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017届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方法-知识迁移法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7届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方法-知识迁移法”,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方法六 知识迁移法

高考题目一般都是以新颖的情境出现,通过新情境提出新问题,但用已学过的知识、方法来解决问题,往往需要迁移已有知识或已有的方法,迁移的知识、方法主要来自教材,其次是生活,也可能是题目提供的背景材料。

1.从教材中迁移

(1)迁移地理原理和规律

知识迁移能力通常表现为能将试题信息与相关的教材知识建立准确的联系,并能自如地调动和运用有关规律、原理等解决问题。例如,对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考查,考查重点是自然带的名称及分布,解题时要联系教材中三大地域分异规律的相关知识,抓住问题的实质,进而解决问题。利用地理原理和规律解题的一般思路:①提取试题的图文信息,明确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范围;②回忆相关原理和规律的完整表述;③调动和运用相关的地理原理和规律,对地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④按照试题要求作答。

例1 读“某农业生产模式图”,回答(1)~(2)题。

(1)该农业最可能是()

A.人工草地畜牧业B.粮草结合的混合农业

C.多元开发的立体农业D.热带地区迁移农业

(2)关于该生产模式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

A.改变自然带类型B.保持土壤肥力

C.增大气温日较差D.增加原生物种

答案 (1)A (2)B

解析 人口、环境、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能够促进整个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要树立正确的环境观。第(1)题,根据该农业生产模式中的牧草、干饲料、畜禽、土壤等元素,可判断出该农业是人工草地畜牧业;该模式没有种植农作物,不属于混合农业;该农业生产模式没有体现出山区特征,也不属于热带迁移农业。第(2)题,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是在不断变化的,同时有些因素是可以通过发展科技等来改造的,如土壤的改良、良种的培育、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等。该农业生产模式中对落叶和畜禽的排泄物进行了还田,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2)迁移地理方法

教材中为说明问题,多采取案例的方式,而教材中案例的分析方法和过程可以运用到对试题的探讨和分析中。题目常设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规律、原理的掌握,而“怎么做”则强调如何运用地理方法。在认识和说明问题时,应准确运用相关地理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回答。

例2 读贵州省典型石漠化治理区特征对比表,完成(1)~(2)题。

治理区地貌类型海拔(m)大于25°坡地比例(%)气候特征年降雨量(mm)石漠化等级人口密度(人/km2)治理时间(年)农业发展模式

鸭池高原山地1310~177025温凉湿润863潜在—中度5132006~2010粮食种植

红枫湖高原盆地1210~145010湿润1192.5轻—中度2592001~2010生态畜牧

花江高原峡谷450~141041干热1100中—强度1471996~2010经济林

(1)三个石漠化治理区中,鸭池的治理效果最差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人口密度较小

B.石漠化程度最严重,治理难度大

C.大于25°坡地比重最大,水土流失严重M.jaB88.cOM

D.农业发展模式不合理,治理时间短

(2)下列关于表中所示地区石漠化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生态恢复为主,采取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作物改良等治理手段。

B.重点治理强度石漠化的土地,以种植经济林和发展畜牧业为主

C.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减小人口压力

D.实施跨流域调水、人工降雨等措施,改善该区域水环境

答案 (1)D (2)A

解析 本题组考查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教材中有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案例,可据此掌握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的分析、研究方法。本题给出贵州省石漠化的相关材料,考查石漠化的治理措施,分析时可以迁移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措施的分析方法。第(1)题,读表格可知,鸭池气候温凉湿润,蒸发少,人口密度较大;该地石漠化程度不是最严重的;大于25°坡地比重较大,但不是最大的;该地发展种植业,农业发展模式不合理,治理时间比另外两地短,所以效果最差。第(2)题,石漠化地区的治理以生态恢复为主,采取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作物改良等治理手段,A对。对石漠化地区应全面治理,治理强度石漠化的土地,应以封山育林育草为主,B错。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可以减小人口压力,但是不切实际,容易引发其他问题,C错。该地降水较多,实施跨流域调水、人工降雨等措施不合理,D错。

2.从生活中迁移

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生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命题者越来越关心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和地理问题,因此迁移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或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也是解答试题的有效途径。常见的生活地理知识非常多,如地理环境不同,居民服饰也不同,中国传统服装一般北长南短、北宽南窄、北厚南薄;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耕作制度、饮食文化的差异;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等。从生活中迁移知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①通读试题材料,找到问题的关键;②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③寻求问题因果关系与生活中类似问题的联系;④利用生活中问题解决的方法解决试题中的问题。

例3 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南部,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属贫营养湖,湖水透明度极高。大作家契诃夫曾描写道:“湖水清澈透明,透过水面就像透过空气一样,一切都历历在目,温柔碧绿的水色令人赏心悦目……”春秋季时,湖面常会现出4米以上的风浪,湖边沙滩上生长着一些奇特的松树,松树有2~3米高的根部裸露在地上,成年人可以自由地从根下穿行,当地人称这种松树为“高跷树”。据此回答(1)~(2)题。

(1)贝加尔湖湖水“清澈透明”的原因不包括()

