受花钟制作的巧妙
回顾全文,说说植物学家修建花钟的做法妙在哪里?
齐读课文,读出对修建奇妙花钟的赞叹。
三、交流感想:
你从这位植物学家身上学到了什么?
四、课外扩展:
1.自制花钟。学习花钟的方法,仔细观察周围的植物,记录它们开花的时间,按它们开花时间的先后顺序,把植物的名称记录在自画的钟面上。并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这些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
2.根据学校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观察,并记录好观察日记,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14、蜜蜂(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课文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学习这篇课文,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飞散、几乎、大概、减少、阻力、遥远、推测、包括、检查、迷失、准确无误、沿途、确确实实、超常、记忆力、本能”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积累语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通顺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一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植物的奇妙,今天我们走进昆虫的世界,去了解昆虫的奥秘。板书课题:14、蜜蜂
读题,了解蜜蜂吗?说说自己的看法。
二、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1、阅读课文(可以找同学一起读),遇到生字做上记号,有拼音的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学生学习生字情况。
(1)认读生字词(集体读,个人读,开火车读)
无论、试验、纸袋、证实、飞散、几乎、大概、减少、阻力、遥远、推测、包括、检查、迷失、准确无误、沿途、确确实实、超常、记忆力、本能
(2)指导理解词语
试验:为考察某事物的效果和性能,先在实验室或较小的范围内试用或试作。
证实:证明其确实。
推测:根据已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迷失:弄来清(方向),走错(道路)。
本能:人类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
三、再读课文。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段讲了什么?与同学交流。
四、抄写本课生字词。
1、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2、读一读,口头组词。
3、正确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试验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认读生字词。
二、分段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第一自然段:
“听说”了什么?我想做什么试验?为什么要做试验?
这段讲了作者做试验的目的。体现作者求实的科学态度。
2、第二自然段:
(1)作者是怎样做试验的?找出关键的词句来。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是你,你将怎样做这个试验?
这段讲了做者做试验的方法和推测。
3、第三自然段:
我是怎样推测的?推测是什么意思?蜜蜂有几只回来了,是什么时间吗?
这段写了作者的观察的推测,试验的最初结果。
4、第四自然段:
这段写了什么?
这段写了作者对蜜蜂飞行时间的分析,说明蜜蜂飞行速度很快。
5、第五自然段:
蜜蜂都飞回来了吗?
这段写了作者对试验的观察,发现蜜蜂飞回来了。
6、第六自然段:
蜜蜂靠什么飞回来的?
这一段写了试验的结果。
三、思考:
1、课文写了作者为了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他分了几步来做?我们按作者的试验过程,给课文重新分分段怎样分?
(可分三个部分:说明做试验的目的;做试验的过程;对试验的结论。)
2、作者从试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
(作者通过观察与推测得出试验的结论: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3、课文体现了作者认真观察、用心思考的科学态度,你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来?
(课文中用了“我想”“我推测”“也就是说”“确确实实”等词语,不仅十分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心理,还体现了作者善于思索的品质。)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读读课后“资料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15、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磨镜片,做成放大镜,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片放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贯穿一个“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发明创造是在不经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实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
这篇课文紧扣观察的专题,目的是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如能细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可能会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四、【教学准备】
实物显微镜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察实物显微镜,说说它有哪些用途。问:知道显微镜是谁发明的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列文虎克是怎样发明显微镜这一过程的,板书课题。(15、玩出了名堂)
二、阅读课文
1、边读边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想想课文写列文虎克是怎样玩的,玩出什么名堂?
3、读一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
三、检查学生阅读情况
1、认读生字词。
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固定、皇家学会、俄国
2、比一比,组词。
镜()阅()拜()固()
境()闻()湃()古()
看kàn(看见)磨mó(磨刀)调tiáo(调节)待dài(期待)
看kān(看守)磨mò(磨坊)调diào(调查)待dāi(待会儿)
四、再读课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
五、练习写字。
正确书写本课要求书写的12个生字及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发明显微镜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认读本课生字词。
二、指名学生有感情地分段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第一自然段
玩耍通常被看作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你如何看待这问题?
这段写了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
2、第二、三自然段
列文虎克喜欢玩什么?是怎样玩的?玩出了什么名堂?从他玩镜片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一边看门,一边磨镜片,做放大镜。
3、第四自然段
列文虎克再一次玩放大镜,是怎样玩的?发明了什么?
列文虎克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发明了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
4、第五自然段
这段写了什么?
写了列文虎克玩出的大名堂对人类的贡献之大,轰动了世界。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
交流讨论:
1、列文虎克喜欢玩什么?他的工作是什么?他是怎样玩镜片的?
2、列文虎克是怎样做成显微镜的?他用显微镜看到了什么?
3、“小人国”“居民”“玩具”为什么用上引号?
4、读一读课后的资料袋。
5、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四、小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知识就在我们的玩耍之中,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动脑,你也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三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三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懂得作者借坦克发明这件事,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学习正确的思想方法;二是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第七组课文讲述了几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会告诉我们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先让我们来学习25课——矛和盾的集合。板书课题,读题。
理解: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如矛头、自相矛盾。
盾——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盾牌(亦喻推托的借口)。后盾
集合——①许多分散的人和物聚在一起:全校同学已经在操场集合了。②汇集:集合各种材料,加以分析。这里指矛和盾聚在一起。
二、阅读课文。
1、与同学一起阅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可分段阅读)。
3、交流:说说自己读课文中遇到哪些不懂的问题。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认读熟记:
矛máo(矛盾、矛头)盾dùn(盾牌、金盾)
集jí(集合、集体)持chí(手持、坚持)
般bān(雨点般、一般)架jià(招架、架子)
龟guī(乌龟、海龟)攻gōng(进攻、攻击)
炮pào(炮口、炮火)坦tǎn(坦克、坦白)
战zhàn(战胜、战场)神shén(神威、神话)
兵bīng(士兵、当兵)退tuì(后退、退步)
2、读一读:
戳chuō(戳不到、戳穿)蜗wō(蜗牛、蜗居)
履lǚ(履带、履行)
3、说说课文后面田字格中的生字的结构,然后写一写。
四、课外练习。
1、比一比,组成词语。
矛()盾()持()
予()质()诗()
般()架()龟()
船()驾()鱼()
攻()炮()坦()
功()跑()担()
神()兵()退()
伸()丘()腿()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练习默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语。
指名读一读课文中的生字,并口头组词。
二、分段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朗读课文。
2、问题探讨。
(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了坦克的?
