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五年级语文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二课时学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二课时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M.JaB88.coM/p>五年级语文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二课时学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仔细品读课文对法布尔迷恋昆虫具体描写的事例,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3.学习文中描写昆虫(小甲虫)的方法,并仿写。
4.领会作者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之妙,并在今后写人的习作中学习模仿运用。
5.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温故导学】
1.抄写课后练习2的词语(一遍)。
2.查阅词典,写出以下两组词的意思,再细细比较一下每组词意思上的细微差别,完成填空。
(1)责骂:责备:
这两个词中,让人感觉受到批评的程度更重,因为

(2)着迷:迷恋:
痴迷:
这三个词分别出现在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它们在文中出现的顺序
(能不能)换一换,原因是

家长签字教师评价
【当堂训练】
1.模仿文中对甲虫描写的句子,写一写大屏幕中出现的昆虫(选择一种)。例句: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
2.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
教师评价
【巩固训练】
阅读课文片段,按要求答题。
八九岁的时候,父亲叫他去放鸭子。他把鸭子赶进池塘以后,就去水边逮蝴蝶,捉甲虫,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
有一次,法布尔正在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忽然,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从他眼前掠过。“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法布尔高兴极了。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这一天,他还捡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
1.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
蠕(rúnú)虫掠(luènuè)过塞(sāisài)满
2.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游鱼()的蠕虫()的水底世界
()的()()的()
3.读划“——”的语句,写出自己的感悟。
4.法布尔的衣袋里可能装有、、、、
……“塞得鼓鼓囊囊的”说明
【课后阅读】请阅读《昆虫记》,并做好阅读摘抄。班级将举行《昆虫记》读书会活动。
教师评价

小编推荐

五年级语文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一课时学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一课时学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五年级语文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一课时学案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儿时的法布尔对昆虫充满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亲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课文并没有写法布尔是怎么成为一名昆虫学家的,而是记叙了他小时候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两件事。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从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内心,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运用恰当的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鸟栖虫居、满载而归、怒气冲冲、兴致勃勃”等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五、九自然段。

3.通过仔细品读课文对法布尔迷恋昆虫具体描写的事例,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4.学习文中描写昆虫(纺织娘、小甲虫)的方法,并仿写。

5.领会作者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之妙,并在今后写人的习作中学习模仿运用。

6.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学习重难点】

1.通过仔细品读课文对法布尔迷恋昆虫具体描写的事例,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2.领会作者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之妙,并在今后写人的习作中学习模仿运用。

3.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运用恰当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鸟栖虫居、满载而归、怒气冲冲、兴致勃勃”等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对法布尔迷恋昆虫的事例,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4.体会“着迷、迷恋、痴迷”词义上的差别。

【预习导学】

1.自学本课生字表,按要求做记录。

需注意的生字读音有(先写字,再写读音):

需注意字形的生字有:

请特别关注“圾”在“垃圾”这个词中读。“鸟栖虫居”中的“栖”的读音是。“满载而归”中的“载”是多音字,在这个词中的读音是,它还有一个读音是,用这个读音可组成的词是。

2.将下列词语填写完整,并记一记。

鸟虫五彩怒气兴致

而归甜鼓鼓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父母的责

骂丝毫也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正是这种对昆虫的,

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家长签字教师评价

【当堂训练】

1.完成习字册

2.课文中用了哪两件事来表现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的着迷?

第一件:

第二件:

教师评价

【巩固训练】

1.读拼音,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字。

(1)dú:中书立(2)fǎng:访织模

(3)diàn:商堂器

2.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用了哪三个四个字的词语来描写法布尔小时候生活的环境,你觉得那儿的环境怎么样?请你也用三个四字词语来描写以下你家周围的环境或学校的环境吧(写成一句完整的话)!

教师评价

五年级语文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法布尔童年时期对昆虫的痴迷。

2.学会“结合文本,探究学习”的语文学习方法,学习法布尔身上的特有品质。

3.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板块一:字词教学,初步学习课文

1.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

(板书课题)

2.课文中的生字词都会读吗?那就让老师来考考大家。

投影出示两组词:

第一组:纺织娘、螺壳、蠕虫、昆虫

(1)谁来读?

学生朗读时,注意“纺”“蠕”在课文后都标有字音,认真预习的学生不会读错,而“螺”字则没有注音,因此,学生在朗读时,也要注意正音。

纺织娘、螺壳、蠕虫都属于哪一类?(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之五


实小网盟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如:痴迷、鸟栖虫居、鼓鼓囊囊等。

3、了解课文内容,从法布尔喜欢昆虫的两件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4、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难点: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志趣。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述的两件事。最后能提出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交流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读书自己解决。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科学、自然的热爱,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法布尔的资料,全面感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2、自主预习课文,提出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述的两件事。

3、能提出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把你们的手放进你们的口袋,说一说你们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2、可有一位伟大科学家,他小时候,在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他是谁?(板书:法布尔)

3、你们了解他吗?向大家介绍介绍。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后,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地自由读课文,如果有些段落或语句读得不够熟练,就多读几遍,直到读流利为止。

2、把自己没读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交流读书情况,结合朗读理解部分词语:

1、指名分读课文(有些重点段落齐读)

2、请同学读自己读得不流利的段落。

3、把自己读得很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同桌互读,一边读一边交流每小节的意思。

2、集体交流:你读明白了什么?

