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教案分析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教案分析,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教案分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自主感悟、交流体会,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对母亲的报答之情。。

【教学重点】

自主感悟、交流体会,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对母亲的报答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

二、品读课文。

1.教学第一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第一小节,相机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吃惊)

B、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埋怨;难过)

2.教学第二自然段,感受“母爱”的伟大。

(1)过渡:母爱伟大,我为什么“我很难过”?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2)自主朗读。全班交流:

指名谈体会,并读一读相关的语句。

(我和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一直以为母亲有100多斤,竟然不知道她的身体只有80多斤。我太粗心了,太不关心母亲了。我为自己一直不懂事,没能帮母亲挑重担而难过。)

(3)重点理解“重担”。

出示:

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这里的重担指的是什么?母亲的担子还有别的吗?

再读一读作者说的话,透过字面展开想象,体会一下。

(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还包含养育儿女的艰辛,包含着各种各样复杂的农活和家务劳动。)

瘦弱的母亲一手拉着年幼的我,背上还背着比我更小的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那是怎样的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头曾经担负起多少重担啊!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母亲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呢?(母爱)

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还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这又是为什么呢?(还是母爱)

我想,当她这样要求的时候,孩子们肯定会心安理得地把担子交给母亲去挑,因为他们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而其实?

是呀,直到今天,作者才知道母亲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事他为什么一直都不知道呢?(母亲从不抱怨、诉苦,从不叫苦叫累)

(4)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现在,当你了解了母亲肩上的重担,当你知道承受这么重的担子的母亲竟然只有80多斤,相信你一定也读懂了作者此时心中的难过和愧疚。读2、3自然段。

3.教学第四、五段,激发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1)引读课文:“就在这时,我突发奇想,……”指名读。

(2)想一想,同样是抱母亲,刚才的“抱”和现在的“抱”有什么不同?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再回答。

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母亲睡着了吗?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我抱母亲仅仅一次,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而母亲抱我呢?(板书:母亲无数次抱我。)

当我们把这两个词语放在一起时,不禁想起了孟郊诗中的两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提起笔,把这句诗写在书上。师板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我虽然能抱母亲一时,却报不了母亲对我们一世的情啊!母亲虽不要回报,但作为子女怎么不应该回报呢?让我们给母爱以回报,一起读一读最后这两段话吧。

4.朗读全文。

三、联系实际,探究主旨。

母爱,人世间最伟大最崇高的爱,她无私地付出一切,却从未想过回报。子女给予她的一点点关爱却足以令她幸福满怀。交流。

1.一天中妈妈为你做的事;2.一天中你为妈妈做的事

3.当你拥抱妈妈并说出“我爱你”的时候,妈妈有什么反应,你又有什么感受?

4.现在有什么话想对妈妈说吗?

5.有人说“母爱是灿烂的阳光,炽热而光明。她能融化冰川、净化心灵、蓬勃生机”,有人说“母爱是盎然的绿地,芳菲而宜人。她使空气清新、百花缤纷、彩蝶飞舞。她是唯一没被名利污染的一方净土。”你心中的母爱又是什么呢?

出示,并指名进行口头填空:

母爱是。无论你走到哪里,她都伴着你为你指点迷津,护你一路走好。

母爱是。无论你有多大困难,她总是依靠的屏障为你遮风挡雨,令你心安神怡。

母爱是。。

6.读一读补充习题第5题的诗歌和句子,并完成相关练习。

母爱是一片阳光,

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春天温暖;

母爱是一泓清泉,

即使心灵岁月的风尘蒙沙,也能让你清澈澄净;

母爱是一株树,

即使季节轮回也固守家园,甘愿撑起一片绿荫。

母爱是一首田园诗,悠远清净;

母爱是一幅山水画,自然清新;

母爱是一首歌,婉转深情。

母爱是醉人的春风,是润物的细雨,

是相伴你一生的盈盈笑语,

是你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

1.你心中的母爱是什么?写一写。

2.读读背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三字经》

四、检测评学

拿出笔来写上一句你们对妈妈感恩的话语.

五、作业设计

1.完成心意卡并把它送给你的妈妈。

2.收集一些描写母爱的古诗句。

【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母亲无数次抱我

【教学反思】

编辑推荐

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3、联系生活,组织学生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感受最深、记忆深刻的片段。

4、自编一首诗或儿歌写在老师已准备好的卡片上,作为贺卡送给妈妈。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会伟大的母爱

2、通过练笔歌颂母亲,激发情感,训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投影片,带花边的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歌曲。

一、导入

1、同学们,听着熟悉的歌曲,我们的心中涌动着一股暖流.每一个人,无论走到那里都放不下自己的母亲。歌颂母亲是永恒的话题。我们以前就学过有关歌颂母亲的课文,还记的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次抱母亲》。请大家齐读课题。

(设计思路:通过歌曲激情,通过谈话让学生回顾学过的课文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绪,为进入新课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母亲生病住院,护士要换床单,母亲不能下床,便有了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可作者没想到母亲这么轻,差点摔倒。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朗读第2-3自然段,找出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的心情的语句。

二、合作探究,体悟情感

(一)体悟难过

1、学生朗读第2-3自然段,找画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的心情的语句。

2、学生交流。师投影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很难过。(师板书难过)

3、激疑:儿子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竟然不了解母亲,是因为他的心中没有母亲?是这样的吗?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再次进入课文,深入了解母亲的形象)

4、学生交流。体会儿子的难过与母爱的伟大。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抓住住手拉,背背,肩挑,翻山越岭等词体会母亲的坚强与伟大。

指名学生朗读欣赏令自己最感动的句子。

5、师总结指导说话:读到这里,我们已经被母亲的坚强而感动了,现在了解了儿子为什么会感到难受了吗?生自由交谈自己的感受。

(设计思路:通过对学生的追问,感悟,进一步推动学生的深入思考,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文字,揣摩人物的言行,正确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感恩母亲

1、激疑:母亲虽然瘦弱,但却表现的如此坚强,不能不让人感叹母爱的力量。这力量实在是太伟大了,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就不用说那亲生体验的儿子了。

(1)回顾课文,儿子开始抱母亲只是为了方便护士换床单,可是,等床单换好以后,为什么还要突发奇想,要抱着母亲入睡呢?

(2)齐读第二处抱母亲的句子。体会儿子难过、愧疚的心情。

(3)激疑:母爱是伟大无私的,它不仅感动了作者,也让护士感动了,引读:护士

也动情地说:。但是,母亲呢?

(4)投影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生自由交谈。

2、激情:母亲是坚强的,母亲又是伟大的,她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我们苦着

累着。而我却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承受着那

么重的担子。如今,母亲病了,病得不轻,连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对此,我的

心中充满了深深地内疚。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想对她说(师板书

愧疚))

师:望着母亲瘦小的脸,让我们深情地对母亲说一声

(指名说两次)

3、师:所以我就突发奇想,要抱着母亲入睡。于是,在我们的眼前就出现了先前的那一幕

(1)师投影出示最后一段的内容:

我决定抱一抱母亲,就像母亲无数次抱我一样,为了让母亲入睡,护士不忍

离去,就在边上看着。我以为母亲睡着了,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

流下来。(教师配乐深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2)母亲的泪水是母亲因为病痛而流下的吗?这是怎样的泪水?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入情如境,发表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的感情积淀,让学生从各自的理解所进行的角度进行论说,在分享中丰富自己的想法)

(3)师:小时候,母亲从无数次的抱过我,而这仅仅是我第一次抱母亲,却给了母亲无比的激动和幸福,这是幸福的泪水,这是激动的泪水,让我们再读一读,让我们这个画面留住,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脑海里。生齐读。

3、自由表达,加深体验

(1)激疑:如果你是旁边的护士,看到了这样的情景,你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又会对母亲说什么?

(设计思路: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对于子女伟大而无私的爱心,感受儿子动人的孝顺之情,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

(2)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一读本段。

三、联系生活,表达情感、总结课文

1、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无私博大的母爱。此时此刻,你们一定也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母亲。朝夕相处之中,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多少爱呀!我们难道不想送点礼物给妈妈吗?现在请同学们来编写一首诗或者儿歌或一句话写在卡片上,送给妈妈。(板书无私博大)

2、生练写展示结果

3、请大家把这份心意卡,轻轻地放在她的床头,她一定会非常感动的。请大家永远不要忘记这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愿天下所有的妈妈幸福安康。

(设计思路:发挥语文学习的情感功能,让学生懂的孝顺的美德,学会做人)

四、作业设计:

1课外阅读:.古往今来多少文人贤士都用优美朴实的语言歌颂母爱,赞美母亲,课后大家可以找几篇相关的文章来读一读。

2、小练笔: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有关和母亲相处的文章。

板书设计:

13

第一次抱母亲

{

难过

愧疚

爱{

{

无私

博大

第一次抱母亲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第一次抱母亲”,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一次抱母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能力目标

1、学生能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2、学生通过创作诗或儿歌来歌颂母亲

德育目标

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2、通过练笔歌颂母亲

拓展读写点

1、通过学习范文,让学生也写一段与母亲相处中,感受最深、记忆深刻的片段。

2、自编一首诗或儿歌写在老师已准备好的卡片上,作为贺卡送给妈妈。

教学准备

VCD歌碟,多媒体课件,讲义,带花边的卡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上课之前,播放《心中的故事》,以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热爱母亲,赞美母亲的感情,以形成共鸣。(投影出课题,执教者)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妈妈”很好,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二、教学步骤

1、学生齐读,整体感知文章

老师提出要求:拿起笔来,将你认为应该勾划的地方分别用各种符号(这里作简单的符号说明)勾划出来。

2、老师提问

(1)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请用两个字来概括。

(“母爱”……)

(2)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里用投影给出归纳方法)

(如:按六要素来归纳。时:母亲生病后地:在医院里事情的起因:“我”错以为母亲的体重不轻经过:从而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最后为报答母恩,也想抱一次母亲睡觉结果:母亲也被感动了。)

3、学生将勾划的内容拿出来交流。

先在小组之间交流。(1)学生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好在哪里?(2)学生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班上讨论。(3)学生认为问题较好并且自己知道答案的,也可以先考全班同学,然后一齐分享。

4、老师设置问题,学生讨论做答(投影)

(1)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说:“妈,我对不住你啊!”这里为什么说“我”对不住妈妈?

