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第1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15、16世纪西欧社会生产力变化的主要表现;知道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
知道西欧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背景;理解生产力提高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关系;理解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之一。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解读“探索与争鸣”中提供的材料,学习从采集表层信息,到分析归纳发现深层信息从而形成观点的思维方法。让学生通过分析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进程,学习辩证、历史地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技术发展对生产力的重要推动作用。形成对历史形象(事物等)理智分析、辩证看待,注重看其主流作用的价值倾向。
二、重点难点
重点: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背景
难点:资本原始积累的内涵和特点
三、教学过程
第一单元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15、16世纪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伴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人类历史向近代迈进。在这样的大的背景下,当时西欧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大家阅读本单元序言,归纳巨变的表现。
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掠夺
政治:民族国家形成和君主专制取代等级君主制。
社会: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文化: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15—16世纪西欧经济上的巨变。
第1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1、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根本原因)
15—16世纪,伴随着庄园制度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经验的积累,西欧社会生产力获得了长足进步,动力技术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尤为引人瞩目。农业生产中三圃制广泛流行,所谓三圃制就是指耕地分成春耕地、秋耕地和休耕地三大类,每年依次轮作。生产技术的提高推动了社会分工,手工业和农业进一步分离,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各地涌现了许多新兴的手工业中心,比如意大利北部威尼斯和中部佛罗伦萨等,它们各有自己的专业产品,除了满足本地需求外,部分还流向海内外市场。随着手工业和商业对农产品需求量持续上升,西欧出现了一批专门生产工业原料和商品粮食的农业区,它们的产品销往全欧洲。这样西欧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由此更加紧密,手工业和农业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促使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
二、资本原始积累
那么什么叫资本原始积累?当商品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生产者逐渐与生产资料分离,马克思将这一历史进程称为资本原始积累。资本原始积累“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而是它的起点”,资本积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过程中,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发展的。西欧主要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开始于15世纪,一般都是通过暴力手段实现(特点),所以马克思讲:“资本原始积累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在国内,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是强制剥夺农民土地,并借助国家立法使失去土地的农民转变为雇佣劳动者。16世纪英国曾经颁布法令:规定身强力壮者,不准流浪乞讨,违者逮捕受罚,送回原籍;第二次被捕者,则被割去耳朵,以示惩戒;第三次违令,被判处死刑。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在《乌托邦》中曾将圈地运动比作“羊吃人”。在国外,商业战争、贩卖奴隶和殖民掠夺等是资本原始积累最常用的手段。英国圈地运动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典型途径之一,它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的性质,客观上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农业资本主义和毛纺织业)。
三、手工工场
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之一,它最早产生于地中海沿岸。它的特点是手工劳动、分工协作。手工工场产生原因是什么?
(1)工业者的竞争与分化是手工工场产生的最早途径。在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中,手工业者在商品生产的竞争中不断分化,少数积累了大量财富的富裕作坊主增加帮工和学徒,使他们沦为雇佣工人,而自己脱离劳动,成为专靠剥削为生的资本家。多数手工业者则因破产而成为雇佣工人。这是一条从手工业生产领域中发展出资本的道路。14世纪在市民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富裕的手工业作坊主扩大生产的规模,采用雇佣剥削。
(2)、包买商出现(商业资本进入生产领域,控制手工业)是手工工场产生的主要途径。商人成为包买主,使小生产者逐渐丧失自己的独立性,变为受其控制的雇佣劳动者。这是一条商业资本打入生产领域从而转化为生产资本的道路。是资本主义萌芽的直接动力,商业资本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起了巨大作用,瓦解了行会制度,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市场的扩大。
商业资本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两条不同道路形成的资本具有共同的特征: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基础上产生的、代表着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雇佣劳动生产关系。
手工工场有分散和集中两种形式。
请大家结合P4页探索与争鸣的相关材料,思考:我们从中可以汲取哪些历史信息?
