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教案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以长江流域为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的优势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掌握长江流域不同河段开发重点既不同河段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文资料分析案例,初步认识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树立因地制宜、促进区域课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整治,初步掌握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自学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综合分析了长江流域的优势与不足,最终的目的就是科学合理的对其进行开发。要发挥长江流域的优势,并对限制发展的因素及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整治。

[板书]: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自学活动]:阅读教材,思考:上游地区开发的重点是什么?怎么开发的?产深了哪些效益?

[学生阅读、分析]:

[师生共同总结]:上游地区

长江上游地区地势悬殊,河流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水能资源的开发始上游地区发展的重点,是我国实行西电动送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峡工程,坝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西陵峡三斗坪,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以及养殖和供水等综合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调节洪峰,拦蓄洪水,对中下游的洪水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建成后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可向华中、华东地区供电,缓解这些地区的电力紧张状况。

加深、加宽上游航道,是水流趋缓,改善长江的航运条件,促进东西部的物资流通。

在中下游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南水北调中线以及库区水产养殖、旅游等方面也会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

[设问诱思]: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实施十几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措施有没有负面影响?

[学生活动]:教材“三峡工程建设于生态环境保护”讨论:三峡工程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哪些影响?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经过专家的长期研究和论证,建设三峡工程队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在总体上已经基本清楚,总的来说有利有弊:

正面影响:1、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的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有利于中下游地区血吸虫病的纺织。

3、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

4、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m.JAb88.COm

5、调节局地气候。

6、减轻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

负面影响:1、水库蓄水淹没土地、耕地和部分文物古迹。

2、移民开发及城市迁建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污染问题。

3、水库可能诱发地震,使库岸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增加。

4、库区和库尾泥沙淤积加重。

5、三峡地区的自然景观受到一定的影响。

6、对水生生物和珍惜物种的生存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7水库蓄水可能引起文冲孽生,给人类健康带来影响。

[自学活动]:阅读教材82页,思考:

1、长江上游地区存在哪些问题?

2、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3、应该采取何种措施进行解决?

[学生阅读、分析]:

[师生共同总结]:

生态环境问题

成因

危害

措施

坍塌、滑坡、

泥石流

地形复杂、坡度大

破坏了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导致长江中下游泥沙预计,河床抬高,洪水威胁加大

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的经营与开发

水土流失

自然灾害频繁

人类对植被的破坏

[学生阅读]:知识窗“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

[阅读要求]: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及产生原因

[教师总结承转]: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质和水量,因此必须保护好它的生态环境。那么中游地区的开发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板书]:中游地区

[自学活动]:自学教材,阅读分析长江流域中游地区发展农业和工业的有利条件?

[学生阅读、分析、回答]:略

[承转]:长江洪涝灾害造成的危害如此巨大,其原因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学生阅读分析]:

[师生共同总结]:长江洪灾多发的原因

1.自然原因:中游地区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预计,排水不畅,而且降水多集中在春夏两季,洪水使平原湖区积水而无法排入长江。

2.人为因素:过渡砍伐林木,陡坡开荒

治理措施:

1.严禁沿湖围垦,退耕还湖,疏浚湖泊,增加湖泊对洪水的调蓄能力

2.搞好分洪工程,继续加强和完善荆江分洪工程

3.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防护林,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并修建水利工程,发挥水利枢纽的拦洪治沙功能

[承转]:长江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河湖密布,气候温暖湿润,人口密集,工农业发展水平非常高,原因是什么呢?

[板书]:下游地区

1.工农业发展水平高的原因

农业发展水平高的原因:以平原为主,河湖密布,气候温暖湿润,人口密集,历史悠久,利于农业发展。

工业发展水平高的原因:地理位置优越、水运便利、工业基础好、农业发达、市场广阔

2.环境问题、原因及措施

水体和大气的质量普遍下降

3.措施:

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逐步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以金融、信息、房地产、旅游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

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各种环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等途径,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

课堂小结:

精选阅读

高二地理流域综合开发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A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的优势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掌握长江流域不同河段开发重点既不同河段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文资料分析案例,初步认识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树立因地制宜、促进区域课持续发展的观念。