法布尔小时候很喜欢昆虫(2-10)

法布尔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小时候的生活环境(1)

法布尔凭借对昆虫的着迷,进入了科学的殿堂。(11)

3、理清课文条理:

一(1)二(2-10)三(11)

五、质疑问难:

如果是词语方面的,当堂解决;如果是课文内容方面或者是拓展延伸的,就引导学生课后读课文或查找资料,试着解决。

六、作业:

1、课作:A、朗读课文

B、写习字册

2、家作:A、抄写词语

B、带着问题读课文或查找有关资料。

板书:

15、装满昆虫的衣袋

生活环境(1)

对昆虫着迷(2-10)

走进了科学的殿堂(11)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读书自己解决。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科学、自然的热爱,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质疑问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你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二、明确学习任务:

你想弄明白这些问题吗?怎样才能弄明白?

三、学生自学课文,思考:

1、法布尔喜欢昆虫吗?你怎么知道的?用――画出有关语句。

2、法布尔的父母是什么态度呢?试着把父母说的话有感情地读出来。

四、交流讨论:

1、法布尔的父母是怎样批法布尔的。(抓住父亲怒气冲冲、吼、可恶、小傻瓜、拣这些没用的小玩意儿;母亲厉声责备、撑破裤兜、中毒等词句进行品读,从而感悟、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欢之情。)

A、指名读

B、评议,围绕父母当时的态度及语气,引导学生读出气愤来。

C、齐读

2、对话:如果是你的父母这样批评你,你会怎样?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3、过渡:法布尔又是怎样做的呢?

4、指名读第九、十自然段。齐读,讨论:你读出了什么?

法布尔十分喜爱昆虫。(指导学生用心去体会法布尔当时的心情,以及他与父母背着捉昆虫的原因)

5、是呀!法布尔是多么喜欢昆虫啊!可是父母却严厉地批评了他,可他仍然没放弃他的爱好。再读课文的第10自然段。

6、除了九、十两个自然段能读出法布尔喜欢昆虫外,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读出来呢?

A、第三自然段:抓到纺织娘时的高兴的样子。(感情朗读法布尔的话和动作,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程度)

B、第四自然段:概括描写法布尔八九岁时对昆虫的入迷(抓住每天――不是――就是――东蹦西跑蹲下来静静地观察朗读体会)

C、第五、六自然段:抓甲虫时的表现(指导作者有详有略的写法,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欢)

D、第十一自然段:人们在为他做雕像时,故意把两个衣袋做得鼓鼓的,告诉人们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正是这一特写镜头最能生动地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

(以上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改变交流讨论的顺序;另外,要引导学生朗读体会)

五、总结讨论,渗透德育:

1、文章向我们介绍的法布尔具有什么特点?

2、正是法布尔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才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从而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从他身上,你明白了什么?

(要想取得成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

3、文章为什么要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每个人都有衣袋,它是用来装钱装物的,法布尔竟然用它来装满了昆虫,由此可见,法布尔对昆虫是多么喜欢啊!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充分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程度。)

板书:

15

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二课时)

父母责骂,不情愿地扔掉小宝贝

着迷抓纺织娘,终于找到了雕像上的衣袋也是鼓鼓的

捉甲虫放进包上装进

对昆虫的痴迷―――――――――――――进入科学的殿堂

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设计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设计

5、装满昆虫的衣袋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从阅读课文第二段中受到感染,从小养成爱科学、爱自然的志趣。

2.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你们把手放进口袋,说一说你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现在有一个人,他的口袋里道了昆虫,你们奇怪吗?

 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正音。

莱昂小溪纺织娘厉声垃圾鸟栖虫居蠕虫嗬蜗牛

(2)释词。

小溪纵横鸟栖虫居甜滋滋厉声裤兜中毒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理清文章脉络。

1.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2.读后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

二.教学过程:

(一)精读第一段。

1.读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联系全文想一想: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这段话中地哪句话来写的?

3.齐读第一段。

(二)精读第二段。

1.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第二段。

2.各自轻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自写的什么内容。(第一层:2、3自然段,第二层:4——10自然段。)

3.学习第一层。

(1)指名读第二层,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重点研读第二层。

①轻轻读第4——10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哪里概括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哪里写的是典型事例?

②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

③说说文中的典型事例是分哪几个过程来写的。(装——扔——装)

④具体说说各是哪几个自然段。

⑤读读第5自然段。“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告诉我们什么?有没有具体写呢?是怎么写的?