A.湖泊较深B.湖中的藻类植物繁殖快

C.入湖泥沙量小D.湖泊周围的人类活动少

(2)“高跷树”根部裸露的原因是()

A.降水丰富,便于树木吸收水分

B.冻土深厚,根部不易深入土壤

C.风浪巨大,导致根部土壤被侵蚀

D.积雪掩盖,利于树木安全越冬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本题可以迁移湖水组成成分影响湖水透明度的知识进行分析。根据材料可知,贝加尔湖属贫营养湖,湖中的藻类植物繁殖快是水体富营养化的表现,不是贝加尔湖湖水“清澈透明”的原因。湖泊较深,入湖泥沙量小,湖水清澈;湖泊周围的人类活动少是湖水“清澈透明”的重要原因。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春秋季湖面风浪巨大,由此推断,“高跷树”根部裸露的原因是风浪巨大,根部土壤被侵蚀;该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根据材料可知有2~3米高的根部裸露在地上,说明是扎入土壤中的根部周围土壤被侵蚀掉;“高跷树”不易被积雪掩盖。

对点练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1~2题。

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A.温室效应B.热力环流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风的形成

2.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答案 1.C 2.C

解析 第1题,本题利用自然界不同类型物体热力性质的差异考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等知识。根据图中的实验器具有温度计、沙石、水等,分别在白天和夜晚测定沙石和水的温度,可判断该实验主要是测试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第2题,该实验的原理:海陆热力性质的不同导致海洋和陆地的温度出现差异,从而形成海陆间的热力环流。A项表示的是海陆间的水循环;B项表示的是暖锋天气系统;C项表示的是海风的形成,其原理是热力环流;D项表示的是地形雨的形成。

辽宁省是我国能源消费大省,能源对外依存度达到55.7%。增加新型能源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是辽宁省进行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读图,回答3~5题。

3.辽宁省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历史上形成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

B.省内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缺乏

C.受自然条件限制,水能、风能资源不足

D.生活用能大幅度提高

4.地处辽宁中西部、北部的铁岭、沈阳、锦州等地的秸秆能源密度较大,而位于东部的抚顺、本溪等地的秸秆能源密度较小。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山区的抚顺、本溪等地耕地面积有限

B.抚顺、本溪等地以资源为基础重点发展工业

C.地区之间在农作物种植结构及水、热等自然条件方面存在差异

D.位于辽河平原的铁岭、沈阳、锦州等地,农作物播种面积大

5.利用农作物秸秆能源是解决辽宁未来能源问题的方向之一,关于秸秆能源的开发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A.秸秆能源属于生物质能,具有资源量大、可再生、无污染等特点

B.辽宁科技实力雄厚,开发秸秆能源化利用的技术十分成熟

C.规模化的秸秆能源利用,需要考虑收集、储运成本和能源转化效率等问题

D.秸秆能源的规模化利用,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辽宁能源的对外依存度

答案 3.A 4.D 5.C

解析 第3题,解答本题需要理解题中能源对外依存度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能源对外依存度取决于一个区域能源的供应量和需求量,供应量过小和需求量过大都会造成能源对外依存度高。辽宁省是我国东北重工业基地的重要分布区,虽然辽宁省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储量丰富,但重工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导致能源对外依存度高。第4题,农作物秸秆能源密度的含义可参考其单位来判断,表示单位面积土地上生产农作物秸秆的量。辽宁省的北部是辽河平原,它是东北平原的一部分,地广人稀,商品谷物农业面积较大。从产业结构中,可以判断两地土地利用类型的差异,进而判断单位面积农作物秸秆产量的差异。第5题,秸秆能源的规模化利用,可提高辽宁省的能源供应量,降低对外依存度;但秸秆能源的规模化利用需要考虑其转化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成本和效率等问题。