我们来看看发明家的想法:
“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发明家这样想后,又发现了什么不足?怎样解决的?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这样就解决了什么问题呢?有什么优点?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结合发明家发明坦克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你还能举别的例子来说明吗?这句话阐明的道理:就是要善于发现事物的优点,根据需要,把优点很好地集中在一起,为我所用。
3、说说课文叙述的顺序。
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
第二部分:(第5自然段)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
第三部分:(第六自然段)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
三、正确朗读课文。
四、课文里有不少用得好的词,如“左抵右挡”“大显神威”,再找找抄写下来。
26、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5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二是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难点: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了解了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篇讲外国小朋友的故事。板书课题:26、科利亚的木匣。读题。
科利亚是人名,课文主要是写“木匣”,让我们读读课文,看看围绕“木匣”都写了些什么内容。
二、学生自读课文。
1、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词。
2、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学生阅读情况。
1、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
木匣手锯台阶挖坑冰鞋
斧头免得屋里抢走难过
当初管用敌人懂得喀山
玩意算术随便仍然所以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科利亚5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
四、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1、要求在朗读中对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批注,读后问同学或老师。
指导做批注的方法:可以用课文中泡泡的方法,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记录在泡泡里,要注意画泡泡的位置不要影响我们以后的阅读和课本的美观。
2、想想课文叙述的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按什么顺序写?
五.写一写课文中的生字
1、说说课文中的生字结构,认真观察田字格中字的书写位置。
2、仿照田字格中的写法,写一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读懂课文,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生朗读课文。
个人读,小组读等方式。
二、课文的叙述顺序。
这是一篇叙事性课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示的顺序记叙。
三、理解课文内容。
问题一、科利亚什么时候埋的木匣?他为什么要埋木匣?
(战争开始的时候。因为德国法西斯快打到他们的村子了,他仿照妈妈的办法埋下了木匣。)
问题二、科利亚是怎样仿照妈妈埋下木匣的?
(妈妈从家门口向前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在地下。他只会数到十,就从家门口向前走,数了十步,就用不着铲子挖起坑来,坑挖好了,他把木匣放进坑里,然后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敌人发现。)
问题三、战争结束了,妈妈怎样挖出了她埋下的东西?
(妈妈从家门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
问题四、科利亚也从家门口向前走了十步,他挖出了木匣吗?
(没有找到匣子。)
问题五、他是怎样思考的?后来挖到他的木匣了吗?
(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还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他这样做果然找到了匣子。)
问题六、科利亚明白了什么道理?你也明白了这个道理吗?
(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三、总结全文
科利亚通过埋木匣找木匣,明白“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想法?
四、练习巩固。
举一个自己经历的例子,说说“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27、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继续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读熟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过《盘古开天地》是什么故事?(神话故事)。今天我们学习27课《陶罐和铁罐》(板书课题),这是一篇课文的体裁是童话故事。
读题:陶罐和铁罐
谁说说“陶罐”和“铁罐”有什么区别?
指导:陶,部首“阝”,音序“T”,除部首还有几画“8画”,注意右边的写法,谁来写一写(让学生写写)。
二、读课文,学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陶táo罐御yù厨奚xī落懦nuò弱
轻蔑miè争辩biàn恼nǎo怒和睦mù相处chǔ
羞耻chǐ流逝shì覆fù灭宫殿diàn
倒塌tā朴pǔ素sù哟yō
2、读一读课文后田字格中的字,并口头组词。
陶(陶罐)谦(谦虚)虚(虚心)嘴(住嘴)
恼(恼怒)怒(发怒)吵(争吵)感(感动)
荒(荒凉)捧(捧起)朴(朴素)素(素质)
值(价值)受(难受)
3、读课文,理解下列词语。
奚落——讥笑;嘲笑。
懦弱——不坚强;软弱无能。
轻蔑——轻视;看不起。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
和睦相处——友好地在一起,不争吵。
羞耻——感到耻辱。
流逝——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三、读熟课文。
与身边的同学一起读课文,可以相互合作分角色读,边读边体会陶罐和铁罐语气和神态。
四、写一写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先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的字形结构,再认真的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指名学生认读生字词语。
二、分色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内容。
问题1、课文写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课文讲了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许多年以后,陶罐仍然完整无损,而铁罐连影子也找不到了。
问题2、你觉得铁罐像什么样的人?找出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说说。
骄傲的铁罐……、傲慢地问、轻蔑的神气、恼怒……
问题3、你觉得陶罐像什么样的人?找出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说说。
谦虚地回答、争辩、和睦相处……
问题4、你从陶罐和铁罐的事中想到了什么?
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四、作业。
1、把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抄下来。
2、组词:
恼()虚()覆()扑()
脑()虑()复()朴()
辩()骄()罐()需()
辨()娇()灌()懦()
五、课外练习。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8*、狮子和鹿(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而奋力脱险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还告诉我们,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要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内容,懂得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二是通过自读自悟,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指导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是课文学习的重点;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是课文学习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狮子和鹿的图片及文字资料等。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
《陶罐和铁罐》告诉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今天我学习《狮子和鹿》这篇课文,看看课文又会告诉我们什么?板书课题,读题。
介绍:狮子、鹿。(教师演示文稿)
二、阅读课文。
1、学生找同伴一起读课文,了解课文讲的故事。
2、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读一读。
咦yí匀称yúnchēn珊瑚shānhú泛fàn起
撅juē起配pèi得上抱怨yuàn逼bī近
犹豫yóuyù撒sā开凶xiōng猛甩shuǎi在后面
使劲一扯chě挣zhèng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给同学听。
三、阅读交流。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小结: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而奋力脱险的故事。平时,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细长的腿。当凶猛的狮子向它扑来的时候,鹿的四条有力的长腿帮它从狮口脱险;而美丽的双角被树枝挂住,险些丧了性命。
2、你读了课文后,有什么感想?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们听听。
教师小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还告诉我们,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
3、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教师小结: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先写鹿在池塘边欣赏自己的两束美丽的角,抱怨自己细长的腿,接着写狮子扑来,细长的腿帮它脱离险境,而美丽的角差点让它送了命。
全文情节紧凑,前后对比鲜明突出,语言丰富优美,在生动的故事中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4、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段落。学生互相评议。
四、作业。
找出课文中优美词句,抄写下来。
如“痛痛快快”“精美别致”“层层波纹”“没精打采”“蹦来蹦去”
“灰心丧气”“池水清清”“匀称”“犹豫”“凶猛”“挣脱”等。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本次园地“口语交际”内容是以谈自己生活中的不便之处及解决办法,与本组学过的课文内容有很大的联系;“习作”安排了想象作文,编写动物童话;“我的发现”让学生认识反义词,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日积月累”有“读读背背”八个字的成语和学习8个生字;读“成语故事”体会成语的意思。
二、【教学目标】
1、能以自己生活中不便之处为题,流利地表自己的想法;
2、学习编写童话故事,做到叙述完整,表达明白,语句通顺。
3、积累词语,体会词语表达的感情色彩。
4、学习成语,了解成语所表达的比喻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编写童话故事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教学准备】
几篇童话故事
五、【教学课时】
3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读一读四组词语:通过认识反义词,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了解语言的一些现象,并积累词语。
傲慢懦弱丑陋愚蠢
谦虚勇敢美丽聪明
说说自己从这四组词语中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这四组词语是反义词,其中“傲慢、懦弱、丑陋、愚蠢”带有贬意感情色彩,“谦虚、勇敢、美丽、聪明”带的褒意感情色彩。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背背:先读一读,查查字典或资料书,读读成语的意思,再背下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的路程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的。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比喻学问、成绩等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后还要继续努力,向前发展。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耳听不如眼见,亲眼见到才是实的。强调深入实际,亲自调查的重要。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金子不全是纯金,人都有缺点,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
2、连连认认:先借助拼音,读读生字把生字与拼音连起来,再说说生字的结构特点,然后写一写。
谎huǎng(说谎)笛dí(竹笛)
棍gùn(木棍)港gǎng(海港)
愤fèn(愤怒)袜wà(袜子)
捆kǔn(捆书)妇fù(妇女)
三、“成语故事”
学生自己阅读“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借助拼音把文中的生字读准,然后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说说读这个故事懂得了什么道理?