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通过分析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整治,初步掌握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课时
{自学导引}:阅读完成内容。
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1)地形:多种多样,、、、平原、盆地均有分布
(2)气候:长江流域多数地区属气候,温和湿润,但年降水量差异大,自向递减
(3)水量:长江水量居我国首位,年入海水量占我国河川径流量的37%。中下游河网稠密,湖泊密布
(4)流域:长江干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流域面积180多平方千米,居全国首位
2、自然资源
长江流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有五大资源。
(1)资源:长江径流量全国最大,是南水北调的物质基础
(2)(2)资源:矿种,矿产储量
(3)资源:本区的水能资源占到全国所开发水能总数的40%,其中80%在上游。其水能丰富的原因是①流经我国地势的三大阶梯,落差。②水量。
(4)资源:我国的森林主要分布在、和三大林区,
其中西南和东南两大林区有很大面积分布在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木材蓄积量的1/3。
(5)资源
二、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概况
1、经济
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三大工业带中的沿长江工业带就分布在长江流域。
2、经济发展
中下游沿江两岸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以为中心的经济区,以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以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而其他地区经济发展则相对落后。
3、社会经济特征
工农业,人口众多、城市密布、矿产资源、水力资源和农副产品丰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由沿海深入内陆,综合性强,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基地。
4、主要工业基地
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攀枝花、成渝工业基地(成都、重庆)、贵阳有色冶金工业基地(贵阳)、鄂西工业基地(襄樊)、湘中工业基地(长沙)、武汉工业基地(武汉)、沪宁杭工业基地(上海、南京、杭州)
5、主要农业基地
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江淮地区
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1、上游地区
(1)开发的重点
_______________的开发是上游地区发展的重点,是我国实行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长江三峡工程
①坝址:位于省市境内的西陵峡
②三峡工程建设的效益
正面效益:具有、、以及和等综合效益。
负面影响:问题、问题、问题
(3)上游地区存在问题及整治措施
①问题:主要是问题,包括崩塌、、泥石流、
②措施:
a.加强和的建设;
b.实行封山、、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的经营与开发,保护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
阅读知识窗,了解三江源地区,归纳:
“三江源”地区是指、、的发源地
2、中游地区
(1)、资源优势及开发重点
平原广阔、土壤肥沃——基地
矿产资源丰富——基地
(2)、中游地区的洪水及整治
长江中游最大的问题是,防治,整治是中游地区的重要任务。
造成洪灾的原因是:
①自然原因
a.地势,水流,泥沙淤积,排水;
b.降水多集中在两季,洪水使平原湖区积水而无法排入长江。
C.大部分为湿润区,流域广,支流,干流汛期,水量
②人为原因
a.过度,,地表植被,水土流失;
b.围造,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调节洪峰的功能。
治理措施:
a.严禁沿湖围垦,退还,湖泊,湖泊对洪水的调蓄容量;
b.搞好工程.继续加强和完善荆江分洪工程;
c.以为中心,营造,综合和山区;
d.修建,发挥水利枢纽的拦洪治沙功能。
3、下游地区
(1)长江下游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
①自然条件:
气候;广阔;密集;肥沃,自然条件
②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丰富;广阔,开发历史,农业经验丰富
(2)长江下游地区发展工业的条件:
①有利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便利,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经济实力,技术,协作条件
②不利条件:缺乏,尤其是能源不足。
(3)下游地区存在的问题及整治:
①问题:长江下游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和的质量普遍下降。特别是以为代表的水污染相当严重。是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任务。
②治理措施
a.调整并优化,促进技术与,逐步淘汰或改造,大力发展产业以及产业
b.加强保护,通过推广各种环保技术,加大等途径,对
加以控制
{练习}1:长江上游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是()
A.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B.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江淮平原D.珠江三角洲、黄土高原
2:关于长江流域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上游水能资源、森林资源和物种资源丰富
B.长江中游干支流流经平原地带,水能很少
C.长江中游矿产、能源资源缺乏
D.长江中下游地区煤炭资源丰富
3:长江上游多地质灾害的原因主要有()
A.地形复杂、坡度大B.气候干旱,植被稀少
C.人类不合理开发,破坏了植被D.寒潮、台风影响大
4:长江中下游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有()
A.地势低平,气候温暖湿润B.工农业基础好,交通便利
C.石油资源丰富,水源充足D.能源短缺,劳动力价格低廉
{反馈}:请把不清楚、不明白得写在这里----------------------------------------------------------------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B
探究导学:人类文明发源于什么地方?()
流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怎么对它进行开发呢?
1:水资源、水能资源、水利资源的区别?

2: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

3: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工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4:读图4-1-14长江荆江段,荆江段是防洪的重点河段的原因是什么?治理措施?

5:长江水系的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有何影响

课堂小结:
长江上游开发的重点是,整治的重点是
长江中游开发的重点是,整治的重点是
长江下游开发的重点是,整治的重点是
学习自评:
1.长江、黄河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是()
A.青海、西藏B.青海、甘肃C.青海、四川D.四川、云南
2.我国每年春末夏初出现“梅雨”的地区是()
A.海河流域B.黄河流域C.江淮流域D.珠江流域
3.某城市1月平均气温2.8℃,7月平均气温29℃,年平均降水量为1260mm。则该城市可能是()
A.北京B.武汉C.哈尔滨D.广州
4.从“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考虑,在我国下列几组地区中,反映前者应合理利用土地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后者应退耕还牧,维护生态平衡的一组是()
A.塔里木盆地与云贵高原B.三江平原与江汉平原
C.东南丘陵与华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鄂尔多斯高原
5.分别位于长江干流上、中、下游,且至少有两条铁路交会的重要港口是()
A.宜昌、武汉、上海B.重庆、九江、上海
C.宜昌、九江、南京D.重庆、武汉、上海
6.长江中游最主要的矿产资源是()
A.石油B.天然气C.煤炭D.有色金属
7.长江下游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C.土壤盐碱化D.水体和大气污染
8.关于长江已南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有储量丰富的矿物性能源B.主要灾害性天气与亚洲高压的控制有关
C.是低山丘陵广泛分布的地区D.土质疏松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9.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在航运上的突出意义表现在()
①使川江河道加宽、加深,增加了航运能力②淹没险滩,使水流趋缓,提高了航运的安全性③可从根本上改变整个长江河段的航运条件④上游能增加运输吨位,降低运输成本,真正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0.长江三峡水电站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
①缓解华中、华北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②产生的电能可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③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可大量减少火力发电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水和废渣④可防御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1.读20世纪50年代一90年代长江流域某些地理要素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
流域水土
流失面积
森林覆盖率主要湖泊
蓄水容积
湖泊面积