(答案提示:误解了妈妈力大无穷,最后才得知那是妈妈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能让孩子苦着累着。现在有些孩子也总认为那些是父母应该干的事情,他们就是有那么大的本事来承受一切的生活负担。当孩子们长大后才发现事情并非如此。)

(2)“我”为什么会突发奇想,要抱着母亲睡觉?

(答案提示:正因为“我”误解了母亲力大无穷后,强烈地感受到了母亲对自己的爱,所以想出一种回报母亲的最直接的方式。)

5、既然作品中的“我”都是大人了,还想出了用抱母亲睡觉的方式来报答母恩。那么同学们你们说说,用你们现在能做到的方式,你会怎样“感恩”呢?

(之后可以提到一个为妈洗脚的公益广告)

6、读写拓展

你们肯定也有这样一段心中的故事,能不能够拿起笔来将你与妈妈相处中,最让你感动或是记忆深刻的那段场景、那个画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

7、学生写好后同桌交流,然后选几篇较好的实物投影。让作者自己声情并茂地朗读。

8、读写拓展

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我们难道不想送点礼物给妈妈吗?好:现在我请各位小诗人来编写一首诗或者儿歌写在卡片上,送给你妈妈。

9、学生创作成果展示

三、小结:

(将我制作的卡片送给表现好的同学)

唐代诗人孟郊曾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么我们就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妈妈,好不好?今天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第一次抱母亲》


[元月19日,苏教版全国第八次教材培训会在古城西安人民大厦的大礼堂隆重举行。20日下午,特级教师于永正为大会献课,执教《第一次抱母亲》。本课为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13课。]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我吗?

生:(或摇头,或不作声)

师:我们第一次见面,是不是啊?

生:(齐答)是。

师:你们知道我姓什么吗?(生不语)不知道?连我的姓儿你们都不知道?老师没给你们说?没说呀,猜一猜,我看谁会听,刚才老师介绍了,他提到我的名字了,我看谁会听。(请一学生)你来说。

生:于老师。

师:对,于永正。她听到我姓于啦。姓于,干钩于(边说边用手书空),两横一竖钩,干钩于。这个字好不好认?

生:(齐答)好认。

师:上课以前,你们老师一个字都没说我吗?没说我一个字?(学生无人举手)没说呀!哎呀,怎么能不说我呢?哦,说了,怎么说我的?

生:她说今天有一位著名教师于永正来为我们上课。

师:哦,说了,而且还加了著名两个字,是吧?你信不信呢?

生:(迟疑了一会儿)嗯信!

师:信!不过她很勉强,想了一会儿说:嗯信!。她这个表情很好,说信吧,又不太信;说不信吧,是老师说的。你用个词儿来形容你现在的心情,你的这个态度。

生:很犹豫吧。

师:这叫将,半(女生一时回答不上来)要不要别人帮忙呢?

生:(女生终于想起来)是半信半疑。

师:对,半信半疑。听她说的话,看她的表情,就知道对老师说的话半信半疑。究竟你们老师说的对不对,看咱们的课上得好不好,看于老师会不会当你们的大朋友,是不是你们很好的大朋友。咱们两节课以后你们再说说你们的看法,好不好?

生:好。

师:见到我是不是很难过呀?(几个学生说不是)不难过呀?有失望吗?你看我往这一站,看到我会失望吗?肯定失望!肯定跟你想像中的于老师不一样,能不能告诉我,在你没有见到我以前,你想像中的于老师是什么模样?是什么样的老师?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是男的还是女的?说说看。

生:他长得很年轻,高高的个子。

师:哦,她想像中的老师是年轻的,高个子的。可我呢,一不年轻,二不高。能不难过吗?能不失望吗?

生:我觉得于老师是一位老爷爷,很稳重。

师:哦,你想像中的是一位老爷爷,很稳重的。

生:因为我觉得人经过岁月才会有一定的收获。(听课教师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哇,名言啊,这是名言;经典啊,经典。谢谢你,谢谢你对我的鼓励,这样我心里感到好受了,感到欣慰了,看来我们能把课上好了。你们是西城区实验小学四(6)班,我猜得对不对?

生:(齐)对。

师:四(6)班的同学都很棒,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好,咱们将在这一起上一节课,知道我们今天学什么课文吗?

生:(小声齐答)不知道。

师:不至于吧?真不知道?

生:(小声答)不知道。

师:书看过没有?

生:(齐)没有。

师:说实话,看了没看。

生:(齐)没有。

师:哎呀,很遗憾,我希望你们看一看,结果没看。好,今天我们学的课文题目是《第一次抱母亲》。先跟我一起写课题好吗?(生:好。)把右手伸出来,我这样写能看见吗?(生:能。)

师:(边板书边口述)写第一次的第,抱上面的横折钩短一些。读一读。(生读课题,速度较慢。)

师:速度再快一点,第一次抱母亲。(生再读课题。)

师:像说话那样自然,第一次抱母亲。(生又读课题。)

师: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说说看。

生: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亲?

师: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亲?这个问题问得好象得改一改。分两次问,能改一下吗?不想改?不想改也行。

生: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我是什么感受?

师:从这个课题看,第一次抱母亲,肯定是她的子女,要么是她的儿子,要么是她的女儿。她提的问题非常好,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作为子女的,抱母亲的子女是什么感受?还有没有问题要提?

生:他是多大的时候抱母亲?

师:哦,作者也就是文章中的我在多大的时候抱母亲?多大的年纪抱母亲?

生:我提的问题是,发生了什么事使我第一次抱母亲?

师:哦,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要抱母亲呢?

生:我提的问题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抱母亲?

师:好,看来同学们很会提问题。我们读文章,第一次读到的是题目,读到题目就要想,刚才你们提到的问题就是你们思考的结果。提得非常好,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抱母亲的人是什么感受?还有,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抱母亲?为什么要抱母亲?现在打开书,答案在书里,请翻到《第一次抱母亲》。找到了没有?请翻到第69页。请你们带着你们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课文里的生字都有拼音,不认得的字可以拼读一下,要求大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生字记住,同时要思考你们的问题,好吗?各人读各人的,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时间大约五六分钟)

师:读完的同学请坐好。读了一遍课文,刚才你们提的问题,答案找到的请举手。手放下。你们提的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当中,只要一读,就能找到。其实,我关心的不是你们的答案能不能找到,我最关心的是字,通过预习,通过读,认识不认识,课文能不能读正确,读流畅。生字都认识的举手。(学生纷纷举手)于老师写一字,看谁认识,大家都不要读。看我写字。(师板书生字:越)认识的举手,请你来读。

生:这个字念yu。

师:一起读。(生齐读yu)它在文章中组成了一个什么词?

生:翻山越岭。

师:对,翻山越岭。翻也是一个生字。(边说边板书)小朋友看黑板,注意这个翻的写法,右边的横折钩在米的一横的地方起笔。一起写岭。越在这里当什么讲?猜。

生:越在这个词中是越过的意思。

师:越过的意思,跨过的意思。翻山越岭连起来说怎么讲啊?

生:走过很多的路。

师:走过很多的路。翻过一道道山,越过一道道岭。这是字面的意思,还有一个最难认的字,我看谁记住了。看黑板,一起跟我写,点,横(板书:疚)这是个什么字呀?

生:这个字念ji。

师:一起读。(生齐读ji)它在课文里面组个什么词?一起说。

生:愧疚。

师:(边板书边说)竖心旁怎么写?先两边后中间。光讲这个疚就是心里面不安,很不安。愧呢?谁能连个词?

生:惭愧。

师:愧是惭愧,疚是不安,甚至有些痛苦。惭愧、不安,就是愧疚,懂了吗?(生齐答:懂了。)

师:一起把黑板上的两个词读一读。(生齐读两遍)这是课文中最难认的两个字,我们都能认识了。好了,现在有把握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举手。这次举手的人少了。同学们,把书读好的确不容易,举手的那么少,我再给大家5分钟时间,把课文读一遍,好吗?各人读各人的,我一会儿请同学们站起来读。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师:我发现同学们第二遍读课文的时候,表情和第一遍不一样,你们的表情告诉我,你们课文读懂了,我从你们的表情上看出来了。谁愿意站起来把课文读一读?我想请五位同学来读,五段,一人读一段。谁愿意读?(学生纷纷举手,师示意学生把手放下,走到第一排一个没有举手的女生跟前)你没有举手,我想请你读,不知道你愿意不愿意。(生小声回答:愿意。师又走到后一排女生)你举手了,你来读第二段。(师又走到第三排、第四排、第五排女生跟前,依次叫起了五名同学。)其它同学注意听。我来读课题,(走到第一个女生旁)还是你来读课题吧。

生:十三,《第一次抱母亲》,母亲病了

师:(打断学生)停下来。听我说,十三,可以不读,如果要读,就读成第十三课。咱不读,上来就读课题。读完课题以后要停一会儿,再读正文,要让人家思考,自己也思考一下。然后读正文,这样读(师拿起书进行示范)第一次抱母亲,(有意在题目与正文之间停顿一会儿)母亲病了,这样读,给别人、给自己留出思考的时间。再读。

生:第一次抱母亲。母亲病了,(题目与正文之间停顿的时间稍长)

师:有进步!停顿的时间再长一点儿。再读。

生:第一次抱母亲。(题目与正文之间留下了足够的时间)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

师:我提示一下,句号要停顿。为什么要停顿?因为一句话说完了要想。住下读。

生:轮到我的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我让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学生把都字读得较重)

师: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如果像你那样把都读得很响,转身的后边应该加个顿号,转身、下床都很吃力说明转身和下床这两个动作都很吃力,但是书上没有这个顿号,因此这个都要读得轻一点儿。(示范两遍)转身下床都很吃力、转身下床都很吃力。跟着读。

生:(齐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面对第一个女生)你也读一遍。

生: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会读了,大家像她一样再读一遍。

生:(齐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你接着读。

生: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儿仰(ng)面摔倒。

师:面前面那个字读什么?后面有拼音,(老师帮学生将书翻到后面的生字表)拼一拼。

生:仰(yǎng)面。

师:对,读yǎng,再接着读。

生:差点儿仰(yǎng)面摔倒。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我说:我以为我妈有一百多斤。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在学生读的过程中,于老师始终一手为学生手持话筒,一手扶在学生的肩上,俨然是一对亲密的朋友。]