相关知识

2017届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方法-图表信息法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2017届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方法-图表信息法”,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方法一 图表信息法
地理试题中,往往借助地理图表给出相关信息,地理图表形式多样,主要有分布图、统计图表、景观图、示意图等,每种图表都有特定的判读思路。下面逐一分析。
1.分布图
判读分布图的基本步骤如下:
(1)读图名。读图时必须对分布图作总体认识,如读“世界铁矿分布图”,就应注意图名中所含信息:范围——世界;主要内容——铁矿分布。
(2)读图例。读图例后再去读图中内容,才能提高判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需要指出的是,图例是人为规定的,考试题目中,既可能使用常规图例,也可能根据需求设定新的图例,如“▲”在常规图中是铁矿符号,但在特定图中则可能表示其他地理事物,如某城市、某观测站、某山峰等。
(3)定位置。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一般遵循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
(4)理信息。根据图中地理事象的分布归纳分布特征或规律,提取与设问内容相关的信息。
例1 读“我国某区域风能资源等值线分布图”(单位:瓦/平方米),回答(1)~(2)题。
(1)根据等值线数值递变的一般规律判断,乙地数值最有可能是()
A.150B.160C.140D.110
(2)甲地风能资源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面状况B.太阳辐射
C.大气环流D.人类活动
答案 (1)D (2)A
解析 本图名并未出现在图下,而是题干中,明确的“我国某区域风能资源等值线分布图”,结合国境线轮廓可知是新疆地区。本图是等值线图,且只有一种地理事物,故不需要图例,图中的线即为图名中指明的线,但有数据的单位,在题干中注明了“单位:瓦/平方米”,有可能出现不同的单位值或数量级,比如人口增长率用“%”还是“‰”,要看仔细,人口总数用“人”或“百万人”、“亿”等,注意区分,可能会在题目计算时用到。第(1)题,本图的位置由两处信息确定:一是题干中“我国”,二是图中轮廓,确定了是新疆地区。最后整理信息,结合设问判断相关问题。图中乙地介于100~150之间,理论上可取100~150之间(不含100和150)的任意值,故C、D均可选,但本题设问“根据等值线数值递变的一般规律判断”,“最有可能”的是多少,“一般规律”应是正常的渐变,而不是异常的突变,乙地点距100值更近,距150较远,故最可能取接近100而不是近150的值,选D。第(2)题,据图可判断,甲地为我国塔里木盆地,四周高山环绕,减小了吹向盆地的风速,因而甲地风能资源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面状况。
2.统计图表
判读地理统计图表,更能正确理解图表表述的地理信息,同时还要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并在分析的基础上,解释或说明相关地理事象的特征、成因等。解答地理统计图表题,要做好“三步”:一是认真审题;二是明确统计图表的主题,提取有效信息;三是对统计图表中的地理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归纳地理事象的变化规律,揭示地理内涵。
例2 下图是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和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
(1)此地()
A.雨热不同期B.降水集中在冬季
C.降水集中,且多暴雨D.典型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2)该地河流()
A.有结冰期B.径流量主要随气温而变
C.夏季含沙量最小D.春、夏两季汛期明显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应呈递增趋势,对应图中虚线。据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和气温变化曲线图可知,该地最低温在0℃以下,属于温带地区,最高温出现在7、8月份,应位于北半球。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7、8月份明显上升,说明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综上判断,该地应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A项错误;降水集中在夏季,B项错误;降水集中,且多暴雨,C项正确;典型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D项错误。第(2)题,该地最低温在0℃以下,故河流有结冰期,A项正确;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径流量与降水量密切相关,故B项错误;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强,故河流夏季含沙量大,C项错误;该地河流只在夏季出现汛期,故D项错误。
3.景观图
景观图包括自然景观图和人文景观图。判读景观图时要通过对画面内容的解译和信息提取,找出标志性景观(如典型的植被、典型地形、标志性建筑等),调动和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挖掘出景观图所隐含的地理知识,分析所示景观的形成原因。地理景观图判读的基本步骤:①浏览全图,了解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②观察该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细节特征及其与相关地理事象之间的联系;③从图中提取有用信息;④调动与所提取信息相关的知识点;⑤整理思路,解答试题。
例3 (2015福建文综)图2为某摄影爱好者在图1中广袤草原上拍摄的“日出”美景。读图完成下题。
拍摄“日出”美景的地点是图1中的()
A.甲B.乙C.丙D.丁
答案 C
解析 从等高线分析,图中甲、丁两地东侧地势较高,此时不能看见日出景观;乙地临近湖泊,不属于广袤草原;而丙地等高线稀疏,属于广袤草原,且东南侧视野广阔,是拍摄日出的最佳地点。
4.示意图
示意图一般都采用比较简单的结构图来表达内容,分析时要注意根据题目要求全面获取图上信息,挖掘图中地理事物与所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判读示意图先要明确图上显示的各种要素,并对图上信息进行整合,挖掘出相关特征和规律,最后调动所学基本原理、规律等,分析、推理、归纳相应地理事象的规律或要素之间的关系,根据推出的规律或关系解答相关问题。