引导学生从获取表层信息入手,对材料进行最初分析,然后,利用课堂学到的知识加以判断,得出深层信息,即该材料所体现的历史内涵。
表层信息包括:1、规模大,“织机二百张,织工二百人”、“旁有一巨室,女工共百人。附近又一室”;2、分工明确,包括检毛工、修剪工、浆洗工、染工、扞制匠;3、剥削严重,“自晨至深夜,各得一便士”、“贫儿一百五。
深层信息包括:规模大,说明手工工场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以手工劳动和分工协作为基础,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之一。剥削严重,说明资本的原始积累是相当残酷的。这则材料说明的是英国手工工场情况,印证了英国手工工场发展的迅速。
手工工场产生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那么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有哪些影响?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引起社会巨大变化,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西欧封建社会开始解体,世界历史初露近代的曙光,人类面临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社会和经济:人们从土地的束缚和从封建人身依附中解放出来,走向工商业城镇,投入市场,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精神文化:人们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追求现实生活,尊崇理性和科学科技的发展和知识的积累,开阔了人们眼界和活动范围。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和随之而来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开辟新航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源,而这些事件的发生反过来促进资本主义工商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得出第一课与第二、三、四课内容的关系是互为因果关系。
小结:略
联系与测评
马克思讲:“资本原始积累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请你谈谈自己是如何理解这段“血和火”的历史?并请列举西欧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 教学设计示例,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第十八课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明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棉花种植的发展;纺织、制瓷和采矿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手工工场的出现。
在教师指导下,看本课地图及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分析机户和机工的关系以及形成这种关系的原因,提高对资本主义剥削本质认识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明朝中后期在江南一些地方出现的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是在封建社会内孕育着的一种新的生产关系,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在经济上的表现。
通过对朱元璋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廉政措施,促使社会安定和经济的恢复发展以及以身作则行为的讨论,加深学生对当今反腐倡廉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明朝时期,人口增加,粮食日益紧张。要使学生充分理解当前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忧国忧民的爱国意识。
导入新课:
1.明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l)背景
经过十几年的战争,社会十分贫困,人口减少,田地荒芜,社会不稳定,统治者也很难剥削到很多财物。
(2)目的
使安定社会,增加财政收入。
(3)内容
①奖励垦荒(并免除三年徭役和赋税);
②实行屯田(包括军屯和民屯);
③兴修水利;
④提倡节俭。
(4)作用
①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到明太祖后期,田地大量开垦,军队的粮食基本自给,政府的收入大大增加。
西汉初年,统治者也采取过休养生息政策,访问有哪几位统治者?实施这种政策的原因和结果是什么?
2.农作物引进新品种
(1)原因
明初政府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大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社会相对稳定,人口增加的速度较快。从洪武十四年到永乐元年22年中,人口增长了12%.平均每年增加人口30万。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粮食供应日益紧张,给生产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人口众多,是我国的一个突出的国情。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如果人口控制不住,即使经济搞上去了,也会产生各种困难和问题。因此,现在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是非常正确的。那么,明朝政府是怎样解决粮食紧张这个问题的呢?
(2)措施
①种植高产的小麦、稻米;
②南方大力发展双季稻,海南出现三季稻;
③从国外引进高产作物,如美洲的甘薯、玉米等。(指出这是明朝农业的一大特点。)
3.技艺先进的纺织、制瓷和采矿业
(1)纺织业
纺织业有两种,分别是棉纺织业和丝纺织业。
书中说“松江仍是棉织业中心”,言外之意在明代以前的元朝它已经是棉织业中心了。
明朝的棉织业很发达,我们除了掌握松江外,还应该掌握另外两个地点——杭州和湖州。
明代时候有一句谚语:“买不尽松江市,收不尽魏塘纱。”这句话主要形容松江的布和魏塘的纱特别多。
丝织业在我国历史悠久,西汉时候就有“丝绸之路”。发展到明代,仍然很发达。苏州、杭州的丝织品产量大、质地优。
(2)制瓷业
中国制瓷业历史悠久,到了明朝,制瓷业继续发展,制作技艺更加高超,进入了以青花瓷为主的时期,代表作就是“青花海水行龙纹扁瓶”。景德镇在明朝仍然是全国的制瓷业中心。景德镇瓷器质量好、品种多、产量大,名扬海内外。英文中称中国为CHINA,而CHINA的解释之一就是“瓷器”。可见,制瓷业在中国的影响确实是很大的。
(3)采矿业
明代的采矿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用火药爆破开采矿石,这在当时是采矿技术的一大进步。那时,冶炼金属已经采用焦炭作为燃料。焦炭是用煤干馏而成的固体燃料,质地坚硬,多孔,发热量高,多用于冶炼。并且,使用活塞式风箱,加大风压和风量,提高炉温,所以冶铁的技术和质量都高于以前。著名的冶铁中心有河北遵化、广东佛山等地。
在采矿、冶炼技术提高的同时,铸造工艺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明代永乐年间铸造的华严钟就是一个代表。(教师向学习出示钟的图片)该钟钟体高6.75米,重46.5吨,钟身内外铸有佛经23万多字,是一座闻名世界的大铜钟。它虽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但钟声依旧,它在北京的大钟寺内,向世人展示着我国人民高超的冶铸技术。
在21世纪即将来临的时候,我国人民又成功地铸造出一个世界奇迹——“世纪钟”。它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民的聪明与才智。
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明朝中期以后的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4.空前活跃的商品经济
(1)商品种类繁多
当时投入市场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达200多种。
为什么会出现大量农产品的上市?(因为明政府把农业生产放在首位,农业得到快速发展,粮食有了大量剩余。)
手工业品种多的原因是什么?(明朝手工业发展快,纺织、棉织、制瓷、采矿、冶金等各行业都超过了前代的发展水平。)
(2)城市繁荣