师:很好。正确、流畅。我告诉你,读书要像说话那样,我举个例子,大家都注意听。(范读后两句话)像说话那样自然。来,一起把最后两句话读一遍。

生:(齐读第一段最后两句话)

师:好,进步了。(走到第二个学生跟前)请你接着读第二段。

生:母亲竟然这么轻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

师:这样读,(示范)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大家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

生:(接着把第二段读完。)

师:好的,读得非常流畅。有一句话大家要注意:背(bi)上背(bēi)着妹妹,大家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背(bi)上背(bēi)着妹妹。

师:再读一遍。

生:(齐读)背(bi)上背(bēi)着妹妹。

师:(第三位学生)请你接着住下读。

生:我愧疚(de)地望着我愧疚地(de)我愧疚地(d)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师:愧疚地(de),我愧疚地(de)望着,读。

生:我愧疚地(de)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接着把第三段读完。)

师:很好。要知道你们才读了两遍课文。

生:(第四位女生)我突发奇想地说(生流畅地读完第四段)

生:(第五位女生)我坐在床沿上(生流畅地读完第五段)

师:到目前为止,读了三遍课文。三遍课文下来,就能读得那么好,你们四(6)班朗读的水平非常高。于老师备课的时候也读了好多遍,但我读得不一定有你们好,我也不一定读得正确,但是我想读一遍给你们听,好吗?(生齐答:好)请把书打开。非常感谢你们,都坐得那么好。

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此时台上台下鸦雀无声,大家都在静静地听着于老师的朗诵,都被于老师绘声绘色地朗读带进了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也深深地被课文中的母子之情感动着。当读到最后一段时,于老师按下了录音机,一段舒缓的音乐渐渐响起。当于老师把课文读完,台上台下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有人把读书叫煮书。(板书:煮书)一起跟我写这个字,能看见吗?饭可以煮,肉可以煮,书怎么煮呢?煮书就是把书读熟,读出味道来,把文章读懂,把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来。所以有人把读书叫煮书。刚才我听你们朗读,对我有一层打击,我觉得你们真了不起,读了两遍课文,就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我想,你们听了于老师朗读课文,也有一定的打击,一定会想到自己。于老师那些地方比我读得好,我想都是这样的,互相学习,相信大家有这样的感受,因此,请大家再一次把书拿起来,好好地读,读懂,读出味道来,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这才是真正的读书。好,开始。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完了吗?好,把书放下。这一次我又认真地看同学们的表情,和第二次又不一样,我一看这表情,我知道这一次你们读进去了。下一节课我们接着读,好吗。(下课)

在浏览百晓在线》提第二课时

师:怎么煮书?关键是煮,就是要想,要思(边说边板书:思),怎么煮?是想,动嘴,动脑,一边读一边想,这才叫真正的煮书。哥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也就是说要读出文章中暗含着的意思。这就要很好地去思考,如果说你读书,字面上包含的意思没有出来,就一定要用心去想。思不仅是思考,而且要包括想象,要动脑筋去思考,要想象。好,拿起书来,把书打开69页,谁来读第一段?

师:(指名一男生)请你来读一读。

生:(男生读第一段。在读的过程中,仍然把仰面读成了ng面,于老师再次让全体同学把这句话齐读两遍。)

师:他读得有三个优点,第一,题目读得好;第二,有两个词读得好,一个是赶紧(边说边把赶紧二字板书在黑板上),同学们能看见吗?跟我一起写吧。

还有一个词,护士说话的时候,后边用了一个十分恰当的词,找一找,护士说话时用了一个词,用得非常恰当,不知同学们听出来没有。找到了没有?护士是怎么说的?

生:(齐答)责怪。

师:一起读读这个词。护士责怪说,读。

生:(齐)护士责怪说

师:这个词,他读得非常好。(边说边板书责怪)怪字的竖心旁,先两边后中间。为什么说他这两个词读得好,赶紧不仅是读说的话快,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一份心情,我对母亲的一种体贴,更重要的是表达一种情,我赶紧说,不仅是速度快,更重要的是表达一种心情,表达我对母亲的体贴。请你把这段再读一读。

生:(读)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师:妈喊响一点,妈,你别动表达一种急切,你别动,我来抱你。一起再来读一遍。

生:(齐)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师:你别动,我来抱你。再读。

生:(齐)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师:还有一个词,责怪,(手指黑板)责是责备,怪是抱怨的意思,埋怨的意思。同学们看这儿,如果说护士责备他,用责备就太厉害了,那不符合护士的身份,因为他们毕竟素不相识。责怪很好,怪是埋怨的意思,它不是责备,责备太厉害,不是护士的身份。如果光是埋怨也不行,那就少了一份对母亲的关爱,对母亲的着急。母亲病得这样,母亲这么轻,你怎么用这么大劲呀,所以含有一点责备,这是护士的心情。请他再读一读护士责怪的话。

生:(读)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

师: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顺着这样的语气往下读。

生:(读)护士说:你以为你妈有多重?

师:你以为你妈有多重?这都是一种责怪,而不是责备,责备太重了;也不是抱怨、埋怨,埋怨又太轻,少了一份对母亲的关心、着急,这个词用得太恰当了!想不想听于老师读一读。

师:(范读这一段)这是责怪的语气,而不是责备的,也不是抱怨的。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好吗?

生:(练习读这一段)

师:刚才他读的唯一一个不足的地方是母亲说的话,小朋友们想一想,母亲病得很厉害,翻身下床都不行,都很吃力,说话还有力气吗?谁愿意把母亲的话再读一读?

生: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师:(范读,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读出无力的语气)要体会,要想到她是个病人,这样想才能读好。刚才于老师说了,怎么样煮书,(手指黑板上的煮字)要注意这个字,读书要思考,要想,她是个病人,而且病得很厉害,(再次范读,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一起来读,好吗?

生:(齐读)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师:最重的时候要强调,儿子说有一百多斤,可我这一生啊,最重的时候才89斤。一起读。

生:(齐读)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师:越读越好了。谁接着来读第二段?

生:(读第二段)

师:请坐。看这儿,母亲是用八十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刚才我说了,会读书的人能看到字面里面的意思,请你想一想,母亲肩上挑的重担仅仅是那一百多斤的东西吗?你对这个重担是怎么理解的?

生:我的理解是,母亲不只是承受一百多斤的担子,还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

师:辛辛苦苦养大,不仅是养育儿女啊,还有什么?

生: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

师:是啊,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要做多少事情啊!

生:我们长大以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就是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是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

师:(转向另一名同学)你呢?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母亲很关心我们,虽然我们可以干活了,但是母亲还是要自己干一些重活。

师:说得多好啊!这就是重担的含意。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前面这句话,翻山越岭,母亲仅仅是翻过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这个翻山越岭你现在是怎么体会的?

生:可能是辛辛苦苦地养育自己的儿女。

师:是啊,把可能去掉,就是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所走过的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亲付出多少啊,当我们这样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当我们这样理解重担的时候,我相信你们能把第二段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情。把书立起来,一起轻声地把第二段读一读。母亲竟然这么轻开始。

生:(小声读第二段)

师:当你们边读边想像的时候,已经在脑海中出现母亲带领她的孩子所走过的艰难的道路。谁接着往下读。

生:(读第三段,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师在黑板上板书:笑、哪个)

师:很好,读得非常有感情。看黑板,护士说:大妈,你真了不起!可是母亲笑了笑,说:哪个母亲不是这样做的?同学们,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说的话当中,你想到了什么?从她的表情,从她的话中,你看到母亲的内心了吗?你体会出母亲的内心了吗?她付出那么多,护士夸她,她笑了笑说: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的话当中,你看出了什么?

生:我觉得母亲很谦虚,不宣扬自己所付出的一切。

师:是呀,说得多好!还有什么?说说看。

生:我觉得母亲很关爱自己的子女。

师:为了子女,自己付出再多都是无所谓的。

生:我觉得母亲内心也觉得自己付出的可能跟别的母亲也是一样的。所以,她笑了笑说:每个母亲都是这样的。

师:是呀,所有母亲都是这样做的。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说的话中,我们看出了母亲的爱。母爱是最无私的,是最伟大的,母亲的胸怀是最宽广的。有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大的是胸怀。其实不然,比天空还大的是母亲的胸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伟大的母爱!同学们,你从这个字当中(手指黑板上书写的哪个二字),哪个母亲不是这样做的,一定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是的,哪个母亲都是这样做的!此时此刻,在你脑海里一定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从护士的动作,从护士的话当中,她把床边的边边角角都拉平,然后告诉我,把母亲放上去,轻一点儿。从护士的动作,从护士的话语当中,你们一定也想到了自己,我能为别人做些什么?把你此时此刻的感悟,把你此时的想法,溶和到读课文当中。拿起书,再一起把第三段读一读。开始。

生:(齐读第三段)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师:多么感人的动作,多么感人的一句话!这时候,我突发奇想,想抱母亲入睡,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终于同意。谁来读最难读的、最感人的最后一段。请你来读。

生:(很有感情地读最后一段)

师:想一想,母亲眼角上流出来的泪水,是什么样的泪水?你是怎么理解的?母亲眼角流出来的泪水是幸福的?是激动的?还是别的?你是怎么想的?说说看。

生:我觉得母亲流的泪水是欣慰的。

师:欣慰的泪水。仅仅是欣慰吗?还有吗?

生:我觉得母亲流出来的泪水是高兴的,幸福的。

师:幸福的,高兴的,欣慰的。还有吗?

生:我觉得母亲流的泪水是感动的。

师:感动的。还有吗?是苦的吗?