例4 下图为某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图。据图回答(1)~(2)题。
(1)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大牧场放牧业B.商品谷物农业
C.乳畜业D.混合农业
(2)该地区的生产模式最可能适用的地区及其优点是()
A.东北森林地区 利于林区经济发展和优化能源结构
B.西北沙漠地区 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和改善生态环境
C.江南丘陵地区 利于缓解能源短缺和防治水土流失
D.青藏高原地区 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和畜牧业发展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根据该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图可知,该地区的农业经济部门主要有养殖业、渔业和林果茶种植业等,说明该地农业地域类型属于混合农业。第(2)题,由上题可知,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江南丘陵地区。该地区地形起伏大,常规能源短缺,发展混合型农业,有利于缓解当地能源短缺和防治水土流失。
对点练
读“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图”(单位:百万焦耳/平方米年),完成1~2题。
1.“蜀犬吠日”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A.A地B.B地
C.C地D.D地
2.以下关于“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表述正确的是()
A.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是云贵高原
B.C地年太阳辐射总量低于4000百万焦耳/平方米年
C.B地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500~6000百万焦耳/平方米年
D.A地年太阳辐射总量低的原因是地处盆地,云量多,多阴雨天气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可以得知,A处得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也就是得到的太阳辐射少,云雾多,很少能见到晴天,所以这里“蜀犬吠日”,太阳一出来,狗就会因为好奇而大叫。第2题,根据图上的等值线进行判断,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C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在4000~4500百万焦耳/平方米年之间,B地年太阳辐射总量为6000百万焦耳/平方米年以上,A地年太阳辐射总量低的原因是地处盆地,云量多,多阴雨天气。
下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回答3~4题。
3.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4.利用该地的典型农产品可发展的工业是()
A.棉花纺织B.甘蔗制糖
C.葡萄酿酒D.大豆加工
答案 3.D 4.C
解析 第3题,根据图表降水量的逐月累计曲线变化图分析:某月降水越多,曲线的变化幅度越大;1、2月降水量各达100mm;7、8月降水量小,曲线变化小;12月降水量达150mm。所以该地区冬季降水量大,亚热带地区雨热不同期,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河流径流量大,水汽输送量大,水循环活跃。第4题,根据图示判断该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典型的农产品有葡萄、油橄榄等。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有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所以适合发展葡萄酿酒工业。
5.下面两图是读者拍摄的我国两个地区的民居照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丽江民居比蒙古包的防雨耐水性差
B.丽江民居比蒙古包的防风保暖性好
C.蒙古包所在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小
D.蒙古包是当地牧民永久居住的住所
答案 C
解析 丽江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民居防雨防水性好,而内蒙古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民居防雨耐水性差,A项错误;与丽江相比,内蒙古纬度高、气温低、多大风,蒙古包防风保暖性好,B项错误;蒙古包所在区域为内蒙古,该地水资源短缺,环境人口容量小,C项正确;蒙古包是流动性住所,D项错误。
读“我国某区域循环经济示意图”,回答6~8题。
6.该区域可能位于我国()
A.青藏高原B.塔里木盆地
C.东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7.该区域循环经济的核心部门是()
A.饲料厂B.油菜地
C.养鱼场D.酒精厂
8.该循环经济()
A.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
D.产业之间不存在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答案 6.D 7.B 8.C
解析 第6题,本题考查不同地区农作物的差异。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种植油菜、养鱼,最可能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所以D项正确。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循环经济的核心部门是油菜地,因为围绕油菜地发展了饲料厂、榨油厂等,充分利用了资源。第8题,本题考查循环经济的意义。图中各类型的工农业生产都会产生污染,没有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该地企业彼此间存在生产工序上的联系;该区域循环经济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所以C项正确。