明代商业城市很多,除了北京、南京,繁华的城市有30多座,当时,南京的商业决不亚于北京。尽管南京、北京的商业已经极其繁荣,但是仍然比不上苏州与杭州,当时流行一句谚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见其繁荣程度绝非一般。
(3)集市贸易的发展
这是明朝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课文中提到的苏州吴江的盛泽镇,从明朝初年的一个五六十户人家的小村落,发展成为明朝中后期上万户人家的市镇,就是一例。明代中期以后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刺激了手工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5.“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1)时间和地区——明朝中后期,在苏州、松江等纺织业发达的地区。
(2)表现形式——“机户”和“机工”的出现。
机户拥有大量资金和几台、几十台织机,开设“机房”,雇佣几个、几十个劳动者进行生产。被雇佣者就是“机工”,他们计日向机户领取工资,维持着贫困的生活。这就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
(3)实质
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就是手工工场,“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就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既不同于奴隶制下的人身占有关系,也不同于封建制度下的人身依附关系。比如封建制度下的手工作坊主一般不脱离劳动,有时也带几个学徒和帮工,但学徒和帮工“衣食于主人”,对主人有人身依附关系,学徒没有工资,帮工除衣食外,工资也很少。而手工工场主即“机户”,则是利用手中的资金雇佣“机工”劳动,成为完全靠剥削机工剩余劳动为生的早期资本家。当时,苏州城内有数千“机工”,他们自己没有织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计日受值,自食其力”。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小字文,仔细理解。
(4)地位
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只是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一些地方稀疏出现,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要地位。
总结:
明朝中后期的这种资本主义萌芽,还只是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着。从地域看,只是出现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一带地区;从行业上看,也仅仅限于纺织、制瓷业等少数行业中。在全国范围内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占着主要地位。但这种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却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在经济上进入了衰退时期。它的出现和缓慢发展,对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产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应把握战后资本主义调整的基本内容、特点与对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搞清国家大力干预经济与“人民资本主义”的实质;认清福利国家的实质与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表现
(一)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1.背景:
二战后,发达国家吸取的教训,放弃了的传统,接受,采取了利用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
2.措施:
①实行,建立;
②制定,指导经济发展;
③采取、以及利用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3.特点:在不同的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重点有所不同。
4.影响: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主义生产的,保证了生产的。
但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的弊端。
(二)人民资本主义
1.背景:随着的发展和的扩大,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2.表现:股票不再只为拥有,呈现的趋势。
3.影响:起到了缓和和的作用,反映了的趋向。但企业的决定权仍掌握在手中。
(三)经营者革命
1.背景:企业生产的增加和的日益复杂,要求企业经营者具有很高的才能和知识。
2.表现:退出了经营第一线,而由专门的和从事经营。
3.影响:提高了企业的水平,经营管理人员不断增加并成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1.前提:生产力的提高
2.内容:
①社会福利资金的组成:由、和三部分组成。
②福利种类:主要包括、、和等。
3.特点:
①有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②覆盖面广,受惠多。
4.实质:福利制度是由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
的趋势。
5.作用:保障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缓和了,扩大了。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的工作积极性。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影响
20世纪到年代,发达国家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避免了象1929—1933年那样大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出现。
年,发达国家出现“”现象,被迫调整政策,减少,出售,削减,凯恩斯主义也失去了在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
1.美国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
(1)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注重以解决就业问题来促进生产和消费,并保持财政预算平衡。
(2)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分别提出“新边疆”和“伟大社会”施政纲领,把大规模赤字财政作为经常性政策,以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但这些做法虽然有效,却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赤字、高额国债和严重的通货膨胀。
(3)20世纪70年代,受石油危机等方面的影响,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为医治生产停滞,政府降低利率、放宽信贷,却加剧了通货膨胀;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又被迫提高利率、紧缩银根,人为放慢经济增长的步伐,却又使生产停滞、经济恶化。尼克松、福特和卡特政府交替使用紧缩财政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都只能一时见效
(4)里根上台后,用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用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这一对策终于见效。1982年底,美国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得到了缓解。但是,在上述政策的指导下,里根政府大幅增加了国防开支,造成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并存的局面。