《刻舟求剑》:故事选自《吕氏春秋·察今篇》,讲的是有个人坐船过江,把宝剑掉进江中,他用刀在船舷上刻个记号,准备船靠岸后按照记号去找剑。
这个故事讽刺了思想方法保守僵化的人,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动脑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读题,明确题意。
二、故事引入:
1、小故事:王亮家新装修好了房子,几个月后,他发现自己家的电灯开关附近雪白的墙面上,有几个手指印,仔细观察发现,几乎家里所有的开关边上都有这种难看的印痕,而且他在同学家也发现了这样的情况,他想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帮帮他吗?
2.小组讨论:怎样帮助王亮解决问题?
3.课堂交流:
(1)各小组的代表说说解决的办法。
(2)教师把学生想出的办法中的闪光点板书出来,对有明显缺陷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小结归纳:
(1)教师说明这是一件真人真事,王亮最后受到电冰箱的启发,发明了新型开关(非接触式霍尔开关),获得全国青少年发明大赛一等奖。
(2)引导学生从王亮的发明过程中归纳出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发现问题──寻找原因──联想启发──解决问题。
二、联系生活,商讨问题
1.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不便之处。
2.小组合作,按照基本思路尝试解决问题。
3.小组内相互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确定参加全班交流的同学。
4.激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做生活的有心人。
——此教学设计引用《教师教学用书》教学设计举例,有改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编写童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讲讲童话故事,初步感知
同学们已经读过了很多童话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哪一篇故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能简单地说说这个故事和你读后的感受么?
教师小结:像我们学过的课文,《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狮子和鹿》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还告诉我们,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这些童话故事都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做人、处世的道理,让大家受到教育。一般都把动物、植物等当作人来写。
爱读童话的孩子都有一颗好奇、纯真的心,学写童话则需要有想象力。今天就让我们开动脑筋,拿起笔来编写童话故事吧!
二、读读准备的童话故事,深入体会童话故事的写法。
1.范读几篇童话故事:
《小河和大海》;《梅花鹿吓跑了大老虎》;《苍蝇与蜜蜂》。
2、教师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材料,确定好内容。
(1)故事的人物不宜选得过多,可以是书上提供的,也可以是自己选择的。
(2)想象的“故事”要注意说清楚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怎么发生、怎么发展、结果怎样。
(3)你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这个“道理”可以直接写出来,也可以蕴含在故事里面。
(4)模仿也是一种学习,可以模仿刚才读的几篇童话故事来写,老师愿你们在模仿中有创新。
三、写写童话故事,动笔尝试
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1.写时要有一定的顺序,故事的过程要写清楚,看谁编写得有趣。2.语句要通顺。3.写完多读几遍。
写好后可以读给同学听听,让他们帮你提出修改意见。
附:童话故事
苍蝇与蜜蜂
一天,苍蝇正在垃圾上,看见一只小蜜蜂采蜜回来。苍蝇气愤地对蜜蜂说:“这里的人真凶狠,千方百计要害我,用拍子打我,用毒药水喷我……我决定搬家了。”
蜜蜂说:“这儿的人们并不像你讲得那样坏,他们待我很好,还替我造新的房子呢!原因是你不讲卫生,整天停在肮脏的东西上,专门去吃人们的食物,把细菌带到食物上,使人生病。”
苍蝇不服气,还想争辩。蜜蜂看了他一眼,冷冷地说:“你要不改变自己的行为,无论搬到哪里,都会遭到人们的驱逐和攻击。”
苍蝇听了这一番话,呆呆地站着,无话可说。最后只能无可奈何地、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此教学设计引用《教师教学用书》教学设计举例,有改动。
义务教育课程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61课时)
第一单元:数一数(共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
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按要求观察。(课本2.3两页的主题图)
1.看第2页的图,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谁能告诉大家,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2.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图上到底有哪些东西。汇报的时候要说清楚,个数是1的是什么,个数是2的是什么,个数是10的是什么?
3学生独立观察。
二.汇报。
1.生按1、2、3……的顺序汇报,师板书1、2、3……
个数是1的有……红旗、教学大楼、老师、操场、风向标、气温箱、足球
个数是2的有……双杠、跳绳、门柱
个数是3的有……石凳、帽子
个数是4的有……垃圾箱、国旗护栏问:你是怎么知道有4个垃圾箱的?
个数是5的有……高楼、
个数是6的有……花、大树、
个数是7的有……小鸟、
个数是8的有……小树
个数是9的有……女同学
个数是10的有……男同学
(允许学生说10以上的。)
2.指板书,这些数你能数一数吗?
3.能完整的说有1个什么,2个……同桌互相说一说。
4.谁上来说给大家听。(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说对了要拍手。)
三.讨论。刚才小朋友们都很能干,现在你能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些什么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等一下来汇报。
四.汇报。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小结: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现在你能说一说,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吗?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板书设计;数一数
12345678910
第二单元:比一比(共3课时)
第一课时:同样多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一的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同样多”的含义,知道多、少的含义。?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实物投影仪,小兔头、小猪头、砖头、木头图片。
学具准备:铅笔.橡皮.梨片.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提问题
故事: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他先来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劲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给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里。可大灰狼又使劲一吹,结果二哥的木头房子也给吹垮了。没办法,哥俩赶紧逃到小弟家里。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后来,三只小猪一起动脑筋赶走了那只坏透了的大灰狼。三兄弟都竖起大拇指说:“还是砖头房子最坚固。”?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面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
(一)、教学“同样多”?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三个猪兄弟》。教师放录音《三个猪兄弟》,请学生听后回答(一边看书一边回答):
1、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渗透德育: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
2、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砖??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板书:和同样多。)
学生模仿说一遍。不要求学生和老师说得一模一样,只要能完整说明意思即可。
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随意比较)
(二)、操作(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1、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要求学生把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指1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
2、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
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
摆好后回答:梨片有几个?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余的?梨片和苹果片怎样呢??