2017届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方法-区域特征法


方法三 区域特征法
对于以区域图为主要载体,考查区域空间定位(位置特征)、区域自然及人文地理特征的试题,在解答时往往需要熟练调动和运用区域地理特征等知识来分析。一般要注意三个步骤:
第一步,根据图中经纬网、城市名称等或文字材料描述进行区域定位;第二步,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包括自然、人文两方面;第三步,判断试题选项中区域特征表述的正误。
例 读“某大陆局部区域植被类型分布图”,完成(1)~(2)题。
(1)给该区域带来大量水汽形成降水的主导风是()
A.西北风B.东北风
C.东南风D.西南风
(2)瓶树粗壮的树干能蓄积大量水分以备少雨期消耗。瓶树集中分布于图中()
A.红树林区B.荒漠区
C.森林和疏林区D.稀树草原区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图示为某大陆局部区域。根据图中纬度判断,该地完全位于南半球,且位于低纬地区,即该大陆的北部在低纬区,符合条件的只有澳大利亚大陆。图示区域荒漠延伸到西海岸,应是澳大利亚西北部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给该区域带来大量水汽形成降水的主导风是西北季风。第(2)题,瓶树粗壮的树干能蓄积大量水分以备少雨期消耗,应集中分布于干湿季变化明显的稀树草原区;红树林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没有明显的干季;荒漠区缺水严重,不适合林木生长;森林和疏林区水源较充足,不需要树干蓄积大量水分。
在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分析地形特征时可利用地形名称判断,也可利用等高线判断,还可以根据外力作用判断等;分析河流水文特征时可根据河流所在区域气候类型及集水区域判断河流水量,根据等高线分布特点或地形剖面图等判断水能,根据区域植被覆盖状况判断河流含沙量,根据河流的纬度位置和流向判断有无结冰期及凌汛现象等。
要结合具体区域,重点分析该区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特点、人口与城市发展特征、产业结构类型及其布局、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等。在根据题目设问进行针对性分析时,一般按照“区域资源环境+地理位置→产业结构特征→区域存在问题→区域可持续发展措施”的思路。
对点练
下图是某国河流和主要山脉示意图。该国某地的梯田式葡萄园,用陡峭山坡上的石头垒成一道道石墙,在上面堆积土壤,建成梯田,梯田脚下是波光粼粼的湖泊,对岸是连绵起伏的山脉;充足的阳光和湿润的气候使这里成为该国著名的葡萄酒产地。据此回答1~3题。
1.该国位于()
A.南美洲B.欧洲中部
C.北美洲D.中亚
2.材料中描述的葡萄园应位于图中的()
A.A处B.B处
C.C处D.D处
3.有诗人这样写道:“德萨雷(图中A处附近的湖泊)是幸福的,因为有3个太阳照耀着它的葡萄园”,诗中的“3个太阳”是指()
①日照充足 ②土壤在夜晚提供热量 ③湖面反射太阳光提供热量 ④石墙在夜晚提供热量 ⑤气候湿润,降水较多
A.①②③B.①③⑤
C.①③④D.①②⑤
答案 1.B 2.A 3.C
解析 第1题,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地理位置。经度向东增大,是东经;纬度向北增大,是北纬。所以该国应位于欧洲。第2题,材料中描述的葡萄园,对岸有连绵起伏的山脉,不可能是B处、D处,B、D错。C处附近没有湖泊,C错。第3题,“3个太阳”是指该地日照充足,天上有太阳;湖面反射太阳光提供热量,水中有“太阳”;石墙在夜晚提供热量,墙中有“太阳”。
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苏中部沿海,这里芦苇丛生,是我国最大的滩涂湿地。每年11月到次年3月,丹顶鹤会在盐城滩涂地越冬。近年来滩涂面积年增900公顷。结合“丹顶鹤迁徙路线图”,完成4~5题。
4.影响丹顶鹤迁徙的主要原因是()
A.风向季节变化B.气温季节变化
C.湿地水量季节变化D.栖息地面积变化
5.丹顶鹤在盐城湿地越冬比在迁徙路线上的辽河口、黄河口湿地具有的优势是()
A.食物来源丰富B.人类活动较弱
C.气候温暖湿润D.滩涂面积最大
答案 4.B 5.C
解析 第4题,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依据图示信息可知,丹顶鹤栖息地只有纬度位置有明显的改变,据此可以判断影响其迁徙的主要原因是气温季节变化。第5题,本题考查区域环境特征。对比分析盐城湿地与辽河口、黄河口湿地,因盐城湿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所以其更具有气候方面的优势。