(5)克林顿上台后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其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与美国多年来奉行的赤字政策相反,克林顿政府把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偿还国债作为干预经济的重要目标,通过缩减政府开支、裁减政府雇员、适当增税、鼓励消费等措施,解决了长期困扰美国经济的赤字问题。克林顿政府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新技术、教育、健康保险和环境保护的投资,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很好地解决了失业问题。
(6)美国的新经济: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迎来了新一轮的经济扩张,创下了美国经济发展史上的新记录。经济增长率提高,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则在逐年走低。克林顿政府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增加供应来刺激新需求,再用新需求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取得了成功。美国一批经济学家由此乐观地认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基调已经确定,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联动的关系被打破,美国进入了一个“新经济”时代。
2.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
(1)英国:混合市场经济
(2)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
(3)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
(4)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
例1.(2007广东文科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体现在
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
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D.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解析:题眼:“新变化体现在”考点: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结论:选A
例2.(2007上海历史)1948年7月,某国率先向世人宣布:它已经向国民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这个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解析 二战后,英国工党领袖艾德礼政府最早宣布建立福利国家,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故选A。
例3.(08年山东文综,13)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解析:D.本题考查面对福利国家的消极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的应对措施。
例4.(08重庆卷,37)(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八年,天下旱,百姓流亡。时发四海兵,帝亲征高丽,六军冻馁,死者十八九。十三年,天下大旱。时郡县乡邑,悉遣筑城,发南女,无少长,皆就役。
——《隋书》
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暴涨,漂六百家余家。……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大水泛滥,……诸司供进(进奉的财物),悉令减省。凡所力役,量事停废。遭水之家,赐帛有差。”
……九月,黄河泛滥,……太宗辛白马坂以观之。
——《旧唐书》
材料二 凡有水旱,(清朝统治者)略不可怜恤,坐视其饿莩流离,暴露如莽,……有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
——杨秀清《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十年间,民边迭起,个族人民的起义和暴动达100余次,以广西、广东、湖南三省声势最盛。
——摘编自王文泉《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1933年5月,国会通过了《联邦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1935年8月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改变了过去有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了美国的“福利主义”实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与社会矛盾都演变到极其严重的地步。为了摆脱困境,寻求发展,工党政府采用“福利国家”政策,实施社会改革,可谓顺乎历史潮流的明智选择。
(1)根据材料一,说明灾害发生后隋炀帝,唐太宗对待百姓的态度,(4分)概括唐太宗应对灾害的举措。(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采取上述态度和举措的原因。(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与材料三所反映的史实有何内在联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在哪些方案中提出了改善百姓生活的办法,各举一条相关内容。(6分)
(3)根据材料四,说明美英两国社会福利改革各处于什么发展阶段,(2分)归纳美国社会福利改革的主要措施。(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措施对当时美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2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天下大旱,百姓流离失所,隋炀帝仍然征兵,并亲自帅兵出征高丽(今天的朝鲜),死亡的人数众多。贞观即唐太宗,此时由于洪水,唐太宗发布诏令,进奉的财务减少,受灾的地区赋役都要根据具体情况减少,说明唐太宗重视民间疾苦。这是因为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重视百姓。
(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统治者面对水患时的态度,在面对水患时,清朝统治者对百姓漠不关心,放纵贪官污吏搜刮百姓。材料三说明社会动荡,各地区各民族人民起义反抗清朝统治。第二问需要回答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改善百姓生活的办法,重在回答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在《天朝田亩制度》重提倡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资政新篇》中关于兴办保险事业、医院和慈善机构等都是关注民生的措施。
(3)材料四说明美国1933年,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1935年开始了“福利主义”试验。英国为了摆脱困境,寻求发展,工党政府采用“福利国家”政策,实施社会改革。美国社会的福利改革主要措施在于国会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并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这样的专门机构。改革关注民生,使得民众安定,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国家稳定,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根据材料的核心内容:关注民生,促进民生安全和发展的内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回答要点要结合人民生活来回答,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
答案要点
(1)隋炀帝置百姓于不顾,仍然征发兵役、徭役;唐太宗关心民间疾苦、重视赈灾。减省诸司进奉(戒奢从简);减轻徭役;救济灾民;亲临灾区了解灾情。吸取隋亡教训;具有“存百姓”的思想。
(2)清朝统治者漠视民生,放纵贪官污吏搜刮百姓;这是造成社会动荡不安,各族人民纷起反抗的重要原因之一。《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平均分配土地,或实行圣库制度等;兴办保险事业,或兴办医院和慈善机构等。