⑥画出描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

⑦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引导体会法布尔当时的思想感情。

(3)过渡:法布尔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如何?回家以后又遇到什么情况,结果怎样呢?

①“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②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并朗读。

③“父母突如其来的责骂”指的是怎么回事?

④课文是怎样写法布尔扔掉他口袋中的东西时的情景的?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法布尔的什么心情?

⑤我们从第十自然段的哪些话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呢?

⑥画出相关语句后朗读。

4.复习阅读第二段,找出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的语句并阅读。

(三)精读第三段。

 齐读第三段,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四)总结谈话。

1.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谁?突出写了他的哪一个方面?

2.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3.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4.“装满昆虫的衣袋”是用一个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题目的。此外,还有什么命题方法吗?

(1)用人物的话语做题目。

(2)用人名做题目。

相关资料

走近昆虫大师--法布尔

法布尔(1823~1915年),通常称作若盎-昂利法布尔,1823年12月22日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857年,他发表了处女作《节腹泥蜂习性观察记》,这篇论文修正了当时的昆虫学祖师列翁杜福尔的错误观点,由此赢得了法兰西研究院的赞誉,被授予实验生理学奖。1879年,著名的《昆虫记》第一卷问世。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块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蛰居在荒石园,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园。

法国文学界曾以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为称号,推荐他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可惜还没来得及做最后决议,便传来法布尔已经离开的消息。

人们曾称法布尔是昆虫观察家,到晚年公认他为昆虫学家;他去世后,人们在一段时间里称他为昆虫学家、作家,后来又把他称作作家、昆虫学家。这些称号,对法布尔来说都是当之无愧的。

板书设计

法布尔:着迷——迷恋——浓厚兴趣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之二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儿时的法布尔对昆虫充满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亲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课文并没有写法布尔是怎么成为一名昆虫学家的,而是记叙了他小时候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两件事。这是课文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要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2、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3、学会搜集资料,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构想

读着《装满昆虫的口袋》,一个迷恋昆虫的孩子跃然纸上。为了捉到纺织娘,他锲而不舍地寻找了三天;爸爸叫他放鸭子,他却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正是凭着这种浓厚的兴趣,他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昆虫学家。读着读着,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被这个孩子所吸引。

在阅读法布尔所写的《昆虫记》时,我们惊奇地看到,法布尔用流畅的语言、生动的描述、诙谐的语调,把一个个昆虫写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让我们情不自禁、兴趣盎然地随着他漫游于昆虫的王国。

在读法布尔的传记时,我们看到了许多令人感动的细节。不论是在童年还是在后来的日子中,他始终是那么迷恋昆虫。

读完这一切,我们真的想说:兴趣的确是最好的老师呀!

在教学时,我努力想把一个真实的法布尔全面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在本课,我引导学生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常常是人在文中,神在文外。因此,教学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根据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体味语言,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

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下二点:其一,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激活学生的读书需求,使师、生、文本之间进行和谐的对话。其二,充分利用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把法布尔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多层面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有小时候观察昆虫的痴迷,也有以后一如既往对昆虫的迷恋;既惊叹于他对科学的执著,也钦佩他优美的文笔、流畅的语言。学生学完后,脑海中留下的,除了对课文的全面感知,还有对法布尔的深深钦佩。

教学重点

从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内心,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

四、教学流程

(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听一段录音:《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螳螂捕食蝗虫

2、听了这个片断,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所写的《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

3、你们对法布尔有什么了解吗?

(学生课前已搜集了很多关于法布尔的资料,对法布尔的事迹有了大致了解。)

4、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搜集到资料的?

(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了解资料的获得有多种方法:到图书馆查阅.上网查询等等。)

5、为什么法布尔会取得这样的成就呢?相信我们读了这个故事就会明白。.

出示课题::装满昆虫的口袋

指名读、齐读课题

(通过《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引入,使学生感受到法布尔富有诗意的语言和他敏锐的观察力。当学生互相交流了搜集到的关于法布尔的资料后,对法布尔就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增强了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课文读通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后学生进行评议,评议重点是生字字音是否读准

3、教师出示重点词卡检查:浓厚、训斥、迷恋、怒气冲天。

(本环节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通过自学、学生之间的评议及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扫除生字障碍)

(三)、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1、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对小时候的法布尔有哪些了解?谁能用最简单的话说一说。

2、通过刚才的读书,同学们对法布尔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相信同学们对法布尔会有更多的认识。

(学生在初读课文之后对法布尔有了初步了解,对课文大致内容有了整体感知)

(四)、品读课文,自主感悟

1、自由读2、3段。

你们对法布尔有哪些了解?