生:我觉得母亲流下来的泪水是激动的。

师:激动的。于老师还有一点儿体会补充一下,(此时还有学生举手)哦,你说。

生:我觉得母亲流下来的泪水是安祥的。

师:换一个词儿--欣慰的。

生:我觉得母亲流的泪水是甜的。

师:是甜的。但是,我给你加一点儿我的体会,我觉得是又苦又甜的,走过的路是多么不容易呀,现在是甜的了。同意吗?(生齐答:同意。)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是又苦又甜的泪水。但是,同学们看黑板,(边说边板书:无数次)当我们回忆一下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们,当我们把这两个词(师边讲边把黑板上的第一次和无数次圈起来并用线连起来)放在一起的时候,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可是,小时候母亲对我们抱过无数次,当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想到的是什么?你想说些什么?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可是我们小时候母亲是无数次抱我们,这两个词放在一起,难道你就不想对作者、对自己说句话吗?说说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生:母亲的爱是无私的,她不需要什么回报。

师:母亲的爱是无私的,不需要回报。还有什么要说的?

生:作者应该多奉献少索取。

师:不光是作者,我们每一个人对父母都要多奉献少索取。

生:母爱是最伟大的。

师:最伟大的,最无私的。还有什么要说的?请讲。

生:母亲的胸怀是最宽阔的。

师:最宽广的。你想知道于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什么话吗?你们学过孟郊的一首诗吗?《游子吟》学过没有?(生齐答:学过。)你知道于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的是诗中的哪一句话?

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掌声。(全班同学鼓掌)是的,此时此刻我最想说的话就是她说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同学们,我们对父母做出的再多,也难以报达父母对我们的恩泽,记住这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拿出笔,把这句诗写在书上,咱们一起写。(生在书上写,师在黑板上写。写完以后,师又将末尾的句号改为叹号。)同学们坐好。此时此刻我第一句话要说的是这一句诗,我第二段话要说的,想不想知道?(师拿出一个笔记本)想不想听于老师读第二段话?(生齐答:想。)谢谢大家。(师读自己写的读后感。)《第一次抱母亲》深深地感动了我,我想,我能不能感动别人。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的父母虽然去世了,但是别人的年迈的父母还健在,我要像爱我的父母那样去爱我周围的老人,我要像关爱我的孩子那样去关爱我的每一位学生。[于老师读完,台上台下再次报以热烈的掌声。]

同学们,刚才我们读书,就叫煮书。一定要好好地去读,好好地去想,去思考,要读出字面里边包含的意思,像哥德说的那样,用两只眼睛去读书,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在下课以前,我想请同学们再把书读一读,我最喜欢听小朋友们读书。我相信这一次读得比刚才大有进步,我还想请开始读的那五位同学来读,好吗?我们来看一看,这五位同学通过这两节课,和第一次读得有哪些不同,有哪些进步。

生:(五位同学分段读课文。第一位同学仍然把仰面读成了ng面,师又让全体同学练读两遍。其他同学都读得很流畅,也很有感情。学生读完课文,下课的哨声也响了。)让我们给这五位同学掌声。(师带头鼓掌,生跟着鼓掌)依我看,这五位同学都进步了,我的掌声不仅是献给这五位同学,也是献给所有同学,因为同学们都在进步。我们的课就上到这儿,好吗?还有写字任务,写字的时候,我提醒大家有两个字要注意,第一,写疚的时候要注意,(边讲解边示范)里面的第一撇要短,最后一笔捺起笔要高一点,而且要舒展。因为字写得有没有精神,有没有骨气,捺很关键。还有一个越字,一起跟老师写,(边讲解边示范)捺要长一些,右边的第一笔起笔从左边的第二横的地方开始,斜钩稍微高一点儿。记住:右边的第一笔一定要低,在走的第二横的地方起笔,不然的话,这个字就写得很难看。你们回去以后,描红仿影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两个字。

同学们,我送大家一句话:我们要堂堂正正地写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下课。(台下报以热烈的掌声)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13.第一次抱母亲


13.第一次抱母亲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2、通过练笔歌颂母亲。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播放歌曲《白发亲娘》,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

2、这首歌是彭丽媛演唱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叫做《白发亲娘》。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3、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题目是《第一次抱母亲》。先跟我一起写课题好吗?(生:好。)把右手伸出来,我这样写能看见吗?

师:(边板书边口述)写第一次的“第”,“抱”上面的横折钩短一些。读一读。

4、师: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说说看。

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我是什么感受?

作者——也就是文章中的“我”在多大年纪的时候抱母亲?

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要抱母亲呢?

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抱母亲?

师:好,看来同学们很会提问题。我们读文章,第一次读到的是题目,读到题目就要想,刚才你们提到的问题就是你们思考的结果。提得非常好,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抱母亲的人是什么感受?还有,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抱母亲?为什么要抱母亲?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师:现在打开书,答案在书里,请翻到《第一次抱母亲》。找到了没有?请翻到第69页。请你们带着你们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课文里的生字都有拼音,不认得的字可以拼读一下,要求大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生字记住,同时要思考你们的问题,好吗?各人读各人的,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时间大约五六分钟)

2、检查字词。

师:读完的同学请坐好。读了一遍课文,刚才你们提的问题,答案找到的请举手。手放下。你们提的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当中,只要一读,就能找到。其实,我关心的不是你们的答案能不能找到,我最关心的是字,通过预习,通过读,认识不认识,课文能不能读正确,读流畅。生字都认识的举手。(学生纷纷举手)老师写一字,看谁认识,大家都不要读。看我写字。(师板书生字:越)认识的举手。

师:一起读。(生齐读“yuè”)它在文章中组成了一个什么词?

师:对,翻山越岭。“翻”也是一个生字。(边说边板书)小朋友看黑板,注意这个“翻”的写法,右边的横折钩在“米”的一横的地方起笔。一起写“岭”。“越”在这里当什么讲?猜。

师:走过很多的路。翻过一道道山,越过一道道岭。这是字面的意思,还有一个最难认的字,我看谁记住了。看黑板,一起跟我写,点,横……(板书:“疚”)这是个什么字呀?

师:一起读。(生齐读“jiù”)它在课文里面组个什么词?一起说。

师:(边板书边说)竖心旁怎么写?先两边后中间。光讲这个“疚”就是心里面不安,很不安。“愧”呢?谁能连个词?

师:“愧”是惭愧,“疚”是不安,甚至有些痛苦。惭愧、不安,就是“愧疚”,懂了吗?(生齐答:懂了。)

师:一起把黑板上的两个词读一读。(生齐读两遍)这是课文中最难认的两个字,我们都能认识了。

3、指名朗读课文。

师:好了,现在有把握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举手。这次举手的人少了。同学们,把书读好的确不容易,举手的那么少,我再给大家5分钟时间,把课文读一遍,好吗?各人读各人的,我一会儿请同学们站起来读。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师:我发现同学们第二遍读课文的时候,表情和第一遍不一样,你们的表情告诉我,你们课文读懂了,我从你们的表情上看出来了。谁愿意站起来把课文读一读?我想请五位同学来读,五段,一人读一段。谁愿意读?……你没有举手,我想请你读,不知道你愿意不愿意。你举手了,你来读第二段。……

教师相机指导

[读题指导:

师:听我说,十三,可以不读,如果要读,就读成“第十三课”。咱不读,上来就读课题。读完课题以后要停一会儿,再读正文,要让人家思考,自己也思考一下。然后读正文,这样读——(师拿起书进行示范)第一次抱母亲,(有意在题目与正文之间停顿一会儿)母亲病了,这样读,给别人、给自己留出思考的时间。]

4、教师范读

师:到目前为止,读了三遍课文。三遍课文下来,就能读得那么好,你们班朗读的水平非常高。于老师备课的时候也读了好多遍,但我读得不一定有你们好,我也不一定读得正确,但是我想读一遍给你们听,好吗?(生齐答:好)请把书打开。非常感谢你们,都坐得那么好。

5、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有人把读书叫“煮书”。(板书:煮书)一起跟我写这个字,能看见吗?饭可以煮,肉可以煮,书怎么煮呢?煮书就是把书读熟,读出味道来,把文章读懂,把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来。所以有人把读书叫“煮书”。刚才我听你们朗读,对我有一层打击,我觉得你们真了不起,读了两遍课文,就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我想,你们听了于老师朗读课文,也有一定的打击,一定会想到自己。于老师那些地方比我读得好,我想都是这样的,互相学习,相信大家有这样的感受,因此,请大家再一次把书拿起来,好好地读,读懂,读出味道来,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这才是真正的读书。好,开始。

生自由读课文

三、理清层次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写“我”抱母亲,其它的自然段又是写是什么的?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课文的意思。

2、交流:课文哪些内容是写“抱母亲”?

3、分段,概括大意:

一(1)“我”抱起母亲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

二(2-3)“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道母亲以80多斤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三(4-5)“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抱着母亲入睡,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要把主要的人和事说清楚。

四、完成作业:

1、习字册

提示:我们要堂堂正正地写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2、朗读课文

3、准备说说如何在“三八”妇女节或者今后的每一天给妈妈做点什么,也让妈妈知道你爱她。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

1、师:怎么煮书?关键是煮,就是要想,要思(边说边板书:思),怎么煮?是想,动嘴,动脑,一边读一边想,这才叫真正的煮书。哥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也就是说要读出文章中暗含着的意思。这就要很好地去思考,如果说你读书,字面上包含的意思没有出来,就一定要用心去想。思不仅是思考,而且要包括想象,要动脑筋去思考,要想象。好,拿起书来,把书打开69页,谁来读第一段?

2、注意到“赶紧”这个词语了吗?读出它的意思来。

*我为什么要“赶紧”说?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是啊,我“赶紧说”,不仅是速度快,更表达我不想让病中的母亲吃力地起床,对母亲的体贴。和后面我抱母亲的一句话连起来,再读。

*“妈”喊响一点,表达一种急切,“你别动,我来抱你。”表示动作的词语刻意注意地用声音表达它的意思一点,就可以读得更进入角色!

3、师:护士说话的时候,后边用了一个十分恰当的词,找一找,护士说话时用了一个词,用得非常恰当,不知同学们听出来没有。找到了没有?护士是怎么说的?

生:(齐答)责怪。

师:责怪,(手指黑板)责是责备,怪是抱怨的意思,埋怨的意思。同学们看这儿,如果说护士责备他,用责备就太厉害了,那不符合护士的身份,因为他们毕竟素不相识。责怪很好,怪是埋怨的意思,它不是责备,责备太厉害,不是护士的身份。如果光是埋怨也不行,那就少了一份对母亲的关爱,对母亲的着急。母亲病得这样,母亲这么轻,你怎么用这么大劲呀,所以含有一点责备,这是护士的心情。再读一读护士责怪的话。

师:(范读这一段)这是责怪的语气,而不是责备的,也不是抱怨的。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好吗?