(3)美国开始“福利主义”试验;英国实行“福利国家”政策。颁布相关法令;成立专门机构。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国家稳定。
(4)略。
一、单选题
1.二战后发达国家社会福利资金的来源有①个人缴纳②国家补贴③企业缴纳④社会募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映了
A.西方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变革
B.西方各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逐渐消失
D.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不包括
A.实行国有化B.制定指令性经济计划
C.扩大政府开支D.政府直接采购
4.下列关于发达国家对经济干预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西欧国家国有化程度较高②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的政府采购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率最高③国家干预经济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④铁路和电力等行业国有化程度在各国中程度较高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
5.“人民资本主义”的含义是
A.股票分散化B.国有经济的比重日益上升
C.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D.资本家丧失了企业的全部所有权
6.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一整套自我调节的机制,主要表现在①推行较为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②改革社会制度③实行计划经济④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D.①④
7.下列关于发达国家股份制公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股票为少数资本家拥有B.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基本不存在
C.普通职工拥有股票D.股份制公司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8.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滞胀”时期,对“滞胀”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产停止,通货膨胀
B.生产的停止导致了通货膨胀的加剧
c.生产发展缓慢,通货膨胀严重,且两者同时并存
D.通货膨胀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生产的停滞
9.下列关于发达国家对经济干预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西欧国家国有化程度较高②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的政府采购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率最高③国家干预经济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④铁路和电力等行业国有化程度在各国中程度较高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
10.1967年,英国政坛上有人提出这样的口号:让每个英国人都成为股东。该口号的根本目的是
A.缓和社会矛盾B.实行“经营者革命”
C.实行“人民资本主义”D.建设“福利国家”
11.“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8226;弗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弗里德曼理论的提出及被普遍认可的背景不包括:
A.20世纪5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B.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状态
C.美国经济受到来自西欧、日本的挑战
D.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取得了一定效果
12.关于“社会福利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A.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B.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C.加剧了资本家同低收入阶层之间的矛盾
D.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过大,造成财政赤字
13.下列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新变化,叙述正确的是①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②股票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③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④社会福利基金全部由国家进行补贴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14.(美)金德尔伯格写道:黄金时期从1945年或1950年开始,持续了1/4世纪,堪称美国
在经济问题上的显著地位无可挑战的时期之一。下图反映了1950年西方国家经济对比状况。下列有关该状况出现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国本土没有遭到战争的直接破坏B.日本、西欧没有进行社会改革
C.美国政府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D.日本、西欧受战争破坏严重
15.关于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缓解了社会矛盾,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B.发达国家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C.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已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
D.这些国家被称为“福利国家”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1932年美国有3400万人没有任何收入,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8%。千百万人只是因为象畜牲一样生活,才免予死亡。……与之迥然不同的是,1983年美国《霍比斯》杂志记者曾到华盛顿的黑人贫民窟中搞过调查,他们写道:“在那里,差不多每个人都有一部电视,有些还是彩色的。各处都是收音机。年青人拿着手提立体音设备,或是磨光的手提皮包,很多家庭还拥有汽车,虽然大部分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耗油量大的那种款式,在旧车市场是很便宜的,电话的使用也正常。”
——胡连生、杨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材料二根据美国官方的数字,从1973年到1995年中期,美国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36%,而普通职工的实际小时工资却下降了14%。在80年代,所有的收入增额都归于上层的20%的职工,而其中1%占去了增额的64%。如果不以工资计,而以收入计,差距就更大,最上层的1%的人得到增长额的90%。总的趋势是,20%的上层家庭的收入不断上升,而下层20%不断下降,1993年前者是后者的13.4倍,打破了美国的历史纪录。
——资中筠:《20世纪的美国》
材料三1983年美国家庭股票持有情况统计表
超级富户
非常富户
一般富户
其他户
户数比重
0.5%
0.5%
9%
90%
股票比重
46.5%
13.5%
29.3%
10.7%
——胡连生、杨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与1932年相比,1983年美国贫民生活出现了什么变化?