说明:依据学生当时的读书感受和情感表达的需要,教师结合重点做相机的调控。师生共读、共议。交流的重点内容及过程如下:

生:我觉得法布尔观察昆虫很着迷。我是从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了农活,发现法布尔不见了。不由得着急起来,在田野上高声呼喊儿子。这句话看出来的,他为了观察昆虫,居然连回家都忘了。

生:我从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了这位歌唱家。这一句感受到法布尔很执著,三天前听到的声音,现在仍在寻找。我从终于这个词感受到他找到这只纺织娘是很不容易的。

师:你们想想,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

生:草丛里的小虫子叮咬他,他又疼又痒,但为了不惊动纺织娘,他忍着一动不动。

生:他发现纺织娘了,猛地往前一扑,可纺织娘一下蹦走了,法布尔膝盖都摔破了。

生:三天前,法布尔发现了这只纺织娘,连续三天,他每天都早早地蹲在草丛中,观察着它,常常连晚饭都忘了吃。

师:你们的描述让老师好像看到了当时的情景,法布尔捉住这只纺织娘的确是不容易呀。你们能把这种很不容易的感觉读出来吗?

学生练读2、3段(从学生读书的语气中可以听出他们对三天前终于这些重点词都有了较深的感悟。)

师:看你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也想和你们一块儿读了,行吗?(学生很高兴)

师读第二段,加上录音(呼喊的声音):法布尔!法布尔!法布尔!

生读法布尔的话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住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师:这只虫子真可爱!三天前,你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来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原来是它呀!你是怎么找到这位歌唱家的?

生:我在草丛中趴了三天,才抓到了它。

师:看来,找到这位歌唱家可真不容易呀!难怪你这么高兴呢!

生练读法布尔的话。(学生一个个兴高采烈,有的情不自禁地加上动作,好像真的捏着那只好不容易捉来的纺织娘。)

(教师积极创设对话情境,入情入境地与学生对话,激发起学生对话的欲望与热情,在对话中学生自然地走进文本,与法布尔共同感受捉纺织娘的辛苦,捉住纺织娘的那份喜悦,所呈现的是师、生、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美丽场景。)

学生练读2、3段

齐读2、3段

师:法布尔就是这样,对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出示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采用变序设计,立体解读文本,第一段并不需过多地讲解,只是当学生通过这件事更深地了解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后,再读第一段,实际上就是把学生零散的印象进行了归纳,但一切又尽在不言中。)

2、法布尔的故事可多啦!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4、5、6段,可以默读,可以小声读,也可以大声读,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句子,写上批注,并多读几遍。

学生依照自己的情感体验,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说说使自己感受深刻的原因。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1)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师相机指导:看看书上的插图,想一想,法布尔趴在岸上,都观察到了哪些有趣的自然现象?

(2)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一个蜗牛壳里,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赏这珍珠一般的宝贝。

师(相机互动交流)我觉得这一句有些问题,我想改一下: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赏这小小的甲虫。因为我觉得小甲虫怎么能比作珍珠呢?

(引导学生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相机指导读好这一句。)

(3)夕阳快下山时,法布尔口袋里装着放甲虫的蜗牛壳,欢欢喜喜地赶着鸭子回家了。

法布尔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家人的训斥并没有削弱他对昆虫的迷恋,大自然中的一切在他眼中都是那么神秘,那么美好。(引入第一段)

齐读第一段话。

(在对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后,再次回到第一段,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法布尔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第一段在文中是起着总起的作用)

爸爸的训斥削弱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吗?

自读最后一段。

大家预习时搜集了很多法布尔的有关资料,资料中有许多关于法布尔迷恋昆虫的事例,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交流法布尔迷恋昆虫的有关资料。

师补充资料:法布尔受到国王接见时竟觉得国王和大臣都很像鞘翅目昆虫。

法布尔研究昆虫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指名读、齐读第一句话。

(这部分语言比较简洁概括,为学生自己创生语言提供了较大空间。教学中,通过资料的交流,使学生对迷恋这个词有了深刻印象的感悟)

正是这种兴趣,把法布尔引进科学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虫的世界,甚至了解昆虫的内心世界。

听一段《昆虫记》的录音花金龟的内心世界

他用自己的笔给人们呈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昆虫世界,展现出了昆虫世界的奇妙。

师:(配乐)法布尔的一生,是为昆虫的一生,他一生为虫子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这些写虫子的书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了五十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在读书界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轰动,这不能不被称为奇迹中的奇迹。他取得的成就,是血汗的结晶,是辛勤劳动的结果,是仔细观察的收获,是深入研究的探察的花朵,更是勤于总结的果实啊!

齐读最后一段

(在音乐声中,教师充满诗意的小结、饱含深情的话语使学生沉浸在一种美好的情境中,这一环节,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学习情感体验得到自然延伸。)

(五)、拓展引申文本,追求超越升华

1、再读课题,文章为什么要取这个题目?

2、如果要你为法布尔设计一个雕像,你准备怎样设计?