2017届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方法-地理成因法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17届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方法-地理成因法”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方法五 地理成因法
地理成因试题,常常原理为题干,成因为选项,三个错误选项往往具有较强的干扰性,因此在解题时可以通过分析地理原理来判断选项的正误。
利用地理成因思考问题,要注意以下三步:
第一步,熟练掌握一些常见的、重要的地理原理,并知道常见地理事象成因的分析角度。
第二步,审题找原理。通过深度挖掘试题材料信息,分析题目所涉及的地理原理。
第三步,提取信息列提纲,调动地理原理知识来论证选项内容,在论证中寻求正确选项。
例 下图示意我国某瀑布地质剖面,该瀑布大约以每年一米的速度后退。读图回答(1)~(2)题。
(1)该瀑布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A.岩浆活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侵蚀作用
B.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地壳抬升—侵蚀作用
C.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作用
D.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侵蚀作用
(2)该瀑布可能会影响其下游河流的()
A.含沙量B.流量
C.汛期D.结冰期
答案 (1)D (2)A
解析 解答本题组要掌握瀑布的形成和后退过程:沉积岩形成→地壳抬升→河流溯源侵蚀→形成瀑布→侵蚀物质被河流搬运→在下游流速减慢发生沉积。第(1)题,先有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层,然后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后地壳抬升、隆起,成为高地,水流下泻时,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瀑布。第(2)题,该瀑布每年因侵蚀后退,砂岩被侵蚀成细砂,导致河水的含沙量增加,可能会影响其下游河流的含沙量,不会影响流量、汛期、结冰期。
考试中常用到的地理成因如下:
(1)气温高低的成因:①太阳辐射——主要分析纬度位置、太阳高度、昼夜长短;②大气自身条件(天气、大气透明度——主要分析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大小和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强弱);③地面状况——物质组成(影响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海陆差异、地形、洋流等;④人类活动——改变大气成分,如CO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变暖;⑤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性质,如植树造林可以降低气温,提高湿度;释放人为废热,如城市热岛的形成。
(2)降水多少的成因:①大气环流——决定降水多少;②天气系统——低压中心和低压槽部位降水多,高压中心和高压脊部位降水少,锋面控制降水多,气旋过境降水多,反气旋过境降水少,台风过境降水多;③洋流因素——沿海有暖流流经,则降水多,沿海有寒流流经,则降水少;④海陆位置——一般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⑤地形地势——山脉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焚风效应)。
(3)人口迁移的原因:根本原因——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差异大。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经济因素。
对点练
从20世纪90年代起,新疆开始大规模发展番茄种植加工业,番茄的生产加工能力占全国近90%。番茄酱的出口,为新疆农民增收和特色产业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新疆番茄色泽红,红色素含量高,品质优。据此回答1~3题。
1.新疆地区能生产优质番茄的主要原因是()
①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充足 ②昼夜温差大 ③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④科技先进,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新疆地区番茄种植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A.水资源紧缺B.市场狭小
C.价格低廉D.劳动力素质较低
3.符合新疆番茄产业发展方向的是()
A.开发高山冰川资源,解决水资源紧张问题
B.向沙漠进军,进一步扩大番茄种植面积
C.将原有牧场有计划地改造为番茄种植基地
D.加强科技攻关,培育和引进优良品种
答案 1.A 2.A 3.D
解析 解答本题组需要明确新疆地区农产品优质的原因:深居内陆→气候大陆性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营养物质积累多。第1题,新疆大陆性气候显著,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番茄的生长,番茄品质优良。第2题,番茄生长周期短,成熟期集中,对水分需求量大,而该地水资源短缺,限制了番茄种植业的发展。第3题,发展农业生产应因地制宜,新疆番茄产业的发展应着重进行品种改良和科技创新。而开发高山冰川资源、在沙漠区扩大种植面积、改造原有牧场都是不可取的。
在哥斯达黎加,咖啡是仅次于香蕉的第二大出口农产品,优质的哥斯达黎加咖啡豆被称为“特硬豆”,此种咖啡豆生长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坡,且海拔越高,咖啡豆的质量越好。该国因此形成了世界上结构最完善的咖啡工业。下图为“哥斯达黎加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哥斯达黎加发展咖啡种植和加工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是()
A.地处热带和亚热带,温度适宜咖啡种植
B.山地地形有利于咖啡生长
C.地势平坦,交通便利
D.咖啡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生产能力强
5.哥斯达黎加旅游业很发达,以下最可能属于该地旅游项目的是()
A.溶洞、峰林探秘B.火山探险
C.热带沙漠观光D.与因纽特人共舞
答案 4.D 5.B
解析 本题可根据经纬度判断出该国位于中美洲,进而判断出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以及人文地理特征;通过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注意第4题要求分析的是社会经济条件。第4题,哥斯达黎加发展咖啡种植和加工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是咖啡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生产能力强;温度带、地形、地势条件属于自然条件。第5题,哥斯达黎加旅游业很发达,根据图文信息不能判断该地岩层是否是石灰岩,而溶洞、峰林属于岩溶地貌,往往分布在石灰岩广布的地区;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可能有火山探险项目;该地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多,缺少沙漠景观;因纽特人分布在高纬度地区。