(2)为了解决贫民的生活问题,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3)材料二、三反映了美国社会的什么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
行业
国家
邮政
电站
煤炭工业
铁路运输
航空运输
英国
100
100
100
100
75
加拿大
100
100
私有
75
75
法国
100
100
100
100
75
联邦德国
100
75
50
100
100
日本
100
私有
私有
75
25
美国
100
25
私有
25
私有
回答:
(1)据上表分析哪些行业、哪些国家国有化程度较高?
(2)英、法两国在二战后都推行了国有化浪潮,其理论依据是什么?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3)1979年英国撒切尔夫人上台后提出了哪些经济改革政策?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材料二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特点,不是每个企业经济活动的简单累加,而是政府亲自定调,采取一切手段来协助企业进行高积累。最优先是发展经济。诸如防止公害、提高社会保障等事情只是排在第二位、第三位,因而舆论称之为“GDP第一主义”的政治,即一切为了GDP。
--------[日]林直道:《现代日本经济》
(4)在日本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谁?它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5)日本的这一经济模式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ABBCADACCA11-15.CCCBA
二、非选择题:
16.
(1)从1932年的一无所有,仅仅维持生存,到1983年的生活条件大为改善。
(2)制定工业复兴法,保障工人的基本权益;兴办公共工程,解决就业问题;运用社会保障
和社会福利政策,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等。
(3)贫富分化加剧问题。
主要原因:美国中上层家庭的其他收入增加,如股票收益等;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尤其是知识经济出现,拥有较高知识和技术的人才收入增加,普通职工收入相对下降;由于财政不堪重负,政府减少公共开支,缩小福利规模。
17.
(1)邮政、铁路、航空运输和电力这些行业的国有化程度高;英、法、联邦德国、加拿大等国国有化的程度高。
(2)凯恩斯主义,促进了这些国家经济的复兴、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3)国有企业私有化,采用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控经济,削减社会福利以减少财政赤字。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率下降,财政由亏转盈。
(4)政府。实施产业政策,促使资源流向有发展前途的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制定经济计划,引导企业决策和行为。采用财政和金融政策调控经济。
(5)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第3课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一、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1、战后美国经济发展
(1)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经济发展“黄金时期”;
项目
基本概况
发展特点
经济稳定发展,成为战后“黄金时期”;
发展原因
①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大量输出资本,赚取高额利润;
②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产业;
③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
主要表现
①经济发展稳定,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一半以上商品是美国生产;
③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比战后初期增加一倍多;
(2)70年代初至1975年:经济衰退时期;
项目
基本概况
发展特点
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
主要
原因
①1973年经济危机;
直接原因
中东国家提高石油价格;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决定;
主要特点
是战后最严重的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②争霸斗争和侵越战争的影响;
③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发展和商品的竞争;
④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决定;
主要表现
①经济发展速度日益减慢,出现经济衰退;
②美国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③美国由世界最大债权国变为最大债务国;
④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解体;
⑤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3)1975年至70年代末:经济“滞胀时期”;
项目
基本概况
发展
特点
①经济没有得到恢复,进入“滞胀”阶段;
②最显著特点是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存;
根源
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无法解决;
认识
说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调节作用减弱。※归纳总结: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含义: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2)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3)历程:
①产生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②初步创立:美国罗斯福新政;
③广泛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4)形式:
①国家直接掌握资本建立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
②国家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相结合;
③国家通过财政税收等到政策对私人资本企业进行管理和调节;
(5)作用
①突破了私人资本的局限,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②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③加剧矛盾的发展,最终加深资本主义经济的停滞趋。(4)20世纪80年代:经济恢复时期;
项目
基本概况
发展特点
经济开始复苏,但财政赤字急剧上升;
主要
原因
①政府降低税率,减少政府财政支出;
②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
主要表现
①美国经济出现持续增长;
②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显著降低;