50年代
36.38万平方千米
(1957年)22%
(1957年)洞庭湖
293亿立方米洞庭湖
4300平方千米

90年代
79.94万平方千米
(1986年)10%
洞庭湖
174亿立方米洞庭湖
2600平方千米

(1)长江流域是我国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最为集中的地区,其商品粮食、棉花和油料作物基地分别有哪些?
(2)试从自然条件分析长江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商品性作物基地有哪些有利条件?

(3)190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亿元。人们发现1998年长江
洪水最大流量比1954年多1万多立方米每秒,水位创历史最高,结合材料分析形成这
一现象的人为原因。

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C
读下列表格回答1—8题。
1.甲乙丙三个地区依次是()
A.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南部沿海B.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
C.南部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D.南部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
2.根据表格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河主要雨水补给,5月份降雨量相对减少B.丙河至少存在三种河水补给形式
C.乙河的5月份径流量减少,主要是河床大量渗漏造成的
D.乙河和丙河3-4月份径流较多,其原因都是季节性积雪融水形成的春汛现象
3.当乙河处干枯水期时,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开普敦地区锋面气旋活动频繁B.中南半岛盛行西南季风
C.密西西比河水量丰沛D.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4.长江中上游和黄河中上游的共同特征为()
A.含沙量大B.流量大C.水能资源丰富D.有结冰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湄公河流域的共同开发和经济合作成为国际生活会关注的新热点。据此材料回答9--12题。
5.湄公河在中国境内被称为()A.澜沧江B.怒江C.红水河D.雅鲁藏布江
6.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共穿越国家()A.8个B.7个C.6个D.5个
7.合作开发湄公河流域过程中,将会遇到的最大障碍是()
A.生态恶化B.资金短缺C.利益主权D.边界问题
8.对开发湄公河流域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①推动我国的西部大开发②带动新疆和中亚地区的发展③促进该流域的旅游业发展④加强中国同东盟的经济合作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④D.①③④
9.读长江干流剖面和长江流量复合统计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自源头到宜宾这一河段落差大,从地势阶梯上看是位于__________。(2)长江干流流量在___________________附近增长很快,是因为_______
(3)长江中下游容易发生水灾,该图显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
(4)武汉至入海口航运量最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地理教案:《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教案:《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学习目标

1.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记忆其丰富的自然资源。(难点)

2.了解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概况,知道上、中、下游经济区的经济中心。(重点)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1) 地貌:类型 。

(2) 气候:多数地区为 ,温和湿润,年降水量从 向 递减。

(3) 水量:水量丰富,居我国第 位。

(4) 流域:长江干流横贯 ,支流呈 状辐射。

[合作探究1]长江发源地在哪?上、中、下游界限在哪?最后注入了什么地方?

[合作探究2]长江干流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流经了哪些地形区?流经了哪些省区?

【经典范例】例题1 下列各项不能说明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的是( )

A.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 B.长江年径流量占我国年径流量的37%

C.长江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千米,居我国各河之首

D.长江流域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分析: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长度、二是水量、三是流域面积,三方面均居我国各河之首。

2.自然资源

(1) 水资源:居全国第 位。

(2) 水能资源:蕴藏量2.7亿千瓦,占全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总量40%。80%集中在 。

(3) 矿产资源:矿产储量占全国50%以上的有30种。

(4) 森林资源:是我国第二大林区。

(5) 旅游资源

[合作探究3]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有何区别?水能资源有什么优点?

[合作探究4]长江流域上、中、下游都有哪些资源优势?

【经典范例】例题2 长江流域能源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长江源头的是( )

A.太阳能 B.水能 C.石油 D.煤

分析:长江流域能源资源丰富,长江源头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能资源丰富;

上游横断山区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四川盆地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贵州六盘水地区

素有“西南煤矿海”之称。

二、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

1. 长江流域经济分布

(1)长江上游地区:形成了以 为中心的电力、钢铁等工业基地; 土壤肥沃,素有“天府之国”美称。

(2)长江中游地区:形成了以 为中心的重工业基地。 平原土壤肥沃,水热充足,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3)长江三角洲地区:以 为中心,形成了以加工工业为主体的强大工业体系。

2.航运条件优:干流 ,支流 。通过京杭运河联系了 、 、淮河、钱塘江水系。

[合作探究5]长江流域主要农作物有哪些?这些农业分布在哪些平原?长江流域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合作探究6]上海,武汉,重庆三地都有钢铁工业部门,它们发展的主导因素有何差异?