(教学首尾呼应,形成情感体验的磁场,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和感染。)

3、出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

齐读

这是法布尔的精心独白,相信对我们同学们也会有所启迪。

(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去生发,去拓展,去创造,跳出文本看世界,使学生受到法布尔细致观察、严谨治学的精神的熏陶和感染)

4、作业: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办一个主题展览

(在教学中力求多角度拓展学生学习课文的渠道,让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运用语言,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5《装满昆虫的衣袋》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15《装满昆虫的衣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5《装满昆虫的衣袋》

预设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在阅读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领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3、学习描写昆虫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与周围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1、有关昆虫的谜语。

2、法布尔图象的投影片。

3、描写蝴蝶的一首短诗。

课程实施过程:

课前游戏:

猜几个关于昆虫的谜语。

一、导入新课:

1、刚才的游戏中,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对昆虫的了解还真不少!在上一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来自法国的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他就是法布尔。

2、(投影示法布尔图)

瞧,这就是法布尔!你觉得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他的衣袋高高地鼓起)

3、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15课《装满昆虫的衣袋》。

(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1、打开课本,从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到了法布尔的衣袋?

知道这鼓鼓的衣袋里放着的是什么吗?

从这儿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板书:着迷迷恋痴迷)

2、法布尔是一个痴迷于昆虫的人,写人离不开写事,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几件事反映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1)法布尔终于找到了歌唱家纺织娘;

(2)法布尔放鸭子后经常去观察昆虫,虽遭父母责骂,依然痴迷于昆虫。

3、小组学习:

投影学习要求:

a、自由读2-10自然段,划出让你感觉到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句子;

b、把你划出的句子读给组内同学听,并说说你划出它的理由,听一听别人对你的朗读评价;

c、有其他的感受也可相互交流。

4、集体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没用的玩意儿指什么?为什么加引号?

5、过渡:法布尔就是这样一生痴迷于昆虫的研究,他专心地观察、探究昆虫,常常忘了周围的世界.父母的责骂也丝毫不能阻止他对昆虫的迷恋.凭着这种痴迷的、契而不舍的精神,他走进了科的殿堂,成为了一位世界著名的有影响的昆虫学家!

齐读第11自然段。

6、再次投影示法布尔图,同时出示句式:

看着法布尔鼓鼓的衣袋,我仿佛看到他。

现在请你想想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

7、你从法布尔身上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四、迁移训练:

1、其实,只要你用心观察,昆虫是很可爱的,它们的外形就很有特点。

找出课文中描写昆虫的句子,读一读。

2、老师学了这篇课文后,也情不自禁地写了几句,想看看吗?

投影:像指挥棒一样灵活的触角,

像鲜花一样斑斓的翅膀,

像晨曦一样轻盈的体态。

你翩翩飞舞着,

美丽了人们的视线

能看得出写的是什么吗?

3、课外,我们也观察了昆虫,也想来写几句吗?

用一段话描写一种昆虫的外形。

4、交流。

五、课后作业:

1、继续观察昆虫的生活,完成一篇观察日记。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昆虫记》读一读。

设计理念:

1、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阅读是学生带有个性的学习活动,每个学生由于其个人经历与知识阅历的不同,面对相同的文字,产生的内心体验不尽相同。课在尊重学生独特感受的基础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文本的对话,使他们在总体把握文本的内容,定下与文本对话的情感基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2、教会学生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语文课,我只教会学生阅读与思考。在一次次的形式多样读中,引导学生去领悟文字中间蕴藏的情感,思考文字背后的意义。从而获得更多的内心体验,更完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自己的思考所得。

3、感悟与训练并重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力求把感悟与训练巧妙地融为一体,通过说话、引导、朗读、想象、写作等训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使语言形式的掌握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叉,有机结合,放飞学生的灵性!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装满昆虫的衣袋

预设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在阅读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领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3、学习描写昆虫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与周围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1、有关昆虫的谜语。

2、法布尔图象的投影片。

3、描写蝴蝶的一首短诗。

课程实施过程:

课前游戏:

猜几个关于昆虫的谜语。

一、导入新课:

1、刚才的游戏中,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对昆虫的了解还真不少!在上一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来自法国的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他就是法布尔。

2、(投影示法布尔图)

瞧,这就是法布尔!你觉得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他的衣袋高高地鼓起)

3、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15课《装满昆虫的衣袋》。

(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1、打开课本,从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到了法布尔的衣袋?

知道这鼓鼓的衣袋里放着的是什么吗?

从这儿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板书:着迷迷恋痴迷)

2、法布尔是一个痴迷于昆虫的人,写人离不开写事,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几件事反映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1)法布尔终于找到了歌唱家纺织娘;

(2)法布尔放鸭子后经常去观察昆虫,虽遭父母责骂,依然痴迷于昆虫。

3、小组学习:

投影学习要求:

a、自由读2-10自然段,划出让你感觉到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句子;

b、把你划出的句子读给组内同学听,并说说你划出它的理由,听一听别人对你的朗读评价;

c、有其他的感受也可相互交流。

4、集体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没用的玩意儿指什么?为什么加引号?