4、母亲的话应该怎么读呢?个别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母亲病得很厉害,翻身下床都不行,都很吃力,说话还有力气吗?)

师:(范读,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读出无力的语气)要体会,要想到她是个病人,这样想才能读好。刚才于老师说了,怎么样煮书,(手指黑板上的煮字)要注意这个字,读书要思考,要想,她是个病人,而且病得很厉害,(再次范读,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一起来读,好吗?

5、个别分角色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

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2、从“竟然”这个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意思?(出乎意料,责怪自己多母亲太不关心了,难过)

3、你还可以从课文的什么地方体会出来?出示: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A、个别读

B、母亲是用八十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刚才我说了,会读书的人能看到字面里面的意思,请你想一想,母亲肩上挑的重担仅仅是那一百多斤的东西吗?你对这个重担是怎么理解的?

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担子还有别的担子吗?

(她要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头曾经担负起多少重担啊!)

C、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是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这是为什么啊?

D、出示: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

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师:这就是“重担”的含意。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痛在娘身上,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

E、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翻山越岭”这个词,母亲仅仅是翻过那真实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母亲用那孱弱的肩头,带着我们带着我们全家度过生活中的一个个难关,在许许多多的风雨之中给我们带来一片晴朗的天空。)

F、同学们,这就是用另一只眼睛看到课文的背后!

G、就是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走过了多少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亲付出多少啊,当我们这样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当我们这样理解“重担”的时候,当我们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我相信能把这段话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情谊。指导读句段“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4、所以我愧疚啊,难过啊,再来读这两句话: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5、接读:护士动情的说:————

母亲笑了笑说:————

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然后回头吩咐我:————

6、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A、同学们,母亲付出那么多,护士夸她,她笑了笑说:“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的话当中,你看出了什么?

生:我觉得母亲很谦虚,不宣扬自己所付出的一切。

生:我觉得母亲很关爱自己的子女。

师:为了子女,自己付出再多都是无所谓的。

生:我觉得母亲内心也觉得自己付出的可能跟别的母亲也是一样的。所以,她笑了笑说:每个母亲都是这样的。

B、师:是呀,所有母亲都是这样做的。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说的话中,我们看出了母亲的爱。母爱是最无私的,是最伟大的,母亲的胸怀是最宽广的。有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大的是胸怀。其实不然,比天空还大的是母亲的胸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伟大的母爱!

C、同学们,你从这个字当中(手指黑板上书写的哪个二字),哪个母亲不是这样做的,一定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是的,哪个母亲都是这样做的!此时此刻,在你脑海里一定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从护士的动作,从护士的话当中,她把床边的边边角角都拉平,然后告诉我,把母亲放上去,轻一点儿。从护士的动作,从护士的话语当中,你们一定也想到了自己,我能为别人做些什么?把你此时此刻的感悟,把你此时的想法,溶和到读课文当中。

三、学习第三段

1、这时候,我突发奇想,想抱母亲入睡,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终于同意。看,如小时候母亲抱我一般,我抱着母亲入睡——(放FLASH)

2、看到母亲眼角流出的泪水吗?这是什么样的泪水?是幸福的?是激动的?还是别的?你是怎么想的说一说。

3、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是又苦又甜的泪水。(边说边板书:无数次)当我们回忆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我们,当我们把这两个词语放字一起,(板书:母亲无数次抱我)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可是,小时候母亲对我们抱过无数次,当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想对自己对母亲说句话吗?说说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生:母亲的爱是无私的,她不需要什么回报。

生:我们每一个人对父母都要多奉献少索取。

生:母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

生:母亲的胸怀是最宽广的。

……)

4、你想知道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什么话吗?你们学过孟郊的一首诗吗?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的是诗中的哪一句话?

5、出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齐读

6、拿出笔,把这句诗写在书上,咱们一起写。师板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这是课文中最感人的一段,一起来读一读。

五、总结课文

1、今天我们读《第一次抱母亲》一文,用一只眼睛读课文,用另一只眼睛感受天下所有母亲无畏、博大、无私的胸怀。我们像哥德说的那样,用两只眼睛去读书,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我们的母亲是应该得到我们的崇敬和爱戴的,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深深记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下一节课,我们要继续投入我们的感情,把课文读地更好,并要写一写自己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板书设计:第一次抱母亲

母亲无数次抱我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附录1:歌词:白发亲娘

你可是又在村口把我张望,

你可是又在窗前把我默想,

你的那一根啊老拐杖,

是否又把你带到我离云的地方.

娘啊,娘啊,白发亲娘,

儿在天涯,

你在故乡,

娘啊,娘啊,白发亲娘,

黄昏时候,

晚风已凉,

回去吧,我的娘,

儿不能去为你添一件衣裳.

娘啊,娘啊,白发亲娘.

你可是又在梦中把我挂念,

你可是又在灯下为我牵肠,

你的那一双老花眼,

是否又把别人错看成我的模样.

娘啊,娘啊,白发亲娘,

春露秋霜,

寒来暑往,

娘啊,娘啊,白发亲娘,

朝思暮想,

泪眼迷茫,

责怪吧,我的娘,

儿想你却不能去把你探望.

娘啊,娘啊,白发亲娘,

白发亲娘.

附2: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附3:高子阳:当然这里面还有一种读我们不能忘记,就是把课文中三个人的话语拿出来一个个读,那感觉又不一样。

“我”说的话:

(1)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2)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3)我说:“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

(4)我说:“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会看不准的。”

(5)我说:“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6)我突发奇想地说:“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让我抱你入睡吧。”

护士说的话:

(1)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

(2)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

(3)护士说:“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眼力这么差。”

(4)护士问:“为什么?”

(5)护士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

(6)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然后回头吩咐我:“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

(7)护士说:“大妈,你就让他抱一回吧。”

母亲说的话:

(1)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2)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3)母亲说:“快把我放下,别让人笑话。”

请同学们一遍遍地反复读这三个人的话,读着读着,学生就能够明白一切。

附4:得到爱是快乐的,给予爱更是幸福的!正是本单元课文要我们向学生展示的,要学生体会到的。第十一课《永远的白衣战士》是医生给予病人的爱,给予事业的爱;第十二课《“番茄太阳”》5岁盲女对生活的爱给予我的力量和感动,体现的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爱;本课《第一次抱母亲》体现的是亲情互爱;第十四课《我不是最弱小的》则体现着对大自然的爱,对身边一切事物的爱。由此本单元向学生唱响的是一曲曲爱的颂歌:给予是快乐的!

附5:教学中,我觉得不妨在对比中进行阅读:

1、“母亲”与“我”的对比:给予(“我”的第一次与母亲的一生)爱(母爱的无痕与我的惊醒)(重点)

2、母亲自身的对比:体重(89斤)与重担(一百多斤)辛劳与幸福

3、护士与“我”的对比:女性对母爱的感受与男性对母爱的感受(不为重点)

4、作者与读者(学生)的对比:作者的母亲与天下所有的母亲作者显得有些迟到的回报与学生学习后心中的变化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张扬个性,让课堂喷涌真情”是教学追求的目标。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分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叙述了“我”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第二、三自然段是第二部分。“我”告诉护士,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我”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母亲只有80多斤的身体,却承受那么重的担子。第四、五自然段是第三部分,写“我”突发奇想,想抱母亲入睡,结果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2、通过练笔歌颂母亲。 教学准备: VCD歌碟,演示文稿 教学时间:两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阅读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产生优化的效果。我通过抓重点语段,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如抓住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这段描写,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呈现丰富的内心视像,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在此基础上多次朗读,揭开文本深藏的内涵。再如为了理解母亲的一句朴素话语,我通过画面、音乐的渲染,让学生对母爱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文章其实最感动的是最后一段,那是一颗对母亲感恩的心在震撼着我们。所以在处理最后一段时,我让学生深情地朗读,将自己和文本融为一体,用朗读,用思考,用言语抒发着感受。接下来拓展的小诗,又反哺了对文本的感悟,让学生走进新文本,加深理解和体验。 在学生的情感巨浪被充分掀起的基础上,通过语言实践——倾诉,让学生表白内心,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宣泄。 1、巧抓兴趣点,教师“循循善诱” 新课开始前,教师将课下收集到的有关诗句,播放音乐让学生朗读,感受母爱的伟大。接着,以阅读的方法入手,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利用学到的方法,充分的用到本节课的学习中,这样设计学生学习兴趣高,容易接受,积极的投入学习当中。 2、巧抓互动点,教师“穿针引线”。 在教学中,我首先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由且充分地阅读,积极主动地感知文本,交流感受,把握情感基调。 朗读的牵引。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篇难以理解的文章。很多地方能意会而不会言传。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反复地朗读体验,以读促思,才能获得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在本文的朗读方式上,,我们不仅采用了个别读、小组分角色读、全班齐读等方式,而且还多次采用了师生接读、合作朗读。这样的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朗读的激情,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情境。 三、说教学程序。 教学设计: 13〈〈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小助手带领朗读上节课学习到的诗句。 出示: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 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导入教学 1、出示歌德的话1: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教师读。 你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你要读书,就要很好地去思考,字面上包含的意思要琢磨清楚,还要读出文章中暗含着的意思。这就一定要用心去想,想,不仅是思考,而且要包括想象。这是上课前老师送给大家的读书要则,希望今天上课时大家能够照着这句话说的去做。 2、同学们,歌颂母亲一直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歌颂母亲的文章《第一次抱母亲》。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指导朗读,感悟深化 1、轻轻打开课本,请一名同学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读出感情。(学生评价) 2、出示课件1指导对话. 3、自由练读,分角色读. 4、过渡,母亲最重的时候80多斤,现在生病了,还那么重吗?(生齐答)母亲这么轻,作为儿子,“我”心里是什么感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 四、评词析句 1、出示课件2读出感觉,竟然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2、作者没有想到母亲这么轻,心里很难过,为什么难过?答案就在书中,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出示课件。 4、读课件上的内容,透过图片和文字,瘦弱的母亲的肩头挑着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是怎样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 (1)指导学生说一说。(1,从腰和腿来说明担子重不重2、从汗流浃背来说明累不累3、从挑着粮来说明难不难。) 齐读读出母亲身上担子的重、身体的累和生活的难。 (2)翻山越岭是什么意思?难道只是翻过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是母亲走过生活中的一次次坎坎坷坷,一个个难关) 师说:现在你知道翻山越岭背后的意思了吗? (3)出示课件4读重担是什么意思?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担子还有别的担子吗? 师说:遇到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为什么?(板书:母爱伟大) (4)母爱无处不在,母爱无处不有,出示课件配乐。 (5)多么伟大的母亲呀!多么感人的母爱呀!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请你有一句话来表达你的感受。(生说) (6)好吧,请同学们拿起书,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读出母亲的累,读出母亲的伟大。读句段“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过渡:母亲的一生用80多斤的身体承受着这么多的重担,而我却不知道此时作者是怎样的心情。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语句。(生答,师出示有关课件) (1)愧疚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感到后悔?(母亲躺在了病床上我才来关心,伤了母亲的心) (2)而面对我的愧疚,母亲却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母亲一生中为我们做过那么多的事,她却提都不让提,这是一种不图回报的爱,一种无私的母爱。板书。) (3)同学们,母亲付出那么多,护士夸她,她笑了笑说:“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的话当中,你看出了什么?(分析:1、提那些事情干什么2、哪个) (4)所有母亲都是这样做的。母爱是最无私的,是最伟大的,有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大的是胸怀。其实不然,比天空还大的是母亲的胸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伟大的母爱!就连护士也为之动情。 (5)出示6:接读:护士动情的说:大妈,你真了不起!指导大声的读三遍 过渡语: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听到你们的心声,也被感动了。 (6)面对此情此境,你想为自己的母亲做点啥?(生答,师评价) 过渡语:多么懂事的孩子呀!作者面对病床上的母亲他最想干什么?他是怎样做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画出有关语句。 生汇报。师相机,出示课件 (7)指名读图中文字,其他同学边听边观察图画。 师:看到母亲眼角流出的泪水吗?为什么流泪?(边说边板书:无数次)这是什么样的泪水?(生答) 小结: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是又苦又甜的泪水。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我们,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激动,如此比较,把最想说的话写一写。以“妈妈,我想对您说------”写一段话。出示“妈妈,我想对您说------”(学生展示) 过渡语:太感人了。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体会母爱的伟大。 (8)配乐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总结课文 1、今天我们读《第一次抱母亲》一文,用一只眼睛读课文,用另一只眼睛感受天下所有母亲无畏、博大、无私的胸怀。我们正像哥德说的那样,是用两只眼睛去读书的,我们的母亲是应该得到崇敬和爱戴,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深深记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作业超市 一、以“妈妈我想对你说”写一篇小练笔。 二、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三、搜集有关母爱的资料,为“夸夸我的好妈妈”主题班会做准备。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设计(二)