[合作探究7]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工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经典范例】例题3上海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双选) ( )

A.资源丰富 B.劳动力资源丰富 C.能源丰富 D.经济腹地广阔

分析:上海地处长江的入海处,东临东海,交通十分便捷。同时上海地处我国沿海、沿江两大经济发达地带的交叉点,具有广阔的经济腹地。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农副产品丰富,人口稠密,是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影响和制约上海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缺乏资源和能源。

启发:学会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区位因素。

【课堂反馈】

一、选择题

1.有关长江流域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B.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C.大多数属于高寒气候 D.大多数地区雨热同期

2.有关长江流域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上游水能资源、森林资源和物种资源丰富B.长江中游干支流流经平原地区,水能很少

C.长江中游矿产、能源资源缺乏 D.长江中下游地区煤炭资源丰富

3.长三角城市群把15座中心城市、55座中等城市、1446个小城镇全部纳入自己的“怀抱”,城市的这种集聚效应有利于( )

①充分利用基础设施 ②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 ③获得规模效应,实现共同繁荣 ④ 改善城市环境 ⑤缓减内城衰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4.目前,在国内生产总值中,长三角15个城市第一、二、三产业的比值达到5.9:51.8:42.3这

个比值说明( )

A.长三角城市群可以脱离第一产业的支持 B.长三角城市化水平较高,且发展稳定

C.三种产业比例失调,产业发展不合理 D.当地农村人口已全部转化为城镇人口

5.长江中下游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有()

A.地势低平,气候温暖湿润 B.工农业基础好,交通便利

C.石油资源丰富,水源充足 D.能源短缺,劳动力价格低廉

【课后作业】

二、综合题

6. 阅读课本“长江流域”图,完成下列填图要求:

(1)将下列代表地形的数码填人图中相应位置。

①青藏高原 ②四川盆地 ③东南丘陵④长江中下游平原

(2)将岷江、乌江、嘉陵江、汉江、洞庭湖、鄱阳湖等河流和湖泊填到下图中。

(3)以湖北的 和江西的 将长江分为上、中、下游,请在图中标出这两地。

7.下图是长江流城局部地区主要工业城市和铁路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所表示的城市中,

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城市名称

是 ,位于西部经济地带的城名称自西向东依次是 、 。

(2)c城市是全国重要的商业中心。该城市有利于商品流通的交通条件具体表现为:

① 。

② 。

③ 。

(3)从下列四个方面简述图中108°E以西地区的发展宜采取的重大举措。

①资源: 。

②农业: 。

③基础设施: 。

④生态环境: 。

选修延伸

长江流域的旅游资源

长江流域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现已形成的旅游区可划分为“一线七区”。即:长江干流旅游线、长江三角洲旅游区、皖南名山风景区、赣北赣西旅游区、鄂西北陕南旅游区、湘西湘北旅游区、重庆四川旅游区、滇北黔北旅游区。

长江干流沿途不少城镇都分布有许多风景点。如重庆的缙云山、南北温泉,荆州古城,赤壁,武汉的黄鹤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江西彭泽的小孤山,鄱阳湖口的石钟山,江苏镇江“三山”,南通的狼山等。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城市都是具有多项旅游资源的风景区,长江三峡更是长江干流旅游线中山水风光最佳的旅游区,瞿塘峡雄壮、险峻,巫峡幽深秀丽,西陵峡滩多水急,更有“高峡出平湖”的三峡景观。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案


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学习任务分析】
1、本节第一部分“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热传导过程和能量转化、转移的是有一定方向的”,让学生知道热力学第二定律,接着引入热机效率问题,在这部分教学中,应使学生体会科学家不畏艰辛的探索精神,结合实例理解为什么热机具有效率,怎样提高热机效率。体会物理学与技术发展的互动关系。
2、第二部分“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要让学生了解能源对人类文明的意义和有能源带来的环境问题,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让学生认识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材料,提出自己的见解。思考怎样探索和使用未来的理想能源
3、通过本节的学习,第一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我国发展能源的方针和对策。第二要求学生要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学习者分析】
1、学校处于市区中心,大部分学生家庭情况优越,对于能源的地认识不足,特别是对如何节约能源以及能源对环境的危害认识不够深刻。
2、长期以来,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以人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3、本节课为物理规律与实际生活的结合课程,重点为物理规律与实际问题的辩证关系,课堂教学要大量引用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比如地里,历史等,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4、探究式教学重视的是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论,探究过程是产生创造思维的温床,过于重视结果可能会导致丧失探究热情,扼杀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常规能源,什么是新型能源
(2)知道能量转化的效率
(3)知道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以及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实现
(4)通过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认识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5)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认识能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事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大量的能源消耗带来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2)提高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1)能量转化的效率及方向性
(2)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难点: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教学资源】
实物投影、幻灯片,多媒体教学设备,影片
【设计思想】
本节课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思考,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让学生设计,营造一个“安全”的教学环境,广开言路,让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引导共振。总体教学布局如下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点评
(一)新课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我们知道能量不会“无中生有”地产生,那么汽车行驶所需要的能量是从何而来?有多少有用?又流向何方呢?