(三)、教学“多些、少些”?
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
2、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头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教师板书:多、少。?
教师说明:木头多、小猪头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头多,小猪头比木头少。学生模仿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3、图上还可以比什么?(随意比较)
(四)、操作(“做一做”第2题)全班同学动手操作,1名同学到投影仪上操作。
1.第1行摆5个△,在△下面摆○,△要比○多1个。第2行摆几个○??
2.第1行摆4朵红花,摆的黄花比红花少1朵,第2行摆几朵黄花?
二、运用新知?
1、第1题: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势)?
2、第2题: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的密的鸭子的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
3、第3题: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盒中的第二排。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
4、第4题;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5次循环出现珠子时,只出现了一个黄色珠子,所以黄珠多而红珠少。介绍你的方法。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比”,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板书设计:和同样多
多少
第二课时:长、短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5、6题。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学生通过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多种比较方法,会间接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学具准备:十二袋不同的物品。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设计说明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长chang、短duan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如图:
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
(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三、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练习一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投影出示练习一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法。?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六、小结: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啊?
(整理学具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板书设计:长CHANG短DUAN
第三课时:高矮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的内容、“做一做”及练习一第7、8题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
学具准备:积木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高有矮
1.引导比较
找两个身高相差较大的学生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说有高矮,胖瘦的区别都应予以肯定。
2.是啊,人有高有矮,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高矮的问题。板书:高矮
二、探究方法
1.情境演示:两个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到前面分开站着,比较高矮。
好像有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呢?
2.布置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比高矮的方法。
3.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来汇报给大家听。
4.总结方法:直接比或作记号比等方法。
三、排队游戏?
1.小组内比较说说谁最高谁最矮。
2.逐渐增加小组人数,说说谁第二高
四、反馈练习
1.第12页第7题
(1)说出动物名
(2)比较高和矮
2.举其他喜爱的动物作比较
五、学生活动
1.摸高活动
说一说怎样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来摸)。
2.摆高活动
拿积木或铅笔搭高不倒比较。
3.悄悄话游戏
(1)表演
两生上台,对一生说悄悄话:踮脚尖比高矮?
(2)判断思考
谁高,问题出在哪儿?
六、评价总结
比较高矮要注意什么?你学会了些什么?
板书设计:高矮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共10课时)
第一课时:1-5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1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1~5基数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初步学会写数字和建立数感。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谈话:观察第14、15页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有几个?
2.跟周围的小伙伴交流,同时教师到各组共同交流并指导。
3.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汇报情况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二、反馈实践?
1.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2.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3.同桌之间考一考。
三、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2.整体感知。?出示点子图,请学生给它们5个排排队。
四、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
(1)小组交流。?(2)汇报。
2.猜数游戏。
提问:这个数比2大,可能是几??这个数比4小,可能是几??这个数比3大而且比5小,可能是几?只有这一种可能吗?
3.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同伴说说分别用了几个学具。小组活动。
五、学习写数:
1.这些数你会写吗,谁愿意上来写一写?
2.你认为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3.师示范,生学写。
六、小结: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板书设计:12345
生a爸爸妈妈教的.
生b:我看电视里老师上课时学的.
生c:我家电话号码是7024123,我经常写就会写了.
生d:我爸汽车号是:909588我喜欢写给小朋友看,就会写了.
生e:我们教室门口牌子上写着一年级、二年级……五年级.
生……
师:大家真是聪明的孩子,这么仔细,这么留心观察身边事物.
这一瞬间,听着孩子们畅所欲言,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天真可爱的脸,我不由得感叹:生活真是一个无边的大课堂,它给孩子们提供了多么广阔的思维空间.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只是我们不善于去发现、去搜集。看起来无关紧要的东西,其实与数学却密切相关。这在孩子们的回答中得到了充分引证,不得不引起我的思索!新课程改革之声已经大步走入课堂中了。
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有时是编制好一个程序,让学生去采用,却忽视了学生自身的智力水平。当我让学生用数字表示图中物体时,按我的设计是让学生说出是几,我示范写,让学生一次次地练习。这无疑把学生关在了自己的框架中,限制了学生,而学生在生活中形成的对数学的认识比起由老师机械训练,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由此,何不让他们在生活中去发展数学,掌握数学呢?电话号、车号、门牌号……,这些都是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学,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学习数学、并到生活中去实践,这不正体现了数学课程的生活化,开放性吗?所以我们要以生活为基础,让生活走进数学,也让数学走进生活
第二课时:第几和写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页的内容,第22页第7题、第9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熟练的认、读、写5以内的数。
2.会用5以内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
教学重点:能工整的书写5以内的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安排:
一.进一步练习数的书写。
1.今天,我要请小朋友来做小医生。(出示写错的数字)看看这些病号的问题出在哪里?
2.学生回答。
3.还会有人成为小病号吗?
4.独立书写1-5各数。
5.小组内交流、检查。
6.展示优秀的作业。
二.教学第几。
1.出示4,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分别用各种方式表示。
2.数字除了可以表示几个外,还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吗?
还可以表示第几个。
你能举个例子来说明吗?
3.课本第18页在第几页后面啊?
18页上的填空你能填吗?反馈
4.如果第一个阿姨票买好了,那么小明排第几呢?
5.P18做一做第2题
先填空,再说一说如果从右数会怎么样,最后同桌合作说一说。
三.学生活动
1.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请5名学生按顺序排好)
2.从左数,你来说
3.从右数呢?
4.小组内合作说一说。
四.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又学会了些什么?
五.巩固练习:
1.P22第7题。师可在黑板上画5个圈,放图片,让学生说。
2.P22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优秀作业,介绍想法。
六.课后练习:练习书写1-5各数。
板书设计:12345
课题
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roject1Myfamilyandfriends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制作一张画有家庭成员的心形卡片。
2.学生能根据所制作的卡片内容,综合运用前四个单元所学的词汇、日常用语和句型等语言知识,开展综合语言实践活动。
重点
学生能根据所制作的卡片内容,综合运用前四个单元所学的词汇、日常用语和句型等语言知识,开展综合语言实践活动。
难点
学生能根据所制作的卡片内容,综合运用前四个单元所学的词汇、日常用语和句型等语言知识,开展综合语言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制作卡片的材料等。
基本程序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导入
AFreetalk
1.Greetings
2.Revision
复习1至4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
练习
BPresentationandpractice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参照A在P67做一个心形卡片。
2.指导学生参照C在心形卡片的手上写上好朋友的姓名。
3.将心形卡片剪下来。
4.指导学生参照B介绍自己的家人。
5.指导学生参照D介绍自己的朋友。
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对于前四个单元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还有哪些知识未掌握?