5、过渡:法布尔就是这样一生痴迷于昆虫的研究,他专心地观察、探究昆虫,常常忘了周围的世界.父母的责骂也丝毫不能阻止他对昆虫的迷恋.凭着这种痴迷的、契而不舍的精神,他走进了科的殿堂,成为了一位世界著名的有影响的昆虫学家!

齐读第11自然段。

6、再次投影示法布尔图,同时出示句式:

看着法布尔鼓鼓的衣袋,我仿佛看到他。

现在请你想想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

7、你从法布尔身上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四、迁移训练:

1、其实,只要你用心观察,昆虫是很可爱的,它们的外形就很有特点。

找出课文中描写昆虫的句子,读一读。

2、老师学了这篇课文后,也情不自禁地写了几句,想看看吗?

投影:像指挥棒一样灵活的触角,

像鲜花一样斑斓的翅膀,

像晨曦一样轻盈的体态。

你翩翩飞舞着,

美丽了人们的视线

能看得出写的是什么吗?

3、课外,我们也观察了昆虫,也想来写几句吗?

用一段话描写一种昆虫的外形。

4、交流。

五、课后作业:

1、继续观察昆虫的生活,完成一篇观察日记。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昆虫记》读一读。

设计理念:

1、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阅读是学生带有个性的学习活动,每个学生由于其个人经历与知识阅历的不同,面对相同的文字,产生的内心体验不尽相同。课在尊重学生独特感受的基础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文本的对话,使他们在总体把握文本的内容,定下与文本对话的情感基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2、教会学生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语文课,我只教会学生阅读与思考。在一次次的形式多样读中,引导学生去领悟文字中间蕴藏的情感,思考文字背后的意义。从而获得更多的内心体验,更完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自己的思考所得。

3、感悟与训练并重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力求把感悟与训练巧妙地融为一体,通过说话、引导、朗读、想象、写作等训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使语言形式的掌握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叉,有机结合,放飞学生的灵性!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本课的命题方法及一般命题常识。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学习生字词

(1)法布尔住的那个小村子是什么样子的?

(2)默读课文,理解词语:

甜滋滋:形容有甜味或感到幸福愉快。

厉声:说话的声音非常严厉。

裤兜:裤子上的口袋。

(3)字形分析。

(4)描红。

(5)练写生字词。

2.理清课文层次。

各自轻声读全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填序号: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三、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3。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字词。

2.课文的第二段包括哪几个自然段?(2-10)

二、讲读课文

1.第一段。

(1)读全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联系全文想一想:

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这段话中的哪句话来写的?

齐读第一段。

2.第二段

(1)各自轻声读全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层写什么。

(2)学习第一层

指名读。教师叙述法布尔的父母寻找孩子的急切情况,着重引导学生从捉纺织娘的事例来体会对昆虫的入迷程度。

(3)第二层

读第二层,

思考:这一部分哪里概括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

哪里写的是典型事例?

(4)说说典型事例是分哪几个过程写的。

(5)具体说说各是哪几个自然段。

(6)读第5自然段。: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口袋里塞得鼓鼓囊囊的告诉我们什么?

(7)画出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

(8)指名读第5自然段,引导体会法布尔当时的思想感情。

三、作业

1.朗读全文,做到流利、正确、有感情。

2.仔细阅读6-11自然段,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

第三课时

一、提问

1.这篇文章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为了捉到一只会唱歌的虫子,他花了多少时间?

3.第4自然段中,哪些句子是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请你朗读给大家听听。

4.先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详写法布尔捉一只小甲虫情景的略写拣许多贝壳等的句子,再分别读给大家听。

二、精读课文

1.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

(装得满满地回来,比喻收获很大)

课文里指的是什么?

(两个衣袋里塞得鼓鼓囊囊的,都是一些昆虫、石子、贝壳等)

2.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

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并朗读。

3.父母突如其来的责骂指的是怎么一回事?

4.课文是怎样写法布尔扔他衣袋里东西时的情景的?

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法布尔的什么心情?

(对昆虫的喜爱)

5.我们从第10自然段的哪些话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呢?

6.复习阅读第二段,找出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的语句并朗读。

7.齐读第三段,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要点:一个人所以能够有成就,与他对这项工作的热爱紧密相连。

(着迷)

三、总结谈话

1.这篇文章写的谁?突出写了他的哪一方面?

(对昆虫非常入迷)

2.学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要想取得成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

四、讨论

1.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2.装满昆虫的衣袋是用一个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题目的。

此外,还有什么命题的方法吗?

板书:

15装满昆虫的衣袋

着迷

迷恋

浓厚兴趣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之四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本课的命题方法及一般命题常识。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学习生字词

(1)法布尔住的那个小村子是什么样子的?

(2)默读课文,理解词语:

甜滋滋:形容有甜味或感到幸福愉快。

厉声:说话的声音非常严厉。

裤兜:裤子上的口袋。

(3)字形分析。

(4)描红。

(5)练写生字词。

2.理清课文层次。

各自轻声读全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填序号: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三、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3。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字词。

2.课文的第二段包括哪几个自然段?(2-10)

二、讲读课文

1.第一段。

(1)读全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联系全文想一想:

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这段话中的哪句话来写的?