答:来自汽缸内汽油燃烧所释放的能量
自然地提出问题并可复习能的转化和转移
(二)深入研究
一.研究能量的转化效率
1.轿车的能量流向
应到学生读汽车流向图(幻灯片)
通过计算回答问题
[问题1]:轿车行驶时,做有用功的能量占燃料能量的比例是多少?
[问题2]:排气管和散热片中散失的能量占多大比例?
总结:研究机器的实际能量利用率,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2.能量的转化效率
(为了衡量机器能将多少输入能量转化为有用的能量,提出了“能量转化效率”),它是转化为有用功的能量跟输入能量的比值
有用的能量
能量的转化效率=——————
输入的能量

二.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
1.实验演示,观察现象
(1)逐渐降低的秋千
(2)手融化冰块
提出问题
(1)秋千慢慢降低说明什么?
(2)冰能自动融化吗?这说明什么?
(3)秋千降低后能自动恢复原状吗?
(4)要实现以上现象应该如何办?

总结:与热现象有关的能量转化过程是具有方向性的,或者说,能量转化和转移的不可逆性

2.案例分析:第二类永动机的不可能性

三.能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使学生了解常规能源、新型能源。同时使学生明确社会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以及能源的消耗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课前布置)
我国能源分布情况,能源现状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所带来的问题是什么?

能源使用应注意什么?

加强环保教育,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学生计算

分析可知,燃料的能量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处处被分流克扣,真正用于做有用功的能量竟然不到输入能量的13%

讨论回答课本问题:
1.图4—20所示,轿车的能量转化效率
2.打桩机的案例分析计算
3.通过课后查资料和观察,分析讨论人对食物的能量转化效率
4.提高机器设备的能量转化效率有什么经济和社会意义

学生观察讨论回答问题
(1)热能够自动地从高温的手向冰块传输
(2)热不能从低温物体自发地向高温物体传输
(3)要实现能量转化沿反方向进行,则必须做功

阅读课本,举例说明自然界能量转化过程的方向性
如;冰箱制冷、瀑布中水的机械能转化、喷出的香槟酒、松弛后的发条等
学生交流:自然现象的变化也具有类似的不可逆性,例如沙漠化的土地不会自发地再变为绿洲。因此人类不仅要珍惜能源和资源,还要自觉地保护自然

学生回答:
能源种类:煤、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风能
我国能源特点:总量丰富、人物贫乏;分布不均,耗能量大;污染严重、效率低下

检查调查结果:(学生课调查情况)
石油可开采的只有135亿吨,已探明60亿吨,已开采36亿吨,资源余地不大
天燃气可开采9万亿方,已探明2亿方,但分布在边远地区,开发不大,只开采5000亿方

煤可开采1153亿吨,开采情况不乐观
水电资源开发不足(总量居世界第一)
核电发展缓慢
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氢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分数,规模小
电荒、油荒、煤荒等等

学生讨论举例
环境污染
①温室效应(影片片断《后天》)
②酸雨
③氮氧化物破坏臭氧层
④铅化合物污染
⑤厄尔尼诺

学生活动
如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以分组的形式,各组分别发言)
总结:
1、节约利用能源水,电(要求学生从我做起)
2、发展技术,提高能源的转化效率和防止各种废弃物的污染
3、开发利用新能源
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讨论
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和推广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开发使用新能源,减少对矿产能源的使用。
注重对各种节能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

拓宽思路和视野,形成学以致用的观念

使学生认识我过的能源现状,对我国能源的浪费和来源有焦虑感

学生认识到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的危害

使学生认识到能源开发和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培养科学的发展观

(三)思考题
(1)阅读课文的信息窗思考讨论
(2)课后的讨论与交流
讨论后,学生交流发言
引导学生参与对实际问题分析,以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布置作业
课本“作业”
【教学媒体的运用】
1、多媒体设备:
播放影片资料,给学生直观的印象,使其对能量的转移有一个直观地认识对能源危机给世界格局带来的影响,和对世界环境的危害有更为直观地认识和深刻的体会。
2、幻灯片设备:
使学生有大量的图片资料里面更为深刻的体会出能源对于人类生存的意思,能够深刻认识到能源对于人类带来的影响,使他们认识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和方法,在自己的生活中,由自己做起,保护环境,节约使用。不浪费。
【形成性评价】
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能够举例说明,能够理解并应用热力学定律分析解决问题;能够举例说明现在社会使用的能源的种类,能够大致说明能源危机的内容,能够对环境污染有明确的定义和深刻的理解,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意义,能由自己做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教学后记】
1、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时代在变,观念在变,学生的思维在变,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因学生的变化而变化,是其应该具有的特征。
2、教育是事业,教育是创新,教育是艺术。
3、探究式教学是物理规律教学的最好的教学模式,但它不是物理教学的唯一模式,只有在实践中证明采用探究式教学最能体现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理念的地方采用才是最合理的选择。
4、教学围绕问题展开,但不是教师提出一个漫无边际的问题,学生无尽的思考并随意回答所构成的“菜场式”课堂,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学生的参与,主要要呈现探究的要素,体现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5、对不同的学生,设问要做到“起点定方向,落点定区域”。
6、在课堂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堂上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课后要查阅资料,请教别人,明确认识后,告诉学生,教师也要保持学习的习惯

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复习: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复习: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36讲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

探究点一流域和水系的差异

1.又称供水区,指供给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区的总称。一般指地面的集水区。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称为分水岭。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或分水界。

流域既是一个自然区域,又是一个经济区域,区域内自然因素之间、自然因素与经济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由此构成了流域的整体性。

2.指河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的庞大系统,又称河系。它汇集全流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最终注入海洋、湖泊或消失在荒漠中。河流水系由干流和一系列支流组成,一般将流入干流的支流,叫做一级支流,流入一级支流的叫二级支流,依次类推。

例1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图12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13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14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A支流的水文特征。

(2)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

(3)指出图13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

(4)如果在该地区选址建水库,你认为除上述方面的资料外,还需要收集哪方面的必要资料?