2017届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方法-综合法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高中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2017届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方法-综合法》,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方法七 综合法
实际做题与平时训练要求并不一样,平时为了夯实基础,可能会要对每个选项、每个细节都追求明白无误,而在考试时并不需要在意这些细节过程,要的是结果,所以并非每个选择题都必须严格按一定模式去寻找答案,一些貌似投机取巧的方法其实可能是快速得分、准确答题的好方法,综合运用一些方法,每个小选项用一个小方法,一个大选择题综合几个方法都是可以的。除以上6种按部就班的答题方法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以下几种方法,综合起来寻找最佳解题方法。
1.关键环节突破法
对于地理事物关联图类的选择题首先应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与演变过程,注意找到突破点;然后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再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信息,加速问题的解决;最后,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梳理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例1 下图是五种外力作用相互联系示意图,图中字母A、B、C、D表示的外力作用中,表示三角洲成因的是()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确定字母表示的外力作用形式。解题的突破点为风化作用为侵蚀作用提供条件,侵蚀作用又促进岩石继续风化(图中显示两者间有一对方向相反的箭头)从而确定图中A、E为风化和侵蚀作用,在此基础上根据风化、侵蚀产物在被风、流水、冰川等搬运途中,因风速、流速的下降和冰川的融化而产生沉积,沉积物在固结成岩作用下变成坚硬的岩石,又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接受风化、侵蚀,确定B为搬运作用、C为沉积作用、D为固结成岩作用,得到正确答案为C。
2.代入法
有些表示地理事物相互关系的选择题和地理计算类选择题,可直接用代入法求解。
例2 对照下边图示,以下说法能正确反映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是(双选)()
A.①沉积岩 ②岩浆岩 ③岩浆 ④变质岩
B.①搬运沉积 ②固结成岩 ③风化 ④侵蚀
C.①非生物环境 ②植物 ③动物 ④微生物
D.①海面蒸发 ②径流输送 ③大气降水 ④水汽输送
答案 BC
解析 解答本题可直接把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代入图中,思考选项的陈述是否符合地壳物质循环、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水循环原理,通过比较得到正确答案为BC。
3.因果推导法
即抓住事物的关键特征,进行因果关系的推导,最终得出结论。
例3 在温带大陆东岸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而在温带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这种分布特点的最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
C.下垫面D.人类活动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两种温带气候类型分布的成因。温带海洋性气候具有冬暖夏凉、降水均匀的特点,而这种气候特点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来自海洋的西风,即大气环流影响,故正确答案为B。
4.比较法
有些选择题的选项与题意都有关系,应对各选项进行比较分析,选出最合题意的选项。
例4 冷战后,沉寂了多年的中亚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关键在于中亚()
A.地处大陆内部,气候干燥,具有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可供开发
B.具有丰富巨大的石油可供开采
C.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
D.是世界第三大棉花产地
答案 B
解析 中亚毗邻的里海有“第二波斯湾”的美誉,为“黑金之海”。这里将是21世纪能源开发的首选地区,因此也成为美、俄争夺的焦点地区。美国只要控制了里海的石油管线,就可以从西、南两个方向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又能左右阿富汗及整个西亚地区的局势。同时不让伊朗获得石油运输利益,达到封锁伊朗的目的,并且尽可能多地赢得在该地区的油气开采和运输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5.列举法
有些选择题的选项一时难以判断其正误,此时可通过列举的方法证明选项的错误,从而得到正确答案。
例5 新加坡(1°N,104°E)与杭州(30°N,120°E)相比()
A.正午太阳高度总是较大
B.日落时间总是较早
C.地方时和标准时都较晚
D.日平均气温总是较高
答案 C
解析 解本题时可找一些特殊的地点或时间来分析,如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两城市相比,新加坡距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22°26′)大于杭州(6°34′),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新加坡。又如,冬至日杭州的夜长于新加坡,日落的时间早于新加坡。两地经度相差16°,新加坡位于杭州以西,所以新加坡的地方时和标准时都较晚。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有时大于新加坡,且杭州受陆地影响大,新加坡受海洋影响大,故杭州的气温可能高于新加坡。
6.定位法
适用于排序类选择题,即要求把被选答案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排列起来的选择题。方法是先确定最有把握事物的位置,然后进行分析比较,最后作出判断。
例6 图示四个城市既是我国百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又是重要的铁路干线中心城市,这些城市名称的排序正确的是()
A.①重庆 ②包头 ③太原 ④武汉
B.①包头 ②太原 ③武汉 ④重庆
C.①武汉 ②包头 ③重庆 ④太原
D.①太原 ②武汉 ③包头 ④重庆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时,如能确定③是重庆,即可得到正确答案。如可确定②是包头,即可排除答案B、D,重点确定①到底是重庆还是武汉,③到底是太原还是重庆、④到底是武汉还是太原,只要能确定其中的一组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7.求同存异法
单项选择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如果发现3个选项特征是相同的,即可推理不同特征的那个选项就是正确的。
例7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当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时,则下列说法,不可能的是()
A.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播种季节
B.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收获季节
C.长江中下游进入梅雨时期
D.罗马气候干热
答案 A
解析 从4个选项中可发现华北平原小麦收获季节、长江中下游进入梅雨时期和罗马气候干热的时间都在夏季,地球在远日点,故本题A项符合。
8.逻辑推理法
有些选择题可能拿不准正确选项,但可通过逻辑推理进行判断。
例8 读下图,该地有可能位于()
A.美国东南部B.澳大利亚东南部
C.我国南方地区D.地中海沿岸
答案 B
解析 此图所示地区应属于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但如果判断不出,可通过该图所示地区7、8月份温度低,1、2月份气温高,说明在南半球,而选项A、C、D都在北半球,就可以推出正确选项是B。
9.排除法
先易后难,从全部备选答案中将自己最熟悉的、已经完全掌握理解的选项进行判断筛选,稳定自己的考试情绪,通过已知选项推断未知选项的正误,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一些模糊不清、拿不定主意、一时答不出或根本不理解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排除法是解选择题的常用方法,上面讲的各种方法中很多也包含着排除法的思想,事实上排除法是解组合选择题的最佳方法。
例9 若地球的自转方向与现在相反,而公转方向不变,则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①太阳日将比恒星日大约短3分56秒 ②北半球河流右岸将比左岸冲刷得强烈 ③南温带和北温带的范围将会扩大一些 ④澳大利亚西海岸的沙漠将会变成森林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答案 C
解析 有些选择题如按常规解法,就必须确定每个选项是否正确才能得到答案。应用排除法解此类选择题可节省时间,提高正确率。如解本题时,可确定②是错误的,那么就可以把含有该选项的备选答案A、D排除,④是两选项共有的,可判定为正确,重点分析①③两个选项哪个正确,从而得到正确答案,这种方法可称为正向排除法。如解此题时当能确定①正确时就可把没有①的选项B、D排除。重点分析②④中哪个正确。从而得到正确答案为C,这种方法可称为逆向排除法。使用排除法往往不能一步确定答案,解题时可把两种排除方法交替使用。使用排除法进行排除的关键是在于对组合错肢或正肢的排除一定要正确。
10.计算法