齐读第一段。

2.第二段

(1)各自轻声读全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层写什么。

(2)学习第一层

指名读。教师叙述法布尔的父母寻找孩子的急切情况,着重引导学生从捉纺织娘的事例来体会对昆虫的入迷程度。

(3)第二层

读第二层,

思考:这一部分哪里概括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

哪里写的是典型事例?

(4)说说典型事例是分哪几个过程写的。

(5)具体说说各是哪几个自然段。

(6)读第5自然段。: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口袋里塞得鼓鼓囊囊的告诉我们什么?

(7)画出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

(8)指名读第5自然段,引导体会法布尔当时的思想感情。

三、作业

1.朗读全文,做到流利、正确、有感情。

2.仔细阅读6-11自然段,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

第三课时

一、提问

1.这篇文章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为了捉到一只会唱歌的虫子,他花了多少时间?

3.第4自然段中,哪些句子是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请你朗读给大家听听。

4.先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详写法布尔捉一只小甲虫情景的略写拣许多贝壳等的句子,再分别读给大家听。

二、精读课文

1.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

(装得满满地回来,比喻收获很大)

课文里指的是什么?

(两个衣袋里塞得鼓鼓囊囊的,都是一些昆虫、石子、贝壳等)

2.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

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并朗读。

3.父母突如其来的责骂指的是怎么一回事?

4.课文是怎样写法布尔扔他衣袋里东西时的情景的?

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法布尔的什么心情?

(对昆虫的喜爱)

5.我们从第10自然段的哪些话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呢?

6.复习阅读第二段,找出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的语句并朗读。

7.齐读第三段,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要点:一个人所以能够有成就,与他对这项工作的热爱紧密相连。

(着迷)

三、总结谈话

1.这篇文章写的谁?突出写了他的哪一方面?

(对昆虫非常入迷)

2.学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要想取得成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

四、讨论

1.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2.装满昆虫的衣袋是用一个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题目的。

此外,还有什么命题的方法吗?

板书:

15

装满昆虫的衣袋

着迷

迷恋

浓厚兴趣

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第二课时复习学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第二课时复习学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第二课时复习学案
课题
3、白杨
备课时间
2018.2.26
课时
2
分课时
第2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白杨特点,感受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边疆的高尚精神品格。
2、学习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重点
感受白杨特点
难点
感受建设者的精神品格




一、背诵引入
白杨树从来都是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是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生齐读课题,师板书课题。
二、回顾白杨特点,由白杨联系到建设者,从父亲的沉思理解建设者的心
卫士高大挺秀
直坚强不软弱不动摇白杨——建设者
(卫士、高大挺秀,从来都……)(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边疆)
迎风成长的小杨树——建设者的接班人
三、感受作者对建设者的赞美
1.思考交流爸爸为什么三次陷入沉思。
2.引读《帐篷》,深入领悟对建设者的赞美。
四、比较《白杨》与《帐篷》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学习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1.相同之处:
白杨、帐篷都借指建设者
白杨和帐篷的特点正是建设者的精神品格。
2.借课后第二题,审理理解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3.深入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五、完成课后第二题
1.指名读题。
2.指名回答:第十二段,最末一段;白杨的特点,正是建设者的精神品格。课文表达上用了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的写法,抒发作者对建设者的赞美。
六、背诵、默写课文第十二段。
七、总结下课


背诵并默写文段“白杨从来都那么直……”




3.白杨——建设者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直坚强不软弱不动摇




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第二课时复习学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第二课时复习学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第二课时复习学案
课题
1、草原
备课时间
2018.2.26
课时
2
分课时
第二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赞美。
重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课文。
难点
把握作者情感,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赞美。




一、温故知新
1、抽背第一自然段。
2、男女生承接背诵第一段。
3、引入新课
同学们,老舍先生用优美的语言,给我们展示了优美的草原景色和热情好客的草原风情,请大家随老师一起,继续深入课文,领略美丽的大草原上别样的风土人情。
二、学习远道迎客
1、男生齐声诵读第二段,勾画文段中的优美句子。
2、明确本段的主要内容——远道迎客。
3、抓重点句,理解主要内容,感受句子的语言美。
1)汽车走了150里……草原的辽阔
2)初入草原……草原的寂静
3)走了许久……河——带子(明亮点缀了绿色的草原,生亦可用自己的语言,谈出对句子的感受)
4)忽然……景由静转动,从人的着装、动作感受热情(激动、迫切的心情)
4、尝试读出文段静景中静寂处的静谧和动态描写中激动与迫切。