命题意图:该题以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土地利用状况图、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为基本信息,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开发利用方向、修建水库等问题,考查土地利用不合理对环境的影响,考查学生用简短的文字语言,准确描述或说明所涉及的相关事物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发展过程、基本观点的能力。

解析:由图12可获取以下信息:①该等高线图的等高距为100米。河流A流经地区等高线密集,源头海拔接近550米,从源头到与100米等高线相交的地方海拔差了近450米,再根据比例尺可算出两点实地距离大约差了5千米。因此A河上游落差大,水流急;②B河上游流经山区,水流急,而且还有瀑布。C河流经地区海拔在100米以下,地势平坦,水流缓慢,与湖泊相通,水源充足。比较图12和图13可获取以下信息:10年后该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是:人为破坏严重,湖泊面积大大减少,许多地区被开辟为耕地、果园,有的地方甚至还出现了裸岩,到处都充满着人类改造的痕迹。由图14可获取以下信息:由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知,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降水多,因此汛期在夏季。由于河流两岸人类对该地区植被破坏严重,当汛期来临时,河流水量大增,水流急,会加剧水土流失现象,使河流的含沙量大增。第⑴题: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支流的水文特征是: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第⑵题:根据以上分析可知,B支流可开发水能,发展旅游;C支流可发展航运。第⑶题:由图13提供的信息及以上分析可知,该地区土利用不合理的现象主要有坡地开垦和围湖造田;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的环境影响是湖泊淤积,湖面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功能减弱,加大下游洪灾威胁。第⑷题:选址建水库时,还需要收集地质资料、河流水文资料、社会经济资料等方面的必要资料。

答案:(1)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

(2)B支流:开发水能;发展旅游。C支流:发展航运。

(3)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坡地开垦;围湖造田;对湖泊及其下游的环境影响:湖泊淤积,湖面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功能减弱,加大下游洪灾威胁。

(4)地质资料;河流水文资料;社会经济资料。

探究点二长江流域不同区域的开发条件、存在问题与整治措施

上游中游下游

开发条件水能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发展重点。①水能开发条件:长江上游水量大,落差大,水流急,水能集中,尤其是自源头至宜宾段最为富集。②生态环境条件:该区生态环境较脆弱;我国众多大河的水源地;近年由于自然与人为原因,出现了草原退化、水土流失严重、冰川退缩、河流断流、珍稀动植物减少等现象。平原面积广大,主要有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土地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肉类和水产品生产基地。矿产资源丰富,如大冶的铁矿、铜矿、大余的钨矿、水口山的铅锌矿、冷水江的锑矿等,且在资源基础上形成了以冶金、机械、建材等为主的工业体系,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平原为主,河湖密布,气候温暖湿润,人口稠密,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农业基础好,是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存在问题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长江中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洪水威胁加大;水能开发程度低。

洪水是最大问题。原因:①自然因素:中游地区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排水不畅;降水多集中在春夏两季。②人为原因: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围湖造田、泥沙入江,湖泊萎缩、河床抬高,调蓄能力下降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体和大气的质量普遍下降,以太湖为代表的水污染相当严重。

整治措施①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如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带。②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的经营与开发、保护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③建设三峡工程。①退耕还湖,疏浚湖泊;②搞好分洪工程,加强和搞好荆江分洪工程;③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的防护林,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④修建水利工程,发挥水利工程的拦洪治沙功能。重要任务是综合治理环境污染。①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②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各种环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等途径,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

例2读下图,完成有关问题:

(1)三峡电站的社会经济区位优势是:位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地带和地带的结合部位,电力市场广阔。

(2)从图上信息来看,三峡工程首要的功能是。

(3)长江荆江段的主要水文特征是,应如何抓好荆江段防洪的工程工作?

(4)图中箭头A是我国正在实施的“”工程的一部分,它对长江三角洲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可何积极意义?

(5)政府在实施这三峡工程过程中应如何履行其职责?