③政府财政赤字急剧上升,成为美国经济的沉重负担;
(5)20世纪90年代:经济繁荣时期;
项目
基本概况
发展特点
美国经济增长加快,呈现繁荣景象;
主要
原因
①政府大刀阔斧的改革;
②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技术;
主要表现
①经济增长加快,通货膨胀率下降;
②就业率上升,财政赤字逐年递减,甚至出现盈余;
③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成为经济的主导产业;
2、战后西欧的复兴发展
(1)西欧经济的发展:
项目
基本概况
共同原因
①实行社会改革,调整政策,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
②密切同美国的联系,充分利用美国援助;
③充分利用新科技革命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根本原因)
主要表现
①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工业生产大体恢复到战前水平;
②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迅速、国力上升,生活水平提高,呈现繁荣景象;
③联邦德国发展最迅速,成为西欧最强的经济大国;
(2)联邦德国的崛起:
项目
基本概况
崛起
之因
①推行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主义,社会形势稳定;
②实行非军事化,集中财力物力,全力投入经济建设;
③美国大力扶持:保留德国雄厚的工业基础,马歇尔计划提供大量经济援助;
④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强调市场规律的作用;
⑤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⑥人民具有较高的劳动素质和辛勤劳动;
主要
表现
①20世纪50年代,经济发展进入繁荣时期;
创造了经济起飞的“经济奇迹”;
②20世纪60年代初,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3)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项目
基本概况
背
景
①苏联威胁和美国经济渗透,要求加快密切合作,加快发展步伐;
②经济发展中,西欧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进程;
目的
直接
目的
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根本目的
从根本上保证自身安全,提高西欧的国际地位;
成立
①1951年,欧洲煤钢联营;
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②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
③1958年,欧洲原子能联营;
国家
初期成员国有: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
认识
①性质是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和国家政权协调建立的国家间的经济联盟;
②反映西欧国家的联合首先是从经济领域开始;
③实质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
作用
①扩展了内部商品、劳务和资本市场,加强了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的竞争力;
②欧共体力量的增强,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③70年代以来,欧共体和日本不断冲击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3、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
(1)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美国的大力扶植:
根本原因:美苏冷战加剧;
直接原因:中国大陆形势的变化——美国扶蒋反共失败;
直接目的:把日本变为反苏反华的前沿堡垒;
突出表现:1951年,美国操纵签订偏袒日本的对日和约,结束了对日本的占领;
③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
④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促进商品的出口;
⑤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生产率,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
⑥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⑦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美军大量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发展;※归纳总结:
日本和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相同点。
①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集中全力进行经济建设;
②美国的扶植;
③利用高新科技成就,发展新兴产业;
④发展外向型经济;
⑤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科技人才;
⑥加强经济的宏观调控;(2)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表现:
①1955年后,日本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②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③80年代,日本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经济稳步发展;
④1987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3)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
①经济实力的增强,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②70年代中期以后,军费逐年增加,成为美国重要的战略伙伴;
③90年代以来,在“国际合作”的名义下,向海外派遣军队;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矛盾和与问题
1、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形势:
(1)总体形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
(2)主要原因:
①汲取历史教训,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②改善人民的生活现状;
2、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矛盾和问题
基本概况
阶级矛盾
依然存在
原因
贫富差距不断拉大,阶级不满情绪不断增长;
表现
麦卡锡
主义在
美国盛行;
时间
20世纪50年代“冷战”时期;
代表
参议员麦卡锡;
概况
掀起反共浪潮,焚毁进步书籍;
社会危机
加深
①种族歧视五六十年代,马丁·路德·金领导争取平等权利的
难以消除;黑人民权运动;
②毒品泛滥,贫富悬殊,邪教盛行,社会暴力愈演愈烈;
③极右势力沉渣
泛起;
德国
80年代以后,新纳粹分子活跃;
日本
开脱战争罪行,企图重温军国主义旧梦;
④恐怖主义的威胁;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6903.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