作业设计
1.复习前四个单元的内容。
2.预习第五单元的内容。
板书设计
Project1Myfamilyandfriends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下册Unit1(Storytime)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下册Unit1(Storytime)教案
课题
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下册Unit1Inclass(Storytime)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会读日常用语与句型Openthedoor.Standup.Sitdown.Comein,please.I’msorry.
2.能听懂、会说、会读词汇inclass,standup,Mr,sitdown,please,sorry,comein,blackboard.
3.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词汇open,the,door,close,window.
4.能正确地理解并朗读对话内容,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尝试表演对话。
5.能初步运用本课所学的词汇和日常交际用语。
重点
1.能听懂、会说、会读日常用语与句型Openthedoor.Standup.Sitdown.Comein,please.I’msorry.
2.能听懂、会说、会读词汇inclass,standup,Mr,sitdown,please,sorry,comein,blackboard.
3.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词汇open,the,door,close,window.
难点
1.句型:Openthedoor.Standup.Sitdown.Comein,please.的正确读法和在情境下的正确运用。
2.词汇:open,close的用法。
教学准备
磁带、录音机、图片、游戏卡片等。
基本程序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灵活导入
激发兴趣
AFreetalk
1.Greetings
T:Classbegins!
Ss:Standup!
T:Goodmorning,class.
Ss:Goodmorning,Miss/Mr…
T:Sitdown,please.
Learnsitdownstandup.
2.Revision
呈现情景
切入话题
BPresentationandpractice
1.Words(师引导学生说出单词)
T:What’sthis?(指黑板)
Ss:It’sablackboard.
T:What’sthis?(指门)
Ss:It’sadoor.(区别doll)
T:What’sthat?(指窗户)
Ss:It’sawindow.
2.T:I’msohot.Pleaseopenthedoor.
引出open
T:I’mstillhot.Pleaseopenthewindow.
S:Yes,Miss/Mr…(Teach:Mr)
T:I’mcoldnow.Pleaseclosethedoor/window.
呈现情景
切入话题
引出close
3.加动作练习并说出应答句。
4.板书出示课题。
5.Listenandchoose.
()1.Whoistheteacher?
A.MissLiB.MissWuC.MrGreen
()2.Whoopensthedoor?
A.MikeB.NancyC.LiuTao
()3.Whoclosesthewindow?
A.MikeB.NancyC.WangBing
6.Readandjudge.
()1.Mikeislateforclass.
()2.LiuTaoclosesthewindow.
()3.MrGreenisinclass.
()4.Mikeopensthedoor.
对话学习
奠定基础
7.Readafterthetape.
8.Pointandread.
9.Readingroups.
10.Act.
拓展学习
正确运用
CConsolidation
今天我们所学的句子叫做“祈使句”。
祈使句就是要求、命令他人做某件事情,如Pleaseopenthedoor.…
口头练习指令(加动作)。
作业设计
1.听读Storytime对话五遍。
2.与同桌练习指令。
3.完成《评价手册》中相关的练习。
板书设计
Unit1Inclass
What’sthis/that?It’s…ablackboardadoorawindow
Open/Closethe…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制定国家课程标准的思路》,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国家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任务以及课程内容的框架和要点,既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也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评估考试的依据。
二、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应根据基础教育的任务、教育基本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考虑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素质。要结合各门类课程特点,渗透对学生思想品德、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方面的要求。制定课程标准,还要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对于教育的深刻影响,兼顾课程内容和实施手段的同步创新。
三、制定基础教育三个学段的国家课程标准的原则分别是:
1.制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原则: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园应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坚持保教结合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与家庭和社区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和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健康发育,在幸福的童年生活中,实现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制定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的原则: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为每个适龄少年儿童提供的基础的教育,其课程应面向每一个学生,其标准是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要进一步增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课程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课程内容和要求应该是基础的,不能被任意扩大、拔高。课程应具有发展性,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应适应儿童发展的不同需要,给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地发展。
3.制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原则:普通高中教育要为学生具备进入学习化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打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打基础;为学生具备面对社会就业所需要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基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在水平上应有层次性,在科目种类上应多样化,具有选择性,以保证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
4.基础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应对身心有障碍的学生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补偿其生理和心理缺陷,使他们具备一定的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掌握初步的劳动技能,为他们适应社会,自立、自强奠定基础。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专家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牵动了整个基础教育改革
《纲要》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对新世纪的基础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纲要》吸收了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先进思想和深刻思考,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站在了世界发展的前沿。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调人文精神,在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倡导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六大目标,极富创新意义。此次课程改革是一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任务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整个改革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评价体系的建立、课程管理机制的建立等,是一次完整意义上的课程改革,在整个基础教育改革中处于核心地位。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必将会极大地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进一步形成新的课程管理机制,促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教材的多样化。
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教师培训摆到重要位置,强调教师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转变观念、提高能力,教师的素质提高又大大促进了教育改革的深化,形成双向的互动作用。
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张华
确立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课程价值观、根治现行课程体系的弊端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必须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培养模式,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这是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要求。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当然承担社会所赋予的人才选拔功能,但它把课程本身的引人入胜之处、课程的个性发展价值视为根本,让每一个个性充分发展的人去健康地接受社会的选拔和其他挑战。这种既适应我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又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课程价值观在新课程的功能与目标中集中展现出来。
新课程各科课程标准把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真正统一起来,从而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产生了质的飞跃。提倡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用一种整体的观点来全面把握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将其视为课程的根本目标,这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具有了新的起点。
培养模式多样化
大连市教委副主任王允庆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使人得到充分的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把儿童的充分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这意味着人才培养模式将多样化。
新课程将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的发展,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为每一个人的发展提供机会。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开始关注一个人的终身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准备,精选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义务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次课程改革是十分深刻的。
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功能发生了改变,对这一变革的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应有足够的重视。