(6)图中B区域是平原,该区域河段存在的主要自然灾害是,该区域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命题意图:本题以长江、黄河的开发与治理为切口,着力于考查考生的空间位置的判读能力和现实问题的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对图示信息的提取和分析应用。

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看出三峡工程位于湖北(中部地带)与重庆(西部地带)交界处;第(2)题图中信息显示,三峡工程可控制广大的流域,下游是洪灾严重的荆江段,提示考生其首功能是防洪,而非发电;第(3)题答所需的要点,在图中均有感较明显的显示:河道弯曲,防洪大堤、分洪区、水库等;第(4)、(5)题,则要求考生关注现实问题,注重知识的综合分析;第(6)题如能判断出河套平原,则从河流分布特点:温带河流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易出现凌汛灾害;河套平原地处半干旱区,农业生产需大量引水灌溉,大水漫灌可能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过度引水可能引发下游断流。

答案:(1)中部西部(2)防洪(3)河道弯曲,泥沙淤积,水流不畅通修建水库(三峡、葛洲坝等);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分洪区等到(4)西电东送解决能源不足问题,促进经济发展;改善能源结构,用水电取代煤、油等能源,可减轻城市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环境质量(5)统筹规划,组织协调,保证三峡重点工程建设;解决好移民问题,把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结合起来,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公共环境,保持生态平衡(6)河套凌汛土壤次生盐碱化(黄河下游断流)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面长江流域示意图,分析回答1—3题。

1.长江自发源地向下游入海口依次出现的地形、地貌类型一般是()

A.河谷、湖盆、三角洲、河曲B.盆地、峡谷、河曲、三角洲

C.V字形河谷、冲积平原、三角洲D.三角洲、冲积平原、冲积扇

2.南京市以下河段中,较符合下列四幅河床横剖面示意图的图形是()

3.长江流域中宜昌—城陵矶河段属于荆江河段,容易发生洪水灾害。相关的因素主要是()

①荆江河段流域面积广②荆江河段所处的气候特征

③荆江河段河道弯曲④长江上游的人类活动

A.①②B.①③④C.②④D.②③④

4.读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处的河流位于山区,河水补给地下水

B.甲处的河流位于平原地区,河水补给地下水

C.A处是一山丘,能起到分洪、蓄洪的作用

D.甲、乙两处相比支流较多的为甲处,水流较急的是乙处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长江干流宜昌以下河流两岸城市尤其密集

B.长江中、上游工业发达,而下游工业欠发达,注重发展农业

C.重庆、武汉两钢铁工业的形成,主要区位因素是当地矿产丰茸

D.长江于流上许多城市既是主要港口,又是主要的工业中心。

6.有关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中下游流域经济发展缓慢B.长江下游经济区以武汉为中心

C.四川盆地经济发展快速D.长江中游经济区以重庆为中心

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简称“长治”工程)自1989年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目前长江流域仍有近50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未得到根治,“长治”工程仍任重道远。据此完成7-8题。

7.导致长江上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①土质疏松②夏季暴雨集中③植被破坏严重④地势起伏,坡度较大()

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8.长江上中游水土流失导致的直接显著后果是()

A.使上中游地区土壤贫瘠B.三峡库区泥沙淤积速度加快

C.中游河床淤高,水患频率增加D.下游河床淤积,影响船只通航

9.根据长江上游的优势,在流域综合开发中,今后的重点应该是()

①大力发展机械制造业②大力发展水电工业③大力发展旅游业④大力发展商品农业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长江下游是我国城市密集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结合右图,判断10—12题。

10.长江下游沿江地区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为保护和改善长江的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绝对禁止在长江边建工厂

②控制和治理生产、生活污水,保护长江水质

③在长江中挖泥挖沙,拓宽加深长江河道,增加污水的排放量

④保护长江及沿岸地区的珍稀动植物资源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1.在未来5年内,广东省惠州大亚湾沿岸将建成世界级石油化学工业区,其主要区位优势是()

①接近原料产地②接近消费市场③廉价便利的海运④劳动力密集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2.长江三峡两岸自古以来多崩塌、滑坡,且越接近水面线,崩塌、滑坡数量越多,其主要原因是越接近水面线()

A.暴雨越多B.植被越稀疏C.谷越深坡越陡D.土质越疏松

13.实地调查发现,近几十年来长江中下游的白鳍豚的数量越来越少,主要原因是长江中下游()

A.流速降低B.水量减少C.泥水增多D.水污染加重

读我国某三角洲示意图,回答14~15题。

14.有关图示河流的正确说法是

A.下游流域面积大B.中游河道弯曲,洪涝灾害严重

C.下游潜水补给河水D.中游土层疏松,水土流失严重

15.图示河流河口由①一②一③演变的原因是

A.海潮顶托B.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水侧蚀

C.地壳运动D.人工改道

二、综合题

16.读图甲、乙,完成下列要求。

(1)金沙江(玉树至宜宾段)流域最突出的资源优势是_____资源,这种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开发这种资源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__________。

(2)图乙表示该流域水库累计库容量与大通水文站输沙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读图说明二者的相关关系是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

(3)南水北调东线方案计划于2008年开始向华北地区输水,中线方案正在紧张的实施之中,西线方案也进入论证阶段。南水北调后,长江三角洲滩涂(5米等深线以上)淤积速度将______________(加快、减慢),原因是____________。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江流域图

材料二:长江水能蕴藏量近2.68亿千瓦,占全国的40%,相当于美国、加拿大、日本三国水能蕴藏量的总和。长江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总装机容量近2亿千瓦,占全国的50%以上。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⑴试从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和长江水系、水文特点的角度,分析长江水能资源极为丰富的原因。