教学目标

抓住重点词语无数次轻轻地担子翻山越岭泪水,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进行报答。

教学过程

一、课前欣赏,谈话导入

(课件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

师:听了这首歌,你们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二、对话文本,入情入境

(一)感受我的愧疚,体会母亲的伟大。

1.出示母亲挑担图及第2自然段的文字在我的记忆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1)学生自由读,体会我当时的心情。(2)我为什么这么难过,愧疚?指导朗读: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3)母亲一直以来承受着怎样重的担子?你能从这段话的哪些地方体会到母亲的担子重?画出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平时我们爬一座山有什么感觉?而文中的母亲呢,她翻越的何止是一座山啊!更何况肩头还要挑100多斤的担子。谁能把母亲的艰难读出来?

师:年复一年说明了什么?我长大后呢?(生读长大后的句子)。(4)启发想象,深入理解重担的含义。在这个家庭中,作为母亲,她除了挑担子以外还要做些什么?(5)小结:母亲承受的不仅仅是肩头100多斤的担子,母亲承受的是整个生活的重担啊!这时候你再去读这段话,感受会不一样,心情也会不一样。谁能够通过朗读把这种心情释放出来?(6)个别读,学生评议,齐读。

师:深刻体会了这段话之后,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而母亲是怎样对待这些事的?

2.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1)个别读。从母亲的表情和话语中,你体会到母亲说这句话的意思了吗?(2)过渡:母亲的话感动了我,我产生了抱母亲入睡的想法,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答应了我的要求。自己读读课文中最感人的第5自然段。

(二)体会我的孝心,感受母亲的欣慰。

师:每次读这段话的时候,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我的妈妈。小时候,为了把我们兄弟三人拉扯大,妈妈吃了很多的苦,但我从来没听过妈妈有一丝的怨言。现在,我们长大成人了,她完全可以放手了,但她仍然像照顾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们。平时,家里烧了好吃的菜,舍不得吃的是妈妈,有了剩粥剩饭,抢着吃的也是妈妈;我们有些不舒服,最着急的是妈妈,自己生病了,迟迟不肯到医院的也一定是妈妈此时此刻,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天下所有妈妈的敬意。

△理解眼泪。此时,母亲躺在儿子的怀中会想些什么呢?这是什么样的眼泪呢?

△理解无数次。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过我们,为什么我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这么激动、高兴呢?她完全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儿子的这份回报啊!这是为什么?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浓浓的母子情。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自己的妈妈说,请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题目的旁边。(生写。)

师:透过你们真诚的话语,我感受到了你们对妈妈的谢意和敬意。此时此刻,我也特别想用一句诗表达我的感受。(出示课件: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为了我们的成长,母亲总是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自己,母爱是真诚的,母爱是伟大的,让我们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母亲,用实际行动回报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

伴着《烛光里的妈妈》的音乐声,教师饱含深情的朗读,伟大的母爱已经深深地感染着教室里的每一个人。别看他们只有四年级,可是对母爱的感觉并不陌生。因为他们整天都生活其中。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这样一段话:“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读完这段话,头脑中不知不觉地计算起来“母亲80多斤,担子100多斤,还有妹妹等。”这一“轻”一“重”让我深受感动。文中的两幅插图也让我倍受震撼:曾经,母亲那么年轻、美丽、青春、健康;而现在,她重病在身,瘦小、苍老,丝丝白发、历历深纹……让孩子理解“重担”,经过挖掘孩子们的想象,来重点体会母亲为儿女所付出的点点滴滴。在理解了“重担”之后,再让学生回过头来看“翻山越岭”这个词,让孩子们想象母亲行走的艰难,想象烈日炎炎的夏日、寒风呼啸的冬日,母亲依然跋涉的身影,理解母亲仅仅是翻过那真实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在这样的情感体验中,母亲的形象更加高大!而在反复的诵读中,孩子们更加动情。

课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我的“轻轻地摇动”,护士的“不忍离去”,“静静地站在边上看着”等。我让学生想象这一感人的情景。然后说说母亲眼角流下的是怎样的泪水,学生有感而发: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

这节课上,孩子们用一只眼读课文,另一只眼感受了天下所有母亲无畏、博大、无私的胸怀。让我们深深记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这一题目是对课文故事情节的高度浓缩和概括,非常凝练地表达了儿子对母亲强烈真挚的情感。下面是该课文的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抓住重点词语“无数次”“轻轻地”“担子”“翻山越岭”“泪水”,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进行报答。

教学过程

一、课前欣赏,谈话导入

(课件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

师:听了这首歌,你们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二、对话文本,入情入境

(一)感受“我”的愧疚,体会母亲的伟大。

1.出示“母亲挑担图”及第2自然段的文字“在我的记忆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1)学生自由读,体会“我”当时的心情。(2)“我”为什么这么难过,愧疚?指导朗读:“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3)母亲一直以来承受着怎样重的担子?你能从这段话的哪些地方体会到母亲的担子重?画出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平时我们爬一座山有什么感觉?而文中的母亲呢,她翻越的何止是一座山啊!更何况肩头还要挑100多斤的担子。谁能把母亲的艰难读出来?

师:“年复一年”说明了什么?“我”长大后呢?(生读“长大后”的句子)。(4)启发想象,深入理解“重担”的含义。在这个家庭中,作为母亲,她除了挑担子以外还要做些什么?(5)小结:母亲承受的不仅仅是肩头100多斤的担子,母亲承受的是整个生活的重担啊!这时候你再去读这段话,感受会不一样,心情也会不一样。谁能够通过朗读把这种心情释放出来?(6)个别读,学生评议,齐读。

师:深刻体会了这段话之后,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而母亲是怎样对待这些事的?

2.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1)个别读。从母亲的表情和话语中,你体会到母亲说这句话的意思了吗?(2)过渡:母亲的话感动了“我”,“我”产生了抱母亲入睡的想法,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答应了“我”的要求。自己读读课文中最感人的第5自然段。

(二)体会“我”的孝心,感受母亲的欣慰。

师:每次读这段话的时候,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我的妈妈。小时候,为了把我们兄弟三人拉扯大,妈妈吃了很多的苦,但我从来没听过妈妈有一丝的怨言。现在,我们长大成人了,她完全可以放手了,但她仍然像照顾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们。平时,家里烧了好吃的菜,舍不得吃的是妈妈,有了剩粥剩饭,抢着吃的也是妈妈;我们有些不舒服,最着急的是妈妈,自己生病了,迟迟不肯到医院的也一定是妈妈……此时此刻,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天下所有妈妈的敬意。

△理解“眼泪”。此时,母亲躺在儿子的怀中会想些什么呢?这是什么样的眼泪呢?