三、从待客感受草原人的好客,理解蒙汉情深的深刻含义。
1、速读第3—5自然段,勾画体现草原人热情好客的句子。
2、按照写作顺序指名读勾画的句子,抓关键词谈自己的感受。
3、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相关的句段。
四、结合朗读感受,深入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
1、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
2、每组代表汇报自己小组的看法。
引导总结:
这句话描写的是依依惜别的场景,表达了作者一行人和热情好客的草原人难舍难分之意。进而体现各民族之间血浓于水的深情厚谊。
五、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赞美
学习了课文,作者表达了自己怎么的情感呢?
热爱草原、赞美草原
六、谈收获、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第一段。
2、体会文中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1、草原
景色秀美热情好客
依依惜别




五年级语文鲸第二课时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五年级语文鲸第二课时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语文鲸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学习课文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方法。

3、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感情。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学会用打比方、列举数字的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教学时间:20xx/yw11/10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1、揭题,读题。

2、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知识?

3、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4、教师归纳学生问题,明确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看看作者是怎样来写这些特点的。

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弄懂这些问题,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做一个学科学、爱科学的小小科学家。

二、自学课文:

1、指名读课文,思考: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划出你最觉得最有趣的句子。

2、学生按自学小组自学,继续讨论以上问题。

三、学习课文:

1、播放录像,想,你觉得鲸怎样?

从第一段哪些句子里可以看出鲸的大?

出示句子,理解列举数字和对比的方法,指导朗读。

2、你知道鲸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变化的吗?

播放录像,读课文,自己说一说,注意表示时间的词。

根据词语,引导学生复述。

3、师生接读:在演变的过程中,有的有牙齿变成了,有的没有牙齿,变成了。

4、过渡:鲸还有许多知识,你还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做小小科学家,探索鲸的奥秘。

5、小组自学讨论课文4—7自然段,要求,看一看谁掌握的知识多?

6、小组汇报,你掌握了鲸的什么知识?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相机指导:

第四自然段:分角色朗读。

第五自然段:做一个有经验的渔民,根据水柱来判断鲸的种类。

第六自然段:画示意图。

第七自然段:读出表示生长快的句子。

四、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鲸的哪些知识?举行鲸的知识小小报告会。

2、你还知道鲸的什么知识?

3、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板书设计:

吃食呼吸睡觉繁殖

课堂检测:

一、划去下列每组词中不合群的一个,在下面划上——,并说一说为什么。

(1)鲨鱼带鱼鲸鱼梭鱼

(2)老虎狮子鲸鱼豹子

(3)齿鲸幼鲸须鲸

二、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鲸是哺乳动物是因为:

()鲸很大、很重

()鲸用肺呼吸

()鲸是胎生的

()鲸有鳍

()鲸的睡觉方式很特殊

()幼鲸吃母鲸的乳汁长大

五年级上册语文《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案

【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学习本组课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这篇精读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34年后,“我”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这样的道理。

【学情分析】

班上绝大多数同学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五年级学生来说,要理解抽象的道德概念是非常困难的。只有联系生活,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才能化难为易,学生才有可能感悟像《钓鱼的启示》这类课文所蕴含的哲理。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自读自悟,体会文中细节,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同时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从而达到思路清晰,脉络分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读”贯穿始终,这样既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给下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子,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

1.融入理解有感情朗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品读,体会父子俩的心理活动,把握“我”的心情变化。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推想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和表达效果,理解父亲坚持要“我”放鱼的直接原因和深远意义。

3.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教学重点】

1.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法联系实际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读课文,体会“我”心情的变化

1.钓到鱼后,我为什么要放掉鱼?画出文中句子,并指导体会。

(1)指生读句子。出示课件“补充资料”

(2)读父亲的话,理解“不容争辩”

(3)指导感情朗读,师生评价。

2.应该放鱼,可是,我愿意放吗?从钓鱼到放鱼,我的心情放生了怎样的变化?默读3-9段,画出描写我心情的语句。把直接写心情的词语圈出来,如果没有,自己在旁边批注。

引导学生交流体会,(交流时先说哪一段),并指导有感情朗读

出示课件: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1)指生读句子,

(2)课件出示句子,逐句指导感情朗读。

3.这美丽的大鲈鱼太诱惑人了,我太舍不得放鱼。可是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坚决要我放鱼,我不得不放。唉!真难呀!所以父亲这样告诫我。说:齐读(出示课件)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1)结合这件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联系生活实际各自谈体会。

三、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启示”

1.我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在道德面前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我舍去了鲈鱼,获得了什么?默读第10自然段。(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从哪里看出来?34年来,我遇到过类似的事吗?我是怎么做的?

(1)(出示课件)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2)读句子提问题。就这句话,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来考考大家呢?

预设问题:那“鱼”为什么加上双引号?

“鱼”指的是什么?

“我”可能还会遇到哪些诱惑呢?

你在生活中又没有遇到过这样的诱惑?举例说说。

(3)梳理问题,解决问题。

(4)再读句子,加强理解。

(课件)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那是因为我从小受到了——,获得——。(

《五年级语文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二课时学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4314.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