材料三:长江“黄金水道”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9万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72.7%。2006年长江水运的货物运输量约9.9亿吨,成为目前世界上内河运输最繁忙、运量最大的通航河流。

(2)试从长江航运的自然条件及其流域内的社会经济条件分析长江航运发达的原因。

图1攀枝花钢铁基地位置图图2宝山钢铁基地位置图

(3)写出与长江干流在下列城市交汇的、我国南北方向铁路干线的名称:

南京,武汉,九江,攀枝花。

(4)长江沿岸是我国工业发达的地区,分布着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读图1和图2并填表比较四川攀枝花、上海宝山两大钢铁基地工业区位条件的不同点。

攀枝花钢铁基地宝山钢铁基地

原、燃料来源①②

交通运输方式③④

销售市场⑤⑥

工业联系与协作⑦⑧

(5)近十几年来,长江含沙量逐渐增大,有成为“第二黄河”的危险。试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导致的主要后果以及应采取的主要治理措施。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C自发源地向下游入海口随着地形地势的变化,河流水速发生相应的变化,导致河流侵蚀力逐渐减弱,堆积能力不断加强,因此依次出现V字形河谷(上游)、冲积平原(中下游)、三角洲(入海口)。

2.B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长江水向右岸冲刷,即南岸侵蚀,北岸堆积,从而使南岸河床较陡,北岸河床较浅。

3.D荆江河段位于季风区,降水集中;加上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排水不畅,容易发生洪水灾害;再加上上游人们过度砍伐林木等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从而进一步洪灾发生的可能性。

4.B乙处的河流位于山区,应为地下水补给河水;甲、乙两处支流较多的为乙处,甲处为地上河,支流少。

5.D宜宾以下长江两岸的城镇很密集;虽然下游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但其工业水平仍然较高,主要侧重于高新技术工业及服务业。重庆、武汉的形成得益于便利的交通。

6.C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中占有突出地位,近50年来,长江流域特别是中下游沿江两岸和四川盆地,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下游经济区,以武汉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和以重庆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

7.D长江上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但长江流域山丘区地表组成物质颗粒较粗,流失后大多滞留在坡脚或被就地拦蓄,进入河流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河流输沙量一般远小于地面侵蚀量。

8.B三峡库区起拦截水流的作用,因此水土流失带来得泥沙进入河道后当水速降低后迅速沉积下来,从而使三峡库区泥沙淤积速度加快。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造成表土丧失,土壤肥力下降,甚至母质、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这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而不是由水土流失导致的直接显著后果。根据材料年份(2006年)可知三峡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因此会使中下游地区水患减少,通航能力增加。

9.D长江上游数量大、落差大,适宜大力发展水电工业;上游旅游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旅游业。

10.D注意该题提到的是保护和改善长江生态环境的措施。

11.C惠州临近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的珠江三角洲,接近市场;而且临海,海运便利。

12.C 在河谷的形成过程中,由于流水的下蚀、侧蚀作用,水面附近坡度较陡,容易出现滑坡、崩塌现象。

13.D 在河流中,由于水利工程的修建改变了生物的回游路线、环境、水污染等,导致生物减少。近几十年来长江中下游水量减少、泥水增多等现象不明显,水体污染是主要原因。

14.D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区为我国的黄河三角洲地区,中游经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15.B图示河流河口由①一②一③的演变是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的结果。

16.解析:(1)长江上游地区地势悬殊,河流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但同时因为地形崎岖,也成为该地区发展的限制性条件。(2)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库累积库容量越大,输沙量越少,因此二者成负相关的关系,其形成原因在于水库起了截流的作用,水速降低后,其携带泥沙能力下降从而使泥沙不断淤积在库区内。(3)长江三角洲是由于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因三峡水库的截沙作用使长江三角洲的泥沙堆积减少,而造成海浪侵蚀作用增强,从而使滩涂淤积速度将减慢。

答案:(1)水能(水力)流量大落差大地质条件复杂(或地形崎岖)

(2)负相关(或水库累积库容量增大,输沙量减少)水库起了截流截沙的作用(或泥沙在水库与其上游河道中沉积)

(3)减慢河流带入河口的泥沙量小(或海浪侵蚀作用增强)

17.答案:(1)长江流域跨越我国地势的一、二、三级阶梯,上、中游多峡谷,水流急,落差大;长江流域主要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河流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水量丰富。

(2)自然条件:从长江水系特征看,干流流程长,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大,使其通航里程长,水运覆盖面积广;从长江水文特征看,径流量大,汛期长,无结冰期,航运时间长,运量大。中、下游江宽水深,航运能力强。社会经济条件:长江流域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城市密集,航运需求量极大。

(3)京沪京广京九成昆

(4)①煤、铁资源来自当地;②煤来自北方,铁矿依赖进口;③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为主;④海洋运输、长江航运为主;⑤远离消费市场;⑥接近国内市场,便于出口;⑦远离主要工业区,工业联系与协作条件较差;⑧位于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工业联系与协作条件好。

(5)主要原因:上、中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

主要后果: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旱涝灾害频繁;生物多样性锐减;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淤塞河道,使通航能力逐渐降低。主要治理措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发展山区立体农业。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6047.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