师生互动被强调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李吉林
《纲要》非常鲜明地提出了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纲要》不仅提出了鲜明的培养目标,而且从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等一系列的条文中,阐明了具体实施的原则和规定。例如教学过程,就强调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明确是互动,那就不是被动;互动必然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纲要》还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学会学习,这就不是听老师讲,跟老师学,把老师讲的、课本上学的记住,背熟那种刻板的以记忆、重复为主的教学所能达到的。这些改革,不仅要我们理解、认同、接受,更主要的是付诸实施。
我们的教学方式必须变革,要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管理新机制激活课程改革
华东师大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崔允漷
调整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是这一轮课程改革系统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目标之一。那么,课程改革在课程管理政策方面进行了哪些调整呢?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构建三级课程的管理框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尝试构建三级课程的管理框架,国家、地方和学校承担不同的权力与责任,改变以往课程管理过于集中而导致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
开辟自下而上的课程管理渠道。课程管理政策的变化必须要有相应配套的管理方式。新课程倡导一种以自上而下为主、以自下而上为辅的课程管理模式。对于国家课程计划内的指令性课程(一般指必修课)必须严格管理,加强课程推广前的计划制定与推广计划过程中的监督,这就是自上而下的管理。而对于同一课程计划内指导性的课程(主要是指放权部分)必须舍得放权,让他们有一个较宽松的空间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完善教科书编写资格的认定与教科书的审定制度。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教科书建设方面采用抓大放小的原则,为教科书的一标多本建立前所未有的课程开发平台,让教科书走向市场,鼓励社会各界学有专长的人士参加到教科书建设中来。同时为了确保教科书的质量,国家将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即教科书编写资格认定制度与教科书的审定制度。
学生学习方式将悄然变化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肖川
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3.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那些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
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实现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有特色地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材分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材分析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专家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下)”,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课程综合化拓展学习空间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钟启泉
《纲要》倡导综合实践活动和综合性学科,旨在逐步地推进课程的综合化。综合实践活动将在小学3年级至高中开设,综合性学科包括小学13年级的《思品与生活》、26年级的《思品与社会》、初中的科学和历史与社会。这样,就课程设计的模式来说,既有基于学科的课程开发,又有基于主题探究的课程开发,最终形成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并举的局面。课程综合化的真义在于促进学科知识的应用,促进生活、体验与学科的统一,促进师生合作,促进学习社区的建立。课程综合化趋势,对于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课程结构强调学科本位的倾向,改变课程繁、难、窄、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具有积极作用。教学规范也将从灌输中心的教学转型为对话中心的教学。真正的学习,不能停留于单纯的知识的记忆,而应当是学生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建构,这是一种交互作用的能力观。学习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也是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不是孤立的,总是处于一定的情境之中的。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程管理向地方放权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成尚荣
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必然要求课程管理政策与之相适应,逐步增大地方课程管理权力。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差别很大。这种差异性,要求课程要有灵活性和选择性,这样,课程才具有适应性。同时,也有利于地方和学校创造性实施和开发课程,形成课程特色和办学特色。
随着课程权力的逐步加大,省一级教育部门将成为真正的课程管理和开发的主体,不仅具有实施权,还具有调整权和一定的决策权。地方既要实施国家课程,又要开发和管理地方课程,指导和管理学校课程。
省一级要真正成为课程管理和开发的主体,首先要根据指导纲要,把转变教育观念,把握指导思想放在首位,并贯穿在整个过程中,处理好规范和创造的关系,坚持调动市、县积极性,防止形成课程管理过于集中于省一级的现象;处理好统一要求和分类指导的关系,坚持从实际出发,防止新的一刀切;处理好课程专家和教师的关系,坚持教师参与,使教师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和创造者,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课程专家的作用。
其次,要规范管理。课程权的逐步下放,并不意味着放松管理,相反管理的力度要加大,制定规章制度,分级管理,规范执行、科学指导,把素质教育的要求落实在课程之中。
主干内容为终身学习奠基
福建师范大学副教授余文森
为了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新课程内容的选择非常注重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各门学科都力求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主干内容,特别强调反映当代科学的最新成果,体现时代特色。各学科都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努力面向生活实际并服务于生活实际,各学科都力求与相关学科相互融合,使课程内容跨越原学科间的道道鸿沟,最大限度地回归和体现知识的整体面目。
一位著名的哲学教授在主持编写课程内容标准工作过程中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每写一条课程内容标准,不仅要考虑它的学科依据,还得明确它的目的指向我们的公民是否需要这样的素质呢?同时还要关注儿童的接受可能、兴趣爱好、生活基础以及社会的发展趋势。的确,课程不仅仅是学科,它是学科、儿童、生活、社会的有机整合。本次课程改革强调,把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的内容。把火热的社会生活作为课程内容,充分挖掘家庭、社区、社会的课程资源。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苏教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苏教版)
第五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黄山奇松》:本课写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写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黄果树瀑布》: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我们”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黄果树景观得壮美和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莫高窟》:课文生动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藏有数万件珍贵文物的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课文所介绍的敦煌艺术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教学的重点是读书指导,引导学生与祖国的历史、祖国的文化艺术史对话。
《习作5》:这次写习作训练的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四幅神情各异的脸蛋图和一段文字说明。第二部分是对本次习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要把事情写具体,要给习作定题目,最重要的是学习准确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练习5》:本次练习有5项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其中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是训练的重点。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煌、尊、录、弦、绣、腐、帝、誉、陡、屏、屹、卧、哗、缝、隙、隔、轰、膛、醉等生字,能够正确朗读、书写,理解在文中词语的意思。
2.能够正确、熟练朗读课文,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黄山松之奇,黄果树瀑布壮美,以及莫高窟文化历史,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自然的情怀。
3.能够运用四人小组平台开展互助学习,运用学法迁移开展自学活动,运用编写导游词训练和提高学生语言转述或者复述能力。
4.能够揣摩文章的写作顺序和语言表达方式,尤其是体会和运用排比、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能够运用习得方法开展小练笔。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和了解写法。
教学难点:学以致用。
16黄山奇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品读迎客松的部分。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教学方法:
朗读法、指导法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20黄山奇松
2.简介黄山。
二、初读课文
A自学课文:
1.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
3.读读下面的词语,想想她们的意思:
陡崖屹立遒劲郁郁苍苍
宾客盆景饱经风霜情有独钟
郁郁苍苍枝干遵劲枝干蟠曲
B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C检查自学情况:
1.理解词语。
陡崖:陡峭的山崖
屹立:高高直立
遒劲:雄健有力
郁郁苍苍:形容树木长的茂密,一片青绿
饱经风霜:长期经受过自然界的各种锻炼
情有独钟:感情专一,特别偏爱
2.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检查: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指导读好下列句子: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3.齐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1.提示生字描红的注意点:
陡:左窄右宽
遒:半包围结构,书写顺序先里后外
郁:左右等宽
2.学生用钢笔描红这几个生字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3遍
2.读、抄词语(文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知道“天下第一奇山”指哪一座山?(生:黄山)板书黄山
师:黄山有四绝,以(),(),(),()闻名天下,于是古人赞美黄山——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今人也说:“感受黄山,天下无山“然而人们对黄山奇松却情有独钟,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同去欣赏黄山的奇松。
多媒体出示: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指导朗读:黄山奇松那么“潇洒、挺秀”,你喜欢吗?朗读时就要读出赞美、偏爱的感情。
自由读,齐读。
设疑:那么,黄山奇松“奇”在什么地方呢?