△理解“无数次”。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过我们,为什么“我”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这么激动、高兴呢?她完全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儿子的这份回报啊!这是为什么?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浓浓的母子情。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自己的妈妈说,请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题目的旁边。(生写。)

师:透过你们真诚的话语,我感受到了你们对妈妈的谢意和敬意。此时此刻,我也特别想用一句诗表达我的感受。(出示课件: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为了我们的成长,母亲总是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自己,母爱是真诚的,母爱是伟大的,让我们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母亲,用实际行动回报母亲。

13.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13.第一次抱母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能力目标

1、学生能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2、学生通过创作诗或儿歌来歌颂母亲

德育目标

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2、通过练笔歌颂母亲

拓展读写点

1、通过学习范文,让学生也写一段与母亲相处中,感受最深、记忆深刻的片段。

2、自编一首诗或儿歌写在老师已准备好的卡片上,作为贺卡送给妈妈。

教学准备

VCD歌碟,多媒体课件,讲义,带花边的卡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上课之前,播放《心中的故事》,以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热爱母亲,赞美母亲的感情,以形成共鸣。(投影出课题,执教者)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妈妈”很好,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二、教学步骤

1、学生齐读,整体感知文章

老师提出要求:拿起笔来,将你认为应该勾划的地方分别用各种符号(这里作简单的符号说明)勾划出来。

2、老师提问

(1)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请用两个字来概括。

(“母爱”……)

(2)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里用投影给出归纳方法)

(如:按六要素来归纳。时:母亲生病后地:在医院里事情的起因:“我”错以为母亲的体重不轻经过:从而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最后为报答母恩,也想抱一次母亲睡觉结果:母亲也被感动了。)

3、学生将勾划的内容拿出来交流。

先在小组之间交流。(1)学生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好在哪里?(2)学生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班上讨论。(3)学生认为问题较好并且自己知道答案的,也可以先考全班同学,然后一齐分享。

4、老师设置问题,学生讨论做答(投影)

(1)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说:“妈,我对不住你啊!”这里为什么说“我”对不住妈妈?

(答案提示:误解了妈妈力大无穷,最后才得知那是妈妈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能让孩子苦着累着。现在有些孩子也总认为那些是父母应该干的事情,他们就是有那么大的本事来承受一切的生活负担。当孩子们长大后才发现事情并非如此。)

(2)“我”为什么会突发奇想,要抱着母亲睡觉?

(答案提示:正因为“我”误解了母亲力大无穷后,强烈地感受到了母亲对自己的爱,所以想出一种回报母亲的最直接的方式。)

5、既然作品中的“我”都是大人了,还想出了用抱母亲睡觉的方式来报答母恩。那么同学们你们说说,用你们现在能做到的方式,你会怎样“感恩”呢?

(之后可以提到一个为妈洗脚的公益广告)

6、读写拓展

你们肯定也有这样一段心中的故事,能不能够拿起笔来将你与妈妈相处中,最让你感动或是记忆深刻的那段场景、那个画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

7、学生写好后同桌交流,然后选几篇较好的实物投影。让作者自己声情并茂地朗读。

8、读写拓展

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我们难道不想送点礼物给妈妈吗?好:现在我请各位小诗人来编写一首诗或者儿歌写在卡片上,送给你妈妈。

9、学生创作成果展示

三、小结:

(将我制作的卡片送给表现好的同学)

唐代诗人孟郊曾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么我们就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妈妈,好不好?今天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于永正——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于永正教学实录第一次抱母亲_教学反思_教案_案例_课文_课堂实录,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我吗?

生:(或摇头,或不作声)

师:我们第一次见面,是不是啊?

生:(齐答)是。

师:你们知道我姓什么吗?(生不语)不知道?连我的姓儿你们都不知道?老师没给你们说?没说呀,猜一猜,我看谁会听,刚才老师介绍了,他提到我的名字了,我看谁会听。(请一学生)你来说。

生:于老师。

师:对,于永正。她听到我姓于啦。姓于,干钩于(边说边用手书空),两横一竖钩,干钩于。这个字好不好认?

生:(齐答)好认。

师:上课以前,你们老师一个字都没说我吗?没说我一个字?(学生无人举手)没说呀!哎呀,怎么能不说我呢?哦,说了,怎么说我的?

生:她说今天有一位著名教师于永正来为我们上课。

师:哦,说了,而且还加了著名两个字,是吧?你信不信呢?

生:(迟疑了一会儿)嗯信!

师:信!不过她很勉强,想了一会儿说:嗯信!。她这个表情很好,说信吧,又不太信;说不信吧,是老师说的。你用个词儿来形容你现在的心情,你的这个态度。

生:很犹豫吧。

师:这叫将,半(女生一时回答不上来)要不要别人帮忙呢?

生:(女生终于想起来)是半信半疑。

师:对,半信半疑。听她说的话,看她的表情,就知道对老师说的话半信半疑。究竟你们老师说的对不对,看咱们的课上得好不好,看于老师会不会当你们的大朋友,是不是你们很好的大朋友。咱们两节课以后你们再说说你们的看法,好不好?

生:好。

师:见到我是不是很难过呀?(几个学生说不是)不难过呀?有失望吗?你看我往这一站,看到我会失望吗?肯定失望!肯定跟你想像中的于老师不一样,能不能告诉我,在你没有见到我以前,你想像中的于老师是什么模样?是什么样的老师?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是男的还是女的?说说看。

生:他长得很年轻,高高的个子。

师:哦,她想像中的老师是年轻的,高个子的。可我呢,一不年轻,二不高。能不难过吗?能不失望吗?

生:我觉得于老师是一位老爷爷,很稳重。

师:哦,你想像中的是一位老爷爷,很稳重的。

生:因为我觉得人经过岁月才会有一定的收获。(听课教师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哇,名言啊,这是名言;经典啊,经典。谢谢你,谢谢你对我的鼓励,这样我心里感到好受了,感到欣慰了,看来我们能把课上好了。你们是西城区实验小学四(6)班,我猜得对不对?

生:(齐)对。

师:四(6)班的同学都很棒,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好,咱们将在这一起上一节课,知道我们今天学什么课文吗?

生:(小声齐答)不知道。

师:不至于吧?真不知道?

生:(小声答)不知道。

师:书看过没有?

生:(齐)没有。

师:说实话,看了没看。

生:(齐)没有。

师:哎呀,很遗憾,我希望你们看一看,结果没看。好,今天我们学的课文题目是《第一次抱母亲》。先跟我一起写课题好吗?(生:好。)把右手伸出来,我这样写能看见吗?(生:能。)

师:(边板书边口述)写第一次的第,抱上面的横折钩短一些。读一读。(生读课题,速度较慢。)

师:速度再快一点,第一次抱母亲。(生再读课题。)

师:像说话那样自然,第一次抱母亲。(生又读课题。)

师: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说说看。

生: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亲?

师: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亲?这个问题问得好象得改一改。分两次问,能改一下吗?不想改?不想改也行。

生: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我是什么感受?

师:从这个课题看,第一次抱母亲,肯定是她的子女,要么是她的儿子,要么是她的女儿。她提的问题非常好,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作为子女的,抱母亲的子女是什么感受?还有没有问题要提?

生:他是多大的时候抱母亲?

师:哦,作者也就是文章中的我在多大的时候抱母亲?多大的年纪抱母亲?

生:我提的问题是,发生了什么事使我第一次抱母亲?

师:哦,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要抱母亲呢?

生:我提的问题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抱母亲?

师:好,看来同学们很会提问题。我们读文章,第一次读到的是题目,读到题目就要想,刚才你们提到的问题就是你们思考的结果。提得非常好,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抱母亲的人是什么感受?还有,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抱母亲?为什么要抱母亲?现在打开书,答案在书里,请翻到《第一次抱母亲》。找到了没有?请翻到第69页。请你们带着你们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课文里的生字都有拼音,不认得的字可以拼读一下,要求大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生字记住,同时要思考你们的问题,好吗?各人读各人的,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时间大约五六分钟)

师:读完的同学请坐好。读了一遍课文,刚才你们提的问题,答案找到的请举手。手放下。你们提的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当中,只要一读,就能找到。其实,我关心的不是你们的答案能不能找到,我最关心的是字,通过预习,通过读,认识不认识,课文能不能读正确,读流畅。生字都认识的举手。(学生纷纷举手)于老师写一字,看谁认识,大家都不要读。看我写字。(师板书生字:越)认识的举手,请你来读。

生:这个字念yu。

师:一起读。(生齐读yu)它在文章中组成了一个什么词?

生:翻山越岭。

师:对,翻山越岭。翻也是一个生字。(边说边板书)小朋友看黑板,注意这个翻的写法,右边的横折钩在米的一横的地方起笔。一起写岭。越在这里当什么讲?猜。

生:越在这个词中是越过的意思。

师:越过的意思,跨过的意思。翻山越岭连起来说怎么讲啊?

生:走过很多的路。

师:走过很多的路。翻过一道道山,越过一道道岭。这是字面的意思,还有一个最难认的字,我看谁记住了。看黑板,一起跟我写,点,横(板书:疚)这是个什么字呀?

生:这个字念ji。

师:一起读。(生齐读ji)它在课文里面组个什么词?一起说。

生:愧疚。

师:(边板书边说)竖心旁怎么写?先两边后中间。光讲这个疚就是心里面不安,很不安。愧呢?谁能连个词?

生:惭愧。

师:愧是惭愧,疚是不安,甚至有些痛苦。惭愧、不安,就是愧疚,懂了吗?(生齐答:懂了。)

师:一起把黑板上的两个词读一读。(生齐读两遍)这是课文中最难认的两个字,我们都能认识了。好了,现在有把握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举手。这次举手的人少了。同学们,把书读好的确不容易,举手的那么少,我再给大家5分钟时间,把课文读一遍,好吗?各人读各人的,我一会儿请同学们站起来读。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师:我发现同学们第二遍读课文的时候,表情和第一遍不一样,你们的表情告诉我,你们课文读懂了,我从你们的表情上看出来了。谁愿意站起来把课文读一读?我想请五位同学来读,五段,一人读一段。谁愿意读?(学生纷纷举手,师示意学生把手放下,走到第一排一个没有举手的女生跟前)你没有举手,我想请你读,不知道你愿意不愿意。(生小声回答:愿意。师又走到后一排女生)你举手了,你来读第二段。(师又走到第三排、第四排、第五排女生跟前,依次叫起了五名同学。)其它同学注意听。我来读课题,(走到第一个女生旁)还是你来读课题吧。

生:十三,《第一次抱母亲》,母亲病了

师:(打断学生)停下来。听我说,十三,可以不读,如果要读,就读成第十三课。咱不读,上来就读课题。读完课题以后要停一会儿,再读正文,要让人家思考,自己也思考一下。然后读正文,这样读(师拿起书进行示范)第一次抱母亲,(有意在题目与正文之间停顿一会儿)母亲病了,这样读,给别人、给自己留出思考的时间。再读。

生:第一次抱母亲。母亲病了,(题目与正文之间停顿的时间稍长)