有些选择题需要经过计算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例10 当北京时间为12月22日5点时,全球未进入12月22日的有()
A.多一半地方B.少一半地方
C.恰好一半地方D.没有任何地方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日期的分布范围。已知北京时间为12月22日5时,则12月22日的范围应是东三区→东十二区,12月21日的范围应是西十二区→东二区,即全球未进入12月22日的应是多一半地方,所以答案应选择A。
11.特殊值法
运用数学上的特殊值法解地理计算题,有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11 读“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图”,该地的地理纬度为()
A.0°B.66°34′N
C.23°26′ND.23°26′S
答案 A
解析 本题若运用求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公式计算当地的地理纬度,比较麻烦,可采用特殊值法。读图可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90°(直射)时,时间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即春分或秋分日,又知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故正确答案为A项。
12.逆解法
平时学习时,大部分同学习惯于正向思维。逆解法是运用逆向思维解题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解题,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12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居民乔迁新居,居住条件和环境显著改善。请读图,运用以下公式及相关知识回答。①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H=90°-|φ-δ|式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φ为当地纬度,取正值;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②tg35°≈0.7 tg45°=1 tg60°≈1.732。
房地产开发商在某城市(北纬30度)建造了两幢商品住宅楼(见上图),某居民买到了北楼一层的一套房子,于春节前住进后发现正午前后,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请问该房子一年中正午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的时间大约是()
A.1个月B.3个月
C.6个月D.9个月
答案 C
解析 关于光线与楼距问题,往往是已知直射点的纬度和所在地的纬度,求楼层的高度或楼与楼之间的距离。常规的思路是运用公式求出H,然后解三角形。但本题是已知楼层的高度和楼与楼之间的距离,先求直射点的纬度,然后才能做出选择,所以给人无所适从的感觉。可运用逆解法:先求出H,再运用公式求出直射点的纬度,发现北楼的光线恰好不被挡住时直射点的纬度是0°。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对点练
湖水中含盐量变化可以反映湖泊水位和气候变化,下图为青海湖距今1.2万年来含盐量变化。完成1~2题。
1.青海湖近1.2万年来,最低水位出现的时间距今约()
A.3700年B.3900年
C.6900年D.8300年
2.在距今7500~5000年间,青海湖水位变化特征是()
A.逐渐上升B.波动上升
C.逐渐下降D.波动下降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湖水含盐量一般和湖泊水位成反比,故最低水位对应含盐量最高,读图可知大约为距今8300年左右。第2题,距今7500~5000年间,含盐量呈波动下降趋势,水位变化就呈波动上升趋势。
阶地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有几级阶地,就对应有几次地壳运动。下图示意某河流阶地的地形,其中等高距为20m。某地质考察队沿剖面线在①②③④⑤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利用样本分析得知①⑤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②④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读图,完成3~5题。
3.图示地区的地质地貌为()
A.向斜山B.背斜山
C.向斜谷D.背斜谷
4.图中①②③④所在阶地形成年代最晚的是()
A.①B.②C.③D.④
5.若在③处钻40m到达采集样本水平面,则在⑤处钻至该水平面最有可能的深度是()
A.15mB.45m
C.75mD.105m
答案 3.D 4.C 5.C
解析 第3题,由图文材料可知,①⑤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②④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岩层越往外越新,可知为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被河流侵蚀成谷地,所以图示地区的地质地貌为背斜谷。第4题,由图文材料可知,阶地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有几级阶地,就对应有几次地壳运动,因此阶地位置越高,形成时代越老。图中③地靠近河流,位置最低,形成年代最晚。第5题,由图可知,③地为河流一级阶地,地势低于⑤地,图中等高距为20m,等高线相差2条。根据高差公式(n-1)d≤H(n+1)d可计算两地高差H大于20m,小于60m。若在③处钻40m到达采集样本水平面,则在⑤处钻至该水平面最有可能的深度大于60m小于100m。最有可能的深度为75m。
读下图,完成6~7题。
6.我国人口总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段为()
A.1986~1990年B.2016~2020年
C.2026~2030年D.2036~2040年
7.为了解决图中所预测出来的人口问题和就业问题,下列举措不合理的是()
A.适度调整人口生育政策
B.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C.加快产业升级并加大技术投入
D.大力发展电子装配类产业
答案 6.D 7.D
解析 第6题,人口增长率为正值,人口总量增大,当人口增长率从正值降低为0时,人口总量达最大值,图中2036~2040年人口增长率为0,人口总量达最大值。第7题,图示预测的人口问题是人口数量将减少,就业问题是劳动力人口增长率降低,劳动力人口数量将减少,出现的就业问题是劳动力将不足,所以应适当调整人口的生育政策,A选项合理;社会老龄人口增多,应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B选项合理;劳动力的数量将减少,但劳动力的素质提高,应加快产业升级,压缩劳动力指向型的工业,电子装配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D选项不合理。
下图为某大陆沿120°E经线1、7月气温、降水分布图。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35°纬度附近分布的主要植被类型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温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热带荒漠
9.图中25°纬度附近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大陆内部B.终年受副高控制
C.沿岸寒流影响D.位于山地背风坡
答案 8.C 9.B
解析 第8题,根据气温降水分布图可知,7月均温更低,应为其冬季,但7月气温较为温和,可判断此地为亚热带气候。再根据图中35°附近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降水稀少,可知其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进而可知其主要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第9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25°附近降水较少,气温较高,根据纬度大致判断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范围内,较为干燥。
下图为“某区域地理要素关联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B.差异性
C.相似性D.复杂性
11.该区域最可能为我国的()
A.华北平原B.黄土高原
C.青藏高原D.东南丘陵
答案 10.A 11.D
解析 本题组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判断。第10题,涉及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从图中可以看出,四种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这与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相一致。第11题,可以迁移四个地区地理环境特征进行分析:华北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地形以平原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河流水流平缓;黄土高原地形以高原为主,植被破坏严重,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青藏高原地势高,地形以高原为主,气候特征为高寒,植被稀疏;东南丘陵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流短小、湍急,植被丰富,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9260.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