2.补板课题:奇松的“奇”用红色粉笔写大。
3.师:这里的“奇”你是怎样理解?(生回答)
4.师:带着你对“奇”的理解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奇”
生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难读的句子和段落多读遍。
出示生字新词:誉为,陡崖,屹立,玉屏楼,宾客,卧,枝干遒劲,枝干蟠曲,郁郁苍苍(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指名学生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请几名学生说。
三、品读探“奇”
1.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师:黄山是松的世界,松的海洋,而最妙的观松处是玉屏楼。在玉屏楼上,你会看到哪些名松?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带问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生读文,指名说。
四、品读“迎客松”
1.过渡:看来这三棵名松已经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墨去感受迎客松。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教材编排特点
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长征》,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青山处处埋忠骨》,情感细腻、真挚,毛泽东的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跃然纸上。《毛主席在花山》,记叙了毛泽东在花山村的几件事,体现的是毛泽东热爱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深刻地表现出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群众。总之,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读后,让人深深地感到毛泽东——他是杰出的诗人,他是伟大的领袖,他是慈爱的父亲,他和普通的群众在一起。
二、单元教学目标
走近毛泽东,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时,在感受的过程中,要重点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喜欢阅读相关的书籍,积累丰富的语言。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对学生而言,有诸多困难。教学时,一是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以帮助学生读懂课文;二是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运用已获知识和方法自读课文;三是要注意把握理解的标高,不要盲目求深求透。
配合本组专题,在课后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多项训练内容,即引导学生开展搜集革命领袖的故事,交流毛泽东等伟人的影片内容;读毛泽东的一些诗词作品;并紧密结合本组阅读和综合性学习进行习作练习。
25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字,会写3个字。能正确读写“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背诵全诗。
3.理解诗句意思,体会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险阻,充分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慨,并体会它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歌曲《长征》、长征路线图、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的录像、课件。
学生收集长征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今天我们来学习毛主席写下的一首气势磅礴的——《长征》。(板书课题)
二、忆长征,开启长征路。
1.提起长征,你知道些什么?(交流手中准备的资料)
2.教师梳理小结长征的历史背景。(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
三、话长征,亲历长征路。
1.自由读诗,初步感知。
2.细读诗句,感悟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等闲”是什么意思?
(2)你怎样理解“万水千山”的意思?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逶迤”是什么意思?你心目中的五岭什么样?
(2)“细浪”指的又是什么?(简笔画)
(3)“磅礴“是什么意思?泥丸指的又是什么?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金沙”指什么?“崖”指什么?“云崖”指的又什么?
(2)拓展“巧渡金沙江”的故事。
(3)“巧渡金沙江”是长征途中最得意的一笔,作为指挥者的毛泽东心情更是激动万分,诗中哪个字能体现毛泽东的这种心情呢?(暖)
(4)我们一起来看(播放飞夺泸定桥的画面)配音讲解。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读了尾联这两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2)“开颜”是什么意思?“尽开颜”呢?
(3)“三军”指什么?
(4)指导朗读。
(5)总结:《长征》这首诗毛主席以简洁的语言,豪迈的气势个松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歌颂乐红军战士不怕困难,敢于战胜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二课时
一、唱长征,传承长征魂
1.长征是一座让中国人民应该世代铭记的历史丰碑,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作曲家把它谱成一首气吞山河的歌曲,让我们一同欣赏。
2.播放《长征》歌曲。
3.学唱这首歌曲。
激情升华:一首流传千古的诗,就是一曲久唱不衰的歌。今天,当我们吟唱这首曾经让我们祖辈、父辈为了豪情满怀,热血沸腾的长征歌曲时,70多年过去了,长征的历史正渐渐地离我们远去,远征者的足迹早已被岁月磨平,但红军的精神却是永恒的。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去思考,去读书,看有关长征的历史,读毛主席的诗词、传记,在学习与生活中发扬这种长征精神!
二、学长征,追寻长征路
1.联系自己学习的实际,说说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红军的“长征精神”?
2.结合红色旅游线的开辟,请你设计一条“重走长征路”的旅游线路,并搜集主要的红色景点的资料。
3.搜集长征故事,举行长征故事会。
4.开展“毛泽东诗词朗诵会”活动。
26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学习场面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场面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收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有关历史知识。
2.准备剪辑好了的开国大典的录象。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激情导入
2.揭示课题。
3.播放剪辑好了的开国大典的影像。哪些画面给你留下来深刻的印象?
4.盛大的场面令我们震撼,这样的场面用文字将怎样描述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借助上下文理解词义,读懂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
①分小组轮流朗读课文,相互纠正生字的读音。
②检查读书,正音。
③关于这场大典,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时间、地点、人员、人数等)
④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大典场面的宏大热烈?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落。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2.开国大典包括哪几部分?给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3.追问: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三件: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
四、分部分朗读课文。
五、朗读汇报。
第二课时
一、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你从哪些方面体会到这些感受?
(3)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4)指导朗读
2.感受典礼的场面。
(1)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并板书
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宣读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4)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筛选。
3.感受阅兵式的盛况
(1)指名读课文
(2)你从哪些地方看出阅兵式场面宏大?
(3)读到这里,作为一个中国人,你的内心有什么感受?
(4)讨论。再联系上下文,说出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A、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B、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C、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4.感受群众游行的盛况
(1)自由读课文
(2)画出描写场面热烈的语句,仔细读一读,品一品。
(3)人们在游行过程中的高呼表达了人们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二、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指名读课文。
2.“两股洪流”指什么?
3.说说“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话的意思?
三、巧设语境,总结升华
如果你是一位新闻记者来报导开国大典的过程,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新闻稿,我们该写哪些内容?(时间、地点、人物、典礼、阅兵式、游行、人员的心情)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它无产阶级革命家旷大的心胸和无私的情怀。
4.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主席常人的情怀和伟大的胸怀。
教学难点
学习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新课
同学们,59年前,美国政府派兵悍然入侵朝鲜,并把战火烧到了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为此,毛主席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队并肩作战,经过3年的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胜利。然而,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约有12万人永远地长眠在了朝鲜那块土地上,,其中,就有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
今天,我们要学的《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就是同毛岸英牺牲有关的。(板书课题)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已经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这节课,我们走进领袖的内心,去感受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那深沉、博大的父爱情怀。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1.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纠正难读的词语:勋鉴殉职
3.通过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三、品味语言
1.文中讲到了三封电报,请用()标出每封电报的内容。
2.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具体体现主席痛苦的句段。
3.交流感受毛主席收到第一封电报时的内心世界。
(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这是对主席动作的描写,可这里只有一个动作,那就是吸烟。为什么对桌子上的饭菜也要进行细致的描写?
(2)“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你能补充一下省略号的内容吗?
(3)“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抓住“喃喃”“紧锁眉头”。这是主席发自内心的对儿子的呼唤,希望他能回来,回到自己的身边。
4.接着主席收到了第二封、第三封电报,分别是谁发来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默读5~7自然段。画出毛主席作抉择的语句,仔细体会。
(1)“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就让我见见遗体吧!”怎样的叫“强忍”?他是一位主席,在别人面前,他必须保持冷静,甚至还不能把悲伤的情绪影响别人,从强忍这个词我们似乎看到了泪水在他的眼眶里打圈。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你是怎样理解毛主席这些想法的?通过朗读体会主席矛盾的心理。
(3)“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踌躇”什么意思?(犹豫)他在犹豫什么?