师:有进步!停顿的时间再长一点儿。再读。

生:第一次抱母亲。(题目与正文之间留下了足够的时间)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

师:我提示一下,句号要停顿。为什么要停顿?因为一句话说完了要想。住下读。

生:轮到我的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我让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学生把都字读得较重)

师: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如果像你那样把都读得很响,转身的后边应该加个顿号,转身、下床都很吃力说明转身和下床这两个动作都很吃力,但是书上没有这个顿号,因此这个都要读得轻一点儿。(示范两遍)转身下床都很吃力、转身下床都很吃力。跟着读。

生:(齐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面对第一个女生)你也读一遍。

生: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会读了,大家像她一样再读一遍。

生:(齐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你接着读。

生: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儿仰(ng)面摔倒。

师:面前面那个字读什么?后面有拼音,(老师帮学生将书翻到后面的生字表)拼一拼。

生:仰(yǎng)面。

师:对,读yǎng,再接着读。

生:差点儿仰(yǎng)面摔倒。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我说:我以为我妈有一百多斤。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师:很好。正确、流畅。我告诉你,读书要像说话那样,我举个例子,大家都注意听。(范读后两句话)像说话那样自然。来,一起把最后两句话读一遍。

生:(齐读第一段最后两句话)

师:好,进步了。(走到第二个学生跟前)请你接着读第二段。

生:母亲竟然这么轻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

师:这样读,(示范)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大家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

生:(接着把第二段读完。)

师:好的,读得非常流畅。有一句话大家要注意:背(bi)上背(bēi)着妹妹,大家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背(bi)上背(bēi)着妹妹。

师:再读一遍。

生:(齐读)背(bi)上背(bēi)着妹妹。

师:(第三位学生)请你接着住下读。

生:我愧疚(de)地望着我愧疚地(de)我愧疚地(d)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师:愧疚地(de),我愧疚地(de)望着,读。

生:我愧疚地(de)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接着把第三段读完。)

师:很好。要知道你们才读了两遍课文。

生:(第四位女生)我突发奇想地说(生流畅地读完第四段)

生:(第五位女生)我坐在床沿上(生流畅地读完第五段)

师:到目前为止,读了三遍课文。三遍课文下来,就能读得那么好,你们四(6)班朗读的水平非常高。于老师备课的时候也读了好多遍,但我读得不一定有你们好,我也不一定读得正确,但是我想读一遍给你们听,好吗?(生齐答:好)请把书打开。非常感谢你们,都坐得那么好。

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有人把读书叫煮书。(板书:煮书)一起跟我写这个字,能看见吗?饭可以煮,肉可以煮,书怎么煮呢?煮书就是把书读熟,读出味道来,把文章读懂,把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来。所以有人把读书叫煮书。刚才我听你们朗读,对我有一层打击,我觉得你们真了不起,读了两遍课文,就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我想,你们听了于老师朗读课文,也有一定的打击,一定会想到自己。于老师那些地方比我读得好,我想都是这样的,互相学习,相信大家有这样的感受,因此,请大家再一次把书拿起来,好好地读,读懂,读出味道来,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这才是真正的读书。好,开始。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完了吗?好,把书放下。这一次我又认真地看同学们的表情,和第二次又不一样,我一看这表情,我知道这一次你们读进去了。下一节课我们接着读,好吗。(下课)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于永正教学实录《第一次抱母亲》,第一次抱母亲,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练习4》第二课时教案分析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练习4》第二课时教案分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讨论班级公约。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能落落大方地才与讨论,提出自己对班级公约的看法和建议。

【教学难点】

班级工作制定的可行性。

【课前预学】

调查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搜集身边守规则和不守规则的事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生活在社会的大家庭里,应处处遵守规则。班级是我们温暖的家,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多快乐,我们多是集体中的一员,集体的目标靠我们共同来完成,集体的荣誉靠我们大家来维护。我们一起来制定一个班级公约吧。

二、学习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

1.说一说学校的制度中,哪些是我们必须遵守的规则。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我们应该遵守哪些规则?

2.日常生活中,总是有那么一些人不愿意遵守规则,给别人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不便。你曾经看见过哪些不文明的现象?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不守规则的事例。

3.在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的规则有哪些?

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4.你还知道哪些规则?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纲要》进行讨论。

5.制订班级公约

(1)分组讨论:分析班级现状,找出不足之处。

(2)针对问题,小组制订相关规则--《班级公约》。

(3)全班讨论《班级公约》,民主表决。相机点拨,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补充。

(4)小结:这份规则是大家一起制订的,所以必须大家共同来遵守。

总结,学生记录。

三、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课后试着为班级整理一份班级公约。把班级公约用笔抄写纸上,贴在墙上。

【板书设计】练习4

班级公约

【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习作4》第二课时教案分析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习作4》第二课时教案分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能清楚、有条理地记录讨论会,并学会修改习作草稿。记录要条理清楚、语言明确、写具体。

【教学重点】

能按要求修改习作。

【教学难点】

关注提示语的变化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课前预学】

互相阅读习作,发现优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这节课要学习完善文章。(教师选择中等习作一篇)

二、交流分享,修改完善习作

1.轻声读自己的习作,初步进行修改。

2.互相阅读,互相交流并修改。

3.选择学生习作一份,读一读。看看他是否有享有略?内容具体明确吗?标点符号是否正确?

4.他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写得更好一些的?

5.教师再选择一份不仅写清楚了发现过程,同时还描写了自己在发现过程中的心情的习作或精彩的片段。

5.根据精彩的片段,再来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修改并认真誊抄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4

是否有享有略?内容具体明确吗?标点符号是否正确?

【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番茄太阳》第二课时教案分析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番茄太阳》第二课时教案分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品读课文重点语句,感受明明笑中的乐观,话中的爱心。品味“番茄太阳”之美,懂得用乐观与爱心温暖自己,温暖他人。

【教学重点】

感悟重点词语,理解人物品质。

【教学难点】

品味“番茄太阳”之美,懂得用乐观与爱心温暖自己,温暖他人。

【课前预学】

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

1.课文中的明明是一个(),而“我”是一位()。

2.课文中()次出现“番茄太阳”。第一次出现时指()。第二次出现时指()。第三次出现时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2.番茄太阳应该是指什么?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个句子发现的?出示句子“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3.齐读句子。

二、理解明明的笑。

(一)感悟笑容纯美。

(1)每次从菜场经过都能看到那家人,夫妻俩忙碌,女孩安静地坐着,说话声细细柔柔,特别爱笑。(文静的、甜甜的女孩。)

(2)小女孩一面用手摸,一面咯咯地笑,妈妈也在旁边笑。(你觉得她笑得怎样?)

(3)如果不是盲童,明明挺漂亮的,乌黑的头发,象牙色的皮肤,精致的眉和下巴,笑起来像个天使。(多美的笑呀!)

(4)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笑得动听,使人回味无穷。这句重点品评后齐读。)

你觉得明明的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可爱、天真、天使般……)板书:纯真

小结:因为纯真,所以明明的笑脸美得就像“番茄太阳”。

读句子——“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二)再悟笑中乐观。

1.这么纯美的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发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语言信息。生读读划划。

2.交流反馈。(五岁左右,是个盲童。……)

3.明明是怎么和这个世界接触的?(摸、听)

4.这样的一个孩子,她的生活一定是困难重重的。

比如说:明明想倒杯水喝,可是……

再比如说:明明想找伙伴玩,可是……

用“可是”说话,想象明明生活中的困难。

5.明明的生活是如此艰难,可是我们在课文中找不到她哭的痕迹。面对重重困难,明明依然笑着。请同学们再读这些语句感受明明的笑。生齐读句子。

6.此刻,你觉得明明的笑又是一种怎样的笑呢?(辛酸、令人心疼、坚强……)板书:乐观

7.小结:因为乐观,所以明明的笑脸美得就像“番茄太阳”。

(三)领悟笑中温暖。

1.明明的笑已感染了我们,同样也感染着课文中的“我”。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我”的心情轨迹。生默读标记。

2.交流反馈:生读找到的句子,师随机点评:心情怎样?

3.享受着明明的笑,“我”灰暗无比的心情逐渐温暖起来了。这是明明的笑产生的力量,想不想再来读读明明的笑?出示句子,师生合作读:师——描述作者心情的句子;生——描写明明笑脸的句子。

4.除了“我”,你觉得还有谁也在享受着明明的笑?

5.这又是一种怎样的笑呢?(美好、给人希望、温暖……)板书:温暖

6.小结:这回,你想怎样来读这个句子呢?出示句子——“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四)深悟笑中深意。

1.温暖我的,不仅是明明的笑,还有什么?仔细读读课文的最后四个自然段找一找。

2.交流反馈。(善良……)

3.出示明明的话——“阿姨,妈妈说我的眼睛是好心人给我的,等我好了,等我长大了,我把我的腿给你,好不好?”

这是明明做手术前对“我”说的话,请同学们多读几遍,除了善良,你还读出了什么?

4.交流反馈。(爱心、感恩的心……)板书:爱

5.小结:是呀,是爱孕育了这美丽的笑。心中有爱,脸上才会有这么迷人的笑。让我们再次享受明明那纯真、乐观、温暖、饱含着爱的笑容,享受“番茄太阳”的灿烂迷人。生齐读,师总结读——“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其实,“番茄太阳”在这篇课文中,不光指明明,你觉得谁也是,为什么?(捐献眼角膜的人、爸爸妈妈、作者)

2.除了课文中的,你还认为哪些人也是“番茄太阳”?

3.所有心中有爱、无私奉献的人都是“番茄太阳”。

4.学完了这一课,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吗?说感受。

5.小结:只要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颗“番茄太阳”,那么这个世界将到处充满爱与温暖!

三、检测评学

文中多次出现“番茄太阳”,写出它在下面句子中分别是什么意思。

1.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明明心中的太阳)

2.看这她的笑脸,我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明明的笑脸)

3.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美好的童心,乐观的人生态度)

五、作业设计

替作者写出自己的心声。

【板书设计】

“番茄太阳”

明明心境番茄太阳

开朗灰暗红红的太阳

美丽温暖姑娘的笑脸

聪明心疼美好的心灵

【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教案分析》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第一次抱母亲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8523.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