5.经过艰难痛苦的抉择,主席在电文稿后写出了怎样的批示?你从毛主席的批示中知道了什么?
点拨“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出处及含义。
四、总结升华
毛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这位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但他却毅然决然地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
28毛主席在花山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写了毛主席的哪几件事。
教学难点
感受毛泽东主席普通群众的情怀,学习毛主席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对领袖的热爱。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1.板书课题:毛主席在花山
2.提问:从这个题目中,我们可以想象文中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2.思考:本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
(课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三件事:一、请乡亲到他住房附近碾米;二、将同志们经过几道手送来的珍贵茶叶泡给碾米的群众喝;三、毛主席和群众一起碾米。)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生通过讨论,提出自学要求:
⑴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⑵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这件事的?
⑶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⑷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可他为什么还为“碾米”、“送茶”这些小事操心?
⑸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桌间按自学思考题讨论交流。
四、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两项任务,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二是“把这筒茶叶交给炊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沏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的群众送去。”)
2.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这件事的?
(警卫员为了不影响毛主席的工作,请乡亲们到别处去碾米。毛主席很细心,没有听到门口碾为的声音,就过问了这件事,并让警卫员“尽快把乡亲请到这里来碾米。”)
3.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读了三层意思:一是进行革命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还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4.毛主席为什么要为“碾米”“送茶”这种小事操心?
(毛主席时时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虽然他工作很繁忙,但时刻不忘群众。课文通过“碾米”“送茶”这两件事,表现了毛主席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坚持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的思想品质。这也正是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5.你怎样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最后一句话说明老人还没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们听到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一些传说,也有可能看到过不少类似的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八路军或解放军的领导干部,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也说明了毛主席及其率领的革命队伍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得人心了。)
五、总结课文,体会写法
1.这三件事让我们认识了毛泽东主席,用自己的话说说毛主席是个怎样的人?(
2.学完全文后,你发现了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吗?(引导说出)
A、以典型事例写人
B、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来写人
C、明确三件事间的关系(感情层层深入、步步推进)
六、阅读拓展,练习提高
(1)有关毛主席的故事还许多许多,课后想办法找来读读知道得会更多。
(2)运用本文写人的方法试着写一个自己最想写的人。
(3)收集毛主席的其他感人事迹。
(4)完成《我心目中的毛泽东》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3个字。认识2个笔画横折和横折钩和3个偏旁山、、。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认记生字和朗读课文。
2.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江南是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
三、课前准备:
1.挂图(多媒体)
2.生字词卡片
3.一盒表现江南风光的民族乐曲和录音机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示课题
1.学生一边听表现江南风光的民族乐曲,一边看图。
2.板书课题后提问: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如:小竹排是什么?小竹排怎么能在画中游?)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师范读课文,学生划出生字新词。
2.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新词,读课文。
3.认识3个偏旁。
4.老师检查抽读字词读音,并正音。
三、放松操时间。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一句。
(1)齐读。利用挂图理解竹排是什么?
(2)利用教具(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理解顺
水流的意思。
(3)指导朗读。
(4)看图,指导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抽读生字新词。
2.背诵第一句课文。
二、创设情景,学习课文,体会情感。
1.播发乐曲,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江南水乡美丽的风光。
2.学习第二句。
(1)指名读。利用挂图理解密的意思,并能举例说明。
(2)认识禾苗,知道绿油油是表示颜色的词。并能用ABB的格式说词语,比比看谁说得多。
(3)指导朗读、背诵。
3.学习第三句。
(1)出示挂图(录象带),教师讲述:江南一
带小河多,河里有许多鱼虾,那里还种了很多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所
以把江南一带叫做鱼米乡。
(2)教师演示课件,一边结合挂图,一边说,江南鱼米乡多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小小竹
排就像在画中游。
(3)指导朗读、背诵。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文。
(1)播发乐曲,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2)看图,背诵全文。
三、放松操时间。
四、指导写字。
1.正确认读生字新词。(多种形式)
2.认识两种笔画。
3.指导写3个生字。
(1)读字卡。(多种形式)(2)学生书空。
(3)字开花。(4)老师范写,边写边讲重要的笔画,并讲清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练写。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材分析(苏教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材分析(苏教版)
进入五年级,孩子们已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朗读、默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有了一定数量的语言积累,初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阅读习惯,这为我们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奠定了基础。
根据课标高年段的要求,要清楚苏教版第三学段的四个学习重点项目:
1.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
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
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4.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
一、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
这是高年段阅读考评的重点。
第二学段对默读的要求,是初读学会,第三学段提高了,要求逐步提高速度和质量。
二、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
这是五上教材的一个重点训练项目。词句的训练就是要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习用词的准确性,感知词语的形式特点,体会词语的不同情感,感悟词语的表达效果。教材的安排,一方面是落实第三学段关于词句的训练的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一个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的过程。理解词语的方法和途径很多:比如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查字典,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结合文本内容,引领学生斟酌词句的用法、结合语境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辨析同义词体会表达差别等。句子的训练在教材中也有很多方法:比如体会文章能善于用词表达、能善于结合文章的过程理解重点句子、能善于结合文章的表达理解重点句子、能把握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体会不同类型的句子的表达效果等。
三、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是本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训练目标。目前,孩子们比较重视文章“表达了些什么”而忽视了文章“是怎样表达的”。揣摩表达顺序这一要求在五年级上册中的具体体现为:根据提供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编写段落提纲;按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无疑这是本册阅读训练的重中之重。
四、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
第三学段阅读目标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主要点,了解说明的基本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的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根据这一目标,教材的文体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叙事性作品,知道故事的梗概,说出印象最深的地方,能够说明自己的一些感受。这些是基本的要求。
诗歌,这一方面,有这样几个要求,一是能够把握诗歌的诗意,这是初步、大体上的要求,二是进入诗歌的境界中去,三是体会诗人的情感。在这方面,苏教版有一种尝试,就是文包诗的创造,如《黄鹤楼送别》,诗歌的意境、思想感情等包括在文章里。通过学生的阅读和理解,于是进入诗歌的意境。
还有说明性的文章,有两个要求,一是能够说出文章的要点,二是了解说明的方法,用什么方法来进行说明的。
以上是关于第三学段关于阅读方面的训练重点。这些训练重点的安排是分散的、重复的。一个训练重点,有可能在四个学期、可能有好多课文涉及到。根据课文的特点安排训练内容,这就是因课设练。螺旋上升,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语文学习与数理化的学习不是一回事。数理化是由浅入深,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感悟的过程,是一个熏陶的过程,必须需要多次的重复。
第九册教学总目标:
学习习惯
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
继续学习写钢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培养预习课文的习惯。
继续学习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
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培养读书做笔记的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识字写字。
准确认读本册生字。
能够按笔顺正确书写生字表里要求掌握的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口语交际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阅读
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习惯。
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习作
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问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7496.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